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精选8篇)
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1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职称)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工程师)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
一、岗位职责
参与数据库和信息资源的规划,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作为数据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建立和维护核心数据库,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维护管理中,担任数据库系统有关的技术支持。
二、能力要求
具有计算机硬软件的基础知识,能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技术,在设计、建立、运行、维护数据库系统中,能对各个数据实体进行标准化,能理解数据模型技术,能分析数据并按照用户需求,产生正确的概念数据模型,能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能设计、建立、运行、维护高质量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工程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4)熟悉软件工程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5)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
(6)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基本理论;
(7)掌握常用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
(8)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
(9)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相关的安全技术;
(10)了解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11)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2)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3)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2.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参与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能按照用户需求,设计、建立、运行、维护高质量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作为数据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建立和维护核心数据库,担任数据库系统有关的技术支持,同时具备一定的网络结构设计及组网能力,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工作。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信息系统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1.1.2 存储系统
1.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1.2 数据结构与算法
1.2.1 常用数据结构
1.2.2 常用算法
1.3 软件知识
1.3.1 操作系统知识
1.3.2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的知识
1.4 计算机网络知识
2.数据库技术
2.1数据库技术基础
2.1.1 数据库模型
2.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2.1.3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2.2数据操作
2.2.1 关系运算
2.2.2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2.3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
2.4 数据库设计基础理论
2.4.1 关系数据库设计
2.4.2 对象关系数据库设计
2.5 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基础知识
2.6 多媒体基础知识
2.6.1 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2.6.2 多媒体压缩编码技术
2.6.3 多媒体技术应用
2.7 系统性能知识
2.8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知识
3.1 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知识
3.2 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3.3 系统设计知识
3.4系统实施知识
3.5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4.安全性知识
5.标准化知识
6.信息化基础知识
7.计算机专业英语
考试科目2: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
1.数据库设计
1.1 理解系统需求说明
1.2 系统开发的准备
1.3 设计系统功能
1.4 数据库设计
1.4.1 设计数据模型
1.4.2 物理结构设计
1.4.3 数据库实施与维护
1.4.4 数据库的保护
1.5 编写外部设计文档
1.6 设计评审
2.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2.1 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结构
2.2 设计输入输出
2.3 设计物理数据
2.4 设计安全体系
2.5应用程序开发
2.5.1 应用程序开发
2.5.2 模块划分(原则、方法、标准)
2.5.3 编写程序设计文档
2.5.4 程序设计评审
2.6 编写应用系统设计文档
2.7 设计评审
3.数据库应用系统实施
3.1 整个系统的配置与管理
3.2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SQL Server、Oracle、Sybase、DB2、Access或Visual FoxPro)
3.3 数据库应用系统安装
3.4 数据库应用系统测试
3.5 培训与用户支持
4.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4.1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计划
4.2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4.3 数据库管理
4.4 性能调整
4.5 用户支持
5.SQL
5.1 数据库语言
5.2 SQL概述
5.3 数据库定义
5.4 数据操作
5.5 完整性控制与安全机制
5.6 创建触发器(Create Trigger)
5.7 SQL使用方式
5.8 SQL标准化
6.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
6.1 分布式数据库
6.1.1 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6.1.2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6.1.3 分布式查询处理和优化
6.1.4 分布式事务管理
6.1.5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6.2 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6.3 面向Web的DBMS技术
7.数据库的安全性
7.1 安全性策略的理解
7.2 数据库安全测量
8.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8.1 面向对象数据库(OODBMS)
8.1.1 OODBMS的特征
8.1.2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8.1.3 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
8.1.4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RDBMS)
8.2 企业资源计划(ERP)和数据库
8.2.1 ERP概述
8.2.2 ERP与数据库
8.2.3案例分析
8.3 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2
该题库系统采用树状结构的设计方式,整个系统包含有多层子模块,在运行过程中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可实现多种功能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登录;2)系统维护;3)判分;4)帮助。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2 数据库设计与维护
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主要技术之一,在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从满足用户要求、数据库性能、对现实世界的模拟程度、开发应用的速度与质量等方面加以考虑的,其设计策略为:对内,即对某个较为独立的日常事务为封闭式;而对外,即对整个目标系统,它又是开放式的,从而保证数据高质共享。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可为日后整理数据库节省时间,并能快捷地得到精确结果。
1)登录库:用于存考生及其学号信息,在该库中有学号、姓名、班级三个字段;
2)题库:用于存储考题信息,在该库中有科目、题型、分值、章节3个字段;
3)基本题库:用于存储大量教学及考试用题,在系统中采用了5个基本题库,分别是:填空题库、选择题库、判断题库、问答题库、计算题库,每个题库中的机构均相同,表征一道试题仅有图形与文字是不够的,用户有可能还要知道该道题的难度如何、题型、是否已选中,试题是否有图形以及答案等,所以在各个题库的字段如表1所示。其中“文字”字段采用备注型,用于存储详细的题目清单。数据库设计时所涉及到的程序较多,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目考试也有所差异,但可通过对系统程序段进行有效的分类,用户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进行修改,得到相关的考试内容。同时,作为一个高性能的考试系统,应及时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因为维护不仅是维护其正常运行,而且也是设计工作的继续和提高。
进入题库维护模块,选择要增加的试题学科,输入题型、难度系数、试题的要求及答案等。试题可以有几种内容:1)文本;2)特殊字符;3)图形;4)前三种的任意组合。在系统结构设计时采用了文字与图形两字段:若是文本,则可在文字字段中输入文本;若是图形和文本,则在文字字段中输入文本,在图形字段中输入图形,若有特殊字符则可通过office创建对象插入通用型字段中。
另可以将是将已经存在的数据库追加到题库,数据库中要求两库字段类型相同,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一部分记录追加。
3 试卷的生成
假设题库已经存在,考试系统的输入信息是学生的学号,班级,要考科目。之后按一定的搜索算法在题库中选取符合用户要求的题目,送入成卷数据库,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生成一张试卷,并同时提示学生可以答题、倒计时始。
如果考生在输入信息后,系统在题库中搜索试题时总是自上而下顺序检索,则必然生成的试卷类似,或者选出的试题都是题库中位置靠前的结果。因此,在将题库里试题量扩充足够多的同时,在开始每一次搜索之前,随机地设置一个搜索起点,从这点开始在题库中分别向前和向后顺序搜索,直到找到相符合的记录,搜索起点start被定义为:
start=mod(val(substr(time(1),10,2),m)*100,其中time()是VFP的时钟函数。Time()的返回值是当前的时钟字符串,时钟字符串的第10,11位是秒的小数位。变量m表示题库中的试题数量,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不允许start超出题库的范围以外。
4 判分
判分是一个重要模块,在数据库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点,所以每题的后面都要有答案。但对于主观题来说判分就比较困难了,这里笔者采用通过OLE构件对象访问DOC文档方式解决的,Microsoft Office的所有程序都支持OLE 2.0,即Word程序可以作为OLE服务器,评分程序则作为OLE客户程序将DOC文档作为OLE对象嵌入到Word程序中,通过OLE 2.0 APIs评分程序便能访问DOC文档的信息。
考虑到大多数高校考试卷要进行备份,以备今后的检查,因此本考试系统特提供了VFP 6.0与Word的接口。这样,考试系统会把每个考生的答题情况生成一个文档。同时,将该文档存于服务器机器中,以备将来刻盘备份。VFP610与Word接口的代码如下:
5 帮助模块
考试系统的使用说明,即详细介绍该系统的操作,从学生登陆开始一直到提交试卷判分为止。
摘要:对于高校来说,期末考试工作即繁重又复杂,如果一贯以出试题,印试卷,判分这一形式考下去,将会浪费众多的人力物力。所以为学院开发考试系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借鉴以往题库开发经验,利用VFP环境下开发考试系统。系统集出题,判分于一体,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构建多学科题库,改变题库难度、容量来适合不同专来不同层次的考生。
关键词:题库,考试系统,VFP
参考文献
[1]周焱.基于VFP6.0教学题库系统的开发[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
[2]王晶莹,王国辉.VFP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来出版社,2004.
[3]Microsoft公司.Microsoft Word 2000 Binary File Format[M].2003-08-03.
[4]Bazian M.Visual Foxpro 6.0开发使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来出版社,2000.
浅析考试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篇3
[关键词] 数据库设计 主外键 检索 数据字典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本文对数据库应用设计介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主外键的使用
数据库中的主键是为了使记录能惟一标识,外键用来关联表与表之间的联系,主键和外键是把多个表组织为一个有效的关系数据库。可以通过主键和外键来了解数据库的设计架构,因此就出现以数据库为驱动的开发方式。开发人员根据数据库的设计和流程顺序开发程序,软件设计人员只需严格控制数据库的设计方向即可控制开发人员的开发过程。目前多数ERP或MIS系统都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因为系统本身的特点就是过程化的,数据库驱动方式就是一种过程化的开发方式,也是一种较为简捷快速的开发方式。
这里,通过“考试系统”中的试题管理模块来体现主外键的使用。试题编号作为惟一标识来标识每道试题,而试题中的试题选项不该与试题放在同一张表中,而是通过另一张试题选项表来管理,此时试题选项表中的试题编号就要外键关联试题表中的试题号,试题选项表再通过试题编号和其自身的选项编号来组合起来作为主键惟一标识,详细表设计如下:
Create table T_Subject(
SubjectID int,
Descriptions text
Primary key(SubjectID))
Create table T_SubjectOption(
SubjectID int,
OptionID int,
Descriptions text
Primary key(SubjectID,OptionID),
Foreign key(SubjectID) references T_Subject(SubjectID))
通过以上表设计,可以保证在试题选项表T_Subject— Option中的试题号都可以在试题表T_Subject中找到,体现了数据的相互依赖关系,同样通过这样的表结果可以看出试题表与试题选项表之间的关系。
2 数据字典的设计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元数据的目录。其特点是供人查询对不了解的条目的解释,数据量基本有限,在软件中用于搭配其他模块的属性选择,比如“考试系统”中安排考试的时候下拉选择年级、专业、班级等字典信息,常规的设计方法是每个属性设计一张字典表,如:
年级表
Create table T_Grade(
GradeID char(10),
GradeName varchar(100),
Primary key(GradeID))
专业表
Create table T_Major(
MajorID char(10),
MajorName varchar(100),
Primary key (MajorID))
此时只需对这些数据字典表进行编辑即可,但是这样的设计还会存在些问题,这里专业代码MajiorID是主键,不允许重复,且一旦被其他模块选中后,则不允许再被修改,在实际软件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有需要修改键值属性的时候,比如“网络系统管理”这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原来是“wlxtgl”,软件经使用后发现代码太长,不方便用户记忆使用,需要将其缩短为wg,而按照以上字典设计就无法再进行修改代码。
当然,数据库中可以将这些关联表的外键设置级联更新,实现专业代码更新,其他有关联的模块都级联更新过来,可想而知,当数据量少的时候级联更新没问题,当数据量大的时候,级联更新就变得很慢,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在编辑数据字典时,主键的重复判断也不好处理,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不妨看如下表设计结构:
Create table T_Major(
MajorID int identity,
MajorCode char(10) unique,
MajorName varchar(100),
Primary key(MajorID))
以上设计是将主键用自动增长类型来实现,由数据库来控制表中记录的惟一性,此时程序就无需担心表记录的重复,而专业编号由另一个属性MajorCode来表示,且该属性设置成unique(惟一),在其他模块关联专业的主键MajorID,并不关联MajorCode,程序可以通过视图来读取MajorCode,这样就可以实现专业代码允许用户修改(即使专业代码已被其他模块关联使用),似乎这样的表结构设计已经满足了我们数据字典的要求,编程人员也很方便实现,这样的设计结构并没有真正发挥数据字典的特点。
上文提到,数据字典的数据特点是数据量少(相对其他模块数据而言数据量相对少很多),属性比较单一,一般只有主键和值组成。要是按照以上设计方法就会导致每个字典数据都要创建一张表,而且表中的记录就几十上百。例如“考试系统”中的专业表,一个学院乃至一个学校,最多也就上百个专业,用一张表来存储较为浪费,浪费些磁盘空间没关系,问题是实际软件中数据字典会非常多,从而就得创建很多表来管理数据字典。并且有一点非常被动的就是,当你要添加一个数据字典的时候,就要再添加一张表来支持。比如在财务软件中经常需要添加字典数据,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设计数据字典的话,那数据库中会有百张表都是数据字典,这会给开发人员就会带来极大的不便。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得想办法将多张数据字典表给合并到一个地方,统一来管理。由于数据量并不是很大,合并后的数据量对现有的数据库软件来说也不会有太大压力,可以考虑将多个数据字典表合并成一张表来处理,具体设计如下:
Create table T_DataDictionary(
DataDictionaryID int identity,
DataDIctionaryType char(10),
DataDictionaryCode char(10 ) unique,
DataDictionaryName varchar(100),
Primary key(DataDictionaryID))
在DataDictionaryType中存储的就是数据字典的类型,比如“考试系统”中数据字典类型有:学期(Term)、年级(Grade)、专业(Major)、班级(Class)等等。在此数据字典的设计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远远不够,数据之间会有复杂关系,比如年级与专业的关系,一个年级有那么多个专业,不同年级下的专业有可能不大相同,那在设计数据字典的时候怎么保证数据字典之间的关系呢?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关系有可能嵌套,比如一个年级下有多个专业,一个专业下又有多个班级,难道我们要再通过两张表来记录他们之间的关系吗?要是这样的话,那关系多的话,岂不是关系表又越来越多,又回到了之前字典表太多的问题上?这样设计固然可用,但并不科学,有没有办法能够实现父与子关系的结构(树形结构),这里我们就应用父子表的概念来设计数据库中数据字典之间的关系,表设计如下:
Create table T_DataRelation(
DataRelationID intnot null,
ParentDataRelationIDintnull,
primarykey(DataRelationID),
foreign key(DataRelationID)references T_DataDictionary(DataDictionaryID),
foreignkey(ParentDataRelationID) references T_DataDictionary (DataDictionaryID));
程序可以通过一个递归算法来构造出字典数据之间的关系,关系可以是多级树形结构也可以是一级平行结构。在这里,我们数据字典的设计才算基本完成,当然,在实际软件实施过程中还会有些其他的功能需求,在设计上还需要加以调整,而一般软件的数据字典通过以上两张表来管理即已足够。
可能会发现,为什么在设计表的时候Code列的字段类型都用char类型,而不用varchar类型,这因为char类型是固定长类型,在检索的时候比varchar类型要快的多,而且在SQLSever老版本的数据库上用varchar类型做主键,数据量大时会导致检索出错,所以一般比较固定的列或比较经常要检索的列的属性都设置成固定长度类型。
3 数据检索技巧
数据库中对数据的检索有多种,一般会以视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学生信息表。
学生表:
Create table T_Student(
StudentID int,
StudentCodechar(12),
StudentNamevarchar(100),
MajorIDint,
GradeIDint,
ClassIDint,
Primarykey(StudentID))
学生视图:
CreateviewV_Student
As
Select
a.StudentID,
a.StudentCode,
a.StudentName,
a.MajorID,
b.MajorName,
a.GradeID,
c.GradeName,
a.ClassID,
d.ClassName
From T_Student a
Left join T_Major b on a.MajorID = b.MajorID
Left join T_Grade c on a.GradeID = c.GradeID
Left join T_Class d on a.ClassID = d.ClassID
假设学生表经多年使用后数据量非常庞大,要在其中找出专业名称为“网络系统管理”学生的所有信息,自然想到直接查询视图,条件锁定在专业名称,SQL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V_Student whereMajorName =‘网络系统管理’
若学生数据量并不多,使用视图来检索并不会慢,但是当数据量大的时候检索就会变得非常慢,其原因就在于视图中左连接了三张数据字典表,若使用视图来检索,数据库内部的操作流程是首先对学生表中的所有记录左连接这三张数据字典表,然后再去检索专业名称为“网络系统管理”学生,检索速度慢是因视图内部的左连接了所有的数据导致,应该先找出指定专业的学生,然后左连接专业、年级、班级到这些指定专业的学生上,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左连接的数据量,因此类似于这样的检索数据就不能用视图来完成,需要实时编写SQL语句来满足不同的需要,按照以上要求改造后的SQL语句如下:
Createview V_Student
As
Select
a.StudentID,
a.StudentCode,
a.StudentName,
a.MajorID,
b.MajorName,
a.GradeID,
c.GradeName,
a.ClassID,
d.ClassName
From(Select* fromT_StudentwhereStudentID=(Select MajorID fromT_Major where MajorName ='网络系统管理')) a
Left join T_Major b ona.MajorID=b.MajorID
Left joinT_Grade c on a.GradeID = c.GradeID
Left join T_Class d on a.ClassID = d.ClassID
经改进后的SQL语句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以考虑用存储过程来实现,将复杂的SQL语句写入存储过程中。如果经常对某些列,比如学号列、专业列等要频繁做检索操作,可以考虑在其表上对这些列创建索引,这样可以加快检索索引。
4 结束语
数据库的设计要结合软件的需求来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好的数据库设计必须能适应其需求的变化。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适应,这时就要做详细的分析,判断是否重构系统,如果前期设计得当,将大大减轻软件在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工作量,而目前许多软件开发在前期细节方面投入不多,导致后期修改的工作量加大,这是本文讨论数据库设计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爽.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6): 182.
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4
1.宏基本概念
2.事件的基本概念
3.常见宏操作命令
七、 VBA编程基础
1.模块基本概念
2.创建模块
(1)创建 VBA模块:在模块中加入过程,在模块中执行宏。
(2)编写事件过程:键盘事件,鼠标事件,窗口事件,操作事件和其他事件。
3. VBA编程基础
(1) VBA编程基本概念。
(2) VBA流程控制: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3) VBA函数/过程调用。
(4) VBA数据文件读写。
(5) VBA错误处理和程序调试(设置断点,单步跟踪,设置监视窗口)。
八、 VBA数据库编程
1. VBA数据库编程基本概念
ACE引擎和数据库编程接口技术,数据访问对象(DAO),ActiveX数据对象(ADO)。
2. VBA数据库编程技术
考试方式
上机考试,考试时长 120分钟,满分 100分。
1.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 40分(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10分)。
操作题 60分(包括基本操作题、简单应用题及综合应用题)。
2.考试环境
操作系统:中文版 Windows 7。
燕山大学数据库考试总结 篇5
1.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者之间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数据库简称(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数据库系统(简称 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 2.什么是数据模式?
模式(schema)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而且它仅仅涉及具体的描述而不涉及具体的值,模式的每一个具体的值便是一个实例,而模式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实例是相对变动的。
3.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各阶段的设计要点如下: 1)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2)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3)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4)数据库物理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5)数据库实施:设计人员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的内容通常包括: ? 数据项 ? 数据结构 ? 数据流 ? 数据存储 ? 处理过程五个部分其中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若干个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数据字典通过对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数据字典的作用: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是下一步进行概念设计的基础,并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详细参考《概论》书上6.2.3。注意,数据库设计阶段形成的数据字典与第十一章DBMS中的数据字典不同,后者是DBMS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当然两者是有联系的)。
三、问答题 .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答: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l)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解析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任何一个 DBMS 都以某一个数据模型为基础,或者说支持某一个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中,模型有不同的层次。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成两类或者说两个层次:一类是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强调语义表达能力,概念简单清晰;另一类是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机器世界,人们可以用它定义、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需要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和一组严格定义了语法和语义的语言,并有一些规定和限制,便于在机器上实现。
2.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试述其特点和设计策略。
三、问答题
1.定义并理解下列术语,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域,笛卡尔积,关系,元组,属性
(2)主码,候选码,外部码
(3)关系模式,关系,关系数据库
2.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答: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即属性F本身不是主属性,则可以取空值,否则不能取空值。
3.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是什么?连接运算符是“=”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它是从关系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4 理解并给出下列术语的定义: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候选码、主码、外码、全码(All-key)、1NF、2NF、3NF、BCNF、多值依赖、4NF。
查看答案
函数依赖:设R(U)是一个关系模式,U是R的属性集合,X和Y是U的子集。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如果r中不存在两个元组,它们在X上的属性值相同,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同,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解析: 1)函数依赖是最基本的一种数据依赖,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数据依赖。2)函数依赖是属性之间的一种联系,体现在属性值是否相等。由上面的定义可以知道,如果X→Y,则r中任意两个元组,若它们在X上的属性值相同,那么在Y上的属性值一定也相同。3)我们要从属性间实际存在的语义来确定他们之间的函数依赖,即函数依赖反映了(描述了)现实世界的一种语义。4)函数依赖不是指关系模式R的在某个时刻的关系(值)满足的约束条件,而是指R任何时刻的一切关系均要满足的约束条件。答: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Y,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记作: 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记作: 传递依赖:在R(U)中,如果X →Y,(Y ? X),Y →X,Y→Z,则称Z对X传递函数依赖。候选码、主码: 设K为R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合,若K → U则K为R的候选码(Candidate key)。若候选码多于一个,则选定其中的一个为主码(Primary key)。*解析: 1)这里我们用函数依赖来严格定义码的概念。在第二章中我们只是描述性地定义码(可以复习2.2.1):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 key)。2)因为码有了严格定义,同学在学习了《概论》5.3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后就可以从R的函数依赖集F出发,用算法来求候选码。答:外码:关系模式R中属性或属性组X并非R的码,但X是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则称X是R的外部码(Foreign key)也称外码。全码:整个属性组是码,称为全码(All-key)。答: 1NF: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R∈1NF。*解析:第一范式是对关系模式的最起码的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的数据库模式不能称为关系数据库。答: 2NF:若关系模式R∈1NF,并且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码,则R∈2NF。3NF:关系模式R 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 ? Y)使得X→Y,(Y → X)Y→Z,成立,则称R ? 3NF。BCNF:关系模式R ?1NF。若X→Y且Y ? X时X必含有码,则R ? BCNF。*解析:同学们要真正理解这些范式的内涵。各种范式之间的联系:5NF? 4NF? BCNF? 3NF? 2NF? lNF(《概论》上图5.2)。能够理解为什么有这种包含关系。答:多值依赖:设R(U)是属性集U上的一个关系模式。X,Y,Z是U的子集,并且Z=U-X-Y。关系模式R(U)中多值依赖X→→Y成立,当且仅当对R(U)的任一关系r,给定的一对(x,z)值,有一组Y的值,这组值仅仅决定于x值而与z值无关。4NF:关系模式R ? lNF,如果对于R的每个非平凡多值依赖X→→Y(Y ? X),X都含有码,则称R ? 4NF。*解析:对于多值依赖的定义有多种。《概论》上定义 5.9后面又给出了一种等价的定义。习题中的第4题是另一种等价的定义。同学们可以对比不同的定义来理解多值依赖。选择自己容易理解的一种定义来掌握多值依赖概念。
简述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试述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答: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给定的 DBMS。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主要内容。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步骤通常分为两步:(l)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
三、问答题
1.试述SQL语言的特点。答:(l)综合统一。sQL 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 DDL、数据操纵语言 DML、数据控制语言 DCL 的功能于一体。(2)高度非过程化。用 sQL 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只要提出“做什么”,而无需指明“怎么做”,因此无需了解存取路径,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 sQL 语句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sQL 语言采用集合操作方式,不仅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而且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也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sQL 语言既是自含式语言,又是嵌入式语言。作为自含式语言,它能够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作为嵌入式语言,它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程序中,供程序员设计程序时使用。(5)语言简捷,易学易用。
2.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 答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 sQL 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视图在概念上与基本表等同,用户可以如同基本表那样使用视图,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3.试述视图的优点。7 .试述视图的优点。答
(l)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4.所有的视图是否都可以更新?为什么?答: 不是。视图是不实际存储数据的虚表,因此对视图的更新,最终要转换为对基本表的更新。因为有些视图的更新不能惟一有意义地转换成对相应基本表的更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视图都是可更新的.5.哪类视图是可以更新的,哪类视图是不可更新的?答:基本表的行列子集视图一般是可更新的。若视图的属性来自集函数、表达式,则该视图肯定是不可以更新的。
7.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8.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分为哪几类?
9.RDBMS在实现参照完整性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10.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哪些功能? 7查看答案
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一定的联系。前者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防止错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即所谓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所造成的无效操作和错误结果。后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也就是说,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合语义的数据。
8查看答案
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满足的语义约束条件。一般可以分为六类:静态列级约束、静态元组约束、静态关系约束、动态列级约束、动态元组约束、动态关系约束。静态列级约束是对一个列的取值域的说明,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数据类型的约束,包括数据的类型、长度、单位、精度等 2.对数据格式的约束 3.对取值范围或取值集合的约束。4.对空值的约束 5.其他约束静态元组约束就是规定组成一个元组的各个列之间的约束关系,静态元组约束只局限在单个元组上。静态关系约束是在一个关系的各个元组之间或者若干关系之间常常存在各种联系或约束。常见的静态关系约束有: 1.实体完整性约束。2.参照完整性约束。• 3.函数依赖约束。动态列级约束是修改列定义或列值时应满足的约束条件,包括下面两方面: 1.修改列定义时的约束 2.修改列值时的约束动态元组约束是指修改某个元组的值时需要参照其旧值,并且新旧值之间需要满足某种约束条件。动态关系约束是加在关系变化前后状态上的限制条件,例如事务一致性、原子性等约束条件。
9查看答案
RDBMS在实现参照完整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外码是否可以接受空值 2)删除被参照关系的元组时的考虑,这时系统可能采取的作法有三种:(a)级联删除(CASCADES);(b)受限删除(RESTRICTED);(c)置空值删除(NULLIFIES)3)在参照关系中插入元组时的问题,这时系统可能采取的作法有:(a)受限插入(b)递归插入 4)修改关系中主码的问题一般是不能用UPDATE语句修改关系主码的。如果需要修改主码值,只能先删除该元组,然后再把具有新主码值的元组插入到关系中。如果允许修改主码,首先要保证主码的唯一性和非空,否则拒绝修改。然后要区分是参照关系还是被参照关系。
10查看答案
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1.定义功能,即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2.检查功能,即检查用户发出的操作请求是否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3.违约反应:如果发现用户的操作请求使数据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则采取一定的动作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6.数据库转储的意义是什么? 试比较各种数据转储方法。
4查看答案
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这个四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特性。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持续性:持续性也称永久性(Permanence),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执行结果有任何影响。
5查看答案
SQL数据库设计教学大纲 篇6
一、课程说明:
Microsoft SQL Server是目前最流行的大中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该课程以SQL语言为工具,很好的实现了对巨量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使学生全面了解数据库技术,为学习其它数据库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提高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SQL SERVER 2008的使用方法,了解未来数据库发展的趋势。
该课程以SQL语言的角度全面阐述SQLServer2008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SQLServer2008的SSMS管理工具;然后以建立一个学生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线,从最基础的搜集信息入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如何创建表、主键、索引等,并掌握如何备份和还原数据库;为今后学习其它数据库管理系统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数据库管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和上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查询、增加、删除和修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注意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以使学生今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据库查询 难点:数据库安全管理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后续课程:Oracle数据库设计、HTML程序设计、ASP.NET 2005(C#)、JavaEE(Struts 2)
五、学时、学分:
学时: 54(讲课 36,上机 18)学分 2
六、教学内容:
第1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课时
第 1周 1.1数据库基本概念
1.1.1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1.1.2数据模型
1.1.3关系型数据库语言 1.2数据库设计 1.2.1概念结构设计 1.2.2逻辑结构设计 1.2.3数据库物理设计 1.3数据库应用系统 1.3.1数据库的连接方式
1.3.2客户-服务器(C/S)模式应用系统 1.3.3三层客户-服务器(B/S)模式应用系统 1.4SQL Server 2008环境习题1 第2章数据库创建
2课时
第 2周 2.1SQL Server数据库基本概念 2.1.1逻辑数据库 2.1.2物理数据库 2.1.3系统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 2.2界面方式创建数据库 2.2.1数据库的创建
2.2.2数据库的修改和删除
2.3命令方式创建数据库
2课时
第3周 2.3.1创建数据库 2.3.2修改数据库 2.3.3删除数据库 2.3.4数据库快照习题2 第3章表与表数据操作
3.1表结构和数据类型 3.1.1表和表结构 3.1.2数据类型 3.1.3表结构设计 3.2界面方式操作表 3.2.1创建表 3.2.2修改表结构 3.2.3删除表
3.3命令方式操作表
3.3.1创建表 3.3.2创建分区表 3.3.3修改表结构 3.3.4删除表
3.4界面方式操作表数据
3.4.1插入记录 3.4.2删除记录 3.4.3修改记录
3.5命令方式操作表数据 3.5.1插入记录 3.5.2删除记录 3.5.3修改记录 3.5.4更新记录习题3 第4章数据库的查询和视图
4.1关系运算 4.2数据库的查询 4.2.1选择列
4.2.2WHERE子句 4.2.3FROM子句 4.2.4连接
4.2.5GROUP BY子句
4.2.6HAVING子句 4.2.7ORDER BY子句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第4周 第 5周第 6周第 7周 4.2.8SELECT语句的其他语法
4.3视图
2课时
第 8周 4.3.1视图概念 4.3.2创建视图 4.3.3查询视图 4.3.4更新视图
4.3.5修改视图的定义 4.3.6删除视图
4.4游标
2课时
第9周 4.4.1游标概念 4.4.2声明游标 4.4.3打开游标 4.4.4读取数据 4.4.5关闭游标 4.4.6删除游标习题4 第5章T-SQL语言
5.1SQL语言与T-SQL语言 5.2常量、变量与数据类型 5.2.1常量 5.2.2数据类型 5.2.3变量
5.3运算符与表达式
5.4流程控制语句
5.4.1BEGIN…END语句块 5.4.2条件语句 5.4.3CASE语句
5.4.4无条件转移语句 5.4.5循环语句 5.4.6返回语句 5.4.7等待语句 5.4.8错误处理语句 5.5系统内置函数
5.5.1系统内置函数介绍 5.5.2常用系统标量函数 5.6用户定义函数
5.6.1用户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5.6.2用户定义函数的删除习题5 第6章索引与数据完整性
6.1索引
6.1.1索引的分类 6.1.2索引的创建 6.1.3重建索引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第 10周 第 11周 第 12周 6.1.4索引的删除 6.2数据完整性
6.2.1数据完整性的分类 6.2.2实体完整性的实现 6.2.3域完整性的实现 6.2.4参照完整性的实现习题6 第7章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2课时
第 13周 7.1存储过程
7.1.1存储过程的类型
7.1.2存储过程的创建与执行 7.1.3存储过程的修改 7.1.4存储过程的删除
7.1.5界面方式操作存储过程
7.2触发器
7.2.1触发器的类型 7.2.2触发器的创建 7.2.3触发器的修改 7.2.4触发器的删除
7.2.5界面方式操作触发器习题7 第8章备份与恢复
8.1备份和恢复概述
8.1.1备份和恢复需求分析 8.1.2数据库备份的基本概念 8.1.3数据库恢复概念 8.2备份操作和备份命令 8.2.1创建备份设备 8.2.2备份命令
8.2.3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进行备份 8.3恢复操作和恢复命令 8.3.1检查点
8.3.2数据库的恢复命令
8.3.3使用图形向导方式恢复数据库 8.4复制数据库 8.5附加数据库习题8 第9章系统安全管理
9.1SQL Server 2008的安全机制
9.1.1SQL Server 2008的身份验证模式 9.1.2SQL Server 2008的安全性机制 9.2建立和管理用户账户 9.2.1界面方式管理用户账户 9.2.2命令方式管理用户账户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第 14周第 15周第16周 9.3角色管理
9.3.1固定服务器角色 9.3.2固定数据库角色 9.3.3自定义数据库角色 9.3.4应用程序角色 9.4数据库权限的管理 9.4.1授予权限 9.4.2拒绝权限 9.4.3撤销权限
9.5数据库架构的定义和使用 9.5.1使用界面方式创建架构 9.5.2使用命令方式创建架构习题9 第10章SQL Server 2008与XML
10.1XML概述 10.1.1XML简介 10.1.2XML基本语法
10.2 XML在SQL Server 2008中的应用 10.2.1XML数据类型
10.2.2SQL Server 2008中导入XML数据10.2.3XQuery的基本用法 10.2.4FOR XML子句的使用习题10 第11章其他概念
11.1事务
11.1.1事务与ACID属性 11.1.2多用户使用的问题 11.1.3事务处理 11.1.4事务隔离级 11.2锁定
11.2.1锁定粒度 11.2.2锁定模式
11.3SQL Server 2008自动化管理 11.3.1SQL Server代理 11.3.2操作员 11.3.3作业 11.3.4警报
11.3.5数据库邮件 11.3.6维护计划向导
11.4SQL Server 2008服务 11.4.1集成服务 11.4.2报表服务 11.4.3分析服务习题11
2课时
2课时第17周第18周七、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1《SQL Server实用教程》郑阿奇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二)参考书:
《SQL Server实用教程(第3版)》
郑阿奇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SQL Server实训
》郑阿奇,刘启芬,顾韵华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SQL 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屠建飞编
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7
1 考察指标的设置及系统主要功能
考试质量分析系统所设置的考察指标应当能正确地反映班级本次考试的实际情况及质量状况,因而设置的主要考察指标为: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及格率,卷面各分数段成绩人数分布状况及比率等,由此,考试质量分析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及完成的任务如下:
(1)输入各学生的成绩,统计考试人数,筛选出最高分及最低分,计算平均分和及格率。
(2)按分数段分类统计人数,计算出各分数段人数的百分比。
(3)写出评语
构建考试质量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要做到:只需一次输入学生的成绩,其他所有数据均由电脑计算完成。
以下是根据上面的各项要求而编制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本系统的数据量不大,而由于Access数据库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易操作,开发成本低廉,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集成各种向导和生成器工具且功能强大,工作效率高,支持ODBC(开发数据库互连)等一系列优点,故本系统使用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
2 基本数据表的设定
根据考察指标的设置以及对系统主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本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采用数据表1,表2。表1为主表—考试质量分析,表2为副表—成绩。
2.1 主表—考试质量分析的结构
如表1所示。
2.2 副表—成绩的结构
如表2所示。
3 系统的构建及功能实现
(1)建立“成绩输入窗口”,将其与“成绩”数据表联系,使用“成绩输入窗口”输入学生考试成绩如图2所示。
(2)使用选择查询的方法,从“成绩”数据表中筛选出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45—59分、45分以下的人数(图3),以及计算出各分数段人数比率等各项数值(图4),然后使用“追加查询”(图5)及宏(图6),将数值填充到主表“考试质量分析”的相应单元格中;以上仅是简略分析,大量的建立查询、建立并使用宏将各查询链接启动的工作,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3)建立系统的主窗口,如图7所示,窗口与主表“考试质量分析”相联系,上面设有各功能按钮,并使用宏将各相应功能赋予各按钮。
4 系统运行
本系统设置了两种输入方式:“手动输入”或“导入外部数据”方式,本系统运行时要首先选择输入方式,若选择“手动输入”方式,则在系统的主窗口中单击“输入成绩”按钮,在弹出的“成绩输入窗口”输入成绩,输入完毕,返回主窗口,然后单击主窗口上的“数据刷新”按钮,各项数据即通过后台的查询及宏的运行,填充到主窗口上的各单元格中;主窗口上的“打印”按钮已设置了宏,单击“打印”按钮即可启动打印机得出结果。因为在主表“考试质量分析”的相应字段设置“显示控件行来源类型”中,使用了“组合框值列表”方式,或使用“组合框表/查询”方式,预先输入了各课程名称、班级名称、任课教师字段的值,所以在主窗口的课程名称、班级名称、任课教师等字段值的输入中,使用下拉方式选择即可。
5 结语
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设置了两种输入方式:“手动输入”和“导入外部数据”方式,“手动输入”方式上面已做了介绍,“导入外部数据”方式,主要是利用数据库系统的导入外部数据技术,导入Excel电子表格等形式的数据,限于篇幅,不再介绍。本系统只使用查询及宏即可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及各种链接功能,未使用到VBA,方便设计及检查且只需一次输入考试成绩分数,即可得出所需的全部数据,方便快捷。经系统处理后的数据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了考试的质量状况;另外,利用数据库技术亦可以将数据导出为Exce电子表格形式,供其他软件使用。
参考文献
[1]肖瑛,周琦.考试制度在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地位—高校教学改革的理论前提研究[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143-145.
[2]王宁.Access2002范例入门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篇8
【关键词】Excel描述统计工具 Excel直方图工具 成绩分布 试卷科学性
一、引言
英语考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考试有三大功能,即信息反馈、成绩评定和人才选拔功能。反馈功能是指英语考试能为师生双方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绩评定功能是指考试常被用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功能。人才选拔功能是指利用考试成绩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功能。[1] 正是因为英语考试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分析班级学生英语考试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考试为浙江省杭州市2013-2014学年区统期末考试。作为区统考卷,它具有一定代表性,其数据具有真实性以说服力。本文拟以A班学生的测试成绩为例,通过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图表工具对该班学生成绩进行数据处理,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情况、试题科学性等,从而为英语试卷的命题以及英语教学提供建议和对策。
二、数据与分析
利用EXCEL中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中的“汇总统计”,可比较A班学生之间的英语成绩:
平均数(108.6868)和中位数(113)并不接近,峰度(3.4713)和偏度(-1.9243)也不接近0, 学生成绩大致呈正态分布。但峰度和偏度都不是0,因此,可以判定该次测试学生成绩并不呈正态分布。利用EXCEL“数据分析”中的工具“直方图”,可以得到以下直方图:
由图1可以直观看出A班成绩并非正态分布。一方面和人数相关,该班53人,样本容量不够大。另一方面,该卷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项目比例偏多。呈现这种分布的试题有利于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别开,但这也是初中升高中考试的难度趋势。
三、结论
学生的成绩是学生与试卷相互作用的结果,把它用数值来表达,就是学生的分数。如果孤立地看待每个分数,是没有意义的。[2] 因此,要从整体上分析学生考试分数,利用Excel描述统计和直方图对分数分布有个直观的呈现。由上述两部分数据,学生分数情况和试卷的科学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学生分数情况
利用EXCEL中“数据分析”工具下的“直方图”可以看出A班英语成绩并非标准的正态分布。一方面与班级人数有关,一方面与试题难度有关。由此可得出教学启示:要狠抓学生的基础,刺激优秀学生,稳住暂时落后的学生。
(二)试卷的科学性
该试卷覆盖了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要求掌握的93%的语法知识点,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所学知识。试卷的科学性可通过难度、区分度[3]等进行衡量的。从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来看,本次测试试题较为容易,即难度较低。试题中难度偏低的题目较多,难度梯度偏小。因此,这种类型的试题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将水平低的学生区分开来,但很难将中等程度的学生与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分开来。
四、建议与对策
1. 对试卷命题的建议
从命题的角度看,本次测试试题总体难度较低,学生成绩普遍较高。因此,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区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
2. 对该班级学生的教学建议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该班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考虑在保持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知识的渗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舒运祥. 外语测试的理论和方法[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7-8.
[2]刘润清.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24.
[3]朱泽生等. 一九九九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的分析评估[J]. 外语教学, 1999(4):79.endprint
【摘 要】英语考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Excel数据分析工具和图表分析工具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工具,为英语试卷分析提供了便利。运用上述工具得到的学生成绩的描述统计数据和直方图准确直观地反映了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分析学生整体成绩和试卷的科学性,从而在今后的命题中根据不同测试性质采用不同类型的试题,并在教学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
【关键词】Excel描述统计工具 Excel直方图工具 成绩分布 试卷科学性
一、引言
英语考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考试有三大功能,即信息反馈、成绩评定和人才选拔功能。反馈功能是指英语考试能为师生双方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绩评定功能是指考试常被用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功能。人才选拔功能是指利用考试成绩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功能。[1] 正是因为英语考试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分析班级学生英语考试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考试为浙江省杭州市2013-2014学年区统期末考试。作为区统考卷,它具有一定代表性,其数据具有真实性以说服力。本文拟以A班学生的测试成绩为例,通过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图表工具对该班学生成绩进行数据处理,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情况、试题科学性等,从而为英语试卷的命题以及英语教学提供建议和对策。
二、数据与分析
利用EXCEL中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中的“汇总统计”,可比较A班学生之间的英语成绩:
平均数(108.6868)和中位数(113)并不接近,峰度(3.4713)和偏度(-1.9243)也不接近0, 学生成绩大致呈正态分布。但峰度和偏度都不是0,因此,可以判定该次测试学生成绩并不呈正态分布。利用EXCEL“数据分析”中的工具“直方图”,可以得到以下直方图:
由图1可以直观看出A班成绩并非正态分布。一方面和人数相关,该班53人,样本容量不够大。另一方面,该卷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项目比例偏多。呈现这种分布的试题有利于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别开,但这也是初中升高中考试的难度趋势。
三、结论
学生的成绩是学生与试卷相互作用的结果,把它用数值来表达,就是学生的分数。如果孤立地看待每个分数,是没有意义的。[2] 因此,要从整体上分析学生考试分数,利用Excel描述统计和直方图对分数分布有个直观的呈现。由上述两部分数据,学生分数情况和试卷的科学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学生分数情况
利用EXCEL中“数据分析”工具下的“直方图”可以看出A班英语成绩并非标准的正态分布。一方面与班级人数有关,一方面与试题难度有关。由此可得出教学启示:要狠抓学生的基础,刺激优秀学生,稳住暂时落后的学生。
(二)试卷的科学性
该试卷覆盖了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要求掌握的93%的语法知识点,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所学知识。试卷的科学性可通过难度、区分度[3]等进行衡量的。从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来看,本次测试试题较为容易,即难度较低。试题中难度偏低的题目较多,难度梯度偏小。因此,这种类型的试题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将水平低的学生区分开来,但很难将中等程度的学生与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分开来。
四、建议与对策
1. 对试卷命题的建议
从命题的角度看,本次测试试题总体难度较低,学生成绩普遍较高。因此,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区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
2. 对该班级学生的教学建议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该班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考虑在保持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知识的渗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舒运祥. 外语测试的理论和方法[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7-8.
[2]刘润清.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24.
[3]朱泽生等. 一九九九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的分析评估[J]. 外语教学, 1999(4):79.endprint
【摘 要】英语考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Excel数据分析工具和图表分析工具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工具,为英语试卷分析提供了便利。运用上述工具得到的学生成绩的描述统计数据和直方图准确直观地反映了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分析学生整体成绩和试卷的科学性,从而在今后的命题中根据不同测试性质采用不同类型的试题,并在教学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
【关键词】Excel描述统计工具 Excel直方图工具 成绩分布 试卷科学性
一、引言
英语考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考试有三大功能,即信息反馈、成绩评定和人才选拔功能。反馈功能是指英语考试能为师生双方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绩评定功能是指考试常被用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功能。人才选拔功能是指利用考试成绩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功能。[1] 正是因为英语考试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分析班级学生英语考试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考试为浙江省杭州市2013-2014学年区统期末考试。作为区统考卷,它具有一定代表性,其数据具有真实性以说服力。本文拟以A班学生的测试成绩为例,通过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图表工具对该班学生成绩进行数据处理,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情况、试题科学性等,从而为英语试卷的命题以及英语教学提供建议和对策。
二、数据与分析
利用EXCEL中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中的“汇总统计”,可比较A班学生之间的英语成绩:
平均数(108.6868)和中位数(113)并不接近,峰度(3.4713)和偏度(-1.9243)也不接近0, 学生成绩大致呈正态分布。但峰度和偏度都不是0,因此,可以判定该次测试学生成绩并不呈正态分布。利用EXCEL“数据分析”中的工具“直方图”,可以得到以下直方图:
由图1可以直观看出A班成绩并非正态分布。一方面和人数相关,该班53人,样本容量不够大。另一方面,该卷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项目比例偏多。呈现这种分布的试题有利于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别开,但这也是初中升高中考试的难度趋势。
三、结论
学生的成绩是学生与试卷相互作用的结果,把它用数值来表达,就是学生的分数。如果孤立地看待每个分数,是没有意义的。[2] 因此,要从整体上分析学生考试分数,利用Excel描述统计和直方图对分数分布有个直观的呈现。由上述两部分数据,学生分数情况和试卷的科学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学生分数情况
利用EXCEL中“数据分析”工具下的“直方图”可以看出A班英语成绩并非标准的正态分布。一方面与班级人数有关,一方面与试题难度有关。由此可得出教学启示:要狠抓学生的基础,刺激优秀学生,稳住暂时落后的学生。
(二)试卷的科学性
该试卷覆盖了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要求掌握的93%的语法知识点,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所学知识。试卷的科学性可通过难度、区分度[3]等进行衡量的。从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来看,本次测试试题较为容易,即难度较低。试题中难度偏低的题目较多,难度梯度偏小。因此,这种类型的试题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将水平低的学生区分开来,但很难将中等程度的学生与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分开来。
四、建议与对策
1. 对试卷命题的建议
从命题的角度看,本次测试试题总体难度较低,学生成绩普遍较高。因此,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区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
2. 对该班级学生的教学建议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该班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考虑在保持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知识的渗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舒运祥. 外语测试的理论和方法[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7-8.
[2]刘润清.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24.
【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2022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大纲10-14
软件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数据通信基础篇11-23
数据库实践教学大纲05-27
工程图数据库05-19
数据库系统期末考试题06-18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09-07
考试数据07-12
数据工程师11-05
工程数据模型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