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

2024-07-01

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共9篇)

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 篇1

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新阶段新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我国经济在保持2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难度加大,需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二是发展问题更趋复杂,改革攻坚阶段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三是本世纪头20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机不可失,稍纵即逝。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我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和历史上的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具有全面综合性性、协调互动性、内生可持续性、人本前瞻性等特征。

统发展观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唯一尺度。其基本特征是片面性、局部性。它认为经济的发展会自发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认为经济增长是发展的捷径。这种发展观的实践导致经济的片面增长伴随严峻的负面结果。一是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和粗放式利用造成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枯竭,需求增长与资源有限的矛盾尖锐化。二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三是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单纯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消除贫困,而且由于发展的畸型,造成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社会公平问题凸显。从社会整体来说经济的片面增长与社会弊端之和收效很小,有人称之为“有增长而无发展”。我们在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后,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扬弃传统发展观的片面性,全面综合性是它的特征之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教训和经验的扬弃。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速度与结构、质量与

效益的关系基础上的。既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改善政治民主、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平,提升每个作为整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这是实现整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我们的改革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起了巨大作用,但也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类似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即着眼于对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着眼于政府、企业和公众之社会结构的全方位管理。

三、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这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总体来说,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通向共产主义的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它将指导全国人民在发展前进的征途上指明方向,永不迷航。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并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特点、意义及要求。在实践中贯彻,在实践中落实。掌握国家发展的脉络,跟住国家发展的步伐

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 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并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就要求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看价值体系出发,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理念。

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建设理念

发展是事物存在的本质, 发展是事物变化的特性, 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要务。在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发展意识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发展在新时期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大、好中求强, 真正从“增长就是发展”等认识误区中解放出来, 把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升实力、增强活力、打造竞争力上来;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使发展成果体现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 体现在城乡面貌的改善上。在此过程中, 要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决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验主义、惯性思维,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的人本意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里的“人”, 其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 社会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最终归宿。在对以人为本的理解问题上, 我们要注意区分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人本”与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本思想的异同之处。西方人本主义作为革命阶级反对神学、反对腐朽统治阶级的工具, 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人本主义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所谓“人的本性”作为基本前提和评价社会历史发展的准绳, 是与剥削阶级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 是维护剥削阶级生产关系的思想工具。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人本”是摒弃了“抽象的人”的理论, 而把它落实到具体的“人”上面。这个具体的人, 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放眼世界”的战略眼光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 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 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树立世界性、全局性、动态性的战略眼光, 必须深入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即“统筹兼顾”。统筹兼顾, 就是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 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 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坚持统筹兼顾, 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 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就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树立世界眼光, 加强战略思维, 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风险, 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在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上, 要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 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四、“敢闯, 敢试”的改革创新精神

继续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 篇3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解放思想,都有过深刻地阐述,毛泽东曾指出,“放下包袱,开动机器”。邓小平的观点是“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江泽民大力疾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一条”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那么,哪些是我们发展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呢?

从国内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前进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起来,就必须与时俱进,变革创新。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要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生机活力,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解放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保证。中共十七大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解放思想必然会有新的要求。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必须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我们党所倡导的思想解放,关键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解放思想、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这个基本问题,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第二,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 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基础上解放思想,才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能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第三,继续解放思想必须保持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

解放思想历来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稳定,实现依法治国,弘扬法治精神;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四,继续解放思想必须达到全党的思想统一

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 篇4

动个人心得体会

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个人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县、局的统一部署,局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为主题的活动,我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认真学习规定篇目文章,加深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国家的昌盛,党的壮大,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更要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带头在社会生活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无私奉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大环境的根本好转多做贡献。参加了局召开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后,使我深刻认识到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及时性和必要性,也让我重新审视自我,抓紧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实践和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解放了,观念才会更新。

这次的学习是我在工作、学习、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是自身需要认真学习的神圣的责任,是一种精神境界。我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学、深入地学,更重要的是坚持、认真、深入领会,时常提醒自己学习,是对工作的提高,明确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次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对全局机关干部的一次检验,学习讨论的机会。本人积极带头参加,认真学习和领会,深受教育。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不断变化的形式中掌握方向的能力,坚持与时俱

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 篇5

第1部分 判断题

题号:QHX018704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截至2015年底,1940余万人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A、对

题号:QHX018702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十二五期间,原“四大”所全部完成本土化转制,但外国事务所在中国内地设立常驻代表机构仍需财政审批。B、错

题号:QHX018699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3.在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时应积极推动大中型事务所优先采用普通合伙组织形式。B、错

题号:QHX018694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4.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立法科学、完善,执法时做到严格、高效,全民守法、营造氛围。A、对

题号:QHX018696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5.1998年形成了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的现行管理会计体系。B、错

题号:QHX018705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6.近年来,我国会计人才分布趋于合理,会计从业人员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与GDP排名前十的地区基本相同。A、对

题号:QHX018697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7.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B、错

题号:QHX018692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8.《注册会计师法》是在199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B、错

题号:QHX018693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8.2014年7月,财政部令76号,对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了修改,将公允价值重述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B、错

题号:QHX018701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9.十二五之后,我国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分层次、广布局、重质量的会计人才培养平台以及层次递进、相互衔接、各有侧重、辐射全国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A、对

题号:QHX018695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0.新《会计法》修订后更侧重于会计法律关系、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法律责任等内容。A、对

题号:QHX018698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1.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8460家(含分所1046家);执业注册会计师103081人,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A、对

题号:QHX018700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2.对会计人才的行政管理是指对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成立会计人员管理机构,财政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各地财政部门分级负责。B、错

题号:QHX018706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5.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准则研究、起草、实施以及对外交流、组织联络咨询专家队伍等方面起作用。A、对

题号:QHX018703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7.为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可通过研究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制度和会计“黑名单”制度,将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记录以及违法违规单位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A、对

第2部分 单选题

题号:QHX018710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3.《注册会计师法》的专项修正案中规定哪个部门有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审批权()。A、财政部

B、省级财政部门 C、县级财政部门 D、国务院 正确答案:B 题号:QHX018712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4.2005年,国资委对央企审计师提出轮换政策,规定每()年轮换一次。A、6 B、5 C、4 D、3 正确答案:B

题号:QHX018718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5.自1999年起,建立起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等在内的()体系。

A、管理会计 B、预算会计 C、社会保险基金 D、政府会计 正确答案:C

题号:QHX018715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6.为大力拓展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可涉及的新业务不包括以下哪项()。A、涉税服务 B、管理会计咨询 C、司法会计鉴定 D、审计 正确答案:D

题号:QHX018719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A、2002 B、2006 C、2010 D、2014 正确答案:D

题号:QHX018709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8.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任务不包括以下哪项()。A、大力拓展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 B、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

C、优化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合理布局 D、积极引入外资事务所 正确答案:D 题号:QHX018716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9.为健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原委员会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财政部会计标准()委员会——为准则制定、实施和国际趋同等提供咨询。A、咨询 B、战略 C、审计 D、薪酬 正确答案:B

题号:QHX018721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0.2014年,陆续发布()计量、财务报表列报、职工薪酬、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合营安排、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金融工具列报等八项准则。A、历史成本 B、公允价值 C、未来现金流 D、重置成本 正确答案:B

题号:QHX018720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1.政府会计科目设置要实现()和()双重功能。A、预算会计;财务会计 B、管理会计;预算会计 C、管理会计;基金会计 D、财务会计;基金会计 正确答案:A

题号:QHX018714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2.会计名家培养工程等学术带头人应选择每年()人,()岁以下,主要由具有会计学博士授予权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3家国家会计学院等单位推荐,专家评委会综合考评。A、5;55 B、10;55 C、5;60 D、10;60 正确答案:B

题号:QHX018708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3.如何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以下不正确的是()。A、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B、广泛开展会计普法教育 C、加强会计监督检查

D、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正确答案:D

题号:QHX018713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4.2020年,财政部计划再培养()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累计()名全国领军。A、300;3000 B、600;3000 C、300;2000 D、600;2000 正确答案:D

题号:QHX018707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9.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坚持强化法治 B、坚持服务发展 C、坚持文化传承 D、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答案:D

题号:QHX018711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2.在完善会计法律体系时,十三五在立法方面的主要任务不包括以下哪一点()。A、加强顶层设计 B、坚持与时俱进 C、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D、促进会计法律法典化 正确答案:D

题号:QHX018717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6.2016年,()——慈善组织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A、《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B、《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C、《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D、《会计法》 正确答案:A

第3部分 多选题

题号:QHX018726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5.实施会计人才战略的成绩包括以下哪几点()。A、制度建设加强 B、管理体制顺畅 C、人才队伍精简化 D、人才结构优化 正确答案:ABD

题号:QHX018725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6.推进会计服务市场开放要求做到()。A、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抓好双边、多边会计服务市场开放谈判和跨境审计监管合作 B、鼓励跨境服务,规范跨境执业行为——外国企业、外国资本“走进来” C、指导支持以成员所模式为主流构建国际网络、参与国际竞争

D、重点扶持大型所创建民族品牌国际会计网络或在加盟的国际会计网络中日益发挥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ACD

题号:QHX018722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7.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意义在于它是()。A、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 B、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C、推动行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保障 D、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路径 正确答案:ABC

题号:QHX018723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7.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A、会计法制和会计标准体系更加科学 B、会计工作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C、会计工作者执业能力明显增强 D、会计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正确答案:ABCD

题号:QHX018727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8.继续教育可以采用以下哪些形式()。A、课程教学 B、案例教学 C、问题讨论 D、研讨会

正确答案:ABCD

题号:QHX018724 所属课程: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8.管理会计可应用在以下哪个领域()。A、业财融合 B、战略 C、预算

D、风险管理 查看答案

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 篇6

学习引领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我党为更好地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吹响的团结奋斗的进军号角,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自XX年8月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一书的学习,了解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特别指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因为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落实这一基本要求,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国家的发展需遵循这样的基本要求和规律,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也是同理。我们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些年在对课改理念的不断学习中,应该领悟到唯有通过教师自身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发展同样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而教师要实现这样的发展,根本途径就是自身的不断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我们不仅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更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所教的专业,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的接触。一般情况下,我的学习主要从这三方面开始:

1、多多浏览,广闻博采

首先,及时掌握时事热点,利用网络来获取各类知识和信息就成为大家的共识。就我自己而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新闻,十分钟时间就可以把主要的国内外大事有所了解,这不仅为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提供了鲜活的教学资料,同时有用的信息在电脑中分类存放,可备日后之用。

其次要学习教育理论。现在的教育理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学习?我的体会是:弄清最基本的(不犯原则性错误),关注最热门的(才能在当今的教育潮流中不至于落伍。

2、阅读经典,吸取精髓

凯勒说过:“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作为教师,需要经常性阅读一些中外教育家的经典著作,相对而言,浏览网页和期刊是一种较为快餐式的阅读,想要真正把握和理解一些名家的教育教学思想,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研读他们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亚米契斯著,夏丐尊译)、《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书籍。

3、学习同行的经验 有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师:“三人行,必有吾师。”

生:“老师,当我遇到的是一个坏人,我也要以他为老师吗?” 师:……(思考片刻)

师:“对啊,当我们遇到的是一个坏人或者不及我们的人,我们可以以他为镜,告诫自己不能像他那样,这也是一种学习呀!”

这个片段是教学中的一个场景,我深刻感觉到老师的智慧。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之间听课,备课、磨课,交流中我们之间有时会产生很多观点的碰撞、有时会有灵感的闪现,我觉得这是一种带有幸福感的快乐。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观察和研究得越多,我们就越能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析和自我教育,也就会越来越接近自己教学的理想状态。除此之外,向同行学习最好的机会就是教研组的听课活动,工作以来,我一直很看重这样的活动,听、评课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理念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升华;教研能力在学习、思考中得到加强;教学的技能技巧在评课中得到改进;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 篇7

关键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启示

一、建国60年来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 主要特征

1.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充分发挥高校优质办学资源, 突出专业特色, 结合行业特点, 办学模式由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函授教育、夜大教育变为当今的综合性办学格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形成了完善、高效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灵活多样的联合办学新模式, 充满活力的独特办学团队和集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于一体的立体化继续教育体系, 逐步构建了适应社会变革、结合现代技术、独具高校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2.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终身教育培训网络覆盖城乡

新中国成立以来,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稳步发展专科教育, 大力发展本科教育, 逐步开展本科后继续教育, 特别是高层次继续教育。学习形式灵活多样, 发展成为包含成人教育 (脱产、函授、业余、夜大) 、远程教育、自考助学、岗位培训、短期进修、高级研修、资格认证等教育形式, 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同需求。

3.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强省建设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按照“规范管理、稳步发展、提高质量、形成特色、树立品牌”的办学思路, 通过多渠道筹资办学, 加大办学设施和教学基地的投入和建设, 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充分发挥各校学科优势, 紧密结合国家特别是地方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 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市场紧密相连, 覆盖电子信息、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汽车检测与维修、法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等社会市场亟须和热门的新领域, 着力加强专业建设, 积极为地方教育强省建设服务。

4.大力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为国家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人才和知识支撑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深化教学改革, 严抓教学质量, 以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已形成了适应国家特别是地方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60年来, 各级各类在校学生逐年稳步增长, 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 国家特别是地方电力、电信、建筑、交通、金融、食品、信息技术等部门的技术骨干大多出自普通高校。

(二) 基本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工作, 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

2.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继续教育工作者勤于思考、敢于创业、善于创新和乐于奉献, 是搞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各项工作的关键。

3.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规律和需求, 结合最新技术, 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4.坚持“在规范中发展, 在发展中规范”的办学原则, 实施品牌战略, 不断调整和深化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是推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 挑战

1.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严重挤压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

普通高校近年来的连续大规模扩招, 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同时也使继续教育的招生数量与质量遭受严重影响, 普通高校可投入继续教育的基本资源要素也进一步减少。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独立学院、民办学院等办学形式的兴起, 高等教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有些办学机构自主性大, 机制灵活, 适应性强, 入学低门槛或无门槛化, 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2.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 特别是学历教育, 招生计划结构性矛盾突出, 计划管理模式与市场运行机制发展不协调;教学管理的过程不能突出继续教育的特色和成人学习特点,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设计等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目前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3.来自教育领域内外和国内国际的竞争空前加剧

不同办学单位内部办学政策、专业课程设置、分成比例、教师酬金、学生入学与毕业门槛等之间的差异, 对各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造成了很大冲击, 已经不能凸显普通高校的优势。加入WTO后, 外国高等教育机构纷纷抢占中国教育市场, 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 办学模式以及灵活的管理机制, 对普通高校如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吸引优秀生源, 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4.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要克服狭隘视野, 树立世界眼光, 对普通高校特别是地处发达地区的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阔视野, 寻求新的办学理念与新的教育模式, 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才能拓宽自身发展的新空间。

(二) 机遇

1.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发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七大十分重视终身教育工作, 明确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继续教育融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为一体, 是一种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形式, 涵盖教育人口多、贯穿人的终身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要发挥普通高校优势, 不断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 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为发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 在职继续学习的需求持续增大;随着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 劳动者在产业与职业岗位间的流动增加, 劳动者的转岗、转业以及再就业培训需求也越来越大。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具有整合优质资源、方便学习者等独特优势, 必将在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尤其在为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教育, 缩小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大有作为。

3.教育全球化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教育的全球化增强了向国外开放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的力度, 促进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思想、模式、内容以及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方面必须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 这对普通高校面向国际社会开放办学,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培养更多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更具发展潜力和活力, 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4.各普通高校的机构调整改革为继续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便利条件

经过60年的改革和发展,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 特别是很多普通高校在新一轮的院系、直属单位机构设置和调整改革中, 把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培训融合组成新的继续教育学院。这样更加有利于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 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今后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 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实现科学发展

(一) 强化管理, 应对挑战, 打造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品牌

品牌是无形资产, 也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支柱。要创新思路, 深入分析外在需求, 认真挖掘内在优势, 打造能充分体现普通高校核心价值的继续教育品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 不断强化各种服务功能, 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切实保障继续教育品牌的形成。

要集中力量, 突出重点, 依靠学校学科优势, 密切联系社会行业, 打造一批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相关, 层次高、专业强、受欢迎的一流精品特色专业;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梯形层级培养体系, 稳步发展专科教育, 大力发展本科教育, 逐步开展本科后继续教育, 特别是高层次继续教育,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高等专业人才。

(二) 盘活资源, 加强合作, 拓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新空间

进一步融合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现有资源,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办学形式, 拓展办学空间;加强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制定和完善激励措施, 不断增强内部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加速继续教育的新发展。

全面加强和推进与社会的合作、与政府的互动, 与行业协会的互惠沟通, 必须“联合起来, 走共同经营发展之路”, 实现社会、政府、社团、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四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 也要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 广泛地联系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 通过人才培养、培训, 不断开拓服务领域和合作空间。

(三) 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深化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努力推进继续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推进办学形式、招生渠道、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着力培养继续教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积极探索不同办学形式的整合融通, 把面授与远程教育结合起来, 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培训) 结合起来, 推动学分互认制与学位制度改革, 在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实施质量工程, 不断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 强化教风、学风建设, 加大教育质量考核和督导力度, 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教学方法, 确保继续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取得良好成效。

结合继续教育学生实际, 深入分析成人学习的特点, 努力探索其管理模式及特殊规律, 构建继续教育师生网络沟通平台, 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开创集服务、教育、管理为一体的管理新模式。

(四) 增强市场意识, 走特色经营之路, 增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生命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科学判断和预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与培训市场发展变化的动态和趋势。立足行业和学生实际, 在专业的合理设置上下工夫, 在课程的综合设计上多努力, 形成一批颇具特色、深涵效益、富有潜力的学科专业群体。加强对教学点和合作办学单位的规范管理, 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品牌延伸各项教育教学管理。

(五)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进一步完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 加快办公环境、教学设施和文化阵地的建设与改造, 把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的改善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的硬件建设, 合理整合教学硬件设施, 大力提高设施的有效利用率。要提高教学设施的软件建设, 加速继续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提高网络化远程教学与管理水平。要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为师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环境。

(六) 加强师资资源建设, 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和集约化管理

牢固树立人才市场观, 建立一支稳定、素质较高、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加大交流与合作, 广开渠道, 以多种形式广纳人才。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把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职教师的培训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抓紧抓好。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2007-10-15.

[2]陈至立.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 13.

[3]何东昌, 吴启迪, 唐军, 田进, 徐显明, 葛道凯, 王振芳, 马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N].中国教育报.2008-02-02 (2) .

[4]周济.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奋斗[EB/OL].http://www.gov.cn/gzdt/2008-01/04/content_850544.htm.2007-12-26.

论学习社会中继续教育的发展 篇8

(一)由“教育”到“学习”,由“被动”到“主动”

由“教育社会”发展为“学习社会”是教育观念的突破和相应政策的调整,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教育社会”把重心完全放在了“教育”上,其着眼点侧重在教育的服务与提供上,更多强调的是教育组织、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注重“教育硬件”的建设,使人们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传统教育学中对教育概念的界定,无论是狭义的概念还是广义的概念都认为教育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习者是被动活动中的客体。

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拓宽了传统教育的概念,實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它从学习者的主体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各种学习需求的满足;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地位,并向着自主的、能动的、随时随地的、不拘形式的学习行为发展;强调学习者的自身努力和进取,把学习者摆到了中心的位置上,并把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仅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而且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加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二)由制度化教育为主向非制度化教育过渡,教育责任公共化

1990年,在泰国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满足全民的基本学习需要,光靠加强现在的基础教育是不够的,所需要的是一种“扩大的设想”,它在发挥现行教育优点的同时,能超越现有的资源水平、制度结构、课程和通常的传授体系。十六大报告中所捉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实际上是把教育的责任从过去以国家教育部为主转移到了国家各个层面。在学习化社会中,教育功能不再为学校所特有,相反广泛而切实地“扩充到整个社会”。

创建学习化社会所强调的是大教育的理念,即冲破原有教育体系的围栏,改变学校“包打天下”的局面,把学习从学校扩大到整个社会及其各级组织,全社会的所有组织及机构,无论其性质都有提供学习机会的功能。这样,学习化社会的创建体现了由制度化教育向非制度化教育的过渡,同时教育的责任也就从以学校为主转移到以社会中各机构、组织为主;与之相适应的是,学习者的学习途径社会化,多样化。这种责任的转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研究教育问题时突破原来的只关注制度化教育领域,应加强对非制度化教育领域进行研究。同时关注对各种不同组织、机构提供的不同学习形式进行研究。

(三)由精英教育到全民学习,由定时制教育到终身学习,教育权利大众化

学习化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社会形态的超越,变少数人拥有学习权利,部分人参与学习活动为所有人的学习权利得到保障,学习活动人人介入的理想社会。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学习不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该成为全民终生的权利。国家应该提供全民终身学习权利的保障,学习资源及机会应该公平分配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供社会全体成员所共享。有愈来愈多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曾经立法保障全民的终身学习权利。

(四)研究范式从“教育学”到多学科视角的转换

正如上所述,教育学是以制度化的教育为研究对象,而我们所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的主体是非制度化的教育。学习化社会从基本构成上包括如下三个要素:学习者、组织、制度。而在学习化社会背景下,这三个要素早已超越了传统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就组织而言,学习化社会的组织包括学习化家庭、学习化企业、学习化社区、学习化政府、学习化城市。而我们说每一组织的建构都是系统的工程,都需要进行城市、社区等的总体规划。而传统的学校只是学习化组织中的一种,而对于其他诸多学习化组织,其对象也已经超越了传统教育学的范畴,也是从传

统教育学视点无法研究的。

就制度角度来说,学习化社会的制度也就是使学习化社会能够得以顺利运转的一系列制度保障,包括学习化社会的保障制度、学习化社会的资金机制、学习化社会的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化社会的运行机制。而这些都将是我们所面对的全新课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多学科视角,尤其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去探讨上述问题。

就学习化社会的系统构成而言,是由三大系统构成:学校教育系统、在职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就学校教育系统而言,学校教育体系一直是教育学所关注的对象,经过教育理论者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成熟。但是面对从教育社会向学习社会的转变,传统的教育学学科基础受到了挑战,那么学校教育在学习化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组织形式将如何发展?这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教育、重新建构新时期的教育学科的体系。而我们说,在建构学习化社会过程中,相对学校教育系统而言,对于另外两个系统的研究则是我们一直比较忽视的。即:在职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而对这两个系统的研究,则更需以一种开放的视野,以多种学科的方法论为指导,必须实现从“教育学”学科研究范式向多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变,特别要借鉴社会学所取得的系列成果;

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继续教育时空范围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具有开放性、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式等显著的技术特征。中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资源尤为短缺,利用远程技术提供一流教学内容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可以为不同职业的受教育者提供继续教育。全力加速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不仅可以消除教育的差别,尤其是东西部信息的不对称,而且能够实现跨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扩大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创建现代远程社区教育工程,通过扩大社区全体成员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机会,加速我国学习型社区的跨越式发展。

(二)调整正规学历教育结构,开放现有教育资源

首先,终身学习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必须能够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生存和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学校教育的历史性转变,也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其次,学校教育要在主要完成系统的文化科学教育、正规的学历教育的同时,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扩展自身功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学历补偿教育等,为社会各方面成员提供多种教育机会;再次,学校教育也会同社会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和合作,建立起一种学校与社会之间双向参与、相互促进的体制和机制。

全面建立学习化社会,必须最大限度整合目前中国的教育资源,向全民无资格限制地开放:首先,最大幅度地放宽高校招生资格、年龄限制,实行宽进严出的招生制度,扩大成人学生的比例;其次,建立回流教育制度:实行学分制,允许社会成员分阶段完成学业,学分可以累计并在转移其他学校时得到承认。再次,积极构筑人才立交桥,在有工作经历的在职生中推荐选拔业绩突出的优秀者免试入学。

(三)建立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企业培训系统

未来的社会,企业将是教育的重要领导力量,也是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主要组织者。如果要在新的挑战面前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企业培训系统。该系统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行业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二是以企业为主的在职、在岗培训,三是跨行业、跨企业的转业、转岗培训。这个系统将紧密结合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以社会需求和教育者的需求为导向,灵活多样地实施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实现了由学历社会向非学历社会的过渡。

(四)建立以文化生活学习为主的社会学习系统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以休闲的生活、文化学习与情感的熏陶等为主的社会学习系统也逐渐开始成为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文化生活休闲为主的社会学习系统在对公民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公民进行非功利性的文化生活教育、闲暇教育、健康教育、体育艺术教育、公民教育、老年教育等,重在更新公民的价值观念,捉升社会群体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体会 篇9

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育以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校早就提出了五个办学理念,即树立建设学习型学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理念,树立以爱心为纽带构建和谐校园理念,树立质量第一、打造品牌理念,树立服务育人理念。在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党员教师,我们义不容辞。

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研究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办学以人才为本,要以教师为主体,以服务教师,引领教师师德、专业发展为己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管理者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为教师服务,努力建设好教师队伍,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务。教育的全面发展本身就要使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是三位一体的,这是对教育全面发展的科学完整的理解。而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各教育因素、各教育环节的协调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发展的教师队伍。

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我的理解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们学校有自己的校情,各班有各自的班情,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我们要看到差异、看到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讲究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方式和方法,对症下药。唯其如此,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上一篇:热爱集体主题班会下一篇: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