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

2024-06-07

《家乡》(精选8篇)

《家乡》 篇1

《知家乡

话家乡

爱家乡》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这节活动课的主题是“知家乡话家乡爱家乡”。下面我将从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活动背景:习近平主席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的精神为指导,结合本班实际,我开展了这次少先队活动。只有热爱家乡,才能谈得上爱社会,爱祖国。才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家乡。唤起同学们爱家乡的观念,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努力学习。

三、活动准备:部分克州特产(无花果、葡萄、巴旦木等);关于克州三县一市的资料。

四、活动步骤:1.汇报人数;2.出旗;3.唱队歌;

4.品尝特长;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

5.交流资料;品尝特产时,相机告诉学生这么多好吃的,都来自一个地方,那就是克州。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交流关于克州三县一市的资料,可以说一说你来自哪里,有什么特产。(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说一说家乡)

6.欣赏克州风光: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魅力,产生爱家乡的感情。

7.诗歌朗诵: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这种爱家乡的感情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8.宣誓签字: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给克州增添光彩!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9.舞曲结束:让学生穿着各民族的服装,在舞曲中结束今天的活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10.呼号;11.退旗

五、活动效果:

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灿烂文化,从而激起学生心底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的热情。

六、活动反思:

优点:学生参与程度较好,队会气氛轻松愉快。形式比较多样,有品尝特产、观看视频图片、诗歌朗诵、舞蹈等。

不足: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认知特点方面,教师语言的丰富性及感染力方面还不够,应该注重平时积累。

《家乡》 篇2

了解村情, 熟悉工作

到村之初, 为了尽快的投入工作, 找到切入点, 我深入村庄、走进牧户, 了解村情, 与牧民进行亲切沟通, 拜牧民为师, 交牧民为友, 加强相互了解。工作中, 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同大家一道认真学习理论政策, 使自己对社会主义新牧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行动上, 本着热情服务、勤奋肯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踏踏实实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 立足岗位开展工作, 以“服务牧村, 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理念, 不断提高认识, 提升开展牧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理清思路, 踏实工作

在走访了解村情时, 我发现贡玛村村级活动室年久失修, 加之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强, 该村被上级部门定为“后进村”, 亟待整顿转化提升。在村镇两级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我起草报告, 奔走协调, 积极向县委组织部申请6万余元对贡玛村级活动室进行了整体维修改造, 并结合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 补充完善了村级基层党建资料, 使村级活动室成为驻村维稳、宣传政策的阵地;针对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力等情况, 我走家串户征求牧民群众意见和诉求, 并经过相关选举程序, 于2013年4月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换届调整, 通过民主选举, 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 自己也被选举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作之余, 我坚持从细节做起, 认真落实党员先锋岗工作职责, 在村委会接访牧民群众, 截至目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件, 帮办实事12件。结合当前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协助村“两委”和联村单位详细制定了《贡玛村产业发展规划》、《贡玛村小康建设计划》。

落实政策, 认真工作

贡玛村作为尼玛镇经济发展最落后的一个村, 大部分牧民生活依然贫困, 作为这里的村官, 更好的运用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 尽快让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是摆在眼前的重要任务。在“双联”行动中, 共有三个联村单位, 41名机关干部联系该村43户牧民。工作中, 从帮扶户的确定到帮扶资金的发放, 我及时向镇、村两级领导汇报沟通, 积极协调联村单位为生活困难群众争取帮扶。其中2013年县计生局为贡玛村投入资金达14万元, 涉及到已婚育龄妇女地方病普查、维修村级活动室、建设文化大院、慰问老党员、牧村干部培训等。本人也负责联系贡玛村格尔贡才让一家和孤寡老人义旦吉, 多次入户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 先后从自己的工作报酬中为他们送去联户帮扶慰问资金3000余元。

便民服务, 用心工作

由于贡玛村大部分牧民没有受过教育, 汉语水平低, 沟通有障碍。在办理“双联”贷款过程中需要很多文字材料, 这一切自然落在了我的头上, 于是, 我乐此不疲的帮助群众及时填写后上报银行审核。截至目前已办理发放贷款98户330万元, 完成了2014年贡玛村28户牧民的脱贫。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我配合村“两委”召集村民代表, 通过民主测评对贡玛村原有低保户进行了清理整顿, 并完成对整顿后86户262人的建档工作。另外, 根据实地调查和群众诉求, 对贡玛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情况, 撰写成工作日志, 整理成调研报告, 积极沟通镇、村两级领导, 积极申报建设项目, 去年积极申报贡玛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牧道建设项目共计48万元。

家乡家乡美如画 篇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有的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能说出景物的特点;有的同学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同学充分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的时候注意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拓展思路

写景的课文,同学们读过多篇,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等,上学期我们也尝试着写过风景优美的地方,已经熟悉了。我们的祖国山水如画,人文景观也很丰富。每个省、市、区都有景色各异的自然风光,都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亭台楼阁、古迹名胜。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深受诗人们赞誉的五岳、闻名遐迩的阿里山、藏传佛教的典范布达拉宫、首都北京的名片天安门广场等,可点可数、可歌可画的美景很多。就在同学们的家乡也有许多可赏可写的美景,如环境优美、市民们每日散步健身的公园,建有各种游乐设施、山清湖漾、景美树多的乐园,有两边大树整齐排列、五彩缤纷的鲜花点缀的坦途大道,还有集科研、种植、观赏、旅游、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园、植物园等。这些是同学们多次观赏过的地方,是同学们熟悉的习作素材。

习作提示

家乡美 家乡秀 篇4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三门峡陕县,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从小就在这里扎根、发芽,也即将长叶、开花、结果。

在我的家乡最有名的风景区是天鹅湖,每年冬天天鹅就会飞到这里来繁衍后代,所以起名叫天鹅湖。天鹅湖的水是黄河水,虽然因为有泥沙并不是太清,但却孕育了许多种黄河鱼、黄河虾、黄河河螺、黄河泥鳅等等黄河水产的东西。不过这些水产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离开黄河水不到几分钟就会死去,所以一到收鱼时节的捕捉人,就算他只知道这一个特点,其它的什么都不知道,那他也会知道哪些是黄河鱼,而哪些不是黄河所产的鱼了。

我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那里有我无数儿时的回忆,虽然回忆有深有浅,但在即将成为青少年的我也以满足了。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儿时的乐趣,如能回到以前我一定会选择回到与你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玩耍的时候,并永远停在那一时间不再前进。

家乡作文:家乡的月 篇5

家乡的五月,是一派迷人的景象。连绵起伏的山峰上,一棵棵树木苍翠挺拔。在如黛的青山里,点缀着片片红霞。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片杜鹃花。风一吹,让人闻到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在到农家小院的屋前屋后瞧瞧,樱桃树上时而有小鸟在树上蹦来蹦去,提前享受着天然的美味。因为有这些能说会唱的小精灵,家乡五月的歌谣就更动听了。

家乡的五月,是一派悠闲的景象。清晨,小草还沾着晶莹的露珠,放牧的人们就牵着自家的牛儿,哼着歌儿出门了。牛儿们一边吃着露水草;一边发出“哞哞”的叫声;一边摇摆着头,好像陶醉在这空旷的大山中;陶醉在放牧人的歌声中;陶醉在五月的芳香中;陶醉在大自然的气息中。在这青山绿水间,好一幅“悠哉”的图画。

家乡的五月,是一派果实累累的景象。一块块麦田里,每根麦秆都结着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秆犹如五线谱,一个个穗儿,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田野里,还有油菜,油菜籽粒饱满,像许多小姑娘头上戴的发夹。

家乡的五月,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有生机。一家家小院的烟囱上冒出了袅袅炊烟,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家乡作文:家乡的月 篇6

但最有趣的还是和大人们一起走向田野。大人们下田了,一把把锋利的镰刀在阳光下闪着白光,手一起一落,只要轻轻一挥,那稻谷就可以倒在那强壮的臂弯里,“咔嚓,咔嚓”那声音很是清脆,听起来很是激动人心。

小孩儿呢,那可就闲的多了。跑到路边这里走走,那里走走,有时会见到几朵开的不怎么鲜艳的小野花,那时我便会鬼鬼祟祟的走到那朵小花旁,悄悄地将它摘下来,然后再扯一些藤蔓,做成美丽的花环戴在头上。

有时,我还会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到别人家的田里偷摘瓜果,那时免不了被人看见,然后我们迅速逃离现场;我们还会一起在大路上疯跑乱叫,像极了“野猴子”;我们还会一起到田里找田鼠,不小心踩到了他们的尾巴,它们扯着嗓子尖叫,我们也扯着嗓子尖叫……

太阳渐渐的落下,它停在山头,那羞红的脸仿佛是要告诉我们该回家了。

大人们干好了农活,邻居家的孩子的父母也在大叫:“回家咯!”我也就只好收起玩心,和他们一道走向那条来时的路。

《家乡》 篇7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赤湖中心幼儿园大班幼儿, 最主要的是采取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走访、查阅资料, 调查了解大葱、“新种花”地瓜的各种知识, 从中筛选出易于幼儿理解并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 并寻求适当的指导策略, 让幼儿通过多渠道感知、体验、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变化, 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关注家乡、萌发幼儿爱赤湖、亲赤湖的情感。

(三) 研究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

(1) 调查、走访、了解大葱、“新种花”地瓜的生长周期、特征, 收集资料。

(2) 设计相关的教案。

(3) 对教师实施方案做全方位的培训, 让全体教师明确研究目标、实施步骤、实践方法等。

2.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1) 建立试验区, 进行尝试实验。

(2) 整合教材, 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模式, 具体课例以一课三研的形式进行教研, 反复探索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实施途径, 积累个案, 初步形成主题网络。

具体的步骤:分3个二级主题《好吃的地瓜》《赤湖的大葱》《我是赤湖小主人》, 用3个阶段来完成。

3.调整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后再实施, 逐渐完善主题计划。

4.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

进行资料处理、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总结和反思研究历程, 能产生预期成果并争取顺利结题。

二、开展“家乡的特产”系列活动, 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的有效策略

(一) 巧用“头脑风暴”, 激发教师创造力与积极性

一群没有经验的人去开发园本课程, 最大的困难其实不是不知道怎么做, 而是对未知的畏难: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好?面对这种现状, 怎样激发教师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呢?我们采用了“头脑风暴法”。当时, 我园教师平均年龄29岁, 在教学上各有擅长。我园在管理上一直由教师自治为主, 又一贯推崇良性竞争, 非常适合在课题初期采用“头脑风暴法”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培养教师做课题的自信心, 使他们“愿意研, 乐于研”。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会前知识准备。我们在会前为每位教师提供与课题有关的原始材料, 做好知识准备, 使每位教师对课题涉及的资料与知识了然于心, 激发想法。

2.精心设计议题。在会议前, 我们根据每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议题。

3.创新主持会议, 确保每位教师畅所欲言。我们在会议开始时会设计一两个分散思维的小游戏, 以分散教师的思维, 为接下来的议题的创造性展开预热。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不评价别人的想法, 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4.展开议题讨论, 记录教师想法。

5.用“质疑头脑风暴法”确定最初计划, 每位教师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设计活动案例。如我们有两位教师一个认为番薯的作用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 她创编了故事《花花、瓜瓜历险记》, 把地瓜“润肠通便、增强人体吸收水分”的功能与人体消化器官认识相结合, 以大班幼儿“花花”和地瓜干“瓜瓜”在人体的历险为线索, 把“花花”“瓜瓜”经过嘴巴———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的过程在故事中呈现, 让幼儿了解人体消化器官及其功能, 用“瓜瓜”的魔力展示地瓜的功能, 并结合游戏《历险记》让幼儿扮演“花花”“瓜瓜”到“人体”各个部位历险, 活动设计新颖有趣、科学合理;另一位教师认为可用儿歌来展现番薯的作用, 她创编了儿歌《番薯全身都是宝》:“番薯全身都是宝, 薯藤可以当肥料, 薯叶炒菜喷喷香, 薯皮喂猪猪儿壮, 薯肉吃法真正多, 蒸煮煎炸都不错。番薯番薯本领大, 天然色素人人夸, 制成饮料味道好, 健胃益气降血压, 润肠通便防肠癌, 减肥轻身抗衰老。番薯全身都是宝, 大家多吃身体好。”在教学时采用图片解说、填词游戏、儿歌接龙等好玩的方法进行教学, 也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头脑风暴法”成功地激发出我园教师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使他们对开发园本课程充满自信, “愿意研, 乐于研”, 极大地满足我园教师对成功的渴望。

(二) 妙用一课三研, 在行动研究中追求有效的园本课题研究

当每位教师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而形成一个个案例时, 我们怎样判断案例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呢?哪些活动改放在课题初步, 哪些课题在中后期呢……对于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 我们采用了一课三研的方式进行。

我园的一课三研, 即一研由活动设计者在教研会议上模拟教学, 其他教师当“幼儿”, “课后”活动设计者进行说课, 其他教师就活动目标、准备、环节设计进行评议, 目的在于初步判断该活动的科学性、必要性及活动在课题的前后安排;“二研”由实验班教师在班上执教, 不当班的教师进行观摩, 每个活动后进行自评与他评, 目的在于通过与幼儿互动发现每个活动设计的缺陷与不足, 修正活动设计, 使之与实验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相符, 同时检验每个活动前后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理顺各个活动的内在联系;“三研”是由另两个实验班教师各自在班上执教, 重点研讨活动的实施细节部分的完善, 追求有效的指导策略。特别是当教师意见相左时, 我们就在两个实验班分别试施各自的策略, 再根据实践结果进行修改, 务求课题中的每一个案例都精益求精, 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可以说, 一课三研是幼儿园在追求科学、有效的园本课程研究中的一种很实用、很高效的行动研究法。从宏观上看, 它可以让我们在反复实践中建构科学的课题框架、目标与实施模式;从微观上看, 它可以一步步地锤炼活动案例, 让活动设计更符合本园幼儿的学习特点, 更科学、高效。

(三) 运用闽南语教学, 让幼儿体验乡音韵味, 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闽南语作为闽南人的母语, 是闽南文化传承的载体和途径, 是闽南人的根。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让幼儿学说、会说、爱说闽南语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开展闽南语教学, 让幼儿体验乡音韵味, 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1.开发教师才智, 创编闽南语童谣与歌曲, 提供闽南语教材。我们在课题研究中, 自主创作了4首闽南语童谣和3首闽南语歌曲, 把课题知识和母语合理结合, 让幼儿在学习闽南语时推进课题进程。如闽南语童谣《赤湖番茨尚好料》:“红番茨, 白番茨, 黄番茨甲紫番茨, 哪种番茨尚第圆?就是阮赤湖大番茨。赤湖番茨‘新种花’吃得松, 又得甜, 有营养阁便宜, 贺你越吃越沙嘴。阿姨阿婶爱要水, 紧吃番茨来减肥, 减肥成功心欢喜, 番茨番茨我爱你。”这首童谣是用闽南语表达出我们赤湖人对“新种花”番茨的喜爱及“新种花”番茨的特点, 语言活泼押韵, 简单易懂, 幼儿读来朗朗上口, 极其喜欢。用闽南语进行课题教学, 很好地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是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非常好的一种途径。

2.“润物细无声”, 在自然情景中学习闽南语。

(四) 善用社区力量, 让幼儿在课题中体会家乡的魅力

在课题进行中, 我们善于借助社区力量, 推进课题的顺利开展。如在开展二级主题《赤湖番薯》时, 我们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番薯地带幼儿参观番薯地, 让幼儿初步感知番薯的外形, 并请一位老农为幼儿讲解番薯的种植常识, 教孩子们种番薯;在开展二级主题《赤湖大葱》时, 我们带幼儿观看赤湖镇“大葱种植园”“大葱加工厂”、大葱食品等, 让幼儿直观地从社区环境中体会赤湖特产的魅力, 体会社区人们对他们的爱护与希望, 体会家乡的魅力, 激发幼儿对周边事物的关注、对家乡的关注, 产生“我是赤湖小主人”的自觉与自豪, 产生长大为家乡做贡献的爱家乡情感。

(五) 借用新闻传媒力量, 引发社会关注, 有效推广研究成果

在我园课题开展期间, 正值我县电视台“教育视窗”开播每月一期的“欢乐校园行”栏目, 我园争取到电视台来我园录制节目的机会, 通过与节目制作人沟通商讨, 最后录制了长达12分钟的《赤湖中心幼儿园映像》, 节目在2011年3月底在县台播放, 取得巨大成功, 在家长、社区、我县幼教同行中引起轰动, 节目收益良好。电视台乘胜追击, 2011年5月又到我园录制节目《大家一起种地瓜》, 并把该节目送报参加年度漳州市电视少儿节目奖评比, 荣获二等奖;送报参加年度福建省电视少儿节目奖评比, 荣获三等奖。

新闻传媒的力量使我园课题研究有效地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得到家长、社区及我县幼教人士的称赞与支持, 提升了我园的教育品牌, 提高了我园在公众心目的地位, 有效地推广了我园课题的研究成果。

三、结果

经过一年半的课题研究, 我们取得了许多经验与成绩, 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的预设目标, 其主要成果如下。

(一) 构建科学的园本课程, 提高我园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共收集优秀活动案例30多个, 拍摄优秀活动案例摄影10个, 构建3个二级主题网络, 收录园本课题教材一册, 园本课题论文集一册, 以一课三研的研讨模式探讨了课题的有效组织形式、策略, 形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园本课程, 增加了我园教育教学特色。

(二) 以园本课程为载体,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向更深入更广泛的专业发展, 如在教师常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师教育技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专业情意的提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协调能力等各方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而教师的成长反过来也提高了课题成功率,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三) 以“家乡的特产”为切入口, 引发幼儿对家乡的关注

课题的开展使我园大班幼儿科学、系统、深入地了解了我镇的特产大葱、“新种花”地瓜, 并且于此为切入口, 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对家乡的关注, 萌发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四) 家园合作, 提高家长对我园的认同和信任感

课题始终是在与家长的紧密合作下开展的, 家长参与到课题资料的收集、课题的摄影、课题支教、实地参观等工作中, 大大拉近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 加强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而本次课题的教材、案例均是我园教师原创、自主设计的, 教师的专业能力令家长折服, 与以前相比, 家长更加信任、尊重教师, 更支持幼儿园工作。

四、讨论与建议

1.要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途径不单单可以从“家乡的特产”入手, 也可从家乡的民俗、人文、景观、民间游戏等入手, 最主要是这个题材必须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身边的人与物, 要在幼儿的生活与快乐中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2.主题活动也包括区域活动, 我园面前更多的是侧重集中活动的研讨, 下阶段将有所扩展, 力求解决区域活动的合理构建。

3.园本课题研究不是一个单独、静止的研究, 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综合的过程, 要把在园本课题研究中得到的各种宝贵经验运用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 比如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学习特点设计活动的能力、组织、评价教学的能力, 幼儿园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等方面, 不是课题结束就不再用科学的、探索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

4.农村园做园本课题研究一定要量力而行, 如果跟我们一样是“新手上路”, 那就一定要选最拿手、小的课题去做, 不要为了跟风或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的盲目态度去做课题, 这样一旦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反而会不了了之, 打击教师积极性和信心。我们要从“小”做起, 做自己能做的, 以务实的精神追求有效的园本课题研究。

摘要:爱家乡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幼儿从小具有爱家乡的情感是我们教育的方向和重要目标。《开展“家乡的特产”系列活动, 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探索研究》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的方法, 运用有效策略——“头脑风暴”、一课三研、闽南语教学、社区力量、新闻传媒力量, 以“家乡的特产”为切入口, 让幼儿在课题中体会家乡的魅力, 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对家乡的关注, 萌发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关键词:家乡特产,幼儿,爱家乡情感

参考文献

[1]于琛.农村幼儿园一课三研的新尝试[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0 (1) .

[2]廖桂娴.农村幼儿园开发乡土资源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0 (9) .

家乡的驴肉饭 篇8

原料:驴肉500 g,小米400 g,胡萝卜150 g,洋葱50 g,葱、姜、绿尖椒、香菜、香油、盐各适量,青豌豆100 g,醋少许。

制法:1将驴肉切成小厚片,小米淘洗干净,胡萝卜切成0.3 cm见方的丁,青豌豆洗净,姜切细末,洋葱切丁,葱切成葱花均备用。

2锅烧热后加入豆油烧至冒青烟时下入驴肉片不停的翻炒。嗬,鲜香的驴肉香味扑鼻而来,这时加入姜末煸炒几下,再放入洋葱丁和青豌豆继续炒,这时您就会闻到驴肉和原料的混合香味。

3肉片炒至颜色发白时加入胡萝卜丁再炒一会儿,加入热开水(这样驴肉不回生),撒上适量的盐,这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锅五彩缤纷的汤,接着把淘好的小米放入水中,搅匀后盖上锅盖(汤水离米表面约3 cm)用小火焖25分钟左右,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就做好了。

4在焖饭的过程中,将香菜切0.5 cm长的段,尖椒洗净去籽切成细末,和葱花一起放入盐、醋、香油拌匀。

上一篇:酒店值班经理工作职责下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