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精选13篇)
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 篇1
遇到挫折有毅力,做坚强的求知者
——《我要上学》电影观后感 今天,李老师带我们去启慧楼看电影,大家都非常兴奋。到了求真堂,大家依次按顺序坐了下来。电影开始了,电影的名字是《我要上学》。讲述的是一名叫赵小莲的乡村女孩,因为山洪暴发父亲不幸去世,奶奶又患上重病,还欠下一大笔债,在母亲的劝说下,只好被迫辍学打工,仍不放弃求学的感人故事。
有一次,小莲丢了一袋香菇和一袋辣椒,有一次把手上的血弄到了面里面,还有一次摔破了八个碗,这些事情都是因为读书而导致的。于是,到了晚上,三宝悄悄地把小莲的书给烧了。小莲被吵醒了,连忙把书抱起来,说:“不要烧我的书,不要烧我的书!”书,在她的心目中比什么都重要!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在二喜叔和学校田老师的帮助下,她重新得到了自己的权利——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的上学梦。故事情节朴实感人,充满正能量,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当代青少年励志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最让我敬佩的是主人公赵小莲。她的生活环境那么贫寒,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回到学校上学。然而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汉时期有个人叫蔡伦,他小时候家里非常的贫穷,为了生活,他进了汉明帝的皇宫里面当了一名太监,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最终取得了成功。他们这种不论出身如何,依然积极进取、努力读书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努力学习啊!
再看看我们,在家里哪个同学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 ? 爸爸妈妈供我们上学,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用在给我们买漂亮的衣服、可口的零食上,自己都不怎么舍得用钱。而我们却不努力学习,上课做小动作,回家作业不按时完成,导致时间白白浪费掉,成绩一塌糊涂。相反,如果我们像电影中的赵小莲和蔡伦一样,努力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留下坚实的足迹。
妈妈经常对我说,人生难免有挫折,遇到挫折要有毅力。我要学习赵小莲勇敢、不放弃、不退缩的精神,做坚强的求知者,做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三·四班
徐元婷
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 篇2
一、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 我国处于社会变革转型时期, 话剧、电视剧、电影以及戏曲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使得我国的影视剧产业的发展在数量上快速增长。我国的电影票房破百亿, 电视剧年产上万部, 而在这众多的作品中, 就出现了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情况, 同时也造成了影视界的各种乱象出现。
(一) 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现状。在电视剧改编为电影的制作之初, 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往往要高出收益, 而这却丝毫没有降低影视剧的生产热情, 反而有越挫越勇之势。随着娱乐格局的改编, 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为影视投资人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向, 从而导致了影视业内开始把注意力都停留在了那些收视率高或是票房较好的题材上, 他们对热门播出的作品进行改编。通常情况下, 影视剧的制作人往往从原来作品的情节模式上进行“拿来主义”, 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改编, 并将其按需求进行拓展或是浓缩, 最终来完成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笔者认为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本质上就是将同一内容进行“回炉重造”, 带有全新的创造色彩, 此类产品的数量剧增, 在影视剧的发展进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从国际范围来看, 《青蜂侠》在美国的电视剧由于收视率惨淡, 使得制作方原本欲拍续集而没有得以实现。在电视剧制作失败之后, 制作方开始将其转向了电影市场, 期望能够用另一种方式来演绎, 并获取利益。这就出现了电影版的《青蜂侠》, 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二) 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存在的问题。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作品中, 《奋斗》《我的美女老板》两部电视剧较为成功, 而拍成同名电影之后却是失败的, 这些失败的案例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原因, 目前的影视剧市场出现快餐化的制作模式, 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 电影编辑人的出发点和侧重点都落在了博人眼球、华丽特效等方面, 而没有真正去分析观众们的想要的是什么, 导致同名翻拍失败的结局也是必然。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过程中, 为追求短时间内以最小投资获取最大利益, 仅仅是将电视剧进行简单的精简, 对剧情缺乏深入的推敲, 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没有新意, 让观众在看了之后没有得到自己对电视剧中人物形象或是故事情节的新期待, 严重影响了电影版本的声望, 同时也注定了同名改编的失败。这种闭门造车的电视剧到电影的改编模式本身就有极大的局限性, 电影版的主题选择、艺术形式以及审美取向等是影响改编成功的元素, 需要电影编辑人认真考核。
二、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成功因素分析
很多电视剧被拍成同名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 主要受到观众的审美期待、品牌效应以及突破创新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 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就必然要考虑电视剧对观众产生的影响, 观众在观看了电视剧之后会在其脑中形成一个固有的评价结论, 包括对电视剧中剧情、人物塑造、艺术风格以及叙事结构的评价等多种在脑中形成一个既定烙印。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过程中, 观众可能就希望哪部分情节要怎么发展最好、男女主角之间的结局应该如何、某个角色由谁演绎最佳、电影画质有待提高等等多个方面, 观众都会在电视剧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 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过程中, 简单地进行精简不可行, 是注定失败的。应该综合考虑观众的审美期待, 拍出电视剧的原有主线基调, 在不失原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综合观众的期望适当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将爱情进行到底》在拍成同名电影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了满足观众审美期待这一原则, 对电视剧原有的人物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验证分析, 同时考虑了时代的发展背景、观众的心态变化和新需求, 以此在同名电影版的改编中获取成功。
(二) 遵循品牌效应原则。近年来, 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案例中, 几乎全部都是电视剧在获得较大的收视率和成功之后才进行的改编, 从中也总结出了一个原则:遵循品牌效应原则。在品牌效应中, 只有主品牌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衍生的品牌才会具有吸引力。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改编中, 电视剧的受众群体越多, 电视剧的质量越好, 在听到拍成同名电影消息时才会有越多的观众关注。如果是一部收视率不高, 电视剧质量不高, 整体评价不好, 受众群体不高的情况下, 由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成功的可能性就较低。因为在电视剧阶段主品牌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群众对此故事已有了不好的印象, 观众在次生品牌出现时就会失去期待的兴趣。因此, 选择一个品牌质量较高的电视剧是改编电影的基本原则。品牌效应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中还表现在演员的选择上, 在改编的电影中选择部分电视剧中的原班人马或是选择部分影视明星, 对改编电影的成败有着一定的影响。演员的自身的品牌魅力常常会吸引部分粉丝去选择观看电影, 其中选择原班人马是较佳的选择。
(三) 赋予电影新活力。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过程中,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决定成败之外,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改编后的电影是否具有新活力。在遵循电视剧主基调的前提下, 对电影作品注入新鲜的活力, 是影响其成功的一大因素。由电视剧到同名电影, 如果缺乏新内容、新改变, 电视剧拍成的同名电影极有可能失败。这是由于观众在看了电视剧之后, 选取去看电影总希望看到一些不同的内容。另一方面, 创新是一个电影编辑的基本要素, 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影视剧的重要因素。如果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过程中, 所有电影都只是简单的精简和复制, 我国的影视剧将停滞不前, 并出现倒退的现象。《武林外传》是一部分较为成功的同名改编电影, 在其由电视剧拍成电影的过程中, 制作人对其中的情节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电视剧的情节做出了相关性的补充, 让观众得到了电视剧之外的一些并不突兀的信息。对原有剧情的拓展和补充是赋予电影新活力的一种形式, 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实践过程中, 制作人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结合受众群体的创新性来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例如, 一些青春题材的受众群体大部分为青少年, 其创新性较高, 易接受新事物, 可适当多一些创新;而像《马文的战争》这类的电视剧更多的受众群体是中老年人, 电影版在赋予新活力的过程中就应掌握好一个度。
三、结语
将电视剧改编成同名电影能够获取新的成功并非偶然现象, 在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过程中, 创作者可以对片中的人物塑造、审美角度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的改编, 进而研究出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关键要素, 为影视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艺术参考。对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现象的发展趋势进行定位, 了解电视剧改编为同名电影的实质, 从而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既能迎合市场需求, 又能够提高改编电影的层次。
摘要:在摄影设备以及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收视率高或是票房较好的题材电视剧拍成同名电影的现象越来越多, 改编成功的作品往往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改编成功的因素主要是要迎合观众的审美期待, 同时保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 顺应时代的发展特点, 让观众能够得更好的视觉享受。
关键词:电视剧,电影,成功因素
参考文献
[1]刘燕.分析电影翻拍为电视剧——以《红高粱》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9) .
[2]徐盟.当电视剧遇上电影:视觉传播视角下美剧的电影化转向[J].声屏世界, 2015 (05) .
王全安我要拍更“大”的电影 篇3
《白鹿原》是部“大”电影
从2000年电影《月蚀》问世,到现在已经10多年,王全安的电影一只手就可以数清。但每部都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可,2007年《图雅的婚事》还曾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熊奖。但王全安并不满足于此,他要拍更“大”的电影,这种电影并非商业“大片”,它的大,是人物众多,沧海桑田,直面一个民族的心灵变迁,这就促成了《白鹿原》的面世。
不过,王全安最近却过得并不太平。《白鹿原》自上映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就目前的公映版来看,影片主线被剪辑得支离破碎,唯一完整的人物只剩田小娥,至于原著中重要的灵魂人物朱先生和白灵,则完全没有表现,因此这一版电影也被不少观众讽为“该留的不留,该删的不删”。至于那莫名其妙、停电般的结尾,更让不少人对导演王全安的掌控能力产生了质疑。
对此,导演王全安显得有些许无奈:“全片经过剪辑后的330分钟版本是让我满意的,220分钟的版本基本也达到了导演的追求。但3个小时以上的电影在影院很难排,从欣赏角度看,观众花两倍的时间在一个电影上也会有困难。为此,我想过分上下集上映,但作为一部文艺片,这种上映方式也很难达到。至于结尾有些突兀,这是因为我们删了20分钟结尾的戏。”
确实,改编经典有时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何况是面对《白鹿原》这样一部巨著。拍好了觀众认为那是原著的功劳,拍砸了则被认定导演的功力不够。50万字的长篇小说,如何栖息在2个多小时的胶片里,是观众最惦念,也是导演最怵头的事,但为了这部电影,王全安筹备9年、拍摄一年、又历经各种波折,辛苦不言而喻。
“《白鹿原》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小说只是一个载体,像一艘船一样,能载着你逆向往回游历。它将载着你重新审视历史的源头到底是什么。让我兴奋的是,通过这样的旅程,让我们有所发现。这不是说我要拍一个成功的电影,我对那个已经没有那么焦虑了。而是指真的会有所发现,实际上完全不出乎我所料,可能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这样一趟《白鹿原》的电影拍摄,其实是历史长河一个个场景的重新发生。”
我是一个演员
在《喜剧之王》中,周星驰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当做枕边书,当别人笑他“是个死跑龙套的”的之后,他会一脸严肃地告诉别人,“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其实,王全安曾经也是一个演员。只不过,他的表演履历并不丰富。
1990年,他出演了张暖忻的电影《北京,你早》,他出演的公共汽车司机邹永强,那个留着小胡子,性格内向却又时常叛逆的北京年轻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1年,出演天山电影制片厂的历史片《雪山义侠》,扮演男主角桑木;同年还出演西安电影制片厂的科幻电影《隐身博士》;1992年则与蒋雯丽一同主演了香港银都机构投资拍摄的《离离原上草》。
媒体经常问王全安为什么不继续演戏了,他喜欢举自己参演的《北京,你早!》的例子,一如姜文,王全安同样喜欢在做演员时又担负着导演的工作,不仅仅爱改自己的角色,还改别人的,致使影片出来之后,王全安自己都感到别扭,“电影虽然很朴实,但是还不够纯粹”。 王全安注定是要当导演的,因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而不是演员的艺术。
从绘画学生到歌舞团演员,从北电表演系到成为导演,从早年简约质朴的艺术电影到如今备受瞩目的大片《白鹿原》,王全安走过的路始终在变化,但这份变化中却充满着一个个的必然。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极具艺术主张又充满控制力的王全安注定要走上这条电影导演之路。而无论是讲述一个故事,抑或还原一段历史,王全安在反复提及的那种“有趣与真实的完美结合”,也始终是他孜孜不倦在追逐的理想状态。
传奇经历:12年12个剧本
王全安的传奇之处散落在他的成长经历中。1965年,王全安生于红色圣地延安,长于红色家庭(父亲是延安党校校长,母亲则是党校教员),11岁考入延安歌舞团,学习古典舞,18岁随歌舞团赴欧洲演出,并与法国姑娘谈恋爱。某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法国姑娘带他去了一个地方,眉飞色舞地告诉他说那是自己钟爱的电影的故事发生地,刹那间,王全安觉得相对于电影,舞蹈根本不上档次。
拍电影的欲望在他心底蠢蠢欲动。回国后,王全安决定要考北京电影学院。因为知道工作单位不会放他离开,王全安便私自偷走档案,送到电影学院招生办。因为对文化考试实在头疼,他选了一个比较容易的专业——表演系。王全安是传说中的那种上课睡大觉,考试拿高分的典型,还跟导师的女儿谈恋爱,几乎气哭过所有的女老师。总结起来,读书时期的王全安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家伙。
1991年,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王全安去了西影厂导演室,分过去当副导演。他只提了一个条件——只跟一部电影,了解电影的流程即可。私底下他跟张子恩副厂长说了真心话,“别的我真的不太想干,我就想一心写剧本……”就这样,直到1999年,8年时间里,他什么都没干,全都闷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写剧本了。王全安自己算了算,从读书时开始写剧本,总共12年,出了12个剧本。当写到第13个剧本时,王全安觉得自己可以拍了。那个就是处女作《月蚀》。
我要上学电影观后感500字精选 篇4
本文为我要上学电影观后感500字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小女孩静静地趴在窗前,用羡慕的眼光送走了上学的小朋友,她内心多么渴望和小朋友一起上学,然而,一次意外的车祸让她失去了双手,双脚不能走路,她的名字叫栗欣,是《老师!我想上学》里的主人公,我观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潸然泪下。
栗欣的爸爸妈妈找了很多学校,但他们的眼神告诉栗欣没有成功。栗欣自己偷偷的一步一步挪到学校跪求老师,说:“老师!我想上学。”老师感动了,同意她来上学。在爸爸的耐心帮助下,栗欣从扶着楼梯行走到完全独立行走,她学会了走路。每当她浑身疼痛难忍的时候,爸爸对她说:“眼泪只能流一滴”,她变得坚强起来。
栗欣在班级里面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刚开始老师还以为是她的错,骂她坏孩子,一位同学向老师说了实情,老师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她,说她是好孩子。
栗欣的第一个同桌叫祖威,家庭富裕,他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经商,很少回家,经常给他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但他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觉得家里冷冷清清。栗欣带着祖威去她家里住,祖威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心情变好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他们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栗欣的叔叔双腿瘫痪,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失去活着的勇气。栗欣对叔叔讲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说自己活不长久了,这件事只有爸爸、妈妈知道,然后告诉叔叔:“眼泪只能流一滴”,叔叔被感动了,决定要好好的活着。
后来,班里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叫郭明,是栗欣的第二个同桌,由于学习很差,他的爸爸让他回家捡破烂挣钱,但郭明内心不想退学,他想读书。栗欣“三顾茅庐”去求郭明的爸爸,最终郭明的爸爸感动了,答应让郭明上学。
栗欣虽然失去了双手,但她向往美好的明天,她画的《种太阳》获得一等奖。她双手写字时鲜血染红了作业本,爸爸告诉她:“凡事不能强求,要学会放弃”,又对她说“眼泪只能流一滴”。栗欣听了爸爸的话,再次试着写字,然而她成功了,学习成绩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所有人都在为她鼓掌!
栗欣的故事让我泪如雨下,她是我心中的榜样。无情的世间夺走了她生命中的一切,让我懂得生命的宝贵,活着真好!当遇到困难时,要对自己说:“眼泪只能流一滴”!
昨天晚上七点陪孩子去冶金俱乐部观看励志电影《老师我想上学》,来到电影院门口就看到许多家长们带着大大小小的孩子,可见大人对孩子们的重视。排队买票,坐在了靠前中间的位置等待着电影的开始。等待中孩子发现了同班好友石晨露,更是高兴地不亦乐乎,并且坐在了一起。经常听烁说起石晨露是个细心稳重的孩子,还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取得全班第一年级第四的好成绩,看到这个文文静静的孩子,腼腆的笑着,温柔的给我打着招呼,不大的眼睛却是透着机灵劲,这和我家调皮捣乱、上蹿下跳的烁形成鲜明的对比,真希望烁能从好朋友身上学到这些优点。我和露露的妈妈聊了一些孩子的学习情况,得知露露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性是非常强的,看来烁在这方面是要加强锻炼了。
电影开始了,片中一个圆圆脸的小女孩趴在阳台上观看对面学校同学们的手风琴演奏,小女孩的父母则为孩子求学遭到了学校的拒绝,原来小女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脚和双手,不能行走和拿东西,但这并没有影响小女孩对上学的渴望,通过她的顽强的锻炼,终于学会走路,并且自己走着来到了学校,当听到小女孩一遍一遍祈求学校领导说:“老师,我是自己走来的,我会做算术,让我上学吧。”听到小女孩可怜的祈求,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是呀!小女孩的执着和勇敢也打动了学校,终于可以上学了。在学校,通过小女孩的坚强的毅力,顽强的奋斗精神,逐渐练习学写字、学画画,并且在考试中获得年级第一,画的一幅《种太阳》也获的了奖。一个小小年纪的残疾人,帮助落后同学得到了进步,帮助失学的同学又重新上学,帮助轻生的年轻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连她病情恶化时,大把大把吃药的顽强精神,无一不打动着每位观众。可是,生命是脆弱的,小女孩像天使一般的走了,可她却把爱留给了大家,就像她画的《种太阳》,播种希望,温暖大家。电影是在一片吸泣声中结束,灯亮了,我扭头看了看烁,只见她眼圈红红的,眼眶噙着泪。
回家的路上,我和烁一直沉默着,我们还在被影片中的小主人公的事迹感染者,想必烁也能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受到影响,受到激励。
周六下午,我看了一部儿童电影——《上学路上》。山村小女孩艰难的“上学之路”,令我感慨称万千。
影片中的小主角王燕,由于家境贫寒,家里再也供不起她读书。而且家里人认为她年纪不小了,好歹认几个字就行了,女孩子早晚都得嫁人,不如也像邻家的三花姐一样尽早嫁人,好为家里减轻负担。可王燕不想轻易放弃“我要读书”——有一天走出小山村的理想。善良的妈妈知晓女儿的心思,为了女儿读书的事和丈夫说情,家人好不容易做了一点让步,他们和王燕约定:如果王燕能自己的挣到学费,不花家里的一分钱,那她即可继续上学。小小的年龄,为了自己能读书,王燕踏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这样的读书之路,对城市里无忧无虑生活的小孩子来说,是多么的让人无法相信的事情!
在贫困小山村,短时间内挣够一学期的学费是相当的困难。王燕为了能读书,可谓绞尽了脑汁:她偷偷的把家里的鸡蛋变卖了;她顶着山村人的冷嘲热讽,向她的对象——小哥哥借小山羊来养,养肥了山羊卖出去,赚点差价。在开学前一天,为了赚取2元的中介费,王燕苦求大叔把那只大肥羊按照原来的价格卖出去。卖羊的大叔被王燕的泪水感动了,同意大肥羊卖出去。王燕把赚来的2元中介费,和她的小哥哥当车费,来到“水固”打零工,摘枸杞。两人连饭也顾不得吃,一天摘得一百二十四斤枸杞,又连夜把它卖掉。一斤枸杞得两毛工钱,她们一共挣到二十四块八!王燕的学费终于赚到了,她终于可以踏上了“上学之路”。
学生拍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5
剧本是微电影的灵魂。说的现实点,我们并不富裕,所以,那种开场“海边沙滩上;豪华游艇内.....”之类的剧本直接pass掉吧,即便剧情很动人,但开销会大的惊人,不过喜欢DV的高富帅们可以尝试一下。其实也就是说,你的剧本在剧情很精彩的前提下,一定要尽量利用你身边免费的东西。当然一分钱不花也是不可能的,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小的开支呈现出片子最完美的剧情和艺术价值,简直是伟大的创举。第二、武器
机器的好坏决定了片子的画面质量,但机器不好绝不是影响一个好作品的主要原因,拍出带感的好画面才是硬道理。
虽然现在大部分微电影的拍摄都用的单反,但我还是把单反跟摄像机以及小型DV一起混谈了,原理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的机器像素不太高(80万左右的),要注意在拍摄中适当提高照明亮度,尽量应用自然光。机器好的可以划分多区域布光,多机种明暗影调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画面多一些层次,使画面更有味道,人像所在的布光尽可能在不过曝的前提下亮一点,因为人是画面的视觉中心。
友情提示:(1)切不可用数码变焦;(2)切不可用防抖挡拍摄;(3)切不可用LP.要用HQ.或者SP.【HQ(高画质)、SP(标准)、LP(长时间)】可以根据情况选择;(4)切不可4:3、16:9来回切换拍摄;(5)拍摄夜晚灯光时,尤其是汽车灯,一定要去掉UV镜。
第三、实战
真拍起来DV,那问题太多了,布光、录音、拍摄、穿帮等等,说都说不完,必须要自己去拍,多拍几次,问题会慢慢少很多。
布光以自然光为主,人工光为辅。天气的选择很重要,晴天或微阴天气拍出的画面要比阴天好的多,光的选择也要根据塑造人物形象不同,打的光也不同。一般来说,男人打硬光,女人打柔光,要表现一个人或物体曲线轮廓,那就打逆光,在拍室内戏的时候,窗户外的强光会进入画面,会造成画面中的曝光过度,这是我们可以在室内打光,使室内光强与外界平衡,但要以室内光为基准调节白平衡。此类光比过大的情况都可以这样的方式解决。
在拍夜景时,摇移要尽量放慢,不然会出现拖尾情况,破坏画面质量。
反光板的选择,反光板可以根据用途分,补光用的、柔光用的、吸光用的、消弱光线用的。淘宝一体的反光板很多也很便宜,需要的可以去看看。
用单反拍的DV,录音很头疼,同期声的话筒价钱不菲,效果也不怎么好,单独录音,对话量大的话,后期剪辑很麻烦,但这就是现实,无论是哪种,都要自己去认真做,自己克服吧。
至于拍摄中的推拉摇移平稳性,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脚架、轨道之外的外物,寻找支点找物体依靠拍摄、自行车的航拍、滑板、超市购物车等等物体,发挥想象,很多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技术方面一定是要多练习才行的。
后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我们“穷丑搓”能接触到的剪辑软件大部分就那几个(用绘声绘影的您真该换了),单反拍摄的个人推荐Premiere cs5.0以上版本,我用的5.5,专门剪辑单反制式用的,插件很多也很好下,跟AE也可以完美配合,摄像机和小高清拍的可以用EDIUS,网上也很好下载,不过你要是有更高端的非编软件也行,比如大洋,索贝,或者更高端的,那拍出来的片子一定不错的。
用这些软件个人觉得最头疼的就是制式问题了,剪了好几部,才彻底搞明白,由于不同的机器拍出来的制式多种多样,光一个MOV就十多种,什么AVI.mp4、m4v.wmv、asf、asx
....真的无法总结,要靠给位自己摸索了,一定要有耐心,记住,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热爱并坚持下去,一定能拍出来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观后感,电影观后有感,爱国电影 篇6
——电视电影《那年秋天》观后感
×××
摘要:电视电影《那年秋天》以感人的抒情描述和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得到了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其艺术感染力主要来源于三大特点,即“诗化”风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关键词:“诗化”风格;人物形象;民族风格
引言
电视电影《那年秋天》篇幅短小,情节单纯,场面也不繁复。然而,编导者却以饱满的热情,独到的视角,通过感人至深的抒情描述和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紧紧地攫住了观众的心,使观众从并不新鲜的故事中感受到深刻的思想内涵,得到了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电视电影《那年秋天》的情节脉络清晰,人物形象丰满,情感刻画细致入微,并调动综合艺术的手段,把瑶山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渲染得多姿多彩。应该说,这是一部诗意盎然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电视电影。它像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诗,更像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
一、《那年秋天》的主要内容 „„
二、《那年秋天》的主要特点
(一)“诗化”风格
有人说:“戏剧是一种浓缩的艺术。”成功的戏剧作品既是来自生活,又是经过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浓缩的。浓缩的实质就是诗化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这部电视电影虽然只有上下两集的篇幅,但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主要是编导者善于浓缩情节,充分调动观众的艺术创造想象力,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之中把剧中的丰富内涵领会得分外真切而又深刻。如剧情开始,并没有出现红军与追剿敌人战斗的场面,而只是通过老年山花的画外音自然而然地将故事引出。这样,不仅使观众可以从画外音得知,六十六年前的秋天,年轻山花即将与未婚夫七步成亲的日子里,路过瑶山的红军曾跟国民党打了一场恶仗,山花救下的年轻红军旗手孙福来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负伤 的,而且还可以从画面上所表现的孙福来奄奄一息的神态,山花急切的心情,阿公和七步如临大祸的紧张表情,想象出这场恶仗是如何的惨烈,如何的悲壮。这种浓缩情节,以虚代实,调动观众想象力的“诗化”,要比如实地在画面上展现刀对刀,枪对枪地厮杀,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1、“诗化”意境。意境就是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而且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其自然而然地进入二度创作的艺术氛围里,有着身临其境之感。《那年秋天》这部电视电影的编导者就善于营造意境。请看山花含泪送走七步和孙福来的情景:
„„
2、象征手法。这部电视电影运用“象征”之处颇多。如阿公与蓝癫子展开殊死搏斗一起摔下山崖同归于尽后,特写镜头展现的伴随着悲壮瑶歌久久地飘荡在山谷上空的那面军旗,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今天的革命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3、“诗化”韵味。这部电视电影的尾声就“韵味”十足,当山花的回忆故事述说完以后,剧情并未因此结束,而把镜头又拉回到现实中:画内,老年山花默默地站在老榕树下,企盼着眼望远方;画外,又回荡着她那缓缓的诉说声:“九月十六真到的那一天,七步哥没回来。我晓得,除了跟孙大哥当红军,他离不开我。那天晚上,我痛痛快快地大醉了一回,从此再也没有喝过酒。可不知怎么搞的,从那天以后,只要看见圆圆大大的月亮,我就一阵阵的头晕,好像是六十六年前那场酒醉,到今天还没有醒来„„”这一音画结合的尾声,体现出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它不仅饱含激情地讴歌了瑶族同胞“爱到永远,生死不渝”的凄美之爱,淋漓尽致地敞开了山花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纯洁善良、崇高美丽的内心世界,而且还把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留给观众,真可谓“言欲尽而意无穷”。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山花,是编导者倾注满腔热情塑造的一个纯洁、善良、崇高、美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怀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热烈憧憬的纯情少女,由于出生时就没了父母,一直受到爷爷的宠爱,得到从小与她青梅竹马的七步的呵护,不免有些任性。然而她却有一颗纯真如碧玉,透明似水晶的心灵,当她发现受伤的孙福来奄奄一息时,便不顾一切后果地将他救回家中料理。她救人的动机单纯得可爱,当她从孙 2 福来手上的粗茧看出是穷人时,便抱定穷人应该救穷人,救人应该救到底的决心。所以,阿公和七步几次将受伤的孙福来送出家门,都被她找回来。她天真好奇,为了逗孙福来高兴,毫无顾忌地当面试嫁衣,蒙盖头,并让孙福来掀了红盖头。她机智勇敢而大方,在蓝癫子搜家的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假装裸身冲凉将孙福来藏在浴桶里而骗过了蓝癫子。她更具有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牺牲的精神,明知自己深爱着七步,轻易离不开他,但为了将来能打下天下,保住老百姓的江山,却在成亲的前夜毅然决然地洒泪送走七步去当红军。她像一朵清新、明丽的山花,点染在瑶山的青山绿水间,熨帖着人们的心灵。
„„
(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但凡优秀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总是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而作品的地方特色越浓,越有利于加强它的民族风格。因为民族风格的特点不是抽象的,它总是具体地寓于或渗透于属于这个民族的一定地区的地方特色之中。这部电视电影是反映广西白裤瑶族生活题材的。白裤瑶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奋发向上的民族。他们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导者的高明之处,则是以一滴水珠映现太阳的发人深思的艺术表现手法,把白裤瑶的文化特征浓缩得极其形象而又情味绵邈。如反映山花成亲的那组镜头:
„„
三、主要结论
去欧洲拍电影 篇7
先是德国、英国和匈牙利的减税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项目,在全球市场上争夺电影制作项目大获成功。然后是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加入,与此同时,东欧的各大机构开出了“清仓大甩卖”的优厚条件……欧洲人似乎在向全球影人招手,来这里拍电影吧,这里最划算。
英国:制片公司外来业务不断
英国本土制片公司Pinewood Shepperton近来生意红火,业务一单接一单。
Pinewood Shepperton目前正在制作的一个项目是环球公司(Universal)的新片《罗宾汉》(Robin Hood)。该片导演是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主演是好莱坞大影星罗素·克罗(Russell Crowe)。
环球公司的另一部影片《狼人》(The Wolfman),也将由Pinewood Shepperton负责制片。华纳公司的《诸神之战》(Clash of the Titans),也选择了Shepperton公司的片场进行拍摄。
英国的另一家制片公司Leavesden制作公司手上也不乏好莱坞项目。由大卫·耶兹(David Yates)执导的华纳兄弟(Warner Bros.)的《哈里·波特和死圣》(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第一部和第二部都已被这家公司收入囊中。
除了这两家公司以外,还有不少于6部非英国原创项目选择了在英国拍摄,其中有些已经完成了拍摄。
Pinewood公司的公共事务协调部负责人安德鲁·史密斯(Andrew Smith)说:“英国制作需求不断的原因,首先是税收优惠政策,在当今的经济情况下,这项政策让我们的竞争力大为增加。其次,我们这里有顶尖的制作机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这里有杰出的制作人才。”
德国:项目每花1欧元,向制片方返还20美分
德国的DFFF基金(德国联邦电影基金),掌握在德国联邦电影局手中。只要是在德国本土拍摄,进入这个基金计划的电影,项目每花1欧元,DFFF会向制片方返还20美分。2007年,这项政策取得了巨大成果,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捉刀手》(The Ghost)、迈克尔·哈内克(Michael Haneke)的金棕榈影片《白丝带》(The White Ribbon)和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的《反基督者》(Antichrist),这些出镜率极高的影片足以为德国电影工业在拉来更多生意。
德国比较有名的制片厂有两家,一是柏林附近的老牌贝尔贝斯格制片厂,另一家是设在科隆的MMC。
好莱坞影人乔尔·斯利夫(Joel Sliver)是贝尔贝斯格的老熟人了,过去四年里,他拍摄完成了三部电影:《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极速赛车》(Speed Racer)和《忍者刺客》(Ninja Assassin)。今年,他制作的神秘惊悚片《陌生的白种男人》(Unknown White Male)又来到了德国,这是他旗下的好莱坞公司黑暗城堡影业(Dark Castle)与贝尔贝斯格首次共同投资、共同制作的第一部这类影片,影片由西班牙导演杰姆·科勒特-塞拉(Jaume Collet-Serra)执导。
贝尔贝斯格希望这次与黑暗城堡的合作,能够为以后的此类合作提供范本。其实,这种单笔的投资数额一般都不会很大,但德国的制片厂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外来制作项目。贝尔贝斯格的老板卡尔·沃博肯(Carl Woebcken)说:“因为德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上有1000万欧元的封顶,所以在大制作方面,我们的竞争力不如英国(英国没有封顶),我们能竞争的市场主要还是中成本项目。对电影人来说,只要有税收优惠就能获益。”
地处科隆的MMC公司也有自己的乔尔·斯利夫——加拿大制片人安吉瑞·哈默瑞(Andras Hamori)。
到目前为止,哈默瑞已经和MMC达成了好几部电影的合作计划,其中包括《谢利》(Cheri)、《大门》(The Gate)和《野兽》(Running Wild)。
看到DFFF大获成功,德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成立基金支持本地的拍片业务。哈默瑞的这几部电影就选择了在德国的不同地区拍摄和制作。这样,制片方能够拿到不同地区提供的好几笔资金。这种拍摄方式尤其适合独立电影——不但可以跨地区,只要项目是在欧洲拍摄,跨国也可以。
例如,电影《大门》先是从NRW处申请到了约120万美元的津贴,由于本片在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进行了后期制作,制片方又从法兰克福的HessenInvestFilm和斯图加特的MFG Baden-Wurttemberg申请到了200万美元津贴。
法国和其它欧洲西部国家的优惠政策
法国Film France对电影人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被称为TRIP。任何在法国本地拍摄五天,花费超过100万欧元的电影项目,都可以得到20%的退税,封顶为400万欧元。当然了,相关有求是电影中需要加入一点法国文化元素,比如设一个法国角色,加一些带有文化特色的台词或内容,或者是在拍摄时雇用法国的技术人员。
Film France预计,这项新的税惠政策,从2010年开始,每年可为法国带来两亿欧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法国更希望吸引到像《无耻混蛋》或派拉蒙(Paramount)《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G.I. Joe: The Rise of Cobra)这种大制作的影片。
今年6月份,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宣布将在法国巴黎城外建筑一座投资达2.3亿美元的大型电影制片厂,以争夺好莱坞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项目。
意大利虽然缺少足够的拍摄场地,但其出台政策的退税率高达25%(单项700万美元封顶),这还不包括在一些特定地区拍摄时可以拿到的资金支持。在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地区,都灵皮埃蒙特电影委员会(the Turin Piedmont Film Commission)和总部设在洛杉矶的Endgame娱乐公司共同筹集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基金,专门为一些特殊的电影项目提供资金。这一基金支持的主要是“有一定商业价值的英语电影”,要求项目资金至少到位75%,并且有20%的电影成本必须在都灵皮埃蒙特地区支出,满足条件的电影项目,可以得到最多4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
西班牙刚刚开始实行18%的税惠政策,阿利坎特的Ciudad de la Luz制片厂也刚成立不久,不过那里已经出品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泰特罗》(Tetro)和丹尼斯·塔诺维奇(Danis Tanovic)的《验伤》(Triage)。接下来,还有查克·拉塞尔(Chuck Russell)导演的《杀手传奇》(Prodigy)、阿莱克斯·德拉·伊格来希亚(De La Iglesia)的《黄色标记》(The Yellow Mark)和传奇片《达利》(Dali)将在西班牙进行拍摄。
欧洲中东部国家:动静也不小
相较欧洲西部国家,欧洲中东部的一些国家,不但影片拍摄成本较低,那里特殊的地域风情,对一些电影也有特殊吸引力。
在匈牙利,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执导的《失落的第九军团》(The Eagle of the Ninth),正在进行为期12周的拍摄工作。这部由焦点影业和Film4合作的罗马史诗剧由查宁·塔图姆(Channing Tatum)和唐纳德·萨瑟兰(Donald Sutherland)等主演。福克斯公司根据电视剧《天龙特攻队》(The A-Team)重拍的同名电影也已经选定匈牙利,Seven Arts Pictures的《圆桌骑士》(Galahad)也将在匈牙利进行拍摄。
捷克曾经是欧洲东部最受欢迎的电影取景地之一,但是由于缺少税惠政策,在与匈牙利的竞争上就失去了先机。2003年,捷克在电影拍摄上的收益高达2.5亿美元,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减半,相关工作岗位也减少了1500个。在捷克,只有布拉格的情况还算好,玛索尔·朗根尼加(Marcel Langenegger)的二战剧《战火兄弟》(Brothers In Arms)将在布拉格进行拍摄;Spyglass Entertainment也看好布拉格的场景,由贾斯汀·查德维克(Justin Chadwick)导演的《威廉·退尔传奇》(Iron Bow: The Legend of William Tell)就将在捷克拍摄。
目前,捷克政府好终于通过了税惠政策,这也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今年在保加利亚拍摄的电影,包括彼得·威尔(Peter Weir)的《退路》(The Way Back),索尼公司的《再造战士3》(Universal Soldiers: The Next Generation),以及索尼和狮门/ Nu Image合作的重拍片《野蛮人柯南》(Conan the Barbarian)。
关于电影1921电影观后感 篇8
电影一开始的黑白影像,瞬间就把我们带回到百年前屈辱沉沦的旧中国。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洞开了国门。一条条不平等的条约,是列强套在旧中国脖颈上的枷锁。苦难,苦难,中国人在黑暗中四处寻找通向光明的路线。
当《国际歌》激昂的旋律一遍遍在影片中响起,当五四运动的烈火将中华民族的爱国激情点燃,一群怀揣着共产主义信仰的热血青年将中国革命带到了一个全新的转折点。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解救中国人民冲出黑暗,脱离苦海,从屈辱中站立起来唯一正确的答案。
1921年,一个个历史人物的“脸谱”在银幕上是这样的年轻,他们享受着甜蜜爱情的滋味,他们也惊叹于繁华的花花世界,他们也像孩子一样在哈哈镜面前嬉戏耍闹,但他们心中装满了家国天下的理想抱负,他们希望能挺直腰板,抬头做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家,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为理想奋斗,为真理献身,即便是一无所获,也值得。”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李达嗟叹,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我的心被锤击,我的身体在颤抖,悲哀的泪水浮出了眼眶。没有人告诉他们必须这样做,也没有人强迫他们牺牲自我。从教室进囚室,从囚室到教室,他们已深知中国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他们怀抱着共同的信仰,坚决地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一起燃烧自我,成为照亮民族未来的希望之光!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921,他们就是开天辟地之人!中国从此有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1921》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电影林则徐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9
不仅仅如此,他们还想霸占我中华之领土。正当中华儿女大难临头的时刻,一位福建的爱国官员林则徐挺身而出,他抱着“一日不禁鸦片,一日不回城”的念头,率领清朝官兵在广州英勇抗敌,这一壮举大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洋人狼狈不堪的模样,仿佛看到了熊熊火焰燃烧着这祸国殃民的鸦片,情不自禁地喊道:“林则徐爷爷,您真是太伟大了!我敬佩您,是您用虎门销烟的这一壮举,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旋律;是您用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大抑制了英法侵略者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是您用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您是一位功劳赫赫的清朝大臣啊!”
林则徐,一个让国人感到骄傲和民族为之振奋的名字,一个令洋人刮目相看并肃然起敬的名字。你何止是把鸦片销毁在虎门上,你分明是昭示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要忘记做人的尊严啊!你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与恶势力作斗争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感染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在你的事迹的感召下,中华大地上涌现了一批批为了人民的幸福出生入死,就算搭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的抗日英雄,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为振兴和捍卫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啊,林则徐爷爷,我要向你致以崇高的敬礼!
安息吧,敬爱的林则徐爷爷,在这春暖花开的三月里,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弘扬您的伟大精神,开创美好的未来!
你拍电影我买单 篇10
参加一独立影展,听到主办方介绍其中一位老者为某短片制片人时,我窃喜半天,心说可找到支持独力电影事业,肯往外掏银子的主儿了。冲过去拉住老人,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您是怎么看好这位导演,并决定为他投资的?”“我是他爸,儿子拍电影当然掏钱了!”老人理所当然道。
不久,我又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某影视集团高调宣布,斥资1亿元人民币启动‘某某省某某市影视青年助推资金’,扶持中国青年电影的崛起。”但该影视集团高调宣布“只要有好的剧本,就会慷慨为所有热爱电影、有才华的导演投资”的同时还附带了一个条件“凡年龄在35岁以下,并有电影作品在2006年度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导演,均可携带其2006年电影作品报名参展。”
除却以上从自家做起,不太靠铺的“杀熟”行为和压根就没打算为众多“电影爱好者”服务的“资金”,这热爱文艺的青年人打算做点影视方面的艺术创作怎么就这么难?没人会买缺乏升值潜质的作品,即使扎得真是“血”,也应该是投资者相信,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无论是在国内国外、电影院电视台还是未来不知何时到来的3G市场上一定有观众,而且是大把大把地。难道导演与投资真是阴阳的两个面?到底谁从哪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投资者又在哪里呢?
一个投资电影的项目
拍摄完纪录片《不快乐的不只一个》后,王分从大众视野里消失了。直到2007年的大学生电影节,王分带着一部投资三百万的电影《箱子》高调亮相,并获得电影节的三项提名和电影处女作大奖。
2005年9月“中国新电影云南影响”邀请十位独立女导演在云南分别拍摄爱情、喜剧、动作、音乐、魔幻等十部类型电影。到2006年8月,尹丽川、王分、丁乃筝三位导演的影片《公园》、《箱子》、《这儿是香格里拉》已经完成。
罗拉和她的新导演计划
“中国新电影·云南影响”是影客传媒与云南省委宣传部合作的一个大型项目,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女导演在云南拍摄十部好莱坞式的类型电影。
罗拉,纪录片导演、当代艺术家、服装设计师,名片上印的是“中国新电影·云南影响”总制片人。
有五年时间,她一直带着DV游荡于各种艺术活动,然后从拍摄的5000多盘DV带中选出有关摇滚乐的内容,做成了纪录片《后革命时代》。那时对于罗拉来说,拍电影、做纪录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拍纪录片完全个人情感抒发。而且像电脑、摄像机和其他很多费用都花在生活里,根本没资金回收的概念。”在做纪录片的同时,罗拉也看到周围很多像她一样的年轻导演四处寻找资金的艰难。2001年,罗拉开始转向青年导演投资。
罗拉所在的影客传媒主要制作电影和发掘青年导演,“并通过一定手段帮助这些怀有艺术理想,有才华的人完成梦想。”制作与投资是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需要每天做预算、规划,总要考虑回收成本、融资来源以及未来市场。“投资人给我钱,是相信我发现导演的眼光,不能因为别人的信任而不考虑回报,人家投一百万,总要回收一百万成本,再给人利润。”罗拉说,这和创作并不违背,有投资就一定要对投资者的钱负责任。 “我们的合作者云南省政府,得到了宣传效果;青年导演们的艺术才华在作品中得到了承认,甚至有其他公司开始准备给他们投资。而我们现在有信心将电影的投资都收回来,并且这些电影可以变成文化之间的纽带。当所有的人都得到回报,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明年九月,当第十位导演的电影成片,“中国新电影·云南影响”项目全部结束,而罗拉和她的影客传媒则会继续做推广年轻导演的事。
十位女性导演得到投资
“中国新电影·云南影响”是通过十位女导演在云南用自己的视角看当代的中国,用来自不同领域的气质与当地人文的氛围相结合。“这十位生于70年代的年轻女性,拍的电影应当是先锋的、好看的、适应市场的,而不是‘灰蒙蒙的小镇上一群绝望的人’”。在选择导演时,罗拉并不局限于导演本人是否拍胶片或者拿DV拍纪录片,而是是否有吸引观众的才华。“这些电影首先是能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和商业利润的商品,其次是能为青年导演们制造和建立健康的商业循环体系,最后,是这些电影应该可以用于交流的文化工具。”
在罗拉理想中,“中国新电影·云南影响”不仅仅是一个投资电影的项目。“在云南有很多空间可以延展,而这种空间与导演的艺术身份和电影的类型化组合在一起可以是一个相当大的艺术事件。毋庸置疑,由于有了云南省委宣传部的部分资金,影客传媒在摧个项目运作上轻松了很多。
罗拉判定导演的标准
选择导演时,罗拉强调最多的是“才华”。创作经历使她成为一位能迅速判定“导演是否有其他人不可替代的特质”的制片人。一般的投资者谁敢为一个没拍过剧情片的纪录片导演投资?而罗拉却认为纪录片导演身上有剧情片导演所不具备的敏感与观察能力。项目筹备初期,罗拉就想起了在一次饭局上认识的漂亮女孩——王分。而此前,王分只拍过一部纪录片。
在听了王分给她讲的三个故事后,罗拉确定王分可以拍好某一类型的电影。在一次酒吧聚会中,王分向罗拉讲述了新写出来的故事。开始时,周围没人注意她们,但由于王分特殊的语调,分镜头一样的画而,逐渐把其他人吸引过来。几分钟后,同样由于王分构建的过于“恐怖”的环境,有人开始流掉了。故事讲完,周围空无一人。王分将她独特视角带到了电影《箱子》中,而这早在纪录片《不快乐的不止一个》中就存在了。“最终王分拍出的影片和我想要的一模一样。”
不要收回成本
在罗拉眼中好的影片总会和好市场结合在一起。“有人说‘我是一个艺术家,做艺术的,所以我的电影没有市场’,我认为这就是借口。如果你想拍电影又有足够的才华,就一定就能做到。如果你没有做到,肯定是给自己找了理由”。
罗拉希望在这十位导演中能出现像张艺谋、冯小刚一样有自己商业或艺术地位的导演。“我投资了王分的第一部电影,也很希望她能在这个起点后拍上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电影”。
10月26日,《箱子》、《公园》、《这儿是香格里拉》三部先期制作完成的影片将同时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这些影片是否能收回投资,甚至像《疯狂的石头》一样的火爆,这将是考验备位导演功力和才华,以及罗拉的眼光的关键时候。
做可持续发展的华文纪录片
2006年,CNEX为所投资的九部纪录片主题概括为“说钱”。在每年的入选提案中,CNEX都会选一部能概括本年度命题的提案制作成当年的主题
影片,而这部影片也将获得最高的投资。 和其他影片相比,影片《财富之道》算得上是一部贯穿古今历史的纪录片。而这部影片也成为获得资金最多的主题影片。
CNEX“说钱”
CNEX由北京国际交流协会、CNEX香港基金会等支持。作为一个非政府性质的民间组织机构,CNEX旨在记录今天迅速变革的华人生世界,并为后世子孙留下文化遗产。而他们选择的记录手段就是纪录片。
2006年,CNEX以“说钱”为题邀请九位在纪录片界颇具影响力的导演拍摄纪录片。其中分别有香港张经纬《歌舞升平》、台湾林宏杰《卡到了》、北京杜海滨《伞》、北京祝捷《TAXI》、上海黎小锋《我最后的秘密》、成都彭辉《浮萍》、西安李军虎《父亲》、广州符新华《沸尘》以及张钊维的主题影片《财富之道》。同时,与新浪宽频合作征集民间DV纪录片。
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质的项目组,CNEX要做的当然不只是对某位导演进行一次性投资,而是通过市场渠道在发行中使资金达到循环,并用于下一年的纪录片投资,在10年内寻找100部记录中国当代生活的纪录片。就像创立伊始CNEX的组建者就将投资对象定为纪录片而不是剧情片,他们相信纪录片的生命更加长远,而作为好的纪录片导演本人也将能够分享到应得的价值。 面对并不可知的市场,摆在他们有两条路:国外院线及电视台市场。作为投资方CNEX已经做好未来针对市场而剪辑多个版本的准备,即使如此在导演的创作上CNEX并未附加其他条件,因为CNEX项目负责人蒋显斌认为,好导演拍出的好影片一定会有市场,“电视台有一种自己的主流文体,当另一种文体出现在里面时,会有些创新与变化,捕捉中国人当代风貌与创新的叙事风格同样值得期待。”或许真如蒋显斌相信的,这批纪录片的出现可以改变观众的观看习惯。
投资导演的标准
蒋显斌认为,理想状态是在未来每年都能从全国三四十个提案中筛选出五到十部作品进行制作,“当然,这些纪录片必须能代表当代的,值得记录的。”
除了将导演之前的作品作为入围基准,参看现场提案等环节外,CNEX在判定是否投资一位导演时,关键还要由学者戴锦华,教授司徒兆毂、导演陈坤厚、徐小明等顾问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决定。而无论是2007年的“说钱”还是2008年的“梦想与希望”,CNEX的选题非常宽泛,给导演空间的同时,也成为一种考验——毕竟每一位专家都有自己的喜好与判断。
在确定投资对象后,CNEX会根据导演的大纲、时间、资金和整体预算来判定投资金额,而顾问专家则义务为影片的监制与指导。尽管CNEX影片的出口有一部分而对电视台,但对于导演的要求仅仅在于时间和资金、技术标准以及主题导演,而专家的指导也仅仅是技术上的,以利当导演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瓶颈而可以得到咨询和帮助。
2008年海选导演
从去年的导演名单中,我们不难看出CNEX选择导演的严格——所有导演无一例外均在纪录片领域小有成就,其中由CNEX的制作总监张钊维所执导的《财富之道》,无疑得到了最多的投资。CNEX相信,如果对于导演的选择仅仅局限于业界精英,CNEX无疑也会沦为一个小众范围的影像游戏。因此在明年的活动中,更年轻的导演与学生将可以来争取拍摄当年的主题影片。并且,在和新浪宽频合作的征集活动中,CNEX也注意到民间有不少具有才华的“草根”导演,在2008年CNEX将考虑把其中一部分预算投给年轻导演及学生,使更多人有机会加入进来。
200 8年CNEX的年度主题定为“梦想与希望”。而这场全新的选拔对所有的导演都一视同仁,不分轩轾。“明年选择导演的范围更加宽泛,包括主题影片,我们都欢迎新导演加入,而今年的九位导演如果还有必趣参加,并不会因2007年的加入失去资格。当然他们也不会有任何便利,明年将是一次重新的洗牌。”
谁为超支的预算买单
由于CNEX是根据导演提案投资纪录片,所以每一部的资金都不一样,但在制作纪录片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了,影片就有可能因此超出预算。但作为专项的资金,对于一部影片的投资并不能无限的增加。尽管在每位导演提交的方案中,有不少在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CNEX所投入的资金就是在当初选定导演时所谈到的赞助资金,并且根据每位导演的提案做不同程度的增减,由导演自己要判定是不是把之前投注精力的提案拿出来。”很多纪录片导演报上来的选题本就是计划当中的,现在又有一笔可以解决一定问题的投资,何乐而不为呢。上海的黎小锋曾表示,即使没有遇到CNEX的资金,他的纪录片《我最后的秘密》也是自己在近年内将要动手拍摄的计划之一。
而对于CNEX来说,要做到“理想和坚持”。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需要更多,之后的路也会比纪录片导演难。
影想放映用商业养艺术
在“影想放映”第六期放映活动上八位曾经在该活动上放映过影片的导演得到放映证书,而在活动的高潮部分,导演周耀武与北京新乐之声国际传媒签约,他的电影长片《黄瓜》成为公司即将投资的第一部电影。
放映是选择导演的门槛
“中国青年导演专项扶持资金”是由多家进行资本运作的投资机构联合运作而形成的平台,它的资金来自各方,其主体依托于新乐之声国际传媒公司,旨在培育、扶持、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新锐导演。其下属的“影想放映”活动组委会在短短几个月中联系了大量海外电影节,并与其中数十个电影节建立关系。同时“影想放映”还组织放映活动,在“影想放映”上展映影片无一例外都是青年导演的DV作品。
“我们是一个发现导演才华,帮助导演拍电影的机构”项目总监宋小白介绍。在放映活动中,除了对于品牌以及导演宣传,公司会根据观众反应情况判断导演是否值得投资,“在放映活动中导演们可以与观众认识,而对我们来说则是衡量导演感觉、电影功力以及影片市场的场所。”
投资给《黄瓜》是市场的决定
周耀武的《黄瓜》是第一部得到投资的影片,而在“影想放映”活动中其他导演的影片也并不逊色,为什么只投给《黄瓜》?宋小白介绍说,对于市场的评估并不是由一个人来做的,而是整个市场人员。在之前与一些欧洲公司(如SPEAKIT)和电影节的联系中发现欧洲市场仍然需要大量中国电影,他们更希望从电影中了解中国,而《黄瓜》的剧本阶段就已经看到了国外的艺术电影市场。公司投资计划主要针对剧本,一旦各部门评估后发现剧本的市场前景良好,样片也非常好,这个即使预算有五百万,仍然会投资。
参与“影想放映”活动的其他导演也有拿出来很好的长片剧本,但有些内容从目前评估的情况来看,只能满足中国本土市场,而中国的电影市场又相当复杂,操作难度很大,这样就限定了影片市场的渠道,所以只好暂时放弃,但不代表永远放弃!因为毕竟中国只是整个电影市场的一部分。
将艺术长片和商业短片并行
“中国青年导演专项扶持资金”投资的影片没有任何绝对的针对性,唯一的标准就是好电影。目前针对国际市场的艺术长片和针对国内电视台的剧情短片,专项扶持资金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而无论是申请哪一类的投资,导演申请的第一标准都要通过现场的放映活动。
希望申请得到长片投资的导演在得到公司的认可后,提供长片的计划,公司会酌情从中挑选可以投资的影片进行投资。长片电影投资固然必要,尽管公司也有在一年中投3-4部长片的计划,但毕竟无论是走海外市场还是音像发行的路,回报时间仍是漫长的。
对下一家个人公刮来说,如果一味投资长片容易出现无以为继的现象。现在除了长片,公司目前计划往一年中制作52部25分钟内的短片,每部影片的投资不低于5000元。但由于这类短片的目标出口定为电视台和网络,操作起来更像商业化的栏目制作,公司对于每部影片有更多商业上的要求。
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看完了《雷锋》这部电影,雷锋光辉而又伟大的身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的,正是这无数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他的伟大。
“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雷锋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寄钱给贫困战友的家里,寄钱给遭受灾荒的不相识的人们,他用业余时间辅导附近学校的孩子们,他用自己的钱给丢了车票的旅客买票,他深夜为战友缝补衣服。雷锋经常利用节假日去做好事。他永不停息地为人民做下了一件有一件好事。虽然这些事情并不是多么伟大,却犹如一砖一瓦,构成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厦,高高地耸立在人民的心中。
雷锋做了这么多好事,却不求回报。可再想想我自己呢:在公交车上有老人在时,我却不舍得让座;在学校,有时我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看了《雷锋》后,我十分惭愧。以后,我一定把雷锋精神作为我行为的准则,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 篇12
今天看完后。我真的长出了一口气,特别想第一时间告诉所有人,真的还蛮好看的。虽然青春片经历了重重轰炸,很难再想出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但是这部片子,想所有那些真正能打动我们的电影一样,将心比心。是那么的真实。我们的中学,为了高考,无数次的梦魇甚至都重回高中的课桌,脑子里盘算的都是如果考不上大学,我该咋办?
因为更多的朋友还没有看,所以不讲电影的太多剧情,只说我被其中感动的种种关系。里面有同学之间的友谊,有老师和同学的平衡,有孩子和家长的亲情,还有姐弟的亲情,还有父母之间的感情。在这些关系里我也看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角色。
这些关系,最终都直指人心,人性。
于是电影里的人在关系里,变成了你,变成了我,变成了我高三一起背后骂班主任的同桌林磊,变成了上地理课写历史作业,变成了周杰伦把他的新专辑,通过耳机穿过袖子送到我的耳边,变成了西安音乐广播931的方言每晚9点到10点的《年轻无极限》。
那会儿老师家长总说,现在你恨我,讨厌我,以后你就会感谢我了。至少现在回过头看,电影里那句“你们学的好不好,我又不多拿学校100元工资”真的很对。学生时代,觉得什么都要个性,什么都要成就自我,还总有老师家长盯着你,随时帮你补窟窿。以前你想自由,现在发现真的自由了。你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看完电影,好多尘封的感觉又熟悉起来,就好像之前一直很反感青春电影的主旋律在聊早恋,那会儿上学,更多的应该是分不清喜欢和爱吧,同学之间那种朦胧的好感,总是容易被捅破窗户纸误以为是爱之后,徒增少年维特之烦恼。所谓青春期的爱情,大抵都是如此吧。
当然电影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我觉得结尾有点凑合,慢镜头有点略多,演员没能更好的诠释导演和编剧的全部初衷。但这些不足,都不会影响你安安静静的坐在电影院,享受或者回忆自己那个时候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
看到结尾上台的同哥,略带憔悴,但又挺起胸膛聆听大家意见。真的为他高兴,想想当初来北京的源动力就是希望能够和他这样的人一起工作,现在他从《职来职往》的职场导师,到青年畅销书作家,再到现在的电影制片人,一直在越来越好,我们也只能追随着他,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常说回忆从前,不如珍惜现在。,我来北京,进光线,结识了一群同样来自各个地方的大四毕业生,他们都是各自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同样一无所有,义无反顾来北京成为一名北漂。我们这一群人,一起合租距离公司步行不超过10分钟的老式住宅楼,一起去地沟油一条街吃5元一小碗的牛肉面,一起被主编骂,一起坐在冰冷的机房帮主力导演找历史素材,一起坐在后期熬夜通宵剪片子,然后去楼下航星园超市给拍字幕无法离开的小伙伴带一包小浣熊干脆面。这应该就是是革命友谊吧。
随机应变拍电影 篇13
侯孝贤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个朋友对待场景的选择经常是大动干戈,煞费苦心。为了对应影片中一条幽致的小巷,他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搜罗了数十条很有民族特色和风情味的巷道,一个个权衡比较。最后,他觉得个个都很动人,难决高下,于是就被这条条小巷整得头痛欲裂。侯孝贤就告诉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钻进小巷里,而不是把大量时间花在选择小巷上……”他还细心地说:“其实,只要选一两条小巷就够了,把自己的切身感悟融进巷子里,深深入迷地沉进去,达到爱的程度,这样你才会真正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和内涵。如果做不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你就不会在错综复杂的事态变化中,找準事物一鸣惊人的地方,从而确定你自由表达的精髓和空间。”
朋友按照侯孝贤的建议选择了一条,只是这条巷道的尽头有个卖烧饼的老头,生意奇好,天天炊烟袅袅,这对影片诗意般的意境简直是极大的讽刺。朋友与老头商量,愿意给他三倍的收入让他熄火一天,可老头不干,说就是给他金山,他也不愿意让一街的老邻居一天没烧饼可吃。
朋友无奈地与侯孝贤谈及此事,他笑着说:“剧中不是有一处杨姑娘路过街岔买风车被刺客盯梢的情节吗?直接把买风车换为买烧饼不就行了……”
侯孝贤继续说:“拍戏很是考验人的主观能动性,你只要把握住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就不用担心会出什么状况。下雪的时候有下雪的飘逸美,起雾时有起雾的朦胧美,卖烧饼有卖烧饼的烟火故事,即使下着倾盆大雨,也有下大雨的独特拍法。没有对客体清楚的认知,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制约,一旦天气有变,就不知要如何拍摄了……”
不买风车改为买烧饼,这一换,果然从整体上看不出有丝毫的斧凿之痕,反倒增添了原剧中更多鲜活、真实的场景,这缭绕的烟火居然成了影片关键时刻的点睛之笔。
【电影《我要拍电影》观后感】推荐阅读:
电影《驴得水》插曲《我要你》10-23
从要我拍到我要拍教育随笔05-24
我的旗电影观后感-电影观后感07-31
心灵电影作业,关于中外心灵电影的观后感06-20
电影被光抓走的人电影观后感心得08-19
电影观后感10-30
缉毒电影观后感07-05
5D电影观后感05-15
电影《超越》观后感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