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诵读

2024-12-09

国学诵读(通用12篇)

国学诵读 篇1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

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五、活动过程:

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1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

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横涧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 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横涧乡中心小学

横涧乡中心小学2016—2016学年上期

横涧乡中心小学

2016年9月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动“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为加深师生中华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3首;第二学期:成语故事,成语积累

三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四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古诗、对联;第一单元宋词部分及名言

教师自定内容:《龙凤字经》、《疯狂背诵古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课标规定的60首古诗、《成语世界》等资料。

三、测评与奖励

1、测评

自测。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规定的必读必背内容,开展平时的诵读活动,并进行自测,自测采用六级三段制。

抽测。期中后各班自测结束,学校将对各班自测情况进行检

测,检测主要采用抽测,在各段抽几位学生进行检测,将他们的完成百分比与各段的百分数相结合,以确定分值,并将检测结果与各班的学科竞赛成绩结合。

检查项目包括诵读时间落实情况、诵读内容完成情况、学生背诵、熟读、诵读达到的程度和数字统计、学生结合诵读抄写或默写情况等。

交流。校内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年级、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

2、奖励

学校将在对各班的诵读活动进行检测及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和“中华经典诵读小名士”活动,附:60首古诗各年段的要求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八年级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实施方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八年级组拟定诵读如下经典:

1.归园田居

2.使至塞上

3.渡荆门送别

4.登岳阳楼

5.长歌行

6.野望

7.早寒江上有怀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黄鹤楼

10.送友人

11.秋词

12.鲁山山行

13.浣溪沙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雨霖铃

16.渔家傲

17.蝶恋花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清平乐

20.鹊桥仙

21.踏莎行

22.一剪梅

23.满江红

24.卜算子

25.青玉案

26.破阵子

27.一剪梅

28.兰陵王

30.暗香

主要措施:

1.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

读准确读流畅熟读成诵并默写。

2.课前一分钟以背、写的形式抽查经典诵读情况。

3.每学期展示一次经典诵读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展示竞赛。

4.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书法竞赛。

国学诵读 篇2

我园作为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协作课题“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研究”的协作单位,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以及全园教师通力合作,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 深入分析教材, 确定我园国学教育的教材为小班《弟子规》, 中班《三字经》, 大班《古诗》, 这些国学教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传统文化, 是历代先贤们的总结记录和文化积累的总籍,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在幼儿时期, 孩子的记忆力好, 对于诵读的内容很容易熟记于心, 到了他们能理解的年龄, 自然会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因为没有“厚积”就不会有“薄发”, 就不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二、幼儿园的办学特色

我园的特色是“在多元阅读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 国学经典课程教育作为它的一个分支, 我们将认真落实开展, 在幼儿园生活的各领域潜移默化、不断渗透, 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了幼儿在园的户外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在园活动。我们国学教育的落脚点将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活动”。而是渗透在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之中, 比如:午餐前让幼儿诵读“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教育幼儿饮食时不要挑挑拣拣, 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 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这样的国学启蒙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点。

三、如何让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1.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在幼儿来园和离园时段, 我们精心选择的经典诗歌和歌曲, 韵味十足地飘扬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和家长们浸润在优美的古典文化中, 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 同时丰富了家长们的国学经典知识, 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大家爱上国学, 喜欢诵读。在早操活动中, 我们选择的韵律操音乐充满浓郁的国学气息, 下午操也尽量融入国学元素, 如小班的《弟子规》, 中班的《三字经》, 大班的《江南》, 教师编排的动作充满古韵, 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午餐活动中, 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诵读活动和餐前感恩。“集体荣, 我才荣。食堂里, 有规矩;勿喧哗, 食不语。爱公物, 惜粮米。”“先长辈, 坐端祥, 食勿喧, 嚼勿响。双手递, 稳端放;心愉悦, 食饭香。”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知恩、感恩、报恩的信息。

2.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在课程安排表中, 我们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活动中, 每周一次, 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 激发幼儿诵读的乐趣。在每月的课例研讨中, 我们也将国学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结合幼儿园的感恩节, 老师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设计课程, 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把教育寓教于游戏中,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体验, 同时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使幼儿处于愉快的气氛中, 真正达到“快乐学国学”的课堂效果。国学观摩研讨活动的开展, 使我园教师对国学活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国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在幼儿园环境板块中的渗透。

“用环境文化当教材, 不仅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 更能使孩子们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在环境的创设上, 坚持以幼儿为本, 创设让幼儿健康、智慧进行更好的和社会化发展的环境。在幼儿园进园的长廊上, 我们精心布置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图片, 选择的内容都是贴近幼儿和家长生活的, 如:“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家长们在离园活动中能带着孩子在那看一看、读一读, 这些博大精深的句子悄无声息地进入幼儿的心中。在二楼的通道里, 布置着我们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各类照片, 有教师的参与、幼儿的参与、家长的参与, 看着孩子们在“国学经典”中表演的照片, 我们仿佛又看到他们在台上自信地演出, 穿着古时模样的汉服, 手拿书籍, 大声诵读, 作为教师的我们很感动。幼儿在经过这里时, 还会停下来说一说, 兴致高的时候还会说上两句国学经典的句子, 这里让他们感受到了诵读国学带来的自信。

通过这些国学经典教育的活动, 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 教师凭借和筛选“经典诵读”的精华,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了提高, 幼儿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在园时, 幼儿懂得了分享和谦让;在家里, 他们会给爸爸妈妈拿上拖鞋, 为爷爷奶奶端上一杯茶, 吃过晚饭还会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这些都说明, 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让孩子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健康成长。

摘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就表明了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重大, 特别是在幼儿的启蒙阶段, 性格形成期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此我园也开展了国学教育, 通过诵读经典, 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一生基础。

国学诵读 篇3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篇4

2008.3一、指导思想

我国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纲要》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在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文、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等。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唐诗》300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疯狂背古诗》

四、教育的原则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文化为根本

知行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2、活动时间及方式:

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周星期

三、星期四第六节课及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诵读

活动。

3、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

动,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

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4、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

要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

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

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6、展示方式:

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展示,选举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评选出优秀者。并给

予一定的奖励!

中桥小学学生古诗诵读数量单

1、逢入京使(岑参)

2、碛中作(岑参)

3、山房春事(岑参)

4、别董大(高适)

5、枫桥夜泊(张继)

6、风(李侨)

7、滁洲西涧(韦应物)

8、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9、田上(崔道融)

10、夏日绝句(李清照)

11、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12、登幽州台歌(李子昂)

13、夜宿山寺(李白)

14、静夜思(李白)

15、秋浦歌(李白)

16、早发白帝城(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18、赠汪伦(李白)

19、望天门山(李白)20、独坐敬亭山(李白)

2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2、山中问答(李白)

23、秋浦歌(李白)

24、越女词(李白)

25、绝句(杜甫)

26、绝句(杜甫)

2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8、八阵图(杜甫)

29、赠花卿(杜甫)30、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31、对酒(秋瑾)

32、出塞(王昌龄)

33、咏柳(贺知章)

34、回乡偶书1(贺知章)

35、回乡偶书2(贺知章)

36、秋词(刘禹锡)

37、乌衣巷(刘禹锡)

38、浪淘沙(刘禹锡)

39、竹枝词(刘禹锡)

40、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41、望洞庭(刘禹锡)

42、石头城(刘禹锡)

43、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44、春怨(金昌绪)

45、春晓(孟浩然)

46、宿建德江(孟浩然)

47、终南望余雪(祖咏)

48、登科后(孟郊)

49、洛桥晚望(孟郊)50、池上絮(韩愈)

51、晚春(韩愈)

52、江雪(柳宗元)

53、题都城南庄(崔护)

54、菊花(元稹)

55、离思(元稹)

56、题金陵渡(张)

57、陇西行(陈陶)

58、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59、台城(韦庄)60、焚书坑(张碣)

61、赤日炎炎似火烧(宋元民歌)62、已亥岁感事(曹松)63、从军行(王昌龄)

64、从军行(王昌龄)65、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66、采莲曲(王昌龄)

67、闺怨(王昌龄)68、梅花(王安石)69、泊船瓜洲(王安石)

70、陶者(梅尧臣)71、画眉鸟(欧阳修)72、观书有感(朱熹)

73、咏石灰(于谦)74、鸡(唐)75、己亥杂诗(龚自珍)

76、凉州词(王翰)77、悯农(李绅)78、悯农(李绅)

79、蚕妇(张俞)80、题西林壁(苏轼)81、渔父(张志和)

82、塞下曲(卢纶)83、桃花溪(张旭)84、山中留客(张旭)

8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86、送灵澈上人(刘长卿)87、归雁(钱起)

88、江村即事(司空曙)8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90、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91、鹿柴(王维)92、杂诗(王维)93、相思(王维)

94、山中送别(王维)95、竹里馆(王维)96、莲花坞(王维)

97、咏鹅(骆宾王)98、易水送别(骆宾王)99、夜雪(白居易)100、问刘十九(白居易)101、暮江吟(白居易)

10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104、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106、凉州词(王之涣)107、山中(王勃)

10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110、小池(杨万里)

112、柳(李商隐)113、梦泽(李商隐)

115、登乐游原(李商隐)116、夜雨寄北(李商隐)

118、嫦娥(李商隐)119、寻隐者不遇(贾岛)

121、提诗后(贾岛)122、清明(杜牧)

124、江南春(杜牧)125、过华清宫(杜牧)

127、泊秦淮(杜牧)128、赠别(杜牧)

130、题乌江亭(杜牧)131、病牛(李纲)

国学经典诵读简报 篇5

国学经典浸润青春,智慧美文点亮人生。华夏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河流中,流淌着多少的名篇佳赋,犹如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多少光辉、深远的篇章!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学生经典诵读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学校

文化建设活动,我校于2017年10月23日下午举行了“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下午三点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在这文化的经典诵读舞台上,一起诵读中华经典,共同聆听古诗书韵;同读中华经典,寻找中华历史河流中的底蕴,对话亘古圣贤,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同吟中华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感受这国学中的饕餮盛宴。

道不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绵长历史;唱不完,纵横千万里宏伟博大的华夏锦绣河山:《朱子家训》、《少年中国说》、《永遇乐·京口白固亭有怀》、《水调歌头》、《三峡》、《将进酒》、《论语》、《唐雎不辱使命》、《弟子规》这一篇篇诗词可以道尽人间的沧桑;一个个声音可以响彻万人心声。经典是一段段感情的诠释,诵读是一声声心底的呐喊。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朗诵比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最后,128班、130班获得一等奖,135班、133班、132班、131获得二等奖、129班、134班、136班获得三等奖。

本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充分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国学经典的喜爱,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普义乡中心学校

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篇6

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活动方案

2013-2014学年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读背诵《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中国古典文化方面的基本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为《弟子规》。

四、具体目标

低年级:在本学年末背诵至“信”。“信”后面的部分要求能够熟练朗读。

中年级:在本学年末背诵至“泛爱众”。“泛爱众”后面的部分要求能够熟练朗读。

高年级:在本学年末背诵至“余力学文”(完)。并能简单理解全文内容,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

五、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想方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纳入校本课程计划,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4)每日课前抽5-10分钟进行诵读。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以及午间时间背诵。

(5)回家后,每天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6)以班级为单位,不定期举行国学诵读比赛和表演赛。

五、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经典诵读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学期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1)、正常评价:评价的范围是上一周的进度。评价时间最好在周一,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2)、特殊评价:凡通不过组长检测者,由老师特殊处理。让他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进行达标和定级评价。评价内容分为两部分:必背和选背。学校规定诵背内容为必背内容,达到要求即可。学生增加背诵自选内容达到学校规定数量,便给予相应的表彰。

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之初探 篇7

一、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孩子学习经典不仅有利于学语文, 而且有益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 经典是文化结晶,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 孩子可以在其中汲取哲学的、历史的、文学的、艺术的素养, 从而丰富自身的人文学科素养, 促进对历史、政治、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同时, 学生也能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 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并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丰富内涵、开阔胸襟、净化灵魂、启迪智慧, 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等, 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价值追求。

二、诵读国学经典, 培育高尚道德

据科学研究发现, 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 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 (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 , 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 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孔子倡“仁”, 孟子崇“善”, 以及诚信、孝悌、廉耻、礼义等, 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中国人做人之根, 也是孩子成长的标尺、指针。比如, 我家孩子从2 岁左右开始诵读《三字经》, 当他读完“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后, 他明白了谦让, 懂得了分享。在他做事拖沓、不积极时, 我让他背诵“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当他吃饭慢, 总想说话时, 我提醒他“食不言, 寝不语”。经过两年多的读经, 我发现我家孩子在道德礼仪方面明显优于同龄的孩子, 他自己也因此变得自信、勇敢。我的育儿过程也变得省心、省力、省时。

三、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习能力

经典对孩子的提升, 不仅局限于人文学科, 更指向孩子整体的学习能力。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的巅峰时期, 而智力、情商也处于萌发阶段, 如果有效地开发, 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此时学习经典, 对于他们记忆力的锤炼、智力的开发、专注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 诵读国学经典, 也是为孩子一生晕染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 而且会惠及其一生。

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素养 篇8

关键词: 国学经典 诵读 素养提升

天津一神童,名叫李尚荣,在中央电视台一节目中的相关展示,博得主持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这是近日发生于电视实况里的真实故事,节目主持人是那样欣赏小姑娘展示的才华,追问其缘由,欣然得知,小姑娘从小就诵读经典。由此可见,让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对提升学生的素养何等重要。

一、诵读国学经典,增加学生词汇积累

上文所说的李尚荣,只有6岁,在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里所展示出来的才华令人刮目相看。简直就是神童,她拥有4000的识字量,都是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获取的。这给予我们怎样的启迪?应当说国学经典给了小姑娘神奇的智慧。不能完全肯定这与小姑娘超人的智商没有关系,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国学经典如果不是小女孩所崇尚的诵读材料,小姑娘也不至于就可以产生如此令人刮目相看的才华。也许有人会这样思考,能够具有如此近于神童的数以万计的孩子中有几个?完全可以说就是端午的蒜头——独种,或者也就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但我们不能不承认的是,小学生正是诵读国学经典的最佳时机。平时的诵读经典留给我们较深印象的是,小学生只要是认认真真或者是比较规规矩矩地诵读了,学生将会积累不少词汇。有的虽然就是学生的囫囵吞枣式的简单理会,但学生也能够从相关国学经典的前后诵读中感悟出一定的意思,有的就比较准确地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小学生所能够诵读的经典比较广泛,小学生可以诵读的经典其语言都是朗朗上口的,所运用的词汇不但便于学生理会,而且便于学生积累,也相当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乃至习作中的应用。从平时教学实践看,认真诵读经典的孩子,所创作出来的文章往往都是那样妙语连珠,这就比较充分地说明,诵读经典给学生自不自觉地带来积累词汇的便利和便捷。

二、诵读国学经典,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人是有记忆能力的,尤其是小学生记忆的速度是那样快,记忆的能力是那样强。必须承认,有些是不便于学生记忆的,而不便于学生记的,其大脑再好,再有非凡的记忆能力,小学生也是不可能记住的。譬如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一些生硬和极其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很不容易记住的。但在相关诵读实践中,人们却比较有意义地发现国学经典方面的内容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认可的且是最容易记熟的。这里面有一定的原因,根据比较具体的分析,当是国学经典语言表达与学生诵读之爱好相合拍,形成了相当理想的国学经典诵读的气场。虽然一些国学经典的含义学生不是那么清楚,但他们从一开始接触到语言的朗朗上口,到经常或就是永远那样朗朗上口,让孩子们自感可以津津有味地读着,且读得那样爱不释手。应当说学生积累得越多,记忆得越快,就是那些记忆力存有一定问题的学生,显得有了相当明显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见识国学经典产生一定意义上的好奇,而当他们真正意义上诵读了,国学经典又把一个个学生“缠着”,一个个小学生那样相当理想地“恋着”,这就由外在的影响导致学生产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内在需要。事实上,让学生逐步接触国学经典,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产生不尽的诵读乐趣。小学生的记忆力是在逐步增强的,依靠国学经典的诵读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是人们有目共睹的。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之记忆力的提高,需要有序进行,不能仓促行事,否则,也不可能产生好的诵读效果。

三、诵读国学经典,塑造学生高尚人格

应当说国学经典之内容广泛,所涉及的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当小学生也能够“声声入耳、事事关心”了,那肯定能够为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不仅让学生比较简单地诵读,而且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或时空为学生做好诵读国学经典的提升。正如李尚荣小姑娘,她不仅能够诵读,而且能够比较简单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虽然某些观点还是那么稚嫩或者是相当肤浅,抑或就是不那么十分正确,但毕竟她能够表达诵读的想法。对此,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能够表达见解,这能促进学生的国学经典的诵读,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悟起着矫正作用,让诵读国学经典真正起到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作用。学生首先诵读的是《三字经》,因为《三字经》所宣导的教育思想是颇具理想之教育规律的,对小学生的教育首先必须从孝道、礼仪、文明的角度入手,对于知识应当还处于比较次要的位置。再看具体的《三字经》,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且每个部分都有一个部分的主题,学生阅读这经典完全可以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老师无需急着让学生把所有《三字经》都诵读完,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意义上的诵读消化。可以将《三字经》的相关为人要求与当今社会主义的相关核心价值观念联系起来,形成《三字经》的育人活力。如“为人子,方少时”到“首孝悌,次见闻”,则通过黄香、孔融的实例,让小学生初步建立起孝顺父母等方面的道德情感。

总之,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已是势在必行的事,更应当看做是迫在眉睫的。让小学生能够有效地诵读国学经典,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孜孜以求,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想一蹴而就,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让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就一定会成为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瑰宝。

参考文献:

[1]赖相卫.对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素养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2.18.

[2]曹建平.校本课程开发对教育生命意义的追寻[J].湖南社会科学,2003.02.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篇9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一、指导思想:

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五分钟以及每周三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学习园地,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2)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教师对诗歌的背诵还不够。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金堂县竹篙镇青松小学

国学诵读感悟 篇10

——“学国学,诵经典”活动有感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河流里流淌着的不仅是华美的篇章,更是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经典篇章,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国学诵读为传统国学与现代德育实现对接开拓了新的途径,经典风雅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熏陶着新一代的莘莘学子。

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意识萌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国学经典有些内容稍嫌晦涩难懂,但在教师有益引导的前提下,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他们的成长,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或许他们现在还无法体会那些平平仄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刻人生领悟,但是通过现在有意识的诵读,把这些准则形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保存在他们深层记忆中,这些文字必将对读过他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对那些只是短时间内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我仔细阅读《三字经》与《弟子规》全文,认真筛选,最终制定的阅读篇目是《弟子规·泛爱众》。与习见的“人之初,性本善”相比,《泛爱众》条有一定的难度。原本一直担心学生无法完成记忆任务。没想到通过一个月的讲解、朗读、记忆,我班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熟练背诵,参赛同学还顺利完成国学诵读表演。我想一个月的努力换来的决不是舞台上两分钟的表演,而是学生成长路上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诵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要从中吸取精神资源。“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努力的方向在德行,而非外貌,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教会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学会与别人交往。“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它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任何信仰、价值、理想,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而是要有丰厚的文化基础。这就要趁在校学习时间充分,精神集中,大量读书,特别是流传至今的经典,以吸取最广泛的精神资源,吸收得愈多越广,精神底气越足,就越有助于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还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将任何一个经典绝对化,神圣化。在我班诵读《弟子规·泛爱众》时,我就将诵读内容加以删减,对条目中涉及阶级差异、道德残余的内容摒除在诵读内容之外,如“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等句与现代社会有脱节之处,需要老师正确加以引导。避免将经典视为金科玉律,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价值,焕发新的生命。

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篇11

关键词:国学 经典诵读 熏陶 情感 素质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学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学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

同时《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外阅读方面指出:提高阅读品味,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课外阅读必须加强指导,才能保证阅读的高质量和一定的阅读量。我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看法,与大家共交流。

一、多读多记,强化诵读

因为农村学生课外读物少,他们视野不够开阔,知识单一,理解能力相应地也就较差,同时个别家长不太重视,缺少对孩子的辅导。再加上国学经典文化蕴涵的内涵较深刻,有些内容家长也不可能理解到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强的年龄特征,可以先让学生反复读,熟读成诵,正如俗话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不论是文本中的课文还是课外的美文,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体会诗文的内涵以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才能带着感情去读,去领悟当时情境及心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逻辑性的增强,生活阅历的丰富,他们就会逐渐理解、体会。

二、指导诵读,渗透意境

诗文诵读讲究音韵之美,因此,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诵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舒缓,情感境界。比如,下面一句话的停顿,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如果在教学中不交给学生如何停顿,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文本内涵。又如,《游山西村》一首八言律诗,本来是韵律优美,可有人在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时错读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既破坏了诗歌的音韵美,又对诗歌的意境理解不到位。

三、引导感悟,理解情感

国学经典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和哲理,我们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只让学生诵读,学生很难理解“罔、殆”之意,我们不妨引导、点拨“罔”是“迷茫而无所适从”之意;“殆”则是“疑惑而无所得”之意,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此句的意思,也更能让学生懂得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但由于国学经典内容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切忌生搬硬套,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适时点拨。比如,《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这句,我们可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不是尽心尽力了?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易理解该句的深刻内涵。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国学经典中的礼仪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比如,《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句,我们就可以问学生,听到父母呼唤时,你回答迟缓了吗?父母指派家务时,你偷懒了吗?父母教导你时,你恭耳倾听了吗?父母批评指责你时,你接受了吗?这样用日常礼仪让学生自己监督自己的行为习惯。《弟子规》此书以伦理道德教育学生,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真正起到教育、成长的目的。

四、多样评价,激励诵读

再好的面包总让人吃也会觉得不新鲜,为了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诵读的积极性,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激励评价。

1.经典诵读比赛。各班选出五名选手用名句接龙进行评价,还可让全体学生参与用名句填空,人手一张进行比赛;也可以用背诵、抢答、表演等形式来进行评价,内容不仅有课文中的,也可选一些课文外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背过的诗文用书法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根据国学的内容、意境,精心设计,配上图画、颜色、版面,将读、写、绘、意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感恩父母”主题班会,以《弟子规》为蓝本,让学生在学习古人孝道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在家中对父母的孝,在学校对同学的情,对教师的爱,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恩之心,通过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达到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4.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图书阅览室、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大量国学资料,为学生提供优美的读书环境,方便学生阅读。

5.开展经典诵读社会实践活动,既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好素材。要求学生在假期走进家乡名胜,走入名山大川,实地考察,调查访问,获得地方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我县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旅游胜地”的美称。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掌握了一定的文字资料,他们有的写成诗;有的写成文;有的写成读后感,把自己对地方胜景及文化的认识诉诸笔端。我想:这些活动的开展,意义将不仅仅是活动本身,学生学到的也不会仅仅是知识本身,可能我们的一些学生,从此便会形成自己的人生高洁的志向,远大的抱负,高尚的人格。

五、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更不能局限在诵读本身。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益资源,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深入。

我们可以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经典诗文选入校本课程,按照一定的课时安排每个年级每周至少一节;具体的实施方式由各班班主任或语文教师讲授;配备一定的设施条件,比如,多媒体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记录,有总结的国学诵读教研活动。这样把国学诵读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学生的身心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读好国学经典,将在学生生命的长河里奠定他们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读好国学经典,将培育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意;读好国学经典,会给学生的心灵点上一盏不灭明灯,照亮学生一生的心路历程。

轻叩诵读之门 细品国学之味 篇12

学生对国学的认识, 还停留在浅显的阶段, 因此, 激发学生课外正确选择读物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真正产生一种想阅读的内驱力, 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主动地去诵读、探究, 逐渐掌握诵读法, 养成诵读习惯, 提高诵读能力。

(一) 设悬念, 究根底

故事人人都爱听,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 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或有趣, 或惊险, 或奇特, 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情感跌宕, 期待大白结局之际, 教师戛然收声:故事情节交错复杂, 后面的可更精彩呢, 欲知后事, 请自读原文。我在介绍《宋史》的时候就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再加上有些已经阅读过该文的孩子绘声绘色的描述, 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 纷纷要求借书一读。

(二) 现身说, 谈感受

我经常讲述自己诵读后的收获和体会, “现身说法”, 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次诵读一本新书, 我都不忘适时地在孩子们面前进行“炫耀”, 孩子们就会对教师阅读的书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余时间会主动地进行诵读尝试。

(三) 读梗概, 盼细节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 激发学生“欲知详情, 请看原文”的欲望。如结合《将相和》《晏子使楚》的教学, 推介《战国策》 (儿童版) , 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结合《水调歌头》推介《全宋词》, 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 纷纷要求借书阅读, 在读中感受国学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二、推荐方法, 国学之髓以“法”内化

(一) 有针对性地选择读本

选择读物很重要, 它是阅读的方向, 如果方向错了, 那么读得越多, 离目标就越远。低年级学生可选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唐诗、宋词进行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 识字量的增加, 阅读能力的提高, 可逐步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二) 有目的性地选择方法

首先, 多种朗读方式相得益彰。学生出于学习、交流、写作的原因, 需要阅读书报上的有关篇章和内容, 可采用选读的方法, 读以致用, 省时省力。对于一些需细读的国学篇目, 则要求精读甚至背诵, 逐字逐句地理解, 边读边想, 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泛读也是较常用的方法。国学中, 《史部》的阅读就可以运用泛读的方法, 争取用较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以增加知识储备。

其次, 多样朗读积累合作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应在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边圈圈点点, 做上记号, 既方便查阅, 又能加深理解。如将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 日积月累, 必定能广撷博采, 内化吸收, 学以致用。国学的真正魅力要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而最终得以内化。

再次, 多径感悟交流时刻撞击。学生在诵读后, 可与同学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 讨论碰到的疑难问题, 也可在诵读中随时写下自己的想法。阅读后, 还可写读后感。这样, 使诵读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信息。曾经有一个学生, 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的四个小句, 作为以呼吁环保为主题的文章的小标题, 一气呵成, 完成了一篇不下千字的作文。创意之深, 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三、榜样示范, 国学之魂以“蕴”积淀

同伴影响、榜样引领往往更有效。我班有两个县级小文学家, 我不断地推介这两个小文学家的成功诵读方法, 并时常让他们进行国学诵读展示, 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学对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修养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上一篇:诉衷情,诉衷情丘??,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下一篇:世界勤俭日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