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半命题作文题目

2024-06-07

中学半命题作文题目(精选17篇)

中学半命题作文题目 篇1

1、请以“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确定重点。本文题的重点在“味道”,那就要通过叙事写出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这种感受用比喻的手法说即是“味道”。二是最好能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出从生活中感受到的味道,点出这种味道给人的启示,在以后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影响。

2、请以“我想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敲题眼。本文题的题眼是“想”,是“打算、希望”的意思,要抓住“想”字来作文。二是补全题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可以补题为“我想得到老师的关爱”“我想与你做朋友”“我想让你了解我的心”等。三是选定文体。本文题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写作时要注意把“我”为什么想、如何想等问题叙述清楚。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喜欢上阅读的时候,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走进我们日臻完美的生活。在阅读中,总会有一些文字,让我们有所顿悟,引起我们的共鸣。

请以“读《_______》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针对本文题,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读深读透原文。二是选好最佳切入点。在行文前,考生一定要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角度最新颖的一个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去深入挖掘。三是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读”是前提和基础,但“感”是关键,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所以,考生要围绕切身体会或生动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4、请以“________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补题求精。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补出精巧的题目。二是选材求巧。选材要“熟”但要力避“俗”,力求选材的多样性。三是主题求深。确定主题时要深思熟虑,努力拓展,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四是形式求新。写作时,考生不仅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和特长自由选择各类文体,还可以采用日记体、镜头式、问答式、直播式等创新文体,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______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本文题很贴近考生的生活。考生要想写好本文题,首先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人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将其中值得反复咀嚼的材料写到文章里来。

6、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审清题意。“从此”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二是精心选材。如果考生曾经有过孤独、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生活体验,那么只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就能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三是合理布局。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

7、请以“风雨中,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精选一则独特的材料。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感受最深、最能体现迎战“风雨”的典型素材。二是构思一篇精巧的文章。在行文时,考生最好采用双线结构,明写自然风雨,采用写实的方式简笔勾勒;暗写笑对失败,迎难而上,挑战生活。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花朵从未因风雨而停止开放,土地也未因丰收而变得懒惰。人生旅途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但决不能在失败的悲痛中把时光消磨,只要生命还有脉搏,就让我们拥抱生活。

请以“与________拥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拥抱”的意思是“为表示亲爱而相抱”,在此,考生可以把它理解为“亲密接触”,如“与青春拥抱”;也可以理解为“体验”“参与”,如“与生活拥抱”;还可以理解为“拥有”“占有”,如“与诚信拥抱”“与美好拥抱”;还可以理解为“追求”,如“与崇高拥抱”……只有把握了“拥抱”的含义,才能选材构思。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险峻的山峰,广袤的草原,清澈的小溪,无边的林海,自然风景美不胜收!大自然旖旎的风光会洗去我们身心的疲劳,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也会让我们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窗外,或许还会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

请以“窗外,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本文题如果写成记叙文容易构思,考生可以取其表面义,将“窗”理解成学校、家庭等房屋建筑中具有“采光、透气”等功能的具体实物,如此构思则可以写一个发生在窗外的故事;也可以将“窗”抽象化,取“窗”的引申义,比喻义。写作的重心应偏重于“窗外”的相关事物,防止在内容上挣脱“窗外”的限制,造成偏题。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条退路,让自己拥有一份希望;给自己一个祝福,让自己拥有一份快乐……亲爱的同学们,你愿意给自己一个什么呢?

请以“给自己一个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针对本文题,在结构安排上,考生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和拟定的题目灵活掌握。要想引人入胜,考生可以考虑倒叙的巧妙运用;要想条理清楚,可以考虑片段式、排段式、小标题式的合理安排;要想结构完整,要注意前后照应,过渡自然巧妙。

中学半命题作文题目 篇2

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告别也是人生中一座成长的丰碑,只有告别过去,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请以“告别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一、仔细审题,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据所给材料提示,无论是故事还是历程都离不开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心路历程”涉及一个人的心理、情绪、认知的变化。告别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心爱的人、事情、母校、城市、家乡、官场,或不良习惯、心理、情绪、认知,而每次告别都是一次艰难的跨越,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次新生。弄清题意之后,才能考虑补充文题。补充文题要选取熟悉的、有把握的来写,并具体写出告别的缘由或触发点。例如:告别老师、告别亲人、告别朋友、告别英雄、告别至爱;告别可爱的故乡、告别母校、告别熟悉的城市、告别网吧、告别官场;告别童年、告别十八岁、告别青春、告别过去;告别烦恼、忧伤、苦闷、快乐;告别狭隘之心、告别自卑、告别懒惰、告别依赖……

所给材料还提示“告别也是人生中一座成长的丰碑,只有告别过去,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学生在成长、在向前,也就意味着在告别一些东西,例如:告别黑夜、告别青春、告别单纯、告别阴影、告别失败、告别一种习惯、告别泪水、告别自卑、告别同窗之情……

二、审视命题意图,切中题旨

全面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深层审视,切中题旨,以便正确定向立意。提示语:“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告别也是人生中一座成长的丰碑,只有告别过去,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扣住“成长的丰碑”“走向光明的未来”可写积极进取的旨向;扣住“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段心路历程”也可以写困惑等消极的旨向。积极进取的旨向,如写勇敢地告别过去,迎拥未来;与短暂的美好告别,迎拥更加美好的未来等。写作时可以着重记事,凸显自我的心灵感受,抒发真情实感,强化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可以写自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凸显思想深度或精神追求;也可以写一段成长的心路历程,完善人性。消极的旨向可以写告别黑夜、告别官场、告别狭隘之心、告别内心的愁思、告别自卑、告别落寞等。不管怎样,都要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鲜明的题旨。

三、要细察“隐信息”或文题限制

半命题式作文题的空白,隐含着有用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择等有所提示或限制。

中学半命题作文题目 篇3

作为语文水平的一大重要考查对象,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不管是应试还是实用,写作能力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初中阶段,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熟悉多种表达方式,对于解决各种作文命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命题形式。即命题人仅仅给写作者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目,也就是去掉完整题目的一部分,让考生来填补所缺的部分。这种作文命题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无论是在选材上,还是在立意上,都会有更多的选择性自由,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较少。

二、半命题作文常见的审题误区

(一)雷同

在半命题作文中,出现填题雷同的概率非常之高。比如半命题作文“ 的味道”,大部分学生都会填补成“爱的味道”“父爱的味道”“母爱的味道”这就出现了填题方面的雷同。再比如半命题作文“一路与 同行”,该题目大部分学生都会补题目为:一路与父爱同行,一路与老师同行,一路与月亮同行。再看2014年江苏省的中考作文半命题题目“不错过 ”,这个题目很多学生会想到用类似于“机会”这样的词语去补充,也是容易发生雷同的。而黄石市的作文题是二选一,其中就有一个半命题形式的作文题目,即“又到一年 时”,学生可以填的题目非常之多,“又到一年花开时,又到一年毕业时,又到一年中考时,又到一年端午时……”雷同题目也不少。

(二)过大

半命题作文不像命题作文,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泛泛而谈,首先表现在补题上是填题过大。以上面所举的例子为例,半命题作文“一路与 同行”,如果学生填题为:一路与大自然同行,一路与爱同行,一路与青春同行……那么题目就显得非常之大,导致泛泛而谈,缺乏真情实感。这种填题方式没有新意,范围大,很容易导致内容空洞无物,不能打动人。就以今年黄石市的选题之一的半命题作文来看,如果填题为“又到一年花开时”,则显得大了一些,当然这只是从题目来看,如果学生的写作功底深厚,还是可以化大为小的。但是作为中学生,普遍涉世尚浅,无论是对于生活感悟还是对于情感把握都还不够深刻独到,并且作为中考考场作文,既受到时间的限制,还受到字数版面的限制,是很难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的。

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探讨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以上两种审题误区而导致的填题雷同或是过大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审题以及填题方法。

(一)填题的虚实探析

有的学生面对一个较为抽象的题目无从下笔,而有的学生却能利用这种抽象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来。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学生掌握这样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化虚为实,一种是化实为虚。通常情况下,要采取化虚为实的方法来审题、填题。而第二种化实为虚则需要写作功底较厚的学生来充分发挥其作用。所谓化虚为实,就是要求学生擅长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这种写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真情感,能够以情取胜。比如2014年湖北省黄石市的中考题,若填题为“又到一年花开时”,这个题目本身是大而虚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化虚为实的审题方法,就可以将“花开时”进行实化,细节化,比如花开时节发生的某件感人之事,让人难忘的事等等,这样就能成功转化到自己的擅长上来。所以擅长散文化语言的学生不妨使用这种审题法,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半命题作为“不错过 ”,如果要化实为虚,就可以填成“不错过那一米阳光”“不错过那美好春光”等等,学生就可以肆意挥洒自己的诗化语言,写出动人的文章。

(二)以小见大填题法

点滴之水折射七彩阳光。笔者认为以小见大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在审题过程中做到内容要熟悉、立意要新颖。在审题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以不断缩小定作范围。比如某地中考半命题作文“我与 的亲密接触”,如果填题为“我与真善美的亲密接触”,是个这么宽泛的题目。不过即便是拟了一个这样的题目,在写作过程中,也还可以将其缩小为一件可以体现出真善美的事。另外拟题时,一定要避生就熟,无论是哪一个题目,都必须能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联系起来,否则难以下笔。比如某地的中考半命题作文“ 在其中”,就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题材来定题目,紧紧扣住“爱、真情”之类的关键词来填题,学生就可以避生就熟,做到胸有成竹。

四、小结

总之,在半命题的作文审题中,拟题填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想提高学生半命题作文审题能力,就需要在平时多多训练审题拟题方法,在不断的训练中,让学生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在考场中。

参考文献:

[1]吴平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J].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2009,(04).

[2]周雪桂.半命题作文审题拟题技巧训练之“变形记”[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7).

半命题作文题目 篇4

十五岁的人生路,诗一般的青春梦。那过往的和未来的许多影像 ,曾让我笑过,哭过,感动过,盼望过,沉思过,也纠结过。那些我曾看到过,听到过,想到过的一切,怎么总是在心中变成挥之不去的情愫?如:我也想当上班干部,争做志愿者;我也想登上泰山顶,重游舞阳河;我也很善良,很孝顺,不是笨孩子;我也曾后悔过,伤感过,失败过;我也同情孔乙己,怀念那个人,坚信那个理;我也……这就是真我,这就是我灵魂深处的一支支心曲。

请以“说句心里话,我也 ”为题,写一篇600~650字的文章。

中考半命题作文题目 篇5

《――,我永远的天空》

《都是――惹的祸》

《笑傲――》

《生活需要――》

《何以解忧,惟有――》

《假如我是――》

《告诉你,我很――》

《我眼中的――》

《生活需要――》

《――在我的身边》

《――也是一种美》

《――是最美的行囊》

《与――同行》

《――伴我成长》

《――三步曲》

《――和我有个约会》

《我发现――》

《真想做个――》

《世上只有――》

《我――故我在》

《永远的――》

《――,我恨你》

《――,做我自己》

《――的**》

《我和――的距离》

《――着并快乐着》

《给自己找个――》

《永远说――》

《那一次,我――》

《――不同情眼泪》

《带上――上路》

《我与――面对面》

《――是一盏明灯》

《那段――的日子》

《一个――的心灵独白》

《――,让我欢喜让我忧》

《爱上――》

《欣赏――》

《我眼里的――》

《那―那―那―》

《想起――》

《―――的遐想》

《第一次――》

《给心情涂上――》

《人生路上――多》

《――,我的最爱》

《――的故事》

《――是一种养分》

《那年,我――》

《和――赛跑》

《我――,我――》

《有――才有远方》

《――在,梦就在》

《还有多少――可以重来》

《明天,我――》

《我的――我做主》

《――,是这样炼成的》

《不想――》

《将――进行到底》

《人生没有――》

《――是一瞬间的事》

《有一种――叫成功》

《――伴我少年行》

关于中考半命题作文题目 篇6

记得父母送我到中学校园时,他们眯着眼睛从七年级(2)、(3)班的分班名单上找起,没看到我的名字。蓦回首,他们的儿子在(1)班的名单上挤着呢,那可是传说中的“名师班”!

你是班主任。你见惯了白天鹅,怎会青睐一只丑小鸭?我仰望你,就像跑龙套的看男主角:朴素的衣着,魁梧的身材,深邃的眼神,微胖的肚子——满腹经纶,都忍不住“炫富(腹)”了。

可谁知道,那里装着多少“坏”东西啊!

说你坏,坏在话不温柔。那一天,我上学迟到了。你强压火气低声说:“再敢来晚,小心我打断你腿!”你能容忍我暂且拽班级尾巴,但受不了我步调懒散拖沓,你喜欢学生军人般守时。曾经一直被宠、优越感十足的我哪受过这样的屈辱,一时间我耿耿于怀。

说你坏,坏在下手无情。不必说回答问题时头上会常挨你的拍打,也不必说检查作业时会遭到你的“旁敲侧击”,就是在厕所里邂逅,也不被你放过。正方便呢,屁股突然挨了一掌,你掷地有声的问话也让人紧张:“我留的题做得咋样了?”我惊慌中敷衍搪塞。唉,不搞好你的数学,躲在厕所里撤泡尿也甭想安生。

说你坏,坏在喜欢捣乱。那次,你出差归来,带回一只烤鸭请我们几个住宿的农村孩子打打牙祭。中途你去了趟卫生间,发现自动洗衣机轰轰运转。不知你好奇地捅咕了哪儿一下,机器当即罢工。那是需要投币才肯为我们洗衣服,且一鼓作气的,你弄停了咋算?你蹑手蹑脚开溜,就差说“不关我事啊”。

说你坏,坏在美言稀少。月考,一份数学试卷难得吸引你的眼球,你很想知道是谁答的。我按捺欣喜等你惊呼,可你看清是我后,瞬间变成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一一莫言。你可知道,我等你的赞扬望眼欲穿。后来,我模拟考理化双满贯,你好像也没说啥。此后,分数高低波澜不惊,我呆若木鸡,惟再接再厉。

说你坏,坏在瘾头忒大。课后给我们辅导讲题,你可以滔滔不绝一个小时,诲人不倦!能超过授业解惑之瘾,强制你休息的是另一瘾——你向我们“告假”,在大家微笑着注视下,溜到“见不得人”的地方,吞云吐雾。唉,您少讲点题、少吸点烟吧,省得我们高飞后,想想就惦记、就心疼。

“来时最讨厌的人是他,走后最想的人是他。”这是学长对你的评价。“我不希望你们将来有一天叹息,在人生重要阶段遇到了一个不该遇到的人。”这是你对我们掏出的大实话。

窥探半命题作文的秘密 篇7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 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 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正因如此, 即便在话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 半命题作文也未被人们冷落, 纵观近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不难得出这一结论。如近年中考作文题:“____伴我同行”“生活因_____而精彩”“感谢_____”“___也美丽”“我____, 因为我_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_____告诉我”“为喝彩”“我梦见了____”等等。

此外, 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 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 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2.走出误区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 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 写出的作文“难忘的_____”, 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 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

其次是拟题宽泛, 难以下笔。以“感悟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 “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即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文题比比皆是。显然, 拟出这样的题目, 写起来不易把握, 只能泛泛而谈, 要写深写透很难, 且不说内容的创新, 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 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 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 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 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 在“难忘的____”原题后补上“一天”, 在“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中补上“成功”“失败”之类当属此种情形。

总之, 拟题陷入误区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 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 思路打不开, 就是拟题涵盖宽泛, 想写的内容太多, 不知从何入手。

3.掌握技巧

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为命题作文的技巧, 把题目“补”好之后, 就是适合于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了。一般地说, 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考生必须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选取最具个性的材料写出自己独有的生活, 这才具有创造性。

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 总示范围式的补题。这种形式的补题所形成的一个完整命题, 既不能表现题材, 也不能表现主题, 它只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 只不过总示写作取材范围的文题。如广西的试题“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可补写为“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 补写后的文题范围仍较宽, “面对成功”的感受怎么样, 仍需要自选题材来进行恰当的表现。

(2) 体现材料式补题。这种形式的补题体现了最为熟悉的题材, 它表示作者没有取材的大困难, 全篇文章用作者选定的材料来表现一定的主题, 如“我想____”, 这篇作文可写的东西很多, 比如可以写想与亲友、师长、同学说说久藏心底的话语, 可以写想向辛劳一生的父母献一份孝心, 还可以写想施展才华, 造福社会, 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即可。

(3) 文意角度式补题。这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一个确定, 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如文题“我不再________”, 完成题目后可为“我不再天真”。这一“不再天真”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不管怎么补题, 学生要将已有文字和待填词语审清, 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已有文字, 首先要确定人称、找准主体。较多的半命题作文题中都出现了“我”, 这就要求考生以第一人称叙写。因此考生要有强烈的第一人称的意识, 充分发挥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 让自己成为叙述事件、抒发感情和引发议论的主体, 其他人物只作侧面烘托、侧面描写, 否则将喧宾夺主。其次, 要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抓准题眼。考生要迅速捕捉有关文字中的题眼。如对需要填的内容也要多看看题中有没有举例性的提示, 语言说明性的提示以及限制性的要求, 如果有, 有的则要进行理解, 有的可作参考, 有的则要遵从, 努力选取有利于自己发挥的积累, 以我定位, 以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对填充后的题目要从语义、语法、语感的角度进行检查, 做到简洁、明确、生动、通顺。尽量避免很长的题目。题目填好后要回过头来与要求对照。如题目“, 谢谢你”, 横线上所填内容与“你”应为人或物, 因此可填称呼或姓名, 而有的则写成了“辛苦了, 谢谢你”“再一次, 谢谢你”, 这些明显不符和要求。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 心灵的画卷, 而中考作文题都是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的, 生活的信号打在心灵上, 看题后, 联系自己, 让有关生活经验“复活”, 就会文思勃发, 妙笔成文。

作文试题:

与____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如亲情、友情、音乐、书籍、快乐、自信……) , 将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

[学生范文]

与语文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

贵阳十九中初三 (6) 班邓为之

十几年的生活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语文, 可是真正了解她爱上她却是近三年的事。语文, 打开了我智慧的心扉, 为我插上了飞向未来的翅膀, 她陶冶了我的情操, 给了我人文精神, 让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生活创造了语文, 语文丰富了生活。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

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

有人说:语文是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大树。

有人说: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

我要说:语文是良师益友, 是生活的伴侣, 和她在一起, 我的人生更加美丽。

依稀记得三年前初秋的那个凉爽的日子, 手捧一本崭新的语文书, 心潮澎湃地朗读着那篇激活了语文细胞的美文《为你打开一扇门》, 只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在起着化学变化, 正积极地回应着那激情昂然的号召。从此, 我和语文一起开始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学语文, 学做人, 这是我三年语文学习最深的感触。文学即是人学, 它以其独特的方式鞭挞丑陋邪恶, 赞扬美丽正义。

与语文相伴的过程中, 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语文带给我一滴水汇成海洋的快乐, 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到达的大洋, 只要你有目标并为之努力。罗曼�罗兰的“我创造, 所以我生存”给了我太多的启迪, “创造”——好神圣的词语, 其实里面透着一股生存的傲气。“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 把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 当我对生活抱怨, 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我的耳边一定会响起海伦�凯勒热情的话语。

语文让我领略了范仲淹的豁达和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语文带我走进了波澜壮阔的陈胜起义;语文让我知道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语文带我观看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遨游, 我长大了许多, 我感受到了藤野先生最真最善最美的人性, 也知道了夏洛克的凶恶和葛朗台的悭吝;我学会了保尔的坚强和基督山伯爵的机敏, 也看到了菲利普夫妇虚伪冷酷自私的心……

快乐时, 语文是婀娜的音符, 跳动在生命的乐谱上, 弥漫着春的清新;悲伤时, 语文是哀绵的诗句, 镌刻在生命的石壁上, 孕育着秋的悲意;成功时, 语文是轻快的小溪, 流淌在生命的长河中, 洋溢着夏的活力;受挫时, 语文是漫天的飞雪, 飘飞在生命的舞台上, 低述着冬的孤寂。

三年来, 我的语文就是这样与我相伴, 哺育我成长。我的人生原本苍白, 是语文为之涂抹了色彩。

小憩之后, 我将去到我的下一站:高中——再下一站:大学——再下一站……我又要踏上旅途了, 行进中, 可能会很累, 但我知道我一定是快乐的。

因为, 语文会一直伴我同行, 我的人生因有语文而将更加美丽!

解析: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补题, 考生首先要做的是完善题目。提示语中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词语, 可以为考生的选材立意提供帮助。

其实, 补题的过程也是审题、立意、选材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师们在阅卷的时候会发现, 考生最常见的毛病是拟题雷同, 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尤其突出, 这是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 有时会限制考生的思维。鉴于此, 考生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提示语虽然提供了一些写作角度和内容, 但也可不受其限, 而是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迪, 获得广阔的联想空间, 拓宽写作视野, 选他人所未选, 言他人所未言, 尽量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之感。

《与语文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的作者就注意了这个问题。作者并没有写提示语中提供的亲情、友情、音乐、书籍、快乐、自信等内容, 而是独具慧眼, 另辟蹊径, 选择了“语文”这个话题, 避免了“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构思, 选择了“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的材料, 抒发了对语文真挚纯洁的情感, 表达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这就是会“出新”了。

有了独创性, 避开了大家都一样的话题和选材, 还要注意表达的问题, 这涉及到结构与语言两方面。

在结构上, 古人讲究写作的“凤头猪肚豹尾”, 即开头要漂亮有吸引力, 中间要内容充实, 结尾要短小有力。我们要学习这种结构法。巧妙是较高的要求, 作文结构上巧妙了就有了别致的表达效果, 很能见出写作的功底。如《与语文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的作者在结构上设置了三个环节: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 感受着语文动人的魅力, 发现了语文的神奇美妙, 领悟到语文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丽。点题, 抒情。第二部分写出了语文的内涵, 作者学语文, 学做人, 了解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体验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回味着生命中的阴晴雨雪, 认识到这样的人生的确是美丽的人生。内容充实, 紧扣主题。第三部分展望未来, 有语文相伴, 自己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首尾呼应, 再次点题, 收束有力。全文结构十分完整而又巧妙, 很有匠心。

在语言的表达上, 《与语文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一文比较讲究韵律与节奏, 不少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 十分押韵, 如第九、十、十一段中许多语句的结尾最后一字皆押“yi”和“yu”韵, 如“正义”“真谛”“努力”“启迪”“词语”“傲气”“勇气”“乐曲”“话语”“起义”“关系”“喜剧”, 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颇有气势。文章还有散文诗一般的语言, 如“快乐时, 语文是婀娜多姿的音符”一段, 作者以春夏秋冬做喻, 用排比句写出了语文在“我”成功时给予“我”力量, 在“我”悲伤受挫时给予“我”鼓励, 语文与“我”同悲同喜的感情, 用词优美, 文采斐然, 富有诗意, 极具感染力。

中学半命题作文题目 篇8

理解题目是学生写作文时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其实理解题目最能考量一个人的语言基本功,因为一个小小的短语常常含有许多信息,它往往对写作起着提示、限制作用。正确理解它,就会为写好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可能下笔之始就定错了位。

作文题目中常常暗含着一些要求。例如:(1)“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这个题目,“路上”要求写出过程,这个要写两三件事才能体现出来:而“他(她)”则要求几件事都只能由这一个人来完成。“牵着我的手”有象征意义,暗示文章主题应突出他(她)对“我”的成长的帮助和影响。(2)“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这个题目,供选择的词语只有三个,考生只能从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并且所选词语为文章主题定了方向。“那一次”三字,暗示只能写一件事。“很”字则要求写出快乐之强,或者内疚之深,或者受启发之大,不能泛泛而谈。(3)“逆耳忠言助我行”这个题目包含了三个要求:①忠言是“逆耳”的,也就是说,帮助“我”的话一定是戳到了“我”的痛处,使“我”难过的;②题目中有个“我”,所以不能写成议论文。不能用自己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③文章的重点在“助我行”,即要写出逆耳的忠言对“我”产生的影响,使“我”发生的改变。(4)“我身边的_______”这个题目只能写成记叙文,并且不能写成“‘我们身边的”。(5)“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个题目中,“同”字表明必须写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的事。(6)“你是我的太阳”这个题目,不但应注意要用第二人称,注意“太阳”的象征意义。而且要写出“我”得到“太阳”的照耀、温暖之后受到了什么影响。

二、依据题目,确定中心

掌握了题目的要求以后,仍然不能急于写作,而要尽快地确定文章的中心一在题目中,有的已经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如“逆耳忠言助我行”“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按照题目所规定的中心构思即可。而大多数题目需要作者自己确定文章的中心,如“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我身边的_______”等。如“让路”这个题目,它有多个中心可供选择,以幸福为中心、以关心为中心、以尊重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等。一般来讲,在理解了题目要求、确定了中心之后写作,就能够达到作文的基本要求了。要注意的是,不要忘了把自己确定的中心表现出来,提醒自己不要跑题。

三、选好材料,构思作文

确立了文章的中心,等于有了文章的灵魂。要想把文章写好,还必须有丰富的材料。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进行梳理,选择那些最适合题目的材料,然后构思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近年来,在中考作文中,纯粹靠语言优美取胜的文章越来越少,那些不但有生动的语言,而且有具体、充实内容的文章越来越成为中考满分作文的主流。换句话说就是,华丽而空洞的文章被冷落,有具体、充实内容的文章受到青睐。因此文章一定要有充实的内容。

四、确定重点场景

这是动笔之前的最后一关,也是一篇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说它关键,是因为如果把握不好,把故事记成流水账,就前功尽弃了。一般来讲,一篇600字的文章,最好有三个重点场景或画面。这样既可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又会使文章内容更丰满、故事更生动、人物形象更清晰、中心更突出。许多成功的作文都是把一个故事分成几个具体的场景来写,这几个具体的场景,就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确定好场景以后,还有一项工作要做,就是把每个场景的主要内容,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写在演草纸上,以便动笔后作为参照和“路标”至此,作文的全部准备工作才算完成,可以动笔写作了。

(插图/望穿秋裤)

本刊《出手试招》栏目长期征稿

1.稿件由“作文题目”“题目简析”“课堂佳作”“推荐理由”四部分组成。

2.作文题要与学生生活及现实联系密切。佳作要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体现考场作文的要求:内容切题,中心突出,立意独特、深刻,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构思新颖、巧妙。

3.所荐作文不少于600字,推荐理由不超过80字。

地址: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

小学生半命题作文比赛题目 篇9

一、高段作文试题(以下三题任选一题)

1.如果生活是一部交响乐,挫折只是其中的小插曲。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够积极地、乐观地对待挫折,不因它而影响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因为,没有人天生就很强,要说有人更强的话,那也只是他后天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而已。

请以“挫折是支小插曲”为题,写一篇作文。也可以自拟题目。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少于400字。

2. 20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时间,玉树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灾后的废墟,救灾的现场,募捐的场面……发生着那么多感人的事情。我们为受灾群众祈福,为团结一心的同胞而感动,为伟大祖国自豪。

请以“玉树地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自己了解到的感人事迹,也可写自己对地震的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3.“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建设,为的是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作为校园的主人,光荣的接班人,建设“五个校园”,我们责无旁贷。你对自己学校的“五个校园”建设有什么主张或建议?可以给校长写一封信或者写一份建议书,也可以给同学们写一份倡议书。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二、中段作文试题(以下三题任选一题)

1.题目:《我是个 的孩子》

提示:请在横线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勇敢”“诚实”“爱学习”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不少于300字。

2.读了《我们是光荣的接班人》一书,我们忘不了浴血坚持的红军战士,忘不了用一生奉献的雷锋,忘不了刘胡兰、李嘉诚、刘翔……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喜欢他?请根据以上提示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中学生半命题作文 篇10

小时候,常常被“浸泡”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中。那个懵懂的年纪,睁着一双无奈地眼睛,透着困惑,不知怎样解读李白的愁情。

稍大以后,在那只有菊香也只剩菊香的南山,体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逸致,感慨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在月明之夜,体会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豪放,感受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在雨天,体会李清照“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端闲愁,明了她“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思君之情。

在离别时刻,叹服于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恍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怅然。

一朝一日,一季一载,伴着古典诗歌独特的韵律,领悟古典诗歌的感情,步步走向成熟,心境也随着诗情飘飞。

仿佛现在,青睐于现代诗歌,被它纷扬的抒情折服,惊诧它切切的辞藻,弱弱的柔情。

迫近加冠之年,走过蒙蒙雨季、迷茫雾季、浪漫花季,眼神中闪耀着一丝坚定和执著。

在遇到困难时,告诉自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在犹豫不决时告诉自己“对生对死投以冷眼,骑士,向前。”

一次又一次,在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中恬然睡去,梦想自己拥有那样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

一次又一次,随着三毛的《橄榄树》漫无目的地游荡、流浪,感受她的柔弱和孤独。

伴着孤独的琴声,带着脉脉的情感,我,在路上,找寻属于自己的“天堂”,在秋天,跟随群鹰,翱翔。

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 篇11

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这是半命题作文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它的难点。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审题,比如本期的题目是“妈妈”,这就限定了写作范围——写人(妈妈)。咱们可以先闭上眼睛想一想,选几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妈妈给咱们留下的印象,然后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和对材料的熟悉度逐一分析、比较,筛选出最适合的内容把它填在横线上。需要注意的是,补充的词语应是全文中心的高度概括,写的时候也要紧紧围绕着它来写,否则就会跑题。

其次,认真选材。本次pk写的是咱们最熟悉的人——妈妈,虽然咱们对妈妈很熟悉,但还要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挖掘出妈妈“与众不同”的一面,筛选出她的那些让咱们印象深刻的事,再用这些事来集中展示妈妈的“风采”。比如许嘉骐小朋友抓住了妈妈执著减肥、孙旭阳小朋友抓住妈妈废寝忘食“偷菜”等事件,展现了妈妈的“痴迷”。

中学半命题作文题目 篇12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中说:对于父母来说, 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是啊,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 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个性和天赋。也正因为世界上有无数个独一无二的“我”, 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 你是什么样的“我”呢?请以“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习作指导】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也是一个偏正短语, 其主要部分是“我”, 要补充的是一个修饰语——什么样的我。显然这是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 以写人为主。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要想向别人展示自己、介绍自己, 就必须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通过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 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性格特点, 力求写出个立体的、充满个性的自我。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因此我们写这篇作文时切入点甚多。可以写“我”的长相, 如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可以写“我”的性格和特点, 如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好动的我……还可以写我的爱好, 如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爱种花的我……

“我”的性格必然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因此我们写作时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 从日常生活入手, 如在校生活、家庭生活或是朋友交往的其他场合。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你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 来反映你的性格特征。要仔细地审视“我”、无情地剖析“我”、逼真地描写“我”、客观地评价“我”。要写出自我的风采、自我的与众不同, 但又不可面面俱到。

我们写这篇作文构思时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 突出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采用片段组合的方式, 截取不同年龄段的典型事件, 突现自己在思想、知识、认识等各方面的进步;还可以采用反向构思的方式, 写自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如“我不是我”, 这样不仅构思新颖, 也有创新的意识。

另外,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 下笔之前要做好准备。很多同学平常写作文, 往往不事先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而是想到一句写一句, 想到一段写一段, 这样写的作文多是拖泥带水、含混不清, 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写作之前就应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就好比建房子, 首先要设计好中心和部分的部位和层次。比如这篇作文, 我们开头时就可以点出“我”的特征, 然后重点写“我”的表现、“我”的精神世界、“我”的追求, 以突出“我”的特征。最后根据自己所确定的主题进一步点题和升华。这样, 只有在下笔之前, 把这一切都想好, 都安排好, 我们才能从容为文。

【病例互动】

中学半命题作文题目 篇13

暖色调——欢乐

这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颜色。它可以是母亲的叮咛和牵挂,父亲的嘱咐和期望;它可以是一张鹅黄色温馨的留言条;它也可以是一次次不图回报的援手。成长因为有它而美妙绚丽,这种色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晚饭后,爸爸在客厅里,他大方地翘起二郎腿,悠闲自得,旁若无人地坐在沙发上看起了报纸。看到重大事件时,他会故意加强声调抑扬顿挫地念出声音来。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传来一阵阵清脆瓷碗相碰撞的声音,似一首节奏轻快的乐曲,那也是一曲勤快的乐曲。天真可爱的弟弟和邻家小妹正在玩耍,调皮的他总爱拉小妹妹的辫子,惹得她哇哇大哭,于是他洋洋得意。而我在房间里继续着一天未完成的作业。这张画面在寻常家庭中随处可见,但它对我来说是一张温馨的画面,铭记在我心头。这副画面飘溢着家庭欢乐温暖的气息。

冷色调——烦恼

这种色彩不被大多数人所热衷。在万籁无声的夜晚,独自一人俯首做功课,又高又厚的教案书,堆得高高的使人窒息,冷冷的微弱的灯光照在每一页起皱的书上,一张,二张……日复一日,多少个夜晚这样度过,那也是人成长历程必经的海湾。

孤独地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淅沥的落叶声萦绕双耳,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就在这个年龄,我们最敏感的是深厚的友情。面对昔日的好友各赴东西,一股寒意从心中油然而生。蓦然回首,发现人海茫茫,不知前方路在何方。红红绿绿梦梦幻幻的霓虹灯,遮掩不了阴霾的天空,车辆川流不息喧嚣的街道,掩示不了内心的空虚。

当最后一片乌云遮避了曾经灿烂过的煦阳,当最后一阵寒风刮走了曾经舒适的温暖,阴沉的天下起了密密的细雨,此时我的心情就像这天气,暗暗的、冷冷的。但我知道,在内心深处的角落,依旧期盼彩虹的出现,而彩虹则需要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去点缀它。我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段段成长经历像梦似的璀璨珍珠,忽明忽暗,坠入沉思的碧水中,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成长历程的欢乐和辛酸随着深沉的思绪飘飞,化作一曲梦幻般的乐曲纷飞……

★ 中考半命题作文精选

★ 中学生成长半命题作文中考600字

★ 中考半命题作文:爱的力量

★ 味道中考半命题作文

★ 假如600字中考半命题作文

★ 中考语文半命题作文

★ 中考半命题作文预测

★ 中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

★ 学会的中考半命题作文

高二命题半命题作文 篇14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应该跟爸爸妈妈分床睡了。为了这个,爸爸妈妈还特地花了好几天,到家具城考察家具,为我买了新的床,写字台等等。

一个星期天晚上,我被妈妈早早的脱衣上床。妈妈坐在床边用故事书卷了话筒对着我说:“我现在采访一下小男子汉啊,从今天开始,你就一个人享用这张漂亮的大床和这个房间了,你有什么要说吗?”我战战兢兢会答说:“妈妈别走,我害怕!”妈妈说我一个人睡是必须的。然后妈妈就说了些一个人睡的注意事项,就关灯关上房门走了。妈妈一走,一种不可言表的孤单和害怕的感觉就一起涌上心头,眼泪不由自主地留下来,在心里把妈妈恨了个遍。我怕极了,像乌龟似的,把头缩进了“壳”里,“壳”里黑的可怕,等过了许久的时间,我没有听见窗外的声音了,便小心翼翼的伸出头来,我在我房间里扫视了一遍,发现在床头站着一个大“怪物”,它有一米多快到两米的个头,头上还带着帽子,我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了,那个怪物再一步一步向我走来,我立刻吓得失声痛哭起来:“妈妈,妈妈我房间有坏人,你快来啊!!!”爸爸妈妈听见我的哭声,赶忙跑来打开灯,“宝贝怎么了?”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关切的问。我把头继续埋在被窝里,用手指着床头,闷声的说:“有坏人站着我床头。”我听见爸爸妈妈的笑声,从被窝里伸出头来说,你们来不信,就在哪啊。妈妈更加笑的起劲了:“在哪啊?”我往床头一看,顿时觉得不好意思了,原来是我自己的外套和帽子挂在那啊。

这个时候妈妈温和的抚摸着我的头说:“不是爸爸妈妈狠心,要让你一个睡。这是每个孩子到了一定时期必须要学会事情——独立。现在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就像动物世界里老鹰教小鹰飞翔的事情一样,孩子小不知道什么事情应该什么时候做,所以父母就必须在必要的时候在背后退孩子一把。”听了妈妈的话,脑子里浮现出小鹰站着悬崖上使劲的抓着,不敢飞翔,老鹰在一边诱导,示范,小鹰还是不敢,这个时候老鹰就会在后面使劲推,把小鹰从悬崖上推下去,小鹰为了自救,就会展翅飞翔了。

半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 篇15

请以“ (我、父亲、母亲、老师……)有个习惯”为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有生活情趣;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思路点拨:什么是习惯?即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言语,是一个人具有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言语或行为。写好这篇习作的关键是对“习惯”这个中心词的审题。可能有学生将他人或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品质误解为习惯;更有甚者将广义的“爱”和“关心”等素材作为了习惯,这些都偏离了“习惯”,错解了“习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跑题”。只有真正理解了“习惯”的定义,才能关注相应的生活细节,紧扣“习惯”,选取相关的素材进行写作。

1.定格“习惯”,刻画细微特征。如果说第一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二得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细致刻画“言语”或“行为”的具体特征,定格、聚焦某一细节,甚至放大处理,形成画面感。当然,行文中最好多次呈现同一“习惯”細节,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详略有致,这样方能突破习惯的“固定”特性。

高考命题和半命题作文 篇16

他不情不愿地站了起来,说了声“这道题……”就说不下去了。脸因为紧张涨得通红。他用手指用力地抠着课桌,好像要把课桌抠坏。他时不时扶一下眼镜,用眼睛死死地盯着老师,想从老师身上找到答案,哪里找得到。他很苦恼地抓了抓头。老师生气了:“不要浪费我们时间!”他急了,脸涨得更红了,但还是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仿佛答案和他拼了命一样。旁边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这么简单都不会!”“不就是一个感想吗!”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用牙齿咬住了嘴巴,当放开时嘴巴红了。他终于放弃了,停止了支支吾吾,把头低了下去,看着脚,沉默了。

老师不理他,更没有让他坐下去的意思,大声问:“接下来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纷纷举起了手。“你来!”那个同学站了起来,看了他一眼,“这道题分三步,一是……二是……三是……所以就是……”“很好!”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了一眼那位同学。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法例谈 篇17

下面笔者结合各地2008年中考半命题作文,就如何“补题”提几条建议。

一、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而要仔细琢磨已命定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这些“隐信息”往往对确定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卷“我在_______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更为重要的是:要细察命定的半个题目中出现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的限制作用,如2008年山东淄博卷“_______其实很快乐”,题目中副词“其实”不可忽视,它启示我们要补充的内容与“快乐”之间不太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如“听歌其实很快乐”显然不适合,而像“做难题其实很快乐”就符合题意。

二、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必然造成“补题”上的撞车,给阅卷老师产生“千人一面”的感觉,从而影响得分。怎样避免这种现象?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写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考场上,当你读完题干。马上就能想到的或稍加思索后便能想到的那个“题目”,必须毫不吝惜地弃之不用。你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要写“题目”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个性的体验、自己的发现、人无我有的题目。如2008年浙江嘉兴卷“第二次________”,很多考生不约而同地填上“感动”、“流泪”,而有些考生却另辟蹊径。补出如“凝望老街”、“走近乡村”、“失眠”等自己熟悉而别人没有的比较“陌生化”的好题,在炎热、枯燥的阅卷过程中如一缕春风轻拂过阅卷老师的心房。

三、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古人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就很难对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因而补题的切口最好小一点。如2008年天津卷“_______,你好”,有考生拟题为“祖国,你好”,因为写作的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之谈。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对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四、补题要切中“题旨意”。多数半命式文题,都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引导考生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体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因此我们在补题时一定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切中“题旨意”。如2008年浙江义乌卷“我懂得了__________”,“懂得”一词就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如补上“骑自行车”、“烧菜”,就会流于浅显,而像“坦然”、“责任意识”无疑就很深刻,题旨凸现,暗合了命题者的意图。再如2008年江西卷“有时,我也想_______”,有个考生补上“自杀”一词。虽然文章的语言流畅,但却被评为四类卷以下,失败就失败在文章的主旨意义消极、颓废,这是考场作文施大忌;相反另一个考生补上“放弃”一词,结尾写道:“有时候,我也想放弃,但我知道,不能放弃,而且是永不放弃。”切中“题旨意”,感悟出人生的真谛,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上一篇:防范内幕交易及利益冲突交易的制度下一篇:国际广告奖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