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精选10篇)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1
一、关于数据资源模块的探究
1 为了提升设计模块的数据整合效益, 实现数据统计及其分析的协调是必要的的, 这需要进行项目进度及其管理的协调, 实现产值管理统计效益的提升。保证其生产数据的积极整合, 进行生产数据资源的有效归类, 保证其不同模块的计划经营管理模块的优化, 实现项目设计流程模块、图档管理数据模块等的协调, 这需要一个长期并且复杂的过程中, 来满足当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应用需要。
在现阶段通过对办公管理数据体系的健全, 可以实现人员基础信息的统一管理, 实现基础数据库体系的健全, 这涉及到个人信息库建设、单位信息库建设等, 进行各个模块的信息资源的优化, 保证单位基础信息模块、参数信息库模块等的协调。这也包括了计划经营管理数据库的应用, 比如进行市场动态信息库的应用, 进行招投标管理信息的应用, 确保合同信息模块的优化, 保证其资质管理信息体系的健全。
2在当下项目设计流程管理过程中, 进行管理数据集的健全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任务下达信息库体系的健全, 进行项目任务的优化分解, 保证水利工程资源信息库体系的健全。这也需要进行网络虚拟办公室的应用, 进行项目动态信息库的建设, 保证动态分析库模块的优化, 实现产品管理信息模块的优化。这也需要实现图档管理数据体系的优化, 进行归档管理模块、整编信息模块、借阅信息模块等的协调, 以满足当下项目流程设计的管理需要, 提升其应用效益。
二、数据整合实现方案的优化
1在当下数据整合模块中, 进行水利设计单位信息系统数据库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SQL Server数据库体系的应用, 保证其数据整合模块的优化, 实现数据库开发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协调应用, 进行不同种数据开发方式的应用, 通过对数据库开发技术的应用, 进行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 保证数据库自身功能的实现, 保证其综合应用功能的优化, 保证其信息系统各个模块的协调。
在水利工程数据整合实现过程中, 进行多种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是必要的的, 比如针对不同种数据库的数据集成模块的应用, 实现其投资模块的控制, 这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开发工作。在该模块开展过程中, 进行开发费用的控制也是必要的, 突破其数据整合的局限性。在数据整合模块中, 其扩展性也是比较差的, 这与技术开发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其后期的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当期决策需求发生变化时, 开发人员需要进行程序源代码的积极修改, 以解决数据整合过程中的问题, 这就需要开发商的数据库的积极编写, 满足系统工作的需要, 解决数据整合过程中大哥哥问题, 提升其应用效益。
2 在水利工程设计模块中, 进行ETL技术的优化及其专业软件的应用是必要的, 这需要做好数据抽取模块、转换模块等的相关工作, 进行数据库信息的有效抽取及其转换, 保证目标数据库的优化, 进行系统数据相关模块的整合, 这也需要应用到一系列的数据整合技术, 进行水利设计单位集成信息系统的健全, 确保其高效率。这也需要进行ETL软件工作模块的优化, 实现其数据抽取、转换、加载等的协调, 实现对大数据量的有效抽取, 保证数据质量的积极改善。这也需要针对当下水利工程中的难题, 提升目标数据的质量, 保证垃圾数据的有效处理。通过对管理功能体系的健全, 更有利于当下WEB管理界面的工作需要, 从而实现数据抽取策略的优化, 进行时间触发方式的控制, 进行抽取结果的积极分析, 进行多数据源的支持。这也需要进行不同种数据库系统的协调, 进行数据抽取工作效益的提升, 保证其多种数据的积极转换, 解决其数据转换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切实提升数据整合的技术效益。
在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进行信息系统原始数据的积极分析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不同种数据格式含义的探究, 进行不同种文档资源的积极获取, 进行信息系统原始数据的深入分析, 保证其数据结构定义的优化, 进行数据表之间设计联系的剖析, 这离不开对各种数据库格式数据的有效分析。第二阶段为设计实施阶段。为了不影响原始数据格式的改变及其调用, 并保证它们的安全性, 第二阶段主要是定义数据整合规则及策略的设计实施阶段。前者包括字段映射、合并、函数计算定义等。后者主要定义时间策略。
在水利工程第三设计模块中, 进行数据校验模式的开展是必要的, 从而进行其各种错误信息的控制, 确保系统的有效运作, 保证数据检验机制效益的提升, 保证平台数据系统内部各个模块的协调。这也需要进行水利设计单位规范标准模块的优化, 有效解决校验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系统上线模块的积极工作, 进行数据整合流程的优化, 使其按照原计划进行执行。
在系统管理过程中, 进行监控界面体系的优化是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进行任务监控模块及其跟踪模块的协调。这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 进行计划的积极修改, 保证数据转换任务的有效安排, 保证其规定时间内数据转换工作及其加载工作的正常开展, 以提升其工作效益, 进行水利设计单位整体数据体系的整合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项目中心运作模块的优化, 保证各个项目的使用技术模块的协调, 保证其项目进度的控制。
结语
水利设计环节中数据整合技术方案的优化, 离不开其内部各个设计阶段的协调, 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展开整合技术体系的优化。
摘要:为了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开展需要, 进行数据整合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基于此, 本文对水利设计环节中数据整合技术进行了研究, 优化了其数据整合实现方案。实现数据集成平台体系的健全, 保证其资源库的积极整合, 以满足当下经营模块及其战略应用的需要。
关键词:水利设计,数据整合,技术探究,总结优化
参考文献
[1]周志逵, 徐先传.数据仓库中数据抽取、转换及加载工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3 (06) .
[2]穆恩深.基于CAD软件的水利设计常用元素库的制作[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7) .
[3]傅韬, 史赟.数据挖掘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 2009 (01) .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2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技术;初中英语;整合
一、前言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灵活的引入大数据的一些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大数据时代初中英语教学的不同之处
与以往的教学相比,大数据时代的教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方式,作业布置,师生互动,以及考核方式将变得网络化,多元化。在美国宾州,有一个叫做EDLINE的网站,将学生的每次作业、每次考试记录在网上,完成学生的日常GPA积累,这个网站的技术并不难,然而能够坚持下来的数据积累,对于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非常重要。
2、教学更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方式类型,以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然而在大数据的时代里,教育的改革正逐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数据搜集方式特别快,能够使得老师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成熟,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脑能够用几秒钟的时间精确地算出庞大数据下隐藏的现象和问题,这大大节省了劳力物力。
4、大数据化的教学缩短了空间和地域的距离,只要手上有台电脑,不论学生身在何方,何时,都能够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及的。
三、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的有效整合
1、爆炸式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一切认知,源于兴趣。大数据时代下,原本单一刻板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呈现在学生眼前。我在教初中英语《know your self》的时候,用微课制作了12星座和 12生肖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学习星座和生肖的单词。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几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对话:What is your starsign?What’s your partner’s starsign?易化了学习内容,学生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应用到生活中去。
2、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数字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让课堂顿时生动起来,课堂里能听到潺潺水声,悦耳的鸟鸣声,动听的歌曲,看到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学生还能够参与到教学相关的游戏和活动中去。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充实了教材内容。课堂容量大了,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就多,参与的积极性就高了,信息输入量和输出量大增。语感的积累也随之增多,英语思维随之发展,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在教授Detective Stories(侦探故事)综合技能环节,我用PPT呈现两张清晰的人物图,上面有各种人物,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进行对比,小组讨论问题:①Who do you think kid napped Tom?②How much money do you think he/shewants?学生们讨论地很有兴趣很热烈,图像很直观,能够很容易地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场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加入运用,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在Films单元开始之前的周末,我请学生通过观看微课Holly wood’sall time best-Audrey Hepburn提前预习,自主学习,了解好莱坞最伟大的演员奥黛丽赫本。学生们都很感兴趣,通过学习微课学生了解了电影明星奥黛丽赫本和她的《罗马假日》,这些都让学生提前进入了课本的学习,并且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们有了更多更好的老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
4、课后作业变得丰富多彩。有了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作业的布置也变得丰富多彩。看一部英文电影,学一首英文歌,写一封电子邮件,做一张海报等等,作业的布置更加地具有开放性。在Teen age Problems(青少年问题)学习结束之后的周末作业,我布置了周末作业,请用英文做一份电子英语海报,说出你心里的一些困惑和压力,让老师和父母来帮助你。两天之后,我收到了很多的电子邮件,学生们都很认真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担心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有的学生说不喜欢和父母沟通等等。这样的作业是原创的,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团队协作精神无处不在。微时代的到来,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式。教师会安排许多小组协作活动,需要与同伴分配角色共同完成。除了课堂上教师带领下的团队小组活动练习之外,大量的课后时间,学生之间也会主动地进行团队互动。教师要做的是让他们自己积极地去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在Lifeon Mars(火星上的生活)阅读课上,我带领学生学习了2100年火星上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课后我布置学生们自己分组比较一下居住在地球上和火星上的利与弊,居住在哪个更好,选择地球和火星其中一个行星,在下周的英语角课上进行小组辩论。学生们很有兴趣分成地球保卫组和火星新贵组,分别收集各自行星的优点,和对方行星的缺点。最后的辩论效果也很惊喜,许多学生都用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单词和句子,学到很多新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龚晓丽.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堂转型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5(23):34.
[2] 潘文霞.大数据时代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76.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3
1 关于数据资源环节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进行数据资源体系得到健全, 首先要进行决策分析模式的应用, 在决策分析过程中, 我们要进行数据的统计, 以满足当下的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需要, 实现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 我们要进行各个异构数据资源的利用, 实现与数据系统外部结构的协调, 进行数据的有效分析。但是目前来说, 该环节的决策分析效果不是很好, 这与其较大的工作量是有一定关系的, 并且其数据利用率也不是非常好, 这一环节也受到人为因素的控制。现有信息系统平台及开发工具互不兼容, 直接提取这些数据比较麻烦。各个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 也没有通用的数据标准和规范, 各个数据库无法直接集成。统计分析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 但是历史数据并不完整。为了适应决策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 我们采用数据整合技术, 充分整合综合办公管理、计划经营管理、项目设计流程管理、图档管理数据资源, 并建设成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
在数据整合资料库数据的应用过程中, 要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及其分析工作, 实现项目进度跟踪管理环节的控制, 确保产值管理统计模块的优化, 进行生产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 从而方便日常数据的有效整合, 从而对现阶段的生产数据资源进行有效分类。在目前的生产数据资源利用过程中, 要进行项目设计流程管理、图档管理及其综合办公管理等环节的优化, 从而满足现阶段的数据库的整合设计需要。现阶段生产数据资源主要分为综合办公管钾数据集、计划经营管理数据集、项目设计流程管理数据集和图档管理数据集等。综合办公管理数据集是实现人员基础信息统一管理的基础数据集。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库等。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基本信息库、单位所属分支机构信息库等。参数信息库:包括代码库、图表分析生成库等。
我们平常所说的计划经营管理数据集值得是市场动态信息库建设、竞争对手信息库、顾客资源信息库等。在招投标建设管理过程中, 要进行招标信息库、专家信息库、招标信息库等的建立。在合同信息的利用过程中, 要确保产品交付管理库的健全, 进行资质审核库的应用。在项目设计流程管理过程中, 也要包握住几个主要环节比如项目信息环节的建设。该环节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项目组人员任命库、项目工作信息库、任务命令库等。在项目任务分解过程中, 要进行关键路径的积极控制, 实现项目任务分解资源信息库。网络虚拟办公室:包括项目动态信息库、中间成果管理库、动态分析库等。产品管理信息:包括产品校审信息库、成果交付信息库等。图档管理数据集主要包括:归档管理信息:包括资料预归档管理库、资料归档管理库等, 进行各个数据管理环节的协调优化。
2 数据整合体系的优化
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 通过对集成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 以满足现阶段的信息数据整合的需要, 确保SQLServer数据库的建设应用, 实现ETL技术及其数据库开发技术的协调, 从而满足现阶段的数据库开发技术的应用需要, 确保其数据整合整体功能的优化, 进行数据库整体性能的优化, 比如比较常见的DBLINK功能、触发器功能应用, 确保其信息数据的有效抽取, 实现其整体查询环节的优化。该数据整合技术具备良好的应用优势。适合于同种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集成。投资少, 基本都是靠开发人员手工编程为主, 只需要一些开发费用。但是该数据整合实现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其具备较差的扩展性。一般来说, 受到编程开发人员自身操作的影响, 其维护的成本是比较高昂的, 这不利于实现对决策需求的变化。在一些应用决策变化环节中, 开发人员需要根据需要, 进行程序源代码的改变, 对于维护成本影响很大。在应用过程中, 受到内外因素的控制, 其数据整合率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有些数据库都是哥哥开发商进行编写的, 难以满足当下的数据整合复杂化的需要, 不能实现其效率的提升。
2 ETL技术是比较普遍的运作模式, 需要进行ETL软件及其ETL技术的协调, 确保数据转换环节、抽取环节等得到协调, 从而满足水利工程数据库整合的需要, 进行目标数据库的优化, 实现各个系统数据之间的有效整合, 从而满足数据整合的优化需要, 实现水利设计单位的集成信息系统的应用需要, 保证其高效率, 确保其加载效率的优化。通过对数据质量的改善, 可以提升目标数据的整体利用性, 方便工程设计模式的开展。在应用过程中, 也要注意对垃圾数据的清洗程序的应用, 确保其整体管理性能的优化, 实现管理效益的提升。在应用过程中, 可以通过WEB管理界面的应用, 进行数据抽取, 要按照既定的计划模块, 展开抽取结果的积极分析, 确保其多数据源、多个应用平台的协调。通过对各个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平台的优化, 实现不同数据包之间的数据抽取模式、共享模式等的协调。在应用过程中, 也要进行各个数据转换软件的应用, 实现复杂的数据转化的简单化, 进行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 也要实现投资成本、应用周期等的控制。
在信息数据整合过程中, 要进行相关工作模块的优化, 确保其各个施工阶段的优化, 从而实现对信息系统原始数据的优化, 进行各个数据格式的深入剖析, 实现各个文档资源的获得。在该模式中, 要就信息系统原始数据展开优化, 进行数据表设计、数据结构定义设计等模式的优化, 比如针对excel格式数据、各个数据库格式数据等的协调。在设计实施过程中, 要确保原始数据格式的保持, 确保其整体安全性的保持, 从而满足现阶段的定义数据整合的需要, 进行字段映射环节、函数计算环节等的协调。在数据校验过程中, 要进行数据错误信息的避免, 从而确保其整体完整性的优化。在系统运作过程中, 要实现数据校验体制的优化, 实现整合平台体系的健全, 从而满足现实生产数据信息的应用需要。在应用过程中, 要按照设计单位的相关规范需要, 展开校验问题的深入探究, 实现深入处理分析, 这需要进行相关人员的重视, 确保人工处理综合效益的提升。在系统上线过程中, 要针对其数据整合环节展开设计优化, 实现其整合流程综合效益的提升, 要按照计划的相关需要, 进行系统管理人员界面的优化, 实现相关任务监控环节及其跟踪环节的协调, 从而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3 结束语
在数据整合过程中, 要进行原有设计部门结构的优化, 进行信息控制体系的健全, 确保其水利设计整体施工环节的优化, 确保其水利设计单位数据整合体系的健全, 实现其项目的整体运作模式的协调, 实现各个项目的使用技术的协调, 保证项目进度的控制, 确保水利设计整体效率的提升。
摘要: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 通过对数据整合技术模式的应用, 可以提升水利工程的综合质量, 从而满足现阶段工作的需要, 确保水利设计综合应用效益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 水利设计面临着更高的调整, 尤其是数据整合环节, 通过对数据整合体系的健全, 可以确保其内部各个应用应用环节的协调, 进行图档管理环节、项目设计流程环节、计划经营环节、综合办公环节的呢个的优化, 确保整体数据集成体系的健全。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4
【关键词】工学结合;能力递进;数据库技术;课程改革与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31-01
近年来中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库技术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职业人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体现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其具体的实施规则是:
(1)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学生校内实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抓住实践、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整合课程改革,采用工学交替、能力递进、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目前,实施“工学结合”模式下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于哪些课程可以工学结合,课程的哪些阶段可以工学结合认识不到位,做不到统筹规划。
(2)在“工学结合,能力递进”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中,还依赖于学校建设实训基地,企业参与度不高,不足以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工学结合为本,能力递进优先”是课程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根据企业需求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进行专业开发和设置课程。分析职业与岗位对实际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把培养这些职业技能和素质作为教学的基础来设计课程及相关的教学环节;打破理论型教学的专业学科设置,致力公共专业人才培养提升。
三、就业方向和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软件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明确,职业岗位特色鲜明,岗位分布比较广,各类企事业单位中都有对口的就业单位,包括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商业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数据库管理维护、软件运行维护、数据安全管理、软件售后维护、软件测试、ERP\CRM.IOA等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的日常维护等。其中,按工作相关性、岗位情境等标准进行筛选,软件工程师、程序员是“代表性就业岗位”。(如下图2)
四、职业能力分解与课程规划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有用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
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整合
“工学结合”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工学结合,而是在完成一定课程基础上,在某些课程或某个年级阶段实行工学结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习阶段的课程,二是项目阶段的课程。
学习阶段的课程
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基础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基础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基础培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基础知识;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
学习领域与项目课程的区别:学习领域常常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出现,但不完全是教学项目,有时只是一些工作过程结构不完整的学习情境;项目课程的随意性较大,而学习领域是经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得到的一个课程系统。学习领域课程更加关注课程之间的关系,关注课程的系统化结构,是项目课程的理论化。
项目阶段的课程
在学习阶段课程基础上,“以项目驱动课程”,围绕项目实施课程。以项目为中心分解教学内容,课程围绕项目进行,项目完成,课程教学也完成。“工学结合”不是拷贝一个企业,而是“源于企业”,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为学生授课。通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系统、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项目课程的开发不是单纯的“顶岗实习”或者组织“虚拟公司”让学生担任“CXO”承接一些开发项目这么理解。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是针对职业而言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都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岗位任务的忠实再现,更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任务或技能训练任务。
一般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后,学生可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岗位任务随企业劳动组织方式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企业,相同岗位的任务内容可能不同,不同岗位的任务内容也可能相同,因此,岗位任务适合用于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而不便直接用于学校教育。
六、保障体系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或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满足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要求。
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首先,要建立、健全促进“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以校办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并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软件产业的特点又很容易的实践工学结合的理念,學校的教室稍加调整就可以具有软件开发的环境,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就可拥有软件生产的环境,这是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工学结合的优势。
教学理念的转变
要推进“工学结合、能力递进”模式的实践,思想必须先行,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必须到位。
首先,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不是学科的知识系统的内部逻辑,而是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要求的内部逻辑,是生产过程导向(或工作过程、项目内容、工作任务导向)的内部逻辑;其次强化职业氛围,仿真的、模拟的或真实的环境。向学生传授独立于技术的技能,以帮助其在不断变化的IT行业保持竞争力。校内教育要做好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准备。要认真考虑:学生到企业后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要做哪些准备?校内的教育教学要做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尤其是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踏实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热情,树立劳动观念、组织纪律观念,以便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5
1 数据整合技术概述
1.1 数据整合技术的优越性
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水利设计者结合自己的设计需求更好地完成相应的设计目标。在数据整合技术的利用过程中水利设计者可以根据资金条件及工程规模开发相应的专用信息系统, 这些信息系统在水利设计工作中可以发挥较为积极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利设计的信息化发展。除此之外, 在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水利设计者应当保证这一技术可以为水利设计解决特定的项目研究或业务应用, 例如可以将数据整合的数据库与具体水利设计项目进行信息化细分与绑定。这些细分与绑定可以有效提升水利设计的精密性, 从而对水利设计提供更好的地域信息、专业信息、部门信息、系统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最终更好地提升了水利设计的信息化水平。
1.2 数据整合技术的缺陷
数据整合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受到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例如许多数据整合系统并不具备持续运行和保持长时间工作的条件, 从而难以满足一些工作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水利设计并且有些数据整合技术的系统规范性较差从而在客观上促使水利设计资源较难共享。与此同时, 数据整合技术的信息服务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并且单向的水利设计资源共享趋势导致了事实上的水利设计信息壁垒。因此在原有的运行机理和应用条件下数据整合系统在水利设计的信息采集、设计应用、样本修正方面都存在缺陷并为水利设计的后续扩展和修正增加了困难。另外数据整合技术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很难随着设计者的设计需求变化而进行自身调整与修正, 从而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设计效益的持续提升。这些问题导致数据整合技术为水利设计的信息化带来了一定阻碍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设计水平的协调、可持续提升。
2 数据整合技术对水利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水利设计过程的信息化改良也在持续进行。在水利设计信息化过程中数据整合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水利设计效率同时能够提供水利设计服务并能为水利设计提供完善的技术平台。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 对数据整合技术对水利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2.1 提升水利设计效率
如何高效地促进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发挥水利设计信息化资源的作用从而加快推进水利设计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同时发挥水利设计的整体性效益, 已经成为水利设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水利设计人员应当意识到数据整合技术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从而更好地进行水利设计基础信息的共享与存储并实现水利设计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 从而有效地提升水利设计的设计效率。在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水利设计应用人员应当注重依托和完善现有水利设计并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同时将各类水利设计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与重构, 从而为水利设计的进行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并不断提升水利设计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 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水利设计信息管理分散, 设计数据存储混乱, 设计标准不一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水利设计的稳定性并同时建立和健全水利设计的规范体系和安全体系, 从而为水利设计的进行建立一个集中管理、安全规范、充分共享、全面服务的数据中心。
2.2 提供水利设计服务
在水利设计过程中数据整合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水利设计的信息化水平。因此水利设计人员在水利信息网络的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数据整合技术的合理应用。通过水利设计专网的建立水利设计人员可以为水利设计提供更好信息化服务。因此在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水利设计人员应当注重对水利基础数据和水利专业数据进行合理保存并建立、维护一个相应的水利设计信息目录, 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存放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检索并为水利设计提供更好的服务。除此之外, 在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水利设计人员应当注重将相关水利部门进行共享的数据库进行连接并利用因特网链接技术更好地为水利设计提供服务。另外在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水利设计人员应当注重水利设计基础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注重对水利空间数据库、水利工程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应的水利设计设计库进行参考, 从而更好地减少水利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的成本。在这一过程中水利设计人员可以大部分的水利专业数据连同其设计方案通过数据整合技术托管在水利设计数据库内, 从而更好地提升水利设计服务的便利性。
2.3 提供完善的技术平台
数据整合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为水利设计提供完善的技术平台。这主要体现在水利设计应用平台整体水平的提升上。众所周知水利设计的进行必须通过应用平台才能有效和数据库进行交互。水利设计的应用平台通常采用分布式组件来实现其功能, 例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运行为了更好地满足水利设计者对空间数据的需求需要建立一个符合开放地理信息要求的系统要求和具有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功能的设计工具。除此之外, 数据整合技术为水利设计提供完善的技术平台还体现在水利设计信息目录的生成和设计数据的有效检索上, 通过这一信息目录的应用水利设计者可以以较少的时间并耗费极少的精力检索到自己设计所需的水利数据与水利信息。另外, 数据整合技术在完善水利设计技术平台还体现在能够提升水利设计数据库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水利设计长时间的正常进行并保证水利设计数据库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水利工程设计要求的不断提升, 在水利设计过程中数据整合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水利设计人员在数据整合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当对其优越性与固有缺陷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整合技术对水利设计的重要性有着更进一步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水利工程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 在水利设计过程中数据整合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对数据整合技术进行概述入手, 对数据整合技术对水利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据整合技术,水利设计,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房文玲.谈数据整合技术在水利设计中的重要性[J].科技与生活.2011, 3 (9) :52-55.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6
数据整合可以说是将多方面的资源进行集结合并, 创造出新型的应用资源, 对资源的利用产生积极地作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设计中, 需要大量书数据及信息进行设计的比对参考, 数据整合是对信息资源的汇总, 能够有效地解决了资源分布分散、混乱以及利用率低的问题, 由多资源状态转变为统一资源状态, 提升对其进行利用的质量和效率, 对水利工程施工的设计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而且, 在水利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 对施工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传统资源进行现代工程设计, 导致施工设计质量较低且易出现矛盾性问题, 已经不能够达到工程建设和应用的要求, 这时就需要对分散的资源进行综合, 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价值, 为工程施工设计进行动力支持。同时, 水利工程施工采用片面的资源进行进行设计, 会造成设计成果的片面性, 数据整合的全面信息能够避免设计的片面, 从根本上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数据整合的必要性
从整合手段来看,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系统整合, 其一为物理整合, 即将多设备整合而为一部或较少几部更大型的设备, 实现统一管理和快速反应;其二为逻辑整合, 即通过系统管理软件等手段对物理上分散的设备资源和数据资源进行虚拟化的集中管理。其三是应用整合, 主要有服务器整合、存储整合、数据库整合和数据整合等形式。数据整合的必要性如下:
2.1 对于大量的数据不能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接口, 不能采用一种通用的标准和规范, 无法获得共享通用的数据源, 于是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必然会形成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 有效的整合现有及未来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已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2.2 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 信息数据的管理通常需要通过很多的渠道和步骤才能完成汇总, 在不同环节中采用的不同管理方法, 可能造成信息数据出现失真状况。同时在不同部门对相关数据进行管理的同时, 数据加工的程度造成了很大的差异, 对于数据后期应用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总的来说, 信息管理部门多, 手段杂乱, 管理程序复杂多样, 使得数据信息不能兼容, 无法被正常采集和利用, 造成信息的浪费。
2.3 由于的信息孤岛具有多维度性, 因此信息孤岛的消除是一个十分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所以数据整合技术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以及与实际业务的紧密相关性, 如若再次缺乏前瞻性的设计规划和整合处理, 势必会在消除一部分信息孤岛的过程中衍生出一些更大的信息孤岛。
3 数据资源的探索
数据整合的方式和内容都是多样化的, 在进行数据资源的正合适, 应尽量收集全面的数据, 以提高整合的效果及对其的应用。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的探索, 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重视, 这也是其重要作用的之中体现。下面本文将对数据整合中资源的探索进行研究与分析,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3.1 综合办公管理数据集。
综合办公管理数据是对数据整合的基础性建设, 在对基础数据进行汇总, 作为数据整合应用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行其它数据资源的整合。其内容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企业信息和参数信息库三个方面。个人信息主要是指个人信息库中的关于个人全部基础信息的汇总;企业信息主要是企业本身的基本信息、企业有关联单位的信息, 如总公司或分公司等;参数信息库包含代码库、图表分析生成库等。
3.2 计划经营管理数据集。
在计划和经营中对数据的统一和收集, 主要包含市场信息、招投标管理信息、合同信息及资质管理信息。市场信息中主要是以客户信息、竞争者信息与市场供需信息为主要内容, 其是工程施工设计的重要前提;招投标管理信息以招标、投标信息库就专家信息库为主要整合对象;合同信息指的是在经营和施工过程中合同的管理信息, 其中包含劳务、资金及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合同方式;资质管理信息是整合资质信息库、资质审核库及资质借用管理库三方面。
3.3 项目设计流程管理数据集.
项目设计流程管理数据主要包括:项目信息、项目任务分解、网络虚拟办公室、产品管理信息。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立项信息库、任务下达信息库、项目组人员任命库等。项目任务分解:包括项目任务分解资源信息库、关键路径控制等。网络虚拟办公室:包括项目动态信息库、中间成果管理库、动态分析库等。产品管理信息:包括产品校审信息库、成果交付信息库等。
4 数据整合的实施阶段
经过对数据资源的探索和讨论, 数据整合的实施阶段称为整个操作的关键部分, 数据整合的效果能否达到所期待的程度, 实施阶段的操作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能够科学地进行数据整合的实施, 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下面本文对数据整合的实施阶段进行探讨。
4.1 时期对于信息体系的初始内容分析。
为了可以更为综合的分析数据内容的定义, 获取有关的文档内容, 要对体系的初始内容开展分析。此时期涵盖了解需要采集的数据结构定义和数据表之间的设计联系。
4.2 设计的落实时期。
为了不干扰初始信息模式的变化和使用, 并确保其稳定性, 此时期关键是论述数据整合信息和方法等的落实。
4.3 数据校验时期。
为了确保不会出现不综合的或是不正确的内容, 所以在其运作以前的时候, 要设置综合化的校验体系, 以此来确保生产以及整合信息相同。对于得到的信息不断的分析, 关键是经由人工法来分析。
4.4 最后是体系上线时期。
把计算好的整合步骤公开, 而且要明确落实步骤, 体系的管控工作者可以经由监控模式, 开展任务的监管工作。结合规定, 管控工作者还可以将规划变更, 积极地排列转换要素, 进而能够在设定好的时间之中开展好全部的活动。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和人们发展的大事, 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施工设计的内容进行执行。因此, 施工设计在水利工程整体构建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对施工设计的科学制定, 是对工程建设和应用的保障。但是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全面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考量, 才能够使设计更加的科学、准确, 并大大提高其实用性。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发现, 数据的整合是为施工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的主要方式, 相比于传统数据库而言, 其更加便于管理和利用, 在施工设计利用率方面得到的较大的提升, 并能够保证信息数据的全面性, 使设计人员能够从多方面进行考量, 有效避免了施工设计的片面性, 进而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应用产生了强劲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7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公安业务的发展和公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公安工作对基础数据从种类丰富程度、数据关联程度、数据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数据整合与共享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公安工作的一个棘手问题, 各项业务数据分散存放在各业务单位的数据服务器中, 导致数据存放零散, 造成信息孤岛, 各单位间的数据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使数据协调困难, 影响公安工作的开展。深入研究公安数据整合与共享领域数据接口技术, 切实提高数据整合与共享整体工作水准, 对于推进信息数据整合与共享、支撑信息化实战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资源是公安信息化应用开展的核心要素, 是提升各级公安机关打防管控能力的重要基础资源。城市公安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 各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涵盖了各警种, 并沉淀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形成了海量记录。在处理与应用中遇到新难题。
一是数据库类型复杂。需要用一套中心数据库 (数据仓库) 及数据接口来解决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汇集与数据共享。二是数据类型复杂。在于涉及到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类型。无法仅使用一种数据存储设计和数据接口, 而是需要采用多种数据存储设计和数据接口集的方式来应对。三是访问方式复杂。因各业务部门对自身数据管理的要求不同, 造成存在多种特殊的访问限制, 导致在设计数据接口时须兼容多种方式及第三方数据交互平台等。
3 数据转换集成工具的研究
国外数据集成的研究开展比较早, 许多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专门的数据转换集成工具。这些数据库附带的、第三方公司开发的数据集成工具对于结构化数据在功能上可以说已经基本上能满足一般的要求。而国内大部分应用系统采用针对系统本身设计开发的数据集成工具, 有的甚至用手工方法实现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当目标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或者重建时, 需要重新编程实现该过程。流行的数据库接口主要有ODBC、OLE DB、ADO和JDBC等。
目前国内外公认较好的数据集成工具有以下几种:微软公司Data Transformer Server (DTS) ;CA公司Advantage Data Transformer Enterprise (ADTE) ;Oracle公司Oracle Warehouse Builder (OWB) 。数据库系统的整合目前已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 我们侧重研究公安综合数据库的架构设计和模型构建, 在技术手段上运用了目前已较成熟的技术。
4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从技术层面看, 要同时研究解决数据仓库中数据的“一出一进”两方面的问题。“出”, 实现数据从多种数据源整合至数据仓库 (N:1) , 数据仓库的数据接口 (数据整合接口) 应能适配获取多种数据源的数据;“进”, 实现数据从数据仓库共享至多种数据库 (1:N) , 数据仓库的数据接口 (数据共享服务接口) 应能向多种数据库推送所需数据。
当前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主要采用三种策略:公共编程界面、公共数据库网关和公共协议。它们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 这样可以综合各种计算机协同工作, 各尽其能, 也可实现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模优化和规模缩小化。公共编程界面包括客户应用编程界面 (CAPI) 和服务器应用编程界面 (SAPI) ;公共数据库网关 (Gateway) 是一个转换器, 客户通过它就可以访问异构数据库:公共协议是指对客户和服务器间通讯的格式和协议 (FAP, Fralne and Protocol) 及对数据库语言进行标准化。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解决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的方法。这三种策略在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中可以配合使用, 且并不互斥。从各种数据库产品所提供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的主要机制来看, Gateway和API是当今集成异构数据库的主要方法。当前一些主要的大型数据库厂商的新版本DBMS几乎都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 (C/S) 体系结构, 强调对分布式功能的支持。它们都具有访问异构数据库的能力, 实现了异构集成。不足之处是其集成通常都是单向的、主从式的;一种产品一般只提供从自己的DBMS访问异构数据库的机制和产品。
5 数据同步平台的设计
数据同步平台是共享数据仓库的建库、过程监控、运行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容的配套管理软件, 其中包括对ETL过程实施管理的子系统, 对数据资源归档分类的管理子系统, 对数据面向外部服务的管理子系统, 以及对共享数据仓库总体情况的操作和管理门户等。
数据同步平台以可靠集成、整合公安内外网各类数据资源的异构数据库群为基础, 具备面向各警种提供丰富、安全、高性能数据服务能力的, 可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平台。它是公安信息化整体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 用于对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共享和服务支撑, 包括对DQB平台、PGIS平台等。数据同步平台框架如图3所示。
数据同步平台架构按照数据获取层、数据组织层、数据服务层3个层次进行设计;一方面, 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获取社会化数据, 与党政军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共享交换;另一方面, 通过请求服务平台获取异地公安服务资源, 以及通过请求服务平台对异地提供数据服务;同时, 与公安部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实现数据的上传下发。同步平台通过数据服务 (基于共享服务子系统) 为信息综合应用和业务综合应用提供支撑。数据整合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数据同步与整合过程包括:
(1) 创建数据抽取和标准代码库:数据抽取到转储数据库中, 同时整理各个业务部门的代码数据形成代码数据库。这一步骤执行的操作为“抽取”和“代码库建立”, 产生的数据是转储数据和标准代码库。
(2) 数据清洗:对转储的业务数据, 根据定义的数据清洗规则进行清洗。产生的数据是问题数据库。
(3) 数据转换:定义好数据转换规则, 对经过第一步清洗的数据, 进行转换。
(4) 数据集成:对转换完成的数据进行关联关系查找和存储;同时把数据按照要素和层次进行组织。
(5) 数据装载:把完成前面步骤的数据装载到综合库中。产生的数据是经过整合的综合库。
(6) 数据校验:对完成整合的综合数据通过校验器按定义好的校验规则进行数据校验, 找出第二批的问题数据, 使得数据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6 数据整合管理接口的设计
数据整合的核心内容是从数据源中抽取数据, 然后对其进行转化, 最终加载到目标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去, 及ETL过程。某城市公安机关数据同步平台采用的数据整合管理是软件IBM Web Sphere Data Stage, 它为整个ETL过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开发环境, 它是一套专门对多种操作数据源的数据抽取、转换和维护过程进行简化和自动化, 并将其输入数据集或数据仓库的集成工具。通常数据抽取工作分抽取、清洗、转换、装载几个步骤:
一是抽取。针对各个业务系统及不同网点的分散数据, 充分理解数据定义后, 规划需要的数据源及数据定义, 制定可操作的数据源, 制定增量抽取的定义。清洗主要是针对系统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数据二义性、重复、不完整、违反业务规则等问题, 允许通过试抽取, 将有问题的纪录先剔除出来,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清洗操作。
二是转换。针对数据仓库建立的模型, 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来实现将数据从业务模型到分析模型, 通过内建的库函数、自定义脚本或其他的扩展方式, 实现了各种复杂的转换, 并且支持调试环境, 清楚的监控数据转换的状态。
三是装载。将经过转换的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里面, 可以通过数据文件直接装载或直连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装载, 可以充分体现高效性。在应用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整数据抽取工作的运行方式, 可以灵活的集成到其他管理系统中。
数据整合管理主要用于实现业务库向数据仓库进行ETL同步抽取工作及相关整合过程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7 数据应用服务规范的设计
应用服务规范规定了接口名称、接口参数、返回值等, 数据源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开发。我们在应用资源管理中设计了服务规范, 并可以由用户下载所需的规范。
8 结语
通过建立数据同步平台, 统一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该平台可以简化数据库管理和配置、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完成复杂的ETL作业调度与管理服务, 有效地实现了数据的抽取、整合、装载、入库及综合管理, 为实现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摘要:随着金盾工程二期的深入推进, 公安信息化进入大集中、高共享阶段。城市公安机关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项业务数据分散存放, 造成信息孤岛, 使数据协调困难, 影响信息共享。本文针对这一难题, 研究提出了城市公安机关数据整合与共享技术, 经实战应用检验效果良好。推广这一技术对于促进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公安,数据整合,共享,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顺泉.管理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51-80.
[2]萨师煊,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6-103.
[3]邵佩英.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30-200.
[4]郭超.基于MIDAS技术的数据库的连接[J].计算机世界, 2010.13 (6) :51-52.
[5]王双平.三层数据库与MIDAS技术开发MIS实例[J].软件, 2011, 13 (8) :14-16.
[6]吴玥, 李占羽, 李丹宁等.关联数据在公安情报研判系统的应用[J].贵州科学, 2011, 29 (2) :26-31.
[7]张玉峰, 王翠波, 吴金红等.基于流程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采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34 (2) :42-46.
[8]解萌, 兰月新.SPSS在公安情报中的应用[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 24 (6) :146-149.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同时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已经成为了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从建立书目数据库开始,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引进和购买中外数据库及网络资源的收集,已经建立起庞大的数字资源,这给图书馆用户查找检索资料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随着图书馆用户利用这些数字资源经验的增加,他们对图书馆数字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同样的查询主题不得不进入不同的数据库系统进行相似的检索操作,也不满足于在OPAC系统或文摘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文献信息后,再到电子图书或全文数据库系统去检索该文献。时代的发展需要图书馆整合众多分散的数字资源,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揭示与开发,向用户提供统一、全面、功能强大的资源环境和服务环境,使用户能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数字资源及其服务。
1 国内外数字资源整合现状
国内数字资源整合最近两年才刚刚开始,并逐渐受到重视,大多数国家重点高校的图书馆己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开展此项工作。国内资源整合工作所用的系统软件来自两方面:一是自主开发,二是购买国内外较成熟的软件。技术实力较强的图书馆自主开发异构检索平台[1],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的跨库集成检索系统、清华同方的中国知网(CNKI)CA LIS统一检索平台、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站式文献检索系统(URS)等等。另外一些图书馆则是购买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整合软件,嵌入已有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购买Exlibris公司的MetaL-ib+SFX软件,把软件嵌入图书馆使用的Exlibris公司的Alpha5OO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中,来完成对资源的整合工作;江苏地区使用汇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一般购买其开发的URS系统;华南地区的一些图书馆购买的则是清华同方的中国知网系统来整合资源等等。目前各馆在系统的引进中呈现出一定的地区性。
可以说数字资源整合是图书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一个重大课题,其目标是统一检索平台、一次性用户认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和完整的服务体系,使用户一次检索,就可以将馆藏各类文献查找完毕,输出全部检索结果,用户感受到的是统一的馆藏资源体系。目前我国有些图书馆已经对本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实践。通过浏览各图书馆的相关网页,发现有的图书馆将外文数字期刊整合在一起;有的图书馆建有外文数字期刊导航库,提供按刊名、关键词、ISSN等检索外文数字期刊,提供按字顺、学科主题等进行浏览的功能;有些图书馆将数字期刊整合到书目信息检索系统中提供检索服务,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整合方式[2,3,4];有些图书馆进行跨库检索系统建设,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把该馆购买的或自建的众多中外文数据库整合在一起,提供本馆用户检索。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资源整合,如加州理工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等都采用不同形式对虚拟馆藏数字资源进行了整合。我们对各图书馆的整合检索的界面浏览或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整合实践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界面不友好、功能单一等,因此对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希望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比较,并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把握这个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整合提供有关理论、整合方法及实施等方面的参考和借鉴,使图书馆能更好地进行数字资源的建设和服务,节约用户宝贵的时间,满足他们不断发展的数字资源检索需求,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从整体上提高图书馆用户的科研能力。数字资源整合也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的研究也将有利于丰富数字图书馆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2 数字资源整合的数据库方法
2.1 数据源的访问方式
在建立系统时一个首要的问题是源数据的访问方式,即采用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ing)方式,还是虚拟访问(Virtual Approach)的方式。前者将源数据抽取、处理后在本地存储,应用访问的数据来自本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而后者则由查询执行引擎将用户的查询分解成各个数据源能处理的形式,然后由各自的接口程序对站点执行查询,并将结果实时地返回,再经过合并后形成实际的结果。应该指出的是,无论是数据仓库方式还是虚拟方式,系统组成基本是一样的。首先,必须为每个数据源定义接口,描述页面中数据内容的出现模式;其次,实现包装(Wrapper)程序根据源描述将页面中的数据内容抽取出来,根据应用需要或者源数据模式定义中间模式(Mediated Schema);最后是实现查询界面和查询处理引擎。
2.2 Web数据的建模和查询语言
Web使用HTML作为内容的表示语言,这种表示是面向显示而不是面向内容的。在HTML页面中,数据与控制页面显示的格式标记是不加区分的,人们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和字面内容来了解页面的内容。这种方式适合于人类的阅读,但是却无法让机器理解。因为页面本身不带有关于数据内容的结构化信息,Web上的数据是非结构化的,也有人称之为“半结构化”的。半/非结构化数据的主要特征如下:
(1)数据模式并非事先己知,而是隐含在数据中;
(2)数据模式相对灵活,且变化频繁;
(3)数据模式是描述性的,而非声明性的,它能解释当前数据的内容,但是对于其它数据则有可能出现冲突:
(4)数据类型限制弱,对于不同的对象,同一属性可能有不同的类型。
随着XML规范的出台和广泛接受,相应出现了XML的查询语言,如XM-LQ。XML是一类特殊的半结构化数据形式,它定义了数据表示的公共语法,可用来实现Web内容和表现的分离,因而成为新一代Web的标准。馆藏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XML的影响。采用虚拟方式的系统,专门的Web查询语言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其它有关Web数据模型和查询理论的研究还有:查询的可计算性、查询优化,关于站点结构完整性的检验等。
2.3 数据源描述和数据抽取
对Web数据源的描述是为了根据这些描述从站点上的页面中抽取出结构化的数据。描述不仅应包括有关如何从页面中抽取(Extraction)数据,还应当包括数据源的查询处理能力。对特定站点数据的抽取由专为该站点设计的包装器(Wrapper)程序实现。
由于Web数据的特点,一阶谓词的表示方法可扩展性不够,不能提供丰富的数据模型,而且缺乏过程性的描述。在这一方面,基于框架的表示方法更为强大和有效,F-Logic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框架逻辑,可以使用F-Logic来描述数据整合过程和知识的推理规则。F-Logic结合了框架和面向对象的优势,具有更丰富的数据类型和表达能力,并能与应用相关的领域知识相结合。因为整合中面对的数据源是HTML的文本,也有使用DOM对象的方法表示页面中的内容,这种方法将HTML看作是树结构,沿着指定的路径可以唯一地找到一个元素。
查询动态页面内容的方法要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虚拟物理层完成对页面导航的独立性;传统意义上的逻辑层,支持站点独立性;最上层是外模式层、应用模式层。但是,如何自适应页面布局的频繁变化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研究检索和管理动态Web上数据的工具和方式也还处于起步阶段。
2.4 中间模式
当数据从源中抽取出来以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合,包括检验、精炼、分类、合并、过滤等,使数据能够符合应用的需要,这部分任务是由中间层(Mediator)完成的。在设计实际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从数据源中获取哪些数据、表示哪些关系,这就需要定义中间模式(MediatedSchema)。从结构上看,中间模式与数据库系统的模式是相似的,它们都定义了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设计中间模式时,有两种主要方法:LAW和GAV。LAV方法中,中间模式必须包含被所有源关系共享的属性,无论它们与应用是否相关;而在GAV方法中,情况正好相反,中间模式的所有关系必定来自于源关系,或者是源关系的逻辑乘。LAV方法的中间模式更灵活,能提供丰富的信息,但是为了加入新的数据源需要繁复的工作;GAV极大地依赖于源数据,但维护简单。XML本身是一种半结构化数据模型,具有很好的伸缩性,能同时被人类和机器理解,也能表示任何类型的数据。更重要的是,XML是一种可以交换的简单数据形式。由于XML己形成规范,作为资源整合应用的中间数据形式能带来许多好处。尽管XML文档本身不含有任何的语义和类型信息,但是通过将XML文档与一个DTD相关联,则可以为元素和属性定义结构和类型(使XML文档成为“合法的”),从而赋予其语义的内容。我们可以定义复杂数据类型,参考关系运算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运算定义了XML的运算,使得XML数据的操作与我们早已熟悉的关系、对象操作基本一致。
2.5 查询执行和优化
在基于虚拟方式的系统中,来自于用户的查询首先被分解成到各个数据源的查询,然后要对查询进行优化,并根据各个数据源的查询处理能力生成执行规划,提交执行引擎去执行。根据数据库领域的理论,查询优化主要根据所查询数据的类型信息和数据源的响应能力(根据历史响应记录得出)。但是,在Web环境下,数据的类型信息事先是不知道的,分布在网络上的数据源的可用性和实际响应时间都是不定因素,查询优化的依据和方法需要重新建立。另外XML既然可以作为中间数据形式,也存在查询和查询优化问题。
3 数字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3.1 理论研究方面[5]
随着国外数字资源整合理论研究的引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多以论文为主,有关整合理论的著作并未出版;论文的内容创新少,雷同多,重复研究多,对国外系统、技术、标准介绍多,研究性论文少;探讨高校数字资源整合的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尤其是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的论文则是更少。
3.2 技术研究方面
语种兼容问题研究能力不强,中外文数据的统一检索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自主研制的整合系统稳定性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的成型系统多处于试运行阶段,整合系统所适应的资源对象单一;元数据描述标准不统一,规范性差;整合系统可维护性不强,数据链接复杂,读者使用效果不理想,资源利用率不高。
3.3 其他方面
部分高校领导普遍缺乏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意识,对整合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高校图书馆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维护人员的整合业务素质水平有限;高校图书馆整合研究缺乏统一、协调,重复建设比较严重;有些高校图书馆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重硬轻软现象,没有计划性;高校图书馆整合进程差距大,采用的系统千差万别,兼容性不强,各自为政,没达到共建共享的整合目的。
4 结束语
(1)数字资源的整合将提高图书馆用户文献检索效率,极大地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数字资源整合服务将不仅大大缩短检索时间,还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并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提供知识重组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深层次的服务。
(2)数字资源的整合将提高图书馆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图书馆的效益。图书馆已经下大力气、花大量资金就应该发挥它们应有的效益,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检索服务和咨询服务。
(3)通过整合资源服务可提高传统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馆藏的效益。通过数字资源与传统印刷版馆藏的整合来为用户提供最方便的服务是数字资源整合服务的一项内容。
(4)数字资源整合服务将减少印刷版馆藏的误借率,有效保护印刷馆藏从而提高其寿命。在传统环境下,用户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凭借数目信息,甚至只凭书名、篇名信息来确定要不要借阅该文献,而这些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充分反映该文献的内容,而造成用户误借,既浪费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利于保护图书馆的有限资源。而在整合环境中就可以通过在线阅览数字版本信息的内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借阅。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快,数字资源整合已是各图书馆刻不容缓的工作,但数字资源整合是项复杂工作,完整有效的整合方案的提出有赖于更多的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廖立顺.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J].龙岩学院学报,2006,(6).
[2]黄晨.资源整合模式及其实现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
[3]马文峰,杜小勇.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O05,49(5).
[4]黄晓斌.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情报科学,2005,23(5).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9
会议讨论认为,在宁夏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一要坚持以信息化系统全区统一规划,数据集中管理为终极目标,二要充分结合宁夏水利系统实际情况,采取一个中心、多级管理构架模式,三要按照厅里对各信息化系统部署模式规划确定下级单位数据规模、应用部署规模与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四是采取倒推法,先定业务系统建设规模,再定数据中心模式,五是建议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六是数据中心建设初期重点应放在基础类、关键类、发挥效能类等方面工作上。
宁夏水利学会理事长薛塞光指出,要对已经规划的9 000个信息监测点进一步划分,尽快制定出基层分中心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加强基层单位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建议相关单位对集中式与分散式模式做进一步分析对比。
宁夏水利学会、宁夏水利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税局、宁夏大学、大唐电信公司等单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30人参加了研讨会。(编辑:龙腾军)
(宁夏水利学会)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 篇10
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号) 提出实施“金土工程”。《惠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将本市“金土工程”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
1 基础数据库建设现状
惠州市共辖5个县 (区) , 截止2007年底, 全市的1∶1万市 (县) 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已经建库的有4个、未建库的1个。其中, 在已建4个县 (区) 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 2个地星AutoCad (DWG) 、1个瑞得 (SQL Server Image Type) 、1个MAPGIS (WP/WT/WL) 格式。
从已建成的基础数据库来看, 由于有的建库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技术力量有限, 把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数据库变成了“死库”。每年的土地变更、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项目区的划定等土地管理工作上仍然是沿着手工绘图、人工计算的老方法;在建设元数据库发布系统, 实现数据动态维护和社会化服务方面几乎为零;在数据库应用问题上, 也存在很大隐患, 部分单位误认为建设数据库就是单纯的项目, 项目结束后数据库就算建成, 也忽视了建设数据库最大目的就是应用。因此, 在惠州市“金土工程”即将全面实施之际, 怎样实现不同GIS格式数据的整合及数据之间的转换, 怎样改变国土资源数据库由“要我用”变为“我要用”的局面, 怎样突出数据库的社会化服务与应用等, 已成为市 (县) 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解决的问题。
2 基础数据库整合技术
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具有以下特点: (1) 空间数据是数据的主体; (2) 反映业务内容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密切关联; (3) 数据既要求现势性也要求历史数据的管理。基于以上特点, 结合惠州市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现状, 针对同构同标准、同构不同标准、异构同标准、异构不同标准四种情况按照不同方法进行整合改造。
2.1 同构同标准
国土资源部具有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规划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等多个行业标准。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方面遵循了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县 (市) 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统一数据格式为MAPGIS (WP/WT/WL) 工程文件。此种同构同标准数据库建设状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比例尺不统一、坐标系统不统一。
我们采用的技术路线是: (1) 数据预处理:分析源数据的数据基础、建库标准、空间图层分层、属性信息、数据质量等情况。对每一个工程文件进行坐标处理, 通过放大、配准、平移后转换为符合北京54坐标系的图形。编辑规划图斑面, 保证所有的规划图斑颜色值统一正确、图斑与图斑之间无空隙、无交叉、重叠; (2) 数据入库:把所有完善后的规划图斑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层;通过数据格式转换导入系统SDE数据库; (3) 数据编辑处理:对数据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接边处理、拓扑处理, 建立图斑之间的拓扑关系, 对属性信息查缺补漏等后续工作; (4) 数据质量检查:从数据的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合理性、空间定位准确度、数据正确性等方面, 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
2.2 同构不同标准
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在数据结构上必须反映国土资源业务信息, 遵循国土资源行业相关数据库标准。地方可结合当地特点与工作实际, 制定地方规范与办法。这将有利于分散生产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数据以统一的数据结构反映国土资源业务。
针对惠州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我们制定了《惠州市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该标准以空间信息为主体, 研究确定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的主要内容, 确定和形成国土资源基础信息要素分类体系, 以此控制各类信息的编码和分类, 确保标准的系统性、统一性、唯一性。在分类编码上, 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按从属关系依次分级, 确保同一信息只有一种分类标准、一个要素分类代码。在数据组织存储方面, 按要素类、要素集进行设计, 以要素类为最小管理单元, 这不仅有利于数据之间灵活调用, 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
2.3 异构同标准
在以往的基础数据库中, 由于数据多源异构的特点, 在市、县一级无法整合利用数据, 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 建立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库直接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要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信息共享, 从数据集中管理来看, 数据格式的多样性不利于信息共享。
针对GIS数据格式的特点及惠州市基础数据库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异构同标准情况, 我们采用的技术路线为: (1) 选取统一的数据格式:在数据整合过程中, 选用Shapefile。文件为转换中间格式; (2) 开发异构GIS数据转换与整合工具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ArcGIS平台的Shapefile格式为转化目标, 集成开发了异构GIS数据转换与整合工具; (3) 制定数据转换规范, 遵循现行标准:按照现行国土数据库建设标准, 我们制定专业的数据转换规范。在数据转换过程中要保证数据完整性, 保证图斑空间关系及空间属性关系对应, 舍弃过程性或衍生性数据、符号化数据。
2.4 异构不同标准
惠州市土地利用数据建设涉及到AutoCad (DWG) 、瑞得 (SQL Server Image Type) 、MAPGIS (WP/WT/WL) 三个空间数据的生产和管理软件。三个管理软件在数据存贮管理, 属性结构、技术要求标准都不尽相同。解决异构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GIS中间件。中间件的开发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易管理性、高可用性和可移植性。
为解决建库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异构不同标准数据状况, 我们采用的技术路线是: (1) 对每个格式的数据进行单独处理:分析数据的数据基础、建库标准、空间图层分层、属性信息、数据质量等情况, 整理数据与整合标准之间的差异, 编辑新旧标准之间信息分类、图层关系对照表; (2) 对处理好的不同格式数据利用通用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利用ArcGIS平台中间件开发城乡一体化数据中心信息系统。
3 基础数据库应用措施
3.1 提高认识、转变思想
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要以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为目的, 以在国土资源各项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功效为标志, 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也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管理方式转变、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3.2 培养科技人才, 提高技术水平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已成为管理国土工作的必要途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提高全系统人员应用信息技术和设备的能力, 努力培养科技骨干, 形成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专业和实用结合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3.3 加大资金投入, 保障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与整合具有高投入的特点, 系统建设中, 除设备的购置外, 根据土地信息业务的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求, 软件的开发、人员培训和维护, 建库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工艺流程以及软件平台, 都需要不断改进、升级, 均需投入大量经费。
3.4 突出应用, 以应用促发展
(1) 加快元数据库的建设。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重要应用是可以实现网上查询检索, 方便数据建设与数据使用, 用来有效管理数据资源。
(2) 逐年搞好土地利用数据的变更工作。地籍管理的突出问题体现在“变”字上, 根据地类实际变化情况按规定及时对数据库成果资料进行变更和更新。在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 结合地类变化情况和地籍变更情况, 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 确保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相一致。
(3) 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数据库内容丰富、更新快捷的优势。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项目区的划定、审批提供详实的资料, 严格保护耕地, 杜绝违法占地。为农村宅基地的划分、住房登记发证、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提供技术支持。
(4) 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 进一步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数据库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库等建设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利用信息和为耕地的占补平衡与项目的评价提供参考, 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5) 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 建立土地执法监察信息系统, 实现对全县每一块土地的动态跟踪, 为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提供快速准确的法律依据。
(6) 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 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系统, 建立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通过数据共享, 实行对内以图管地, 对外以证管地, 通过理论与制度创新加快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进程, 全面推进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S].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办公室, (金土工程试行) .
[2]李胜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整合与集成建库模式与实现[J].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5 (3) .
[3]顾卫东.加强市县级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J].广东国土资源, 2007 (5) .
【数据整合技术水利工程】推荐阅读:
系统整合之数据整合05-10
虚拟数据整合05-10
数据整合分析08-05
数据整合与共享10-12
数据整合成果分析报告08-18
数据整合建库工作总结09-09
数据挖掘技术工程管理07-04
技术整合协议10-19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05-24
信息技术整合论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