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汉语拼音复习三》教学设计

2024-10-28

语文《汉语拼音复习三》教学设计(共8篇)

语文《汉语拼音复习三》教学设计 篇1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复习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比较形近的韵母.

2、巩固拼音和学过的字.

教学重难点:辨析形近的复韵母,巩固拼音的方法和识字.

教具:字母卡片 小黑板

教学内容:

一、检查复习

抽读卡片:i、e、u、r、ai、ei、ui、ao、ou、iu、ie、er.

二、新课

﹙一﹚第一题:我会读.

1、出示小黑板:ieeiIuieier

﹙1﹚学生自渎.

﹙2﹚同桌互读.

﹙3﹚抽读.

2、引导学生说是怎么记住这ei6个形近复韵母的

﹙二﹚第二题:我会连.

1、出示小黑板.﹙第二题的内容﹚

﹙1﹚先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拼读音节.﹙遇到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在书上打上记号﹚

﹙3﹚在看懂图意,拼准音节的基础上,用线连一连.

2、指名板演.

3、齐读音节

﹙三﹚第三题:我会认.

1、看书读词语.

2、同桌交流,说说哪些是读轻声.

3、横着读一读,想一想每排有什么相同点.

4、检查

﹙1﹚回答问题.

﹙2﹚用卡片开火车读.

﹙3﹚指名让学生把卡片分类.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一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读儿歌拼图

2、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拼准音节

教具:小黑板 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拼读音节:chū、hái、lái、xiǎo、tiáo、wěi.

2、整体认读音节:zhí、shì.

二、新课

1、翻书读儿歌.

﹙1﹚自由拼读,把会拼的音节画出来,拼准音节的音.

﹙2﹚试着把音节连起来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

﹙1﹚指名读.

﹙2﹚教师带读.

﹙3﹚说说三条直线可以拼出什么?﹙小鸭 小鸡 小兔﹚

3、探究活动.﹙小组合作,看看还能拼出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合作拼了什么?

语文《汉语拼音复习三》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三点六步教学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高考是国之大考, 关系高三学生的前途命运, 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搞好高三阶段高效率的语文学科的复习, 是众多学子孜孜以求的事情。牢牢把握40 min, 向课堂要质量是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成绩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 科学安排授课内容, 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多年高三授课的经验, 初步构建了在复习中自认为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 即“以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点, 方法点拨为关键”的三点和“学考纲、析考卷、讲方法、重积累、精训练、重讲评”的“六步课堂教”学法, 下面, 我对它作一些具体阐释。

1“三点”的理论内涵

1.1 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启发提问, 监督检查等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 让其主动的思考学习。教师不可满堂灌, 一言堂, 目无学生, 自演自唱, 自我陶醉, 。教学过程中,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训练,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出来,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学习, 自觉参与训练, 为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提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目标。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 学生是主体, 教材是客体, 教师是媒体, 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 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 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配角变为主角, 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1.2 强化训练为主点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中小学教学中, 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 我看尤其着重训练。”“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训练对高三的学生尤其重要, 没有适量的精练, 就没有能力的提高, 训练可温故知新, 训练可理论联系实际, 训练可开拓思维。因此高三复习课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坚持“有讲有练, 精讲多练, 边讲边练, 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 内容要“全”, 练的习题要“精”, 练的方法要“活”, 练的时间要“足”, 要力求拓宽知识, 以点带面, 以典型带思路, 以实练带策略。要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 巧能升华, 临阵不乱, 沉着应战, 稳操胜券。

1.3 方法点拨为关键

吕淑湘先生指出:“重要的不在于讲得有趣, 而在于使学生得到一把钥匙。”第一轮复习就是要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分析问题的方法, 有效答题的方法, 是学生平时做题就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形成良好的做题的习惯, 只有方法掌握了, 做题才可能事半功倍, 才可能在有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也才可能在高考的战场上满怀信心, 胜券在握。“三点”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复习才能不会流于形式, 不会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听的昏昏欲睡”,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的求知欲不强, 复习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三点是六步实施的前提, 没有三点指导的六步, 是没有效果的。

2 六步教学的操作流程

2.1 学课标

针对每一个考点, 教师先说明课标要求, 即让学生明白“考什么”的问题, 有何能力要求, 有什么注意事项。对课标了然于心, 才能在学习中做到高屋建瓴, 有的放矢, 不至于迷失方向。

2.2 析考卷

每复习一个新考点, 在课前教师要针对本考点, 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卷, 让学生明白“怎么考”的问题。即关于这个考点, 高考是如何考的, 有哪些题型?主观题还是客观题, 考查的重点是什么?热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做近几年高考典型题目的基础上, 了解高考怎么考, 考什么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选准例题, 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然后归纳, 总结得出上述问题答案。

2.3 讲方法

明确了考点考什么, 怎么考, 接下来就是要解决问题了。每一个考点都有相对应的考查办法, 即考试的题型, 把握题型, 掌握解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方法”还是建立在做高考题的基础上, 由学生结合平时的做题体会, 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进行补充完善, 方法要做到切实可行, 具有可操作性, 有针对性。对于方法教师要通过精讲多练, 让学生形成能力。教师要结合典型的例题的讲习, 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角度, 答题的步骤, 组织答案的方法等技巧性的东西。

2.4 勤积累

方法应该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语文复习尤其要重识记, 打基础, 所以这一步节必不可少。但要学生摸索、老师引导恰当的记忆方法, 力争做到事半功倍。高考语文知识博杂, 量大面宽, 学习见效慢。学生努力学, 不一定短期见效, 但不努力, 必定后退。只有一步步一点点地积累, 循序渐进, 潜移默化, 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而字音, 字形, 成语, 名篇名句, 文言文中的实虚词, 通假字, 文言句式, 以及一些基本常识, 不仅需要平时的积累, 考前强化记忆, 也很有必要。这就要求老师在复习时, 没一节课都要有10 min的时间来课前积累, 积少成多, 才能厚积薄发。

2.5 精训练

每节课, 针对考点内容, 要进行考点强化训练, 教师选择做一定量的题目。题目的选择要有典型性, 题量要适中, 要求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教师要提问检查, 订正答案。要求学生总结做题的过程, 寻找规律, 探索方法。要达到精练, 以少胜多的目的。通过一定量的训练, 让学生形成做题的感觉, 把所得知识能够灵活的应用, 进而达到思维的训练, 能力的提高。

2.6 重讲评

教师在检查学生做题的情况下, 了解学生关于本考点掌握落实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讲评要做到以点带面, 把握规律, 点拨思路的目的。

总之, 高三语文复习课如果能灵活的应用三点六步法课堂操作流程, 一定会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成功迈向高考做出语文学科应作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高考语文复习“三关键” 篇3

关键一:要明确复习范围

语文高考复习应从四个方面来抓,即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但前两个方面却很容易产生盲目性,于是一味加重负担,坠入“题海”。所以明确这两方面的复习范围,对提高复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两大部分。重点是语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可分五个主要项目:(1)语音:包括汉语拼音方案的掌握和语音的规范化;(2)语汇:包括字词形、音、义的准确掌握和恰当运用;(3)语法:包括对语句的结构分析和对常见病句的识别修改;(4)标点符号:要了解常见标号、点号的表达功能,并熟悉常见辞格的用法,善于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5)语言运用的清晰、连贯得体:要避免啰嗦、消除歧义,要善于组织语序,做到衔接自然、语意贯通,要善于根据目的、对象、场合的需要恰当地遣词造句。

现代语文阅读,主要分两大项目:(1)词句的确切认定和正确理解,重点是词句一般意义、特定意义和表达作用的确切解释;(2)分析和概括:包括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阐述、相同与相异的分辩、一般与个别的驾驭,以及抽象说明、归纳要点、提取共同点等。

明确了范围,对照历年高考试题加深对有关项目、要点的认识,这是复习的基本要求;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弄清有关知识、弥补缺漏,强化有关能力,这是进一步要求。这样不仅避免复习中挂一漏万,而且可以变盲目为有计划,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关键二:要注重实际应用

语文是工具,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历年语文高考对这一点都十分重视。所以进行复习也必须把握住这一根本宗旨。

强调应用,不是不要求记住某些基础知识。比如语音、语汇的知识,其中必须准确记忆的东西就相当不少。类似这样的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准,而且要熟练掌握,否则谈不到应用。但在知识的复习中,一定要避免在某些名词术语上纠缠,比如何谓“借喻”,何谓“借代”,何谓“比喻论证”,何谓“类比论证”,何谓“句法”,何谓“句式”,等等。

强调应用,就要密切注意语言运用的实际。对实际生活(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中常出现的语漏,应有一定的敏感。比如“创(chuāng)伤”误读为“(chuàng)伤”,“曲(qū)折”误读为“(qǔ)折”,“框(kuàng)架”误读为“(kuāng)架”等等,都是语音不规范问题。如果在复习阶段,对各种视听媒介也能多留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其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和检测。

关键三:要防止脱离课本

有的人认为高考语文既然不从课本上出题,课本就可以丢开不管了。这种做法很不妥当。诚然,在课本以外多做一些练习确实很有必要,因為好的练习,能多方面体现“应用”的要求。所以不作练习或练习太少、不利于提高语文能力。但完全丢开课本,对提高复习质量也是不利的。因为课本毕竟是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内容,而且尽管高考不从课本上直接命题,但它所考查的语音、语汇、语法、标点、修辞、句式、文言常用词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多仍包含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之中。特别是语文高考所检测的能力,说到底,无非是语言应用的一种良好的感知力,是“语感”。而增强语感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已经透彻理解了的文章反复诵读。所以完全抛开课文的复习,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原有基础的做法。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扎扎实实读好十几篇范文,这种复习所得到的效益绝不是做十几份“模拟题”所能取代的。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 篇4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1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妙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课堂上,同学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他人赏识的愿望,对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讲,更是如此。教学中,教师要充沛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同学的优点进行评价。

在教学汉语拼音《复习三》,引导同学读儿歌拼图时,我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了四五个大小不同的圆片,几根小棒,鼓励他们合作拼出与书上不同的图形。不多时,我发现第2小组拼出了一个“雪人”。我马上告诉大家,2小组拼出了“雪人”,像真的一样。四个同学一脸的得意,但好象不愿再拼了。此时,我手里还有一叠多余的圆片,心想:再多给他们组一个圆片,说不定会拼出更好的图形,更有助于他们的发明。我走近他们,由衷地赞赏道:“真会动脑,奖给你们一个圆片。”一句简短的褒扬,一个薄薄的小圆片,兴奋得同学大叫一声:“也!”四个小脑袋又凑在一起拼开了。“老师,我们组拼出了小熊。”“我们组拼出了太阳。”……声音此起彼伏。我快乐地在小朋友们中间穿越,随机进行充溢激情的赞扬:“你们组拼出的婴儿车真是与众不同。”“好美的一朵花呀!”“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不时地递上几个圆片。教师的评价使同学兴趣盎然,他们完全沉溺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环境中,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的实践活动中,连最调皮的同学也拿着圆片不停地比划着。短短的十分钟一下过去了,一统计,小朋友们共拼出了大象、兔子、乌龟、太阳、眼镜、大风车等20多种物品。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师道尊严,有的是朋友般的欣赏和鼓励。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培育的将是累累硕果。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2

学习汉语拼音已经有两个月了,这两个月单纯的学习,孩子已经开始有些烦躁。枯燥的拼音学习说实在的真的是太为难孩子了。家长今天跟我说:孩子早上起来跟我说‘妈妈我满脑子里都市拼音’。真的让我很有感受,我们教师真的应该好好研究一套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快乐有效的学习拼音。学习完复韵母之后,进行了阶段复习。

这下子,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一起出现可把学生弄得眼花缭乱。

明知道复韵母教学是个难点,但看到学生这个样子,不免心里有些着急。 尤其是ei和ie,iu和ui学生怎么也分不清。我翻阅资料,没有找到很有效的办法,请教同事,也都说没有什么好办法,多认多记,反复识记,慢慢也就记住了。但是分不清,学生也很着急。怎么办?总得想个办法呀!我在网上借鉴了别人的一个好方法,讲故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故事听,比比谁是神耳朵,听得最清!再比比谁是火眼金睛孙悟空,记得最牢。

生:欢呼雀跃……

师:我们都喜欢交朋友。胖胖的u和圆脑袋的i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到公园玩。胖乎乎的u跑在了前面,圆脑袋的i跟在后面,i在后边大声叫着:喂,喂,喂,等等我呀!喂,喂,喂,等等我呀!( 师边讲故事边把u和i相继写在黑板上,学生笑着跟读ui ui ui)

师:哪个小朋友能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讲?

生1:惟妙惟肖地讲故事,还把ui歪歪扭扭地写到黑板上。

其他同学在生1的带动下非常活跃,也跟着讲。听完故事还和临近的同学互相讲着。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谁是真正的火眼金睛。(卡片出示ui和iu,反复变换,学生很快就区分开了。)

学生在童话故事中获得了知识,观察能力和倾听能力获得了提高,整个教学在游戏式的活动中进行,学生学得开心,学的扎实,因而教学比较理想。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3

七、八岁的孩子一上一年级,就学习抽象的汉语拼音,是很枯燥乏味的。而语文学习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复习课,更要避免机械重复的操作,因此,我根据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发达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游拼音王国中的魔术馆、快乐园、拼拼屋,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我以“情趣性、游戏性”为特点,设计了三个环节:魔术变变变、快乐连连连、动手拼拼拼。让学生在玩中,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达到“学与玩的结合”。

但在实践中却有许多失误。比如读读拼拼时,指导学生读的层次不够清楚,不够扎实。而拼一拼时,时间比较仓促,有的学生不知该怎么拼,没有很好地指导。当时,如果让一个学生上台拼一拼,展示学习过程,凸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许效果会好一些。

还有一点困惑:在“我会连”的环节,课外拓展进行说话练习,该怎么和读拼音、学拼音紧密结合起来,既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又复习巩固拼音。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4

本次的镇语文教研活动,我带领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复习三》,应该说整节课上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原本安排的内容完成的较好。

刚开始,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导入,通过这么一个小故事,学生心情极其兴奋,一个个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就连平时课堂动作比较多的几个孩子也比以前专心多了,可想而知,学生的这几个复韵母都掌握得不错(我通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了一下)。

讲述第二个问题时,我用了这样的衔接语:有小朋友的耐心教导,悟空终于取下了戴了好长时间的紧箍咒,他可开心了,他为了感谢你们,决定带你们去花果山痛痛快快的玩一玩呢。瞧!花果山上热情的动物们正在欢迎我们呢!赶快来猜一猜是什么动物?这时候,学生更激动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琢磨着到底会是什么动物,于是我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状态下,出示了动物的音节,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教学任务。

当然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不足之一:学习复韵母的环节比较混乱。本环节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利用9个桃子采用了活动教学方式。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过,加上多媒体教室的讲台空间比较的狭窄,所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比较混乱。

不足之二:写字教学。设计了一张作业纸,让学生正确书写9个复韵母的顺序。习惯上高年段的我上课语速总是偏快一些,很多学生还没有听清楚,我就让他们书写了,结果很多的孩子写了6个单韵母。此外,学生的.书写姿势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注意,尽管已经强调了很多次。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妙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课堂上,同学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他人赏识的愿望,对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讲,更是如此。如何利用好方法“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将是我接下来努力追求的目标。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5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复习四的第三课时,我安排了“拼音总动员”,包含了声母(23个)、韵母(24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等内容。学了一个多月的拼音部分,其实可以注重综合性,使学生记得更牢。

一、在游戏中复习拼音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使枯燥、重复的复习课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使知识得以巩固,印象得以加深。游戏的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就行。通过让学生开火车读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既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上来,又复习巩固了所学内容。

二、拼音教学注重综合性,提高教学效率

1、形式上的综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在复习中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连”、“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植学生的自信,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联系《复习二》“我会连”一题来学习23个声母,当学生连完后,会高兴地说“原来这是一只海豚呀!”然后反复地按连的顺序读声母,背下来。

2、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学生对动手操作的题特别感兴趣。如,在复习形近声母“b-d”“p-q”时,让学生边伸出自己的左右手,边观察当左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伸出时,变化大拇指向上与向下的方向,孩子们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双手与这四个声母是多么的相像。他们一下子就能通过儿歌“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记住这四个声母。由此可见,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以此类推:“f — t ”“m —n”“ n —l”“z —zh ”“c —ch”“s—sh”;“ɑ—ɑn—ɑng”“e—en—eng”“i—in—ing”“un—ün—üe”“iu—ui—in”“ɑn—ɑo—ɑi”“ie—ei—er”;“zhi chi shi ri zi ci si”“yi wu yu”“ye yue yuɑn”“yin yun ying”。当然,这必须以学生学习了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为基础,才能进行。

三、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我没有大胆放手给学生自学,显得教师“牵”的地方太多,今后要注意改进。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最大不同,就是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定为语文学科的目标,具有实践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培养能力、引导创新、促进发展等一系列综合性特点。比如,拼音部分就很注重综合性,它给了教师拓展教学的空间,也给了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本文就拼音部分综合性特点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知识上的综合,更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汉语拼音第2课的编排,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变动,显然是编者有目的的把知识进行了综合,打破了以往先学声、韵母,再学整体认读音节的常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改动我认为是成功的。原教材是把小i、小u和大y、大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分开学,学到后面的新知识,总要不断提及旧知识,很是繁琐。而实验教材则系统地把它们进行了综合,使教学能一气呵成。

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么做的:在学完小i,学大y和整体认读音节yi时,我告诉学生“小i的妈妈是大y,大y、小i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i yi yi。”这样一串下来,学生三个知识点都掌握了。当学到小u、大w和整体认读音节wu时,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说出“小u的爸爸是大w,大w、小u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wu wu wu。”真是一举两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自主学习。之后在学习小ü和整体认读音节yu时,在我的帮助下,学生说出“小ü没有爸爸和妈妈,去掉两点和大y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u yu yu。”事实证明,这样的艺术综合,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欢快的氛围中牢固掌握知识,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后面的拼音学习中,很少有不该出现的错误出现。

二、内容上的综合,更有利培养学生能力

本册实验教材在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在学习汉语拼音的阶段,适当出现了词语、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我认为这是实验教材拼音部分编写的第二个成功点。

如,从汉语拼音第3课开始,就出现了汉字,且配有一副温馨的画面。在指导学生观察完画面后,我让他们自己去拼读音节、认识汉字。学生十分认真地拼出音节读出汉字后,他们那高兴的神情、得意的语言,把自己认识汉字后的成就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我让学生看着画面说一到两句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一名学生说道“爸爸身上挂着照相机,他们要把这美丽的>景色拍下来,留做纪念。”说得多好!又如,汉语拼音第9课出现了句子,学生第一次读出句子别提有多开心!在接下来的看图说话中,有名学生说“这三个小朋友植树多高兴呀!我们也要种好多好多的树,绿化我们的校园,绿化我们的武汉!”像这样把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加以整合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获得功感,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三、形式上的综合,更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验教材的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让儿童在喜闻乐见的情景中学习拼音;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复习中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连”、“我会画”等形式,激发

学生的兴趣,培植学生的自信,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如,在《复习三》“我会连”一题中,当学生连完后,会高兴地说“原来这是一只海豚呀!”然后反复地按连的顺序读声母;同样在“我会摆”一题中,学生对这种动手操作的题目特别感兴趣,我让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互相摆一摆,结果学生用各种方法形象地摆出了很多字母。像这样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是原教材所不具有的特点。

在实验教材的拼音部分,还有许多独具匠心的编排,如:趣味性强,插图精美,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也正是这样才使得本实验教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吸引着无数的教师和学生。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7

第一环节准备充分,达到了教学要求。

第二环节:首先让学生先看图再读拼音,效果很不好,学生依赖图画不是去拼读了而是猜拼音了;不如把拼音先板书,让学生先来拼读音节,熟读之后,再来看图连线,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拼音,还能再连线的时候做得更快更正确。

另外,这节复习课有个很大的失误,整节课,我没有安排学生写。拼音教学就是听、说、读、写、想的教学。在第三环节的时候就可以要学生给词语注音的,要让他们不仅动口、动脑,还要动手。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比较区分形近韵母。

2、拼读音节,并恰当的和图 连接起来。

3、正确认读词语。

4、读儿歌并拼一拼。

【教学重点】

区分形近韵母。

【教学难点】

拼读音节并和图连接起来。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词语卡片、三个硬纸片做的圆片和三条直 线、幻灯机。

【教学设想】

区分形近韵母时,可出示9个复韵母,让学生通过找双胞胎的方式找出三组相近韵母,通过发音进行区分。认读词语一题,教师可以提示两点:一是想想哪些字要读轻声,可在下面画横线,给自己提个醒;二是先竖着读,再横着读,想想每一横排的词语有什么相同点。拼图时可用幻灯机演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所学9个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二、综合训练

1、我会读:出示卡片 ie-ei iu-ui ei-er。

同位互读。指名读。比较形状与发音。

2、我会连:投影出示

看每幅图上画了什么?(乌龟、袋鼠、鸵鸟、梅花、柳树、小桥)

谁能用拼音拼出这些事物的名字?(同位讨论)

指名逐个拼读,教师写出来。

学生看黑板拼读音节词语。(自由读)

学生连线。

教师检查纠正。

3、补充练习:拼读音节词语。

ci wei ye tu jiu cai dou jiao qie zi

4、小结。

〖板书设计

复习三

ie—ei iu—ui ei—er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通过抢苹果的游戏,学生拼读音节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9

小学一年级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难度极大。想要给这些学生打下良好的汉语基础,这就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为了教好拼音,学习拼音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一边组织课堂纪律,一边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我真的感到难度很大,尽管我也用了各种激励语言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可是有的孩子还是没有兴趣,一下子掌握不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但是汉语拼音教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不管有多大的压力,让学生必须掌握好汉语拼音,我用心去领会孩子们的心声发掘孩子们的潜能。

今天第一次带领孩子在阶梯教室里与听课老师一起学习《复习三》。设计的教学环节与课堂的实效还是有差距的,在这次了解性听课会中,分享着了评课老师智慧的火花,享受着交流的快乐。

对《复习三》的教学设计,意在体现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了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原本对于每一部分内容的出现也尽量直观多样,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产生共鸣,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处在活泼乐学的氛围里,由于学生年龄小,遗忘性也较快,在指导认读的基础上还要反复诵读,做到声、形、义的统一。在教学内容上的挖掘还需要有梯度,要有层次性。虽然课堂中已注重孩子课堂习惯的培养,大部分的学生愿意跟着我来,但还是有小部分的学生开小差,课堂常规还要加强。

对于第一环节认识形近韵母中《过家家》的游戏,让四个孩子手持卡片u 、i、e、r玩,这个环节有点松,玩一次组一个复韵母可以,时间一长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字母的拼组上而是到孩子的移动排队上去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行发现知识点、解决问题比单纯的口耳相传更重要,也更有趣,更有挑战性。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如果让孩子自己准备好字母u 、i、e、r卡片,在上面同学完成一个组合范例后,让下面的孩子自由拼组,“谁能拼组出多少个不同的复韵母,并读给同桌听?”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这样的孩子接触认读拼音的量上就多了,孩子参与的面也广了,孩子的注意力分散的机会就少了,我们也将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出示梅花图后,学生说是桃花,当时引导孩子们说:“看看,孙悟空给他取的音节名称到底是什么呢?”在完成练习后没有再次让学生明确这是梅花,遗憾!

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得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只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学语言也是知识呈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还有限,抽象深奥的概念还不会,对形象化的语言反应就比较积极灵敏。课堂上应多运用他们能听懂、感兴趣的语言授课。将学习目标拟人化,个性化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骆校长的“尽可能在单位时间里让孩子认读拼音的接触量最大,密度最强”“怎样班级中的接受能力薄弱的孩子接受老师的指导的机会更多”“如何发挥孩子教孩子的优势”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开心!

语文《汉语拼音复习三》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运用知识比记忆知识更重要、更复杂。

2、培养探究解困难方法的精神。3、热爱大自然。

识字:1、认识13个字。2、巩固学过的字。3、运用学过的笔顺生字。4、学习“女”的笔顺。

词·语·句:拼音要点1、y、w拼音规则。2、拼读音节,拼音识字。3、读准声母和韵母。

口语交际:1、看图读故事。2、看图讲只有一个人的故事时,人称不发生混乱。

学法和习惯:在阅读时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中选择识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做拼读音节的练习。2、树立自检意识。3、培养活动能力。

三: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及其卡片,小黑板,认字卡片,写字卡片等。

四:教学时间:5~6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23个声母,6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练习拼读y、w打头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复习。

老师先把23个声母卡片,6个单韵母卡片,18个复韵母卡片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分别发给学生,让他们拿到卡片先自己认读。

二、复习23个声母。

1、让学生在书上先描写,再自己读一遍。

2、比一比,记一记。

db~db 剪子尖朝上念d b。

q p~qp 剪子尖朝下念q p。

n m 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f t 笑佛fff,伞把ttt。

x~叉子x, h~椅子hhh。

一根棍子lll。

3、指名认读23个声母。

4、让拿有声母卡片的学生按顺序到讲台前带全班齐读。

三、复习韵母。

1、认读韵母。

2、自由读、指名读。

给字母归类(打头字母相同的归在一起),让拿有卡片的学生上台。

如:a ai ao an ang

o ou ong

e ei er en eng

i i ie in ing

u ui un

ǖ ǖe ǖn

3、按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归类。

如:an en in un ǖn

ang eng ing ong

先自由读,再让拿有卡片上台考别人(可考全班、小组、男女、好朋友等。)

四、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2、比较认读。(出示小黑板)

zh-zhi ch-chi sh-shi r-ri

z-zi c-ci s-si i-y-yi

u-w-wu ǖ-yu

ye-ie yue-ǖe yin-in

yun-ǖn ying-ing yuan

〈1〉、要从读音和字母的形式进行区别。

〈2〉、让持有整体认读音节卡片的学生走上讲台,按顺序排列,待16个整体认读音节排齐,举起来,全班认读。

五、练习拼读w、y打头的音节。

1、老师先示范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拼,拼后再连成词语。

2、同桌两人互相练习拼读。

3、两人一组上台拼读。

4、扩展练习,复习学过的w、y打头的整体认读音节。

如:y y y y

w w w w

y y y y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自己拼音节,自己认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最高兴和家人到哪儿玩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

2.出示课本第43页图。(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幻灯出示或挂图)。

二、新授课。

1.小组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3.出示课本内容,(小黑板)。

4.小组间自由拼读,看拼读识字。

5.学生自己拼一拼,请先拼出来的同学带读。

6.全班读一读。

7.小组拼一拼、读一读。

8.出示生字卡:

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男、女、老、少、多、少。

9.进行拼音节,认字比赛。

10.指名带读:d—ōng—dōng东、东、东

三.巩固

1.小组之间互相考一考,巩固生字。

2.开火车巩固生字。

四.总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写字”部分。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拼读音节,拼音识字,巩固学过的字。

2、学写个汉字,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

3、学习笔画“撇点”及“女”字的笔顺。

二.教学重、难点。

1、学写个汉字。

2、“女”、“多”等字的正确书写。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课文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谈话激趣,引入复习。(出示第43页课文放在图或看课文图)指名说说图意。

2、出示小黑板(写好课文的内容)指名拼读字词。

3、开火车认读本课要求认识的13个字。

(二)活动过程。

指名两位同学(男女各一名)上台配合老师演示。让两个小朋友站在师的左右两边。让大家分别说一说老师左边的同学是男或女?(调换位置后)说说男女各在老师的哪边?台上老师和小朋友男的多还是少?(在生说出每个字时出示相应的字卡。)

(三)学习写字。

1、指名认读要求写的个字(注意多音字“少”)口头组词。

2、让学生看课本、观察这些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想想,议议第一个字的笔顺。

3、师边范写,边分析字形。(注意“多”字的书写)

4、认识笔画“撇点”,指导书写“女”。(让生书空,描红再书写)

5、练习书写每字写两遍,师巡视,纠错。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里人听。

2、写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P44拼一拼

1、教学目的拼读练习: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喜欢动物。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2、看图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这儿有十种动物,小马虎太粗心了,他把小动物的名称搞错了,谁能帮他改过来?

出示:公鸡乌鸦白鹅金鱼喜鹊

xǐquèbáiéwūyāwūguīgōngjī

花鹿刺猬猴子鸽子乌龟

hóuzigēzicìweihuālùjīnyú

1、看图自由拼读音节

2、指名到台上把错误的更正过来。

3、集体订正

4、给帮助小马虎改对的同学每人发一朵小红花。

二、学习P44拼读练习

1、看看图上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再拼读音节。

2、自由拼读,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3、同桌同学互相帮助检查。

4、集体订正

三、游戏(给动物挂牌,让学生扮演角色)

激发学生兴趣

告诉学生动物园的管理员叔叔听说小朋友都非常细心,愿意请细心的小朋友去动物园把写好的动物名称给每个动物挂上。

1、自由拼读音节,指名拼读。

2、你喜欢哪种动物,请挂上相应的牌子。

3、集体订正,对了的给予奖励。

四、扩展活动。

让学生自由说出所喜欢的动物,以及生活习性。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9字与拼音(三)中P45—46的看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相关挂图、儿童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一节课,老师带小朋友们认识了很多的动物,大家还认得吗,出示图片让学生认

看来小朋友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要来看图讲故事,是关于小猴子的,大家喜欢吗?

二、新授

1、教学第一图

(1)出示图,让生观察后说图意

(2)读图旁的文字,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老师可作提示:通过拼读认字)

(3)让学生根据文字从图中分辨出哪个是“妈妈”,哪个是“我”

2、教学第二至第六图(教学方法同上)

3、合起来把整篇的短文读一读

4、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练习讲讲故事

5、小组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其余生听完说说别人讲得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是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课间休息(跟着儿歌,边唱边比动作)

四、续编故事

1、师:大家刚才都表现得很好,那现在我们来想想,后来会怎么样了呢,看谁最棒,能再编下去

2、小组内先互相想想说说,师可引导生自由想,可以不一样

3、再从各组中派出代表来说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 篇6

(三)第十四节、几种修辞表达方式

1、用典: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叫用典。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种用法的好处是含蓄,增强表现力。缺点是时间过久,后人难于理解;有时随意割裂拼凑,以至形成一种生造的畸形词语。

2、委婉:不把表述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这就是委婉。古书中常见的委婉手法有:(1)使用谦敬语。如对己表谦的有“仆、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谷﹑寡人”等谦称来代替第一人称。对人(特别是皇上)用“左右﹑足下﹑先生﹑执事﹑陛下”来代替第二人称。(2)避讳语。就是对要说的事加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如“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3)迂回语。本来想说甲事,却偏要说乙事,转弯抹角,话中有话。这就是迂回语。在外交辞令上多使用。

3、分承: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做并提。如“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句中“耳目聪明”

形式上是一个主谓结构,其实是“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分承而来。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文紧凑,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4、共用:在行文中,两个相连接的词或词组共用某一个或必个词语,换言之,同一个或几个词语在组合搭配的关系上是兼管着两个相连的词或词组。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共用。如:“今君有区区之辞,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中“拊爱”和“子”这两个动词共用“民”这个宾语。

5、复合偏义: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义上只睛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复合偏义。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义,“同”不表义。

6、互文见义: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用权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见义,(简称互文、互言﹑互备﹑互体﹑参互)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凉的江水和沙滩。

第十五节、古书的注解

1、古书的基本体例:有传﹑注﹑笺﹑诂﹑解﹑章句﹑音义﹑正义﹑补注、集注﹑集解﹑集释等。大致类型有:(1)传注体:用以解释古书正文,(2)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3)集解(集注﹑集释)体:在同一本古书下洪各家注释。

2、《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又叫《释文》),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3、古书注解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解释词义(2)串讲文意(3)分析句读(4)提示语法(5)说明修辞表达方式(6)诠释典故成语(7)校勘文字。

4、古注中的“章句”体,着重于串讲和提示文意。不仅串讲文句大意,还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归纳出来。“集注体”的古注有时也这样做。

5、古注的常用术语:

(1)“曰﹑为﹑谓之”: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用法是“解释语+ „曰﹑为﹑谓之‟→被解释语”。如“豕一岁曰豵”,“豵”是被解释语。

(2)“谓”: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差别。如“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3)“犹”: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使用这个术语大致有四种性质:用同义(包括近义)词来解释。如“同犹俱也。”用远引申义来解释。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以今语释古语。“谁为,犹为谁也。”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如“直犹但也。”

(4)“貌,之貌”:都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如“莞尔,小笑貌”。

(5)“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是虚词(主要是指语气词)。如《诗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传:“思,辞也。”意思指“思”是虚词。

(6)“之言﹑之为言”:一般都是声训,即用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义或同源词,并不是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具体表达义。如《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也。”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的。如《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郑笺:“敬之言警也。”

(7)“言”: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来串讲正文。如《诗经》:“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毛传:“言黽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8)“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即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读为伸”,“巨,读曰讵。”,“倍读曰背”。

(9)“读若﹑读如”:主要用于注音,起标明音读的作用。如“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10)“如字”: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如:《礼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陆德明《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意思是“前面的„恶‟字反切音是乌路,(即取„乌‟的声母路的韵母,读。)。后面的„恶‟,读它通常的音。……前面的„好‟,读„呼报‟反切出来的音,后面的„好‟读它通常的音。”

(11)“当为﹑当作”:用来改正古书中的误字。如《周礼》:“诵四方之传道”。郑玄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

(12)“衍﹑脱”:“衍”是用来说明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脱”是用来说明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6、怎样利用古注:(1)批判吸收,(2)正确取舍,(3)联系正文,(4)融会贯通。

第十六节、古书的标点

1、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用“。”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间停顿的标记,叫做“句读()”。

刻书附有句读,是从宋代开始的。

2、古书标点的注意事项:(1)注意正确地点断句子。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各自成立。句句可以讲通。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2)注意引语的有无和起迄,注意使用引号。(3)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

3、古书标点致误原因:(1)词汇方面,(2)语法方面(3)音韵方面(4)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第十七节、古文今译

1、近代学者严复概括归纳了三项翻译原则:“信﹑达﹑雅”。“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要准确:“达”指译文的表达要通顺﹑晓畅。“雅”指译文的语言要典雅,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2、今译的具体要求和方法:(1)每个句子中的各个词都必须力求在译文中得到落实,能对译的应做到一一对译。(2)在句法结构和词序方面,应尽可能对照原文进行直译。凡古今不同的语法形式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特殊词序﹑特殊的词组结构及习惯格式,则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予以转换。(3)对古文中所用修辞手段和古代文化专有名词,今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4)译文忠实反映原作品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第十八节、古今语音的异同

1、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都在变化。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变化相对要慢一些。但古今对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古今语音每个音节都可分成声韵调三部分。

2、古韵和今韵的不同:(1)从诗歌的韵脚看古今韵的不同。(2)从联绵词的读音来看,古今韵不同。古代的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仍然是叠韵的情况居多。但是也有一些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已经不成叠韵了,这正是反映了语音起了变化,古韵和今韵是不同的。

3、联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又称联绵字。特点是两个音节,一个词素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拆开后各个部分没有意义。如:匍匐﹑滂沱﹑囫囵﹑蟋蟀。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又大都具有双声和叠韵的关系。双声:即声母相同。叠韵即韵母相同。

4、古今声母的不同:也可由联绵词反映出来。古双声的联绵词在今音读来还是双声的占多数,但是也有小部分却因字音的变化而不再构成双声关系了。

5、古今声调的变化:中古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类。从元代以后,北方话中不仅入声韵消失了,而且入声调也转入了其他的声调。

6、明末杰出的古音学家陈第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第十九节、古音通假

1、古音通假:人们在使用汉字时,由于各种情况,应该使用甲字,却使用了同音或近音的乙字,发生了张冠李戴的现象,这就是用了通假字。从语音的角度来看,就叫做古音通假。严格说来,通假实质上是汉字使用了别字的问题。后来得到了公认,被称做通假。

2、按借字和本字语音关系的不同情况,分类列举如下:(1)同音通假:即借字和本字的声韵都相同而构成的通假。如:蚤~ 早,畔~ 叛,无~ 毋等(2)音近通假: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还须韵母相近)。如:惠~ 慧。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的韵部相同(还须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如:信~伸,详~ 佯。声韵相邻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声母和韵母都不相同,但都相近。如归~ 馈,阙~ 掘。

第二十节、诗律

1、律诗最终完成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之手。

2、古体诗: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古体诗。

3、今体诗:严格按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今体诗(或近体诗)。

4、近体诗的形式特点:在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许多讲究。(1)句数:是固定的,规定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还一种长律,又称“排律”,以五言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也有超出此数的。这种排律是律诗的重复扩展,只能看作是律诗的变体。

(2)押韵:近体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A 位置:a 每联对句的尾字;b 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偶句一定要用韵。B 特点:a 用“平水韵”的106 部为用韵标准;b 一般押平声韵;c 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即不能出韵;d 不能转韵。

(3)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的特点。平仄是对四声的分类,“平”指平声(阴平、阳平):“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对现代汉语来说,“平”也是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声。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到现代汉语的“四声”里去了。

(4)讲究对仗:诗词创作中的对偶叫对仗。a 律诗的首尾联可对可不对,颔、颈二联必须对仗。b词义的对待是对仗的形式要求。c 绝句不要求对仗,使用对仗时,大多数在前面一联。d 对仗原则: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词义(内容)相对。

5、绝句:“绝”是断绝的意思,绝句即截取律诗任何相邻的两联而成。

6、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五言诗:

A 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的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7、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8、词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称做“对”;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头二字的平仄相同,称作“粘”。不符合“对”的规则的叫“失对”;不符合“粘”的规则的,叫“失粘”。

9、用“粘”“对”和用韵规则,可以从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得出以四种不同平仄格式的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甲、五律仄起仄收式(七律平起仄收式)

(||)-||—。C(||)-||—,D(-)|||-|.A(-)||-|,B(||)-||—。C(||)-||,D(-)|||-.乙、五律仄起平收式(七律平起平收式)

D(-)|||-,B(||)-||—。C(||)-||,D(-)|||-.A(-)||-|,B(||)-||—。C(||)-||,D(-)|||-.丙、五律平起仄收式(七律仄起仄收式)

C(||)-||,D(-)|||-.A(-)||-|,B||)-||—。

C(||)-||,D(-)|||-.A(-)||-|,B||)-||—。

丁、五律平起平收式(七律仄起平收式)

B(||)-||—,D(-)|||-.A(-)||-|,B||)-||—。

C(||)-||,D(-)|||-.A(-)||-|,B||)-||—。

(注)“—”平:“| ”仄。

简化格式:甲:ABCDABCD乙DBCDABCD丙CDABCDAB丁BDABCDAB,只要把四种平仄格式记住,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律就能推出。

10、“犯孤平”: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除了韵脚之外,就再没有平声,称作犯孤平。

11、拗救:出现不合平仄、不合声律的拗句,采取补救办法,术语上就叫拗救。拗救的几种方法:

(1)孤平自救:在B 句中,为避免犯孤平,将第三字(指五言的,七言的就加二字,是第五字。以下同)改为平声字,即| —||—改为|-| —。我们称它为“B1拗3 自救”。

(2)特种拗救:C 句3 拗4 自救。即成了“| —| ”。

(3)对句拗救:有两种情况。aA句4 拗,B 句3 救,即“||—||,-|-.”b.A4拗,B1拗B3救。即“||—||,|-| —。”(拗:是字下加▲,救:是字下加*)

12、如何分析近体诗的平仄:(1)找出入声字(一般考试卷上都给注明)。(2)逐字画平仄。(3)根据首句第二字和尾字的平仄,确定属哪种格式。如“五律平起平收式”。(4)写出平仄谱。(5)将诗的平仄与标准谱对照,把不合谱的字上画圈。(6)看是否有拗救现象。

13、近体诗对仗的种类:(1)工对:同一词类中分门别类很细微,如人名对人名,色对色,数词对数词等。(2)宽对:只要求词类相同。(3)借对:借音借义。

第二十一节、词律

1、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别名之一叫“长短句”。

2、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3、词牌:词调的名称叫词牌。(1)由于后来词调失传,加上词与音乐的逐渐分离,词牌的作用仅止于规定字数﹑句式﹑平仄和用韵了。(2)词牌有些原先就是词的题目。(3)同调异名:是同一词牌具有两个以上的别名;(4)同调异体:是指同一词调有几种别体。

4、词谱:是词调所包含内容的具体描写。

5、词的用韵:词人所遵循的还是“平水韵”。词的用韵都是词调所规定的,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一韵到底。(2)同部换韵(3)平仄换韵。有二种情况:一是换韵只是规定声调,对韵部没有什么要求。二是换韵后又回到原韵。

6、词的平仄和句式:词对平仄的要求比近体诗更为严格。词是“字有定声”,有的地方规定必平必仄,不能通融。

[附]

一、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

1、李白《渡荆门送别》(仄起仄收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王维《山居秋暝》(平起仄收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李商隐《晚晴》(平起平收式)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4、杜甫《旅夜书怀》(仄起仄收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宜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大地一沙鸥。-||,|||-.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言平起仄收式)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杜甫《登高》(七言仄起仄收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七言平起平收式)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君瘴江边。

8、杜甫《客至》(七言平起仄收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二、标上平仄并指出其中的拗救: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言仄起平收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杜甫《天末怀李白》(五言平起仄收式)

闵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

3、苏轼《新城道中》(七言平起平收式)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就最乐,煮葵哓笋饷春耕。

4、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七言平起平收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三、标出平仄,并分析粘对情况

1、五维《使至塞上》(五言平起平收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失粘)

2、杜甫《咏怀古迹》之二(七言仄起平收式)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变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二部分文选部分

第一课、神话四则

一、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下同)

形—刑,鼇= 鳌,二、虚词:

1、以:A 介词: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把”)B 连词(1)操干戚以舞(“而”)。(2)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而来”)后三句同。

2、于:介词。饮于河﹑渭。(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于河渭”介宾词组作补语)

3、与:(1)介词。形天与帝争神。(引进动作的参与者,“跟、同”)(2)连词。夸父与日逐走。(和)

4、焉:(1)代词兼语气词,“于是(此)”。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尘埃归焉;

5、乃:副词,“于是、就”:乃以乳为目。

三、词类活用:(1)欲得饮。(动→名,饮的水。)(2)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

四、常用词:

1、逐:(1)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引申义:追击-赶跑、驱逐—放逐—被放逐的官。

2、干:(1)本义: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冲撞、触犯、冒犯—追求、求取—干预。

3、极:(1)本义:房屋的正梁。(2)引申义:北极星—最高的地位—最高准则、标准、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达到极点、穷尽(动词)—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非常、最(副词)。

4、济:(1)常用义:渡过水流。(2)引申义:过河的地方—帮助、给济、拯救,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成功、成就事业。(3)济济: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天:(1)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2)引申义:天帝、上天—自然所生成的事物—头等大事—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把头发剃掉。

6、道:(1)(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引申义: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规律、道理—思想学说、政治主张—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引导、疏导(后写作“导”)-遵循—称道、述说。

第二课、寓言四则:

一、字:腹—覆,有—宥。菜—采。反→返,说→悦,麤=粗,有—又,部—培,责→债,譆=嘻,端—耑

二、虚词:

1、微:否定副词作状语,表假设否定。如“微二人,寡人几过。”(“如果没有”)

2、所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此臣所以辞而去也”(“导致…的原因”),“是乃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的地方。)

3、是:(指示代词“这”):“是必夫奇鬼也。”

4、因:于是(连词)“鼠因往托焉”。

5、之:“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吏书之不善”:(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动词“到…去”)“与之去”、“则宓子贱为之怒”(代词)

三、活用:

1、“扶而道苦之”:道:名→状,苦:形→使动(使…苦),“汝道苦我”:同上。

2、“灌之则恐败其塗”:动→名,(涂的泥)。(注意:“束木而涂之”中的“涂”是动词“涂泥”)。

3、“孽矣!”名→动,作孽。

4、“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名词性词组,是“相”的状语。意为“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

四、特殊句式:(符号:主语、谓语、宾语。以下同。)

1、宾语前置: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2、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五、常用词:

1、过:(1)本义:走过、经过(2)引申义:超过、胜过—过分、太甚-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责备、批评—过访、拜访。

2、责:本义:债款、债务—收取债款、讨债,如本课“往责于东邑”—索取、要求、责令—责问、责备、审问—责罚—责任、职责。

3、诛:(1)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引申义:要求、索取—声讨、讨伐—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4、相:(1)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引申义:相貌—观测命运—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名词)作某国或某人的相—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3)用作副词读xiang.互相—递相—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如“杂然相许”

第三课、《论语》八章

一、字:脩—修,芸—耘,反→返,归—馈,知→智,塗→途。

二虚词:

1、盍:“何不”的合音字“盍各言尔志?”之:(取独)“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道之不行”,“君子之仕”。

2、且:(连词“而且”)“不义而富且贵”。

3、焉:“又何加焉”(“于之”),“则将焉用彼相矣”(疑问代词)

4、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5、夫:“君子疾夫舍曰”(指示代词,那个)“夫如是”(句首语气词表提示议论)“今夫颛臾”(与“今”组成固定结构相当于一个发语词。)

6、“予与尔言”:“予”,我,代词。“与”,介词。

7、“遇诸途”,“之于”的合音字。

8、“亟失时”,副词,屡次。9、“如之何其废之”: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三、实词:

1、“颜渊季路侍”:在尊长者旁边陪伴侍候。

2、“学之不讲”:研究、讨论。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憋闷、郁积。“启”,开导。“发”启发。

4、饭疏食:“饭”吃(动)。疏食:粗粮。

5、子适卫,冉有仆:“适”,“到…去”。“仆”指驾车的人。

6、庶矣哉:“庶”,众,指人多。

7、无乃尔是过矣(动,责备)且尔言过矣(形,错误)是谁之过与:(名,过错)

8、相:“将焉用彼相矣”: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名)。“相夫子”,辅佐,(动)。

9、陈力就列:“陈”,陈列,摆出来。“列”,位、职务。

10、萧墙之内:指宫内。国君宫门内的矮墙,叫萧墙。

11、有事于颛臾:战争。

12、有国有家:“国”,诸侯统治的区域:“家”,大夫统治的区域。

13、岁不我与:在一起(动)。

14、归孔子豚:小猪。

15、时其亡:不在。

16、亟失时:时机。

17、吾将仕也:动词,做官。

18、子路从而后:“从”跟随:“后”,动词,走在后面。

19、四体不勤:“四体”,四肢:“勤”辛劳、劳苦。

20、杀鸡为黍:做粘黄米饭。

21、而乱大伦:指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

22、道之不行:指儒家所主张的治国之道。

四、词类活用:

1、“敝之而无憾”:“形→使动”使…坏。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都是使动用法”,“使之安逸”“使之信任“使之归依”。

3、“曲肱而枕之”:“曲”,形→使动“使…弯曲”,“枕”,名→动“用头枕物。”

4、“富之”:形→使动“使…富起来”。

5、“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6、“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用法,后省“之”。

7、“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使动,“使之见”读。后“见”,及物动词,会见。

8、“怀其宝而迷其邦”,形→使动“使…迷乱”。

9、“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使之吃”、“使(其二子)拜见”。

10、“欲洁其身”形→使动“使…洁”。

五、句:

1、判断句:(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是”是指示代词“这”意。)

2、宾语前置:(1)无乃尔是过与?(2)何以伐为?(3)又何加焉?(4)岁不我与。

3、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六、常用字:

1、饭:(1)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引申义:给人饭吃或喂牲口。-谷类熟食(名)-泛指饭食。

2、食:(1)动词,读shi,吃。(2)动词,读si,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养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3)名词,读shi,泛指吃的东西。(4)名词,旧读si,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3、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本义:开门。(2)引申义:开口、张口—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兴起—发生、萌生、萌发—开拓、开关—陈述、禀告—开始。

4、发:(1)本义:把箭发出去。(2)引申义:发出、产生;兴起—出发;使出发、派遣—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表达、抒发、传布。

5、国:(1)古义:A 诸侯的封地,如本课“有国有家。”B 诸侯国的国都。(2)今义:国家。

6、家:(1)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如“国”例。B 家庭,(2)今义:家庭。

7、至:(1)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2)引申义:抽象义,到某时—达到最高的职位—极、非常(副)—最完美的(形)。

8、遇:(1)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引申义:接触—知遇、遇合。

第四课、《老子》二章

一字:伯—佰

二、虚词: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表“…的原因”。

2、“是以欲上民”“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就是“以是”,因此。

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虽然。“无所”是动词“无”和代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意为“没有什么必要”。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副词)。

三、实词: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同类事物中的首领、最杰出者。

2、“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推”,推举:“厌”,厌恶、抛弃。

3、“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十倍百倍。

4、“虽有舟舆”:车。

四、词类活用:

1、“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都是形容词作意动。“重”译为“认为重”:“害”译为“认为有妨害”。

2、“小国寡民”:形容词作意动。“小”是“使…小”。“寡”译为“使…少”。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形容词作意动。顺次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好看”、“认为…安适”、“认为…满意”。

4、“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作意动。译为“认为…重”(即“看重、不轻易”)。

五、常用词:

1、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本义:升登,上。(2)引申义:上车、乘车、驾车—驱马驾车—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借助、利用、趁机会。(3)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 —兵车单位—出使、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2、先:(1)本义:前进、走在前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2)引申义:先做某事—带头,做出表率。(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表示时间,在…之前。(4)形容词“先”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通常表已故的—祖先、先辈(名)。

3、后:(1)本义: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如“子路从而后”。(2)引申义:位置、时间、次序在后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后面。常作状语—位置、时间、次序在后的。(形)表时间,在…之后—后代、子孙(名)(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

4、与:形声字,从舁牙声。(1)本义:赐予、施予(2)引申义:附和、亲附—赞许、称道—参与—在其中—跟、同(介)如本课“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和(连)。

第五课、五柳先生传

一、字:吝

二、虚词:

1、“因以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

2、“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

3、“曾不吝情去留”:语气副词,与否定副词“不”连用,以加强否定语气。

4、“造饮辄尽”:每每、总是。

三、实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名词)。

2、“不详其姓字”:清楚。

3、“或置酒而招之”:邀请。

4、“造饮辄尽”:到、往。

5、“曾不吝情去留”:偏义复词,重在“去”,离开。

6、“环堵萧然”:墙。

7、不戚戚于贫贱:愁苦的样子。

8、不汲汲于富贵:急切追求的样子。

四、常用字:

1、造:形声字,从辵,告声(1)本义:到、往,如本课“造饮辄尽”。(2)引申义:造访、拜访-达到某一境界。(3)、今义:制作、做。(此义与古义同)。

2、去:(1)古义:离开,如《掣肘》“辞而去也”。-距离(空间、时间)-除去、废除—死亡的委婉语。(2)今义:往。(与古义相反)。

3、解: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1)本义: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2)引申义:A 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特指解除军事包围、战争B 打开、开放C 破碎、离散——松弛、懈怠(这个意义读xie,后来写作“懈”)D对事理的分析、解释—理解、知晓。如本课“不求甚解”。

4、读:(1)本义:解释、阐发文字语句。(2)引申义:阅读、诵读。如本课:“好读书,不求甚解”。句读(dou)。

第六课、送董邵南序

一、字:彊-强,邪—耶,二、虚词:

1、郁郁适兹土:这(指示代词)。2、董生勉乎哉:语气词连用,语气重点落在感叹语气的“哉”上。

3、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苟”,如果、只要是。(假设连词)“焉”:语气词。

4、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恶”:疑问代词,哪里、怎么。“邪”:句末疑问语气词。

5、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副词)。

6、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矧”,何况(转折连词)“乎”,介词,同“于”。

三、实词: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怀有任侠激情,以义气为重。

2、郁郁适兹土:往。

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谓,说。

4、董生勉乎哉:努力。

5、为我弔望诸君之墓:凭吊。

6、为我谢曰:恳切相告,殷勤致辞。

四、常用词:

1、适:(1)本义:到(某地)去。如本课“郁郁适兹土”。(2)与“之”“如”是同义词,可能只是方言的不同。与“往”的意义较接近,但用法却不相同,“往”在上古不带宾语,而其他三个字都可带宾语。(3)与“嫡”“敌”“谪”等字的声符都是“啻”,上古读音相同相近,常互相通假。(4)古书中“適”与“适”不是一个字,“适”读,主要用于人名。

2、举:是形声字,从手与声。(1)本义:用两手把东西举起来。(2)A 捧着、提起—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抽象意义,举出、提出—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即推举。如本课“董生举进士”—特指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即纠举、检举B做、举动、发动—拔取,即占领。C整个拿出、全部发动—包举、穷尽—整个(形)。

3、利:(1)本义:刀剑锐利,刀口快。(2)引申义:迅速、敏捷—顺利、方便—利益、好处—特指财利—特指功名利禄,如“不慕荣利”—重要的、贵重的、要害的(形)。

拼音教学:为语文奠基 篇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许多老师总是反反复复地让学生抄写, 当时学生是记住了, 但隔段时间再检查, 却发现效果令人担忧。学生被动地学习, 机械的教学降低了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如何让汉语拼音教学更加有效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强, 但意志薄弱, 教师就要察言观色, 多方激趣。

激趣的方法有多种, 如谈话激趣、故事激趣、图片激趣、编顺口溜激趣、唱儿歌激趣、引入现代化教具激趣等。此外, 游戏活动也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像“找朋友”游戏 (老师读一个字母, 让学生找出这个字母) 、“猜字谜”游戏 (像个6字是什么字母?两扇小门是什么字母?) 等, 学生特别乐于参与。其实, 现实生活中也包含许多激趣元素, 如“两境图” (情景图、表音表形图) 就是从现实生活提炼而出, 描绘了学生所熟悉的事物, 教师使用好“两境图”,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获得深刻的音形感知。

学生对汉语拼音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自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去, 从而喜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二、引导学生会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给学生心理上的温暖和安全感。其次,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1.引导学生自悟发音。如教学复韵母, 教师可先示范发ɑi、ei, 让学生注意口型的变化, 总结发音方法:由第一个音向第二个音滑动, 中间不断气。进而引导学生自悟其他复韵母的发音。

2.引导学生比较辨别字音字形。如b-p-d-q、mn、ui-iu、ei-ie等学生特别容易读混或认错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辨别、比较、寻找识记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给学生足够观察、思考的时间, 把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都调动起来, 从而获得全面深刻的印象。如教学标调时, 我遇到了困难, 当我告诉学生按照口形的大小标调, 似乎很抽象, 学生不注意就错, 这时我让学生观察书中不同的音节, 自主去寻找标调的规律, 最后得出“有a a上标, 没a找o e, i u都有标在后”的规则, 这样学生标调的错误就明显少了。

三、在活动中感悟

教学汉语拼音还要顺应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 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新知, 这样学习效果会深刻得多。

1.摆一摆。如教学声母b p d q, 因为其形近, 故容易混淆, 我让学生准备半圆和一竖的纸片, 自己动手摆一摆, 明确位置, 巩固了对字母的识记。

2.画一画。课堂上, 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让他们动手做出所学的字母卡片,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让他们觉得字母也可以有生命, 有颜色。

3.演一演。教学音节时, 让学生分别戴上小猴的头饰, 在讲台前推动表示声母、介音、韵母的卡片, 其他学生随着碰撞拼读, 让音节教学更生动形象。教学j q x与ü相拼时, 请一名同学扮演小ü, 三名同学分别扮演j q x, 见面握手问好, 同时小ü摘下头上的帽子表示礼貌。演完全班齐唱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 见了j q x就脱帽。学生记住拼音规则的同时, 也进行了礼仪教育, 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4.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 用自己的方法去识记字母。如教学字母g, 有同学说像个9字ggg, 有同学说q字加弯ggg, 还有同学说鸽子头ggg, 学生说的同时开动了脑筋, 培养了其思维能力, 令课堂充满了活力。

四、在合作中升华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汉语拼音教学更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 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

1.合理分配。以四人一组或者六人一组, 学习能力强、中、弱进行合理搭配, 尽量使各组的能力均衡, 推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 再逐渐地让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2.在竞争中体验快乐。小组活动最适合开展各种各样的竞争比赛, 既可小组成员间进行, 也可在小组与小组间进行。我经常以“开火车”游戏来让学生比赛认读字母, 哪一组开得又快又好, 就会得到大家的掌声。此外, 还有“摘果子”比赛, 在黑板上贴上果子树, 每颗果子都有个字母, 小组轮流认读, 读对了就摘下果子, 哪一组摘得最多, 就能得到“智慧宝宝”的小红花。从而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学习能力, 获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谈 篇8

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教学中,务必将学习拼音与教材中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汉语拼音;兴趣;教学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18-01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汉语拼音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学难度也是众所周知的,拼音只是一些符号和规则,没有实际意义。传统的拼音教学死记硬读,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常常是教师领读得口干舌燥,效果却并不明显,让一些七岁左右的学生用几十天的时间来死记这些抽象的符号、呆板的规则还要正确书写,你可以想象那是一件多么枯燥无味的事。还有孩子们的学前基础参差不齐,客观上给一年级的拼音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汉语拼音教学一些体会。

一、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均在六七岁,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初入学的孩子在知觉、记忆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直觉性、形象性,抽象思维较弱。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要好些,反之就差些。依据一年级新生这样的认知特点,我在拼音教学中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

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每次学拼音时间10分钟左右,不宜太长,学生尚未厌倦,教学效果还要好些。书写拼音是汉语拼音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中进一步巩固字母和音节,必须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练习。初学写拼音的学生,为鼓励他们写得正确,写得规范,写得漂亮,我在每节课中设立“今天我最棒”评比栏,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提高。每次拼音学习学生都是在无穷余味中结束,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如一。加之拼音学习与认识汉字有机结合,要让孩子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愈加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手法,让孩子轻松学习汉语拼音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l、图片。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安排了色彩明丽、内容丰富、具有启发性及思想深刻的图画,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把插图作为切入点,因为儿童对于图片的兴趣更大,我们可以直观上获得比较多的信息,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图,孩子们都会从图中找出与该字母相似的或相近的地方来,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另外,老师可以自己设置漂亮的图片,例如花、草、水果等把学过的音节写在图片后面,让学生念出对的发音,便可以获得漂亮的图片,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有利于对学过的音节的进行复习和把握。

2、儿歌。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一特点,例如,在学习单韵母“a,o,e”时,教师教读儿歌:“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在反复吟诵中,学生既熟悉了“a,o,e”的发音,又记住了它们的形。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3、故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三个小宝宝iuü,他们一起出去玩,走着走着,它们却迷路了,这时怎么办呢,它们可着急了,瞧,大Y.大W两位大哥哥看见了,大Y带小i走,大W带小u回家,小ü没人领,伤心地哭了,大Y

赶快来带小ü走,小ü眼泪擦干净,笑眯眯地和大Y一起回家了。听完了这个故事,我再让孩子们当大Y、大W带三个小宝宝,同时提醒他们小ü是笑眯眯的,眼泪擦干净了。这样把知识化为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还能使学生对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4、游戏。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复习四中,有一道题是把动物与表示它们名字的音节用笔连起来,我创设了一个“把动物带回家”的活动。让部分学生戴上头饰。另一部分学生手拿写有音节的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音节,去寻

找这一种动物.找到了就把它送回“大森林”。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投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但复习了有关的音节,而且渗透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画小红花等游戏,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种要求,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2024年度乡镇卫生院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万科物业价值观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