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金华社区妇联工作汇报材料

2024-05-13

梅河口市金华社区妇联工作汇报材料(精选4篇)

梅河口市金华社区妇联工作汇报材料 篇1

巾帼建功筑和谐 幸福社区展风采

――梅河口市金华社区妇联工作汇报材料

撰稿人:郭竞男 金华社区位于梅河口市西南部,成立于2002年3月,辖区总约面积2.38平方公里,常驻居民5669户,15689人。其中,妇女数4856人。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318人,其中,妇女党员57人。社区现有办公场所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多功能会议室、文体排练室等10个功能站室。室外建设800平方米为休闲健身活动区域。

社区妇女工作是妇联组织阵地建设的重要载体,社区“妇女之家”是基层妇联组织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重要阵地,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金华社区始终把妇联工作作为服务基层妇女儿童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创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为目标,联合辖区单位共驻共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社区文体活动,精心打造富有时代特征的社区文化,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活动场所,努力把社区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热爱的温暖之家。2012年,金华社区被吉林省妇女联合会和吉林省巾帼志愿者协会评为“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社区”、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

一、强化妇联组织建设,增强妇联凝聚力

为适应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需要,金华社区妇联紧紧抓住党建带妇建这个良好机遇,加强社区妇联组织建设。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提高队伍素质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还积极与市妇联、街道妇联密切配合,将妇女儿童工作作为社区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了党建带妇建、社区居民齐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妇联组织凝聚力。

1.相继成立社区“妇女之家”、“妇女儿童维权站”、“巾帼信息服务站”、“少儿亲情驿站”“创业就业培训基地”等服务载体,为社区妇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吸收思想政治素质高、议事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干部、教师、及社区在职干部、居民代表组成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配合社区妇联开展工作。

二、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推进社区建设发展

金华社区妇联经常组织社区党员、妇女群众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政策、方针,并利用各种宣传阵地,结合不同时期的社区重心工作,发挥社区妇联的组织优势,为社区建设发展增砖添瓦,已成为一支立足社区、服务居民的新生力量,成为社区工作的顶梁柱。

(一)以“社区妇女之家”和“社区老年大学”为文化阵地,提高社区妇女文化素质

“社区妇女之家”是社区妇女朋友学习知识、交流文化的阵地。几年来,社区共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30期政策法规知识讲座,使她们树立坚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她们反分裂、反非法宗教的意识。

1.依托“妇女之家”开设的“妇女科普讲堂”,定期培训健康知识、科普知识,使社区妇女不断增强分辨科学和迷信、文明和愚昧的能力;开办的“情感知识课堂”,通过讲师与社区妇女的交流沟通、互动讨论,探讨家庭幸福、和谐的真谛,倡导大家在家庭生活中相互谦让、相互关怀、相互尊重,共同经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举办“缘份来了”相亲会、“爱情睡醒了”联谊会,为辖区独身老人、大龄青年提供相识平台,搭建幸福桥梁。

2.创办社区老年大学,开设声乐、舞蹈、器乐、书画等课程,组建老年大学教师志愿者服务队,每周一至周五按课程表授课。另外,依托多功能会议室开设“中老年保健”、“如何防治慢性病”等选修课程,丰富老年大学授课内容,为老年人创造再充电的便利条件,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依托老人日间照料室开展“免费测量血压”、“中医诊脉”、“义务理发”等活动,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二)、以“巾帼信息服务站”和“慈善捐助站”为帮扶阵地,解决社区妇女的实际困难

社区巾帼信息服务站,以全心全意为妇女服务为宗旨,以帮助困难妇女解决实际困难为目标,积极发挥作用。依托巾帼信息服务站和慈善捐助站,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政策解读、法律宣传、健康咨询、文艺宣传、就业指导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帮扶救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驻区单位、共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使广大居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得到满意的服务。今年,社区开展“三关爱”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将“三帮扶”工作做细做实。

1.关爱空巢老人。社区党员与空巢老人、低保家庭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签订帮扶联系卡,从生活、就业、情感、就医等各方面进行帮扶,先后为帮扶对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5000多元。社区83岁高龄的空巢老人金明女与妹妹金明子相依为命,妹妹无儿无女,生活无依无靠,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多年来,社区把两位老人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对老人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虽然社区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对老人的关怀和照顾始终没有间断,每逢节日社区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带着礼品看望老人家,问寒问暖,帮助老人做家务等。老人逢人就说;我这辈子虽然没有儿女,社区这些孩子们就是我的亲生儿女。

2.关爱妇女儿童。针对贫困儿童、单亲家庭及孤儿等进行助学帮助,从生活上关爱社区青少年成长。多年来,社区先后争取民政部门救助、动员社会各界捐款40000余元,资助武月、王芳、王媛等人就医、上学。今年,社区与市第一实验小学联合开展“大手牵小手、跟爱一起走”等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学子捐献书包等学习用品。针对身患残疾、单亲等有特殊困难的辖区妇女,我们定期走访慰问,为她们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帮她们渡过生活中的难关。为加大帮扶力度,我们牵手市新农办、市第一实验小学等共建单位,与辖区单亲家庭、残疾家庭、低保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定期给予他们精神慰藉和物质支持,使她们感受社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3.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积极推进就业政策职业指导应知应会的培训,免费推荐职业介绍、职业技能等援助服务工作。几年来,以社区创业就业培训基地为依托,共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和培训班30多次,参与人员1500人次,引导下岗失业妇女,客观分析社会形式,正确面对下岗、失业的现实,增强她们就业、创业意识。为提高社区妇女的竞争力,我们积极开展了“按摩”、“理发”等技能培训;联合家政公司开展“月嫂”培训;联合网通公司,开展电脑初级知识和互联网实用技巧培训,使她们拥有一技之长。多年来,我们还积极联系市劳动就业办、大型酒店、医院等用工单位,为辖区下岗失业妇女搭建求职平台。

(三)、以“社区妇女儿童维权站”为法制阵地,增强社区妇女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法制意识

社区妇女儿童维权站积极发挥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职能。社区建立健全妇女维权岗位责任制,为妇女儿童维权站规范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邀请市法院法官和社区法律知识方面的人才,成立“法律知识讲师团”,定期为辖区妇女讲解《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社区妇女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她们的法制意识。为使有需求帮助的妇女“走进来”,社区积极开展“相约星期五,法律咨询服务”,邀请市法院法官和专业心理咨询师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在社区坐班,为社区妇女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已为辖区20余名妇女提供了咨询服务。社区还积极“走出去”,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在社区健身广场上,开展了“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宣传法律法规,营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氛围。

(四)、以“少儿亲情驿站”为家长成长阵地,提高社区妇女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育社会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社区狠下功夫,开拓思路,积极发挥社区少儿亲情驿站作用。同时成立靖宇中队、创办家长学校,邀请专业人员相继为社区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播音主持培训讲座”、“亲子关系讲座”等,建立供未成年人学习健身的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书画交友室、文体排练室、多功能活动室及休闲健身广场等活动阵地,其中,图书阅览室拥有各种藏书5000余册,免费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书籍,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加油站”和“催化剂”。

1.依托少儿亲情驿站和家长学校,社区首先从宣传入手,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意义,循序渐进扩大宣传面。立足社区实际,成立“家长学校”,把家长关心、感兴趣的内容纳入到培训中。如:《青春期心理》、《孩子叛逆怎么办》、《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技巧》等,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社区还积极与市第一实验小学联系,一方面,开展 “同创社区和谐秩序、共建校园安全文明”活动;在七一党的生日,清理社区环境卫生,以实际行动为党的生日献礼;庆八一,走访老兵,听革命故事等,使辖区青少年接受社区教育、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生活;另一方面,学校定期向家长开放,使社区家长能更深入更清楚了解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在共享校园资源的同时,家长对自己子女的特质有了更深入了解,从而可以选择更适当的教育方式,促进子女更好的成长,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三级教育网络。

2.为丰富社区青少年的假日生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让青少年离校不离教,还开展了内容鲜活、形式多样、贴近学生实际的“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假日主题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整合资源,开辟社区育人大课堂,邀请专业人员相继为社区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播音主持培训讲座”,通过系列讲座活动,营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科学氛围;合理安排,开展公德实践活动,组织青少年打扫楼道、清除卫生死角、清理花坛白色污染,争当“拒绝白色污染,保护美丽家园”环保小卫士;精心组织,举办文体娱乐活动,利用社区活动阵地为青少年精心安排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了读书比赛、拨河比赛、成语接龙、抢凳子坐等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在书、画、纸工等方面的特长,让青少年在自娱自乐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愉快地接受教育。

三、创特色 争品牌 全力打造文化艺术型社区

(一)建设品牌团队,蓬勃发展社区群众文化。几年来,社区非常重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文体骨干队伍建设,文体爱好者不断增加。社区经常选派文体骨干人员参加文艺培训班,使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目前社区已有枫叶红艺术团、金晚霞秧歌队、梨园之声京剧团、轻舞飞扬健身舞蹈队和春之心声乐队5支文艺团队,总人数已超过300人,其中妇女占90%。他们常年活跃在辖区各个角落,坚持每天排练文艺节目,创作了大量形式新颖、反映时代特色的舞蹈作品,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多达60余个,曾多次代表金华社区参加市、文体局组织的文化艺术节等多项比赛及公益性演出。如《为咱亲人补军装》《采蘑菇的小姑娘》、《欢天喜地》先后在吉林省群艺大赛中获得最佳表演奖,最具活力奖和二等奖。早、晚有上百人参加社区健身舞蹈队在社区门前进行体育健身,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广大居民对文体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这些文体骨干和爱好者不计报酬,不惜个人时间,每逢社区大型活动,重要节日都前来助兴、祝贺,为增添节日气氛做出自己应有的突出贡献。并多次参加省市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枫叶红艺术团曾获得省群艺大赛获成人组二等奖、最佳表演奖和最具活力奖,在同年梅河口市和谐大家园社区文艺汇演荣获优胜奖;轻舞飞扬健身舞蹈队、金晚霞秧歌队在梅河口市全民健身展示大会分别获得最佳表演奖。2012年,舞蹈《步步登高》、《祖国您好》等4个节目在通化市“雪花让梦飞翔”群众才艺大中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代表梅河口市参加通化市才艺大赛总决赛。2013年,舞蹈《欢腾的大地》、《社区大妈乐逍遥》,在吉林省“金星奖”群众才艺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铜奖。充分展现出老年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为社区文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和热爱,展示了和谐社区、快乐社区的风采。

(二)创新载体,开展“最美家庭”特色活动。近年来,社区紧紧抓住创建全国文明社区、文化型社区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社区无文艺,百姓皆寂寞”“人气旺不旺,关键在活动”。社区深挖资源,在丰富文化活动上狠下功夫,积极开展 “最美家庭”活动。从宣传入手,在各小区张贴“寻找最美家庭”宣传单,调动小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举行“最美家庭”推荐会,通过讲述和自述,推荐和自荐出4户最美家庭;举办“最美家庭”报告会,在居民中传唱妻贤子孝、兄友弟恭的动人故事,传递正能量,构建幸福社区。同时,社区居民依托棋牌室、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以棋会友、以球会友、以文会友,举办“以棋会友 棋乐融融”、“欢乐杯乒乓球友谊赛”和“翰墨飘香”书画交友赛;举行放歌新生活歌舞演唱会、剪纸艺术展和走访困难党员等活动。今年,社区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业余文化组织的增多,社区业余文艺骨干队伍不断壮大,我们社区已经初步形成文化娱乐穿线,集体活动织网,共建欢乐家园的良好态势。妇联工作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将成为妇女同志的“精神家园”、妇女维权的“温暖之家”、工作的“坚强阵地”,为推动科学、和谐、跨越发展,在妇联这一平台的带动下,我社区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妇女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仅仅是她们的一个序幕和开端,虽然她们做了一些探索,实践和创新,但与真正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差甚远,她们将成为推动我社区发展和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实现富民强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档案工作汇报材料 篇2

**社区的前身,是通过合并原有的几个小社区,于2001年3月起组合建立而成的。几年来,社区认真做好各条线工作台帐,特别是自2008年3月份社区列入创建市级规范化档案室以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社区档案工作意识,强化档案监督指导职能,推动社区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在**区档案局和街道领导的重视下,社区把档案工作列入了中心工作来抓,摆上社区工作议事日程,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无经验借鉴的实际,社区安排人员参加区里的业务培训,虚心到其它兄弟单位取经,经过专职档案员与兼职档案员的共同努力下,社区档案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抓组织建设,责任落实到人

**社区自创建以来,把档案工作列入到社区的发展规划、为按规定要求做好档案归档存放工作,社区成立了以负责人为组长,社区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配档案工作的专职人员,在繁忙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认真做好整理装订、装盒的档案存档工作。严格按照社区的档案工作计划、工作质量的要求有序开展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

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工作中,档案人员能做到忠于职守、责任到人,积极认真、一丝不苟、任劳任怨。

二、加大投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确保社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立专门档案室,配备专用档案柜,共购置档案柜2个、档案盒**套、档案影集1册、配置了防晒、防火、防盗等设施,使社区档案工作做到了5个统一,即:统一铁柜装具,统一档案卷盒,统一整理方法,统一集中保管,统一规定制定。编制了档案文件电子目录,基本达到档案安全保管、查阅方便的要求。

三、规范管理,强化社区档案规范化整理

档案人员经过业务培训后,依据《社区档案归档范围》和《社区居委会归档文件整理办法》的要求,对本社区成立以来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实物等档案,按照党群、社会事务、综合治安、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照片类、实物类等进行重新整理,排列有序,编目准确,检索方便,卷盒整齐美观的标准,累计共整理各类档案**盒,档案起止年代从2001年至2011年,文书档案**件,其中永久**件、30年**件、10年**件。

四、建立健全制度,为搞好社区档案提供方便。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档案的作用,我们根据社区的实际,制定了《社区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

制》、《社区档案整理归档制度》、《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档案保密制度》、《社区档案查借阅利用制度》等,突出了为群众服务的主题,建立了民政低保档案、老龄人员档案、离退休人员档案、下岗失业人员档案、困难职工档案、残疾人员档案、育龄妇女档案、“两释”人员档案、涉毒人员档案、信访人员档案等,全面掌握辖区居住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教育、法律、卫生、就业、社保等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档案在处理邻里矛盾、司法调解、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11年8月接待查阅档案23人次,为社区及方便居民群众发挥了档案的作用,为了档案的完整性,社区坚持每月将社区党建、文明建设、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社会稳定等有关档案信息记录下来,为社区各项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为社区文明和谐的创建工作而努力。

**街道**社区

文明社区工作汇报材料 篇3

近年来,社区在区委、区政府,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以党建为统揽,积极构建和谐两委班子,争创社区品牌,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先进计生协会”、“绿色社区”、“计生模范五星级社区”、“党建示范社区”、“统战工作先进社区”等多项荣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机制、访民意,奠定创建工作的坚实基础

1、建立多方参与机制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建立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有效互动的工作机制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一是发挥党建工作联席分会作用,充分体现社区党组织在文明社区建设和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党对辖区内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二是健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单位理事会、两委班子、老党员、社区工作人员三级网络、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广泛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单位和辖区居民积极性,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创建工作新格局。三是形成《社区自治公约》,强素质、育文明,以公约引导居民群众参与自治,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推动社区创建工作上台阶、取佳绩。同时以“党建五联”联席会议为平台,主动搭建社区建设的实践平台,与多家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以“党建五联”联席会议为桥梁,邀请共建单位探讨、解决社区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建成果显著。

2、走访直通社情民意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作为社区,每天接触的都是居民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努力为居民群

众办实事、做好事,是做好新时期社区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创精品、创品牌、创特色的基础。社区党支部通过“民情大走访”、群众工作“直通车”工程等活动,强化“社区以居民为本,居民以社区为家”的服务大局意识,实施“零距离”亲民工程,推行支部包片、社区包栋、专干包户工作模式,“走出大厅、走进家庭”上门入户融洽干群关系,通过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凝聚亲和力和感召力,提升战斗力,在一系列惜民、爱民、惠民的活动中,实施“心连心,手牵手”的关爱行动,关爱弱势群体、帮扶刑满释放人员,推行接待来访热心、听取民声专心、记录笔记细心、解答问题耐心、为民办事诚心的“五心级服务”活动,倒计时完成宜居社区建设扫尾进程,以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主旨,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3、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以“民心工程”活动为载体,确立“核心在组织、专心抓党员、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的工作思路,把党的工作落到温暖民心、稳定民心、赢得民心上。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抓好四个结合、突出一个实效。一是抓好与中心工作的结合,在活动中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抓好与重点工作的结合,以“三联三为”、“党员做义工,服务当先锋”等活动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走出大厅,走进家庭”、“三分钟到位工作圈”建设等重点工作;三是抓好与基础工作的结合,把活动与民情调查、扶贫帮困、文明创建等基础工作紧密结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增强党员服务群众,干部服务居民的观念,提升服务能力;四是抓好与经常性工作的有机结合,把活动与“两帮两促”、项目拆迁、信访维稳等其他经常性工作任务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共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及时为社区居民解决困难,为困难党员送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对年老有病的党员上门慰问,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家。2010年3月,社区党员常文桂、郭桂喜、赵利球、蒋月英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区号召,主动到德才幼儿园护送小朋友,积极开展护学、助学行动,深受家长、居民的高度赞誉。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高涨,特别是2010年“4.14”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时,灾情就是命令,社区党支部迅速组织募捐活动,及时给灾区人民送去温暖,社区党员陈志云在自己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主动到社区为灾区捐款200元,在大灾面前体现了大爱,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通过“创先争优”、“党员做义工 服务当先锋”、“红色服务月”、“共产党员示范岗”、“三分钟到位工作圈”、“走出大厅 走进家庭”、“创业富民”等一系列活动的广泛开展,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尊民意、建宜居,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今年4月19日,区政府启动了以“五拆、五修、五禁止”为主要内容的“优化社区环境,建设宜居家园”活动试点,我社区作为试点社区之一,通过整治房屋楼栋,拆除违章建筑、实体围墙米、护窗和雨阳棚,修缮外墙、新建通透式围墙,取缔和转向经营门店等,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尊重民意、创新方法,破解居民观念转变难。试点工作中,我们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逐步打消了居民的顾虑,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1、方案制定尊重民意。老旧社区布局杂乱、功能缺失,为改善整体环境和解决居民最关心的老大难问题没,我们充分尊重民意,在试点之初开展“访十万住户 问群众冷暖”民情大走访活动中,认真听取居民意见,将上级要求和居民期盼有机结合,上报街道、区政府,使整治内容尽量因地制宜。在此次试点中,解决了不少楼栋自来水压力不够、煤气入户难等问题,免费为居民安装楼栋防盗门、节能楼道灯,聘请专业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物业化管理服务,解决了一大批居民急待解决的问题。

2、宣传手段深入民心。针对居民不熟悉整治内容、对整治活动抱有质疑的问题,我们改变固有的宣传手段,着重抓好思想引导,在前期宣传、工程施工、问题投诉等各个环节实行一对一包干负责,共走访住户1万余户次。设置产品展示台,向居民展示隐形防护窗、新式雨阳棚、晾衣架等新型产品,公示改

造效果图,鼓励居民前往已整治成型的楼栋参观。印发政府通告、居民公开信、宣传手册等资料 2万份,并每天编发、张贴工作简报,使居民全面熟悉整治内容,及时了解工作进度。召开居民对话会、座谈会、答疑会等会议,宣讲整治意义和内容,为居民答疑解惑。

3、贴心服务化解民怨。在社区综合整治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产生一些矛盾和杂音,我们通过调查走访、快速调处、人文关怀等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了大局稳定。社区成立居民来访接待处,建立居民来访台账,全面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底数,并通过上门宣传、电话解释或者简报通报等方式逐一回复,确保调处成功率达到90%以上。坚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确保政策执行上一碗水端平,不乱开口子,搞特殊化。在保持刚性整治之余,狠抓有情操作。确实因施工造成居民财产损失的,及时予以赔偿。对于特困住户,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核实情况,如果符合申请低保、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则为其开辟绿色通道,解决其燃眉之急。

2、依靠组织、争取支持,破解复杂关系协调难

1、加强高位协调。紧密依靠市、区、街道组织力量,加强高位协调。通过市政府发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主动上门到省教育厅等单位请示汇报,得到各驻区单位的理解与支持,大多数单位特别是省教育厅带头自拆实体围墙,为改造工作树立了样板。

2、主动牵头服务。试点范围内水、电、气、通信等管网线路杂乱无章、私拉乱接、破旧老化,对其实施整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社区积极多次组织召开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15个管网行业单位协调会议,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协同配合,为各单管网位进场实施改造简化审批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各管网单位的大力支持。

3、加强共驻共建。强化与驻区单位的相互理解、互利互惠,通过重点解决驻区单位的相关问题,赢得驻区单位的支持。如为宿舍粉饰外墙,为其改造自来水管网,为实施“专变改公变”和自来水入户改造,解决多年的遗留问题。通过上述措施,让驻区单位分享到了此次整治的成果,也减少了工作阻力。

3、改善硬件、提升软件,打造宜居社区新面貌

1、硬件得到量的提升。建设期间共拆除违章建筑万余平方米,修缮外墙平方米,取缔和转向“五小”门店家,修缮新增社区公园个,新增社区停车位个,安装楼道防盗门张、节能楼道灯盏,社区面貌恍然一新。

2、软件得到质的变化。成立居民来访接待处,召开居民对话会、座谈会、答疑会等会议,建立居民来访台账,全面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底数,做到工作重心全面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社区居民满意率大幅提升。

3、环境得到新的改善。通过近3个月的苦战,基本实现了社区居住环境逐渐由“闹”变“静”、市容卫生由“脏”变“洁”、市政设施由“残”变“全”、园林绿化由“丑”变“美”,住宅外墙由“旧”变“新”、回家之路由“暗”变“亮”、空中网线由“乱”变“序”、生活空间由“窄”变“宽”、治安防范由“疏”变“密”、交通状况由“堵”变“畅”、物业管理由“无”变“有”、居民心情由“忧”变“喜”的转变,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对宜居社区的支持率和生活幸福感明显提升。

三、突特色、铸品牌,丰富创建工作内涵和内容

1、着力打造“宜居家园”社区物管品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老城区的管理及服务也应与时俱进,开展各项工作只有积极主动地率先介入,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一是从整治脏乱入手,改善社区居住环境。重点抓好 “清”,对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贴乱画、乱设摊点等影响城市文明和居民生活的现象坚决清理。“净”,抓好社区内的街巷、楼栋清扫保洁工作;“绿”,对社区绿化地进行整修扩建,还绿于居民,新增绿化面积800余平方米,社区绿化率达55%,小区的环境日趋优美,2010年3月,被评为湖南省绿色社区;7月,被评为长沙市卫生十佳社区。二是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辖区26个楼栋的“牛皮癣”清理工作;联系路灯公司安装维修背街小巷路灯42盏,楼道灯610盏,整治化粪池15处,疏通留泥井50个,维修下水道30处。三是加大群防群治力度,建立点、块、线相结合的治安防范管理模式,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社区到目前为止,无一例大案、要案发生,无一例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发生。今年3月份,社区还实现了“零发案”,今年的刑事发案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5%,并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着力打造“创业家园”创业富民品牌

促进创业基地的建设,建立健全全民创业服务窗口,为有创业需求的居民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寻找就业信息并联系就业门路,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扩大劳动就业覆盖面,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全民就业。其次通过组织座谈、培训、举办讲座、开展讨论、“一帮一”扶持等形式,激发有创业潜力居民的创业热情。在全社会树立劳动为本、创业立身、致富光荣、懒惰可耻的时代意识,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氛围。今年共收集就业信息500余条,组织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劳动部门举办的7场招聘会,净增就业岗位356个,解决居民就业101人,其中4050人员36人;申报大学生创业扶持2家,居民创业扶持2家;组织再就业培训8期,80名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在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三带一争”活动,即带好家人、带好邻居、带好楼栋争做党员先锋,社区的99名直管党员积极参与率先垂范,开展创业富民“三带一争”,带头创业兴业,致富效果明显,涌现了12名党员致富能手,已致富的党员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安置社区下岗失业人员216人次再就业,并有5户居民主动放弃了低保。

3、着力打造“自治家园”社区计生品牌

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居务公开,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大力推进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计生协会、志愿服务队伍的服务作用,打造社区“民主议事厅”的工作平台。社区计生工作实行民主化参与、制度化评议,公开化监督,有力地推进了居民自治的进程。社区通过 “民主议事厅”反复沟通和讨论,制定了群众一致签字认可的计生居民自治章

程,建立了多数人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新型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模式。2009年8月28日,我社区作为湖南省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经验交流会现场参观点,接待了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中国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席小平、省计生协会会长董志文和省人口计生委主任李万郴率领的全省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经验交流参观团,受到参观团领导的高度赞誉。2010年3月、2011年1月先后被评为长沙市计生模范五星级社区,2011年2月被评为全国先进计生协会。

4、着力打造“欢乐家园”社区文化品牌

促进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争创新型文化社区。组织社区合唱队、舞蹈队、门球协会和火花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鼓励居民自发成立兴趣小组,弘扬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2009年7月29日,社区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全省投票启动点,做到精心准备、严密组织,当天到社区参与投票的居民达400多人,湖南卫视、湖南日报、长沙电视台、长沙晚报、红网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领导的高度好评;2011年2月6日,在星火干休所组织了一台“新春同乐,共建和谐”的迎新送喜文艺表演;5月15日,参加街道组织的拔河比赛,辖区单位长沙市出租车公司勇夺第一。

5、着力打造“温馨家园”社区服务品牌

促进助残、帮贫扶困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的建立,竭力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抓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积极探索“雷锋超市”的运营模式,为辖区困难居民解难题。一是为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75户人128办理了低保,今年以来发放低保总金额221826元;二是春节慰问困难群众222户,救助资金25600元;三是为彭思思等三名精神患者按月提供药品给予治疗。广泛开展“创

先争优”、“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社区的名直管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带头学习《党章》、党建理论创新知识、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利用流动讲台,宣传计生政策、生殖健康保健、防火防盗等日常生活知识,并发放宣传资料5900多份;社区的党员带头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与社区就业专干一起组织培训,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150人次提供再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通过各种服务、救助和解困,与辖区群众共同着力打造“温馨家园”社区服务品牌。

四、育文明、强素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以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抓手,制定详细的城区文明指数测评实施方案、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目标及任务层层分解,抓好了市容环境、公共秩序、窗口行业等整治工作,确保了在测评工作中没丢分、没扣分。同时大力巩固和拓展文明创建成果,为统筹协调文明创建工作集中攻坚和常态管理的关系,首先加强组织领导,由社区书记牵头负总责,社区工作人员依据职责抓条块、保落实,形成了文明创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为进一步强化责任,严格依据文明创建各项具体指标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不断建立健全领导联点、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等各项制度,确保文明创建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2、净化氛围,树立文明风尚、提升居民素质

始终注重把净化辖区文明氛围、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文明教育和宣传上,结合各阶段工作实际,开办了创业技能培训、健康生活辅导、解读科学发展等为内容的十余期市民学校课堂,受教育居民达近千人次。制作印刷社区简报,深入居民家庭,大力宣扬树立文明风尚的新举措,激励表彰带头讲文明、树新风的典型个人。同时充分利用流动讲台、市民论坛等各项特色活动和项目,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努力树立文明标杆,辖区居民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在净化文明氛围上,通过加强文化阵地

建设,努力抢占现代文化教育制高点,开展元宵喜乐会、绿色世界—我们的家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和文艺汇演,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利用现有各类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向居民播放学习教育视频200余次,借阅各类书籍800余册;修缮和新增健身器材20余件,携手各驻街单位举办趣味运动会等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引导健康时尚生活新风向。同时联合各级各部门对辖区所有网吧、报刊亭和音像书店进行专项整治,对绿色网吧进行全面硬件维护和安全升级,安排专人辅导未成年人上网学习,强化绿色网吧的教育职能,正确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

3、开展活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统筹规划,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区活动。一是积极开展反家庭暴力活动。社区妇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加强社区妇女儿童维权站点的建设,完善和规范维权站点的工作职责和程序。二是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青少年活动。如世博知识宣传、观看环城自行车赛等活动。三是依托法制文化中心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利用市民学校、人口学校举办政策理论知识讲座等教育课,参与居民人数累计达2000余人次,居民群众创建主体意识逐步形成、创建活动内容推陈出新、创建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居民创建激情不断高涨。通过健全市民教育网络,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居民群众踊跃参与市民学校学习,居民文明知识受教育率达95%以上。我们以贴近居民群众生活为切入口组织开展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活跃社区文化作为深化社区服务的切入点,以街道文化站为依托,先后成立了健身队、合唱队、舞蹈队、戏曲爱好者协会,进一步壮大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元宵喜乐会”、“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文明在身边,你我共参与”等文艺活动,得到居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认可,极大丰富了居民的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开展创建省级文明社区的活动,社区面貌有了很大的

改观,居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也进一步得到加强,通过一桩桩、一件件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好事,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心是越贴越紧。

社区老年体协工作汇报材料 篇4

中南路街洪山坊社区老年体协自成立以来,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街老年体协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坚持“以人为本、贵在康乐、重在参与”的原则,广泛动员和精心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业余生活,增强了老年人体质,发挥了老年人余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完善组织,加快社区老年体协队伍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搞好社区老年体协工作,建立健全老年体协领导班子是关键。社区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社区开展各种比赛、评比和各项体育活动。社区经常性组织老年体育工作者、社区老年体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研究、部署下一步社区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为此,社区还成立了老年体育工作指导小组,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文体委员和各老年文体队队长担任小组成员,社区对辖区内具有体育专长的老年人进行普查登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把那些身体健康、能力较强、经验丰富、深孚众望、热爱老

年体协工作的辖区老年人纳入社区老年体协的主要骨干成员,成立了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现有6名社区体育指导员。

二是设立专人专班管理制度。社区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出台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老年体育组织和活动点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会议、活动记录簿、照片纪录册和老人健康档案。让社区的老年体育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快速、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确保辖区老年休闲健身的长期性和安全性,社区还加强对辖区体育设施的管理,对社区内的体育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设施档案,指定专人对体育设施进行管理,保证体育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并及时发现和挖掘社区老年人中热心于体育健身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组成社区业余文体团队、体育设施管理、体育健身活动策划组织、后勤保障等多种志愿者队伍,让社区中的老年居民共同参与进来。

三是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为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后顾之忧,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社区党总支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活动站点为阵地,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体育管理网络,动员、吸引广大老年人加入体协组织,积极参加健身活动。社区充分利用老年大学,开设文体课程,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老年大学学习文

体课程。为充分发挥老年群众各自的爱好特长,社区鼓励支持社区各种群众性体育团体、活动小组活跃在辖区每个角落,并重点发展围棋队、象棋队、健身舞蹈队、形体模特队、空竹队、腰鼓队、手工制作班、合唱团、京剧班、书画班等10支队伍,现都已成为本社区群众体育的骨干队伍。去年,社区所有文体类班级均参与了武昌首义之春启动仪式汇报演出;2011年健身舞蹈班更是夺得市社区志愿者歌咏大赛银奖。社区每次文体活动,文体团队的成员都是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使他们在社区内外文体活动中得到交流和提高。

二、领导重视,强化社区老年体育设施建设。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是发展社区体育工作的基础保障。街体协领导经常到社区做指导教学工作,共投入100余万元,对活动场地、多功能教室、建设路径进行更新完善,新建了体能测试室、舞蹈室、多功能厅、棋牌室、音乐室、羽毛球场,社区在每年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挤出上千元经费给予支持和有力保证,配齐配全社区活动器材,确保辖区居民正常的户外活动。现洪山坊社区室内文体活动场所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并铺设了塑胶地面。室外还设有乒乓球台、篮球场,辖区健身路径器材总数达51件。

三、不断创新载体,丰富辖区老年人精神生活。一是体育文化活动内容新颖丰富。社区联合辖区各共建单位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活

动骨干到现场进行指导和协调。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老年居民对社区举办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我社区凭着“科学锻炼,全民健身,活跃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的宗旨,举办了“夕阳红杯”象棋争霸赛、“好邻居杯”趣味家庭运动会、冬季跳绳比赛、全民健身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放风筝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以及各类文体汇演活动,特别是广泛开展健步行、健美操、舞蹈、太极拳、腰鼓等体育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社区力争每一个活动都有声有色,趣味非凡。这些活动,既让每位老年人体验了运动的乐趣,也为辖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除了社区自己组织的体育文化活动,社区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等举办的各类比赛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发动这些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了辖区许多热心老年居民的积极配合,把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到楼群和家庭,形成“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

二是广泛开展科普保健服务活动。社区利用辖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资源优势不定期的为辖区广大老年人进行健康讲座、医疗服务等志愿活动,让辖区老年人在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能保证身心的整体健康。社区还积极组织辖区老年人外出踏青和郊游,开拓了辖区老年人的视野与科普知识。

三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社区利用社区宣传窗、公告栏、阅览室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区老年文体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体育活动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使社区老年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主人翁意识,特别是吸收离退休的体育教师、体育干部和体育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管理工作,使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健身深入到社区居民之中,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

四、存在的不足。

1、辖区老年人参与体协活动的普遍性不够。由于辖区内老年人群的文化素养、身体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因而对社区开展体育活动以及对体育活动的健身价值认识不一致,加上许多老年人都是家中之主,家事烦琐,事事都得靠他们来操心,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参与老年体协组织的各种活动。

2、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专业人士较缺乏。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对文娱活动节目的具体指导,老年体协的许多文娱活动节目都只能靠自编自导,节目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3、资源投入考虑不周全。由于经费不足,社区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如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对居民素质的提升等,都没有得到真正 的重视,特别是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手段应用不够,使得社区服务的许多功能还难以实现,导致资源的浪费与短缺现象严重,使社区的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硬件设施闲置浪费。

上一篇:P2P行业基本分析下一篇:游洛阳龙门石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