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夫妻财产制

2024-07-25

约定夫妻财产制(通用11篇)

约定夫妻财产制 篇1

一、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概念和内容

夫妻约定财产制, 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商定其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处分等事项, 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

根据上述规定, 可以看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主要有以下内容: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且该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适用《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 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二、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夫妻可约定的财产范围及财产权利过于拢统

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物权包括自物权和他物权, 因此, 就夫妻约定的财产的权利而言, 不仅应该包括基于该物的所有权, 同时还应包括所有权以外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而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此没有具体的规定。而现实生活中, 夫妻对共同所有财产的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的约定是经常出现的, 如股权的变化、无形资产的期待权、他物权等。其次, 《婚姻法》没有提及有关夫妻债务约定的具体规定, 使得可约定财产的范围不够完整, 使当事人容易产生误解, 在实际生活中操作也很困难。

(二) 没有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协议是否可以变更或撤销

夫妻约定财产协议, 又称为“夫妻财产契约”其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契约。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夫妻双方订立的夫妻约定财产协议是应该可以随着夫妻财产关系的变化而变更或撤销, 但是变更或撤销在什么情况下可行, 又要经过什么程序等等, 我国现行《婚姻法》都没有作出规定。尤其是在实践中, 不仅会给夫妻处理夫妻财产关系带来麻烦, 也会给审判实践带来巨大困难。

(三) 没有规定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生效时间

夫妻间的婚姻契约是主契约, 关于财产的约定是从契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从契约不能独立存在, 只有依附于主契约才能存在。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夫妻财产约定时间及生效时间, 一般认为财产约定既可以在婚前、结婚登记时, 也可以在婚后。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 婚前, 没有成为合法夫妻之前的主体双方对财产的约定, 能否称为“夫妻财产约定”, 显然这里的主体是不合法的。同时, 按照这种逻辑推理, 如果把财产约定仅仅限定在婚后, 只有合法的夫妻才能对财产进行约定的话, 这很显然又违背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宗旨。

(四) 没有规定财产申报登记和公示制度

我国《婚姻法》要求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但未要求夫妻双方履行公示手续, 而对于未经公示的夫妻财产约定, 当然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同时《婚姻法》也没有规定夫妻财产申报登记制度。这就使得在实践中, 如果夫妻财产约定没有经过登记和公示, 在一方与第三方进行民事活动时, 该第三方以不知道该约定为理由而不予承认, 此时, 按照民事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夫妻一方要证明第三人知道该约定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使得夫妻财产约定在对外效力上有时是很难实现的。

三、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措施

(一) 扩大约定财产的范围

夫妻可以就婚前财产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的归属做出约定, 也可以就婚前财产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归属作出规定, 约定的财产既可以是夫妻的全部财产, 也可以是部分财产。同时, 对于约定的财产的权利, 除了包含所有权外, 还应当明确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利, 这样更能适应于新时期的夫妻财产关系。

(二) 规定夫妻财产约定的变更和撤销的条件

夫妻财产约定, 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 在其生效后, 因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情况发生变化, 应该可以依法变更和撤销原约定。在此方面, 可以借鉴德国民法典中对允许婚姻双方在结婚后通过婚姻财产契约对婚姻财产制予以撤销或变更的相关规定。但是, 该撤销或变更的行为必须经过登记或被第三人知晓, 才会对第三人产生效力。

(三) 明确规定夫妻约定财产生效的时间

法律应该明确夫妻财产约定既可以在婚前作出, 结婚登记时做出, 也可以在婚后作出。同时法律应该明确区分夫妻财产约定的时间及约定财产生效的时间。这样对于之前的问题, 夫妻约定财产一定要是合法夫妻才可以, 那么就只能在婚后才能成立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夫妻财产约定, 并不是只能发生在婚后, 之所以叫做夫妻财产约定, 只要求在处理财产时是夫妻即可。

(四) 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

我国《婚姻法》要求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但未要求夫妻双方履行公示手续, 而对于未经公示的夫妻财产约定, 当然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不利于保护夫妻双方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 依据公示方式进行登记, 确认约定的对外效力。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 对于与夫妻一方进行民事活动的第三人来说, 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夫妻间的财产约定情况, 避免以后发生纠纷夫妻一方非法转移自己的财产, 同时对于夫妻一方来说, 因为登记制度, 第三人便不能主张自己对夫妻财产间的约定不知晓, 这样就使得夫妻约定财产的对外效力得到很好的实现。

关键词: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参考文献

[1]柴淑萍, 王锦烨.试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J].律师世界, 2005 (5) .

[2]苏颖霞, 王葆莳.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变更及评价[J].理论导刊, 2002 (08) .

[3]李涵伟.新《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度”若干问题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08) .

约定夫妻财产制 篇2

婚前财产约定是以结婚为前提条件的,如果是签订在婚姻关系存续之前,婚前财产约定的.生效时间为男女双方进行结婚登记时,如果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签订的,则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离婚协议并非《婚姻法》第19条意义上的夫妻财产约定,而是夫妻双方经协商一致,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等相关问题达成的协议,与夫妻财产约定最大的不同,是它以夫妻双方自愿离婚为前提。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且对于子女和财产问题已经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约定夫妻财产制 篇3

【关键词】 财产约定物权法房产登记

1. 案例描述

2001年原告薛某和被告梁某确定恋爱关系,并准备结婚。被告梁某及其父母承诺购买住房一套作为结婚以及婚后生活之用。2002年2月,被告梁某与其父即被告梁父购买某处房屋,并以梁某名义办理抵押贷款手续,房屋产权登记在被告梁某和被告梁父名下。2003年5月被告梁某向原告薛某出具书面声明书-份,内容为“本人(被告梁某)和薛某真心相爱,准备近期结婚。为此,在2002年2月我们购买住房-套,住房总价23万元,父母首付房款8万元,十年期房贷15万,房屋产权现有署名本人和本人父亲。本人诚心与薛某相爱一生,婚后剩余房屋贷款由我和薛某共同偿还。从结婚之日起,该房产只为薛某和本人所有,其中薛某占总房产的百分之五十。特此声明。”该书面声明落款处有被告梁某及其父母共三人签名。书面声明签署后三日,原告薛某和被告梁某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婚后房屋贷款由原告薛某和被告梁某共同偿还,原告咨询房产部门得知房屋有贷款情况下无权办理产权变更手续。2008年,薛某和梁某关系破裂,梁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未列房屋为共同财产。薛某向法院另案提起房屋确权诉讼,请求法院确认房屋为原告与被告梁某的共同财产、确认原告占有该房屋50%的份额。并要求判令两被告配合原告办理房屋产权变更手续。

被告梁父答辩时当庭提交书面撤销赠与声明书,并称此协议属于房屋赠与合同,根据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在不动产未办理变更手续前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故其提出撤销。被告梁某与其父答辩意见相同,要求法院驳回原告薛某的诉讼请求。原告薛某认为此协议应当定性为夫妻财产协议,因涉及第三人财产权利,第三人书面表示予以放弃,此协议的形成是各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协议合法有效。

2. 协议的定性分析--赠与合同还是夫妻财产约定协议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赠与合同是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赠与他人,而受赠人也表示接受赠与的财产。赠与的财产也要到相关部门办理财产转移手续。一般情况下,赠与人可以在财產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关系。而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则是依据《婚姻法》的规定,约定将一方的财产为共同财产。从表面上看,此协议似乎符合赠与合同的构成条件,但仔细分析,此协议的赠与关系是以婚姻关系为条件的,与一般的赠与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之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因此,本文认为,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立法角度而言,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是规范和调整夫妻财产关系的,合同法中赠与合同的条款是规范和调整赠与合同关系的,两者有显著地区别,主要表现在,夫妻财产约定的主体只能是夫妻关系或者预期是夫妻关系,而赠与合同则完全不受此限制。也就是说,夫妻财产约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双方的身份关系,并以双方的身份关系为基础订立相关财产约定,如果没有缔结婚姻关系,夫妻财产协议根本无法生效,反观赠与合同,合同主体并没有任何限制,赠与人出于特定目的,无偿向受赠人赠与财产没有任何限制,既可以发生在夫妻这样的亲属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具有亲属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在司法实践中,夫妻财产协议纠纷往往是在离婚案件中予以处理或者由离婚纠纷。

3.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与物权法的冲突及解决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关于共同财产的规定。针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该条款为夫妻财产协议的法律依据,但该条款只是对夫妻财产约定的约定方式、标的、外在表现形式等做出了规定,并未规定涉及不动产是否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夫妻财产约定的生效要件主要是:(1)双方具有合法的婚姻关系或者未来将缔结婚姻关系。(2)夫妻财产约定的前提基础就是双方具有或者即将具有婚姻关系,同居期间对财产约定是一般的民事契约,不应当适用此条款。(3)如果是未婚者,未来适用于婚姻关系的财产契约后结婚的条款之规定。

虽然《物权法》第9条规定了不动产物权的变更、设立、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但是婚姻法第十九条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规定,是否属于物权法所称的“法律另有规定”,即夫妻签订财产约定后取得的财产所有权.是否需要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履行物权登记手续。对此,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均末明确。实践中,相当大比例的夫妻财产约定方式是夫妻双方约定将方的婚前财产约定为共同财产,在末办理产权登记的情况下,如果严格按照物权法第九条规定执行,那么显然又与婚姻法的精神相悖。

夫妻财产约定行为,当然需要适用法律规定,然而该行为毕竟又是以夫妻身份为前提条件,的确不同于普通财产协议。从法律效力上说,民事基本法《物权法》均为民事特别法。但就不动产物权的移转、变动而言,《物权法》的规定是一般规定,而《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关系的规定是特殊规定。在解决夫妻财产争议原则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应适用《婚姻法》。

参考文献:

[1] 许莉.夫妻财产归属之法律适用[J].法学. 2007(12).

[2] 许莉.两性平等的新里程碑--我国台湾地区新修正夫妻财产制度述评[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5(01).

[3] 任凤莲.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与完善[J]. 社会科学. 2005(01).

[4] 杨晋玲.中外夫妻财产立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夫妻财产立法[J]. 现代法学. 2004(02) .

[5] 范李瑛.夫妻财产约定的性质及法律适用[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6] 熊英.评述新《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度”的不足[J]. 当代法学. 2002(07).

[7] 杨晋玲.在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均衡之间--以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为例[J]. 现代法学. 2002(01).

作者简介:王晶(1978-),女,本科学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经济师,主要研究房地产经济方向。

小议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篇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夫妻间财产制度出现了约定财产制, 并且在我国新修改的《婚姻法》中被确立, 有些人认为《婚姻法》的修改是成功的, 把夫妻约定财产制明确到法律上, 有法可依;有些人则认为在中国特别是在农村, 女方婚前大部分没有什么财产, 一般是嫁出去并以此为生, 约定财产制是否符合国情, 还需要研究。笔者认为:新《婚姻法》中所规定的夫妻约定财产制体现了平等、自愿的契约自由原则, 同时夫妻之间对财产的约定在本质上是合同, 在约定的形式、效力、解除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合同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 个人私有财产增多的同时出现的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 实行夫妻之间财产约定渐成趋势, 立法上确立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是可取的, 这实际上是在私法领域给予了当事人充分的自由, 允许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处分其财产权利。

(二)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1.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概述

我国《婚姻法》着眼中国具体实际, 本着约定先于法定、夫妻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平等、保护弱者利益、保障夫妻合法的财产权益和维护第三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确定了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两种夫妻财产制度。

所谓夫妻约定财产制就是指法律允许夫妻用契约、协议的方式对他们在婚前和婚后财产的归属、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以及对第三人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分割等事项做出约定, 从而排除或部分排除夫妻法定财产制适用的制度。法定财产制是依照法律直接规定而适用的财产制, 而约定财产制是夫妻以协议、契约的方式依法选择适用的财产制, 其效力要高于法定财产制, 只有在当事人未就夫妻财产做出约定, 或所做的约定不明确, 或所做的定无效时, 才适用夫妻法定财产制。

2.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发展沿革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我国正式有夫妻约定财产立法, 始自1930年12月26日国民党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 依其规定:夫妻得于结婚前或结婚后以契约形式约定夫妻财产制, 该项契约的订立, 变更或者废止, 非经登记不发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夫妻须在共同财产制、统一财产制和分别财产制中选择其一为约定财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的《婚姻法》未对夫妻财产约定做出明确规定, 但在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当时也是允许夫妻约定财产制的, 但没有明确制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更新, 实行了近30年的婚姻法的内容显得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于是, 1980年9月, 经过修改的新中国第二部《婚姻法》应运而生, 确立了以法定财产制为基础, 约定财产制为补充的制度, 但未明确规定夫妻对其财产的约定、如何约定以及其约定效力。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实践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对此进行了弥补, 进一步明确了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约定方式可以书面形式, 如果双方无争议的, 也可以口头形式作出, 以及如果规避法律的约定是无效的情形, 解决了当时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2001年4月28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对《婚姻法》做出修改, 修改后的新《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3.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内容: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夫妻财产制都有较为具体、明确的规定, 从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可以看出, 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立法限制较多, 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1) 约定的主体。由于是夫妻约定财产制, 当然只能是有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才可以对他们的财产做出约定。夫妻之间订立财产契约是从事一项事关当事人重大利益的重要民事法律行为, 进行约定时, 双方必须都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无权约定。同时, 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必须由双方亲自签订, 不适用代理制度。

(2) 约定必须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双方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自愿, 不得违反意思自治, 夫妻一方不得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做出约定, 因胁迫、欺诈、乘人之危而作出的约定可以撤销。

(3) 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 且不得超越夫妻所享有的财产权利的范围。夫妻双方对其财产的约定就是实施民事行为的过程, 此民事行为必须是合法、有效的, 必须是符合公平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得规避养老育幼等法律义务, 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否则是无效的。

(4) 约定的方式要求采用书面形式。新《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人们常说“口说无凭”, 书面形式容易体现, 将来对簿公堂的时候可以作为证据, 较容易解决纠纷。对于约定的方式笔者认为如果能够进一步规定对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应该采用公证形式是最好的。

(5) 约定的效力。根据合同法和物权法的一般原理, 夫妻关于财产的约定, 是双方当事人意思的合致, 通过约定来安排夫妻未来财产的分割, 对夫妻双方当然具有约束力;但是, 在涉及第三人利益时, 由于夫妻财产约定没有公示, 就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此, 通常情况下, 约定只在夫妻之间有效, 并不能据此对抗善意第三人。我国法律没有建立夫妻财产登记制度, 只是以第三人知道夫妻之间有财产约定的, 才能对第三人有效, 如果第三人不知道有该财产约定的, 则对他不发生效力。

4.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意义

夫妻约定财产制在我国出现并在立法中予以确立, 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和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应我国家庭财产状况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 使婚姻当事人在处理各方财产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尊重公民处理财产问题的自主权利, 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法律原则;适应现阶段社会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实际情况, 保护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满足涉外婚姻家庭的特殊需要, 维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 目前的夫妻财产约定立法并不系统、尚不完善。

2001年《婚姻法》修改案虽然对80年《婚姻法》就夫妻财产约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仍有许多不足, 如法律条文含糊不清, 生效问题、变更或撤销问题、约定的原则问题、约定的救济途径问题、约定的解释问题等均未作出明确规定, 突出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对夫妻财产约定内容是否受限制, 立法模棱两可民法学界不少学者认为新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一款对夫妻财产约定内容的立法陈述是选择了一种封闭式立法模式, 认为其已明确地提出三种夫妻财产制度即一般共同制、分别财产制、限定共同制供婚姻当事人选择约定。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 夫妻财产约定才有效, 夫妻财产约定若以法律明文允许以外的夫妻财产制为对象, 财产约定无效, 当事人仍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2。而法律实务界普通认为, 目前的夫妻财产约定制立法仍然是一种开放式立法模式, 婚姻当事人仍然可以对其财产约定内容进行自由选择, 只要不违法, 不损害公共利益、公序良俗, 该约定就应认定为有效。对同一法条、同一问题, 学术界和实务界在理解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而立法对此没有作出进一步明确的界定, 长期下去, 在实践操作中势必将带来很大的麻烦。

夫妻财产契约何时生效问题, 立法没有作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 夫妻财产契约, 是婚姻契约的从契约;夫妻订立财产所有关系的契约, 不能独立存在, 只能依附于缔结夫妻关系的婚姻契约, 婚姻契约经国家审查批准生效, 附随于婚姻契约成立的夫妻财产契约才能生效。婚姻依法成立以后的夫妻财产契约, 由于婚姻契约已经生效, 当然可以附随生效;而婚前财产契约则只能在婚姻契约生效时生效。

夫妻财产契约是否变更可以或撤销, 立法没作出明确规定一些国家规定在夫妻约定财产以后, 不得变更或撤销。如《日本民法典》第758规定:“夫妻的财产关系, 于婚姻申报后, 不得变更。”夫妻财产约定既为契约性质, 自应允许变更或撤销, 但应有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我国立法没有这种规定, 原则上应准许变更或撤销, 但又没有规定变更或撤销的条件和程序。笔者认为, 夫妻财产契约在订立生效后可以变更或撤销, 但变更或撤销必须经夫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方可为之, 没有变更或撤销的一致意思表示, 夫妻财产契约不能变更或撤销, 继续发生效力。

目前的夫妻财产约定立法并没有解决公示问题, 这对约定当事人财产权益保障不力现行婚姻法只要求婚姻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约定, 而没有规定以某种公示形式对抗善意第三人。就选择何种程序来满足公示要求, 笔者认为, 所有夫妻财产约定必须公证, 由公证机构具体把握约定的合法性及真实、有效性问题, 然后由婚姻登记部门在结婚登记时一并登记或变更登记, 并可供人们随时查询。

是否允许婚姻当事人对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进行约定, 立法也应有所涉及夫妻对财产作出约定并不是只为可能发生离婚作准备的, 夫妻财产约定不应理解为是一种“保险”, 而应该是为婚姻的美满稳定服务的。因此, 法律不应该仅仅解决离婚时, 约定财产归属问题, 而应该同时涉及到夫妻在存续期间对其财产的使用、收益权、处分权是否可以约定以及如何约定等法律内容。

(四) 结束语

任何一个时代的法律, 归根结底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但又不能离开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而凭空创造, 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扬弃过去时代法律中不适合的东西, 吸收适合的东西, 并加以改造和创新而形成的。夫妻财产约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夫妻财产约定的完善和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它解决了现今社会对于夫妻之间财产约定时可能出现的纠纷。吸收和扬弃才能促进立法的发展, 财产制度涉及到交易安全问题, 如果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不明确的, 容易发生纠纷, 夫妻一方在与他人进行交易时, 他人因为不清楚夫妻一方的资金来源以及性质如何, 可能不敢同他进行交易, 因此, 科学的规定和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对于家庭、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以及婚姻纠纷的处理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巫昌祯主编:《婚姻家庭法新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第199页。1、巫昌祯主编:《婚姻家庭法新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第199页。

[2]、可参见巫昌祯主编, 《婚姻家庭法新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夏吟/蒋月/薛宁兰著, 《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等。2、可参见巫昌祯主编, 《婚姻家庭法新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夏吟/蒋月/薛宁兰著, 《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等。

[3]、王胜明、孙礼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立法资料选, 法律出版社, 2001年;3、王胜明、孙礼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立法资料选, 法律出版社, 2001年;

[4]、梁书文、黄赤东:《婚姻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年。4、梁书文、黄赤东:《婚姻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年。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 篇5

女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系夫妻关系,于_________年___月___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记结婚。现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属约定如下:

1.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的房屋所有权及其财产变现归属于乙方,(包括尚未兑现房屋的房票_________万所有权);

2.夫妻对外的共同债务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整)由双方共同清偿;

3.夫妻共同对外享有的债权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整)由乙方享有并由甲方向乙方代为偿还。

4.本协议未明确说明的所有其他财产的归属,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执行。

5.双方应在本协议生效后7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协议进行相关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登记,所需税费由甲方承担。

6.如双方离婚,双方按本协议约定确定财产归属。如发生争议,任何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依据本协议确认相关财产所有权的归属。

7.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并按手印之日起生效,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本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无欺骗、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甲乙双方均已明确知晓、理解、同意本协议所约定之一切内容,愿信守本协议,遵照执行。

甲方:

准夫妻的婚前财产约定(之一) 篇6

案例一 减少差异的约定方法

杨和盈均为外企白领,随着婚期的到来,二人开始认真审核各自的财产。已届而立之年的杨,在国外留学、工作多年,属于海归分子,回国后又一直在外企做主管,可谓基础雄厚。而年轻的盈刚毕业两年,工作时间尚短,二人的婚前财产有很大悬殊。

要强的盈,特别介意别人怀疑她嫁给杨的动机,所以坚持夫妻之间采用AA制。“你的,永远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咱们财产上两不相干!”可是杨却不愿意这样,“如果连自己的老婆都提防着,那我的生活和事业还有什么意义?再说了,每天这么计算着,累不累?”

杨感觉AA制不利于自己未来家庭的和谐建设,可是盈一直对双方财产方面的悬殊耿耿于怀。怎么才可以让爱情的光芒在财产面前不变得黯淡呢?

王芳律师支招

法律点评

如果只是按照婚姻法的理解,那么杨与盈在婚后生活中的确会面临AA制的状况,因为在结婚前两人各自所拥有的个人财产内容清楚且不会因为结婚年限拉长而发生转化。这种差距往往会使收入低一方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产生感情沟通障碍,影响夫妻感情。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与发展,未来将面对购买大额动产(汽车等)、不动产(房屋等)以及孩子的抚养教育费用等等,因为是用于共同生活,坚持执行AA制会增加经济弱势一方的现实压力和精神压力。长久下去与家庭的和谐建设初衷也是相背离的。

律师建议

首先需要向盈言明,新婚姻法的规定已排除了她嫁给杨动机的质疑,她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其次,婚姻的缔结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庭基金,盈强行实行AA制其实是不明智的。最后,鉴于双方收入上的差距和杨对和谐家庭的追求,建议由杨主动提出将双方婚前财产作一公证,公证为夫妻共同所有,既能见证他们的爱情,又能使双方婚后生活经济上更紧密,感情上更甜蜜。

杨主动将自己婚前个人财产变更为夫妻共有,除了对未来伴侣表示充分的信任外,还可以由此得到一个精神方面彻底轻松的新娘,共同为新家庭的建设“添砖加瓦”。但是杨也要考虑到风险:万一将来出现不和谐而导致分子,这部分见证美好感情的财产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因此公证协议可以在专业律师的协助下,对于具体细则进行必要的附加条件。这样,将来即使有意外,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杨的利益。

案例二 分清彼此的约定方法

安东就要嫁人了!证书已经领取,新房也要交付,就等着做美丽的十月新娘了。安东家里成员众多,七大姑八大姨的几十口人呢,大家都琢磨着给安东举办一个热热闹闹的婚礼。安东父母和兄姐合计着要送给他们一辆汽车,奶奶打算送孙女一台洗衣机,表姐要送她一台冰箱,堂兄已经看好了一套整体橱柜,舅舅说给她来套家庭影院吧。最珍贵的是,外公想把自己收藏多年的价值奇高的古玩送给安东一件。在众人的祝福下,安东乐得合不拢嘴。

未成年的小侄女发话了,“你们真傻,没看到电视里面那些闹离婚的吗?为了财产争的头破血流。你们送什么东西呀,弄不好这些东西将来都成别人的了。直接把钱给我姑不就得了?!”尽管童言无忌,但这一句话却像凉水兜头泼下。可不,家人应该怎么办才稳妥呢?

法律点评

一般的传统民俗会认为,结为夫妻的时间标志是举行婚礼之日,所以很多人会强调“我们只是领取了结婚证,还没有举办婚礼共同生活呢!”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说,在安东与其未来伴侣领取了结婚证之后,她的亲戚所赠送的所有礼品就都会视为对安东夫妇的赠予。如果将来安东不幸与配偶离婚,这些物品的确都会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来进行分割,所以虽然出自一个孩子之口,但是由此引发的亲人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律师建议

安东和关心自己的家人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消除这种顾虑。她可以提前与送礼物的家人订立一份赠与协议,表明这种赠送是无偿的,但是只限于赠给安东个人所有,如果书面的协议符合法律要件,则无论安东家人送任何礼品,都会视为一方个人财产,届时是不会参与到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中的。

这样一来,安东既可以安心地接受家人的祝贺,在夫妻共同生活中享用着家人的“爱心”体现,又有效地避免了将来发生意外情况时候“损了老公又折财”。不过,由于这份协议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建议最好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进行。

案例三 特殊财产的约定方法

家奇的父母把自己精挑细选的基金,送给他们当作结婚贺礼。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的婚姻和爱情,可以如同这只基金一样,不断增值。”未来的老岳父更实在些,送给他们一份趸缴的医疗保险和一份分红保险,“都是自由职业者,没有我们那个时代的福利了,希望你们能有个保障。”家奇小夫妻希望认真对待爱情与婚姻的建设,而认真对待的开始,就是认真处理各自的财产。东西好确认,金钱也好确认,可是这基金和保险,怎么确认呢?

法律点评

首先要肯定的是,作为具有几十年社会经验的两对老人,都对这对新人讲述了维持现实婚姻的不易。借用这种财产的赠与,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在现实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如果父亲与岳父的赠送是在家奇婚后,则应当将所赠送的财产都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但保险和基金属于特殊的财产表现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对待。基金属于投资类的财产权益,在分割时考虑的是基金的现值,而不是购买价值;医疗保险则属与人身紧密相关的赔偿性质的权益,应为受益人本人拥有;分红保险则是一种投资收益,是夫妇婚后的所得,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家奇夫妻均有权要求得到。

律师建议

夫妻婚后往往会得到一些权属有争议的财产,比如亲戚赠送给孩子的保险,或是企业配发给员工的股票期权,这些权益除了要考虑法律上的有关规定外,还要考虑夫妻对这些财产得到时的约定。我国是一个以夫妻财产约定优先的国家,即夫妻若有约定,以约定为准,若无约定,才依法确定。所以家奇夫妻可以自行约定保险利益归谁所有。

浅论夫妻财产约定的作用 篇7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建立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法律条文当中就对夫妻间的财产约定有了明确的规定,到了1950年,我国的婚姻法虽然没有对夫妻财产约定做出具体的明文规定,但却从侧面阐述了夫妻间进行财产约定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第二部婚姻法也相继面世了,由于我国的经济已经在该阶段持续复苏,一些家庭当中的经济水平也有所增长,对待婚姻的财产观念也产生了变化,所以在第二部婚姻法当中规定了关于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问题[1]。

其实,最初的婚姻法中对夫妻财产约定所做出的规定并不完善,随着夫妻间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也在对婚姻法不断做出调整。直到二十世纪初,我国的婚姻法才在财产约定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并将法律条文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使之更加完善。

二、夫妻财产约定的作用

(一)弥补共同财产调整缺陷

现今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一些家庭越来越重视财产问题。从财产结构上来讲,夫妻间需要共同承担生活当中的各种消费。而家庭当中的财产来源往往是夫妻的工资充当主要部分,尽管现在的财产来源已经丰富很多,数额上也持续上涨,但部分家庭还是将夫妻财产看的越来越重。一些家庭为了更好的打理家庭财产,选择股票等形式进行理财,但因为社会环境的复杂,人的心思受到了很大的干扰。一些家庭当中的财产弊端暴露出来,法律当中对于家庭财产规定的模糊,使家庭中的财产纠纷越来越多[2]。该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和睦,也使家庭的财产压力增多。夫妻之间在处理财产问题时处于力不从心的状态,逐渐的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财产纠纷当中。夫妻间的财产约定是一种缓解夫妻矛盾的有效途径,其能帮助澄清夫妻间的财产纠纷问题,约定财产的效力弥补了法律当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漏洞,使当事人在处理财务问题时更加灵活,将比较复杂的财产环境变得简单起来。

(二)避免财产纠纷问题

当今社会,离婚率的上升使夫妻财产纠纷矛盾日益加剧。财产约定能够确保将家庭的财产状况明文规定出来,在离婚时具有一定的财产分割依据。夫妻双方不必再就财产问题展开辩论。而当婚姻涉及到第三方问题时,财产约定也能帮助官方做出最为合理的评判。夫妻财产约定属于一种防患于未然的行为,防止夫妻双方在感情不和时出现的利益争议。财产约定打破了传统观念当中对于离婚的评判,也使家庭纠纷问题更加公正。

(三)督促夫妻共同承担财产风险

一些家庭在处理财产时,为了使家庭财产产生更大的收益,往往会选择以股票或者证券的形式进行投资。在普遍的家庭当中,该种投资形式都很受欢迎,但股票和证券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3]。夫妻当中的一方在经营该类投资时,很有可能因为投资不慎而使夫妻财产受到损失。当一方因投资而背上债务,另一方也许会选择以离婚的方式逃避债务分担。财产约定打破了这种现象,尽管夫妻间的财产属于私人部分,存在着一定的隐私性,但经过财产约定的夫妻财产会变得更加清晰。约定当中也将明确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数额以及对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当中夫妻间出现了债务问题,财产约定将督促对方共同履行债务承担责任[4]。

三、结论

总而言之,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是为缓和夫妻关系的矛盾而出现的。夫妻财产约定以另一种形式完善了婚姻法当中对夫妻财产问题的规定漏洞,促使财产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方面需要从立法等角度将财产约定放到重要的位置,夫妻与家庭也需要重视财产约定这一环节。相信通过国家与个人的相互配合,夫妻财产约定一定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社会的团结安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莉莉.浅议婚前财产公证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3,03(02):241-242.

[2]李娃.夫妻约定财产制若干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09(29):216.

[3]张凌飞.从罗马法夫妻财产制谈我国立法[J].法制与社会,2014,04(20):9-10-16.

浅谈夫妻财产约定与公证制度 篇8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制,公证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夫妻财产约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关注的话题。我国《婚姻法》把夫妻财产制分为共同法定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 对夫妻财产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确定了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种类、成立、效力等, 以避免夫妻财产纠纷, 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下面我就夫妻财产约定与公证制度谈点认识。

1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及其种类和形式

1.1 夫妻财产约定制

夫妻财产约定制, 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 主要包括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与废止, 夫妻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 以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 夫妻对外财产的责任, 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问题。它是调节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依据。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建立, 既尊重了公民处理财产问题的自主权利,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 也为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正确解决夫妻之间的财产争议, 促进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1.2 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种类和形式

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财产制度共有三种, 即: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和分别财产制。

一般共同财产制, 即无论是夫妻婚前还是婚后所得财产, 也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一律属于夫妻共有,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一般共同财产制下,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 一般共同财产因夫妻一方死亡、夫妻双方离婚以及夫妻双方协议确定而采用法律允许的其他财产制而终止, 而不论何种原因导致一般共同制的终止, 共同财产必须进行分割和清算, 这里应特别注意这两种情况:一是在终止共同财产制时, 如果当事人有债务负担的, 应一并对债务作出认定和处理, 不能忽略了对债务的处理;二是法律规定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并不纳入共同财产范围, 当夫妻采用其他财产制度时, 这些财产依法还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1) 一方的婚前财产; (2)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等费用; (3)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4)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限定共同财产制, 是指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 共有范围外的财产均归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制度, 在限定共同财产制下, 共有财产的范围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当事人可以将婚前的财产约定为双方共有, 也可以将婚后部分财产约定为共有, 对于限定共同财产制的终止, 包括夫妻一方因故死亡或经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夫妻一方因故死亡依法导致了限定夫妻共同财产制终止, 而经夫妻双方协商一致,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婚姻当事人双方可以依法终止限定共同财产制, 转改采用其他夫妻财产制度, 对于夫妻自愿终止限定共同财产制后, 应对共同共有的财产, 包括共同债权和共同债务进行分割和清算, 而对于夫妻一方因故死亡导致限定共同财产制的终止, 被继承人的配偶应与被继承人的其他合法继承人共同协商分割与清算被继承人的遗产。

分别财产制, 是指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 并各自行使管理、使用、处分和收益权的夫妻财产制度, 这种制度不排斥夫妻一方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管理权交给另一方, 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 分别财产制充分肯定了夫妻是各自不同的独立之人, 特别是该制度充分承认已婚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和财产权利, 就反对夫权主义有积极意义, 分别财产制的终止包括夫妻一方死亡, 夫妻双方离婚以及夫妻双方协商变更夫妻财产制度, 在分别财产制下, 由于夫妻的财产的权利和义务是分开的, 一般不存在共同财产的分割和清算, 但在特别情况下, 如果出现某项财产的归属不明的情形, 则该项财产应被推定共同财产, 也就需要进行分割。同时,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条规定, 夫妻一方对婚姻家庭作出特别贡献的, 该方当事人享有补偿请求权, 但此补偿请求权只能在终止分别财产制时行使。

对以上三种夫妻财产约定制, 婚姻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 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意思表示出来。我国《婚姻法》规定, 夫妻财产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并且最好经过公证机构公证。另外, 在变更废止原约定时, 如果订立约定时采取书面形式或经过公证, 变更和废止时也要采取相同的形式, 否则容易引发起争议。

2 夫妻财产公证制度的确立

2.1 公证制度

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或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 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公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建立公证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公证机构的公证证明活动, 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 稳定民事秩序, 预防纠纷, 减少诉讼,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国家在设立这一机构的同时, 也赋予其独立的排他的国家证明权。因此, 代表国家行使证明权是公证机构的特有职能。公证制度有三个特征:第一, 公证处作为国家专门设立的公证机构, 以国家的名义, 行使国家证明权。第二, 国家公证的目的是“预防纠纷, 减少诉讼”, 公证是一项预防性的国家证明制度。第三, 公证证明具有特殊的证据效力, 公证证据效力高于一般证据。我国1997年新的民诉法第67条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 当事人无需举证。”可见, 公证证据在诉讼的各种证据中, 其可信度是较高的, 具有特殊的证据效力。正因为公证本身所特有的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作用和证据作用, 加之公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要求把夫妻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予以分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为避免日后因夫妻感情不和而导致离婚时因财产而引起纠纷, 夫妻财产约定一时间成了人们和社会关注的话题, 而夫妻财产约定公证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接受和采用。

2.2 夫妻财产公证

夫妻财产公证, 就是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依法证明夫妻双方就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何种财产制和所得财产的分配及产权归属事宜自愿达成协议行为的真实性、合理性的活动。夫妻财产公证分为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后财产公证两种形式。婚前财产公证, 就是指未婚夫妻在结婚登记前就各自财产达成协议办理公证。婚后财产公证, 就是指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就财产有关问题达成协议办理公证。这里我着重讲一下婚前财产公证。

过去, 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影响, 婚前财产公证对将要结婚的中国人来说是相当敏感的话题。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 结婚前男女双方应当依法到公证机关对各自的财产、债务的范围、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公证, 经过公证的财产约定将会得到法律直接认可。在办理“夫妻财产公证”时, 夫妻或未婚夫妻双方要亲自到公证处填写申请表, 并提交双方的身份证明、夫妻财产协议书、财产的产权证明 (如包括房产产权证、存单等) , 以及其他的有关证明材料 (如已婚夫妻的结婚证等) 。至此, 婚前财产公证才在法律中被确立。当然,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婚姻法中规定的是“应当”, 而不是“必须”, 所以, 财产是否要公证主要是要看夫妻或恋人双方的意愿, 纯属自愿, 法律上并没有强迫之意。

3 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稳定家庭关系、财产关系, 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新《婚姻法》虽然对夫妻共有财产和夫妻个人特有财产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在实践中, 在发生纠纷时, 往往因一方的恶意行为致使另一方举不出应有的证据, 导致个人财产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共同财产被视为个人财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夫妻财产仅凭书面约定是有后患的, 常见的是, 一般情况下夫妻亲密无间, 一旦有一方在日常的生活中拿走或毁损了一纸书面约定, 另一方受到损害时是难以举证的。因此, 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家庭财产关系, 不仅要有书面约定, 最好还应到公证机构办理公证, 公证机构将对有关的产权证明、物品收据等证件及约定的内容等进行严格的审查, 从而有效地证明夫妻婚前财产 (包括债务) 的名称、数量、规格、种类、价值、状况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 今后共同生活期间所得财产 (债务) 的归属等内容, 并长期在公证机构存档。这样, 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而且有利于稳定家庭关系、财产关系。

3.2 是解决婚姻纠纷、财产纠纷的可靠法律依据

改革开放以前, 人们拥有的生活资料比较单一, 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品, 而现在则不同, 不仅包括各自房产、汽车、厂房和昂贵的物品, 还有个人存款等。?由于夫妻财产构成的多样性, 在婚姻关系发生变更时, 在司法实践中, 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也是婚姻纠纷中双方经常争议的焦点。而婚姻法仅规定,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规定对约定进行公证, 这不利于现实中复杂的婚姻纠纷的解决。因为从夫妻关系这种特殊关系来看, 一纸书面协议保存在当事人手中无法避免被对方隐藏或毁损。所以解决这种矛盾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 对夫妻财产约定应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 由公证机构保管这一约定。当事人、债权人或者继承人可以到公证处去查找约定的内容。这样做, 不但有助于明确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和产权归属, 而且通过公证约定的时间还可以判断财产增加、减少的时间, 有效地避免了夫妻约定纠纷, 是解决婚姻纠纷、财产纠纷的非常可靠的法律依据。

3.3 能有效地保护再婚者和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老年人丧偶或离异后再婚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婚前财产继承问题往往成为老年人婚后的心事, 担心自己积攒了大半辈子的财产旁落。另外, 夫妻一方因意外事故或因病死亡后的财产继承问题。往往因夫妻另一方的恶意行为而致使继承人无法继承。而解决这类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夫妻对财产约定并办理公证。只有这样, 才能将婚前、婚后财产的基本情况及产权归属等问题清清楚楚地固定下来, 以避免夫妻一方为谋财而隐藏或毁坏证据, 造成另一方或继承人无法举证的不利局面, 从而有效地保护再婚者和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中的作用 篇9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成立以及成立的作用

婚前财产约定和婚后财产约定是我国夫妻财产中包含的主要情况。在夫妻关系成立之后财产约定也便从成立之时生效。因此, 必须具有民事法律的要件的情况下才生效。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夫妻双方必须具有的能力, 保证夫妻财产在约定之后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

1) 我国婚姻法中早已经对男女婚姻年龄进行了规定, 规定男性结婚年龄不能小于二十二岁, 女性结婚年龄不能小于二十岁, 同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订婚是严加禁止的, 因此, 当事人必然为拥有完全民事行为的成年人,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也自然生效。

2) 夫妻财产约定在签署的过程中应该由双方亲自签署, 不能由他人代理,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本身就是一种法律行为, 并且和当事人息息相关, 全过程都必须由当事人参与。在婚姻财产关系中的主体便是夫妻, 在财产约定生效后自然会承担法律义务, 当事人内心的感受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知晓的, 以此, 其余代理人证明的夫妻财产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应, 也不再法律保护范围之内。同时还因为财产约定对当事人的财产和今后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在财产约定制定的过程中必须由夫妻双方共同制定。

3) 在制定的过程中夫妻双方的所有表意必须真实, 要保证夫妻财产能够具有法律效益, 夫妻双方在签订财产协议的时候必须要能够真实的表现出个体的意思, 在签署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欺诈、乘人之危等情况干涉签署者的意思, 导致自愿签署受到严重影响, 对当事人的利益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情况下签署的夫妻财产约定同样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在签署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

4) 当事人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不能够有损社会和公共利益, 各种行为在订立之后也必然具有法律效应, 订立的各项约定不能够逾越法律底线。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也有明确的规定, 如下几条是无效民事行为:a.签署人自身就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b.民事行为受到限制的公民所签署的约定不受法律保护;c.在威胁、欺诈以及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署的违背个体真实意愿的行为;d.对国家、社会以及第三方利益有损害的行为;e.自身的非法目的通过合法的形式掩盖下之后的所有行为。这些行为从一开始就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也是法律所不容的。

二、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中的作用

当事人在有关单位申请之后, 法律单位对其依法证明的行为便是公证, 在证明之后会为当事人发放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 当事人的意愿在公证之后也具有了法律效应和真实性, 受到法律的保护, 能够使公共财产、公民身份以及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良好的保障。我国司法制度中就包括了公证制度, 国家为了能够保证法律能够正确实施, 便以此建立起公证制度, 当事人在得到公证机构的证明之后, 自身的意愿便能够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能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现今我国公证制度体现出的主要特征如下:

1) 公证机构是由国家专门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公证职权、代表国家办理公证事务、进行公证证明活动的司法证明机构。公证处由国家设立, 具有独立的主体地位, 办理公证业务及相关的法律事务。当事人在公证处公证, 公证处在公证的过程中充分行使了国家的证明权;

2) 国家设立公证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减少纠纷和诉讼, 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公证这种证明制度体现出了极强的预防性;

3) 在公证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公证材料具有极强的证据作用, 相对于一般证据而言, 公证证据更具证据效应。

夫妻双方的财产约定便是指夫妻双方通过申请, 公证机构对夫妻之间签订的财务、债务以及财产之间的归属权, 协议在公证之后便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如下两种形式是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主要方式:a.对夫妻双方在结婚登记之前就已经相互达成了的协议进行公证;b.还包括对夫妻双方的婚姻期间所达成协议的公证。

对夫妻之间财产约定协议的公证必须要在一方居住地的公证处公证, 公证机构在为夫妻双方的协议办理公证的过程中应该对如下几点进行仔细的审查。a.审查当事人是否完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避免公证之后的协议无效;b.对当事人协议意思进行分析, 保证协议中所表达的意思能够具有真实性, 对协议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是公证员的基本任务, 将协议的意思以及协议公证后的法律效应仔细分析给当事人, 让他们明白协议公证之后的所产生的法律后果;c.公证员还应该对协议的内容以及协议的形式进行仔细分析, 分析其是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类, 在分析之后若发现协议中的内容以及协议自身的形式, 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影响, 公证机构便不能对协议进行公证;d.公证处的公证员应该检查协议自身是否存在漏洞, 当事人双方的表意是否能够从文字中清晰体现出来, 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存在问题, 以及查看协议的签名和印章等等;e.对协议中的协议解除方法仔细审核, 避免在协议解除时在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中的公证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 明确的规定了夫妻的特有财产, 使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纠纷和诉讼情况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避免, 对家庭财产和社会的稳定都有促进作用。2) 在解决因为夫妻财产而产生的婚姻纠纷和财产纠纷中会以财产约定为重要的依据, 夫妻之间财产的增、减值情况也能够在因为财产公证更加明确, 对夫妻财产纠纷和婚姻纠纷有良好的规避作用。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自身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现代思想观念已经逐渐代替了人们内心中的传统思想观念。家庭关系也由先前的伦理型演化成现今的契约型。随着现今不断发展的复杂社会, 将会有更多的人会选择夫妻财产公证, 夫妻财产制度中的公证也会逐渐展现出自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摘要:在婚姻家庭制度中包含了重要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在夫妻财产调整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夫妻财产的交易安全也有良好的保证作用。对家庭、财产关系有重要的稳定作用, 能够使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重要的保障, 是婚姻纠纷、财产纠纷解决的基本依据;对再婚者与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也有良好的保护性, 促进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财产公证,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谢远健.试论公证在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李佳, 费艳颖.浅议财产协议与公证制度对夫妻财产纠纷的预防作用[J].法制博览, 2013.

约定夫妻财产制 篇10

关键词:夫妻财产,财产约定制,契约,缺陷

一、夫妻财产约定制概述

我国《婚姻法》着眼于中国具体实际, 本着约定先于法定、夫妻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平等、保护弱者权益、保障夫妻合法的财产权益和维护第三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确定了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两种夫妻财产制度。所谓夫妻财产约定制就是指夫妻 (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 以契约方式约定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归属、管理、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 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法定财产制是依照法律直接规定而适用的财产制, 而约定财产制是夫妻以协议、契约的方式依法选择适用的财产制, 其效力要高于法定财产制, 只有在当事人未就夫妻财产做出约定, 或所做的约定不明确, 或所做的约定无效时, 才适用法定财产制。

(一)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的内容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的有关规定, 婚姻当事人约定夫妻财产制的种类有明确的限制, 即只能在法律允许的三种夫妻财产制中选择其一:即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和分别财产制。对于这三种形式, 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财产约定。

1.一般共同制。一般共同制, 是指夫妻双方婚前、婚后的全部财产均归夫妻共同共有, 但特有财产除外的夫妻财产制度。不论夫妻各自婚前还是婚后财产, 也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一律归夫妻共同共有, 由夫妻双方平等地共同享有财产的所有权, 只有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财产除外。现行《婚姻法》第18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1) 一方的婚前财产: (2)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等费用; (3)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4)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

2.限定共同制。限定共同制是指夫妻以契约方式约定其婚前或婚后所得财产部分归夫妻共有, 而其余的归夫妻分别所有的夫妻财产制度, 即部分共同所有、部分个人所有。这种制度与婚后所得的共同制的区别在于共有财产的范围不同。法定婚后所得共同制中共有范围严格限制在婚后所得财产, 婚前财产依法属于个人所有。而限定共同制下, 共有财产的范围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当事人可以将婚前的财产约定为双方共有, 也可以将婚后部分财产约定为共有。

3.分别财产制。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 并各自行使管理、使用、处分和收益权的夫妻财产制度。这种制度不排斥夫妻一方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管理权交给另一方, 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分别财产制建立在夫妻别体主义基础之上, 它充分肯定了夫妻是各自不同的独立之人, 特别是该制度充分承认已婚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和财产权利, 具有反对夫权主义和男尊女卑的积极意义。

(二)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的形式

婚姻法要求夫妻对财产制进行约定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包括了协议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三)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的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制为法律明文规定, 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应地也产生法律约束力。夫妻之间关于财产的约定能够产生两方面的约束力:

一是对夫妻双方的约束力。夫妻财产约定一旦生效, 即在夫妻之间及其继承人之间发生财产约定的物权效力, 婚姻当事人双方均受此约定约束。夫妻双方都必须依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夫妻财产利益的分配也必须按照有效约定进行。

二是对第三人的约束力。《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因此, 在夫妻财产约定中, 凡第三人事先知道夫妻财产约定的, 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反之, 第三人不知道该夫妻财产有约定, 婚姻当事人的夫妻契约不得对抗第三人, 即夫妻任何一方不得以债务不是自己欠的、夫妻有约定而不承担该债务。夫妻中未借债一方只要不能证明作为债权人的第三人知道该财产约定的, 均得以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先行对第三人清偿债务, 清偿后, 夫妻中不负债的一方再向另一方追偿。

(四) 约定的时间

约定的时间, 可以在婚前、结婚登记时, 或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约定可以附条件和期限, 反之亦然。但该条件和期限不得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要求。例如, 约定当妻子生育儿子时, 双方的经济收入才合并为夫妻共同财产, 即为违反男女平等原则的。约定作为一种双方协议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法律范围内, 可依法成立, 也允许依法变更或撤消原约定, 而使用法定财产制, 亦可对原约定的内容进行部分或全部变更。如原约定采用限定财产制, 即部分共同共有, 部分各自所有, 可变更为采分别财产制, 即全部财产均各自所有。变更或撤消原财产约定必须履行与订约相同的程序———订立书面协议。从约定终止的原因来看, 婚前定理的财产约定, 可因双方不履行婚约而自然失效;也可由于约定所附加条件不成立而无法执行;还可能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而撤销。

二、夫妻实行财产约定制的有效条件

关于财产约定应当具备哪些有效条件, 婚姻法没作明确规定。但约定既然是一种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它自应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实; (三)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而《婚姻法》第19条又规定: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 笔者认为夫妻财产约定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财产约定时, 必须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夫妻双方亲自订立, 不得由他人代理。如果夫妻一方已丧失了或部分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 例如夫妻一方出现精神病发作或因某种原因而丧失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夫妻之间不能就财产问题做出有效约定, 那么这对夫妻只能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 而不得另行约定夫妻财产制了。

2.当事人必须自愿, 意思表示真实。这是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确认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 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相一致的状态。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 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 则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3.夫妻双方必须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而且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 不得利用约定规避法律或损害国家、集体及第三人的利益。夫妻双方必须通过平等协商, 对婚前财产或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进行约定。约定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不得超越当事人双方所享有的财产权利范围, 不得规避赡老育幼、偿还对第三人债务等法律义务。对属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权利以及当事人非法所得的财产也不得列入约定的范围。规避法律的约定应认定为自始无效。

4.约定应该采取书面形式, 协议的内容要明确。将约定的内容以文字定成书面文件, 双方应当署名。采用书面形式“白纸黑字”能够将法律关系更加明确化, 防止和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 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为了加强约定的公示效力和确定性, 夫妻也可以自愿将书面约定进行公证。如果关于财产的约定中涉及需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批准、登记、备案手续的, 应当及时办理。另外, 需要强调的是, 协议中应该指明哪些财产属于婚前财产, 哪些属于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 哪些属于夫妻个人所有的财产, 哪些属于部分共同所有的财产, 等等。如果没有做出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则相应的财产不属于夫妻约定财产, 根据《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所有财产和夫妻个人所有财产的规定处理, 这样的财产约定协议自然不产生效力。

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我国现行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制度方面作了不少努力, 与旧婚姻法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仍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1.夫妻财产契约何时生效问题, 立法没有作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夫妻财产契约, 是婚姻契约的从契约;夫妻订立财产所有关系的契约, 不能独立存在, 只能依附于缔结夫妻关系的婚姻契约, 婚姻契约经国家审查批准生效, 附随于婚姻契约成立的夫妻财产契约才能生效。婚姻依法成立以后的夫妻财产契约, 由于婚姻契约已经生效, 当然可以附随生效;而婚前财产契约则只能在婚姻契约生效时生效。

2.夫妻财产制度的约定缺乏公示程序的规定, 令该约定缺乏公信力。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虽然该规定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是笔者以为, 该约定毫无公信力, 根本不足以对抗第三人。由于书面约定, 乃是夫妻之间的合意, 无公证机关的介入, 其约定势必可任意曲解, 第三人根本不可能知情。于此, 善意第三人利益不应因此受损, 根据法律最终之价值取向, 将不得不以牺牲该约定的公信力为代价, 在与夫妻任何一方发生交易之时, 第三人的债权可向夫妻任何一方主张债权。在这方面, 许多发达国家法典比我们规定得明确:法国民法典规定夫妻所有财产协议, 均应有公证人在场, 当事人对此协定均表同意并且必须有公证人在契约上签字, 该证书必须指明在举行结婚前交至身份官员。德国法也有类似之规定, 我们应该借鉴。

3.夫妻财产约定是否可以变更或撤销, 立法没作出明确规定。一些国家规定在夫妻约定财产以后, 不得变更或撤销。如《日本民法典》第758规定:“夫妻的财产关系, 于婚姻申报后, 不得变更。”夫妻财产约定为契约性质, 是夫妻双方意思一致达成的结果, 是其意思自治的反映, 自应允许变更或撤销, 但应有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我国立法没有这种规定, 原则上应准许变更或撤销, 但又没有规定变更或撤销的条件和程序。这也是不足之一。

对夫妻财产制度的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的缺陷与不足, 为了防止纠纷, 预防纠纷, 我们因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由于我国的婚姻法刚行修改, 再进行修改已不可能, 但可以在与之不相冲突的婚姻法实施细则中加以完善,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中明文规定, 夫妻财产约定生效的具体时间。婚前缔结的约定于结婚时或约定的其他时间发生效力, 婚后缔结的约定于约定当时或约定的其他时间发生效力。

2.规范夫妻财产协议, 规范公示程序, 未经公示程序不得对抗第三人。至于采用何种公示程序, 存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 夫妻财产制选择的约定, 应当进行公证。夫妻对财产的书面约定经过公证证明, 其效力更为可靠;另一种意见认为, 夫妻对财产制的约定应当向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未经登记不发生法律效力或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由于夫妻财产登记的内容、效力等问题比较复杂, 而我国对家庭财产的监管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所以笔者认为, 夫妻财产约定的公示程序应以公证为准。公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公证业务辖区至少有一个公证机构, 对夫妻财产约定的受理情况十分有利, 而且便于第三人查核, 可以达到公示公信的效果, 确保夫妻双方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夫妻财产约定必须公证, 由公证机构具体把握约定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有效性问题。夫妻财产约定以公证对抗第三人, 不公证, 只发生对内效力, 不发生对外效力。

3.增加财产协议变更或撤销的条件和程序。笔者认为, 夫妻约定在订立生效以后可以变更或撤销, 但变更或撤销必须经夫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方可为之, 同时, 变更或撤销应到公证部门公证备案;且约定的变更、撤销不得影响行为人对第三人原应承担的财产责任, 以欺诈和逃避财产责任为目的而订立或变更、撤销约定的行为均应视为无效。其次, 须对变更次数作出限制, 以保证协议的公信力, 也是对夫妻变更冲动的轻率作出必要规制。

为了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与国际社会接轨,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我国应在借鉴别国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 既科学、规范、明确、具体, 又具有操作性的夫妻约定财产制。

四、结束语

任何一个时代的法律和法学, 归根结底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的, 但又不能离开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而凭空创造, 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扬弃过去时代法律和法学中不适合需要的东西, 吸收适合需要的东西, 并加以改造和创新而形成的。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随着婚姻立法的完善而逐步规范化, 解决了现今社会对于夫妻之间财产约定时可能出现的纠纷。吸收和扬弃才能促进立法的发展, 财产制度涉及到交易安全问题, 如果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不明确, 就容易发生纠纷, 夫妻一方在与他人进行交易时, 他人因为不清楚夫妻一方的资金来源以及性质如何, 可能不敢同他进行交易, 也可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科学的规定和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对于家庭、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以及婚姻纠纷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继承法编注.中国法制出版社.

[2]吴国平, 张影.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王卫国, 夏吟兰.民法学卷五婚姻家庭继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4]蒋月.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出版社.

[5]张晋藩.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6]高祥阳, 陈宇.婚姻财产·离婚制度·家庭维权.中国城市出版社.

[7]林嘉.外国民商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婚前约定财产,再婚夫妇少烦恼 篇11

续弦过世,孟老先生还能住在她家吗?

孟老先生年近七旬,5年前他的老伴因病离他而去。在孟老先生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时候,他多年前的一位邻居朱阿姨出现在他的生活当中,朱阿姨一直照顾孟老先生的日常生活,两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了感情,便在去年年初登记结婚。

由于孟老先生居室条件简陋,且有大龄残疾儿子同住,双方商定,婚后孟老先生搬到朱阿姨家中居住,户口也迁到朱阿姨处。在两老结婚之前,朱阿姨的儿子崔某就扬言,孟老先生是看中他母亲的房子而和她结婚的,还说绝对不会让孟老先生占有其母亲的房子。

今年年初,朱阿姨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没有留下遗言。操办后事不久,崔某私自闯进孟老先生的房间,要孟老先生搬出房屋,不然就对孟老先生动粗。

孟老先生同其争论道:“你又不住在这间房子里,户口也不在,而我的户口在这里,这房屋也有我的一份,我当然有权住在这里。”崔某见口头上没法让孟老先生搬出去,于是趁有一天孟老先生不在家的时候,将房屋中的家具敲坏。

现在,孟老先生由于家具等被严重损坏,无法正常生活,他想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

【专家解析】

老年人再婚中最容易发生的纠纷就是财产分配和住房问题。很多子女并不反对老年人再婚,但是对于老年人过世后的遗产继承有很多的疑虑。

在此案中,崔某也是为了独占其母亲的房子,而对继父孟老先生动用了极端的手段。从法律上说,只要没有遗嘱,有法定继承权的人都有依法继承遗产的权利。

本案中的房屋,是朱阿姨的婚前财产,两老在婚前并没有约定或财产公证。因而,朱阿姨病故以后,房屋作为朱阿姨的遗产,按照法律规定,应由孟老先生和朱阿姨的儿子崔某共同继承。

在本案中,崔某采用了粗暴的手段,妨碍了孟老先生的居住权,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如果朱阿姨的房屋属于公房,只要孟老先生的户口在内,孟老先生就有这间房屋的居住权、使用权,他人不得妨碍。

一般处理此类继承的方法是,先将房屋估价,然后进行遗产分割,取得房屋一方需货币化补贴另一方,也可以将房屋卖了直接分配。

【案例2】

继子将来对自己的遗产是否有继承权?

老林早年丧偶,膝下无子。后与离异女子张某相识并再婚,生下一女,老林中年得女,自然疼爱不已,视如掌上明珠。张某与前夫也生有一子,且随张某生活,一家四口倒也相安无事。

5年以后,张某在狱中服刑的前夫刑满释放,张某鉴于自己再婚后又有了孩子,无论经济状况和住房条件都不甚理想,而前夫的经济情况尚可。于是,张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将儿子的监护权改判给前夫。前夫对张某的诉讼主张也不存异议,法院一审判决孩子的监护权归父亲所有,由此男孩离开了林家,随其生父共同生活。

这时,老林的心中起了疑惑:这样一个曾经与自己有过抚养关系的继子,将来对自己的遗产是否有继承权呢?想到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万一自己不在了,而女儿又未成人,其教育抚养令自己担忧,唯恐妻子会偏袒前夫的儿子。于是老林带着这些问题前来咨询,希望立下遗嘱,或有更好的办法尽可能把自己的婚前财产留给女儿。

目前,在我國开设的财产公证业务中,参与办理的多数为年轻人。实际上,夫妻财产公证对再婚的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有人会认为去办理财产公证显得夫妻之间太斤斤计较,恐怕会影响感情或引起别人的议论,也有人对支付2%的公证费感到不能接受。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相对于年轻人追求婚姻中的自由和独立,财产公证更能帮助再婚中老年人消除日后因财产纠纷引起的烦恼。目前一部分小辈阻挠老年人再婚的主要原因也是集中在财产问题上,不是怀疑对方看中自己父母的遗产,就是担心日后自己的利益要受损失。这时候,进行夫妻财产公证,使得双方的经济情况更为独立、明晰,不仅消除了儿女的后顾之忧,也令再婚夫妇的生活更加安心美满。

【专家解析】

我国《继承法》中明确指出:子女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所指的子女包括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在本案中,因张某解除了与儿子的监护权,所以老林与继子的抚养关系也自然解除,其当然不再成为老林的法定继承人,但仍享有张某的财产继承权。

老林对亲生女儿的关爱可以理解,老林若想在遗嘱中将自己个人的婚前财产全部留给女儿,较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夫妻婚前财产公证。

上一篇:依法办学下一篇:校园体育文化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