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课后教学反思

2024-10-03

《丰碑》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丰碑》课后教学反思 篇1

《丰碑》一文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红军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现我就自己的教学作一小结,以便今后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成功之处:

1、教学思路清晰,整体感强。

这节课我从文章的题目“丰碑”入手,直奔中心,抓住“为什么说牺牲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中心问题,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深入课文内容,重点讲读第七、十二自然段,并以这两段为中心,带动其它内容的理解,从而逐步深化学生对“丰碑”的理解,思路明晰简洁,且有很强的整体感。

2、相信学生能力,主体意识强。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就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其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而导之,思而辩之,使其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这节课正是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首先弄清了学生认识的底数,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弄清“军需处长究竟为什么会被冻死,这到底表现了军需处长怎样的精神”,使其认识准确化、深刻化;再引导学生体会将军和战士们情感的变化,理解军需处长的精神的深刻影响,使其认识全面化;最后让学生完整表述这一问题的理解,使其认识条理化,这样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意识。

3、主次分明,训练意识强,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亮点进行咀嚼品味。

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本课中第七段对军需处长的直接描写和第十二自然段对将军的描写就是文章的亮点。这节课我就以这两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这两段为中心向其他各段辐射,并以对中心问题的理解为经,以各段重点词句为纬构建本课的`训练场,第七段抓“镇定、安详”体会军需处长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第十二自然段抓“愣住、敬礼”带动全文,体会将军的复杂内心世界,使学生达到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可以摒弃课堂教学中繁琐的提问、不必要的讲解和多余的讨论。还突出重点,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推理、判断表达能力均得以较好的训练。

4、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空白”是作品在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如让学生根据文中对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情景?假如你是将军,看到眼前冻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你会想些什么?假如你是红军战士,看到军需处长这座丰碑时你会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以此来更深刻地感悟军需处长的品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重视朗读指导,入情入境。

整篇文章都是以将军的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文章感情强烈,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朗读第七自然段,我指导学生怀着对冻死的军需处长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读出对军需处长崇敬之情。朗读八至十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斥责、威严的口气。读十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在教学中,我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引读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6、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改革意识增强了。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老一套的“师问生答”或“填压式”的教学方法,首先,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军需处长为什么为冻死”,“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去学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习文中重点段落时,我让学生自己在文中圈画,并同桌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学生协作意识增强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变浓了。

二、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一些重要环节。在学习描写将军的段落时,因没有理清将军当时的情绪变化,导致课堂上当时的冷场,孩子们对第12段读得不到位。

2、由于时间关系,教者本身钻研教材不够,同时也由于课堂上的紧张,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有位学生说将军当时生气,是因为当时没有人回答他。我因自己课前对教材钻研的不透彻,当时脑子中只有教案,急着让学生回答是将军误认为军需处长的失职而生气,竟否定了学生。

3、在学法指导上有所欠缺,学生自由活动的空气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多,今后要朝“教就是为了不教”这个目标而努力。

《丰碑》课后教学反思 篇2

一、什么值得课后反思?

(一) 课堂中问题设置的趣味和价值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 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获得成果, 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有价值的且具有层次性的, 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发展, 而这些在经历教学实践后, 当然就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 在进行8AUnit5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教学时, 我先展示中国地图, 问学生知道哪些自然保护区, 它们分别位于何地, 都属于哪种动物的自然居住地, 然后引出当天要上的内容,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 进入课程显得简单易行。

(二) 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

教学时, 针对老师设计的问题, 学生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想法、巧妙的联想、多样的解法, 也会产生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回答。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 因势利导地加以探究, 教后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反思、审视它们。依然以8AUnit5为例, 学完了Reading之后, 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拓展延伸问题:What action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se endangered wildlife?没想到学生给了我十几种方法, 有的说要叫家人和朋友不要买动物皮毛做的衣服, 有的说要多种树让野生动物有更多的居住地, 有的说要告诫人们不要捕杀动物……学生们的聪明才智真的很让我开心, 他们的善良又让我非常感动。但有一个学生义愤填膺地说要把那些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抓起来枪毙, 这显然是我没想到的回答, 课上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爱心, 课后我找他谈了这一方法的不可取处。因此我认为课后需要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突发发现问题的灵活技巧, 然后加以整理记录 (再备课) , 使以后的教学胸有成竹, 流畅自然。

(三)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主要取决于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实施, 对某一教学内容, 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有效, 是启发讲授还是激励探讨, 是讲练结合还是指导自学……采用的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 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 这些在教后反思中都会得到较清楚的回答。 在教五种基本句子结构时, 针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个班采用先举例后让学生归纳的方法, 另一个班采用先讲结构后再演绎的方法, 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认为教师应该不断总结成功因素, 分析失败原因, 坚持优良的或改进、改换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 进而使学生更有兴趣学, 学得更好。

二、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及时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反思时想到的火花用课后小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虽然课后小记只是寥寥几字很不起眼, 但是写好授后小记却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 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有效形式。

课后小结是对教学预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 总结和反思, 将经验、教训等记录下来, 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提炼教育科研课题的资料。 它是对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补充, 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 反思教学成功点

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可以及时记录下来, 如巧妙的新课导入, 留有悬念的课堂结尾, 扩充知识的课堂延伸, 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 在讲授过程中突然闪过的一个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有时可能仅仅是一句话, 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 如在上野生动物一单元时, 以一个问题结尾:我们作为中学生,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去保护这些濒危的野生动物呢? 每当此时, 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 七嘴八舌地开始争论,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为了得到更多的答案, 学生会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或网上找信息, 这无疑会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 这个课堂结尾被记录下来, 并在同年级的英语老师中推广, 大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 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 反思教学失败点

教学同其他工作一样, 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倘若遇到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方法不当, 教案与实际教学联系不紧密, 对于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感觉不甚满意等, 教师也可以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 若老师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学生可能以为老师在敷衍而难信服, 甚至可能会产生反感。倒不如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 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 这样学生会恍然大悟及时纠错, 而且在课上自己通过自己的方式改正的错误往往印象深刻, 一般不会再犯。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把学生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 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只要把这些我们眼中的失败点记录下来, 认真反思, 仔细查找根源, 寻求对策, 才能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这样就能够在失败中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如此教学效果会不断强化。

(三) 反思教研活动体会

平时在集体备课后可以加上个人的上课思路,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上了公开课、观摩课后, 可以把同行们的评课记录和需要改进的内容一一记录到授后小记中, 听完其他老师的课后也可以将其可取的精华和不足写下来,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在读到好的教学书籍和参考资料时, 看到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可以及时记录下来, 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 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 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创新。

教学反思,不只是在课后 篇3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

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必须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反思就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使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教学,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应是发展的。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丰碑》课后教学反思 篇4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教学反思:物理教学课后反思的好处。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物理教学课后反思的好处》。

课后反思不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自身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松鼠》课后教学反思 篇5

课堂应变能力差。例如:最后提前完成了课堂任务,还有十多分钟才下课,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了。只好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下来。当时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机智的,这是课堂上生成的机会,你为什么不让学生当堂来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我心中暗自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而惭愧。同时也提醒了我还需好好努力。[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赵飞华]

【B】《松鼠》课后教学反思

我的这则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学生一下就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然后让学生看松鼠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显示了松鼠的特点,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尊重个性,学会合作

这节课在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孩子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朗读时,从自己的感悟出发去朗读。

课后教学反思 篇6

1.导入部分:

利用孩子熟悉的鸟巢和水立方所能容纳的观众数目,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促进孩子利用昨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复习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回顾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2.教学新知部分:流畅。

整理题目中的信息——提问:用什么方法整理信息更好?使得孩子自主提出用列表的方法整理。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类,使问题具有层次性。

利用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两位小数 - 一位小数 ——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多余减数的小数位数

一位小数 - 两位小数

整数 - 一位小数 ——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少于减数的小数位数

整数 - 两位小数

总结: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

3.例题的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时,我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在教学的:

(1)让学生写出横式3.4-2.65;

(2)自主列竖式,强调小数点对齐;

(3)进行计算,使孩子回顾: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在的书的相应位置点上小数点,得数的.末尾有0时,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得数化简。

(4)比较思考:

①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百分位上为什么看做“0”?

对这一问题,孩子们想出了三种方法:利用小数的性质解释;3.4的百分位上“没有”数,而“没有”用数字表示就是“0”;化成用“分”做单位。

②追问:3.4可不可以化成三位小数、四位小数?化成几位小数最好?看什么?使孩子明确:减数是几位小数,被减数也要看做是几位小数才方便计算。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

1.与每一部的教学对应的习题没有及时的完成,学生在学习后没有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练习巩固;

2.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例如:我请孩子板书时,没有让他们进行验算,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在验算时出现错误;

多媒体教学的课后反思 篇7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 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 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 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 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思维, 使之振奋起来, 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 以其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勾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 使课堂更加活跃。

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 以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 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 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 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3.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多媒体技术, 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 使教学实现了从文本认知到超文本认知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 学生就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 满足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 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同时, 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 能更好地驱动教师们去探求教法及知识结构的改革。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不得已而为之”。

一些教师往往为了应对检查和听讲, 便强拉硬扯, 将多媒体拖进课堂。仅以语文教学为例, 在《鸿门宴》这篇课文中, 有很多老师在借助多媒体课件授课时, 往往会把课文照搬到课件中, 再简单地配置几张插图, 在边看边读中翻译文章内容;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 授课老师只是简单地回放一下相应的影片资料, 然后肤浅地作点评, 便草草了事;又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 有些老师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孰不知图片的表现力并不能与文字所能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相比。在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有些老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 运用多媒体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的标准, 而全然不顾所选资料是否与课堂教学的主题合拍。这种不得已而为之, 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 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不仅不能促进教学, 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2. 盲目“借用”。

目前, 真正能亲自制作课件上课的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怎么办?当然是“借用”。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 自然方便下载, 但问题的关键是养成了“不能自理”的坏毛病。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的, 它深深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 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 课件是个别的, 不可借用的。盲目地“借用”, 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三、改进多媒体教学形式的措施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他们的定向能力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差一些, 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 运用多媒体,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充分感知, 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 而以多媒体操作, 以其快速, 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 让学生感知。

3. 在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 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自己去解决问题。”

课堂上, 不要以教师为中心去进行授课, 而要在师生的互动中, 使学生亲自去探究书本中的隐含知识, 从而让学生更能体会多媒体教学的乐趣。切忌, 不要使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电脑艺术的演示厅。

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是时代的必然, 然而它仍处于发展阶段,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其“辅助”作用。所以, 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 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 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果把课堂变成毫无生机的“人机对话”, 或为追求时尚, 借此来哗众取宠, 装点门面, 或以此来掩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 等等, 将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失去其积极的意义。

摘要:现今,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及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 给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 其对课堂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作者试就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所得谈些认识。

重视课后反思 提高教学实效 篇8

关键词:实效性 反思 总结 审视 分析 反馈 提高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工作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客观理性的审视和分析。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的一个过程。

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教师从中得到快速地成长和提升。

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动笔,就不至于让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的灵感稍纵即逝,成为过眼云烟。经过我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写教后感,是一种对于提高教学能力非常有效的信息反馈形式,有利于我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上,,为开拓教学新路创造条件,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形成个性的教法大有裨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如何去写,那就因人而异,引文而定,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不必拘泥于文字的外在形式,而要注意抓住有利于我们改进教学的实质内容,所以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去记:

一、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一堂课教下来,教师总有得意之处:或启发得当,或例证精辟,或情境创设成功,或过渡语言生动,或“灵感”顿悟……,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大有益处。

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我引导孩子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然后我趁热打铁,出示小练笔:是呀,在生活中,爱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有赞扬,有鼓励,也有批评和教育。虽然方式不同,但出发点却是一样的,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爱是什么样的?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学生在音乐中回忆父母亲平时对自己爱的点点滴滴,并积极发言,从发言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把课文中要表达的情感转化成了学生自己的情感,既理解的课文,又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人文主义教育。

创设情境,表达真情实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事半功倍。下课后,我就记下这样的课堂所得,在后来的一次教学中,我体验到了“创设情境,表达真情实感的好处”。

二、记录教学中的缺憾。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材因素处理不当、偶发事件估计不足、课堂气氛调控不好等情况。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学校组织听评课活动,当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各种可能一一想到,自己内心感觉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谁料想在上课时,使我意想不到的是:不管我讲得多么出神入化,学生只是乖乖地坐在那儿,生怕说错一句话,干错一件事,此时的我这才意识到学生从没有经历这么大的场面,预先我只想到自己,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他们也胆怯呀。课后,我把自己这次教学中的“失”记录下来,并及时整改,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促进双边活动的开展,活跃了课堂气氛。所以对于教学中的失误,我们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并分析问题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三、记录教学中的疑惑之处。

疑难问题在备课、上课、作业等过程中都能反映出来的,或如何突破难点、或如何评价学生、或如何解题结题、或如何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中,我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其中有一则是用图表展示“汉字的演变”一眼看出,材料非常简单,于是我就顺口提问:汉字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于是学生不约而同地照书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时,突然有学生举手向我示意,他说他在课前查了资料,应该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五个呀。当时我哑然,经过课后我翻阅资料,这才发现原来:草书是秦隶的草化、连笔而成;行书则是楷书的快写体,大的方面也可以说成是五个。

是呀,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疑难,不应武断地推测解决,而应理智地综合思考、最终寻求尽善尽美的解决方法,并把它记录下来,在今后教学中予以特别注意。

四、抓住教学中的灵感之处记录下来。

教师上课后,静下心来综合思考以上的得、失、疑,再联系自己的教学体会、学生的反馈信息和教学目标的准确要求,最后科学地改进教案教法,扬长避短、推陈出“新”——“第二次备课”。长此以往,相信我们会在写“第二次备课”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课堂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得到较大地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在给学生讲解伽利略的分析推理时,我发现准备充分的我,在讲解时较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解清楚,因此难点部分我感觉没有很好的突破,内心有些遗憾。这时,有个学生举手向我示意,当他把自己的理解讲解出来时,顿时,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个个眼睛亮亮的。此时我才明白,有时孩子与孩子交流起来比起老师们有条不紊地分析更容易。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以学生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有效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做到教前多准备,教后多思多问,就会抓住有价值的东西,并把它记录下来,相信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从而促使我们自身的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思路随之更加开阔。

总之,教师的教学属于创新性劳动,实质上教后反思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而且是对教学实践的深化和升华。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形成新的理念,以便教学相长,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并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教育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公开课后教学反思 篇9

我讲的是小学英语三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My Family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单词及句型,以及人称代词的正确的用法。通过讲授本节课,自我感觉良好。

1、特别是单词教学,由于本节课学生必须掌握的单词较多我采用了用简笔画进行教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教完一个单词后,及时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单词,在教单词过程中,也渗透了德育教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完单词后,让学生跟我做口令,更好掌握单词。

2、能及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情绪中,能认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讲课中,采用多表扬的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差生也有自己行的感觉。

3、句型的教学,我采用由易到难的办法,大量的练习,不同的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4、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用唱歌曲、做口令、唱歌谣等不同的游戏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春联课后教学反思 篇10

《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小品文。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焊,语言生动优美。是引导学生去赏读春联,感受春联丰富多彩、情致优美的内容,讲究对仗、用词精当的技巧和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声律,熏陶、感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无穷奥妙。

一、创设情境,在良好情境中学习课文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伊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兴奋起来,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作好准备。再让学生融入浓浓的文化气息中,在这样的情境中赏读课文,品味春联内容之美与形式之美,感受汉民族语言文字魅力,了解中华民俗文化。

二、赏读感悟,在阅读感悟中欣赏春联

对春联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春联对仗之美、声律之美的品味,都要建立在学生对春联阅读、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在学生找到课文中的春联后就尽情地诵读这些透着美的文字,插上想像的翅膀,借助绚丽的图片,将春联描写的美妙意境描述出来,这是以读促悟。再引导学生带着理解读好这些对联,这是以悟促读。在读中领略春联所表现的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再接下来,让学生按照春联的内容来送春联就水到渠成了。在美美的朗读中,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春联讲究对仗及具有声律美的特点,这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将这一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即可。语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积累,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

三、自主探究,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学完课文,我们应安排一系列练习,以巩固今天的所得。本课教学中安排了几个有意思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春联内容丰富,对仗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的特点,并掌握了使用文字的一些技巧。在练习中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些自我表现和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平等、自主探究中自己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求得发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更能激发他们课后再学习。

四、拓展延伸,在联系中建立语文大课堂

一节英语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主体 反思

近日,听了一节英语公开课,感触颇深。教者上的是牛津英语8A Unit 1 Welcome to the unit,本课的主题是友谊和分享,介绍了关于朋友的不同品质。从让学生听歌曲和观看一段录像入手,营造氛围,直接导入本课中心话题——朋友。通过Free talk,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交谈中接受新知识,通过提出:What makes your friend so special?引导学生回答一本青少年杂志上几个关于朋友的品质问题,同时穿插知识点的讲解。接着学习Eddie和Hobo这两个卡通人物妙趣横生的对话,通过听录音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在活动中达到运用语言自由交际的目的。

反思教者的整个教学过程,有值得肯定之处但有些地方值得商榷。首先,课堂教学容量过大,超出了学生应掌握的范围,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其次,教学的重难点不够突出,对词汇的教学不够细致,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详实,对习题的设计不够规范。另外,活动开展得不够热烈。学生仅仅是就书讲书,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我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牵着鼻子走,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更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一、研究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如:在第一个班教学九年级英语Unit 2 Robot Reading时,笔者感觉自己教得挺卖力,而学生却情绪低落,几乎没有互动的可能。课后,笔者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何使枯燥的文章让学生通俗易懂,乐于参与和拓展呢?而后,笔者大胆地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首先由小组讨论生活中What things can a robot do?然后将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辩论:第一组辩论:What advantages can a robot bring for us? 第二组辩论:What disadvantages can a robot bring for us? 经过第二堂课的实践,反思让笔者的课堂“活”了。教学内容的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二、更新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反思。

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没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它是与时俱进的。如果我们的教学理念落后了,那必将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和不足,时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英语教学目标很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对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则往往被忽略。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就要了解英语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

三、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反思。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三尺讲台“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的前提,尤其是英语教师,一口地道的英语,优美清晰的语音语调,精彩绝妙的知识讲解对下面听课的学生和教师都会有强烈的吸引力;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而且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有效控制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是增加教学容量和操练密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操练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广度时,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有些课上的训练往往缺乏密度,教学节奏慢,感觉松弛,而有的课堂活动频繁,教学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四、尊重个性差异,对课堂教学主体的反思。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都应该“为了一切学生”,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规律,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的准备。要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准确把握质疑的时机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适时而精当的点拨、引导,才有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的精彩。

《丰碑》课后教学反思 篇12

——什么都没做。我也是什么都没做, 可一直抱怨到哪一天?说起来惭愧, 直到那一天, 直到2011年3月18日的那天晚上, 在李志清老师的介绍下, 我第一次接触了“随笔化写作教学”。那是个天气很不错的周末的下午, 本打算轻松一下, 但下午四点多, 县教研室赵老师的一个电话让我顿时紧张起来:“明天专家和老师来送课, 之后你准备一堂作文教学公开课, 全县语文老师参加!”我一听就急了——这太吓人了!它来得那么快, 来得那么直接!谁不知道语文教学有“三怕”:一怕周树人, 二怕文言文, 三怕写作文!谁不知道学生最烦写作文?不信你上台试试: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写作文。你再听, 台下一准齐刷刷拉长一声叹息:“唉……”我只好跟赵老师讨饶:“赵老师,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的弱项, 我的软肋, 我的伤痛……”赵老师笑着打断了我:“没事, 你只要一听专家和老师的讲解就容易多了, 根本用不着多做准备。”有这样的事?我只好鼓足勇气, 硬着头皮去见专家和老师, 但心里一直在唱着神曲《忐忑》。等见到李志清老师, 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半块。李老师年轻美丽, 睿智干练。她几句话就把“随笔化写作教学”的概念诠释得清清楚楚。忽然, 我想起了三年来我一直让学生坚持写的“课后反思”。其实, 我也一直在做着随笔写作的批改工作, 这工作里也有我美丽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只不过, 我的理想一直在原生态中极其缓慢地生长, 就像一片渴望成熟的庄稼, 等不到催熟的风和阳光!而今天, 忽然感觉到, 我的理想, 就像一群散落在草原上的羊群, 终于碰到了一个牧羊人。

李老师让我看了她设计的随笔化写作教学案例《纸飞机》。她把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了三个步骤:随笔导航—随笔泛舟—随笔展评。框架有了, 我心里的另一半石头也落了地。接下来, 我需要自己再研究细节, 以便明天把这个教学模式里最基本的入门课呈现给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回到家里, 我坐在电脑前, 琢磨到了十二点多。

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好, 我就坐在了上方中学的阶梯教室里。

教室里, 只有中间三排留给了学生, 其他座位上, 坐满了来自全县各个学校的一百多位语文老师。接下来, 我要在李老师的引领下上一堂随笔化写作课《纸飞机》, 这是情境随笔化写作的一个入门课, 也是我运用随笔化写作教学模式的第一堂起步课。

我没有想到, 当我让孩子们动手叠飞机的时候, 他们是那样兴高采烈!我更没有想到, 他们会那么勇敢地走上台来展示自己的飞机, 并且说得那么棒!之前我还一直担心, 担心这个偏远的乡村中学里的农村孩子, 会害怕, 会羞涩, 会忸怩, 会怯场, 会冷场, 会砸锅……但事实是, 这节没有什么准备的作文课, 成功了!看, 这些七年级的小同学们说得多好哇:

(1) 我的飞机飞得最远, 我知道, 有希望, 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2) 我的飞机没有飞远, 但我不后悔上台表演, 因为, 我飞过了!

(3) 下一次, 我一定会飞得更远!

我被感动了!那久久压抑的写作欲望忽然间也被激发出来, 在他们专心写作的时候, 我也转身伏在讲台上, 有好多话随着缭乱的字迹喷涌而出, 我也写出了一篇下水文章!我也有了读出来的欲望!在音乐声中, 我把课堂随笔文章和他们一起分享:

我们的纸飞机

孩子们, 感谢你们, 让我和你们一起度过了如此快乐的一节课, 我想说, 我喜欢你们!喜欢你们的单纯可爱, 喜欢你们的质朴善良, 喜欢你们的聪明勇敢, 也喜欢你们五彩缤纷的梦想!刚才, 看着一架架美丽的纸飞机, 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 渐飞渐远, 一起模糊的, 是我不舍的视线。我知道, 离别的日子已经不远。我想起了我班里的那77个孩子。三年来, 他们像77棵挺拔的小白杨, 在我的教室里齐刷刷地生长!三年了, 他们长成了我最骄傲的希望!已是绿柳如烟的阳春三月, 校园里, 暖暖的阳光下, 弥漫着浓浓的春意, 也弥散着淡淡的离愁。“铁打的学校, 流水的学生”, 每一年, 我们都要送走一届学生, 只不过, 今年要走的, 是我带了三年的一群孩子。我从不敢在他们面前谈及离别, 但有时候, 偷偷望着他们, 我感觉自己就像不舍的母亲, 又像脆弱的孩子。他们也像忽然之间就长大了, 少了唠叨, 少了抱怨, 少了让我操心的麻烦。他们甚至在反思里写道:母校, 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一百遍也不解恨, 却不允许别人说一声不是的地方!日子真快, 就像歌词里所说的: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分东西……每到快离开的时候, 他们总喜欢在教学楼的阳台上放飞大大小小的纸飞机, 那是孩子们漫天飞舞的思绪, 是校园里一道甜蜜而忧伤的风景。孩子, 我想说, 你在放飞纸飞机时, 是不是在放飞你的梦想?孩子, 我想说, 我在放飞你们的时候, 也就是在放飞我的梦想!因为, 你们就是老师的梦想!再过几个月, 你们就会微笑行走在另一所学校, 无悔青春于另一个战场。离别时刻, 我只有祝福千行……是小鸟的, 就自由穿梭在林间, 是雄鹰的, 就展翅高飞在蓝天!

读完了, 阶梯教室里很安静, 我看见有些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有了泪光……下课了, 我感觉, 自己和学生一起做了一次飞翔。

作文写作有一方天空, 广袤辽远, 你只需努力扇动奋飞的翅膀。随笔化写作是一块土壤, 泥土芬芳, 你只需让心灵释放, 将生命牧养!

摘要:做老师很无奈, 做语文老师很纠结, 语文老师教作文呢?——很痛苦!直到那一天, 在李志清老师的介绍下, 我第一次接触了“随笔化写作教学”。随笔化写作教学, 就是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玩—写—展—评”等环节中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 引起其写作冲动, 完成写作过程, 完善写作结果。换句话说, ”玩”是让学生“情动于中”的手段, “写”是让他们“辞发于外”的目的。下课了, 我感觉, 自己和学生一起做了一次飞翔。

“体操”教学的课后教学反思 篇13

以往的体操教学都有学生反应枯燥,没意思,整堂课教体操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也慢慢降低了。教学质量也不是很高,在这一学期一开学我也没有说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只是跟学生说看哪个同学 能像老师一样,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动作任务。如果完成好的话就可以参加下面的游戏活动,如果没有完成就没有机会了,在教法上我改用激励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分小组练习,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广播操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做,回家也经常练习,大课间也在认真的做,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

在具体动作 的教学上,我反复的试做动作,并力求用简单明了的话让学生明白每一动作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自己喊口令,一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也让学生明白什么口令就是什么样的.动作。为提高动作速度打下基础。

怎样写课后教学反思 篇14

一、课后教学反思的含义

课后教学反思是教师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边教学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相结合,相互促进,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课后教学反思需要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放的心胸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剖析课堂教学的得失及成因。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二、课后教学反思的内容

首先课后教学反思可围绕以下五个内容去写。一写成功之处。把课堂上你认为做得最好、最成功的方面写出来。二写不足之处。对课堂上疏漏失误的地方进行深刻地剖析。三写教学机智。将课堂上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的场面写出来。四写学生创新,将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创新的火花”、师生的精彩对话和互动记录下来。五写“再教设计”。在对课堂进行得失分析的基础上,思考下一节课、下一个内容或后段教学我将如何教。

其次课后教学反思可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特色等方面中选取你感受得深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去写,具体为:

●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是否全面?是否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是否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训练等活动?讨论是否有效,训练是否到位? ●是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为不同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是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现了知识由外化向内化的迁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教学在完成既定目标后,是否又引发起学生新的思考,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新的思维兴趣?

●是否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

●对预设事件,教师有无关注的意识;对非预设事件,教师有无处理的策略?

●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处境与感受、智力类型?

●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是否精心地预设生成、敏锐地发现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性地认识生成,巧妙地应用生成?

●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辩明了疑点,抓住了关键?

●是否依据学情、学科特点和课型等,实施有效地教学策略?

●是否与学生一道寻求结论、揭示规律、总结方法?

●是否充分、恰当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操作是否规范,展示是否有效?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科学、客观、公正,激励奖励是否得法,是否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一节课上有多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能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是否做到了尽量让学生解决?

●教师教了些什么?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

●问题是否提得具体、明确,是否恰当,是否有价值,是否落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是否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强,积极性是否高,兴趣是否浓?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破解?

●是否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是否开展了有效的探究活动?效果如何?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状态、活动广度、活动时间、参与方式、参与品质、活动水平、参与效果如何?

●是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强烈?

●师生双边活动开展得如何?是否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是否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等等

三、课后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提问是否恰当。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伸出怎样问“更恰当”,怎样才能避免“不恰当”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如果我们留心思考,同样的教学内容,上第一遍与第二遍所采用的方法、教学效果不完全相同;一般地,一个老师上两个班级的课,讲授相同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不完全相同,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在这个班级效果好而在另一个班级又不好。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下一篇:广播操比赛学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