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弘扬感恩精神演讲稿

2024-09-09

学生弘扬感恩精神演讲稿(精选12篇)

学生弘扬感恩精神演讲稿 篇1

弘扬民族精神感恩祖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年级X班的XXX。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感恩祖国。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呢?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他便教育我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时刻牢记长大要报效国家。上学后,老师教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那时我并不十分了解“爱国”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究竟要怎样做,才算爱国,直到我渐渐长大才明白,爱国的行动就是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贡献一份爱。

在国际的体育比赛中,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运动员是爱国的,他们为祖国争得荣誉;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科学家是爱国的,他们为祖国创造财富;守卫边防的解放军战士是爱国的,他们为祖国带来安宁。然而,在将近13亿的中国人中,这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是很渺小的一点。让我们留意一下生活中的那些普通人吧。农民在田间耕种,工人在车间生产,他们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教师教书育人,作家创作作品,他们在为国家创造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的人都是爱国的,他们用自己的一份力量,1

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

爱国不只是一个口号,我们应该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我们的爱。当你积极地擦黑板、打扫教室时,当你主动修理学校的桌椅和门窗时,当你热心地帮助同学时,你是否认识到,这些平凡的小事不正是爱校爱国的具体表现吗?我很感动电视中那个公益广告的画面,随手拣起路旁垃圾的晨练者,帮助盲人过马路的学生,帮爬坡三轮车推一把的路人。你是否意识到这些普通人很普通的一个举动,就是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普通人拥有普通的爱,尽管这种爱不是轰轰烈烈的,也不一定能得到社会的高度赞扬,但普通的爱确实是真实的爱。

作为学生,我们爱国首先要做到的,是热爱自己的父母,热爱我们的老师,热爱自己的学校,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老师为培养我们成才而兢兢业业。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作为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学校,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维护我们校园的一草一木,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我们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关爱自己的同学,让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起欢乐成长。

同学们,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弘扬感恩精神演讲稿 篇2

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辨别能力较差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因此对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结合学生思想发展特点, 把握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要素, 采用多种途径, 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 让民族精神在小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一、加强师德和党风建设,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教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觉悟、价值取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而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要做到这一点, 学校应把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到学校的师德建设中, 将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师考评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指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还必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要加强党性修养, 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发挥先进性, 起好模范带动作用。

二、学科有机渗透, 感悟精神境界

传统的观念认为, 弘扬民族精神, 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责任, 与其他教师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但细究之, 不难发现, 我国之民族精神, 是完整地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小学思品、语文、科学等学科的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因此, 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都应挖掘蕴含在各类课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 立足课堂活动, 根据各科教学自身的性质特点, 把培育民族精神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科教学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文道统一的教育。如思品教师可结合教学, 讲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 讲祖国雄伟壮丽的美好河山, 讲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 讲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等,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科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 更可介绍中国历史上优秀科学家如詹天佑、王选、袁隆平等的先进事迹,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语文教师则可以结合课文如《长征》、《延安, 我把你追寻》、《向往奥运》、《詹天佑》、《一定要争气》等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和吃苦耐劳、仁爱宽容、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以及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引导自主体验, 内化精神品格

实践活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教育资源。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外, 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如, 充分利用“六一”、“七一”、“八一”、“十一”以及学雷锋纪念日、助残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少先队建队纪念日, 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纪念日、重大事件等,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影视, 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演出、书画展、征文等活动, 举办纪念会、演讲会、座谈会等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在实践活动中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

实践证明, 几年来, 我校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载体, 以少先队活动为途径,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坚持学用结合, 以学促用, 重在行动的原则———我们开展了争做“学习小能手、道德小公民、环保小卫士、家庭小帮手、文明小使者、民族小精英”等“六小”活动, 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化、生活化。我校组织学生按“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未来新蓝图”等主题, 开展爱国寻宝大行动, 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捕捉新时代主流文化的片断。还召开主题班会, 紧紧围绕活动主题, 让学生畅谈、交流自己在学习、教育和在社会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开展“六个一”活动, 即读一本好书、看一部优秀电影或电视片、学唱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走访一位英模人物、举行一次主题班队会、组织一次主题演讲, 以弘扬进步思想, 促进品德提升。举行校园艺术节、科技节, 既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又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爱祖国、爱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合作的氛围, 使得民族精神在活动中逐步渗透、逐步形成。

这些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 使民族精神教育存在于每一个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中, 学生的心灵在自然和生活环境中得到熏陶而逐步深化, 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深远意义。

四、深化传统教育, 传承历史文化

我国一年有许多民族传统节日, 如: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学校可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的现代浓厚气息, 通过晨会、课堂教学、少先队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活动。例如妇女节, 通过文化积累升华女性诗情。大队部充分利用唐诗、宋词的相关内容, 通过调查妈妈、姥姥、奶奶的生活事例, 讨论分析她们共有的优秀品质, 筛选合适的3首诗词, 让学生分别送给自己的这3位亲人, 并充满感情地进行诵读。实践的理解, 诗歌的解读, 让学生的情感由外及内地得到升华。又如中秋节, 秋高气爽, 借助明镜般的皓月, 托物言志, 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良机。中秋节之际, 少先队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品月饼, 知来历”、“观明月, 听传说”、“吟诗歌, 盼登月”的活动, 巧妙地把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灿烂文化和开拓创新、崇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营造校园氛围, 弘扬传统美德

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营造德育氛围, 使学生置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德的熏陶之中。校园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板报、警示标语及适于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每一环节都可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阵地, 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每一个角落传情, 每一个景点启智。让学生通过“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时时刻刻想到自己应该努力学习, 为祖国争光。伟人警句、伟人画像及雕像,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校园宣传栏, 也担负起宣传时事, 宣传美德的重要阵地, 为学生营造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

在我校的校园里, “古今中华民族文化长廊”是我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特色之一, 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装饰、每一个橱窗都成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好场所, 使之润物细无声地注入学生心田。每个课间, 不少学生都在阅读数十块展板上那些生动活泼的故事、传记, 了解文化传统、文明历史、英雄人物、历史事件、伟大成就, 从中了解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艰难曲折的奋斗历史, 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焕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六、巧用突发事件, 维系情感纽带

突发事件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为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牢固纽带。比如抗击非典、全民抗灾、关注弱势群体等, 都可以作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往的实践证明, 每当面临国难, 国民的爱国热情往往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这也恰恰是在小学生中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机,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晨会、德育活动课、校园广播等渠道, 传播突发事件中引发的英雄壮举, 寻找学习榜样, 树立人生坐标。并利用身边的感人事例, 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号召和引导学生们积极投身到突发事件中去, 使其在参与中体验和实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如:在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地区大地震后, 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以及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去, 这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一次大好机会, 我校开展了系列活动, 如:为在地震中死去的同胞下半旗致哀、献小白花;为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活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 向灾区小朋友送去节日的问候———动手制作节日贺卡、写上节日祝福等。焕发起学生的强烈爱心和民族责任性。

让学生弘扬“家族精神” 篇3

林策讲得眉飞色舞,其他同学听得如醉如痴,竟然没有发现我走进教室。于是我也当听众,继续听林策讲:“前不久,咱县城里发生了一件事知道嘛——有一个老太太倒地上了,当时没人敢扶敢管呀,结果一个司机跳下车,把老太太扶起来,还打了120报警,结果老太太才得救了。知道扶老太太的人是谁吗?是我二叔,如今二叔因为见义勇为,又成为我们林家的‘新英雄,电视台都采访他了呐。”

“是呀,是呀。我们在电视上看见他了。他还说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别人扶不扶,反正他是要扶的。想不到那是你二叔呀,真仁义。”许多同学知道这件事,对林策的二叔无比敬佩起来——林家果然有“英雄”呀。

我听明白了,林策这是在讲自己的“家族历史”,说“家族精神”呀。这可不是显摆,而是以优秀家族精神为荣的自然流露。

我喊一声:“不错,林策二叔见义勇为,果然给林家争光。”

一见我来教室,大家拘谨起来,他们怕我说他们又在“摆龙阵”,于是都不说话。我却觉得这种展示“家族精神”的“龙门阵”非常值得摆一摆——让学生了解并说出自己的“家族精神”,并以这种精神为骄傲,这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嘛。

于是,我决定支持更多的同学了解并展示自己的“家族精神”,并且决定在班里搞一次“我的家族,我的骄傲”为内容的主题活动。

我给同学们布置这样一项任务:抽时间向爸爸妈妈,或是向爷爷奶奶“打探”一下自己的“家族历史”,提炼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家族精神”,然后我们开一次主题活动……

这个活动挺招学生们喜欢。是的,谁不想把自己家族的优秀精神和优良传统说给众人听听呐。

同学们不把任务当“负担”,而是当成了光荣“使命”,带着“使命”去了解家族历史,提炼家族精神,当然会收到轰轰烈烈,唯恐掉队无为的效果。

经过近10天的前期准备,以“我的家族,我的骄傲”为主题的活动如约开展。大家纷纷登上讲台,向别人讲述自己家族的那些英雄事,光荣人——

赵伟同学讲:周末,我和爸爸回到他的老家。老家是一个山中小村。祖上为避兵祸远从关中迁移山坳,已历十四世。十四世祖带领家人硬是把一个蛮荒山坳变成了世间桃源。看着老家那一片片的果园,那一层层的梯田,我就能感觉到世祖开山荫庇后代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常让我有“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豪气。以后,我应该以这种艰苦创业勇于奋斗的家族精神为激励,把学习搞好,不为家族精神丢份

大家掌声很热烈。

接下来,戚平发言:我向爸爸了解,我们家族现在当兵的共有20多人,应该够一个排的队伍。我们家族为什么出了这么多的“兵哥哥”?这与我家“尚武崇义” 的精神传统有关。爸爸说我们是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后人,先祖尚武爱国的精神代代流传至今,激励着族中青年立志当兵卫国,所以“兵哥”辈出。爸爸说,以后也要让我报考军校。

掌声同样很热烈——很明显,戚平是一个了解家族精神的孩子,家族精神是戚平心中的骄傲。有了这份骄傲,戚平的精神世界也会渐渐融入家族精神“尚武崇义”的构架中,从而以家族精神为动力,渐渐成长为一个愿为国家、社会、家族做贡献的优秀人才。

张华说起自己的“三爷爷”。他说:三爷是个跛脚。你可知道他为什么是个跛脚——那年开山造渠,山上岩石滚落,三爷爷一把推开别人,结果自己却被滚石砸中…… 我说三爷爷你这叫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三爷爷却轻描淡写地说:都是些芝麻小事,咱哪有那么大的作为,不值一提。我们家族的人,一直以三爷爷这种 “施义不图报”的纯朴劲儿为做人根本,邻里之间,相扶相助,族人之间和睦相处。我也接受了家族这种纯朴精神的洗礼。以往在学校里,我爱和同学计较,现在我要改掉好计较的毛病,只有团结人,爱护人,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家族大度纯朴的光荣传统呀。

我冲张华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不愧是老张家后代……

同学们收集到的家族素材很丰富,所阐述的家族精神也很精彩。每一种精彩都是“受教育”的精彩——大家在优秀家族精神的浓厚氛围里,为家族的光荣历史而骄傲,不知不觉中接受起优秀精神的良化熏染……

不给自己的家族丢脸,要把家族精神发扬光大,这是大家的心声,更是行动——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家族,了解自己的家族精神,学生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在世俗间茫茫人海的漂流中留下永远的“正义心根”。

这样的活动我决定还要继续搞下去,因为承接家族信念,仰视家族精神,是让学生爱家人,爱别人,爱脚下这片土地最朴素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山东莒南县第八中学)

学生弘扬感恩精神演讲稿 篇4

弘扬民族精神 争做文明学生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争做文明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争做文明学生演讲稿。

翻开历史画卷,在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里,多少英雄儿女、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为了正义,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苏武牧羊,痴心不改;林则徐虎门痛击侵略者;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食美援面粉;方志敏清贫一生,名垂史册。他们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的精髓。他们的英名就是民族尊严的化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精神才代代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顽强,靠的就是正气磅礴、荡气回肠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焕发出民族的强大生命力。

民族文化是民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演讲稿《弘扬民族精神 争做文明学生演讲稿》。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更应该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做文明中学生。

作为一名高中生,首先,我们要自觉履行好作为学生的职责,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用知识武装自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去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其次,我们要做到: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国家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同时,我们在集体中生活,难免会发生一些碰撞或相互影响,我们要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做一个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较强文明程度的中学生。做到处处讲文明,懂礼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以实际行动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做文明中学生,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校园里灿烂地绽放。

弘扬抗疫精神演讲稿学生 篇5

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一些人默默奉献,挺身而出。前的非典,67岁的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17年后,84岁的他重新披挂上阵,义无反顾奔赴武汉,冲到疫情的第一线。他就是我心中的抗疫英雄——钟南山爷爷。我永远也忘不了钟爷爷坐在前往武汉的高铁上闭目休息的那张照片。花白的头发让人看着心疼,紧闭的双眼,疲惫的面容下却让人感觉到他的力量与坚定。我只祈祷拥挤的车厢不要太过喧闹,能让钟爷爷养足精神,有更多力量打赢接下来的这场“硬仗”。

疫情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英雄”,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各地医生、护士奋勇争先,主动请愿,驰援武汉,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我永远也忘不了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留下的背影,忘不了他们摘下护目镜脸上勒出的痕迹,忘不了因为消毒水的浸泡而干裂、发炎的那双手……每当看到这些图片我的心便颤抖起来,他们不顾自己安危,一心只为救治感染者。有一位医生说:“看到这些感染的患者,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我们要争分夺秒,因为我们要和时间赛跑”。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战。当我看到医护人员不幸感染肺炎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落下来,惋惜、崇敬、不舍之情在我的心中翻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人们也用不同的形式为武汉疫情做出贡献,纷纷捐款捐物。老师曾经教会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一个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除了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我觉得也应该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我发动我的爸爸尽我们所能买了医用物资捐给我们当地的医院。我用这种方式向身边的抗疫英雄致敬,也希望他们都能保护好自己。

于中学生弘扬雷锋精神演讲稿 篇6

我们身边,有一种看不见,却感觉得到的光芒。他时刻提醒我们:助人为乐献爱心,爱别人要相爱自己一样。没错,他,雷锋,虽然逝世50年,却依旧活在人们心中。他,雷锋,虽然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但那颗爱人民,爱党的火热之心却存于人们心中。 他总是一刻也不闲着,认真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到最好。这是他的战友对他的评价。这个出生在湖南望城的矮个子小伙,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努力做力争上游的时代先锋,所以他把自己爸妈给予他的名字改了,把那个见证了他悲惨童年的名字改了,雷正兴从此消失了,世界上只留下了那个被百姓广为传颂的人---雷锋。

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耀我心。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犹如再生母亲。雷锋是一名小小的标兵,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传染力,能让这么多人学习他?因为爱,要是你问我,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因为爱,这三个字,足以表达雷锋帮助人时的心情。只有心存爱,才能不求回报的为别人做那么多事,这也许就是人民拥戴他的原因。 现在,也有许多“活雷锋”,他们让我们感觉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如郭明义,他捐出去600多万,

但自己一家四口却挤在一间4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捐出的血有600多毫升,相当于自身的血量一倍。他们像相机的底片一样,放映着一幕又一幕的助人故事。 有人说,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我认为,他活在我们中间,而且留下了一座精神的富矿。

学生弘扬感恩精神演讲稿 篇7

一、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是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接受的积极与进步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统称, 是民族心理特征、文化观念和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 具有鲜明的引导性、相对的稳定性和强大的传承性。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 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支撑、凝聚、激励、教化、导向等多种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和时代性, 是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传统精神是历史的民族精神, 汇集了民族过去的历史、文化、意识的精华, 构成了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在时间上和内容上又分为历史传统精神和革命传统精神两部分。历史传统精神集中表现于《周易》中的两个命题上, 这就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革命传统精神, 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来,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新创立和形成的, 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民族精神不仅具有传统性, 而且具有时代性。民族精神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能够始终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 涌现出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奥运精神等, 都是融合了当代社会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的时代民族精神。

二、在90后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综合国力, 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 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 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 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高昂的民族精神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可以凝聚和整合社会力量。90后大学生是掌握先进科学知识的潜在劳动力, 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精神状态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90后大学生是否具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否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是能否激励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其重要的动力因素。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十六大为全国人民绘出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就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协力, 更需要民族精神的振兴。中华民族精神, 就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使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特别是广大大学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上,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报告,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我们未来承担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没有高素质的人, 是不可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的。在90后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就能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发挥出来、向心力凝聚起来, 就能永葆进取之心, 塑造出具有远大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水平的创新能力,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创造者, 以保证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完成。

三、在90后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 抓出实效, 并形成优良传统。

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优良传统, 同时积极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

要在90后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 让他们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 对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加以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 更要不断提炼和概括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的民族精神, 使民族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在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还应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学习和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之长, 汲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精神, 使一切能够为我所用的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去。

2. 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合力。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 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两课主渠道的作用, 还要各部门、各处室、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 形成合力。各科教师在教学中, 都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将民族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行政、后勤人员应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充分运用网络, 拓展民族精神教育新渠道。

成长在网络时代的90后大学生更加依赖网络, 也更善于运用网络, 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高校教育者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占领网络这个快捷、及时、有效的教育阵地, 根据学生习惯, 开辟有效的工作途径和渠道, 以QQ群、博客、飞信等形式作为与90后大学生交流和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并开创更多的90后乐意接受的教育渠道, 以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4.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引导大学生塑造民族精神。

优美高尚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要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举办各种讲座、展览、竞赛, 不断举行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活动, 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使90后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升。

5. 以大学生为主体, 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塑造民族精神。

要充分利用一些新的教育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新加坡在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德育时采用价值澄清法, 通过提出问题, 让学生对比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出选择, 并采取行动。这些方法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这对我国课堂教学有启发意义。为了使学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 积极主动地培育民族精神。学校要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服务活动, 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在实践中亲自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感人场面和动人情节, 以增强对社会主义中国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并把这种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升华为民族精神。

6. 与公民教育相结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公民教育的内在要求。公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首要任务, 是培养公民精神、造就良好公民的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为推进公民教育提供深厚的动力资源。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公民教育, 通过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增强公民自觉将个人的利益得失与民族盛衰强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意识;通过倡导民族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 增强公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 维护社会稳定的团结稳定意识;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增强公民敢于迎接各种挑战, 经受任何风浪考验, 开拓创新, 奋发图强的民族自强意识;通过培育民族气节, 维护民族尊严, 增强公民的民族荣辱感。

参考文献

[1]顾海良, 沈壮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4) .

[2]王东虓.论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4) .

学生弘扬感恩精神演讲稿 篇8

关键词:高校;弘扬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51-02

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国民价值取向的发展。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推进器,高校必须要把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应尽的责任,做到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民族精神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换而发展,时代的发展将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表现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竞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碰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突显出来,民族精神作为文化软实力,被提上日程,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提出的现实挑战。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基础性地位,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和社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培育,离不开教育工作。教育必须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不断地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对我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需要。

3.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先进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稳定之中,他们朝气蓬勃,勤于钻研,目标远大,但缺乏社会阅历,处事冲动,缺乏恒心,好高骛远。在价值多元的社会条件下,使他们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判断,他们的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和碰撞,当今大学生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认同感。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还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需要高校的正确的引导与教育。

二、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问题。

1.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系统性不强

大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知主要来源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缺乏专门系统的民族精神教育,缺乏与之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教材,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对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学习还相对的零碎、杂乱,这就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部分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概念,内涵,核心缺乏认识和了解。大学生社会阅历少,知识结构不完善,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很难把民族精神内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面对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激荡,大学生由于不了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深层原因,有可能会对西方的价值观产生向往,出现价值选择的困难。所以有针对性的和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切实加强高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教育应有的内容。

2.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贫乏

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著名教育学家杨叔子院士说过,他的博士生如果不过《老子》《论语》关就休想带博士帽。但是,高校往往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民情教育,“北师大副校长郑师渠认为,历史教育为爱国主义的弘扬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承接面,如果没有这个承接面,后面的一些教育大多数都要落空。”[1]就目前大学教育而言,仅有历史专业的学生开设历史课,不学历史专业的学生平时基本不接触历史学这门课,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导致大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民情的教育上,高校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国情和民情的教育,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主要是通过网络,新闻,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我国国情和民情的了解是片面的,不系统的,这对民族精神传承和培育是不利的。

3.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手段单一

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主要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两课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渠道。方法和手段也很单一和机械,没有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引导大学生参与实践,进而将民族精神进行内化,也没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大学生出现民族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解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说教的教育方式,使得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变成空洞的说教,没有实际的效果,实效性不强,这也是部分高校教育效果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1.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形成以培养意识与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把民族精神教育真正的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任务,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注重通识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和学术独立教育的教学。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要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把民族精神的内容渗透到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历史教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来不断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同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抓住国庆六十周年,港澳回归、申奥成功等重大的节日和历史事件这个有利的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2.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必须要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必须要有重点的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进行民族精神培育,首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爱国精神是历史上形成的,以维护祖国最高利益为最高职责,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爱国主义形成了自强不息,崇尚气节、报效祖国等优秀的民族精神,对于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增进民族团结起到重大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相结合,用爱国主义凝聚力量,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其次,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传统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民族精神的养成,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将中华民族精神内化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3.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渠道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更是离不开网络。网络以其信息的广泛性,开放性,便捷性,丰富性,前沿性,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绝大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所以建设好网上民族精神家园,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渠道,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新知识,以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不断的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所以要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渠道,用网络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红色网站”,引导大学生读经典,开展党史纪念专栏;二是在校园网站上,设立各种类型的主题讨论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培育民族精神。三是通过不间断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如建立地域网页,开设民族精神教育专栏,使大学生及时、全面、深入了解党中央的重大决定和重大会议精神。四是利用好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网上直播更能体现和振奋民族精神。五是建立网络聊天室,讨论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从真实事件中明辨是非,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宋微.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张五钢.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

小学生弘扬雷锋精神国旗下演讲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雷锋树新风》。

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个时代,需要有一批活生生的人物代表它的本色、形象和风貌。雷锋,这影响几代人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循着他的足迹,寻找他那平凡而伟大人生历程,也许,对今天的青年一代有所启迪与鞭策。

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雷锋虽然逝去多年,但是他的精神却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了,他的精神在学习中体现出来了,在生活中体现出来了,在任何一个岗位中都体现出来了。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们;工人农民们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着祖国的蓝图;警察叔叔们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守护着人们的和平、安宁;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温柔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美好……

我们也要向雷锋学习。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与自己的理想及祖国的需要方面相联系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并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将来美好的生活。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们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总结学习雷锋活动和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经验,全面推进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再上新台阶,引导广大青年在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时代需要雷锋精神,人民呼唤雷锋精神。让我们唱响更加雄壮的雷锋之歌,让雷锋精神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感恩革命先辈弘扬民族精神 篇10

敬爱的老师 亲爱的同学: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感恩革命先辈弘扬民族精神》。四月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单位到家庭,人们以不同的形式,在国旗下、烈士墓前或德育基地,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创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辈。通过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传达着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就是让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头脑中永远地烙印上爱国爱家的情怀。

清明前夕,我校七八年级全体同学怀着沉痛的心情整队前往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湖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这里长眠着建国前后为革命、为人民牺牲的数千名革命英烈。在那艰苦的岁月,在祖国危难之际,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甘洒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乐章。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旗。

今天,我们凝视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颂扬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并转化为推动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实现先辈夙愿,卧薪尝胆,自强不息,勤奋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人才。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学会感恩:感恩先辈,感恩父母,感恩师长,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家庭、学校和社会。

同学们,让我们把缅怀先辈,弘扬革命传统落实到行动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让革命传统的火炬代代相传。

谢谢大家!

建湖县庆丰中学丁恒国

学生弘扬感恩精神演讲稿 篇11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69-02

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提出了“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1]的要求,教育部的《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提出要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要求。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为新形势下在大学生中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表现

1.政治信仰迷失,爱国主义情感欠缺

在调查中我们感觉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能够选择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一部分大学生信仰迷失,精神空虚,缺乏追求。问卷显示,1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信仰,10%的学生表示信仰东西方宗教;一些学生缺乏爱国情感,或爱国情感与爱国行为知行脱节,其学习和成才动机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和自我奋斗。由于信仰的缺失,随着高职学生在学业、就业、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学习缺乏动力。

2.奉献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缺乏

大学生对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主流价值取向基本予以认同,人生态度和价值判断是积极进取的。但一些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一些人自我中心意识膨胀,他们只求索取而不知奉献、只重个人利益而无视集体利益,54.3%的同学表示很少参加义务服务活动,12.1%的同学从没参加过,有25%的学生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观念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78%的学生在回答“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和他人利益关系”问题时选择“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3.诚信品质淡漠,道德行为落差较大

调查显示,90.8%的学生把诚信看成是公民应具备的美德,“是一个人最重要品质之一”[2]。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仍反映出他们对诚信品质的背离。83.5%的学生曾经考试作弊;35%的学生认为“为增加就业竞争力,在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可以改动履历表中的学习成绩”,对于在求职时“把别人的英语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改头换面,放进自己的自荐书中”的现象,有66%的同学表示能够理解。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表里不一。由此可见,一方面,大学生对诚信品质认识和自己的诚信状况评价较高,但另一方面,他们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知行分离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很显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注重诚信行为养成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

4.浪费现象严重,艰苦奋斗精神不足

调查显示,大学校园里浪费现象严重,这些浪费现象主要有用水浪费、用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浪费等。当碰到“宿舍楼、教学楼里长流水、长明灯时,你会如何”问题时,有近20%的学生选择不理会。据调查,大学生每天在餐桌上浪费多达几百公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环境下长大,生活条件相比较优越,许多学生养尊处优,缺乏艰苦奋斗和拼搏进取精神。生活懒散,追求名牌,攀比心理严重,在学习上得过且过,许多学生都有逃课或上花课的经历,有的学生整天沉迷于网聊(约占上网学生的34%)、网游之中(约占上网学生的28%)而不能自拔。

二、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是雷锋精神的灵魂。雷锋表示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新中国成立以后,雷锋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加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他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了自己思想的升华。对党的无比忠诚、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始终是雷锋奋斗进取、勤奋工作、奉献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

爱党爱国是每一位合格公民必须坚定的立场和态度,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大梦想的新时期,必须要引导大学生以雷锋为榜样,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引导他们增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坚定的理想和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报国本领、进而转化成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实际行动,积极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他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他把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寄给受灾群众不留姓名,他主动到工地搬砖运瓦不计报酬,他在火车上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不求回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诺言。雷锋的这种“傻子”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建立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将起到极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倡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进一步增强在大学生中弘扬雷锋精神的实效性,我院重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和社会实践这一有效载体,组织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成立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开展扶贫帮困、社区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服务品牌活动,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和弘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其中“向日葵在行动义工组织”学生社团坚持常年开展助残和关爱弱势群体活动,曾获得“辽宁雷锋号”、“辽宁省示范社团”等荣誉称号,2013年又荣获“辽宁省高校学雷锋先进集体”,我院申报的“让雷锋精神在大学校园闪光”活动荣获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称号。

3.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刻苦学习精神

“螺丝钉”精神和“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最生动的体现。雷锋立志“多做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他先后当过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和汽车兵,无论在哪种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都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立足岗位,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尽自已所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最终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模范共青团员”,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在学习上雷锋像钉子一样善于挤和钻,他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比作粮食和方向盘,认为不学习就辨不清方向,就容易思想迷惘。他以钉子般的精神刻苦学习,钻研理论。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他经常在熄灯号响后,到工棚、车场、厨房去读书。

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在当代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和技能技巧,不断提高知识水平、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在工作中“从脚下起步,怀实干精神”,甘于平凡岗位但不甘于平庸,既勤勉敬业、忠于职守又乐于进取、敢于竞争,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并把个人职业选择与服从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勇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引导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雷锋精神极具特色的本质内容。他认为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他在工作上高标准要求自己,生活上用低标准要求自己,虽然每月只有6元津贴,他却能节省下来支援灾区,为了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他宁愿穿打补丁的旧军服;他告诫自己越是困难、越是艰苦的地方,革命者就越应当去,在农场洪水泛滥时他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激流用身体堵住缺口,在建筑工地不顾严寒跳进冰冷的泥水中和泥。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弘扬雷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就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直面困难、正视挑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满、小富既安的思想,引导大学生从珍惜粮食、节水、节电等小事做起,反对铺张浪费,那种过度的超前消费,那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的不良风气。

在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后,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雷锋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言同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完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3]。如何激活雷锋精神的道德影响力,让雷锋精神成为大学生可学可用,能学能用,活学活用的德育资源,将是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2-03-02.

[2]邵景霞.大学生的道德底线教育透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学生弘扬感恩精神演讲稿 篇12

1、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儿女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形成于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教育。因此, 古代民族精神就表现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与人为善, 睦邻友好, 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鸦片战争后, 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西方列强的的欺凌压迫,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为了救亡图存, 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号,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夷长技以制夷”,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 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无不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近百年来, 中华民族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革命斗争中, 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 鼓舞着各阶层的人们为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 民族精神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 激励着广大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奋斗。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华民族精神增添着新的时代内容, 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鞭策着我们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二、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智慧群体,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中正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鼓舞着大学生们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投身祖国建设, 拥护祖国统一;弘扬自强不息精神, 鞭策他们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弘扬革命精神, 这些优良的革命传统特别是艰苦奋斗,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反对奢侈浪费, 践行勤俭节约。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而西方奉行霸权主义、推行强权政治的国家, 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 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特别是借助文化思想渗透的方式。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但辨别能力较低, 不能看清西方实施政治西化、分化的图谋, 容易受到其影响和误导, 动摇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使他们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能够提高其辨别能力, 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前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近年来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等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 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未来丧失信心, 往往经受不住压力、挫折, 一蹶不振, 精神状态不佳。中华民族精神,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为大学生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激励大学生刻苦钻研、艰苦创业,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当前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过于僵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大多数高校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 主要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广大学生能够在爱国主义的洗礼下热爱祖国, 维护祖国统一, 认真学习, 增长知识, 报效祖国。但是, 民族精神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不断注入着新的时代内容,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仅仅局限于爱国主义教育显然是不足够的。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 大学生中民族精神的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 往往在高校所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 《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开设与民族精神的教育具有一致性。然而, 这种理论教育以教师的灌输和说教为主, 只是通过教师照本宣科, 一味空洞单调地讲解, 而不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这样的培育方法, 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对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 民族精神培育效果欠佳。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受到西方文化中落后、腐朽思想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 西方发达国家则凭借其在经济、科技方面的优势, 通过各种途径竭力推销着自己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 虽然使得大学生对于我们的民族精神有了一定的认同感, 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在实际行动中容易受到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能自觉地践行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 然而在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却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 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大学生还出现了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现象, 这与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对策

1、丰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内容,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化, 不断注入着新的时代内容。当前,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 不仅应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还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 创新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创新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 国家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更要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改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 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堂中的理论教育发挥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 也需要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 贴近大学生们的生活实际,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效果。高校应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民族节日、先进模范人物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 还应鼓励广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革命老区等, 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民族、国家的情感。

3、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外来思想文化, 积极践行中华民族精神

对于外来思想文化我们需要辩证地对待, 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是我们需要吸收和借鉴的, 而西方文化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与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则对大学生积极践行民族精神产生了消极影响。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 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目的是要将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达到知行合一。因此,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 要注重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外来思想文化, 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 激励青年大学生自觉积极地践行民族精神,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摘要: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本文分析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并针对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周英姿.“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2]辛锐.大力弘扬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J].改革与开放, 2013, 02:102-103.

上一篇: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情况说明下一篇:再见迎接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