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人才(精选9篇)
首都人才 篇1
北京市委组织部: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为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首都人才工作,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战略。
战略背景
人才问题是关系首都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首都各项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首都人才工作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与其他省市相比,首都人才资源开发具有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综合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事业开拓空间大,发展机遇多;尊才尚贤传统久远,文化包容性较强;教育培训组织发达,人才培养能力突出;人才资源丰富,人才整体素质优良。这些优势为北京地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变化以及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要求,首都人才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和不少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人才资源开发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仍需更新;其二,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短缺;其三,人才资源开发存在体制性障碍,用人机制不活;其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其五,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仍需完善,创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这就迫切要求拓宽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路,认真制定和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不断为首都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作为“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在首都整体发展中的升位,标志着首都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的新的转型。以此为契机,首都人才工作将会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战略愿景与目标
1.战略愿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完善现代人才资源管理基础设施,构建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整合人才资源,激活人才资源能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智力汇聚、人才资本持续增值、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人才竞技之都,努力形成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新局面,不断为首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战略目标 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首都人才资源的存量和吸纳优势得到更加明显发挥,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取得更大成效;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取得实
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吸引和组织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奥运工作者队伍,加大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人才和智力吸引、使用和流动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创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起人才工作新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人才工作从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转型基本实现。
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根本保障是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首都特点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和人性化”的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专业化的首都宏观人才管理体系是重要基础,现代化的人才资源管理运行机制是制度保证,社会化的人才资源管理研发与服务体系是关键环节,人性化的创业发展环境是社会保障,四者有机统一于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之中。
3.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应遵循的原则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首都人才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出发,牢牢把握三个基本点,即:牢固确立法人单位作为用人主体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个人成长发展的积极性和愿望成为人才发展的基本动力。为此,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应遵循以下原则:党管人才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发展原则;市场配置原则;分类管理原则;法治原则。
战略对策
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用好三个环节,完善现代人才资源基础设施,以构建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为核心,整合首都人才资源,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建适合于人才创业发展的环境,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实现。
1.建立健全领导体系,形成有力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规范人才管理工作职责和流程,明确组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应承担的工作职责,建立规范的人才管理工作流程,并对各行动计划进行分解和部署,制定相应的绩效标准,促进各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破除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组建人才资源咨询机构,为首都人才管理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2.推进管理制度创新,激发人才工作活力以职责管理为中心,深化以“转变一个方式,建设‘两个系统、四个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管理从职务管理为主转向以职责管理为中心,建设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和干部管理决策系统,完善干部发现选择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和干部监督激励机制,把干部评价、选择、任用、考核、监督、奖惩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以市场化为取向,深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负责人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对企业负责人的管理由行政管理向出资人管理转变,由党政班子集中统一管理向突出企业特点的分层分类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转变。完善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和反映综合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经
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将业绩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经营过程的监督约束。
以岗位管理为基础,深化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深化专业技术人才评聘制度改革,完善科学分类、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调控的职称工作体制,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全面推进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加快执业资格制度建设。
以保障人才权益为目的,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努力建立国内外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各类人才合理流动的后顾之忧。
3.注重人才能力建设,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人才资源开发系统,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健全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干部培训和开发体系;启动“北京市定制化培养”计划,改革首都高等教育体制,推广校企联合的定制化培养模式,更大规模地开展企业与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合作培养;实施人才资源专业人员能力提升计划,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人员的配置等措施,尽快提升北京市人才管理相关工作部门人员、各单位组织人事工作者及各级管理人员的人才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一支职业化的人才资源管理队伍。
4.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强化市场配置作用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首都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化人才资源中介服务体系,搭建首都人才资源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人才资源产品和服务研发工作,全面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5.培养“三高一化”人才,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是首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在党政机关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知识与能力、善于治党理政的高级公共管理人才。发现、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且居世界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医疗、卫生、新闻、法律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高级专家;培养一大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学术带头人及在各学科领域起骨干作用的中青年专家,培养造就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按照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的功能定位要求,在高级公共管理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队伍建设中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熟练掌握外语,具备丰厚的基础知识、先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启动“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大力加强城乡适用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统筹协调首都整体人才队伍建设。
6.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竞争能力加快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科教文卫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激发人才活力,为人才成长搭建舞台。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氛
围。健全人才政策法规评估机制,完善人才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首都人才资源合作组织”,建立环渤海地区人才资源配置和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中央在京单位人才资源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拓展人才发展空间。
战略实施的领导与监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按照全市总体部署,结合自身职能和本地实际,围绕发展目标,科学制定落实首都人才战略的具体规划。要把首都人才战略的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和评估。要建立首都人才发展战略信息追踪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
来源:《北京日报》(责任编辑:李静)
网站:
网站发表时间:2005年03月14日15:56
首都人才 篇2
发展现代物流业, 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近年来, 首都物流教育虽不断升温, 却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 到2005年为止, 我国共计14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 其中有4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工程专业, 10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而据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 目前, 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万余人, 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 差距悬殊。北京的情况也如此。
1.2 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虽然在恢复物流本科招生之前, 北京的物流高职教育就已经开始起步, 也有部分学校一直没有中断物流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生招生,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还未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层次结构, 而物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人才需求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1.3 许多院校物流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 影响了物流的整体教学水平
目前国内的学历教育现状是, 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 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 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 数量不足, 补充渠道不畅, 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1.4 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物流管理是门综合性的学科, 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物流管理人才必须是既具有综合理论知识, 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物流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仅就学历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 北京市物流企业员工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占16%, 专科学历占10%, 中专学历占22%, 高中学历占34%, 初中及小学学历占18%。因此, 开展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是高等学校、政府、企业都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2 北京高等院校如何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2.1 改革课程体系, 适应市场需要
要真正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形成一种“按需育人”的培养模式。课程建设要面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可以把学校学生就业人数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老总”、技术人员请到学校召开专业论证会, 同他们共同研究物流专业课程调整, 按照物流专业的技能达标方案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变动, 适时调整相关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使课程建设市场化。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发展需要
从质量上提高教师素质。我们的教师队伍应是“双师型”的教师, 即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也能从事实践指导。可以要求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三个月到企业实践, 以克服“摩尔定律”的影响, 将教师是否深入到企业一线实习培训作为一项核心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及专业职务晋升中。
2.3 加大定向性课程教学, 提升学生就业实力
2007年, 北京快行线食品物流有限公司与北京首钢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低调启动。分析人士指出,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既能发挥学校和物流企业的各自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 是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据北京快行线食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培军介绍, 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可推动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输送专业人才, 保证企业队伍的健康与活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 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 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 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2.4 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桥梁, 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美国俄亥俄州大学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 美国物流从业人员都接受了高级教育, 大约95%拥有学士学位, 45%拥有研究生学位, 22%获得了正式的从业资格证书。而国内的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物流教育, 虽经验丰富, 但专业知识不扎实, 为提升其专业素质, 可采用最重要和最经济的在职教育培养模式。同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从业者也会面临知识更新和自我充实的问题。为完善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 应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桥梁, 允许获得高级物流师资格的人员将有资格继续注册深造
参考文献
[1]季靖.我国物流人才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 2005 (5) :48-50.
百名领军人才引领首都创新发展 篇3
为首都发展培育高端人才
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杨伟光介绍,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这为首都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2年。在国家和北京市先后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也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部署。科技领军人才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性中坚力量。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首都科技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巩固首都人才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将促进首都高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首都科技现代化,大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率先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高端创新型人才保证。
实施“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引领和带动,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的领军人才。形成一大批卓越的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创新作用,创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产品。为首都率先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高端创新型人才保证。
高标准选拔领军人才
2010年底,由北京市科委承担的“‘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是《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重点人才工程,是实施首都科技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继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启动实施以来的又一个全市性的人才工程。该工程实施以来。市科委坚持高标准。运用新方法。强化服务支持,做好“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有效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突出高标准,保证入选人才的高起点。在选拔范围方面。要求领军人才必须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北京”建设。在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发挥重大作用、具有突出贡献的;在个体标准方面,要求领军人才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突出的科研能力、领先的科研水平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直接从事一线科研工作;要具备优秀的科研统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要具备出众的个人魅力、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培养和带领一支优秀的人才团队。
二是运用新方法,保证入选人才选拔过程的科学性。选拔工作中。借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考察谈话的有效做法,设立访谈调研环节。组织12个访谈调研小组深入到提名人选所在单位,通过民意测评、个别谈话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全面了解提名人选的品德、业绩、业界影响力、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团队建设等情况。访谈调研的选拔方式改变了以往人才选拔工作“评审会”相对封闭、被动、平面化的评价方式带来的问题,对提名人选的了解更加全面。也使科技系统干部深入科研一线、了解人才及其团队,推动了科技管理从注重项目向关注人才和项目有机结合转变。
坚持“三结合”培育人才
杨伟光强调。要注重“三结合”,加强对入选人才的培养支持。在领军人才培养期间,一是要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立足首都发展战略需求,适应首都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重点领域领军人才培养。始终把激发领军人才的活力、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放在首位。结合入选人员及其团队实际情况和需要给予一定数额培养经费,同时支持和引导所在单位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探索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入选人员及其团队可优先使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仪器设备,开展科研工作。优先推荐入选人员领衔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申报认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是要坚持创新与创业创效相结合。在创新上,全力推动领军人才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取得科学成果或技术突破;在创业上。引导支持领军人才努力把成果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在创效上。积极促进领军人才成果能够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为领军人才提供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市场交易政策指导和中介服务。加强对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
三是要坚持项目与计划资源相结合,把科技项目与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在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培养中的作用。发挥科技资源集成优势,全面服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对入选人员及时给予科研项目配套。推荐入选人员及其团队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对于入选人员在研项目和申报项目优先给予经费支持和保障,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对领军人才培养和支持作用。
选拔是基础,培养是关键。在“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员发布会上,启动了第一期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据介绍。北京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和市委党校共同举办高级研究班,是建设高端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重点加大入选领军人才培养力度。畅通入选人员沟通机制,搭建入选人员交流平台。此次研修班重点突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人选人员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实质、国家及北京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凝聚加速科技创新和首都发展共识。
首都人才 篇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业介绍: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于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其前身为创办于1981年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府职能发生根本转变和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形势下,行政管理专业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领域,行政管理学科体系得以丰富和优化,政府部门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对中高级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从学校类型和专业历史特点出发,以经济行政作为专业特色和定位,设立公共政策分析、行政学理论与行政改革、工商行政与市场监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四个研究方向。开设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行政学、行政法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科学、工商行政与市场监管等,培养社会需要的行政管理、经济监管、组织策划、政策分析等方面的人才。
本专业有院内外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经济学五大方面专家教授组成以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为骨干的导师和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其中,曲德森、申建军、段霞、蒋泽中教授在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领域取得重要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张国山、赵韵玲、徐君、张智新、刘业进副教授等中青年骨干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科研基本功和各有侧重的研究领域和特色,活跃在相关的学术和社会实践领域,是我校行政管理硕士点的生力军。本专业研究生就业去向广泛,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行业组织、非政府组织、大中型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可胜任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中高级行政管理岗位和公共管理事务之需要
首都北京教学反思 篇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服务于社会。《首都北京》的学习就紧紧围绕这一原则,通过学生对北京相关资料的收集交流汇报,重点探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人文景观这三部分,以此来认识首都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同时结合时代发展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与北京密切联系的奥运盛会,建国六十周年等时政话题,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由此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在活动的实施后,本人就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效果作了深入的反思,认为本活动突出以下两点。
一、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资源的内涵。
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丰富和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也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结合我校的泉州市“十一五”科研课题——挖掘课程资源 实施有效教学。我用课程的眼光去开发挖掘资源,拓宽教学内容,丰富品德教学素材,落实品德教学实效。
1.挖掘文本资源
课标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文本的优势在于教师的挖掘。我们的教材中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等教育资源。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不能“教”教科书;而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设计教学活动。在《首都北京》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与重组,从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人文景观三部分为切入点,在政治中心这部分重点抓住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难点突破,人文中心这部分涉及的知名学府等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只是进行简单汇报,到人文景观这部分通过名胜古迹、风味小吃、京剧、建筑等让学生体会到北京的深厚文化底蕴。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整体试图让学生对北京有全面的认识与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另外,在活动的进行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如北京的地理位置、天安门广场全景俯瞰图、开国大典等书本上都有相应的介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会
用自己的大脑对课程目标、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并给予懂得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学生正确的评价,从而养成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2.多渠道搜集信息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因此在这活动准备阶段,我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上查阅北京的政治、文化、人文景观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从网络上搜集到了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长城、故宫、北京园林、风味小吃、脸谱、四合院等非常多的文字资料,有的学生还把收集到的图片打印出来,甚至有几个电脑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把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做成了幻灯片。
网络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走进课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除了网络这种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外,我还引导学生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通过电视、图书、网络、家长等渠道收集北京相关资料。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和能力出发,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对瘦的北京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转变了自己的角色,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不是单一的历史事件或地理知识强行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试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收集的关于北京的资料进行筛选,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形成问题引发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力求在教学中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在具体活动中,通过小组对所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幻灯片的展示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了对北京的认识,知道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还有着许多人文景观,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都。我对学生所得到知识的来源进行追问给予正确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如在学生汇报完后进行追问:“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知识的?”“你这些信息室从哪里获得的?”并给予肯定“你做得不错,能从网络上获取和我们主题相关的知识,是个高明的学习方法”“你有一个好习惯,坚持看新闻联播,我们都该向你学习”等等,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为第二课时乃至今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起到明确的指向性作用。
首都医大校徽 篇6
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和终身名誉校长。
2015年12月12日,北京政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三方发文共同建设首都医科大学。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3132人,长学制学生1561人,本科生3368人,高专高职生2067人,留学生476人;成教学生5004人;学校本部设有10所学院和一所研究院;学校和附属医院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37795人,总建筑面积245.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7.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图书馆藏书155.5万册。
历史沿革
首都医科大学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创建于1960年9月12日。
1985年8月22日更名为首都医学院。
1986年8月27日,确定首医为市属重点院校。
1994年2月5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
2000年9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创院40周年。
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科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首都医科大学。
2010年9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创院50周年。
2015年12月12日,北京政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三方发文共同建设首都医科大学。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2010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以及国家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等科研项目255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289项),累计科研经费18.8亿元;获得各类各级奖励7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北京市科技奖2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0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吴阶平医学奖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得专利授权297项。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口腔生物医学、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2005年,以首都医科大学王晓民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神经变性病的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制定和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批准立项,资助总经费为3000万元人民币。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5月,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拥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等。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科研院所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省部级科研院所
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市脑重大疾病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实验室,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呼吸和肺循环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脑功能疾病调控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热带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
(注:由于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太多,只列举一部分)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医疗信息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脑血管病分中心)、眼科诊疗设备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内源式预防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耳鼻咽喉头颈科学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根据2014年8月图书馆官方的网站显示,学校馆藏总量49万余册(件)、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3万2千余种,电子图书26万余种,形成了以医学文献为主体,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7]
学术期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
首都人才 篇7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环首都经济圈, 并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这为首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北省政府于2010年10月22日在三河召开了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工作会议, 致力于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进程的加快, 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已经向首都周边地区转移, 建设进程颇见成效。但是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障碍, 如高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匮乏, 其中包括高层次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匮乏, 而人才是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基本保证。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除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以外,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与东盟、欧盟等区域组织和日本、俄罗斯等重要国家联系的不断加强, 我国对小语种人才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急剧增加。近十几年来, 全国许多高校增设了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专业。但是不容忽视的是, 许多高校仍然延续了传统单一的纯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过窄, 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进程的加快, 首都将会有更多的产业和技术向周边地区转移, 届时环首都经济圈将需要更多高素质高层次的小语种外语人才。
本文以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为契机, 尝试探索新型的与环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相适应的小语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希望借此支持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
2. 小语种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背景下, 探索小语种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 必须深入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调研, 准确地把握小语种外语教育的“市场定位”。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力量和优势, 坚持小语种办学的特色, 在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倡导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不能“一刀切”。目前, 社会对小语种高端外语人才需求旺盛, 需求的专业结构多样化, 尤其注重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外语写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 广阔的知识面和专业的技术知识结构。而传统模式培养出的小语种人才一般知识面较狭窄, 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 实践经验不足, 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这正是如今小语种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以前相比转“冷”的主要原因。应该根据小语种需求的市场定位对传统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 大致有以下培养模式:
2.1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是由多种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的人才。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实施, 即“小语种+英语”、“小语种+社会科学 (经贸、金融、法律、新闻等) ”和“科技+小语种”。前两种属于以小语种外语为主体知识结构的“语言型”小语种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种是以科技知识为主体知识结构的“科技型”专业小语种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前两种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在大多数高校进行, 而科技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般在理工科院校进行。为了保证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学校中能够顺利实施, 高等学校应该逐步完善小语种专业的培养方向, 完善第二学位制度, 并开设小语种科技外语课程供学生选择。
2.2 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
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传统的小语种外语教学强调语法结构和理论知识, 学生往往由于在校实践经验不足, 毕业后无法很快融入工作, 这成为小语种外语专业毕业生寻求较好工作的障碍。企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扎实并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高等学校的小语种专业在积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 高校应搭建小语种人才培养交流学习平台, 积极探索各小语种专业在校生出国留学方式, 推进在校生到境外实习。另一方面, 高校应进一步探索校企、校政、校校、校地、校外合作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机制, 搭建小语种外语人才实践基地, 使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2.3“2+2”“3+1”等合作办学培养模式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繁荣, 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办学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国内高校可以积极和小语种对象国的高校寻求合作, 共同培养学生。“2+2”模式指的是学生在国内读两年, 到国外对接大学继续读两年, 毕业后能够拿到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颁发的双毕业证书。这样的合作项目不仅是语言学习, 而且是“专业+语言”的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在语言对象国的学习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对象国的语言, 而且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也能有质的飞跃, 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 结语
为了给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提供小语种外语人才保障, 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地对现有的传统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 满足环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还应该加强小语种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小语种硬件建设, 优化小语种教学环境,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为小语种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栾贵勤, 吕博.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3) .
首都特警纪实 篇8
北京南郊西红门附近,有一处占地约80亩的大院。这座并不起眼的大院,就是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的驻地。
头戴面罩,身着黑衣,手持长枪,装备精良,身手敏捷,有着超强的战斗力和攻击力,危难时刻显身手——在很多人眼里,特警就像“蝙蝠侠”,神秘而传奇。
已正式组建7个月的北京特警总队,总人数810人,平均年龄26岁。这支24小时备战的精锐部队,负责处置北京市的暴力恐怖犯罪和重大突发事件任务,同时参与2008年奥运会的安保,并将接受公安部整建制调动,执行跨省(区、市)的反恐、防暴和处置突发事件任务。
特警队伍公开选才
2006年6月8日上午,犯罪嫌疑人王某因被原单位解聘心怀不满,持一把水果刀和一把菜刀,将原单位的两位负责人扎死后,又准备用汽油烧毁该单位。由于没有弄到汽油,王某便爬上该单位五楼楼顶西南侧。
接到市公安局指令,特警总队携带武器、气垫等装备迅速出警。一到现场,狙击组、抓捕组、外围控制组、高空营救组分头行动,控制制高点,分析最佳抓捕方案。经过一番周旋,特警在对嫌疑人进行劝解时,趁其不备,一个箭步扑上去,将王某摁倒制伏。
这只是特警们众多出警现场的一个场景。
特警总队由原北京市公安局刑侦部门和巡警部门所属的特警、防暴警整合而成。
早在特警总队正式成立前,首都特警已在很多广为人知的重大刑事案例中“出手”:2001年“5·13”郑有军北京西站持刀持爆劫持人质案,2003年“3·12”方庆辉劫持某通讯社记者扬言爆炸案,2004年“2·03”吴若甫被绑架案,“11·29”北京系列超市投毒案等。奥运火炬在京传递、亚洲杯足球赛等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以及多次成功解救高空轻生人员等,也有首都特警的功劳。
2005年3月,公安部决定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组建公安特警队。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8个月后组建成立。
北京特警总队今年首次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特警队员,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报名总人数达到800多人,其中包括88名女性,甚至还有多名“国家运动健将”。目前,初步选定的人员正在政审过程中,130人将最终被录取。
特警总队负责人表示,还将成立一支专业的女子特警队。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特警总队“将特别培养一批女大学生作为将来特警队的谈判专家”。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指挥部副主任郑永金纠正丁这一说法:“女队员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能够处理很多男队员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目前并没有特别的意向要定向培训谈判专家。”
“今后每年特警总队都将根据队伍结构置换的需要,公开选拔优秀人才。”郑永金说。
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副总队长宋培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特警总队组建以来先后出动警力七万余人次、车辆6000余辆次,完成重要活动、重大节日保卫、处置突发事件等重大勤务2000余次;多次与境内外警方进行反恐、防暴综合演练。
北京市投资5亿装备特警
2006年6月22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采购警用直升机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三架警用直升机将成为北京警务力量的一部分。它们将主要用于空中治安巡逻监控、交通疏导监控、空中指挥、围堵犯罪嫌疑人、对地支援和反恐处突等,还将承担搜索救援、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和政府其他部门的应急服务等任务。
这些直升机配有GPS定位系统,具有吊挂、空降等性能,可随时“停靠”救人,同时安装了红外线探测装置,即使夜间在高空执行任务,也能看清地面车辆的车牌号及嫌疑人的逃跑路线。
北京警方目前正在筹备成立空中特警部队,建制就在特警总队第四支队,对外亦称“北京市公安局警务飞行队”。
在备受追捧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反恐24小时》里,不管是单兵作战,还是协同作战,片中的反恐特工持有的各种武器装备、采取的一系列战术攻击令人眼花缭乱。北京特警也具备一流的战术、一流的装备。
“素质最优秀、装备最精良、纪律最严明、作风最过硬、战斗力最强”——这五个“最”,是北京警方高层给首都特警的定位。
冲锋枪战术导轨、水下手枪、水下步枪、微声冲锋枪、遥控阻截器、电动阻车器、电子听音器、生命探测仪、数字风速仪等一批高新武器装备——“在北京的警察中,特警的装备是最好的。”特警总队一支队二队队长吕向东说。
北京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强卫对北京特警的要求是:“要走在全国特警队建设的前列,跻身世界一流特警队伍行列。”
北京市财政已经计划投入经费近5亿元,为特警总队配备各种武器装备,改建、新建驻地及各项设施。其中,投入8000余万元,为特警总队配备指挥车、防暴运兵车、宣传车、破拆车、越野车等各类机动车86辆,配备防护、特种突击、信息化、现场取证、隐蔽侦察、训练等各类装备1万余套(件),配备各类武器及警械具2000套(件),投入训练经费220万元。2006年划拨经费2.1亿元,为特警总队改建和增建办公及训练营地,另划拨专项经费7000万元,用于购买高新武器装备。
队员们身着的战术背心,由防火、防水、抗腐蚀和高拉力的耐用布料或化学质料制成,上面的多个袋子可以摆放弹夹、弹药、无线电、急救包、丁字镐等20多种不同设备。
只露出眼睛和鼻子的黑色面罩,重达几公斤的防弹头盔,厚重的战术背心,记者分别把这几样装备穿戴了几分钟就大汗淋漓。队员们却经常要穿戴一整天进行训练或出警。
特警队员其他单兵作战基本装备还有:灰黑色调、采用聚酯纤维和棉布合成布料制成的多用途战斗服,有坚韧化学纤维外壳、内铺厚软垫的护肘与护膝,禁得起从4层楼快速垂降时摩擦产生的高热的垂降手套,能直接以手来夺取对方利器的战斗手套等。
运动中射击百发百中
2001年5月13日发生在北京西站的“郑有军西站持刀持爆劫持人质案”,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那天,一名随身携带爆炸装置的歹徒持刀在北京西站劫持了一名女售货员,声称如不满足他的要求就杀死人质引爆炸弹。
特警现场指挥部兵分三路,一路与劫持者进行对话,稳定其情绪,一路展开对劫持者身份的调查,而另一路则由特警队员组成行动组,伺机靠近劫持者。
几个狙击点特警已经到位,而且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做到一枪击毙,但是,考虑到现场劫持者与人质距离太近,如果狙击手开枪,势必会给人质带来极大的精神伤害,击毙劫匪的命令始终没有下达。
紧要关头,当歹徒挟持着人质走到售货厅门口的一瞬间,一名特警从侧面
绕到了歹徒背后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夺下了歹徒手中的尖刀,其他队员迅速上前夺下了歹徒身上捆绑的自制炸弹。 这一声大吼,将歹徒震得几乎瘫倒,人质安全获救。当时在现场的公安部、市公安局领导评价说:“那一声巨吼,吼出了人民警察誓死保卫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7月4日上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见到了当时大吼一声、夺下歹徒尖刀的特警张谢平,如今,他已经是特警总队的一名副支队长了。
“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有歹徒在繁华闹市区公开挟持人质与警方对峙的案子,而且歹徒身上还有自制炸弹,对我们确实是巨大的考验。”张谢平说。他对那次首都特警的“闪亮登场”挺满意。
特警队员的训练是繁重的,包括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技能训练又分为战术训练、个人训练、射击训练、手语训练等等。
一名队员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封闭式训练。他们要具有高超的驾驶技术,不仅能开大小各种车辆,而且还要具备特技驾驶技能,像高速行驶中180度的转弯、高速倒开汽车、高速跟车等。“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很基本的。”特警队员唐国强说。
一个成熟的特警队员在运动中射击,一般都能达到百发百中。唐国强介绍了队内的一个训练细节:一名队员手拿苹果,另一名队员在几米外持手枪射击,绝对精准。
特警队员王博华介绍说,特警有一套特殊的手语,多达四五十种。如左手卡住自己脖子,意即“人质”;左手握住右手手腕,意即犯罪嫌疑人:拇指和食指成90度伸直,表示手枪,左手摸下巴,意为“男人”,左手举出OK标志,意为“安全”。根据场景,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通过电台、手语互相沟通,另外,特警队员之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默契,有时一个眼神就会明白对方的意思。
训练着眼奥运安保
根据北京市2008年奥运安保工作的总体部署,特警总队承担了奥运期间反恐防暴协调处置的工作。
特警总队抽调骨干人员加入反恐防暴指挥部,并将日常工作与奥运安保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建立健全反恐防暴协同作战新机制。
首都机场考察报告 篇9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关于赴北京首都
国际机场学习考察的报告
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充分借鉴国内大型机场先进经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有效处臵大面积航班延误,2014年3月 25 日至 27 日,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邓喜平带队,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学习考察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机场运行管理模式、加强与航空公司协同效应等方面工作。现将有关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背景
2012年6月28日昆明机场转场运行以来,先后经历了“1.03”大雾天气、“12.15”冰雪天气等极端天气导致的大面积航班延误
—1—
事件,机场深入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查找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及时抓好整改落实,对照《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民航局80号和81号文件要求,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协调管理责任,建立完善旅客服务协调机制、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和联动机制,修订应急预案,细化完善措施,在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线,保障一次比一次成功,仗打的一次比一次漂亮。然而,在应急处臵中也暴露出预判不够准确、协同效应发挥不好、服务旅客不够到位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安全、服务管理能力,强化运行协同效应,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昆明机场将2014年定为机场管理提升年,将立足自身与对标学习相结合,结合机场实际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融合提炼,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提升方法,努力提升机场运行水平和应急处臵能力。
二、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在两天时间内,考察组紧锣密鼓地拜访首都机场高层、机场运控部门、地面保障部门、基地航空公司等单位,参观运控现场、候机楼退改签柜台以及疏散流程,与各单位开展座谈交流,通过现场观摩、集中介绍、分模块学习交流等方式,重点学习考察了首都机场应对大面积航班延误指挥协调、信息传递、新闻处臵、—2—
旅客疏散、退改签服务,行李货物邮件保障、恢复放行后的航班管控和旅客组织等工作。同时,还学习了航空器除冰雪经验,了解了首都机场对民航局80号、81号文的执行情况以及航班现场进程管控方式及流程。整个调研活动行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饱满,学习成效明显。通过全面学习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工作,为昆明机场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工作积累了十分重要的借鉴经验。
三、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的经验
首都机场目前拥有3个航站楼、3条跑道、双塔台同时运行,2013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371万人次,全球排名第2位,每天大约有92家航空公司的近1700个航班将北京与世界236个机场紧密连接。首都机场3条跑道中有两条已经具备二类运行条件。
(一)首都机场运行的基本模式
首都机场的运行采用区域化管理模式,提出了“超越组织边界”的管理理念,形成“4-4-3”管控模式,即:4个平台——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新闻宣传协调委员会、安全管理委员会。4套标准——安全标准、服务标准、运行标准、新宣标准。3个杠杆:经济杠杆、资源杠杆、信誉杠杆。在公司管理结构方面采取区域模块化管理,即4个区域管理部
—3—
门,15个技术支持部门,各部门采取业务模块化方式开展工作,落实安全、服务、运行标准,打造一个协调联动的公共关系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是全面开展航班运行监控工作。在运行控制中心设立专人专岗的运行监控席位,通过运行管理系统实现对旅客值机、安检、登机、航空器关舱门和航班放行等关键环节的实时监控。二是提升航班日常运行保障效率。梳理识别涉及安检、离港、行李系统的6类20条可能因设备造成航班延误风险,加强各部门设施设备完好率的检查,将机场责任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纳入KPI进行重点考核。三是提升航班特殊天气保障效率。进一步扩大慢车除冰范围,实现所有C类和D类航空器慢车除冰。实现冰雪条件下ACDM与CDM系统协同运行,提高航班放行精准度。四是提升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能力。运管委等四大平台联动,协同做好航班运行、旅客服务、信息发布工作。五是推进统一信息平台建设。与空管、航空公司等驻场运行保障单位建立系统互联,实现运行保障关键环节数据信息的共享。
在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中,运管委、新宣委、旅促委和除冰委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1.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华北空管、首都机场、国航、南航、东航、海航、AOC、北京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4—
(简称BGS),成立宗旨是“空地联动、信息共享、协同决策、统一指挥”,有效提升运行效率。运管委下设领导小组和秘书处,领导小组的轮值主席由空管的领导担任,秘书处设臵在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秘书处秘书长由机场运控部门领导担任。
2.新闻宣传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机场股份公司、华北空管局、“一关两检”、机场公安局、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10家单位。首都机场集团驻京的各控股企业作为支持单位,同时邀请部分媒体作为特邀成员。其工作方针是“整合资源、协调联动、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在应急情况下,遵循“第一时间、真诚沟通、承担责任、系统运作、权威证实”的原则,启动联席值班,整合资源,拟定口径,重视舆情研判,完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各驻场单位的负面舆情,统一口径、加强引导、共同应对。
3.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成员包括民航华北局、首都机场公安分局、安保公司、机场医院急救中心、各航空公司、联检单位等13家单位。在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下启动候机楼内旅客服务机构及联动机制,发挥其服务协调作用,统一大面积航班延误服务和赔偿标准,统一口径向旅客做好延误解释工作,有效分配酒店等综合保障资源,协调公安维护现场秩序,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该机制在冰雪、雷雨、大风、大雾等特殊天
—5—
气、设备系统故障、重大活动保障等及其他突发事件造成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导致的大量旅客滞留,旅客服务资源紧张,旅客服务保障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启动,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实施细则,根据延误1小时以上航班量和滞留旅客人数,分为预警、运作、升级三个阶段,规定了每个阶段的启动标准、工作程序等内容。
4.除冰委员会:成员由空管、机场、航空公司、机务、地服等单位组成,是在机场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一个机构,主要针对首都机场冬季雨雪天气频繁、除冰任务繁重的特点而成立。首都机场整合了机场除冰资源,成立除冰指挥小组,制定冰雪处臵预案,统一指挥除冰工作。在出现冰雪天气时,机场提供单位时间机场的除冰能力,空管提供单位时间的放行能力,根据机场综合保障能力确定放行顺序,各航空公司根据放行顺序组织航班保障。同时根据除冰效率和航班放行顺序,预测航班延误的时间,提供给地面业务代理人做好旅客的服务工作。首都机场目前拥有两家除冰单位,分别是北京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BGS)和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两家公司均与在首都机场运行的航空公司签有除冰协议,为开展大面积除冰工作明确了责任主体。
—6—
(二)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的主要做法
首都机场在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工作中,以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为基础的延误航班恢复和放行协调机制、以新闻宣传委员会为主体的信息发布机制、在冰雪天气下的除冰雪指挥部等多个航班延误协调指挥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具体采取了以下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1.应急会商决策机制运作。当出现极端天气造成航班延误时,首都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启动相应级别应急机制,各单位根据要求到运管委开会,四大平台及时联动,共同协调处臵。应急机制运作的规则是基于运管委冰雪处臵预案、运管委大雾处臵预案和运管委雷雨处臵预案的支撑,目的是有效应对冰雪、雷雨、大雾造成的航班延误以及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首都机场在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主要强调积极主动应对,在总量控制方面注重预判和事前调减航班,使得后续处臵工作从容不迫。当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并且天气将对机场运行将产生影响时,首都机场运管委立即启动,各成员单位到达会议现场对天气进行评估,明确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根据评估情况决定处臵办法以及航班放行顺序。各航空公司、空管以及保障单位根据运管委决策开展处臵工作,包括航班合并、取消、旅客疏散等工作。在处臵过程中运管
—7—
委根据机场运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协调、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机场运行正常。天气转好处臵结束时,机场恢复正常运行,机场各保障单位按照工作职责开展航班保障。
2.指挥体系和信息传递。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总体指挥由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实行联合办公机制,主要依靠3个系统开展工作,包括空管CDM系统、机场ACDM系统、航空公司生产系统,每一个席位都要兼顾4台以上的电脑,每个信息都可以在机场的公用平台上流转,由各个运行主体单位派员到其席位联合办公,强化指挥协调的有效性,提高执行效率。通过此次考察学习,首都机场整个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过程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其中,积极开展事前处臵是首都机场应对大面积航班延误的主要成功经验。在预判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前,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对天气进行评估,按照各航空公司所占比例科学合理调减航班。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新闻宣传协调委员会和除冰委员会按照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航班调减的计划,分别开展处臵工作。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督促各航空公司做好旅客信息呼叫,并联合各航空公司会商航班合并,做好旅客退改签服务;新闻宣传协调委员会协调各成员单位统一口径、联合宣传,迅速发布权威信息,使负面影响降到—8—
最低;除冰小组根据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确定的放飞顺序,整合资源高效开展除冰工作。
3.旅客服务和行李货邮保障。首都机场地面保障由北京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简称BGS)和国航两家地服公司保障。BGS是首都机场的重要保障单位之一,在首都机场市场占有率为国内占55%,国际占60.8%,站坪服务和旅客服务使用的是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员工,货运部进出港仓储组货是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交由捷威公司。每天保障航班量在750架次,宽体机在130架次。国航地服在首都机场市场占有率为国内占45%,国际占39.2%,代理41家航空公司。两家地服务公司均制定有相应的大面积航班延误的指挥体系和操作流程,在做好服务规范、主动服务、危机处臵和应急团队培训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退改签服务。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时旅客的退改签业务均由各航空公司独立完成,在大面积航班延误时,机场航站区将根据1小时内取消的航班量,要求各航空公司加开退改签柜台。其中,国航可加至8-9个,开放6个国内售票柜台,3个国际售票柜台为旅客提供退改签服务;东航可加至6个;南航可加至6个。同时,在旅客到达区有30多台自助值机系统可以为旅客提供自助改签,在延误旅客较多的情况下,还可以调出10个
—9—
值机柜台进行客票的退改签工作,极大的满足旅客的退改签需求。
综上所述,首都机场在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均体现了空地联动、协同决策、统一部署和统一指挥的思想,形成了以下行之有效的理念和原则:
一是“充分准备”原则。强调在准确的天气预判条件下的先期准备工作。由航空公司根据天气预警提前做出航班调减或合并的计划。
二是“早决策”原则。在大面积航班延误响应启动后,由航空公司通过呼叫中心第一时间通知旅客航班延误或取消的信息,让旅客不要汇集到机场,减轻机场的现场保障压力。对于不可控的大雾天气,航空公司可能陆续取消中午之后的航班,并将信息通知旅客。
三是信息“透明化”原则。机场新闻宣传委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极端天气到来前几天,机场新闻宣传委员会提前通过报纸、电视、微博发布天气预警的相关信息,提示旅客关注航班信息。在大面积延误的情况下,机场新闻宣传委员会尽量把现场画面传给航站楼内的旅客,并通过电视台、微博等方式传递给公众媒体。
四是延误航班“清空”原则。在制定延误航班的放行顺序上,—10—
原则上将延误航班先执行完毕,正常航班采取顺延的方式安排,尽量避免同一目的地、同一航空公司的正常航班先于延误航班的情况发生,避免旅客矛盾激化。
四、对昆明机场运行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一)进一步强化指挥体系建设
昆明机场根据转场后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工作实际,提炼出了“总量控制、动态管控、时段研判、有序衔接”的应急处臵总方针,及时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臵预案》进行修订,进一步强化了昆明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的指挥机构,成立了应急处臵指挥部、应急处臵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处臵中心,并由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纳入云南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为了充分发挥昆明机场指挥体系的协同效应,体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体系运行的高效性,昆明机场将结合近两年的运行实践,借鉴兄弟机场运行指挥的经验,坚持在应急处臵指挥部的领导下,进一步强化指挥体系建设,对指挥体系的职能界定、指挥流程和运行方式做进一步优化。同时,进一步加大设备、系统支持保障力度,为机场各运行保障单位和航空公司搭建好指挥体系的协同运作平台。
(二)加强联动平台建设,尽快成立运管委等专门委员会
—11—
为进一步强化昆明机场指挥体系,形成常态化机制,建议在继续完善昆明机场安全管理委员会、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和新闻中心职能的基础上,参照首都机场运管委模式成立昆明机场运管委等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流程,强化各主体面对面沟通机制,加强日常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各平台协调联动作用,及时将大面积航班延误处臵过程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提交应急处臵指挥部决策。同时,建立健全委员会章程,全面开展整章建制,通过委员会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考察学习和培训,注重各方面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昆明机场成立运管委将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由空管领导担任昆明机场运管委首届轮值主席,机场和东航领导担任常务副主席,成员单位包括驻场基地航空公司、国航、南航、空管、机场AOC、地服等单位,运管委委员由各单位分管运控或运控部门领导担任,确保高效决策。运管委下设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工作人员若干,秘书长由昆明机场AOC领导担任,秘书处工作人员由各单位熟悉运行管理的业务骨干组成,以提高协同办公效率;二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规则,支撑运管委向规范性、科学性、应急常态化发展;三是加大设备、系统支持,提高机场管控能力;四是建立定期会议机制,分析昆明机场运行保障中的—12—
相关问题,共同研究、协商相关处臵办法,以推动机场保障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新闻宣传与媒体公关
昆明机场“1.03”大面积航班延误事件以后,机场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成立了新闻中心,发挥机场当局的组织协调作用,与各驻场单位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了新闻宣传协调沟通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内部微博、微信、云视机场频道、人工广播等多种方式,实现大面积航班延误动态的全覆盖和快播报。但由于航空公司旅客呼叫系统和退改签工作的原因,以及个别媒体过度渲染甚至失实报道,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的很大压力和极大挑战。
下一步,昆明机场将在前期新闻中心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闻宣传联动机制,成立昆明机场对外新闻宣传委员会,联合各驻场单位搭建统一的对外宣传组织协调机构。根据“整合资源、协调联动、归口管理、统一发布”的工作方针,建立定期会议制度,重点围绕应急联动、舆情研判、危机处臵和新闻宣传等4个方面开展工作。由机场负责牵头按照突发事件“事情快报、原因慎报、责任缓报”的原则,定期组织演练,检验机制的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进行修订完善,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工作
—13—
机制和对外宣传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人员力量,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做到对机场运行情况心中有数,避免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被动局面,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的能力,为机场领导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强化媒体公关力度,工作关口前移,在日常交流中与新闻媒体保持良好的互动,重点关注主流媒体,强化网络舆情监控。要提前通过各种平台向公众发布天气预警,在延误中播放现场保障图片及视频内容,避免旅客大量汇集机场,有效缓解现场保障压力。
(四)强化同创共建,共同做好旅客服务工作
以“服务、管理、协调”为工作切入点,进一步充实昆明机场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成员单位,由航站区管理中心牵头,一是加强平台组织建设,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查找旅促委现行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在广泛征求成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和优化;二是深化协调联动机制,增强协同配合效应。促使成员单位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改进服务的短板,提升联动应急处臵和签改退服务能力,全面推动服务水平提升;三是强化监察效能,改进服务评价考核。进一步推进航站区现场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建立,提高分析评估能力,强化航站区服务监管考核;四是开展平台创建活动,凝聚和谐共荣氛围。通—14—
过形式多样的旅促委平台创建活动以及服务标兵和服务之星评选活动,突出航站区核心服务文化内涵,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五)统一协调联动,提升除冰雪效能
继续优化完善昆明机场除冰委员会工作职责及流程,完善冰雪处臵预案,与昆明机场运行的各航空公司签订除冰协议,明确责任主体。同时,进一步强调机场的主导作用,在出现冰雪天气时,根据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对各成员单位现有的除冰雪设施设备资源统一进行合理有效调配和调用,有效提升机场除冰雪效能。
(六)早准备、早谋划、早部署今年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工作
目前昆明机场已先期部署,针对人员培训、演练考核、预案修编等方面,列出详尽的工作计划,明确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今年冬季来临前做好各项准备,确保今年大面积航班延误的处臵水平有明显提升,为广大旅客和各航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AOC现已制定完善“极端天气决策机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总量控制动态管控规则”等规章、流程,AOC应急救援会议室已联通省市应急办、民航局
—15—
电话会议等系统,确保信息传递通畅。根据集团4月16日办公会精神,下一步昆明机场将从运管委等专门委员会的建设入手,尽快完善以下工作:一是在昆明机场每日生产运行讲评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健全月度例会、季度例会、例会等定期会议制度;二是建立日常业务研究和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座谈和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各成员单位的协同处臵能力和网络媒体公关的应对能力,提升机场整体保障水平;三是建立奖励机制,将运管委等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纳入“诚信机场”先进的评选机制中,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四是建立综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运管委等专门委员会各项运作机制和规章制度,为协同决策提供规范依据;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处臵机制,有效研判处臵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提高地面保障效率和航班放行效率,树立昆明机场良好品牌形象。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5月14日
—16—
抄报:昆明机场领导,工会副主席,总监,总师。
抄送:民航云南安全监督管理局,民航空管云南分局,东航云南
公司,云南祥鹏航空公司,四川航空云南分公司,昆明航
空有限公司,瑞丽航空有限公司,民用机场公安局,昆明
边防检查站,昆明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昆明机场海关,各航空公司驻昆营业部,东航昆明维修基地,中航油云南
公司,中航油云南石油公司,昆明长水油料有限公司,云
南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昆明隆瑞飞机服务有限公司,云南东方航空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机场地面服务
有限公司,云南空港百事特商务有限公司,云南空港物流
有限公司,云南空港华卓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云南空港飞
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云南空港雅仕维信息传媒有限公
司,云南空港商贸有限公司,云南航信空港网络有限公司,云南民航电信有限公司,云南鲲鹏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云
南空港旅行社有限公司。
经办单位:办公室 经办人:吴 鑫 电话:67091102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2014年5月14日
【首都人才】推荐阅读:
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07-25
首都改革07-29
首都剧场11-03
首都经济贸易05-26
文明交通,为首都添彩08-28
首都经贸大学考研08-12
首都师范大学初试10-26
北京,美丽的首都作文11-03
首都经济社会发展11-30
首都师范大学915真题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