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感想,心得体会!

2024-09-04

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感想,心得体会!(精选9篇)

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感想,心得体会! 篇1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感想

我参加了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理念上的更新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每一天在线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 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的解读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解读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感想,心得体会! 篇2

1.海门市作为江苏省南通市下面的一个县级市, 人口与绍兴县差不多, 但历史远没有绍兴县悠久。海门市近10年来, 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迅速, 教育改革更是成效显著, 尤其经过近5年的努力, 已经成为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样板地区, 成为江苏教育的一面旗帜, 在全国也有相当的影响力。比较我们绍兴县在全国的影响力, 与海门相比应该说存在一定的距离。

2.综观海门教育, 与洋思比较有根本的区别:虽然洋思教育在全国知名度很高, 但说到底还是拼时间。学生基本为寄宿, 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放假一次的做法, 至今让我不寒而栗;海门初中学生, 基本保证双休天, 基本无住校生, 每天下午4:35左右放学, 每天保证一节课的社团活动。在这样的基本保证下取得教育的成绩, 令人信服, 也值得学习。高中教育更是让人刮目相看。每年20多人上清华北大, 二本上线率60%多, 超全省平均40%, 居全省首位, 真的很不简单。

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是普遍道理。但终有孜孜不倦的追求者, 追求“鱼与熊掌兼得”。海门教育自认为在这方面已有较大突破, 既取得教学质量的丰收, 又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表示基本认可, 虽有许多欠完善的地方, 但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4.海门教育追求新教育提出的教育人“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目标很明确, 也很完美, 并且富有诗意。但我认为, 改为“缔造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更富有诗意, 更体现一种诗意的努力过程。要幸福还可以追求, 但要完整太难了, 但海门人说, 完整是一种目标, 一种朝向, 持续的朝向就是一种完美。想想也对, 海门教育人真会说话, 真会雄辩。

5.许新海在海门教育界绝对是重量级人物, 是当之无愧的“海门教育总设计师”, 并且是“总工程师”。我相信没有许新海就没有海门教育的今天。

6.许新海作为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兼市教师研修中心主任, 又是教育学博士, 这种既是教育行政官员, 又是业务部门主管与高学历的身份, 加上许本身对工作的激情与务实的作风是确保海门教育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个人认为甚至是最主要原因。当然, 其中也包括一把手局长的作用, 据说海门教育一把手局长基本不管教育业务, 放手让副局长干 (关键是副局长有能力) 。局长的工作重点是为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海门市委市政府思想也比较解放, 头脑比较灵活, 做事比较务实, 敢于突破条条框框, 这也是海门教育的高明与英明之处, 只是我们大多数地方无法企及。

7.海门教育追求创新, 追求诗性, 但比较务实。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 除了一些新的提法、新的说法, 其实没有太多新的东西, 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很多新的东西, 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很认同全国著名青年特级教师韩军的观点:“教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把教育95%以上的问题解决了, 教育的本质与最基本的任务都是一样的”。我也一直坚持魏书生的观点:“教育不需要太多的创新, 要少折腾, 坚持做对的事情就可以了”。可惜, 我们现在教育大环境下折腾的事还是有点多。海门搞新教育实验, 近两年围绕的重点是“缔造完美教室, 书写传奇人生”, 其实按照普通的说法就是“加强班集体建设, 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但他的说法新一点, 也富有诗性, 并且对于这项工作, 教育局层面既有思想引领, 又有技术指导, 从而进行强有力的行政推进与载体创设。下面的校长目标明确, 工作起来有头有脑。许新海的教师研修中心下面已经有一批思路清晰、能说会道、有干劲有冲劲的干部与研修员, 从而形成了一个海门教育强有力的思路开发与业务指导的团队, 很有效, 很不简单。

8.搞教育改革确实很难, 让众多的人信服更难, 让所有的人认可则不可能。海门人搞教育改革有了名气, 现在前去学习考察的人很多, 认可的人很多, 但不认可, 认为没花头的也有。包括海门教育人内部其实思想上其实也不完全统一。区域性推进一个理念, 一个模式, 有它的好处, 同时肯定也有它的弊端, 因为少了作为校长的思路自由, 行动自由。我所接触的一个海门初中校长的内心就对海门的这种做法有抵触情绪, 我相信这样的校长不会只有一个。当然, 这也是很正常的。人的很多想法都不一样, 要思想统一太难了。但正因为难, 海门教育始终在努力统一教育人的思想, 尤其是校长与研训人员的思想, 而且成效也是显著的。

9.“缔造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非常难的艰巨工程。因为整体而言, 现在教育的大环境、外部环境还不够好, 所以面对“红尘滚滚”, 我们许许多多的教育人是“遍地困惑”。这就更需要我们校长在艰难中首先去缔造、去体验、去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从而引领我们的教师去体验、去享受、去缔造。如果总是埋怨, 就永远走不出沼泽地, 永远享受不了温暖的阳光。任湖塘中学校长两年多, 我始终努力引领我们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 尤其引领他们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幸福人生———“正视现实, 学会感恩, 悦纳自己, 追求卓越”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与享受幸福人生的宝典。海门之行, 更坚定了我将与全体教师共同“缔造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而竭尽全力的决心与信心, 这种生活是教育人独有的, 是充满魅力的, 是别的行业无法比拟的。

10.现代教育知识更新很快, 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 校长也是。这次教育体育局安排全县所有的初中、小学校长到海门考察学习五天, 应该是说是大手笔。但我感觉时间有点长, 除掉去的路上与回来的路上各半天, 实际在海门足足四天, 每天排得满满的。我感觉 (其实也是大多数校长的感觉) 安排两天时间在海门足够, 想想去年德育副校长过来居然安排10天时间,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过来的。我倒是建议校长、副校长一个学期至少出去一趟, 也不要排得太满;也可以安排参加一些高层次的高峰论坛等。有人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但我以为它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的确是好的培训。当然, 这的确很难, 因为何为好何为不好, 很难界定, 再说众口实在太难调。

11.绍兴县教育已经在比较高的层次, 要想再提升, 确实面临着瓶颈。

浅谈学习生本教育的感想 篇3

一、什么是生本——生本教育的本质

首先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个词语——精灵,即机警和灵动,是聚集天地灵气的“灵禅子”。这个“灵禅子”就是我的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是造物主孕育出来的产物,是历经多少万年演化催生的精灵!生命如此伟大蓬勃,我何其幸运每天在教学实践中都能感受得到、触摸得到。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是生命,意识里就潜藏着生存的技能(禀赋),这是经过几万年生命进化后而得到的,这是自然给我们的伟力,正是这种力量促使生命能够生存、不断提升。这就是“天纵其才”。

生本教育相信这样的生命的意义,尊重这样的生命的本能,激扬这样的生命的机灵,发展这样的生命的未来,这就是生本教育的本质,也是生命伟大之所在。

作为教师的我们站在这些天赋高质的孩子旁边,要干什么?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挖掘生命中潜在生存技能,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学——全面依靠学生自己学习,为他们的禀赋发展拓宽空间,给他们独立自由的生长权利。因为一个如此炫丽张扬的生命尽管也必须得接受社会的规范和约束,但仍然也享有巨大的自由生长的权利和空间。

依托生命自然,就全局皆活;反之,不让其自由成长,或错误判断了学习者的生长方式,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明白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去点燃、发动和激扬学生生命的潜能与动力。

二、如何在本校教育教学中践行生本教育

﹙一﹚从思想上接受生本理念,敞开怀抱拥抱她

面对我校的现实情况及社会各界的要求,我校必须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就会死路一条。

近几十年来全国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理念,经过学习和论证生本教育理念正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所以全校师生应该先从思想上接受并学习这一理念,再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的内涵,在脑海里烙下生本教育深深的印记,对她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二﹚让学生感悟所学知识根

在课堂教学前3分钟左右教师应该把本堂教学的知识根(定义、定理、性质等)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生活实际的质朴思考,自主地感悟出知识根的“亲切和温馨”,从而把知识根和自己的思想熔于一炉。或者在课堂教学前利用几分钟设置一些小问题( 知识根和问题设置一定要根本、简单。师生所设置和引用的实例一定要开放,能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悟其中的道理。

当学生感悟到知识根后,就会主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希望能马上主动交流,交流后迫不及待想要主动展示,最终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科学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三﹚科学设置教学活动

那么怎样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呢?教师在构思时一定要把握全员参与的原则,活动时尽可能不使用强制性质的规则,让孩子们在大量自主自由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提升的不仅是成绩,还在于生活的智慧和为人为事的品格。

具体操作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单独设置教学活动,逐步可以让所有学生参加,等时机成熟可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活动并完成任务。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要会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师生的共同赏识,在课堂建立自信,有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就感。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敢玩、敢挑战、敢畅所欲言,让学生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让我们的班级“牛”气冲天。

三、生本教育敢做、细做、长做

﹙一﹚敢做——敢于直言“人的价值”、敢于“直面现实”

生本教育的基石,就是对人身价值的重新认识,我们要认识学生的生命价值,认识我们教师的生命价值,只有充分认识这两个生命价值,生命才有活力,生命才会成长。

敢做——敢于“直面现实”。改革不能回避成绩的提升、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不能回避我校的现实,更不能为了提升成绩、而牺牲学生的德育、体育等。要树立成长在前,成绩在后的人身发展意识。

﹙二﹚细做——且行、且改、且总结

在行走的路上,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如何设计开放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使小组合作更加高效;如何二度使用整合教材,设置课程,使其更加科学适用等。

﹙三﹚长做——要坚持做下去,静待花开

任何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重要的是坚持下去。你应该知道,种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绽放,一些在夏天绽放,还有一些在秋天绽放,这时候你或许担心了,冬天马上到了,我的花怎么还没开呢?你知道吗,你种的是梅,只有到了冬天,才会绽放她傲雪的丰姿。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心得感想 篇4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畴和深度、广度、规定了教学目标和方向,要全面提高数学质量,就必须正确、深刻领会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科学,概念、法则等叙述必须准密、所有的法则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论证。

我们应该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教长方形的概念时,让学生先观察长方形的实物,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图形,分析它的特征:有几条边,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有几个角,用三用板的直角比一比,看每个角是什么角,最后形成长方形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方法。教学正方形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把两种图形加以比较,弄清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获得概念更清楚。

除上述的,还有几个更重要的方面:

备课:备课是教师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认真备课,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备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二是认真钻研教材;三是了解学生;四是组织教材,选择教材;五是教具学具的准备。

上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术、技巧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它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质量,但备课毕竟不过是个计划,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作出很大的努力。

学习打羽毛球后心得感想小学 篇5

表弟醒后气愤的说:“喂,你也太不讲理了吧。人家还没睡醒呢!”我装作一副生气的样子道:“忘了昨晚的约定了?”他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怎么给忘啦。”说完,他赶紧起床。洗刷完毕,他说:“走吧,我们大战三百回合。”我喊上了王子鸣一起去,王子鸣是我的邻居,也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

到了楼下,表弟嚷着要先和我打,我只好对王子明说:“你先现休息,我和他打一会儿。”对战开始,表弟先发球,只见他跳起来,把球一扔,使劲一拍。我做好战斗准备,可结果是,表弟的球没打出去,掉到了地上。我微微一笑,心里对他的实力知道了几分。终于,表弟发出了球,我跳起来使劲一拍,球快速飞跃,而且还是个“直线提速球”,直奔表弟。他吓傻了眼,毫无还手之力,被羽毛球击中了头,才恍然大悟。

表弟知道了我的实力,不敢再向我挑战,却向王子鸣发起了挑战。王子鸣毫无惧怕之色,反而胸有成竹地发了一个高球。那球太高了,表弟使劲一跳,也没碰到一点点的羽毛球毛。

等到我和王子明对打的时候,他先发球。虽然发得比较高,但我毕竟跳起来的高度要高一些嘛,所以一点也不怕。就这样,我和他较量了很多个回合,直到老姐来喊我们上楼去吃早饭。

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感想,心得体会! 篇6

《大国崛起》从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虽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但是,本剧一改往昔对西方强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华散尽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一系列赞同、研究、欣赏等全新的目光来看待西方大国的崛起之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射着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本剧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思索。

我们所在的单位新乡工贸学校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院校,省级文明单位,这就意味着一个学校已经自信于自身的尊严、责任,以及自身在供销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特殊地位。而这样一种巨大的转变正是工贸精神和工贸意识的巨大转变。无论对于我们学校的领导干部而言还是对我们每一个普通教职员工而言都有着切实的体会。我们学校的领导出访,总是吸引着全供销系统的目光,几乎每一个供销部门都以一种迫切的愿望期待着与我校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和将来的新乡工贸,将会对供销系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就是无形中体现着一个学校自身价值最有力的武器。

今天,当工贸的宏图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的同时,而我们,似乎也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迎接着正向我们走来的繁荣工贸。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

这不仅使我想到为什么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是什么重要的因素决定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强大?众所周知,这些企业都是各行业的龙头翘楚,一个跨国的巨型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金融帝国,他们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为什么呢?很多人都说,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具备正确的经营理念,他们的员工具有优秀的素质,出众的品质。

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一个学校,还是个人,从平凡到卓越的经历都使人领悟到,一个优秀教职工要善于从工作中洞察和发现新知识,新技能,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新动态,并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学习,掌握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优秀员工区别于普通员工之处在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致用的能力,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工作实践,发挥最大的学习实践,取得显著工作业绩。在财务工作中即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

现代教职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战胜自己,善于学习,相信自己能行,真正达到卓越的动力之源。学习是我们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我们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才能与学校共生存、共发展,否则将会被淘汰。

工作上要培养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学校来讲财务科的工作就是要服务领导,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是一个服务部门,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呢?除加强学习外,提高个人素质,还要有一颗爱岗敬业之心,只有喜爱这个工作才能把它做好。另外还要注重个人形象,注重待人接物的态度,学会一个微笑一声问候,给人以回家般的感觉。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困难,要相信自己能行,要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敢于战胜自己。在一个学校里,团队精神是粘会剂,大家只要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善于理解别人,和别人沟通,才会使学校达到卓越。

工作上要真抓实干,力求实效。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克服工作上的浮躁情绪,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投到工作中,创造实实在在地工作。干工作要有一种“拼劲”儿,要有好的精神状态,对要实现的工作目标,认真执著,充满信心,在困难面前做到不低头,迎难而上。近几年科技不断发展,财务知识更新加速。理论不能更好满足于实践,在工作中确实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认真学习研究,拿出一种“拼”劲儿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为干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身边的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好好干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每项工作明确自己的责任,力求熟练、快速做到位。

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要想在竞争之中永立于不败之地,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加强学习才能达到理想之岸。否则会被生活的大海所吞没。荀子曰:“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为一个学校的教职员工必须家奴好这个物,你才能获得生存空间。

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校,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员工。优秀的员工是一流学校的基柱,没有他们,任何企业也会走向衰落。并不是非要在工作中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员工。我们给予优秀员工的定义是只要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努力学习新的技能知识,把所学用在工作中去,去创造价值。工作中的优秀也是一部分,在处人处事上,一名合格优秀的员工,他必须要待人真诚,做事规矩,热爱荣誉。只要正确把握这几点,那么从平凡到卓越并不是什么难事。

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感想,心得体会! 篇7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本身必须有桶“活水”,必须是充盈的,是清澈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是奔腾不息的江河,只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矢,只有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强调“文理融合”,这样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散,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中,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必将教育的春天。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1世纪,人的观念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需要懂知识、能操作、善合作、会生存的人才,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继续学习,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我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或者说,我已经融入了继续教育学习的广阔天地之中。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开学这一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说实在的,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各种学习、培训也参加了很多次,可往往是走形式的多,真正有收获的少。所以开始点击继教网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学时。可是,当我进入继教网的那一刻,我就被这里的一切吸引住了,它为我呈现的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根据学习计划,我选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新课程培训—中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四门课程来学习。

回忆这些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其一,通过上网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二,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

其三,“新课程培训—中学数学”,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次继续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音乐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本次学习的课时,而且在线学习时间还在不断上涨。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是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在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又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理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知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陷阱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略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有人说,“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自己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最终目标!同时也祝愿每位教师都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在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通过经典教育案例的学习,受益匪浅,真的很庆幸自己能够有这么一次机会,特别是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首先,经典教育案例使我更全面的了解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使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能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自身职业的特点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其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再次,通过学习,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名年轻的教师来说,对我今后的教学进行理论性的指导,以至于不会偏离素质教育、我想我们虽然学到是理论,而最主要的是我们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欲实践,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还是要将落实进行到底。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最后,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北京五中校长、特级教师吴昌顺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崇高师德,必须要有“精、气、神”的修养。精、气、神就是指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

教师在课堂上的最佳表现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健康向上精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起的。

赴清华学习心得体会感想 篇8

一、影像清华

清华园位于北京西北,北四环路与圆明园路交汇处,向南步行10分钟,是全国另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向西步行15分钟,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历史记载,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园林区,清华园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

清华校园以清华园为主体,西部还有近春园,这次学习的住宿之所便是清华接待服务中心—紫荆公寓。在清华主校门(东门)外的绿地正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

二、清华生活

在清华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研修班的79位同学每天结伴而行,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来回穿梭。尽管这“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些单调,但在精神层面却是异常丰富的。

建校近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行胜于言”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材。秉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健全品格之人才”的教育理念,清华的老师们以崇高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学术水平,一丝不苟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即使是稍有成就的企业负责人的在职培训,也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无论是学校对教学的整体安排和管理服务,还是老师对课程的具体设计和讲授,我总能体会到管理者和授课者的用心良苦和匠心独运。比如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教授马上会讲个小笑话,播个多

媒体短片,或者玩个小游戏,既为你提神,又让你受到启迪。可以说,清华园里这样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人文关怀,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

三、所学所思

此次工商管理高级班共90天的培训学习时间,聆听了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的专题讲座。这次培训的主题是企业领导人领导力的提升,学校开设了《团队与领导力》、《数据、模型与决策》、《战略管理》、《管理沟通》、《现代管理与思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阳光心态塑造》等课程,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感受颇多、收获颇丰。 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班课程,增强了学习紧迫感。参加学习之前,我总觉得自己经营企业已经很多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经营理念,企业还是能不断发展,随着年龄逐渐偏大,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不是那么迫切,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更高要求,认为只要经营好企业就行。但此次参加清华学习班,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实在太少,而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当今这个时代,仅凭现有的理论知识已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了。特别是老师所讲的那些课程内容与我们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上课时我总

是认真听讲、生怕漏听了哪个环节而影响了学习,能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自觉遵守学习班制度,课后还和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在学习期间我曾想,学习永无止境,人不学习,如同朽木啊!今后一定要加强学习,业余时间多看一些书籍,充实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升工作能力;

通过三个月的所见所闻,拓展了眼界和思维。站在临泽看生源,觉得企业还可以,自己也算是事业有成,干劲少了,拼劲没了,但是真真融入到清华的培训中,通过和外面的企业老总交谈、聊天才知道自己不过是沧海一栗,我们的企业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手工作坊。走出清华,回到企业,我将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作风,将所学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中,真正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民营企业家。

通过学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人生就一个小括号,人生的两端就是括号的二个弧线段,人生的经历就是括号当中的内容,也就在这填充括号的人生历程中, 我们肩负的是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自己,我们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也不能把自己看的与

别人没关系。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金融政策,制定了中西部发展规划,这都为我们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我们一定要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勤沟通、多交流,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政策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接触政府支持企业优惠条件,发展壮大企业规模,走自己的路让社会认同,不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遇事,不要硬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自己可以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带头构建和谐、平安企业。心态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出路,争取在人生的括号中填充更多的内容。

这次学习对我本人触动颇深,感叹知名学府老师的学识之渊博和治学严谨的同时,自己各方面的差距及缺陷更加明显,此次学习机会之宝贵难以言表,我将以此为起点,重新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争取企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愿用清华校园石碑的碑文作以自勉——行胜于言。

主题教育学习感想 篇9

总书记在2019年5月31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响亮号召,也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同时,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举措。学习以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个人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关键是找到信仰支点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思想总开关。没有理想的召唤和支撑,共产党员干事创业就没有原动力。眼前利益、局部目标、个人雄心只管得一时,管不了长久;破得山中贼,破不了心中贼。因此,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必须让理想信念在思想源头、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生存和发展是最原初的普世价值。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超越生存发展的普世价值预设。在这里有两个基本点:

第一,国家强盛,这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大根本,舍此一切无从谈起。

第二,十四亿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幸福。这是最高的普世价值,也是衡量是非的基本标准。

古人云:“利者,义之和也。”就是说,有了道义才会有利益。道义是从整体利益中派生出来的,而不是从预设观念,或者局部利益中派生出来。什么是今日中国的整体利益?那就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宁,国土保全,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有益于这个目标就是道义,有违于这个目标,就是不义。任何理论,它如果把中国推向经济停滞,社会动荡,国土分裂,国家衰败,那么,不论其自我表述多么动听,也不论他在局部多么合理,都是不仁不义。义与不义,只能从事情的结果来推断。

我们以下面这些事实,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1、人们的衣着从追求保暖到追求美观。

2、中国人的饮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半饥饿状态进入全面保障状态,数以亿计的人“天天过年”。三十多年来,已有六亿人脱贫,最后几千万人的脱贫攻坚战正在进行。人类有史以来,何曾有过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到深山老林荒漠旷野搞扶贫开发之事?一个政府自我设定全民消除贫困目标的期限,全世界只有中国政府。仅仅从这个窗口,可知那种将政府与人民对立起来的描述,是扭曲的,是不能成立的。

3、数以亿计人的住房条件在二十年间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变化,这真的是人间奇迹。全面的面向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房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4、私家车已经普及,中国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高铁、高速公路体系基本建成。

5、中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上亿,居世界第一。这是一个几乎能说明所有问题的指标,如经济实力,生活水平,自由度,开放性,民众心态,等等。

6、几千年来农业税第一次被免除,国家还下发农业补贴和养老补贴。

7、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普及。

8、面向全体国民的社保,医保体系正在建立中。

9、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幅提高。这也是一个几乎能够说明所有问题的指标。

10、中国的外汇存款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并以历史的必然性向世界第一攀升。

这些基本事实和真相,世界上一切有理性的国家,有良知的人们,都应该为中国人民感到高兴。中国人民也完全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并对这种来之不易的局面万分珍惜。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极其崇高的价值追求

很多人一提共产主义想到的只是制度形态。实际上,马克思把设计具体的共产主义制度的任务更多地交给了未来人。共产主义包括学说、运动、制度、文化,而共产主义文化一以贯之。共产主义之所以被提出,首先必定基于一种动机和态度,一种追求和渴望,即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表达就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当然,这个自由也不是“绝对”的,也是有边界的。可以断言,“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最简洁、最崇高、最能反映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表达。

有的人要问,民主自由人权不是号称普世价值吗?其实这个“普世价值”追求的是部分人的自由,英国本土民主发育最快的时候恰恰是它对殖民地压迫最深重的阶段,美国等西方国家到现在也未真正把别国、别的种群的自由纳入视野;而马克思要的是一切人的自由,没有国家和阶级,所有人都能无差别地享受“自由”这一基本人权。“普世价值”追求的是部分自由,其程度、范围不仅受制于生产力和道德水平,而且更摆脱不了私有制的种种羁绊;而马克思要的是一切自由,物质丰富、文化灿烂、身心成熟,人既可以尽情享受,又可以自由创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异化,万物皆备于我。“普世价值”所追求的自由是服从于“资本逻辑”的自由,而马克思的“自由”乃是一种高度发达状态下的“人性自觉”,做任何事情都是发乎内心,出于自觉,不受异己力量的引导、驱使,物物而不役于物。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之后从事批判。当然,他是打比方,说明共产主义价值追求全面自由的状态,是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解放也是自由,不要以为拿着枪把一个地方打下来才是解放。实际上,人的精神自由也是解放。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有的人要问,共产主义不是讲阶级斗争吗?实际上,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国家,哪来的斗争?斗争只是阶段性手段。“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在现阶段,我们的核心价值是包容性的。党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已经不仅代表一个阶层、一个集团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心胸开阔,襟怀坦白,愿意跟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政党交朋友,不以价值观划线,不输出革命,不用战争威胁别国。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共产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相统一,追求和为贵、和而不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阶段性地科学表达“全面而自由”的深刻内涵。很多人闹不清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简而言之,资本主义,就是以资为本,有资本就有主义,你的话语权、你的地位是跟资本的份额、财富的多少划等号的;社会主义,就是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小平同志上世纪讲,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句话点明了社会主义根本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共产主义价值观反映在制度和道路上的根本特征。

因此观察中国问题首先是立场问题,我们跟那些没有中国的国家民族立场的人没有共同的立足点,也不会有同样的结论。其次是方法论问题,看中国必须基于最基本的事实,才是客观的有效的方法论。回避那些最基本的事实,只看到树木,却对森林视而不见,那是扭曲。基本观点应该来自基本事实,而不是个别事实。从个别事实中可以推导出任何结论,因此这种结论是非常不可靠的,只会把人们的思维引入歧途。忽略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专从负面的局部观察社会,并从中推导出具有整体意义的“推墙”结论,是某些情绪偏激的人习惯方法论,表面逻辑完整,实则以偏概全,极不可靠。当然,负面的局部也应该改进。但这是在服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大局的前提下的改进,而绝不是相反。

义者,利之和也。看看上述基本事实,如果这一切还不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总体利益,那么还有什么才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总体利益?改开以来,中国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却被描述为走在错误的道路上,需要立即转向,这是什么逻辑?

三、共产主义是最具现实意义的伟大事业。

在马克思眼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回事,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因此,从源头上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处于初级阶段。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时候,观念也是发展的。他最早的观点是先有资本主义发展,才有社会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取代的只能是资本主义。当然,这是以西欧经验为基础的。后来,马克思通过对俄国革命及其未来命运的研究和考察,感觉到原来的逻辑可能还不完整,认为包括农村公社在内的整个俄国具有与西欧国家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在一定历史环境当中有可能不必经过资本主义各个阶段,可以缩短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从而最终达到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发展的经济形态。这就是说,在一些资本主义发育不健全、形态不完整的国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越过“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是,马克思又指出,在这种状态下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应当汲取或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积极成果,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所以,有的学者就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好符合马克思的第二个逻辑判断,即在没有完整发育的资本主义形态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正在汲取或占有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积极成果而实现对它的超越。我觉得这个见解是准确的,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学理层面贯通起来,从而也再一次证明我们所从事的乃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事业。

理解共产主义,不能离开欧洲背景、俄国背景,更不能离开中国实践;不能离开马恩的经典著作,也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离开总书记系列讲话。总书记理解理想、信念、发展目标完整、全面、系统。在他的系列讲话中,理想目标有五个层次:一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五是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在总书记的视野里,理想与现实是紧密统一的。理想召唤现实,现实指向未来,由远及近,直指现实;由低而高,通向理想。这当中贯穿着一条红线:为人民谋福祉,为社会谋公平,不断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总书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出发点也在于此。我们每一点创造和进步不仅对今天有意义,而且直指共产主义美好明天;我们每一点付出和努力,都在为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共产主义在运动,是过程。所以,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标的实际行动。

三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今天已经是世界第二的经济体,在巨大的基数之上,仍然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只要不怀有偏见,都应该承认这是伟大的社会实践。

如果这一奇迹发生在一个小国家,还可能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或得天独厚的条件所致,如发现石油等等。而当这一奇迹发生在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人均资源偏少的中国,那又是怎么发生的?它的内在机制何在?唯一的答案,就是制度的红利。制度有效性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全体中国人享受到了这种制度优越的红利,这就是十多亿人生活水平的全面改善,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一个人不能安享制度红利,又对制度本身全盘否定。天天骂娘的人,是否想过自己住宅下的土地,开车跑的道路,乘坐的飞机高铁,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一个“最不合理”的制度,造就了一个最伟大的现实?这个制度最根本的优越性或者说有效性,在于有一个强大执行力的政府,它具有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没有这种执行力,就没有南水北调,科技园区,高速公路,铁路,西电东输,西气东用等等,也没有应对国际金融动荡的强大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经济学家以自身周期性危机思维预测中国,却再三再四失败的原因。

执行力不可能是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和愿望的,但从大方向来说,则代表了中国前进的方向,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执行力需要统一意志,国家权威,举国体制。在今天,瓦解了这种执行力,就是折断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自断民族复兴之路。不要掉进博弈对手设计好的话语陷阱,有些口号,不论其理论上多么美好,在实践中都可能是巨大的话语陷阱,使中国陷入经济停滞,社会动荡分裂的陷阱之中,因而绝不能成为考虑中国问题的出发点,更不能成为社会实践的出发点。

十三亿中国人不是小白鼠,可以拿来做一场社会实验,更何况这种实验尚未开始就败局已定。这将是一个民族的百年败局。一个知识分子,当他提出某种口号的时候,他的思维不能够停留在口号本身,更应该想象一下这个口号后面的现实境况是什么?又代表了谁的利益?这是最现实最根本的问题,无法回避。在这个问题上,他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装聋作哑。在一些局部,有些观点似乎非常有道理,但沿着其逻辑走下去,在宏观的意义上,实践的意义上,却是置中华民族于万劫不复。中国人多,需要的资源多,要生存发展,非强大不可。这是大国的唯一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唯一的活路。中国之大,无法像一些小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国的强盛,是全体中国人民基于自身生存利益和自尊心的必然选择;而阻止中国的强盛,则是另外一些人基于自身的利益和优越感的必然选择。除非中国永远不崛起,否则两个必然选择的对抗无法避免,并随着中国的复兴崛起日趋激烈。这是利益的对抗,即谁能够过更好的日子的对抗。随着中国的复兴崛起,博弈对手有了明显的紧迫感,他们的代理人更是见缝插针抓紧一切机会大做文章,把小问题做成大问题,把局部问题做成整体问题。博弈很激烈,也很残酷。他们曾在前苏联身上实现了发生过的一切:

一、国土分裂(我们可能失去一半国土,甚至被大卸八块,南海东海权益更是无从谈起)。

二、经济倒退(生活水平倒退几十年)。

三、货币崩溃(很多人特别是退休老人将失去生存之基,前苏联的旧卢布贬值万倍)。

四、股市崩盘(消灭数千万中产阶级)。

五、国力衰弱(我们从此再也难以站起来,成为永远的韭菜,列强把你摁死,绝对不会再给机会,就像今天想摁死俄罗斯)

这些一定会发生,这还是最好的结果,最坏的结果,就是今天的叙利亚。除了上述苦难,还有内战和难民(有大动荡必有难民)。至于全民社保医保,如此重大的民生问题,想都别想。前车之覆,历历在目,细思恐极。这样的局面,是中国人能够承受的吗?这是中华民族不可承受之痛,万劫不复之痛。面对这样的前景,有些人口口声声的良知,责任,道义,人权关怀,又在哪里?如果他们没意识到这种前景,那是目光短浅,随波逐流,没有往深处想;如果意识到了,还要往那个方向推动,那就是丧尽天良!已经有了极少数人正在竭尽全力地为中华民族的博弈对手代言。在这个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上,回避是回避不了的,装傻更是不行的。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回答自己在这种博弈中站在哪一边。是站在推动中国强大繁荣的立场上,还是站在推动中国动荡衰败的立场上?这是判断是非的界限,也是判断是否人道的标准。标准很清晰,是一块试金石,大家在感到迷茫的时候,就用这个标准在心中细细衡量一下。有些人永远拒绝看见中国社会巨大进步的事实,拒绝看见人民生活水平巨大提高的事实,甚至拒绝看见自己的生活水平巨大提高的事实,专门盯着社会的不足之处,并把这种局部描绘为整体,从中得出全盘否定的结论。不论他们的内心动机如何(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还是真心忧国忧民的,因此更有必要冷静下来为民族和普通百姓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将置中国和十三亿中国人于何地),客观上已经扮演着阻碍中国强盛的势力之代言人角色,不是想中国之所想,急中国之所急,而是想美国之所想,急美国之所急。中美博弈难道真的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是由于意识形态原因吗?当今美国与俄罗斯的博弈是因为意识形态分歧吗?是大国之间生存空间和利益空间的争夺。除非中国不崛起,否则不论中国怎样做,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剧烈的博弈,如今日之俄美关系。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有必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角色。从自身利益出发判断事物,双重标准,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中国有那么多知识分子把美国看成真理和正义的化身。美国这个以自身利益判断一切的国家,连最亲密盟国领导人的电话都要监听,还来到南海耀武扬威,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吗?这是真天真还是装天真?他们从美国立场和美国利益出发,可以理解;你们也从美国利益出发,不能原谅!那些从美国立场判断一切的人,他们置十三亿中国人于何地?有些人享受着中国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享受着政策倾斜带来的远高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却不站在中国的利益基点上考虑问题,客观上配合着美国分裂衰败中国的战略利益。这些人太有必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问题,自己的手中的果实,是从中国的发展来的,还是从别的地方来的?自己的命运是跟谁捆绑在一起?中国一旦陷入动荡,自己的果实还会不会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个人可以犯糊涂,但不能糊涂到为自己,为家人,为整个民族自掘坟墓。

四、信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新境界,构成了国际共运史的新篇章。现如今,全世界有130多个共产党,1亿多党员,而中国共产党拥有8700多万党员,占世界共产党员人数87%,可谓一枝独秀,独步天下。为什么能如此?因为我们一方面独立自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又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宗旨,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中国的只有美国一个。经济翻一番,中国只需要10年时间,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需要30年,美国需要50年。中国共产党30多年让6亿人脱贫,而且在未来五年当中,我们要彻底摘掉贫困这顶帽子。有没有理想,发展效率不同。张学良晚年曾反思,认为共产党打仗有“主题”,国民党打仗没有“主题”。也就是说,国民党军队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所以没有战斗力。蒋介石早年也接触马克思主义,读《新青年》,读《列宁丛书》,读《马克思学说概要》。他有时感叹,马克思著作真艰涩,读来读去读不懂;有时又心有所会、“乐而不能悬卷”。黄埔军校是个军校,但是四分之三的课程是政治课,学三民主义,学中国近代史,学马列主义。国民党溃败到台湾,蒋介石想的不是第一时间反攻大陆,而是要整党,确认国民党是非民主结构的列宁主义政党。但是蒋介石的命运注定是悲剧。他一生在各种主义间游走,从来没把理想、信念认真地树立起来,因而处处饮恨、节节败退。而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鲜明地举起共产主义旗帜,以共产主义炼心励志,执著奋斗、百折不挠。实际上,共产主义不仅是共产党打仗的“主题”,而且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旋律;不仅是共产党的主题,而且是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强大思想基础。“革命理想高于天”。因此,从本质上看,理想信念决定成败胜负,有远大理想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上有人不愿看到中国强大,这不奇怪,利益使然。守成和崛起大国之间的冲突,在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无法避免。奇怪的是,还有一些中国人,总是在配合那些不希望中国强大的人的利益和战略目标。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走上了他们设计的道路,中国人民将坠入一场巨大的灾难。到那天经济凋零社会动荡,经济停滞,该办的大事办不了(一些国家讨论高铁是否应该修建十几年,中国的高铁网已经建成),国土保不住,那是中国可能承受的吗?走上这样的道路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负责任吗?如果那样,痛心疾首的是全体中国人,欣喜若狂的则是不愿看到中国强大的人,喜大普奔,大畅所欲的肯定是敌对国家,所谓亲者痛仇者快是也。如果真有那一天,什么梦都没有了,我们能指望这些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那将是中华民族的万劫不复,永恒之痛。

永恒之痛,就是说,这不是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就能够过去的苦难,而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苦难。国土分裂了,永远回不来;经济落后了,永远赶不上;国力衰败了,永远难雄起。看看今日俄罗斯,就不难想象,博弈对手是怎么想的,又将会怎么做。中华民族在今天遇到了强盛富足的历史机遇,极为珍贵。一定要抓住,抓住了才对得起子孙后代。

中国如果一如既往再发展三十年,中华民族无疑将成为强盛大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大幅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如果改变方向折腾,那么,等待这个民族的,将是万劫不复!今天,选择权还在中国人民手中。好好生活是梦想,祖国强盛是信仰。没有信仰,就不可能有梦想。这个信仰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现实的日常生活幸福,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尊感。这是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魂牵梦萦的梦想,这个梦想在受尽欺辱的历史记忆中更是无限珍贵。我们已经站在梦想之门的门口,没有人能够打倒我们,除非我们自己。回想鸦片战争,回想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回想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我们期望着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的那一天的到来,我们对那一天充满了期待。

这一事实也将促使世界对中国做出彻底的反省:中国人的选择是有道理的,也是聪明智慧的。谁阻碍民族复兴,谁阻碍我们享受美好生活,谁就是我们的敌人,知识分子一样可以拿起武器,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总之一句话,感恩过去的,珍惜现有的,开创更好的,别做绊脚石。

醒世之言,国人当警记!

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出了毛泽东!

波诡云谲之际我们有了习主席!

共产主义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源于共产主义的优越性。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在其看来,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的描述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全社会消灭了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劳动”“按需分配”、真正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上一篇:女人应懂得社交礼仪下一篇: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我们需要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