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乡镇卫生院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总结(通用7篇)
2024年度乡镇卫生院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篇1
2011乡镇卫生院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县卫生局、疾控中心相关文件精神,我院开展了对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活动。
截止2011年,**乡辖区内共有65岁以上老年人639人。其中**村73人,曹河村53人,寨子洼村42人,稠树梁村55人,胡台村29人,花石安村42人,小寨村30人,兴庄村33人,阳洼河村36人,榆咀子村32人,玉河村58人,元托子村18人,枣林坡村39人。2011共体检220人,体检率34.42%,健康管理510人,健康管理率79.81%。与年初计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知识宣传少,辖区居民,特别是65岁以上老人的健康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宣传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未有实效;
工作方法不当,不懂得变通,死搬硬套,不具备灵活性,可调整性;
工作态度不尽如人意,没有把群众利益放于第一高度,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不做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或很少做健康知识调查。俗语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对辖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覆盖面等情况了解甚少,或者不了解,只盲目开展健康宣传,缺乏思考性、组织性、针对性、实效性。投入是有的,但回馈却少得让人心酸。
与有关单位部门协调不够有力,特别是与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衔接不理想,不能使辖区居民及时真实了解我们开展集体健康体检活动的时间、地点、流程,及相关事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于2012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如下想法: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农村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宣讲及普及,并作相关内容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使辖区居民从切身利益的高度认知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覆盖面积进行调研,使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有方向性、针对性、目标性,取得实效。
与当地相关部门,村委会积极协调沟通,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保持长期融洽的合作衔接关系,以利于该项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老年人健康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服务工作,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完善服务,争取让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亮点,以此带动其他各项工作更好、更竖立的开展。
2024年度乡镇卫生院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篇2
1 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具体内容
孕产妇健康管理是指孕12周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随访, 询问孕妇一般情况, 做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 做好孕妇优生咨询。孕16周~20周、21周~24周各进行1次随访, 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督促孕妇在孕28周~36周、37周~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1次随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 应于3 d~7 d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 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 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 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督促产妇42 d到乡镇卫生院或原分娩单位进行产后复查。整个孕产期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诊并随访检查结果。
2 孕产妇健康管理存在多种影响因素
2.1早孕建册率低。农村孕产妇卫生保健知识缺乏, 自我保健意识差, 母亲怀孕次数增多, 往往认为自己怀孕方面经验丰富, 计划外怀孕由于害怕和躲避计划生育部门的检查, 而不去医院就诊。部分孕妇存在麻痹思想认为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 存在侥幸心理。流动人口流动性大, 管理存在困难。
2.2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 产前健康管理及产后访视均在卫生院完成, 产前随访工作量大, 存在督导不到位的现象。另外基层医疗单位技术力量薄弱, 医疗设备缺乏, 群众接受保健服务意识差, 流动人口流动性大, 居住分散, 部分超生者为躲避计生部门的制裁, 不愿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2.3农村妇女生殖健康观念较差,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初次检查孕周较大以及检查次数较少, 高危因素未能及时发现及处理, 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4高危人群比例较高。通过分析认为部分高危因素可预防, 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及流产2次以上人数等。
2.5剖宫产率过高。很大一部分孕产妇对分娩方式存在认识不清, 认为剖宫产分娩方式较自然分娩更安全, 痛苦小, 第一胎贸然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迅速结束分娩, 结果第二胎时想选择自然分娩却不能实现, 提高了剖宫产率。
2.6基层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高, 产后访视率不低, 有个别访视不到位是由于流动人口产妇产后居住外地导致。
3 改进措施
3.1孕产妇健康管理是从怀孕到产后42 d对孕妇及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保健服务, 其目的是对妊娠过程全程监测以及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 实施有效干预措施, 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保障母婴健康, 减少并发症。优质的孕产期健康管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是保护和促进母婴健康, 提高出生质量与人口素质的关键。孕产期健康管理是妇幼工作的关键环节, 产前检查、分娩期保健和产后访视是孕产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研究发现孕产妇首次检查的时间滞后, 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相关妇幼机构, 孕妇本身及其家属都应该根据影响因素探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 努力提高孕产妇自身的保健知识和接受保健的意识。
3.3利用组建的三级网络管理, 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 及时掌握孕产妇情况, 避免意外妊娠的发生。及时上报孕情, 督促其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做好妇幼健康宣教。
3.4卫生部门和计生部门紧密配合, 资源共享, 共建妇幼保健网络, 更好地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
3.5孕期是生命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孕期保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命的质量。通过督促孕妇按时接受产前随访及健康教育, 有利于及时发现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 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转诊并进行随访, 使之尽快得到有效纠正, 解除高危因素。做好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学会自我监护的方法, 通过自数胎动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了解分娩过程, 认识自然分娩的好处, 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提高自然分娩率, 降低剖宫产率;认识母乳喂养的好处, 学习母乳喂养知识, 掌握母乳喂养技巧, 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 从而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质量。
3.6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 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 应于3 d~7 d内至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 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 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喂养指导, 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 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情况;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 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 应及时转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 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1]。加强产后访视, 及时的产后访视和正确的产后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知识, 尽早发现产褥期疾病及时纠正或转诊, 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 提高母乳喂养率, 及早发现影响新生儿健康的危险因素及时得到有效纠正。
3.7产后42 d复查也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 产后42 d复查通过测量血压, 妇科检查, 及B超检查, 能够让孕产妇及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 使影响产妇健康的妇科疾病及内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再次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提高母乳喂养率。对避孕知识进行宣教, 教会产妇正确的避孕知识, 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 降低因意外怀孕给妇女造成的心理生理伤害, 提高夫妻生活质量, 保障妇女身心健康。
3.8健康教育要贯穿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始终。健康教育是投资少, 见效快的重要干预措施, 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她们防病治病的能力, 产生自觉接受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动机。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的实质是一种干预措施, 是对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和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孕产妇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人群指导其进行产前检查, 并宣讲高危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 从而有效预防, 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妊娠, 降低高危妊娠发病率, 是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的关键。而健康教育作为传授保健知识, 指导人们采纳健康行为,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一门学科, 是协调提高妇幼保健水平, 增强妇幼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产前健康教育是理解、支持、促进孕妇对妊娠、分娩、正确认识的过程, 是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理想措施。应使广大农村妇女真正认识到接受产前保健及产后保健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生殖健康理念, 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
3.9乡镇卫生院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产前及产后妇幼保健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改进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建设及增加医疗设备, 对提高农村孕产妇的产前检查质量及患者对乡镇医院的信赖度有着重要意义。
4 讨论
增加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及医疗设备和条件,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充分利用三级网络, 将健康教育贯穿孕产期始终, 有利于普及农村孕产妇卫生保健知识, 提高她们防病治病的能力, 增强保健意识。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有效利用率, 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水平, 从而达到促进孕产妇健康水平, 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乡镇卫生院年度工作计划 篇3
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我院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搞好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九大项目和医院建设工作,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现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辖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继续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条主线,建立完善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公共卫生三大体系,积极落实人才培养、医院管理、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四项保障措施,认真贯彻实施区委“紧靠一大目标,实施六大方略,突出六大重点”的发展方略,开拓创新,奋力赶超,推进我院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保障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要求
继续深入实践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规范管理,搞好服务;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医疗、药品购销活动中的商业贿赂,持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切实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规范化服务。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努力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下功夫。开展九大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三网”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大力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稳步发展妇幼保健工作,积极实施“降消”项目;抓住时机加快医院发展建设,团结全院职工,奋发努力,力争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进而推动医院不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工作目标
(一)、业务方面: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现有在职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医技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特别是要做好业务骨干的培养;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工作为切入点,不断修订制定完善各岗位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争取门诊量上升20%,住院病人次上升15%,业务收入增长15%。
(二)、疾控方面:
1.继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健全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严格执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传染病漏报率控制0%;主动加强预警预测工作,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建设,防范手足口病、霍乱、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及处置工作。加强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工作,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继续广泛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加强对性病、艾滋病疫情的监测报告,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高危人群行为干预。2 认真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加强发现、转诊、追踪和治疗工作,确保医疗机构的病人报告率、转诊率和病人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保持在100%,做好双重感染病人的发现和治疗工作。
3.扎实推进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冷链管理,认真落实告知制度,保证接种安全有效。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查漏补种工作,保证免疫规划基础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安全按种率100%;乙肝及时接种率100%,全程接种率95%,补种率95%。继续实施强化免疫,防止麻疹暴发流行,维持无脊灰状态。继续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管理,保证数据录入准确、上传及时。
(三)、妇幼保健方面:要继续做好妇幼卫生与保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加强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为民办实事“一免两补”项目的管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各项目的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强《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管理。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加强妇幼业务人员培训,稳定妇幼队伍。确保项目各项指标的完成。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100%;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0;儿童保健覆盖率95%;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争取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力争为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高危筛查率20%,高危管理率100%;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率达95%以上。叶酸补服率达70%以上,增补叶酸知晓率达75%以上,叶酸服用依从率达40%以上。对每个农村住院分娩的产妇实行补助。
(四)、新农合方面: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积极开展2012年新农合筹资工作,稳步提高参合率达到96%以上;全面落实政府对新农合人均补助费用,收费合格率99%;门诊 次均处方值、包干资金、住院总费用、分段付费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推进信息化报销制度的建设;强化监管;进一步完善资金监管措施,落实报销公示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强新农合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稳步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教育健康、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等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时按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六)、财务工作方面:严格控制支出,发展基金占纯利30%,支出占60%,其中,业务接待费占6%。
(七)、行政工作方面: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工作任务,按时上报各种材料。
(八)、医疗质量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以《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重点,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健全医疗、护理、功能检查、放射、化验等各个科室、各个诊疗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实现诊疗工作的规范化。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杜绝医疗责任事故。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为实现“人才立院”的战略目标打下夯实基础;继续开展医院管理活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加强监督,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病历处方书写合格率达98%以上,依法依纪落实奖惩,保障医疗安全,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九)、党风廉政方面:加强班子团结,打造一个团结务实、廉洁勤政、奉献的领导班子,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大事讲民主,小事讲风格。加强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为医院工作和发展营造最佳的外部环境。
四、重点要做好的工作
(一)、政治思想和行业作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1、坚持发展和创新精神,不断深化服务理念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服务。首先要继续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民主管理意识、勤政廉洁意识,坚持以德、以法治院,不断拓展加快医院发展的新思路;二是要继续抓好医院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做到在管理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上不断创新,加强成本控制,狠抓增收节支,努力创建节约型医院。在努力加强规范化、服务型管理人员、医疗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争取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在规范服务流程的工作上有突破;三是进一步加大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四是进一步强化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切实抓好行风建设,不断营造出奋发创新、规范服务的氛围。
2、继续搞好行业作风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法制观念和监察审计机制,反对和抵制商业贿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风建设的制度措施。进一步树立诚信意识和人性化服务理念,坚持搞好院务公开、科务公开,不断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医院管理,切实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坚持“八不准”和“五禁止,”积极推行以德治医和人性化关怀,以精心的诊疗、礼貌、温馨、周到的服务,不断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要进一步完善医院各项服务程序、各个服务环节的服务措施,力求实现环境优美、程序便捷、服务高品质。
3、依法行医,继续强化医疗质量,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 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等各项法规,按照“医院管理年”的要求,以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以严格各项医疗制度、措施、规程为重点,抓好以病例质量控制、基础医疗质量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服务管理。进一步严格医师责任制、病历质量监控责任制,加强科室的质量监控和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控,要不断提高各级医技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加强检查考核,严格落实责任,以确保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学习医患沟通的法律论据、医患沟通技巧、规范医患沟通行为的措施等,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降低因医患沟通不良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落实核心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是病人安全的保证,是医院发展生存的基础。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落实医疗质量核心管理制度为重点,细化医疗质量痕迹管理;加强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及《执业医师法》、《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为依据,提高医院的病历书写质量;加强药事委员会管理,严格把好药品关,保证药品安全,落实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使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控制在60%以内。建立不良医疗事件报告制度,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措施,减少医疗隐患;完善医疗纠纷、医疗投诉处理办法。
4、继续抓好医院精神文明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的反映,是医院内涵建设的体现,是医院良好运行状态的客观表现。继续强化诚信、人文关怀的理念,倡导奉献、敬业、遵纪、守法的精神,营造互助互爱、讲文明讲礼貌的氛围,激励创新、奋发的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全院职工的专业技术素养和规范化服务的思想素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继续加强学习,着力建立学习型的医院、学习型的职工,通过学习,充实知识,增长才干,提升临床思想能力,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及人之素质和沟通能力,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开展院内、科室内业务学习,加强教育学分管理,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促进医院业务学习的开展,提高医院整体业务素质,确保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二)、业务工作方面
1、疾病控制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指标,按时收集、上报各种资料和数字;按时进行疫苗冷链运转;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提高到100%;安全注射不发生接种差错;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和宣传工作;完成肺结核病人、麻风病人的发现和督导管理工作。全镇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2、妇幼保健工作。完成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收集、整理、按时上报各种资料和数字;孕产妇死亡控制为零;提高住院分娩率到98%以上;开展好产科能力建设工作,在年底通过验收。
3、医疗业务工作。完成核定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病历处方书写合格率达95%以上;完成下达的业务收入指标;无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
4、新农合工作。按规定比例和范围进行减免;控制处方平均值在35元以下;开展好药品网上统一竞限价采购工作。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成下达的建档任务,完成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工作,下乡指导、开展 工作履盖各村委会交通沿线,完成高血压、高血糖病人筛查和建档及管理。
6、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工作。按时派人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进修活动;对乡村医生和职工进行四次业务培训;辅助检查科室能正常开展。
7、其它工作。加强对村卫生所、村医的管理和考核;协调好上下级和相关部门和关系,配合开展好工作;做好相关工作资料、痕迹的收集整理;搞好医院内部的环境卫生。落实好区卫生局临时下达的各种任务工作。
(三)、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及人才培养方面
科技兴院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按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计划,每年选送积极进取,事业心强,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到省、州、县级医院进修学习。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计划,选送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短期学习班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部份职工到优秀系统单位参观学习考察,使他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好的为医院建设做贡献。鼓励支持科室扩大服务项目,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科研工作。坚持认真开展全院性的业务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每周组织一次全院性业务学习。继续坚持每年一次的业务技术人员及在职职工的履职考核工作,继续鼓励各类人员自学成才,对于医学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要恭留善用、大胆引进。
(四)、财务管理方面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依法理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确保医院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进一步贯彻执行《预算法》和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办法》,逐步建立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为重点、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渗透到医院管理全过程的医院经济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既符合医药卫生政策又适合我院情况的绩效考核及内部分配机制。在成本核算基础上,通过对各项成本报表和经营指标的分析评价,为医院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分配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信息和参考依据,努力搭建真实、合理的绩效考核平台。
加强收费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把好收费关,在临床科室的积极配合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一日清单制”,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我院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收费透明度,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等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患者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及时处理医疗收费投诉;营造依法行医、合理收费的良好环境。
(五)、综治和安全管理方面
继续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医院法制建设和职工思想教育,特别是要抓好普法的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搞好治安、消防的综合治理,努力确保治安消防和医疗服务的“两个安全”。不断强化医院应对医疗、公共卫生、治安消防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医院稳定发展。
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卫生院
乡镇年度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总结 篇4
一、抓目标考核,严格落实各方责任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一是进一步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在年初根据机构改革情况调整县食安委成员的基础上,8月28日,县委书记碰头会专题研究了县食安委的调整充实问题,拟增加2名县领导任副组长、增加几个县委部门为成员,县食安委将变为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的食安委,规格建制上明显提升。二是食品安全目标考核分值提高。经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县对部门、乡镇的食品安全目标考核分从以前的2分调整为3分。实现了与市对县考核目标一致。三是经费保障增加。食品安全宣传经费、监管执法经费、民生抽检经费、农村群体性宴席监管工作补助经费都较去年有很大提高。四是工作责任和要求更加明确。今年由于部分部门的机构进行了合并、职能进行了调整,县食安委也根据机构改革后的新格局,对食安委成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3月份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上,县政府与22个乡镇、13个县级部门签订了《20xx年度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并根据食品安全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对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范围进行了调整,重新制定了《县20xx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细则》,相比去年的考核细则又更加的细化和明晰了工作要求和责任。五是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新食安法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为了贯彻新食安法,专门召开食品安全主任责任落实会,与全县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市场主体负责人签订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书。
二、抓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监管网络
一是片区所全面运行。按照县政府要求,在经过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等一系列的筹备、添置后,我县三洞、黄土、甘江、木城4个片区食品药品监管所于今年4月份全面运行,有10名工作人员到片区所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关口实现真正下沉,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得到贯通。二是网格化监管正式形成。今年以来,我们将县城及22个乡镇划分为7个片区,通过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强化了一线执法力量和稽查力量的方式,以执法人员占比64%的比例,组建了7支食品药品稽查中队,分头全面负责7个片区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网格化管理。三是四级网络全面加强完善。重新调整了248名村级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并为其和乡镇食安办工作人员制作了吊牌式《工作证》,以便于其开展监管工作。通过乡镇政府聘用明确了1970余名社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县、乡、村、社四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得到健全完善。
三、抓综合协调,充分发挥食安办作用
今年以来,我办积极发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促进了全县食品安全“一盘棋”的进一步形成。一是认真组织食品安全宣传检查活动。组织开展了春节前夕的联合执法检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清明节及“五一”前夕的食品安全检查、夏秋季节和汛期食品安全隐患排查、6月份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秋国庆及“陶博会”期间食品安全检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各项工作均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联合。今年多次组织食药监、公安、工商部门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取缔保健食品、医疗器械非法宣传、非法经营行为4起。三是组织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全年组织召开了2次县食安委全体成员会、1次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3次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交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通过召集会议或向政府常务会提交议题,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落实和各项政策、制度的出台。四是强化信息工作。认真抓好每月县、乡各级各部门监管情况的搜集整理,及时汇总编发食品安全工作简报,反映工作动态,推进面上工作开展。全年共编发食品安全工作简报六期、工作通报五期。五是组织开展了应急管理培训和应急演练。组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培训2次、应急演练1次。对《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再次修改,并向涉及到的相关部门、乡镇再次征求意见,请县政府法制办从政策法规角度进行审核把关。今年6月2日,《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经县政府第6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6月18日县政府文件(夹府办发[20xx] 35号)下发执行。
四、抓执法检查,全面规范食品市场
一是“两法衔接”机制得到初步建立。县委政法委牵头印发了《县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工商质监、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并于6月2日召开了第一次“两法衔接”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县食安委调整后,“两法衔接”机制所涉及的部门全部成为成员单位,有利工作协调和开展。二是各职能部门、乡镇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监管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突出“专项”二字,精确打击、靶向打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共出动检查674人次,检查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单位929个、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7件,简易程序处罚56 件,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40公斤,罚没金额22.62万元,受理投诉举报15个。县粮食局开展了重大节日期间储粮安全、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和汛期粮食安全重点排查工作。县农业局严把全县农产品、水产品和养殖生产环节关口,全年共计检查农资门市50家,水产养殖场22家,饲料生产企业19家,检查兽药经营企业29家,饲料经营企业61家,畜禽养殖场46家,提出整改意见16条,出动执法人员115人次,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和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县城管局出动执法人员170多人次、执法车辆90台次,清理疏通流动饮食摊点550多个次。县教育局开展了经常性的学校、幼儿园安全检查和培训。各乡镇共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宣传培训会88次,出动350余人次开展食品安全检查980余家次,1―10月份全县农村群体性宴席申报、监管达3934次,聚餐人数达653154人,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抓宣传培训,培训层次力度提升
今年,我们在抓好日常宣传、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法规全面培训、牵头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等的基础上,宣传培训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首次直接延伸到基层。我们借4个片区食品药品监管所全面启动的机会,首次开展了以农村片区为单位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使培训工作向基层延伸。二是加大了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培训力度。印发培训小册子5000余册;新《食品安全法》的宣讲,不仅在行政管理相对人培训中开展,还进了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领导干部轮训班和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县人大常委会的学法内容,下一步还将进入县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三是创新了干部培训方式。6月下旬,首次组织了“县首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培训研修班”,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部分县级部门、乡镇领导共27人到上海财经大学学习,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为参训领导讲解新《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等,提高了我县部门、乡镇领导干部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六、其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乡村厨师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顺利推进。我县共有376名乡村厨师,目前已有108名乡村厨师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保费投入12.96万元,保额达5400万元。占全县乡村厨师的29%。二是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有序进行。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县由县移动公司投资约324万元实施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通过开通“透明厨房”和施行“电子药店”,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能。试点阶段签约216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到今年9月底,食品药品监管局新建一层建设总监控室、服务器、监控大屏、计划中的多数监控点均已完成接入并调试运行通过进入试运行。截至目前,已接入学校、幼儿园40所(40条光纤)80个摄像头,药店102家(102条光纤)。三是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程启动实施。今年6月,我局根据省、市要求,组织城区学校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火锅连锁店等2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召开“明厨亮灶”工作推进会,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升级改造,促使餐饮服务提供者切实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引导消费者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形成社会共治格局,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截止目前,我县有37所学校(幼儿园)完成视频厨房改造、3所学校完成了隔断透明厨房改造。
七、20xx年工作安排
1、进一步加强新《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新《食品安全法》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因此,加强新《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是近一两年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要在抓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学习宣传的同时,组织好食安委成员单位、各乡镇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
2、进一步加大查案办案力度。要抓好食品药品日常监管,认真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危害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违法行为;要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两法”衔接工作,及时移送食品药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
3、进一步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要在今年县对乡镇、部门食品安全目标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细化考核方案、量化考核指标、固化考核方法、提高考核权威,使考核工作成为推动全县食品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乡镇2012年度卫生监管 篇5
2012年,全镇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工作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政府加大对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指导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工作,督促企业及时报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努力实现全镇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形势的稳定好转。
一、加强监管政策措施,有效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1、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组织广大职业卫生监管人员认真学习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提高监管人员依法履职意识的能力。层层落实责任,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顺利实施。
2、加强监管协调工作。结合职业病危害形势和监管工作实际,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政策措施研究,联合卫生、社保、城管等部门在2012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和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不断创新监管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促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上水平、见实效。
二、完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机制
1、加强职业卫生法规规章建设工作。启动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条例调研工作,建立完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业病危害项目
申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裕调查处理,完善职业卫生监管法规规章体系。
2、加强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以防治煤尘、矽尘、生化等职业病危害为重点,继续在全镇范围内推进木制家具、造纸业、砖窑厂等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职业卫生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
3、积极落实职业卫生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上下一致、沟通协调,完善信息通报、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完善监管手段,形成工作合力。
三、做好“三项工作”,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卫生主体责任
1、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等媒介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抓好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2、严格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研究制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扎实推进重点监管行业领域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3、加强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完善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简化申报内容、程序,并加强督促指导力度。建立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通
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研究述评 篇6
自新医改启动以来, 全国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收入为205亿元, 2012年已超过640亿元。随着政府财政补助经费的到位, 困扰农村卫生服务发展的资金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夯实, 卫生院的人员经费和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也有了切实保障, 但是其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在新医改启动后的3年间, 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次数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比重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2009和2012年分别为15.98%和14.05%, 入院人数比重也出现了同样的发展趋势, 两年占比分别为28.73%和21.70%[3]。
由此可见, 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绩效已成为我国农村医改的软肋, 然而政府有关部门对如何监管乡镇卫生院是否履行应有的职责与功能缺乏相应的手段和机制[4]。在此背景下, 新医改对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和要求。2010年, 国务院在《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经过2年的发展, 2013年, 国务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再次提出了要创新绩效考核机制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效。因此, 实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在新医改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出的政策要求。如果这一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不仅乡镇卫生院走不出改革困境, 影响农村卫生体系的整体发展, 最终危害的还是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1 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
1.1 绩效的内涵
绩效 (performance) 作为专业术语, 最早出现在工商企业中[5], 现已在各行各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绩效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 但这种客观的绩效水平需要经过评价者的主观评价, 形成绩效信息, 才能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6]。因此, 针对“什么是绩效”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直到Brumbrach在《绩效管理》一书中对绩效的内涵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7], 被国内外学者所普遍接受。他认为“绩效包含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 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行为本身也是结果, 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也就是说, 在对卫生服务绩效进行管理时, 既要考虑产出, 也要考虑投入, 即在管理实践中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8]。
1.2 绩效管理的定义
在对绩效内涵的理解不断深入的基础上, 研究者们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随着人们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视, 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过程[9]。绩效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是指基于组织的战略目标, 通过员工与管理者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协议, 在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取得较好工作绩效的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10]。绩效管理的核心思想对绩效的持续改进, 基于这一思想形成的绩效管理模型是一个动态的闭合循环系统, 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4个环节, 绩效沟通贯穿其中。
2 国内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在绩效管理模型中,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绩效计划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日趋广泛, 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如2006年, 冯占春等人采用“卫VIII项目”中央专家组研发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自我评价表》对甘肃省岷县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质量现状和改进情况进行了评价[11];此后, 王静等人又通过文献研究和Delphi专家咨询法, 从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三方面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12];李彬等人则利用2008年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 以进行乡镇卫生院规划设置为研究目的, 按照社会效益、工作效率和经济运行3个模块, 建立了乡镇卫生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3]。
但是, 绩效计划不等于绩效评价, 二者是绩效管理模型中两个不同的环节。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 而绩效评价则是下一个绩效管理循环开始的基础。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后, 如何制定各绩效指标的标准, 如何让乡镇卫生院院长理解并接受, 县卫生局有关部门如何实施绩效考核, 考核结束后如何利用指标体系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和全面的绩效评价, 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14]。
在绩效评价环节上,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局限在基于横断面调查的结果分析上, 缺乏与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的联系。有些学者的评价研究只针对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两项重要职能中的一项展开, 或者仅利用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的改变情况来衡量某一绩效周期内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状况, 并且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缺乏理论依据[15]。
对于绩效执行和绩效反馈环节的研究, 有国外学者指出, 我国卫生部门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16], 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进行过系统的论述。可能的原因是, 部分卫生部门管理人员以及研究人员对绩效管理的基本思想概念模糊, 存在认识误区, 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混淆。因此, 在管理实践中, 体现不了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动态闭环系统的特点, 对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工作的重视不够, 绩效管理的4个主要环节存在脱节的现象。
除了易将绩效评价环节与绩效管理系统这两个概念混淆, 国内研究人员对绩效评价本身也存在认识误区, 即将作为绩效管理环节的绩效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实施后的效果评价。前者是对一个绩效周期内被管理者的工作绩效进行评判, 而后者则是对绩效管理这一项制度政策从设计、实施到产出各个环节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价。不仅在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评价方法上也有显著差异。虽然有学者开展了回顾性研究[17], 并应用了数据包络分析和TOPSIS等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18,19], 但都没有能够运用较为科学、客观的分析方法研究国家其他宏观卫生政策、本地区本机构的卫生资源状况以及时间趋势对乡镇卫生院绩效水平和绩效管理实施效果的影响。
3 国外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3.1 荷兰
荷兰卫生保健质量研究所在本国65名全科医师或团队中实施了“参与性按绩效支付项目” (Participatory Pay-for-Performance Program) , 进行绩效管理干预研究。在项目方案设计和效果评价上, 邀请纳入项目的全科医师或团队共同参与[20]。
该项目包含绩效测量、绩效评价与经费补偿两大模块。在绩效测量环节, 收集的绩效数据包括临床服务、综合管理和患者体验。在绩效评价与经费补偿环节, 特色的工作内容有: (1) 对临床服务、综合管理和患者体验这三个维度分开评价, 分值分配为2∶1∶1。 (2) 各维度的门槛值均为所有考核对象平均分值的第25个百分位数。 (3) 将考核总分划分为7个等级, 得分在最低一级的考核对象将无法获得经费奖励, 从第二级开始, 每一级的奖金以1 000名服务人口为计算基础, 按比例递增, 最高一级的奖金额度为医师或医师团队工资的5%~10%, 约为每1 000名服务人口发放6 890欧元。 (4) 考核对象在考核结束后4个月收到反馈, 并有申诉的机会。 (5) 考核既重视质量现状也重视质量改进情况, 分值比例为3∶1。此外, 项目也明确了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励经费不会从其他补偿经费中扣除, 并且考核对象可以自由支配获得的奖金。
通过对比基线数据和项目实施1年后的绩效评价结果, Kirschner等人发现, 临床服务和患者体验指标均值有显著提升, 但基线水平越高的指标, 其提升幅度则越小。此外, 全科医师团队规模越小, 改进幅度越大[20]。
3.2 西班牙
西班牙于1991—1995年在其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以下简称“CQI”) [21]。项目首先成立了CQI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协调。纳入项目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也参与了方案设计。为促进领导小组与各中心的沟通, 每个中心又成立了分委会, 3名分委会负责人也随后加入了CQI领导小组。每个分委会都有权力提出本机构需要监测的工作内容, 并与领导小组共同制定绩效指标。在项目正式执行以前, 各机构医护人员和领导小组就绩效指标的评价标准达成了共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 领导小组会与相关的医护人员商讨应立即采取何种改进措施。共有6块工作纳入绩效评价, 分别是婴儿保健、妇女保健、家庭随访、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和病案管理以及患者满意度与信任感, 每块内容包含1项或多项指标, 但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并没有在同一时间对所有指标进行测量。
有学者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21], 研究发现项目执行5年后, 妇幼保健和病案管理工作有了显著改善, 患者满意度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也有明显提高, 家庭随访记录和继续教育仍有待加强。研究还发现, 领导小组和分委会的协作与沟通使得项目在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的同时能够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初级卫生保健中心成员参与制定了部分项目内容, 这一活动也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在改善卫生服务质量上的积极性。
3.3 海地
针对卫生机构的按绩效支付项目 (performance-based financing, 以下简称“PBF”) 于1999年被USAID引入海地, 在2005年推广到海地全国27家非政府组织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以下简称“NGOs”) 中实施[22]。项目内容包括:定期、准确和及时地监测和报告;向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帮助他们理解、制定并达到项目目标;如果目标没有实现, 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制定一个创新性的激励指标选择机制。
海地PBF项目在费用支付方式上与以往的PBF项目有所不同。海地项目不针对某一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拨付经费, 而是对某个机构的服务总成本进行测算, 在此基础上提取5%的经费按照该机构年底的考核结果予以发放。考核主体每年会与各个机构共同决定本机构今年的考核内容和目标值, 并沟通激励方案。考核内容虽然以妇幼保健为主, 但都是各机构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 包括预防接种、产前和产后保健, 以及住院分娩。卫生部每年年底在考核内容中随机抽取4~5个指标, 根据该机构抽取指标的完成情况给予经费奖励, 且各机构抽取的考核指标并不相同。该种支付方式规避了卫生机构不重视非经济激励服务项目的风险, 并且降低了卫生机构数据造假的可能性。
有学者研究发现[22], 在2008—2010年间, 海地PBF项目机构比非项目机构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数量上增加了39%。通过定性访谈发现, 参与海地PBF项目的卫生机构负责人一般都会将绩效指标分配给具体的卫生服务提供人员, 组织召开常规会议, 监测评价员工绩效, 并与员工一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 帮助员工制定实现目标值的具体策略。这些由PBF项目带来的管理上的转变也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实现绩效改进的关键动力。
3.4 国外研究总结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发现,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 已在其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中对绩效管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尽管开展的管理实践活动各具特色, 活动进程并不一致, 但绩效管理的4个主要环节以及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均能够有所反映和体现, 并且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较好。然而, 也有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虽然制定了能够反映初级卫生保健系统或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但是该套指标系统的出台仅仅是为了进行绩效评价, 或对绩效指标的设置提出指导性意见。如韩国的“初级卫生保健评价工具” (Korean Primary Care Assessment Tool) [23], 以及经济合作组织国家 (OECD) 向其成员国推广的“卫生保健质量指标项目” (Health Care Quality Indicator Project) [24]等。至于如何将指标体系向考核对象做沟通和解读、如何操作绩效评价、如何应用评价结果、如何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以及如何实现改进绩效的目标, 均没有后续的研究给出证据支持。而这也是国内该领域研究中最主要的局限性之一。
4 未来研究展望
尽管按照新医改政策要求, 全国各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已开始逐步推进本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工作, 但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未能真正发挥出促进乡镇卫生院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因此,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应当重点探索如何实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 以及如何建立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
4.1 以持续改进为导向
首先应当加强卫生管理者对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动态闭环系统的认识, 将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融入管理工作中。政府卫生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督导时需要调整评价方式, 不需要每一次督导时对所有的绩效指标都进行测量, 而是应当根据上一评价周期发现的各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突出绩效问题进行跟踪考核, 监测乡镇卫生院的改进情况。其次, 针对实际值普遍低于目标值的绩效指标, 应当重新考虑目标值的设定, 以是否可实现和是否能够激发乡镇卫生院改进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为设计依据。
4.2 落实与完善绩效沟通
在绩效反馈阶段, 应当一改原先的单向沟通为双向交流, 即除了政府卫生部门领导向乡镇卫生院院长反馈绩效评价结果以外, 还应当允许乡镇卫生院院长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诉, 并提出在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指导改进方面, 卫生行政部门不仅要制订改进计划, 还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如邀请中医院医师对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等。
4.3 创新效果评价机制
如前所述,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方法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国内学者还没有研制出一套系统、客观和可行的效果评价工具, 多数是对乡镇卫生院绩效现状的描述性分析。应当通过高质量对照组的设立, 比较与未实施绩效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在绩效水平和绩效改进上的差异。此外, 还应当对影响乡镇卫生院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特别是国家宏观卫生政策和当地卫生资源配置状况, 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 找出制约乡镇卫生院绩效改进的因素, 形成乡镇卫生院长效发展机制。
摘要:在阐述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 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研究进展和现存问题进行了剖析, 对国外同级别机构, 即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案例介绍和经验总结, 最后提出了下一阶段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实践的重点内容与方法, 包括以持续改进为管理目标, 落实并完善绩效沟通, 以及创新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 由此为形成乡镇卫生院长效发展机制和巩固基层医改成果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
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工作方案 篇7
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重点加强贫困村订单定向3年制专科层次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医学生毕业后重点安排到贫困村卫生室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的工作方案,内容如下:
【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工作方案一】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于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个中央部门,于XX年6月21日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指导意见》。2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等情况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介绍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从制定《指导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总体要求、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
XX年6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健康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为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个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从XX年2月份开始,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研究问题成因和具体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在开展大量前期实地调研、充分征求地方基层和社会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中国残联等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4月份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进行了研究,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经国务院同意,《指导意见》于6月2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个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印发。
贫困地区卫生与健康状况堪忧,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当前,受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不足,群众健康水平亟待提升。截至XX年,832个贫困县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卫生资源明显不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卫生与健康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贫困地区卫生与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健康中国建设最突出的“短板”。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事关贫困人口脱贫的健康问题,采取更加精准的超常规举措,调集最优势的医疗卫生行业资源,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凝聚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形成支持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合力,补短板、兜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重要的超常规举措,总体要求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部署安排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一地一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瞄准因病致贫的家庭和病种,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防治并举,分类救治,助力脱贫攻坚。
针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为着力点,整合现有各类医疗保障、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采取更加贴合贫困地区实际、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实现中国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第一,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第二,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
第三,实行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
第四,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第五,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指导意见明确了卫生计生委、扶贫办作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牵头单位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提出,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各地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层层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强调县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要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统筹做好资金安排、政策衔接、项目落地、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
二是落实投入政策。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责任。中央财政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卫生计生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健康扶贫工程顺利实施。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卫生计生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省市两级财政安排的卫生计生项目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通过统筹整合使用相关财政资金,加大健康扶贫投入。东部省(市)要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内,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指导意见提出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健康扶贫工程的措施。通过给予项目冠名、按规定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向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整合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为贫困地区送医、送药、送温暖。
四是严格考核评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将健康扶贫工程纳入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贫困地区政府目标考核管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细化职责分工,明确任务要求,对实施情况定期检查督促。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每年将组织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五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健康扶贫形式和途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重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统筹配置和使用相关资金、项目,提高使用效率,推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动力,通过健康扶贫与相关特色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等措施的衔接,形成合力,提高脱贫攻坚的实际效果。
健康脱贫的目标是让贫困地区人口看得起病
健康脱贫简单说有四个目标是:第一,要让贫困地区的人口能够看得起病。第二,要让他们看得好病。第三,要让他们看得上病。第四,让他们少生病。主要是提高门诊和住院报销的比例,降低治病经济负担,能够得到有效的医治。
新农合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补助的标准在XX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提高40元,达到了420元,这是财政补贴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缴费的部分,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以达到50%和75%。
根据医保制度,今年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中央财政今年新增加的40元中,有10元钱专门用于贫困人口,通过实施倾斜性的支付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收益水平。按规定,新农合报销以后,通过大病保险还可以再报销10-15个百分点。
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完善兜底保障机制,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一是核实因病情况。这是精准健康扶贫的前提和基础。今年4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调查方案,并专门召开会议,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核实核准工作进行部署,组织动员基层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对导致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的致贫病种进行全面调查,把致贫的病种找出来,每一户建立一个档案。根据安排,调查将于7月底前完成,届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形成调查分析报告,为分类救治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并将建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二是进行分类救治。对于能一次性治愈的,将组织专家集中力量进行集中治疗。从XX年起,对农村贫困家庭中患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9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制订诊疗方案,明确临床路径,控制治疗费用,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如尿毒症、重性精神病,由就近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如高血压、糖尿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下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
三是实行挂图作战。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发动、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力量,开展重点救治。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的占比上升,健康扶贫工作在整个脱贫攻坚战里面起到关键作用。
对XX年底的贫困人口全部进行了建档立卡,数据表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在所有贫困户里占到%。、XX年全国自上而下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扶贫工作力度非常大,有不少贫困户脱贫。根据XX年下半年贫困人口“回头看”数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的占比不仅没有降,反而上升到%,增加了个百分点。因此,怎么样更好地打好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场攻坚战,在整个脱贫攻坚战里面起到非常重要、关键的作用。
国务院扶贫办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全国的三级医院都来帮助贫困地区,特别是832个县的县级医院,让贫困群众做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镇卫生院、大病不出县,努力帮助他们医治疾病。
农村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边远的交通闭塞地区。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让贫困人口能够就近看病,及时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扶贫成效的关键。为此,要坚持输血、造血并重:
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实施全国三级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
三是加强人才综合培养。
社会力量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进一步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对中国扶贫开发工作高度关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30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社会力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健康扶贫工作方面,很多单位企业个人都积极支持、热心参与,在地方病的防治,先心病、儿童弱视防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要发挥社会力量在健康扶贫中的促进作用,应当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把基础工作做好,把病因和病种搞清楚、搞准确。
第二,做好国家、省、市、县等相关组织与老百姓需求的有效对接平台。
第三,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工程。
第四,发挥好社会上专业机构的作用。
第一,提升现有的人才专业水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脱产培训,二是对口帮扶。三级医院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时,要派去一名院长或者副院长,另外还有3-5名技术骨干,实地帮助培训贫困地区的人才,对现有的人才能力进行提升。
第二,培养能够留得住、稳得下来、能够扎根的乡土人才。立足本地,就是在贫困县选拔具有本科学历、大专学历、高中学历的,愿意留在本地工作的本地人才,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订单,送出去培训,通过培训取得助理医生资格、执业医生资格或者全科医生资格,更好地为本地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第三,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报酬待遇,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人。如贫困乡镇要建周转房,同时从工资待遇、津补贴方面给予倾斜,让对贫困地区有感情、愿意奉献的专业人才留下来,多渠道、多途径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人才问题。
疾病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最新摸底调查显示:目前全国7000多万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有42%,涉及1200多万个家庭。有的即使暂时摆脱了贫困,也往往因为患病而再次返贫。致贫原因,33%是由于疾病影响劳动力所致,12%是由于“灾难性医疗支出”或大额医疗费用所致。虽然贫困人口大多数都参加了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保,但医保支付比例有限,而且很多医疗费用难以纳入医保,患者个人与家庭收入,加上医保支付也只能勉强维持治疗,生活难以改善,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高额医疗费用仍然是导致低收入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
习近平同志在XX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实施医疗扶持脱贫一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使广大群众少生病,因病致贫群众能治病、治好病,是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脱贫的必由之路。我们在广西调研时发现,广西是地中海贫血病的高发区,发病率为%,直接导致出生缺陷远高于全国水平,很多家庭因此陷入贫困。广西实施地中海贫血病攻坚工程,各级财政加强投入,重点用于地中海贫血病防控能力建设、技术培训、信息化基础设施培训、地贫筛查和诊断专项补助等,几年来,地中海贫血筛查技术广泛应用,广大农村人群,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孕前或孕期夫妇可在当地进行地中海贫血初筛,可得到尽早诊断和干预。一系列措施减少了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有效防止群众因地中海贫血病致贫或返贫。
一、确保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切实减轻因病致贫群众的治病负担。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对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实行补助,并对各级财政的分担比例作出规定,确保全部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基本医疗保障。降低、减免贫困人群的部分治疗费用,或适当提高贫困人群在定点医院住院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实现门诊统筹。由此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可通过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级来解决。探索以县、市为单位,由各级政府按比例出资为贫困人群打包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二、完善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城乡居民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通过财政比例预算制加大对医疗救助的财政投入,适当扩大医疗救助资金的规模,将筹资机制和管理职能机制化,提高医疗救助“托底”能力。合理区分作为基本医保制度延伸的大病二次报销、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不同性质大病保障制度的衔接与整合。探索可持续的大病筹资机制,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水平与大病风险防控能力同步提高。探索高效的大病保险经办机制,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障的无缝接续,转变救助方针,将医疗救助对象从“收入贫困”转为“支出贫困”,转救贫为救急,有效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将现行的医后救助方式改为医前救助或医中救助。扩大救助病种范围,逐步实现救助病种全覆盖。
三、精准识别确定医疗扶持对象。以县为单位,组织对建档贫困人口进行健康检查,确定需要医疗扶持的患者。对检查确定的疾病患者,根据病情确定医疗扶持的责任医院、责任医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于县级医院不能解决的疑难危重病人,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转市级、省级医院进行诊治。对因病致贫贫困户的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医疗建设投入,全面实施城市高等级医院对贫困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保障的能力,让贫困人群可以就近看病。重视贫困地区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完善急救车辆、设备、人员的配备,加快急救通讯建设,提高农村急救和自救能力。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妇女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健康环境,在产业扶贫中,要指定负面清单,坚决防止污染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
五、开展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健康干预,改善其身体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开展长期系统的健康教育,普及正确的卫生和防病常识,开展健康干预。如对贫困人群进行免费体检和疾病筛查,针对他们的身体和病情,制定营养膳食和行为干预计划。通过社会捐助、指导其日常饮食消费等,改善其营养状况。
【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工作方案二】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做好我省贫困地区卫生精准扶贫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到20xx年完成296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每个新建村卫生室中央和省级共补助10万元,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到XX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以上标准。充实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XX年,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2020年达到5名。到XX年完成58个贫困县(市、区)县级医院116个重点专科建设。20xx年起,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每年选派3000名左右的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左右的县级医院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20xx年起,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农村居民农合政策的受益感。
1.贫困地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加大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完成2965个未达标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每个村卫生室由中央和省级投入10万元,20xx年建设2400个,20xx年建设565个,同时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优先为每个贫困村村卫生室配备1台健康一体机。
2.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
对于贫困村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照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厅《关于调整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及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收取一般诊疗费。
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200元/月增加到400元/月,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列入预算。研究制定村医退养政策。
3.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重点加强贫困村订单定向3年制专科层次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医学生毕业后重点安排到贫困村卫生室工作。
加强在岗村医培训。分批安排贫困村乡村医生进修,进修时间为6个月,进修完毕并考试合格后,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学杂费及生活补助。
落实乡村医生每周到乡镇卫生院上一天班或每月上一周班制度,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20xx年至2020年,依托国家、省级有关项目,每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配备400名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全科医生,其中XX年前配备全科医生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2018年至2020年,再配备1000名以上全科医生,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5名的目标。
5.加强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
从20xx年起,由省级财政安排资金,组织实施全省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到XX年底前完成58个贫困县(市、区)的重点专科建设,2018年底前完成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重点专科建设。
6.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
从20xx年起,每年从省卫生计生委系统选派符合条件的处科级优秀干部到贫困县的乡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一年,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水平。
从20xx年起,每年选派3000名左右的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左右的县级医院医师重点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多点执业服务,每人每季度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服务不少于6天,完成门诊、手术、会诊、带教指导及健康教育等任务,帮扶指导基层进行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管理能力提升。
从20xx年起,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医师到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帮扶,重点帮扶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帮扶时间分别为半年和一年。
7.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从20xx年起,对全省417万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所需资金从当年新农合基金中支付,年终统一核算,次年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8.提高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
从20xx年起,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所需资金根据实际执行结果,由省级通过调整财政新增缴费补助的方式解决。
9.加强医院管理,减轻患者负担
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规范贫困县医疗机构收费和医疗行为,建立对违规单位新农合资金扣减的制度,集中解决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药品价格虚高和过度医疗等问题,坚决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农村居民农合政策的受益感。
1.省卫生计生委负责督促落实村卫生室建设、提高村医待遇、强化村医培养培训、充实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引导医务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服务等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督导任务进度,检查项目是否严格按要求执行。
2.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争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下达村卫生室项目计划并检查考核项目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3.省财政厅负责资金落实,资金拨付,资金监督管理。
4.省医改办统一组织协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项工作,并实施监督管理。
5.省人社厅负责协调各市州人社部门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录用工作。
6.省民政厅负责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甘肃保监局负责对承办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7.各市(州)相关部门按照省卫生扶贫实施方案要求,将卫生精准扶贫纳入本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指导和监督各县(市、区)项目实施。
8.各贫困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具体项目在县(市、区)的实施。县(市、区)相关部门要摸清卫生工作薄弱环节,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职责,切实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年至20xx年,完成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2.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200元/月增加到400元/月。
3.从20xx年起,连续10年,每年依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项目招考不少于500名免费医学生。
年至2020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配备400名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xx年前配备全科医生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达到3名;2020年前再配备1000名,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达到5名。
年至2018年,完成贫困县每个县级医院2个重点专科建设,其中20xx年20个贫困县,20xx年20个贫困县,XX年18个贫困县,2018年17个插花县。
6.从20xx年起,每年选派挂职干部、多点执业医师、支农医师到贫困地区帮扶。
7.从20xx年起,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20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年6月底前制定出台《甘肃省贫困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
1.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建设,由县(市、区)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部门依照《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组成考核组,对各市(州)项目建设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县(市、区),将减少下一项目和资金的安排,对不合格工程要追究实施单位的责任。
2.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组织检查各地落实情况。
3.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由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联合督导实施进度,检查培养培训情况。
4.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由省卫生计生委与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对相关市(州)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5.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根据重点专科建设方案和《甘肃省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和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6.落实选派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制度、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医院管理等执行情况由各级卫生计生委进行督导和检查。
7.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村医待遇,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政策指导。
【2024年度乡镇卫生院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乡镇卫生院工作年度总结06-03
2024年度乡镇政府工作总结07-08
乡镇年度卫生创建工作总结06-26
乡镇年度文明卫生的工作总结08-29
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年度工作总结06-16
乡镇纪检干部年度总结10-09
乡镇年度扶贫工作总结05-10
乡镇2005年度工作总结06-27
年度乡镇财政工作总结08-14
乡镇2009年度工作总结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