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一年级数学

2024-10-08

王朝霞一年级数学(共9篇)

王朝霞一年级数学 篇1

《培养员工正能量》读后感

恒心搭起通天路,毅力穿过万座桥。——题记

我的理解,“正能量”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态,一种对人对事对物所保持的态度。正能量就是很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相反,负能量就是消极、悲观、抱怨、抵触等。

能量会感染周围的人,这点我非常同意。自从了解了“正能量”这个词,我也就开始关注于这种能量,关注周围的氛围。特别是在公司里面,要形成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氛围。一旦出现个别情绪低落、工作态度不太积极的员工,要赶紧处理,否则这种情绪会蔓延到其他人。在和这些同事聊天时,他们也承认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乐观和积极。这应该就是正能量可以感染的最好例子,但是,他们这些消极的态度也同样可以营销到别人,我认为相对于正能量这就属于负能量吧。所以要及时制止负能量。如果负能量无法制止,那该怎么办?那就让自己远离负能量或者带有负能量的人。

在工作中我们应自觉地做到四个一样:1.加班和正常上班时一个样;2.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3.好心情和坏心情一个样;

4.领导在不在一个样。这些不仅仅是个口号,是我们正真要做到的,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员工。

我们一定要知道:“正能量”是踏实,“正能量”是勤奋,“正能

量”是坚持,“正能量”是认真!水平不高,可以逐步提高;能力不强,可以逐步增强;经验不足,可以慢慢累积。只要我们保持满满的正能量,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终有一天我们会变的无比强大!就好比:几年不见的芙蓉姐姐游泳圈没了,全身散发着知性文艺范。从女屌丝到白富美,只需一颗永恒的心!没有人知道她经历了什么,经过了怎样的蜕变,但是,只要坚持,相信你也一样能创造奇迹。

王朝霞一年级数学 篇2

一、让孩子学会倾听

“听”是取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堂, 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 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 一种礼貌, 一种修养, 一种品质, 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倾听是教学中达到“听、知、思、说”的相当关键的一步.

首先, 教师要为学生起榜样作用, 应该认真听学生的发言, 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 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 都要专心地听, 偶尔可作提示, 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 这是对发言学生的尊重, 在无形之中让班中其余的孩子都意识到了“我们要认真去听”.

其次, 当教师看到有学生走神了, 做小动作没有在倾听, 这时就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处理. 可以停下课来, 目视该学生, 当教学进行过程突然停止, 学生就会有所意识, 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 当然这需要教师在一开始任课就要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些做法是什么意思. 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小动作加以配合, “老师开始‘扫雷’啦! 看看你的眼睛看着我了吗? 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了吗? ”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 立即坐端正眼睛炯炯有神, 这时学生倾听学习的状态很好, 注意力很集中. 当然有时为了让教学继续完整进行, 不中断正常的学习, 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在教室走动, “顺便”走到没有听讲的孩子旁边用手摸摸他的头, 亲亲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 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这时孩子肯定明白了老师的暗示. 不是在全班面前指名道姓, 而是个别性提示, 这样的方式既提醒孩子认真听, 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再次, 教师要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 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妮妮今天听得多认真呀! ”“萱萱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 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 多棒呀! ”“琦琦真厉害, 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 ”教师的这些鼓励性话语, 既表扬了认真倾听的学生, 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

最后, 学会“倾听”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养倾听能力, 让学生在倾听中生疑、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解惑. 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 学会体谅, 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听一听、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评一评, 学会“倾听”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动、静结合, 学会“倾听”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二、让孩子学会观察

观察是精神领域中创造发明的源泉, 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不仅是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而且又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教育需要, 是发展学生其他思维能力的基础, 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新知的重要手段. 因此, 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能培养小学生追根究底的习惯,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就小学低年段学生而言, 他们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抽象阶段, 所以教师不只是单纯知识的讲解, 更应该注重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以帮助对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 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 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 到较好的 效果, 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例如:“2~5的分与合”教学中, 重点讲解4, 5的分与合, 这两块内容属平行内容, 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孩子分圆片、说分与合、记分与合, 重复的劳动很容易让孩子觉得乏味、枯燥.这时就得需要教者好好钻研教材, 改变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5的分与合中一种分法可以说出两个分与合, 让学生在观察后学会推理, 从而增加了课堂的思考性, 另外也优化了记忆分与合的方法, 很好地为后面其他数的分与合做好铺垫.

总之, 通过对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一般的观察方法, 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 提高对数学观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让孩子学会思考

低年级教师是“孩子们通向未来成功之路”的关键设计师和引路人. 因此, 低年级教师更要着意设计好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习惯和自主学习精神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综合练习时, 出示:看以上各幅图你想说什么? 每幅图都有10个小格, 每幅图乒乓球个数不同, 每幅图乒乓球缺少的个数也不同. 问:如果都装满, 一共应是几个球? 突出“10”这个总数不变, 看□ + □ = 10;问两个小窗户分别藏着几和几, 结合图形整理出:9 + (1) = 10, 看9想1;8 + (2) = 10, 看8想2;7 + (3) = 10, 看7想3……以此类推, 通过数形结合建立清晰表象, 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退位减法中的“破十法”打下坚实基础.

思维活动是在学生大脑中悄悄地进行, 但同样可以通过外显的形式表露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思维的活动尤其会在语言上反映出来. 如质疑问难就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最佳方式.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虽然词汇量有限, 语言表达能力较低, 但是, 他们主动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 教师要通过说的训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使学生敢说、会说、爱说. 在教学中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多让学生说算理、说题意, 甚至说错例, 通过说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王朝霞一年级数学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前准备】

1、阅读《王二小的故事》

2、剪辑动画片《王二小》片段,做成课件。

3、歌曲《歌唱王二小》磁带,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观看课件王二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王二小的英雄事迹。

2、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二、插图引出生字,认识生字:

图1:王二小在干什么?(边放牛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认识生字助,哨。图2:敌人在干什么?(大扫荡,要王二小带路)认识生字敌,荡。

图3:王二小怎么做的?(装着顺从,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认识生字顺。

图4:结果怎么样?(杀害了王二小,被八路军全部消灭)认识生字突,检,杀害,英雄,冲,部。

三、读通课文: / 5

1、找一找:

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

2、画一画:

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3、问一问:

给时间让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4、议一议:

为什么王二小是小英雄呢?

5、说一说: 照样子说:

⑴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埋伏圈。

⑵ 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

王二小被___________。

⑶ 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八路军把___________。

四、想象感悟:

1、引导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王二小,根据图中的神态,想象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照性的复述课文。

王朝霞一年级数学 篇4

朝霞总有一种抹不去的,梦幻的味道。它那变化无穷的色彩,总是令我着迷。它总是消逝的很快,所以我加倍珍惜。一抹微弱的红色照亮了还未苏醒的天空,接着,是淡淡的橙色。我的心儿兴奋起来,崭新的一天将要开始了!色彩由深到浅,又由浅到深。这时,金色是最耀眼的,就连云儿也镶上了金丝带,多么华丽的盛装呵,一场无声而又盛大的表演拉开了序幕。朝霞像一条条彩色的丝带,随风轻轻的飘舞,又像一位爱美的魔法少女,随意的变幻着自己的亮装。每天,朝霞都伴着我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人们总说:“太阳升起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可我却认为朝霞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因为朝霞总是比太阳先出现,如果太阳意味着坚持,那朝霞就意味着希望,新的一天是充满希望的,不管有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要用美好的心情去对待美好的一天!

朝霞不是天天出现,但我们心中的朝霞却不能不出现,因为它代表着希望,人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意义。我的乐趣是看朝霞,因为朝霞有着非凡的美丽,因为朝霞伴着我迎接新的一天,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教会我去希望!

朝霞

夕阳,明月,繁星是美丽的,而我却被那美妙绝伦的朝霞吸引住了。

每天早上,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来到阳台上看朝霞,朝霞总像和我约好了一样,把它的美丽无私地展示给我看。朝霞先是小小的,呈微红色,慢慢地,变成了深红色。朝霞的范围在慢慢的扩大,一会的功夫,便染红了东方的天空。

云少的时候,朝霞映出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有一次,我看见这样一幅图: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一位强壮勇猛的男人正张弓搭箭,准备射它们。这不正是《后羿射日》吗?渐渐地,他们托着长长的影子消失了。

云多的时候,朝霞落入了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的云里。突然,我看见了千万只小虾在河里快乐地嬉戏。只见小虾摇动尾巴,再河面上跳来跳去。眼前的万虾嬉戏图,恐怕连绘画大师齐白石也很难描绘出来。

云厚时,朝霞和它融成一体,像一座巍峨高耸的山。我常常怀疑:那是不是嵩山?是不是峨眉山?

云薄时,天空被朝霞染得通红,像火山爆时的情景一样。

啊!朝霞真美呀!我爱春天的朝霞!

朝霞晚霞

天刚蒙蒙亮,我便和爸爸妈妈等人一起去舅舅的鱼塘去捕鱼。

望着晴空万里的天空,东边那橙红色的光芒照射大地,那是什么东西呢?定睛一看,是那初升的太阳把蔚蓝的天空照得黄澄澄的,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橘子,看着禁不住把口水流了出来。渐渐的,变得通红起来,犹如一名少女那鲜红的连衣裙,有的云朵的装饰就想是锦上添花。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鱼篮已经装满了。我们满载而归。从车窗仰望天空。太阳已经下山,映出了晚霞。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映在一起,多么像雨后的彩虹啊!这晚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会儿紫色;一会儿又变成的金色。那晚霞像一朵朵花儿含苞待放。在草丛里边争奇斗艳;有像彩色的礼花;有像一匹匹绫罗绸缎;像一只顽皮的小狗在偷吃骨头;像天女散花;像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一座座山高耸入云的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真是好看极了!晚霞和朝霞也各有千秋呢!我心里不禁蹦出了一个疑问,朝霞和晚霞是怎么形成的呢?哦!原来是因为朝霞和晚霞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出来的结果。

王朝霞一年级数学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故事。王二小是个儿童团员,牺牲时刚十三岁。他用年少的生命,换得了战斗的胜利。

浅谈初中一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篇6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 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 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 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名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 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名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篇7

1. 多媒体展示, 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 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 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 使得各种媒体互补, 传递出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 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不但信息量大, 而且图文声并茂, 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 而且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 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例如, 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 我简单地操作键盘, 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 接着跳出“1”“2”“3”“4”“5”“6”“7”“8”“9”, 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 看不起“0”, “1”出来打抱不平, 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 就比你大。”我问:“小朋友, 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 1和0站在了一起, 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我自然地引入新课:“10的认识。”

2. 精心设计作业。

2.1 让学生“说一说”。

如果学生写不好数学作业, 就会遭到教师、家长的批评, 所以强迫学生多写书面作业, 非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一年级学生虽然不太会写, 却很愿意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年级学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 他们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这一认识, 我让学生回家“说一说”, 即把你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课上有趣的事说给家长听。这样, 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让家长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状况,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2 让学生“玩一玩”。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 认为学就是学, 玩就是玩。学好了, 才能玩;学不好, 就不能玩。长此以往, 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 而不是一种乐趣, 做家庭作业只是在完成任务, 根本不投入情感, 更谈不上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学习的乐趣, 我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例如, 在教学《比多少》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4个杯子装一样多的水, 然后分别放入1、2、3、4块方糖, 猜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 发现糖最多的那杯水最甜。又如, “比高矮”的作业:回家和家长排排队, 看看谁最高谁最矮 (巩固比高矮的方法, 创造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机会) 。“10以内的加法”作业: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 (复习10以内的加法, 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提高口算速度) 。“前后、左右”作业:请家长坐好, 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各有些什么。

3. 进行教学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 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3.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学会数学地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角度去展开。

3.2 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 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已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 按照自己的意愿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知识, 否则常常会进入误区, 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开发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 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使他们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3 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激趣 篇8

一、导语激趣

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一堂课有好的开端就能先声夺人, 使学生迅速进入追求新知的状态。因此, 教师要善于用导语抓住学生的心, 从上课开始, 就使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教学“7的认识”时, 教师在计数器上依次拨上1、2、3、4、5、6边拨边让学生数, 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 边拨边让学生读数。拨完后问:“6比5多几?”学生说:“多1。”教师接过学生的话问:“因为6比5多1, 所以6就站在5的后面, 那么, 6的后面站的是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宣布本节课课题, 并板书“7”。按照这样的操作顺序一问一答, 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如, 在教学“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 设计“考考老师”的活动, 让学生出题, 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 对答如流, 准确无误。教师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圈画激趣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是数学教师常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爱好, 把他们感兴趣的图像运用到数学课堂,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得数是6的加法”时, 先在黑板上贴5只小蝴蝶, 边贴边提问:“黑板上贴的是什么?有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5”。又贴上1只, 问:“又飞来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1”。“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一共有几只蝴蝶?”教师在蝴蝶的外面画一个圈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蝴蝶?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师边指图边问:“5+1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板书:“6”。从以上的问答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把两个数合在一起,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通过图画的辅助引导, 不但便于学生理解, 从而也使学生印象深刻。又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 教师演示小棒, 学生数数, 把一根一根的小棒贴在黑板上, 学生数1, 教师贴1根, 学生数2, 教师贴2根……数到10根时, 教师让学生停止, 告诉学生10个“一”就是1个“十”。然后, 再继续数1, 把1根小棒贴在1的右边, 告诉学生这是11, 它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按照同样的方法数12、13……19, 学生数到20时, 告诉学生, 数到1个“十”后, 再数1个“十”, 2个“十”就是20。

三、操作激趣

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于整套教材中, 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做游戏, 小强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 小强的后面有4个小朋友,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让学生摆学具:△△△△△☆△△△△。“☆”表示小强, “△”表示做游戏的其他小朋友。通过操作, 学生知道这一队一共有10人, 接着把题目改为:一共有10个小朋友做游戏, 从前数小强第6, 从后数小强第几?这样, 学生很快就能从摆好的学具中发现从后数小强排第5。在实际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有乐趣, 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儿歌激趣

数学知识的表述往往比较抽象,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它们编成口诀、儿歌等, 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掌握, 而且富有情趣。如学完10个数字后, 编一首儿歌, 并配有动作, 教学生演唱:1像小棒斜着放 (小朋友拍手) ;2像小鸭脖子长 (双手扶颈头向上仰) ;3像耳朵听声音 (左手轻拉耳朵, 做倾听的动作) ;4像红旗随风飘 (右手握拳念到“随风飘”时稍微倾斜) ;5像秤钩多一横 (右手食指书写5字, 念到“多一横”时向右画一横) ;6像哨子嘟嘟吹 (左手大拇指伸直, 其余四指弯曲成圈像6字, 放到嘴边“嘟嘟吹”) ;7像镰刀割青草 (左手握草, 右手握刀, 做割草的动作) ;8像麻花拧一圈 (右手食指书写8) ;9像勺子能盛饭 (做用勺子舀饭的动作) ;10像一根筷子和鸡蛋 (左手食指伸直作1, 右边拇指与食指弯曲作0, 念“10”时两手靠近) 。又如, 在学习“凑十法”时编“凑十”儿歌:小朋友, 拍拍手, 大家来唱凑十歌, 一凑九, 二凑八, 三凑七来四凑六, 两五相凑就满十, 九和一、八和二, 七三、六四也好凑, 两数相凑都是十, 做加做减想到它, 又对又快用处大。

五、童话激趣

一位数学家曾说过, 数学这一学科是如此的严肃, 最好不要失去机会, 要把它弄得趣味化。因此, 采用童话激趣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班里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 但每次总是答错, 我并没有批评她, 只是微笑对她说:“你反应很快, 肯动脑, 真是个好孩子!再好好想想, 行吗?”对于课本上的主题图, 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编成一个个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神话故事。这样, 学生就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竞赛激趣

一年级学生求知欲、表现欲都很强, 希望自己能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 因此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学中, 可开展“比一比”“我是智多星”“夺红旗”“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 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 组织“比一比, 赛一赛”“夺星”之类的竞赛活动, 能增强学习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七、多媒体激趣

教学中可用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课件来提高学习材料的可视性、趣味性, 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同时, 化静为动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突破教学难点。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展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另外, 将一些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一个个小故事, 采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朝霞一年级数学 篇9

一、制定合理分组的标准

在学习小组分组时, 我把学生大体的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一个优秀、一个良好、一个一般和一个较差分成了前后桌4个人的合作小组, 并每组派1名学习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合作意识较领先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4个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尽量成为最佳组合。在同桌的搭配上尽量避免性格、思维方面悬殊太大的现象, 这样在合作学习的时候, 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以好带差, 让学生去影响学生。孩子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是相通的, 它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比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容易实现的多。另外, 我还利用小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 开展公平竞争, 在学习中谁敢说敢做进步较快, 我就根据实际, 奖励小奖品或者适当更换组长, 让学生人人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1) 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 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 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 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 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 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你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你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 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 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 只要他们能开口, 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 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 让他们感到自己也能说, 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 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 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 知识面窄, 语言贫乏, 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 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 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 根据这一特点, 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放到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 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 循序渐进, 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如在教“8加几”时, 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境: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8个桃子, 盒外有4个桃子。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 一共有几个桃子?借助这一情境, 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 让学生借助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2个桃子放进盒子, 盒里的8个桃子添上2个凑成10个, 10个加盒外2个得12个。第二层次, 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 设计好板书, 为学生提供思维图式, 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 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 脱离各种模式, 借助表象进行思维, 让学生看到8+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

2. 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1) 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如教学“数一数”时, 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 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 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 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这是儿童乐园, 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 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有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2) 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小小的成功不定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 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地倾听他人的讲话。如在教学“数20以内的数”时, 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 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当学生不约而同报出20根后, 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 一根一根地数到了20根。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我看到了一张充满自信的脸举起了稚嫩的手, 他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两根两根数到20根的。受他的启发, 4根4根、5根5根等数法顿然而生。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专心听他人的讲话, 就能想出不同的方法, 更好的方法, 真棒!”

3. 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 一年级儿童同样如此。教学中, 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说、听的习惯, 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 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 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习他人之长处, 修正自己的错误、不足,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就“几和第几”的教学, 我出了一道开放题, 让学生戴上图形头饰, 站成△○□☆●▲的图形, 你认为☆在第几个?第一位同学说:我认为☆在第4个;第二位说:☆在第3个。有一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思维判断, 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同学肯定了第二位同学的说法, 其间也出现了两种都同意或都不同意的学生, 他们认为从左往右数☆在第4个, 从右往左数, ☆在第3个。在评析和判断中, 学生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三、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要求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 让学生先找来各种物体, 有肥皂盒、牙膏盒、红领巾……然后在纸上画出物体的一个面, 再把画完的图形放到一起, 集体给他们分分类, 观察每一类图形的特点。学生在找一找、画一画、分一分中感悟到了图形的不同, 既认识了图形, 学到了分类知识, 又培养了动手操作的习惯。

四、培养群体合作的习惯

1. 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共同探究, 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以“十几减9”教学为例, 课上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 (盒内10个桃、盒外3个桃) , 让学生先独立操作, 自主探究, 怎样从13个桃中拿掉9个桃, 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过程。在此基础上, 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 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有的说, 我是一个一个地减, 最后还剩4个;有的说, 我是先从一盒10个桃中拿掉9个, 再把盒内剩下的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有的说, 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个, 再拿去盒内的6个, 还剩4个;还有的说, 我是想9加4等于13, 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 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 面对这些算式, 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 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2-9=□, 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 得出大多数学生“做减想加”的算法, 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2. 培养组际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 培养竞争习惯, 既能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 我创设了一个组际相互竞争的氛围, 让学生观察下列算式:

从这9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 比一比, 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老师的话音刚落, 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 发现减号后面的数和等号后面的数合起来正好是减号前面的数;有的说, 当减号后面的数都是9时, 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就越来越大, 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有的说, 把减号前面这个数的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 就是减去9的得数。竞争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 通过合作探秘, 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 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五、延伸拓展合作空间

上一篇:人力资源专员面试技巧下一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牌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