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雾凇(2015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课文原文)

2024-11-14

23雾凇(2015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课文原文)(共5篇)

23雾凇(2015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课文原文) 篇1

雾凇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23雾凇(2015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课文原文) 篇2

一、选择读音。江畔选2,其余选1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景观

2、⑴课文用了哪些词句来描绘雾凇的景色之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⑵①大②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多、浓厚。③慢慢,轻轻,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全都是。逐渐④严寒季节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

三、选词填空。

23雾凇(2015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课文原文) 篇3

1.中秋节的夜晚,苏轼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埋怨→()。

2.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的人生哲理,用()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打比方,描绘了()的美景。4.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和”的意思是()。“未”的意思是()。诗句的意思是()。可以用成语()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

5.《峨眉山月歌》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人在()乘船远行,从()出发,驶向(),最后到达()。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等景物。6.“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发”是()的意思,“下”的意思是()。诗句的意思是:

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的思想感情。7。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中的“()”这两句就描写了()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8。《老师,您好!》中“()”和“()”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9.《老师,您好!》中,老师用()和()把人才塑造,让()和()在心灵闪耀。读了这首诗,我想对老师说:“()。” 10.李峤的《风》这首诗中,()使人感受到风很大。我能默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

十、填空。

1.姐姐是个书呆子,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想用对联:“()”来劝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月()日成立,祖国妈妈今年迎来了她()岁生日。我国的开国领袖是(),现任主席是()。

3.徐悲鸿省吃俭用,潜心学画,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真是()。那们嘲笑过他的他的外国学生承认自己()。

4.在本单元中,我认识了两位杰出的爱国人物:()的著名画家(),为中国人争了气;()的民族英雄(),令世人震惊。我还知道()的()和()的()都非常爱国。

5.天安门广场上有()、()、()、()、()等建筑物,其中()是新中国的象征。由于天安门广场举行过(),所以它是()无比向往的地方。

6.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虎门销烟,海滩上可热闹啦!此时此景,我想到了很多成语:()。7.天安门广场位于()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最()的城市广场. 8.()是新中国的象征.()年()月()日,北京()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在()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9.五星红旗与()一同升起.

10.()年()月()日在()举行了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天,()斤鸦片化为烟渣.11.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打击了().它向全世界表明,()!12.我最喜欢()说的爱国名言:(.)13.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入夜,(),(),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辉映,()齐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荷兰风光如诗如画,有大片大片鲜艳的(),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是天然的(),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之间.荷兰的确是水之国,(),牧场之国. 2.《九寨沟》为我们描绘了四幅美丽的图画:雪峰插云,(),(),()。

3.桂花的用处可多啦!桂花可以(),可以(),还可以(). 4.每当天气晴朗时,()、()、()、(),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呢.5.趵突泉里的水很清,()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下往上冒,如同().

6.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好像银花盛开;有的(),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听起来如秋雨瀟瀟 趵突泉)被誉为“第一泉”

7.我最喜欢()泉,因为(). 8.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9.因为(),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10.“雪峰插云,(),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的人间仙境!”这一节在全文中起()的作用。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盘古()手持凿,()手握斧。盘古()顶(),()踏(),站在天地当中。

2.()而()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而()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3.传说天和地没有分开时,整个宇宙像个()。盘古昏睡了()年,他醒来后,用()和()猛劈猛凿,将天地分开。盘古又顶天立地了()年,含笑倒下。4.盘古以他的()和(),开辟了天地,化生出()。学完课文,我想对盘古说:“()” 5.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发出的声音变成了(),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隆起的肌肉变成了(),流淌的血液变成了(),筋脉变成了(),皮肤变成了(),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请你展开想象,接着往下写:他的()变成了(),他的()变成了()。6.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主要内容:()→()→()→()。读完课文,我觉得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是个()的神,也是个()的神,我非常()他。

7..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用(),还用()。人类文明()。

23雾凇(2015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课文原文) 篇4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那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而且(),伸得()。()的树叶绿得()。樟树(),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樟树最可贵之处在于()。人们之所以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

2.“黄河的主人”指的是(),因为他能凭着(),(),战胜了(),在滚滚的黄河上()。文中写“我”害怕的成语有(),(),写乘客轻松的成语是(),写“我”和乘客都是为了烘托(),这种写法叫做()。

23雾凇(2015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课文原文) 篇5

本课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向学生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文一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抒发了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义为:

1.正确、流利地朗读、抓关键词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优美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学习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妙。认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认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查找资料,了解和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北大荒的秋天

【课题是一个偏正式词组,中心词是“秋天”。指导“荒”的书写。】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开头简单的一句话,交代了文章描述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们感受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我在执教这段时,曾让孩子进行替换说的训练。“ 月,从 开始,的春天/夏天/冬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一碧如洗”写出了天空的蓝,知道”如”就是“好像”。理词语的意思。想象天空像洗过一样的蓝,感受天空的纯净。】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流云”是指“移动不定的云”,“几缕”是“几丝”,写流云,为一碧如洗的天空增添了色彩。】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具体描述了流云的色彩,“银灰、橘黄、血红、绛紫”可见流云色彩之多,引导学生圈圈画画,再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自己会联想到什么,“银灰”像银子一样的灰色,“橘黄”像橘子一样的黄色,了解这种构词方法,并会仿词。】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将流云比作“锦缎”,写出了流云的动感。指导读好四个“一道”,注意朗读的轻重缓急,突出变化。抖动”写出了天空色彩的变换和动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变化无常的流云还会像什么?】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清澈见底写出了小河的清,联系生活理解“清澈见底”。】,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怀抱”把大地写活了,有一种宁静温馨之美】一群小鱼顶(“顶”把小鱼游水的样子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近义词:立刻、马上等)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本段教学重点:朗读、比喻句、动词的运用。)

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样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意思。中心句、总——分写法】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哗啦啦、乐呵呵可以体会田野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喜悦的心情。这里把大豆、高粱当成了人来写,表现了作者对丰收情景的喜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把人们的心也被燃烧起来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可让学生朗读想象“当你看到丰收的田野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燃烧写出了人们丰收时候的喜悦。】

(本段教学重点:这段是本文的重点。本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先是总述:原野热闹非凡,然后从大豆、高粱和榛树叶子三个方面写出了原野丰收时的情景。让学生认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思考本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通过“齐读、分组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种构段方式,并在小练笔中尝试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写一段话。积累语言,从而用言语实践。)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大豆摇铃动态美,声音视觉的双重震撼,写出了大豆的饱满;“千里金”从颜色、数量两方面写出了大豆的特点,体现了人们丰收的喜悦。】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捧出”:拟人的修辞手法,人眼中的自然有情有义。“宝物”有哪些?“沉甸甸”什么意思?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什么人。引导学生对北大荒建设者的赞美,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豪情】

上一篇:娄烦县实验小学反腐倡廉汇报下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学 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