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夫妻财产

2024-09-20

约定夫妻财产(精选12篇)

约定夫妻财产 篇1

在我国,夫妻之间的财产已经形成一种有效的制度,并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一个家庭当中,夫妻的财产是保障家庭和睦的经济基础,其影响着夫妻之间的精神感官与物质享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之中的夫妻关系已经产生了变化,一些人对待婚姻的观念也出现了变化。为了更好的解决夫妻间的财产问题,确保夫妻间的婚姻健康,国家将处于次要地位的财产制度提升到重要的位置,并不断的完善该制度,期待能为夫妻间的关系做出调节,促使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建立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法律条文当中就对夫妻间的财产约定有了明确的规定,到了1950年,我国的婚姻法虽然没有对夫妻财产约定做出具体的明文规定,但却从侧面阐述了夫妻间进行财产约定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第二部婚姻法也相继面世了,由于我国的经济已经在该阶段持续复苏,一些家庭当中的经济水平也有所增长,对待婚姻的财产观念也产生了变化,所以在第二部婚姻法当中规定了关于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问题[1]。

其实,最初的婚姻法中对夫妻财产约定所做出的规定并不完善,随着夫妻间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也在对婚姻法不断做出调整。直到二十世纪初,我国的婚姻法才在财产约定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并将法律条文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使之更加完善。

二、夫妻财产约定的作用

(一)弥补共同财产调整缺陷

现今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一些家庭越来越重视财产问题。从财产结构上来讲,夫妻间需要共同承担生活当中的各种消费。而家庭当中的财产来源往往是夫妻的工资充当主要部分,尽管现在的财产来源已经丰富很多,数额上也持续上涨,但部分家庭还是将夫妻财产看的越来越重。一些家庭为了更好的打理家庭财产,选择股票等形式进行理财,但因为社会环境的复杂,人的心思受到了很大的干扰。一些家庭当中的财产弊端暴露出来,法律当中对于家庭财产规定的模糊,使家庭中的财产纠纷越来越多[2]。该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和睦,也使家庭的财产压力增多。夫妻之间在处理财产问题时处于力不从心的状态,逐渐的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财产纠纷当中。夫妻间的财产约定是一种缓解夫妻矛盾的有效途径,其能帮助澄清夫妻间的财产纠纷问题,约定财产的效力弥补了法律当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漏洞,使当事人在处理财务问题时更加灵活,将比较复杂的财产环境变得简单起来。

(二)避免财产纠纷问题

当今社会,离婚率的上升使夫妻财产纠纷矛盾日益加剧。财产约定能够确保将家庭的财产状况明文规定出来,在离婚时具有一定的财产分割依据。夫妻双方不必再就财产问题展开辩论。而当婚姻涉及到第三方问题时,财产约定也能帮助官方做出最为合理的评判。夫妻财产约定属于一种防患于未然的行为,防止夫妻双方在感情不和时出现的利益争议。财产约定打破了传统观念当中对于离婚的评判,也使家庭纠纷问题更加公正。

(三)督促夫妻共同承担财产风险

一些家庭在处理财产时,为了使家庭财产产生更大的收益,往往会选择以股票或者证券的形式进行投资。在普遍的家庭当中,该种投资形式都很受欢迎,但股票和证券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3]。夫妻当中的一方在经营该类投资时,很有可能因为投资不慎而使夫妻财产受到损失。当一方因投资而背上债务,另一方也许会选择以离婚的方式逃避债务分担。财产约定打破了这种现象,尽管夫妻间的财产属于私人部分,存在着一定的隐私性,但经过财产约定的夫妻财产会变得更加清晰。约定当中也将明确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数额以及对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当中夫妻间出现了债务问题,财产约定将督促对方共同履行债务承担责任[4]。

三、结论

总而言之,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是为缓和夫妻关系的矛盾而出现的。夫妻财产约定以另一种形式完善了婚姻法当中对夫妻财产问题的规定漏洞,促使财产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方面需要从立法等角度将财产约定放到重要的位置,夫妻与家庭也需要重视财产约定这一环节。相信通过国家与个人的相互配合,夫妻财产约定一定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社会的团结安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莉莉.浅议婚前财产公证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3,03(02):241-242.

[2]李娃.夫妻约定财产制若干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09(29):216.

[3]张凌飞.从罗马法夫妻财产制谈我国立法[J].法制与社会,2014,04(20):9-10-16.

[4]陈竞.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3,11(22):179.

约定夫妻财产 篇2

女方: 居民身份证号码:

鉴于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登记结婚,因双方均属再婚,各自都有孩子,为了避免婚后矛盾,维护婚姻关系,特订立如下夫妻财产书面协议(约定)。

一、双方各自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前财产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不动产、动产、其他个人用品;债权、股票、期货、银行存款、国库券、其他有价证券;工资收入、经营所得、投资所得、继承所得、赠与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债权等。

二、双方各自婚后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即在男方名下的财产归男方所有,在女方名下的`财产归女方所有。婚后财产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不动产、动产、其他个人用品;债权、股票、期货、银行存款、国库券、其他有价证券;工资收入、经营所得、投资所得、继承所得、赠与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债权等。

三、双方婚前婚后各自个人债务由各自偿还。

四、双方各自的财产由各自的孩子继承。

五、双方共同生活开支由双方共同负担。

六、双方之间有相互抚助的义务。

七、本协议(约定)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男方: 女方:

夫妻财产约定,当心触及“雷区” 篇3

夫妻财产约定,离婚设为条件

高大帅气的庄磊198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2001年1月,在朋友的生日宴会上,19岁的庄磊与长自己一岁的林菲相识。庄磊潇洒英俊,林菲漂亮可人,两人一见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两人便订下了终身。

2002年6月,庄磊在父母的支持下,购买了一套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房屋,房价为29万余元,庄磊支付了购房款21万余元,另外8万元房款庄磊进行了按揭贷款。拿到钥匙后,庄器立即对房屋进行了装修。

2004年11月,庄磊刚刚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便与林菲登记结婚了。随后,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庄磊与林菲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结婚后不久,林菲便怀孕了。喜事接踵而来,双方父母十分高兴,庄磊和林菲更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共同期待着小生命的降临。

可是,林菲的父母激动之中却夹着一丝惆怅。林菲是家中的独生女,他们多么希望女儿生个小孩能跟女儿姓,这样,自家也就可以算有后了。可是,他们想到庄磊也是家中的独子,要想让小孩跟自家姓谈何容易。知道父母的心思后,林菲挽着父母的手臂,笑道:“这事我自有打算,一定会满足你们的心愿。”

2005年3月初的一天晚上,林菲躺在床上,用手轻轻抚摸着渐渐隆起的肚子,幸福地对躺在身旁的庄磊娇嗔道:“孩子再过几个月就要出生了,你说孩子是跟你姓还是跟我姓?”“当然是跟我姓,哪有跟你姓的道理!”庄磊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见庄磊这么霸道,林菲一屁股坐起来,回敬道:“法律规定既可以跟男方姓,也可以跟女方姓,你凭什么说只能跟你姓不能跟我姓?!”见妻子林菲较真起来,庄磊急忙安慰她,解释说,“按照风俗,如果孩子跟你姓了,就表明我是倒插门的女婿,那样我会被别人瞧不起的,我的父母在外面也抬不起头来。你是嫁到我们家的媳妇,孩子当然应该跟我姓了。”见庄磊这么说,林菲很不服气,争执道,“我们结婚前不是说好了吗,我们是‘两家合一家’,我怎么成了嫁到你家的媳妇了?”“什么‘两家合一家’,我听都没有听说过,这是原则问题,我是不会让步的。”庄磊认为妻子胡搅蛮缠,毫不客气地把妻子顶了回去。就这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起来,闹得很不愉快。

几天后,庄磊和林菲再次因婚嫁形式是“男婚女嫁”还是“两家合一家”以及小孩的姓氏等问题发生矛盾。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为了尽早平息家庭的矛盾,经过商谈,庄磊给林菲写了两份承诺书,一份承诺书上写着:“我愿意并且同意,我跟林菲生的第一个孩子姓庄,不管男女,我都会很好地对待他。我跟林菲生的第二个孩子我同意姓林,也会很好地对待他。”落款处有庄磊及林菲的签名。另一份承诺书上写着,“庄磊从今天起是林菲的人了。以后一切都交于林菲,如果离婚房屋归林菲所有。”落款处同样分别有庄磊和林菲的签名,庄磊还在其签名下写了“同意”两字。

原以为矛盾就此都解决了,可是,双方在日后的生活中,还是就这些问题纠缠不清,夫妻感情也受到严重的伤害,都深感身心俱疲。2005年10月21日,为了能有一个宽松、愉快的生产及哺育孩子的环境,在未和庄磊打招呼的情况下,林菲拿着自己的衣物回了娘家。两天后,林菲在医院生下女儿。女儿出生后,林菲也没有回家和丈夫庄磊一起生活,双方处于分居状态。

丈夫提出离婚,妻子索要房屋

妻子的不辞而别,特别是女儿出生后仍然住在娘家,让庄磊彻底失望了。一怒之下,庄磊决定与妻子离婚。于是,2006年11月9日,庄磊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法庭上,庄磊说,“我和林菲均为独生子,结婚时明确林菲嫁到我家,但林菲在临产时突然提出要求我入赘,并将家中存折、现金、首饰等带回了娘家,夫妻感情严重受损。2005年10月23日女儿出生后,林菲一直带着女儿住在娘家,女儿至今没有姓名,夫妻感情已破裂。”为此,庄磊起诉要求与林菲离婚;女儿由其抚养,林菲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共同财产依法分割,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

针对庄磊的起诉,林菲反驳道“我和庄磊系自由恋爱,婚前同居三年多,有感情基础,生活中一直和睦相处,婚前也约定两家合一家,生两胎,现发生矛盾的原因,是庄磊家违反约定。我要求继续履行两家原来的约定,不同意离婚。”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庄磊与林菲在长期恋爱后结婚,并生育有一女,有一定的夫妻感情。庄磊与林菲产生矛盾,系因双方家庭婚后对婚嫁形式及女儿姓氏发生争执,影响到庄磊与林菲的夫妻感情。只要双方家庭能够克服封建陋习,对家庭事务的处理能做到首先以庄磊与林菲的婚姻幸福为第一要素,加强沟通与交流,互谅互让,庄磊与林菲能做到宽容为怀,互相体恤,夫妻和好还是有可能的。据此,法院作出了不许离婚的判决。

判决后,庄磊十分想念女儿,于2007年5月1日带着父母一同前往林菲的家中探望。可是,原本亲密无间的两家人却是相见分外眼红,两家人再次发生冲突,矛盾进一步激化,庄磊与林菲的婚姻也彻底走到了尽头。2007年6月25日,庄磊又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法院考虑到双方的感情基础,再次判决不准离婚。但之后双方关系并未好转,六个月后,庄磊第三次向法院起诉离婚,这次他是铁了心了,要求法院判令双方离婚,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分割,女儿由自己抚养,林菲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

再次起诉离婚,双方对婚姻都心灰意冷了。而结婚的新房因有了很大的升值,经评估,房产的现价,不包括装修,评估价为72万余元。房屋的归属,自然而然地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法庭上,林菲说:“2005年3月18日,我和庄磊签订了协议,庄磊承诺若离婚,房子归我所有。现在庄磊提出离婚,该房产应判归我个人所有。”为证明自己的主张,林菲提交了两份承诺书作为证据。

约定触及“雷区”,协议被判无效

苏州中院经审理后认为:婚姻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两性结合,双方于2005年10月分居至今,分居期间庄磊两次起诉要求离婚,虽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但双方关系并未改善,法院认定双方夫妻感情已破裂,符合双方的婚姻事实,予以确认;林菲上诉认为,夫妻财产协议约定,房屋归林菲所有,该约定是庄磊对其个人财产的处理,而非赠与行为,庄磊不能随意撤销。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对财产归谁所有进行约定。从双方2005年3月18日所签订的夫妻财产协议可以看出该协议是附条件的,即双方离婚,该附加条件涉及双方人身关系。本院认为,以双方离婚为财产约定的附加条件违反我国婚姻自由的原则,因此该夫妻财产协议不受法律保护,林菲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婚后林菲以共同财产偿还房屋贷款,庄磊应予以返还本金及相应增值部分利益,故判决庄磊与林菲离婚,婚生女由林菲抚养,庄磊每月承担女儿抚育费600元,庄磊补偿女儿出生后至离婚之月的抚育费2万元,庄磊婚前财产房屋一套(包括装修)归庄磊所有,庄磊一次性给付林菲人民币10万元。2009年5月5日,苏州中院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除对部分其他共同财产作出改判外,对房屋的处理维持了原审判决。

法官说法:

拿到法院的终审判决书,林菲怎么也不能接受现实。手握丈夫写的承诺书,林菲缘何输了官司呢?林菲的最终败诉,缘干她法律知识的淡薄,签订的协议触及了法律的“雷区”。现实生活中,因夫妻关系的特殊,双方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触及法律“雷区”的屡见不鲜。

本案中,当事人双方以将来庄磊提出离婚为条件达成协议,即只要满足庄磊提出离婚的条件,其房屋便归林菲所有,庄磊不得有任何异议。在当事人订立该协议之初,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出于双方自愿,但实际上是以将来发生庄磊提出离婚的条件,用房屋归属于林菲来限制庄磊,对庄磊提出离婚加以限制,实质上是干涉了庄磊离婚的自由。该协议违背了我国法律关于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即婚姻双方及其他任何人均不得通过对他人人身或财产的限制来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因此,应认定本案当事人之间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无效。

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篇4

夫妻约定财产制, 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商定其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处分等事项, 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

根据上述规定, 可以看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主要有以下内容: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且该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适用《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 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二、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夫妻可约定的财产范围及财产权利过于拢统

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物权包括自物权和他物权, 因此, 就夫妻约定的财产的权利而言, 不仅应该包括基于该物的所有权, 同时还应包括所有权以外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而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此没有具体的规定。而现实生活中, 夫妻对共同所有财产的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的约定是经常出现的, 如股权的变化、无形资产的期待权、他物权等。其次, 《婚姻法》没有提及有关夫妻债务约定的具体规定, 使得可约定财产的范围不够完整, 使当事人容易产生误解, 在实际生活中操作也很困难。

(二) 没有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协议是否可以变更或撤销

夫妻约定财产协议, 又称为“夫妻财产契约”其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契约。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夫妻双方订立的夫妻约定财产协议是应该可以随着夫妻财产关系的变化而变更或撤销, 但是变更或撤销在什么情况下可行, 又要经过什么程序等等, 我国现行《婚姻法》都没有作出规定。尤其是在实践中, 不仅会给夫妻处理夫妻财产关系带来麻烦, 也会给审判实践带来巨大困难。

(三) 没有规定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生效时间

夫妻间的婚姻契约是主契约, 关于财产的约定是从契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从契约不能独立存在, 只有依附于主契约才能存在。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夫妻财产约定时间及生效时间, 一般认为财产约定既可以在婚前、结婚登记时, 也可以在婚后。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 婚前, 没有成为合法夫妻之前的主体双方对财产的约定, 能否称为“夫妻财产约定”, 显然这里的主体是不合法的。同时, 按照这种逻辑推理, 如果把财产约定仅仅限定在婚后, 只有合法的夫妻才能对财产进行约定的话, 这很显然又违背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宗旨。

(四) 没有规定财产申报登记和公示制度

我国《婚姻法》要求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但未要求夫妻双方履行公示手续, 而对于未经公示的夫妻财产约定, 当然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同时《婚姻法》也没有规定夫妻财产申报登记制度。这就使得在实践中, 如果夫妻财产约定没有经过登记和公示, 在一方与第三方进行民事活动时, 该第三方以不知道该约定为理由而不予承认, 此时, 按照民事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夫妻一方要证明第三人知道该约定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使得夫妻财产约定在对外效力上有时是很难实现的。

三、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措施

(一) 扩大约定财产的范围

夫妻可以就婚前财产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的归属做出约定, 也可以就婚前财产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归属作出规定, 约定的财产既可以是夫妻的全部财产, 也可以是部分财产。同时, 对于约定的财产的权利, 除了包含所有权外, 还应当明确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利, 这样更能适应于新时期的夫妻财产关系。

(二) 规定夫妻财产约定的变更和撤销的条件

夫妻财产约定, 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 在其生效后, 因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情况发生变化, 应该可以依法变更和撤销原约定。在此方面, 可以借鉴德国民法典中对允许婚姻双方在结婚后通过婚姻财产契约对婚姻财产制予以撤销或变更的相关规定。但是, 该撤销或变更的行为必须经过登记或被第三人知晓, 才会对第三人产生效力。

(三) 明确规定夫妻约定财产生效的时间

法律应该明确夫妻财产约定既可以在婚前作出, 结婚登记时做出, 也可以在婚后作出。同时法律应该明确区分夫妻财产约定的时间及约定财产生效的时间。这样对于之前的问题, 夫妻约定财产一定要是合法夫妻才可以, 那么就只能在婚后才能成立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夫妻财产约定, 并不是只能发生在婚后, 之所以叫做夫妻财产约定, 只要求在处理财产时是夫妻即可。

(四) 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

我国《婚姻法》要求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但未要求夫妻双方履行公示手续, 而对于未经公示的夫妻财产约定, 当然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不利于保护夫妻双方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 依据公示方式进行登记, 确认约定的对外效力。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 对于与夫妻一方进行民事活动的第三人来说, 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夫妻间的财产约定情况, 避免以后发生纠纷夫妻一方非法转移自己的财产, 同时对于夫妻一方来说, 因为登记制度, 第三人便不能主张自己对夫妻财产间的约定不知晓, 这样就使得夫妻约定财产的对外效力得到很好的实现。

关键词: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参考文献

[1]柴淑萍, 王锦烨.试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J].律师世界, 2005 (5) .

[2]苏颖霞, 王葆莳.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变更及评价[J].理论导刊, 2002 (08) .

浅谈夫妻财产约定公证 篇5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夫妻双方或未婚男女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或婚后财产)和债务的范围和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依据

我国《婚姻法》第19条中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夫妻对娟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文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二、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应限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我国《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特别要注意的是,修改后的《婚姻珐》只规定了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可以由夫妻约定,但对于该法第18条规定的(二)、(三)、(四)、(五)项中的一方财产,不在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内,夫妻对此财产不可以约定。

三、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约定依法成立,即发生法律效力,配偶双方郡必须严格履行,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我认为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内效力。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内效力,指对该约定婚姻关系当事人的拘束力,就在于夫妻财产依法约定成立并生效。不管是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的约定都依其约定发生物权的效力。如欲变更或撤销,必须经婚姻当事人双方同意,一方不得依自己的意思表示变更或撤销。

2.对外效力。是指夫妻对婚姻财产的约定可否对抗第三人。夫妻对于婚后财产的约定,是否能够对抗第三人,主要是指是否能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问题。相据现行法律,夫妻间对财产的约定,仅仅是对夫妻有法律约束力,对第三人没有约束力,故一旦发生应由夫妻共负的义务时,不管该夫妻间是否有约定,如何约定,对第三人来说,该夫妻均有履行义务的责任,然后夫妻间再依约定另行追偿。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在共同生活中仅针对夫妻二人时或离娟时,才起决定性作用,夫妻对财产的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四、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特征以及公证审查

1.法律明文规定夫妻之间对财产证行约定的可供选择的几种形式是:①各自所有;②共同所有;③部分各自所有;④部分共同所有等。一旦夫妻之间经过公证程序以夫妻财产约定确定某种形式的财产关系,如变更或解除这种关系,则只有通过另行公证的形式,才能变更或解除。这是因为,公证程序属于司法程序,夫妻财产约定在经过公正证明之后就从夫,妻之间的“法律”转化成为国家认可的法律,一旦进入诉讼阶段,在没有相反依据推翻公证书的情况下,法院也无权推翻已经生效的夫妻财产约定。

2.夫妻财产约定贯彻平等、自愿、协商约定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强加于对方。这是夫妻财产约定作为契约的本质特征使然,即“契约自由”。所以,这种约定不是必须行为,如果不约定,则当然接受法律明确规定的夫妻财产制度。同时,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申靖必须是配偶双方亲自到公证处申请公证,不得代理为之。

3.约定应该是书面形式而不能是口头形式。这是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这是因为口头形式的夫妻财产约定无论在约定的范围、内容、违约制裁、或者是约定的时间、日期等诸多方面部无法固定下来,也就不能发挥夫妻财产约定的本来目的。在公证程序中,一旦出现口头形式的夫妻财产约定形式,则公证人员应当加以规范,使夫妻之间达成书面形式的夫妻财产约定。这也是公证人虽履行告知义务的必然要求。

五、夫妻财产约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时间:可以在结婚前、结婚时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二)夫妻财产约定的对象: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被约定的财产可以是生活资料,也可以是生产资料。(三)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可以对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进行约定。

四、约定的形式: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录音、录像等约定无效。(四)夫妻财产约定的主题:夫妻财产约定的主题必须是夫妻双方本人、而不能委托代理人代办公证,当事人必须在公证员面前在约定协议上签名或按指印。(五)约定必须完全自愿,不得有任伺胁迫。(六)不得以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逃避债务。(七)不得在约定中有一方放弃继承权的约定,因为放弃继承是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如果财产所有权人不想让其配偶有继承权,可以在约定以后适当的时间采用遗嘱的形式剥夺其配偶的继承权。(八)夫妻间相互赠与房屋达不到完全归一方的目的,应采取约定公证为宜。

夫妻财产约定应大力提倡公证,虽然新婚姻法对这项重要民事法律行为未作公证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办理公证的还是不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夫妻财产日益增多,财产关系日趋复杂多样;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权利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了保持生活的独立性或出于其他原因,开始尝试婚前协议、AA制的生活方式,而从事企业经营或其他高收入职业的人群,为了保护个人财产权利,避免因配偶的债务殃及自己的财产,或者为了减少夫妻财产因个人债务而承担的风险,或者为了防止对方借婚姻谋取财产,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需求更为强烈。此外,随着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纠纷增多,采用约定财产制的人们也会有所增加,所以这项公证不仅是对夫妻传统的财产制度的变革,而且是保护夫妻财产权肋重要保障。总而言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预防因婚姻引发的财产纠纷,就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夫妻财产约定,因夫妻财产约定是彼此的诚意,是对所爱之人一切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因而它将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扩,实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可以宣传我国法律,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重要的积极作用。□

约定夫妻财产 篇6

摘 要:随着人们对其财产的处分和使用方式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和现实,夫妻之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财产关系,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传统法定财产制度由于其简单性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协议约定形式的财产分配方式开始出现。传统法定财产制已经不能满足夫妻间财产分配要求,开始出现了协议约定形式的财产分配方法。就针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法规,《婚姻法》的法条内容却只有简单的一条三款。虽然司法解释中也有关于夫妻财产约定内容的规定,但总体上来说现行的立法规定过于简单,操作性差。因此,本文将从法律角度,讨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立法现状;现存问题

一、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立法现状

《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作为我国夫妻财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财产隶属于各自所有。在第三方知晓该约定内容的情况下,针对于夫或妻一方对外债务,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实行清偿。”该规定是对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补充内容。

约定财产制是在法律保障下,采用协议形式,夫妻双方对婚前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方面,包括償还第三方债务进行约定,并对婚姻关系解除时财产的分配方式作出约定,而不局限于传统法定财产制度。约定财产制不同于直接依照法律的法定财产制,系双方协议选择的适当的财产制度,其效力大大提高。但当事人未形成契约或形成不明确契约书,法定财产制才能发挥其作用。本条第一款即规定:“在未达成约定及不能达成准确约定的情况下,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除此之外,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对其作出了相应说明。《婚姻法解释(一)》第 18条规定了“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的举证责任。《婚姻法解释(二)》对一方债务清偿可对抗第三人不按照共同外债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规定。《婚姻法解释三》规定了对财产分配协议在协议离婚时的效力认定。即“当事人达成财产分割协议,办理离婚或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若双方协议未成一方反悔,人民法院认定该协议无效,共同财产分配方式遵从夫妻双方实际情况”

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立法缺陷

(一)有效条件不明确

首先,我国立法仅依据《民法通则》粗略估计推定主体应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但并未做出准确规定。行为能力年龄为18周岁,《婚姻法》第6条对法定结婚年龄作出了规定,男性22岁,女性20岁,而我们知道,行为能力年龄为18周岁,约定时间如何确定?这与规定的行为能力年龄并不一致,民法代理制度能否应用?而对于已达年龄,但并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约定该如何建立?《民法通则》并未对此作出解释。而且法律并未禁止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结婚。

其次,对于内容方面的公序良俗的标准,实际操作中难以以统一标准界定。且法官对于社会状态的认知不同,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又难以统一,针对于裁量自由的判定,见仁见智,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最后,在形式要件方面也存在疏漏,最高法院相关的处理意见规定,协议形式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针对于夫妻财产约定制度,若过程涉及第三人利益,单纯书面形式难以实施,而协议遗失情况也不容忽视,因此在举证过程中造成了很大障碍。

(二)约定内容的规定不够明确

财产范围并未明确婚前债权问题,并针对于特有财产管理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归属性问题并未提及,仅对财产所有权归属进行规定,该规定并未涉及共同财产以及特有财产。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自由,内容空乏,仅在形式和效力方面加以控制,因此我国立法应当明确财产范围以及内容,当婚姻关系终止时,财产范围该如何界定等这些必要内容。

(三)约定的时间不明确

在财产约定在《民法通则》上也无法得到准确推定。《婚姻法修正案》(2001)针对于夫妻双方进行财产约定制定时间并不加限制。若符合生效条件,协议一经签订立即生效,并不限制协议签订时间。但婚姻依法成立之日起,婚前协议的夫妻财产契约方可起效,而法定财产制适用于婚姻未能依法成立之时,契约只能约束协议成立后的夫妻财产关系。除此之外,财产约定协议夫妻双方可设定期限,并可增加附加条件,时限届满时即可失效。

(四)公示制度的缺乏

夫妻财产的公示体系缺乏,我国《婚姻法》对此并未明确指出,婚姻法协议规定无论采用书面形式还是采用口头形式,都未提及公示对抗善意第三人。这个过程的缺乏在实际操作中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第一,财产内容的准确性无法保证。第二,夫或妻一方财产所有权无法保证。第三,对于逃避债务等规避法律的行为无法避免。第四,夫妻财产制的约定其证明力不足。

(五)财产变更和撤销的缺乏

协议规定对夫妻双方均有约束力,在尊重双方意思自治的角度讲,一方面该协议属于夫妻双方达成合意的契约,是其意思自治的结果,然而该约定的制定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一方或双方的个体化原因,也存在有协议变更、撤销的可能,我们知道,协议的制定既能保证夫妻双方意思达成一致,也应尊重双方意思自治,夫妻双方或一方可对该协议内容进行变更,规定容许达成协议,同时也应容许在意思自治的情况下撤销、变更协议。而从法律角度看,应当对涉及撤销,变更的各种契约或合同的效力提供相关法律依据。但《婚姻法》对协议约定制定能否撤销、变更以及如何撤销、变更均未作出明确解释。

参考文献:

[1]毕晓平.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分析[J].科技信息,2007(20).

浅谈夫妻财产约定与公证制度 篇7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制,公证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夫妻财产约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关注的话题。我国《婚姻法》把夫妻财产制分为共同法定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 对夫妻财产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确定了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种类、成立、效力等, 以避免夫妻财产纠纷, 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下面我就夫妻财产约定与公证制度谈点认识。

1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及其种类和形式

1.1 夫妻财产约定制

夫妻财产约定制, 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 主要包括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与废止, 夫妻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 以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 夫妻对外财产的责任, 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问题。它是调节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依据。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建立, 既尊重了公民处理财产问题的自主权利,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 也为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正确解决夫妻之间的财产争议, 促进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1.2 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种类和形式

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财产制度共有三种, 即: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和分别财产制。

一般共同财产制, 即无论是夫妻婚前还是婚后所得财产, 也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一律属于夫妻共有,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一般共同财产制下,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 一般共同财产因夫妻一方死亡、夫妻双方离婚以及夫妻双方协议确定而采用法律允许的其他财产制而终止, 而不论何种原因导致一般共同制的终止, 共同财产必须进行分割和清算, 这里应特别注意这两种情况:一是在终止共同财产制时, 如果当事人有债务负担的, 应一并对债务作出认定和处理, 不能忽略了对债务的处理;二是法律规定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并不纳入共同财产范围, 当夫妻采用其他财产制度时, 这些财产依法还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1) 一方的婚前财产; (2)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等费用; (3)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4)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限定共同财产制, 是指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 共有范围外的财产均归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制度, 在限定共同财产制下, 共有财产的范围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当事人可以将婚前的财产约定为双方共有, 也可以将婚后部分财产约定为共有, 对于限定共同财产制的终止, 包括夫妻一方因故死亡或经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夫妻一方因故死亡依法导致了限定夫妻共同财产制终止, 而经夫妻双方协商一致,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婚姻当事人双方可以依法终止限定共同财产制, 转改采用其他夫妻财产制度, 对于夫妻自愿终止限定共同财产制后, 应对共同共有的财产, 包括共同债权和共同债务进行分割和清算, 而对于夫妻一方因故死亡导致限定共同财产制的终止, 被继承人的配偶应与被继承人的其他合法继承人共同协商分割与清算被继承人的遗产。

分别财产制, 是指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 并各自行使管理、使用、处分和收益权的夫妻财产制度, 这种制度不排斥夫妻一方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管理权交给另一方, 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 分别财产制充分肯定了夫妻是各自不同的独立之人, 特别是该制度充分承认已婚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和财产权利, 就反对夫权主义有积极意义, 分别财产制的终止包括夫妻一方死亡, 夫妻双方离婚以及夫妻双方协商变更夫妻财产制度, 在分别财产制下, 由于夫妻的财产的权利和义务是分开的, 一般不存在共同财产的分割和清算, 但在特别情况下, 如果出现某项财产的归属不明的情形, 则该项财产应被推定共同财产, 也就需要进行分割。同时,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条规定, 夫妻一方对婚姻家庭作出特别贡献的, 该方当事人享有补偿请求权, 但此补偿请求权只能在终止分别财产制时行使。

对以上三种夫妻财产约定制, 婚姻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 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意思表示出来。我国《婚姻法》规定, 夫妻财产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并且最好经过公证机构公证。另外, 在变更废止原约定时, 如果订立约定时采取书面形式或经过公证, 变更和废止时也要采取相同的形式, 否则容易引发起争议。

2 夫妻财产公证制度的确立

2.1 公证制度

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或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 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公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建立公证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公证机构的公证证明活动, 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 稳定民事秩序, 预防纠纷, 减少诉讼,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国家在设立这一机构的同时, 也赋予其独立的排他的国家证明权。因此, 代表国家行使证明权是公证机构的特有职能。公证制度有三个特征:第一, 公证处作为国家专门设立的公证机构, 以国家的名义, 行使国家证明权。第二, 国家公证的目的是“预防纠纷, 减少诉讼”, 公证是一项预防性的国家证明制度。第三, 公证证明具有特殊的证据效力, 公证证据效力高于一般证据。我国1997年新的民诉法第67条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 当事人无需举证。”可见, 公证证据在诉讼的各种证据中, 其可信度是较高的, 具有特殊的证据效力。正因为公证本身所特有的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作用和证据作用, 加之公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要求把夫妻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予以分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为避免日后因夫妻感情不和而导致离婚时因财产而引起纠纷, 夫妻财产约定一时间成了人们和社会关注的话题, 而夫妻财产约定公证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接受和采用。

2.2 夫妻财产公证

夫妻财产公证, 就是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依法证明夫妻双方就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何种财产制和所得财产的分配及产权归属事宜自愿达成协议行为的真实性、合理性的活动。夫妻财产公证分为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后财产公证两种形式。婚前财产公证, 就是指未婚夫妻在结婚登记前就各自财产达成协议办理公证。婚后财产公证, 就是指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就财产有关问题达成协议办理公证。这里我着重讲一下婚前财产公证。

过去, 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影响, 婚前财产公证对将要结婚的中国人来说是相当敏感的话题。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 结婚前男女双方应当依法到公证机关对各自的财产、债务的范围、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公证, 经过公证的财产约定将会得到法律直接认可。在办理“夫妻财产公证”时, 夫妻或未婚夫妻双方要亲自到公证处填写申请表, 并提交双方的身份证明、夫妻财产协议书、财产的产权证明 (如包括房产产权证、存单等) , 以及其他的有关证明材料 (如已婚夫妻的结婚证等) 。至此, 婚前财产公证才在法律中被确立。当然,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婚姻法中规定的是“应当”, 而不是“必须”, 所以, 财产是否要公证主要是要看夫妻或恋人双方的意愿, 纯属自愿, 法律上并没有强迫之意。

3 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稳定家庭关系、财产关系, 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新《婚姻法》虽然对夫妻共有财产和夫妻个人特有财产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在实践中, 在发生纠纷时, 往往因一方的恶意行为致使另一方举不出应有的证据, 导致个人财产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共同财产被视为个人财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夫妻财产仅凭书面约定是有后患的, 常见的是, 一般情况下夫妻亲密无间, 一旦有一方在日常的生活中拿走或毁损了一纸书面约定, 另一方受到损害时是难以举证的。因此, 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家庭财产关系, 不仅要有书面约定, 最好还应到公证机构办理公证, 公证机构将对有关的产权证明、物品收据等证件及约定的内容等进行严格的审查, 从而有效地证明夫妻婚前财产 (包括债务) 的名称、数量、规格、种类、价值、状况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 今后共同生活期间所得财产 (债务) 的归属等内容, 并长期在公证机构存档。这样, 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而且有利于稳定家庭关系、财产关系。

3.2 是解决婚姻纠纷、财产纠纷的可靠法律依据

改革开放以前, 人们拥有的生活资料比较单一, 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品, 而现在则不同, 不仅包括各自房产、汽车、厂房和昂贵的物品, 还有个人存款等。?由于夫妻财产构成的多样性, 在婚姻关系发生变更时, 在司法实践中, 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也是婚姻纠纷中双方经常争议的焦点。而婚姻法仅规定,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规定对约定进行公证, 这不利于现实中复杂的婚姻纠纷的解决。因为从夫妻关系这种特殊关系来看, 一纸书面协议保存在当事人手中无法避免被对方隐藏或毁损。所以解决这种矛盾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 对夫妻财产约定应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 由公证机构保管这一约定。当事人、债权人或者继承人可以到公证处去查找约定的内容。这样做, 不但有助于明确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和产权归属, 而且通过公证约定的时间还可以判断财产增加、减少的时间, 有效地避免了夫妻约定纠纷, 是解决婚姻纠纷、财产纠纷的非常可靠的法律依据。

3.3 能有效地保护再婚者和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老年人丧偶或离异后再婚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婚前财产继承问题往往成为老年人婚后的心事, 担心自己积攒了大半辈子的财产旁落。另外, 夫妻一方因意外事故或因病死亡后的财产继承问题。往往因夫妻另一方的恶意行为而致使继承人无法继承。而解决这类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夫妻对财产约定并办理公证。只有这样, 才能将婚前、婚后财产的基本情况及产权归属等问题清清楚楚地固定下来, 以避免夫妻一方为谋财而隐藏或毁坏证据, 造成另一方或继承人无法举证的不利局面, 从而有效地保护再婚者和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浅议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篇8

一、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演变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有较长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国民法典》第4编《亲属》第4节《夫妻财产制》第1004条规定:“夫妻得于结婚前或结婚后, 以契约就本法所定之约定财产制中, 选择其一, 为其夫妻财产制”, 第1007条规定:“夫妻财产制契约之订立、变更或废止, 应以书面为之”。这应视为我国历史上正式有夫妻财产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未对夫妻财产约定做出明文规定。但是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指出, 婚姻法“对一切种类的家庭财产问题, 都可以用夫妻双方平等的自由自愿的约定方法来解决, 这也正是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的另一具体表现”。这里的家庭财产约定应当包括: (1) 允许夫妻双方就财产问题进行约定; (2) 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遵循自由、自愿、平等的原则; (3) 夫妻财产约定的对象是家庭财产; (4) 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涉及所有权、管理权等。由于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所作的立法解释, 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可以说我国1950年的《婚姻法》实质是允许实行夫妻财产约定的。但是, 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加之实际生活中个人财产极少, 以至夫妻财产约定这一立法精神很难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后, 我国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有了一定变化, 婚姻家庭生活日趋复杂。1980年《婚姻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家庭关系发展的需要, 在第13条第1款中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 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自此,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必要补充, 得以正式确定。但是, 法律对夫妻财产约定制无具体规范, 现实中夫妻如何采用约定财产制, 不好掌握。

为适应日益纷繁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 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要求, 2001年《婚姻法》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 继续允许婚姻当事人实行约定财产制度, 并对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 比较明确地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约定范围、约定条件、约定内容、约定形式、约定效力、约定后债务的清偿等一系列问题。如赋予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同等的法律地位;以授权性规范对夫妻财产制作了规定, 明确婚姻当事人可以以契约方式对夫妻财产做出约定;双方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 适用法定财产制等。

二、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特点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确立夫妻财产关系的合同。虽然它具有财产合同的特点, 但与一般的债权合同和物权合同却有所不同。

(一) 夫妻财产约定具有身份属性。

它以婚姻关系为基础, 从属于夫妻身份关系。因而缔约的主体严格限制在夫妻直接, 也就是说, 夫妻之外的人无权对夫妻的财产进行约定, 重婚或非法同居双方不能成为其主体。在实践中, 常出现重婚或非法同居双方对财产有约定, 有的还经合法婚姻的另一方同意, 甚至出现夫与“妻妾”共同对财产进行约定的情形, 这些情形由于其约定的主体不合法, 因此, 不能适用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从约定的主体为夫妻来讲, 应当是婚姻关系成立之时或者是婚姻关系成立之后, 但是如果双方在婚姻登记之前进行了约定是否可以呢?法律没有作出否定性的回答, 笔者认为, 只要不违反法律之规定, 是可以的, 有效的, 但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时间应为结婚之后。

(二) 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具有复合性。

对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 有的国家采取限制主义的立法模式。我国采取的是自由式的约定财产制, 即法律不限制夫妻对财产进行约定的内容, 夫妻可以对夫妻财产进行自由地约定。可供双方约定的财产范围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 也包括“婚前财产”;既可对全部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 也可以对部分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约定的形式也不受限制, 可以约定财产为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或者是共同财产制和分别财产制并存。这些均由夫妻双方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夫妻对财产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才要根据该财产的属性来确认该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或夫妻个人财产。所谓“约定不明确”是指夫妻双方因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或文字表述上错误, 导致对财产归属的约定相互矛盾的情况。

(三) 约定的形式应当以书面的形式。

在《婚姻法》修改前,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 对夫妻财产的归属可以以书面的方式或者是口头的方式加以约定, 但有效成立的口头约定需要双方的认可, 如果发生争议, 则该口头约定不成立。口头约定的方式不能适用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 而且也不确定, 当事人难以举证, 很难设想在离婚时, 或者是在确定财产权属时, 一方会承认对己不利的口头财产约定。所以修改后的《婚姻法》要求, 夫妻财产约定应当以书面的形式, 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 认定为没有约定。书面形式, 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 包括协议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有没有必要公证的问题, 这次修改后的《婚姻法》没有作出规定, 表明夫妻双方对约定可以进行公证, 也可以不进行公证。如果进行了公证, 变更时也应进行公证。夫妻双方没有公证的财产约定, 只要不违反有关法律的强制性的规定, 就应为有效约定。

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成立

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当事人, 订立财产约定要产生法律效力, 必须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

(一) 当事人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由于我国法定婚龄大大高于成年年龄, 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障法》禁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所以当事人无论是婚前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或者婚后订立夫妻财产约定, 都不会涉及未成年问题。当事人在订立夫妻财产契约时依法当然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同时, 当事人一方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二) 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确认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 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相一致的状态。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形下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 才能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 如果当事人的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不适应, 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严重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 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 因此, 这些行为导致的意思表示于法于理有悖, 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三) 当事人亲自为的行为, 不适用代理

夫妻是婚姻财产关系的主体, 是财产权利的享有者和财产义务的承担者。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是一种与当事人身份有密切关系的法律行为, 当事人必须亲自实施, 不得代理, 其他任何人代替婚姻关系当事人所作的约定都无效。同时, 因契约关系到当事人双方一生或重大的个人财产利益, 涉及到夫妻双方相互扶养的义务, 涉及到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以及对长辈的赡养义务, 因此只有当事人本人才能恰如其分地订立与其社会、经济地位适合的契约。

(四)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行为要取得法律效力, 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否则只能成为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法律行为。这里的“法律”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规范, 同时也包括其他部门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 恶意串通, 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 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四、总结

夫妻财产约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夫妻财产约定的完善和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具体到婚姻当事人来说, 在选择夫妻财产约定时应慎重, 必须考虑两个问题, 其一是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有必要做出财产约定, 因为财产约定并不普遍适用;其二是在选择财产约定时不要忘了公证, 因为公证能给当事人提供了一种在目前的立法现状下最佳的、最能充分保障当事人财产权益的法律途径。愿我国在夫妻财产约定立法方面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广大婚姻当事人的需要, 更能保障约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民事交易安全, 最终让婚姻更美好, 让家庭更稳定, 让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洪著:《婚姻家庭法》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1]王洪著:《婚姻家庭法》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

[2]康峰主编:《试议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安徽公证》2002年第1期[2]康峰主编:《试议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安徽公证》2002年第1期

[3]蒋月主编:《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出版社2001年[3]蒋月主编:《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出版社2001年

[4]马原主编:《新婚姻法诠释与案例评析》法制出版社2001年12月[4]马原主编:《新婚姻法诠释与案例评析》法制出版社2001年12月

[5]巫昌祯主编:《婚姻家庭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5]巫昌祯主编:《婚姻家庭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6]张献军主编:《婚姻法新释与例解》同心出版社2001年[6]张献军主编:《婚姻法新释与例解》同心出版社2001年

[7]何志著:《婚姻法判解研究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7月[7]何志著:《婚姻法判解研究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7月

[8]梁文书主编:《婚姻法及相关规定条例新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梁文书主编:《婚姻法及相关规定条例新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中的作用 篇9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成立以及成立的作用

婚前财产约定和婚后财产约定是我国夫妻财产中包含的主要情况。在夫妻关系成立之后财产约定也便从成立之时生效。因此, 必须具有民事法律的要件的情况下才生效。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夫妻双方必须具有的能力, 保证夫妻财产在约定之后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

1) 我国婚姻法中早已经对男女婚姻年龄进行了规定, 规定男性结婚年龄不能小于二十二岁, 女性结婚年龄不能小于二十岁, 同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订婚是严加禁止的, 因此, 当事人必然为拥有完全民事行为的成年人,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也自然生效。

2) 夫妻财产约定在签署的过程中应该由双方亲自签署, 不能由他人代理,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本身就是一种法律行为, 并且和当事人息息相关, 全过程都必须由当事人参与。在婚姻财产关系中的主体便是夫妻, 在财产约定生效后自然会承担法律义务, 当事人内心的感受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知晓的, 以此, 其余代理人证明的夫妻财产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应, 也不再法律保护范围之内。同时还因为财产约定对当事人的财产和今后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在财产约定制定的过程中必须由夫妻双方共同制定。

3) 在制定的过程中夫妻双方的所有表意必须真实, 要保证夫妻财产能够具有法律效益, 夫妻双方在签订财产协议的时候必须要能够真实的表现出个体的意思, 在签署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欺诈、乘人之危等情况干涉签署者的意思, 导致自愿签署受到严重影响, 对当事人的利益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情况下签署的夫妻财产约定同样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在签署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

4) 当事人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不能够有损社会和公共利益, 各种行为在订立之后也必然具有法律效应, 订立的各项约定不能够逾越法律底线。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也有明确的规定, 如下几条是无效民事行为:a.签署人自身就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b.民事行为受到限制的公民所签署的约定不受法律保护;c.在威胁、欺诈以及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署的违背个体真实意愿的行为;d.对国家、社会以及第三方利益有损害的行为;e.自身的非法目的通过合法的形式掩盖下之后的所有行为。这些行为从一开始就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也是法律所不容的。

二、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中的作用

当事人在有关单位申请之后, 法律单位对其依法证明的行为便是公证, 在证明之后会为当事人发放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 当事人的意愿在公证之后也具有了法律效应和真实性, 受到法律的保护, 能够使公共财产、公民身份以及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良好的保障。我国司法制度中就包括了公证制度, 国家为了能够保证法律能够正确实施, 便以此建立起公证制度, 当事人在得到公证机构的证明之后, 自身的意愿便能够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能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现今我国公证制度体现出的主要特征如下:

1) 公证机构是由国家专门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公证职权、代表国家办理公证事务、进行公证证明活动的司法证明机构。公证处由国家设立, 具有独立的主体地位, 办理公证业务及相关的法律事务。当事人在公证处公证, 公证处在公证的过程中充分行使了国家的证明权;

2) 国家设立公证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减少纠纷和诉讼, 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公证这种证明制度体现出了极强的预防性;

3) 在公证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公证材料具有极强的证据作用, 相对于一般证据而言, 公证证据更具证据效应。

夫妻双方的财产约定便是指夫妻双方通过申请, 公证机构对夫妻之间签订的财务、债务以及财产之间的归属权, 协议在公证之后便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如下两种形式是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主要方式:a.对夫妻双方在结婚登记之前就已经相互达成了的协议进行公证;b.还包括对夫妻双方的婚姻期间所达成协议的公证。

对夫妻之间财产约定协议的公证必须要在一方居住地的公证处公证, 公证机构在为夫妻双方的协议办理公证的过程中应该对如下几点进行仔细的审查。a.审查当事人是否完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避免公证之后的协议无效;b.对当事人协议意思进行分析, 保证协议中所表达的意思能够具有真实性, 对协议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是公证员的基本任务, 将协议的意思以及协议公证后的法律效应仔细分析给当事人, 让他们明白协议公证之后的所产生的法律后果;c.公证员还应该对协议的内容以及协议的形式进行仔细分析, 分析其是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类, 在分析之后若发现协议中的内容以及协议自身的形式, 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影响, 公证机构便不能对协议进行公证;d.公证处的公证员应该检查协议自身是否存在漏洞, 当事人双方的表意是否能够从文字中清晰体现出来, 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存在问题, 以及查看协议的签名和印章等等;e.对协议中的协议解除方法仔细审核, 避免在协议解除时在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中的公证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 明确的规定了夫妻的特有财产, 使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纠纷和诉讼情况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避免, 对家庭财产和社会的稳定都有促进作用。2) 在解决因为夫妻财产而产生的婚姻纠纷和财产纠纷中会以财产约定为重要的依据, 夫妻之间财产的增、减值情况也能够在因为财产公证更加明确, 对夫妻财产纠纷和婚姻纠纷有良好的规避作用。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自身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现代思想观念已经逐渐代替了人们内心中的传统思想观念。家庭关系也由先前的伦理型演化成现今的契约型。随着现今不断发展的复杂社会, 将会有更多的人会选择夫妻财产公证, 夫妻财产制度中的公证也会逐渐展现出自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摘要:在婚姻家庭制度中包含了重要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在夫妻财产调整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夫妻财产的交易安全也有良好的保证作用。对家庭、财产关系有重要的稳定作用, 能够使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重要的保障, 是婚姻纠纷、财产纠纷解决的基本依据;对再婚者与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也有良好的保护性, 促进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财产公证,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谢远健.试论公证在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李佳, 费艳颖.浅议财产协议与公证制度对夫妻财产纠纷的预防作用[J].法制博览, 2013.

约定夫妻财产 篇10

关键词:夫妻财产,财产约定制,契约,缺陷

一、夫妻财产约定制概述

我国《婚姻法》着眼于中国具体实际, 本着约定先于法定、夫妻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平等、保护弱者权益、保障夫妻合法的财产权益和维护第三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确定了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两种夫妻财产制度。所谓夫妻财产约定制就是指夫妻 (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 以契约方式约定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归属、管理、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 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法定财产制是依照法律直接规定而适用的财产制, 而约定财产制是夫妻以协议、契约的方式依法选择适用的财产制, 其效力要高于法定财产制, 只有在当事人未就夫妻财产做出约定, 或所做的约定不明确, 或所做的约定无效时, 才适用法定财产制。

(一)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的内容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的有关规定, 婚姻当事人约定夫妻财产制的种类有明确的限制, 即只能在法律允许的三种夫妻财产制中选择其一:即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和分别财产制。对于这三种形式, 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财产约定。

1.一般共同制。一般共同制, 是指夫妻双方婚前、婚后的全部财产均归夫妻共同共有, 但特有财产除外的夫妻财产制度。不论夫妻各自婚前还是婚后财产, 也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一律归夫妻共同共有, 由夫妻双方平等地共同享有财产的所有权, 只有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财产除外。现行《婚姻法》第18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1) 一方的婚前财产: (2)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等费用; (3)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4)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

2.限定共同制。限定共同制是指夫妻以契约方式约定其婚前或婚后所得财产部分归夫妻共有, 而其余的归夫妻分别所有的夫妻财产制度, 即部分共同所有、部分个人所有。这种制度与婚后所得的共同制的区别在于共有财产的范围不同。法定婚后所得共同制中共有范围严格限制在婚后所得财产, 婚前财产依法属于个人所有。而限定共同制下, 共有财产的范围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当事人可以将婚前的财产约定为双方共有, 也可以将婚后部分财产约定为共有。

3.分别财产制。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 并各自行使管理、使用、处分和收益权的夫妻财产制度。这种制度不排斥夫妻一方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管理权交给另一方, 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分别财产制建立在夫妻别体主义基础之上, 它充分肯定了夫妻是各自不同的独立之人, 特别是该制度充分承认已婚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和财产权利, 具有反对夫权主义和男尊女卑的积极意义。

(二)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的形式

婚姻法要求夫妻对财产制进行约定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包括了协议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三)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的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制为法律明文规定, 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应地也产生法律约束力。夫妻之间关于财产的约定能够产生两方面的约束力:

一是对夫妻双方的约束力。夫妻财产约定一旦生效, 即在夫妻之间及其继承人之间发生财产约定的物权效力, 婚姻当事人双方均受此约定约束。夫妻双方都必须依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夫妻财产利益的分配也必须按照有效约定进行。

二是对第三人的约束力。《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因此, 在夫妻财产约定中, 凡第三人事先知道夫妻财产约定的, 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反之, 第三人不知道该夫妻财产有约定, 婚姻当事人的夫妻契约不得对抗第三人, 即夫妻任何一方不得以债务不是自己欠的、夫妻有约定而不承担该债务。夫妻中未借债一方只要不能证明作为债权人的第三人知道该财产约定的, 均得以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先行对第三人清偿债务, 清偿后, 夫妻中不负债的一方再向另一方追偿。

(四) 约定的时间

约定的时间, 可以在婚前、结婚登记时, 或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约定可以附条件和期限, 反之亦然。但该条件和期限不得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要求。例如, 约定当妻子生育儿子时, 双方的经济收入才合并为夫妻共同财产, 即为违反男女平等原则的。约定作为一种双方协议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法律范围内, 可依法成立, 也允许依法变更或撤消原约定, 而使用法定财产制, 亦可对原约定的内容进行部分或全部变更。如原约定采用限定财产制, 即部分共同共有, 部分各自所有, 可变更为采分别财产制, 即全部财产均各自所有。变更或撤消原财产约定必须履行与订约相同的程序———订立书面协议。从约定终止的原因来看, 婚前定理的财产约定, 可因双方不履行婚约而自然失效;也可由于约定所附加条件不成立而无法执行;还可能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而撤销。

二、夫妻实行财产约定制的有效条件

关于财产约定应当具备哪些有效条件, 婚姻法没作明确规定。但约定既然是一种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它自应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实; (三)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而《婚姻法》第19条又规定: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 笔者认为夫妻财产约定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财产约定时, 必须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夫妻双方亲自订立, 不得由他人代理。如果夫妻一方已丧失了或部分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 例如夫妻一方出现精神病发作或因某种原因而丧失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夫妻之间不能就财产问题做出有效约定, 那么这对夫妻只能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 而不得另行约定夫妻财产制了。

2.当事人必须自愿, 意思表示真实。这是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确认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 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相一致的状态。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 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 则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3.夫妻双方必须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而且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 不得利用约定规避法律或损害国家、集体及第三人的利益。夫妻双方必须通过平等协商, 对婚前财产或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进行约定。约定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不得超越当事人双方所享有的财产权利范围, 不得规避赡老育幼、偿还对第三人债务等法律义务。对属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权利以及当事人非法所得的财产也不得列入约定的范围。规避法律的约定应认定为自始无效。

4.约定应该采取书面形式, 协议的内容要明确。将约定的内容以文字定成书面文件, 双方应当署名。采用书面形式“白纸黑字”能够将法律关系更加明确化, 防止和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 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为了加强约定的公示效力和确定性, 夫妻也可以自愿将书面约定进行公证。如果关于财产的约定中涉及需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批准、登记、备案手续的, 应当及时办理。另外, 需要强调的是, 协议中应该指明哪些财产属于婚前财产, 哪些属于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 哪些属于夫妻个人所有的财产, 哪些属于部分共同所有的财产, 等等。如果没有做出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则相应的财产不属于夫妻约定财产, 根据《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所有财产和夫妻个人所有财产的规定处理, 这样的财产约定协议自然不产生效力。

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我国现行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制度方面作了不少努力, 与旧婚姻法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仍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1.夫妻财产契约何时生效问题, 立法没有作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夫妻财产契约, 是婚姻契约的从契约;夫妻订立财产所有关系的契约, 不能独立存在, 只能依附于缔结夫妻关系的婚姻契约, 婚姻契约经国家审查批准生效, 附随于婚姻契约成立的夫妻财产契约才能生效。婚姻依法成立以后的夫妻财产契约, 由于婚姻契约已经生效, 当然可以附随生效;而婚前财产契约则只能在婚姻契约生效时生效。

2.夫妻财产制度的约定缺乏公示程序的规定, 令该约定缺乏公信力。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虽然该规定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是笔者以为, 该约定毫无公信力, 根本不足以对抗第三人。由于书面约定, 乃是夫妻之间的合意, 无公证机关的介入, 其约定势必可任意曲解, 第三人根本不可能知情。于此, 善意第三人利益不应因此受损, 根据法律最终之价值取向, 将不得不以牺牲该约定的公信力为代价, 在与夫妻任何一方发生交易之时, 第三人的债权可向夫妻任何一方主张债权。在这方面, 许多发达国家法典比我们规定得明确:法国民法典规定夫妻所有财产协议, 均应有公证人在场, 当事人对此协定均表同意并且必须有公证人在契约上签字, 该证书必须指明在举行结婚前交至身份官员。德国法也有类似之规定, 我们应该借鉴。

3.夫妻财产约定是否可以变更或撤销, 立法没作出明确规定。一些国家规定在夫妻约定财产以后, 不得变更或撤销。如《日本民法典》第758规定:“夫妻的财产关系, 于婚姻申报后, 不得变更。”夫妻财产约定为契约性质, 是夫妻双方意思一致达成的结果, 是其意思自治的反映, 自应允许变更或撤销, 但应有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我国立法没有这种规定, 原则上应准许变更或撤销, 但又没有规定变更或撤销的条件和程序。这也是不足之一。

对夫妻财产制度的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的缺陷与不足, 为了防止纠纷, 预防纠纷, 我们因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由于我国的婚姻法刚行修改, 再进行修改已不可能, 但可以在与之不相冲突的婚姻法实施细则中加以完善,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中明文规定, 夫妻财产约定生效的具体时间。婚前缔结的约定于结婚时或约定的其他时间发生效力, 婚后缔结的约定于约定当时或约定的其他时间发生效力。

2.规范夫妻财产协议, 规范公示程序, 未经公示程序不得对抗第三人。至于采用何种公示程序, 存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 夫妻财产制选择的约定, 应当进行公证。夫妻对财产的书面约定经过公证证明, 其效力更为可靠;另一种意见认为, 夫妻对财产制的约定应当向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未经登记不发生法律效力或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由于夫妻财产登记的内容、效力等问题比较复杂, 而我国对家庭财产的监管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所以笔者认为, 夫妻财产约定的公示程序应以公证为准。公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公证业务辖区至少有一个公证机构, 对夫妻财产约定的受理情况十分有利, 而且便于第三人查核, 可以达到公示公信的效果, 确保夫妻双方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夫妻财产约定必须公证, 由公证机构具体把握约定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有效性问题。夫妻财产约定以公证对抗第三人, 不公证, 只发生对内效力, 不发生对外效力。

3.增加财产协议变更或撤销的条件和程序。笔者认为, 夫妻约定在订立生效以后可以变更或撤销, 但变更或撤销必须经夫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方可为之, 同时, 变更或撤销应到公证部门公证备案;且约定的变更、撤销不得影响行为人对第三人原应承担的财产责任, 以欺诈和逃避财产责任为目的而订立或变更、撤销约定的行为均应视为无效。其次, 须对变更次数作出限制, 以保证协议的公信力, 也是对夫妻变更冲动的轻率作出必要规制。

为了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与国际社会接轨,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我国应在借鉴别国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 既科学、规范、明确、具体, 又具有操作性的夫妻约定财产制。

四、结束语

任何一个时代的法律和法学, 归根结底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的, 但又不能离开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而凭空创造, 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扬弃过去时代法律和法学中不适合需要的东西, 吸收适合需要的东西, 并加以改造和创新而形成的。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随着婚姻立法的完善而逐步规范化, 解决了现今社会对于夫妻之间财产约定时可能出现的纠纷。吸收和扬弃才能促进立法的发展, 财产制度涉及到交易安全问题, 如果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不明确, 就容易发生纠纷, 夫妻一方在与他人进行交易时, 他人因为不清楚夫妻一方的资金来源以及性质如何, 可能不敢同他进行交易, 也可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科学的规定和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对于家庭、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以及婚姻纠纷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继承法编注.中国法制出版社.

[2]吴国平, 张影.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王卫国, 夏吟兰.民法学卷五婚姻家庭继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4]蒋月.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出版社.

[5]张晋藩.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6]高祥阳, 陈宇.婚姻财产·离婚制度·家庭维权.中国城市出版社.

[7]林嘉.外国民商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约定夫妻财产 篇11

协议有效吗?

问:结婚前我有一套住房,婚后我老婆提出对财产进行明确和约定,我当时想都是夫妻了嘛,在写协议时,就把该房写为夫妻共有的了,但该协议没有公证。现在我们闹离婚,我想问一下该协议是否有效?

答:协议是否经过公证机关公证不影响协议的效力,夫妻双方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完全有处理和放弃自己财产的权利。因此,婚后财产协议书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在不违反法律、不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2、离婚时放弃财产分割可反悔吗?

问:我在半年前与妻子离婚,当时为了尽快办理离婚手续,我放弃了所有共同财产,净身出户。现在我突患重病,生活困难。请问:我可以向法院提出重新分割房产吗?

答:你当初办理离婚手续时,对夫妻共同财产没有要求分割,而是主动表示放弃,且不存在欺诈、胁迫的情形,因此,你现在不能再对财产提出重新分割。如果你当初没有明确表示放弃,则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进行分割。

3、转让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合同

是否有效?

问:2004年,我购买了一套住房。签订购房合同时卖方只交验了购房合同和交款凭据,还未办理房屋产权证。我在支付了大部分房款后,卖方以卖房时房屋未取得产权证,我们之间签订的合同无效为由想要毁约。请问,我们的买卖合同就无效了吗?

答:没有产权证并不能导致购房合同无效。因为,我国实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即房产权,只是物权变动的成立条件,但不是买卖合同的生效条件。

4、提前辞职要向单位支付违约金吗?

问:我与公司签订了两年的劳动合同,现在已经一年了,我想辞职,可是合同规定提前辞职要每月扣一百块钱的违约金,一年就是一千二百块钱,这合法吗?

答: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除非你的单位为你提供了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否则,你们合同中关于提前辞职要每月扣一百块钱的违约金的约定是违法的。

5、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房产属于共同财产吗?

问:我结婚前用自己的储蓄购买了一套住房,房款已在婚前付清,但房屋产权证是婚后办下来的,这套房子应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答:不属于婚前签订合同并已经支付了全部房款,房屋权属证的取得只是个手续问题,因此,房产应认定为你婚前的个人财产。

6、试用期间是否应参加社保?

问:我在试用期两个月的时候被公司辞掉了,进公司时没签劳动合同,实际发试用工资1200元/月,公司也没为我缴纳社保。请问,这个保险金我能要回吗?可以要求公司和工资一起发给我吗?

答:《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公司在试用期内同样需要给劳动者购买社保。但就你所述的情况,你只能要求公司给你补交保险费用,不能要求公司和工资一起发给你。

7、邻居在我家外墙旁搭房,能不能要求邻居拆除?

问:我家是一栋临街单独的三层楼房,但最近我的邻居紧贴我家外墙搭起了几间矮房,是砖混结构的。请问能不能要求邻居拆除?

答:可以。邻居在此建房并紧贴你家外墙,侵犯了你的相邻权,你可以通过协商处理,协商不下来可以请政府职能部门调解拆除或通过诉讼形式处理。

8、女方生下孩子,男方需承担抚养费吗?

问:2008年1月,我与前妻协议离婚,不久她就再婚了。2008年7月,她足月生下了一个女孩,她现在找我说孩子是我的,要我去做亲子鉴定,并且要求我支付抚养费。请问我需要付抚养费吗?

答:你和你前妻1月离婚,她在7月足月生下小孩,可以推断她在是和你离婚前受孕的 。为了对小孩负责,你应该配合你的前妻去做亲子鉴定。虽然前妻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生下的小孩,但如果你是小孩的父亲,你对该小孩仍然有抚养义务,应该支付抚养费。

答询律师:张立君

约定夫妻财产 篇12

李某 (男) 与苏某 (女) 系夫妻, 育有两女。2006年9月李某与苏某协议离婚, 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李某在上海某公司的30%股权分别转予两个女儿各15%。协议生效后, 李某不愿按协议约定变更股权。苏某作为两个女儿的代理人, 向法院起诉李某, 要求李某履行协议约定, 变更股权。一审法院认为:该股权是李某与苏某的夫妻共同财产, 协议中转移股权的约定并非是李某个人赠与, 而是李某与苏某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其中有关财产分割的内容, 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判决确认李某名下的上海某公司的30%股权, 分属李某的两个女儿。李某不服, 上诉称:本案是赠与合同争议, 且李某的两个女儿不是离婚协议的当事人, 诉讼主体不适格。二审法院认为:本案争议股权系李某与苏某在离婚协议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分, 离婚协议是处理本案纠纷的依据, 李某应当依据协议的约定, 将相关股权变更至两个女儿名下;其次, 李某与苏某在离婚协议中承诺将股权变更至两个女儿名下, 两个女儿作为财产受让人, 有权向李某主张权利, 其诉讼主体适格, 因此支持了一审判决。

上述案例涉及了几个重要问题: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的性质是什么;在财产交付前, 当事人能否单方撤销约定;由此发生的诉讼, 子女能否是适格的当事人?

二、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的性质及效力

关于离婚协议中对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的性质及效力, 有着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该约定是赠与合同, 应当依据合同法第186条第1款“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允许当事人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该财产约定。既然婚姻法认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对财产作出处分, 则此类协议的缔结、效力、履行、变更、撤销等理应适用财产法的规定。[1] 。

第二种观点认为该约定是赠与合同, 但分情况讨论。对身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财产分割, 不得任意撤销, 这是为了避免当事人为达到离婚目的而虚假赠与, 目的达成后就恶意撤销赠与。而对身份关系没有影响的赠与, 则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可以撤销[2] 。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该约定是赠与, 但因离婚协议是有着浓重身份关系的合同, 不能单纯地依合同法的规定撤销赠与。《婚姻法解释 (二) 》第八条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 对男女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中的“法律约束力”, 从文意上理解, 只要是涉及夫妻财产分割的条款对双方都有拘束力。那么夫妻在离婚协议中赠与子女财产的约定, 是涉及夫妻财产分割的条款, 对双方都有拘束力。而且父母对子女的赠与可以看做是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 依合同法第186条第2款“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不适用前款规定”, 该赠与不能撤销[3] 。

第四种观点则认为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并不是赠与, 而是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离婚协议中将财产约定为子女所有, 是夫妻双方分割财产的行为。离婚财产协议属于附随的身份法律行为, 一旦离婚行为生效, 附随的财产协议一并生效, 对协议当事人产生拘束力, 当事人不得单方面变更或撤销[4] 。对于以上四个观点, 笔者较为认同第四种, 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是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 而非赠与。

首先, 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并不符合民法中关于赠与的定义。赠与应当是赠与人向受赠人做出的, 并为受赠人所接受的无偿的财产权利转让法律行为。赠与是双方行为, 其当事人为赠与人和受赠人。而离婚协议的当事人是李某和苏某夫妻双方, 在离婚协议中约定获得财产权利的是两个女儿, 两个女儿并非是离婚协议的当事人, 也未对该约定做出接受的意思表示, 赠与无法成立。

其次, 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并不是单纯出于对子女的爱达成的, 而是夫妻双方在离婚问题上的相互斗争、妥协做出的。为了达到离婚或尽快离婚的目的, 夫妻一方可能会愿意放弃自己的财产份额, 将财产给予对方或子女。这是在离婚的前提下, 双方对财产分割的通盘考虑下的一部分, 也是夫妻财产分割协议。作为附随的身份法律行为, 当形成身份法律行为-离婚生效时, 财产分割协议随之生效, 对双方产生拘束力。

再次, 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 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合同关系外第三人为给付, 该第三人即因之取得直接请求给付权利的合同[5] 。若离婚协议中约定将一方的特定财产给予子女, 是夫妻一方向另一方的允诺, 若约定将夫妻特定共同财产给予子女, 是夫妻双方互为允诺。在本案中, 李某与苏某约定将李某名下的股份转移给两个女儿, 是李某向苏某做的允诺, 是向第三人给付合同。既是向第三人给付合同, 在合同因附随性, 随离婚行为的生效而生效后, 李某不能任意撤销该合同。

最后, 承认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是向第三人给付合同, 有利于照顾未成年子女, 体现了子女最佳利益原则, 也有利于缓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6] 。若允许一方在离婚后撤销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 则会使当事人对离婚协议的效力产生动摇, 在感情破裂的情况下, 出于对子女未来的考虑, 其可能会拒绝离婚, 不断争吵、拖延, 激化矛盾。

另外, 如果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明确表示是将一方的特定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 另一方作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表示接受, 赠与行为成立。但此种赠与也应是具有道德义务的赠与, 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有着抚养义务, 将财产赠与子女是出于亲情的考量, 也是为履行抚养义务, 是为了保障子女的生活水平不会因父母离异而降低。此种为保障未成年子女利益的赠与与社会道德相符, 应当依据合同法第186条第2款之规定, 不允许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

三、适格的当事人

离婚协议中约定给予子女财产, 由此发生的诉讼, 子女是否是适格的诉讼主体?上述案例中李某的上诉理由能否成立?

江伟教授在《民事诉讼法专论》中认为确立适格的当事人应采用“诉的利益”的标准。当原告认为自己的一项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面临危险或不安时, 会提起诉讼并谋求对自己有利的判决, 原告请求法院保护的利益就是诉的利益[7] 。离婚协议中约定给予子女财产, 如果履行了该约定, 子女则获得了该财产利益。而当承诺给予财产的一方没有或拒绝为给付时, 子女的此种可得财产利益面临不安, 因此提起诉讼, 依据“诉的利益”标准, 子女是适格的当事人。

离婚协议中对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 其性质是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的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对于利益第三人合同, 法国、德国等国家或地区的民法规定第三人对债务人有独立请求权[8] , 在上文王利明教授对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我国民法学界也有“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对债务人有独立请求权”的观点, 而且此种观点是大部分学者所持有的, 崔世远老师在他的《合同法总论》中也认为民法典在制定时, 应当规定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对债务人的直接请求权。虽然《合同法解释 (二) 》第16条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情可以将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规定的第三人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但不得依职权将其列为该合同诉讼案件的被告或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但此条文只限制将第三人列为被告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没有涉及第三人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情况。

即使我国现行立法认为第三人对于债务人没有独立请求权, 也不能否认第三人对于债务人有受领的权利, 当债务人未向第三人为给付时, 第三人的受领利益无法实现, 依据“诉的利益”说, 第三人提起诉讼, 即是适格的当事人。因此子女作为离婚协议中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第三人, 可作为适格的当事人提起诉讼。

本文认为, 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是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 属于附随的身份法律行为, 一旦离婚行为生效, 附随的财产协议一并生效, 对协议当事人产生拘束力, 当事人不得单方面变更或撤销。而子女作为离婚协议中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第三人, 当承诺给予财产的一方没有或拒绝向子女为给付时, 可作为适格的当事人提起诉讼。

摘要:在夫妻离婚协议中, 有时会约定将某些财产给予子女。此种约定附随于离婚行为, 在因离婚行为生效而生效后, 任何一方都不得任意撤销该协议。当协议当事人拒绝履行约定时, 收益第三人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关键词:离婚协议,向第三人给付合同,财产分割协议

参考文献

[1]张洪波.离婚协议中财产赠与能否撤销之我见[J].法制与社会, 2011 (10) :297.

[2]陈刚.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的性质以及其对赠与能否撤销的影响[J].惠州学院学报, 2012 (4) :57.

[3]陈凤清.父亲在离婚协议中赠与女儿房产的承诺能否撤销[J].法制与经济, 2012 (6) :21.

[4]许莉.离婚协议效力探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 (1) :38.

[5]王利明.合同法新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397.

[6]刘雁兵, 蔡伟雄.离婚协议或法院离婚调解书中约定赠与他人财产的司法争议及处理[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 (3) :44.

[7]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95.

上一篇:新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下一篇:档案馆建筑的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