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设计

2024-10-16

社区活动设计(共11篇)

社区活动设计 篇1

社区活动总结-书香社区活动总结

篇一:社区世界读书日活动总结2

社区世界读书日活动总结

2016年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4月23日,社区开展了“社区读书日”活动,努力营造社区居民读好书的阅读氛围。

一、活动目的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主线,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小区居民积极参与,读书尚学,全面提升小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二、活动内容

1、看书读报一小时。4月23日上午,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单位党员干部职工44人,到社区书屋读书一小时,党员干部根据自己喜欢书籍类型选出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针对自己一个小时看到的书籍里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干部反映,由于长期伟德脑工作,现在让看书,里面的好多字都不会写,甚至不认识,干部党员赞成经常组织读书活动,以便丰富干部自身的文化知识。

2、世界读书日,允许外借。由于社区书屋里书籍有限、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为保证书籍的长期使用价值,是允许居民将书带离书屋,在世界读书日里,为了给书虫居民提

供过把瘾的机会,今天在社区书屋看书,允许外借,做好登记工作,今天共外借书籍12本。

3、开展书香社区征文比赛。本次活动针对小区退休党员干部,他们通过

看一把书将自己的深的体会、感想及收获都可写在文章中,此次共征集文章7篇,一等奖一名,有社区退休干部***获得。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世界读书日活动已经结束,但是读书没有结束。

社区 2016年4月23日

篇二:福城社区读书节活动总结

福城社区读书节活动总结

福城社区围绕“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为主题,在辖区内开展全民读书节活动,在社区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读书节活动,福城社区以市民学校为平台,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以培养人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同时社区把读书活动与党员的先进性伟德、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以十八大会议精神、社区建设做为学习讨论的主要内容;在青少年中开展题为“读一本好

书”、“找寻身边的好人好事”等阅读征文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爱社区的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全民阅读日活动的开展,旨在营造浓厚的社区学习氛围,激发大家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追赶伟德时代的步伐。此外,福城社区将进一步发挥社区图书室、伟德子阅览室等作用,为居民的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篇三:秀延街道办新城社区书香社区汇报材料

秀延街道办新城社区创建书香社区

汇报材料

打造书香社区、提升素质能力是建设学习型机关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区提升人员素质、服务科学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根据新形势下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相

关要求,我社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书香社区、提高人文素养”为指导,引领全社区居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生化”的学习理念。现将我社区在创建书香社区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结合社区实际,明确建设书香社区的目标

我社区明确提出了“建设书香社区,创建阅读特色”的发展策略,并写进社区长远发展目标中。

在街道办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倡导宣传“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伟德、享受人生。

是在居民中倡导“与好书交朋友” 的思想,以新颖活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居民的读书兴趣,培养居民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让读书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社区里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社区。

社区活动设计 篇2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现代医药卫生的进步,人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的寿命在延长,虽然地区之间还有些差异,但我国的人均寿命已在70岁以上。老人生理功能的减退,在70岁以前是比较缓慢的,70岁以后身体的储备能力降低,才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抗衰老最有效的途径在于多运动。这表明老人从退休下来到70岁之间,老人的生活大多数是能够自理,能够进行各种活动,如家务劳动、学习、工作、购物等。从老人心理方面来看,参与各种活动与人交往是排遣老人寂寞、孤独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模式。

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提出:“年长者的住处切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地。除物质部分外,它还有心理和社会的意义应予以考虑”。随着各地老年公寓、独立式的老年住宅以及与年轻人居住在一起的老少居等老年社区的出现,如何针对老年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创造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居住社区,已经逐渐成为社区设计所所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我国现行标准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为退休年龄,此后一般称为进入老龄阶段。联合国以65岁为准,定为老龄阶段。老年人分为三类:

(1)自理老人——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

(2)介助老人——需要靠拐杖,轮椅,升降设施和扶手等帮助的老人。

(3)介护老人——生活需要护理的老人。

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的身体体能在衰退,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关节灵活性降低,因此步幅缩小,步速减慢,抬腿高度降低,步履蹒跚;上下楼梯时双脚共踏一个踏步面,这种情况下需要扶手和拐杖,有的因病后遗症,依靠轮椅出行,这是老年人生活出行最感不便的身体机能障碍;视力迅速减退,辨色能力也减弱;听力弱,反应迟钝;空间方位感较差;动作的准确度和判断能力都趋弱,使不安全因素上升,经常会导致意外伤害。

2. 老年人心理特征

老龄阶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阶段,不仅身体会衰老,心理也会逐渐改变。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使他们不喜欢投入过多的精力去活动喜欢安静;同时还会带来心理障碍,常有居高恐惧感;老年人失去了原来工作的环境,有孤独感,希望与人交往;老年人更加关切自身的健康状况,消极悲观的负面情绪逐渐开始占上风。

二、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社区设计

室内居住空间与室外居住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户内外活动空间。老年人对其依赖性较大,要求也较多。

1. 室内居住空间应符合老年人居住行为需求

老年人从健康自理到依赖介助设施,甚至依赖于特殊护理,是一个必然经过的过程,所以为老年人设计住宅不仅要考虑到老年人现在是自理老人,还要考虑到将来老年人会成为介护老人。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第一,居室活动空间,所经走道、卫生间都要求放宽尺度。第二,门把手尽量选用省力式、杠杆状把手,还要考虑到坐轮椅者使用把手的高度。第三,老年人对于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轻人要高2-3倍,因此,室内不仅应设置一般照明,还应注意设置局部照明,较容易忽略的地方是:厨房操作台和水池上方、卫生间化妆镜和盥洗池上方等。第四,老年人多夜间尿频,起夜多,应设足光照明。第五,为了保证老年人起夜时的安全,卧室可设低照度长明灯,夜灯位置应避免光线直射躺下后的老年人眼部;同时,室内墙转弯、高差变化、易于滑倒等处应保证一定的光照。第六,老年人视力衰退,地面、通行部分不得用黑色材料,也不允许用光滑的磨光材料。第七,走道、楼梯、墙面不准用镜子或玻璃材料。第八,厕所和洗澡间的浴盆处、洗手盆处、便池处设扶手及报警器。

2. 室外社区环境的空间功能应满足老年人的行为及生理需求

(1)室外社区环境的空间功能应满足老年人的行为需求

1)社交行为

我国目前有1/3的老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这使老年人越来越孤独,他们渴望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在社区中,最常见的老年人社交方式就是邻居会面闲聊等,常常表现为三两成群选择相对安静之处或坐或站,或者相携散步遛弯等。针对这一行为特点,在环境设计时就要注重交往空间的营造,通过围合或半围合空间的设计,配以符合老年人体征的座椅设施,可采用亭、廊、花架等形式,为满足老年人社交需要提供良好的空间氛围。

2)娱乐行为

老年人喜欢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冬天在暖阳避风的地方晒晒太阳,夏天在阴凉通风之处纳纳凉;或者围坐一圈下棋打牌。在环境设计时可与交往空间相结合穿插设置。

早起晨练是我国老年人传统的养生之道,随着老年人文体休闲活动的丰富多彩,晚练活动也为广大老年人所喜爱,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跳舞、做健美操等,这都要求社区中应有相对开阔平坦的场地以供这种集体活动使用。同时场地的周边需要有相应的设施以供休息,在冬季迎风的一侧还应有较高大的树木遮蔽风寒。另外,简单的运动器械是老年人简易方便的运动设施,也有一些老年人更喜欢高雅正规的运动形式,如门球、网球等。在用地许可的条件下设置这些运动场地和设施,将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很多乐趣。

3)购物行为

目前不少城市交通和道路的状况,使得老人独自或只与老人结伴外出购物的难度越来越大。社区商业中心的建立,使老人可以就近购物,大大地节省了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老人的购物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少交通的堵塞。并且常去社区商业中心购物或休闲,可给老人提供各种新的信息,增加老人与老人,老人与其它居民之间见面接触的机会,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有助于弥补老人精神上的空虚。

(2)室外社区环境细部设计应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1)环境设计的无障碍性。随着年龄的增高,机体机能衰退、感知觉迟钝导致老年人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台阶、坡道、沟槛等环节对老年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细部设计时应遵循无障碍设计的原则,以创造出老年人适宜亲近、易于达到的环境空间。

2)应重视老年环境设计可识别性,并符合老年人的审美特点。老年人的记忆力已经逐渐衰退,因此要强调环境的可识别性,环境设计的空间形象应简洁明快容易识别。如在设计中运用一些明显的易识别的符号给予提示和指引,方便老人识别等。同时,老年人相对比较保守,喜欢传统文化,因此其审美特点不同于其它年龄层,趋向平和沉稳,因此社区环境设计中,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空间设施宜尺度亲切,使老年人易于接受。

三、结语

老年社区设计,是关系到老年人居住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给予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以足够的关注,分析他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及对空间的使用需求,并以之作为设计社区的依据,才能创造出适应老年人居住生活的社区,使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舒适的晚年,真正做到依托社区居家养老,从而缓解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荣才.老年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社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设计 篇3

关键词:游戏设施 体能 景观设计

户外活动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儿童处于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的活动不仅锻炼体能,而且可促进大脑的发育。另外,运动过程中,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其规则意识。但现状是社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严重匮乏,城市土地市场化导致寸土寸金,房地产商除了按规定留出绿地面积,宁愿多留车位用地,不愿考虑儿童活动场地和其需求。目前中国儿童的速度、耐力、灵敏度、协调力等多项体能素质都达不到国际标准。具体表现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肺活量下降,短时间的运动就体力不支。其原因就在于家长、社会对儿童体能的锻炼不重视;对儿童户外活动的不重视。这种现象在城市尤其突出。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社区找不到玩伴,因此不愿到户外玩,即使找到玩伴,城市邻里间儿童的交流仅仅是一起玩玩具,或各自玩各自的玩具。要改变这种现状,最紧迫的事就是提供舒适、卫生的儿童活动场地。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社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几点建议。

1 社区儿童室外活动场地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内专门的儿童活动场地不规范 我国目前仅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中指出,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该设置儿童活动场地,但并未对儿童游戏空间的数量、总体质量、适宜度等单独设置规定。房地产商一般留一两个铺着橡胶垫的空地,沿空地砌一圈外贴大理石的台面就是儿童活动场地,有的不布置任何设施,有的布置简单的健身器材。如适合老年人、成年人的大转轮倒立架等。适合儿童的秋千、滑滑梯、跷跷板很少见。小区空地、小区道路成为儿童平时户外活动的场所。

1.2 公园的儿童游乐场所 免费公园里是高价儿童游乐设施,家长普遍反映玩不起。如合肥逍遥津公园不收门票,但它里面的儿童游乐项目是盈利性的。而且是收费公园游乐项目的三倍。儿童仅在父母的陪同下才能使用,利用率低。而且各玩各的,欠缺教育意义。

社区公园或小区公园是按成年人的尺寸设置棋牌桌椅,儿童坐上去腿处于悬空状态,不利于儿童腿部肌肉发育。而且公园绿化是千篇一律的常青类植物,不开花,环卫工人只是定期对其修剪。剪出齐齐整整的形状。儿童最多看看落在地上的叶子,这种缺乏童趣的绿化吸引不了儿童。

1.3 儿童体能发展不被重视 中国家长侧重“智育”,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早早的帶儿童去参加技能培训、早教等活动;这样的活动加上路上的奔波占用儿童很多时间,也使儿童身心疲惫;有的家长认为不用家长陪着玩的孩子最乖,为了不被孩子“打扰”干脆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玩电子产品。很少主动陪孩子玩,或带孩子到户外锻炼身体。

2 社区儿童室外活动场地的设计

2.1 场地选择和景观设计 社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是整个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的选择应考虑周边建筑对场地的通风和日照的影响。活动场地应选在本地夏季主导风向上。避免选在建筑群的阴面。活动场地周边应种植落叶乔木,夏季遮阴通风,冬季不遮挡阳光。另外活动场地应选在人流车流较少的地方。保证儿童活动的安全性。活动场地周边的绿化应该卡通化。如把植物修剪为动物形状;使公园犹如动物园,把植物修剪为圆形、半圆形、三角形使儿童潜移默化的认识形状。植物最好开花,使公园犹如植物园,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视觉体验,也使儿童潜移默化地认识颜色,同时也能引导儿童种植花卉,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考虑到儿童喜欢玩花草,周边的绿化应采用无刺、不释放怪味的植物;避免种植种子有污染、易飞扬的树种。另外,应按照儿童的尺寸,设置童趣化的桌子、凳子等附属设施供其休息、下棋或阅读。在儿童活动区内留一条水泥路供儿童骑自行车、滑轮滑。活动场地应该动静分区,利用局部抬高地面、绿化分开动区和静区。在动区和静区之间设置凉亭、走廊即使下雨天也可以在此开展活动。

2.2 游戏设施的配置 除常规游戏设施外,应补充冒险性、创造性、体能锻炼型游戏设施。如攀爬墙、平衡木等。为增进儿童间的交流可设置跷跷板等供多个儿童一起玩。

3 结语

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了景观设计外,它的设计还要结合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活动尺度。很多设计师已经意识到儿童活动场地的重要性,但是苦于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法规进行合理设计。儿童户外活动场地不是简单地放置一系列游戏设施,而是给儿童提供一个创造性空间。总而言之,设计师要考虑其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美观性。

相关资料表明每个儿童应有6.7~13.5平方米的活动面积,但大部分的教育者或设计研究者认为最低标准应保证人均18平方米的场所面积;这个内容应该提到与建筑绿化率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引起开发商的重视。毕竟“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是每个设计师、每个开发商的责任。

儿童活动场所也是一项市政项目。政府可以利用社区公园布置若干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和维护活动场所的费用由政府或政府联合公益机构支付。

参考文献:

[1]张莉.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冯鸣.中日幼儿园室外设施的比较研究.包装工程[D].第33卷12期.2012.

[3]徐雪芳.城市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D].第18卷1期.2010.

社区活动设计 篇4

为大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幸福感,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提出的 “打造品质鞋都 建设幸福双屿”为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为加快推进“幸福社区” 创建活动,明确工作重点,牛岭社区就开展创建“幸福社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增强和改善社区服务功能,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全面建立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物管理体系,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争做优秀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居民创造幸福、传递幸福、提升幸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二、目标要求

按照双屿街道关于开展“幸福社区”创建的要求,牛岭社区将以推进“幸福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坚持以民主自治为主线,建立社区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完善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维护社区稳定,以服务凝聚民心,团结和带领社区居民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增进居民邻里情感,丰富活跃居民生活,提升居民素质,打造“规范化”的组织家园,为建设“幸福社区”打下坚持基础。

1.居民自治法治化。社区是基层群众开展“自我管理、1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平台。在开展创建“民主自治性幸福社区”活动中,社区以实现居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以保障社区居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为落脚点,着力构建社区居民自治平台。针对牛岭社区辖区有3个组团无物业的管理,社区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力量,开通自治管理渠道,实行居民自治。在三个组团每组团居民中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由一名组长和四名委员组建的社区自治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小区环境、治安、财务等自治工作,参与社区重大事项的讨论协商,并积极开展为居民进行防水维修,楼栋上下水疏通、电气维修、楼道亮化等项目的服务工作。使居民依法广泛地参与到民主自治社区建设中来,不断提升社区居民民主公平感,提高社区民主自治规范化水平。

2.事务管理规范化。社区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管理规范,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牛岭社区创建“自治型幸福社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基础建设完备化。夯实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社区建设奠定扎实基础,主要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区单位和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共驻共建,切实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条件。2012年上级部门给社区投入资金进行了全面改建,将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改建在牛岭村委会一楼,方便了居民到社区办事,改建了三楼的党员活动中心,并建立了社区图书室,三楼社区党委和居委会配备了新的办公设施,规范了便民服务的平台。

4.工作队伍年轻化、规范化。从去年三月份成立大社区以来,社区队伍不断年轻化、规范化,根据双屿街道制定《关于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规范社区工作者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5岁,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工作能力,更有服务居民的热情、甘于奉献的精神,都将社区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奉献爱心的阵地,为居民幸福和社区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5.组织体系健全化。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1、社区党组织应该通过制度化的途径,通过党员先锋指数考核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进行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我们将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驻格员1名网格员。同时吸纳物业管理机构,社区自治组织,居民组长,热心社区事业的同志成立 “网格12大员”队伍,参与网格化管理。网格管理实行人员、职能、任务三落实,承办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等社会事务,协办党建、城市管理、综治、共驻共建、安全消防等任

务,强化信息联通及时、处置快速高效、资源配置合理、全民服务便捷、社会保障到位五种功能,实行“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的管理模式。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通过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驿站,志愿者可通过QQ群、微博等形式报名加入驿站,为社区更多老人及弱势群体服务。

6.居民活动丰富化。社区定期邀请社区卫生服务院的医生、鹿城人民医院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同屿头消防大队建立帮扶对子,定期为居民进行防火宣传;社区还将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弘扬为主的主题题高尚、内容丰富,居民广泛参与的活动。

7.精神文明常态化。社区坚持不断创新文化、宣传平台,社区将成立乒乓球队、健身舞队、太极拳队等居民文艺团体,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展开各类文体活动,探索社区文体工作新措施,坚持以加强居民文明素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重点,营造良好的文体活动氛围,推动社区文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8.人际关系和谐化。为改变现代社区中人际冷漠、人际信任危机的状况,创建诚信友爱、平等互助的社区人际交往环境,营造邻里团结、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在居委会的倡导下,社区居民自发成立,如各种爱心团队、帮教小组、晨练角等等,增进了居民间的情感交流,抵制人际关系的疏离,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三、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以社区主任张雪聪为组长,社区副主任徐温和为副组长,社区党员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幸福社区”活动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推进。

2.政策保障。严格按照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温州市幸福社区创建活动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及相关考核办法要求,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对照创建工作标准和要求,再细化、再分解,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创建“幸福社区”总体目标要求,夯实创建基础,真正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3.资金保障。社区将拿出相应专项资金用于社区服务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和个人开展各项社区服务活动,同时,社区也将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幸福社区”考评标准的重要依据,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宣传保障。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确保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使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宣传栏、板报等宣传方法 进行公示、宣传,确保党员干部熟悉、居民了解。

5.队伍保障。切实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工作力量,提高工作能力。社区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社区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在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做到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政策上熟,为建设“幸福社区”做出贡献。

社区活动设计 篇5

一、活动目的1、贯彻局指示精神,体现民生广电理念。

2、提高医院,报纸,电视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进一步拉近和社区居民的关系,贴近百姓生活。将健康送到百姓身边增加与社区居民的互动。

二、参与方的利益(一)

医院

1、可以具体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2、在河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河北广播电视报上每周的专栏上宣传和报道以及现场的场地宣传。

3、直接和患者见面,影响到最终端。

4、有利于提升参与医院品牌形象。

▲医院的选择首选正规公立省级医院其次是市级医院。

(二)

电视台

1、具体落实局、台相关指示精神,体现民生广电理念做到栏目进社区。

2、影响观众,提高收视率。

三、社区的选择1.每周举办一次社区义诊活动,遇节假日可举办有针对性的特色义诊。比如教师节儿童节或肿瘤日等等相关节日举办特色义诊和宣传。目前石家庄部分小区有成熟的物业管理公司,部分没有。在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小区举办活动管理较规范;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则显得乱一点。因此,在选择上倾向于有物业管理公司以及有代表性的小区,其分布要考虑到广泛性,不宜过于集中,保证每个区都有。

2.本次活动首选有影响力的部分社区,根据进行情况和季节需求可到部分县市进行,在冬季也可进行市内的健康养生等讲座。具体合作方案另行制定。

四、活动程序

1、提前一周选好小区。活动时间为每六上午8:30至11:30,具体时间以预告为准。

2、制作条幅和海报并提前一周挂到小区(最好是门口、至少两幅),另制作易拉宝一幅。条幅内容:河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河北广播电视报社、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健康进社区。

3、河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今日资讯》栏目提前两周对此活动进行总体报道,然后每周预告义诊的时间和地点以及XX医院的XX专家。每周现场栏目将派电视台记者对医院专家和社区居民进行采访

4、河北广播电视报开辟“XX企业健康送社区活动”专栏,对小区的选择以及相关专家的需求进行互动。相关义诊稿件及来信将由医院专家一一解答并刊登。且电视台《今日资讯》栏目一起报道,每期预告,每期总结,活动结束后要做总结报道。

5、报社派专人用依维柯拉帐篷、桌子、椅子到指定小区,并有专人维持秩序。

6、为防止参与人员过多,可与专家商量,确定一上午义诊多少人按先后顺

序发号,发完为止,按号码顺序义诊。

7、现场本报将举行订报有将品活动。景区门票、河北电视台节目门票或其他合适礼品,读者订一份报纸,现场赠。一张门票或礼品(节目票)

8、编辑部记者在现场采访居民的感受,并询问对我报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冠名客户的采访。

社区活动设计 篇6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普、教育、文体、法律、卫生“五进社区”工作,结合我区社区工作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五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五进社区”活动,宣传实践公民道德规范,倡导平等、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邻里互助、团结进步的人际关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三、活动主题

“五进社区”活动主题:贴近生活,走进社区,共享升平。

四、活动内容

l、科教进社区。围绕“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的主题,通过举办科普宣传讲座、科普知识巡回展览等活动,宣传科学生活观念,普及科学生活知识。

2、文体进社区。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各类现有文体人才资源和文体设施资源,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提供服务。推广楼道文化、小区文化,建立社区市民学校,举办合唱、秧歌、健身和舞蹈班,使居民活动有去处,有人管。

3、法律进社区。搞好法律宣传进社区、法律实践进社区、青少年法律教育进社区和综合治理进社区。建立健全社区法律教育和管理体系,建立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及时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4、卫生进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和常见病治疗,开展卫生常识宣传咨询,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五、方法步骤

l、抓好工作推动。按照全区“五进社区”活动的统一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全面推动“五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

2、突出重点,推进活动。科教进社区活动要把集中活动和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坚持不懈,保持常态。

六、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五进社区”活动的领导,成立区“五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

七、工作要求

l、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明确目标,加强工作指导,健全管理机制,确保“五进社区”活动扎实有效。

2、加强组织培训。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吸引社区居民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和社会各方面人才,共同参与这项活动。

3、加强工作协调。要积极协调“五进社区”活动,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社区活动设计 篇7

活动中, 组织者针对《老年人饮食用药安全指导手册》 (该手册由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组织专家编印) 中的知识, 专门为居民讲解了老年人饮食养生、安全用药、科学防骗等详细知识。同时, 还特地邀请讲师来社区为居民朋友们讲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如何心肺复苏、在休克时如何处理等家庭急救知识, 以及如何做穴位保健操、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等。居民们互相探讨, 气氛十分活跃。在活动最后, 根据《老年人饮食用药安全指导手册》中的内容, 组织者还开展了知识竞答。而通过现场知识竞答和现场老师的讲解, 居民朋友对饮食用药健康方面的了解也有所提升。不少居民表示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希望社区继续开展此类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据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5年6月中旬,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福州西湖公园晨曦广场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开幕仪式之后, 福建省养老事业发展促进会也陆续开展了“安全进千万个社区, 健康送万户家庭”科教惠老宣教活动。根据双方的要求, 活动将在福建省各市区举行, 以福州市为重点, 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协会等发放《老年人饮食用药安全指导手册》10万册, 并展开知识主题讲座, 向老年群体普及食品药品健康和安全防范知识。根据不同市区、不同老年群体, 主题活动宣讲内容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怎么锻炼身体、怎么注意睡眠、怎么选用食物、怎么预防疾病、怎么维护老年人权益等问题。

社区活动设计 篇8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以及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但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的单一性严重影响研修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当前网络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策略。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网络研修;活动设计;教师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研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网络研修以其跨越时空、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了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工作和学习矛盾,同时,凭借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了教师之间实践性知识的共享,也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稀有的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然而,随着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广泛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例如:虚拟学习社区功能不够完善,通常只重视内容呈现,缺乏研修活动的设计,共享资源不足且质量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共享的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活动设计策略。

二、研究方法及抽样

问卷调查法是收集资料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参与过网络研修活动的在职教师为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81份,回收率95.3%,达到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法进一步分析被试选择某一问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三、网络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一)网络研修活动形式与活动支持工具单一

提到网络研修,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培训,网络研修经常被认为就是上网下载学习资料和参与论坛讨论;单调的研修活动和活动支持工具直接导致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热情不高、参与度低、缺乏持续性。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8.9%的教师表示虚拟学习社区活动支持工具单一,论坛是主要活动场所;活动的顺序为活动组织者在论坛中发布讨论主题,教师在主题版块进行经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很少,知识建构水平也不高。在网络研修形式与活动支持工具的需求方面,93.9%的教师希望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网络研修活动能更加多样化。

(二)网络研修活动主题与教师教学实践脱节

大多数教师认为网络研修活动目标应该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得到持续提升。89.7%的教师认为评价网络研修活动成功的标准是活动主题是否接近教师实践问题,数据表明,教师们对网络研修活动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是比较统一的,即活动主题是否接近教师实践问题。然而,当前网络研修活动的主题经常只注重理论的传授,缺乏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更不重视发挥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的优势来促进知识创新和转化。

(三)教师缺乏参与研修活动的兴趣和持久性

网络研修的中途放弃者较多,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网络研修活动与自己关系不大,且单调乏味。75.9%的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的原因是希望长期得到专业指导,69.0%的教师是希望能够长期与同伴进行资源分享,41.4%的教师希望通过非正式学习,在工作之余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结合访谈和研究发现,网络研修的主要优势在于专业的指导、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等服务和非正式学习时间上的灵活性。

(四)不重视再生资源的积累

大多数虚拟学习社区都提供学习资源,但是,资源不能及时更新,而且不重视再生资源积累,最终导致资源陈旧,利用率低。再生资源也称为生成性资源,是指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动态产生的二次资源,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可以生成很多再生资源,例如:教学反思报告、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关于某一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专家指导意见等。97.2%的教师认为再生资源对提高自己实践性知识是最有效的,因为其中体现了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许多隐性知识。然而,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再生资源对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有效,但能够充分利用并从再生资源中提炼出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却很少。

四、教师研修活动设计策略

(一)虚拟学习社区研修工具的多样化和综合运用

在研修工具的设计上,建议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增加“教学案例展示”“教学案例分析”“专家咨询”等网络研修工具,实现网络研修工具的多样化。一方面,在研修工具的设计上,应方便教师上传自己在研修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另一方面,功能设置上,应该方便教师在使用工具过程中进行工具的切换,例如在使用教学案例展示工具进行案例观摩的时候,可以随时借助专家咨询工具进行咨询,获取专家的有效指导;在使用教学案例分析工具进行视频分析的同时,可以随时切换到反思记录工具界面将分析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教师的思考记录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工具的整合。

(二)丰富网络研修活动的形式

长期以来,教学技能的传授都是以师徒制为主,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新教师在观摩听课的过程中习得实践性知识。观摩评课、师传徒授、实践反思等方式都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教学案例学习、撰写教育博客、论坛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师徒传授、同侪互助等活动形式都是受教师们欢迎的网络研修活动形式。其中,优质资源的共享、教学案例学习、集体备课更是受到教师广泛认可的。因此,建议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综合运用上述形式开展研修活动,让网络研修过程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交流和研讨,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反思,在分享资源的同时撰写教育博客进行教学总结,从而提升网络研修活动的质量。

(三)活动主题要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主题是教师评价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研究数据表明,教师需要的研修活动是贴近教师需求、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研究者通过访谈发现,教师最关心的教学实践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经验方法。因此,在网络研修活动主题的设定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与教师关心的问题相契合。

(四)通过建立网络研修社群提高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活动的动力

通过对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活动的动力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的主要动力是获取长期专业的指导和与同侪进行资源分享。因此,建议通过网络研修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网络研修社群的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群应该是由具有共同的愿景或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并且最好采用异域的形式,即由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组成,实现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为了保证网络研修社群良好的运行,社群中要有专门的助学者或意见领袖负责组织、推动社群活动的开展。

(五)网络研修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共享资源的流通

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需要资源库的支持,资源库可以在资源的流通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共享资源的流通应该包括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研究者在调查时发现,75.9%的教师希望得到专家提供的学习资源、62.1%的教师希望得到同行提供的资源,这说明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对共享资源的消费需求;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包括评论、反思、教学设计方案、教育叙事、教学视频等。网络研修活动既是资源产生的场所,也是资源流通的场所,因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网络研修活动开展之初要准备哪些资源;二是开展过程中会生产哪些生成性资源;三是需要哪些研修工具支持资源的交换;四是哪些人可以为资源的需求者提供指导和指引。

五、研究局限及进一步研究计划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得的,如果能够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个案分析,将有可能挖掘出数据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其后续研究将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聚焦教师网络研修社群,分析研修社群的活动设计和组织过程,并探讨其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崴.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概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2]刘学敏,孙崴.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6).

[3]许红梅,朱莉,刘学敏.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社区活动设计 篇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社区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指导,不断提高文明社区创建水平,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梅华街道XX社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文明社区,是指组织机构健全、服务功能完备、公共设施完善、文化生活活跃、治安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具有很强带动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先进社区。

第四条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程度,努力建设思想教育扎实、服务设施完善、文体活动丰富、环境整洁优美、社区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第二章 标 准

第五条 区级文明社区的标准:

(一)组织健全,工作有力。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健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真正把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创建文明社区规划科学,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等系列创建活动。社区群团组织和各类服务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骨干队伍稳定,活动经费落实,积极发挥作用。社区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的机制初步形成。

(二)教育深入,风气良好。社区设有文明学校、有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因地因人制宜,丰富多样。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民主法制、科学文化卫生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着力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重视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社区居民的整体文明素质较高,对社区的认同感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三)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社区基本设施建设布局合理,环卫、服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公共活动场所绿化、主要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社区环境整洁优美,交通管理井然有序,主要道路交通顺畅。

(四)服务优质,生活便利。社区内社会救助和福利服 务周到细致,便民利民服务及时方便,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扎实深入。社区卫生服务配套齐全。社区物业服务项目丰富、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居民普遍满意。社区志愿者活动扎实经常,形成机制。

(五)文化活跃,活动经常。能够顺应广大居民求知、求美、求健、求乐、求新的要求,依托社区自身资源,组织群众合唱队、秧歌队、晨练队、书画社等业余文化团队。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内设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场所等。

(六)秩序优良,社会安定。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防范和管理措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和群防群治体系完善。社区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上访事件,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活动。社区管理规范,社会秩序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第六条 文明社区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届期满后,要获得下届文明社区荣誉称号需重新参加申报。

第七条 文明社区的评选按照自愿申报、逐级推荐、社会公示、考核评选的程序进行。

第三章 命 名

第八条 区创文办审议批准街道(镇)上报文明社区名单后,由区文明委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正式进行表彰,颁发 奖牌和证书。

第四章 创建管理

第九条 区级文明社区的创建管理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由街道(镇)负责。街道(镇)加强对社区文明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工作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十条 对区级文明社区,在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镇文明办每年都要对区级文明社区进行一次复查。对于出现突出问题的社区,应给予必要的批评警告并限期整改;对于工作严重滑坡、出现重大问题的社区,要查明情况,提出撤销荣誉称号的建议,报区文明办审核,由区文明委做出撤销决定。被撤销称号的社区,不得参加下一届评选。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撤销其区级文明社区荣誉称号:

(一)社区内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领导成员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

(二)严重违反国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被黄牌警告的;

(三)发生严重污染事件,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

(四)因工作不力造成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邪教活动的;

(五)弄虚作假,蓄意骗取荣誉的。第十二条 因行政区划和机构改革等原因发生单位名称变更,应及时报告命名机关重新确认。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在梅华街道指导下,由XX社区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XX社区居委会 2011年1月1日5

XX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动态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夯实文明社区创建基础,推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我社区采取三项措施,加强文明社区创建动态管理。

一、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文明社区创建的重大意义。研究探讨新方法、新途径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优势。

二、创新管理方式。将创建文明社区管理办法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针对文明社区、文明示范窗口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档案,严格按照规定规范档案。

三、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和规范文明社区、文明示范窗口的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创建文明社区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从而带动全镇说文明话、做文明事。XX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情况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形式。几年来,XX社区在梅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服务优良、风气文明、社会和谐为目标,努力建设适宜居住和发展的人居环境,不断探索“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新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XX社区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北起梅华西路,南至创业路,西起敬业路,东至健民路。辖区内共有7个住宅小区,总户数2895户,总人口数8225人,其中常住人口5908人,流动人口1783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人。

XX社区居委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区委的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区建设中竭诚奉献,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做出新的贡献。

一、努力探索新时期的社区建设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抓好社区建设工作,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为此,XX社区党总支部在珠海市委组织部,香洲区委组织部,梅华街道党工委的鼎力支持下,开展了社区党员论坛。社区党员论坛针对构建文明社区出谋献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时,社区党总支部针对社区党员和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整改,并走访社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深受社区党员和居民的称赞,从而使社区党组织更有向心力,党员为社区服务的热情更高。社区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组织社区党员特别是失业下岗党员有选择地为社区居民进行低偿或无偿的活动,如义务宣传党的政策、治安巡逻、调解纠纷、卫生保洁、绿化养护、计生宣传、帮扶工作。务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让社区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坚持为民服务,树立社区的新形象。

社区服务是社区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XX社区积极开展为社区居民服务。

近两年来,已为300多位辖区居民办理了医保,为31户特困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做好居家养老的登记和相关的服务工作。

每逢传统节日,社区居委会领导带队,对辖区内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困难老党员家庭等困难家庭进行慰问,传达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积极争取香洲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在葵竹苑小区重新添臵了2张乒乓球台,健身器材12个,棋牌桌4个,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共乐园。

在梅华街道领导的协助下,社区主动争取香洲区文化局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为XX社区配臵书籍1000余册,报纸10余种,杂志20余种,从而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社区也定期邀请德赛律师事务所陈律师,为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社区党员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深受辖区单位、社区党员和居民的好评,并出版了关于调解工作的宣传专栏,共调解矛盾38宗,很好地化解了社区各类矛盾纠纷。

目前,整个XX社区管理有序,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路面整洁,绿化达到了城区标准水平,是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社区。

三、先进事迹及获奖情况。

XX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体工作人员在开展珠海市和谐文明社区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社区、民主管理型社区、依法治居社区、安全社区、共乐园、文化进社区、人民调解试点社区、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试点社区、节约型社区、区巾帼文明示范岗十几个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各项试点工作任务,先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社区”,被广东省档案局评为 “省一级档案综合管理先进单位”,被广东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被广东省委、省府评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星光老年之家”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被中共珠海市委、市府评为“文明社区”,多次被珠海市妇联评为“先进基层妇女组织”,被珠海市司法局评为“人民调解先进集体”,被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充分就业社区”;连续两届被中共珠海香洲区委、区府评为“文明社区”、“和谐文明社区”,被中共珠海香洲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社区卫生健康活动设计方案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推进健康策略,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使群众尽可能不得病或少得病,不断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成立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制订20--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工作措施、考核标准、奖惩措施。年内必须召开两次以上专题研究健康教育工作办公会,安排部署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宣传室的配套设施,健全宣传内容,要将开展宣传的记录和图片妥善保存,设立健康教育专栏或橱窗要及时更换,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更换宣传内容,每月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各机构安排专职健康教育宣传人员社卫中心2-3人、社卫站1-2人。健康教育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98%以上。年底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7%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要达到80%以上。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各机构按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集中讲座、展板、挂图、印制宣传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义诊咨询、集中上街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

(四)做好重大节日的健康教育工作。利用5月30日第23个世界无烟日,大力宣传《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介绍科学的戒烟方法,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吸烟率。

(五)加大重点时段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今年5、6、7、8月份的宣传频率要至少每半月一次,组织社区卫生人员深入各居民小区,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咨询,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普及健康防病知识,健全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促进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开展;组织社区卫生人员,在傍晚市民消暑纳凉广场,开展以常见病、多发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以及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心理卫生等知识问答、健康咨询、义诊服务,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捉高居民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

(六)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认真搞好本单位健康教育信息和宣传动态的报送工作,特别是本单位的工作亮点、成功的做法、收到的效果以及在宣传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要及时向区卫生局上报,做到下情上达,便于掌握总体情况和向市上有关部门报告。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社卫机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关组织,完善制度,亲自安排部署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扎实地开展。

(二)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各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单位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目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考核落实,效果落实,奖罚落实,确保各任务不落空,不推诿,不误时。

(三)强化管理,落实措施。要抓好硬件和软件两项建设,硬件主要落实人、财、物及宣传阵地,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软件重点抓好各个年度各种资料的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有创造性的认真搞好宣传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绝不能缺项漏项,绝不能跨年归类,做到整洁、美观、齐全、丰富,保证此项工作在年终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为全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城市社区公园 设计理念探析 篇11

一、公共设施是城市环境产品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是历史的积淀和当地人们创造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新的一笔宝贵资源。

公共设施是集环境设计与产品设计于一体的城市环境产品,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公共设施具有很强的服务市民的实用功能和延续文化的精神功能。地域特色是公共设施设计中举足轻重的隐性因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城市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等特色物化为具体的环境产品,让地域特色参与到城市设计中来,既传承了地域的文化特色使其更加大众化,同时也有益于设计出适合当地民众生活方式和风俗的新型公共设施,从而丰富公共设施的文化内涵。

二、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概况

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北部湾沿海开放区的核心位置,其所属的钦州港是国家级保税港,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整车和红酒进口港。钦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2℃。钦州市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出产的中国四大明陶之一的坭兴陶更是闻名国内外。

钦州市城区现有城市社区公园五个,有位于老城区的中山公园、位于钦江沿岸的江滨公园、位于城南的白石湖公园、位于市中心位置的钦州湾广场、位于市政广场的梦园。这些城市社区公园在给人们提供极大的休闲娱乐便利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钦州市的社会文明发展程度。

三、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存在的不足

城市社区公园是现代城市居住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园属于公共开放绿地空间范畴,可供公众游览、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钦州城市社区公园的公共设施基本上可以满足市民实用性方面的需求,但是在人性化设计、节能环保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笔者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现阶段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本地文化表现不明显,没有突出城市记忆。在钦州的五个城市社区公园中,除了中山公园的公共设施可以看出一些本地文化和城市记忆外,其他四个都是千篇一律的现代化风格或是盲目的仿古风格。这就要求城市的设计者们要考虑如何把钦州城市鲜明独特的海洋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的理念之中,而不是将其边缘化。

第二,由于缺少公共设施的民俗体验性设计元素,因此使社区公园的设计远离了城市特有的市井生活。这里,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幅画,那么城市社区公园就是一张宣纸,社区公园中的公共设施所体现的民俗风情则是它的墨香。只有真实的民间生活才是最具有城市特色品味,因为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引起共鸣。钦州城市社区公园中的公共设施包括景观小品的设计,并没有把钦州特有的民俗风情表现出来,例如敲大鼓、唱山歌、跳岭头、舞狮等民俗风情文化。

第三,缺少古今结合、体现科技魅力的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文化保护不等于原封不动地保存,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只会使地域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比如,五个社区公园公共设施之一的路灯,大多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的现成产品,没有体现出钦州的地域与文化特色。这里之所以以路灯为例,是因为路灯比较容易用来进行古今结合或地域文化特征设计的,是能够体现科技魅力的公共设施产品。

第四,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缺少节能环保元素的考虑,更多的是考虑了设计建造时的成本,而没有考虑到可持续的长久利益所在。通过调查走访,五个城市社区公园几乎没有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公共设施,例如太阳能公共卫生间、风能路灯等。

四、钦州地域特色的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策略

根据现阶段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运用钦州地域特色文化、风俗,并结合生态设计原则、主题化设计原则和人性化设计原则,对钦州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进行设计。

(一)地域文化外显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化都市中保存城市曾经的记忆,如何将地域特色文化现代化,是当今的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亟待考虑的课题。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是城市本土文化极好的展示平台,它通过形式和功能展示着城市的成长印记及其隐含的精神内涵。

设计者完全可以将浓缩着钦州城市记忆的历史传说、人物、器物等,通过抽象、提炼等手法,使之成为可视的视觉符号,并将这些符号运用到城市社区公园的公共设施设计中。钦州地处北部湾畔,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钦州人的日常饮食少不了海鲜,钦州引以为豪的生活在钦州湾的中华白海豚已经成为钦州的旅游亮点,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钦州港已经升格为国家级保税港区,以上可见钦州离不开海洋,海洋文化已经成为钦州市典型的地域文化。那么设计者在进行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时,完全可以将具有鲜明海洋特征的事物符号化,并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公共设施设计中。例如,设计者可以把白海豚造型抽象、凝练,运用重复变形的手法进行再设计,形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路灯;把浪花的造型形象进行抽象并与公共休息座椅造型进行结合,形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座椅,使市民在欣赏、使用这些公共设施时就会想起浩瀚的海洋。

(二)民俗风情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中,设计者要以市民最平常的、最普通的生活为依据,摘选最具本地特色、最能感人的民间风俗,将其表现在公共设施设计中,让市民体验城市特色的民俗风情,贴近最原汁原味的本地化生活。例如,敲击烟墩大鼓是钦州市一些古老乡镇每逢重大节日的一项传统活动。提起烟墩大鼓,钦州人无人不知,它是一种钦州本地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者完全可以考虑将烟墩大鼓的造型经过再设计运用于路灯、休闲桌椅或雕塑造型,从而延续这种古老的民俗活动。

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也要重点考虑低碳、绿色环保价值,要在可持续的理念下倡导节能减排,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生态引导主要体现在对材质的使用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两方面。例如,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环保可回收材料,作为公共设施的构成材质;运用科技手段利用太阳能、风能替代传统能源,用其照明或做其他用途,让社区公园公共设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主题设计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为使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更具文化内涵,设计者可以在不同的社区公园或同一社区公园的不同区域进行主题设计,例如以海韵、古韵、四季等主题进行创意设计,注重符号要素的关联性,调动造型、色彩、肌理等要素,从外在形态到内在精神构建契合主题的创意设计,达到与整体区域风貌要素协调一致。

(四)地域性色彩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许多社区公园在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方面缺乏特点,不能很好地融入地域性色彩进行设计,使得整体设计显得平庸,导致难于感染参观者或使用者的现象产生。因此,设计者在进行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时应适当在辅色调中融入本地地域性色彩,这样才能既有利于体现当地文化,又能使色彩更容易被当地人尤其是老年人所接受。地域性色彩包括两方面:一是当地特有的传统建筑色彩,例如钦州市灵山县大芦古村的传统建筑色彩;二是地方风俗文化之物化色彩,例如以钦州的坭兴陶、贝壳等作为风俗文化之色彩加以运用。

(五)侧重老年人的通用性设计与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老年人作为城市社区公园的主要使用群体,其在运动机能、知觉机能和认知机能方面具有特殊性,为此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提出通用性设计策略。

1.针对老年群体运动机能下降问题,设计者在构思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运用肢体进行操作的设计,而要考虑以智能化或自动化的操作方式替代。

2.针对老年群体知觉机能下降问题,设计者应尽可能多地维护老年群体视觉信息传达的畅通,例如保证充足的照明,文字、图形等要简单醒目,避免一些反光材料的使用,多使用具有语音提示功能的公共设施。

3.针对老年群体认知机能下降问题,设计者要尽量使用功能简化、界面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允许误操作的公共设施,从而缓解老人们的心理压力,减少对产品认知的困难。此外还可以结合图片、图形、符号、文字和语音等,介绍公共设施的使用方法。

城市社区公园公共设施作为地域文化的媒介和功能承载物,既完善了公共设施的适宜地域民情的实用功能,又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特征,延续了地域的民俗传统,地域特色也为公共设施设计提供了新的构思角度。本文提出了针对地域特色的社区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策略,以供城市规划决策和设计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 薛文凯.公共设施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5.

[2] 张焱.我国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区域文化差异性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51-52.

[3]北京市园林局.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Z] 1993.

[4]段金娟. 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为例[J].装饰,2013(7):127-128.

[5] O′CONNOR Z.Bridging the Gap:Facade Colour,Aesthetic Response and Planning Policy[J]. Journal of Urban Design,2011 11(3):335-345.

[6] 曹幸.老年人视角下的社区公园景观色彩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38-39.

上一篇:公司生产厂长、工程师工作职责下一篇:真爱写给母亲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