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社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总结

2024-09-21

融汇社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总结(精选6篇)

融汇社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总结 篇1

2011年融汇社区上半年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紧紧围绕计划生育工作为中心,以省科技委指导,稳定低生育水平,为育龄妇女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为中心,以提高人员素质为保障,营造良好优质的服务环境。结合本区实际,做好对育龄妇女环、孕情况普查工作。

1.提升服务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创优”活动深入发展。

2.积极创造条件,扎实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坚持有效宣传。继续落实好对新婚夫妻的“三送服务”工作,在服务中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继续做好二孩的优生优育指导工作。加强对病残儿家庭的跟踪随访和再生育优生指导。

3强化服务功能,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岗位练兵突出重点。规范书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文书。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文书的书写质量。结合岗位练兵、“夕阳关爱”活动等加强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技术服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4坚持做好孕前服务,提高避孕措施落实及时率、有效率和术后随访率,避孕措施落实及时率要达到90%以上,保证每次双情检测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努力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和人工流产率。继续组织实施“夕阳关爱”行动。关注围绝经期妇女取环问题,要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普及科学知识,增强个体自我保护意识。

5在三月份和街道计生办联合开展双情检测工作。对社区584名已婚有偶育龄妇女进行了免费B超检查活动,查出各种妇科疾病和其它疾病16例。有力的保障了我社区的身体健康,使这些患者及时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治疗。此次活动得到了群众好评和响应,同时,为使用避孕药具的妇女免费发放了避孕药具200只,并给予了正确的指导。

6.进一步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计划生育知识与信息需求,尤其要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各级人口学校,向广大育龄人群普及有关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科学知识。

总之,我社区在2011年上半年计划生育科技工作以优质服务为契机,加大技术服务管理的宣传力度,把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供应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深入到千家万户。但是,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相差很多,争取在下半年取长补短,使我社区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融汇社区

2011年3月31日

融汇社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总结 篇2

全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议: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部署之际,在全省上下全力推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之时,欣悉全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议在赣州市召开,藉此,谨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此次会议的各设区市和承担两项工作任务较重的52个县扶贫和移民办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文件提出要加强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等。“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一直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省政府民生工程之一,我省“雨露计划”创造了许多先进模式和工作成效。“雨露计划”培养转移的34万贫困农民,为全省农村劳动力培养转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科技扶贫组织实施的“科技扶贫兴产业连片开发惠万家”、“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科技帮扶”和“融入鄱湖建设实施生态扶贫”等主题系列活动,也受到省内外的关注和肯定。

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全省扶贫和移民部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积极创新“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工作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和提出的“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以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新的成效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添彩!

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省政府副省长:胡幼桃

2012年4月17日

2012年4月17日至18日,江西省“雨露计划”暨科技扶贫工作培训会议在赣州召开。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彭林森、全省11个设区市及50个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相关负责人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彭林森副主任宣读了胡幼桃副省长给会议发来的贺信并作了重要讲话。赣州市政府有关领导致辞。省扶贫和移民办科技扶贫处处长张清华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国务院扶贫办有关会议精神,同时还就下一步全省“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会议还就“雨露计划”、科技扶贫等工作业务进行了培训。8个单位代表进行了典型发言,全体会议代表参观考察了赣州市“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科技培训项目。

胡幼桃副省长在贺信中高度评价了近年来全省“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工作的成就,希望全省扶贫和移民部门继续积极创新“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工作机制,以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1年社区科技工作计划 篇3

在桥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协的正确指导下,南巷社区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根据社区内不同人群的需求,普及科学知识,努力营造社区良好的科普氛围,从而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现制定2011社区科普工作计划下: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夯实科技工作

社区将在今年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科技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继续以社区主任牵头总负责、社区其他干部成员共同参与实施的科技工作机制;进一步充实壮大“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以科技志愿者带动周边社区群众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决心与信心;并依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及共建单位,由社区牵头组织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到社区及社区居民家中开展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技文化宣传及文娱活动。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郁的科学文化氛围 社区以活动室为社区活动主阵地,以文化宣传栏、宣传

橱窗、黑板墙报、科技画廊等作为辖区宣传载体,在辖区内各居民楼道广泛张贴科技知识宣传海报,架设宣传横幅,定期组织科普志愿者上门宣传讲解家居实用“科学小秘密”,在全社区营造科技宣传的浓郁氛围。

三、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每月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我们将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此次活动,并邀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为居民服务。我们还与共建单位联手,以文艺演出、手工制作、宣传画板展等形式,把科技周活动推向高潮。另外,我们还利用青少年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四、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科普墙门、科普家庭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居民,接近人们的生活。今年,我们将加大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社区里推广,以点带面使社区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社区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养生、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如我们制作了科普画板,放在居民的楼道上,使居民日日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把社区的科技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技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南巷社区

社区科技周活动总结 篇4

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宣传工作。这次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做到了加强领导、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一是由区科技局、宣传部、区科协牵头,成立了由29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活动周组委会并召开了筹备会议;二是按照成都市科技局的总体安排,早在3月下旬就着手筹备工作,拟发通知,收集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案,明确时间、地点和责任人;三是明确启动仪式等主体活动内容各项筹备工作的责任单位和具体分工;四是明确各项活动的具体承办单位和时间地点等等。从各单位拟开展的活动中,筛选出10个单项列入全区重点活动时间表统筹安排。一切筹备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然而,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组委会紧急调整工作方案,在震后第二天发出紧急通知,取消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要求各单位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系列科普知识宣传和相关技术培训,并及时发出倡仪,号召参与单位、高新技术企业,把科普工作宣传同抗震救灾具体行动结合起来,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震救灾工作,针对地震造成人们的恐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地震知识普及宣传。

二、抗震救灾,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宣传

地震发生后,紧张而又艰巨的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下,全力以赴,以各种方式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我区科技活动周的科普宣传同抗震救灾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全面展开。

1、普及地震知识,广泛开展科技宣传。区科技局全体干部职工坚守工作岗位,在余震不断,五楼办公的情况下,紧密协调全区科技活动周工作,利用网站下载摘录有关地震知识,编印5000份,组织联系《抗震救灾科普手册》200份,在区黄桷树广场、宝光广场等公共场所散发;区科协从市科协领回编印《防震减灾须知》、《地震灾后防疫知识》等6000份,《突发地震灾害自救知识》宣传挂图750余份,加班发送到全区各级部门、200个行政村和140个居委会干部群众手中,联系组织210套防震救灾挂图,全部更换了210个村、社区的“科普宣传栏”内容。区卫生局利用电视、新都资讯、广播、短信等方式及时向广大市民宣传震后防病防疫和自我救助知识,及时印发各类宣传资料4.2万份,悬挂卫生防病标语96条,两次深入到灾民安置点开展卫生防病防疫知识讲座。

2、举办技术培训,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区农机局5月12日召开全省农机作业现场会,共集中了37台(套)各式收割机、粉碎机、免耕机、喷灌机械等,省、市、区有关领导到场,突发地震,参会600余人,在省、市、区领导的带领下,坚持开完现场会离场,这次现场会对推动全省农机机械化作业起到重要作用。区畜牧局积极开展灾后畜禽疫病防控知识宣传,于5月20日、21日邀请省内养猪专家举办规模化养猪专题讲座1次、肉鸡养殖技术专题讲座1次,共培训养殖人员215人,印发灾后畜禽防病防疫资料4.1万份,为群众灾后开展生产自救起到了积极作用。区农发局积极开展水稻育秧及田间管理,果树灾后管理及病虫防治适用技术培训,印发小麦、油菜、蔬菜、果树科学管理技术资料6.6万份,及时分送到农民手中,帮助群众运用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降低经济损失,支援抗震救灾工作。

3、做好部门工作,稳定正常工作秩序。保证正常工作秩序的良好运转,是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力支持。地震发生后,全区各单位、部门在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区科技局将全局人员划分6个小组,分头开展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状况和重点科技项目承担企业实施情况调查了解,收集地震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设施和重点科技项目实施的影响情况;每天坚持24小时秸秆禁烧督查工作,保证科技局督查的石板滩镇未发生一起焚烧事件。区畜牧局组织骨干技术队伍,深入到各镇宣传和安排部署疫病防治工作,让广大养殖户和畜禽产品经营户认真做好灾后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区农发局组织全局力量,深入到全区各镇、责任到人,实行24小时巡查,确保全区不发生一起焚烧秸秆事件,有力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团区委迅速行动,成立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协调办公室,组织起2000余人志愿者服务队伍,活跃在医院、广场、受灾群众安置点、车站、善款捐赠点等各个单位,保证了全区抗震救灾工作紧张有序开展。区卫生局组织全区医务技术人员,全力以赴,利用全区现有医疗设施设备,统一指挥调配,截止5月22日,收治灾区伤员960人,并对区临时灾民安置点1500名灾民进行了体检,针对灾后极易发生的肠道、呼吸、虫媒传染病、食物中毒、水质、食品等,对公共环境、食堂进行24小时严格监测,保证灾后不发生一起疫情,强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群众生命安全。

“社区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篇5

我社区2009年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在社区党委周围,坚持把“发挥居民自治,强化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作为社区全年工作的主线,以为民服务为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活跃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社区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监督社区事务,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在社区内逐步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区氛围,从而形成和谐社区的构建体系。具体工作设想如下:

一、发挥社区居委会引领作用,巩固社区政务站工作成果,强化落实社区居民自治。

2004年3月,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社区的发展,积极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街道工委、办事处决定以我社区为示点,将社区居政分开,从而达到加强社区自治建设的开展。通过2年来的政务示点工作,已初步达到了为社区居委会减负的目的。社区政务工作站也得到了辖区居民的认可,促进了各项政务工作的开展。

在今年我们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大力倡导和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监督社区事务,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服务,推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建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

1、人员构成:由社区居民推荐辖区内德高望重、乐于参与社区建设,有参政议政能力和居民代表,邀请辖区内有影响力的社会单位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固定收入、住所的外来人员共同组成。

2、职责:分发挥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负责对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居干的工作进行评议、监督;讨论决定社区内重要决策;协助社区居委会制定相关章程、制度等内容。有职责、人员组成、会议制度等

二、正确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自治观念,强化自治意识,使社区居民形成“社区是小家,建设靠大家”的观念。

在社区内聘请以居民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为主的社区监督员,如:环境卫生监督员、计划生育监督员、治安隐患监督员等。负责监督辖区内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治安隐患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社区居委会,并对社区居委会、政务工作站的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三、创办社区民情、民意交流栏,加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对于社区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班子成员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多,深入群众少,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代表居民利益、加强社区管理、依法依规整治小区环境秩序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根据这些情况社区预计在2009年在辖区8个居民工作组内安装民情、民意交流栏,建立社区老旧小区特色的“社区居民论谈”,我们将“网络”搬到这些交流栏内。在这个论谈上每名居民都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用文字表达出来,社区居干针对每名居民的心声、呼吁给予相应的答复。从中加强居干与居民的交流,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服务载体作用。

认真学习领会并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齐心合力建设和谐社区”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计划生育管理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针对本辖区老龄、残疾人口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老年人、残疾人服务体系。社区开展三针对服务,通过对不同群体开展的不同服务,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让社区居民感到社区的温暖,从而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好铺垫。

一、针对社区居民文化层次低,老年人、残疾人居多,相关的法律知识欠缺的特点,社区2009年将争取街道司法所、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法律事务所的支持,在社区内定期开展法律大课堂,对居民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按相关政策进行法律援助,增强居民知法、守法意识。

二、针对辖区空巢、孤寡老人多,体会不到社会的爱,精神生活较空虚的特点,设想在社区内设立“社区温暖接待室”,发动社区居干、党员、群众志愿者、学生志愿者进行接待,解决社区老年人精神生活问题,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关爱无处不在。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接待,解决居民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

三、针对社区下岗人员多,辖区社会单位多的特点,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驻区单位的支持、帮助与合作,本着“资源共享、有事共商、难题共解、活动共办”,实现双向服务,互帮互助,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优先解决本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建立良性的社区居民就业体系。

四、充分利用街道“三大”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紧紧围绕街道“六大”为民服务体系的建设,协调街道相关各部门的关系,争取组织的支持与帮助,针对本社区居民构成的主要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从而使社区居民真正感到社区是我家的作用。引导社区居民自己从“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培养和增强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意识,形成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局面。

三、努力做好社区工作,加快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建设。

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细胞,社区的和谐便成为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社区都是和谐的,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社区是稳定社会第一道防线,所以社区的一切工作都应把实现社区居民自身价值和提高生活素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民主管理和各项工作,从而实现创建和谐社区最主要条件。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创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体现社区党建龙头作用,夯实社区党建基础,对构建和谐社区关系重大。

二、提高社区干部素质。社区干部和群众贴得越近,听到群众的呼声也越多,今年我社区强调社区干部深入居民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下功夫,在提高社区干部做居民思想工作能力的素质培养方面要做到“三说”,说懂、说通、说服。所谓说懂,就是要让居民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真正知情;说通,就是让居民了解社区开展每项工作的目的,消除顾虑,乐于接受;说服,就是要求社区干部所做的每项工作都要让居民心悦诚服,认同接受。做好“三说”工作,就会不断加深居民与社区干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拉近居民与社区、政府的距离。从而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好铺垫工作。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仅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而且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设大众图书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居民读书、读报、演讲比赛等。不断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整体文明程度。

总之,我社区2009年工作要以全新的面貌开始,以社区党委为龙头,以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为契机,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强化为民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和谐社区。

融汇社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总结 篇6

2006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指出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自此,知识产权战略正式成为新时期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在2011年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更是首次将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纳入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提出每万名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要从“十一五”末期的1.7件提高到3.3件的专利发展目标。在我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政策法制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政策激励引导下,“十一五”时期,我国本国居民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始终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五年内专利申请年平均增长率为23.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年平均增长率为24.5%;专利授权年平均增长率为35.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3.9%。进入“十二五”后,2011年我国本国居民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了“十一五”之初的3.4倍,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了2006年的4.5倍。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专利产出数量大幅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间进行科技、经济竞争的焦点所在。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提升科技创新层次、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谋求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作为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基本形式的国家科技计划应采取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应当继续鼓励申请、取得更多专利,还是把专利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专利质量、优化专利结构上;科技界及新闻媒体经常使用的“核心专利”概念是否是对科技计划创新活动所取得的专利产出进行质量评价的金标准?当前我国科技计划的专利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上述迫切需要解答的若干重要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在科技创新中加强和完善专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2 科技计划专利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政策导向

表1所示的我国“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所产出的专利,总量上与过去相比取得了大幅提升;在专利产出的结构上,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也在稳步上升。国家科技计划作为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其专利产出表现与这一趋势也基本相符(见表2)。863、973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三大主体科技计划的专利产出数量不断攀升,无论是在专利申请还是在专利授权方面,发明专利已经作为为绝对主体,成为科技计划专利产出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整理得出。http://www.sipo.gov.cn/tjxx.[2012-0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出。http://www.sts.org.cn/kjnew/maintitle/Mainframe.asp.[2012-03]

在我国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专利产出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今后科技计划的专利管理工作应当采取的政策导向是继续注重提升专利产出数量还是数量和质量并举,并着重强调提升专利的质量?继续鼓励专利申请是否会催生大量最终无法实施的“垃圾专利”?经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科技界对这一问题存在如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专利是战略问题。专利数量要达到一定规模才会发挥作用。可以申请将专利作为专利战的筹码,高技术的产业化特别需要申请专利予以保护。

(2)专利方面先有理念,再谈质量。没有一定数量的专利在国际竞争中就没有发言权,首先要取得一定数量的专利,然后再谈质量提升问题。

(3)专利的申请和实施是专利管理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科技计划鼓励专利申请可以对我国所研发的技术成果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而并非只有能实施的专利才是有必要申请的专利。

(4)现在我国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但没有多少专利能够真正解决应用问题,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的垃圾专利太多,对专利的申请政府不应再加以鼓励。

以上观点争论的核心本质并不在于讨论科技计划专利管理工作本身是否重要,而在于持不同观点者对申请及获得专利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认识。前三种观点从本质上看并不矛盾,且对于申请专利均持鼓励和正面的肯定态度。其中:前两种观点均强调了专利申请对国家或产业的战略意义;第二种观点还明确指出取得一定的专利数量是达到较高质量的基础;第三种观点虽未将专利管理工作提升到竞争战略这一高度,但也提出了专利申请和实施是专利管理工作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大量申请专利可以起到构筑“专利篱笆”、设置专利保护网的作用,隐含了对专利申请战略意义的肯定。第四种观点提到了“垃圾专利”。不可否认,由于在专利审查制度中,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并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在这两种专利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创新性很低的专利,但这是世界各国在进行此类专利审批时的通行做法,在节约社会公共资源的同时,必然会带来良莠不齐的可能性。在国家科技计划产出的专利中,可能会因种种原因存在一些低水平专利,但总体而言应当看到鼓励专利申请对推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意义。与其他观点不同,第四种观点认为鼓励专利申请会促使大量“垃圾专利”产生,只有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专利才是“有用”的。这一观点只从技术研发的商业成功可能性角度出发对专利价值及专利申请的必要性进行判断,没有将专利管理工作放到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加以考虑。

应注意到,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评价专利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根据一个国家所处的科技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去向大量进行专利申请本身就可能是国家专利战略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科技发展相对发达国家落后的追赶型、经济外向型国家而言,可通过大量的外围专利申请形成专利篱笆以保护本国的科技创新成果日本的发展经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其次,一项专利最终能否实施并获得商业成功,除了专利本身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以外,还有外部对该项专利的认知和认可程度、观念因素、市场因素、机制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多因素在共同起作用。商业运作方面不够成功,没有得到实施的专利并不一定没有价值,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是因技术上过于超前,产业化成本过高而难于被市场所接纳的高水平专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和科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量。以专利、标准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成为全球高技术及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所在。作为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专利的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在世界技术贸易体系中所具有的竞争能力和地位。作为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科技计划应当将专利作为创新活动的最重要产出,对专利的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但应当认识到,专利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数量积累时才可能发挥比较全面的保护作用。尽管当前我国科技计划实施已经取得了相当数量的专利,但对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及产业发展而言,目前我们拥有的专利数量并不是太多,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还很少。科技计划在开展专利管理工作时,仍然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科研单位申请专利,同时逐步强化对专利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发明专利导向,强调科技计划专利产出的实施和运用,以更好地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使科技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科技计划专利管理应当采取数量和质量并举,重点突出专利质量导向的工作思路,引导创新主体在取得技术创新含量高的发明专利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技术水平高、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研发成果,还应鼓励、支持科研单位积极对外申请专利以寻求获得更广阔地域范围的保护。对科技计划专利产出的要求应遵循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促使科技计划的专利产出从数量增长发展到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效率提升,从量变达到质变。

3 如何评价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

在中国正式签署关贸总协定后,外国公司及一些专利联盟凭借它们所掌握的所谓“核心专利”技术,针对我国企业不断挑起征收高额专利许可费用之争,或凭借发起知识产权诉讼来阻碍我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随着我国相关产业的兴起,这种知识产权纷争可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延续下去。“核心专利”这一名词因此在媒体报道上频繁出现。在社会公众中出现一种舆论倾向:科技计划及专项所产出的专利质量如何,是否已有核心专利,有多少核心专利来评价即可。这一提法是否科学?什么是核心专利?哪些专利可归为核心专利?核心专利是否等同于技术水平高的专利?在对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的专利产出进行质量评价时,能否沿用“核心专利”这一概念?笔者经大量调研发现,科技界对 “核心专利”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主要存在如下几种观点:

(1)核心专利是原创性专利,是原始创新。

(2)核心专利是依照特定技术路线进行研发时不可跨越或绕过的专利。核心专利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对象而言的。

(3)核心专利是写入标准的专利。

(4)核心专利就是国际专利,如PCT专利、美国专利等。

(5)核心专利是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所形成的专利。

(6)核心专利是具有重大商业价值,能够实现商业转化的专利。

不难看出,科技界对“核心专利”的认识呈现多样化。以上6种对“核心专利”的认识是对专利技术从技术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商业价值等不同角度所进行的评价,差异很大。持不同观点的群体对所谓“核心”的本质和关键所在的认识截然不同。

文献资料则表明,媒体报刊上频繁出现的“核心专利”概念来源于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或由企业组成的专利许可联盟,是一个典型的舶来品。国际上通行的“核心专利”概念指在这些知识产权联盟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中,经技术标准体系认定是该体系所必不可少的专利技术,也称必要专利(Essential Patent)。所谓的必要性体现为:没有其他非专利技术可以代替此技术;该专利技术必须与标准针对的产品或方法有直接的联系。只有被确定为必要专利的技术才能够在技术标准中被列入技术方案[1]。

与国际通用的核心专利概念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科技界对核心专利的认识,同技术标准中的核心专利概念既有重叠,也有差异。国际通用的核心专利概念是与特定技术标准相联系在一起的,是该技术标准所确定的不可回避的专利技术。一项专利能否进入技术标准体系,是专利本身、产业状况、市场情况以及国家间政治因素等多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如果基于国家利益、政治需要或考虑技术及经济上实现的难度等原因,某个标准只允许以某些特定技术方案实现,而这些技术方案都不可避免地落入某些专利的保护范围,即使这些专利的保护范围很窄,或技术创新程度不高,由于在生产、制造和销售达到标准要求的产品时,这些专利是不得不涉及的专利,它们就是与该标准相关的核心专利。因此,核心专利一词既不是高水平专利的代名词,也不能简单地将核心专利与原创性专利等同看待。 “核心”的本质体现在专利在标准体系中的必要性或不可或缺,而不是专利的技术水平或创新程度。核心专利、高水平专利、原创性专利是从不同角度对专利进行的分类,它们之间既有交叉,又有不同。我国科技界针对核心专利的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是对核心专利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诠释,而其他观点则过分强调了专利的创新性和商业价值等方面,是对核心专利概念的误读。

国家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在技术领域设置方面,既包含信息、通信等快速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也涉及环保、农业等相对传统的行业技术领域。不同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技术领域研发成果的专利申请倾向和技术标准化程度具有明显差异。例如,在电子、通讯类高技术产业中,往往针对某项产品或系统形成产业技术标准,例如强制性的4G通信标准及事实性的Windows标准;而在比较传统的行业技术领域,如农业领域则往往难于在既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技术标准。同时,从核心专利的内涵可知,核心专利不一定是高技术水平专利。因此,单纯使用这一概念不能对科技计划专利产出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是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具有明确的国家战略目标。因此,针对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的专利产出进行质量评价,绝不能抛开计划、专项的设立宗旨和战略目标,只以专利技术是否进入标准作为唯一准绳。在对科技计划及专项所取得的专利产出质量进行评价时,应该既要结合国际惯例,也要突出所产生专利的技术创新性和先进性。更为恰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从核心专利的内涵出发,将此类专利作为计划的一类重要专利产出,在评价时对这类专利的产出情况进行考量;但更应根据科技计划本身的特点和目标导向,充分考虑专利的技术水平、先进性、创新性和技术影响力等因素,对“核心专利”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扩展,采用“重要专利”概念,通过重要专利的数量、重要专利在计划产出专利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再结合发明专利在计划产出的专利总量中所占份额、专利的实施、转让、许可以及维持情况等指标来对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质量进行评价。笔者认为“重要专利”包括以下4类专利:

(1)对外申请专利

对外申请专利的费用极其高昂,一般申请一项专利需要数十万人民币,维持费用更高。只有技术创新性很高,在技术上或商业价值上非常重要的专利,创新主体才可能花费如此高的代价进行申请。从这个角度看,以进入国家阶段的PCT专利申请及三方专利①申请能够对国家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进行较好的测度。

(2)进入国际标准的专利

一项专利被国际标准组织所采纳,意味着专利权人及其身后的企业、行业、国家在全球通用技术体系范围内具有了不可侵犯的知识产权,意味着能够参与制定国际技术竞争游戏规则,并具有了明确的发言权,意味着该项专利技术能够在全球进行产业化,代表了该项专利的商业价值。通过进入国际标准的专利数量能够对科技计划的专利产出从商业价值方面进行质量评价。

(3)通过专利数据挖掘表明具有高度技术影响力的专利

从专利的专业化分析手段出发,如通过聚类和引证分析表明在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历程中,对后续相关技术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具有高度技术影响力的专利,一般是技术原创性很高的专利。国家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所产出的专利中有无这类专利,所占份额如何可从专利技术水平高低的角度反映所产出的专利质量。

(4)为同行专家所公认的高水平专利

由于专利文稿背后隐含了大量的技术信息和细节,一般来说只有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同行专家才能恰当评价和判断其内在的技术创新性和商业价值。笔者认为,还可以通过科技计划专项的专利产出中,有多少属于同行专家所公认的高水平专利来评价计划的专利产出质量。

在开展评价工作时,可能出现某些特别重要,既具有很高的技术创新性,同时又蕴含重大商业价值的专利技术在上述4个类别同时出现的情况,但这并不影响对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从总体上做出正确的评价结论。

4 结语

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并日益聚焦于知识产权。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用于衡量国家竞争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作为一种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制度能够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在国家科技计划及科技重大专项的专利管理工作中采取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阶段和发展策略,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科技计划及科技重大专项专利管理应当在数量和质量并举的前提下,着重强化专利质量导向。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发明专利、对外申请专利数量,强化向高质量专利倾斜的专利评价及激励机制。引导、促进科研单位积极创新,努力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同时,加强对科技计划及专项所产生专利的授权、维持及运营转化情况的跟踪;建立与科研单位新申报课题的反馈互通机制,避免虚假申请专利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对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进行评价时,应根据科技计划及专项本身的特点和目标导向,综合考虑专利的技术水平、创新性和技术影响力、商业价值等因素,促使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摘要:科技计划是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当前我国科技计划专利管理工作面临着应采取何种政策导向,对计划所产出专利的质量应如何评价的问题。根据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策略,科技计划的专利管理应采取数量与质量并举,着重强调提升专利质量的政策导向;应根据国家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设立的宗旨和目标综合考虑专利的技术水平、创新性、技术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等因素对计划专利产出的质量进行评价。

关键词:科技计划,专利管理,政策导向,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平,马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上一篇:小升初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三境界下一篇:毒品预防示范校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