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精选10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 篇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所有课文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叶泊)4 做一片美的叶子 5 北大荒的秋天 6 西湖 7 拉萨的天空 8 蒲公英 9 三袋麦子 10 哪吒闹海 11 第八次 12 卧薪尝胆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1 课文 长城和运河········6 2 美丽的南沙群岛·······9 3 庐山的云雾········1
2习作1·····1
5练习1·····18 课文 微笑着承受一切····23 5 雪儿·········27 6 花瓣飘香·······30
习作2······3
3练习2······35 课文 菩萨兵·····40 8 李广射虎······44 9 少年王勃·····47 大作家的小老师······50
习作3·······53
练习3·······55 课文 赶海·····60 12 荷花·····63 古诗两首·········66
习作4·······7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老师,您好!2 但愿人长久 3 古诗两首 4 秋天三.课文 天安门广场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7 虎门销烟 四.课文 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 14 “东方之珠” 15 小露珠 16 石榴 17 石头书 18 小稻秧脱险记 19 航天飞机 20 军神 21 掌声 22 金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 24 孙中山破陋习
练习4·······75 课文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81 15 水上飞机······84 16 跟踪台风的卫星······87
习作5········9
1练习5········93 课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9718 狼和鹿·······101 19 放飞蜻蜓······105
习作6···109
练习6···111 课文 恐龙·········116 21 槐乡五月········120 22 海底世界·······124 23 日月潭的传说······128
习作7·····132
练习7·····134 课文 寓言两则·····138 25 争论的故事······141 26 剪枝的学问······148 泉城 9 九寨沟 10 田园诗情 11 桂花雨 五.课文 开天辟地 13 普罗米修斯盗火 14 一路花香 六.课文 说勤奋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17 维生素C的故事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七.课文 诚实与信任 20 珍珠鸟 21 九色鹿 八.课文 雾凇 23 春联 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1.《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2.《第一朵杏花》 3.燕子 4.《古诗两首》 5.《 苹果里的五角星》 6.《最佳路径》 7.《人类的“老师”》 8.《 三顾茅庐》 9.《祁黄羊》 10.《仪修拒收礼物》 11.《 永远的白衣战士》 12.《 “番茄太阳〃》 13.《第一次抱母亲》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15.《 鸟语》 16.《天鹅的故事》 17.《生命的壮歌》 18.《 沙漠中的绿洲》 19.《 云雀的心愿》 20.《 古诗两首》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3.《黄河的主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一组
窃读记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走遍天下书为侣
4* 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梅花魂
7* 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与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鲸
10* 松鼠
新型玻璃
12* 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钓鱼的启示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落花生
16* 珍珠鸟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第六组
地震中的父与子
18* 慈母情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 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第七组 圆明园的毁灭
狼牙山五壮士
23* 难忘的一课
24* 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七律·长征
开国大典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黄果树听瀑
斗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苏教版)太空“清洁工”
鞋匠的儿子
剥豆 你一定会听见的 7 木笛 百泉村(四章)
1春光染绿了我们的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绝句)(春游湖)5梦圆飞天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神奇的克隆 8海伦。凯勒 9二泉映月 10郑和远航 11司马迁发奋写《史记》 12精度与略读 13秦兵马俑 14埃及的金字塔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16爱如茉莉 17月光启蒙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19谈礼貌 20七律 长征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2大江保卫站 23古诗两首 24望月 25灰琼鸟 26水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1.我们爱你啊,中国 2.郑成功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 5.负荆请罪 6.最后的姿势 7.船长 8.爱之链 9.小草和大树 10.轮椅上的霍金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2.姥姥的剪纸 13.牛郎织女 14.安塞腰鼓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6.草原 17.麋鹿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19.钱学森 20.詹天佑 21.鞋匠的儿子 22.古诗两首 23.学与问 24.大自然的文字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 1 少年闰土 2 我的老师 选读一 小橘灯 3 黄果树听瀑 4 竹枝词
古诗二首
江南春 选读二 凡尔赛宫 5 * 迷人的青海湖 6 这个奇妙的世界 7 养花 8* 春蚕
选读三 童年的发现 9 张潇洒 10 词二首
渔歌子 如梦令 11* 指尖的世界 选读四 暑假 12 赣南游击队 13 女投江
选读五 鸡毛信
(一)选读六 鸡毛信
(二)14.秋天的怀念 15.永生的眼睛
选读七 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一)选读八 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16.学奕
17.景阳冈 18* 将相和 选读九 黛玉初进荣府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赤壁(杜牧)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孟浩然)游山西村(陆游)一剪梅&S226;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
(一)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夏夜(钱钟书)晚秋的原野(叶以群)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七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石榴(郭沫若)
2、海燕(郑振铎)
3、白鹅(丰子恺)
4、*鹤群(江口涣)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写作——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第二单元
5、鲁迅自传(鲁迅)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
7、*第一千个球(贝利)
8、*少年爱因斯坦(王滨等)
口语交际——自荐担当志愿者 写字——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
第三单元
9、骆驼寻宝记(陈伯吹)
10、地毯下的尘土(莫德•林赛)
11、*巨人和孩子(王尔德)
12、*蟋蟀在时报广场(塞尔登)
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接龙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第四单元
13、我爱这土地(艾青)
14、乡愁(余光中)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16、*纸船(泰戈尔)
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 写作——仿写诗歌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第五单元
17、苏州园林(叶圣陶)
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
19、*洲际导弹自述(朱毅麟)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王晓雨)
口语交际——交流科技信息 写作——说明事物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桥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柳宗元)
22、陋室铭(刘禹锡)
23、爱莲说(周敦颐)
24、*口技(林嗣环)
25、诗词五首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次北固山下(王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雁门太守行(李贺)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口语交际——给编创人员出点子 写作——编写寓言
写字——常用偏旁及例字的书写训练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范晔)
27、包拯(脱脱)
28、*岳飞(毕沅)
29、*《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 杨布打狗 30、诗词五首
迢迢牵牛星 渡荆门送别(李白)春望(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 篇2
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 然后直奔中心, 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 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庐”是生字, 半包围结构,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 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 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姿”是生字, 没有把握写对, 可以先看看书。 (生上黑板写)
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漫步山道, 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 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 (生上黑板写)
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 (生上黑板写)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变幻无常
师: (指黑板) 都写对了吗?
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 (边讲边修改) “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 没有撇。伸出手,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 (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 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 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姿”下面是个“女”, 横划要拉长, “幻”要写得左高右低, 才好看。
师: (指板书) 同学们了不起, 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 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
以学定教, 在学生充分读书, 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 直接而极富针对性。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 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 有对庐山的感受, 有谈游客的感受, 教师加以引导, 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融入生字教学, 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板块二】
从“千姿百态”一词入手, 释义, 找出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质疑, 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 边读句子边想象庐山云雾的姿态;板画, 反馈纠正对词句的理解;朗读, 读出画面和意境;背诵, 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叫做“千姿百态”?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和“百”。
师:这里的“千”和“百”不是实指一千种一百种, 而是指很多种姿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找到这些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一边画一边想, 庐山的云雾有哪几种姿态?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 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说师板书:……像……像……;……是……是……)
师:作者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师:仔细读读这几句话, 看看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上记号。
生:什么叫“笼罩”?
生:我不理解“天幕”。
生:什么是“弥漫”?
生:“缠绕”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找出的大多是词语, 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解决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今天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师板书“想象画面”并画山峰)
师: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画“像白色绒帽一样的云雾”?
师:哪些同学想来画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弥漫山谷的云雾”谁来画?
师:“云雾遮挡山峰”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画)
师:看一看黑板上同学画得和你刚才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一样吗?
师:他们画得对吗?
生:第一幅图画得是对的, 因为书上说“笼罩”在山头。
师:对, 像这样像笼子一样盖在山头就叫“笼罩” (板书:笼罩) 。“笼罩”是生字, 上下结构, 写的时候要注意“罩”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上下结构的字竖画写短了才好看。
生:云雾弥漫山谷, 就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云雾, 画得是对的。
师:山谷间到处都充满着云雾, 这就叫“弥漫”。
生:把整个山峰都遮挡起来了画得也是对的。
师:所以书上说像巨大的天幕, 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一样。
生:那些缠绕在山间的云雾没有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是庐山的一座山峰, 同学们是云雾, 会怎样把我这座山峰缠绕住呢? (学生上台作围绕状, 师板画) 云雾就这样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间。
师:作者就是这样, 抓住云雾姿态的特点, 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段话不仅用词准确, 使用标点也很有讲究, 仔细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是句号, 和后面的句子没有关系, 所以用句号。
师:不是没有关系, 而是这句话是总的来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后面是具体的来写。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种姿态和第二种中间是一种新的标点。
师:这就是分号, 前一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后一种也是, 中间并列, 所以用上分号。
生:但两种姿态中间用的却是句号。
师:虽然都是写庐山云雾的姿态, 但是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句式发生了改变, 所以中间用上了句号。 (师相机板书“;”“。”)
师:这么贴切的比喻, 精妙的语言, 真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背诵?
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可以想象画面来背。
师:想象画面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又可以帮助我们背诵, 好方法。如果没有把握的同学, 也看着我们刚才画的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图上有四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师在每一种云雾的上方标上1、2、3、4的序号) 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 (生背)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背。
【点评】
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对课文中描述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似懂非懂, 其中对“笼罩, 遮挡, 天幕”等词语的理解成了主要障碍, 如何扫除这些障碍?教师找准契合点, 教给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选取“板画”这一方式, 去激活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感知, 通过不断地点拨、指引,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组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 读中质疑, 思考释疑, 其间穿插板画。板画, 既是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 又是教师反馈、检查、点拨的过程。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氛围紧张而活泼,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疑问, 提高了语文素养。
【板块三】
从“瞬息万变”一词入手, 体会庐山的云雾怎么变化的。接着, 让学生将“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进行置换比较, 更进一步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朗读加深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 而且瞬息万变。是怎么变的?
生:由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从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
师:这里的“瞬息万变”可不可以换成前面的“变幻无常”?
生:不可以, “变幻无常”是指变化没有什么规律。
师:“瞬息万变”呢?“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都是表示变化, 但完全一样吗?“瞬”指什么?
生:一瞬间, 一眨眼。
师:“息”是呼吸, 一眨眼一呼吸云雾已经是“万变”了, 这说明庐山云雾变化非常快而且多。同样是变化, 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互换。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快?
生:刚刚是。
生:转眼间。
生: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读出变化速度的快。 (生齐读)
师:这段话写了庐山云雾的几次变化?
生:两次。
师:书上明明只写了两次, 为什么却说“万变”呢?
生:因为还有很多变化, 书上用省略号表示出来了。
师:透过省略号, 闭上眼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云雾的变化。
师:一起来背一背这段吧。 (背诵略)
师:课文的第二、三段有相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写云雾的特点, 再具体地去写。
师:这种结构叫做“总分”, 同学们在描写其他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 并试着用上分号。
【点评】
语文教学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温度, 揣摩语言规律, 习得语言技巧, 提升语言质量。在这一片段教学中, 教师紧紧抓住“瞬息万变”, 以点带面, 形成以比较、朗读、想象为一体的训练综合体, 让学生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和多, 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编选初探 篇3
一、 课文语言规范化
《语文课程标准》系统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的经验,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体现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前瞻的视野。实践证明,苏教版小语课文的编选只有紧紧围绕新“课标”,领会其精髓,感悟其新视角,用以更新我们的课文编选理念,才能编选出文字优美,文化含量厚重,道德情操高尚,审美情趣丰富的课文,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精神食粮。
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小语教材课文的选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的编创理念,从儿童习得语言的规范性、收获文学题材的多样性方面进行选编,给学生提供一套为他们所喜爱的教材。
张华曾说:“我们编选的课文是语言材料的集中体现和文化积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言语材料,是学生课堂语文学习最主要的语言资源。”学龄前儿童学习口语的效率非常高,其主要途径是模仿父母的语言,以父母的语言为“范本”,感受、领悟言语的内在信息。然而,父母的语言常常是南腔北调,甚至还夹杂着方言土语。因此,迫切需要给予规范,而进入小学的学生则开始学习书面语言。语文教材的课文,融汇形象各异的汉字、色彩缤纷的词汇和意蕴悠远的语句,这些都成为了学生习得书面语言的“范本”。
我们编选的课文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凭借,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规范运用、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所以,课文语言的行文表达要力求生动、准确、简约、通畅。
苏教版小语教材对名家经典采取了慎选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编者要熟知儿童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要蹲下来看孩子。若用成人的文学眼光会认为名家名篇不仅语言功底深厚、塑造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所展现的思想感情隽永丰富,但孩子未必能欣赏得了。“因为所谓阅读欣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主体的经验和阅历,阅读欣赏的过程,就是文本信息与阅读主体头脑中原有的相似认知模块相互激活、相互匹配的过程。孩子的经验与阅历较少,当文本负载的信息与儿童的经验世界相距较远时,孩子就读不懂了。”(《张庆文集》第1卷,508页)因此,选文要研究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生活背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点。从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在教材中尽可能呈现可供学生诵读和内化的符合现代规范的语言。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少年王冕》一课,它是根据著名作家吴敬梓《儒林外史》的第一回改写而成。教材的编者反复推敲,感到原著虽然是白话,但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发展变化,已与今天的语言规范有了一定的距离。为此,我们参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规范,在语言表达和语言结构上做了适当的删改和缩减。将与课文第3自然段对应的原著244个字调整为156个字。如原著第6自然段第一句:“第二日,母亲同他到隔壁秦老家,秦老留著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给王冕。”句式比较长,不利于学生阅读,我们的教材就把它改为两个短句,突出句式的明快节奏。“第二日”的“日”是文言词改为“天”,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运用;“隔壁秦老家”语序颠倒,删去“老”字,改为“隔壁秦家”,句式通顺易懂,也富有韵律;“秦老留著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是故事主题情节的枝杈部分,删减为“一早”,所以教材第一句为:“第二天一早,母亲便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句式表述干净规范,富有张力和节奏。本段原著的第二句:“指著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玩耍。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谁“指著门外道”?由于缺少主语,教材便增加“秦家人“的主语。“著”是“着”的通假字,故将“指著”改为“指着”。与此同时,教材删去“两箭之地”“一带绿草”“打睡”等学生难于理解的词语,将“饮水”改为“喝水”,“两餐小菜饭”改为“两顿饭”等,便于学生理解。经过规范的删改,自然的收束,教材呈现出符合儿童语言背景的妥帖的语段:“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湖,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十棵合抱粗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喝水。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
再如四年级下册《燕子》这篇课文,是根据1932年由新中国书局出版的著名作家郑振铎的原文《海燕》改写的。郑先生70年前成就的作品不一定是写给儿童阅读的。原著中描写活泼伶俐的燕子是这样的:“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熳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末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作为学生教科书的范文,必须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要求,我们在选编时做了适当的删减处理。删去作品中学生难以掌握的冷僻字“飔”即“风”的写法,遇到文章的语言文字趋于欧化的现象,如“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如毛的细雨”形容词前置,我们改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和“毛毛细雨”,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便于学生接受。另外对“积伶积俐”“齐舒”“奔聚”等学生难于理解的词语,我们也进行了斟酌修改,“齐舒”改为“展开”,将“奔聚”改为“聚拢”。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课文的规范语言去指导学生的言语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走向规范。正如编写教科书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主编的《开明国语课本》中说:“本书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即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种文体。用词力求正确,造句力求精密,务期与标准语相吻合,堪为儿童说话作文的模范。”(未完待续)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 篇4
一、听写词语并改错:
藏民 段落 同胞 翻译 糊涂 抱怨 春耕
播种 区别 动员 感激平平展展 尽心尽力
二、多音字:
尽 藏 挨 结
三、近义词:
苦头——苦难
四、反义词:
糊涂——明白
五、知识要点:
1、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既指红军把庄稼种好,又指红军把真诚爱心播在藏民心里。
2、“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看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应读出无可奈何的语气。
3、“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应读出充满感激和赞叹的语气。
4、“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要读出关切的语气。
5、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6、“菩萨兵”是藏民对红军战士的称呼,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和感激。
李广射虎
一、听写词语并改错:
唐代卢纶组织 时期巡逻 警惕 搭建猎物 惊呆 扎根 边境 镇定 运足气力出没 神勇无比
二、多音字:
扎 没 塞 任 将
三、近义词:
神勇——勇敢 镇守——驻守 边境——边界
巡逻——巡查 警惕——警觉 猛然——突然
四、反义词:
影影绰绰——清清楚楚
五、背诵默写《塞下曲》以及作者朝代和课文三四自然段(是诗文的意思)。
六、知识要点:
1、《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诗。诗中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指西汉时期将领李广,他又被称为“飞将军”,他是一位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领。
2、本文是文包诗的形式。
3、本文的的表示声音的词语有“沙沙”、“嗖”,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水“滴答”、铃声“丁零零”、小狗“汪汪”叫、小猫“喵喵”叫、流水“哗哗”响、风“呼呼”刮、……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 篇5
教
学
目
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复述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教
学
重
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看图揭示课题
⒈出示蒲公英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⒉教学生字:蒲绒降伞
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⒈出示自读要求。⑴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⑵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
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作业
⒈描红。⒉练读课文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8蒲公英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掌握收集的方法。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事物的外表现象所迷惑。
教
学
重
难
点 理解课文,感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
⒈抽读词语卡片。
⒉按要求填空。
二、细读课文。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⒉细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说法?
⑵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⑶理解重点句。
⒊细读第4自然段。
⑴她们的结果怎么样?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⑵读第4自然段。说说几种小降落伞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装点。
⑶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⒈齐读全文。
⒉复述课文。
⒊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作业。
⒈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一阵阵 黑黝黝 金灿灿
⒉用“嘱咐”造句。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9三袋麦子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⒉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述这个故事。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
学
重
难
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烙饼 发霉 麦囤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
讲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子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
语说明了什么?讨论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
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9三袋麦子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让学生理解每个人人物的性格
教
学
重
难
点 明确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课文内容。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三、总结全文: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⒊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
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
四、作业:
⒈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
⒉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亭湖区黄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表
课题 10哪吒闹海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
学
重
难
点
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故事。
要学习的课文是《哪吒闹海》
⒉板书课题
⒊解释题意,拼读哪吒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查字典,理解词语。
⒉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词语: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大浪。
胡作非为:装做坏事
三、读课文。
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⒉完成描红练习。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本诗特点(“诗中有画”、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等)。
3、通过文本细读,想象画面,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预习作业:
1、正确、大声地朗读这首诗,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用声音读出来(用节奏、轻重音等方式);
2、熟读,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
3、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4、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可从时间、地点、颜色、景物、诗人当时心情等你认为值得比较的方面来进行。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利用比较阅读简析本诗,兼巩固前诗,初读本诗。
用表格对前面一课所学的诗歌《望湖楼醉书》进行简单分析。
朗读诗歌《晓出》。(抽加齐读)
解决重点字词,相互解释诗句,全班交流。
交流预习表,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第二板块——分析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明示“诗中有画”,告知这是中国相当部分古诗的典型特点。
欣赏诗——出示画《江雪》;
欣赏画——出示本诗。
讨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在讨论中,将对诗句的理解融为一个整体。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第三板块——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
通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这也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通过和《望湖楼醉书》比较了解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
第四板块——精细化朗读诗歌。
教师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本诗的朗读;
个人揣摩朗读;
小组交流朗读;
全班交流朗读——要说出如此朗读的理由。
第五板块——作业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 篇7
一、在观察操作中, 丰富学生表象, 积累基本体验的活动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是按照定义的方式来理解的, 他们更多按照先前眼睛看到的、尔后积累在脑海中的先前经验来对所学的抽象概念加以思考的.丰富的经验背景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提, 否则将容易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的问题产生.这里的“经验”, 学生除了可以从学校学习中获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获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一:认识轴对称图形———研究“美”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 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出示:蝴蝶、昆虫图片, 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昆虫,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揭示:像它们这样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边一模一样的, 我们就称它们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
(二) 指导观察, 认识特点
1. 寻找生活中对称的物体.
(三) 演示导学, 形成概念
1. 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飞机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其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 你们发现了吗?
启发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有什么好方法来证明?
板书:对折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张天安门的平面图形, 谁愿意上来对折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操作:老师已经把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平面图形发给了大家, 请同学从一号信封里拿出这三个图形, 看看对折后的两部分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
揭示: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两部分边线重叠在了一起.
像这样, 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我们就称这两部分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
谈话:现在我们的两只手掌就是完全重合的. (在小朋友自己表扬自己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 现在我们把刚刚对折的天安门图形打开, 你发现中间有什么?
学生观察得到:有一条线, 折痕.
引导学生观察:找一找是不是每个图形对折后都有折痕?
学生观察后得出:我们把对折后折痕所在的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用直尺“点划线”把它表示出来.先画一竖线, 再画一点, 再画一竖线, 再画点……
这条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揭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命名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生:齐读课题.
给出同桌交流的要求: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吗?一起告诉老师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告诉你的同桌,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首先学生对于“对称”性的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设计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揭示“对称”后,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事物,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把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实物图片抽象为平面图形作为观察和操作的材料, 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操作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并初步认识对称轴, 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显然, 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学生积累大量的感官经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 且这些体验性经验又具有相似性和共性, 由多个层次的抽象才得以完成.
二、在探究思考中, 优化学生策略, 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就可以安排一些带有思维性质的不同层次的练习活动.如:
教学环节二: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美”
(一) 动手操作, 加深认识
1. 练习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们, 给你一个普通的图形怎么知道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谈话:考考你!判断下面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明确要求, 学生动手验证: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个人一组, 拿出2号信封里的四个图形, 先动手折一折, 再来验证你刚才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验证交流得出: (1) 号 (2) 号 (3) 号是轴对称图形, (4) 号不是轴对称图形.
谈话:说说你的理由!你是怎么折的?为什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 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1. 想想做做第1题. (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 想想做做第5题.国旗的判断.
3. 想想做做第2题.字母的判断.
A C T M N S X Z
谈话找出其他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图形:我们一共学过多少个英文字母? (26个) , 你还能找出还有哪些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B D E H I K O U V W Y
这样的练习学生从直观地操作及表象中感受对称, 体会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 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初步认识.从练习中看出学生能运用这节课积累的知识经验解决相关的问题.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也带有策略意识如:
4. (拓展练习) 这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图形, 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 篇8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终试卷 篇9
有、那的云雾,更给它,那云雾有,的特点。
我国的直辖市是3.()()()()
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 „„„„„„ 名„姓„ „„„„线„„号)„学题„答„许„允„不„内„线封封级密„班(„„ „„„„„„„校密 学„„„„„„„„„„„„„„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à shǐliáokuîpùbùhuángkǒngzàngbāo()()()()()dūdūfúlǔchuídiàojiānshìqiěqiâsīyǔ()()()()()
二、形近字组词4分 烤()资()援()探()挎()姿()缓()深()
三、多音字组词6分 散_______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 _______
四、加偏旁组字组词。3分龙______________昔________寸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有()可()()心()力()()无比()()起舞()辱()重()()浩渺 写出描写夏天的成语3个写出表现李白艺术成就的成语3个
六、修改病句4分
1、我们的教室宽广明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节约用水的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画片对我十分感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离开了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要求写句字3分
1、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
2、夏天到了,树上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桃子(改成比喻句)
3、景色秀丽的庐山,怎能不令人流连往返呢?(改陈述句)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3.5分
1.茫茫南沙,片片岛屿。2.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有,横线上写简称,括号内写全称。
4.王勃为的滕王阁,写下了的名文《》 其中“,”写出了江上迷人的秋景。5.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似,一片。6.海底是个,的世界。
九、阅读短文10.5分
上课铃响以后 “叮零零——”清脆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窝蜂地涌向教室,我们班足球队的男子汉们正七手八脚地忙着捡球,还恋恋不舍地望着草坪。瞧,小胖墩满头是汗,他双手抱着足球,“咕咚咕咚”地猛跑,没料到脚下一滑,“呱唧”一声,一下子摔
到在地上,手中的足球一下子滚出老远,小队长王旭亚一边拉他一边逗趣地说:“我们的足球英雄真厉害,球踢得好,摔跤也摔得漂亮,‘呱唧’一声,又响又干脆,”
话音未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跳皮筋的女同学也停止比赛,像一样飞进了教(jiāo,jiào)室。大部分同学早已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有的复习
课文,有的预习新课,教室里只听到“哗啦 哗啦”的翻书声,班主任董老师微笑
着走向讲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篇10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一个紧张有序的学期已经过去,学校于2月1日组织的期末考试,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期末考试,本班应参考人数为50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50人,平均分84.15分,全班2个不及格,及格率为96%,优生数17人,优生率34%,与第一名相差45.02分,可以说差距很大,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了压力。
二、试题分析
本次语文期末测试,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习作展示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尤其是通过采用“看拼音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按要求写词语” “句式变换” “课文精彩回顾” “口语交际展示台”等题型增大了考查面,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总之,这份试题涵盖的知识较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从多方面检测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的情况,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不断完善。只要学生做题时仔细都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答题情况分析
1.看拼音写词语。这个题要求写的词语中看似简单,实则考查了一些易错字的写法,全班在这个题上丢分达五人之多,(把“侵略”“欺负” “透亮” “煤炭””几个词语写错),这样的丢分太为可惜。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这个题考查了六个易混拼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孩子做得很好,但也有 极个别孩子因为马虎,居然错把“倾听”的“倾”选成了前鼻音,把“一册”的“册”错选成了翘舌音,更有甚者导致扣分的原因是没有按要求作答(选出正确读音看成了划去错误读音),这样的丢分实在不应该。
3.用“—”标出括号里正确的汉字。这个题只有极个别孩子对于“迫不及待”的“及”拿捏不准而选错,对于同音字的辨析要多加练习。
4.按要求写词语。这个题除了考查练习里读读背背的掌握情况之外,还考查了课外词语的积累情况,其中所要求的把词语补充完整一题,所要求写的字都是一些易错易混、难写字(“沧海一粟”的“粟”、“孜孜以求”的“孜孜”、“流光溢彩”的“溢”、“运筹帷幄”的“帷”、“风驰电掣”的“掣”、“倾巢而出”的“巢”、“千岩竞秀”的“竞”),因此个别平时对词语掌握不扎实的孩子出现了很多错别字;第二小题照样子写词语,丢分的原因是不会写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5.按要求写句子。这个题共6分,考查了比喻句、拟人句以及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掌握情况,其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答情况较好。而对于反问句改陈述句,尽管平时在教学中讲过方法,但仍有个别孩子方法掌握不够,答案是五花八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句子训练上下功夫,讲得多了,训练多了,自然会有提高。
6.课文精彩回顾。这个题考查的是对要求背诵的内容及对重点课文整体掌握情况。对于按原文填空的题目,大多数孩子没有出错,几个学困生因为掌握不扎实而丢分,也实属我的意料之外。
7.阅读理解。这次的阅读题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共10分,所考查的片段出自课文《石榴》一文,考查的内容包括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对比喻句进行分析以及在文中找反义词和石榴的生长过程。这个题是整份儿试卷里丢分最严重的,其中对于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这一比喻句用()来比喻()的问题,大多数孩子 不知道逆思维来回答,所以回答成了“用石榴花来比喻小喇叭”而出错;对于第二问“写出了石榴花的()和()的特点”,大多数孩子错理解成了对整段话的分析,而把答案写成“写出了石榴花的密和盛的特点”,说明在审题上需认真;第二小题找反义词,在我们看来极其简单的一个题,但孩子们对“稀”就是找不出来,说明对字词的理解不够;第三小题“这一段主要写了()季,石榴抽枝→()→()的生长过程。”的正确率也不高。课外阅读在我们看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孩子们的笔下却是错误百出,不会加标点,把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弄混,不会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分析,缺乏答题技巧,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上下功夫。
8.笔下生辉。这个题共30分,包括口语交际和习作两部分。其中,口语交际旨在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大多数孩子能够写出自己所喜欢读的课外书的名字,概括课外书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读书的收获,但也有极其少数的几个人因为平时不太重视课外阅读,所以写不出来。习作芳草地要求孩子们给自己熟悉的文具编一个童话故事,看似简单,相当一部分孩子审题不清,只注意到了童话故事四个字,而忽略了是给文具编故事而走题,有的孩子为了凑字数没有明确的中心,有的孩子连题目都没有写,有的孩子仍然停留在看图写话的水平,篇幅太短,还有的孩子因为时间紧张而没写完,共性问题则是字迹潦草,涂涂抹抹,书写质量不高。
四、反思与对策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卷面上,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重视字词教学,实语文基础。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在检测卷中,字、词类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分。因此,今后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字、词的 训练。
3.加强易错易混淆概念的辨析。从卷面上看,不论是在汉语拼音还是在识字,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学生对某些字词产生混淆。在平常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辨析、掌握。
4.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短文阅读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5.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在课外时间,可组织学生交流见闻,交流心得,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还可开展“手抄报”、“演讲”等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拓宽学生
6.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7.激发写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一篇好的文章,真实感情比华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楼阁。真实的才能打动自己,写出 来的文笔才流畅,感情才真实。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总之,写实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说有童真童趣的话;想象作文则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8.加强“学困生”的辅导。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9.将培养提高作业速度作为一个重点,因为有的孩子作业速度太慢,导致作业时间不够用,试卷上出现了很多空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文】推荐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05-17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课后 成语05-1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0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微课教案10-2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第七周)08-25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生字组词10-0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11-27
苏教版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1-05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背诵09-25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