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步录音录像谈冤假错案预防(精选5篇)
从同步录音录像谈冤假错案预防 篇1
从同步录音录像谈冤假错案预防
根据媒体报道统计,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法院依法矫正重大冤假错案23起,如浙江张氏叔侄案、萧山五青年抢劫案、念斌投毒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等。从公开的案情看,当初被告都是“有罪供认”;而从矫正结果看,“所有冤假错案都与刑讯逼供有关”。冤假错案屡屡发生,刑讯逼供屡禁不止,有无有效的方法禁止刑讯逼供、减免冤假错案的发生?笔者作为律师,总结自己和同事近几年成功预防冤假错案的案例,研究我国法律机构出台预防冤假错案的法律规定,认为严格实施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是预防刑讯逼供、预防冤假错案发生的重要措施。
同步录音录像是发现非法审讯证据促成无罪判决的“利器”
同步录音录像,是指运用摄录设备对刑事侦查过程进行同步摄录,客观真实地记录刑事侦查过程的活动。最高人民检察院2005年颁布了“职务犯罪案件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2012年《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重大案件应当同步录音录像”。司法实践中,多数重大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的卷宗中,都有同步录音录像。
日前,笔者在办理苏州秦某单位行贿案中利用同步录音录像中发现的证据,向法院提起非法证据排除申请。法院面对录像中客观记录非法审讯的视频片段,以非法证据排除了被告人28份有罪供述,否决了检察机关起诉的80万元行贿指控。
被告人秦某是某建筑公司老板,因当地纪委、检察院查办某副区长、房产局局长贪污案而被卷进案件,被逼编造向领导行贿百余万元的犯罪事实。辩护人通过查阅40余盘审讯录像,发现大量办案人员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的视频片段。如,被告人“被蒙着头套、拖进审讯室”的片段;办案人员对被告威逼利诱的话语;连续夜审不让被告睡觉的“熬鹰式”审讯过程。面对这些有图有音的客观记录,公诉机关无言辩驳,法院驳回了公诉机关大部分犯罪指控。
笔者同事所做的某中级法院院长受贿案二审,审讯录像完整反映了办案人员“指供审讯”(即被告人在侦查人员诱导下作符合侦查意图供述)的事实,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最后检察院撤诉结案。
同步录音录像具有客观性、动态性特征,如果辩护律师或法官从录音录像中发现“刑讯逼供、威胁利诱、记录不实”等非法审讯的记载,相关被告供述、证人陈述就会作为非法证据排除,相关犯罪指控被否决,侦查机关或公诉机关也无可辩驳。
客观地讲,通过录音录像发现非法证据而导致无罪的案例极少。虽然我国法律机构对严禁刑讯逼供、审讯要同步录音录像早有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不按规定同步录音录像、对被告人或证人非法审讯的现象普遍存在。
立法缺陷导致同步录音录像规定成为“纸上法律”
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颁布《排除非法证据规定》、《死刑案件证据规定》;2012年,《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2013年8月,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规定,“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外,应当在规定的办案场所进行;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后,讯问应当在看守所讯问室进行并全程同步录音或者录像”。
上述法律、法律文件,对于录音录像制度逐步明确、规范和升级,都明确了“应当”录音录像的要求。但是,这些法律规定都缺失一个重要条款:法律责任和后果。即,对于违反规定、不录像或不按规定录像的行为和人员,应当承担什么责任,相应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没有法律责任的规则没有强制力”,于是,司法实践中,关于录音录像的规定束之高阁,办案人员违反录音录像规定、刑讯逼供造冤案的现象屡屡发生。
例如,选择性录像,对于被告认罪的过程录像,而不认罪的部分不录像;或者对暴力逼供变相逼供的过程不录像,“被告被打服了认罪了再录像”;剪辑处理录像,事后检查录像视频,对录像中存在的非法审讯片段进行剪辑、静音、打马赛克等技术处理;不提供录像,侦查机关有录像但拒不随卷移送,公检法配合不让辩护人看录像,有录像法院拒绝当庭播放,等等。
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冤假错案屡屡发生,除了“公检法办案一条龙”的司法痼疾和“有罪推定”的错误观念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难以发现或证明刑讯逼供。控辩审三方所见到的预审卷宗,均是记录被告陈述的结果、签字按手印的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否是被告的真实供述、有无刑讯逼供非法审讯问题,除了被告人知道,侦查机关不承认,律师拿不出有力证据。这一问题产生,与侦讯过程中同步录音录像缺失或不规范有直接关系。而法律法规对于违反录音录像规定的行为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更谈不上追究责任。
解决上述问题,即如何使同步录音录像的法律制度不再是纸上谈兵,需要更加细致可行的配套制度,需要赋予法院对同步录音录像问题更大、更直接的裁判权,倒逼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在侦查、检察部门的落实。
未对讯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取得的证据不作为定罪依据
近几年出现的佘祥林、赵作海、呼格吉勒图等冤案的平反昭雪,挑战了人们对刑讯逼供、冤假错案的神经底线,引起国家最高层面的关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表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再次决定“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解决刑讯逼供、冤假错案问题,上升到保障公民人权、推进司法改革、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度。为了落实严禁刑讯逼供、非法审讯的法律制度,使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则不再是“纸上法律”,最高人民法院等协商制定《关于刑事审判中严格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关问题的决定》,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即将颁布实施。
该《决定》在重申《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法律文件关于排除非法证据原则规定基础上,对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作出更广泛界定,强调非法证据的法律后果,例如,将冻、饿、烤、晒、疲劳审讯、催眠、使用药物等变相刑讯逼供方式、威胁近亲属权益、未在规定场所审讯、未依法全程录像均界定为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对于同步录音录像问题,《决定》在5个条款中、以数以百计的文字作出规定,例如,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对讯问过程录音录像;侦查机关应当随案移送录音录像;录音录像应当对每一次讯问全程同步进行,不得选择性录制,不得剪辑、删改;录音录像应当自提押犯罪嫌疑人讯问时开始,到犯罪嫌疑人签字结束;辩护律师自检察院审查起诉时起,可以查阅、复制录音录像。
而早在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已明确规定,“未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讯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取得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同步录音录像问题,从司法规则角度,已经形成了规范明确、后果明确的“立法”体系。对于违反规定,没有依法录音录像、没有全程录像、做过技术处理的录像所对应的供述,律师完全可以“有法可依”地提出“排非”申请,法院可以依法作出“有罪供述不予认定,相关指控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漫使鞭笞之讯,致多枉纵之狱”,刑讯逼供,冤枉无辜,放纵罪犯,蔑视司法原则,削弱司法权威,是一个侵犯公民人权、制造社会矛盾、影响国家法治发展的司法顽疾。而“预防刑讯逼供,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一个是律师在场制度”,某位法学专家说。如果说“律师在场制度”可能因为部分地区缺少律师等客观原因难以规范到位,但各地侦查机关的“录音录像”条件已经不难实现。而随着“录音录像制度”法律责任的明确和执行,办案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也会逐步落实。
(作者为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从同步录音录像谈冤假错案预防 篇2
录音录像是指使声音、影像通过传声器、放大器转换为电信号, 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纪录下来的过程。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是指将侦查讯问时的情景通过磁带或者胶带纪录下来, 讯问完毕后, 在必要的时机可以通过录音机或录像机完全再现询问当时的情景。英国学者指出:“讯问的录音录像对于维护侦查讯问程序的正当性具有双重的成效, 不仅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而且也能为侦查人员免受错误的指控或宣称提供保护。
录音录像制度存在以下几点优点:首先, 侦查讯问的录音录像能够保证纪录下来的讯问内容的完整性。录音录像能够完整再现讯问时的情景, 既包括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叙述内容, 又包括他们说话的语气、神态等, 使法官能够根据口供时的环境来正确理解口供的含义。而且传统的书面纪录依靠人工纪录, 速度较慢, 采用同步录音录像也可以提高讯问的效率。其次, 侦查讯问的录音录像能够遏制刑讯逼供, 从而保证纪录下来的讯问内容的真实性。但是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 能够对犯罪嫌疑人被讯问时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进行再现, 这能对侦查人员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口供产生很大的威慑作用, 达到规范其侦查讯问手段的目的, 也从客观上保证了犯罪嫌疑人在精神自由的状态下作出真实的陈述。最后, 侦查讯问录音录像能够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实现。录音录像不只是对讯问内容进行纪录, 而是对整个讯问过程都要进行纪录, 这就促使侦查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 而这些义务的履行正是为了帮助犯罪嫌疑人实现自己的权利。
二、将我国同步录音录像扩大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讯问植物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步的一个标志。一方面, 从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 全面推行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刑事案件的侦查中, 检察机关只负责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等职务犯罪的侦查, 而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负责大量刑事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 为了全面彻底地杜绝刑讯逼供的发生, 应该扩大同步录音录像的适用范围。而且, 从犯罪嫌疑人自身保障的能力来看, 涉及职务犯罪嫌疑人往往具有一定的地位, 其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比普通的犯罪嫌疑人要强。另一方面, 从保护侦查人员的角度来看, 全面推行讯问同步录音录像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司法实践中, 许多被告人选择在庭审中对侦查阶段的口供进行更改或翻供, 理由就是口供是在侦查人员的刑讯逼供下作出的, 致使法庭审理陷入了僵局。在这种情况下, 旁观者往往会可怜弱者, 认为侦查人员利用强大的国家权力侵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而对其产生抵触情绪。
将我国同步录音录像从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扩大到整个刑事侦查讯问领域的可行性。首先, 从理论上来讲, 将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推行到整个刑事侦查领域具有可行性。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固定了侦查讯问的内容, 为法庭对证据的质证和采信提供了依据。而将视听资料确定为一种证据形式, 则是体现同步录音录像在诉讼法上的价值前提。随着科技的进步, 录音磁带、录像带作为视听资料的一种, 其在证据学上的价值已经被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所确认, 正是由于录音录像具有证明价值、能够反映侦查活动是否依法进行, 将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推行到整个刑事侦查领域才具有可行性。其次, 从实践上来看, 将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推行到整个刑事侦查领域具有可行性。为了规范侦查程序, 我国一些地区早就已经把这项措施作为办案基本要求予以推行。如今, 全国检察机关实行这项制度仅仅几个月, 但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却非常大。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全国人大代表中颇受好评, 普通老百姓也通过这项制度的推行增加了对侦查机关的信任感, 侦查人员对这项制度也很满意。这些对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的认可, 为将其推行到整个刑事侦查领域提供了可行性。
三、对我国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完善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诞生以来, 经过不断的完善, 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 (试行) 》已经初步建立了我国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对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的实施主体、实施地点、实施范围、技术要求、录音录像资料的管理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我们也应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来进一步完善我国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一) 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的采用, 应当遵循自愿、公开的原则
由于采取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出发点主要是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可以说这是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的一项权利, 所以犯罪嫌疑人有权选择是否对其讯问进行同步录音录像。侦查人员应当在讯问的开始, 征求犯罪嫌疑人的意见, 由其决定是否进行录音录像。如果犯罪嫌疑人内心已经决定承认犯罪事实可以不采用同步录音录像, 而用笔录的方式进行纪录。当然, 犯罪嫌疑人拒绝同步录音录像的情景要被录像纪录下来, 这是自愿原则的体现。公开原则是指录音录像要在犯罪嫌疑人可视的范围内进行, 而不能由侦查人员秘密进行, 以确保录音录像的真实性。
(二) 要对同步录音录像的具体规则进行详尽的规定, 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1.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在讯问开始之前, 侦查人员应当在嫌疑人被带进审讯室之时, 毫无迟延地将空白录像带装进录音机, 并设置到录音状态。接下来征求犯罪嫌疑人意见是否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 (试行) 》中规定:“讯问开始时, 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将对讯问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告知情况应在录音、录像中予以反映, 并记载于讯问笔录。”但是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对是否录音录像的决定权, 这实际上把配合录音录像当作了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义务, 出发点是错误的。另外, 侦查人员应当遵照《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 (试行) 》, 选择讯问的时间、地点和讯问人和录像人, 确保讯问人员与录制人员相分离。
2.讯问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如果犯罪嫌疑人选择了同步录音录像, 则侦查机关应该保证讯问的每一个细节在录音录像中有所体现。在讯问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 检察人员一般要着检察服, 做到仪表整洁, 举止严肃、端庄、文明。严禁刑讯逼供或者使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进行讯问。第二, 对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者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 应当有翻译人员在场翻译。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 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在场。第三, 讯问过程中, 需要出示书证、物证等证据的, 应当当场出示让犯罪嫌疑人辨认, 并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第四, 讯问过程中, 因技术故障等客观情况不能录音、录像的, 一般应当停止讯问, 待故障排除后再次讯问。讯问停止的原因、时间和再行讯问开始的时间等情况, 应当在笔录和录音、录像中予以反映。不能录音、录像的客观情况一时难以消除又必须继续讯问的, 经检察长批准, 并告知犯罪嫌疑人后可以继续讯问。未录音、录像的情况应当在笔录中予以说明, 由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
3.讯问结束时的工作。讯问结束时, 不应当立即结束录音, 应当给犯罪嫌疑人对所述内容作出澄清和补充的机会。包括采集和宣读任何书面陈述, 都必须录音, 并录音纪录讯问结束时间, 然后关闭录音机。
4.讯问结束后的工作。录音录像带必须妥善保管。根据《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 (试行) 》, 讯问结束后, 录制人员应当立即将录音、录像资料原件进行封存, 交由检察技术部门保存。讯问结束后, 录制人员应当及时制作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相关说明, 经讯问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后, 交由检察技术部门立卷保管。
(三) 应当制定县官制度来配合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的有效实施
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刑讯逼供, 规范侦查讯问人员的讯问手段, 但说到底还是整个诉讼法制度的一部分, 否则同步录音录像也很难发挥作用。最高检规定, 全程录音录像是指一次问讯笔录从开始到签字结束的全程。但如果违法讯问行为是在讯问室以外发生的, 把人打服了再带入问讯室, 这种情况不该如何避免呢?要把录音录像过程扩大到当事人被带入检察院直到被带出检察院的全程, 在实践中是非常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引入第三方来监督侦查人员的行为。从我国目前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情况来看, 短时间内确立侦查讯问的司法审查制度是不现实的, 只有利用现有的资源, 将看守所脱离公安、检察系统的管制, 确立其中立地位, 将侦查权与羁押权的行使相分离, 保障犯罪嫌疑人在羁押期间受到公正的待遇, 并由羁押官员———看守所看管人员负责监督讯问室以外侦查人员的行为, 这样可以保证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侦查人员的侵犯。从而为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摘要:为加强检察机关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 规范侦查讯问活动, 保障严格执法、文明办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讯问植物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并且制定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 (试行) 》, 来保障这项措施的顺利实施。此举一出,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民普遍认为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步的一个标志。
关键词: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完善
参考文献
[1].Mike MaConville“Videotaping Interrogations:police beliavior on and off camera”[1992]Criminal Law608.
[2].杨维汉, 吕雪莉.检察机关讯问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开启我国刑事证据现代化之门EB/OL.2006-03-11.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3/11/content-4289692.htm#.
[3].同步录音录像的法律地位和规范EB/OL.http://www.lwship.cn/falvlunwen/sifazhidulunwen/48455.html.
[4].朱明跃, 李伟.公安讯问需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防止刑讯逼供[N].重庆晚报, 2006-03-05.
[5].阿儒汉.论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建构[J].人民检察, 2006, (3) 下:14-17.
从同步录音录像谈冤假错案预防 篇3
关键词:检察;同步录音录像;浅谈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直接受理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采用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对讯问的整个过程进行不间断的录音录像的一种侦查活動。
自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以来,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为检察机关侦查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固定关键证据发挥了很大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由于这一制度推出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侦查实践中体现了其独特的意义,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其写了进去,使这一制度由制度层面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并给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为积极贯彻新刑诉法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要求,变挑战为机遇,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进行把握。
一、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硬件,夯实软硬件基础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技术人员待遇机制。基层院在开展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时大多存在“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在面对一些大要案时这一矛盾更是尤为突出。而要化解这一矛盾,首先,针对新要求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确保不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其次,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储备,建立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拓展知识结构的激励机制,提高检察技术人员的奖励、晋级待遇,从而更好的激发检察技术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调研分析,建立技术侦查合作机制。针对已经办理的自侦案件,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对录音录像效果及侦查讯问质量进行汇总分析,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不规范之处,如讯问笔录时间与录音录像时间不能对应、讯问录音录像过程不完整、摄录前缺乏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内容与笔录不一致等问题,以及录制过程中遇到的录音录像音质不清、图像不完整、纸质笔录与录音录像不一致,以及光盘未设置密码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针对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建立和自侦部门定期沟通的机制,寻找解决方案。
加大设备投入,确保硬件设施到位。为适应新刑诉法的要求,高检院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同步录音录像建设规范,笔者所在的基层院也大都完成了对原有设备的升级改造,新的高清审讯系统对于进一步规范了审讯办案流程,提升了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更好的开展和进一步提升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立规范机制,确保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有效运作
在如何建立同步录音录像机制方面,我们应当从适用范围、录制细节、制作保管等方面予以详细规定,确保该机制的规范化运作。
一是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以往检察机关主要对贪污、贿赂、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的侦查阶段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却忽视了批捕、公诉等环节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而这些过程的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如得不到保证的话,同样将影响整个案件的定罪量刑。为此,应该进一步明确要求对批捕公诉等环节也应该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做到每案件必录,每人必录,每各环节必录。
二是注重办案细节。针对办案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等细节问题,规定侦查人员要着装整齐、举止文明,严格遵守传唤、拘传不得超过12小时的规定,参与讯问的侦查人员不少于二人,严格办案区出入程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录制机房。讯问开始时,办案人员向被讯问人告知讯问过程正在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录制画面为讯问室全景和犯罪嫌疑人正面,保证讯问的每一细节都在同步录音录像中体现。
三是完善移送保管。要求在录制完成后能够同步刻录出光盘正副本各1张,并按照录制过程相关情况制作书面材料说明该同步录音录像的制作经过,并由讯问人员、制作人员签名。案件进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后,上述录像资料副本必须连同案件材料一并移送审查,另一份正本则由技术部门后交档案部门存档,除当庭要求不得拆封,保证音像资料的真实性和秘密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不仅是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讯问过程的一种透明化的监督,更是促进法治中国建设,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个具体表现。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国司法体制改革精神,同步录音录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况且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尚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实践中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技术以及自侦部门的办案干警去认真思考,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一定会逐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华寅.《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0年第12期.
[2]康中林,宋祥志.浅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据补正作用.
[3]杨新.《刑事侦查中同步录音录像的法律地位和规范》.法律论文资料库.
作者简介:
从同步录音录像谈冤假错案预防 篇4
改革重点:
严格实行接报案登记制,特别是对于群众上门报案的,应当做到“三个当场”,即当场进行受案登记,当场接受证据材料,当场出具回执。
首次明确受案立案审查期限,行政案件受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疑难复杂案件受案审查期限不超过3日;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日,最长可延长至30日;法律、法规、规章等对受案立案审查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调整优化受案立案网上审核审批流程、监督管理功能,逐步推动执法相关音视频管理系统与执法办案系统的信息关联,确保执法办案全流程网上运转和可溯式监督管理。
关键词·办案管理
建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目前,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通州、房山、怀柔、密云、延庆及天安门等分局已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市公安局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与受案立案制度改革结合,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方位、全流程、封闭式管理。在工作中,通过电话回访、网上巡查、调取现场执法记录、实地督导检查等多种形式;完善“三个机制”,即定期预警通报机制、案件到期催办提示机制、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实现对受案立案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
关键词·刑诉改革
十项措施加强刑事执法
北京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公安局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推出全局加强刑事执法工作的十项措施。具体内容是:
证据收集
完善证据收集工作机制。通过研究制定证据标准及法律适用的相关工作规范,严格规范取证程序,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完善证据收集及审核工作机制。
录音录像
完善现场执法录音录像制度。贯彻落实公安部有关规定,建立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勘查、检查、搜查、辨认等进行现场执法录音录像制度。
完善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制度,逐步实现所有刑事案件讯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完善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违法犯罪嫌疑人工作机制。对确有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的,应当及时排除非法证据,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根据。
防止逼供
完善讯问制度,防止刑讯逼供,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在规范的讯问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
查封财物
健全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及处置工作机制。规范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程序,妥善保管、随案移送,健全处置涉案财物的程序、制度和机制。
移送证据
完善技术侦查证据的调取、审核、移送工作机制。办案单位应当严格依法调取技术侦查证据,规范移送审核程序,提供法庭审判。
嫌犯权利
健全犯罪嫌疑人、辩护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障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请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辩护权;依法保障律师接受委托权、案件知情权、会见通信权、提出意见权等执业权利。
案件速裁
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和办理流程,推动各看守所加快硬件建设,为监区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提供保障工作。
保护证人
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健全证人保护措施。制定证人保护相关工作规定,对因作证面临人身安全等危险的人员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鉴定作证
落实侦查人员、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进一步规范侦查人员、鉴定人出庭作证工作,加强专业指导和日常培训。
马上就访
证人保护制度系重大突破
北京康普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吴立宏认为,本方案中最大的亮点是推出证人保护制度,这在全国公安系统来讲是一重大突破和创新。虽然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证人举报、作证等有一定规定,但很多只是一种宣示权利,具体落实和细化的很少,因保护措施不太到位,无法让一些案件证人敢做证、敢指证。
从同步录音录像谈冤假错案预防 篇5
保密承诺书
XXX市人民检察院;
我公司受xx市人民检察院委托,已完成《xx市检察院办案工作区同步录音录像系统》项目,在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规范和相关规定地前提下,我公司加强保密意识,保守该项目的秘密,特订如下承诺;
一、保密信息
1、办案工作区整体网络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在建设过程中无违规情况。
2、主要设备和核心设备均为国产设备,都有合格证和相关保密资料。
3、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无泄密,核心设备无拷贝及录音录像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4、违反上述承诺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含公司应承担的责任和施工人员的责任)
5、严格遵守检察机关保密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保守在工作中所涉及的秘密,保密有效时间与国家对各具体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要求相一致,不该说的秘密不说,不该看的秘密不看。
6、不得擅自记录、复制、拍摄、摘抄、收藏在工作中涉及的秘密和敏感信息:严禁将检察机关内部会议、谈话内容泄露拾无关人员;严禁将工作中涉及的相关项目技术方案及实施规划透露给无关人员。
7、如需接触检察信息网,应认真学习和遵守检察信息网使用相关规定,严禁“一机两用”。不得将从检察信息网上获得的警务工作相关信息透露给无关人员;严禁私自下载、拷贝计算机内的秘密和敏感信息;不得擅自携带记载工作内容的硬盘、光盘和打印资料外出;严禁将检察信息系统的程序、口令、密钥等泄露给无关人员。
8、不得带领无关人员进入办公场所。
二、保密义务
1、承诺人始终对保密资料保密,不在项目之外使用对方提供的保密信息及掌握的本项目的保密信息。
2、未经同意,不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保密信息以及可以接触上述保密信息的手段,包括在公开场合展览,公开对外宣传,作为文章、讯息、参考数据发表。
3、只向项目相关人员(包括各自的董事﹑顾问﹑代理人和雇员等)为商讨合作项目而有需要知悉保密信息的人士披露保密信息;并保证,上述各相关人员的行为将会符合本守则的规定。
4、在商讨合作项目的过程中,若需向第三方披露对方的保密信息,应事先取得书面许可,并要求该第三方不得向任何其它人士泄露保密信息。
特此承诺!
承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