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屋优美散文

2024-06-09

空屋优美散文(共2篇)

空屋优美散文 篇1

空屋独舞散文

我想着,我可以像歌里唱的那样,可以越过高山去拥抱你,后来想着,有些东西遗留在路上,而后花一辈子时间记忆。这些东西有很多,以不见的,即将不见的,心里是透亮的。我所诉说的,日后不知道会被抛掷何处,可我只知道,我若是不说,不去用那一支笔,便无法安静地做事做人。

方寸不甚安,只是个不算晚的午后,我想着独步一个空空的房子。呼吸着一个人的气息,敞开心扉,吼叫,随处是圆点,刻画仅属于L的圈子。坐在那里,连某个空房子都舍弃,对空气都嫌多余,垂下头,数着头发的影子,轻敲地面,为何还坐在这里,为何不是化走。

动辄惊起,徘徊,对面来了一个我,问我,你在干什么,对视几秒,你管我,就算你是我,也休要控制所有。消散了,一许烟,又是我了,不应该是,一直是。旋转,旋转,不停,别停,求求自己,到地底,到那最最下面,尝尝烈焰,化为灰烬……

驰骛往来,鼎鼎流年,醉了。更迭,却生,它是个骗子,时间说了最大的谎话。等闲一掷签,诸事怎遂愿,兴许随遇而安。

迟日,回归。

只是一g土,清风扬起,它自有天地。当时事,许久后,只是故事,若是故事,就该随它老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我,找不见自己。

回过神来,大梦一场,无所谓轮回。我内心所期待的,是破万里长云,还是眠在深渊苦海。静默,默念,如何如何,方生方死,过于幻灭。躲,还可以躲在哪里,有太阳时,躲在冷风里,无太阳时,躲在心里,那个房子,我在,不灭。

天黑了,它终于来了。让我清醒地打个盹,没有梦境云云,单纯地,听着心跳,找着信条。这是醒了后,看得见的东西。墨色天际,什么时候黑得这样纯粹,竟没有知会我一声。积压的想象被释放,揉进去一曲仙乐,从房子这头流向那头,邀我同舞,远远的星星来点缀,夜里黑,看不见乐曲的模样,给它填上那天上的精灵,声音结成船,慢悠悠地,划动,划动,终拥我入怀。

飘,摇,随灵感。

过了多久,我不知道了。但见月明,于当空。有一人剔灯,夜深了,寒月为伴。该回了,想必乐声也累了,环彻霄汉,为我梦语。

暗了,星星飞回去夜空安睡。留我一人,我想把自己溶解在周遭环境里,不再忧虑分离,可不可以?魂魄沿着它喜欢的路途伸展,去找寻它的领地。我只是一片曾经属于它的.旧领土。目送,言语是多余。若它感念我的好,感念那屋子的自由,会回来吧,没有魂魄的我,还可以继续旋转旋转,毫无杂念,就这样吧,天荒地老。我想我愿意等。

终于有了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空。

终于在一个时刻绝了尘缘。

终于有一个可以说终于的时刻。

无论在指尖,还是梦里。

我所祈祷的独舞。

空屋优美散文 篇2

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 写法多样, 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是指中心集中, 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握一篇散文作品必须先把握住它的线索, 把握住线索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要点, 然后顺着这条线索便可弄清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理解作者是如何“形散神聚”地组织材料的, 从而领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什么是文章的线索?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 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链条一样, 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 如果线索不清, 文章必然杂乱无章。抓住了散文中的线索, 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 从而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实质。下面, 笔者就从散文的线索方面来简要谈谈散文的写作。

一、以情为线索

文章是表达作者情感的, 散文中最常见的线索是感情线索。感情, 在生活中时时发生着变化, 我们可以用感情去串起生活的画面。例如, 我们要做一篇以“爱”为话题的习作, 有位学生把题目定为《我的三次小挨打》。他以爸爸的严厉之爱为线索串起三件事:“我”偷伙伴的小赛车被爸爸按在床上打, “我”害怕爸爸;“我”迷上网络游戏被爸爸甩了一耳光, “我”痛恨爸爸;“我”在公交车上勇敢地揭发小偷被爸爸亲昵地捶了胸脯一拳, “我”明白了爸爸的严厉是一种爱, 正因为有了情感这条线索, 三件事才环环相扣。我们学过杨朔的《荔枝蜜》就是这样的:“不大喜欢、不太舒服———不觉动了情———赞美———梦变蜜蜂”。以情为线索写作, 关键在于确定情感的波动线, 比如由厌恶到喜爱、由忽视到喜欢等, 再围绕着每一种波动的情感选择材料。

二、以物为线索

物在文章中有时起象征或点明中心的作用, 与情节展开有密切关系。生活中, 很多看起来很普通的事物往往最能体现伟大的情感。以“物”为线索, 会让中心更明确, 情感更真挚。例如, 写以“爱”为话题的习作时, 有个学生确定了《伞》这个题目。他以“伞”为线索, 展现了自己与爷爷之间的祖孙情:上幼儿园, 爷爷接“我”放学, 把伞打歪了, 还说“大伞喜欢歪着走”;上小学时, 爷爷为“我”打伞, 望着雨,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上初中了, 爷爷病了, “我”给爷爷打伞, 爷爷说伞歪了, “我”说“大伞喜欢歪着走”。一把伞, 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情串联了起来, 把原先松散的材料组织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 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融合在了“伞”中。我们学过萧乾的《枣核》就是这样:作者以“枣核”为线索来贯穿全文, 文章在起笔写朋友再三托“我”为他带几枚枣核, 对此, “我”感到很“蹊跷”设置了悬念;继而写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 当我问起枣核的用途时, 她却又故弄玄虚, 加强了悬念;最后, 我踏访朋友的后花园, 朋友说“离乡越久, 思乡越切”, “最近, 老想起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枚种子, 试种一些”, 这才解开了悬念。几枚枣核, 引出耐人寻味的故事来, 这就是线索的魅力。我们接触过的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 运用时, 要选择一些思想内涵比较深刻的物, 比如一本带给我们启迪的书, 一句简单却又饱含哲理的话, 或者外婆的小竹篮, 这样才有深意。

三、以景为线索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在读者的眼中不是客观的自然物, 而是凝结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有感情的事物。以景物为线索, 文章的意境就会变得幽远起来。如以“爱”为话题的习作, 一位学生作文的题目是《黑夜里, 那消失不了的光明》。他以雨中的灯光为线索, 文章开头描写雨下得很大, 吵得“我”无法入睡, “我”朦胧中感觉到对面屋子里闪烁着灯光。然后写又一个雨夜, “我”早已入睡, 雷声却把“我”从梦中惊醒, 一丝微弱的灯光让“我”起身, “我”又看到了对面屋子里若隐若现的灯光。又是一个雨夜, 当“我”做作业觉得很累时, 抬头看到了对面屋子里的灯光, 感觉到一种光明在身体里蔓延开来, “那黑夜, 那黑夜里的灯光, 永远闪烁着, 闪烁在我的心头”。三处雨中的灯光, 将“我”的成长故事串联起来, 意境优美, 主题深刻。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这样:作者看到自己的小弟弟身患绝症非常悲痛, 徘徊于庭院中, 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 睹物释怀, 由花儿自衰到盛, 转悲为喜, 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以景为线索写作, 通过景物描写, 在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此外, 景物描写应该随着心情或感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此外, 散文还可以时间为线索, 通过时间的变化来贯穿全文。如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就这样写的:“大约在8岁的时候……;大约在18岁的时候……;到了28岁的时候……;到了38岁的时候……”。可以行踪为线索, 如游记散文多以游览路线为线索。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 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 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可以思绪为线索, 通过联想或想象, 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 表达主题;以某句话、某种行动为线索, 文章以一个人物的一句个性化的话语或典型性的行动来串联材料, 构成有机整体。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文, 以“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为线索, 连起吴吉昌为了完成总理嘱托而遭受的种种折磨, 显示了吴吉昌同志忠于党, 献身科学, 而又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精神。散文的线索很多, 这里不在一一举例说明。需要注意的是, 线索应该为材料的展开而服务的, 是为主旨的表达服务的。

上一篇:质量管理中心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澳洲留学选择专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