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撤县建市最新报道

2024-07-31

黔西撤县建市最新报道

黔西撤县建市最新报道 篇1

西部庭州的魅力

————昌吉市撤县建市30年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古代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昌吉市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昌吉的由来

昌吉城的开始修建是在昌吉建县之前12年的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于第二年(1762年)竣工,当时为昌吉巡检所在地。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昌吉县建立,此城始为县治所在地。

1761年农历十月,由都司永海和革职总兵吴士胜等受命率兵 开始修建昌吉城,工期确定为一年,至次年(1762年)农历八月,工程提前两月完工。竣工后的昌吉城周长3里5分,城高1丈5尺; 有4座城门,每座城门均有名:东门叫“文同”,西门叫“武定”,南门 叫“谐迩”,北门叫“燮(音谢)遐”。昌吉城建成的消息上报到中央朝廷,同年农历九月,乾隆皇帝亲自为其定名为“宁边”,于是昌吉城便有了名称,是为“宁边城”。一个边远的小城,由皇帝亲自为其定名,足见当时朝廷对国家边务的重视。而“宁边”的意思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希望边地安宁。

在昌吉城的修筑过程中,还发生过两件趣事,即筑城的人从5 尺深的土中掘出女绣花鞋1只,长3寸许,做工精美,尚未全朽,另外,还掘出有盛满了面的陶罐,其中的面粉还可食用。

清代学者纪昀后采写诗2首,分别记咏其事。

前一首诗是:

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柞音。

怪事一声齐注目,半钩新月薛花侵。

后一首是:

深深玉质几时藏,出土犹闻饼饵香。

弱水西流宁到此,荒滩那得禹余粮。

纪昀不但饶有兴味地赋诗记载这两件事,而且根据穿绣花鞋与食面粉判断:昌吉之地很早以前就有汉族人居住。我们认为纪昀 的这个判断是不无道理的。关于昌吉城的修建,还有1人需要说明,即我们前面已经提到 的负责修建者之一的吴士胜。据史料载,吴土胜是一位建筑师,曾在当时的新疆各地负责修建城池和官署、房屋多处。他原为总兵 职,先因事降职,后又因负责建筑有功而受到嘉奖和升迁。

宁边城的维修,见于史载的有两次:一次是在1791年(清乾隆 五十六年),是由原任昌吉副将的徐鼎士个人出资捐款进行的;另 一次是在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由县驻防抚标左营游击朱正口流失,景象颓败。1876年(清光绪二年),左宗棠兵击败阿古柏侵略者收复昌吉后,经过招集,县城人口有所增加,面貌有所改观,经济也有所恢复。但全县人口己比前减少,据1880年(清光绪六年)统计,全县共有新旧垦户1300 户。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昌吉县在县城内重修县学宫。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农历十二月,昌吉县在县城内重修县衙署,于次年4月完工。和负责承修,使“城垣规模如旧”。

作为昌吉县城的宁边城,曾经有过兴盛的时期。纪陶曾经赋诗 写过昌吉市场卖鱼的热闹景象,《昌吉县乡土志》的作者也曾写过昌吉县城手工特产及贸易等情况。据史料载,昌吉县城繁荣时,全县人口达2768户,9810人。

但昌吉县城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亦经历战火,受到过毁损,“城垣雄堞坍塌不堪”,以至人 世事苍茫,风云变迁。1949年后,昌吉县人口增多,城区扩展,宁边城城墙基及护城河沟上平地盖房,大部被毁。现仅有南城墙东部老粮仓一段仍然留存,已被有关部门保护。

昌吉市大力推进“文化名市”建设

昌吉市曾以美食文化享誉全国,但是他们认为,仅有美食远远不能满足各族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2011年以来,昌吉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建设“文化名市”战略,投入1000万元专门用于“文化名市”的打造,“宜居之城、休闲之都、花儿之地、名吃之乡、观音故里、玉石鉴赏”等成为群众喜爱的昌吉名片。

2011年,昌吉市面向全国征集市歌,得到了热烈响应,从全国各地传来506多件参选作品。今年,他们还要面向全国征集市标。

在全市开展的“创作一批歌唱昌吉的歌曲、制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专辑、编辑出版一批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组织一批文化交流会、撰写一批反映昌吉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文章”活动中,各族群众热情参与,形成了文化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古老的庭州大地如今文明新风四起。他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开展名镇、名村、名企、名校的创建活动引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中,使教育活动扎根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上。“花儿”是昌吉市最具地方特色,最有群众基础的文艺奇葩,在传承和弘扬“花儿”文化中,昌吉市重点培育了一批本土“花儿”艺术人才。现在,有300多名“花儿”艺人活跃在城乡,他们以全新的作品提升了“花儿”文化的影响力。

群众的广泛参与促进了文化繁荣的进程。目前,昌吉农村仅“曲子”演员就有数百人,他们编身边事,演身边人,唱身边的变化,使古老的“曲子”焕发了青春。在农村还有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52个业余演出队,在市财政的补助下,他们下乡进村,把欢乐带给群众,把文明播洒四方。

昌吉的旅游

昌吉拥有最富盛名的有中外闻名的天山天池,亚洲最大的硅化木群,化石的宝库恐龙沟,神秘莫测的魔鬼城,如梦如幻的五彩湾,原始古老的胡杨林,妙趣横生的鸣沙山,震惊世界的古岩画,峰峦叠嶂的东天山,万人仰首的博格达,这十大景观每一处都堪称 “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这些景观带给您的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壮美的感受、是一种原始的神秘、是一种文化的积淀,还有那浓郁的民俗风情,会使您难以忘怀。可以说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美,不到昌吉不知新疆之奇”,这里就是“魅力新疆、神奇昌吉”。昌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众多历史遗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地,走进昌吉,等于速游新疆。美丽的昌吉有着许多耐您寻觅的神奇故事,天池古称瑶池,相传是周穆王与西王母浪漫相会的地方。今天,您去了天池就能深刻领悟唐代诗人李商隐留下的千古绝句(“瑶池阿母依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的神意。西王母庙原名达摩庵,习称“娘娘庙”,位于天池东侧半山腰,是中国西部的道教圣地。多年来,海内外道教信奉者,纷纷到此寻根拜祖。据说,在王母娘娘像前焚香许

愿特别灵验。博格达峰是东部天山第一峰,人们称神圣之山,神灵之宅,紫气之源,万物之所。江布拉克景区被誉为“空中草原和空中农田交融一体的”世外桃源,拥有亚洲第一的天山怪坡、汉代疏勒古城,景区内有7个水潭组成一片湖泊群,远远望去就像北斗七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7.7亿年前的古海沉积水—古海温泉含硫化氢、锂、锶、镍、硅酸、氯化钠、钙等物质,并含有氟、硼、锌、铁、铜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此浴疗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灵活肢体,促使排除病变产物。集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一体的农家乐特色旅游—杜氏旅游景区,让您犹如走进农村戏院,享受乡风乡俗的乐趣,体验民俗文化的动人魅力……昌吉超乎寻常的美,在于资源的丰富和独特,在于集各种美的因素为一体,在这块昌盛吉祥宝地,有迷人的歌舞,有飘香的美食,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纪念品。原生态民歌“花儿”和哈萨克歌舞令你心醉;色相味全的昌吉拌面拉条子、正宗回食“九碗三行子”、诱人的手抓肉、酥嫩的烤全羊,在这中国回民小吃之乡随处让您尽享庭州美食;名扬中外的瑶池蟠桃吃到嘴里让您终身难忘;晶莹剔透,质地细腻的玛纳斯碧玉和精美的民族饰品,更是馈赠亲友和家人的佳品和最好的珍藏……随着昌吉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各民族更加团结和谐,昌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得到进一步开发,充分发挥天池龙头作用,打造了以天池为核心的精品旅游线路:天池一日游;天池—野马中心—沙洲生态游—五彩湾古海温泉—北庭古城—西大寺—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江布拉克—千佛洞两日游;江布拉克—鸣沙山/胡杨林两日游;杜氏旅游—昌吉市回民小吃街—昌吉博物馆一日游;索尔巴斯陶—昌吉回民小吃街一日游;昌吉市—康家石门子岩画—火烧洼—金鸵山景区一日游。还有昌吉户外徒步、自驾车、摩托车野外活动等旅游项目,融合了昌吉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尽展昌吉旅游的魅力。目前,全州共建成国家A级景区34家,旅游星级饭店32家,自治区星级农家乐114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旅行社6家,自治州旅游示范乡镇6个、旅游示范村9个、旅游示范点30个,旅游龘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近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5万余人。

昌吉市具有六大优势:

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使乌昌地区成为新疆重点发展核心区域,目前,乌昌地区地域生产总值占全疆的35%,财政收入占全疆45%。因而无论是从政治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发展方面考虑,乌昌地区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从地理位置而言,昌吉市东距乌鲁木齐市市中心30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 公里,市区距离昌吉火车站7公里,312国道、北疆铁路和乌奎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是通向南北疆各地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二是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84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企业集团32家,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制造、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矿产资源深加工、高新技术六大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城市经济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90%,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城市经济的80%,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昌吉市两家上市公司特变电工集团和屯河集团是新疆上市公司最具实力的代表,特别是特变电工集团近年来先后成功兼并“沈变”、“德缆”、“衡变”等国有大型企业,一举成为国际变压器行业产能第三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三是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把城市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平台,按照政府调控、规划引导、社会参与的经营理念,全面加快城市建设,全市建成区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3%。城市道路硬化率达95%,绿化覆盖率达39.2%,日供水能力10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供水率及污水处理率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和综合指数保持在国家二级水平,是国家“园林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

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昌吉市是新疆唯一一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市和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市,全市主要农产品基地化、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全市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已达42家,辐射带动当地农民3万余人,拥有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已初步形成粮食、棉花、番茄、瓜菜等十大产业链,订单农业比重达到85%,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农业发展的示范窗口。着眼于解决农业产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率先在全疆采取农民以土地租赁、入股等方式组建了葡萄、棉花等6个农业产业化公司,全市农业产业化正在向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方向迈进。

五是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2004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荣誉称号。目前,全市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2个,自治区级研发中心 11个。2006年该市又新增“笑厨牌”食醋和“麦趣尔”月饼2个中国名牌产品,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自治区名牌产品”19个,全疆3个“中国驰名商标”昌吉市拥有1个。近两年特变电工集团已有16项产品获国家级认证,10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新产品产值率高达44%,企业用于研发资金占到了销售收入的4.7%。

六是投资环境优越。全力打造和维护“诚信政府、文明公民、和谐社会”的良好投资形象,在全疆率先成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集中办公,对重点项目实行挂牌保护制度,2006年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奖惩机制,投资环境优化的效果逐渐显现,近年来,世界500强美国嘉吉公司、益海粮油、中粮集团为该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中国500强娃哈哈集团以及上好佳、汇源果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该市,极大提高了昌吉市的知名度。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目前已累计投入6亿元,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条件,招商引资项目309个,落实到位资金269.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32.0%;其中,本期项目243个,投入资金224亿元;结转项目66个,投入资金45.86亿元。落实区外项目211个,到位资金212.3亿元,已完全具备承载大项目、大投资的能力。2010年全州全州实现外贸进出口20.76亿美元,同比下降9.1%,在各地州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乌鲁木齐市、伊犁州。其中出口19.17亿美元,下降1.5%,进口

1.59亿美元,下降53.0%,实现贸易顺差17.58亿美元。

。已充分具备承载大项目、大投资的能力。

长期以来,昌吉市全市41万各族人民群众在党的政策的引领下,在中央、区、州党委、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社会安定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做好事的高三作文下一篇:作文:那些难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