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共12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 篇1
11、第八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由看到蜘蛛结网而深受启发重新振作,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课文主要是布鲁斯王子的信心的变化,其中“受蜘蛛织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不懈斗争的精神。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感知。
1、《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侵略 打仗 受伤 磨坊
信心
招集 抵抗 蜘蛛
(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误,纠正错误读音。
注意:“坊、猛、仗、伤”是后鼻音。
“侵、信”是前鼻音。
多音字:几 磨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5)齐读课文。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完成填空:
古代苏格兰(遭到别国侵略),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七)战
(七)败,几乎失去了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打败侵略军。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交流: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第二段(3~4)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节网获得成功的启发。
第三段(5)写布鲁斯王子重现组织力量,终于获得胜利。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的注意点。
2、指导“磨”的上下笔画要紧凑。
3、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第八次
起因(1-2): 七战七败 经过(3-4): 受到启发
结果(5): 获得胜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第八次》的主人公是谁?
2、请打开语文书,再认真读读这篇课文(同桌共用一本书)。要求:一边读一边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读第1自然段
(1)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2)布鲁斯王子为什么抗击外国侵略军?说明了什么?
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2、读第二自然段
(1)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2)面对这么多次的失败,布鲁斯王子的表现如何?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几乎没有了信心。
(3)理解“几乎”,比较句子:
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几乎失去了信心:指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没有彻底灰心,还有重新振作的可能。)
(4)现在请你来扮演布鲁斯王子,表演一下他“唉声叹气”的样子,再来想象一下,这时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将他心里想的话说出来。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会恢复了信心?
(1)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思考:A、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
B、布鲁斯王子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2)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非常艰辛。又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
出示三句话反复朗读体会:
(a)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b)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c)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思考:你觉得蜘蛛怎么样?“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
(3)朗读,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2、(1)讨论: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感动极了”)
(2)王子为什么感动?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
(“猛得跳起来”、“喊道”)(3)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4)让学生集体表演握紧拳头朗读,想想这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写什么呢?
3、最后的结果如何?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我们下节课接着来学习。板书设计:
11、第八次
唉声叹气
几乎失去信心
感 动 恢复了信心 振 作
充满了信心。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布鲁斯看到蜘蛛织网,从中受到启发,恢复了信心,那接下来他的第八次结果如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
2、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过渡: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2、请你想象一下:当时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二)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因为他在失败之后,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在蜘蛛结网的启示下,布鲁斯不气馁,鼓起勇气,继续动员人民起来抵抗,才获得了成功。)
三、综合训练
1、诵读名言,加强积累。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失败乃成功之母。——菲利普斯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
不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钱学森
2、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招
召
()待()召()呼()开()手
()收()集
低
抵
()挡
高()()抗()头
四、拓展延伸
1、说说学了课文以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有志者事竟成)
2、小练笔。
如果布鲁斯第八次又失败了,你想他会怎么做?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第九次”为题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11、第八次
唉声叹气 几乎失去信心
感动 恢复了信心 振作 充满了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 篇2
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给学生树立信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只要坚持、顽强, 困难总会克服;只要有信心, 成功总会出现。这篇课文既有知识的教学, 也有情感和意志的传递, 知、情、意完美结合在一起。如何上好这篇课文?在课堂教学中, 我通过设疑、联想、互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
当布鲁斯无意观察到磨坊屋顶上的蜘蛛网由于大风不断吹来, 蜘蛛新结成的网一次次地被吹破, 它一次次地从头再来, 结了断, 断了结, 一连七次都没有成功, 可是它并没有灰心, 第八次它终于成功了。这时“布鲁斯感动极了”。布鲁斯为什么感动?此刻的布鲁斯心里想的又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蜘蛛的持之以恒感动了布鲁斯, 有志者事竟成;有的学生觉得蜘蛛都有着顽强、不放弃的精神, 布鲁斯自己更应该向蜘蛛学习;有的学生提出因为布鲁斯和蜘蛛有着同样的经历, 布鲁斯曾想放弃, 但蜘蛛却从没想过要放弃,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还有的学生说:“布鲁斯作为一国的王子, 肩负了国家存亡的重大使命, 蜘蛛尚且能坚持到底, 布鲁斯更应该坚持下去。”这一句句从学生心底迸发出的思索的火花, 让我动容。
解决了以上问题后接着设疑, 布鲁斯成功容易吗?他的不容易体现在哪儿?从“七次失败”“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了信心”到“四处奔走”“招集被打散的军队, 动员人民起来抵抗”“激烈的战斗”,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布鲁斯的心理和行动,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二、联想
从蜘蛛结网的过程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持之以恒”“顽强”“坚持”“毅力”“坚持不懈”“失败乃成功之母”“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一个个词语、一句句名言像泉水一样不断从学生口中涌出。因为这篇课文涉及到战争, 所以我还设计了引导学生联想战争的场面来感悟文本。学生争着表达, 没想到竟对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撕心裂肺”“血流成河”“残酷”“失去亲人”“战鼓雷鸣”“冲锋陷阵”“人仰马翻”“英勇作战”……来了个总汇。
三、互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 篇3
师:上课之前,我们进行“精彩识字3分钟”。同学们课余又认识了不少汉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这些汉字的?
生:猜谜语。
生:讲故事。
生:编顺口溜。
生:熟字加偏旁,还有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组汉字,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好吗?仔细观察这三组汉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显示)千 干;日 曰;开 并
师:这几个汉字还有个幽默小故事呢,想听一听吗?
[点评:通过交流复习猜谜语、讲故事、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以及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等识字方法,让孩子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既复习巩固了多种趣味识字的方法,又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二、 我会认,我快乐
师:同学们,感觉学习汉字怎么样?
生:真有意思!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的汉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识字2”。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几点起床?起床后又做些什么?(指名答)
师:有位小姑娘叫晶晶,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她每天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点击出示上半部分情境图)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纷纷起来发言,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师:是呀,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闹钟清脆地响起,小鸟在欢快地唱着歌,愉快的一天开始了。(出示词语:太阳 闹钟 小鸟)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师:晶晶听到小闹钟响起,她会怎么做呢?
生:穿衣服。
生:走下床。
师:(出示词语)穿衣 下床 起早
师:(点击出示下半部分情境图)晶晶起床后又会做哪些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举手发言)
师:(出示词语):刷牙 洗脸 用餐/上学 升旗 做操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几组词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赛读)
师: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学了这几组词语,你想说什么?
生:早上的时间很宝贵。
生:不能浪费时间。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早上的时光,动作要快,上学不能迟到。所以人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啊!
[点评:在词串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认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活思维。]
三、 我会读,我快乐
师:这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就像是在读一首美丽的小诗。听老师读。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吗?
生:能!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跟老师比一比?
(两名学生读)
师:听你读后,我体会到了你愉快的心情!后面那位同学还加上了动作,非常好。我们一起拍着手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体现训练的层次性。通过拍手打节奏,让学生体会词串的节奏感。]
四、 我会做,我快乐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请两名同学,一个做动作,一个来猜。(依次出示词语卡片,一个比划一个猜)
师:做完游戏,这些词语娃娃该回家了。可这一课里的几个生字宝宝却不想走,它们很想留下来和大家做朋友,最先跑出来的是这几个!(出示一类生字:太 小 鸟 下 早 牙 上)
(生齐读)
师:看,又跑来几个。谁认识它们?(出示二类生字:阳 钟 穿 床 餐)
[点评: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生字,增强识字兴趣,理解词语的大意,引导低年级的孩子主动学、学中玩、玩中学,使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巩固识字。]
五、 我会写,我快乐
师:在这一课中,出现了四个新的笔画,(出示:竖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竖折)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我们先来看“太”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生:因为以前学过“大”,再加一点,就变成今天要学的“太”了。
师:你是用“熟字加减法”记住的。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鸟”字的?
生:我把“鸟”字的每一笔都当成小鸟身体的一部分来记的,横折钩像小鸟的头,竖折折钩像鸟的身子,点像小鸟的眼睛,下面长长的一横像小鸟的脚。
师:你的办法真好!怎么知道的?
生:是哥哥告诉我的。
师:“早”这个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呢?
生:我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它。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就是“早”。
师:那么短的时间,就想出这么棒的谜语,真不愧是“识字小博士”!
师:今天生字里还有一组反义词,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生(异口同声):上 下。
师: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这几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些字只记住了还不行,还得会写,并且还要写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生:姿势正确。
生:一笔一画地写。
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两个字:鸟、小。
师:“鸟”这个字特别要注意的是“竖折折钩”,鸟的头不能比身子大。第一笔“撇”像鸟的嘴巴。“撇”下有“竖折折钩”,“竖”不出头。(老师边写,边讲述注意的地方)
师:“小”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按照课本上的笔顺书空一遍。然后,仔细观察它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上认认真真地描红,然后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小”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坐姿)
[点评: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少,而且有效的指导尤为重要。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田字格读帖、描红、临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汉字的本领。]
师: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生:要珍惜时间,尤其是早晨的时光太宝贵了!
生:中国的汉字太有趣了!
师:是啊,中国的汉字的确很奇妙,同学们课后请继续用咱们说过的多种识字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汉字,祝愿你早日成为咱们班的“识字小明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 篇4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八次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八次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八次教案高密市开发区小学孙金花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的不懈斗争精神.教学准备文字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十一课《第八次》,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大家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学生读文,作标记质疑问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他几乎失去了信心中的几乎是什么意思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布鲁斯是怎样动员人民的以学定教,研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这两个句子,把它们进行比较,理解几乎的意思.自读1,2两个自然段,从哪个句子能看出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了学生读,回答.师: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生答.师:什么是唉声叹气生说.师:唉声叹气是什么样子生作叹息状师:那不断地唉声叹气呢学生表演.师:此时的布鲁斯在想什么呢假如你是布鲁斯你会想什么现在我们来到了古时候的欧洲,来到了美丽的苏格兰,在这里,你和苏格兰人民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当外国侵略军踏到苏格兰土地上的时候,这种幸福的生活便被打碎了!难道苏格兰就像一只小羊一样等待着被这匹恶狼吃掉吗不!你,苏格兰的王子,勇敢的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奋起抵抗!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见,顿时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我们败了,可我们并不灰心,再打,败了再打,就这样打了败,败了打,一连打了七了,都失败了,军队被打散了,你拖着疲惫的受伤的身体,逃到了山上的一间磨房里,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头倒在了木板上,此时的你,会想什么呢学生说.师:就在布鲁斯灰心丧气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了什么生说师:现在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蜘蛛结网的句子.生读,画.指名读.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自读,边读边想象.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想读的站起来读,不想读的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师: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蜘蛛生说,并到黑板板书.师:作为布鲁斯,他历经了七次失败,失败的打击让他灰心到了极点,感觉这次战斗没什么希望了,看到了这只不服输的蜘蛛他是怎么表现的呢齐读第四自然段师:他心里在想什么生说.指名读,指导朗读.师:布鲁斯被感动极了,他下定决心要干到底,他会怎么说“我也要干第八次”学生握起拳头读.师:同学们,说话很容易,可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只有他一个人就打仗了得有什么军队被打散了怎么办可那些士兵和布鲁斯一样经过了七次失败,也灰心丧气了,不想打仗了,几乎失去了战斗的勇气,那布鲁斯得怎么做才能让士兵愿意跟他一起去战斗假如你是布鲁斯,你会怎么说服他们,鼓起他们作战的勇气和信心呢学生上台说,下面的学生和老师充当被打散的,失去信心的士兵.齐读最后两句话.再读课文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听.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有说给同学听听,也可以写下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金子》教案 篇5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放松一下,谈谈梦想,好吗?(板: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老师,经过不懈地努力,现在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哪位同学想谈谈自己的梦想?
生畅谈,师简评。
师:刚才同学们畅谈了自己的梦想,听得出同学们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那么怎样做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一生:金子(板题),看看彼得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上课,起立,问好。
一、略学第七段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吗?实现了吗?(板:实现)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谁愿意把第七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指A读
2、师:①A读得不好:你认为彼得此时是什么心情?
师:是呀,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彼得说的这句话,用心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生练读。指读。指A读。
②A读得好:你很会读书,把书读活了,读出了彼得的心情。我们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这一段。
二、自学感悟,交流感悟
(一)师:当初彼得和众多淘金者一样怀着发财致富的梦想,满怀希望地来到萨文河畔,可为什么最后只有彼得一个人实现了梦想,是他有超人之处吗?通过上节课的读课文,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 方案一:举手少,或答案比较集中如:勤劳、善于思考、坚持不懈
1、师(问其他生):还有不同意见吗?看来同学们想的都和他一样。(板勤劳或善于思考或坚持不懈):是呀,要想实现梦想,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彼得的勤劳?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已把自己的理解转化成了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漂亮的三角,可爱的小圈圈,看得出同学们用心去读了。现在谁想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 2A、交流二、六段:勤劳 1)生读二段。
师:你找得很难,这一段描写了彼得淘金的情景,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生:……(师指导抓住重点词语:默默、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师:是呀,彼得不是干一天两天,而是几个月,不是挖几个大坑就算了,而是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彼得的付出比其他的淘金者多得多,从中足见彼得是个十分勤劳的人。师:同学们再练习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想彼得是怎么埋头苦干的。生练,指一人读。
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被彼得埋头苦干的精神感动了。2)除了这一段,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彼得的勤劳。生:读第6段。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
师:这一段写了彼得是怎样种花的。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同学们你们知道培育花苗要做多少工作吗? 生:选种、播种、施肥、浇水、松土、除草、捉虫。
师: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连杂草也来跟着凑热闹,为了保证花苗得到足够的营养,彼得……
一株株花苗正在成长起来,可突然狂风大做,眼看暴雨就要袭来,彼得……
鲜花终于盛开,还没来得及欣赏这满园的鲜花,彼得又得四处奔波去……
师:如此多的工作只靠彼得一个人去完成,所以他必须付出他的——生:全部精力。
师:看为种花真不容易呀,谁想读这句话,读出你的体会。师:彼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满园的鲜花,让我们一起读这段。2B、交流:坚持 生读相应语句,如2-1句。师:你怎么体会到坚持不懈的? 生:
师:说的好,他不是挖几个大坑,一看没有就走了,而是埋头苦干了几个月。遇到困难,他没有轻易放弃。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彼得的坚持不懈。
师:第七自然段,有一个词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彼得的坚持不懈?谁发现了? 生:五年。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知道彼得培育花苗要做很多工作,需要付出全部精力,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漫长的五年,这里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彼得的坚持不懈,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彼得的勤劳。2C、交流4、5段:善于思考 生:读4、5段 师:说说你的理解。生:……
师:彼得是由看到的才“若有所悟”的,他看到了什么? 生:读4-3句。
师:咱们以前学过一个词,绿一生:绿油油 那这里为什么用绿茸茸而不用绿油油呢? 生:……
师:这是多么清晰可爱的景象呀,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4-3句。师:彼得敏锐地发现了土地的变化,并由此联想到,此处适合种花。第5段末尾有个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 生:彼得悟到的。
师:你能把彼得的想法替他说出来吗? 生补充想象说话。
师:由此看来彼得确实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他本来已失望准备离去了,但这个新的发现又让彼得看到了——生:希望。
师:这一段体现了彼得的心理变化,同学们再练习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看看能不能把这种心理变化读出来肯定和刚才不一样。生练读,指读。
评:你读得太精彩了,我得拜你为师了。
你把课文读活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由失望到希望的彼得。
3、师:同学们,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但只付出辛勤的劳动就一定会成功吗?
同学们,要想成功,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但只有这些就够了吗?
同学们,做事情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但如果方向错了,还坚持下去,那就是钻牛角尖了。
请同学们再一次用心读一读4、5或其它自然段,体会一下彼得身上还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生读画,师巡。交流同上2或2或2
方案二:无生回答
1、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彼得是个怎样的人?并在你感受深的句子下标上你喜欢的符号。生读,师巡。
2、交流
师:老师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已把自己的理解转化成了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漂亮的三角,可爱的小圈圈,看得出同学们用心去读了。假如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彼得,你想用哪个词 ? A、生:勤劳。
师:彼得是个勤劳的人,你读出了“勤劳”,板(勤劳)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生:读第2段 下同方案
一、2A B、生 :坚持不懈
师:彼得做事情的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板(坚持不懈)说说你哪看出来的 ? 下同方案
一、2B C、生:善于思考
师:你还发现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板(善于思考)你从哪看出来的?
下同方案
一、2C 方案三:生答的比较全面
生说,师归纳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简评的同时板书上述三词。附师评:彼得是个勤劳的人,你读出了“勤劳”,彼得做事情的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你还发现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1、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非常宝贵的。但评价一个人单凭几个词是不够的,请同学们再一次细细地品读课文,看看是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指板),并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多读几遍。生自读自画,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
2、6段:勤劳
师:老师想问一下,哪些同学对彼得的勤劳感触特别深,并且找到了有关的语句,谁想读一读? 生:读第2段 下同方案
一、2A 2)其他,如坚持不懈。
师:有的同学还感受到了彼得的坚持不懈,你能读一读有关的语句吗?
下同方案
一、2B 3)
4、5段:善于思考
师:同学们上一年级时,学的第一篇课文是《人有两个宝》,老师还记得课文的最后两句是这样说的: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彼得不仅有勤劳的双手还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读4、5段 下同方案
一、2C —————————————————————————————
(二)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知道彼得为什么能够成功了吗?▲ 生:彼得勤劳、善思考、坚持不懈。
师:是呀,彼得正是凭着自己一双勤劳的手,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再加上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收获了满园的鲜花,他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 生:……
师:看着满园的鲜花,彼得感到一切辛苦都值了,他可以不无骄傲地对人说——生:——
师:经过五年坚持不懈地辛勤劳动,彼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生:——
师:正是因为他具有这些可贵的品质,所以只有他自己成功了,所以他可以不无骄傲地对人说:——生:——
四、升华内化
1、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彼得的故事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请想一想,用一两句话简洁地写下来。时间三分钟。(写在课文纸上)生写,师巡。
生念,师简评(可结合课前谈话时,学生说的梦想说评语)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35分钟,最后老师有几句话想送给同学们(课件),我们一起读好不好?生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纸》教案 篇6
——2.《纸》
廖振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种类。
2.知道纸要浪费哪些自然资源。3.知道纸的发展历史。4.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纸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的四大发明。难点:能给纸分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报纸、白纸、卫生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
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揭示谜底——纸 2.考考你
(1)师:你知道纸是哪国人首先发明的吗?(答案:中国——西汉时用布、麻等造纸)(2)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3.观看我国文字记录的发展过程。
4.东汉蔡伦通过总结前人用布、麻造纸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鱼网作为原料造纸的新技术,生产了大量轻便、便宜的纸张,从而结束了古人用石头、树木、甲骨、木牍、竹简作为书画材料的历史,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5.唐朝时我国的造纸术流入国外(西域)。
6.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下面的纸——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纸币、邮票、车票、门票、课本、卫生纸、纸杯、纸尿裤、报纸、牛皮纸、宣纸、纸灯笼、剪纸、纸风筝、贺卡、纸铅笔等)
7.研究纸——纸是利用天然材料做成的,纸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纸的表面看上去十分光滑,但放大镜下纸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的纸吸水性强,有的纸吸水性弱......让我们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研究。(1)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
把报纸按纵向、横向裁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
把裁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钩住,两个人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再按纵向和横向分别撕一撕纸。
师:你还可以设计出测试不同方向纸的结实程度的其他方法吗?
(2)用放大镜或简易显微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师:把观察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3)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有颜色的水,观察并比较有色水的扩散。把几种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比较哪种纸的透明度最好。8.现在我们用的纸用什么做原料,怎样造出来的呢?
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9.一张最普通的贺卡要消耗10克优质纸张,每10万张为1吨,合4.8—5.2立方米木材,相当于5棵20年生的树。如果生产1000万张贺卡,将要砍掉多少棵这样的树?(答案:500棵)10.纸的生产过程。
砍伐树木→剥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头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压成纸张
11.现在,世界上主要造纸国家,几乎全部是用木材来造纸,全世界都在大批量的砍树。有关资料显示,制造1吨纸,需要砍掉20棵大树,而且在造纸的过程中还会排出大量废水,污染河流,是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12.那今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大胆设想:说一说未来的纸什么样?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防蚊纸:英国研制出一种便于携带、经济实用的防蚊纸。这种小纸片上面浸透了防蚊剂,外面用锡箔包裹。一小张即可涂遍人体四肢、脸部和颈部,有效时间5~6个小时。
耐久纸:一般用于印刷品的纸张,50年后就会变成粉末,如果是珍贵文献,便要用特殊纸张印刷。国外发明了一种不怕水、火、酸、碱、虫蛀及不发酵霉的纸张,寿命有多种:一级100年,二级200年,三级300年,也有可保存达500~600年不坏的。
防感冒纸:这种纸为三层,中间一层带有柠檬酸和苹果酸化合混合物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试验表明,约6cm2大小的这种纸,在不到1分钟内即可杀死上千个引起感冒的病毒。
防泄密纸:加拿大研制出一种白纸,其表面经过特殊处理,需要保密的地方,只要用配套的专用钢笔划分出来即可。这种钢笔墨水为透明色,当和纸面接触后便会产生一条复杂的花纹,这种花纹不妨碍文章阅读,却可以破坏复印机敏感元件的正常工作,使复印后的文章中所需保密的地方出现一条黑带,从而达到保密的目的。
可吃纸:美国制造了一种食物纤维报纸。这种报纸用可以吃的油墨印出文字,经消毒灭菌后出售给读者。当读者阅读完报纸后,便可以把它折叠起来,饱餐一顿。
发光纸:它能在漆黑的夜晚发出亮光。使用这种纸,即使没有灯光,也能清楚地看见纸上的文字或图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 篇7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它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在学习10以内数分与合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建构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第二,它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学生习惯于从“分”与“合”的角度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例如: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19可以分成10和9等等,这些都是“分”与“合”的思想。
第三,它为进一步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做铺垫。进位加中需要将一个加数“分一分”再和另一个加数“合一合”凑成十,退位减中需要将被减数或者减数“分一分”再进行计算。
2学情分析。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且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部分学生甚至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可以通过计算直接得出分与合的结果。但是他们大都是对计算结果的提取,如果提及方法或过程他们则难以完满回答。
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分”与“合”的思想,在生活中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普遍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算理,会比较容易。
3重难点分析。
能够识记、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基本知识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的安排大致分为7以内的分与合和8~10的分与合这两个阶段进行,但其实在教学每个数的分与合时,都有各自其侧重点的不同,这种不同并不在于知识结果本身。而在于过程目标的差异。
4、5的组成重点是理解“分”与“合”的思想;6、7的组成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组成要求学生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组成则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推想。
本单元教学,操作是主要的教学策略,其教学难点在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将“分”与“合”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认识数、进行计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维习惯,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和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2-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桃子图片,猴子图片,圆片。
教学设计:
(一)教学4的分与合
师: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出示两个猴宝宝图片(贴有名字:多多和乐乐)。一天猴妈妈拿来4只桃子分给她的两个猴宝宝吃。
课件展示:第一次分完,多多就大叫:我不同意我不同意。
师:猜猜看,第一次猴妈妈是怎么分的?可以用桃子图片摆一摆。
学生用桃子图片摆一摆,并汇报:多多分到1个,乐乐分到3个。多多分到的比乐乐少,所以多多不同意。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把4个桃子怎样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2:
课件展示:
乐乐说:那怎么办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品读本文优美词句,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槐乡“花美、人更美”,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 出示:槐乡。
2、指名读。读得很正确,真了不起。“槐”可是一个生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槐(左边木,右边鬼)。描红“槐”。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为槐乡呢?见过槐树吗?(出示投影)师介绍。
3、五月,洋槐开花了。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槐乡五月——补充课题,齐读,一起认识槐花,感受槐乡的魅力好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都读好了?你标出了几个自然段。(4个)你想读哪个小节?
(一)预设第一自然段(这小节可长了,建议和同学合作读,怎么分工自己思考,也是学问)
1、第一块:指名读第一块。(你有什么要表扬或提醒他的吗?)
正音:披散 多音字 小辫儿 儿化音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词语不太明白吗?(生说)预设:(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有谁懂?指名说。画图(点图哪里山洼、坡岗)。让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
瑞雪初降:真的是下雪了吗?
出示“玉雕”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简介 齐读词语)
指导书写“肩”
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不管是山头还是洼地,山坡还是山岗,到处都盛开着雪白的槐花,想看吗?
2、第二块:盛开的槐花引来了谁呢?朗读,正音。
(1)点击出示“挎”:懂吗?除了挎篮儿,还可以挎什么呢?(挎包)胳膊也能挎呢,师生表演:咱们手挎手,好朋友一起走。“挎“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脚动作 跨组词。
(2)文中带“挎”的这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这部分写的什么?
3、第三块:指名读,正音。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1)你闻到香味了吗?哪些词带着香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最喜欢那个词,说说你的感觉?
(2)有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香就包括其中了——香海,此时走在槐乡,不管在哪儿都能闻到阵阵香味。如果一个地方有数不清的花呢,我们就可以说——花海,图书馆的书很多——书海,有很多树——不是树海,是林海。还有什么海?(竹海、人海)
4、现在让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谁有信心来挑战?指名读
5、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一小节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你觉得有哪些词可以送给槐花?(指名说)板书:槐花美 香
(二)预设第二自然段
1、过渡:槐花的美,美在它的样子,美在它的香味。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你走进槐乡,一定会被香气熏醉而不想回家。不过,别担心,你一定不会饿肚子没饭吃的,因为槐乡的孩子特别好客,不信,读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指名读第二小节。你有什么要对他说。正音。
3、槐乡的特产可多啦。你找到了什么?有槐花干、槐花蜜、还有槐花饭!
你最喜欢吃什么?(槐花饭)出示句子。
4、几种吃法?两名学生分读。
5、这一句里的生字可真多!你觉得哪个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家记住它们呢?
(1)咸:还有什么味儿?酸甜苦辣
(2)蒜、芝:都带着一顶小草帽呢。字谜记忆: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指导书写蒜)
(3)炒、拌:都是烹调方式,“拌”是常用的,因为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见过谁拌过什么?炒要用到火,所以它是“火字旁”。
(4)还有想吃槐花饭的吗?指名读。
(5)香吗?当然啦,用香喷喷的槐花来做饭,怎么会不香呢?槐乡的孩子这么热情,怎么会不香呢?
(6)让我们一起尝一尝。引读第二自然段。读了这部分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槐童 好客
(三)预设第三自然段
1、槐乡的花美、饭香,看连孩子们也吸引来了。(看图)他们都跑到我们的文中去了,找到了吗?
2、指名读。正音。
3、我们也来做一次槐乡娃,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好不好?女同学加入姑娘们的队伍;小小子们,你们想有这口福吗?那就挺起腰板别掉队!老师读第一句。出示句子。
4、像甜丝丝、香喷喷这样的词课文里还有很多呢,你找到了吗?(你还能再说几个吗)
5、在这小节中你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生说。)板书:快乐
(四)再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看板书)我们在第一自然段里欣赏了槐花美、香,在第二自然段里感受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第三段里了解了槐乡孩子的快乐。
2、槐乡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课文里的许多语句让我们读了还想读,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和同桌合作,如果他读得一个字也不错,你就给他画上一颗五角星好吗?
(五)第四自然段
1、课文读到这儿(出示)五月的槐乡,( ),你最想说——
2、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再读。
四、指导其他生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槐花 美 香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 篇9
1、掌握一个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并会验算。
2、认识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3、会计算一个乘数中间、未尾有0的笔算乘法。
4、知道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可使一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简便。
5、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1、掌握进位的方法
2、认识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3、用乘数乘一个乘数中间的“0”时,积的写法
1、连续进位时容易漏加或加错进位的数
2、准确、熟练地进行连续进位的笔算。
3、当一个乘数中间有0时,计算容易出错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5~9周
1、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并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3、掌握笔算除法的书写格式
4、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1、理解笑算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顺序商的定位笔算书写格式。
2、掌握验算方法
3、掌握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会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1、理解商的定位
2、理解验算方法的数理,养成验算的习惯
3、区分与倍数有关的乘、除应用题
三千米、毫米和吨的认识10~11周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长度单位和质量单
2、能进行千米与米,米与毫米,厘米与毫米,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化和计算。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1000毫米、1厘米=10毫米2、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1、建立“千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由米化千米有时容易出错
2、进行厘米与毫米、米与毫米的化聚
3、对吨的实际重量的认识
四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2~15周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熟练地计算没有小括号的和有小括号的两级两三步式题
2、学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根据题意说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计划,正确列式解答。
3、能完整地口述解题思路
4、培养学生按审题、分析、列式计算、验算、写答句几个步骤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1、掌握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2、掌握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正确和较熟练地计算
1、正确读算式,培养正确计算的意识
2、口述解题思路
3、分析数量关系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6~17周
1、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3、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总复习18~20周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南和县大郝小学刘社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 篇10
当学生认识了千以内数,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他们需要认识更大的数。这时,教材安排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认识整千数(包括整千数加、减整千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包括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学会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实现认数知识的逐步积累,也为本册教材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千米和米、千克和克时,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都将会涉及万以内的数。
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慢慢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在抽象的过程中,他们仍然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这是进一步认识更大数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应注意把握这样的原则:以形象感受为主,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进行抽象。
二、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重点:
1.数的含义。认识万以内的数;感受大数的意义。
2.计数技能。万以内数的读写;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数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识别不同数位上数的含义。
3.数的大小关系。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计算技能。能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
5.数学交流。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和他人交流;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数学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一万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般四位数的读法、写法。
第三课时: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简要分析]
本课时教学分为3层:
1.感受“一万”的大小:通过创设万人体育馆的情境,让学生获得对“一万”的感性认识。
2.感知一万的含义:通过直观的小立方体个数的感受,体验几千和一万的实际含义。
3.几千和一万的读写,这个层次的教学又包含4个内容:①拓展数位顺序表;②在计数器上表示整千数和一万;③写整千数和一万;④读整千数和一万。
学生对于一万的含义理解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1.感受一万的含义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一万”这个大数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是不常用也不常见的。对于一万的实际大小学生比较陌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让学生体验到一万的大小,又能理解一万的含义?
(1)利用不同经验,体验一万的大小,为理解其含义做好铺垫。
通过不同的经验,是指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让学生体验大数的多少。每个学生的经验都不相同,可能你的直接经验是我的间接经验,而你的间接经验可能是我的直接经验。教材中设计了一个体育馆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但现实中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去过体育馆的经验,去过的学生获得的经验也不尽相同。基于这点因素,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处理方式:描述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其他学生则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寻找和自己的直接经验相吻合之处,同时又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信息;丰富情境,除了创设体育馆这一个感受的情境,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足球场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选择,让更多的学生从中产生直接经验。
(2)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发展,理解一万的实际含义。
学生最初对数学的体验就是从数1,2,3……开始的,数数是他们对数学的“第一印象”。他们会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000,很自然就会想到1000后面怎么数,而这时候渗透“万”这个计数单位也会很自然。
教学时,我们不妨就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1万。可能有的老师会问:教学中数什么比较好?数数占用教学时间值得吗?怎样数呢?……
关于数什么,教材提供的学具是10×10×10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方体,表示1000。如果没有这样的学具,残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体积较小的日常生活物品,如:大米,黄豆,瓜子,牙签,火柴棒等,用这些物品数数,既切合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数数所占用的教学时间,我们应该这样考虑,数数是一个体验过程,是培养数感的基本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由形向数逐步抽象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数100粒大米,把百以内数数的过程作为课外实践活动,这样课堂上主要集中精力解决从1千数到1万的问题。
关于怎样数,可以将学生课余时间数的大米按每百粒装袋,100袋大米,合计就是1万粒。教学时让学生先复习从100数到1000,再集体完成从1000到10000的数数过程。
其实,数数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1000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数的认识,需要了解更大的数。
(3)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对1万的感受,体验大数的用途。
对大数的感受不能停留在以上两个层面,还应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比如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所生活的小区或社区里大约有多少户人家,大约有多少人。让学生从中体会千、万这样的大数在表达生活现象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几千和一万的读写的教学策略。
整千数和1万的读写教学,已经从原来认数教学中的实物、计数器和数相对应的教学过渡到只借助计数器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从具体开始转向半抽象,但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仍需借助物化过程来帮助学生学习。
(1)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数位顺序表”,但这个知识点的原型就是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所以这里的教学应结合对计数器的认识来进行。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结合计数器,明确这样几个问题:①什么是数位(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②数位顺序表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③数位顺序表的可拓展功能。
(2)拨数、写数和读数要一一进行对应教学。对于“一万”的写法可以这样处理:把10000和1000进行对比,说说有什么不同?两个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多了一个0?通过讨论完成“一万”写法的教学,加深对1万的理解,同时渗透位值思想(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
[拓展建议]
1.通过大数的估计,培养数感。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直觉。《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学会估计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这里的估计指的是数量估计。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估计一个操场能站多少人,一个电影院能容纳多少人?如果一个班50人,全校20个班一起做早操要多大的操场?1万人大约是多少个班级?多少所这么大的学
校?这样一些具体的、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的解决问题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数,特别是大数形成鲜明的表象,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境时,他们就会回忆起这些参照物。这个估计过程并不是随意猜测的过程,而应该是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
2.在数数的过程中渗透十进制的思想。
整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的方法,学生了解这个方法对于数的意义的理解十分有益。这里主要渗透的思想是每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是10。学生一个一个单位的进行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就是一万,在数的过程中就容易体会10个单位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感受十进制的思想。
万以内数的读写
[简要分析]
教材中对于几千几百几十几的组成是和读、写法教学同步进行的。掌握数的组成是认、读、写数的基础。
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第二层,中间有0的,包括中间有一个0和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第三层,末尾有0的,包括中间、末尾各一个0的和末尾有两个0的两种情况。虽然知识点较多,但始终遵循着先说组成,再写数,然后读一读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逐步脱离直观的计数器辅助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从想想做做第2、3题的半脱离到第4题的全脱离,通过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写数技能。其中数中间有两个0的和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非整千数的读写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中没有对每种情况都给出明确的写法和读法,并不意味着对这个内容不重要,而是通过预留给学生交流空间、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互动中体会,在思索中感受读、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1.突破读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读数教学包括4种情况:没有0的;只有中间有0的: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只是末尾有0的。其中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是教学难点。
(1)对比讨论。在对比中寻找读数的难点,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见解,筛选出其中合理的、优化的、科学的读法。
教学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可分两层突破难点:第一层是让学生知道,数中间不管有一个0还是两个O都只读出一个零;第二层是让学生理解中间有两个0的数只需读一个零的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两种情况同时出示,直接让学生讨论究竟应该怎样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讨论中会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见0读零,另一种是出现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零,这里可以让学生质疑和争论,在讨论交流中让他们感受有两个0时只读一个零的合理、优化与科学。
(2)旧知引入。将新知纳入到旧知的结构中是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千以内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是旧知,在教学时可以以此为起点,设计一组数:465、5674、302、1008、400、3000。让学生们交流这些数的读法,再按特点进行分类:465、5674;302、1008;400、3000。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千以内数的读法来读这些数,并总结读法:从高位读起;按照几千、几百、几十几的顺序读;如果数中间有0,不管有几个,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2.突破写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万以内数的写法,难点在于把“读作”改成“写作”的过程,特别是中间有两个0和中间、末尾各有一个0的数的写法。
(1)写法教学要与读法教学紧密联系。
教材中数的读写教学每一次都是同步出现的,只是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写数,要求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看计数器写数,例题教学都是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完成写数的过程;第二层是看数位顺序表,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1至3题是结合数位顺序,巩固几千几百几十的数的写法;第三层是直接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4、5两题则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写数的练习。
(2)有效掌握数位顺序表。
对数位顺序表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写数的熟练程度。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顺序的表象,还可以编写一些口诀帮助学生正确写数。如:写数应从高位起,确定数位才动笔,哪位是几就写几,空位补0要牢记。
3.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教材并没有单列成一个课时,而是渗透在练习中,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计算,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教材中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练习,如想想做做8的找规律,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变化,发现规律,强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想想做做11通过连线,让学生体会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如:用5、6、4、9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四位数?又如:用3颗算珠,你能读写出不同的四位数吗?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既能巩固本课的所有知识点,提高读写技能,还能渗透了枚举、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拓展建议]
1.重视数学史的介绍。
在本课时教学后还附有一篇关于数的起源与发展的小文章,应该及时地进行介绍,让学生通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计数方法,丰富和强化对数的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创新使用教(学)具。
在本课时教学中,计数器是常采用的学具和教具,但每个学生都要拥有一个计数器,有时难以满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这时,可以在纸张上画一个计数器,用围棋子、小圆片等物品当珠子在画出的计数器上操作,帮助读数、写数。其实,还可以借助小棒、圆片、牙签、铅笔等等物品进行操作。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了比较商品价格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比较方法,分3层展开:第一层,比较千位上数的大小;第二层,千位相同比百位;第三层,百位相同依次往下比较,以及四位数都小于1万。本课教学的起点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有一定的比较经验,因此要充分依靠学生已有的经验,拓展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策略]
1.利用知识迁移,学习大小比较。
有效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利用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对本课时教学难点的突破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可以对情境中的数据适当调整,增加一个10000元的商品和一个几百元的商品,这样在比较两数的大小时就可以涵盖所有情况。第一步让学生任选两种商品,列举出所有比较的可能。第二步把列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寻找哪些是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这样会发现两组:一组是两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另一组是一个三位数和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借此来回忆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第三步是探讨剩下的几组用什么方法比较,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总结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利用估计比较,感受方法多样。
除了采用从高位往低位依次比较的方法外,还可以用求近似值的方法进行比较。这里的教学应分两层:首先是教会学生求近似值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其次是要让学生体验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自主选择合适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设计游戏活动,渗透“位值原则”。
比较两数大小的核心思想就是位值原则。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会利用位值原则设计一个所需要的数。若能做到这样,则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又深入了一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转盘填数”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此项能力。活动可以全班共同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完成。活动之前准备一个有数字0~9的转盘,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一张数位顺序表。转动转盘,将指针指到的数填进表中的任何一个数位,填入后不能移动。写完数后可以同桌或在活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的数大。这个活动还可以进行变式,例如比比谁写的数更小等,活动目的可以不断改变。
[拓展建议]
1.弄清数位与位数。
数位。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称为数位。与十进制的计数单位相对应的数位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位数。一个自然数(最左端的一个数字不是0)所占的数位个数,称为位数。例如,3是一位数,50是两位数,4305是四位数等。
2.理解位值原则。
同一个数字,由于它在所写的数里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字除了本身的值以外,还有一个“位置值”。例如“5”,写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写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5个百。这种把数字和数位结合起来表示数的原则,称为位值原则。
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游戏,感悟规则的重要性。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并能实践应用制定可行的班级规则。
4.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教学重难点:
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给学生一个调查表,含:调查内容、地点、方法、找到的规则、调查结果
2.第一教时:游戏准备(第一次不讲规则;第二次讲游戏规则)3.实物投影
4.班级宪法红纸、纸树、树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游戏,感悟规则的重要性。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教学过程:
一、开展游戏,共同探究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玩哪些游戏? 2.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怎么样?
3.讲解游戏方法:这个游戏很简单。你们看,我这儿有一根绳圈,还有六件小东西,等会儿,我请一组同学上来,每人一只手握住绳圈,另一只手去拿地上的东西。我们可要比比哪组同学拿得快。4.哪两组同学想先来玩?(小组游戏)
5.有没有更快的?啊,有这么多小组啊!你们要不要准备准备? 6.(请一组上台)咱们大家可都是小裁判。(小组游戏)7.各位小裁判,他们快不快?(齐答)好,了不起,祝贺你们!8.他们为什么比较快,有没有什么窍门?(板书:事先定规则)9.这是谁出的点子? 10.你们大家都同意吗?
二、师生辩论,亮出观点
1.太好了!我也知道这个规则
2.我们定个什么规则?(师生讨论,开始游戏)3.怎么回事?我们也事先定了规则,为什么就不快呢?
4.我想快点拿,这有什么不对?有没有同学同意我的观点?(指说)5.引导:什么是规则呢? 6.遵守规则多麻烦呀!
7.下次,我再这样,你们会怎么帮助我?(相机板书:人人来遵守)8.对不起,我错了,下次我一定不耍赖皮了。(板书课题)
9.小结:通过大家的帮助,我知道了,无论玩什么游戏,都是有游戏规则的。我还知道了,规则就是事先规定好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者章程。虽然,看起来规则会给个别人带来一些不方便,但是,它是为大家服务的,只要我们大家都遵守,既能方便别人,最终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方便的,三、规则的发现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规则呢,你知道吗?(指说)
小结:看来,我们无论在哪儿,无论干什么都是有规则的。可以这样说,我们都生活在规则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并能实践应用制定可行的班级规则。2.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一、感悟规则(总结第一教时的游戏情况)1.总结游戏(1)
师:昨天小朋友一开始在操场上玩 “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游戏玩得高兴吗?
生答、并说理由 2.总结游戏(2)
师:后来,我们一起玩的搬球游戏你们玩的开心吗? 生说理由
师:对,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游戏的规则,同学们只有按游戏的规则去做大家才能玩得开心、玩得愉快。所以说做游戏要守规则,大家同意吗?
二、拓展规则
过度: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规则呢,远的咱们先不说,我们就从学校生活说起。大家每天有很长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都会干些什么呢?(指说)1.学校中的规则
你知道学校中有哪些规则吗?(看书)讨论交流:升国旗时(规则)上下楼梯时(规则)考试时(规则)时(规则)小结板书:学校有规则 2.生活中的规则
过度:除了在学校里,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规则呢,你知道吗?(1)师出示投影▲图书馆场景▲公园树边▲郊外小河边▲候车亭 指名说规则(2)展示调查结果
师:除了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归纳的规则,生活中还有许多的规则需要小朋友去发现。昨天老师发给同学们一个调查表,你们都去做了吗?生小组汇报 指名汇报(在事先做好的树上贴树叶)
小结:同学们深入到商场、书店、电影院、公园、马路等公众场所,通过观察和向家长询问找出了许多不同的规则。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师:是啊,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生活处处有规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生活处处有规则
三、明确规则的作用
过度:我们学校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家长不可以进入校园,老师最近听到有家长很反感,说:“遵守规则真麻烦!”有的家长很赞成学校的做法。说:“虽然会有一点小麻烦,换来的是大家的放心、方便。” 你的家长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指多名学生说
小结:规则虽然对人有约束作用,但规则也是为大家服务的。板书:你我时时来遵守
四、实践应用(为我们班级制定“宪法”)
过度: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呢?有一句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游戏的时候,有游戏规则,上课有上课规则,在学校有学校规则,在家也有家庭规则。你们知道每个国家最大的规则是什么?那就是每个国家的宪法,如果不遵守法律,不遵守规则,最终受害的可就是我们自己。班级是我们小朋友学习生活的地方,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制定我们班的宪法。你们愿意做班级的小主人,为我班出谋划策吗?
1.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同学都写一条你认为在班级中最重要的规则,在小组中交流讨论一下,协商确定本组最重要的两条贡献给班级。(师发纸)2.指小组代表说班级规则
3.举手表决好的规则,贴示黑板。4.按手印(放音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二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⒈按笔顺正确描红。
⒉区别四组声母易混淆的音节。
⒊读一读,初步认识对子。
⒋熟记8个成语。
⒌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词语。
⒍朗读、背诵古诗。
⒎观察四幅图,整理图序后练习写一段话。
⒏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⒈审题。
⑴指名读题目。
⑵教师让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⒉指导。
⑴出示第一个字及其笔顺。请同学先说说一般的书写规则;先左后右,然后仔细地 观察“汇”字的笔顺,再照样子数空。
⑵指导学生书空数笔画。
⑶让学生说说“汇”字右边的笔顺
⒊练习。
⑴指导学生坐端正,握好笔在方框里描红,要求一笔描成,边想边想笔顺。⑵教师巡回指导。
⒋反馈。
⑴指名学生到黑板描红,表扬认真的同学。
⑵指导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其余3个字的描红。注意学生写字的姿势,对不正确的姿势予以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⒈审题。
⑴教师指名读题,⑵讲清题目要求。
⒉指导。
⑴指名读,出示卡片:
⑵指名说说这两个字在读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平舌音,翘舌音。⑶请同学小声读读,注意生母的发音。
⑷请同学正确读出词语。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其余三组词语。
⒊练习。
⑴分组出示卡片。
⑵用各种方法反复读。
⒋反馈。
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有错误及时纠正。
一、教学第三题
⒈审题。⑴指名读题。⑵讲清题目要求。
⒉指导。
⑴让学生自由试读课文。
⑵集体读,教师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⑶出示小黑板: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让学生思考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⑷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采用师生对读的方法进行朗读。
⑸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简单的对对子。
⑹教师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读其他三组,师生、学生之间对读。⑺教师出示填空题,让学生自己练习。
⒊练习。
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反复地练读。
⒋反馈。
请同学个别读,同座位对读。
二、教学第四题。
⒈审清题目。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⒉指导。
⑴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识要写的4个字,并了解这4个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⑵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⑶指导书写“拔”。
①讲解要求;②教师范写;③学生练写。
指导书写“杭”“堆”“济”。
⒊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和书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室要保持安静。⒋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表扬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问题,矫正。
三、教学第五题。
⒈审题。
⑴指名读题。
⑵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⒉指导。
⑴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
⑵教师范读。
⑶学生自由读。
⑷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⒊练习。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同座位练习背诵。
⑶指名读。
⒋反馈。
四、教学第六题。
⑴指名读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⒉指导。
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读正确。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学生想诗意。
⑷全班范读,要求读通顺。
⑸教师结合图意讲解诗意。
⑹教师再次范读。
⒊练习。
⑴学生自由练读;⑵同座互读;⑶指名读;⑷练习背诵;⑸指名试背,全班背诵。⒋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⒈审题。
⑴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小羊吃青菜
⑵学生说说题目的要求。
⒉指导。
⑴指导观察四幅图并调整图序。
①指导观察第一幅图,出示问题:
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图上还画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观察2-4幅图,问题同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理清思路:
④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⑵指导说话。
①知道学生说第一幅图,说出内容就给予鼓励。
②指导学生说2-4幅图。
让学生自己练说,然后选择一副图交流。
教师按图的顺序清同学们交流,逐一指导。
③指导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说。
⒊练习。
⑴让学生自练说话。
⑵同座相互练说,要求评出对方的优缺点,教师巡回指导。
⒋反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推荐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07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劳技教学计划10-2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微课教案10-2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竞赛题05-1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08-14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作文范文11-25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11-27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案06-19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