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莱坞电影推荐

2024-06-22

宝莱坞电影推荐(共11篇)

宝莱坞电影推荐 篇1

当今宝莱坞可以说被四大天王统治者。我推荐的都是我看过,个人比较喜欢的影片。

1沙鲁克·汗/ Shahrukh Khan /SRK /king khan 宝莱坞之王

1965.11.2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沙鲁克·汗如同一个“印度梦”。他双亲早逝,出身平凡,凭借自身努力成为了宝莱坞近20年来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人物。1992年进入电影圈,第二年,1993年开始拿最佳男演员奖,此后凭着努力敬业的态度,出色的演技获奖无数,成为印度头号男影星。本世纪初,《阿育王》和《宝莱坞生死恋》成就了他的国际巨星身份,曾被《时代》评为“影响亚洲的人”。他每次去英国出席颁奖典礼都如同一场风暴来袭,2004年前往芝加哥取外景时曾造成万人围观交通堵塞,2008年被《商业周刊》世界最具影响力50位人物排名41位(唯一入围影星)。

2010年出品《我的名字叫汗》更像是他代表宝莱坞向好莱坞发起的一次宣言。

推荐!

2010 《我的名字叫可汗》宝莱坞电影海外票房纪录保持者

2009 《好运理发师》

2008 《天生一对》

2007 《宝莱坞传奇》/《轮回》/《爱在宝莱坞》

《加油印度》

2006 《追踪再现》/ 《夺面煞星宝莱坞》

《永不说再见》看的次数最多

2004 《爱无国界》

《宝莱坞不可完成的任务》

《故土》

2003 《爱没有明天》

2002 《宝莱坞生死恋》

2001 《阿育王》

《花无百日红》/《有时快乐有时悲伤》

《情字路上》大家熟悉印度歌曲《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就出自里面

1998 《怦然心动》

《迪尔·瑟》/《发自内心》

1997 《烈火恩仇》

《缘来是你》/《我心狂野》

1995 《勇夺芳心》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下线向800周冲刺阿米尔·汗Aamir Khan 宝莱坞完美主义者

1965.3.1

4出身演艺世家,8岁时就是国民童星。随后却坚决不愿从影,但最终在九十年代初重返影坛。被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印度影坛最具才气和创造力的明星,2001年还以制片人的身份获得了奥斯卡外语片提名(《印度往事》),就艺术成就而言,他甚至高于沙鲁克·汗。他是片酬最高的印度演员(约2000万人民币),也是唯一主演一部电影时从不接受其他工作的明星,2007年至今每年只有一部作品,《地球上的星星》、《未知死亡》、《三个傻瓜》,却都是全年票房最高、口碑最好的佳作。

推荐!

2009 《三个傻瓜》/《三个白痴》/《三傻大闹宝莱坞》

2008《未知死亡》

2007《地球上的星星》

2006《为爱毁灭》

《青春无敌》/《芭萨提的颜色》

2005《抗暴英雄》

2001《印度往事》奥斯卡外语片提名

3萨尔曼·汗 Salman Khan 宝莱坞坏小子

1965.12.27

父亲是印度电影界最著名的剧作家,1988年出道,凭借《家庭秘密》和《我的爱人吉娅》中的出色表演而成名,一直是印度最有人气的演员,2010年出演的史诗片《威尔》也取得不错口碑。萨尔曼·汗的人气也来自于他银幕下具有争议的私生活——他脾气暴躁、放荡不羁,1998年他因在猎杀濒危动物瞪羚而入狱,2003年又因醉酒驾车导致一死四伤;他和印度第一美女艾西瓦娅·雷分分合合、比皮特朱丽更具肥皂剧效果的爱情故事,更曾是印度民众最不可缺少的八卦谈资。或许哪里都需要坏小子吧。

他的电影看了一些,由于看不惯他,他的电影也就没有留下多大印象。爱装酷,动不动秀肌肉,四十好几的人了,还走偶像派的路。哎!

4赫里尼克·罗斯汉HrithikRoshan

1974.1.10

赫里尼克·罗斯汉,印度天王级电影明星。出演了多部印度大片,以其阳刚粗犷的男性魅力和魅惑的舞姿,强壮的体魄而著称,也因此被称为史泰龙、布拉德·皮特和迈克尔·杰克逊印度版的三合一。

近年来除“三大汗”外最成功的印度男演员,有着极高的舞蹈造诣,他的第一个电影角色就是个跳舞的男孩,2000年的《这就是爱情》则为他赢得了广泛关注和赞誉。他还曾与著名的导演父亲拉克什·罗斯汗合作过不少影片,最著名的就是2006年那部科幻动作大片《印度超人》。2008年的《阿克巴大帝》把赫里尼克·罗斯汉推向了和“三大汗”并驾的高度,新作《风筝》再次大获成功。

据传他将和好莱坞女星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合作。

推荐!

2010 《风筝》

2008《阿克巴大帝》/《帝国玫瑰》

2006《幻影车神2》

《克里斯》/《印度超人》

2004《目标》

2003《狂爱普里姆》

《印度超人前传》

2002《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2001《花无百日红》

2000《这就是爱情》/《说声我爱你》

《克什米尔任务》

其他宝莱坞影片推荐!

《亲密有罪》

《纽约》

《时尚》少见的女星主导成功影片

《星期三》

《摇滚起来》

《燃情迈阿密》

《难以置信的爱》

《蓝色情迷》

《生死竞赛》

《爱情你我他》

《迷妄国度》印度最成功的恐怖片

《宝莱坞劲敌》

《印度教父》

《流浪狗罗密欧》

《丛林怪物》

《季风婚礼》国际获奖无数

《月光集市到中国》

印外合拍片推荐!

《贫民窟百万富翁》

《同名同姓》

《月亮河》

《爱斗气爱上你》印度版《傲慢与偏见》

《我爱贝克汉姆》

我对喜剧感觉一般。你可以去搜索阿克夏-库马尔(Akshay Kumar),他是印度最出名的动作喜剧演员,他的作品大部分是喜剧。

比如:《月光集市到中国》 《热烈婚礼》

《辛格为王》

《麻辣沙拉》

《笑闹婚事-德达娜丹》 《嗨!宝贝》等

其它像《燃情迈阿密》还不错。

宝莱坞电影推荐 篇2

一、理解印度宝莱坞歌舞电影中的艺术特征,感受独特的“民族色彩”

(一)特征之一:“歌为魂舞为魄”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鲜明的歌舞片和具有特色的歌舞元素,但印度影片甚至形成了“无歌(舞)不成片”的传统, 甚至可以说印度电影史就是一个歌舞片的发展史。长年以来,印度宝莱坞电影给人最直接的印象的就是歌舞片盛行, 这种情况的产生, 一是因为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文化繁多, 舞蹈和歌曲容易为观众所理解; 二是印度在平时的聚会活动时,习惯用歌舞的方式表达;三是印度电影一般都在3小时以上, 观众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此之久, 这个时候就要靠一些歌舞在电影中间歇性地穿插以调节气氛。在一般的印度片中, 节奏分明的音乐, 配上欢快的舞蹈, 总让人无意识产生脱离现实的感觉, 不管片子中男女主人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事情, 这样的歌舞总能将观众从或黑暗或现实的世界里, 带向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

(二)特征之二:印度文化特色鲜明,民族色彩浓郁

在印度宝莱坞电影中制造着属于他们的“印度梦”。 印度电影里流露出来的传统特色,那种只有古老文明的悠久文化才能带来的美好传统:实在、朴素和亲切。印度电影充满歌舞元素的根源在于其宗教影响和民族传统, 印度具有非常悠久的歌舞传统,在宗教领域的殿堂里传承了数千年之久。虽然印度电影的民族性特色十分显著, 其特色主要针对本土观众,但这又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使得印度电影业成为目前全世界最有魅力的电影产业之一。

歌舞电影的民族色彩是电影美学中的最重要环节,具有非常强烈的意义。印度的歌舞电影带有宗教色彩, 在众多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情节、剧本背景、生活态度等都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尽管如此但是并没有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宝莱坞的歌舞电影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国际市场,从新德里到南非的班德还是中国,有这一大批固定的影迷。并且这种长久不变的风格特点反而成为了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成为了带有标志性的民族艺术特征。

二、感悟印度宝莱坞歌舞电影精髓,将其运用到中国舞蹈事业推广之中

(一)启迪我国舞蹈事业推广的思维角度

中国舞蹈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给中国舞蹈的普及、市场化运作做出了基本的保障,演艺市场的日益繁荣使得我国舞蹈普及化程度提高。 通过宝莱坞歌舞电影的繁荣认识到舞蹈可以与影像互通, 两者之间的交融使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在大众娱乐的影片中充分展示,这对我国舞蹈艺术的普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艺术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默默地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 我国的舞蹈在文化市场中主要存在于两种形式,其一为高端的经典舞蹈剧目演出,另一种是在各种综合性文艺演出中出现。而这两种形式前者存在着受众面小、曲高和寡的缺点,另一种则存在着无法表现优秀舞蹈精华的缺点。因此,须尽快解决该问题,改变传统的舞蹈表演与推广模式性思维,促进优秀民族舞蹈的发展。

(二)扩展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积淀了非常优秀的舞蹈精品艺术,成为我国独特的舞蹈文化视野,并使之在世界舞台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舞蹈以浓厚的历史传承在文化发展中受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以《千手观音》为例来说千手观音我国人民最为熟悉的佛教代表形象之一,也是我国佛教文化的代表。舞蹈《千手观音》能够得到普通大众观众喜爱, 不仅是因为它塑造了千手观音的形象,更重要的它体现出了真、善、美。普通大众对舞蹈的需求使中国舞蹈必须要向着特色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深入我国自己独有的舞蹈特色,创作广受大众喜爱的舞蹈作品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需求。中国的舞蹈编导应该创作出更多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应符合广大消费者对舞蹈的审美需求。

(三)引领我国舞蹈事业布局走向国际化方向

国际之间的舞蹈文化交流促使了中国舞蹈走向世界舞台,并随之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间交流的同时,也一定会扮演一定角色、承担一定任务。随着全球化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西方文化正日益显现出强有力的市场优势甚至是霸权地位,将西方的物质生活方式、社会意识形态和遵循的社会道德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们的生活世界。 我国的舞蹈文化急需要舞蹈工作者去保护与创新,这样才能避免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舞蹈要充分展现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让我国舞蹈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渗透印度宝莱坞歌舞电影意蕴,探索中国舞蹈事业推广普及的未来之路

(一)深入挖掘我国舞蹈文化遗产,创作富有中国文化意蕴的舞蹈

舞蹈文化遗产是我国舞蹈的巨大财富,它是在各民族长期生活历练中积淀出来的,是我国舞蹈艺术魅力的典型风格,也是国家文化形象的体现。我国的舞蹈工作者在进行舞蹈推广普及时,首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舞蹈文化,对濒临失传的优秀民间舞蹈加以保护和传承,这是创作蕴含中华文化意境舞蹈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舞蹈文化传播主体及受众主体的中国广大民众, 民间舞蹈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应该说它体现出了最原始的生活与文化状态,而这种原始状态是舞蹈普及的主要来源。人们在欣赏、感受舞蹈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内心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舞蹈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让人们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团结力。 可以说深入的挖掘我国舞蹈文化,有利于满足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舞蹈中的文化意蕴是指舞蹈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底蕴,即舞蹈表达中最深层的文化特色。我国的舞蹈创作存在着许多的误区,想通过舞蹈叙事告诉观众所表现的内容,而丢弃了舞蹈的写意创作手法。因此,创作富有中国文化意蕴的舞蹈作品是中国舞蹈推广及普及的关键。

(二)激活我国传统舞蹈文化资源,创作富有鲜明艺术形象的舞蹈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种人文的魅力,当这门艺术走向消亡的时刻一定是这门艺术的人文魅力已经无法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尤其是在市场化运作的今日文化市场,这种规律更是体现出它的本色。中国舞蹈要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必须将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使其在现代社会具备吸引力。舞蹈的普及与推广需要像印度歌舞电影一样激活传统舞蹈资源,通过新的艺术形式赋予古老艺术更加生动的艺术生命力,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获得现代意义的重生。从印度歌舞片中可以很好的看到剧中的情节从生活化的角度融合进入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直入人心,直观的表现出情节中的情感表达与思想诉求,而且比直接的演员表演或者对话旁白等更具有感染力。我们要借鉴这一艺术创作手法,在舞蹈作品中塑造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舞蹈角色,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能具备广受欢迎的舞蹈推广市场。

(三)走出传统思维的禁锢,避免一味西化,创作富有独特民族个性的舞蹈

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我国舞蹈成为世界舞蹈文化中的一道别样风景。一种文化当面对更多的发展机遇与艺术元素时还能持续保持其独特性是其发展的重要关键性因素,如果一味西化将导致中国舞蹈丢失其民族性, 而这种民族性是其民族艺术美学的核心,当丢失这一核心时会不可避免的丢失其特性。从当代经济发展来看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艺术家创意,在信息经济社会中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我们从印度电影中可以看到,歌舞化并没有使它们的电影驻足不前,反而使它们的电影在世界电影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甚至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存在着 “印度有个宝莱坞”的印象,因此在当今信息发展迅速的社会背景之下,我国舞蹈创作中出现了盲目跟从、舍本求外的作风是严重错误的。我们要突破思想的固定思维模式,但是不能丢弃我国民族舞蹈的本色,在推广创作中如果一味西化,背弃我国人民审美模式,那么舞蹈作品就不会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四)探索新时期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创作达到当代审美水准的舞蹈

近年来,从地方到中央各种级别、各种主题的舞蹈比赛接踵而至,种类繁多。各个地方文艺团体也排演了各种形式多样的舞剧,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舞剧产出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现如今存在的问题是这些舞剧与舞蹈比赛中出现的各种作品与观众的审美需求无任何关联,甚至很多观众看不懂这些舞蹈作品。从这一现象来看舞蹈创作脱离了广大观众的需求,如果舞蹈表演只能满足小部分观众的需求,那么就不能从根本意义上来谈普及。舞蹈工作者要树立培养大众良好审美观的观点, 从印度电影中的舞蹈文化现象来体会舞蹈全民推广运用的精神。创作者不能只从专业化的道路去追求舞蹈创作与拿奖,而是要更多的考虑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创作出渗透于人们生活各个角落的舞蹈精品。舞蹈工作者要根据不同阶层观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专业舞蹈与大众舞蹈交融渗透的作品,引起广大观众审美认同,推动符合当代大众审美水准的舞蹈精品产生。

印度宝莱坞出产“电影鸦片” 篇3

宝莱坞电影基地是孟买的骄傲,也是印度的“禁区”,一般人很难窥得其貌。听说有的外国游客想办法让星探看上自己,充当老外群众演员才混了进去。我们则很幸运,有机会直接去造访位于孟买北部的“造梦工厂”——宝莱坞。

早年间不知哪位仁兄看过美国好莱坞后,非要把“好莱坞”(H01lyw00d)的“H”换成了孟买(B0mbay)的首字母“B”,“宝莱坞”(B0llywood)由此应运而生,颇有山寨风范。

进入宝莱坞基地,激动之余又不免有点儿失望:一座半旧的白色5层楼就算是主体建筑了,楼前的树影里有一大堆人在忙活——打灯光的、提词的、化妆的,各个工种不尽相同。刺眼的阳光下尘土飞扬,草地上随便丢弃着废纸盒和塑料瓶子,几个穿着夹脚拖鞋的孩子跑来跑去,很佩服电影人在如此凌乱的环境里居然拍出了天堂美景。

奢华的造梦工厂

进入基地,就看到两位漂亮女演员在一辆簇新的汽车旁表演,情节似乎是一位商人太太从汽车上下来巧遇闺蜜,不免凑在一起叙旧聊天。

只看这一幕就感觉夸张——两个普通女性逛街聊天,不仅穿戴得珠光宝气,还要头戴鲜花。而且在印度,女人穿莎丽开车也很鲜见,试想,铺陈到脚面的莎丽不仅防碍踩油门,也不方便刹车,这样下去,岂不成了马路杀手?看起来宝莱坞并不在意是否合乎现实,一切只为了取悦观众。

宝莱坞影城占地面积极大,室外摄影场不仅有农庄,寺庙、别墅,还有森林、湖泊和群山,开车停停走走,一个多钟头只看过了冰山一角。从车窗向外望去,路边草丛里散落着废纸片、玻璃瓶,旱季里,树叶上沾满灰尘,一些用来做背景兀立在山上的建筑已经破损,门前胡乱地堆着沙土,真不敢相信每年就是从这里诞生了1000多部印度电影。

我们进入山顶一栋小楼,那里也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四周金光闪耀的墙壁、豪华的枝形水晶吊灯、雕花门廊和扶梯栏杆,让人误以为走进了某座王宫。

这里正在拍摄一部家庭片,富二代的小夫妻俩正在争论,然后是气度不凡的老父亲上场。宝莱坞真是造梦高手,如此金碧辉煌的布景道具,生生地把一个家庭问题片拍成了城堡里的童话故事。

平时经常从电视里浏览当地节目,看得多了,发现宝莱坞电影实在是老套和雷同:不是倒霉的恋人终成眷属,就是婆媳大战,要不就是三角爱情。剧中对白冗长,还穿插着大段大段的歌舞。印度影视剧似乎很少涉及国内严肃问题,喜欢在歌舞升平中谈情说爱。在国内看惯了源自生活针砭时事的所谓鸿篇巨制,感觉印度电影确实与我们的不一样。

尽管印度的影视剧不太反映实际生活,但我仍觉得画面上的俊男靓女、豪宅香车别有风味。印度美女秉承亚欧人种的优秀遗传,个个光彩夺目一加上一袭珠光宝气的鲜艳莎丽,胳膊上闪亮的赤金扭麻花镯子,实在养眼。场景和道具也很特别,即使表现中产家庭,其装潢也与英国王室有一拼。

我看过一部有关婚外情的故事片,妻子站在豪华别墅的巴罗克式阳台上,哀怨地注视着丈夫和情人在游泳池边卿卿我我,庭院里耸立着洛可可风格的古典喷泉,丝丝缕缕的水线在阳光里微微闪烁,映衬着璀璨的蓝天宛如仙境。

用电影逃避现实

富丽堂皇的电影画面很容易让人忘却了窗外现实:骄阳下光脚的“贱民”在卖力擦车;不远处有一大片贫民窟,衣衫褴褛的孩子在窝棚和尘土中玩耍;四肢不全的乞丐从车窗外向你伸出黑黑的脏手……这一切在五彩纷呈的绮丽画面中烟消云散——现实生活经宝莱坞一番改造,就成了美好的童话。

有人说印度电影是为印度人自娱自乐而生,作用颇似麻醉剂。在中国,“不真实”是对一部影视作品的严厉批评,而在印度则不需要为此操心。一个印度电影人说过:“人们需要电影来逃避现实,我们向观众出售的是他们想看的梦境。”

孟买影院的票价比较便宜,条件差些的影院三五元人民币就可以看一场。无论出身富贵还是贫穷,人们只管看电影,并不把华丽的场景与自己的生活挂钩。很佩服印度人面对银幕上豪华生活的平和心态,似乎电影只是生活的润滑剂,而并不激励人们去改变什么。

2009年风靡全球的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取材于孟买的贫民窟生活,这一励志作品却遭到孟买下层人士的抵制。贫民窟居民们举行了示威,要求影片改名字,认为片中的描述侮辱了他们的生活。

说实在的,当地人并不喜欢这部由美国公司投资的反映真实生活的影片,因为不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凡是我问到的印度朋友,都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宝莱坞电影,并为之骄傲,只有一名年轻清洁工说虽然喜欢,但没时间看。他家距离市区几十公里,每天天黑才回家,累得只想倒头睡觉。

生活不尽人意,人们需要童话来解脱。我有个朋友,被自己的婚姻和工作问题搞得很纠结,整日愁眉不展,便开始倾心创作童话。她说这样做可以帮助她脱离现实,从自云天空、阳光花朵的故事中寻找快乐和幸福。

我想,宝莱坞电影也秉承了这一原则,让人们坐在电视机前忘却理想与现实、愿望与处境之间的巨大鸿沟,坐上飞毯快乐地在童话世界邀游。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观后感 篇4

影片开始,一架飞机上的一位乘客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然后他听到了很紧急的事情,他做了一个危险的决定,在飞机刚刚起飞的一会,他突然好像心脏不好捂着心口位置倒在了飞机过道上,在医务人员快速送去救医的途中那位乘客突然从轮椅上跳下来舒展筋骨和他们说我现在好多了,原来他是在装病(现实生活中不可以这样这是违法的),他在出租车上打通了另外一个朋友的电话。这个装病的人叫法汗他因为听到了一个有关重要朋友兰彻的消息。他接到了朋友拉朱之后朝着印度帝国理工学院开去。到达目的地后却没有看见兰彻,只有和法汗打电话的那个叫查图尔的人,法汗忍住想打他的冲动,拉朱问查图尔为什么,他指向墙上的一处痕迹。查图尔和兰彻有个十年挑战比谁更加成功?

到此回忆开始,视线转入校园,主角之一的法汗出生的第一天就被父亲宣布要成为工程师,却从来没有人在意他想做什么。第二个主角叫拉朱是一个信教徒期望可以考上好成绩,他的家庭条件很差,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又要工作还要照顾父亲,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兰彻是一个很神奇的人聪明过人还对机械有一股高昂的热情会灵活变通会应用敢于突破常规去思考,关于他的身世和家庭会在影片里慢慢揭开。查图尔是一个追求第一的人关于他的家庭没有细说。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观后感 篇5

最近看了一部名叫<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我深有感触。片末“最求卓越,成功就离你不远了”这句话更引发人去深思。

这部电影中的三分主人公都是理工大学的学生,这三个人物都构造的十分丰满。farhan喜爱摄影,却被父母逼迫学工程;rancha热爱工程热爱机器,敢于创新,却没有人理解,raju信佛,整天求神拜佛祈求考好试,但之后由于压力山大而自杀,好在没死,他在养伤期间明白了真理。

rancho会制作出各种机器,他用电动车把farhan的父亲载到医院,因为及时而挽救了一条生命。因为下大雨积水太多而路上堵车,而病毒的女儿正在生孩子,叫不到车,他没有因为病毒要开除他而无视。他用自我发明的机器通了电。由于他的帮忙,成功的诞生了一条新生命。

rancho因为追求卓越,获得了400多项专利,成为了大科学家,获得了成功。而消音器呢,当初要和rancho赌未来,败在了rancho手下。消音器只会死读书,即使有钱也不算成功,也许对于消音器来讲成功就是变成千万富翁吧。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观后感 篇6

下面就要说到最能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人了——病毒教授和Rancho。病毒教授是一个思想很僵化的人,非常的不近人情,非常冷酷。他认为的学习就是你照我说的做,认真听我的课,按时完成项目,一切就都很好。而且他认为工程师是最好的职业,所以还逼迫自己的儿子报自己的学院,最终导致儿子自杀。

他不但间接害死自己的儿子,还因为我愿意给一个有创造力的同学多一点时间完成项目,而间接“谋杀”了他。我非常不喜欢这一类人,觉得在如此之高的位置的人应该有着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给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带来好的影响。反而是Rancho为学校带来的正面的影响。这是一个传奇性的角色。他其实是代替一个有钱人上学。这代表着他将没有文凭,只是能在这个校园里学习。这证明他只是单纯的爱学习。并且他认识到了学习的真谛——思考与理解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宝莱坞电影推荐 篇7

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 (2009年, 维诺德·乔普拉影业公司出品) 改编自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由印度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执导, 印度著名演员阿米尔·汗, 卡琳娜·卡普, 马德哈万等主演。影片在印度打破了票房纪录, 并在印度国内外屡创票房奇迹。并且荣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六项大奖, 还获得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

影片讲述了印度帝国工程学院的三个学生的成长故事, 兰彻是一个富裕家庭的仆人的儿子, 从小因天资聪明并且爱好读书, 被安排来代替主人的儿子到帝国工程学院攻读学位, 在学校, 他特立独行、挑战教育制度, 顶撞院长, 做出许多出格的事。他结识了两个兄弟法汗和拉杜。并用自己的热情善良和智慧影响着两个兄弟, 帮助他们找回真正的自己, 勇敢地实现梦想。同时, 兰彻还以他个人独特的魅力征服了院长的小女儿皮亚, 两人终成眷属。

影片以倒叙的方式, 由寻找兰彻开始, 逐步展开他们学生时代的生活情景, 影片由查尔图的寻找开始, 查尔图又名“臭屁王”, 他找兰彻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成功, 法汗和拉杜寻找兰彻的目的, 则是出于友情, 皮亚则是为了爱情而从婚礼上逃婚, 去寻找自己心爱的人。他们目标相同, 但各有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插入当年他们在学校上学时的情景, 成为影片贯穿始终的悬念。

二、“印度梦”的幻象

印度是有着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印度宝莱坞电影也是世界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从影片产量上讲, 印度早已是第一电影大国。宝莱坞有着一套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近几年印度电影产业已经渐渐从“内需型”产业走向了“出口型”, 印度电影在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印度电影工业体系中产生的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影片从三个大学生的成长故事出发, 表现了印度社会体制之一的教育制度的问题, 反映了印度社会的人生百态。

从影片片名中的“三傻”这个关键词来看, 影片讲述的正是一个类似于《阿甘正传》 (1994年, 美国) 的社会神话。讲述的是普通印度人的奋斗史, 通过个人的奋斗历史, 把反映了印度各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天才的兰彻是一个富贵家庭仆人的儿子, 出身卑微, 家庭贫困, 唯一的爱好是读书, 而主人正好看中了兰彻的这一特点, 采用“狸猫的换太子”的方式, 让兰彻代替主人的儿子读书获得学位。从这主仆二儿的关系中, 我们可以解读出的影片内涵, 并非两个阶级之间, 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 恰恰是主人对仆人的一种善良和同情。这种同情弱者的情怀, 消解了主人的这一违背社会原则的作弊行为。 他让占社会大多数的穷人找到了一点尊严, 和一丝改变生活和命运的希望。

影片虽然处处在反对教育制度, 却处处通过这种穷人在教育制度中的奋斗, 印证了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它为处于下层社会的人指明了一条方向, 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只有顺利毕业, 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才能在申请信用卡, 才能买房子、结婚。”这一主流社会价值观, 影片中以这三个傻瓜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反叛, 并非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全盘否定, 恰恰相反, 它所强调的正是这种制度的存在, 对于弱者改变现状是有着普遍意义的。从这种意义上说, 它反过来强化了这种意识形态的存在。

在对穷人阶层的描述中, 拉杜一家的生存状况是影片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段落。从视听语言上看, 当影片开始展现拉杜一家的场景时, 画面色彩开始转为黑白, 并辅以旁白, 将其比喻为1950年代的电影景场, “他家就像50年代黑白电影拍的一样, 一个狭小昏暗的房间, 瘫患的老爸, 咳嗽的老妈, 还有嫁不出去的老姐, 发霉的沙发, 破旧的天花板露个不停, 老妈是个退休教师, 是个喋喋不休的怨妇……”配以流畅的剪辑, 将拉杜一家的生活境况生动有趣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一组让观众记忆犹新的画面, 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贫困家庭的情境, 它也是广大普通市民的生存状态的缩影, 代表的是贫穷阶层在社会中形象。然而, 这种表现方式, 并不象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所擅长的对社会无情的鞭挞和抨击。相反, 它却被一种友爱和互助所消解, 当拉杜的父亲心脏病发作时, 是兰彻骑着皮亚的摩托车将拉杜的父亲及时地送去了医院, 最终将其父亲救活。 身处上层社会的皮亚在兰彻的劝说下, 也参与了这场救援。这在无形之中, 消弥了两个阶层之间的隔阂。又一次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社会修复功能。

关于自杀问题, 影片中呈现了三起自杀事件, 第一起来自毕业生乔伊的自杀, 乔伊因为毕业设计——一架电动直升机, 被院长斥为“毫无用处的花哨的东西”, 没能得到认可, 无法毕业, 他承受不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和无法毕业这一事实, 选择了自杀这一方式来脱离痛苦。 第二起自杀事件则是拉杜的自杀未遂。同样, 通过皮亚与父亲的一段争吵, 我们也得知, 皮亚的弟弟因为不能学习自己的喜爱的文学艺术, 而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 这一问题, 是对印度社会高自杀率的一个侧面反映。同样, 为了使这一社会问题得到“想象性解决”, 意识形态工具仍在运行着, 院长的二女儿莫娜临产时, 在兰彻等人的帮助下, 莫娜顺利产下了一个男婴, 这时一向刚愎自用的院长抱起自己的外孙, 出人意料地说了一句:“这一脚踢得不错, 想当足球运动员吗?”而不是之前人们所预料的:“他一定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这种个体化的解决, 从现实的角度讲, 并不能彻底地改变整个教育体制。然而却让观众接受了这样一个假象——作为教育权威的院长的改变则意味着整个体制的改变。然而, 事实上, 这一教育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只是意识形态机制的又一次成功运作。影片的结尾, 兰彻创建自己的学校的梦想, 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解决, “他挑战传统教育, 挑战权威, 整个影片中, 他教育了同学, 教育了老师, 教育了院长, 也教育了整个教育。”同时, 还建起了自己的学校。

而这种种的意识形态功能, 都在指向同一个事物, 一个类似“美国梦”的东西, 在印度或许可以称之为“印度梦”, 一种广泛存在于印度社会之中的成功之路, 一条连“傻瓜”也能成功的梦想之路。

三、普世价值的呈现与社会现实的遮蔽

在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 友情、爱情、亲情在影片中同样演绎得精彩而动人。可以说影片的戏剧前提即是以友情开始。当得知兰彻要回来的时候, 正在飞机上的法汗为了能够见到兰彻, 在飞机上假装晕倒, 迫使飞机返航。当拉杜得知兰彻要回来的消息时, 连裤子都没有穿上就告别老婆, 和法汗一起去找兰彻。这是怎样的一种友谊能让他们如此狼狈地要准时去见他们的朋友呢。在回忆中, 一步一步地将答案呈现在观众面前, 因为正是兰彻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而毕业后他却突然消失了, 然而, 他们的友情却通过回忆得以展现。

拉杜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 他好不容易被录取到帝国工程学院, 为的是能够顺利地毕业, 获得一份好工作, 以改变贫困的现状, 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姐姐能够嫁出去。然而, 他在学校碰到了兰彻, 兰彻带给他一些学校无法给他的品质。最终让他悟出学习的真谛。切切实实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兰彻和皮亚的爱情, 也是影片中亮点之一, 两人不打不相识, 从误会到和解, 两人最终互相倾慕。相对于皮亚姐妹们的婚礼场面, 被遮蔽的却是另一种婚姻现实, 拉杜姐姐——一个待嫁闺中的剩女。印度的嫁妆制度一直是困扰印度社会的习俗之一。“在印度, 对年轻女性的烧伤很多人都心照不宣……这种难以想象的悲剧原因在于妻子无法满足丈夫和其家人索要更多的财物, 即嫁妆。”

同样是对于理想的追求, 被遮蔽的还有作为学校行李搬运工小莫罕的命运。他出身卑微、依靠在帝国工程学院给学生搬行李、抄作业为生, 他也希望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 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而无法实现, 但他的命运通过兰彻得到了想象性的解决, 同是佣人出身的兰彻, 最终将莫罕带到了自己的身边。

影片对于印度城市的交通状况也进行了有意无意的展示, 拉杜的父亲生病时, 他的母亲抱怨了一句:“2小时前就叫了救护车, 这个国家比萨外卖30分钟就到了, 但救护车……”作为总裁的查尔图, 处处展示自己有多么成功, 但是, 在西拉姆, 他们找到兰彻的主人后, 查尔图却不拘小节地在路边开始小便。尽管镜头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隔着栅栏的全景, 但也透露出印度, 这个人们所认为的没有地方小便的国家的形象。“作者丑化本国形象, 将一些问题夸大, 既有自嘲的成分在里面, 但同时确实也符合西方眼中的印度形象。作者创造出一个西方人期待视野中的印度, 创造出一个他们眼中的‘他者’。”

这些方面, 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想象中的印度, 一个在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下, 重新书写的印度社会的面貌。同时也成功地屏蔽了来自现实社会中印度社会无休止的宗教矛盾、种性冲突和贫富对立, 并试图做出某种修复的尝试, 从效果上看, 这种重新书写无疑是成功的。

四、结语

宝莱坞计划 篇8

但也有一种声音让你意识到这里的确是与众不同的。篮球语言正在被使用,但它们是用多种语言混合着被表达:英语、印度语、泰米尔语、马来语和马拉地语。

这并不是美国东海岸的斗牛赛,或者是美国中部的大学比赛,又或者是西海岸的NBA比赛。这块场地距离篮球天堂有十万八千里。这是印度国家队在训练,他们是一群从这个由12亿人口组成的国家里选出来的篮球手,正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在这些球员之间站着他们的教练,一个叫肯尼·奈特(Kenny Natt)的美国人,他有着丰富的NBA经验。

奈特上一次在北美区就业是2008-09赛季出任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临时主教练。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克服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好在是他和印度球员们都能听懂一样东西:篮球。

从每一次传球,每一个投篮和每一位接触篮球的印度球员开始,印度篮球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而2011年5月上任的奈特就是这种变化的始作俑者。“当然,在这里工作是要经历调整期的。”奈特说,“但从这里的人,特别是这些球员的身上,我对于这里的文化有了很多的了解。”

印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国家,所以需要更长的调整期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个国家有着一些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也有着一些世界上最穷的贫民窟;这个国家有手机的人甚至比有私人卫生间的人更多;这个国家拥有着超过十亿的人口,超过百万个神灵和400多种方言。在这个国家里,有一些东西把所有的多样性捆绑在一起。比如说具有统治力的印度电影工业“宝莱坞”,体育项目板球和无处不在的奶茶。

就是在这个复杂、混乱,却又十分美妙的环境里,奈特希望能帮助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变得更加受欢迎。

尽管他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就献给了职业篮球,但对于53岁的奈特来说,这也绝对是全新的领域。作为球员,他是1980年选秀的第30顺位,他的第一个东家是印第安纳步行者,然后辗转包括犹他爵士和堪萨斯城国王等多支球队,他还在CBA和世界篮球联盟效力过。

在球员生涯画上句号之后,奈特回到了NBA——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杰里·斯隆的犹他助理教练,也是马龙-斯托克顿时代在1997和98年两度杀入总决赛的一员。在那之后,奈特前往克利夫兰担任助教,指导一个叫勒布朗·詹姆斯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他最近一次在NBA工作是在国王队。一开始他是球队的助理教练,但在2008年12月雷吉·塞斯下课之后,他出任球队主教练,直到第二年的四月赛季结束。

当时他的NBA生涯画上了一个逗号,奈特决定走出这个定式,他不愿再坐到其他某个主教练边上的板凳席上。接着当印度国家队邀请他出任主教练,指导这支虽然拥有着世界第二多人口,但FIBA排名始终徘徊在50名开外的球队时,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机会。

在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印度队鲜有出色表现,经常被中国、韩国、日本、黎巴嫩和伊朗这些球队击垮。对于已经习惯和湖人、马刺、小牛或者公牛比赛的奈特来说,他现在的对手变成了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尼泊尔。

尽管对手的名字发生了改变,尽管球员的才华也和以前有很大的差距,但奈特并没有改变他的战术本。“我还是在教他们曾经那些用在斯托克顿和勒布朗身上的战术。”他说,“但现在,我会用一种全新的执教方式,以便让印度球员能更好地理解。”

但对于奈特来说,他的工作并不只是进攻和防守。一年前刚来到印度时,他的任务也许还只是场上的导师,而现在他已经在印度篮球联盟里担任了一个更有影响力的角色。“我的目标是在这里彻底发展这项运动。”奈特说,“现在我已不仅仅是在指导篮球的基本功了。我接受了一个具有行政角色的职位,我也很爱这个工作。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练培训班,希望培养出更好的教练。”

让印度篮球变得更好不只是奈特一个人的工作。在他负责男篮的同时,印度女篮的主教练职务交给了皮特·高德特——曾经在杜克大学辅佐过老K的助教。同时,印度篮协也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国家队聘请了一个力量和体能教练——扎克·潘威尔。这些都是印度篮球逐渐进步的细节方面。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他们也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在2010年,印度篮协和美国的体育媒体管理公司IMG Worldwide签下了一份为期30年的合同。IMG还和印度最大的综合性企业信实公司有着合作,并致力一起为印度篮球提供在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财政支持,让印度球迷在几十年之后终于看到希望。

除了签下三个美国教练之外,IMG-信实公司还为年轻的印度篮球才俊提供了奖学金,让他们到佛罗里达加入IMG学院。更重要的是,按照奈特的说法,他们的存在让印度很有希望能很快建立他们国家的第一个职业篮球联盟。

“只要一有职业联盟,它就会给球员们要登上大舞台的动力和激励。年轻球员必须得看到好球员努力打球,这才会让他们去模仿,去进步。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能吸引新球迷的兴奋点,让他们能看到未来。一个职业联盟会彻底地改变球员、教练和其他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们的生活。它会制造就业的机会,带来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它还能提高印度国家队球员的整体水平。”

在印度拥有自己的篮球联盟之前,在当地人真正关心这项运动之前,这个国家还必须先在球场上取得成功,这也是奈特的第一要务。他的第一次历险是2011年FIBA的亚锦赛,尽管他们在武汉只取得了令人失望的第14名,但在国内,人们却对他带来的球风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未来也有了更乐观的期望。

“印度球员总体来说都很优雅,不过有些人,特别是来自旁遮普地区的人,他们都很强壮,很能对抗。”奈特说,“几年前NBA总有一种说法,说外国的球员都很‘软’。但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些很强壮也很有潜力的球员。这是很好的消息,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可以让球队有内线的威胁,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外线那些相对低调的球员。”

印度的篮球财富也许就落在了一个16岁的巨人萨特那·辛格·布哈马拉(Satnam Singh Bhamara)身上。这个出身农民家庭的孩子现在身高已经达到2.18米,并在佛罗里达IMG总部的篮球学院接受训练。印度篮球迷和NBA都希望布哈马拉——或者他之后的某个人能成为篮球最高舞台上的第一个印度球星。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一直致力于让篮球运动全球化,并且希望用NBA征服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此前的中国已经定好了基调: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令人刮目相看的职业联盟,并且向NBA送出了一个超级巨星——姚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国家队也很频繁地出现在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当中。篮球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拥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球迷。

印度也拥有这样的人口基础,只不过对于这些人,他们最热衷的体育运动和业余爱好是板球和宝莱坞。尤其是板球,它在印度就像宗教一样。从瓦拉纳西的车道到果阿的海滩,这个国家里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在打板球。对于其他的运动,年轻的印度人看上去都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个国家有史以来只获得过一枚奥运会金牌。除了板球的印度超级联赛之外,职业联赛对于这个国家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

但情况也在改变:印度开始逐渐在拳击、羽毛球和摔跤这些个人运动上崭露头角;最近几年,足球和曲棍球职业联赛也相继成立。NBA希望印度也能拥有他们的职业篮球联赛,但首先,他们要从草根阶层开始,宣传和发展这项运动。

NBA负责国际篮球工作的高级主管特洛伊·贾斯提斯一针见血地指出,NBA在印度的发展要从最底层开始。“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印度身上,他们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NBA也注意到他们身上巨大的潜力。”他说,“尽管篮球的圈子在这里还相对较小,但他们对于这项运动是绝对够狂热的。”

他们利用马辛德拉NBA挑战赛在印度的草根阶层推广这项运动,这是一个在印度五座主要城市举办的社区篮球联赛。依靠着其他的社区项目以及逐渐发展的数字技术,NBA在印度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几乎每一天,NBA比赛都会在印度直播。只不过由于时差,忠实的球迷必须很早就得爬起来看比赛。而且在体育用品商店里,你也可以在印度板球衫和英超球衣中间发现NBA球衣的身影。

当然,NBA还是非常希望能尽快的找到一个印度篮球天才,这样,那里的孩子就能穿上印有印度名字的NBA球衣了,就像当年中国人穿着姚明球衣那样。尽管离真正诞生一个NBA级别的球星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个国家却用一个殊途同归的方式向前迈进:一年之前,印度最著名的女篮球员姬苏·安娜·乔斯被邀请去参加WNBA洛杉矶火花、圣安东尼奥银星和芝加哥天宫队的实训。27岁身高1.85米的乔斯也许是印度篮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球员。尽管她最终没能得到一份合同,但她也赢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曝光度。

现在,有了乔斯的“半成功”、IMG-信实公司的支持、NBA的关注以及萨特那身上的潜力,印度球迷有理由对未来充满希望。毕竟5年前,篮球在这个国家最大的亮点还来自于宝莱坞巨星沙鲁克·罕和卡卓尔1998年大卖的电影《怦然心动》中的单挑镜头。印度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国度, 不管是宝莱坞电影还是板球明星, 只要他们十多亿的国民对什么东西开始感兴趣了,他们的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

“职业篮球教练已经带着全新的理念,从其他国家来到印度。”奈特说,“印度有一些很有天赋的年轻人,他们身上有着教练教不了的东西,比如说韧性和能量。我毫不怀疑,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篮球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管在场上还是场下,奈特身上的能量和他对未来的乐观都值得印度篮球的管理者和球员去学习。印度国内现在充斥着很多噪音,比如说新德里拥挤的街道上黄包车的鸣笛声;游行的铜管乐队所演奏的宝莱坞电影歌曲声;板球观众的欢呼声以及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叫喊声……但当这些声音都远去时,肯尼·奈特和那些为了印度篮球梦想而奋斗的人们只会在意一个声音,那就是篮球场上的声音:球穿过篮网的唰唰声和球鞋摩擦地板的吱吱声。

宝莱坞电影推荐 篇9

它主要讲述了两个好兄弟莱俱和法汉去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过程中展开了许多回忆。兰彻顶替别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个印度名校,但是压力却巨大,几个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放弃了生命。这所学校是非常注重成绩的,成绩决定着一切,没有好的成绩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没有受到压力大而放弃,用他自己的智慧、幽默、善良和开朗的性格影响着周围的人。他们三个好兄弟还经常受到退学的的打击。害怕、紧张的心情使莱俱被野蛮的院长——病毒的强迫退学而跳楼,变成了植物人,后来被兰彻和法汉救活。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大学生活,最终兰彻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他成为了一位具有400项专利的天才科学家;莱俱也实现了梦想,成为了工程师;而法汉却成为了野生动物摄影家,完成了他的梦想。

梦想是什么?是我们心中的目标。电影告诉我们要去追逐它,去实现它。不要放弃,尽管路上障碍重重!没关系,想办法跨过它吧!电影中最真挚最感人的就是三个朋友互相真诚的帮助,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属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电影中的一句话,成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词,只要努力,有什么不可能的?想要成功,脑海里必须要有两个字——坚持。说说简单,做起来可是非常难的。但是,只要你真心的想要成功,这也是个简单的考验。

对于这部影片,还让我特别喜欢的就是对印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印度的服装,美食,礼仪都很特别!特别是女主角穿的服装颜色艳丽,款式不同于我们的普通服装,非常有民族地域特色!还有就是印度的风景了,在法汉和莱俱开车去找兰彻的途中,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下尽是美丽的风景,火红的叶子煞是美丽!真希望今后等我长大了,有机会可以去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城市看看,一探究竟!

这真是一部励志的影片,用独特的方法告诉我们了许多道理,使我看了回味无穷。

宝莱坞电影推荐 篇10

电影中因主人公而改变的莱恩在面试时说了一句让我惊讶不已的话;“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的站立起来,断了16根骨头才让我获得这样的态度,所以我不改变。”于是面试主考官在连连惊讶的神情中叫回了莱恩并说:“你是我25年来见过的无数的面试者中最出众的一位,年轻人你是从哪来的,我们来谈谈薪酬。”

影片中主人公的几番说话也久久的在脑中翻腾,我不得不将他的话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珍藏起来,“追求卓越,成功将不期而至。”

在现实制度不变的洪流中,上学,听课,考试,拿文凭,找工作,我们一直在重复着机器干的活,而自己的喜欢的事物却总是在父母、老师、外人或有形或无形的打压下,渐渐消失,在不断地压力给养下,我们不在有那清澈,灵性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浑浑噩噩毫无颜色的呆滞,我们不在兴奋不在激动,不在因为对学习对知识的好奇而幸福不已,代替它的则是为了考试而不眠不休的背书,不眠不休的做题,然后为了拿证而不得不死K那些恨不得撕的稀巴烂的课本。真为这个制度悲哀。就算空发挠搔到头来父母又会说:“这个制度就是这样,你要不想被他吞没就先学会适应。所以学习期间你要拿下越多越多的证,然后工作上工资就可以比别人多得多。”事实上他们是对的,而且相当正确,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

可我不禁要问这样学习出来的人快乐吗?背负着为找到一份工作的精神负担,又怎么能学习的好。又怎么能真正放得开。

可是没办法,大家都精神有问题的时候,如果你精神正常,那就是你的悲哀了,因为在他们眼中你就是不正常的。

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都是敢于向制度向权威挑战的人,并且他们身上总有那过人的精神力量和超强的抗压能力。所以他们的成就必定向流星般耀眼,即使短暂却能让人心驰神往。

我感到庆幸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父母,但同时也感到悲哀,因为他们给我了很多压力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我完成了这个时代赋予给我们的基本教育义务。从小得到的就只有好好学习考试要考好,分数要高,然后就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接着继续重复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的作风,上一个一流大学,最后就应正那句不知何时说起的话“毕业即失业”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学自己不喜欢的课,就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业,有意思?!父母老师的答案是肯定的。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一直迷惑着,一直想着自己为什么出生?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学这些不感兴趣的垃圾的东西,考那些个无聊的证。成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好想超越自己,打败自己,创建并形成一个自己的思维然后走自己的路去成功。

有时候我也突发奇想自己的妈妈为什么不是那种“超级”妈妈,叫自己的儿子想上大学就上大学,不想上大学就不上大学,决定全在儿子手上,并且对儿子说,“不管你做什么选择,妈妈都支持你,”羡慕啊!

于是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走出了自己不一般的成功之路!可见家教对一个孩子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回头想想自己的父母也不容易,也许当他们看见其他有钱的父母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能成功的环境时是不是也在心里懊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努力,不能像别人一样给予自己的孩子同样的东西呢?!所以也就在无形之中把社会、人性中的一些不好的东西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儿女们。就这样忽略的我们是否快乐的感受,是否真正喜欢学习的想法,这就如同影片中主人公的另一位好友明明喜欢摄影却非要和工程师结婚。不过幸好咱们的主人公魅力四射,让他的好友放弃的原先的胆怯,真心的请求他的父亲让他去学习摄影。并且成功的成为一位杰出的摄影家。

写到这我的迷惑也无形的再添一分,摆在我面前的,我能看清的路有三条,第一,真心的去和会计恋爱,并且终生为它执着,或许能学有所成,拿到大家都梦寐以求的注册证,到一个公司做我熟悉的事,拿到几十万应有的报酬。然后到了一定年龄去完成另一个必须的任务。

第二,放弃现在的无奈,努力寻找着自己心中所爱,然后让人生不再暗淡,这条路的成本很大,代价也很高。但却是快乐的。同时也是心酸的。第三,和会计保持忽远忽近的距离,在保证饭碗的前提下,努力寻找所爱,当真正找到的时候立马放弃,这条路貌似也是最合理的一条。

看似很清晰的三条路,也知道最好的一条是什么但就是没有去选择的冲动。或许已经被压的再也弹不起来了。不管怎样吧,积极地思考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带着疑惑继续上路。

希望能有主人公那样的结局。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

《三傻大闹好莱坞》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影片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在大学求学时的故事。主人公兰彻与众不同却又成绩优异,这引起模范学生查尔图的不满,他们定下约定,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谁都没再有他的消息。十年之后,查尔图归来他找来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一路上,他们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后发现了兰彻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采用了现在——回忆——现在的结构形式,一开始是法罕、拉加、查尔图踏上寻找兰彻的道路,随即进入了回忆。在大学生活时主人公兰彻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他特立独行,想象奇特,却又总能给人惊喜。他还重义气,愿意为了兄弟考试过关去偷试卷答案。

在主人公兰彻身上,我感受到了印度人对于国家应试教育的反思与批判,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才也是通过考试脱颖而出,而应试教育是非常扼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影片中的模范生查尔图和主人公兰彻则是一对非常明显的对比,查尔图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死读书,死背书,考高分。而兰彻则从不靠死记硬背,靠理解去弄懂每一个概念。

影片以寻找主人公兰彻为线索,开篇就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给观众带来了观影兴趣,让观众迫不及待的想往下继续观看下去。最后揭晓答案,原来“兰彻”并不是“兰彻”。有悬念,有歌舞,有思想,《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

宝莱坞明星居多的印度富豪榜 篇11

声誉排名:3

收入:3800万美元

行业:电影演员

沙鲁克·汗主演的电影《阿育王》让他得到了“国王汗”的称号,《阿》是部名利双收的高票房电影。沙鲁克·汗还投资了自己的品牌SRK,大获成功。他签下的代言广告多达23家厂商。

2.萨尔曼·汗

声誉排名:1

收入:2700万美元

行业:电影演员

2012年萨尔曼·汗主演的电影《撒老虎》票房创造了印度宝莱坞第二高票房的好成绩,第一票房电影也是由萨尔曼·汗主演的《三大傻》。萨尔曼·汗发起了一项人性化倡议,他建议400名轻量囚犯通过劳动以钱抵刑,而他也主动帮助最为困难的轻量囚犯,为他们垫付罚金。

3.马亨德拉·辛格·欧尼

声誉排名:2

收入:2500万美元

行业:体育

2012年印度板球王马亨德拉·辛格·欧尼开拓了板球外的事业 他组建了一支超级摩托车队。

4.阿克谢·库玛尔

声誉排名:14

收入:3400万美元

行业:电影演员

阿克谢·库玛尔通过两部电影《真爱满屋2》和《无赖正义》稳固了自己的影视地位,2013年阿克谢·库玛尔还准备加快他的事业步伐。

5.阿米特巴·巴强

声誉排名:8

收入:2200万美元

行业:电影演员

2012年对于观众来说阿米特巴·巴强的曝光率相当低,几乎接近被遗忘的边缘。2013年巴强将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演好莱坞大制作电影。

6.沙奇·德鲁卡

声誉排名:7

收入:1800万美元

行业:体育

印度板球代表人物之一的沙奇·德鲁卡即将在2013年离开板球国际比赛。

7.卡丽娜·普尔

声誉排名:13

收入:1400万美元

行业:电影演员

卡丽娜·普尔主演的电影在2012年遭到了票房寒流,让她感到了压力。2012年能够让她重拾信心的事情是她嫁给了等待已久的未婚夫赛义夫·阿里·汗。

8.威仁德尔·塞瓦格

声誉排名:4

收入:600万美元

行业:体育

本土体育巨星塞瓦格在国际体坛打响知名度的道路还很长。

9.维兰特·克里

声誉排名:6

收入:900万美元

行业:体育

大器晚成的维兰特·克里在2012年终于拿到了年度最佳运动员的荣誉。

10.卡特里娜·凯夫

声誉排名:16

收入:1200万美元

行业:电影演员

2012年卡特里娜·凯夫达到了演艺事业的最高峰,她主演的两部电影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2013年她还有望增进事业跨足国际。

(宁良凌编译自美国《福布斯》)

上一篇:语文园地二的教学反思下一篇:开学典礼德育校长精彩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