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自传

2024-08-20

大学生村官自传(共8篇)

大学生村官自传 篇1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转自天涯一位名为“夕mu”网友的真实经历。网友评论:

1、关注不一样的生活一样的人生

2、兄弟,你写的太好了!一口气全读完了,接着写啊,真想看看你后面的精彩故事!我也是一名村官啊,对你的经历真是感同深受啊!你后面做了什么呢???期待中.....3、你很有勇气,也很有想法。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了,以至于我们都无法适应。期待下文中...4、其实这个职业于我而言开心无从谈起我觉得更多应该是煎熬吧尽管从事我们这个职业的每个人所经历的不一样但是应该很少人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这个工作说自私一点是想通过这个平台享受后期的优惠政策但是很多事情也许一开始想得太单纯了才会有现在的尴尬处境具体的情况我在后文中会详细写道尽请关注!

5、其实我个人觉得当时我就是因为没有勇气所以才留了下来很多都是后话了现在也不去说了在现实面前我们总是那样无能为力既然这样我们就多多武装自己吧建议多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多学点东西这是我一个过来人的忠告对你也许会有用

6、越来越想看后面了,很有诱惑力,现在每天看你的连载成了必修课了,呵呵,静待佳音!

7、没想到村官在这三年里会经历这么多复杂的事情,感概的同时也很佩服你的勇气和能力。继续努力吧!

8、07年开始,我们走了大概有100多个行政村 接触了近20位村官大学生。同龄人间沟通比较容易,对他们的失落与迷茫也深表同情

楼主,只能这么说,你们上了国家的当了。

出台的许多优惠政策,其实只是炫人耳目的障眼法罢了

国家的真正目的:让尽可能多的大学毕业生有工作岗位,至于工作岗位的发展性和稳定性则另当别论。

因为:众多大学毕业生闹事和社会无工作人员闹事,在政治敏感性、可组织性、以及对老百姓同情心的吸引力上来说,完全是天壤之别。

这才是把大学生仍农村三年的真正原因

9、你分析得有一定的道理,国家的初衷也许就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我在后面也会提到国家提出“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这些措施的背景。说上当,其实也可以这么讲,政策层面的东西确实是虚晃一枪,目前国家也在努力兑现,但是估计80%以上的人是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的,毕竟国家所能解决的岗位非常有限,大部分人必定要涌向滚滚就业大潮中,我在《出路》那一章中会非常详实地记录我寻求出路的艰辛历程。尽请关注,谢谢!

10、看到这里,很有感触。对于出路我也很迷惘,不知道两年后是不是要被忽悠了,目前也是在做些文字材料,感觉使不上力。很喜欢农村的青山秀水,但是年轻人还是想去城市里打拼一番。

这年头太黑了,潜规则大行其道,权力滥用,有失公平。对于你的遭遇也很同情,但更愤概阿。面对权力的壁垒和市场的制约,年轻一代人只能穷途而哭阿....还是希望你加油哦,找到一个好出路!楼主,支持你哦!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11、总体感觉北京还是比较照顾你们的 浙江这里 完全成了政府的面子工程了 帮助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

为每个行政村配备大学生 宣传上多好看啊 至于优惠,就是事业编制考试加5分,其他好像没有听说

12、看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你写的文章了,挺好的,祝贺你,同时你也说出了其他村官心里想说的话了。“潜规则”这是社会中一直存在的,看你怎样去对待了,呵呵,看到现在发现你真的很耿直,也很难得的,你很有勇气和毅力,真的很佩服你,祝你好运!

13、楼主,我认识的几个村官,对于这个职位的看法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

第一一种,是浙江这里比较常见的,摄于找工作压力,有一份压力不大,工资一般的先干着再说。没有打算,脚踩西瓜皮的类型。

第二,做为考试基地。说实话,村官多数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天天抓着你的。这就是这个职位最大的好处。于是一些人就把这里变成了参加各种考试的基地。尤其是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编制。我认识的一位,一年参加4次此类考试,中央的浙江的公务员考试,和县里市里的事业编制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后考上了县里的发改委的事业编制

第三类,创业型的。利用这个岗位开放农村的资源,为自己为农村真正寻找出路。这种人相当少,我认识一位,现在正在运作中,以后慢慢观察

14、和LZ差不多的性格,浙江的村官干了快两年了,事业单位进了3次面试,都涮下来了,两年来内心一直在煎熬:像我这种耿直的性格到底适合官场吗。但是家人、就业的压力、世俗的偏见都注定我只能将这条道走到黑。明明不喜欢,却还拼命去追求,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

15、大学毕业,意气风发,“村官”的确有优惠的政策给我们,但也不能终日除了干些瞎编、打印等意义甚小的工作,余下便无所事实,浪费三年的好大时光,试想20岁到30岁,有多少个三年啊,真是悲愤与无赖。试问,为何我们来之前,各级领导不研究好怎么让这些热血澎湃的年轻人发挥应有的作用呢。。不知如何改变目前状况,又唯恐三年后难寻出路,不想浪费时间,于是乎我选择了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工作的第二年我考上了本市的研究生,本想工作已经到两年了,可以拿了户口去上学,可是人说我户口不能解决了。。真是够郁闷的,不是工作满两年考核合格就能解决吗?凭什么啊。

16、不仅仅是出路的问题,这份工作连最基本的尊严也没有,大学生村官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在乡镇里是不要太没地位,一些干部不要太看不起我们,说村官是最没用的人才去考的,这样的话也是出自干部之口,工会活动、妇女节都是把村官排除在外的。我是刚参加工作的,虽然不是亲身经历,但是仍感到非常震惊。村官到底对社会有什么意义,我想首先村官的设置最初是出于什么目的,是不是也是一批“知情”,是不是也是社会发展的牺牲者!

17、LZ写的很好,很真实。我看了很多大学生村官的一些帖子与经历,其实咱们的情况大至相同。我是吉林省的,我的工资是每月1000,年底考核合格给1000,还有个安置费是2000,合同是两年。我正好是在家这边,其实工资的多少我不是很在乎,最关键的是2年以后的出路问题。我家这边是个小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县城,没有什么企业,如果在本地找工作只能找到饭店、洗澡、网吧、歌厅之类的。如果到期后不是留在机关或考上公务员的话只有到外地去工作,2年后斗志的消磨,专业的淡忘,出去后真是很迷茫的。哎。。LZ已经快两年没更新了。。真的很想知道现在的你昨样了。

18、看了你的文章真的感触颇多,我马上也要参加选调村官的面试了,在准备选调考试的过程中我也是从抗拒到真心接纳了这个身份,真心想要干出点成绩,也许真正到了村里也会受到挫折,但起码现在梦想还在,激情还有。不知楼主现在如何,祝愿楼主能找到人生方向,也祝愿自己能够如愿考上选调村官。

19、曾几何时,大学生“村官”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笔者也加入了这一浩荡的大军行列,来到北京的农村地区,开始了服务“三农”,献身农村的伟大事业。20、大学生“村官”到底是怎样一个群体呢?有人说,这是一群重走当年上山下乡之路的知识青年;有人说,这是一群到农村基层“镀金”,将来是国家的重点培养对象;有人说,这只是一群找不到工作,来农村基层过渡的毕业生。在走上“村官”道路之前,笔者也想了很多,我们到底会是怎样一个群体呢?我们去到北京远郊的农村,到底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肩负什么样的重任呢?我们在农村将怎样开展工作,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呢?无数的未知伴随着北京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我们开始了不为外人了解的三年“村官”生涯。

21、背景介绍:2005年年底,北京市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京办发〔2005〕32号)后,随即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良性机制,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北京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非北京生源的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3年之内确保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工作目标,力争实现每村有2名大学生的目标。并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诸如: 22、1、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本科毕业生,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第二年平均每人每月2500元,第三年平均每人每月3000元。按照地域和学历的不同,可参照此标准适当上下浮动。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策,由政府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所需资金由市、区(县)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分担。23、2、各区县有关乡镇政府与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为3年。期满后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续签合同。合同期未满违约的,按劳动合同相关条款处理。24、3、对于招聘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其档案由所在区县人才服务机构保存,户口可落于生源所在地,也可落于工作区县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上;考核不合格或自愿解除协议的,按照有关规定,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对于招聘为村支部书记助理、主任助理的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毕业生,档案、户口由原毕业院校保存;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者,按接收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有关规定与程序上报市人事局批准后,档案、户口转至工作区县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考核不合格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或两年内本人申请解除协议的,由原毕业学校为其办理回生源所在地或到京外其他地区就业的有关手续。25、4、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已通过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的,笔试合格证书有效期可延长至其3年合同期满后的6个月。26、5、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3年合同期满考核合格且具有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的,如用人单位需要,经面试合格,可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并按公务员管理的有关规定确定相应职务,享受相应职务的工资待遇;进入事业单位的,可按同类人员的标准确定工资待遇;表现优秀的,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可列为副处级后备干部,为乡镇和基层政权建设培养领导人才。27、6、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在本岗位上连续工作3年合同期满的,可按照本人意愿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被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聘用的,在村支部书记助理、主任助理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计入工龄。28、7、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3年合同期满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可推荐免试入学。

29、第一章选拔

2006年2月,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如期而至。某天,在学校就业网上搜索就业信息时,无意中看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实施方案》,看来是出台新政策了,于是便仔细浏览了全文。说实话,对于当时考虑从政的我来讲,这个实施方案还是有一定的诱惑力的。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去分析这个方案,北京户口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砸开我的心扉。毕竟对于本科生来讲,能够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岗位确实很少,而且指标在逐年减少,学历呈明显上升趋势,硕士生拿到户口都很难。关键于我而言,这个户口有另外一个价值,那就是报考北京市公务员。虽然大四上学期我已经取得了北京市公务员资格证,但困于是非北京生源,招考条件的生源限制直接就把我刷掉了。况且公务员资格证的有效期只有一年,可以说这个证有跟没有似乎没什么区别。但是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中把资格证的有效期延长了三年,所以一旦拿下北京户口,就意味着我有机会进入公务员的行列。另外一条吸引我的就是三年合同期满后,表现优秀的,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可列为副处级后备干部。我清楚地知道,从进入公务员行列到升为副处级,能在五到八年时间内实现的,那已经是牛人了,而且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能升到副处级,所以如果真是像方案所说的,用三年时间能提为副处级后备干部,那等于是跳级啊。真是越想越心动啊!

除却以上一些私人的因素,我内心其实一直都向往能够为“三农”做点什么,大三的时候有过报名参加西部志愿者的想法。当时去参加西部志愿者报告会,真的感动于那一个个志愿者的先进事迹,他们给西部农村带去知识,活力和新思想的同时,提升了自我,实现了个人价值。我当时就给爸妈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想去援藏的想法。结果爸妈就给我打电话,一上来就语咽了,弄得我心情沉重。爸妈从来都尊重我的想法,从来都是支持的,唯独这次,他们提出了反对意见,最后我表姐夫也参与进来劝阻我。于是出于对家庭的考虑,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但面对这次机会,我选择了先斩后奏,二话不说,马上在校园网上下载了一张报名表,开始逐项填写个人信息,打印出来交到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因为我看到这则信息已经比较晚了,离报名截止也就两三天,所以在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报名表堆了好几摞,粗略估计不下六七百人。因为没有专业限制,对生源也没有要求,其他条件都很宽松,自然有很多同学报名。看来大家也是冲着优惠政策来的,这下竞争可就激烈了,毕竟全北京市才招两千人。三月的一天,我从外地实习回来不久,在浏览学校就业网的时候,看到了报名参加“村官”的考试通知,是北京市统一组织考试,从试题范围看,类似于公考的行政能力测验。因为之前已有三次公考的经历,一次国考,一次京考,一次地方考试,所以我也就没怎么准备,重点看了看常识和时政。考试那天现场真的很壮观,学校的几个大的阶梯教室全部坐满了人。看来要在这么多人中杀出重围,确实得好好发挥了。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静静等待监考老师发卷,开考铃声一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三月下旬,我因为老家某局的事业单位招考,向导师请了十天的假回去了一趟。但是最后灰溜溜地回到了北京,情况令我很沮丧:招聘俩人,我考试成绩排第四,按1:3取,进入了面试,面试成绩第二,总分一核算,排第三,与第二名只差零点几分。然后是按1:2去体检,所有人都合格,这样我就被残酷地淘汰了。在这样灰色的心情下,我把参加北京市“村官”考试的情况跟爸妈说了声,这回爸妈没说什么,因为老家这边没戏了,总得就业吧,也就随我了。其实某局的选拔,在一年以后我知道了真相,我被“潜规则”了。当时虽然我没被选上,但却给该局主管人事的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我们仍有联系。报名的时候他看了我的简历,对我大学时代的丰富经历很是赞许,跟我聊天也很投缘,这样等于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面试那天抽签,我抽了一号,很不好的签,所谓“一号末号无高分”,但他还是鼓励我要沉着应对。后来时隔一年后我去他家拜访他,聊起那次选拔,他很遗憾地点了我一下,处在他的位置,很多事情没办法说,但我已心领神会。心里委屈,但摊上这种事情也是没办法的,毕竟咱没什么社会关系,只能靠自己。但同时也有一丝快意,咱还是有实力的。回到北京以后,也陆续去参加了几次招聘会,但都没什么收获,说实话我们的专业工作真不好找。不过话说回来,好像所有人都对自己专业是这么评价的,总觉得别人的专业工作好找似的,其实都一样。有天下午在宿舍睡觉,同屋的一个哥们喊我:“哎,你考试过了!” “什么考试啊?”我有点晕,没想起来我最近参加什么考试了。“就是那个选拔‘村官’的考试啊。” “哦,是吗?我差点都忘了,都过去快一个月了,才出成绩啊,我还以为自己没戏了呢。是在学校就业网上公布的吗?” “嗯,是的,你快下来看看吧,我们专业有三个人呢。”

我起身下了床,在他旁边坐下,大致浏览了一下考试通过的人名单,确实不少,估计有二三百人吧。

“我们学校居然有这么多人啊,简直了!”我有点吃惊。“好像听说最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报名人数是八百多吧,等于有四分之三被刷了,你还是幸运的,接下去好好加油吧。”哥们对我一阵鼓励。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这也是一场恶仗啊,仅我们学校就这么多人,全北京指不定多少呢。”我叹了口气,走到宿舍阳台的窗口,望着校园外河畔来来往往的行人,内心一阵失落。

想想自己大学四年,社会经历在班上算是非常丰富的,能力在党支部和学生社团里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专业虽然学的不怎么好,但至少能应付得过去。这一找工作怎么就这么难呢?前前后后碰壁真的不少了,上学期一心准备公务员考试,结果只拿到了北京市公务员资格证,国考申论失利,老家的则没到面试分数线。招聘会没少参加,网上简历没少投,绝大多数都石沉大海。因为一直想跨专业找工作,个人比较喜欢人力资源管理,所以在大四上学期还专门自学人力资源,去参加培训,考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助理级资格证。但是非科班出生,光有一张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证书没什么用,企业根本不考虑。老家的一家私企相中我有党支部工作的经历,给我一个党群关系专员的职位,一想到自己这么年轻就要在私企里面搞工会工作,我都接受不了。后来一家台资集团公司给了一次面试机会,确实专业相去甚远,就再没音信。后来我报名参加了北京市大学生模拟面试比赛,在决赛中,金山软件公司给出一个岗位——市场部专员,但必须是冠军才能得到岗位。其实那天我的表现是非常好的,央视“绝对挑战”的专业点评老师为我们每个人点评,给我的评价是:今天如果招的是管理类的职位,那应该非你莫属。唉!只可惜不是。谁说不是呢?唯一让我欣慰点的是民航总局事业单位招聘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居然给了我面试的机会。确实那次机会我也把握住了,过了初试。但是这个消息通知的晚了一天,我以为自己没戏了,就没再等待,随班级去了外地实习。刚到实习地的第二天下午,民航总局打来电话告知明天上午笔试。我这个郁闷啊,这次机会就这样错过了。再后来就是老家某局的选拔失利。我都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这种心情每个临近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人都会有,关键我的心理落差很大,毕竟在学院的老师同学看来,我找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眼下的现实情况让我心中憋屈!四月末的一天下午,就业指导中心打来电话,通知去学校国际会议中心开一个紧急会议。也没说具体是什么会,我带了本和笔就去了。一进会议室,感觉规格和档次就是不一样,环形的会议桌围了一圈,领导席桌上摆了鲜花,会议桌四周摆了一圈椅子,现场司仪正引导与会者入座。我在PLMM的引导下,来到外圈椅子坐下。抬头一看横幅标语:热烈欢迎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莅临我校考察指导工作。再一看领导席正中间的桌签是周强。哦,原来如此,敢情打电话通知我是来“凑数”的。不过转念一想,还挺荣幸啊,这种高级别、小范围的会议,学校还能想着我。来会议室参会的代表陆续坐满了,领导席对面的桌前也坐了一排学生模样的代表。正当我还在猜测今天会议主题的时候,现场想起了一阵掌声,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的陪同下,周强步入了会议室,在领导席就座。会议由我们校长主持,校长首先代表全校师生欢迎周强书记的到来,介绍了今天参会的代表,主要是学校学生会、社团的一些负责人,报名参加“村官”考试的学生代表,还有一批特殊的群体,就是坐在领导席对面的学生模样的代表,他们是我校首批北京市试点的大学生“村官”。听到这儿,我基本清楚了今天会议的议题。周强书记是下来关心我们学校的“村官”试点工作及北京市第一批“村官”的选拔工作。接下去就是校党委书记向周强书记介绍我校“村官”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北京市第一批“村官”的选拔情况,谈了谈我们学校在“村官”试点工作中一些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好的经验做法,“村官”们在基层的工作动态等。然后由试点“村官”代表发言,谈了谈在农村基层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在此期间的收获和体会,并表了表服务“三农”的决心,鼓励广大同学积极投身“村官”的行列。最后周强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我们学校在“村官”试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向试点的“村官”们表示慰问,对已经参加和即将参加基层工作的“村官”们提出了几点希望,最后鼓励同学们志当存高远,到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去挥洒青春与汗水,贡献智慧和力量。从会议室出来,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感觉好像我就是明天要上任的“村官”一样,对未来的基层工作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五一长假转眼就过去了,我也刚从五台山穿越归来。调整了一下心态,进入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这段时间,班上找工作的同学开始陆续有人签三方协议了。每当听别人聊起工作终于定了,待遇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我总有种隐隐的失落涌上心头。最近在网上也浏览了一些工作岗位,简历投出去都没回音,难道天要绝我的路?我越发有点失望与茫然。想着想着,手机响了,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电话。

“喂,您好!”我习惯性地接起电话。“我是就业指导中心的方老师,通知你明天下午两点到网络会议室开会,是关于‘村官’面试的相关事宜。”

“哦,好,知道了,谢谢方老师。”

挂了电话,我心里长出了一口气,这等待时间真够长的,从报名到今天都过去两个多月了,才提到面试的事宜。不管怎么说,有面试机会还是好的,兴许就成了呢,我在心里安慰自己。第二天下午,我提前一刻钟到了网络会议室,已经有一些人先到了。我找了一个中间的位置坐下,目光环视了整个会议室,还真没有认识的人,于是只能静静等待,会议室一片安静。渐渐的人多起来了,其中不乏一些我认识的朋友,我向他们招手,有几个就在我身边坐下。这下会议室热闹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聊开了。“你也报名了啊,今天通知的好像都是报考M县‘村官’的人吧。”我朋友阿斌说道。“是吗?我还真不清楚,今天估计是给我们讲讲面试的注意事项吧。”我猜测道。

“应该是。对了,我听说你不是取得北京市公务员资格证了吗?怎么报这个了?”另一个社团的朋友有点疑惑地问。

“唉,别提了,有证还不如没证呢。老搞得有什么念想,其实说白了,根本没怎么招非北京生源的毕业生。我还专门打电话问了,好几个区县的人事局给的回复都是没有进京指标,除非所学专业正好是今年北京市的十大紧缺专业。”我一脸郁闷。

“也是,光有个证确实没太大作用,要有关系就好了。”阿斌若有所思地随了一句。“得了,我现在也不想这个了,还是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吧。都五月了,没多少时间让我们挑三拣四了。”我感叹现实的严峻。这时,就业指导中心的方老师和她的助理进来了。

“各位同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这批一共六十人是进了M县的‘村官’面试队伍的,学校今天刚接到市人事局的通知,城八区的C区一共申请到八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十个‘村官’的名额,准备在我们学校选拔二十人左右。所以这次我们学校一共有六十个面试名额,去参加C区的面试。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优先把C区的面试机会给在座各位。不过有个规定,就是一旦你选择了C区的面试机会,别的区县的面试机会将不再享有。所以大家要考虑清楚,M县的录取比例可能会比C区的高一些。从目前的情况看,报C区将有三分之二的人是要被淘汰的。大家都慎重考虑一下,过五分钟统计一下人数。不足六十人,我们将在其他区县的面试名单中按成绩往下排,直到取满六十人面试队伍为止。”

这下,底下热闹开了,大家纷纷议论。“你怎么考虑?”我问阿斌。“我还是报M县的,虽然在远郊区县,但我喜欢那里,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去年我们班级在那儿实习的时候,我都待着不想回来了呢。你呢?你报哪儿?” “还在犹豫呢,不过我更倾向于留在城八区,毕竟离市区近,交通什么的也方便。而且这些年我的整个朋友圈子都在城八区,跑那么远,以后要和大家聚会也不方便啊。还有一条我也有顾虑,如果将来户口落在远郊区县,要想迁进城八区会相对困难一点,毕竟我不可能在那儿待一辈子。”我确实想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也促使我下定决心,报考C区的“村官”。就这样,我选择了三分之二的淘汰率,不过倒也符合我的性格,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面试通知没过几天就下来了,定在周三的下午,在C区的人才服务中心。周三中午,我早早地去食堂吃过饭,就回宿舍开始梳妆打扮。白衬衣、蓝色花纹领带、黑西服、黑皮鞋,一身职业装束,大四上学期置办的,花了一千多RMB呢,专门就是为面试和出席重要场合准备的。对着镜子梳头,还不忘往头上喷点啫喱水。梳妆完毕,这一看,确实又精神又帅气。自我满意以后,带上黑色公文包出发。中午的公交车还是很宽敞的,空座位很多。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开始在脑中梳理准备好的两个问题:自我介绍和为什么报考“村官”。这是我认为极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关于第二个问题,就是要考察个人的动机以及对“村官”岗位职责的理解。正想着,听到乘务员报站名,哦,对了,该倒车了。中午的北京交通真的很畅通,这要是上午面试,估计得起大早,不然谁知道能在路上堵多久啊。换乘的车子很快就过来了,这回上车可以休息一会儿了,能直接到人才中心附近,而且这段路很长。转眼来北京也快四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回想2002年9月刚到北京的时候,是父母送我过来的。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因为行李比较多,而且父母确实不放心,执意要送我过来。就这样,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北京。因为眼前的这一切都太陌生,以至于在北京站下车以后,就被出站口拿着宾馆图片的一群人围住了,稀里糊涂的就被拉上一辆京杯车。车上还有好几个人,看满脸狐疑的表情就能猜到,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刚踏上首都的土地。车子七拐八拐进了一个胡同,司机停下车,那个举着图片的人告诉我们,住的宾馆到了。从外观看,确实很不起眼,而且谁要是能找到这儿来住下,说心里话,我真的佩服,现在让我按原路返回,我估计都得迷路。我们拖着行李进了大堂,我开始在前台问价钱,虽然那个引路的告诉我们三人间是一百二,但还是再确认一下的好,免得上当。确认价钱无误后,老妈和我去看房间,有独立卫生间,能洗澡,有电视,还有空调,可以。后来我知道,这种住宿条件的宾馆,别说在宣武区这样繁华的市中心,就算是远郊区县,估计也差不多这个价。就这样,我们度过了在北京的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第一个疲劳的夜晚,毕竟坐了一晚上加半天多的火车。按照原计划,我们起了个大早,一家人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这是爸妈一辈子的宏愿。七拐八拐走出胡同,来到马路上打了一个车,直接到了天安门附近。天刚蒙蒙亮,长安街上的车子也不多,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有一些人在旗杆附近等候,我们也凑了上去,翘首以盼。“来了,出来了!”人群中开始骚动起来,有人指着天安门城楼方向惊喜地叫道。我们掂着脚尖望向城楼方向,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这时长安街上所有的车辆都自觉地停了下来。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连着播放了三遍,国旗升到了旗杆顶端。人群渐渐散去,车辆也开始流动。此时我内心忽然有种说不出的神圣,原来时间真的能在那一刻定格。我们走了很远,才在长安街的一侧找到一家早点铺。吃完早点,我们又回到天安门广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人站在广场上,就会有内心开阔的感觉。那一年,我们还没有相机,只能掏钱照那种快速成像的,一张十块。为了纪念这终身难忘的时刻,我们一家人合照了三张,一张是以国旗和天安门城楼为背景,一张是人民大会堂,还有一张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后来人民大会堂的那张照片一直夹在我的钱包里直到今天,这也是我有印象的除了我出生那年我们全家合照以外的第二次合影,没想到时隔二十年之久。老爸这一生最爱戴毛主席,来了北京,自然一定要去瞻仰他老人家。我们排着长队去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为了表示敬意,老爸还买了一束花献到他老人家的棺柩前。从纪念堂出来,我们看时间还早,就去城楼里面看看,一路走着,人好多。一直走到午门,电视里经常听到的那个“推出午门斩首”的地方。接下去就是故宫里面了,要收费,所以我们没再往前走。走回长安街,我们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准备打车回住处。一上车,司机问我们去哪儿。我们报了宾馆的名字,人家司机根本就没听说过,我们住的宾馆太小了。这下傻眼了,第一次来北京,地名都不知道,而且早上打车出来的时候还黑漆漆的,根本没看清路。终于在司机师傅的启发下,我想起坐京杯车去宾馆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公园。“那公园叫什么来着,陶什么?”我尽量回想着。“是不是陶然亭公园啊?”司机提示。“哎,对,对,好像就是陶然亭公园!”我们全家一阵惊喜。司机把我们放在陶然亭公园门口,我们看了看路,依稀记得。于是边打听边走,终于找到了那个七拐八拐的胡同。此事的经历,让我后来每到一个城市,总是先记住附近的几个标志性建筑,以防止出现类似迷路的情况。到了宾馆,我们收拾了一下行李,把房间退了。昨天他们答应还把我们送回北京站,因为今天是学校正式报到的日子,通知书上说有校车来北京站接。所以我们回到北京站,到处找举着牌子的。好像很多学校都来车站接新生了,在众多牌子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学校,这种欣喜就像是靠岸的感觉。校车挤得满满的,全是新生和新生家长,行李堆满了过道。望着车窗外繁华的北京,我知道我将在这里开始全新的人生了。爸妈把我安顿好,在学校待了两天就准备回去了。临行的那天中午,我没有送爸妈去车站,因为我下午就要军训了。同专业的师兄把坐车路线告诉我爸妈,我和他们道别。转身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爸妈眼角的泪花,我的泪水也没能忍住,哗„„止不住地往下流。那年,我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乘客您好,H

站到了,请携带好随身物品有序下车。”公交车报的站名一下把我拉回了现实,我到站了。一看时间,还很富余,我迈着轻松的步伐向人才中心走去。

大厅指示牌显示:“村官”面试上三楼大会议室。会议室里人挺多了,仔细一看,怎么这么多熟脸,今天不会是我们学校的专场吧?找了一个学院的同学一打听,还真是我们学校的专场,一共六十人参加面试。一点整,人事局的工作人员进到会议室给我们讲注意事项和分组面试的相关规则。

“我们一会儿分两大组,分别在一、二小会议室参加面试。今天只是初试,所以我们是四人为一个小组集体面试。”底下一片哗然,还只是初试啊!接下去工作人员掏出一副扑克牌,先让五十二人抽。抽完后,再由余下的八人抽。

“四个A,是哪几位?哦,好,四个2呢?好„„”搞得跟打扑克一样,有点好笑。我抽到一张梅花Q,被安排在第二小会议室面试,我们小组是三男一女。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才轮到我们,确实集体面试比较费时间。我们四人先后进入第二小会议室,在沙发上坐下,面试我们的却只有俩人。看来初试不是很正规啊,估计就是筛选一下综合表现好的进入下一轮。所以要好好把握,说点能镇住人的东西,必须得掏点干货了。一上来第一个问题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自我介绍,毕竟是集体面试,彼此认识一下。这个问题要出彩的话,只有学校阶段丰富的经历和突出的成绩,然后就是结合“村官”这个特殊岗位,讲讲自己的匹配度问题。我选择了最后一个介绍自己,因为座位就这样坐了。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知道别人的虚实了,自己就能有的放矢地讲了。但也有劣势,就是前面的人太强了,容易影响到自己的思路和发挥。所以什么都是相对的。等他们讲完,我已经确定我的回答能出彩了,所以我把来时准备的两个问题揉到一起,按照刚才的思路介绍了一下自己。两位面试官的表情给了我肯定。第二个问题,抛出了一个话题——你们是怎么理解“领导”的?果然是开放式的集体讨论形式啊,有点像外企的面试。虽然我只去过台资企业面试过,但我接触过很多HR,对外企的面试形式还是很了解的。这种讨论形式,不用担心第一个说就不好,因为别人必须要有更新的思路才能有出彩的地方,而且第一个说完,后面完全有时间进行深入地思考,讨论又没规定每个人只能发言一次,瞅准机会还能接着补充。所以我抢到了第一个发言的机会,从动词“领导”,讲到名词“领导”,分析完后重点强调领导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直接把难题抛给了别人,因为如果后面的人没有更新的思路,很容易受我思维的影响,很多话他们会照搬我的,来回来去说。这时,我开始梳理刚才自己的回答,从中找到一个点,准备进行进一步深入地探讨。等到其他人回答完毕,我又开始补充自己的观点,从字面意思挖掘到深层次的意思,谈到领导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的核心。如果是领导拉着大家,那亲历亲为的领导肯定累死,团队很难壮大;如果是被大家托着,领导容易迷失方向,组织松散,团队方向感就不强;只有领导拉着,下面托着,这样的团队才是有核心凝聚力的,才能在领导的带领下不断取得成功。等我回答完毕后,其他人都不发言了,没料面试官追问:那你们认为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呢?这回我选择了低调,因为太强势了容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只是在最后别人的基础上补充了几点我的看法,因为我知道前面说的已经足够了,这个问题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初试结束,考官让我们回去等通知。如果单从我们小组的情况看,我还是非常有信心进入复试的,现在也只能等待消息了。初试结果出来很快,周五下午就接到电话了,通知我下周一上午八点在C区C宾馆参加复试。一切都在按我预想的发展,我心情格外舒坦。周末,简单地看了看面试题,稍做准备。重要的是放松心情,以良好的状态去迎接周一的复试。周一,我起了个大早,洗漱打扮完毕就急匆匆出门了。因为周一早上最容易堵车,我得赶紧的,面试迟到不就等于自动放弃嘛?车上真的好挤,靠站时车门都很难打开,但是人们还是蜂拥往车上挤,谁愿意上班迟到扣奖金呢?好不容易挤下车去倒另一趟,在车站等了十分钟,车还没来,这下真有点着急了。一看时间,6:50,在这个堵车成疾的周一早上,谁也很难保证一个小时能到我要去的地方。车子终于在七点差三分钟的时候进站了,我使出浑身力气往上挤,管他呢,上去再说!车门好不容易关上,车子缓缓启动,刚走几百米就停下了,红灯!这时候的等待是焦急的,我感觉浑身冒汗。五月的北京都穿短袖了,而我此刻西装革履,还挤在密密的人堆里,背上已经湿了,额头也有汗珠流下,真是浑身不自在。车子终于又走起来,我不时看表,车子也不时停下。在煎熬了半个多小时以后,我预感到这样下去肯定要迟到,于是果断下车,打了一辆出租车。但是车子走了不多远我就有点担心了,因为司机对我说的地方不是很熟,这要是找不到可咋办?走公交车的线路肯定是不行了,因为是堵车才下来的。独辟蹊径有点悬,关键我只知道大概位置,也没去过。这横竖都是死,不如放手一搏。司机一路上停下来问了好几个人,大概位置锁定。七拐八绕的,反正多走了很多冤枉路。到达某宾馆的时间是8:05,还是没能准时到。我很担心,临下车要了司机的电话和车证号码,如果真要取消我的面试资格,让他为我作证,是他绕了冤枉路。司机很爽快地答应了。表上显示金额28,司机只收了我20,也是一个实在人。

我匆匆跑上楼,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出乎意料,才刚开始抽签,大家好像也没在意我的迟到。我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感觉汗水涔涔往下流。我抽到七号,上午一共十二人参加面试,还好,有一个多小时等待的时间能够休息调整一下状态。我去洗手间洗了把脸,用纸巾擦干,回到候考的屋里,倒了杯水,从包里拿出昨晚准备好的早点,找了一个角落吃起来。我觉得肚子还是要填饱的,不然会影响整个精神状态。而且面试之前也不可能知道自己会抽到几号,如果靠后面的话,空着肚子撑到中午面试肯定会有影响。吃完东西,静下来感觉好多了,心跳正常了,汗水也收了。回想起来,真是有惊无险,幸好正式面试是8:30。不过这也再一次提醒我,如果是遇着上午面试的,最好还是提前去踩点,如果距离过远,可以考虑前一天晚上在面试地附近住下,这个投资是必要的。我前面的六号进去面试了,马上轮到我,于是起身去洗手间,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然后咧开嘴笑了一个,表情还挺自然。心中对着自己喊了一声:我是最棒的,加油!引导的工作人员直接把我带进了面试室,扫了一眼,一共七位考官,两侧有计时和核计分数的。我礼貌地向考官们鞠躬,然后在主考官的示意下入座。主考官是一位女士,气质优雅,四十多岁的样子,后来才知道是C区的人事局副局长。

“恭喜你通过笔试和面试初试,进入到今天的面试复试环节。”我点头微笑,向考官们表示感谢。主考官接着说:“今天面试一共有四道题,你的面试时间是十五分钟,注意掌握好时间,下面我们面试正式开始。”我点头示意。“第一题,你的两个领导,一个说东,一个说西,你是执行者被夹在中间,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该怎么处理?”

我思考了数秒,理出一个回答要点,然后开始答题:“我作为下属,首先要本着尊重和理解双方的原则,毕竟他们是领导,必定有他们成功的道理。领导观点不一致,并不能说明谁的观点有问题,只是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我作为执行者,其次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调查了解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两位领导的意见,吸取其中较好的部分,形成一个综合双方意见的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方案绝不是简单的‘折衷主义’,不是做老好人,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是一种求同存异,优势互补。最后,与两位领导进行沟通,把改进以后的方案分别向他们进行解释说明,沟通过程中尽量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不要因为表达不当而引起两位领导产生矛盾。方案得到批准后再去执行。”回答完之后,我扫了一眼考官们的表情,应该还行。

“好,下面第二个问题,你对跳槽怎么看?”

这是一道一分为二的题,需要从正面和反面来进行阐述。适度的跳槽是社会人才流动的一种良性循环,对求职者本身也是一种提升和发展,丰富的职业经历能提高求职者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他们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如果跳槽过于频繁,或者就是无目的性地来回换工作,这既不利于单位工作的延续性,也对跳槽者本人产生不利影响,工作经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频繁换工作很难积累经验,另外用人单位会质疑你的忠诚度问题,对你是否能安心工作产生一定的顾虑。所以跳槽也要适度,有的放矢。这样的回答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三个问题,让你组织一次单位的集体活动,你该如何进行?”

组织活动在学校是常有的事情,这对我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首先,制定计划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拟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方案,对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预算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将该方案上报领导,请领导指正和批示。其次,实施计划方案。计划方案得到批准后,先将有关工作人员召集起来开一个协调会,进行任务分配、人员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活动开始后,协同有关工作人员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纠正活动过程中与原计划方案有偏差的地方,冷静处理意外事件,并及时向领导汇报互动情况,让领导了解活动总体进程。第三,总结阶段。对整个活动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材料,将总结向领导汇报。此外,回顾当初的计划方案,结合总结分析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以便今后更好的完成类似任务。” “最后一个问题,你在领导与被领导两者中更喜欢哪一种?”

其实这样的问题是不能二选一的,从题目设计来看,还是一分为二的题。干工作不分贵贱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两者岗位不同,工作性质一样,都是为了单位的事业。这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这是每个人都肯定会遇到的事情,不能说不喜欢就不去作这件事了,关键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妥善处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首先分析领导与被领导这样的关系是肯定存在的,人在社会,总归会有自己的领导,而自己有一天也可能会成为领导。其次,如果自己处在被领导的岗位,首先要服从领导安排,做好本职,争取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如果自己处在领导的岗位,应该作好模范,以身作则,关心下属的工作与学习,带领大家作好工作。最后讲讲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一般不可能直接踏上领导的岗位,应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勤政为民,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相信总有一天会踏上领导岗位。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面试结束,自己感觉还行。谢过各位考官后,我退出了面试室。回来的路上,回想刚才的四个面试题,总结自己回答的要点,看有没有不妥之处。虽然对于此次面试来讲,即使找到漏洞也于事无补了,但是对以后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善于总结是一个好习惯,能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查漏补缺,提高实效性。回到学校,室友们问我面试情况咋样。按我以前的风格,那绝对很高调,什么发挥很好,怎样怎样,大侃一通。而这次我并没有,只是低调地说了一声:还可以吧,等通知。我们专业另外两个报名远郊区县的同学已经接到面试结果了,都顺利通过,过几天去体检。希望我也能一切顺利,我心中暗暗想着。几天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方老师打来电话。

“祝贺啊!你顺利通过‘村官’面试了,具体名单可以到学校就业网上去看。另外通知后天早上七点半去C医院参加体检,记得不要吃东西啊。”方老师提醒着,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打开网页,找到C区“村官”面试结果的公告,点开一看,我的名字排在第二个,我推断自己的面试成绩应该是第二,我们学校一共有二十四人通过面试,准备参加后天早上的体验。因为我四月初刚参加过老家某局的体验,各项指标都正常,所以对于这次体检,就是走个过程,根本不担心。体检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我们二十四人中有一人不合格,其他二十三人都正常。到这一天,已经是五月的下旬了,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毕业了。录取通知下来的那一天,我显得很平静,因为整个选拔过程经历了那么多,已经将我的兴奋和激动给冲淡了。接下去就是等待签订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了,我也就安心投入到毕业设计的最后定稿阶段。那几天真的很忙,每天早出晚归的,去设计室校核数据,完善设计方案,找导师反馈信息,听取指导意见,接着再修改。每改动一处,就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然后反映到设计图纸上,又是不少的改动。这样折腾了几次以后,设计方案最终敲定,然后就是完善设计论文了,内容上的完善,格式上设置、排版。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样稿终于出来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内心还是很喜悦的。6月2日上午,手机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我礼貌性地接起电话。

“喂,您好!”

“是夕mu吗?”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嗯,我是。请问您是哪位?” “我是C区S乡组织科,你已经被分配到我乡担任‘村官’,通知你明天上午九点半,带上本人身份证、学校就业推荐表、大学成绩单和三方协议到S乡组织科开会。” “嗯,好的,谢谢您!”我迅速在纸上记下了要点,电话里提到的地方确实没听说过。我上网查找那个地名,终于在该区很偏的地方找到了。一查公交线路,还好,学校附近有车能到那儿。第二天一早,我带上要求的东西,去食堂吃点了早点,坐车出发了。其实这趟线路我从一开始走,到我合同期满,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这些年北京的发展。三年,这条线路上的变化真的很大。第一次去,未免好奇,所以会沿途看过去。六月三号那天,这段路让我经历了从繁华到萧条再到繁华,最后看到了城乡结合部农村的面貌。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我终于在S乡门口下了车。在门口保安那儿领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了一张出入凭条,进去了。找到组织科,敲门进去,发现有好几个人已经到了,将来我们应该都是同事了。中年男子示意我随便坐,听声音确认是昨天给我打电话的人。在我后面又陆续进来几个人,有一个男生,我特别眼熟,在脑中搜索了一下,哦,原来是他!

“好,人都到齐了。这次区里把你们十个人分到我们乡担任‘村官’,首先我代表S乡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姓W,你们以后可以叫我W哥,大家今后就是朋友了,没必要拘束。我现在负责组织人事工作,今后你们‘村官’这一块的管理也归我。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大家认认路,彼此互相认识一下,将来你们大家都是同事了;二是签一下三方协议;三是确定一下大家各自要去任职的村。下面你们就作一下自我介绍吧。”

大家都自报家门,叫什么,家是哪儿的,哪个学校毕业的,学什么专业诸如此类,最后都不忘加一句:今后请大家多多关照。雨声、阿J、亮、笑笔、茵子、本家、宁、忠、鹰眼,加上我,人称“夕mu”,这就是我们的十人组合。我刚才看到的那个眼熟的男生就是雨声,和我是一个学校的,雨声可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那可真不是一般人。关于雨声,那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会在后面做介绍。十人中,雨声、阿J和我是外省市的,其余七人均是北京人。这十人中,居然有一个女生和我同姓,从此我们就以“本家”相称了。接下来就是签三方协议了,说实话我的手有点抖,肯定不是紧张,颇有种把自己销售出去的感觉,这都卖了半年多了,一直没人要,此时有买家了,你说是什么心情呢?在最后签名那一栏,我重重地落了最后一笔,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成交!随后,W哥宣读乡党委对我们的任命。我被分到了H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雨声在我隔壁的X村任书记助理。

W哥接着强调:“这只是暂时的安排,将来还可能调动,对你们的具体管理,包括制度机制、工作安排、住宿吃饭等等问题,乡党委还将进一步研究,等七月份你们正式上岗的时候会详细告知你们。期间,我们会提前通知大家过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和各村的副书记认识一下,今后村里副书记将负责对大家的日常管理。” 完事以后,我们道别W哥,大家各自离开。我和雨声在附近找了一个小饭馆,这是我们第一次坐到一起聊天。在学校我是搞学生社团的,他是学生会的,接触并不多,只是知道他,但彼此并不认识。因为同来到这里当“村官”,我们熟识并一见如故,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你怎么也会选择当‘村官’呢?”我很好奇地问雨声。

“一言难尽啊,其中曲折以后再慢慢告诉你吧,我们两个村挨着,以后没事我们能经常聚聚。”从他的一言难尽中,我能听出他内心承受着很多东西。普遍认为,一个重点大学的校学生会主席来到农村当“村官”屈才了。从他当上学生会主席以后,校园文化氛围和学生活动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搞的几次大型活动,像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这跟他的组织领导才能是分不开的。虽然我在学生社团管理和党建方面有一些突出的表现,但和他相比,我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远在我之上。这个比我小两岁的小伙子,有着老到、成熟的思想,和非凡的领导管理才能,来到农村基层,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发展?对他,对我自己的前途,我充满了好奇,同时又有点隐隐地担心,具体担心什么,我也说不清楚。签订劳动合同那天,我并没有见到我要去任职的H村的副书记,听说临时有事没来。签劳动合同前,主管我们“村官”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主要就我们的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住宿、吃饭等生活问题,向各村副书记交代了一下,村里为我们解决住宿,为每人配备灶具,自己做饭。签完“卖身契”那一刻,突然产生一种错觉,我真的要在这里工作了?我准备好了吗? 毕业一天天临近,这段时间好像每天都在聚会。酒精总是在胃里翻滚,喝醉了就睡,睡醒了接着喝,如此反复,我都感觉精神恍惚了。我是个体,但我却融入了不同的团体,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是老大,我也是小弟,我是倾听者,我也是侃侃而谈的演讲家,我是知心朋友,我也是别人的蓝颜,我是我自己,我又不是我自己。和社团的兄弟姐妹们,和支部的成员们,和宿舍的室友们,和班级的同学们,和学校的好友们,和社会上的朋友们,我们对酒当歌,共话离别愁断肠。离别的日子终于到了,室友们一个个开始收拾行李,只有我按兵不动,因为学校对我们“村官”还是有照顾的,可以继续住着,等到正式上岗那天搬,学校直接用校车把我们送过去。这几天大家彼此间的话少了,宿舍更多时候是沉默。我们六人,俩人考上研究生,俩人留北京工作,一人去外地工作,还有一人回老家继续找工作。因为我最后走,所以就负责把大家一个一个送走。离别总是伤感的,我把室友送到校门口车站,一个结实的拥抱,几句珍重的话,送上车就转身回学校。因为我不敢多看,更不敢送到火车站,受不了那种气氛,怕自己控制不住。也许有的同学送别了,这辈子都不一定能再聚首了。7月8日,终于要离校了,告别学习生活了四年的校园,真的有点不舍。尽管我还在北京,还是能经常回来看看的。我把行李放上车,回头望了望清晨宁静的校园,转身那一刻,我百感交集。车子把我送到了S乡,乡里的车又把我拉到H村,这次我见到了副书记。副书记姓马,五十多岁,样子还算和蔼。他把我安排到村里给我租好的房子,两小间,一间当卧室,一间当厨房。给我配了床、电扇、写字台、自行车、灶具、餐具等生活必需品。至此,我的工作生涯就要拉开序幕,在村里的生活也要正式开始了。第二章上岗 7月10日至14日,区人事局组织岗前培训,主要就是邀请区里的相关领导和乡村干部讲讲区情、谈谈农村的现状,让我们这批注入农村的鲜活力量能整体了解一下我区农村的变革和发展,以及我们这些“村官”到了农村基层以后所要注意的问题和要发挥的作用。几天下来,收获不小。尤其是某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介绍的实际工作经验,很实在,也很受用。最后,主管“村官”工作的人事局副局长对我们提出希望,希望我们到了农村基层以后,少说多做,紧密配合村干部开展工作,把我们的新思想、新活力带到农村,为我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我怀着无比自豪而又期待的心情,投入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经过周末的调整,2006年7月17日,周一,身份转变的第一天,我正式在村里上班了!我起了个大早,准备上街去买菜。经过周末“探村”,已经基本摸清情况,村里就有菜市场,虽然品种没有那么齐全,至少家常菜都有。骑上村里给配的“宝马”自行车,直奔菜市。大早上的菜市是很热闹的,人来人往。其实我也没想好要买什么,因为印象中好像自己没做过饭,看我妈做菜倒有那么几次,知道基本的步骤。在菜市转了两圈,还是什么都没买,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什么菜好做一点呢?瞅来瞅去,好像都不好做啊!不管了,买点回去再说。“哎,您好,这鸡蛋怎么卖啊?”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两块五一斤。”说着,老板递给我一个袋子。我挑了七八个装进袋子里,够吃好几天的了。一要分量,还真是高手,正好一斤不带差的。付完钱,我又跑到卖肉的摊位前,看来看去,也不知道哪块好。“你是要瘦的,还是肥的呢?”卖肉的老板先发话了。“您这纯瘦肉怎么卖啊?” “七块钱一斤,你看来多少?”老板正要举刀往下切。“这个,我要两块钱的。”我不好意思地看着老板,老板的刀也停在那瘦肉上不动了。“你要多少?”他似乎没听清楚。“两块钱。”我配合着做了一个手势,生怕他还听不清。

“两块钱?这没法卖,这也太少了,合三两都不到。” “只要有分量就能卖啊,您看这天这么热,我又没冰箱,就一个人吃,而且只是在菜里放点肉片,吃不了多少。买多了坏了不就浪费了吗?您看就卖给我吧!”我这个摆事实,讲道理啊,向老板一通请求。“好了,好了,两块就两块。”老板的刀在肉上比划了几下,还是没切下去,看来不是很好估计啊。切下来一约。两块二,超了点。

“得了,这回收你两块钱吧。”老板还挺爽快。“谢谢老板,下回我还来您这里买。”

接过肉,我又开始寻找下一目标。肉有了,要不来点豆角吧,我还是很喜欢吃我妈做的肉炒豆角。豆角一块二一斤,一个人吃弄个七八两应该就够了,用秤一约,九毛。看到他还卖西红柿,来两个大的,一约,一块七。这一算账,老板说收我两块五算了,又省一毛!临了,我对老板说:“给我几根小葱吧,回去能摊鸡蛋。”

“好吧,给你几根。”也是爽快人。“老板,我保证以后菜都在您这儿买。”

原来买菜这么有意思,不在于买了什么,而在于讨价还价间那种尽可能争取自己利益的乐趣。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家庭主妇都愿意上街买菜了,要的就是这种乐趣。然后我又到街边的油米店买了一袋大米,一壶油。最后跑到超市买了一堆佐料,酸、甜、咸、鲜、辣都有了。搞定!满载而归的感觉真好!回到住处,我把菜放好,把肉放下阴凉的地方,然后盛了够一个人吃的米,用水先泡着,等中午回来再放到电饭锅里蒸。这是我们老家的做法,做出来的米饭不硬,嚼起来好吃。等忙完,我一看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因为村委会离得不远,所以还有时间吃早餐。骑车到街里头找了一个早点铺,要了一碗豆腐脑,一根油条,一个茶鸡蛋,饱饱的一顿早餐。吃完早餐骑车去村委会,时间刚刚好。一进院内,看见停车棚里已经有好几辆车了,看来是来晚了,应该比领导早来才对啊,这不成,明天早点过来。先去到副书记的屋,礼貌地与他打招呼:“马书记,您早!”

“哎,过来了啊!这边还住的习惯吗?”马书记关切地问。“恩,挺好的,晚上街里头挺安静的,睡得挺香。” “那就好,生活上你就将就一下,我们农村就这条件,如果你有什么要求,随时可以跟我提出来。” “没事,挺好的,我也是农村长大的,能习惯。” “好。一会儿你把隔壁那间屋子规整一下,以后就是你的办公室。”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恩,知道了,我这就去收拾。”我退了出来。

这间屋子看来闲置很长时间了,桌上、地上全是尘土。墙上挂着一些玻璃相框,写着什么规章制度,估计是个陈列室。我把地上的杂物全部清理掉,用笤帚轻轻把尘土扫到一起,用簸箕先装起来,然后再在屋里洒水,擦桌子,拖地板,整整忙活了一上午。其间,马书记也过来了几次,说来帮我,这我哪好意思啊。一上午的劳动还是很有成果的,整个屋子焕然一新。马书记说回头给我安个空调,天气热,屋里有空调舒服些。领导想得真周到,感动啊!中午回到住处,先插上电饭锅开始蒸米饭。洗了一个西红柿,切成小块,直接装盘子里,撒上白糖,哈哈,第一道菜“雪顶火焰山”搞定!然后把豆角撕好泡水里,把小葱洗好并切好,在小碗里磕两个鸡蛋,用筷子打匀,把切好的小葱放进去,接着用筷子打匀,一项准备好了,先放一边。接着把肉洗好,切成小片,其实最后切的不是片,而是块,刀工实在太差。先摊鸡蛋,学着我妈做菜的步骤,先把锅烧热了,然后倒点油下去,等油热一下,把鸡蛋倒进锅里。接下去开始就处于忙乱状态,现场一片混乱。眼见底下快焦了,上面还是糊状的鸡蛋,铲子怎么翻都不成,最后干脆就变成炒鸡蛋了。算了,凑合这么着吧,第一盘摊鸡蛋出锅,其实就是带点糊味的小葱炒鸡蛋。把锅洗了洗,接着第二道菜,肉片炒豆角。前面步骤一样,等油烧热以后,我犹豫了一下,是先放肉呢还是先放豆角,这是个问题。把火关了,拿出手机,往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正好是我妈接的。取好经以后,接着开火,把肉放进锅里开始炒,没想到肉一下锅就粘住了,随便搅拌了几下,赶紧把豆角倒进去。炒啊炒,这豆角好像看不出来熟没熟,怎么弄啊?哎,有办法了,放点水蒙上给它煮一煮。一看时间差不多了,揭开锅盖,盛到盘里,炒豆角也变了,成炖豆角了。拿起筷子准备尝尝自己的“杰作”,哎,这小葱炒鸡蛋除了糊味怎么没味道啊?哦,干了!忘记放盐和鸡精了。糟糕!炖豆角里面好像也忘记放了。赶紧把炖豆角下锅,撒上盐和鸡精,翻了几下再盛出来。这炒鸡蛋嘛,算了,将就吃吧。最后只有米饭和糖拌西红柿是好吃的,另外俩菜算是瞎了。夹块鸡蛋,在豆角汤里泡一泡,还勉强能吃。到最后,反正肚子是吃饱了,菜也基本没剩多少,不好吃归不好吃,咱不能浪费啊!这亲自掌勺的第一顿饭就在狼狈和混乱中过去了,真是不堪回首啊!

中午收拾完厨房,在卧室休息了一会儿,一点多钟,骑着自行车去村委会上班。下午,一个人在刚收拾出来的办公室傻傻地坐着,一个小时过去了,有点打盹。站起身醒了醒脑,决定去马书记那屋看看。门没关,半掩着,我敲了两下门,得到允许后,推门进去。马书记示意我随便坐,我坐在沙发上,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

“中午吃饭怎么解决的呀,是街上吃的还是自己做的?自己会做饭吗?”马书记先问我。

“哦,今天中午第一次做饭,弄得手忙脚乱,不过凑合自己能吃。”我有点不好意思。“以后多练练就好了,你婶婶有时不在家的时候,我也得自己做饭,因为很少做,所以也只能自己吃,拿不出手。”马书记逗趣地说,“小年轻自己把做菜的手艺练好了,以后就不怕老婆回娘家了。”

我们都哈哈大笑。随后他问我了一些基本情况:老家哪儿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什么学校毕业,学的什么等等。不知不觉中,下午半天又过去了。今天第一天上班,干了一件工作,就是收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拾办公室,哦了!傍晚回去,看早上买的肉还剩点,豆角中午也没炒完,晚上还炒豆角,再做个西红柿鸡蛋汤,晚饭就应该差不多了。晚上的表现比中午强点,不是炖豆角,而是豆角没怎么炒熟,反正也能吃。西红柿鸡蛋汤还是可以的,味道挺鲜美。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我拿出一个小本,算了一下今天的开销,买菜七块,早餐一块六,油、米和调料什么的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这个开销月底再结算。那么今天一共是八块六,真的比在学校吃饭省多了,咱这好歹有热菜,也有凉菜,还有汤呢,生活小康了啊!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我养成了记账的习惯,这个好处就多了。平常很多人花钱花到最后,都不知道这钱都花到哪儿去了,好像什么也没买,钱怎么就没了呢?要回忆,那绝对一片空白,你说半月前花钱干什么了?又不是买大件的东西,谁能记得那么清楚啊!其实记账就能让你清楚地知道每笔开支的去向,这样一个月下来,一目了然,该月什么钱可花可不花,下月就不花了,节省开支。然后能知道自己开支的比例,比如日常生活、交通通讯、娱乐、学习、应酬等各项开支的情况。有人会说,这也太麻烦了!是麻烦点,但从长远来讲,意义重大。所谓开源节流,我们在没有能力开源的情况下,只能节流了,本来挣的钱就不多,如果再不打算一下,那不是“月光族”才怪。第二天,生活照旧。我提早去了单位,到了以后先简单收拾一下屋子,这个地区的尘土还是挺大的,昨天刚擦,今天就又有点脏了。忙完后开始做开水,然后坐下来翻看报纸。听到隔壁开门的声音,应该是马书记过来了。我走出办公室跟马书记打了一个招呼。“今天来得挺早啊!”马书记有点惊讶。

“嗯,天热了就早起了,过来先收拾一下屋子,做点开水。对了,我多做了一壶,一会儿给您送过去。” “嗯,好,谢谢!”

我把开水送到马书记那屋,正要转身回自己办公室,他把我叫住了。

“今天上午待会儿要开个两委班子会议,我们陈书记意思是欢迎你的到来,把你介绍给班子的成员认识。这样,你把对面会议室简单规整一下,多做两壶水。陈书记估计九点钟左右过来。”

“哦,好的,我知道了。”我退出马书记的办公室,把水做上,开始收拾会议室。九点来钟,书记办公室的门开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坐在老板椅上看文件,这应该就是陈书记了。我所在村的情况是书记一人同时兼任村委会主任,也就是说,陈书记同时还是这个村的村长。我把会前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在会议室里摆好了一次性茶杯,放好了茶叶,准备好了刚做的两壶水。九点半钟,两委班子都来到会议室就座,我开始给他们端茶倒水。这时,陈书记和马书记进来了,我给他们倒上水。马书记示意我也入座,我就在一个委员旁边坐下。接下去会议就正式开始了,会议由马书记主持。前面主要总结回顾了前阶段的工作,每位委员各自介绍了工作完成情况和正在着手开展的工作。陈书记总的讲了讲村里上半年的情况,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及每个人的具体分工。另外,提了一下乡里刚下发的关于环境整治的通知,并交给主管环境整治的村委负责落实。会议最后,马书记向各位委员介绍我的情况。

“这是我们村新来的大学生‘村官’,之前也跟大家提过,现在担任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助理,以后就请大家多多照顾,毕竟家在外地,过来我们这里协助工作也好,学习锻炼也罢,大家就努力配合,争取把我们村的工作做得更好。下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面就由夕

mu自己讲几句,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

“哦,好的。”接下来我就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对着两委班子说了一些感谢之类的话,表了表态度,本着学习的心态融入农村,努力工作,争取学有所成,在农村干出点成绩。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能多多关照,使自己早日适应农村的工作和生活。

“首先呢,我代表两委班子,欢迎你的到来。”陈书记冲着我点了点头,“今天在座的两委班子你也都熟悉一下。”接下来,陈书记依次给我介绍了每位委员的姓名和担任的职务,我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升哥,和我是本家,支委、村委兼治保主任;辉哥,支委、村委兼农业队长;海哥,支委;张姐,村委兼妇女主任。

“今后工作上你就听马书记安排,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和要求,随时跟马书记提出来,我们尽量想办法帮你解决。到农村基层工作,一定要有心理准备,情况比较复杂,问题也比较多,你先熟悉一下村里的情况,慢慢配合马书记开展日常工作。”陈书记对我提出了工作上的要求,我也一一记下。

“老马,中午你安排一下,我们给夕mu接风。没别的事,今天的会就到这里。” 中午下班前,马书记到我办公室叫我,准备出去吃饭,为我接风。班子成员加上我,还有一个司机师傅,一共八人,开车到了一个饭店,陈书记开始点菜,还不时问我喜欢吃什么,这种场合,我当然是随领导了,反正我吃东西也不挑。

点完菜,陈书记问我:“你喝什么酒?” “我喝普通燕京就行。” “服务员,燕京有白酒吗?”陈书记的一句话,把我们都逗乐了,没想到他还挺幽默。

“这哪成啊,我们都喝白的,你怎么能喝啤的呢?”坐我旁边的辉哥开始煽风。“那我就随各位领导吧。”我也不好意思推辞了,毕竟今天是为我接风。

“服务员,给我们拿三瓶铁贵,先打开两瓶。”陈书记向服务员交代。

菜还没上呢,酒先上了。辉哥开始负责倒酒,把七个杯子往桌上一放,全都倒满。“我那杯能少倒点吗?”我请求道。“这大伙儿跟你第一次喝酒,你能不倒满了?这以后怎么做共产主义战士啊?必须得‘酒精’考验。”还没等陈书记发话,辉哥直接把我顶回去了,原来“久经”考验是这么来的。我心里开始犯嘀咕,这一杯估计差不多得三两吧,还真没喝过这么多白酒,在学校的时候都是喝啤的,而且撑死了喝两瓶。这一到农村,还真是。以前听说北方农村干部喝酒都厉害,一般都两三口杯起步,今天看这架势,我悬了!这我哪招架得了啊? 两瓶酒正好倒完。我在心里暗暗佩服陈书记真有先见之明。然后开始分酒,都一样多,随便拿一杯吧。凉菜上来了,陈书记带了一个头:“我们为夕mu接风,先来一口。”大伙都端起酒杯,我抿了小小一口。环顾四周,辉哥下去最多,半厘米左右,陈书记也不会少,看来看去,就我看不出什么动静。赶紧夹凉菜吃,这刚吃了两嘴凉菜,辉哥就端起酒杯向我敬酒了。

“今天呢是一个好日子,你来到我们H村工作,以后呢你就多多发挥聪明才智,在我们这里干出点成绩来。来,哥敬你一个,咱哥俩别见外。”说完,辉哥又下了一大口。我看没办法了,一闭眼,咽了一口,一下感觉嗓子眼火辣辣的。

大学生村官那些年(转)

热菜终于上来了,我赶紧先吃几口吧,这一桌我都得敬呢。还没等我举杯,升哥先跟我说上了:“咱俩一个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就冲这个,我交你这个兄弟了,以后有事说句话,做哥哥的一定帮。”

我连声道谢,好家伙,又一大口,我明显感觉到脸热了。刚放下杯子,陈书记又发话了:“我们大家再来一口,一是欢迎夕mu,二是为上

大学生村官自传 篇2

远征的开始

如果说12年的时光是一次远征, 那么当我好奇的踏入小学校门时, 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迈出了远征的第一步。很感谢我的小学是在宏光市逸夫小学度过的, 因为这所学校给予我的最大财富是一种道德的启蒙。这样的启蒙源自这所学校良好的校风。每个在这所学校的学生, 都会被告知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礼节, 比如:在什么时候鼓掌等。虽然这看似一个微小的细节, 但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一种正能量。现在回想起来, 这所学校最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点或者说小学最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点在于, 它更在乎素质的培养。

诚然, 我们生活在中国, 学校都是有考试与奥数班的。当时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但数年之后,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学业上的成绩, 而是我们学校的劳技老师。劳技课总是充满美好回忆, 老师教我们怎样包饺子, 怎样煮方便面, 组织我们做问卷调查, 去大桥桥墩下的小河滩烧烤。最有趣的一次, 我们去了烈士碑, 并在附近的木丛中采摘植物 (我还把自己摘的蕨菜带回家, 煮了吃) 。这些活动似乎没有看起来那么富有教育意义, 但是我一直认为这样的活动蕴含着一种神奇的魔力, 它让你与生活亲密接触。

多年后, 我偶然听到过一种说法, 对于教育而言, 在我们出生到小学 (甚至到初一、初二) 的这一阶段, 教育主要应该是一种感性的教育。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感知, 用我们的五官去体验, 而不是去大量地了解一些逻辑层面的、理论的东西 (当然适当的接触是极其有必要的) 。我们完全不需要去参加什么奥数班, 而应该根据兴趣去做一些画画、音乐之类的事 (当然并不是鼓励去参加这之类的培训班, 但我认为适当地去参加是有益无害的) 。

说到这, 我不得不提到, 我一小段的学画经历。这是我小学阶段的主要兴趣。老师很祥和, 对于出生后没几年奶奶就去世的我而言, 她给了我奶奶的感觉。实际上, 学画对于当时的我, 它不是一种技能, 而是提供给我一个观察世界并记录世界的窗口。我首先要观察一个事物, 了解它, 然后, 用画笔刻画它。这在无形之中, 给予了年幼的我一种感性的教育。如今, 仍记忆犹新的是那间学画的小屋, 那些散乱排在桌上的画笔, 更重要的是那种舒适而享受的感觉。

小学是十二年远征的开始, 那时的我, 怀着希望眺望着明天的光亮。

无奈的选择

原以为我将在这所学校走过六年的旅途, 但是当我们感到人生一帆风顺之时, 我们开往未来的列车总会难免偏离既定的轨道。我需要转学。为什么?因为我要搬家。为什么要搬家?因为应试教育中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择校。搬到一所示范性中学所在的校区, 才不会因为成绩问题而上不了名校 (虽然我成绩并不差) 。于是, 父母向学校提出了申请, 我道别了同学。现在回想, 那时年幼的自己尚不明白离别的意义, 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生活三年的地方。

离别意味着开始, 下一站:实验小学。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 有转学的经历, 但是这是一次机会, 它让我在两所不同的小学读书, 从而给了我比较两所学校的机会 (在初、高中一般都没有转学的可能, 所以这种不同学校的对比很难得) 。

学风上的差异最为明显, 在实验小学, 总能看到一些作风不好的人整天不学无术、拉帮结派、寻衅滋事。这些人经常在下课的时候, 欺负、捉弄同学, 抢东西。甚至我还见过我们班里有女生用刀划自己的脸, 然后, 用创可贴贴上说是为了好看。当然,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 这里也有讲礼貌的同学, 但是和逸夫小学比起来就差得多了。最让我感到不同的是课堂的鼓掌, 上课时 (特别是语文课) 老师通常会带头念一遍课文, 在逸夫小学当老师念完后, 所有人都会很自觉地鼓掌, 而在实验小学这儿, 根本就没有人鼓掌。这虽然可能只是件很小的事情, 但我一直觉得它是一个学校校风的直接体现。

就这样, 我度过了12年中自认为比较灰暗的三年。虽然仍得过一些奖、有过一些荣誉, 但与我们班糟糕的学习环境比起来都不是那么令人振奋。交到了一些朋友, 但都不是那么知心。时常会想, 如果我六年都是在逸夫小学过的, 或者是在实验小学过的会怎么样?这是个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我认为, 就像这样三年逸夫三年实验的生活, 才会比之前那两种情况教会我更多的东西。

意外的转学, 带来了意外的经历, 但也带来了意外的成长。即使轨道出现了偏离, 路边依旧是美好的风景。

最纯真的年代

我踏出实验小学的校门, 朝前方望去, 简单的建筑构成了一个“八”字, 那是一个新的开始。宏光市第八中学, 我来了。

初中的生活, 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学习。每天三点一线的标准作息, 生活枯燥却也充实。

最幸运的是, 这是个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极强的班级。这个班级教会我的是对集体的认识, 对团队的归属感。无论何时, 能有一个如家般温暖的团体, 才能在我们遭遇困难时, 为自己提供心灵的港湾, 我们也才会更好地为这个团体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从初中开始, 每当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我总会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 修补缺点, 去做一些从未做过的事, 去做一个新的自己。当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有些过于内向的时候, 我会尝试着去改变, 虽然这种改变不一定有效, 虽然有时候没有勇气, 但我一直认为这样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的成长。如今回首, 我为自己的改变而满意。很多事情, 一旦我们付诸行动, 其实要比我们想象的简单很多。我们缺乏的只是一种勇气。

教育中, 自我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好的环境改变我们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 但一次充足的自我反思教育, 却能让这样的改变变得更为迅速, 因为它发自我们的内心。尤其是当外在的环境与内在的自我同时对自身产生影响时, 改变就会变得相当的彻底与迅速。而当它们冲突时, 就取决于我们的意志是否坚定。这样的例子,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尤其多。

对于我而言, 初中是我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候。而这就不能不提到一位朋友——哲学。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充满好奇心的, 这样的好奇心驱使我们去探求世界的真相。世界究竟是什么呢?我是谁?我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不是其他人?显然, 这样的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它只会隐藏在我的心中, 每当它时不时再次出现在我的视野当中时, 我都会觉得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还是太少了。因为我们有一些自身的局限, 所以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清晰地认识世界。这些问题是我们对世界最原始的好奇, 它促进了我们对世界的思考, 同时也使我们的观念走向成熟。记得周国平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没错, 幼年的我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 乐于去探求。长大后, 我们变得麻木, 习惯了周围的一切, 懒于去发问, 也便失去了成长的动力。

回到学习, 初中最重要的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莫过于中考。第一次独自面对这样一场有着特殊意义的考试, 难免激动与不安。时光默默流逝。到了中考那天, 最幸福的事就是我们把手紧紧地搭在一起, 大声说:加油。中考的考题早已在记忆中失去了踪影, 但难以忘怀的是那个结束的时刻, 我们冲出考场, 肆意挥洒着自己的笑声, 自由地快乐着。所谓快乐是什么?是相对于痛苦的, 是我们压抑后的释放。

谢师宴那天, 我们围在一起诉说着我们的三年的点滴, 脑子里回忆着我们哭过、笑过的片段。唱着那首《笑忘歌》, 回忆三年前我们把三年的旅途献给了八中, 初次见面那陌生的身影, 泪水不禁浸湿眼眶。即将结束之时, 我们相互拥抱, 脸上满是泪痕。走出聚会, 感到心里多了一份失落, 也多了一份憧憬。我们时常抱怨上天夺走了我们生活里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东西, 但我们是否想过是上天赐予了我们生活里的美好。人生里的每一件东西, 每一个人, 都是我们从世界那里租来的, 总有那么一天我们需要把它归还给世界, 我们所能留下的只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总的说来, 初中是我最单纯快乐的时光。没有过重的负担, 没有太多的限制。有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学, 亲切如友的老师, 以及一个让我深感自豪的班级。当天空湛蓝的时候, 抬头望望, 脸上也能不知不觉地绽放出笑容。没有前途的担忧, 也少了成长的烦恼。一切都真挚而善良。这是个纯真的年代, 一个再也回不去的回忆。

梦的战场

告别了初中, 我幸运地来到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宏光第一中学。我认为所谓教育, 是重在培养我们的品质, 我们的情感, 而不是纯粹的知识。这是这所高中教给我的。

又是一场相遇、相识、相知最后相散的旅行, 但又是一段美好的旅行。我一直庆幸, 我的高中与初中, 都在一个凝聚力极强的班级。这似乎是一种传承。

看着那熟悉的校门, 跳入脑中的是母校的校训: 人格健全, 自主发展, 家乡情怀, 世界眼光。宏光高中给予我的是一个广大的舞台。在这里, 不仅仅是学习, 更重要的是有各种精彩的活动。在这里, 我们用热爱唱响“秋实”杯卡拉OK大赛, 我们将激情挥洒在冬季环校接力长跑赛上, 我们用青春为“我的盛典”社团文化节欢呼……漫步于学校的长廊, 行走在文渊湖畔, 仰望着学长为学校百年校庆所写的《宏光赋》, 我想, 学校已经真正将校训融入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融进了我的学习与生活。

最好的学校, 不是那些仅仅灌输知识的学校, 而是有自己特色的、有校园文化的学校。在众多的超级中学里, 公众在意的仅仅是这些超级中学创造出的辉煌高考成绩, 而没有意识到这些学校所创造的属于自己的文化。如今, 大众盲目地抨击着衡水中学, 觉得衡水中学的严苛制度是这座高考工厂的核心。其实, 衡水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营造了一种氛围, 一种狂热的氛围。它所塑造的环境,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种狂热, 焕发着学生的激情, 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 奋力拼搏。而我的高中虽然也有超级中学的称号, 但宏光一中的文化则是一种自由。这样的文化, 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 做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学生可以参加社团, 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可以有很多选择, 有很多时间来自己调配。但这样的文化, 也伴随着风险。这需要学生极大的自觉性。如果一个学生有极强的自觉性, 那么无疑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在全方位都能有极大的发展。但相反如果一个学生缺乏自觉性, 那么在这样的文化中, 他极有可能放纵自己的懒惰。所以说, 这两种文化无所谓好坏, 重要的是学校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我们则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

在初中的疑问中, 我渐渐开始接触到了哲学, 于是我开始阅读一些哲学的入门书籍, 慢慢地开始自己的思考。但思考也难免陷入误区。

在高一的时候, 我曾经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曾经不停地问自己,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辛苦的上学,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一份工作?还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或者更高远些, 为了改变世界?但我们知道人终有一死, 即使我们创造了再多的东西, 终有一天, 世界也会离我们而去。有人或许想说, 我们创造的东西能留给后辈, 但人类的历史可能也会有终止的一天。如果所有的一切, 都会逝去, 那么我们创造这一切是否还有意义呢?这样的问题, 在整个高一一直都困扰着我, 以致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我还曾经想过, 创造的意义是否就是等着被毁灭?或许只是我太悲观了。但是课业的负担, 没能让我沉溺下去, 很快将我拉回了现实。在充实的学习中, 我渐渐淡忘了这些问题。经过一个学期之后, 我逐渐发现对待人生, 思考意义就是一件残忍地面对死亡的事情。任何意义在死亡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旅途中的我们, 不应该紧盯着终点。所谓“旅”需要我们有积极的心态。既然知道路的尽头万事万物殊途同归, 我们不得不面对死神, 那为何不保持笑颜呢?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人生重在体验, 去见我们没见过的, 去干我们没干过的。何必在意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明明知道一切终将逝去, 还与命运相抗争, 企图有所留下。这即是我所理解的人生。

科学告诉我们, 命运是不存在的。科学中的混沌学又告诉我, 同样情况下, 一些微小的差别, 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后, 产生巨大的差异。譬如蝴蝶效应。那么, 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 他是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的, 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条件。这是否能理解为命运呢?既然每个人的初始条件不同, 根据混沌学, 必然导致后天的极大差异。这又是否能理解为命运呢?每天都有偶然的事情发生。当一连串偶然事件相继发生, 我们是否能说是必然的呢?我不知道。但我一直相信命运, 并且我相信命运操纵着我们的思想, 甚至控制着我们是否相信命运。虽然这样说起来, 这与不相信命运是一样的结果, 但我以为这是世界的真实。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 转眼高考已近在眼前。桌面上的书变多了, 走道间新添了书箱, 教室后挂起了横幅, 教室里拥挤得让人步履维艰。同学们的步履也变得匆忙。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但我能感觉到不变的是同学间的情谊。在那段为高考而忙碌的时光里, 写着一张张试卷, 看着那些一届又一届已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为我们加油鼓励的视频, 我发现宏光的精神与荣耀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心中。

高考那天, 感觉时间过得尤为匆忙, 事到如今, 我更觉得那像是一场关于考试的梦。两天的时光是过得那么的不真实, 以致我几经怀疑我是不是考过高考。时常觉得, 高考就像一道魔咒。每一次, 总会有一些在考场上百战不殆的人, 在高考时老马失蹄, 也总会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人, 在高考后一鸣惊人。出成绩那天, 有人默默无言, 有人欢天喜地。这情景就像是上帝给我们开的玩笑, 让我越发觉得世界捉摸不定。但终究, 高考更像是应试教育的终结, 从考完那时起, 我们不再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 可以去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又一次谢师宴, 没有了初中哭成一片的情景, 看上去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着的。但不难发现, 再勉强的笑也掩盖不住浓浓的悲伤。不过, 至少当我们忆及那天, 都能想到笑容。

高中, 更像是一个战场, 为了梦想而驰骋疆场。

最后一次面对母校的大门, 心里不禁发问:母校是什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解释是, 母校是自己可以万般指责她的不好, 但绝不允许别人对她有所指责的地方。通俗地说, 就是自己可以骂而别人不能骂。对于我而言那里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轨迹, 那里有着我们哭过、笑过的点滴。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代表着我们在这儿所有的成长, 承载着我们的回忆。

所谓的学风校风, 在那时的我们看来, 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口号。但是时到今日, 在这点滴回顾中才发现, 校风早已给我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记。一个好学校需要良好的师资, 需要良好的管理, 需要优秀的生源。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塑造好的校风, 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是什么?我认为教育最为关键的部分, 在于环境。对于个人而言, 内在的力量固然是强大的, 但内心也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对于内心, 外在的环境更易促成内心的改变。改变一个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它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从幼年开始, 我们就极其喜欢模仿, 这种模仿是不带着价值判断的。看见好的行为, 我们就会去模仿好的行为, 看到坏的我们就会去模仿坏的。这种模仿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深刻且无意识的。并且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之后, 我们依旧受着环境的影响。如果说幼年时期这种影响是立刻发生的, 那么在我们有了一定判断力之后, 这种影响变成了积累式的。我们知道乱扔垃圾是不对的, 并且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乱扔后, 我们仍旧知道乱扔垃圾是不对的, 那我们今天看到一个人乱扔垃圾, 明天又看到一个人乱扔垃圾呢? 我们也许依旧知道乱扔垃圾是不对的。但如果你在10天内看到了100人乱扔垃圾呢?这个时候我们会质疑, 虽然我们可能依旧知道这是不对的, 但是这时的我们会开始乱扔垃圾。我们身边的人组成了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我们看到的扔垃圾的人数的增多, 就是环境逐渐变坏的过程。而这样的环境的影响, 会逐渐改变我们对乱扔垃圾这一问题的认识, 从而改变我们的价值观。

未知的远方

12年是一段路, 我用双脚在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 丈量着它的尺度。当我停下缓缓向后张望, 看见了欢笑与眼泪的交织, 看见了梦想与现实的抗衡, 看见了我走过的地方早已开满回忆的花海。我所经历的事所见过的人共同组成了我自己。我从不后悔, 因为每一次选择都有它的意义。对于选择, 从来没有对与错, 那只是一条岔路。每条路都有着独有的风景。或许现在看起来错误的决定, 谁知道在未来它是否会给我们带来一次更大的机遇呢?

最后想分享一段乔布斯的话:

大学食堂师傅的无敌自传 篇3

15岁那年,镇里办了个大型养猪场。凭着在家里自学六年的养猪经验,俺当上了饲养员。俺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把饲料加水混在一起,混匀了,倒在猪槽里,保证小猪们吃饱喝好。

不料,猪场倒闭了,据说是没有生猪屠宰证。俺也不懂,想着莫非这年头猪也有了猪权,不能随便杀了。于是,我晃悠着找活,但我干了十几年的养猪工作,其他啥都不会,听说人家大学生还失业,我这糟老头可咋整啊。

一天,我遇上了俺小时候的伙伴狗蛋,嘿,他小子有出息了,在一个什么大学食堂作厨师了。我是那个羡慕啊,两眼直放光。狗蛋说,最近他们食堂在招人,俺可以过去试试。俺说啥都不懂,去了人家能要不。狗蛋说咋啥都不懂啦,你不整了十来年猪食吗,这不就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嘛。

俺虽然犯嘀咕,但还是跑来看看,就见食堂门口贴着招聘厨师的通知。1、为人随和,没有原则;2、有炒大锅菜经历;3、服务态度好,能忍受顾客冷嘲热讽。

俺一瞧,嘿,都满足,信心大增,立马进去。

经理问俺:“你用大锅做过饭。”

俺一听,老老实实回答:“嗯,都做了十几年。顾客一个个吃得还很满意,从没有人反馈说不好吃的。”

于是,俺就上岗了。第一天上午,俺的任务是炒白菜,这个正好是俺强项。

架上锅,倒上水,点上火,加点油加点盐,白菜往里一扔,然后就在锅旁候着。经理过来视察工作,点头对俺说:“第一天上班就能领会学校食堂炒菜的精髓,不错不错。”

随后,经理让俺演示加油加盐的过程。

俺小心挑起一小勺油,正要往大锅里面加。经理拦住了:“现在的学生流行减肥,你加这么多不是害他们吗……对,对,再少点,再少点。”经理语重心长地对俺说:“干我们这行不吝易啊,以后一定要注意,油不能多过这个标准,少是非常好的,但一定要让同学们看得到漂着的油迹。对了,盐绝对不能少加,”

俺忙点头称是,想着原来招聘要求没有原则是有道理的。

到了中午11点,白菜已经煮熟了,其他厨师也准备好了。有学生来打饭了,跑到俺这采买份白菜,俺哗啦就给了他一大瓢。哦,应该是一大勺。这位学生目瞪口呆。转身飞奔而去。过不久,采了一群学生,争着要买白菜,喧闹中只听见说什么“这肯定是个新手,分量太足了。”俺是那个忙啊,就没停过

有些学生很认真地问我:“师傅,你啥时候卖荤菜啊?”俺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老老实实回答说:“俺听从组织上的安排,把俺安插在哪个岗位,俺就在哪个岗位发光发热。”

眼看才11点13分钟,白菜只剩下了半锅。狗蛋跑过来瞧瞧俺,一看慌了,对俺说:“唉,错啦。来,我给你示范下。”

只见又一个满怀憧憬的娃跑过来,狗蛋接过饭盒,舀起半勺白菜,看了看,手狠命地抖了抖,白菜在震动中唰唰掉回锅里,半勺只剩下小半勺,倒给了那个学生娃。

那个小孩子急了,指着俺说:“怎么不是他打菜?”

狗蛋撇撇嘴,说:“谁打都一样。”学生娃忿忿走了。

俺接过菜勺,感激了狗蛋一番,继续工作。

从那以后,不管是荤菜素菜,俺都以一手抖勺绝活闻名全校。听说,有学生居然造谣说我曾经患过羊颠疯,所以手抖起来非常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值得一提的是,俺三次荣获食堂的金勺奖。

现在,俺在食堂这个岗位干了有七八年了,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采来去去。每次新学年开始都是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又会有人跑来和我抬杠了。

大学生入党自传_入党个人自传 篇4

大学生入党自传篇1

我叫***,就读于*******专业,19**年**月**日出生于****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我是沐浴着党的阳光、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的。

在成长中我一直走的很顺利,从小作为独子的我,受到了父母,爷爷奶奶的悉心照顾,我知道了自己要做好的事情,我在不断的进步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小我就立下了很好的志向,这些都和长辈的悉心教育有关,我一直很感谢他们!

1994年9月在**小学就读,上小学后,我在各科学习上努力刻苦、争当先进;在各项劳动中处处争先、不怕苦、不怕累;在各种活动中踊跃参加、积极表现,在小学二年级首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

XX年9月升入**初中,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身为班级干部,我在各方面都能较严格地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协助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搞好班级建设,主动帮助宣传委员做好班级的板报,壁报等工作。在思想上,我也不断地要求进步,在初二的下半学期,我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团校学习课程并于XX年6月份加入共青团。

XX年9月考入当地重点高中****,十六岁的我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奋发向上的我;是一个对万事万物都怀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事事争先恐后的我;是一个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和希望的我,也正是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开始大量的阅读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高中期间积极参加了学校社会上多项团日活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XX年9月考入***大学,担任体育委员,踊跃参加了班级各项活动努力学习获得校三等奖学金,并于XX年9月底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学校的党校培训并合格毕业,被评为“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

初二时,寒假做社会实践,访问老党员,其中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老党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的描述中感到共-产-党是那么的伟大。高中毕业前夕,看到有的同学入了党,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羡慕不已,于是自己企盼有一天自己能获此荣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其实这是一种入党动机不纯的表现,没有深入学习党思想精髓的表现。大一刚递交入党申请书时,虽然有高中已产生的入党的想法,但是思想态度仍没有多大进步,其间的所写却都是从书上,从网上搜来、学来的。其实那时的我对党缺乏真正的认识,尽管上过几次党课,但对党的基本知识还是知之甚少。这是一种对党、对个人都不认真、不严肃的政治态度。党校培训期间,在上党的基本知识概论课中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政治视野也得到了扩充,看到当前存在党风不正的现象,希望自己能加入到党组织,做一名优秀的党员,重新确定党的形象,同时明白入党不是给别人炫耀的,更不是用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而是应该踏踏实实为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种看法现在想起来是很片面和狭隘的,这种错误想法的产生究于对党的认识还太模糊,不能以因为有些党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就否定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一直影响对党性的认识,也不能把极少数蜕化变质的党员和党组织等同起来,他们并不能代表党。经过这几次认知意识的转变,我觉得入党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和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党。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让自己的真正的入党动机在心里成形。我觉得我必须把思想的转变和行动相宜地结合起来,让自己把每一点思考和每一次实践对应起来,学要学得有进步,做要做得有体会,实实在在的向要求一名党员那样来要求自己努力。

在学习中,我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想办法,找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勤奋认真地钻研知识。虽然有时成绩进步不大偶尔甚至出现下降,但我总是努力摆脱成绩不好的阴影,总结教训,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坚持不懈。长期以来,我都始终贯穿着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在集体活动中,我都积极参与,和大家积极配合完成集体任务。生活中,团结同学,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和关心同学,比如听说同学病了,就去看望问候;听说朋友心情不好,就去劝勉鼓励。在担任班级干部期间,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班级事务和同学关系注入了很大的热情,而且坚持锻炼自己做好班级工作,学好专业课程两方面的能力。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小组的活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在申请期间,向党组织和入党介绍人汇报自己的思想,并积极参加党组织举行的有关活动。所有这些行动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明白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持之以恒,从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也有自身的优点,比如我责任心强,关心集体,学习勤奋刻苦,性格上比较坚强,自制力也较好。但是我还是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问题的。首先,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课程时,我觉得自己进取心不很强,主动性也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时只能顾及理解,钻研得少,思考得也少,有时遇到挫折却知难而退,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总是耽于“能力有限”而放弃钻研。其实,这是一种怕吃苦的错误想法。尽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也不应该抱有悲观的态度,因为学得不够扎实才应该投入更多的信心和精力,如果自己都放弃了,那么就不用谈进步了。在生活中,有时我却又表现得太过要强,不大愿意向技高一筹的同学虚心求教。我可以在自己擅长的环节尽力,同时,在别人做事的时候为他们加油。所起到的效果比事事做,事事做得不专心要来得好。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总是凭一时兴起看书,缺少连续和反复的过程,或许要过一周或半个月之后再一口气看完另一半,这自然不如循序渐进的效果好,结果学习文章由于不连贯的思考和影响不深刻而事倍功半。在个人性情和道德修养上。z最明显的缺点是:性格内向,言谈较少,不过我们相信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会不断得到提高。

大学生入党自传篇2

敬爱的党组织:

我叫于淑婷,系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0级学生,女,汉族,1992年3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滕州市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

父亲于全福,中共党员,现任滕州市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副书记,母亲高海玲,是一位爱国爱党的群众,现在滕州市赵壮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就在这样一个普通而又温暖的家庭,我健康、幸福地成长。特定的生活年代和成长环境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由浅至深的认识,并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立下了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志愿。

1998年九月,我刚满六岁上了小学。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党对我的培育。不久,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知道了自己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肩负着光荣而又重大的历史使命,从此,我学习更加努力了,在班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的小学、初中都在离家极近的学校里就读,在那里受到很正规的教育,老师不但讲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谆谆教导我要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长大为国效力。小学毕业后我顺利升入初中并担任了三年的课代表。升入初中后,我在努力学习的同进也积极要求上进,在父母的支持鼓励和校团委、老师的帮助培养下,我对共青团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在初中二年级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入团宣誓!这是我们那一届第一批被发展的团员之一。

××××年我高中毕业,顺利地通过高考,幸运地考取了××大学××学院××专业,翻开了我人生征程崭新的一页,我对着新的目标开始了新的奋斗和跋涉。

新生入学教育期间,我听取了学院×××院长作的《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好党的事业接班人》的报告、院党委×书记讲党的基本知识、高年级学生党员×××谈争取加入党组织,走又红又专道路的体会,使我在思想上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开始了更高的政治追求。新生入学教育结束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一年级上学期,我积极参加了学生党支部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章学习小组学习。下学期,我被批准参加本学院分党校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员条件等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懂得了怎样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由于我学习刻苦,被学院分党校评为优秀学员。

与此同时,我十分重视政治理论课和时事学习。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和中国近现代史,使我在政治觉觉悟、思想修养、文化科学知识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改革开放才能顺利进行,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建成。

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有着自身的优点,比如我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学习勤奋刻苦,性格上比较坚强,自制力也较好。但是我还是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问题。首先,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课程时,我觉得自己思考得也少,对自己信心不足。其实尽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也不应该抱有悲观的态度在生活中,有时我表现得太过要强,认为许多事情自己都要知道,才算关心集体。其实这只是一种盲目的热情,应该培养自己分析和观察问题的能力。集体固然要关心,但是要做好,做的有效果才行。我可以在自己擅长的环节尽力,同时,在别人做事的时候为他们加油。所起到的效果比事事做,事事做得不专心要来得好。在个人性情和道德修养上,我觉得自己脾气不好,过于耿直,也容易给别人种下了不好的印象,我很清楚地明白“细节决定成败”,这些不足之处一定多下力气加以改正。长期以来,我都始终贯穿着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我积极参与在集体活动,和大家积极配合完成集体任务;团结同学,关心同学,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作风正派,无不良影响。我十分感激党组织对我的信任,给了我培养为人民服务,增长才干,锻炼提高自己的极好机会。

我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绝不是为了光宗耀祖,绝不是为了凭借执政党的地位为自己谋私利,我深深地懂得共产党员意味着拼搏,奋斗甚至意味着牺牲,我入党只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XXX

XX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入党自传篇3

敬爱的党组织:

我叫...,性别女,于1985年6月9日出生于吉林省长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现就读于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052班,并担任班级的团支部书记。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虽不是党员,但他们身上却具有作为一名党员的基本素质。父亲为人坦荡、不拘小节,母亲谦虚谨慎、善良贤惠。他们从小就教育我为人要诚恳,脚踏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从孩童时代,我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还经常给我讲一些革命故事,我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岁时,我上了小学,在老师的启蒙教育下,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老师教育我们,鲜艳的红领巾是革命先辈的鲜血染红的,我们能在教室里读书,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些都是党给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于是,我一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成绩很优秀,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在小学六年级时,我们班有两个团员名额,我以突出的表现获得了第一批入团的资格,这对于幼时的我来说是很大的荣誉,我的父母也以我为骄傲,当时我就萌发了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识。

1999年,我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团员不仅要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在思想上、生活上不断的提升自己,所以,我在抓好学习的同时,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生活上态度严谨,因学校离家太远,初中时我就在学校住宿,从那时候起,我尝试着自己独立,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入党的信念也在心中发展壮大。

由于对自己的成绩不太满意,初三时我复读了一年。2003年,我如愿的升入高中,接受的教育更加系统,思想日趋成熟,学习刻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生活上独立自主,通过日常的对党团知识的学习,我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也坚定了入党的信念与决心。三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广西大学,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走向成功抑或堕落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大学学习气氛非常浓,强调自主学习,我时刻牢记祖国的期望、人民的重托,力求学有所成。上大学后我意识到学习专业

知识的重要性,约束自己自主学习,并于大一下学期虔诚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以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姿态要求自己。长期以来,我都始终贯穿着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在集体活动中,我都积极参与,和大家积极配合完成集体任务。生活中,团结同学,与同学、舍友关系融洽,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和关心同学。

大学期间,我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和党的基本知识,这对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我对党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现金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我还把思想的转变和行动结合起来,让自己把每一点思考和每一次实践对应起来,学要学得有进步,做要做的有体会,实实在在的向要求一名党员那样来要求自己。

XXX

XX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入党自传篇4

敬爱的党组织:

我叫***,性别*,*族人,现为共青团员,系****。我于****年**月**日出生在****家庭。父亲、母亲均为农民。从小时候起,父亲勤奋节俭、朴实的生活态度,母亲谦虚严谨、细致谨慎的谆谆教诲就深深地感染着我,教育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普通而又温暖的家庭,我开始健康、幸福地成长。

童年的时光总是特别的美好,也总是过得特别地快。****年我在***读小学, 在那里受到正规的教育,老师不但讲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谆谆教导我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长大为国效力。七岁时我就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那时候看到比自己年级高的哥哥姐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从我身旁走过去,我就特别的羡慕,因为我知道红领巾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成的,是少先先锋队的标志。早日成为一名少年先锋队员是我那个时候最大的心愿。在学习上我努力刻苦,成绩优秀;在劳动中我处处争先,敢吃苦,不怕累;各项活动中也能积极的参加。终于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骄傲的成为了一名中国少年先锋队员。当我戴上红领巾面对国旗宣誓的时候,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可以说是热血沸腾。我摸摸胸前的红领巾,暗下决心以后要做的更好。在小学六年期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先后担任了班里副班长及学习委员等职务,且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年*月我小学毕业,并于当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升入******继续学习。

我刻苦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要一丝不苟;生活中,应和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工作中,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由于在校表现优异,成绩突出,曾在期末考试时获得全校第*的成绩,也曾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和****优秀班干部的荣誉称号。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年龄的增长,我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工作上我主动的向团组织靠拢,并接受团组织的培养和考验.。通过组织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我于2002年5月加入了光荣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当我在团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时,心潮澎湃!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全面发展,在各方面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有文化有理想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年6月参加中考,九月顺利的被省示范性高中--***第一高级中学录取,并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虽说面对我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但那时的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学习劲头十足,精力充沛。高中三年期间,我学习刻苦、遵守纪律,由于我性格开朗,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我。高中的老师资力更深,目光更长远,他们精辟的分析国内形势,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缺点,分析改革开放的政策,无不是入木三分,更重要的是他们立足于全世界,分析国际上的风云变幻,各国的纠纷,以及中国要想立足于世界,必须改革开放,必须要提倡科学,科技兴国,必须坚定共产党的领导。在理论的指导下,在事实面前,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翻身做主,带领中国向前发展,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发展致富,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有这些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公仆,是忠于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是最先进的领导阶级,她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所以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共产党的性质,我决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取早日入党。

****年6月我参加了高考,但我没有怨天尤人,因为我努力了,尽吾智也无悔矣。最后终于考入********,从此便翻开了我人生征程崭新的一页,我对着新的目标开始了新的奋斗和跋涉。我时常在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时间,不要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要虚度年华而愤恨的人生态度,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不坠青鸿之志。来校的三年时间里,我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努力学习,无论是在学习与工作是都起着先进带头作用。

大一期间,我曾参加*****和*****举办的中国结展示。在****-****参加*******举办的“*****”大型知识竞赛活动,并获得****。*****年11月参加了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于****年7月获得了普通话证书。****年6月参加了*****,并获得英语证书.随着年纪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思想的成熟,尤其在进人大学后,我进一步受到了熏陶,在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驱使下,****年10月我向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向党表明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于****年3-5月参加了学校的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在学习期间,由于我表现优异,在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在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的学习,我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基本路线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我们的党是工人阶段的先锋队,是具有铁的纪律的政党,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政党,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党的事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它要求有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因此,我对党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终身的决心,我的思想比以前更加成熟了,对党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飞跃。

请党考验我。

XXX

大学生自传 篇5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进取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25党校结业证书。

在学校里,我进取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团体活动,并为团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的身心,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学习委员,我努力为同学服务,进取协助教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团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活力的班团体。

在财专这个知识的殿堂里,我系统地学习本系的所有课程,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经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区计算机一级,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此外,我选修了财务管理、证券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不仅仅开阔了我的知识面,也为将来踏上社会,适应各种工作要求打下了基础。在不断的学习与提高之中,我觉得学得越是深入,就越感到所知甚少,也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推断我锐意进取,更上层楼,。由此,我获得了很强的自学本事经过了会计考试,取得了会计资格证书,参加了自学考试。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我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我始终坚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我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本事,我进取参加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本事,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本事。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进取,能很快理解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大学生入党自传 篇6

自传

我叫xx,男,汉族,于1989年3月7日出生在广东梅州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现就读于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我是沐浴着党的阳光,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的。家中有五口人,大姐xxx和二姐xxx,中专毕业,都是共青团员,父亲xxx、母亲xxx初中文化。我的父母亲都是普通农民,他们靠自己的勤奋的双手支持着这个家,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过得很充实。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让我更加珍惜上学的机会,同时被父亲兢兢业业和母亲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生活态度深深的感染了。

1996年9月—2002年7月我就读于家乡附近的益智小学上学,记得小时候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是少先先锋队的标志,只有像解放军战士那样不怕苦,最勇敢的人才配戴上它;只有像钱学森、李四光那样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出毕生精力的科学家们才配戴上它。”在学习上,我努力刻苦,争当先进;在劳动中,我不怕脏,不怕累。通过努力,经过评选,第一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峰队,在入队仪式上,我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进步,更加努力。

2002年9月—2005年6月,我就读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梅南镇梅南中学,我的初中生活平平淡淡,像大多数人一样,每天两点一线的来回。2003年的春天,非典突如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危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心系群众,科学决策,为我们的城市把脉掌舵,领导我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那些党员被问到为什么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涉险时,有人很谦虚:“总是要有人做吧,为什么这个人不是我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有人很执着:“困难当头,党员应该挺身而出。而且现在我们享受着祖国为我们开拓出的这份安定和宁静,就应该相应的做出自己的努力来回报。”有人很正直:“我觉得是源于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热情让我来到了这个岗位。”有人很…”当听到这些回答的时候,我震惊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的勇敢,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的高尚?这个疑问在当时没有得到答案,直到来到大学后,我才明白。在2003年12月末,经过了入团宣誓,我成为了一个共青团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团校学习课程,并顺利结业。

2005年9月—2008年6月就读于梅县新城中学,来到了陌生的环境,过的生活却跟初中没有多大的改变,依旧是两点一线的生活。高中时的我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奋发向上的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知欲的我;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事事争先的我;是一个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和希望的我,也正是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的,让我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引发全世界关注。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共产党人奋不顾身,临危不惧,迅速行动,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气概、刚毅的品格、钢铁的纪律,成为抗震救灾的“先锋队”、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受灾群众的“贴心人”。他们主动承担起最艰苦的工作,冒雨深入村组、农户,安抚群众、搜集灾情、排查隐患,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他们在亲人和群众之间、小家与大家之间,毅然选择后者,用自己最朴素、最无华的生命,诠释入党誓词。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在余震中搜救,在瓦砾中寻找,用爱心扫描生命的信号,抚慰生离死别的悲情。总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 总有一种使命义无反顾,总有一种力量闪烁黑暗 总有一种希望点燃生命。这就是我们的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这次的汶川地震中,让我又一次深刻地认识了党员,这一群疯子,这一群为了人民的生命可以连命都置之不理的疯子。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又一次如此勇敢,如此高尚?虽然对党比初中那时有了更深地了解,但我还是不太明白。不过,我也开始着魔了,我也开始希望加入这个疯子行列。

2009年9月,我来到了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也翻开了我人生征程崭新的一页,我对着新的目标开始了新的奋斗和跋涉。从开学开始,我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的希望,踏踏实实的工作学习,经常为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帮助其他班委的工作。而且我也加入了几个社团,希望在社团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作为学生,要以学为主,我认为在没有知识的情况下说报效祖国都是空话。因此我一直都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同时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以此来拓宽自己知识的。大学一年下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班里第一,专业第二。也幸运地获得校2009-2010学校“校三等奖学金”、2009-2010学“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

大一时,我作为第二批积极分子开始党的理论学习,经过一系列马列主义思想和其它有关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上非典时期、汶川地震及南方雪灾等一系列灾难中被党员的行动所感动。我深深认识到,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无止境地追求,才会生活得更有意义。我也要入党,我也做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努力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章程,对党的认识逐渐清晰,同时我也知道,我对党的认识仍较肤浅,需要不断学习与锻炼来提高自己。以“爱国主义思想和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入党动机,但想来毕竟显得太笼统,因为每个人都有爱国主义情感,每个人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那么究竟党员与群众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要做一名党员必须认真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同之处是,共产主义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关键是共产党员应使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升华,把自己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一个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全心全意,要奉献,要无私,要义无返顾,但还要有对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追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对社会负有责任,对自己的理想的追求要结合信仰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个人的奋斗目标,在考虑优先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也考虑到到个人利益。其实共产党员的奉献是从来不图索取的,如果谈回报的话,我觉得共产党员做出的“为社会,为人民的贡献”就是对“奉献”的最好的回报。

我相信“没有目标就等于失去了方向”。特别是在大学这样自主性非常强的生活中,计划性显得尤为重要。我是一个计划性比较强的人,在每一阶段我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且一定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

我愿意按照党的指导方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艰苦奋斗,做好每件值得我去做的事情,争取更好的成绩。进一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注重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学会总结,引申。我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拥护党的章程,以一名党员的标准,在思想上,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

一名合格的党员,甚至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恳请党组织在思想上帮助我,在实践中考验我。此致

敬礼

自传人:xx

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 篇7

大学生“村官”问题已成为近几年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村官”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事物, 有其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对于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 学者们主要把视角集中在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和锻炼、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 并强调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不同。如吕书良 (2008) 从解决“三农”问题角度阐述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 认为要破解“三农”怪圈, 使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凹地, 亟须构建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平台。于是, 一场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运而生[1]。王天敏 (2007) 从历史的视角审视大学生“村官”计划, 探讨了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价值, 认为有关方面之所以要设计大学生“村官”计划, 不单纯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向农村输入精英, 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精英流失、人才匮乏的问题[2]。但他认为不能将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机械类比, 二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 在时代背景上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一个是计划经济时代……无视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的诸多差别, 硬把二者相互类比, 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2]。张敏 (2008) 也从当前社会背景角度出发, 认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并不是新时代的“上山下乡”, 而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1) 新农村建设之初, 我国农村发展还相对缓慢, 农村人才结构失调, 需要具有一定的年龄和知识优势的人才。 (2)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拓宽就业途径、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有益尝试[3]。

胡跃高 (2008) 对大学生“村官”建设背景提出了再认识, 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某种意义上是在尝试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向村级延伸。并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主要是基于以下背景: (1) 我国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新生建设力量; (2) 农村干部队伍老化, 后备力量缺乏; (3) 社会就业压力大, 发展形势严峻; (4) 人才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4]。

段小力 (2008) 认为,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是国家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反哺农业提出的又一项伟大战略决策。他从公共选择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效应:相对偏低的农民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矛盾;城市就业岗位需求不足与大学生供给过剩的矛盾;单向的人才流动导致农村衰败和空心村;农村干部在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目前不少农村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大学生农村干部制度正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5]。温铁军 (2009) 则认为, 大学生成批地被各地政府聘用驻村支农, 既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也不是一般的好人好事, 而是有国家战略调整和宏观制度变化作为背景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基本体制矛盾将会在中国长期存在, 化解“三农”困境也责无旁贷地成为政府必须承担的“重中之重”。正是由于政府对“三农”投入政策日益得到加强, 各地才有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客观需求和起码的资助条件[6]。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大部分学者对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和作用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 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大学生就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如胡跃高 (2008) 概括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 部分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新风;三是改进了工作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4]。张瑶祥 (2007) 认为, 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迫切需要的反映;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7]。冯建平 (2008) 也认为, 选聘大学生“村官”, 为拓宽党政干部特别是县乡干部来源找到了新的途径, 蓄起了“源头活水”[8]。殷殷 (2008) 则专门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角度出发, 认为大学生“村官”制度优化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增强了党的执政基础;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9]。

吕书良 (2008) 也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效应: (1) 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 (2) 改善了村级班子治理水平; (3)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4) 促进了新型农民的培育[10]。但是, 他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认为从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一般”[10]。

马龙生 (2007) 则认为, 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意义, 不应该止于“大学生有了职业, 乡村有了活力”之类的表面化。深入地看, 大学生“村官”就极有可能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这一历史任务的突破口[11]。鉴学伟等 (2006) 则从成本收益视角解读了大学生“村官”现象, 认为大学生是理性人, 对当“村官”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大学生群体在寻找工作时的行为必然遵循成本收益原则, 即只有他认为未来的收益会大于至少等于成本时才会接受这一工作, 否则会继续寻找工作。既然出现了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现象, 就表明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到农村去得到的收益会大于成本, 即给他带来正的效用[12]。但是他没有论证具体能带来多大的正效用。

同时, 也有人对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提出一质疑。如党国英 (2005) 认为, 大学生毕业到农村去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要使一个大学生顺利毕业, 国家和大学生个人都付出了很大的成本, 既然农村的环境不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 那么大学生还是应该留在城市, 这样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13]。张鸣 (2008) 则认为, 既有的经验和逻辑表明, 大学生当“村官”这条路可能出现拥堵甚至消化不良。大学生就业, 严格来讲是社会和学校的事, 不是政府的事, 选派大学生村官, 其动机是好的, 但政府插手学生就业的硬措施, 也可能正面效果不佳, 而副作用倒不少[14]。龚明义 (2005) 也认为, 大学生当“空降村官”利少弊多:空降“村官”是将行政村作为解决特殊群体就业难的缓冲地带, 将村级组织当成了一些人的“就业旅店”[15]。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 许多学者都通过实地调研,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给予许多正面的评价。其中, 以胡跃高等 (2008) 主持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的概括最有代表性。该课题组在深入全国9个省市区开展大量广泛调查后形成的研究报告把大学生“村官”计划 (工程) 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自发探索”和“全面试验”两个阶段, 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 (工程) 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调查总结: (1) 在“村民眼里的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 90%以上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都抱有较高的期望;超过半数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表示赞成, 对大学生的作用给予肯定。 (2) 在“大学生村官看自己”的调查中, 近95%的大学生“村官”发出“农村的舞台真的很大!”这样的感叹。许多人在调查问卷中表示, 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在“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的调查中, 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普遍表示, 欢迎更多的大学生来农村工作, 带领大家一起致富[16]。而全国首届十佳村官周倍良 (2008) 也认为, 大学生作为知识和先进文化的代表, 来到农村, 一方面在学习、吸收农村地方性知识的过程中, 在社会的大海洋中, 完善、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 通过发挥自身的知识文化优势, 结合农村的实际, 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许多可喜的变化。随着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他们越来越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成为新农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重要生力军[17]。

近年来, 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村里担任村官, 争取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在政策的号召下, 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舍弃城市进入到农村。2006年至今, 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主要表现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选派机制、培训机制、日常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一些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 比如, 河南省平顶山市和鹤壁市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10]。2008年, 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已经推广到全国, 成为国家行动, 发展为国家级工程建设 (十万人计划) 。经中央同意, 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 从2008年开始, 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18]。截至2008年10月底, 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选聘7.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远远超出原定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计划[19]。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长期实践基础上, 已经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 成为国家政权制度的创新建设内容。

总体上说,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 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 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归纳起来,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政府的认识误区:盲目跟风, 脱离实际, 对政策的导向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虎头蛇尾、前紧后松, 把大学生村官计划看成短期行为;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不拿大学生村官当干部[20];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 没有一个严密科学的管理制度[21];政策缺乏连续性, 随意改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性质[21]; (2) 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问题:功利心态、投机心理, 把大学生村官计划当成“跳板”;盲目乐观、急于求成, 对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缺乏充分认识[20];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出现“水土不服”, 使大学生“村官”难以长期扎根农村, 服务农村[22];专业知识虽比较牢固, 但农村法规政策掌握明显不足;农村工作经验不足, 缺乏工作实践中的应有魄力[21]; (3) 高校方面的问题:高校缺少实施村官政策氛围;高校专业城市导向,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生不具备农村工作能力[23]。有些学者还从其他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如财政资源分布不均, 东西部村官政策冷热差异;外聘大学生在法律上不具村官资格[23]。

四、大学生“村官”的功能 (角色) 定位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功能 (角色) 定位, 许多学者均认为, 大学生“村官”身份不清晰, 非官非农, 角色尴尬。如郑明怀 (2008) 认为, 按照《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规定, “到农村就业的, 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 虽然把那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称之为村官, 但与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 也不是公务员, 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 但又不是村民, 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24]。同时, 大学生“村官”无“法”可依, 遭遇法律瓶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选村官, 这本是村民自己的事, 这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这条规定就意味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换言之, 村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不难看出, 作为一项新政策, 大学生“村官”在法律层面遇到了困难, 这也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硬伤[24]。大学生“村官”由上级委派, 有悖于村民组织法的相关规定[25]。由于不能从法律上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定位, 导致大学生“村官”这一模式无法制度化。由于名不正言不顺, 导致了这支队伍的不稳定, 很多人将之作为跳板, 缺乏长远打算[25]。周倍良 (2008) 认为, 当前大部分省份对大学生职务的正式定义一般为“助理”角色 (村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 而且在服务的3年期限中, 这种身份都是恒定不变的。这种不是那么有分量的身份定位,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地位的尴尬和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边缘化[17]。大学生村干部现在的性质还属于聘任制, 现有的人事制度还无法给他们准确定位。如何能让他们长时间扎根于农村, 真正做到服务“三农”, 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五、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体制机制

伴随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快速普及, 如何保证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效性、持续性, 将是必须要正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如万银锋 (2007) 认为, 从理论推断、现实需要和实践发展的角度看, 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将是今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必然选择。但是, 当前我国对“大学生村官”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制度设计, 实践中只能参考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 缺少制度化、科学化的刚性规定和操作依据[26]。他认为, 要建立科学稳定的“大学生村官”制度, 就必须在选拔机制、后续保障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26]。余思含、司乃捷 (2007) 结合海南省“大学生村官”选拔计划工作渐趋停滞的现状, 认为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长期性、连贯性应有制度性的支持和保障。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安置问题, 需要政府全面了解基层真实情况, 在有效的调查和总结后, 从村官的选拔、培训、与当地村干部衔接和村官安置等方面使制度健全起来[27]。

黄露 (2008) 认为, 为了鼓励大学生奔赴农村第一线做村官,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这一候鸟式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较之本土化的选拔机制, 其弊端在于: (1) 选派标准的非本土化, 即不限定申报者所学的专业, 是否熟悉农村, 有无组织管理才能的潜质等。由于选拔录用标准的宽泛化, 致使一些并不熟悉农村、不适应农村管理工作或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村官“英雄无用武之地”, 许多大学生村官因角色定位不准, 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2) 激励机制的短期化, 既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 也不利于大学生村官能力的培养;同时极易助长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28]。为此, 他提出应尽快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 以降低这一人才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提高其效能:一是科学制定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28]。

冯建平 (2008) 则认为, 要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进口、管理和出口机制, 让“村官”们来得有条件, 干得有舞台, 留得有希望, 走得有收获。一方面, 着力抓好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 要长远统筹地考虑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工资递增机制;探索完善包括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在内的鼓励“村官”自主创业的机制和办法;探索改革村委会选举法, 允许户籍不在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委主任的竞选;探索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各级机关单位的途径和办法;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一抓到底, 形成一村一名乃至多名大学生“村官”的好局面, 建立缺口递补、多需递增的长效机制, 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正常流动、逐步壮大[8]。

六、结语

综上所述, 有关大学生“村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特别是对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作用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一致的看法, 一些学者也通过个案研究, 针对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但是, 作为一项工程建设, 目前还较少涉及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理论研究和对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构建方面的内容;针对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建设、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大学生“村官”培训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经费投入是如何分配的研究基本没有, 有关大学生“村官”培训成本与效益方面的研究甚少, 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摘要:大学生“村官”问题是近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及学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并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但目前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文章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向大学生村官致敬! 篇8

也许青锐本期关注的大学生村官并非都是“一颗红心,满腔热血”的党员,但是在这个最“接地气”的行业里,每个人都在田间地头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向他们致敬!

“书记必须操心!”

2008年的夏天,杨丽即将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偶然的机会从高中同学那里听说了“大学生村官”这个新名词。年薪两万一千元的铁饭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杨丽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给同学发了简历和材料,请他代为报名。经历几轮考试、面试、审查,她“意外”地考上了。

“复审要看你是不是党员,在学校获得过哪些荣誉,本科学历也很重要,大专招的特别少。我在大学里一直是班干部,成绩是专业里的前几名,得过奖学金、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支书,国家励志奖学金,参加过很多演讲比赛、辩论赛。大三成为预备党员,大四刚毕业就转成正式党员,很幸运时间刚刚好。”

2008年9月,杨丽成了陕西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那一年有一万多人报名,最终录取了2000人。根据报名,会将每个村官分派到各个街道办事处,再由街道办分到下属社区。经过两年地努力打拼,2010年9月杨丽被调到明德门北社区任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明德门北社区有4000多户,共有居民14000多人,是个老龄化的大社区。社区不比街道办,工作繁琐复杂,家长里短,是非矛盾各类问题都有可能遇到。居委会的15个工作人员清一色是“娘子军”,而且大多是高中学历,杨丽自觉和她们交流起来有点困难,“有时候有些事明显是她们错了,自己却听不进去,我就需要想点办法。”

有一次杨丽和社区的一个同事在说工作的事,同事拒绝了杨丽给安排的工作,两人因为说话语气不好,大吵一架,“她骂人,我开始没理,后来她朝我摔东西,我没忍住俩人就动起手来,旁人拉也拉不住。”事后杨丽非常后悔,“我作为书记,作为一个管理者太不应该了,我的工作就是维护社区的和谐安定团结,遇到这种事必须忍。当时可能是以前受的委屈一下子在那一刻爆发了。”回到家杨丽哭了一晚上,委屈到想辞职,“人家在社区怎么就顺顺利利,为什么困难老来光顾我呢?!”思前想后,杨丽第二天组织开会专门向那为同事道歉,并指出了两人都有不对,“作为管理者,考虑问题必须全面,操心是必须的,书记不操心,难道等下面的委员来操心吗?”

上任不满一年,杨丽做出的成绩可真不少。

评优秀模范社区时,因为同事的电脑知识和文字水平比较差,准备的资料都不符合要求,还得她重新做一遍,“我就想还不如自己辛苦一点把所有东西都弄好,就忙了三个星期没有休假,最后审查顺利通过。”付出总会有回报,杨丽坦然地说,“之前受的委屈都不算啥。

明德门北社区是西安第一批科普示范先进社区之一。独有的科普大学会请老师每星期二给社区居民讲一些课程,普及知识。“今年还有电视台来我们的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拍宣传片,要给国家上报,听说反映还不错。”

不仅积极参与评选各种先进,杨丽更加注重社区群众的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

“我们社区有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锣鼓队和秦腔艺术团,跟其他社区相比算是一大特色。我就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前不久还在离我们社区很近的城墙上搞了一个‘庆五一,迎世园’的文艺汇演,演出整整有六个小时!群众反响特别好!居委会还掏钱做了横幅、展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是我们明德门北区的艺术团体。”

明德门北社区老人很多,杨丽觉得老年人成天坐在麻将桌旁对身体不好,今年4月初联系了车,组织老人去野外看桃花,虽然去的时间有点早,桃花还没开,但老人们还是很开心地和杨丽合影留念,“老年人年纪大,出去的机会少,拉他们出去活动活动,接触大自然,有益身心健康。”

现在是杨丽任村官的第三年,面临续签或者另行择业的选择问题,她决定继续在这里干下去。对她来说,社区虽小,但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遇到的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非常锻炼人。“刚毕业时很容易害羞,见了生人不知道怎么交流” ,现在杨丽走在小区里,可以很自然地和每一个居民打招呼。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她得到了很多人认可,群众都说“书记年纪虽小,工作一直都很踏实认真”,社区的姐姐对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关照,刚来时偶尔犯错误的时候会很包容地给她指导,甚至给她介绍对象,“我很感恩!”

“村民想招我当女婿”

“村民们都对我很友好,大娘们总想把我招为女婿呢,”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南方村的大学生村助理苏伟安下村已经半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适应了村里的工作,更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而在前不久的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学生味还很浓的“村官”成为换届选举工作的主力成员,从“门外汉”变成了村民心目中能干的“小书记”。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的苏伟安是南方村的大学生村助理,半年来,俨然已成为村民眼中的“红人”。苏伟安说,虽然自己是本地人,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工作还是让他觉得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其实,苏伟安有一手绝活,就是会修多种电器,如电脑、电视、打印机等。凭着这门技术,他从一开始维修村委会的电脑、打印机,到上门为村民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很快他就和村民拉近了距离,成为村民口中的“小书记”,不仅村民之间的纠纷找他调解,村委会也很放心地让他独立完成各项工作。

苏伟安刚开始当村助理也犯了很多错,像采购时买了无用的东西;在公告文件中画蛇添足地增加几个字,结果给村委会惹上麻烦,“但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和村民们包容了我,我也从这些错误中学到很多。”

苏伟安目前感到最自豪的事是村里不久前发生失窃事件,村委会为了增加治安人员和巡查班次而发愁。后来采纳了他的建议,配置了一套先进的治安监控系统,这样才花费两万多元,省去了增加治安队员的庞大开支,而且只需要三个人轮流巡查就行,效果更好。

“两个人改变了我”

彭琳被选聘到机场村任主任助理,到村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路远、人穷。当村官,最初她只为积累工作经验,计划踩着大学生村官加分等优惠政策跃过龙门,考上公务员,就混天过日子了。但是,一件件事情慢慢地改变了她的思想。

那是第一次到村里工作,中午下班的时候,彭琳见到一个农民:烈日当头,他就只为了卖掉那两斤多土豆,被太阳晒得漆黑而粗糙的手拿着一个冷馒头在津津有味地啃着,眼睛还四处张望着看有没有人会买他的土豆……彭琳和他聊了会儿天,知道他家就靠种地为生,菜不卖出去,生活就会成问题,而且,这都中

午十二点过了,他还没有吃早饭,为了节约钱,也只是买了一个几毛钱的冷馒头暂时应付一下。那一刻,彭琳仿佛被什么东西深深的刺痛了,原来农民朋友还生活在这般困难的境地。

刚到村里不久,彭琳经常跟着党支部书记何书记去处理一些矛盾纠纷,老书记的威望、老练、处事艺术都深深地让她折服。一次偶然,彭琳和一个村民聊天聊到何书记,这位村民跟她说,“我们的老书记到了买养老保险的年纪,却因为积蓄不够而要向别人借钱才能买。”我真的感到很意外,区区几千元钱书记怎么会缺呢?但是看看书记的老房子,看看书记平时简朴的穿着,再看看其他村的书记主任个个开小车、住好房,彭琳心里更多了一份敬仰。

上一篇:诗歌鉴赏02·送别怀远诗下一篇:生育保险报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