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好老师(通用10篇)
好妈妈好老师 篇1
好老师胜过好妈妈好爸爸
-----谈谈小学老师在童年阅读指导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特邀嘉宾:王慧敏
亲爱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群里和大家交流分享关于童年阅读的话题,感谢各位老师放弃休息时间,参加本次交流活动。相聚是缘,幸哉!尽管金铭老师已经在群里对我做了简单介绍,我还是想做一点另类补充,便于大家更形象地认识了解我,并希望和大家成为好朋友。
王慧敏:半个理想主义者,有教育情结的人,老文艺青年,曾经做过的工作----中学语文老师、报社记者、自由广告人、《幼教园地》责任编辑、中学生作文执行主编、《中国儿童文学》责任编辑,现在的工作---童书出版人,现在的单位:上海采芹人文化。工作热情:经常38度;工作态度:非常敬业;星座:天蝎;女血型:B;偶像:大先生(猜猜是谁?);爱好:戏曲、音乐、篮球、看书、旅游。
知道我的偶像是谁?陈丹青称他为“大先生”——鲁迅,我曾经把他的照片挂在床头18年,忠实的粉丝。
这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了转发的朱永新老师的《中国教育缺什么》上下篇,看完以后有很多感悟,也许有老师也看过。我本人因为曾经做过8年中学语文老
师,父亲是从民国开始就教书教到80年代的小学教师,所以我说我是个有教育情结的人。
平时关注教育问题也比较多,教育方面的书也会特别关注。比如最近我在看一本绝版的书,前苏联作家谢尔盖·弗拉基米诺维奇·米哈尔科夫的《一切从童年开始》,肯定有老师晕了,好长的名字是吧?我不知道如何简称,不懂俄语,所以为了尊重作者,只好全部注明。
中国教育缺什么?正如朱老师所说,缺的东西太多,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教育观念„„当然这些都是现实问题,有的需要政府直接来解决。我对朱老师在文中所说的中国教育缺“人文关怀精神”比较感兴趣。
下面的问题基本围绕这个来聊。
人文关怀精神,问题好“宏大”,要做专题讲座,得需要习主席在电视上长篇大论才行。我们老百姓聊天,只能说说东,说说西,说说见闻轶事对不对,老师们?
我2月5--9日去了台北书展 讲一下见闻。
见闻一:
2月6日早上8点,台北市,下着雨,淅淅沥沥。国父纪念馆旁边的仁爱路上,我撑着伞往书展方向走着,车水马龙。我不断地穿行马路,每次旁边有车子,无论是出租车,还是私家车,都会主动让我先过马路,而且害怕雨水溅起,车速会慢下来。初到台北的我,有一些感动,因为我平时每天上班的时候,因为离家近,几乎都是步行上班的,经历过各种情形,你懂得。所以对比体会,印象颇深。此时,我想说人文关怀精神,在这里我从细微处看见了,听见了,体会到了。
这是1010大厦,书展在101大厦对面,然后过这条路就到了。
见闻二:
2月8日晚上11点半,台北墩南路诚品书店总
店。传说中的诚品书店,我终于见到了。凡是爱书人都知道台北的诚品书店是24小时营业的,但是真的有半夜三更看书买书的热吗?眼见为实,我提着从高雄买回来的东西,直接没回宾馆,打车直奔书店,因为我9号要回上海,只有这个晚上的机会了。书店里鸦雀无声,坐在地上的,坐在桌子旁边的,站在书架旁边的,很多人,不能说拥挤,但是比我们白天的书店人还多。
书店,人的心灵家园,传递、培养人文关怀精神的地方,我满足极了,在书店愣是坐了一个多小时,看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买了一本。一点多才回宾馆。
见闻三:
2月5—9日早上7点半,台北凡登旅馆餐厅。每天早上过来吃早餐,听到的都是一声“早安”,声音很温柔。餐厅里吃饭的人很多,但是听不见一声大声喧哗。我回来后,那声“早安”一直像春风一样轻抚在耳畔。很想很想告诉那天在超市买东西时,那个营业员,我没欠她255元钱,她不应该脸那么长啊„
亲爱的老师,您说,当下的我们,没有办法沐浴在人文关怀精神的春风里,也就算了,生不逢时。但是,我们忍心让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生活里,还像我们一样吗?我们已经比人家耽搁30年、20年,我们还等得起吗?实在等不起了。
等得起吗?请问老师们?使命感!我想说,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从自身做起,从每天的教育细节做起,培养我们孩子的人文关怀精神。朱永新老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中原话如此说“教育,就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让一代人比一代人更有教养,更加文明。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包括一草一木。”
有的老师,肯定着急了,说这与今天的题目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大着呢?人文关怀精神的养成,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通过文学阅读来慢慢浸染,慢慢熏陶。您想想,一个小孩子,如果能安安静静的阅读充满着人文关怀精神的散文、小说、诗歌、童话,日积月累,他难道不会变成诚品书店里那个爱读书,不大声讲话的人吗?难道不会变成那个温和的说早安的人吗?
那么,老师们,我们有没有这个使命呢?这个伟大的使命降落在我们老师身上,谁也不能代替。这也正是上帝为什么单单让我们老师叫“灵魂工程师”的真正秘密。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现在很多爸爸妈妈们对阅读非常重视,不用我们操心。如果真的这样想,那就不对了。首先,爸爸妈妈们不能代替我们老师,承担“灵魂工程师”的使命,他们也只是分担了一点,一点点。其次,很多很多的爸爸妈妈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安排指导孩子来阅读儿童文学。比如,5800万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们,他们疲于奔命,忙着生存。哪里有时间、有机会、有能力来帮助指导孩子们来朗读诗歌,阅读童话呢?5800万留守儿童,您的班级里,一定有几个,哪怕是一个,也需要我们在他们童年的时候,种下人文关怀的种子。而这颗种子,最容易播种的,正是儿童文学的种子。
5800万留守儿童,您的班级里,一定有几个,哪怕是一个。即使是有时间陪伴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很多的爸爸妈妈不懂该让孩子阅读什么,也许除了知道安
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就再也不知道了其他了。而安徒生童话,一个班级里,您可以调查一下,每一茬一茬的学生,究竟有几分之几的孩子读过呢?更为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孩子是不听爸爸妈妈的话的,只有老师让读什么书,孩子才去买什么书,读什么书,老师总是对的!
所以老师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所以,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的确是个好妈妈,可是这样的好妈妈实在太少了,听话的圆圆也太少了。更多的孩子,是老师的孩子!好妈妈永远不能代替好老师,好爸爸,可惜,好爸爸们大多数也是要忙于工作,而孩子们每天8个小时要和老师们待在一起。
世界上都是缺什么宣传什么,我们缺“好爸爸”缺的太厉害了,所以才有了“爸爸去哪儿?”这样的火爆电视!好爸爸们都太忙太忙了,所以才把孩子交给我们老师,老师们就是孩子的好爸爸,好妈妈!尤其是在童年期的阅读指导问题上,您无可替代,绝对无可替代!
刚才我说我正在阅读一本《一切从童年开始》的绝版书对不对?大家想知道里面的内容吗?
87年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我是从旧书店里买的。老师们也许不会想到,这本书的第一章,作者认为“一切从童年开始”的,首先就是“生活中的伴侣---书”。这就是第一章的题目。一个人一生最需要的就是伴侣,而书就是永远不离不弃的最好的伴侣。老师们就是陪伴在孩子童年期的最值得孩子信赖的人,就是他们童年期的导师,引路人,任重道远啊!
“生活中的伴侣---书”,理想主义是不可缺少的。还是让我摘录《一切从童年开始》里一段话吧:
“有一些书,一个人如果不在童年读,不曾在童年为它们动过真情,那么这个人的本性和他整个的精神就将是愚昧的、不文明的。”
“这是一些什么书呢?首先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完美的艺术形象!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究竟多早就应该让孩子们接触世界经典著作呢?我的一个朋友曾谈到,屠格涅夫的作品中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猎人笔记》,可是还在童年他根本不识字的时候听父亲朗读的,当时最打动他的是自然景色的描写。”
这一一本80年代引进的书。可惜当下没有。非常好。
先摘录这些吧,我想老师们,一定明白了,世界名著,其实可以不分年龄的,因为孩子天生是个领悟家!关键是看阅读的形式,听读、朗读,注音读,都没有关系,只要是读了,就好!
朱永新老师有一个实验学校,他建议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等到小学毕业的时候,2000多天就是2000多篇日记,让孩子自己精选、编辑、整理,自己设计封面和版式,然后做成一本书。自己留一本,学校留一本,这将是孩子一生中多么宝贵的一份财富啊,也是学校不可多得的独特的一份教育财富,从里面可以挖掘多少教育研究资源啊!
由此,我就想,如果有的学校或者老师,在小学中,每周让孩子读一本书或几本书(绘本),让孩子记录下最深的感受,哪怕是抄写喜欢的句子,同样地,也在毕业的时候,让孩子整理、编辑、设计封面、版式,也做成一本书,那不也是非常的宝贵非常的独特吗?长大以后,翻翻小时候曾经读过哪些书,告诉自己的爱人自己小时候曾经读过哪些书,啊!那简直是太浪漫了!小伙伴肯定会惊呆的!所以朱永新老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中,反复说教育缺特色,一定要有各种各样的特色!
所以好老师胜过好妈妈 好爸爸,一定要有各种各样的特色、自己的书。
我在介绍自己时,说自己曾经做过记者编辑。我在这里想跟老师们分享我采访过的作家的小故事,因为这小故事与今天的话题相关。
2004年8月暑假时,我从济南来到上海采访。那次来上海采访了6个作家,一周的时间。其中有秦文君、梅子涵、沈石溪、张秋生、郁雨君、陈丹燕。
10年前,有5个讲到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对自己走上创作道路的影响。秦文君讲的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的语文老师,给了她一本胡万春作家的书,从此她爱上了阅读,作文也好起来了,后来自己经常去图书馆,成为了一个爱书人,以至于在东北当知青时,自己也当过小学老师,给孩子们朗读一些当时能找到的文学作品。四年级开始 立志当作家,这是秦文君。
梅子涵老师讲到了自己的小学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后来梅老师在作品中有提到,可以去读他的作品。
陈丹燕老师特别提到了她的语文老师。她小时候是个结巴,不愿意说话,不敢说话,老师就专门鼓励她多读书,经常表扬她写作文好,使得她增加了自信。丹燕老师多次提到小时候那段经历对她后来爱上文学、从事文学。
辫子姐姐郁雨君,现在已经是畅销书作家了,当时她非常动情的回忆了她的小学老师吴老师。那个老师是个诗人,却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他经常在教室里、自己的宿舍里故意摆上一个书架,上面放着各种文学、科普书籍,孩子们有意无意地就会看着他不断地从书架上取下某本书,要么津津有味地读给孩子们听,要么自己可惜读的忘记放学,雨君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在小小心灵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文明的种子,当作家的种子。这也是她创作后来的《辫子姐姐神奇小种子》的源泉。辫子姐姐是梅子涵的学生 就是她没有那个小学吴老师的细节的引导 就没有辫子姐姐的今天。
这些作家,大家都知道,现在有的已经是耄耋之年了,有的是非常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了,但是却依然记得自己的小学老师对自己走上作家的道路、对自己人生的重大影响。这难道不更加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吗?也许您指导过童年阅读的孩子,就有未来的“秦文君”,未来的“梅子涵”,未来的“陈丹燕”,甚至未来的“莫言”。
我是个感性的人,不喜欢宏大叙事,喜欢从真实的细节中去感受什么是爱,什么是宽容,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湖南台在2012年的时候,播出一个节目《高考天问》,就是钟山说事栏中的一期。有兴趣的老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去看看。这期节目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痛批北大、清华,痛批中国的高考,把中国的大学,甚至小学、中学骂了个狗血喷头。14分钟的时间,以极快的语速,罗列了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高考的面面观。
建议老师们去看看,不管极端也好,炒作也好,但是事实掩盖不了。上海已经迈开了高考改革的大步伐,英语不考了。高考的指挥棒要变了,我们不变也不行了!我们坚信,中国高考改革步子会越来越大。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管不了那么大的事情,但是我们管的了我们自己班级里的孩子,一个老师,两个老师,三个老师,很多个老师行动起来,做孩子童年阅读的点灯人,那么很多孩子的未来,肯定就会格外明亮灿烂。
我女儿高一明显已经注重阅读 兴趣 能力等的课程教育。很多孩子的未来明亮灿烂,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再让人家说我们只有奢侈品,没有品味,没有人文关怀精神!
很愿意和老师们分享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
点灯的人
文/ 史蒂文森
茶快煮好了,太阳已经西落。
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每晚喝茶的时候,你还没就坐,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汤姆愿意当驾驶员,玛丽达想航海,我爸爸是个银行家,他可以非常有钱。可是,我长大了。让我挑选职业,李利啊,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盏盏街灯点燃。只要门前有街灯,我们就很幸福。李利点亮了许多盏,又点亮一盏在我家门口。
你手拿提灯和梯子,别忙着走过。李利啊,今晚瞧一眼这个孩子,听说是小学必读篇目。老师们都是孩子童年阅读的点灯人,哪怕是每周一次
指导,也是伟大的、令人敬佩的。
最后,因为金铭老师布置任务给我,说一定要从专业出版人的角度,给老师们推荐一些好书。阅读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不好说谁谁推荐的书,别人就喜欢读。只是作为一个信息,和大家分享,共参考。
建议老师们阅读:
1、罗素 著 《幸福之路》 傅雷译
罗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是他其实是个哲学家、数学家。对中国非常有研究。这本书,我读过2次,送给朋友5本。当然老师如果能下载到电子书,也可以看电子书。我觉得只有老师找到幸福之路,才能快乐的融入孩子中,带给孩子快乐。这本书把人生五大问题的渊源、原因、解决办法等从哲学、科学、心理学等角度作了非常具体的阐释。
阅读这本小小的书,一定会对你的生活、人生有不可估量的启发,傅雷的翻译非常棒。
2、《问问陈丹燕》 陈丹燕 著
这本书无论从家长和老师角度,都是一本了解陈丹燕文字、了解青春期成长的秘密以及如何与孩子交流,教会孩子如何独立等,一本当下与众不同的书。
3、保罗•阿扎尔 著 《书,儿童与成人》 梅思繁 译
这本书是法国著名文学史家阿扎尔的唯一儿童文学理论书,却是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的巅峰,成为传世经典。台湾50年前就出版了,我们却一直没有简体中文版,只好费力地看台湾从日语转译过来的繁体版。2014年3月,即将由法国索邦大学(也就是阿扎尔曾经教学过的大学),比较文学青年学者梅思繁直接从原版法语翻译出版。台湾的繁体版是日语转译,我们的简体版是原版法语 直接翻译,梅思繁翻译了一年,查阅了N多史料,还去索邦大学图书馆看了作者塑像。
台湾50年前就出版了,您就知道前面台湾的那些镜头为什么感人了吧?我们却一直没人引进出版,因为理论书卖不动。这本儿童文学理论经典,一点也没有说教,而是充满激情地和你讨论怎样为孩子选书,安徒生童话为什么好?什么样的儿童文学才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者如同讲故事一样讲述这些我们应该了解的内容。
我们翻开在西方被誉为“儿童文学研究者必读之名著”的法国文学史家、比较文学学者保罗•阿扎尔的《书,儿童与成人》,不仅为博识多才的作者所具有的法国式睿智而折服,而且更为其洞悉儿童心灵,深解儿童生活本质的儿童观后面所蕴含的博大人格而感动。
——朱自强(儿童文学理论家)
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卓越的儿童文学论和儿童文学史,从作者那充满着爱和关怀的语调,可使读者深入地认识儿童文学应走的方向,并且也不知不觉地陶醉在芬芳的文学境界中。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学者 傅林统
3月上市,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定价28.00元 3月会在当当上架,买不到的老师可以联系我或梅子涵老师。
推荐给孩子们阅读的书目: 3—6岁
1、《幸福的种子系列》10册 金波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 定价16元
睡前故事 国外经典幼儿故事大全集
2、《乐天派玛德琳系列》全6册 任溶溶译 贝梅尔曼斯著 湖北美术出版 定价 16元 凯迪克金奖、银奖大师经典绘本 2套
为什么都是国外的呢?原因是我觉得里面的故事说教的成分少,幽默、趣味 审美的东西多。当当网都有,请查阅。
一年级 我注重了好玩第一,想象力第二。1.《好玩的“鬼”故事》(注音版)梅子涵主编 湖南少儿 定价13.00元 2.《安武林奇妙童话街》5册(注音版)安武林 著 江苏科技 定价 15.00元
3、《彼得兔的童话世界》注音版 全6册 任溶溶译 毕翠克丝著 华师大出版
定价16.00元
4、《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著 浙江少儿社
二年级:注重了故事第一,人物第一,文学和爱的种子第一。
1、《辫子姐姐神奇小种子》5册 注音版《星星的孩子》《爸爸有两对翅膀》等
江苏科技出版 定价15.00元
2、.《殷健灵小小童年书 4册》安安和她的狗狗铁蛋等(注音版)殷健灵著
江苏科技 定价 13.00元 3.《小飞熊动物童话王国》
1、2辑 汤素兰 主编
弗兰德斯的狗 猫咪事务所 等 湖南少儿社 定价13元 4.《新美南吉童话全集》6册 梅子涵主编 彭懿、周龙梅 译
安徽少儿社出版 定价12元
三年级注重了知识性和生活的关联以及探索世界的恐龙百科,注意男孩、女孩的偏爱。1.《花湾传奇》《班上来了大猩猩》 唐池子著 湖南少儿出版
定价18元 15元 女孩读者 2.《动物小说王国1、2辑》沈石溪 主编 湖南少儿出版
定价12.8元 男孩读者
3、《中华龙鸟》《霸王甲龙》沈石溪 著 华师大出版 定价
19.8元 男孩读者
4. 《梅子涵讲故事系列》
1、2辑12册 梅子涵著 湖南少儿
定价15元 男女读者
5、《小香草系列》全三册 秦文君 著 湖南少儿 定价 16.8元 女孩读者
四年级:注重了情节以及情感,还有来自台湾的经典名家的本土儿童文学作家林文宝,他是台湾的推广人。1. 《爱的教育》(国外精品•国内精品(12本)梅子涵主编 湖南少儿
定价 15元 2.《四叶草丛书》(8册)金波作序 湖南少儿 定价 12元不等
3.池子姐姐美绘馆三册《五条腿的马》等 唐池子著 湖南少儿 定价18元 4.《刘保法儿童文学获奖作品》(4本)刘保法著 江苏科技 定价 12元不等 5.《两岸经典儿童文学共读》汤素兰 林文宝主编4册 湖南少儿 定价20元 6.《我和精灵》1册陈丹燕著
7.殷健灵获奖作品 《听见萤火虫》《纸人》《猫》3册 殷健灵著 湖南少儿
定价15元
五年级:重点是经典名著以及孩子们自己会探索的内心世界,同时兼顾了畅销书、流行元素,麻瓜赫敏、与哈利波特有关的故事、《女中学生之死》是获得世界奖的 陈丹燕代表作,看了令人思考当下的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1.《青少年必读名著》10册 小王子 昆虫记 等 梅子涵主编 华师大出版
定价15元 2.《画框里的猫》 殷健灵 著 湖南少儿 定价 20元 3.《张洁儿童文学获奖作品》麻瓜赫敏、秘密花期等 湖南少儿 定价 18元 4.《陈丹燕儿童文学获奖作品》中国少女、女中学生之死 等 定价 20元 5.《冰心青少年文库》13册 文学家的造就、石榴女王、小桔灯、寄小读者等
冰心著 江苏科技 定价 15元等
因为上海是到5年级,所以我没想6年级的。
谢谢大家,祝愿各位老师马年马上快乐,马上实现自己的心愿!
2014年2月20日
于“我爱日日诵”QQ群
(整理:陈可英)
好妈妈好老师 篇2
用什么丈量好学校、好老师?考分还是孩子的快乐
好老师,好教育,拥有穿越时空、滋润人心的力量,以至几十年前的学习生活凝注笔端时依然如此生动形象、历历在目。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实却和深情的散文有了大不同,很多孩子对学校、老师的感观甚至显得有些漠然。在四年级小学生欣欣的眼里,学校就是一个让她“压力很大”的地方:“我不喜欢上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多啊,怎么写都写不完,一点儿自由的时间都没有。”在一些学校里,和欣欣有着一样烦恼的孩子并不少:安徽两个六年级女生服毒自杀,并留下遗言“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
“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用外在的技术指标评价老师和学校。在升学率、考分的影响下,尽管看似名校名师不少,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好老师。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评价体系评判老师、学校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同样强调好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中小学阶段,人格养成、习惯培养、品质塑造等都比知识传递重要得多。好的学校和老师一定是遵循教育规律、善待孩子,能够让孩子自然快乐成长的。”
师生关系本该传递的是什么?焦虑还是温情
“好学校和好老师是由遵循教育规律的理念和好的体制共同造就的。现在的很多师生矛盾、厌学情绪,看似是学校和老师自身的责任,实则直指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升学率竞争和更深层次的畸形教育价值观。”杨东平如此解释好学校、好老师难寻的根本原因。教育理念的异化使得好学校、好老师的成长缺乏必要的价值支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奋斗不止的目标,而不知从何时起,“起跑线竞争”将教育的目的悄然演化为培养高分、听话的“好孩子”。有学者指出:“当教育变成了一条环环相扣令人沮丧的生物链,生物链的顶端是大学,而从幼儿园开始的所有教育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高考的‘预备班’时,学校和老师传递的就只有焦虑没有快乐了。”
在忽略了教育常识与规律的理念引导下,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成为阻碍好学校、好老师产生的现实存在。杨东平认为,尽管自2007年之后全国城乡就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但时至今日,社会崇尚和奉行的依然是精英主义的价值。巨大的学校差距、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赋予义务教育本不应具有的激烈的竞争性和选拔性,从而引起了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家长之间不合教育规律的攀比和竞争。过多过早的竞争使得评价“好学校、好老师”的标尺也成为了冰冷的成绩和数据。
塑造好学校、培养好老师“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还原被曲解的教育使命,让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是好学校、好老师的养成过程中自上而下、必不可少的价值导向。而在正确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样至关重要,要做到政府依法办学,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学校、老师依规律教学;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评价学校、老师,真正把孩子们从书山题海的压迫中、高度的选拔竞争中解放出来。
而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出发,积极分析研究现有课程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则是好学校、好老师的养成过程中自下而上的内生力量。负责“新学校行动计划”的国家督学李希贵认为,好学校、好老师的培养要注重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构建健康和谐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变成幸福的乐园,老师才能成为学生喜欢、钦佩的老师。李希贵还指出,塑造好学校、培养好老师不尚空谈、重在行动。恰如维特根新坦所言“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方能塑造好学校、培养好老师,也让孩子真正感悟教育的快乐和魅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篇3
从我女儿圆圆4岁起,我给她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当“记功簿”。“记功簿”专门记她做的好事。小本子不大,每页只记一件事,所记事情基本只有几个字。例如,“收好玩具”“扔垃圾”“自己编故事”“学会认钟表”等等。我每页都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这就是给她的奖励。
这个方法对圆圆的成长十分有帮助:一是孩子受到表扬,很有荣耀感;二是小本子中记的事对她有提醒作用;三是凡写在小本上的字,圆圆都能记住。她经常在数小红花时顺便读一下自己的先进事迹,也认了不少字。
到她上小学后,学校老师经常奖小红花。老师在一个小纸片上盖一个小红印章,攒够10个小红花就可以换一个“大笑脸”。教室后面有个光荣栏,谁的名字下贴的“大笑脸”多,就说明谁做得好。圆圆在小学期间一直榜上有名,且“大笑脸”数总是位居前一两名。尽管我们心里高兴,但从不去渲染这件事。我们这样做,是担心她在和同学的比较中会有优越感,怕她学会刻意去追求“大笑脸”,从而妨碍行为的自然与和谐。
与此同时,家里的“记功簿”还一直在增加内容,但没有一次是记录她考试成绩好。我们一直认为小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关注会让孩子的学习兴趣消解。学校方面对成绩已有足够的渲染,如果家长再推波助澜,非但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促进,反而具有负面作用。所以,我们在圆圆上小学期间记录的内容无非是些小事,比如“帮妈妈洗碗”“二胡拉得好”等。
她10岁上初一,因为住校,她一周只能回一次家。她开始不习惯,想家想得哭。她第二周回来说没有哭,我就赶快给她记下“住校第二周就不哭了”。这一时期的“功绩”基本和她住校生活有关:“被子叠得整齐”“自己洗衣服,洗得干净”等。这些是她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我也记下她内在的进步。有一次,我们发生争执,圆圆不是偏激地维护自己的观点,而是能一边辩论一边思考。她一旦认识到我说得有道理,就中止辩驳。这是她的成熟,也是一种美德。所以,我也把这件事记到小本子上,并奖她给一朵小红花。这让圆圆进一步明确,辩论是为了明辨是非,而不是为了驳倒对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圆圆已越来越有个性了,画小红花的奖励方式显得有些小儿科了。最主要的是,圆圆在个性、思想、学习方面表现出稳定的良好状态。所以,她上初中二年级以后,我在小本子上基本就再没记什么,自然地停下来了。
现在圆圆上大学了,“记功簿”已成为我家一件“文物”,成为她幸福成长的见证。小本子中的一朵朵小红花,无法用金钱计算价值,给孩子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和成就感。
学会开“家长会”
圆圆读四年级时,有一次我去参加家长会。班上有一位教思想品德的老师说圆圆学习没问题,就是有时会顶撞老师,感觉这个孩子很骄傲。
听老师这样说,我很担心。圆圆从上幼儿园起就显得聪明伶俐,一直受到老师的喜欢,我担心她有优越感。现在老师对她有这样的评价,真是很糟糕。
回家后,我对圆圆说:“妈妈今天去开家长会,老师反映你学习一直不错,但有些骄傲,还顶撞老师,是不是这样的?”
圆圆一脸困惑,不愉快地说:“我没有骄傲,什么是‘骄傲’呀?”我知道她是问自己做的哪些事称为“骄傲”,就说:“老师也没说具体事情。你自己想想,什么时间顶撞过老师,你是不是在老师面前自以为是了?”圆圆生气了,大声说:“我没有,我没有自以为是!”我不高兴了,批评她说:“你没有?那为什么老师会这样说?你一点不反思,就急着嚷嚷!”
圆圆万分委屈,嘴里说了一句“她怎么这样说”,就“哇”地一声哭起来。
她这样一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把问题说得太严重,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了。我赶快抱起她,说:“对不起宝贝,妈妈说得不准确。不是老师们都这样说,只有一个老师这样说。”圆圆这才情绪稳定,停止了哭泣。
我说:“妈妈和老师直接就给你下个‘骄傲’的定义这不对。不过,你想想有没有顶撞过老师,对老师说话不礼貌?”
她想了想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要圆圆回答“看电视的意义”。圆圆想不出看电视的“意义”,就说了句“看电视没有意义”。不少同学都笑了,老师很不高兴,说看电视可以学习到知识,这不是意义吗?圆圆反驳说,那为什么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看电视,都说看电视耽误学习?圆圆的反驳让老师特别不高兴,批评她说,你以为你比老师知道得还多?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很欣赏圆圆的质疑精神。可是,孩子的这个优点在一些脆弱的老师眼里就是缺点。她一直是个表里如一的孩子,她这个年纪还不会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但她给老师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肯定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一时拿不准如何和她谈谈这件事,就只好等她爸爸晚上回来讨论。我们商量后,第二天又和孩子谈这件事。我们首先告诉孩子,她在思想品德课上的回答没什么错,怎样想的就怎样回答,这是个优点。但由于小学老师大多不习惯和学生探讨,所以以后没必要在课堂上那样说。我们建议她以后有什么想法,下课后可以找老师谈。如果老师不愿意听,就把在学校的一些想法和父母谈,父母特别喜欢听她的“不同观点”。我们还就“看电视的意义”谈论了一会,使圆圆认识到老师的问题有些无聊,但自己的回答也有些绝对了。
为了让圆圆能更好地接纳各种风格的老师,我们又对她解释,老师这个职业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有的素质高有的素质低,这是正常的,不要强求自己遇到的老师都让人满意。但是对学校的每个老师我们都要尊敬,不是尊敬他们的坏习惯,而是像尊敬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一样,只要这个人不做坏事,仅是有些我们不喜欢的习惯,我们就应该尊重他。
我们这些话让圆圆觉得能接受,谈完后她看起来心情很好。
我们觉得以后要多和老师沟通,多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不能回家后不认真地和孩子沟通就简单地教训她。我们凡事都要两方面看待,既要考虑老师的意见,也要考虑孩子的感觉。这次家长会后,如果简单生硬地要求她尊重老师,那其实是激化矛盾,恶化她和老师的关系。孩子会生气,感觉委屈,往后会不自信。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让她学会和老师相处,在现有环境中适当调整自己,但要保有自信,不失去思想的独立性。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有一对夫妻,是我的老乡,都在北京知名企业工作。我们两家的孩子年龄差不多。他们一直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的儿子为什么不成器。我们在一起时,他们总是叹息自己的孩子成绩差、自律性差、脾气暴躁。我知道他们经常很轻率地打骂孩子,就劝他们不要那样对待孩子。我还告诉他们孩子称不称心,不是抓彩票碰运气得来的,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他们却总是不以为然,认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痛。
有一次,我和女老乡聊起孩子们小时候的事。她说儿子从小不聽话,很小的时候就到商场乱要东西,大人不买他就躺在地上哭。她忿忿不平地说:“因为这事,我们不知打过他多少次!”既然是“不知打过多少次”,说明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孩子进商店乱要东西的事我也遇到过。记得圆圆在3岁时有一次和我到超市,她要买一种加了很多色素的饮料。我很肯定地告诉她这个不能买,不卫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喝这种饮料。圆圆为此很生气,不肯离开那个地方,最后干脆躺在地下哭闹。
我不生气,就像平时看她玩沙子一样,若无其事地等着她。在等的过程中,我还看看别的商品,和营业员说说话。圆圆发现我不生气,不在意她的脾气,哭闹得更厉害。
地面很凉,也很脏,圆圆的衣服全弄脏了,路过的人都在看她。我沉着气就是不着急。待她哭不动了,我蹲下身,用商量的口气问她:“咱们走吧?”她见我来关照她,又开始哭闹。我就又没事人似的站起来,在她面前等待。
这样几个回合后,她感觉没希望了,我又蹲下微笑着问她:“好了吗?可以走了吗?”她意识到再闹也就这样了,就乖乖地站起来。我拉着她的小手,就像事情发生前一样高高兴兴地走了。我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也没再给她讲道理。之后,圆圆再没提起过要喝那种饮料。而且,凡是我态度肯定地说不买的东西,她就不再坚持。
后来又有一次,老乡无意中说起把读初中的儿子打了一顿,因为儿子把刚买的1000多元的进口山地车丢了。
唉,这也是打孩子的理由吗?这时我想到,圆圆把我一个刚买的价值不菲的相机摔坏了,而我连一句“以后注意点”这类提醒的话都没说她。摔坏的一瞬间,孩子看出来我有多难过,她自己也很难受,这就够了。难道因为我没给她一个告诫和提醒,她以后就不知道要小心吗?
孩子闯祸都是无意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原谅孩子无心或无奈所犯的错误呢?而且,孩子闯了祸他心里会很痛苦,很内疚。家长的打骂只是让他没有自尊,觉得大人更爱的是那损失的钱和物。他感受到大人不体谅他,心里产生逆反情绪,同时也失去内疚感。再说,暴力教育能起到一些暂时、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的自暴自弃和消沉为代价的。
尹建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教育专家。她女儿圆圆跳过两次级,16岁参加高考,其分数高于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中国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选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出版:作家出版社,责任编辑:郑建华,定价:28.00元)
栏目管理、编辑/木非木
《好老师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4
陈长海
近些时间,听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很有看头。我于是也跟着潮流买来一本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便被书里的金句良言、教育理念深深吸引住了,使我耳目一新,获益匪浅,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批评孩子“像牛顿一样”
我们都熟悉牛顿醉心于实验的故事: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来看他,但就是等不到他,朋友和他开玩笑,把佣人给他准备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走到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的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天才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书中的尹老师经常说她的女儿“像牛顿一样”,这不是一句表扬的话,而是批评,批评她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各种低级错误。女儿的“牛顿行为” 常常给她添乱。比如刚买来几百元的电子辞典,用了没几天就丢了;作炒鸡蛋,蛋皮磕开后,把蛋液直接打进垃圾桶,接下来考虑蛋壳该扔哪里,才发现搞错了;到学校里忘记了带东西。这时她总是不责备,总是说“你总是像牛顿一样”,心平气和地接受,理解孩子的感受,想办法帮助她克服缺点。回想自己,当我发现我的孩子犯错误时,我常常会简单地批评“你怎么会这样不小心”“我跟你说了很多次了,你还这样”。其实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
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我们
要理解孩子犯错误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和“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眼前犯错误的孩子看成“牛顿”,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像牛顿,在批评中给孩子以期望。这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对孩子的错误一分为二看待。这样的批评话,孩子比较爱听,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尹老师强调要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愉快的事。她想方设法让她的女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尹老师常和孩子玩“开小卖部”买卖物品,教孩子学加减乘除,促进孩子数学运算能力,在玩中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女儿一周岁前,就开始一字字指着给她读故事。当女儿开始说话时,就跟着咿咿呀呀地鹦鹉学舌,越来越能把把妈妈给讲的故事一句句地背出来,还经常自己装模作样地读书。到了上一年级前她就达到了三年级的识字量与阅读水平。尹老师希望孩子大量阅读,她就选用了有很多悬念的金庸小说来“诱惑”她去阅读。有时,自己每天读完了顺口赞叹一句说这本书很好看,然后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情节讲给女儿听,讲到引人入胜时就说我才读到这里,后面你自己去看。尹老师极反对让孩子写“暴力作业”,为了抵抗暴力作业,她让孩子宁可被老师惩罚也不做。有时老师的作业是机械重复的,她就帮孩子做作业,省更多的时间让她做她自己喜欢的事。她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从来不苛求孩子考100分,减轻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尹老师说:“学习为
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很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好一门功课,首先要让她喜欢这门课。只有学生真正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尝到乐趣,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尹老师在书中很强调学习不要带功利性,而是让孩子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乐趣。所以,在我们平时教学还是家教中一定要思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小心呵护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好学乐学,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学习是轻松的。
三、孩子的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尹老师认为,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孩子在小事上有正确的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因此我们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场心理健康辅导。比如对于解决孩子难吃饭的问题,她用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当孩子表现出不爱吃饭,家长不要刻意地说出来,更不要教训他,也不要急于找替代品。就装作你不知道,该让他吃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来;不吃,饿一下,就行了。在学生学习环境方面,她认为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闹,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安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这样,能让孩子培养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另外,她在让孩子感受生活用的美好之外,也让孩子知道生活还有阴暗面,还有危险。在认识阴
暗面中,培养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她总是能从这些细节中培养孩子的品质,对我很有借鉴作用。教育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正确的教育理念,欣赏孩子的细节上的优点,发现孩子生活在的细节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篇5
通读全书,有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与孩子相处。在传统思维中,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学习,往往我们在这种管理性的思维模式中,过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终导致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觉得作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引导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给他更多的鼓励,去强化他的优点,并推而广之,而不是反复强调他的缺点或者错误。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设法保护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反复地指令和强迫去让孩子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这件事,甚至最终把这件事放到了敌对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就要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大量的作业来滋生他对学习的反感,不是通过对分数的过分追求来加强他对考试的焦虑。
第二,作者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小学主要解决的是学习兴趣问题,初中主要解决的是学习方法问题,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学习能力的时候。所以说,在小学初中阶段,学校已经把考试成绩的重要
性渲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家长这个时候就不要对成绩再有过分的关注和追求。因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并不会与孩子将来的成功与否有决定性的关系。这一点我从实际经历中就深有体会,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在走入社会后,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定就比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差。不过我虽然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我觉得作者总结的更精准,更透彻。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不要让他对学习感到厌烦甚至恐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篇6
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边读大脑不时闪现着我的儿时情形,也像过电影一样闪现着我小时候犯错误的时候爸爸妈妈处理的方式,现在的我也为人母,也成了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有几点感受。
一、阅读是扣开知识殿堂大门的一把钥匙。
回想上高中时候做数学题有时候甚至连题都读不懂,更别说做正确了,当时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现在参加了工作,学校的领导也会常常鼓励我们去多读书、看报。可见,所有人对阅读的重要性都有着很坚定的认识。听几个孩子很优秀的同事说,她们的孩子很小就开始看《婴儿画报》了,我的孩子从1岁多就开始看了,当时大人给孩子读,后来发现孩子每每听到我们读错了就会哭闹,这时候发现孩子竟然认识字了。家长的喜悦可想而知。当我读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这位妈妈在写道她是如何让孩子识字时写了一篇题为《让孩子识字不难》的文章,她很具体地把自己教女儿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告诉给大家。这时,我的头脑便真正呈现出了一幅如何教导孩子去阅读的画面。我更加坚定了让孩子阅读的决心,孩子也手不释卷,就连假期也常常要求要去“红月亮书店”或“焦作市图书馆”,做为家长很感欣慰。
二、在孩子面前要做言的楷模行的示范。
我和爱人脾气都比较急燥,然而我们的女儿却总是慢条斯理,闲暇时我们想这也许是在市委幼儿园培养的良好品行吧!然而当我们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时,难免会发火,心里虽然感到这是错的教育方法,可总也无法控制,也知道这种做法与孩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走得更远了。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犯下的一个个错误。开始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而自责。同时更觉得自己知识与能力的贫乏和不足。
最重要的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就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看电视,自己也不看电视。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说话首先不能带脏字。回想一下我们都做好了么。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融大爱于无形。
比如孩子上课不举手的问题,我就问她,你是不是不会呀?她说:“不是,是老师不叫我回答!”我就说宝贝你举手说明你告诉老师,你会了,叫不叫你回答有什么关系呢?!孩子就感到了比较释怀。
每天检查完作业我都要坚持写一段话给老师,婉儿很喜欢,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是得到老师表扬的,对她自己也是鼓励,所以每天写完作业更喜欢看我写的一段话。这也是对孩子兴趣培养的一种方法。
四、教育方法不对则欲速而不达。
家长和老师们很多不恰当教育行为都来自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提出一个要求之后,就一下子记住,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孩子们会很快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他们之所以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样的好习惯不是真正的好习惯。
我现在正在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班的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近来读的这些书,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引导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但是起初我的想法是只要让孩子们都去读书,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这又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现在读过这本书,我不再那样想。我觉得如果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受益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得来的就是孩子们学习能力及认识能力的提高。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初衷不同,也就不会对孩子提出过分要求,这样才能让他们自由发展,也更好的发展。
所以,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可以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五、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学习为了什么?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中学,好大学,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了好收入,才会有好生活。说实在话,我在上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只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会不高兴,自己会很长时间没有好日子过。所以那时候学习根本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家长,为了不受爸妈的训斥。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学习是因为我想。读书是为了解决我工作中的问题,因为喜欢。难怪在一次参加教师培训时一位老师说成年人的学习都是带有功利性的呢,确实如此。但是,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为了得奖,为了考试得高分,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而仅仅是因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更加丰富,更加饱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结果就会让自己获得一种快乐和成就感。当然这不是仅凭说一说就可以的,但我真的不希望孩子们在成人的价值观里形成学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认识。
想起昨天孩子数学小测验,就只因为错了两道题而成了94分,成了班里的不及格,回家一看主要是因为方向问题,我说老师说做错的题就是宝贝,我们发现了宝贝,你下次会就可以了,孩子很高兴。
我有一个好妈妈 篇7
我心想:妈妈一定在校门口等我, 外面风这么大, 妈妈一定在风中望着我的班级。天气这么冷, 坐在教室里的我已经这么冷了, 更不用说外面了。我无奈地看了看手表, 又看了看老师。
老师怎么还不快布置作业赶快下课呢。我都快要急死了, 我真想马上举手对老师说:“老师怎么还不布置作业, 快点儿放学呀!”可我不敢, 我越想越心烦。
最后一道题总算讲完了, 老师突然说:“放学。”我高兴得都快要疯了, 赶快收拾东西匆匆忙忙向校门口跑去。
跑到校门口, 我第一眼就看见妈妈, 妈妈见到我, 微微一笑, 马上从我手中拿过沉甸甸的书包, 把书包放到车上。我想, 天气这么冷, 妈妈的手一定很冻。啊!妈妈, 谢谢你。妈妈问我:“这么晚了, 你饿不饿。”我点了点头。妈妈说:“没事, 我们马上去面包店。你坐好, 把拉链拉上, 头帽戴好。”说着, 妈妈就把车向面包店的方向开去。
从面包店出来, 我的手里多了两个热乎乎的面包。
不想当老师的妈妈,是好妈妈 篇8
但是我发现,有些家长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老师,甚至是“训导员”。她们没事就拿着卡片教孩子,几个妈妈凑在一起炫耀:“我的孩子才3岁,已经能认多少字,背多少首唐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妈妈经常问孩子:“老师都教你什么啦?”当知道老师只是带孩子玩时,就会显得很焦虑,觉得老师不负责任,为什么不教孩子有用的东西呢。可是,即使孩子把三字经倒背如流,又有什么用呢?最厉害的,也不过上电视做个才艺表演而已。
其实,幼儿园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有局限的小型社会,在受保护的条件下,让孩子短暂离开父母的视线,在群体生活中体验规则约束的作用,渐渐放弃自我中心,学会和人相处。好的幼儿园会配合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目标性的课程和体验活动,提供给孩子深广学习和能力培养。所以,上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我看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得到的能力只有3个: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具备这3种能力,孩子才能够与小学的学习衔接好。这也是孩子在6岁之前必须完成的任务。这3种能力都很重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重点讲一下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要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孩子体验之后有感受,他才会真的学到东西。 有一次,我去一所幼儿园做讲座,特意问园长:“你们有没有一小片园地种东西?”园长说有,然后带我去看。很小的一块地,种了柿子、茄子、辣椒等不同种类的蔬菜。我觉得这样的幼儿园就很好。孩子亲眼看见柿子怎么慢慢长出来,结出果实,会觉得生命的过程特别神奇,柿子在他脑海里是活生生的。有的幼儿园老师为了让孩子拥有体验,带着孩子做各种活动,因为孩子每完成一个活动,就是拥有一种体验。有些家长不理解,会认为这个过程是浪费时间。
那么,家长要怎么帮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玩。带孩子到大自然观察事物,和他玩各种游戏、陪他画画、做手工、阅读绘本等等。“玩”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进来。举个例子,家长可以陪孩子玩动物卡片的游戏。妈妈收集带有动物图案的杂志、绘本、明信片、照片等,然后问孩子:“这是老虎吗?”孩子如果答得对,就肯定一下。妈妈把带有老虎的图片剪下来,孩子帮忙涂胶水、贴图片。妈妈在图片旁边写上“老虎”两个字。孩子不会写,但是他因为有参与感,会觉得写字很好玩,甚至让妈妈抓着他的手一起写。老虎的名称、有几个脚、尾巴长还是短,家长没有教,但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全都学会了。
在学习能力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叫做规则意识,这是通过幼儿园训练获得的。有些家长找到幼儿园老师说:“我的孩子不想睡午觉,为什么非得逼他呢?”幼儿园为什么要设置睡午觉这个内容呢?其实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规则意识。孩子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所以,破坏幼儿园的规则训练,其实就是阻碍孩子的成长。要知道,孩子是必须要融入社会的。幼儿园的规则,是通过长期实践而建立的。培养规则意识,孩子的人际互动才能很好地进行。所以,对于不愿睡午觉的孩子,家长可以告诉他:“宝宝,你可以在床上安静地躺一会儿。”而不是去抱怨幼儿园的规定太死板。
家长必须做的4件事
1. 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而宽松的成长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这是原则;
2. 引导孩子去做该做、能做、可做、可学的事:少谈空理论,别总是对孩子指手画脚地教训,这是策略;
3. 疼爱孩子,就要为他的成长设想,让孩子尝试做事:让孩子动手动脑,别总是替他做,或不让他做,这是智慧;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篇9
四年级三班 蔡乐霏家长
霏儿老师推荐了家长看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初始,对书名不以为然,如果妈妈能够胜过好老师的话,那岂不是孩子不用上学了吗?总感觉,家长不如老师专业。但翻看了几页后,这本书就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段貌似平凡、实为哲理颇深的引子,驱使我认真读了下去。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了作者尹建莉的这篇大作。
文中提出的“教育的七要素”,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
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线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暴躁,失控时总是对孩子施以拳脚。我们儿时的教育,多数都受到过父辈拳脚的教育。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该再接受20世纪父母那种煞费苦心却失败的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篇10
然而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通过小孩一个月的小学生活,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家长一定要付出时间和心思,小学生的启蒙阶段,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诵读都要和她一块完成,语文要和她一块做,数学要和她一块算,诗歌要和她一块背诵。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快乐学习。诚如书中所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
孩子不愿学习,首先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书中说,“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长爱心不够,只是他们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对。”
陈老师在家长会上还是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上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强调“日有所诵”和“日有所读”,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读了此书我们对孩子的阅读的重要性理解更深了,方知陈老师的良苦用心。书中是这样说的:“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
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这段时间中午一个多小时,有时是要她睡一会儿,但她入睡有点难,刚睡着又要喊醒她起来上学,她有些不耐烦,甚至说不想上学。后来就不要她睡了,就在床上趟着休息,同时给她诵读”阅读手册“和其他故事书,她对里面的故事都非常有兴趣,听得也认真。我想以后还要培养她自己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孩子的学习和阅读,我非常同意书中的这句话,”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
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作用,就在于书中的故事都是在传递正能量,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孩,是从故事中传导出如何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从书中吸取了营养,不间断地在浇灌孩子的幼小心灵。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如做作业要一心一意,不要打岔,否则所费的时间长,效率低,家长抱怨,小孩还苦不堪言,一肚子委屈。早上起床,我们要求小孩养成一喊就起床的习惯,不要赖床。吃饭时就在餐桌旁吃,不要四处跑。
作者说,”有的孩子认真细致,有的孩子粗枝大叶;有的心灵手巧,有的笨手笨脚;有的孩子从小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精明能干;也有的孩子喜欢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里飞翔,样子宛若梦游……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好妈妈好老师】推荐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书笔记09-13
好妻子 好妈妈05-18
好爸爸好妈妈必读10-20
鸭妈妈好聪明作文10-19
妈妈的好帮手课件10-23
我的好妈妈青春征文05-22
“我的好老师”主题征文:我的好老师06-29
世上只有妈妈好优秀作文08-08
描写我的好妈妈作文08-29
世上只有妈妈好观后感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