320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通用4篇)
320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 篇1
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
高越(医卫)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高层住宅越来越多,住宅电梯快速增加,我市电梯持有量近五万台,而与此同时,由于错综复杂的因素,一些早期建成投入使用的住宅电梯经常发生关人故障或伤人事件,老百姓反映强烈,由此引发的投诉上访逐年增加。住宅电梯安全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影响我市住宅电梯安全的主要问题有:
一、各类电梯中住宅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比例最高
资料显示,电梯各使用场所中,住宅电梯数量最多、增量最大,而检验一次合格率最低,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最多。据市质监局统计,2011年电梯故障频发地点中,前10位均为住宅小区,排名首位的仅7月1日至9月2日期间,就发生35起电梯事件(困人12起、故障23起),实在触目惊心!目前,上城区已有近百个小区装有电梯,总量超过一千台,使用五年以上的占30%,十年以上的占10%,很多电梯即将进入老化期。可以预见,各种电梯故障和相关矛盾将在近年内集中爆发。
二、现有的住宅电梯安全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目前住宅小区的电梯管理模式:业委会聘请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签定合同---电梯维保单位负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由于业委员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对电梯管理不内行,没有能力参与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保单位间的合同谈判。物业管理公司准入门槛低,人员流动大,在持证上岗、电梯定期检验维保、应急预案演练、制度规范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而电梯维保单位虽然有近百家,却良莠不齐,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住宅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工作质量问题突出
由于电梯数量不断增加,一些维保单位业务不断扩张,需要更多的维保人员,在社会上招聘人员时,流入了一些不专业的人员。同时,一些单位为了减少成本,维保人员并未增加,造成一名维保人员负责多个小区的电梯,工作上打马虎、走过场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出现了“不该修的乱修、不该换的也换”等欺诈行为,导致很多住户对是否有必要进行电梯修理产生了不信任。
四、缺乏住宅电梯大修(更新)的标准和法定程序,维修经费无保障
根据规定,电梯须经定期检验,取得《安全检验合格》方可继续使用,检验不合格,在整改完成前不能投入使用。有的物业公司图省心,甚至借此收受维修单位回扣,对不一定要大修(更新)的也很“大方”,引起业主普遍反感,造成确有必要大修的无法获得业主的支持。在“修”与“不修”的博弈过程中,基层质监部门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无法做出决定。另外,不少老小区的高层回迁住宅,存在电梯大修经费不足、维修基金二次续筹措难等情况。而我市实施的市区二级财政匹配的物业改善专项资金对住宅电梯还没有涉及,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五、老百姓对电梯安全使用知识缺乏,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近年来,各相关部门虽已加大了宣传力度,但老百姓对电梯安全使用还是了解不够,很多不良习惯诱发了电梯故障。特别是出现电梯困人等情况时,不能正确应对,处理不当导致的人员伤亡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住宅电梯安全责任主体
建议在《物业管理条例》中明确由物业公司作为电梯安全责任主
体。业委会与物业公司间推行制式合同,明确双方的职责。业委会全程参与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保单位间的合同谈判,督促物业公司制定规章制度。小区无业委会的,由电梯业主推举一名代表行使职责。
二、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应当规范并受到有效监督
要引入竞争机制,不断规范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的从业行为。建议房管、质监部门把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纳入企业诚信档案,加强对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的考核,进行分级管理,定期向社会通报,通过市场机制,淘汰维保质量差的单位。
三、各行政职能部门要行成合力,把住宅电梯安全作为保一方平安,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服务内容
安全工作靠综合治理,各部门要形成合力。街道要在电梯安全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房管部门应依法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督促其建章立制和责任落实。质检部门要发挥其执法和技术优势,推动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标准体系和物管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对接。物价部门可联手相关行业协会,制定电梯耗材的等级标准与指导价格,并对物业公司、电梯维保企业的收费情况进行监督,遏制价格欺诈。对尚未建立物业维修基金或电梯专项基金不足的,建议由“业主自筹和政府适当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加以过渡性解决。
四、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加强对老百姓电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自身保护能力
各级政府和质监、工商、房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与新闻媒体、社团组织、街道社区密切配合,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报刊专栏、专题电视节目、互联网、公益广告、广场视频播放等,通过电梯安全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提高老百姓的电梯安全使用知识,教育住户自觉遵守电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做到文明乘梯,保护自身
和他人的安全。
320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 篇2
关键词:外墙外保温,外墙自保温,节能工程,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推广应用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先后分别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规程,并印发了推进发展的相关文件,使民用建筑特别是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不重视并加以解决,必将直接影响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的科学发展。围绕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的新形势、新要求,分别对影响外墙外保温工程和外墙自保温工程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1 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若干问题的研究
1.1 影响外墙外保温工程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当前新建住宅外墙外保温工程的形式品种较多,应用和发展较快。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外墙外保温工程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
1.1.1 外保温工程的构造技术与实物质量问题
有的新建住宅外墙外保温工程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空鼓、渗漏和脱落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的出现与外保温工程构造技术、质量技术存在控制难点密切相关。
1)有的外保温工程与墙体的连接固定的牢固度存在实际操作控制难点;
2)有的保温层与墙体之间存在空腔构造,对外保温工程的抗风压、应力传递,产生不利影响;
3)外保温工程在设计上要求保温层、防护层、饰面层等各构造层次,其热工性能、物理性能特别是防裂抗裂性能相互匹配,但在实际上难以达到相互匹配一致;
4)有的外保温工程构造层次繁杂、施工工序多、手工操作多、材料质量参差不一,这都给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带来难点。
1.1.2 外保温工程自身的资源、能源消耗与工程成本问题
有的外保温工程结构层次多,材料、配件多,资源、能源消耗多;进场材料复验项目和费用多,实物质量检验项目和费用多;工程成本实际投入多。由此带来两个难点:
1)难以确保外保温工程自身节能降耗与新建住宅建筑节能降耗管理要求相一致;
2)难以确保外保温工程实际成本与住宅实际销售价同步受控。
1.1.3 外保温工程使用寿命与更新重做问题
按规定新建住宅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期限一般为25年,远远低于新建住宅整体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1]。这就存在外保温工程到期后的更新重做问题。由此带来三个难点:
1)拆下来的建筑垃圾污染问题和建筑垃圾处理问题;
2)拆除和重做的施工扰民问题;
3)更新重做的责任问题和费用问题。
1.1.4 外保温工程结构安全与防灾减灾问题
针对当前有的外保温工程自身存在的结构安全问题和出现的脱落现象及防火问题,有关方面特别是物业管理单位和住户百姓,质疑外保温工程遭遇地震、台风、暴雨、雪灾、冰冻、火灾等灾害时,能否确保不破坏、不脱落、不燃烧。特别是万一发生地震时,人们都要从住宅的室内跑到室外避灾。如果此时外墙外保温工程也从外墙上纷纷掉落,必然会给室外避灾带来难点。
1.2 影响外墙自保温工程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墙体自保温工程早被国家建设部列入《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公告》中。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与新型节能建筑体系的推广应用技术势在必行,在材料选用上首要考虑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增强加气砌块和硅藻土保温砌块(砖)等为自保温墙体材料[2]。在调查研究中,有关方面反映,当前影响新建住宅墙体自保温工程发展的主要难点有多个方面。
1.2.1 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存在不协调、不配套、不同步现象
当前,各地的墙体材料管理与建筑节能管理的体制、机制设置不统一。有的归属同一系统、同一体制,墙体材料管理与建筑节能管理构成共同推进平台,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共同责任和共同义务。而有的地方墙体材料管理与建筑节能管理,不但归口不一,而且综合协调、共同推进的平台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不得力。对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研发应用与新建住宅墙体自保温工程发展,不同程度地出现不协调现象。
1.2.2 墙体自保温工程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存在配套攻关不力、措施不到位现象
墙体自保温工程应用技术的创新,关键是自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攻关,跟不上新建住宅墙体节能保温工程质量的发展需求,成为影响墙体自保温工程应用的技术瓶颈。
1)不同结构类型、不同装饰要求的新建住宅中,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与自保温墙体同效节能工程配套设计、施工技术;
2)自保温墙体与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相交、相接的节点部位节能工程的配套设计、施工技术;
3)自保温墙体内外装饰和管线、管道敷设安装的配套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存在开展技术攻关力度不足、进展不快、成效不显著现象。
1.2.3 涉及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管理的相关文件中,出现对自保温形式不提及、不明确现象
国家和地方对墙体节能工程,早已将采用自保温体系与采用外保温、内保温体系一起,在相关规范、规程和有关文件中,作出明确规定,并提出明确要求。
可是,今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建科(2008)116号]中的附件二《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的 内容 》表式,其中对于墙体保温形式一栏,明确标注载明内容和程序为:A外保温,B内保温,C夹芯保温,D其他。没有将自保温形式明确载明,也没有标注可将自保温形式列入“D其他”之类的文字。在贯彻执行该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时,有关方面提出对采用自保温工程的新建住宅,在表式中无法填写、无法载明。同时有关方面也担心这样的表式内容,可能会对墙体自保温形式,产生误导或误解现象;也担心对新建住宅墙体自保温工程的科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推进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科学发展的建议
2.1 要进一步强化推进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思路
2.1.1 要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地方特点的墙体节能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在着力推进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科学发展中,要坚持科技 创新、自主创新,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路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 问题 。要紧密结合各地新建住宅的发展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尊重 规律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科学理念,大力提倡不同地理条件、不同气候环境、不同结构型式的新建住宅,分别采用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墙体节能工程。创新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地方需求的墙体节能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发展道路。
2.1.2 要努力确保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的长效使用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
在着力推进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科学发展中,要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墙体节能工程的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兼顾长远;既要满足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各项功能要求,又要具有防灾减灾能力。
2.1.3 要坚持实现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发展成果由百姓共享的管理目标
在着力推进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科学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要让百姓能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发展的实惠,并将此作为推进墙体节能工程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 要进一步落实推进外墙外保温工程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与新举措
2.2.1 总体要求
1)坚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地方特点的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争取在外保温工程的半成品、构配件的工厂预制化、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安装化,外保温工程自身能耗、成本的节约化,外保温工程使用的长效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成效。
2)坚持又好又省地推进外墙外保温工程的科学发展。清理和整顿一些高能耗、高成本、寿命短、质量差、问题多的外保温工艺、外保温系统;优化和扶持那些节能环保性好、经济实用性好、结构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工程质量好的外保温工艺、外保温系统。
2.2.2 重点举措
组织开展外保温工程的质量普查。发动新建住宅墙体外保温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材料供应、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墙体材料管理、建筑节能管理等部门,组织开展本地区新建住宅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质量普查活动。通过对实物质量、物业管理单位、住户等方面的工程质量调查,了解和掌握各类外保温工程质量实际状况, 分析和研究各类质量问题特别是裂缝、空鼓、渗漏和脱落的原因,提出优化外保温工程技术、消除质量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组织开展外保温工程的综合调研。调研的课题应侧重多个方面:
1)外保温工程自身构造的节能降耗与外保温工程的成本控制;
2)外保温工程的材料质量与外保温工程施工质量;
3)外保温工程设计使用寿命期与到期后更新重做的责任和费用问题;
4)外保温工程的结构安全与防灾减灾问题等。
着力推进外保温工程的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要组织开展外保温工程的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活动[3]。创新研发外保温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3 进一步落实推进外墙自保温工程科学发展的新目标与新措施
2.3.1 发展目标
紧密结合各地新建住宅墙体节能工程发展实际,分别提出和制订新建住宅墙体工程禁止使用各类粘土砖、全面推广应用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的时间表。
2.3.2 发展措施
进一步完善、健全新型墙体材料研发和应用的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研发与应用的统一管理平台建设,强化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一体化管理[4]。形成和增强共同推进的合力与动力,激发和提升共同推进的活力和效力。以更有利于新建住宅限制、禁止使用粘土砖与推广应用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得到同步推进;更有利于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实际应用得到同步发展;更有利于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产品质量与应用于新建住宅墙体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得到同步提升。
进一步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创新发展。当前,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应用经实践证明技术成熟、经济实用的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特别要注重墙体自保温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的新领域、新品种。
进一步推进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与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要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的技术攻关力度,努力争取在经济实用、隔热保温、节能环保、性能可靠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尽快推出一批应用实践证明特色性强的示范性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组织开展观摩交流和推广应用活动。加大对新建住宅墙体自保温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争取在设计、施工的配套技术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郑海.砖渣自保温夹心节能砌块及应用[M].广东:广东建材出版社,2009.
[3]罗能,朱国桌.墙体材料节能技术发展初探[M].浙江:浙江建筑出版社,2010.
320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 篇3
摘 要 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物资管理也随之深化。本文探讨了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若干的有效建议,达到有效的物资管理工作。
关键词 电力企业 物资管理 现状 问题建议
一、电力物资管理现状
为了解目前电力物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推进物资工作的管理水平。笔者对某些电力企业的有关物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设立、流程管理、合同签定情况以及近年来在电网建设、县城配网、技改、小型基建等项目的物资采购及废旧物资处理工作中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总体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从这次检查的情况上看,目前各单位都能建立物资管理机构,制定物资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监督保障体系,监察、审计部门能积极参与监督管理。但大部分单位在执行合同签定、内部资料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存在问题
1.县城电网物资管理文件资料不全没有归档。
2.物资公司的物资台账剩余库存金额与财务账上金额不符。
3.物资结算价格方面:普遍存在违规加价现象。
4.物资公司没有单独建立废旧物资台账与生产废旧台账做在一起;个别公司有折旧物资退料间,但在物资公司废旧物资台账中找不到;有的将折旧废旧物资直接转到生产部门用,物资公司台账也没有登记。
二、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若干建议
为全面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按质按量按要求保障电力物资供应,确保电力企业生产建设顺利进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物资管理工作。
(一)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确保电力物资供应
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明确各物资公司作为实施电力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的定位,打造综合型现代物流企业,以保障全区电力物资供应为己任,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三个服务”,即物资公司的工作要自觉服务于全局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全区的电力生产建设,服务于各县电力企业,以优质服务求生存、求信誉、求发展。进一步强化项目责任管理制,强化物资采购配送管理,充分发挥规模效益,主动参与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深入现场,全过程跟踪工程进展情况,进一步加强与各局各部门和各县公司的沟通,构筑剩物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物资供应中的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全区电网生产建设工程物资供应任务。
(二)创新思维,顺应形势,探索物流改革新路
在一定范围内,遵循“规范、优质、高效、低成本、保障供应”的原则,逐步形成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调剂,使全区系统物资管理水平上新台阶。通过物资经营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全区物流业。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推动物资管理健康发展
各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企,规范动作,强化公司精细化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确保经营安全;坚持依法决策,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审批核准制度;坚持按章办事,规范优化业务流程。这是各公司规范和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加大力度,整合资源,积极拓展外部市场
各公司坚持立足主营物流业务,充分发挥各公司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其他领域项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信息网的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其他领域以及电力生产品的代理等商务贸易业务,实行多元化经营;各单位之间形成联盟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围绕核心业务,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以共赢为目的开展物资贸易活动。
(五)加强自身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监督
物资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协调面广、复杂而又敏感的工作。要求物资管理工作人员正视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找易产生腐败的土壤和空间,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注重自身道德、法纪观念的修养,提高防腐意识,自觉接受监督,从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要在头脑中时刻绷紧廉洁守纪的弦,在思想上牢筑廉政防线。通过招标实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对策,切实从制度上依法规范物资管理活动,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六)建立多种有效的物质材料供货渠道
电力企业日常生产需要的原材料采购应尽量定点在信誉、质量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合资、联营企业进行,由买卖双方事先约定供货合同,也可根据需要签订中、长期供货合同,同时还要注意协作好计划安排、贷款、结算、质量纠纷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货源的相对稳定。还可与物资材料质价比高、服务信誉好的厂商签订物资配送协议,实行配送时应该减少或制止到小集体、个体户采购大批物资材料,并防止企业各部门科室、班组自行到社会上采购或主动给物资部门指定供货商,以防止“回扣”的产生。
(七)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和采购信息系统更新
信息社会推动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增长,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高附加值的先进技术也在层出不穷,因此,电力企业要认真学习和广泛推广先进技术,并结合国内外其他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方法,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
关于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4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物业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好的物业管理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品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小区的物业管理也暴露出很多不足,业主与物业公司纠纷不断,有的小区更形成两者对立的局面,甚至造成弃管的结果。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后都是造成业主对物业管理不满,拒绝交费,从而进入欠费与服务不到位的恶性循环。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主要来自以下几点:
(一)开发建设遗留问题,造成物业纠纷。目前在众多物业管理纠纷中,约有80%是由开发建设遗留问题引起的。对房屋及附属设备质量等问题,大多数开发企业采取能拖就拖,能省就省,能不解决就不解决的策略。致使工程完工,开发企业撤走后,问题都甩给了物业管理企业,而物业又将责任推给开发商,如:房屋漏水、小区道路破损、绿化不足、下水道堵塞、化粪池漫溢等问题,再加上好多小区都是回迁安臵小区,物业维修金又无法落实,这样增加了物业管理难度,同时这种扯皮、推诿也给业主带来了无休止的纠结。
(二)物业管理的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旗物业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偏低,物业管理普遍带有传统管理的
痕迹,“管”的特征比较明显,服务意识比较淡薄,重收费、轻经营、轻服务,如安保措施不到位,任由社会闲杂人员出入小区;对小区内乱停车、环境卫生脏乱差、赌博等臵之不理或相互推诿;对小区公共设施损坏维修不及时,甚至无人问津。而且时有物业从业人员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经常与业主产生摩擦。这一系列因素严重制约了我旗物业管理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
(三)小区物业费收缴困难,拖欠、不缴现象突出,物业公司举步维艰。我旗大多数小区业主尚未真正树立“花钱买服务”的意识。业主群体庞大且分散,素质、想法和做法参差不齐,一些业主我行我素,不愿自觉接受物业公司的管理。另一些业主在发生纠纷后完全以个人感受对物业服务进行评价,一旦对服务不满意就拒交物业费。更多的业主将自己当成旁观者,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怀着从众心理,观望事态发展,不主动交费,由此造成欠费之风。他们普遍存在一种错误心态,即我没有接受物业公司的服务,就不应交纳物业管理费,更多的物业费纠纷由此产生。
为了改进物业管理现状,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如下:
(一)积极解决开发建设遗留问题。居住小区开发建设遗留问题是产生物业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旗委、政府应加大对物业方面的支持力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旧小区整治工作。建议对存在物业纠纷的小区开发建设遗留问题
进行普查,重点针对存在物业纠纷小区的房屋质量、配套设施、权属界定及规划变更、合同规范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物业管理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房屋公共维修基金审批手续较繁琐,旗委、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协调力度,及时发挥其维护、修缮的作用。
(二)着力解决收费难问题。一要规范物业管理自身的收费行为,加强自律,树立“诚信企业”的良好形象;二要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向居民公布服务标准,收费范围、价格,便于居民监督,让业主明明白白消费;三要加强物管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做到礼貌服务、微笑服务,让业主享受到“质价相符”的服务;四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业主懂得交纳物管费是应尽的义务,权利义务是一致的。
(三)规范物业管理,严格市场监管。
一是规范小区接撤管理制度。明确物业项目交接时的查验制度,规范企业进入、退出物业项目时的程序,特别是业主选择物业管理企业时,交接各方要严格按照法律相关规定进行交接。
二是切实加强对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监管。相关部门应根据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能力和既往服务水平,严格物业管理准入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主管部门要出台对物业公司的具体考核监督办法,促进物业公司运作的规
范化、公开化、社会化。
【320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的几点建议01-16
关于加强小区车辆管理的通知01-12
关于加强发电厂检修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08-30
关于加强公司电脑及网络管理的建议12-28
关于加强学术交流的若干规定10-08
关于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的若干规定11-14
关于进一步加强宿舍管理的意见和建议10-24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05-24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907-30
关于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管理的建议书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