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典型病例分析试题

2024-10-07

胃肠外科典型病例分析试题(精选5篇)

胃肠外科典型病例分析试题 篇1

胃肠外科住院患者外出检查考试试题

姓名:日期: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0分)

1.()、()、()、()等患者合理优先安排检查。

2.检查后及时通知配送部接患者,()未到,通知病区协助。

3.()患者外出检查必须要有医护人员陪同。

4.公费医疗的患者部分检查项目须经审批后再预约(()→()→()→(二、问答题:(每题20分)

1、请简述住院患者外出检查整个过程的流程?

2、请简述检查当天病房护士送病人外出检查的流程?

3、请简述检查当天配送部送病人外出检查的流程?)病人除外,预约的顺序为:)→()→()。

胃肠外科典型病例分析试题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2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为59.7岁。经过初步分析,患者中有29例胃大部份切除手术,9例脾切除术,12例结肠癌切除术,25例肠梗阻手术,24例直肠癌根治术,11例为胃癌根治术,10例腹部损伤手术。将患者均分为三组:药物组、针灸组以及复合组。其中,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手术种类对于研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之前留置管,在手术结束后进行常规禁食,且在4 d之内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电解质变化。在4 d之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治疗通过注射器从患者鼻空腔注射全营养膳食纤维整蛋白液[1]。

药物组:给予患者肌内注射维生素,且在患者手术之后1d口服四磨汤;具体情况遵医嘱。

针灸组:中医选取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相关的穴道,例如足三里、天枢、阴陵泉等穴位,实施针灸治疗,帮助改善患者的胃肠运化和传导功能[2]。

复合组:联合上述两组的治疗方法同时实施治疗。

1.3 诊断方法

观察患者有无出现肠梗阻以及缺血坏死等症状,对比患者肛门恢复排气的平均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临床观察没有出现肠梗阻以及缺血坏死等症状,患者恢复良好。观察对比患者肛门恢复排气的平均时间发现,药物组的肛门恢复排气的平均时间明显高于针灸组患者(P<0.05),且针灸组和复合组患者的肛门恢复排气的平均时间没有明显差异。其中药物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平均时间为(46.42±5.78)h、针灸组患者患者肛门恢复排气平均时间为(21.98±6.12)h、复合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平均时间为(19.69±6.02)h。

3 讨论

在临床上,腹部手术属于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外科手术,所有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都会出现暂时性的肠道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腹部手术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尽早恢复患者的进食功能、提前患者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在本次的观察中发现,患者在手术之后,常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情况。医生在处理时,主要是维持患者的水以及电解质平衡,同时也通过给予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来改善患者的血清状况[3]。有研究表明,在腹部外科手术之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且患者在被给予肠胃外营养时,也要适当给予谷氨酰胺双肽等辅助治疗,这样可以强化患者的肠黏膜屏障保护功能。本研究中,对比三组不同的治疗结果发现,针灸组和复合组的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异,药物组的疗效却明显高于针灸组患者,表明药物治疗增加了患者的肠道负担[4]。因此,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临床上要尽可能少地使用单纯药物治疗。

腹部手术容易导致胃和肠管出现损伤,刺激腹腔干神经丛,引起患者交感神经元兴奋。本研究发现,医生为了促进患者肠蠕动,无论是采用针灸方法还是药物治疗,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刺激了患者的肠壁神经丛,迫使患者神经末梢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强化了患者胃部以及十二指肠的收缩能力,一方面能够增加肠蠕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患者小肠运转能力,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nbsp;探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正确方法。方法&nbsp;回顾性分析12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分为三组:药物组、针灸组以及复合组,观察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nbsp;三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肠梗阻以及缺血坏死等症状,恢复良好;药物组的肛门恢复排气平均时间明显长于针灸组患者(P<0.05),针灸组和复合组患者的肛门恢复排气平均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nbsp;针灸治疗方法以及药物治疗联合针灸治疗方法&nbsp;,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得推广利用。

关键词: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玉勤,刘辉,杨东鹰.神厥穴经皮给药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09,16(19):18-20.

[2]刘春香,韦涌初.护理干预促进腹部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09,7(10):111-112.

[3]孙建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医药,2011,33(2):103-104.

胃肠外科典型病例分析试题 篇3

【关键词】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62-01

胃肠手术是临床外科重要的手术项目,包括胃癌根除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多种术式,但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并发症及手术失败事件也时有发生,使再次手术的病例增高,通常将初次手术2w内实施再次手术者定义为早期再手术,再次手术的难度加大、患者有较低的耐受力,并发症发生率高[1],进而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加重了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较高死亡率,同时也是产生医疗纠纷诱因之一。因此,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是降低再手术率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我院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胃肠手术后行早期再手术的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16岁-72岁,平均48.5岁。限期手术15例,其中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胃癌根治术7例;择期手术17例,粘连性肠梗阻行肠排列术、肠粘连松解术12例,消化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例;急诊手术14例,其中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合并小肠坏死切除吻合术4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8例,急性阑尾炎并穿孔进行切除阑尾腹腔引流术2例。46例患者共行再手术48例次,其中做2次手术的2例,重复手术的原因为再手术失败。

1.2 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治疗失误:因首次手术中出现失误操作18例,如張力下吻合、止血不彻底、忽视胃肠道引流、固定不恰当等,其中吻合口瘘3例,在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入出袢梗阻5例,结肠造瘘口坏死、回缩各2例,腹腔内出血8例。○2并发症:因并发症造成再次手术者28例。其中切口全层裂开11例,消化道瘘1例,消化道出血4例,粘连性肠梗阻10例,内疝2例

1.3 再手术方法

消化道出血采取重新吻合4例次,急诊进腹探查止血8例,肠粘连松解12例次,消化道瘘孔修补1例次,输入出袢梗阻采取重新吻合5例次,盆底手术和结肠造瘘不规范采取修改手术5例次,切口裂开减张缝合12例次。2 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治愈43例,占93.5%,平均住院23d。3例死亡,占6.5%。其原因与首次手术失败有直接相关性,为再手术后发生严重感染和消耗性凝血病诱发MODS发生导致。

3 讨论

胃肠外科手术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较多的游离解剖部位,正常生理通道因手术治疗而受到破坏或改变,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临床医师需掌握各类普外手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及技巧,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预见性意识,以做到在手术中对患者的器官和组织进行有效保护,防止不必要损伤的发生,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并发症一旦发生,特别是如出血、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瘘、切口裂开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立即实施早期再手术。再手术探查的指征经研究报道包括:1胃管或腹腔引流管在短期内由大量不凝血液引出,患者呈休克表现。2腹腔引流管引出大量肠内容物或咖啡色胃液,或呈脓性,则提示有消化道瘘出现;3腹平片提示发生肠绞窄、肠扭转和内疝的可能性。4患者表现为异常高热,且腹腔手术野CT或B超提示有较大液暗包块等。对消化道瘘的患者实施再手术时,需先对消化液进行检查,排除存在于远端的梗阻因素。再对肠-肠吻合口瘘、胃肠吻合加盖大网膜修补或再行切除吻合。依据患者的具体病发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需操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规范化、标准化对手术进行操作,有效降低了损伤的发生,标准化、合理化、微创化的外科操作技术应在胃肠外科全程中应用。同时,患者在再手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进行全身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姜洪池,乔海泉.腹部外科再手术的指征和时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196.

[2]代文杰.48例手术期出血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6):345.

外科名解 简答 病例分析 篇4

针对各种污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消毒法、灭菌法、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局部麻醉 将麻醉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使躯体

麻醉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某部位感觉丧失

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低钾血症因呕吐、腹泻、禁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持续在(成人为200mmHO,小儿2为100 mmHO)以上 2 食等原因,致病人全身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血清钾<3.5mmol/L,称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由于钾摄入过多、钾排出障碍、钾分布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清钾>5.5mmol/L而导致的体液失衡状态。

创伤一般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脑震荡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急性蜂窝织炎

是皮下、筋膜下、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围手术期指病人入院后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相连续的这段时间。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是由于与胸膜腔相通的裂口呈单向活瓣作用,吸气时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排出胸膜腔,导致胸膜腔内压力急剧上升。损伤性血胸胸部损伤引起胸膜腔积血,称为损伤性血胸。

腹外疝

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局部形成包块的总称。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迀曲而形成的结节性静脉团块。

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损伤各种致伤因子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和生理功能障碍统称为损伤。烧伤热力(火焰、热液、蒸汽及高温固体)、光、电、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致伤因子造成的损伤。外科感染是指需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介入性诊疗操作后后并发的感染。灭菌法预先采用物理方法为主的措施,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现代外科学是研究外科大致五大类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此外,还涉及到实验外科和自然科学基础

消毒法即应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容量失调等渗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的变化,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

浓度失调细胞外液中的水分有增加或减少,以及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改变。

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其他离子浓度改变,但因渗透微粒的数量小,不会造成对渗透压的明显改变,仅造成成分失调。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向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另一部分组织向液仅有缓慢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但胃肠消失液的大量丢失、可造成体液及成分的明显改变。

MODS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ARDS即急性呼吸迫综合征,是一种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基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进生产方式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处理。这种麻醉前处理称为基础麻醉。复合麻醉又称平衡麻醉,合并或配合使用不同药物或(和)方法施行麻醉的方法。

条件性感染又称机会性感染,指平常栖居于人体的非致病菌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增多和毒性增大、或人体抵抗力低下,乘机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热力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液、热金属等。

III度烧伤是指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属于深度烧伤。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经所形成的新生物。

交界性肿瘤在临床上除良性与恶性肿瘤两大类以外,少数肿瘤,形态上属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有的可出现转移,从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称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

脑疝

当颅内压增高时,导致各分腔压力不均衡,可使部分脑组织从压力较高处通过生理裂隙或孔道向压力较低处移动,造成该处的脑组织、颅神经、血管受压并产生相应的症状谓之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 临近小脑幕的颞叶钩回移位,疝入小脑幕裂孔内下方,故又称小脑幕裂孔疝或颞叶钩回疝。枕骨大孔疝 临近枕骨大孔的小脑扁桃体部分疝入枕骨大孔,故又称小脑扁桃体疝。熊猫眼征 颅前窝骨折处出血,血液沿着眼眶部流至眼睑或球结合膜下,出现淤血斑,形成特征性的眼镜样血肿。脑震荡 头部受暴力作用后,立即出现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但无明显的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逆行性健忘 脑外伤病人清醒后,对受伤的经过及受伤前一段时间的事物不能记忆,而对远事仍能回忆。

闭合性脑损伤 虽然头皮破裂,颅骨骨折,但硬脑膜仍完整,脑组织未与外界相通。自体输血是指收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在需要时再回输给患 者本人

病例分析 中国新九分法

占人体体表% 占儿童体表% 部位 发部 3 9×1 9+(12-年龄)头颈 面部 3 颈部 3 双上臂 7 9×2 9×2 双上肢 双前臂 6

双手 5 躯干前 13 9×3 9×3 躯干 躯干后 13 会阴 1 双臀

双大腿 21 9×5+1 9×5+1-(12-年龄)双下肢 双小腿 13 双足

24小时补液计划(1)失液量ml=烧伤面积×体重kg×1.5;为晶体液(0.9%NS或平衡液)和胶体液

基础需水量=2000ml;为5~10%GS(2)该患者为××烧伤(一般为重度烧伤),故晶体液:胶体液=1:1 该患者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计划如下表:

液体种类 第1个8小时 后16小时 晶体液(NS或平衡液)失液量/4 失液量/4 胶体液(血浆等)失液量/4 失液量/4 需水量(5~10%GS)667ml 1333ml

男性,30岁,体重70Kg,烧伤后4小时送至医院.右上肢水肿明显,剧烈疼痛,有较大水疱,双下肢(不包括臀部)无水疱,皮肤焦黄色,触之不痛,如皮革样。(1)分别列出该患者的烧伤深度及面积。(4分)右上肢浅Ⅱ度烧伤,面积为9%。双下肢(不包括臀部)Ⅲ度烧伤,面积为41%。(2)该患者的烧伤总面积是多少(3分)9+41=50 该患者的烧伤总面积为50%。

(3)该患者的烧伤程度是什么?(3分)因为Ⅲ度烧伤,面积为41%,故为特重度烧伤。男性,24岁,60kg。4小时前火焰烧伤,头、面、颈部形成大水疱,疱液清,疱壁薄,剧痛;左上肢有焦痂,呈皮革状,无痛觉;左臀及左下肢水疱小,疱壁厚,创面苍白,痛轻;右上肢与前胸红斑,痛甚。问:1.计算该患者的烧伤总面积(应分别列出烧伤深度)?(3分)

头、面、颈部:浅Ⅱ度烧伤,9%; 左上肢:Ⅲ度烧伤,9%; 左臀及左下肢:深Ⅱ度烧伤,23%; 右上肢与前胸:Ⅰ度烧伤,约15%。烧伤总面积=9%+9%+23%=41%

2.并分析该患者烧伤程度。(2分)该患者烧伤程度为重度烧伤。3.请设计该患者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计划(要列出公式计算)。(3分)

(1)失液量=41×60×1.5=3690ml;为晶体液(0.9%NS或平衡液)和胶体液 基础需水量=2000ml;为5~10%GS(2)该患者为重度烧伤,故晶体液:胶体液=1:1 该患者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计划如下表: 液体种类 第1个8小时 后16小时 晶体液(NS或平衡液)923 ml 923 ml 胶体液(血浆等)922 ml 922 ml 需水量(5~10%GS)667ml 1333ml

4.该患者第一个8小时的补液量应在从什么时候开始 算起?(2分)

4小时前烧伤当时。5.应该根据哪些指标去调节补液量?(2分)脉搏、血压、尿量、末梢循环、精神状态、CVP等。

女性,38岁,50kg。下午4时热水烫伤,右上肢、前胸腹及会阴部形成大水疱,疱液清,疱壁薄,剧痛;右臀及右下肢水疱小,疱壁厚,创面苍白,痛轻;左上肢红斑,痛甚。问:1.计算该患者的烧伤总面积(应分别列出烧伤深度)?(3分)右上肢、前胸腹及会阴部浅Ⅱ度烧伤,9%+13%+1%=23%; 右臀及右下肢:深Ⅱ度烧伤,23%; 左上肢:Ⅰ度烧伤,约9%。烧伤总面积=23%+23%=46% 2.并分析该患者烧伤程度。(2分)

该患者烧伤程度为重度烧伤。

3.请设计该患者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计划(要列出

公式计算)。(3分)(1)失液量=46×60×1.5=4140ml;为晶体液(0.9%NS或平衡液)和胶体液

基础需水量=2000ml;为5~10%GS(2)该患者为重度烧伤,故晶体液:胶体液=1:1 该患者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计划如下表:

液体种类 第1个8小时 后16小时 晶体液(NS或平衡液)1035 ml 1035 ml 胶体液(血浆等)1035ml 1035 ml 需水量(5~10%GS)667ml 1333ml

4.该患者第一个8小时的补液量应在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2分)4小时前烧伤当时。5.应该根据哪些指标去调节补液量?(2分)脉搏、血压、尿量、末梢循环、精神状态、CVP等。女性,58岁,50kg。下午6时热水烫伤,8时入院。查体:右上肢、前胸腹及会阴部形成大水疱,疱液清,疱壁薄,剧

痛;右臀及右下肢水疱小,疱壁厚,创面苍白,痛轻;左上肢红斑,痛甚。问:1.计算该患者的烧伤总面积(应分别列出烧伤深度)?(3分)右上肢、前胸腹及会阴部浅Ⅱ度烧伤,9%+13%+1%=23%; 右臀及右下肢:深Ⅱ度烧伤,23%; 左上肢:Ⅰ度烧伤,约9%。烧伤总面积=23%+23%=46% 2.并分析该患者烧伤程度。(2分)该患者烧伤程度为重度烧伤。

3.请设计该患者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计划(要列出公式计算)。(3分)(1)失液量=46×60×1.5=4140ml;为晶体液(0.9%NS或平衡液)和胶体液 基础需水量=2000ml;为5~10%GS(2)该患者为重度烧伤,故晶体液:胶体液=1:1 该患者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计划如下表: 液体种类 第1个8小时 后16小时 晶体液(NS或平衡液)1035 ml 1035 ml 胶体液(血浆等)1035ml 1035 ml

需水量(5~10%GS)667ml 1333ml 4.该患者第一个8小时的补液量应在接下来的几小时内输完?(2分)该患者第一个8小时的补液量应在接下来的6小时内输完。

5.应该根据哪些指标去调节补液量?(2分)答:脉搏、血压、尿量、末梢循环、精神状态、CVP等。问答题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无尿期的治疗原则 ①限制水分和电解质 ②预防高钾血症 ③纠正酸中毒 ④营养疗法 ⑤控制感染 ⑥血液净化: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简述乳癌的乳房外形改变特点。

(1)酒窝征(2)乳头内陷(3)“桔皮样”改变(4)与胸壁固定(5)卫星状结节(6)溃疡形成 简述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

严禁静脉推注(1)尿畅补钾:>40ml/h(2)浓度不高:<0.3%(即:5%GS500ml中最多只能加入10%氯化钾溶液15ml)(3)滴速勿快:<60滴/分(4)总量限制:<6~8g即: 10%氯化钾溶液<60~80ml

简述手术前常规准备。(1)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交叉配血及备血(4)胃肠道准备: ①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②胃肠道手术病人应在术前1~2日进流质饮食,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中大型手术还应在术前晚行清洁灌肠,必要时胃肠减压; ③结、直肠手术:术前5~7天低渣饮食,2~3天全流饮食,1天禁食,4~6小时禁饮。术前3天口服甲硝唑、新霉素等,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5)预防感染(6)药物过敏试验:PG、普鲁卡因等。(7)手术区皮肤准备(备皮)

简述颅底骨折病人的处理原则。

①床头抬高15~ 30°,待CSF漏停止3~5日后可改平卧位 ②及时清除血迹和污垢。③禁止鼻腔和耳道的填塞、冲洗及滴药 ④CSF鼻漏者严禁经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吸氧。⑤避免挖耳、抠鼻及连续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屏气 ⑥使用抗生素和TAT 发生纵隔摆动的胸部损伤有哪些?并试述其发生机制。

发生纵隔摆动的胸部损伤有: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和开放性气胸。发生机制: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吸气时软化胸壁内陷,呼气时软化胸壁向外膨出,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平衡,导致纵膈摆动。开放性气胸患者患侧胸膜腔负压消失,导致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平衡,引起纵膈摆动。

低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1)病因: 1)长期进食不足; 2)应用呋噻米等利尿剂;

3)补液中钾盐不足 4)呕吐、胃肠减压; 5)钾向组织内转移(2)临床表现:

1)肌无力,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

2)软瘫、腱反身减退或消失;

3)腹胀、肠麻痹; 4)心律紊乱;(3)诊断:血清钾>5、5mmol/L; 心电图有辅助意义(4)治疗: 1)停用一切含钾药物或溶液。

2)降低血清钾浓度,促使K+进入细胞内,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透析疗法。3)对抗心律紊乱。

输血适应症 ①大量失血 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③重症感染 ④凝血异常 自体输血 ①回收式自体输血 ②预存式自体输血 ③稀释式自体输血 输血的并发症 ①发热反应 最常见 ②过敏反应

③溶血反应 输血最严重并发症。④细菌污染反应 ⑤传播疾病 ⑥循环超负荷 ⑦输血相关性肺损伤 免疫抑制 ⑨大量输血的影响 并发症: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钙血症、高钾血症

溶血反应的主要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主要病因: 绝大多数为输ABO血型不合的血液引起,也可因A型或Rh及其它血型不合引起。主要症状: 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及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严重可发生DIC或急性肾衰。治疗措施: ①抗体克,晶体,胶体,新鲜血等扩容,糖皮质激素。②保护肾功能,碱化尿液并利尿。③DIC早期可考虑肝素治疗。④血浆置换治疗。简述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依据。

(1)意识突然丧失。(1分)(2)大动脉搏动消失(颈总动脉或股动脉)。(2分)(3)自主呼吸停止或呈抽搐样呼吸。(2分)(4)瞳孔散大并固定。(1分)(5)EKG表现为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搏。(1分)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那些? ①早期并发症:休克,内脏损伤,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前臂掌侧和小腿)。②中、晚期并发症: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

等渗性缺水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1)病因:

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2)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2)临床表现:

1)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但不口渴;

2)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

3)脉搏细速、血压不稳、休克(3)诊断: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血液浓缩,尿比重高。(4)治疗:

1)原发病治疗; 2)静脉滴注平衡盐或等渗盐水;)尿量达40ml/h后补钾 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1)病因:

1)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2)酸性物质过多;

3)肾功能不全(2)临床表现: 1)疲乏、眩晕、迟钝; 2)呼吸深、快; 3)呼气带有酮味; 4)面颊潮红; 5)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

6)心律不齐;(3)诊断: 1)病史、临床表现;

2)血气分析、血pH、HCO3-明显下降; 3)CO2结合力下降(4)治疗: 1)病因治疗;

2)抗休克治疗;

3)重症酸中毒立即输液和用碱剂治疗;

4)酸中毒被纠正后,注意防治低钙、低钾、血症 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1)病因 1)胃液丧失过多 2)碱性物质摄入过多; 3)缺钾; 4)应用呋塞米等利尿剂(2)临床表现和诊断 1)嗜睡、精神错乱; 2)有低钾血症和缺水的表现; 3)昏迷

4)血气分析,pH和HCO3-明显增高(3)治疗: 1)原发病治疗; 2)输注等渗盐水和葡萄糖盐水;

3)补给氯化钾(尿量>40ml/h时); 4)严重碱中毒时可应用稀盐酸

有一男性病人,65岁,肺叶切除术后一天合并胸水和肺,肺不张、表现为头痛、紫绀、澹妄、试问该病人有无酸碱平衡紊乱,如何诊断和治疗。呼吸性酸中毒。(1)诊断依据:

1)存在病因: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 2)全身麻醉; 3)术后肺不张、胸水;

4)临床表现:胸闷、呼吸困难、躁动不安、紫绀、昏迷等;

5)应作动脉血气分析,pH明显下降PaCO2增高,血浆HCO-3正常(2)治疗:

1)病因治疗;

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 3)针对性抗感染,扩张小支管,促进排痰

1、ARDS即急性呼吸迫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早期表现及主要治疗方法。主要病因有: ①各种损伤,如肺内损伤、肺外损伤和手术损伤; ②感染; ③肺外器官系统其它病变,如出血性胰腺炎等; ④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⑤其它,如颅内高血、癫痫等。早期表现: 病人呼吸加快,呼吸窘迫感,一般的吸氧法不能得到改善,未必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肺部听诊无罗音,X线片一般无明显异常,肺部病变尚在进展中。治疗: ①呼吸治疗,初期可用持续气道正压痛气,进展期需插入气管导管并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 ②维持循环稳定 ③治疗感染 ④药物治疗,减轻炎症反应和肺水肿,改善肺微循环和

肺泡功能 ⑤其它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病机制中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什么?如何预防MODS的发生? MODS发病机制中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为组织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性反应。MODSR预防包括: ①处理各种急症时均应有整体观点,尽可能达到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②重视病人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尽可能及早纠正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流和缺氧 ③防治感染是预防ARDS极为重要的措施 ④尽可能地改善全身情况,如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⑤及早治疗任何一个首先继发的官功能不全,阻断病理的连锁反应以免形成MODS

简述全麻的并发症?(1)反流与误吸(2)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梗阻:舌根后坠、异物梗阻、喉头水肿;下呼吸道梗阻:导管扭拆、导管插入过深、分泌物和呕吐误吸后堵塞气管支气管)(3)通气量不足(CO2潴留)(4)缺氧(5)低血压与高血压(6)心律失常(7)高热、抽搐和惊厥 简述ASA分级? ASA(即美国麻醉师协会)将术前病情和病人对麻醉的耐受性分为5级: I: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官功能正常 II: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

III: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工作

IV:并存疾严重,丧失日常工作能力,经常而临生命威 胁

V: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简述麻醉前用药目的及常用药物? 麻醉药用的目的在于: 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情绪。同时也可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对一些不良刺激可产生遗忘作用。②提高病人的痛阈。③抑制呼吸首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防发生误吸。④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因激动或疼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常用药物: ①安定镇静药(安定:咪唑安定); ②催眠药(鲁米那); ③镇痛药(芬太尼、吗啡、哌替啶); ④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

椎管内阻滞期间恶心呕吐的发生机理及其处理原则? 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 ①麻醉平面过高,产生低血压和呼吸抑制致脑缺血,而兴奋呕吐中枢。②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增加。③牵拉腹腔内脏。④术中辅用哌替啶有催吐作用。处理;升血压,吸氧,术前使用阿托品,暂停手术牵拉等,剧烈呕吐可用镇吐药(氟哌啶2.5mg)简述术前胃肠道准备的内容(1)成人从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水,已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采用胃肠减压。(2)涉及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日开始近流质,对

于幽门梗阻的病人,术前应洗胃。(3)一般性手术,手术前一日应用肥皂水灌肠。(4)结肠或直肠手术,应在术前一日晚上及手术当天清晨行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并于术前2~3天开始口服肠道抗菌药物,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

简述术后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发热是手术后常见的症状,一般体温升高的幅度为1℃左右。如果体温升高的幅度过大,或者手术后体温接近正常之后再次出现发热,或发热持续不退,就应该找出发热的原因。可能的因素有:感染、致热原、脱水等。通常手术后24小时以内发热,常常是由于代谢性或内分泌异常、低血压、肺不张和输血反应。术后3~6日发热,要警惕感染的可能,如静脉内留置输液管可引起静脉炎,甚至脓毒症,留置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或肺部感染。如果发热持续不退,要密切注意有更严重的并发症引起,如腹腔内术后残余脓肿等。处理原则:处理应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法对症处理之 外,还应从病史和术后不同阶段可能引起发热原因的规律进行分析,如进行胸部X光摄影、创口分泌物、引流物涂片和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以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试述不利于创伤修复的因素有那些? ①感染:破坏组织修复的最常见原因。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②异物存留和失活组织过多:此类物质充填伤处的组织裂隙,阻碍新生的细胞与基质连接,不利于组织修复。③血流循环障碍:较重的休克使用组织低灌流;伤口包扎或缝合过紧、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缺血;以及伤前有闭塞性脉管炎等影响局部血运的疾病,均可导致组织修复迟缓。④局部制动不够,使新生的组织受到继续损伤。⑤全身性因素: i、营养不良,如蛋白及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缺乏,使细胞增生和基质形成缓慢或质量欠佳; ii、使用皮质激素、细胞毒等药物,使创伤性炎症和细胞增生受抑制;

iii、本身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艾滋病等。

简述创伤应激时的葡萄糖代谢将发生那些变化。创伤应激时体内糖代谢变化总的结果是血糖升高而葡萄糖利用下降。应激时儿茶芬胺水平升高,一方面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及刺激胰高糖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同时体内其它促分解代谢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多,使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增加,更加促血糖的升高。另一方面,循环中儿茶芬胺还直接抑制胰岛素受体,从而抑制了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上述因素作用导致胰岛素阻抗现象及葡萄糖耐量下降。简述创伤急救的原则及创伤急救的注意事项。

①抢救积极,工作有序; ②遇大批伤员时,组织人力协作,且不可忽视沉默的伤员,因为他们伤情可能更为严重; ③防止抢救中再次损伤; ④防止医源性损害,如输液过快过多引起肺水肿等。

热力烧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1)保护烧伤病人,防止和清除外源性污染(2)防治低血容量休克(3)预防局部和全身性感染。(4)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尽量减少瘢痕增生造成的功能障碍的畸形。(5)防治其它器官的并发症

试述烧伤休克的主要表现。

①心率增快,脉搏细弱。②血压的变化:早期往往表现为脉压变小,随后为血压下降。③呼吸浅、快。④尿量减少,是低血容量休克的一个重要标志 ⑤口渴难忍,在小儿特别明显。⑥烦躁不安,是脑组织缺血缺氧的一种表现。⑦周边静脉充盈不良、肢端凉,病人畏冷。⑧血液化验,常出现血液浓缩、低血钠、低蛋白、酸中

度 述常见的八种体表肿瘤及特征。

1、皮肤乳头状瘤,是表皮乳头样结构的上皮增生所致,同时向表皮下乳头状伸延,易恶变为皮肤癌。

2、皮肤癌,常见为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多见于头面及下肢。

3、痣与黑色素瘤,痣为良性色素斑块,有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发展迅速。

4、脂肪瘤,为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好发于四肢,躯干。境界清楚,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囊性感,无痛。生长缓慢,但可达巨大体积。深部者可恶变。

5、纤维瘤及纤维瘤样变,位于皮肤及皮下纤维组织肿瘤,瘤体不大,质硬,生长缓慢。

6、神经纤维瘤,包括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前者由鞘细胞组成,后者为特殊软纤维。

7、血管瘤 ①毛细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多为发性,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皮肤有12点或小12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且隆起,如增大速度比婴儿发育更快,则为真性肿瘤,瘤体境界分明。压之稍退色,释放后恢复红色。大多数为错构瘤,一年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②海绵状血方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构成。多生长于皮下,也不在肌肉,少数不在骨或内脉等部位。皮下海绵状血瘤不使局部轻微隆起。皮肤正常,或有毛细血管扩张,或呈青紫色,肿块轻,境界不清。有的稍有压缩性,可有钙化结节,可触痛痈。③蔓状血管瘤: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大多数为静脉,也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瘘,除了发生在皮下和肌肉,还常侵入骨组织,范围较大,甚至可超过一个肢体。血管痈外观常见蜿蜒的血管,有明显的压缩和膨胀性,有的可听到血管杂音或触到硬结。囊性肿瘤及囊肿 ①皮样囊肿:为囊性畸胎瘤,浅表者好发于眉梢或颅骨骨缝处。可与颅内交通呈哑铃状。②皮脂囊肿:非真性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形成的肿瘤性囊肿 ③表皮样囊肿:为外伤所致表皮进入皮下生长向成的囊肿。④腱鞘或滑液囊肿:非真性肿瘤,由表浅滑囊经慢性劳损诱致。多见于手腕,足背肌腱或关节附近,边缘表面光滑,较硬。

颅脑损伤或颅脑手术后出现神经性高热的原因是什么?(1)若颅脑损伤或开颅术累及下丘脑前部,即可出现神经性高热。丘脑下部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情况下,流经此区的血液温度改变0.5℃就能激动体温调节中枢。当下丘脑前部损伤时,累及散热中枢可出现持续性高热。(2)脑干损伤后交感神经麻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另一方面汗腺分泌功能下降,皮肤血管麻痹,大量体热蓄积体内不能及时发散,反而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的热,形成恶性循环,终至产生持续性高热。

小脑幕裂孔疝的主要临床表现:(1)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意识障碍进行加重(2)由于病侧大脑脚及动眼神经首先被牵拉压迫,病侧瞳孔先

短暂缩小(动眼神经受刺激),继之逐渐扩大(动眼神经逐渐麻痹),与此同时病变对侧肢体逐渐瘫痪(椎体束受压)。(3)继续发展的结局是:病人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去脑强直发作,生命体征严重紊乱,并导致继发性枕骨大孔疝,呼吸衰竭先于心跳停止。枕骨大孔疝的主要临床表现:(1)早期症状为颈后疼痛,颈后局部压痛,颈硬,强迫头位等,这是由于颈 1~2神经根受压所致。

(2)多无意识障碍,瞳孔很少变化,亦无肢体瘫痪,但呼吸障碍明显而突出,甚至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可发生呼吸骤停,这是与小脑幕裂孔疝的主要区别。(3)慢性枕骨大孔疝的病人可长期没有脑疝的症状。在剧烈咳嗽、大便秘结、用力挣扎、医疗过程中腰椎穿刺快速放出脑脊液或压颈试验等,颅内压突然上升而致呼吸骤停,应尽量避免发生。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时治疗与护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保持耳道和鼻孔清洁,禁忌填塞、冲洗或滴入药物,尽量避免擤鼻涕、打喷嚏和咳嗽,取床头抬高15°~20°角或患侧侧卧,禁忌腰椎穿刺,应用抗生素,若超过1个月仍未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观察颅脑损伤病人瞳孔变化,有何临床意义?

胃肠外科典型病例分析试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中男23例, 女21例。年龄54~69岁, 平均年龄 (61.4±6.9) 岁。患者入院时36例有便血、呕血等胃肠道出血症状。27例患者有吞咽困难、腹痛等不适症状, 25例患者腹部触摸到肿块。CT影像资料显示瘤体位于胃部33例, 位于小肠9例, 位于结肠2例。肿瘤直径约为3~10 cm。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手术前对患者的CT影像资料、胃镜探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对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进行确定, 对肿块的类别以及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选择手术方式, 制定手术方案。44例患者中23例行完全切除术, 即全部切除肿瘤存在的器官, 其中11例合并淋巴结清扫;17例患者行局部切除术, 即距离肿瘤边缘约3.0 cm处进行部分切除或肿瘤剔除;4例行不完全切除术。

术后15例患者直接进行化学治疗;24例患者进行放射治疗, 17例患者放射治疗结束后继续接受了化学治疗。

1.3 观察项目

1.3.1 恶性危险程度观察

手术中获得的肿块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后, 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病理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以及病理切片所观察到的核分裂像数对44例患者恶性危险程度进行评价,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2]。

危险程度很低:肿瘤直径<2 cm, 核分裂数<5个/50 HPF;低度危险:肿瘤直径>2 cm且<5 cm, 核分裂数<5个/50 HPF;中度危险:肿瘤直径<5 cm, 核分裂数为6~10个/50 HPF或者肿瘤直径>5 cm且不超过10 cm, 核分裂数<5个/50 HPF;高度危险:肿瘤直径>5 cm, 核分裂数>5个/50 HPF或者肿瘤直径>10 cm或者核分裂数>10个/50 HPF。

1.3.2 术后随访情况观察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进行1~3年的随访观察, 观察患者术后1、2、3年的存活情况, 计算存活率。

2 结果

2.1 恶性危险程度

手术中获得的肿块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危险程度很低者9例, 低度危险20例, 中度危险11例, 高度危险4例。见表1。

2.2 术后随访情况观察

术后1年生存39例 (88.64%) , 术后2年生存35例 (79.55%) , 术后3年生存30例 (68.18%) 。4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经外科治疗后其中病理检查危险程度很低患者3年存活率高达88.89%, 低度危险患者3年存活率为80%, 中度危险患者3年存活率为54.55%, 高度危险患者3年存活率为0。见表2。

3 讨论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该组研究资料显示胃肠间质瘤多发于50~70岁人群, 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发病率未见显著差异。该组病例中绝大部分胃肠间质瘤瘤体位于位于胃和小肠部位。患者入院时以胃肠道出血、腹痛为主要症状, 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困难。

邓军奇, 等[4]对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指出X线钡餐或钡灌肠和内镜检查很难对胃肠间质瘤进行确诊, CT的影像也仅能对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进行观察, 常规检查方法很难对胃肠间质瘤进行确诊。对外科手术后所获得的肿块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对胃肠间质瘤进行准确的定性。

手术是治疗胃肠间质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完整的切除肿瘤。研究发现[3]胃肠间质瘤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行至肝脏以及腹腔进行种植、播散和转移, 局部侵袭性弱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 被称为潜在的恶性肿瘤。加之胃肠间质瘤质地脆弱, 手术过程中常伴有合并出血及坏死, 手术操作应尽可能小心, 以防造成腹腔内的种植转移, 行局部切除术时应与肿瘤边缘保持适当的距离以确保不破坏肿瘤包膜的完整性, 若肿瘤直径过大且累及到周围其他器官, 术中分离困难, 需进行完全切除, 将肿瘤所在的器官以及原发灶的肿瘤全部切除以防转移及复发。

张云等[4]经大量的临床病理以及预后研究分析指出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大小、核分裂相数目、Fletcher分级以及手术过程中是否进行脏器切除均会对外科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疗效产生影响。其中恶性潜能分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章还指出胃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较为复杂, 病灶的大小以及细胞分裂的跃程度均会对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造成影响, 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准确的判断无论是在临床治疗过程还是对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就该院胃肠间质瘤患者恶性危险程度与患者术后长期存活情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证实了患者患病的恶性危险程度可影响预后, 研究结论与上述观点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巫佳明, 李万浪, 吕永昌, 等.胃肠间质瘤16例外科诊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6) :3992-3993.

[2]汤大纬.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 2009, 38 (15) :1975-1977.

[3]邓军奇, 李青云.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医学信息, 2011, 24 (8) :5498-5499.

上一篇:风景在路上初三作文950字下一篇:大庆市萨尔图区绿园社区工作站2018年部门预算及有关情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