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房产认定(共9篇)
夫妻房产认定 篇1
摘要:《婚姻法》规定,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互赠财产如何认定?文章指出区分这类财产是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关键要看该所赠物品是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
关键词:婚姻法,婚姻关系,夫妻,互赠财产,共同财产
我国《婚姻法》规定,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但在法律实践中, 却常常会遇到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互赠财产的情况。那么, 这类财产属于夫妻一方所有, 还是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呢?对此, 法律尚无明确的规定, 那我们应该如何认定这类财产的性质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案情介绍
徐男离异, 与厉女再婚。徐男婚前有一房, 曾立具一份公证遗嘱赠与其与前妻所生之女, 徐小某。与厉女再婚期间, 徐男办理了该房的产权变更手续, 将房屋产权变更归厉女所有。后徐男死亡, 徐小某得知该房已生变后遂起争执, 诉至法院。
徐小某诉称, 厉女所得该房系其婚后所得的受赠财产, 依据法律规定应属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其父理应享有该房产的一半, 而不应全部归属厉女, 遂起诉要求继承该房产一半。
法院审理后认为:系争房屋产权变更属配偶间变更登记, 徐男将产权变更为厉女, 应视为其同意将全部产权份额赠送于厉女个人, 不再保留其夫妻共有产权份额, 因此可推定为夫妻间明确归一方所有的赠与, 徐男已通过生前合法有效的行为自主处分了自有财产, 因此对于徐小某的诉请法院不予支持。
二、案件主要争议点
婚姻存续期间, 夫妻互赠财物性质应当如何认定?
观点一:婚姻存续期间, 夫妻间互赠财物, 受赠方作为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 理应作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观点二:婚姻存续期间, 虽是夫妻间互赠财物, 但是从该行为的性质可以看出明确是要赠与对方, 因此不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三、法理探析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85条的规定, 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 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徐男给厉女的房产是其婚前个人财产, 他对该房产的处分有完全的自主权。其次, 他对厉女的赠与是自愿和无偿的, 不存在受胁迫或者欺骗的情形。因此, 徐男给厉女的该房产依法属赠与行为。赠与的结果就是发生赠与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 由赠与人转给受赠人, 结合本案来看, 该房产的变更也已取得产权证, 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因此除非有法定可撤销情形, 否则赠与人无权要求对方返还。
那么, 厉女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接受的该赠与, 其所取得的该财产是否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呢?我国《婚姻法》第17条和第18条规定,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从字面看, 该条所指的赠与人并未将夫或妻排除在外, 但是从赠与的本质来看, 如果是夫或妻赠送给对方财物, 应当是使赠送物归受赠人独自所有, 这样才能称之为完整的赠与, 倘若要使之成为夫妻共有财产, 有违赠与人的本意, 以及赠与的本质所在。况且, 在法理上也不能够成立自己赠给自己的“赠与”行为。由此可见, 虽然对于夫妻之间互赠财物法律并无明确的规定, 但参照《婚姻法》上述条款的规定也可以认定赠与物属于个人财产。因此, 徐男将该房产赠送给厉女之后, 这房子就成为了她的个人财产, 正如法院判决所写, 可以视为徐男生前通过自己的行为对之前的公证遗嘱进行了实质上的变更, 因此该房产只能属于厉女一人, 徐小某自然分不到该房的任何产权。
四、发散思维
婚姻存续期间, 夫妻双方互赠财产, 是否一律视为另一方的个人财产呢?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双方互赠财产不能认定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仅能作为受赠一方的个人财产, 但是, 是不是所有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双方互赠一律视为受赠一方的个人财产呢?
笔者认为, 并不尽然。因为按照我国《婚姻法》第17条规定,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双方所取得的工资收入应当作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如果说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 利用自己所取得的工资收入为对方买物品并将物品赠与对方, 也要视为受赠一方的个人财产的话, 赠与物作为工资收入的等价替代品, 只不过形式上起了变化, 但性质却完全两样。
因此, 笔者认为, 区分是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关键要看是否该所赠物品是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 或者说, 该所赠物品是利用婚前财产所购买取得还是利用婚后财产进行购买而取得, 这个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如果是婚前财产购买取得, 赠与本质是明显的, 就是要对方一人取得所有权, 因此就应当作为受赠方一人的财产;而如果是用婚后取得财产购买所得, 笔者认为虽然赠与意图明显, 但赠与物品的取得是利用婚后取得财产所得, 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形式上是不同的, 将A换成B, 此时, 该赠与物品应认定为属夫妻共同财产为宜。当然, 也可以听取当事人自己的意愿。
夫妻房产认定 篇2
夫妻离婚时房产咋分割?
根据《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夫妻离婚时,存在以下几种房产分割的情况:(1)夫妻双方婚后出资(包括贷款)取得房屋产权,不论房产证上是一方的名字,还是双方的名字,均为共同财产。如涉及贷款,应先将贷款部分除去,由取得房子的一方付给对方扣除贷款后的房屋市场价值的一半,得房一方单独偿还剩余本金及利息。(2)夫妻一方婚前支付全款并取得房产证,该房屋是婚前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3)夫妻一方婚前按揭买房并取得房产证,婚后夫妻共同还贷,除双方另有约定外,婚后房屋增值部分以及共同偿还贷款的`部分,应当视为共同财产。共同还贷部分,不论一方用个人工资还贷,还是用双方工资还贷,均应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除非一方能证实其还贷资金来源于个人婚前财产。(4)夫妻一方婚前支付部分房款,婚后共同还贷,或一方用个人财产还贷但房屋升值。若双方离婚时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了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的所有权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5)父母在双方结婚前的出资,视为对自己子女的赠与,另有约定除外;父母在双方结婚后的出资,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另有约定除外。
论夫妻间房产赠与的法律适用 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夫妻间关于房产赠与的纠纷越来越多。夫妻一方将其房产赠与对方, 但没有办理过户手续, 离婚后, 赠与一方是否享有撤销权?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是适用《合同法》还是适用《婚姻法》, 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 实践中的不同处理
1.夫妻间房产赠与的处理适用《合同法》有关赠与合同的规定。该观点认为, 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6条规定, 夫妻一方将其所有房产赠与另一方的行为适用《合同法》第186条规定, 在房产所有权未转移的情况下赠与人能够撤销赠与合同。《婚姻法》第19条把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种类规定为分别所有、共同共有和部分共同共有, 不包含一方将其房产赠与另一方的情况。所以夫妻间房产赠与应当适用于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 赠与人在房产所有权变动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合同。
2.夫妻间房产赠与的处理适用《婚姻法》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该观点认为我国《婚姻法》第19条是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 该规定并没有限制当事人对财产予以约定的内容, 夫妻间可以自主约定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或者双方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也可以约定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归另一方所有, 只要夫妻间对财产的约定是出自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而且约定内容合法, 那么该约定就应当属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调整范围。
3.夫妻间房产赠与的处理适用特殊赠与规则。这一观点认为, 夫妻间的房产赠与行为是基于婚姻关系的特殊赠与, 法律应当予以特别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赠与方不享有撤销权, 但是在婚姻未缔结或离婚后, 可以借鉴德国司法实践的做法, 将《德国民法典》第313项规定的法律行为基础障碍理论作为处理夫妻间房产赠与问题的依据, 不管赠与协议是否已履行完, 根据情势变更原则, 赠与方可以在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前提下变更或撤销已生效的赠与协议。
(二) 笔者的评析
观点一将夫妻间房产赠与比照合同法处理虽然有利于平衡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但是将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约定为对方所有认定为一般赠与而约定为双方共有却视为夫妻约定, 仅因数量不同最终却导致适用法律不同, 有违公平合理之原则。另外,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6条规定, 只要赠与房产没有办理过户手续, 赠与方均可以行使撤销权, 这种做法过度追求法律的工具性, 忽视了婚姻家庭的情感性和伦理性。
观点二肯定了夫妻财产约定的身份属性, 限制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所有权转移前的任意撤销权, 维护了受赠人的合法权益。夫妻间赠与房产大多是为了维系家庭生活稳定, 带有很浓的感情因素, 很难用一般赠与合同来规范。而且将夫妻间房产赠与纳入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调整范围, 明确了《婚姻法》和《合同法》的界限, 遵循了婚姻家庭法的价值取向。
观点三解决了前述观点在实务中做法过于刚性的缺点。允许当事人根据情势变更原则撤销赠与, 有利于实现个案公平。但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关于特殊赠与的规定, 在司法实务中将夫妻间房产赠与按照特殊赠与规则处理缺少直接的法律依据。
关于夫妻间房产赠与的案件, 之所以会引发各种观点和质疑, 归根结底是因为目前司法人员对约定财产制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夫妻间赠与法律适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夫妻约定财产制。
二、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界定
(一)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特征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夫妻通过协议对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等事项作出约定, 排除夫妻法定财产制适用的制度。 (1) 夫妻就财产关系除了作出财产制约定以外, 还可以进行其他财产方面的约定 (如贷款、合伙协议) 。与夫妻间其他财产内容约定相比,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特征主要有:
1.主体的特定性。夫妻财产制约定要求缔约双方当事人间必须具有特定的身份关系, 即夫妻关系。如果婚姻关系不成立, 那么财产制约定也不生效。因而夫妻财产制约定的主体必须具有夫妻身份。
2.内容的复杂性。夫妻双方不仅可以自主约定财产权利的归属, 而且还可以针对对外债务清偿、共同生活费用的分配等内容进行约定。较之一般民事财产合同, 夫妻财产制约定在内容上更为复杂。
3.效力的附随性。夫妻财产制约定的效力附随于婚姻关系, 是婚姻关系的从契约。 (2) 夫妻财产制约定必须建立在夫妻婚姻关系存在的基础上, 一旦婚姻关系不成立、无效、撤销或终止, 那么依附于它之上的财产制约定也随之无效。
(二)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种类
1.国外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类型。纵观世界各国立法, 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模式大致分为两种, 即选择式的约定财产制与独创式的约定财产制。选择式的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明确规定夫妻财产制的种类及内容, 当事人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其一适用, 超出该范围无效。独创式的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不限制夫妻财产制约定的内容, 允许当事人自主选择夫妻财产制, 或部分变更法定夫妻财产制。
2.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类型。关于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属于什么类型学界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婚姻法》确立的是一种封闭式的约定财产制。当事人只能在一般共同制、分别财产制和限定共同制中选择一种, 超过该范围约定无效。另一种观点是, 《婚姻法》第19条实际上已经包括夫妻财产关系的全部情况, 法律没有限制当事人的选择, 我国的财产制类型是不定向选择式。
笔者认为, 我国应当适用独创式的约定财产制, 理由如下:第一, 在采用选择式约定财产制的国家, 立法者详细规定了当事人可以选择的财产制类型及内容, 而我国《婚姻法》关于财产制类型的规定简单粗糙不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我国不具有适用选择式约定财产制的可能性。第二, 在采用选择式约定财产制的国家, 当事人只可以在法律规定的几种财产制类型中选择一种, 具有强制性。但是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使用的是“可以”而不是“必须”“应当”这类具有强制性色彩的表述。换言之, 第19条是任意性规范而非强制性规范, 该条所规定的财产制类型只是示例性的, 并没有涵盖所有种类的约定。
(三) 夫妻财产约定与夫妻赠与的区别
夫妻间的财产约定与赠与都涉及财产归属, 且都有无偿处分财产的特征, 因此有学者认为夫妻财产约定与赠与没有本质区别。这种观点不是十分准确, 夫妻财产约定虽然有无偿转移财产的特点, 但不等同于赠与行为。
1.目的不同。在赠与合同中, 一旦赠与合同生效, 赠与物的所有权归受赠方所有, 赠与人对赠与物就不再享有利益。但是对于夫妻双方而言, 无论夫妻双方如何就房产约定, 其房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始终归双方共有。只有在婚姻关系解除时, 夫妻间的房产赠与才会产生实际意义。而且夫妻间的财产约定经常与身份的确立、存续、解除有关。而赠与仅是为了转移财产, 不以身份变动为目的。所以夫妻财产约定与赠与合同有本质上的差别。
2.“无偿性”不同。通说认为, 赠与合同具有无偿性、单务性、诺成性等特征, 而无偿性是赠与合同的根本特征, 即受赠人获得赠与人的给付无须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正是基于这一特征, 法律赋予赠与人任意撤销权, 目的是保护赠与人的利益, 赠与人在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之前, 可以随时撤销该合同。 (3) 在赠与合同中, 由于受赠人对于赠与人的给付不负对价给付义务, 因此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 并不会使受赠人遭受损失。
但是, 在针对夫妻一方将房产赠与给另一方的问题上, 我们不仅要看到约定内容的财产性, 更要注重其附随的婚姻身份性。在现实生活中, 夫妻一方将自己的房产赠与对方配偶, 相对受赠方而言, 赠与方一般处于经济优势地位, 夫妻一方名义上是赠与, 实际可能是为了换取某种利益, 如夫妻一方将房产赠与对方可能是希望维持家庭关系和睦, 或是出于对另一方生育儿女、侍奉老人、操持家务的真诚回报等, 这些实际上是赠与人对受赠人为家庭付出的“对待给付”, 其赠与行为并非是无偿的。因此夫妻间房产赠与有别于一般赠与。
3.约定的财产范围不同。夫妻财产约定转让的财产范围包括婚前财产、婚后实行分别财产制的个人财产、实行共同财产制时的个人财产、实行夫妻法定财产制下的婚后共有财产。而赠与合同中的赠与财产不包括实行夫妻法定财产制下夫妻婚后共同财产。因为这时的财产所有权属于夫妻共同共有, 任何一方无权作出赠与另一方的处分。
三、夫妻间房产赠与属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调整范畴
夫妻间房产赠与是附随身份关系的财产行为, 有别于一般的赠与合同, 应该纳入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调整范围。
(一)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包含夫妻一方将其个人财产赠与另一方的情况
在选择式的夫妻约定财产制下, 法律明确规定了财产制的种类及内容, 当事人只能在规定的财产制中加以选择, 禁止自由约定, 这种情况下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类型包容性极小, 赠与无疑不属于夫妻约定财产制。诚如上文所述, 我国应当属于独创式的夫妻约定财产制,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 允许当事人自由安排其财产关系, 以达到部分或全部变更法定财产制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 夫妻财产制约定不排除一方将其房产约定为另一方所有的情形。无论夫妻将一方财产约定为共有或另一方所有, 还是将共有财产约定归一方所有, 都是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财产归属的安排, 都应纳入夫妻约定财产制。而且根据《婚姻法》第19条的规定, 当事人可以对婚前、婚后的财产归属约定为全部共同共有、部分共同共有、部分分别所有或者分别所有, 这实际上包括一方将其房产约定为另一方所有的情况, 从第19条的文义上看, 立法者对夫妻间的约定内容并无限制, 因此, 夫妻间的房产赠与包含在夫妻约定财产制之中。
(二) 夫妻约定财产制可以针对特定财产加以约定
有学者主张夫妻约定财产制只可以针对夫妻整体财产进行约定, 而赠与则只能针对特定财产, 因此夫妻就个别房产的约定是赠与合同而非夫妻约定财产制。如夫妻一方将其婚前房产约定为共有是夫妻间赠与, 适用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但如果该方当事人整体性的将一方婚前财产约定为夫妻共有则属于夫妻约定财产制, 适用《婚姻法》调整。有学者提出质疑, 如果此房产是该方当事人唯一的婚前财产, 那么仅因约定的表述不同而适用不同的法律, 对当事人公平吗?可以说, 现实生活中夫妻间关于财产的约定复杂多样, 不能仅因约定内容只涉及特定财产就排除约定财产制的适用。我国应属于独创式的约定财产制, 夫妻既可以选择适用某一财产制度代替法定财产制, 也可以针对某类财产或者某特定财产的归属加以约定来对法定财产制的部分内容进行变更。而且在我国, 由于“同居共财”的观念深入人心, 现实生活中法定夫妻财产制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适用比例很低, 很少有夫妻在婚前或婚后针对财产制的类型加以约定, 大多数人都是对特定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 以达到部分变更法定财产制的目的, 而约定未涉及的其他财产归属仍然适用于夫妻法定财产制。如果法律限定当事人只能就分别财产制、一般共有制等类型进行选择, 那么我国财产制约定在司法实践中将没有适用余地。另外, 《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9条规定, 夫妻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除外。由此可以看出《婚姻法》并不排斥个人财产的存在, 夫妻双方可以将一方个人财产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或另一方个人财产。据此, 夫妻间房产赠与属于约定财产制的范畴。
四、夫妻间房产赠与的法律效力
《婚姻法》第19条并没有明确规定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多数学者认为夫妻约定财产制是一项与法定夫妻财产制并存的财产制度, 它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民事财产合同所产生的债权效力不同。夫妻财产约定可以直接引起物权变动, 不需要再履行公示程序。
(一) 夫妻间房产赠与是非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 无需履行登记手续
引起物权变动的原因有两类, 一类是通过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另一类是非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 如因继承、征收等事实的成就而引发的物权变动。非依民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 有的是根据公法进行的变动, 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示性;有的则表现为一种客观事实, 而该事实本身可以被公众知晓。《物权法》第9条和第23条规定原则上不动产和动产要以登记和交付作为物权变动的要件,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物权法》第28—30条列举了不须公示就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几种情况。
有学者认为夫妻财产制约定是夫妻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 由此引发的物权变动是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笔者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 理由如下:第一, 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通常与交易有关, 夫妻间的约定没有直接的经济目的, 这种非交易性决定了其物权变动无需履行公示程序。第二, 夫妻约定财产制之所以会直接引起物权变动是基于婚姻这一特殊的身份事实, 而婚姻登记本身具有社会公示性, 在一定范围内夫妻身份关系会被公众熟知, 所以无需再进行公示。第三, 《物权法》第28—30条是例示性规定, 没有穷尽所有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情况。法律虽然未规定夫妻财产制约定是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但夫妻约定财产制可以准用《物权法》第29条关于因继承而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规定。因此夫妻约定财产制是非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 即夫妻间房产赠与无需履行登记手续就可产生所有权的转移。
(二) 夫妻间房产赠与对第三人的效力
夫妻一方将其房产赠与对方但未办理过户手续, 此时不动产登记簿显示的权利人是赠与方, 即法律物权人, 而真实的权利人是受赠方, 即事实物权人, 法律应该如何处理法律物权与事实物权不一致的情况?在不涉及第三人的情形下, 应以事实物权的保护优先。但如果涉及第三人, 法律应注重交易安全以及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承认物权公示的正确推定效力, 此时, 事实物权将不会受到保护, 受赠方只能向赠与方主张债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因此在没有登记的情况下, 夫妻间房产赠与仅在夫妻内部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受赠方可以要求赠与方协助变更房产登记使其真实的物权得到公示。
参考文献
[1]马忆南.婚姻家庭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余延满.亲属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破裂 篇4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破裂
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破裂
根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可以知道准许双方离婚的原则是“夫妻之间感情确已破裂”。在确定夫妻感情确实破裂时《婚姻法》列举了四种法定情形。
实践中法院要确定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夫妻间感情是否完全破裂,多会从当事人双方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统合分析。
一、婚姻基础即指夫妻双方的婚姻感情基础,包括:双方结合的方式、恋爱时间的长短和恋爱背景、结婚的动机和目的等。婚姻基础好、牢固,一般产较基础不太好的婚姻经得起时间和外界因素的考验,夫妻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感情也不会轻易发展到完全破裂的程度。
二、婚后感情。婚姻感情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东西,应而要客观的评价一婚姻感情是否完全破裂,还应审视夫妻双方对婚后感情的培养和维护。用心经营的夫妻感情往往能建立稳固的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不会轻易被击垮。
三、离婚原因。离婚原因是引发当事人提出离婚的导火索。有的是一点小事,不足以引起夫妻双方感情的完全破裂;有的是严重的伤害,已使双方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有的是长期积怨的暴发。因此,要明确当事人提出离婚的原因是属于哪一种,还要结合其他的因素予以考量,以确定双方感情是否已完全破裂。
四、夫妻感情的现状。有的虽然有陈怨或者感情基础不好、婚后感情也一般,但如果双方感情还算好,双方有培养和发展的意愿,只是基于一时气愤而诉诸离婚的,仍不能认定夫妻感情确已完全破裂。
五、有无和好的可能。有充分考量了上述几个因素后,还应考虑双方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有无和好的可能,如有,则不能草率认定双方是否感情破裂,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认真作好调解工作。
中国有“宁拆十座桥,不拆一桩婚”的说法,因此在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实已完全破裂时,要有审慎的态度,不能凭主观臆断。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婚姻是在夫妻双方有感情的情况下才有建立和维系的必要,如果,夫妻双方已无任何感情,建立和维系一个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折磨。这种时候,结束婚姻,是对双方的一种解脱和负责任的表现。在双方已无任何感情时给予当事人离婚的权利,是符合人性和法理的。因而,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在认定夫妻感情是否已确实完全破裂,列举了以下具体情形:
1、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重婚—--是指有配偶(包括登记婚和事实婚姻的一方)与他人结婚(包括登记婚姻、事实婚姻即以夫妻名义与他人同居;同居----是指有配偶者(包括登记婚和事实婚姻的一方)与婚外异性(不包括同性),不以夫妻名义(如以夫妻名义则构成重婚),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不是一次或者多次的性行为,也不是姘居)]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的行为。笔者认为,并不需要多次的暴力行为才能认定感情破裂,如果情节恶劣的话,一次伤害也可能造成双方感情破裂。在伤害程度上,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轻伤以上既可认定,因为轻伤以上的伤害已可追究刑事责任,伤害已相对较大。如果是轻微伤,则应和具体情节相结合来认定。家庭暴力不能只认为是殴打,精神折磨和肉体上的折磨如体罚也在其列;虐待-------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遗弃-----应包括丢弃(抛弃)、对未成年人、老人、智障人、精神病人、残弱成员放任不管、任其受冻、饿、病,任其自生自灭。)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笔者认为对于有此类恶习的人员,在正常情况下,家庭成员大多会给予其改过的机会的,很小有纵容夫妻一方为此类恶习的,司法实践中也很难在这方面进行举证,如一方有此类恶习时间相对较长,则可认定为屡教不改,而无需一再就此进行举证。)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4、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此处的分居原因应是感情不和,如是因其他原因如工作等,则不能认定)
5、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可理解为自始自终没有建立起夫妻感情)
6、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只有在难以治愈时才能认定)
7、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是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前一种情况是经治不愈,后一种情况是久治不愈)
8、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虽有欺骗,但在婚姻期间双方已建立起了感情,则不能确定双方感情已破裂)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9、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
10、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的,//或者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此处是针对包办、买卖婚姻的,且在没有建立起夫妻感情情况下的)
11、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一年以上,相互不尽夫妻义务的;(在此有观点认为,应确定是否有自愿性行为)
12、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13、一方好逸恶劳、有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14、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证确无下落的(需满二年且查证确下落不明)
15、受对方亲属虐待或虐待对方亲属,经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详解的16、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刑期(应为5年以上为宜),或者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如强奸、猥亵妇女、儿童等)
17、一方被宣告失踪的,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应准予离婚。(只要是对失踪人员提起则应准予离婚)
如何处理彩礼纠纷,解决彩礼纠纷要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hy/622282.html
强制离婚需要什么条件
http://s.yingle.com/hy/622281.html
反家暴法最新消息:二审亮点解读 http://s.yingle.com/hy/622280.html
夫妻财产权利如何行使
http://s.yingle.com/hy/62227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什么时候可请求返还结婚彩礼,返还结婚彩礼要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hy/622278.html
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中涉及他给你钱款如何约定处理 http://s.yingle.com/hy/622277.html
户口登记能证明婚姻关系存在吗
http://s.yingle.com/hy/622276.html
一方为失踪人员的离婚申请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 http://s.yingle.com/hy/622275.html
哪些情形返还结婚彩礼,不需要返还结婚彩礼的情形 http://s.yingle.com/hy/622274.html
离婚案件中常见财产隐匿的方式与对策 http://s.yingle.com/hy/622273.html
提起离婚撤诉多久才能再起诉
http://s.yingle.com/hy/622272.html
房屋的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离婚时怎么分配 http://s.yingle.com/hy/622271.html
适用代位继承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hy/622270.html
如何起草离婚协议书(2018http://s.yingle.com/hy/622269.html
最新)
什么情形下可要求返还彩礼,要求返还彩礼时要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hy/62226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2018婚前协议公证如何办理
http://s.yingle.com/hy/622267.html
2018新婚姻法彩礼返还新规定(2018)http://s.yingle.com/hy/622266.html
家庭暴力举证 http://s.yingle.com/hy/622265.html 婚内过
错
越
大,赔
偿
越
多
吗
http://s.yingle.com/hy/622264.html
未领结婚证但生了孩子怎么离婚
http://s.yingle.com/hy/622263.html
离婚时打的欠条有效吗
http://s.yingle.com/hy/622262.html
家庭暴力对方原谅后还能作为离婚依据吗 http://s.yingle.com/hy/622261.html
不能办理协议离婚登记的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y/622260.html
结婚登记条件,结婚登记的程序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y/622259.html
关于收养法律适用的规定(2018)http://s.yingle.com/hy/622258.html
办理婚前协议公证需要多少费用
http://s.yingle.com/hy/62225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台湾居民如何在内地诉讼离婚
http://s.yingle.com/hy/622256.html
遗产公证程序 http://s.yingle.com/hy/622255.html 离婚后财产纠
纷起诉状
书写格式
http://s.yingle.com/hy/622254.html
没离婚不管孩子是否构成遗弃罪
http://s.yingle.com/hy/622253.html
为买房假离婚时签协议,真离婚时有效吗 http://s.yingle.com/hy/622252.html
不同辈分的男女能结婚吗,结婚须符合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hy/622251.html
怎样查老公有没有出轨,如何找出轨证据 http://s.yingle.com/hy/622250.html
配偶死亡算自动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22249.html
对方有精神病可不可以离婚
http://s.yingle.com/hy/622248.html
社区指定监护人文书范本书写格式 http://s.yingle.com/hy/622247.html
一方不想离婚在空白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可以做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2224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同居期间财产分割及相关规定(2018)http://s.yingle.com/hy/622245.html
青春损失费是什么 分手要赔青春损失费吗 http://s.yingle.com/hy/622244.html
离婚需要赔偿吗 http://s.yingle.com/hy/622243.html 关于
收
养的特
殊
规
定
(2018)http://s.yingle.com/hy/622242.html
离婚时的损害赔偿的性质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y/622241.html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有什么后果
http://s.yingle.com/hy/622240.html
离婚案件,如何证明对方有过错
http://s.yingle.com/hy/622239.html
男方初婚女方再婚可以生几个小孩 http://s.yingle.com/hy/622238.html
起诉离婚,原告需要什么证据
http://s.yingle.com/hy/622237.html
新2018新婚姻法下的离婚条件
http://s.yingle.com/hy/622236.html
法院强制执行探视权艰难的原因
http://s.yingle.com/hy/62223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如何在网上结婚登记预约
http://s.yingle.com/hy/622234.html
改名字后结婚证没有改有效没有
http://s.yingle.com/hy/622233.html
婚前财产公证需要对方知道吗
http://s.yingle.com/hy/622232.html
怀孕离婚赔偿标准(2018年)出台
http://s.yingle.com/hy/622231.html
父母赠与登记在儿子名下的房产给女儿,儿子不过户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22230.html
离婚需要找律师吗,起诉离婚必须要请律师 http://s.yingle.com/hy/622229.html
未办理收养手续的收养关系是否成立 http://s.yingle.com/hy/622228.html
诉讼离婚要准备什么材料
http://s.yingle.com/hy/622227.html
父母不在了,兄弟有一个不在了房产如何分配 http://s.yingle.com/hy/622226.html
离婚后继父还一定要支付继子女的抚养费吗 http://s.yingle.com/hy/622225.html
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孰轻孰重 http://s.yingle.com/hy/62222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房产证加名字就算共同财产吗
http://s.yingle.com/hy/622223.html
离婚案件的审理程序,法院审理离婚诉讼要多长时间 http://s.yingle.com/hy/622222.html
离婚后发现对方有隐匿财产行为可以起诉吗 http://s.yingle.com/hy/622221.html
新2018新婚姻法是否有规定(2018)青春损失费 http://s.yingle.com/hy/622220.html
新人登记结婚需要什么证件
http://s.yingle.com/hy/622219.html
离婚时农村宅基地房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hy/622218.html
遗赠扶养协议纠纷怎么起诉,如何处理遗赠扶养协议纠纷 http://s.yingle.com/hy/622217.html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分哪几种
http://s.yingle.com/hy/622216.html
新2018新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认定
http://s.yingle.com/hy/622215.html
如何走离婚起诉程序 http://s.yingle.com/hy/622214.html 离婚协议免除一方抚养费 子女能否要求变更 http://s.yingle.com/hy/62221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离婚后财产纠纷管辖权
http://s.yingle.com/hy/622212.html
父亲出轨离婚孩子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22211.html
无父母的儿童谁当监护人
http://s.yingle.com/hy/622210.html
民事起诉状范本 http://s.yingle.com/hy/622209.html 继承法中男女平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http://s.yingle.com/hy/622208.html
分居半年可以起诉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22207.html
嫁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彩礼的返还范围是怎样的 http://s.yingle.com/hy/622206.html
法院指定监护人判决书的内容
http://s.yingle.com/hy/622205.html
民政局能查出离婚记录吗
http://s.yingle.com/hy/622204.html
什么叫被继承人 http://s.yingle.com/hy/622203.html 正在服刑或接受劳动教养的人可以结婚吗 http://s.yingle.com/hy/622202.html
未婚女人可以生孩子吗
http://s.yingle.com/hy/62220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主导制度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y/622200.html
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 http://s.yingle.com/hy/622199.html 夫妻一方死亡财产分配以遗嘱优先吗 http://s.yingle.com/hy/622198.html
只要起诉离婚就能离婚了吗
http://s.yingle.com/hy/622197.html
婚内与他人同居,离婚过错方如何赔偿 http://s.yingle.com/hy/622196.html
监护人的义务范围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y/622195.html
非婚生子女的概念、法律法规规定(2018)、抚养费 http://s.yingle.com/hy/622194.html
监护关系证明到哪开 http://s.yingle.com/hy/622193.html 2018年
再
婚
要
什
么
手
续
http://s.yingle.com/hy/622192.html
离婚后非婚生子女归谁抚养
http://s.yingle.com/hy/622191.html
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吗 http://s.yingle.com/hy/622190.html
第二次起诉离婚诉状 http://s.yingle.com/hy/62218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离婚官司要打多久,起诉离婚要多长时间才会有判决结果 http://s.yingle.com/hy/622188.html
法院准予返还彩礼的情形有哪些,返还彩礼有时间限制吗 http://s.yingle.com/hy/622187.html
一方不在国内另一方可以诉讼离婚吗,怎么离婚 http://s.yingle.com/hy/622186.html
社会抚养费是一个人交还是两个人都要交 http://s.yingle.com/hy/622185.html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hy/622184.html
女方第二次起诉离婚,法院会怎么判 http://s.yingle.com/hy/622183.html
电子签名对传统书面形式的挑战
http://s.yingle.com/w/dz/674078.html
电子商务立法应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http://s.yingle.com/w/dz/674077.html
用户网络隐私定价甩卖
http://s.yingle.com/w/dz/674076.html
旅游网站本地化的运营方案要点
http://s.yingle.com/w/dz/674075.html
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方式探究
http://s.yingle.com/w/dz/67407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电子支付的安全手段
http://s.yingle.com/w/dz/674073.html
由电子支付受益者承担安全风险
http://s.yingle.com/w/dz/674072.html
网络服务商提供搜索引擎链接的法律责任 http://s.yingle.com/w/dz/674071.html
跨国纳税人避税的趋势
http://s.yingle.com/w/dz/674070.html
团购网站一片繁荣乱象横生迫使新规出台 http://s.yingle.com/w/dz/674069.html
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中有关问题 http://s.yingle.com/w/dz/674068.html
赋予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应遵循的原 http://s.yingle.com/w/dz/674067.html
网络金融及其外部性
http://s.yingle.com/w/dz/674066.html
从行政法角度比较电子公文与纸质公文的 http://s.yingle.com/w/dz/674065.html
关于电子商务网站登
http://s.yingle.com/w/dz/674064.html
防范黑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http://s.yingle.com/w/dz/67406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法律风险 http://s.yingle.com/w/dz/674062.html 隐私
权
与
网
络
隐
私
权
http://s.yingle.com/w/dz/674061.html
与网络信息相关的工业产权保护
http://s.yingle.com/w/dz/674060.html
超级网银要来了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http://s.yingle.com/w/dz/674059.html
学界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完善的建 http://s.yingle.com/w/dz/674058.html
常见电子证据的收集方法
http://s.yingle.com/w/dz/674057.html
电子政务中涉及的特殊隐私
http://s.yingle.com/w/dz/674056.html
认定信用卡诈骗犯罪应当注意的若干 http://s.yingle.com/w/dz/674055.html
Google在打击网络盗版中的作用
http://s.yingle.com/w/dz/674054.html
如何限制网上版权的滥用的立法研究 http://s.yingle.com/w/dz/674053.html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http://s.yingle.com/w/dz/67405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差异
http://s.yingle.com/w/dz/674051.html
如何进行签章验证 http://s.yingle.com/w/dz/674050.html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都按盗窃罪处理 http://s.yingle.com/w/dz/674049.html
针对电子商务交易征税的时机是否成 http://s.yingle.com/w/dz/674048.html
团购网站为何如此诱人引得资本竞折腰 http://s.yingle.com/w/dz/674047.html
解决电子商务征税问题的思路
http://s.yingle.com/w/dz/674046.html
电子支付如何走出安全迷途
http://s.yingle.com/w/dz/674045.html
玩家维权将存隐患 http://s.yingle.com/w/dz/674044.html 网络
侵
权
法
规
是
什
么
http://s.yingle.com/w/dz/674043.html
解决网上支付安全问题的对策
http://s.yingle.com/w/dz/674042.html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http://s.yingle.com/w/dz/674041.html
电子政务给行政诉讼带来的新问题 http://s.yingle.com/w/dz/67404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实名制增加网游企业运营成本
http://s.yingle.com/w/dz/674039.html
微软有望借法律手段重挫僵尸网络运营商 http://s.yingle.com/w/dz/674038.html
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http://s.yingle.com/w/dz/674037.html
360再起纷争遭百度等联合
http://s.yingle.com/w/dz/674036.html
电子支付业务管理 http://s.yingle.com/w/dz/674035.html 关于做好第94
届广交会电子商务工作的
http://s.yingle.com/w/dz/674034.html
关于电子票据的书面证据问题
http://s.yingle.com/w/dz/674033.html
避免广告纠纷 http://s.yingle.com/w/dz/674032.html 所得来源地确定原则很难适用于跨国 http://s.yingle.com/w/dz/674031.html
电子商务应用于哪些领域
http://s.yingle.com/w/dz/674030.html
网站运营之木桶论 http://s.yingle.com/w/dz/674029.html 黑客为什么犯罪 http://s.yingle.com/w/dz/674028.html 保险
法的定
义
是
什
么
http://s.yingle.com/w/dz/67402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以资金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信息
http://s.yingle.com/w/dz/674026.html
防范网络金融风险人才需求量大
http://s.yingle.com/w/dz/674025.html
超级网银转账费未统一诸多问题待确认 http://s.yingle.com/w/dz/674024.html
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
http://s.yingle.com/w/dz/674023.html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电子商务 http://s.yingle.com/w/dz/674022.html
不能让超级网银滋生超级收费
http://s.yingle.com/w/dz/674021.html
网络欺诈现象的形成与特征
http://s.yingle.com/w/dz/674020.html
如何调整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策略
http://s.yingle.com/w/dz/674019.html
公共关系网络运营 http://s.yingle.com/w/dz/674018.html iPad漏
洞
致
多
位
政
要
隐
私
泄
http://s.yingle.com/w/dz/674017.html
我国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 http://s.yingle.com/w/dz/67401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
http://s.yingle.com/w/dz/674015.html
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的几点 http://s.yingle.com/w/dz/674014.html
法律保护模式 http://s.yingle.com/w/dz/674013.html 我国电
子
政
务的发
展
目
标
http://s.yingle.com/w/dz/674012.html
超级网银并非免费午餐跨行转账收费标准或更高 http://s.yingle.com/w/dz/674011.html
数字签名的基本介绍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z/674010.html
电子支付的特征 http://s.yingle.com/w/dz/674009.html 网站运营:如何打造成功的病毒广告 http://s.yingle.com/w/dz/674008.html
央行超级网银拟11月底试点
http://s.yingle.com/w/dz/674007.html
电子签名的定义 http://s.yingle.com/w/dz/674006.html 网络侵
权
案
黑
客
终
审
被
判
赔http://s.yingle.com/w/dz/674005.html
探讨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与立法框架 http://s.yingle.com/w/dz/67400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的选择
http://s.yingle.com/w/dz/674003.html
网络隐性广告法律问题
http://s.yingle.com/w/dz/674002.html
论电子签名及电子认证的法律规制 http://s.yingle.com/w/dz/674001.html
团购格局尚未定政府出面理头绪
http://s.yingle.com/w/dz/674000.html
火车票试行电子支付
http://s.yingle.com/w/dz/673999.html
法眼看非经营性网站备案制度
http://s.yingle.com/w/dz/673998.html
从国际电子商务立法到中国的电子商务政 http://s.yingle.com/w/dz/673997.html
欧美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化法律对中国的启示 http://s.yingle.com/w/dz/673996.html
仲裁解决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的对 http://s.yingle.com/w/dz/673995.html
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http://s.yingle.com/w/dz/673994.html
团购还需擦亮眼谨防陷阱诱惑
http://s.yingle.com/w/dz/67399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超级网银倒计时并不提供第三方担保交易功能 http://s.yingle.com/w/dz/673992.html
超级网银上线如何收费成焦点
http://s.yingle.com/w/dz/673991.html
安全技术对网络隐私权保护
http://s.yingle.com/w/dz/673990.html
(产业损害调查信息查阅与信息披露规定)http://s.yingle.com/w/dz/673989.html
2018电子支付法律论坛
http://s.yingle.com/w/dz/673988.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http://s.yingle.com/w/dz/673987.html
电子支付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z/673986.html
数据电文 http://s.yingle.com/w/dz/673985.html
论电子商务中电子证据规则的完善 http://s.yingle.com/w/dz/673984.html
电子支付安全的解决方案
http://s.yingle.com/w/dz/673983.html
超级网银呼之欲出第三方支付未被排除在外 http://s.yingle.com/w/dz/67398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的市场障碍
http://s.yingle.com/w/dz/673981.html
电子支付渠道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http://s.yingle.com/w/dz/673980.html
电子签名人的义务 http://s.yingle.com/w/dz/673979.html
关于夫妻间房产处分权的探讨 篇5
上述各种情形登记时如何把关, 笔者将个人观点阐述如下。
一、婚前购买的房屋, 婚后首次申请登记。
房屋买卖合同成立后, 买卖双方形成的是只是债的关系, 并没有形成物权的变动。根据《物权法》第九条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经依法登记, 发生效力”, 即“不动产物权登记取得”原则。未进行房屋登记, 买方当然没有取得物权, 买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申请房屋登记, 登记机构应当将其视为夫妻共有房产进行登记。
如果此时夫妻双方就房屋的归属做出了书面约定, 那么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以夫妻共有为主, 也允许夫妻之间就财产归属作出约定, 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制度对个人意思自治的尊重。因此, 此时可以按其约定进行登记。
二、婚前购买并已登记的房屋, 婚后申请转让。
《物权法》第九条, 以及《婚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明确了属夫妻一方所有财产的范围, 其中涉及不动产的条款为:一方的婚前财产、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房屋在一方婚前已经登记的, 即说明该房产属婚前财产。
这种情况下, 登记机构对是否要审查夫妻在婚后对该房产权属有无重新约定, 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审查。夫妻一方的婚前房产, 即使婚前已经登记, 如果在婚后已经约定为共有财产, 则夫妻双方都是房屋的所有权人, 享有平等的权利, 而处分时仍按照婚前财产由一人处分, 则侵害了共有人的利益;另一种意见认为不需审查。根据《物权法》对于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效的原则, 夫或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如已经登记后, 即使双方将其约定为共有财产, 但双方均未向房产登记部门申请权属转移登记的, 则视为物权没有发生变动, 登记机关没有义务审查该宗房产是否为共有产, 仍然将其作为一方的婚前财产由一方处置即可。笔者认为, 按照第一种观点进行登记, 并不符合《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效”的原则, 同时增加了登记机关的审查难度和社会压力, 也不利于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第二种观点不仅便于操作, 也符合立法宗旨, 更符合人们对财产归属的认定习惯。
三、婚前合法建房, 婚后首次申请登记。
笔者认为, 婚前建造的房屋和婚前购买的房屋在登记时应当有所区别。根据《物权法》第三十条规定,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消灭物权的, 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作为物权取得的特殊方式, 合法建房自建成之日起, 建造人就取得了物权, 当然不因婚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建造人申请房屋的初始登记时, 只要其能够举证该房屋为其婚前建造的, 登记机构应当将该房屋登记为其一方的独有产权, 如夫妻双方约定为共有的, 从其约定。
四、丧偶后再婚的一方继承了前配偶房产, 申请登记。
笔者认为, 只要是继承配偶遗产的, 无论该遗产是其死者的婚前财产, 还是其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有财产, 死者的配偶都从继承开始时取得了物权。按照常理, 继承开始的时点, 死者的配偶是不可能和他人建立新的婚姻关系的, 那么, 该房产当然属于死者配偶的婚前财产, 在申请登记时应当属于死者配偶的婚前财产, 即使已与他人再婚, 也不影响其权利取得。
五、离婚后再婚的一方申请转让前次婚姻中所得房产。
笔者认为, 和第四种情形类似, 在合法的婚姻关系中, 前一次婚姻关系结束的时点上, 新的婚姻关系不可能同时建立。即使从前次婚姻中受让财产的一方再婚, 新的配偶也并没有因婚姻关系的建立, 而自然取得该房屋的权利。显然, 该房产不属于新婚姻关系双方的共有财产。所以, 除非丧偶一方已经将此房与新配偶约定为夫妻共有并进行登记, 否则丧偶一方在转让房产时, 并不需要新配偶的同意。
六、婚后通过购买、建设、继承、受赠等方式取得的房屋申请登记。
夫妻房产认定 篇6
一种观点认为应认定为婚前财产, 将房屋登记在申请人一人名下。理由如下:1.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合同法》第四条规定,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既然购房合同的买方只有申请人一人, 即表明申请人以自己的意思和行为排除了存在共同购房人的可能性。而债权的意思表示即为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 如果以登记时已婚为由就认定为夫妻共有, 则违背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2.购房合同成立并生效。《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依法成立的合同, 自成立时生效。前述购房行为已进行到办理转移登记阶段, 不难推定此时的购房合同不仅仅生效, 而且已实际履行。《物权法》亦进一步规定, 未办理物权登记的, 不影响合同效力。购房合同作为物权变动的原因和依据, 当然应该依据其当事人来登记物权。3.形式审查。《房屋登记办法》虽未明确房屋登记机构对登记申请的审查为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 但从其规定的提交材料及现实角度考虑, 登记机构应只进行形式审查, 即只需查验购房合同等材料是否符合形式要件即可, 至于购房款是否全部由申请人支付还是配偶也支付了部分等实质性问题则应不涉及。4.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伦理观念。男方买房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民间风俗习惯, 因此大多购房款也都由男方承担, 如将完全由男方购置的房屋作为夫妻共有财产登记在双方名下, 则对男方 (申请人) 是不公平的。
持这种观点的登记机构在实践操作中划分了两个标准:如申请人在进行婚姻登记前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交纳全部房屋款的, 应由申请人一方申请, 房屋登记在申请人一人名下;如申请人采取的是按揭方式, 分期向银行还款, 而且还款时间跨越婚姻的存续期间, 即在婚后仍需偿还银行贷款, 则应由申请人夫妻双方共同提出申请, 决定房屋登记在谁名下。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 由夫妻双方决定将房屋登记在谁名下。理由如下:1.物权登记效力。《物权法》第九条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经依法登记, 发生效力。虽然《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 未办理物权登记不影响合同效力, 但此条规定只是明确将物权与债权的性质相区分, 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相区分, 即合同是否生效由《合同法》来判定, 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必须以登记为必要条件。2.物权与债权的区别。物权是一种支配权, 必须以特定的物作为其支配的客体, 但是在一定的物之上, 往往形成一定的生活关系, 尤其是在共同的财产之上, 可能形成共同的生产、生活关系。而债权作为一种请求权, 本质上是反映交易的一种形式, 它表彰的是特定人之间的关系, 一般不会形成某种共同的生活关系。因此, 不能将作为债权凭证的购房合同与物权混为一谈。3.实质审查。从《物权法》第十二条规定中, “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及“必要时可实地查看”的表述可知, 《物权法》确立了登记机构的实质审查义务, 也就是说, 登记机构对于申请登记的房屋是否存在隐性共有人有义务进行实质审查。4.从保护弱者角度。在现代社会中, 购房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最大的支出, 一般单个人是难以承担这项巨额开支的, 往往通过借贷等方式筹集资金, 一旦结婚后, 另一方 (通常是作为非申请人的女方) 对于债务的偿还作出了直接或间接贡献, 如仅认定为申请人个人财产, 是违背《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保护弱者权益的立法宗旨的。
持这种观点的登记机构在登记实践中是这样进行操作的:如需登记在夫妻其中一人名下, 则应出具夫妻双方关于房屋归一方所有的约定, 即可由该方单独申请;如需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 则由夫妻双方共同提出申请, 并提供一般登记所需材料即可。
我们认为不宜先入为主地认定为婚前财产还是夫妻共有财产, 应在申请人夫妻双方接受调查询问时再作判断。如果申请人夫妻双方共同提出申请要求共有, 按照第一种观点是不可行的, 必须先登记在申请人一方 (即购房合同买方) 名下, 再通过约定方式进行转移登记为夫妻共有。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申请人的登记成本, 也会造成申请人的不理解。按照是否付清全款来判定房屋归属也是不科学的, 因为很难判定申请人对于付清的全款是否拥有全部的所有权。一旦发生纠纷, 尤其是在离婚案件中, 房屋所有权证上未载名的一方通常会拿出自己支付了部分款项的凭证而要求将房屋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夫妻房产认定 篇7
关键词: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日常家事代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夫妻举债购买大额消费品、负债经营等情况屡见不鲜。这些债务是认定为个人债务还是共同债务, 不仅涉及对夫妻独立人格的尊重及其财产权的保护, 更体现出对债权人合法权益和交易安全的关注。因此,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41条对此加以规定, 但由于该条规定比较抽象, 在法律适用上极不易操作。而后出台的《关于适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 (二) 》 (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 第24条基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利益, 对此作出了补充性规定。但由于该条规定与《婚姻法》第41条的规定不一致, 导致在司法实践中, 是独立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24条, 还是将其与《婚姻法》第41条结合适用产生较大分歧意见, 而且, 立法在认定夫妻债务的性质时对有关举证责任尚无明确规定, 因此对离婚时夫妻债务性质认定的法律制度进行探讨就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 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 “夫妻共同债务, 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维持共同生活的需要或出于为共同生活的目的从事经营活动所引起的债务。” (1) 还有学者认为“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因婚姻共同生活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履行法定抚养义务所负债务。” (2) 从以上几个定义可见夫妻共同债务具有以下特征:1.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 包括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2.须产生于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即双方结婚之日起至离婚时止的期间内。
(二)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 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时间标准加用途标准。首先, 夫妻共同债务应是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 如《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23条规定:“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 其次, 要看“是否直接用于夫妻共同生活”, 直接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形成之债, 为夫妻共同债务, 反之, 为夫妻个人债务。例如《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 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应当共同偿还”, 对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可采两个标准:一是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意;一是夫妻是否分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 (4) 笔者认为, 夫妻共同生活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维持夫妻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二是因夫妻共同经营需要所负的债务。凡是因夫妻或家庭共同利益所形成的债务, 如无特别约定, 都是夫妻共同债务。
第二, 日常家事代理权规则。家事代理权指夫妻因日常家庭事务与第三人为一定法律行为时互为代理的权利。被代理人须对代理方从事日常家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 承担连带责任。我国1950年、1980年两部《婚姻法》以及2001年修订后的《婚姻法》都未规定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 (5) 但是2001年的《关于适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 (一) 》 (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 》) 第17条第1款规定:“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 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间接地承认了夫妻互有日常家事代理权。日常家事代理制度极大地扩张夫妻双方的意思自治能力, 促进经济交往, 对于及时合理地解决纠纷, 保护善意第三人和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成立家事代理权的情形下, 一方举债的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对重大事务而言, 只有在另一方己经概括授权的情况下, 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否则, 只能认定为夫妻个人债务。
第三, 其他代理规则。基于夫妻一方的代理行为所形成的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 可包括三个方面:一为家事代理, 如上所述;二是意定代理或授权代理。指根据夫妻一方的意思表示或授权而产生的代理行为。又包括概括授权和具体授权, 夫妻一方因他方授权进行代理所产生的债务, 应为夫妻共同债务。在现实生活中, 非日常生活需要的夫妻共同财产的管理种类和模式越来越多, 如果第三人都要等待夫妻一方征求另一方的意见后才能与之交易的话, 肯定会影响交易效率。法律允许夫妻一方概括授予另一方配偶共同财产管理权, 该方配偶单方实施的交易行为视为经过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 其所产生的债务, 应为夫妻共同债务;三是表见代理。《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 》第17条第2款规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 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 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 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夫妻之间的表见代理, 就是夫妻一方滥用家事代理权或超越家事代理权而又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 以个人或双方名义进行举债或进行其他民事活动, 第三人有理由确信其行为在日常家务范围内或有理由确信是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的, 另一方不得对抗第三人, 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一种制度。 (6)
第四, 推定规则。《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24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 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可以看出,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 无论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 均为夫妻共同债务。如不能提供已约定为个人债务的证明, 或是即使有约定财产归夫妻各自所有, 只要不能提供债权人知道该约定财产制的证明, 均应推定为共同债务。因为有《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24条的明文规定, 推定规则成为目前司法界普遍适用的规则。
二、现行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的缺陷
首先,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所有债务若均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合法的婚姻关系给夫妻一方带来的财产风险就明显大于同居关系, 立法的价值导向错误;其次, “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何为“明确”, 没有法律界定。债务人的配偶若不知举债事实, 其又如何能证明债务人与债权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且债权人又有多大可能会与债务人作此约定;第三, 约定财产制是夫妻间的内部约定, 债务人的配偶如何能证明债权人知道该约定;第四, 司法解释只规定了两种例外情形, 完全排斥其他明显不符合夫妻共同债务的其他证据情形, 具有扩大日常家事代理权之嫌, 极易诱发夫或妻一方与第三人恶意串通、伪造债务多分财产的道德风险。
(一) 过于偏重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夫妻债务制度的制定应该考虑夫妻的平等和交易的安全。《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24条在夫妻个人利益与债权人利益之间进行利益衡量, 最终选择了保护交易安全, 体现了对债权人的过度保护和对配偶的不信任。只要借钱给已婚的债务人, 不论用途, 不论恶意善意, 只要没有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声明对债务人夫妻的财产制一无所知, 法院将奉送法定连带保证人一名。 (7) 一般而言, 债权人比债务人的配偶对所发生的债务有更多的掌控权, 其完全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易危险的发生, 例如可选择资信好的交易对象, 或是在交易之前对债务人进行审查等。
(二) 举证责任分配不符合公平正义原则
公平正义原则是分配举证责任的最高法律原则。《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规定的推定规则免除了债权人证明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责任, 这也许是考虑到债权人不太可能了解到夫妻间的约定以及借款的去向, 由控制证据的夫妻一方举证比让债权人举证更为合理。但这样的处理过于表面化。根据推定规则, 债权人无须证明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 债务人的配偶要免除责任则须证明:第一, 债务系个人债务, 或夫妻双方实行约定财产制;第二, 债权人明知。而《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确定的推定规则的关键证据应是“债权人明知”, 该证据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定性和结果。即使债务人配偶能够证明债务系个人债务或双方实行约定财产制, 但是只要债权人坚称不知情, 作为连债务发生都不知晓的债务人配偶要想证明“债权人明知”几乎不可能。即便勉强举证, 其不仅要负担较高的诉讼成本, 而且证据也不太可能达到充分。并且, 这种举证一般需要债务人的配合, 而此类案件大多发生于夫妻感情破裂或离婚的情况下, 债务人配合的可能性很小。可见, 推定规则的举证责任分配对债务人配偶而言是不公正的。 (8)
(三) 容易引发恶意举债或虚构债务的道德风险
之所以会屡次发生债务人为满足个人挥霍而肆意举债或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制造债务, 损害债务人的配偶财产利益的情形, 是因为能令债务人配偶免除责任的证据几乎全部由债务人和债权人掌控。虽然法律规定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 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 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方可少分或不分。但其前提是必须证明恶意串通行为的存在, 但债务人的配偶很难做到这点。在当前离婚率持续走高的情势下, 一旦法律无力惩处恶意行为, 它就会作为有效方法被竞相仿效, 造成社会诚信缺失, 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9)
三、对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的完善
(一) 对日常家事代理权进行规定, 并分配日常家事代理权的举证责任
应完善我国的夫妻日常家事代理制度。《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 》第17条对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范围规定过于粗略, 应在立法中明确概念, 并将日常家事代理权同夫妻事务中的重大事务代理权明确区别开来。夫妻一方明显超出夫妻日常家事代理范围进行巨额举债属于夫妻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务, 只有基于夫妻双方合意 (包括共同在欠条、合同书上签字、夫妻一方授权等) , 方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夫或妻一方能够证明夫妻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明显超出日常家事代理范围或确实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 应按夫妻个人债务处理, 但债权人有理由相信夫或妻的举债行为没有超出日常家事代理范围的除外。应将超出日常家事代理权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夫妻一方, 因为夫妻最清楚日常家事代理范围, 是否超出日常家事代理范围, 夫妻相对债权人具有较强的举证能力, 夫妻身份关系形成的表见代理关系也决定将日常家事代理权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外部债权人并不妥当。
(二) 建立夫妻债务认可制度
现行《婚姻法》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但夫妻财产约定属于夫妻双方内部的约定, 除非明确告知第三人, 否则第三人很难了解夫妻是否进行了约定。《婚姻法解释 (一) 》将第三人是否知道夫妻之间财产约定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夫妻一方, 符合“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但是要证明第三人具有“明知”的主观认识过于苛求, 应当辅以相应的制度。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发生的大额债务比如经营性债务, 由夫妻双方共同签字认可的方可视为夫妻共同债务。虽未共同签字, 另一方事后予以追认或有证据证实该债务由夫妻共同生活所使用的除外。 (10)
四、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立法建议
关于夫妻债务的性质认定, 不妨将《婚姻法》第41条修改、完善如下:离婚时, 原夫妻以一方个人名义或夫妻名义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或基于夫妻双方合意所负的债务, 属夫妻共同债务, 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 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 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 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夫或妻一方能够证明夫妻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明显超出日常家事代理范围或确实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 应按夫妻个人债务处理, 但债权人有理由相信夫或妻的举债行为没有超出日常家事代理范围的除外。
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1) 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的债务; (2) 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情形的债务; (3) 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且债权人也知晓的债务, 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4) 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 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5) 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 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 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6) 夫妻一方明显超出夫妻日常家事代理范围且未取得双方合意所负的债务, 但债权人有理由相信债务并未超出夫妻日常家事代理范围或已取得双方合意的除外; (7) 债权人明知夫妻双方分居而仍然向一方借款的, 原则上应认定为债务人的个人债务, 但债务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日常生活需要、教育子女需要或夫妻另一方分享了该债务之利益的除外; (8) 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在夫妻共同财产的事务管理中如何在维护婚姻共同体以及夫妻各方的利益与保障第三方交易安全间寻求一个动态的平衡, 找到各方当事人权利的边界, 应该是夫妻债务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①马原《:新婚姻法条文释义》,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年版, 第309页。
②蒋月《:夫妻的权利与义务》,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年版, 第206页。
③④该解释第23条同时规定:“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笔者对这一规定存有疑问:首先, 婚前债务并不存在夫妻表见代理的情形, 认定为共同债务理由不充分;其次, 夫妻婚前财产为个人财产, 如购买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商品房等, 房子是个人财产, 但债务却是共同债务, 对另一方配偶不公平。
⑤之前我国司法实践对日常家事代理权基本持否定态度, 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第89条规定:“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 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 一般认定无效。”
⑥汪家乾、王礼仁:《适用<婚姻法解释 (二) >第24条的前提条件——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理论回应》, 杨立新、刘德权:《亲属法的新问题与新展望》,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年版, 第188页。
⑦朱凡:《我国夫妻债务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陈苇主编:《家事法研究》 (2007年卷) , 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8年版, 第69页。
⑧唐雨虹《: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的缺陷及重构——<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24条之检讨》, 载《行政与法》, 2008年第7期, 第109页。
⑨同12, 第110页。
夫妻房产认定 篇8
一、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11月8日发布《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试行) 》, 明确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进行自行申报的5种情形, 以及申报内容等相关操作办法。依据申报办法,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全部应税所得达到12万元, 不论其平常取得的应纳税所得, 是否已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 或是纳税人自己已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过, 年度终了后都应当再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申报的“年所得”包含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11个应税所得项目, 即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二、婚后共同财产的相关规定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 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 工资、奖金;
(二) 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 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 继承或赠予所得的财产, 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 无疑是本着维护家庭稳定的原则, 在实践中, 大部分的个人所得是被认定夫妻共同财产的。
三、婚后财产纳税申报如何处理及依据
笔者认为, 婚后财产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应该把收入平分到夫妻双方后再行计算申报, 依据如下。
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物权法在第六十四条至第六十六条就规定了“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但是结合婚姻法夫妻共同财产的有关规定, 可以看出, 物权法保护的私人合法财产, 婚姻法将其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这似乎是法律的矛盾和冲突, 笔者认为, 婚姻法作为一种家庭法, 是特别法。对于夫妻财产共有的规定, 它的立法的理由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他们收益, 首先要满足婚姻关系维系的要求, 扶养子女、赡养老人、家庭生活和满足消费的需要等这样一些社会功能。
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婚姻法关于婚后所得共同共有的规定优先于物权法对于个人所有权的规定。所以, 婚后财产应按照共同财产申报纳税。
2、物权的共有制度
物权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 在对外关系上, 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在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可以看出两法对约定的效力规定是一致的, 纳税可以看做成夫妻共同的一项义务, 或者直接视为一项负债, 那么夫妻双方要同共承担, 共同财产共同申报纳税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3、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发挥。
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 促进公平的作用。对于近些年来居民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 个人所得税更是被寄予了厚望, 人们都希望通过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来缩小差距, 实现公平。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是基于夫妻共同承担了一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在一个家庭中, 有夫妻, 也有孩子和老人。家庭要有一定的收入来维持, 也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 因此夫妻之间进行分工合作是必要的。因此这样申报既符合横向公平的原则, 也符合纵向公平的原则, 有利于个人所得税更好地实现公平的目标。
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 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改革和完善现行所得税制, 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夫妻共同财产如何认定, 本文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彭飞:“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改革思路”, 《经济考察》, 2005年第12期。
[2]、成移平:“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价格月刊》, 1999年第5期。
夫妻房产认定 篇9
我丈夫于7年前按揭购买了一套房屋, 还款期限为10年, 并以其名义办理了产权登记。次年, 我即与其登记结婚, 此后一直是以双方的共同收入还贷至今。听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 像类似情况, 如果发生夫妻离婚, 房屋应归丈夫所有, 为此, 我即要求丈夫在房产证上加上我的姓名, 但丈夫以我多心为由拒绝。请问:不加名就真的得不到权益保障吗?
读者:康玲
康玲读者:
房产不加名就得不到权益保障的观点, 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 》的误解。
【夫妻房产认定】推荐阅读: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及处理09-23
高士咏?於陵夫妻,高士咏?於陵夫妻吴筠,高士咏?於陵夫妻的意思,高士咏?09-09
夫妻共有10-10
夫妻12-21
文化夫妻吵架07-13
夫妻婚姻关系08-16
夫妻恩爱09-24
夫妻财产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