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与家庭教育

2024-06-07

好家风与家庭教育(精选14篇)

好家风与家庭教育 篇1

家规、家训

孝敬父母、忠厚诚信、勤俭持家、知书达理

好家规造就好家风,好家风造就好家庭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认为每个人的家中都应该有家风和家规。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是教育规范后代的准则,也叫家法,通俗来讲,就是家庭中约束我们的规矩。好家规会造就好家风,家风即门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顾名思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也是家规、家训形成的习惯。善、孝、仁、礼等品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重德修身等品质,都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我相信,我们家的家风、家规使我们的家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家的家规,生活上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这些都是要我们必须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在行为上,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有礼貌,对长辈要尊敬,对父母要孝顺。他们是这样教育我们,也都是为了我们的未来着想,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好少年。

总的来说,我家的家风,说起来就是:孝敬父母、忠厚诚信、勤俭持家、知书达理。我们也要从儒家经典里传承好家风。北齐的《颜氏家训》、近代的《曾国藩家书》,都是以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子女如何修身、治家、处事、为学等,讲究重德修身、自律自勉,总体来讲就是通过读书,来继承好家风。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好的家风、家规让我们身上积聚着正能量,家规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家风是无声的力量,无言的教育!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好家风造就好家庭 篇2

记得有一年回家度假,邻居大妈一手拿砧板,一手握菜刀,咚咚剁两下砧板,就骂两句“偷我家菜吃了全家死光光”之类的咒语,细听,似有所指。这是我第一次见这样的奇景,问家人才知道,那人菜园里的蒜苗一夜间被人拔走了大半,怀疑是某某所为,但没有捉到现行,只好使用家乡绝招——咒骂,农村人大多期待并相信咒语灵验。某某为一新妇,刚嫁到我们村不到2年,大概是受到手脚不干净的婆婆影响,也干起了小偷的活儿,今天张家菜园的辣椒,明天李家菜园的茄子,乐此不疲,被人抓了几次,还是经不住不劳而获的诱惑,隔几天便去别人的菜园“夜游”。常听人开玩笑说,娶老婆看未来丈母娘,丈母娘如果是个胖子,老婆年纪大了,即便喝凉水,也要长得鼓起来。这个话题朝严肃方面继续,女儿一般会继承母亲的智商、性格、作风等等。没想到这媳妇居然也能继承婆婆的“传统”,这样的家风,实在要不得。

好的家风来源于好的家教。有个同学说,小时候最怕被人骂没有家教,这是当时最严厉的一种骂。其实现在同样如此,儿女言行失当,连累父母跟着挨骂,是大不敬。

有一回,超市收银台排起老长的队伍,就在我站得腿疼脚脖子酸时,有个长相漂亮着装精致的女人径直走向我们的队伍,旁若无人地插到了我的前面,我忍了又忍,到底还是没忍住,客气地跟她说,不好意思,你看,大家都站得很辛苦。没想到她突然转身大声说,我什么时候插队了?你凭什么说我插队了?(此处省略数句,用词不雅,有碍视听),看她猩红的嘴唇一张一合,理很直气很壮的模样,十分后悔自己刚才的以貌取人,哪里美?真是倒尽胃口。不知什么样的父母,教出这样的女儿,不知作为母亲的她,又能教出什么样的子女?也许有读者朋友为我着急,问我为什么不跟她对骂,遗憾的是,我的母亲一辈子没有说过一个脏字,我自然无处学习骂人的技巧,只好很阿Q地腹诽,然后很不厚道很不婉约地在这里写出来示众。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撇开此话的褒贬义不提,通俗一点说,就是有什么样的爹妈就有什么样的儿女。欲教子,先正己,为人父母者,别急着责怪孩子不成材,先问问自己做得怎样。

我非常欣赏一个朋友,在众多中国大妈一味要求女儿找男人要房要车时,她教育女儿说,如果你足够优秀,自己购得起房子买得起车子,就可以不必委屈自己过那种俯仰皆由人的屈辱生活。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朋友的女儿十分争气,研究生毕业后考进一家银行上班,按揭了一套小户型房子,买了一辆十多万的车子,然后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一个优秀又疼爱自己的男朋友。这女孩子曾经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嫁给宝马算什么本事?自己挣钱买宝马才是真本事。一个女孩子,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挣来宝马,自然十分辛苦,然而这样的辛苦,必定换来人们的尊重,值得!朋友的女儿大婚时致谢母亲说,因为妈妈,我才得以嫁给爱情获得幸福,感谢妈妈!听者无不为之感动。

男女平等喊了多少年,现如今,那些品尝了不平等之苦的女人,做了母亲后,却鼓励女儿做男人的依附品,凭借青春美貌轻松获得更多物质享受,当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时,男人对女人会有多少尊重可言?

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的心得体会 篇3

我们知道,精神的成长更重于身体的发育与知识的积累,为了孟亦心精神的成长,我们打从她会认字时,就每两周一次去采购新书,并安排一个半天浏览于书店,尽情畅游在书的海洋。根据孩子的特性,我们先从故事书开始,以激发她读书的兴趣。从对生命、宇宙的探索,到培养孩子有良好品德的励志书,我们购置了《科学常识》、《奥秘世界》、《安徒生故事》、《心灵鸡汤》、《成长书》、《哈佛教养》、《四大名著》以及传统文化书籍《论语》等,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尽量提供最具人生价值的智慧锦囊和为人处世的参考。

同样作为父母的我们,在把人生礼物送给孩子的同时,我们也一起投入到读好书的行动中来,并尽量用行动来回答孩子关于“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读书活动:

一、每晚安排半个小时,母女俩头低头各看各的书,并即时回答孩子的提问;当看到好段时,一起朗读,一起分享。而且这一良好的习惯已经形成,一天不看书,睡不着觉。

二、诵读古诗,并用书画作品予以表现古诗意境,每周一至两次。

三、学习硬笔书法,让孩子自己学会用书法抄写学到的好词、好句,每周一次。

四、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随时。

五、建立读书角以及书柜,将买到或收藏到的好书陈列出来,随时翻阅。

六、在墙上悬挂名人读书格言。

我们的读书成果:

一、有专门的“好词佳句摘抄本”。

二、有“读中或读后感”的交流。

三、偶尔嘴里“蹦”出的好词佳句很让我吃惊,要求应用在作文中。

四、学会爱护书了,不乱扔、不在书中乱画。

好家风与家庭教育 篇4

重表率,做清澈家风的“领跑者”。党员干部正家风,首先就是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为家人做表率。要充分认识家风和党风、政风、民风的紧密联系,树信念、强党性,培养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行得正、坐得端,常怀敬畏自省之心,带头遵纪守法、勤政爱民,表里如一地践行党员干部应遵循的要求和准则,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以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赢得家人尊敬、信赖和支持,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家庭成员,引领清澈家风。

重规矩,做严实家风的“定立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家庭为人做事的规矩。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方能作风正,建设严实家风,是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要在清正家风上下实在功夫,管好家里的人,立好家中的“法”,对家人严格要求,防微杜渐,做到从严治家、公私分明、公权为民。与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家规家训,引导教育家人牢记党纪国法,提高认识水平,明辨是非曲直,抵制歪风邪气,在相互关怀、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中逐步形成风清气正、从严从实的良好家风。

重传统,做敦厚家风的“继承者”。中华民族历史灿烂悠久,有着千百年重视家风的`传统,孕育了许许多多至今依然影响深远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家风。从古到今,历代先贤、名人大家大都十分看重家风家训,忠义并举、勤俭治家、谦诚礼让、敬老孝亲等,这些家风家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营养,历久弥新,被代代人称颂和弘扬。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当代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也用他们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后人留下了动人家风和磅礴的精神力量,党员干部要传承这些好家风,用家风教育和感染每一位家庭成员。

好家风与家庭教育 篇5

爸爸告诉我,做人要孝,孝便是我家的家训之一。记得有一次奶奶生了一场大病,爸妈得到消息后赶忙打车,飞快地回了老家,带奶奶去了医院。妈妈在这期间一直照顾奶奶,爸爸只要下了班,也是匆匆忙忙往医院赶。护士阿姨直夸爸妈孝顺,而爸妈却说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我也因此懂得了孝。

勤俭也是我家的家训之一。从小爸妈便不叫我浪费任何东西,那次我们去吃自助餐,我开心地不得了,恨不得一蹦三尺高。到了那里,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看见哪个好吃我就拿哪个,到最后我桌子上还有一大堆没吃完的食物,我实在吃不下了,感觉肚皮都快要撑破了。爸爸看到我还有那么多没吃完,一脸严肃:“你既然吃不完,为什么还要拿那么多呢?我从小便教育你要勤俭,这些你吃不完的食物,都是要倒掉的,你可知道,它们是经过多少人的辛苦劳作才来到这个世上的!”,听完后我愧疚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浪费任何东西了。

我家的家训还有善良。记得那是一天夜晚,雨下得特别急,爸爸来学校接我回家。刚走出没多远,看见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一手举着一把伞,一手领着小孙子,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地走着。这时,爸爸把车慢慢地停下来,走到祖孙旁边,热心地请她们上车。上车后,老奶奶激动地说:今天遇到好心人了,真是太感谢您了!”爸爸微笑着说:“不用客气大娘,举手之劳而已。”。那一刻,我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这便是我们家的家训,是它们激励着我健康的成长,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一个好人。

弘扬好家风 表彰好媳妇 篇6

说起杨奶奶,大井头村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杨奶奶名叫杨三妹,今年100岁,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是村里口碑最好的老人。

“杨奶奶本身就是村民的好榜样!”在村主任、大井头文化礼堂总干事牟同贵看来,杨奶奶也曾经是村里的好媳妇,不仅对长辈好,还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成人。八十多年前,这个十几岁的台州姑娘嫁到大井头村,从此便在这村里扎了根,而她观念里的婆媳相处之道也就此在她的大家庭里传承下来。

“我们家就没吵过架,大家都是和和气气的。”杨三妹的孙子鲍庆平说,奶奶共育有7个儿子,到如今已是五世同堂,膝下子孙近百人。而在他的印象中,从未见过奶奶发脾气。“她常会跟我们说,能做的好事要多做,做不到的也要尽力去做”。鲍庆平的母亲告诉笔者,自她嫁入鲍家以来,婆婆从没有跟她红过脸,也没有对她提过要求,反而帮忙照顾这些孙子辈的孩子,从来没有抱怨。除了好媳妇、好婆婆,杨奶奶还是村里的和事佬,谁家有矛盾了,总少不了她前去劝解,她总说家和万事兴。杨奶奶还是村里的大媒人,成功做媒二十多对。

但是近两年,村里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渐渐淡去了,一些嫁到村里的新媳妇开始抱怨村里条件不好,甚至有一些人对老人出言顶撞。杨奶奶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今年春节,杨奶奶找到牟同贵,她说好传统不能丢,想着要把争做好媳妇的风气弘扬开来,要办一个好媳妇评选活动,让好媳妇们成为榜样,并表示自己还要给这些好媳妇发红包,以资鼓励。

随后,牟同贵等村干部便按照杨奶奶的意思忙碌起来,经过村民们多次推荐和评选后,陈韩英、黄冬彩、鲍梅兰、周菊兰、项小娇等5人获得了这个特殊的“好媳妇”奖。“因为是杨奶奶提议的,所以我们把这个奖项命名为‘杨奶奶道德风尚奖’,红包都是杨奶奶平日里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她的子女说要出钱,她也不让。她说红包代表她的心意,多少不重要,但钱必须由她自己出。”牟同贵说道。

6月30日晚上,“杨奶奶道德风尚奖”颁奖典礼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在大家的见证下,“好媳妇”们一一上台领奖,并获得杨奶奶亲自包好的500元红包奖励,尊老爱幼的正能量在文化礼堂内得到全面宣扬。看着5位好媳妇一脸自豪,台下的杨奶奶拿着扇子止不住地笑。

好家风,好家训 篇7

—做人要做一个傻子

我生长在一个书香的家庭,祖爷爷、爷爷、姥爷、姥姥都是教书育人的园丁,现在都是桃李满天下,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我感到特别的自豪,因为他们用最优良的品格树立了良好的家风。

祖爷爷是当时他们那个地方非常受人尊敬的私塾先生,因为他不仅教书育人,还言传身教的影响他们那儿的每一个人,听爸爸说,他们这一辈儿有孙子、孙女13人,每次这些孩子聚在一起,我祖爷爷都要反反复复教育他们一句话“做人要做一个傻子”,乍一听做傻子,很多人都会一笑了之,实际此傻子并不是说那些智力低下的人,而是另有一番意义,祖爷爷那个时代是非常困难的年代,家里人口多经常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但是祖爷爷还接济着村里几个孤儿;那时候有很多人卖萝卜时,为增加些重量,通常都不檫上面的泥,祖爷爷每次卖萝卜时把萝卜擦得干干净净,生怕让买的人吃了亏,也许祖爷爷做这些事儿的时候,有很多人都觉得他傻,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受到了大家的尊敬,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他的13个孙辈有8考上了大学,山村里一个家里飞出了这么多金凤凰,成为当时他们当地的一个神话。爷爷、姥爷、姥姥都是老师,他们现在都退休在家,他们在工作时也是所谓的傻子。姥爷是大学物理老师,听妈妈说姥爷对待他的工作简直到了忘我的境界,他教的课程是基础课程,内容基本上几年不变,讲课的内容早已烂熟于心了,有些老师都不用备课,到时拿上一的讲义就可以,但我姥爷每次都会重新备课写教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他的教案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姥爷家就在校园里,除了吃饭睡觉回家,姥爷基本都在办公室专研,甚至姥爷在吃饭、休息时还在想着教学的内容,也许姥爷很傻,他放弃了很多休闲的时间,但他却赢得了同事的赞扬和学生的爱戴,得到了很多荣誉,他曾经是“全国优秀教师”、包头市的人大代表和两届政协委员。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 篇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家训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家训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在我小时候,每年的春联都是父亲亲手写的,而大门上总是一副“勤俭持家久,耕读为业长”。“勤劳”、“节俭”、“耕读传家”也总是挂在父亲嘴边,他也是这样做的,让我深受此影响。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过去,我们生产落后、条件艰苦,需要勤劳节俭;今天,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同样需要勤劳节俭。中华民族自古有吃苦耐劳、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崇高品格。耕读传家讲的是勤勤恳恳地劳动,认认真真地读书。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农忙时耕田种地,农闲时浏览书籍;种田获取生活资料,读书获取精神营养。耕读传家既学谋生,更学做人,在耕作之余,读读圣贤之书更为重要,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

“勤劳节俭”影响更多的是我的生活习惯,它培养了我一种良好的品质,就是能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找到生活乐趣,在富裕的条件下保持朴素的情怀。“耕读传家”的家训则更多是督促我不断提升修养,放下功利之心,从而干好自己的事业。“耕读传家”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一定是做官,而是学习“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曾国藩也是秉持这样的持家之道。他自己从先辈“半读半耕”的家风中成长起来,又结合自己治学、为官的人生经验,进一步发扬了耕读传家的传统,与妻子欧阳夫人一起,勤俭持家,教子育女,在封建社会末叶的残阳夕照中,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治家图景。

参加工作后,我时常怀念已消失在时光深处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将“耕读传家”的家训延伸为学习。习近平同志曾在讲话中提到,“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加强业务学习,乐于向同事就教,善于吸取他人的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修养。

德清:遍吹好家风 篇9

如今,之江大地千家万户传承优秀家训家风,弘扬文明乡风社风。修身齐家、重孝崇学、保护环境、见义勇为、凡人善举……优良家风的千年滋养,培育着浙江人的核心价值观。德清传承好家风就是一个范例。

日前,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文化礼堂举行的“新人进门礼”上,三对父母为新人准备的礼物是:我侬词手帕、东衡礼糕模具、“慈孝仁爱”家训锦囊。

“知书达礼是东衡村古训,希望新人以礼相待,互敬互爱,好家风代代相传。”村党总支书记章顺龙笑着说。

德清是孟郊故里,孟母教子故事千年流芳,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如今,德清不断挖掘、传播、践行家风文化,并注入新的内涵,处处可见好家风。偏远的乡村也随处可见“明礼重学”“耕读传家”的古训,用木匾或石刻高悬老宅门楣。

寻家训、明礼仪、传家风

今年,德清的6万学子领到了一份特别的作业——问问家人自家家训是什么。“爸爸,我们家的家训是什么?”德清二中学生梁晓琪拿出纸与笔,认真地询问爸爸。爸爸则被女儿问住了,挠着头皮笑着表示,要和家人一起讨论一下,才能给女儿答案。

与梁晓琪的爸爸一样,许多家长都遇到了这样的提问。这是德清在6万学子中开展的“寻家训、明礼仪、传家风”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一家人在一起商量讨论,不仅方便学生和家长间的沟通,还能让他们了解自家的家史、家训,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德清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姚阿新表示,这份作业布置给了德清的中小学生,让学生和家人讨论自家家训、家风,并写成故事,方便和同学分享。

与往年课本作业不同,今年的寻家训作业受到了德清学子的热捧。接到任务,梁晓琪就已经行动了。她笑着说,与家人一起寻访家训、总结家风,归纳家训、传扬家风很有意义,她还等着给同学讲述自家的家风故事呢。

在实验学校读六年级的俞梦飞,也在第一时间,向75岁的外公“讨”家训。“不赌博、不抽烟、不喝酒,要刻苦、勤读书。”俞梦飞说,从外公的娓娓讲述中,她不仅了解了家训,还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不仅学生喜欢,不少家长也为这份作业点赞。采访中,家长纷纷表示,孩子平时学业负担重,自己又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和孩子好好聊天。这份作业不仅拉近了自己和孩子间的距离,还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好家风的道德正能量。

做了作业,如何上交?姚阿新说,“寻家训、明礼仪、传家风”活动将评出100个优秀家训故事,并编成书册出版,发放给德清各中小学,作为学校德育的补充教材。”

“这道题出得好。现在的孩子爱攀比,不比别的,比富。过年了,穿着、礼物、压岁钱……比来比去,让一些孩子平添了不少新年的烦恼。其实不只是孩子,一些成年人也时常会遇到攀比带来的堵心事。”德清县文明办副主任徐国新说,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好的家训家风,让大家亮一亮、比一比,有利于形成以好家风为荣的氛围,好家风定会蔚然成风。

以家风带民风树新风

家风影响民风、社风,而良好的民风、社风,则是好家风生成的厚实“土壤”。在德清县乾元镇上有一户大家庭,大姐不仅带领着弟弟妹妹创业,闯出一番天地,还身体力行,引导全家人热心助人。“我觉得,能帮就多帮点。”这户大家庭的“掌舵人”、40多岁的陈素瑛这样告诉笔者。

陈素瑛的家是个大家庭。弟弟妹妹结婚后没有分家,父母、孩子,连同妹妹的公公婆婆,祖孙三代13口人一直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陈素瑛是家里的老大,丈夫在外地工作,她自然成了这个大家庭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年轻时的陈素瑛,考虑到父母生活压力重,放弃了在企业的工作,带领妹妹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布店。经历了艰辛创业后,布店慢慢步入发展轨道。后来,她动员务农的弟弟,一起往日用百货销售方面发展。如今,这一家已拥有了6家涉及超市、内衣和化妆品的门店。

当谈到如何成功维系大家庭的和睦家风时,陈素瑛笑着说,这跟自己豁达、热心肠的性格有关。由于性格使然,陈素瑛在公益慈善路上也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20多年前的一天,陈素瑛看到一则关于希望工程的报道,便萌发了要帮助这些没钱读书的孩子的想法。她立即写信给报社记者。经过联系,与丽水一名贫困家庭的小男孩结对。有一次,男孩来信说他生病了,着急的陈素瑛几经辗转乘车赶去丽水,带着孩子到杭州看病。陈素瑛资助他一直从小学到读完初中。

此后,结对助学这事渐渐成了一种习惯。陈素瑛通过各种途径结对贫困学子,并逐渐从承担他们的学费转向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需求。目前她仍和一个小姑娘结着对,经常邀请孩子到家里来玩。除了贫困儿童,她与当地敬老院的结缘也已经持续了近20年。每年她都会定期看望那里的老人们。

陈素瑛的助人为乐,同样感染了弟弟妹妹。10年前,弟弟在当地一所中学内开学生超市时,曾碰到一位来校给儿子看病的家长,愁于身边钱带得不够。虽然素不相识,但他立即掏出5000元借给对方。不久前,这位学生结婚还邀请他去参加婚礼。弟弟还和学校里的贫困学生结对。

家风贵在传承。

陈素瑛笑着告诉笔者,自己的热心肠,可能源自妈妈和外婆。“我是外婆帮着带大的,外婆和妈妈都是村里的热心人。乡亲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们都乐意去帮。”而大人们的言传身教,也直接影响了家里的几个孩子。从孩子们懂事起,陈素瑛就带着他们一起看望结对的贫困学生,或者去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好家风润物无声,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生活理念:“做人要有孝心、爱心和感恩心。”

新时代呼唤新家风。寻找好家风、好家庭评选—来自德清文明办的一份调查显示,80%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教育有利于个人品行塑造,70%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有助于孩子家庭教育,60%以上的市民相信重视家风、家训能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半数受访者认为传承家风、家训不仅能增进家庭成员和睦,而且能带民风、树新风。

“草根奖”中有“好家风”奖,每年4月5日是德清“家风日”

今年,德清县的民间奖项“草根奖”多了一项“爱有味·好家风”奖,奖励在传承家风家训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家庭。每年4月5日的颁奖日,由此成为了全县的“家风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马福建向人们讲好家风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家一直传承的家风。他被评为“中国十大孝子”。

1997年,马福建看到农村不愿赡养老人的现象,决定以实际行动引领乡村树立好家风。他拿出辛苦做小生意积蓄的1万元钱,在自己的家乡设立了“孝敬父母奖”奖励基金,开创了在全国农民个人出钱设立“孝敬父母奖”的先河。

如今,德清涌现了43个由民间人士自愿出资设立的“草根道德奖”。通过百姓设奖、奖励百姓的方式,表彰德行双馨的人员,推动形成社会新风尚。

1998年重阳节,一座总投资58万多元的民办老年乐园落成开张,内设阅览室、保健室,还有喷泉花卉、假山亭阁,环境幽静舒适。

马福建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所谓“大款”,而是一个每天凌晨3点便开始在农贸市场设摊批发冷冻带鱼,一直要忙碌到晚上七八点钟才收摊的小经营户。

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而言,办一件“大事”谈何容易,更何况是办一个没有涉足过的老年乐园。第一个难题是没有房子,马福建与爱人商量后,决定将自家一幢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腾出来,并进行改建装修,而自己一家住进了店铺中仅14平方米的小阁楼;第二个难题是需要大量资金,他又说服爱人把10多年辛辛苦苦做海产品生意的积蓄全用在了改建老年乐园上。

现在常住在老年乐园的200多人中,绝大部分是残疾老人。马福建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服侍他们。此外,近年来有100多个高龄、偏瘫、痴呆的人,在这里走过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为过世的老人换寿衣,为他们出殡,都是这位“平民院长”的家常事。

传统美德犹如一条条小溪,缓缓流淌,生生不息,浸润人心,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力量;优良家风好比一支支悠长的民歌,让子孙后代因之产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营造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氛围。德清处处传扬的好家风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串串亲情满满的日子和美好的未来。

好家风成就好儿女 篇10

吴忠二中 洒金龙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所特有的风气,家风的好坏决定着孩子以后的成就,而家风的形成取决于家庭的主要成员-----即孩子的父母。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很赞同。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纯洁的心就是一张白纸,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描绘出美丽的蓝图呢?作为一个80后,我也在努力继承父辈好的家风之中,养成更适合当代年轻父母的家风。

作为一个80后,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样的 一个家风优良的家庭里。我的父母是50后,那时的他(她)们生活在一个拮据、人口较多的家庭,作为老大的他们都没有进过校门,早早的承担起了家庭的重负,那时的父亲感觉生活没有了盼头,一直到后来我的诞生才为这个家带来了希望。从我记事起,父母就没有吵过架、闹过别扭。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很恩爱,家庭很和睦,后来父亲告诉我,恩爱是必须的但需要的是夫妻双方彼此的尊重与信任。

在我小时,家里没有电视,每晚我和妹妹都会坐在父亲 的身边,听他讲他打工时的故事。父亲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我很佩服他,因为他每次故事讲完都会或多或少的映射出一些道理,有的很浅很容易理解,有的很深一时之间还理解不了,但慢慢的有些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明白了,现在想想那些道理其实就是父亲一生生活经验的结晶所在。

父母是一个好客的人,每次家里来客人,母亲总是沏茶做饭,虽然是粗茶淡饭却总是殷勤招待,父亲则是和客人亲切交谈,而我和妹妹则在旁边静静地坐着,有问必答,不问从不插嘴,而且大人吃饭从不上桌,这些都给客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客人也夸我们有教养,其实父亲并没有教我们这些,而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

父母很重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我写作业父母总是默默的陪在我的身边,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我写的对与错,但他们就这样默默的陪着我,让我感觉他们就在我的身边,让我觉得学习不是在为某一个人学习,而是为了我更是为了他们而学习。每天晚上作业写完都还很早,父亲就对我开始进行“思想教育”,如此日复一日,最终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了他们那个生活的圈子。转眼我已经成人也成立了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小孩,而我所要做的是在我的这个小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家风,继续发扬父母的优良传统。

现在我的小孩已经三岁,我也很注重小孩子的礼貌的培养,每次我们带他出门,不管碰的是亲戚还是邻居,我都会主动的问好,同时他也会主动地向人家问好,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他的习惯,每每听到别人夸奖我儿子时我的心里倍感欣慰。当然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小孩的年龄的增长,我会陪着他读书,慢慢的培养他读书的习惯,因为书本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书本中可以窥见整个世界,我还会教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尊敬老人,爱护幼小,要有同情心。再比如要有一颗正直的心,不贪小便宜,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在背后说朋友坏话。再比如要有一颗宽广的心,男孩子心胸要开阔。不要计较一时得失,多看别人的优点;出问题时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因为别人比你优秀就嫉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等等。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 篇11

我们家在孩子还上小学时就制定了严格的家规:1、作业必须按时独立完成。2、每天必须弹两个小时的琴。3、绝不能无理取闹。4、全家共同学习弟子规。因为孩子还小,你规定的太多她也记不住,反而会引起好的反感,所以只要她做到这四点就可以了。我们把家规贴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每当孩子犯错或是不遵守家规时,就让她自己反思,或是我们给她解说,她也自然的被里面的内容和图片深深吸引。我们觉得这种遵守天地大道和人类天性的至善的教育,尽早的启发更多迷失的心灵,尤其是要大人、孩子来一起学习才见效果,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孩子错误的根源在大人没有教好,没有教好的原因,根本在自己没有做到,学好《弟子规》就是我们全家家规中的重中之重。

一人家庭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做为基石还不够,还必须有警示的家训做为支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好读书,读好书。这些家训也是我们全家必须共同遵守的。

记得孩子小时候老是喜欢摘公园里的花朵,我就告诉她,你应该让她呆在自己的家里,让它在它的家里开放,要是让你离开自己的父母,你也肯定会很伤心的。这样跟她说过几次后她就再也没有采摘过花朵了。我们还教导她,在路上碰到了乞讨的人,就把你的零钱和食物送给他。虽然你只出了绵薄之力,但却可以带给他温暖。孩子的本性纯朴善良,大人教她做次数多人她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好习惯就形成了好品格。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这条家训也是我们全家共同遵守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闻不问的话,你就可以想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社会上也不会被人尊重。我们全家都对电视里报道的那些把年迈的父母抛弃、置之不理的人深恶痛绝,这些人从小肯定是没有一个好的家教,他们没有严格的家规、家训价值观全混乱了,他们没有了标准,所以就丧失了人格。

孩子从小必须培养她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圣贤经典的教导和自然规律,是一不是二,所以才会千古不朽,才被世世代代奉为生存下去的标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幸福美满的人生,必须回到圣贤教导这一条路上来,别无他路可走。只有学习经典,才能真实受益。三条家训陪伴着我们全家共同成长。

弘扬好家风 释放正能量 篇12

随着“家风”话题的持续走热,全国各地各部门纷纷举办各类“家风”建设活动:2014年4月2日,上海市各界人士参加了“家书家风家清明;国人国事国平安”为主题清明感恩典礼,此次活动通过读家书、晒家风、微博互动等形式,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们的纪念;2014年4月至10月,北京市将开展以“忆家训、谈家风、促和谐”为主题的“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对每一个人而言,弘扬好家风、释放正能量,既是实现个人梦的理智抉择,也是助推中国梦的应有担当。

【理论剖析】

一、经济生活

1. 量入为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良好家风的共同内涵,发扬良好家风有利于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有利于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个人的艰苦奋斗实现自主择业、竞争就业。

2. 家风影响职业道德,家风正则民风淳,良好家风是良好市场秩序的助力剂。

二、政治生活

1. 家风影响民风、党风、政风,良好家风不但有利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而且有利于党员干部加强廉洁自律,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政府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政府部门倡导家风建设活动,体现了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三、文化生活

1.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扬良好家风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良好的家风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家风是家庭的精神标杆,对家庭成员的成长发挥着引领作用。

3.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家风中有很多值得传承的地方,但也有需要摒弃的,因此对于传统家风我们要理性看待。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与的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发扬优秀家风,是人民参与精神文化创建的具体做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5. 发扬优秀家风,有利于广大群众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6. 发扬优秀家风,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四、生活与哲学

1.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家风影响社风、民风、党风和政风,发扬良好家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全面分析矛盾,对于传统家风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因素,又要看到其消极因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优良家风所倡导的正确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创新训练】

1.家风就是无字的教科书,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是一种向上的正能量,也是“润物细无声”的传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至关重要。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③人们往往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中最小的单元,一个家庭有好家风,这个家庭就会和睦团结;千万个家庭有了好家风,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和谐、更有向心力,我们民族和国家就有了凝聚力。据此回答2-3题。

2. 一个家庭有好家风,这个家庭就会和睦团结。这是因为

①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千万个家庭有了好家风,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和谐、更有向心力,我们民族和国家就有了凝聚力。这体现了

A.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决定整体

B.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 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D. 系统优化就要着眼于每一个具体的要素

4. 作为后人,要秉承家教,传承家风,就要在毕生的践行中不断地去读、去品味,真正领悟先辈的良苦用心,经常以此斧正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家风才会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富有生机和活力,才能传承久远。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有很多有作为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家风。“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做官不许发财”是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风;而“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清廉做事”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家风......

(1)上述名人的“家风”蕴含了哪些《经济生活》的道理。

材料二:中国有很多古语,如“有其父必有其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这些“血统论”固然有偏执的成分,但是却不能否认这里面包含了家风文化。家风究竟是什么?往浅了说,是家教,往深了说,是一种信念、一种传承。好的家风能让诗书传家,耕读守身,子子孙孙受益无穷;坏的家风,则“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家道中落,礼崩乐坏。

材料三:虽说家风只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却是社风民风的基础,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家风还关乎党风和政风。习近平的母亲齐心深情回忆习仲勋的言传身教时说,习仲勋从严教子,务求勤俭节约,家风质朴求实。能说中央严整“四风”(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力求节俭的一系列举措,与总书记的家风毫无关系吗?

(2)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重视家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3)从《政治生活》角度,评述党员干部的家风关乎党风、政风和社风。

(4)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当前重视家风建设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1. A 2. C 3. B 4. D

5. (1)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度。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2)①重视家风建设,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品味,奏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②重视家风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重视家风建设能够调动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④家风建设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重视家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回答其中三个要点即可)

(3)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关系社会和谐和政府权威的树立,因此要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共产党员及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4)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或: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家风虽说只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但却影响到社风、民风、党风、政风。②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家风是社风、民风、党风和政风的基础。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家风影响家庭和个人的命运,重视家风建设就是要促进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

好家训好家风格言 篇13

2) 做事为之三思行,不要临渴才挖井;长大要有成功路,从小先不做懒人;刻苦学习功必成,切不可让志气沉;对人礼貌讲文明,助人为乐小事情。

3)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4) 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5) 满心关怀,让孩子拥有成功的本钱;满心祝福让孩子拥有自信的力量;满心支持,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

6)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7) 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8) 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9) 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10) 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11) 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12) 用阳光的心态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

13) 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14) 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15) 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16)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7)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8)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19) 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20) 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21)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22)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3) 女人刚暴,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来的小孩也不中用。

好家风 引领党风政风社风新气象 篇14

3月31日,甘肃兰州市妇联发出“祭祖思亲传家风”倡议,号召市民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孝悌、勤俭、文明、廉洁等好家风代代相传……

近年来,围绕家庭、家教、家风,我国各地普遍兴起传家训、育家风主题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引领党风政风社风新气象。

良好家风必修课

家风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

良好的家教是开启人生幸福之路、家庭兴旺之门的重要保障。家教是人之初的“第一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良好的家教家规不仅能影响和塑造一个人、两个人,而且能影响几代人、几十代人。

2015年5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第一期就是郑义门的《郑氏规范》。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浦江县郑宅镇,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共食达350年,鼎盛时期3300人同吃一锅饭,有家规《郑氏规范》168条。郑义门出过173个官员,没有一个因为“赃墨(即贪污)”被罢官。

《郑氏规范》第86、87、88条专门针对出仕为官者作出规定。第88条写道:“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从家庭的角度约束族人清正为官,彰显了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家国文化的生动写照。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而正家风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历代贤臣廉吏立家规、树家风,既有春风化雨的生动故事,又有辑之成册的传世家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一代名相诸葛亮,以一封短短八十余字的《诫子书》,总结一生的价值追求,并转化成对后人的殷殷期盼。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寥寥数字,道出了家族兴衰的道理:把道德、品行、清白、诗书传给儿孙,方能百世流芳;仅把财富传给儿孙,则是家族败亡之道。

2015年4月,纪录片《重读抗战家书》在央视播出,张自忠、彭雪枫、左权、赵一曼……观众从那一封封浸染着战火硝烟、洋溢着家国情怀的家书中,重温英烈们谆谆之叮咛、浓浓之亲情,深受教育和震撼。

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大力倡导的美德。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许多共产党人无私、坚韧而纯粹地致力于为人民谋福祉,他们身体力行,为子女亲人树起了精神的旗帜、德行的标杆。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感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深意。周恩来也曾要求所有革命后代,切不要像因为有“吃不倒的铁杆庄稼”而沦为潦倒没落的“八旗子弟”。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好坏的一件大事。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同志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就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受锻炼。刘少奇同志的长女读大学时有一次回家想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 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多年的李先念同志告诫子女:“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

周恩来为身边亲友定下“十条家规”,包括“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等。

陈云给家人定下“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陈云要求家人、亲属“以普通劳动者身份自居,不搞特殊化”。在他担任中财委主任时,夫人于若木也在中财委机关工作,但她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去机关,没搭过一次公车。

罗荣桓在弥留之际交代子女:“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齐心同志所撰写的《忆仲勋》一文,提到了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因习仲勋88岁寿宴不能亲到庆祝而写给爸爸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的家风问题,至今仍然令人回味和赞叹。在信中,习近平同志写道:“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得益于良好的家风,同时他本人也是良好家风的坚持者。受父母耳濡目染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秉承家风,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着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在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着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

权力是把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为公则利、为私则害。能否隔绝公权和私利,反映了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和权力观。

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时,多次赞扬焦裕禄同志家风好,对子女要求严格。据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回忆,曾有一次,他为了看戏告诉售票员:“焦书记是我爸爸。”结果没买票就进去了。焦裕禄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刻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紧接着他又建议县委起草了《干部十不准》的通知,不准任何干部搞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被誉为“四有”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值得领导干部关注和借鉴。谷文昌对待子女素来严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他的5个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没有得到过任何“特殊照顾”,甚至是政策允许的事,他也从不为子女“争取”。女儿谷哲慧,从一名临时工到转正花了15年。爱人史英萍,自1952年被定为行政18级后的30多年中,再也没有提升过职务和工资。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家庭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职业教育,它靠的是亲情的力量来拨动心灵琴弦,扣的是人生第一粒纽扣,在润物无声中培养“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作家老舍先生认为:“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建设新时代的家风,也需要通过“生命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家风败坏,祸起萧墙

3月底,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涉嫌受贿一案由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一年前的2月17日,中央纪委发布通报,王敏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除涉嫌受贿外,王敏案的一大特点是:放纵妻子、女儿、女婿,整个家庭形成了以王敏为核心,夫妻联手、全家上阵、共同敛财的链条,陷入了“物质生活享乐化、精神生活颓废化、家庭生活逐利化”的泥沼。

陷入“家庭生活逐利化”泥沼的并非只有王敏一家。

去年2月16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指出其“自身严重腐败,并支持、纵容亲属利用其特殊身份擅权干政,谋取巨额非法利益,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损害了当地政治生态,性质极其严重,影响十分恶劣”。

苏荣落马后在忏悔录中写道:“正常的同志关系,完全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

在苏荣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期间,其妻于丽芳频繁插手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索取收受巨额财物。其子多次插手土地、工程项目,大肆收取好处费。经查,苏荣共有十余名家庭成员涉案,可谓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

苏荣腐败案是典型的家族式腐败。家里面从老到小、从男到女都有参与。这种“全家腐”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家风败坏。

去年10月,中央纪委在对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本顺被“双开”的通报中,首次使用了“家风败坏”这个词语。通报指出,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

家风败坏,祸起萧墙。不良的家风,如同鲜花掩映的陷阱;错位的亲情,好像温柔软滑的绞绳。最终不仅使自己家破人败,更是败坏了政风社风。

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党委书记、淄博市教育局原局长张洪亮利用职务便利,自己到处伸手,而且默许、纵容家人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收受钱财。其妻与张洪亮收受、索要汽车、房产、现金等贿赂235万余元,其女怂恿张洪亮指派市教育局所属学校采购请托人所售教学设备,主动索贿40万元…… 一人当官,全家敛财,家庭成员合伙作案,违纪违法家族化特征明显,结果全家人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儿子刘德成小时候便告诉他,“做人要学会走捷径,要做人上人”,其子“从小就觉得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也在家书中教育儿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这种变味的亲情教育,与党纪国法相背离,与崇德向善相脱节,名为爱子顾家实为害子累家。

刘铁男受贿一案宣判时,在法庭最后陈述中,刘铁男痛哭流涕:“每天我都在自责,因为我的过错把孩子也毁了,让他走上歧途,养不教,父之过,对他的犯罪我应该负全部和根本的责任……”

东窗事发之后,王敏掩面痛哭:“是我把他们引向了错误的道路,这不是爱而是害……我没有带好头,作为家庭主心骨,这个上梁没有摆正。”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统计:从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该网站共发布34份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其中21人违纪涉及亲属、家属,比例高达62%。一半以上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往往也是从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中打开缺口,从而拉其下水的。

接连发生的“家族式腐败”说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正党风就要严家风,树清廉之风就要育清廉家风。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正,则作风淳,就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相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清正廉洁,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家风纯正,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好保护。

各地发力 处处好家风

日前,浙江省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文化礼堂举行的“新人进门礼”上,三对父母为新人准备的礼物是:我侬词手帕、东衡礼糕模具、“慈孝仁爱”家训锦囊。“知书达礼是东衡村古训,希望新人以礼相待互敬互爱,好家风代代相传。”村支书章顺龙笑着说。

浙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闭塞偏远的乡村,也随处可见“明礼重学”“耕读传家”的古训、木匾或石刻,高悬老宅门楣。

今天,浙江不断挖掘、传播、践行家风文化,并注入新的内涵。

“家风源头清澈了,对涵养村风、社风、民风都很有意义。”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表示。

2014年,浙江开展“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挖掘民间传承的好家训。结果令人欣喜:嘉善有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了凡四训》,衢州有孔氏南宗的《孔氏家训》,温州有明朝政治家刘基的《刘氏家训》,兰溪有诸葛亮的《诫子书》。

请专家、办讲座、做访谈、开专栏,细细梳理家训的深厚内涵和意义。去年4月,“吴越钱氏”家训探讨会在临安召开,中国英语语言大师钱佼汝认为,钱家后代之所以能名人辈出,得益于家风严谨,祖传的《钱氏家训》功不可没。“‘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八字,族中长辈一生践行。”

新时代呼唤新家训。写家训、讲家风故事、读优秀家训,将家训制作成匾额挂上厅堂,全省近400万人次群众热情参与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已有60万户家庭新立了家训,20余万户

家庭家训上了厅堂。

白底素雅,下面是亭亭青荷,上方空白处填自家家训——在长兴县,每家墙上都有一本家规家训挂历。

德清县的民间奖项“草根奖”多了一项“爱有味,好家风”奖,奖励在传承家风家训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家庭,每年4月5日的颁奖日,成为全县“家风日”。

“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讲给一辈听……”这是临安百姓熟悉的“家风歌”。临安去年开始推进“好家风”建设,评定了3788户村级“好家风”家庭,371户镇级“好家风”家庭,100户市级“好家风”家庭和20户最美家庭。“祖孙三人携手领奖,价值超过千两黄金,终生难忘。”最美家庭之一过香臣家庭的老父亲说。

温州市文明办的调查显示,76%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教育有利于个人品行塑造,68.8%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有助于孩子家庭教育,66.4%的市民相信重视家风、家训能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半数受访者认为传承家风、家训能增进家庭成员和睦。

近日,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网信办、河南省妇联联合主办了“传承好家训 建设好家风”主题活动,二月河等20余位中原文艺名家从不同角度纵论家风家训,用“好家训好家风”传播正能量,激发广大群众的家国情怀。

漯河市在领导干部家庭中开展“追溯、重修家风家训活动”,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整理史籍古为今用,挖掘出以文宗字祖许慎“笃义恭宽、知礼孝廉”的家规,以清代台北知府陈星聚“八戒十劝歌”的家训,重修了明清两代出过80余名清廉官员的陈矶家族的廉洁家风等历史遗存家规家训22条,选择在8名历史文化名人所在村祠堂纪念馆、老宅院等,建立了家风家训展示馆,向全市党员干部推出家风家训周末游精品线路,目前已有1万多名党员干部免费参观。

以“讲家风故事、展家风实物”为主题,组织开展“寻找最美家风家规”、“治家格言”征集、“我的家风”征文等系列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36篇优秀家规家训、家风故事进行“好家风‘微传颂”新媒体展示活动,传递家风正能量。如今,以“小家训、大规矩”为主题,晒家风、读家训,已成为该市党员干部的一种时尚。

“家风淳正是干事创业、干净干事的动力源,领导干部要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真正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落到实处。”漯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吕岩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漯河市已开展家风文化道德讲堂260多场次,编发《家风》系列专刊5期3.4万本,受益干部群众达5万余人。

孝悌友爱的人伦之道、诚信忠厚的处世之道、奉公守法的规劝之道……湖南省怀化市从苗乡侗寨的乡土传统中汲取道德智慧,在1200多个村社打造出“接地气”“服水土”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成为群众自觉遵守的准绳规范。

沈阳市和平区在全市率先深入、细致地开展“家教家风”活动,并于日前举办了为期5天的以“家的味道”为主题的图片展,引发社会强烈共鸣。省市主要领导亲临指导,社会各界万余人次前去参观学习。

本人亲自讲、亲朋好友讲、左邻右舍讲,融入小品、写进柳琴戏、放到情景剧……在江苏徐州,“最美家庭讲好家训”千场巡讲活动把真人、真事、真情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孝老爱亲美、家庭和睦美、爱心奉献美、诚实守信美、自强励志美”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如今,各类巡讲活动已经开展2160场,100多万人次参加活动,老百姓真正“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把家风家训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江苏扬中市以干部写家训、议家规、晒家风为载体,在干部队伍中开展宣传教育;江苏淮安市洪泽县把家风家训建设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纳入干部培训课程,作为干部年度“四述”重要内容。

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的正能量在中华大地形成一股强大的暖流,注入千家万户的“春天里”。

制度托举 扎紧制度的“笼子”

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广东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这意味着官员家属“禁商令”不再是上海“一家独享”,而是在逐渐地“扩围”。这既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为了尽可能不断压缩滋生“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的土壤和空间,在家风建设层面上更是一种配套制度的构建。

培育良好家风,精神层面的引领和涵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监管部门也要扎紧制度的“笼子”。

今年1月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这是首次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将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增加多项条款,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亲属和身边人员谋利。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实行多年,在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方面发挥着监督作用。近年来,随着提高抽查比例、“凡提必核”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制度长出了“牙齿”。制度执行越来越严,无疑对领导干部的“治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上海率先进行试点,出台《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

江苏扬中市对拟提拔干部的家风家训建设情况开展询考,通过社区询访、群众测评、家属谈话等方式,准确掌握干部家训践行情况,引导干部把家训作为行事准则,全面提高了“8小时外”的自律性,促进干部用家训约束言行,带动了党风更正、政风更清、作风更好。

此外,专家指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是强化家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旦出现领导干部违纪涉及子女亲属及身边人的现象,从严处理,以儆效尤,让权力不再“任性”。

上一篇:你留心观察的事物优秀作文下一篇:在校大学生对高校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