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恩09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2024-07-12

1宣恩09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共3篇)

1宣恩09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篇1

宣恩县2009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宣恩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09年12月10日

2009年度我县扶贫搬迁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扶贫搬迁政策为指导,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通过一年艰苦努力,彻底改变了部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地完成了扶贫搬迁任务。

一、基本情况

2009年省分配我县指标373户,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下达责任目标400户,各乡镇实际计划完成418户,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4.5%,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2%,其中就地改造39户;梯次搬迁71户;就近新建244户;地灾避让9户;异地搬迁23户;工程搬迁2户;贫困残废危房19户;单亲母亲搬迁11户。共完成投资2460.4万元,其中省级安排资金240万元,社会捐助15.6万元,义务帮工折款210.8万元,农民自筹1994万元。

二、主要做法

㈠界定范围,选准搬迁对象。为了使扶贫搬迁工作科学、严谨、细致的进行,真正成为安民富民的一项重要工程,对搬 1

迁区域的搬迁对象进行了审核和划分确定,是我们扶贫搬迁的首要工作和基础。根据我县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确定二类区域为搬迁区域和对象,并建立基础性的搬迁档案,一是生产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贫困无房户,搬迁到各乡镇集镇和交通便利的低山居住;二是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和老区村的重点户、受灾户的危房实施就地改造或新修。在搬迁对象确定后,我们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核、县备案”的程序,对应搬迁的扶贫户进行建档立卡登记,一户一卡,完备各种手续,使贫困户能够踏踏实实组织实施搬迁工程,为扶贫搬迁工作夯实了基础。同时还印发了《宣恩县二○○九年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宣扶组文„2009‟2号),要求做到搬迁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

㈡强化领导,划定搬迁责任。县委县政府将扶贫搬迁工作纳入全县十件实事之一,加大对扶贫搬迁工作的领导力度,作为全县重点工作进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督办,年终结硬账,确保了全县扶贫搬迁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是成立了工作专班。成立了以县长曾德权为组长的宣恩县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扶贫、民政、财政、计划、民宗、交通、电力、城建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要求相关部门无偿提供优质服务,捆绑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入。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与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又与搬迁户签订了责任状,形成了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沙道沟镇、长潭河乡、高罗乡等还实行驻村干部对搬迁任务责任包干制度,从而加大了扶贫搬迁工作力度。

㈢通力协作,落实优惠政策。扶贫搬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土地审批、木村砍伐、户籍迁移、土地流转、资金划拨、水电安装等相关事宜,各部门需积极配合,热情服务才能促使扶贫搬迁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中我们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户籍部门及时为搬迁户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办理手续时,只能收取工本费;二是搬迁安臵的土地承包调整后,村委会、搬迁户、原土地承包户必须签订县、乡、村扶贫搬迁土地转让合同,国土部门要为搬迁户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发证等有关手续;三是允许搬迁户在自留山上依法采伐人平0.5立方米的木材,林业部门免收各种费用;四是建设部门免费为集中安臵点进行规划、设计、施工指导,交通部门支持集中安臵点的公路建设,水利部门支持集中安臵点的饮水工程,电力部门为搬迁户架设输变电设施,农业部门支持搬迁户的沼气池建设。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保证了扶贫搬迁项目的顺利实施。

㈣以人为本,创新搬迁机制。今年我县搬迁对象以重点村重点户为主,要求由有搬迁需求的户先提出书面申请;在安臵方式上、在建房标准上由农户自主选择。在组织实施工作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将扶贫搬迁工作与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及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扶贫搬迁作为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和新农

村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进行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重点村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力度。二是将扶贫搬迁项目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在重点村扶持建设规模化的茶叶、烟叶和木瓜基地,促进搬迁农户发展产业脱贫。三是政策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高罗乡马家寨村书记杨能艳给该村1组低保户尹成华建房赊购水泥、钢材等建房物资、督促该户顺利完成扶贫搬迁建房,建成平房一栋三间,120㎡,光荣桥村书记兰江英自己家开办一个水泥制砖场,该村的扶贫搬迁户建屋全部是赊她家的水泥砖,没要一分的担保金,保证了该村6户扶贫搬迁户率先完成建房任务。长潭河诺西村、杨柳池支部书记多次给搬迁户在乡土管所等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小卧龙村支部书记多次在乡集镇帮搬迁户采购建筑材料等,让他们集中精力和时间来建造家园,确保了搬迁工程按时竣工。

三、取得的成效

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和谐社会建设。搬迁的群众多处地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由于贫困,多数群众抗击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旱灾口粮难以保证,饮水更加困难;遇到洪灾,耕地被毁,且面临山体滑坡等危险,生命安全常受到威胁,发展更是无从谈起。通过扶贫搬迁等方式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㈡解决了贫困户生存和发展难问题。我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土地产出率很低,交通不便,农产品难以变成商品,无法

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通过搬迁以后,他们告别了与世隔绝、灾害频发的恶劣环境,改善了上学、就医、交通、饮水等条件,增加了创收就业的渠道,加上这些搬迁户本身吃苦耐劳,收入增加较快。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㈢放大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县多数需要搬迁的贫困户多处偏远山区,居住分散,地理条件差,就地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相当大、成本高、效益低。如晓关乡蚂蚁洞村一户村民,单家独户住在深山里面,在2006年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时测算他家的成本至少要5万元,而实施扶贫搬迁只需补助资金4000元~8000元就能解决“八难”问题,提高并放大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

㈠部分贫困农户资金缺口大,危房改造启动慢。据统计在我县农村农户建一栋楼房需投入资金5—6万元,而每户的国家扶持资金只有6000元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贫困户由于没有自我投入,而政策扶持有限,有的贫困户认为补助经费低,对搬迁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存在反复;有的中途不得不放弃建房子指标,或是有的为了能够建房,农户在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只有靠外出打工挣钱建房,为此不能尽快启动建设。

㈡资金筹集到位晚,资金及时到位迟缓。由于扶贫搬迁是年初组织实施,到年尾时才兑现补助资金,从搬迁实施到项目

申报下达到县运转周期太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搬迁农户在实施搬迁中缺乏建设和启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搬迁积极性。

㈢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实施农户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主管部门要求农户项目实施后在主体工程完工时,付一部分资金,避免农户拿走了钱拖延工期。农户对动工后能不能得到搬迁资金产生怀疑,本来就缺钱,怕负债,为不能按时完工找到理由。

总之,我县需要实施扶贫搬迁的点多、面广、数量大,任务十分艰苦,恳请上级继续加大实施扶贫搬迁工作的力度,加快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同时,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想办法,再添措施,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把这个“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施好,为加快我县整体脱贫,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1宣恩09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篇2

变化一:搬迁移民户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移民户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迁到了靠近公路区、靠近乡镇、靠近城区等居住条件很好的地方,交通出行、就学、就医等生存环境得到。

变化二:搬迁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三区”群众生存状况调查统计,全县2278户10497人“三区”农户中95%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如今,已搬迁的605户移民依靠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产业,到企业打工,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其年人均增收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搬迁户100%实现了脱贫。

变化三:贫困群众劳动素质日益增强。根据移民发展需求,该县通过采取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扶贫、产业扶持等后续扶持措施,全面提升移民劳动素质,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已培训移民298人,实现转移就业126人,自主创业172人。

变化四:党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移民户搬迁前居住极为分散,山高路远,扶贫和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实施移民后,集中安置点基本实现社区化服务和管理,便捷有效。同时,移民补助资金及各项移民扶贫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让群众体会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党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密切。

变化五:新农村建设得到明显促进。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各移民安置小区不仅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建设目标,而且莒洲、东湖、上湄湘等移民新村已发展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变化六:抗灾减灾的能力明显提升。该县深山区移民较多,住房破旧,有不少还是土坯房,抗灾能力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户远离了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在近几年的暴雨洪涝灾害面前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五年的扶贫移民搬迁实践,我们不仅收获几许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此认识,更加坚定了做好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决心与信心。

认识一:下村上户,宣传动员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要现移民搬迁,必须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因此,我们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坚持做到“四到户”即: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法规宣传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

认识二:高位推动,部门协作是全面完成搬迁任务的保证。实施移民扶贫是解决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脱贫的一项民生工程.我县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县长挂帅、18个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全县移民扶贫工作,每年都制定下发了移民扶贫工作年度实施方案,指导各地有序开展此项工作。县扶贫办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县财政给予充足的财力保障,五年累计安排配套资金及工作经费45万元。为增强各级责任感,县乡政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移民搬迁纳入县民生工程考核内容,签定责任状。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搬迁安置所在乡镇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减免税费,从而形成“县级主管、乡镇组织、村级实施、部门支持” 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各项搬迁措施落到实处。

认识三:尊重民意,科学规划是实施移民扶贫工程的关键。在制定全县移民扶贫规划时,我们根据“三区”调查情况,经反复征求村委会和村组干部群众的意见,将全县符合搬迁条件对象按轻重缓急,依次分类排队,制定搬迁规划,规划经县领导审定后上报省市扶贫办审批。规划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保了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新干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揽。在群众自愿搬迁的基础上,民主选址,科学规划,实现“四结合”:移民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社会事业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力求安置方式的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

1宣恩09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篇3

2010年计划

扶贫办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和2010年计划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及省、市扶贫办大力支持下,××区扶贫开发工作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按照“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

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紧紧围绕区委二届二次

党代会和区二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贫困农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农民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69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97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200万元。现将半年来的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重点扶持村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2008年上级下达19个重点扶持村,每个村上级补助15万元,合计投资285万元,现已按计划完成了7个乡(镇)19个自然村全部建设任务,覆盖844户3950人,目前完成区级验收任务。主要建设项目是:坡改梯300亩,中低产田地改造142亩,沟渠3件公里,改善灌溉面积445亩,人畜饮水7件管长、水池8个4060平方米,解决人畜饮水1445人1275头,村间道路17条公里,产业

开发2066亩,发展大性畜8头,沼气池建设67口,进行科技培训67期5790人/次,文化活动室1个55平方米,其它项目39件。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285万元;投工投劳万元;其它扶贫资金120万元。

2、年内脱贫目标

通过2008年19个重点扶持村项目建设,狠抓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我区19个自然村837户3869人贫困人口。其中:345户1609人稳定解决温饱,492户2260人巩固了温饱。

3、配合做好易地移民开发区的林改工作

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我办在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区林改办做好易地移民开发区的林改工作。

4、小额信贷扶贫任务

认真组织开展我区2008年度扶贫贷款贴息到户工作,2008年分配我区扶贫贴息贷款为1000万元,贷款贴息按年利率贴息5%,合计金额为50万元,在

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有关部门的及金融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圆满的完成了2008年度××区扶贫贷款贴息兑现工作,项目覆盖43个村委会173个村民小组1206户5187人。主要实施情况是:倚象镇300万元、六顺乡300万元、云仙乡200万元、××港镇100万元、龙潭乡100万元。用于种植业917户,贷款金额万元;养殖业243户贷款金额万元;其它46户,贷款金额为92万元。由于信贷资金的及时发放,为贫困群众解决想发展没资金的难题,深受贫困群众的喜爱。2009年度第一、二批共下达我区小额信贷扶贫任务1200万元,贴息资金60万元。计划已下达各乡镇组织实施,现已完成小额信贷扶贫发放到户工作。

5、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抽调2位领导参加箐门口水库移民搬迁工作;1位领导参加糯扎渡水库移民搬迁工作。

积极参与区人大组织的对库区移民情况的调研工作,同时对大中河片区易地移民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参与倚象镇营盘山茨竹林安置点的小额信贷续贷工作,目前,46户农户已办理续贷手续39户。我办根据大中河片区易地移民的专题调研,形成文件上报区政府,得到区政府批复大中河片区土地租金万元,已拨付相关乡(镇)兑现土地租金。

6、配合相关部门,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挂钩扶贫进行量化考评。为加大××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扶贫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开展挂钩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贫困问题,缩小发展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行动。同时,发挥社会主

上一篇:路过秋天作文下一篇: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