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杜鹃教学设计王凌云

2024-05-22

红杜鹃教学设计王凌云(精选4篇)

红杜鹃教学设计王凌云 篇1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初中分校教学案设计

年级:七年级学科:美术备课组长:熊建审核人:莫惠仙 课题:

第六课红杜鹃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莫惠仙

参备人

熊建甘小峰

共享教学设计

执教人意见与建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画中花鸟画的形式、特点及方法;体会国画作品中托物言志的特性。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临摹或创作写意杜鹃花,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从而提高学生以丹青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红杜鹃与中国革命的密切联系,并教导学生面对各种恶劣的环境,都要能像红杜鹃那样直起腰杆,以倔强的性格、非凡的勇气去战胜困难。

学习重点: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分类、题材和掌握其中白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学习难点:白描花鸟画的意境与个人情感的表达。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宣纸两张、毛笔两支、调色盘一个、中国画颜料、笔洗、清水、报纸一张(或毛毡)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趣导课。

1、(课前)检查材料准备,播放《英雄赞歌》音乐。

2、了解学生对花语的认识。

3、展示几幅花的美术作品,提问其象征意义。(牡丹、竹子、荷花、梅花、菊花、兰花)

4、出示杜鹃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你对它有什么了解?

教师补充:杜鹃花还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市的市花,又叫映山红。就是在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中演唱过的《映山红》。(看视频《映山红》)

5、总结: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无数像潘东子的妈妈一样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那满山血一样红的杜鹃,不正像他们顽强不屈的灵魂吗?

二、讲授新课:

1、欣赏现代画家王晋元的《血染的杜鹃》、《遍青山红了杜鹃》:(1)这两幅画属于什么画种?什么技法?

(2)国画特别是写意画作品都有自己的象征或比喻意义,谈一下你对这两幅画的理解?

2、简介画家王晋元生平。

3、了解杜鹃花的形态结构特点。

4、欣赏形态各异的杜鹃花图片,并引导观察。

5、国画写意杜鹃的画法演示(录像);教师作步骤、方法及重难点的讲解,并提示学生中国画诗、书、画、印、裱于一体的风格特点。

三、作业练习:

1、作业要求:临摹或创作一幅写意杜鹃,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怀念或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映山红》伴奏音乐)

四、作品讲评:

1、展示部分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2、提示学生修改和整理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

愿同学们的青春像杜鹃一样的艳丽,生命像杜鹃一样顽强。

板书设计

中国画分类:写意、工笔、工兼写意、白描 题材:山水、花鸟、人物

工具:毛笔、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 画白描要注意:特征结构 线条

画面的主次前后穿插关系

课后反思

业务部门检查意见:

建议:

1、集体备课内容填写在“共享教学设计”栏内,教师个人处理意见填写在“执教人意见与建议”栏内。备课组检查,主要看“执教人意见与建议”及“教后反思”。

2、“共享教学设计”填写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结构、学生活动、教法设置、教学流程等,要便于不同的教师根据个人特点使用,不要填写的过于详细,影响教师使用。

3、若任课教师感觉“共享教学设计”不适用,可自己重新设计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大别山上的红杜鹃散文 篇2

一拨一拨的孩子

从这里走过

他们背着书包出山

去一个名叫城市的地方

红杜鹃

你站在山岗上凝望

就像凝望当年

一拨一拨的红军来来往往

曾经,你聆听红军的歌声

聆听阵地轰隆隆的炮响

你用沉静的微笑

点亮战士们疲惫的目光

你用火热的情怀

把大别山人民的心坎照亮

你的根,深深扎进

这块英雄的土地

你坚强的身影伴随共和国

迎来灿烂辉煌的黎明

迎来人民翻身解放的曙光

而今啊,美丽的红杜鹃

依旧漫山遍野

却无法用你的鲜艳

你的赤胆忠心

留住这里孩子摆脱深山的向往

他们一拨一拨从你的身边离开

去一个叫城市的地方

只有你,美丽的杜鹃

脚踏这方贫瘠的土地

守候在巉岩

守候在山岗

你对着四月的和风摇旗呐喊

你对着五月的艳阳深情吟唱

你朗诵红土地昨日流血的诗篇

你高歌大别山将星如云的辉煌

你抒发老去人民对幸福美好的`渴望

你祈盼红色根据地美丽富饶的明天

大别山绿树

黄圣凤

砾石压不住生命的破土

残根衰叶阻不断叶脉的蓬勃

我,在荒野山间

探出了幼嫩的手掌

是一夜月光叫醒了

沉睡的种子?还是亮晶晶的甘露

浸泡开我的蒙昧

我霍地挺直腰茎

咯吱吱地抖亮了精神

既然生在这片荒野

就不再抱怨造物的安排

出生了,就是天地最温厚的眷顾

绿色手掌,切切地展示生命的贲张

成长,是我唯一的方向

没有选择的人生省略了迟疑顾盼

艰难困苦砥砺着一往无前

远处的古木参天,是对我未来的呼唤

一路狂奔,飞向根的交错,枝的盘桓

张一张手掌,借点风力

伸一伸臂膀,拥抱阳光

我就是大树,我就是森林

我是绿海最原始的模样

只要有风摇雨坠,只要有朝霞夕阳

红杜鹃教学设计王凌云 篇3

在我心灵的深处,开着一朵杜鹃花,我用我生命的泉水,永远永远把你浇培,在山中。它使我时常想起他――一位不知名的小姑娘。

一个星期天,我们几个伙伴去登黄家山,也许是从没去过,走起来感觉特别新鲜,不时东张西望,只见山上的杜鹃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走到山上,只见一枝枝杜鹃花在草丛中,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把美丽的脸庞埋在草丛中。我们走近第一件事就是摘花,一把两把,直到手儿拿不下。

“小杜鹃,我就要离开你了,怎么办呢?”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转身一看,只见一个小姑娘坐在已从草丛中,头上扎着一对鲜红的蝴蝶结,不知在和谁说话。

谁叫小杜鹃?他到底在和谁说话呢?我带着疑问,好奇心使我不得不去和她接触。原来,她也是来春游的,她上山就是为了找杜鹃花,找那最能经得起狂风的吹摇,暴雨的冲刷的杜鹃,那个属于她的`杜鹃花。她找啊找,终于在一个悬崖边找到了它,它是那么逊,在含笑的迎接它的主人,因为只有它才是属于她的。她现在要下山了,手里仍然握着那株红杜鹃。

过了一会儿她就走了。我发现她走得很慢,在另一个草丛旁边又钻出两个小姑娘,他们搀着她往前走,原来腿上有缺陷,怪不得……

好坚强的小姑娘!

这是我想起忘了问她的名字,可是她已经走远了。

我低头看着这株红杜鹃,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绚丽多彩,像一团火在燃烧。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 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方法:对比法 情境法 游戏法等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课件、录音机。

教学流程: 猜杜鹃—— 听杜鹃 —— 唱杜鹃 —— 吹杜鹃

一、猜杜鹃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世界名曲,猜一猜它到底是谁?

播放:圣.桑的《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师:你听到了什么的叫声? 师:杜鹃藏在哪里? 生:藏在森林里,可怕的地方,幽静的地方„„ 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孤独的,自由的,害怕的„

二听杜鹃

1、有一只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么样?(聆听《顽皮的杜鹃》

2、和森林中的杜鹃相比怎么样? 让学生从情绪,速度等各个方面自由讨论,感受到音乐要素不同,音乐形象就不同。

3、再听《顽皮的杜鹃》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了几声? 师生一起听着伴奏音乐数一数。(一共 6 声,最后一声连着叫两次。)(设计意图:

1、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

2、为下面的游戏做 准备。)

4、游戏:扮演杜鹃。师生接唱:学生藏起来,唱“咕咕”的时候探出脑袋要唱出欢快之情。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设计意图:

1、学生以参与的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的记忆会深刻。

2、在 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既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完成了发声练习。)

三、唱杜鹃 学唱歌曲(下面我们把顽皮的小杜鹃请到课堂上来。)

1、按节奏读歌词。要求“咕咕”的地方要读的读得欢快,顽皮。

2、唱旋律。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3、唱歌词。学生轻声填唱歌词,教师画出简笔画。女生唱歌词,男生唱“咕咕”加上动作。(设计意图:

1、学生觉得以捉迷藏的方式来唱很新鲜,有趣,于是枯燥的唱谱也变 得好玩的了。

2、本首乐曲的旋律多处重复,适合接唱,而且难点前面部分已经解决,所以学生唱谱子不难而且有趣。)

4、歌曲处理 :

1)处理歌曲的结尾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并用歌声来表现。2)处理歌声 简单了解奥地利 师:你们知道这杜鹃来自哪里吗?(这是奥地利童谣)师:奥地利不只环境优美,还是音乐之乡,那里有着许许多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比如:莫扎特,舒伯特等等。那里的孩子歌声也特别美,童声合唱还是他们国家的国宝呢。奥地利的杜鹃在这样的陶冶下,歌声也特别清脆动听。让我们做出最端正的唱歌姿势,拿出最美的歌声,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四、吹杜鹃(竖笛教学)

1、教师示范吹奏。

2、讲解难点,学生自由练习。

3、齐奏《顽皮的杜鹃》

五、课堂总结

上一篇: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公布下一篇:斑羚飞渡四年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