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2024-06-06

浅析夫妻财产约定制度(通用8篇)

浅析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篇1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一、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概念————————————— 1

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产生的原因和程序————————————— 2

三、我国夫妻财产应注意的问题——————————————————— 2

四、关于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完善及建议——————————————— 3

参考文献 —————————————————————————————

5浅析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廖小凤

摘 要: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制的一种类型。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婚姻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财产协议作为夫妻财产约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一名法学家曾指出“婚姻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合伙企业,幸福与快乐是这个企业的利润。”既然是合伙企业,那么企业成立之初就应对合伙财产进行约定,形成合伙协议书。而夫妻约定的财产协议就好比是企业的合资协议书,它对资产和利润做着最合理的分配,作为爱情和财产的风险投资,夫妻约定财产制又好比是保险合同,它能对财产纠纷做着最有效的预防。接受这种理性的符合法律的方式,是为今后冷静地处理家庭财产归属问题撑起一把“保护伞”。而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民法、婚姻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财产自由处置,是约定财产制应当达到的法律目标。本文指出了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度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关键词:夫妻财产;财产约定;原因;程序;问题;完善;建设

一、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概念

1、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有着较长的历史。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华民国民法典》第4编《亲属》第4节《夫妻财产制》第1004条规定:“夫妻得于结婚前或结婚后,以契约就本法所定之约定财产制中,选择其一,为其夫妻财产制”,第1007条规定:“夫妻财产制契约之订立、变更或废止,应以书面为之”。这应视为我国历史上正式有夫妻财产约定的立法。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未对夫妻财产约定作出明文规定。但是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指出,婚姻法“对一切种类的家庭财产问题,都可以用夫妻双方平等的自由自愿的约定方法来解决,这也正是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的另一具体表现”。这里的家庭财产约定应当包括:①允许夫妻双方就财产问题进行约定;②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遵循自由、自愿、平等的原则;③夫妻财产约定的对象是家庭财产;④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涉及所有权、管理权等。由于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所作的立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可以说我国1950年的《婚姻法》实质是允许实行夫妻财产约定的。但是,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加之实际生活中个人财产极少,以至夫妻财产约定这一立法精神很难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后,我国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有了一定变化,婚姻家庭生活日趋复杂。1980年《婚姻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家庭关系发展的需要,在第13条第1款中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自此,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必要补充,得以正式确定。但是,法律对夫妻财产约定制无具体规范,现实中夫妻如何采用约定财产制,不好掌握。

为适应日益纷繁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要求,2001年《婚姻法》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继续允许婚姻当事人实行约定财产制度,并对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比较明确地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约定范围、约定条件、约定内容、约定形式、约定效力、约定后债务的清偿等一系列问题。如赋予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同等的法律地位;以授权性规范对夫妻财产制作了规定,明确婚姻当事人可以以契约方式对夫妻财产作出约定;双方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财产制等。

2、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概念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是指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以契约方式约定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归属、管理、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它不仅是调节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涉及交易安全的问题。

当代多数国家在调整夫妻财产关系时都是兼采法定夫妻财产制和约定夫妻财产制(如法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只有少数国家不采用约定财产制,实行单一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如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在夫妻财产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夫妻财产约定制度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我国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实行约定制和法定制的结合,且约定的效力高于法定的效力,即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才适用法定财产制。但现实生活中,我国的夫妻就财产进行约定的较少,涉及财产纠纷时,主要依靠法定财产制度来解决。因此,在夫妻法定财产中,如果不包括夫妻个人特有财产,一律都按共同财产对待,就等于是夫妻一方因结婚就可以侵犯对方的个人财产所有权,不利于保护财产所有人的利益。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修改后的婚姻法,增设了法定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度,使得一些别有用心想利用先结婚后离婚分割对方财产骗取钱财的人失去了可乘之机;也可以减少一些富有阶层,视结婚为危途,不结婚而以非法同居的方式组织家庭的现象的发生;还可以避免配偶一方与第三者串通一气,伪造债务骗取对方钱财的行为出现。可见,在法定夫妻财产制中,适当缩小夫妻共同财产范围,会更好地增进婚姻家庭的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

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产生的原因和程序

我国婚姻法除了法定财产制(婚后所得共同制)外,还允许双方对财产进行约定,把约定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补充。夫妻财产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则适用法定财产制。从我国民习惯看,夫妻对财产作出约定的情况并不多。1950年《婚姻尖》没有这一规定,1980年《婚姻法》增加了约定制。这是因为: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个人财产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妇女的经济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夫妻有采用多种形式处理财产的要求。

2、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涉外婚姻以及一方为华侨、台港澳同胞的婚姻也有所增多。当今各国、各地区采取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比较普遍。我国法律允许夫妻对财产进行约定,有利于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随着封建婚姻观念的不断破除,再婚夫妻特别是丧偶老人再婚的有所增多,允许夫妻对财产作出约定,有利于再婚夫妻妥善处理财产问题,避免发生家庭矛盾。

总之,婚姻法的这一规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复杂情况,满足当事人的不同要求,使夫妻处理财产问题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关于夫妻约定财产的程序。

现行《婚姻法》没有规定夫妻约定财产的申报登记程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夫妻财产约定均规定有申报登记程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公证方式。德国、瑞士、法国等国皆规定夫妻财产契约须在法院前或公证人前订立,当事人签署之。二是登记方式。日本、韩国等国规定夫妻财产契约应于婚姻申报时登记。

我国《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的申报登记程序没有规定,这在实践中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约定内容的解释问题。由于当事人自身的局限性,常常出现对财产约定的内容并不能真正表达当事人的内心意思,或者发生争议后双方对约定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给审判机关的审判带来困难。如果有申报登记程序,登记机关在登记时就会把住这个关。

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应注意的问题

1、约定的范围和时间

婚姻法对约定的范围和时间未作明文规定,从立法精神看,约定的范围,既包括婚后财产也包括婚前财产。当呈人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部分归夫妻共同共有,部分归一方个人所有,也可以通过约定采用分别财产制或其他形式的财产制。对于在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作的合法约定,法律均予承认。

2、约定的实质要件

约定庆当具备哪些条件,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但约定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自应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的规定,约定的实质条件是:(1)约定时,双方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作的约定无效;(2)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作出的约定无效;(3)约定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3、约定的形式要件

约定庆以书面形式作出,口头形式必须双方认可,或者有两个以上的证人在场见证,以免发生纠纷时无法认定。

夫妻双方在必要时,可以协议变更或者终止关于财产的约定。

四、关于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完善及建议

现行《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了约定夫妻财产制。该条对约定的所有权种类、约定何时生效、是否可附期限、附条件生效未涉及;对约定的方式只限制在书面形式上,显得保守、谨慎,并不能满足当前夫妻对约定财产关系自由选择的要求,称此条是约定夫妻财产制,其实名不副实,它的限制太多,立法好似在被动应付约定夫妻财产制;该条在约定的内容,是否可对债务进行约定,约定部分不明确情形下如何适用等具体问题上未做明确规定,这使约定夫妻财产制不便操作,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对约定夫妻财产关系简捷的需要;该条在约定的对外效力上的规定不够合理,不利于保护夫妻约定双方的合法权益。现就以上提到的问题叙述如下:

(一)约定的所有权种类,即是否可对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占有权、处分权进行单独约定

是否可对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占有权、处分权进行单独约定,现行《婚姻法》及配套解释未加规定。其实,夫妻财产约定并不只是为了可能发生离婚准备的,不应该理解为是一种保险,而应该是为婚姻的美满、稳定服务的。因此,法律不应该仅仅为解决离婚时,约定财产的归属问题,而应该同时涉及到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其财产的使用、占有、收益、处分权进行约定。这样才能满足夫妻进行财产约定的现实需要,在不违反民法、婚姻法基本原则,社会交易安全、公序良俗情形下,法律应该给夫妻进行财产约定最为自由的选择权。

(二)约定何时生效,是否可附期限、附条件

现行《婚姻法》没有对约定“生效”问题做出规定。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可对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做出约定,这是不是意味着婚前不具有夫妻身份的双方对财产的约定无效,或者约定自婚姻成立时生效。如果严格来说,排斥婚前约定,那么婚前约定无效;只有“夫妻”进行的约定有效,那么夫妻的约定是即时生效吗?法律也没做规定。这种情形将直接影响到约定双方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

(一)[以下简称解释

(一)]第十五条规定:“被宣告无效或被撤消的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的除外。”这时,如果双方有约定,在约定即时生效情形下,约定可作为“证据”起证明作用;在约定附随婚姻成立生效情况下,约定不生效,当然不起证明作用。同一个案例,由于立法上的不正确,会造成适用上的迥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可见危害之大。

对于约定可否附期限、附条件,立法没做明确规定。如果不存在“生效”问题,当然不存在“附期限、附条件”情形。但是,在解释

(一)第十九条中规定:“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该条中的“约定”有两种理解:一是婚姻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所有财产在经历约定的时间后,成为共同财产;一是婚姻当事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约定一方的财产转为共同所有。若按第一种理解,则约定可以附期限生效。另外,在现行《婚姻法》中未见任何关于

附条件约定的规定。对约定附期限、附条件生效,是给了婚姻当事人更大的选择自由,立法上应该对约定附期限、附条件生效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婚姻当事人可以约定,双方财产共同所有,自结婚时生效;双方财产各自所得归各自所有,自离婚时生效。这似乎更符合我国国情,更能满足广大“夫妻”的需求。

(三)、在约定的内容上,是选择性约定,还是任意性约定,立法模棱两可

民法学界不少学者认为现行《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一款对夫妻财产约定的立法陈述是选择了一种封闭式立法模式,认为其已明确地提出了三种夫妻财产制度,即:一般共同制、分别共同制和限定共同制供婚姻当事人选择约定,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为有效,否则视为无效。按现行《婚姻法》的规定: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本条规定如此理解,也许是立法的本意或是法学家后在其特有的思维下的理解,而法律的适用者是大众,普通大众对此条的理解,往往是可以对财产约定内容进行自由选择,只要不违法,不损害公共利益、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对同一法条、同一问题理解上产生如此大的分歧,而立法没有对此做出进一步的明确界定。在实践操作中,势必带来很大的麻烦。

(四)是否可对债务进行约定

按照现行《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约定的内容包括“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债务不包含在内,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从该条规定来看,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为共同债务或个人债务,在第三人知道的情形下,发生对外效力。《婚姻法》对债务约定不加规定,由立法解释直接加以规定。在效力上没有说服力,解释有越权之嫌。

(五)、约定夫妻财产制的约定方式

现行《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方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采用其它形式,比如口头形式进行约定无效。这种限制可能是出于维护民事交易安全和提醒婚姻当事人慎重选择进行夫妻财产约定,但是这种限制未免过于僵硬,对于口头约定,如果双方都承认或有其它证据加以证实。法院在诉讼中都不能采信,这明显违背约定双方的本意,也没有任何的其它利益。对口头约定作限制性有效规定,是比较理想的做法。

(六)、约定不明确,部分不明确情形下如何适用

现行《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之规定。”根据以上规定,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但是,约定明确的标准是什么,法律没有规定,也没有相应的解释,这在适用时会产生麻烦。很多的约定可能因此而归于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约定可能只是部分不明确。在部分不明确的情况下,明确的部分是否有效,立法没做规定,只是一句“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这怎么理解呢?可能会有很多种解释,这在适用上会引起很大的麻烦。

(七)、约定的效力问题

现行《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了约定对约定双方具有拘束力,对利害第三人做了“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解释

(一)第十八条规定“„„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规定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这样在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外效力上,法律要求夫妻负有告知义务,负举证责任,以此对抗第三人,否则按共同债务承担清偿义务。这无异会损害约定夫妻的正当利益,因为,利害第三人为了个人利益计,必然会否认“知道该

约定”而夫妻一方很难采取别的救济途径。“对外效力”的规定形同虚设,这种规定明显不合理。笔者建议引入登记制度,像不动产转让登记一样,在约定的对外效力上,经登记的约定直接发生效力,未经登记的约定,则不发生对外效力,这样既能有效保护约定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也能平衡约定双方和利害第三人的利益,是最佳的选择。

夫妻财产约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夫妻财产约定的完善和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具体到婚姻当事人来说,在选择夫妻财产约定时应慎重,须同时考虑两个问题,其一是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有必要作出财产约定,因为财产约定并不普遍适用;其二是在选择财产约定时不要忘了公证,因为公证能给当事人提供了一种在目前的立法现状下最佳的、最能充分保障当事人财产权益的法律途径。而对公证人员而言,应增强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法学修养,准确地把握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立法精神,提高专业化法律服务能力。同时,也希望立法机关能更加重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法学家们也能更加关注并深入加以研究,多出成果,使夫妻财产约定立法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广大婚姻当事人的需要,更能保障约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民事交易安全,最终让婚姻更美好,让家庭更稳定,让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赵国勇:《贯彻执行新婚姻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年6月印发

[2]、李红玲等,《民商法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马原主编,《新婚姻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4]、可参见巫昌祯主编,《婚姻家庭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夏吟/蒋月/薛宁兰著,《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等

浅析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篇2

一、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演变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有较长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国民法典》第4编《亲属》第4节《夫妻财产制》第1004条规定:“夫妻得于结婚前或结婚后, 以契约就本法所定之约定财产制中, 选择其一, 为其夫妻财产制”, 第1007条规定:“夫妻财产制契约之订立、变更或废止, 应以书面为之”。这应视为我国历史上正式有夫妻财产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未对夫妻财产约定做出明文规定。但是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指出, 婚姻法“对一切种类的家庭财产问题, 都可以用夫妻双方平等的自由自愿的约定方法来解决, 这也正是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的另一具体表现”。这里的家庭财产约定应当包括: (1) 允许夫妻双方就财产问题进行约定; (2) 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遵循自由、自愿、平等的原则; (3) 夫妻财产约定的对象是家庭财产; (4) 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涉及所有权、管理权等。由于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所作的立法解释, 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可以说我国1950年的《婚姻法》实质是允许实行夫妻财产约定的。但是, 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加之实际生活中个人财产极少, 以至夫妻财产约定这一立法精神很难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后, 我国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有了一定变化, 婚姻家庭生活日趋复杂。1980年《婚姻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家庭关系发展的需要, 在第13条第1款中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 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自此,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必要补充, 得以正式确定。但是, 法律对夫妻财产约定制无具体规范, 现实中夫妻如何采用约定财产制, 不好掌握。

为适应日益纷繁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 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要求, 2001年《婚姻法》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 继续允许婚姻当事人实行约定财产制度, 并对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 比较明确地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约定范围、约定条件、约定内容、约定形式、约定效力、约定后债务的清偿等一系列问题。如赋予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同等的法律地位;以授权性规范对夫妻财产制作了规定, 明确婚姻当事人可以以契约方式对夫妻财产做出约定;双方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 适用法定财产制等。

二、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特点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确立夫妻财产关系的合同。虽然它具有财产合同的特点, 但与一般的债权合同和物权合同却有所不同。

(一) 夫妻财产约定具有身份属性。

它以婚姻关系为基础, 从属于夫妻身份关系。因而缔约的主体严格限制在夫妻直接, 也就是说, 夫妻之外的人无权对夫妻的财产进行约定, 重婚或非法同居双方不能成为其主体。在实践中, 常出现重婚或非法同居双方对财产有约定, 有的还经合法婚姻的另一方同意, 甚至出现夫与“妻妾”共同对财产进行约定的情形, 这些情形由于其约定的主体不合法, 因此, 不能适用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从约定的主体为夫妻来讲, 应当是婚姻关系成立之时或者是婚姻关系成立之后, 但是如果双方在婚姻登记之前进行了约定是否可以呢?法律没有作出否定性的回答, 笔者认为, 只要不违反法律之规定, 是可以的, 有效的, 但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时间应为结婚之后。

(二) 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具有复合性。

对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 有的国家采取限制主义的立法模式。我国采取的是自由式的约定财产制, 即法律不限制夫妻对财产进行约定的内容, 夫妻可以对夫妻财产进行自由地约定。可供双方约定的财产范围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 也包括“婚前财产”;既可对全部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 也可以对部分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约定的形式也不受限制, 可以约定财产为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或者是共同财产制和分别财产制并存。这些均由夫妻双方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夫妻对财产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才要根据该财产的属性来确认该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或夫妻个人财产。所谓“约定不明确”是指夫妻双方因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或文字表述上错误, 导致对财产归属的约定相互矛盾的情况。

(三) 约定的形式应当以书面的形式。

在《婚姻法》修改前,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 对夫妻财产的归属可以以书面的方式或者是口头的方式加以约定, 但有效成立的口头约定需要双方的认可, 如果发生争议, 则该口头约定不成立。口头约定的方式不能适用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 而且也不确定, 当事人难以举证, 很难设想在离婚时, 或者是在确定财产权属时, 一方会承认对己不利的口头财产约定。所以修改后的《婚姻法》要求, 夫妻财产约定应当以书面的形式, 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 认定为没有约定。书面形式, 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 包括协议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有没有必要公证的问题, 这次修改后的《婚姻法》没有作出规定, 表明夫妻双方对约定可以进行公证, 也可以不进行公证。如果进行了公证, 变更时也应进行公证。夫妻双方没有公证的财产约定, 只要不违反有关法律的强制性的规定, 就应为有效约定。

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成立

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当事人, 订立财产约定要产生法律效力, 必须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

(一) 当事人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由于我国法定婚龄大大高于成年年龄, 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障法》禁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所以当事人无论是婚前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或者婚后订立夫妻财产约定, 都不会涉及未成年问题。当事人在订立夫妻财产契约时依法当然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同时, 当事人一方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二) 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确认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 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相一致的状态。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形下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 才能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 如果当事人的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不适应, 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严重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 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 因此, 这些行为导致的意思表示于法于理有悖, 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三) 当事人亲自为的行为, 不适用代理

夫妻是婚姻财产关系的主体, 是财产权利的享有者和财产义务的承担者。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是一种与当事人身份有密切关系的法律行为, 当事人必须亲自实施, 不得代理, 其他任何人代替婚姻关系当事人所作的约定都无效。同时, 因契约关系到当事人双方一生或重大的个人财产利益, 涉及到夫妻双方相互扶养的义务, 涉及到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以及对长辈的赡养义务, 因此只有当事人本人才能恰如其分地订立与其社会、经济地位适合的契约。

(四)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行为要取得法律效力, 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否则只能成为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法律行为。这里的“法律”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规范, 同时也包括其他部门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 恶意串通, 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 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四、总结

夫妻财产约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夫妻财产约定的完善和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具体到婚姻当事人来说, 在选择夫妻财产约定时应慎重, 必须考虑两个问题, 其一是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有必要做出财产约定, 因为财产约定并不普遍适用;其二是在选择财产约定时不要忘了公证, 因为公证能给当事人提供了一种在目前的立法现状下最佳的、最能充分保障当事人财产权益的法律途径。愿我国在夫妻财产约定立法方面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广大婚姻当事人的需要, 更能保障约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民事交易安全, 最终让婚姻更美好, 让家庭更稳定, 让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洪著:《婚姻家庭法》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1]王洪著:《婚姻家庭法》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

[2]康峰主编:《试议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安徽公证》2002年第1期[2]康峰主编:《试议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安徽公证》2002年第1期

[3]蒋月主编:《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出版社2001年[3]蒋月主编:《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出版社2001年

[4]马原主编:《新婚姻法诠释与案例评析》法制出版社2001年12月[4]马原主编:《新婚姻法诠释与案例评析》法制出版社2001年12月

[5]巫昌祯主编:《婚姻家庭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5]巫昌祯主编:《婚姻家庭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6]张献军主编:《婚姻法新释与例解》同心出版社2001年[6]张献军主编:《婚姻法新释与例解》同心出版社2001年

[7]何志著:《婚姻法判解研究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7月[7]何志著:《婚姻法判解研究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7月

[8]梁文书主编:《婚姻法及相关规定条例新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梁文书主编:《婚姻法及相关规定条例新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

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完善 篇3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立法缺陷 ;完善方法

一、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现存问题

《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本条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是在1980年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的,是2001婚姻法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除此之外,相关的司法解释也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婚姻法解释(一)》第 18 条对《婚姻法》第 19 条中“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的举证责任作出规定。它规定举证责任由夫妻一方承担。《婚姻法解释(二)》规定了夫妻一方债务清偿能够对抗第三人不按照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的情况。《婚姻法解释三》第14条规定了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的认定。但是,我国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内容仍然有待完善,现行规定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有效条件不明确

第一,该制度主体在立法上不存在明确规定,仅由《民法通则》推定而已。完全行为能力是主体必备条件,《婚姻法》中的第6条:男女生的结婚年龄是存在差别的,女性为20岁,男性为22岁,而行为能力的年龄是18周岁,这两条规定存在明显差异,这样的问题很难从《民法通则》里加以推定。

第二,内容方面的评判标准存在个人的偏见,不能达到完全统一的标准,这就给法官较大的决定权,由于法官个人素质存在差异,造成裁量标准也不同。

第三,对于形式的要求不准确,根据最高法院相关的处理意见来看并没有要求特别的形式,多以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存在,书面形式在涉及财产转移时第三人的利益的时候不能得到确切的肯定,由于该方式是内部协议的主要形式,一旦协议遗失,在举证时影响较为困难。

(二)公示制度的缺乏

在《婚姻法》中对于夫妻财产的约定无直接的公示制度,只是以书面形式作出约定,会产生一定不良的影响,如不能解释保证财产约定的内容,不拥有各自保护财产的权利,甚至会出现逃避债务等规避法律的行为。

(三)财产变更和撤销的缺乏

夫妻财产约定是一种双方达成合意的契约,对双方都有一定的约束力,夫妻一方或双方要进行变更、撤销的情形也有可能发生;从法理角度看,各种契约或合同的效力,均涉及撤销、变更。《婚姻法》中对于撤销、变更未做出任何解释,因此对此情况理应有相关法律依据。

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有效完善建议

(一)明确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有效要件

财产约定是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其要点在于:(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论在婚前还是婚后双方订立财产约定都不会涉及未成年人的问题。对于精神病人,《民法通则》规定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才可以进行。(2)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真实。该制度应建立要保证双方自愿,在受欺诈、胁迫等不良行为作用下进行的约定不具备法律效力。(3)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这里的“法律”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规范,同时还包括其他部门法的法律规范。约定内容必须合法,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的行为要进行规避,不可以此逃避债務,也不可免除法定抚养、扶养和赡养义务等。

(二)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建立适合的登记、公示制度

财产约定的登记制度是最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式,社会公共信息是财产约定的登记作为,采用适当方式进行暴露。对于可能暴露私人财产隐私的问题,必须让双方均自愿接受,公证需要第三方的知晓,财产来源等具体细节不会公示,第三方也不具备查阅的权利,可以对遏制社会上故意利用夫妻财产约定来逃避债务的现象。对于未经登记的,若一方与第三方交易,另一方不得对抗第三方,第三方仍可要求交易夫妻按照规定对债务进行清还。

(三)对于财产协议的变更、撤销程序进行强化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财产关系是一种动态的法律关系。夫妻财产关系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两人的经济状况、对婚姻、财产的态度及对对方的看法等,在法律范畴也是属于动态关系,原有夫妻财产约定内容会影响目前的夫妻关系,有效的强化财产协议的变更、撤销程序对于夫妻财产关系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双方当事人协议一致的结果是财产约定的主要内容,只有在双方的要求是自愿的情况下,在进行变更或撤销时,达到一致后才可继续进行的。若一方要求进行该程序,而另一方未同意,则不能对夫妻财产约定进行任何更改,若出现就发生了违约行为,也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法律在法定情形下,对于一方存在特殊情况或者遭受不利益进行一定的救济。

参考文献:

[1]杨晋玲著:《夫妻财产制比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2]陆静著:《大陆法系夫妻财产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王福:《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初探》,载《法制与社会》2007年7月.

[4]刘胜军:《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与完善》,载《法制与经济》2008 年第4期.

浅谈夫妻财产约定公证 篇4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夫妻双方或未婚男女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或婚后财产)和债务的范围和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依据

我国《婚姻法》第19条中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夫妻对娟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文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二、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应限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我国《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特别要注意的是,修改后的《婚姻珐》只规定了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可以由夫妻约定,但对于该法第18条规定的(二)、(三)、(四)、(五)项中的一方财产,不在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内,夫妻对此财产不可以约定。

三、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约定依法成立,即发生法律效力,配偶双方郡必须严格履行,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我认为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内效力。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内效力,指对该约定婚姻关系当事人的拘束力,就在于夫妻财产依法约定成立并生效。不管是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的约定都依其约定发生物权的效力。如欲变更或撤销,必须经婚姻当事人双方同意,一方不得依自己的意思表示变更或撤销。

2.对外效力。是指夫妻对婚姻财产的约定可否对抗第三人。夫妻对于婚后财产的约定,是否能够对抗第三人,主要是指是否能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问题。相据现行法律,夫妻间对财产的约定,仅仅是对夫妻有法律约束力,对第三人没有约束力,故一旦发生应由夫妻共负的义务时,不管该夫妻间是否有约定,如何约定,对第三人来说,该夫妻均有履行义务的责任,然后夫妻间再依约定另行追偿。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在共同生活中仅针对夫妻二人时或离娟时,才起决定性作用,夫妻对财产的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四、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特征以及公证审查

1.法律明文规定夫妻之间对财产证行约定的可供选择的几种形式是:①各自所有;②共同所有;③部分各自所有;④部分共同所有等。一旦夫妻之间经过公证程序以夫妻财产约定确定某种形式的财产关系,如变更或解除这种关系,则只有通过另行公证的形式,才能变更或解除。这是因为,公证程序属于司法程序,夫妻财产约定在经过公正证明之后就从夫,妻之间的“法律”转化成为国家认可的法律,一旦进入诉讼阶段,在没有相反依据推翻公证书的情况下,法院也无权推翻已经生效的夫妻财产约定。

2.夫妻财产约定贯彻平等、自愿、协商约定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强加于对方。这是夫妻财产约定作为契约的本质特征使然,即“契约自由”。所以,这种约定不是必须行为,如果不约定,则当然接受法律明确规定的夫妻财产制度。同时,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申靖必须是配偶双方亲自到公证处申请公证,不得代理为之。

3.约定应该是书面形式而不能是口头形式。这是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这是因为口头形式的夫妻财产约定无论在约定的范围、内容、违约制裁、或者是约定的时间、日期等诸多方面部无法固定下来,也就不能发挥夫妻财产约定的本来目的。在公证程序中,一旦出现口头形式的夫妻财产约定形式,则公证人员应当加以规范,使夫妻之间达成书面形式的夫妻财产约定。这也是公证人虽履行告知义务的必然要求。

五、夫妻财产约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时间:可以在结婚前、结婚时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二)夫妻财产约定的对象: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被约定的财产可以是生活资料,也可以是生产资料。(三)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可以对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进行约定。

四、约定的形式: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录音、录像等约定无效。(四)夫妻财产约定的主题:夫妻财产约定的主题必须是夫妻双方本人、而不能委托代理人代办公证,当事人必须在公证员面前在约定协议上签名或按指印。(五)约定必须完全自愿,不得有任伺胁迫。(六)不得以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逃避债务。(七)不得在约定中有一方放弃继承权的约定,因为放弃继承是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如果财产所有权人不想让其配偶有继承权,可以在约定以后适当的时间采用遗嘱的形式剥夺其配偶的继承权。(八)夫妻间相互赠与房屋达不到完全归一方的目的,应采取约定公证为宜。

夫妻财产约定应大力提倡公证,虽然新婚姻法对这项重要民事法律行为未作公证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办理公证的还是不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夫妻财产日益增多,财产关系日趋复杂多样;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权利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了保持生活的独立性或出于其他原因,开始尝试婚前协议、AA制的生活方式,而从事企业经营或其他高收入职业的人群,为了保护个人财产权利,避免因配偶的债务殃及自己的财产,或者为了减少夫妻财产因个人债务而承担的风险,或者为了防止对方借婚姻谋取财产,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需求更为强烈。此外,随着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纠纷增多,采用约定财产制的人们也会有所增加,所以这项公证不仅是对夫妻传统的财产制度的变革,而且是保护夫妻财产权肋重要保障。总而言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预防因婚姻引发的财产纠纷,就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夫妻财产约定,因夫妻财产约定是彼此的诚意,是对所爱之人一切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因而它将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扩,实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可以宣传我国法律,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重要的积极作用。□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公证 篇5

协议人:,男,一九

****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码:。

,女,一九

****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码:。

我们于

****年**月**日在深圳市登记结婚,为便于管理家庭的财产和防止以后发生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现经协商,对家庭财产约定如下:

座落在广东省深圳市

号房屋(房地产证号码:深房地字第 号,建筑面积:

平方米)的全部产权归

所有。因上述房产已抵押给 银行,处于分期贷款的状态中,我们约定上述房产的贷款由协议人 以夫妻共同(或个人)财产(共同)负责清偿,上述房产的全部收益由协议人双方共同(或个人)享有。

上述约定财产在夫妻关系终止时,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或偿还夫妻共同债务,个人债务由该个人清偿。

本协议经双方签字并经公证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一式三份,协议人双方各执一份,****公证处存档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协议人:

二○一二年

夫妻财产约定与赠与合同答辩状 篇6

答辩人:XXX,女,1982年12月5日出生,汉族,大庆XXXXX有限公司职工,住大庆市XXXXXXXXXXXXXXXXXXXXXX。

答辩人因与申请人陈XX夫妻财产约定纠纷一案,因陈XX提出再审申请,现提出答辩如下:

一、申请人陈XX所述与事实不符,财产协议书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胁迫、欺诈。本案经大庆市XXX区法院一审、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结后,已经查明如下事实:答辩人XXX与申请人陈XX签订的“婚前财产约定协议书”因时间倒签而实质上是“婚内财产约定”。申请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再表示当时是因为遭到答辩人胁迫才签订的协议书,现又因为时间倒签就认定答辩人的行为具有欺诈性,据此要求撤销该协议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下面具体分析该协议书的签订是否存在胁迫、欺诈因素:

1、从签订协议的背景来看,该协议在一审时经XXXX司法鉴定所鉴定认为签订该协议的时间为2008年7月4日至2009年7月4日之间。结合本案的事实情况,在婚生子XXX出生几个月以后,申请人陈XX就到石油学院参加为期一年的代职培训,孩子一直是由答辩人照顾。因培训时间较长,申请人也经常会在单位宿舍居住,故双方为了是婚姻关系更为和谐稳定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对各自的婚前财产做了约定。申请人陈XX与答辩人XXX分别对各自所有婚前房产和婚前车辆进行约定为夫妻共有财产,并签订了书面的协议书。因双方均缺少法律知识,当时的情况是双方亲笔签字以后时间是没有写的,后双方觉得婚前财产约定是对婚前的财产作出相应的约定,于是就把日期写在了结婚之前。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胁迫,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2、从协议的倒签时间性质来看,时间倒签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效力的问题,也不能据此认定答辩人的行为具有欺诈性。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婚姻关系对各自的婚前财产作出约定,协议的内容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能因为时间倒签就认定该协议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更不能因此推断出申请人受到胁迫和欺诈。

3、从案件真实的情况来看,答辩人一直和孩子共同生活,纵观生活、教育等各个方面对孩子的照顾都是无微不至,与孩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怎么可能又怎么忍心让孩子大半夜还不睡觉,折腾孩子又是跳楼又是上吊的?而申请人至始至

终一直对孩子不闻不问,在外还与其他女人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对家庭严重不负责任。申请人在一审和二审期间说他留了心眼注意了签协议的时间为2009年3月18日,但是在庭审过程中他只记得这个日期,法官问当时签协议的具体情况时说是孩子出生几个月后签的协议。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因答辩人提供了孩子的出生日期,故申请人现在说孩子当时已8个月了,就从这细节性可以发现,申请人根本连孩子的生日都记不住,更不用提了解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因此,就从这些年对孩子的关心度而言,答辩人是不可能为达目的利用孩子胁迫申请人的。再者,申请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字时就已经对协议的内容熟知并能预见会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协议签订以后申请人从来没有提过遭胁迫签协议的事情。直到答辩人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申请人才以胁迫为由另行起诉财产纠纷,可见他是担心离婚答辩人可能会分割一半财产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提出当初签协议遭到答辩人的胁迫,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从基本事实上还是从逻辑常理上均可认定,该份协议书均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同时申请人也认可协议书落款签名均是亲笔签署的,时间倒签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假设当时没有签订时间,通过鉴定确认时间后,该协议的性质一样是“婚内财产约定”,同样具有法律效力。若申请人再次强调当初签协议时遭胁迫、欺诈,那么就请申请人出示相关证据。

二、夫妻婚内的财产约定不能视为赠与合同。婚内财产约定具有特定的身份关系属性,由婚姻法直接规定,是基于婚姻关系而发生的法律行为,只要双方做出书面约定,就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赠与合同是赠与人自愿把自己所有的财产无偿地交给受赠人、受赠人接受财产的协议,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和单务合同。两者的区别在以下几点:

1、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同,前者要求主体必须是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具有特定的身份属性;后者可以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团体。

2、适用法律不同,前者适用《婚姻法》,后者受《合同法》调整;

3、合同性质不同。前者是对各自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进行书面约定;后者是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处理,无偿的赠与给受赠人,可以附条件、附期限。

结合本案,答辩人与申请人在签订财产协议时系合法的夫妻关系,双方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对各自婚前的财产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完全符合夫妻婚内财产约定的构成要件。当然,我们不排除婚内存在赠与合同,如果双方订立了赠与合同,可以按照赠与来处理,也可以直接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但如果双方是书面约定财产归属,那么就应当按照婚内财产约定来对待,而不能再把它拉到赠与上来。即使是约定男方的房产全部为女方所有,那也不是赠与,更不用说约定为共同所有。

再者,从法理上看,我认为申请人是混淆了婚姻法上的财产约定与合同法上的赠与。婚内财产约定是基于婚姻关系而发生的法律行为,只要双方做出书面约定,即可改变约定财产的权属,而无须借助于合同法上的赠与、互换、转让等行为。婚姻法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婚姻双方具有最密切的人身关系,夫妻之间不能以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等民法一般概念作为处理财产关系的准则,只以约定为最重要的标志,双方做出书面约定,即可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至于约定的内容是否公平,财产是否交付或登记,都无关紧要。

三、夫妻财产约定是夫妻双方共同约定的结果,是基于婚姻关系发生的法律行为,不存在撤销的问题。申请人在申请书中提到,根据解释三第六条规定“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该条规定适用的前提是一方赠与另一方房产在房产过户前撤销赠与,是属于婚内财产赠与的行为。答辩状第二条已经阐明本案中的财产约定协议不是赠与合同,这一条款并不适用本案。而依据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且根据《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的法律规定。”由此看来,夫妻双方签订的财产协议是有法律上约束力的,基于该协议产生的行为是附随的身份行为,具有强烈的身份属性;虽说从内容上看该协议是一种财产行为,但是又不同于普通的财产约定,应该适用亲属法上的规定。只有当《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判决无所遵行的时候,才会使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因此,夫妻财产约定一旦做出,不经双方协商一致,不可以单方面改变,更不存在撤销的问题

四、该协议不是以离婚为前提的情况下签订的,应区分于《婚姻法》解释三的第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

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申请人与答辩人签订财产协议是为了婚姻关系更为稳定和谐,不是以离婚为条件签订的,本案的情形与该法条无任何关联。

综上所述,答辩人认为大庆市XXX区人民法院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听信申请人的一面之词就认定申请人的陈述更为可信并以此判决撤销协议实属枉法裁判。而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时能够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公正判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了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公正、正义。故答辩人在此恳请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查清事实,审核证据的基础上维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还答辩人及孩子XXX一个公平,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此致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答辩人:

浅论夫妻财产约定的作用 篇7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建立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法律条文当中就对夫妻间的财产约定有了明确的规定,到了1950年,我国的婚姻法虽然没有对夫妻财产约定做出具体的明文规定,但却从侧面阐述了夫妻间进行财产约定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第二部婚姻法也相继面世了,由于我国的经济已经在该阶段持续复苏,一些家庭当中的经济水平也有所增长,对待婚姻的财产观念也产生了变化,所以在第二部婚姻法当中规定了关于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问题[1]。

其实,最初的婚姻法中对夫妻财产约定所做出的规定并不完善,随着夫妻间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也在对婚姻法不断做出调整。直到二十世纪初,我国的婚姻法才在财产约定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并将法律条文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使之更加完善。

二、夫妻财产约定的作用

(一)弥补共同财产调整缺陷

现今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一些家庭越来越重视财产问题。从财产结构上来讲,夫妻间需要共同承担生活当中的各种消费。而家庭当中的财产来源往往是夫妻的工资充当主要部分,尽管现在的财产来源已经丰富很多,数额上也持续上涨,但部分家庭还是将夫妻财产看的越来越重。一些家庭为了更好的打理家庭财产,选择股票等形式进行理财,但因为社会环境的复杂,人的心思受到了很大的干扰。一些家庭当中的财产弊端暴露出来,法律当中对于家庭财产规定的模糊,使家庭中的财产纠纷越来越多[2]。该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和睦,也使家庭的财产压力增多。夫妻之间在处理财产问题时处于力不从心的状态,逐渐的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财产纠纷当中。夫妻间的财产约定是一种缓解夫妻矛盾的有效途径,其能帮助澄清夫妻间的财产纠纷问题,约定财产的效力弥补了法律当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漏洞,使当事人在处理财务问题时更加灵活,将比较复杂的财产环境变得简单起来。

(二)避免财产纠纷问题

当今社会,离婚率的上升使夫妻财产纠纷矛盾日益加剧。财产约定能够确保将家庭的财产状况明文规定出来,在离婚时具有一定的财产分割依据。夫妻双方不必再就财产问题展开辩论。而当婚姻涉及到第三方问题时,财产约定也能帮助官方做出最为合理的评判。夫妻财产约定属于一种防患于未然的行为,防止夫妻双方在感情不和时出现的利益争议。财产约定打破了传统观念当中对于离婚的评判,也使家庭纠纷问题更加公正。

(三)督促夫妻共同承担财产风险

一些家庭在处理财产时,为了使家庭财产产生更大的收益,往往会选择以股票或者证券的形式进行投资。在普遍的家庭当中,该种投资形式都很受欢迎,但股票和证券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3]。夫妻当中的一方在经营该类投资时,很有可能因为投资不慎而使夫妻财产受到损失。当一方因投资而背上债务,另一方也许会选择以离婚的方式逃避债务分担。财产约定打破了这种现象,尽管夫妻间的财产属于私人部分,存在着一定的隐私性,但经过财产约定的夫妻财产会变得更加清晰。约定当中也将明确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数额以及对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当中夫妻间出现了债务问题,财产约定将督促对方共同履行债务承担责任[4]。

三、结论

总而言之,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是为缓和夫妻关系的矛盾而出现的。夫妻财产约定以另一种形式完善了婚姻法当中对夫妻财产问题的规定漏洞,促使财产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方面需要从立法等角度将财产约定放到重要的位置,夫妻与家庭也需要重视财产约定这一环节。相信通过国家与个人的相互配合,夫妻财产约定一定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社会的团结安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莉莉.浅议婚前财产公证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3,03(02):241-242.

[2]李娃.夫妻约定财产制若干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09(29):216.

[3]张凌飞.从罗马法夫妻财产制谈我国立法[J].法制与社会,2014,04(20):9-10-16.

谈谈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看法 篇8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约定协议;公证

1 引言

随着社会法制的发展和法律的普及,人们的法律法制意识逐渐增强,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在转变:对待夫妻财产的归属问题,更多的人采取婚前或者婚后财产协议来进行明确划分,而通过公证的形式的也逐渐常见化。这种以法律形式保障婚姻当中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划分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积极地调整婚姻中夫妻两人的财产关系,有利于维护婚姻的稳定,维护婚姻中的个人权益,尤其在处理离婚时财产纠纷时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2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2.1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定义、适用主体和范围

夫妻财产制度主要有三种,其中夫妻财产约定制是其中一种,根据协议的时间可分为婚前和婚后两种财产约定协议,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也就是指通过公证机构,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对夫妻婚前或者婚后的财产归属进行协议性的分配和确认。这是合法的律法行为,其协议主要受到我国《婚姻法》的法律保护。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主要是对婚姻财产的约定,因此主要适用主体,也就是适用对象是具有婚姻约定的、已婚或者未婚男女。这里强调约定协议建立的前提是协议双方是已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的、具有婚姻关系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男女,如果是未婚同居或者是无效婚姻的,则财产约定无效。

而根据财产获得的时间可以把夫妻财产分为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而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则包括这两方面的财产,但是可以根据具体协议内容对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归属进行不同的约定:属于婚前财产的,比如夫妻双方结婚前两人各自拥有的不动产(如房产和其他财产物品或物权)和动产(如汽车、珠宝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可以进行约定支配的是夫妻双方的财产,而不能约定他人的财产,比如丈夫好友的财产不归属到约定的财产范围中。而协议的约定可以面向夫妻全部财产,也可以只约定部分指定财产。而协议的约定必须采取书面的形式,而不能通过口头形式,后者内容不够明确,容易产生纠纷和矛盾。而且我国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协议是和法定财产制结合应用,具体适应情况为:对于夫妻财产,一般按照财产法定制执行,但如果夫妻双方进行有效的财产约定协议,则约定的财产则优先按照约定协议执行。

2.2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中的作用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作为契约财产的一种法律约定形式,本身具有法律效力,而一当提出申请后,公证单位或者公证机构就会依法对其进行公证,并会发放对应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法律文书,对夫妻双方均具有法律效应,以后夫妻财产的归属和继承等问题则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预防以后发生的一些纠纷和诉讼,并可以作为以后财产纠纷时的法律依据。公证是保障夫妻财产约定协议法律效力的一种司法制度,为了保障相关规定的依法实施。

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必须通过公证机构进行。公证机构是由国家设立的、专门办理公证业务和其他相关事务的法律机构。

公证机构在对夫妻财产约定协议进行公证时必须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查主要是为了确认约定协议的适用主体、客体和适用条件和财产范围等,以及协议的真实性、自愿性和合法性,主要包括公证受理和形式审查两个流程。公证机构在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需要对当事人告知对其可能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保障约定协议当事人的知情权,也减少以后的纠纷和误会。

3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基本流程

要进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必须经过当地的公证机构。具有婚姻约定的男女或者夫妻需要一起到当地的公证机构提出协议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当事人的身份证明资料(身份证、户口本,或结婚证原件)和有关的所有权、适用权证明及财产清单;并起稿财产约定协议,对财产约定的当事人身份信息和财产情况进行阐述并约定好财产的归属及其他具体适用情况补充。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需要夫妻双方当事人的亲自参与,保证协议的申请和要求制定符合双方的意愿。当事人提出申请及填写相關资料后,需要等候公证处进行审查,审查之后再由公证处出示相关法律文书,才能说明约定协议成效。

4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意义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而我国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夫妻间的财产问题涉及双方的切身利益,往往容易引起各种不愉快的纠纷和矛盾,破坏婚姻的稳定,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对夫妻财产进行约定协议,并通过公证的法律手段,在处理婚姻财产纠纷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制度作为我国婚姻制度中的一种,具有相当的法律效力,这不但保障夫妻某一方自由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也保障了夫妻双方享受相关财产的权利。提前对财产进行约定协议和公证,一方面可以预防以后可能发生的一些财产纠纷,减少诉讼。尤其是在处理离婚案件时,如果之前已经签订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并进行公证,那么财产的归属划分十分明确,并具有法律依据,当事人需要遵循协议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各种不必要的纠缠。而且公证保证了当事人的自愿与知情以及协议的合法合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夫妻双方的财产权利和财产自由,体现法律对公民的财产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维护了婚姻和家庭的稳定。许多离婚案件的核心都离不开财产问题,如果在婚前或者婚姻中夫妻双方可以就其财产进行一定的公开坦诚,不但可以增加伴侣的信任度,还可以通过对婚前和婚中的财产划分进行良好沟通和协议,减少双方对财产利益问题的矛盾和误会,对以后可能发生的财产纠纷具有一定的规避作用,更有利于长期婚姻的维系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5 结语

遵循法律,善用法律是法制社会的一个常见现象,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维护权益是21世纪人理智的做法。在婚姻关系中,夫妻财产问题一直是十分重要问题,正确处理好则有利于维持婚姻的稳定与持久,而事前双方的良好沟通和利用法律手段对夫妻财产进行公开划分和合理合法的处理,是一种维护婚姻的理性行为。

参考文献:

[1]史宏,陈茜.如何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J]. 西部法制报,2014,(03).

上一篇:分社主任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安徽医专护理学基础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