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商业治理贿赂制度

2024-07-10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商业治理贿赂制度(精选7篇)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商业治理贿赂制度 篇1

沿交字[55]号

关于印发《县交通运输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制度》的通 知

系统各单位:

现将《县交通运输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制度》印发给你

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四月五日

主题词: 治理商业贿赂制度通知

抄送:地区交通运输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纪委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2011年4月5日印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

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治理商业贿赂的决策部署,加强对我县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案件查处、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第二条县交通运输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局治贿办”),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第三条 建立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会议制度。

(一)会议成员单位由系统各单位组成。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负责召集、主持各成员单位会议。

(二)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

(三)会议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县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部署,听取系统各单位治理工作汇报,研究落实当前治理商业贿赂具体工作举措,组织重大案件的排查、会审、分析与通报。

(四)会议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协调配合,并认真落实会议布置的工作任务,形成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整体执法合力。

第四条系统各单位建立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工作交流会议制度。

(一)自查自纠工作交流会议由局治贿办负责召集并主持。负责本行业内的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工作。

(二)自查自纠工作交流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

(三)自查自纠工作交流会议的主要内容:传达国家、省、地、县开展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工作的政策、要求与工作部署,汇报本行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措施、进展与成效,组织重大案件的自查、剖析、上报与处置,提出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的意见。

第五条建立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报告制度。系统各单位应当定期向局治贿办汇报近期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工作成效。

(一)实行治理工作进展情况月报表报送制。

(二)实行工作简报半月报送制。系统各单位将组织开展案件查处或自查自纠工作的具体举措、经验、成效、建议以及治理工作进展情况,每半个月以信息、简报、书面报告等方式报送局治贿办。

(三)实行重大案件个案及时报告制。在开展案件查处或自查自纠工作中发现的案情复杂、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含案件线索),或认为应当及时报告的案件,应及时将案件背景、进展情况等以书面方式及时报送局治贿办。

(四)实行治理工作小结季度报送制。在每季度末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进展情况以书面小结方式报送局治贿办。

第六条建立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督查制度。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系统各单位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督促检查,由局治贿办具体负责以下督查工作:

(一)系统各单位组织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情况;

(二)系统各单位防止发生商业贿赂所采取的监督管理、自律管理制度及措施。

(三)系统各单位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进展情况,督查工作采取日常调研与集中检查、一般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七条为保证查处治理商业贿赂案件顺利进行,建立查处商业贿赂案件通报协查移送制度。

(一)商业贿赂案件的通报

通报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线索、进展情况、难度及意见,对涉案区域广、案情复杂、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商业贿赂案件(含案件线索)以及认为需要告知相关部门的案件及时向局治贿办通报。

(二)商业贿赂案件的协查

系统各单位按照法律规定和各自职责,开展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处工作。

(三)商业贿赂案件的移送

严格依法和规范商业贿赂案件的移送程序,杜绝以纪代罚、以罚代刑、罚刑失衡等现象。对于办案中涉及的商业贿赂案件,认为需要追究行政、刑事责任的,应依法向有关机关移送。认为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依法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认为需要予以党纪政纪处理的,应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

第八条本制度由交通运输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商业治理贿赂制度 篇2

一、交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 也应当遵循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点, 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其有益的机制为我所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加强廉政建设, 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为此, 我们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制度, 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这一机制。特别是当前正处于超前和跨越式发展的交通领域, 更要先行一步, 积极地为其它行业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一) 信用体系建设在治理交通领域商业贿赂中的作用。

商业贿赂是伴随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一些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普遍存在, 甚至成为许多行业的市场潜规则。就交通领域而言, 尽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治理商业贿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形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交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尤其是交通行业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 是从根本上约束、规范公路建设市场和道路运输市场主体行为, 建立长效市场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

2.有利于形成预防和抵制商业贿赂的社会风气。

面对腐败向交通领域渗透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特点, 进一步加强交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诚信监管保障的机制和体制, 营造交通行业各方主体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有利于形成预防和抵制商业贿赂的良好社会环境。

3.有利于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当前,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公路施工企业和道路运输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诚信管理的内部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 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 运用市场手段来公平合理地配置资源, 是打造“诚信交通”的重点环节和主要内容, 也是推动交通行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

(二) 信用体系是预防交通领域商业贿赂的有效手段。

当前, 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诚信为本、制度支撑和法规保障”的信用体系, 是抵制和预防交通领域商业贿赂的有效途径。

1.诚信为本的效力手段。所谓“诚信为本”, 是指要不断提升交通行业各方主体的诚信意识和公信力, 构建交通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交通行业的发展, 离不开公路施工企业和道路运输企业的逐步成长和壮大, 而交通企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拥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实践证明, 没有信用就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 诚信是交通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

2.制度支撑的效力手段。“制度支撑”, 是指要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手段, 建立健全市场运行的规则体系, 逐步形成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为此, 要在深化交通体制改革的基础上, 进一步规范和理顺交通主管部门与所管行业、企业的关系, 在行政许可、项目准入等方面平等对待各个主体, 确保各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对所监管的行业要建立诚信机制, 通过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等方式, 逐步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3.法规保障的效力手段。“法规保障”, 是指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形成齐全和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一要对现有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修订和充实, 使其更加有利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有利于防治商业贿赂。二要积极和大胆借鉴同行业乃至其他领域的工作经验, 创设和制订新的规章制度, 创新企业信用监管的方法, 逐步形成新法规体系。

二、构建预防和抵制商业贿赂的信用体系, 推动交通事业科学发展

当前, 交通领域涵盖公路建设市场和道路运输市场及其所属的子行业。公路建设市场, 主要涉及公路工程招投标、转分包、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以及公路经营权转让等重点监管环节;在道路运输市场, 涉及客货运输、驾校、汽车修理厂的行政许可等有关事项。为此, 构建预防和抵制商业贿赂的信用体系, 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构建预防和抵制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结合交通领域特点, 围绕公路建设和道路运输两个市场的监管、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 结合廉政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的需要, 进一步转变行政管理方式, 继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 逐步形成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新模式。在实际工作中, 要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及划定的行政职权, 科学设置行政职权运行的程序和模式, 形成权力运作的内部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决策和办事程序, 通过科学规范行政职权, 理顺政府管理与市场作用之间的关系, 逐步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方向转变, 保证行政职权公开透明运行。

(二)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力度, 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防止执法人员特别是重点岗位人员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 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 促进各类别交通执法人员依法行政, 提高执法人员服务意识、能力和水平。同时, 要充分发挥信访举报系统的作用, 重点加大商业运作中违反市场规则的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查处, 加大对交通执法人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和索贿受贿行为的查处, 形成抵制商业贿赂的监督机制。

(三) 营造抵制商业贿赂的外部环境。

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仅要求做人要诚实, 还要求做事要讲信用。积极推进交通行业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的机制。通过对交通企业开展质量信誉考核, 加大对公路施工、设计、监理企业和客货运输、驾校、汽车维修企业的动态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信用等级。在动态考核中, 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被降级或发现有商业贿赂等影响企业信誉行为的, 要限制其从事相关的经营活动, 从而形成由主管部门和交通施工、运输企业及社会公众等各方主体积极参与, 共同抵制商业贿赂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 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从而增加因违反诚实信用而承担的违规成本, 实现不同信用等级企业优胜劣汰, 进而杜绝商业贿赂行为, 逐步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 是交通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检验专项治理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交通行业自查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商业贿赂案件, 要依法办案、依法处理, 特别是对于重大典型案件, 要予以曝光, 惩一儆百, 增强震慑力。在查处过程中, 要排除干扰、克服困难, 坚决纠正和防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在商业贿赂活动中利用行政权力收受贿赂的交通部门机关工作人员, 不管涉及到谁, 都要一查到底, 决不手软, 决不姑息。各级交通部门要积极与纪检监察、检察、审计、工商等部门建立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信访举报网络的作用, 向社会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网址和信箱, 广泛动员群众反映和举报商业贿赂行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对反映商业贿赂的每一件来信来访, 都要及时进行转办或直接督办, 凡经查实的都给予当事人和责任人严肃处理, 做到件件有结果, 事事有回音, 对署名举报给予反馈, 并将处理情况进行通报。

开展治理交通行业商业贿赂工作, 我们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行业主管 (监管) 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监督管理, 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合力, 为我国经济复苏提供法制化、信用化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家贵.商业贿赂行为及其法律管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5, 2

[2].毛颖.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中商业贿赂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07

[3].徐治彬.商业贿赂的危害及治理路径[J].党政论坛, 2006, 10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商业治理贿赂制度 篇3

摘要:本文以治理商业贿赂为背景,坚持行政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以排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的种种阻力为突破点,从主体、制度两个层面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实障碍进行分析思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目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过去几年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引起学术界对其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前正面I临着诸如商业贿赂等因素造成的多重发展困境的困扰。作为贿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商业贿赂在某些领域出现蔓延、泛滥之势,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对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危害。可以说,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治理商业贿赂联系起来,是对现实的有力回应,更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然需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体性障碍因素分析

应对日益严峻的商业贿赂形势,以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进行行政审批领域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要取得一定成效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障碍。

1.思想观念束缚。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深受传统观念和管制思维的影响,传统行政观念中的消极因素如官本位观念、特权观念的消极制约都阻碍着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行政审批制度出现的历史时期来说,不可避免带有计划经济理念遗留的影子。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摸索的过程,我国政府开始了范围广、程度深的管制改革,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管理理念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日益突出。但是长期的集权统治而缺乏权力机制的有效监督及制约,注定了权力腐败横行的不可遏制性。

此外,不良的商业伦理价值、潜规则意识泛滥的社会风气、潜规则意识的文化心态,都助长了审批权力异化、商业贿赂大行其道。商业贿赂作为潜规则的一种现实表现形态,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透视潜规则所腐蚀的不仅仅是权力,商业贿赂对市场经济、社会秩序的践踏从根本上背离了公平的要求,破坏了社会公众正当利益,利益方对于商业贿赂潜规则的默许,是对于公共行政的公正、公平价值的牺牲。

2.部门利益危害。政府部门利益问题由来已久,行政部门偏离公共利益导向,追求部门局部利益,其实质就是变相实现小团体或少数领导个人的利益。本质上审批权力所属主体是社会公众,审批权力部门属于行使主体,权力行使主体以维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借社会公众赋予的公共权力为途径满足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做出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从而导致了权力异化、贿赂腐败的现象。

从审批制度改革历程看,部门利益的危害表现在不能从公共利益、改革的全局、宏观层面出发。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冲突时,有些审批部门深受传统特权观念影响,由于部门利益作祟,不能很好的调节利益关系。保留权力也意味着为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创造弹性空间,就以变通的方式、途径保留权力,对于取消权力百般抵制,造成改革效果不明显。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制度层面阻滞因素分析

1.审批运行机制尚存薄弱环节。审批运行机制属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核心部分,程序不够严密、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标准不够完善、过程不够透明的运行机制是不能实现行政审批目标达成审批效果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权力腐败的关键因素。

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审批实施程序主要包括申请与受理环节,审查与决定环节及期限环节。当前的审批程序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所需求的一些制度如信息公开制度、期限规定、听证制度建设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建设还不够完善,另外制度之间的有效结合还不够紧密,如听证制度的有效开展同信息公开工作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以及部分审批程序过于繁琐复杂、审批事项标准不明,增添了暗箱操作的机会。

同时在审批的手段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电子审批作为现代化审批的手段,行政许可法中明确提出了其功能在于在行政机关的网站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有关行政许可信息,提高办事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于电子审批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它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及应有的重视。

2.审批监督制约机制乏力。对于行政审批权力的有效监督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及防范权利滥用、治理商业贿赂的必然要求。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与建设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主要涉及两个方向,一是对审批客体的监督即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的监督。一直以来,对审批之后的项目执行情况缺乏现场审核和后续的监管或者审批权、监管权、处罚权属于同一机关或其对应的下级机关,相互之间没有制约,审批就难免流于形式。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对违规审批的监管缺乏有效措施,审批监管不到位还存在死角。

三、结语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商业治理贿赂制度 篇4

为推动我区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深入开展,按照市交通局、区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交通工作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自查自纠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㈠自查自纠主要目标:通过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工作,提高全系统对商业贿赂危害性和严重性的认识,纠正错误观念,增强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通过集中查找,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使不正当交易行为切实得到纠正;通过发现和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使一些重点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得到明显遏制和好转;针对日常工作和体制机制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㈡工作原则:

1、坚持自查与纠正相结合。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既要抓好本单位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工作,又要做好对查出问题的整改纠正工作,同时也要认真查找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完善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做到边自查边纠正。要严格把握政策,既要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政策界限,又要区分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既要治理商业贿赂,又要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2、坚持自查自纠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既要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又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所辖范围的自查自纠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自查自纠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强教育引导。对拒不自查自纠、并掩盖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要从严处理,确保自查自纠工作取得实效。

3、坚持行业分级指导监督与搞好本单位自查自纠工作相结合起来。依照“谁主管(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区公管、航管等部门在做好自己本单位自查自纠工作的同时,要按照职能分工向所监管的企业延伸,督促相关企业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商业治理贿赂制度 篇5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全国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负责人会议和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成员第四次会议精神,以及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的工作要求,进一步部署交通建设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落实中央要求,总结交流前一阶段交通系统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二是结合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廉政建设实践,研讨如何更好地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部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李盛霖部长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争取研讨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几条措施”。金道铭组长出席会议,听取大家对交通系统开展建设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经验交流和工作建议,并将在会议结束时作重要讲话。为便于大家交流和研讨,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前一阶段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进展情况 自中央部署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以来,交通部党组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按照中央的要求,稳步有效地组织治理工作的逐步深入。全国交通系统

在各地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态度坚决,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紧密结合交通行业实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全行业治理工作开局良好,稳步有序。治理工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部党组坚持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组会、反腐败领导小组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吴官正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和在全国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负责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何勇同志在全国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负责人会议和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成员第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华建敏国务委员在全国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负责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李盛霖部长在年初召开的全国交通系统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为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李盛霖部长多次强调,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开展好治理工作;要把这次专项治理作为继续规范交通建设市场、进一步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的良好机遇,使交通建设市场更加规范,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各种规章制度更加

健全,交通改革更加深入,参与交通建设的单位更加诚信,工程建设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增强,部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都能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按照中央要求,结合交通行业实际,部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领导小组会议和全行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应该讲,这两次领导小组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都是李盛霖部长亲自主持并讲话,及时传达中央的精神,全面部署交通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部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组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也按照要求,全部成立了由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配齐了办公室工作人员,迅速启动了专项治理工作。

二是结合实际,制定方案。一个好的方案是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中央决定由交通部门负责组织从事交通建设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的自查自纠工作。考虑到交通建设领域点多、线长、面广,参建单位多,流动性大,情况复杂,部领导小组一开始就提出了“抓得住、抓得紧、抓得实”的工作方针,从严、从细、从快地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又提出了工程建设领域以在建的工程项目为依托,重点围绕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程转包分包、工程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质量监督以及公路经营权转让等六个环节,针对交通建设项

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中介组织、社团组织等六类主体,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部机关及直属单位以行政程序的要求为基础,严肃查处交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行为。在治理工作中,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及时制定了《关于开展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自查自纠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自查自纠工作的四项原则(即:自查与纠正相结合,自查自纠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行业指导监督与单位分级负责相结合,自查自纠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和方法步骤。浙江、广东、重庆等省市结合本地实际,动手早,部署快,按照部里的要求先后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方法步骤,并按时上报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是把握全局,注重实效。治理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关键在于要有具体的措施,要以系统的思路,把握全局,关注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实际成效。

首先是做好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宣传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的要求。在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的工地上都能看到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标语和板报,部机

关开展知识答卷、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到部机关作专题讲座等活动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一些单位还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撰写文章,开展理论研讨,以及组织观看廉政警示片等形式开展宣传动员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交通部在政府网站和《中国交通报》上还开辟了“治理商业贿赂”专栏,及时报道各地治理的工作动态,交流沟通情况,为开展治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是开展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前一阶段,部和各省、市交通部门一起,对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组织填写了《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行动表现形式调查表》,基本摸清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表现形式、关键环节、关键人员,确定了重点项目、重要环节、重点人员和治理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交通建设领域的在建项目 4464 个,建设投资13467 亿元,共有 10761 个(次)施工企业和 4706 个(次)监理单位参与建设。其中,在建高速公路项目 310 个,在建国省道项目 891 个,在建港口工程项目 176 个,在建航道工程项目 102个。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增强了专项治理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第三是加强督导协调,推动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部领导利

用出差机会,每到一地都详细了解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部领导小组办公室也派出督导组,分赴安徽、浙江、广东、吉林、福建、江西等省,通过听取汇报、到项目实地调研等方式,督促各地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各地交通部门也派出调研督导组开展督导检查工作。为了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我们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北京移动、《中国交通报》和交通部政府网站上公布了交通部和各省(区、市)交通主管部门反商业贿赂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拓宽了商业贿赂的举报渠道。

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涉及部门多,部和各级交通部门注重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已同检察部门就如何建立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机制进行了沟通。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举报线索,对案件进行初查核实。充分利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使我们不断加深了对中央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工作任务和目标也越来越明确,更进一步增强了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从进展情况来看,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与各地交通部门和部属单位之间信息畅通,一个上下协调、运转灵活、联系紧密的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中央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简报刊发了我部报送的工作信息,对我们的工作

给予了肯定。这是在座的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才刚刚起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的开展还不平衡,有的地方抓得紧一些,有的地方抓得松或者是抓而不实,有的单位对数据统计等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情况上报不及时。从前一段工作情况看,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有些单位把这项工作全部交给纪检监察部门,使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成了一项单纯的违法违纪行为的监察、纠正、案件处理工作。这是与中央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工作的要求是有差距的,应当切实加以纠正。实际上,专项治理工作与业务部门的规范管理是分不开的,要做好专项治理工作,必须要有业务部门的同志参加,共同研究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措施方法,从制度防范抓起,从源头治理抓起,从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抓起,从严查违法违纪案件抓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把专项治理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专项治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专项治理的各项工作 最近,中央召开了全国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负责人会议和领导小组成员第四次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治理工作,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也制定下发《关

于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实施意见》,部已全文转发了这两个文件。部党组召开专题会议、部务扩大会和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传达了中央精神,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进行详细部署。各级交通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结合交通实际,把实施意见的要求和部署具体化,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

(一)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中央下发的自查自纠实施意见中明确了自查自纠的基本要求、主要目标、范围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分工。要求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完成自查自纠工作,至 2007 年第一季度末基本完成。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行业主管部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和管理层级,牵头组织自查自纠工作。实行行业指导的,国务院主管部门要制定本行业统一的自查自纠工作方案,积极会同地方政府,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实行行业垂直管理的,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予以配合,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其中,铁道、交通、民航、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工程建设领域从事本行业工程项目建设的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及有关中介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自查自纠工作。

根据要求,交通部制定了《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实施意见》,确定从 2006 年 3 月中旬起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至 2006 年 11 月底基本结束。以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围绕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程转包分包、工程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质量监督以及公路经营权转让等六个关键环节,针对交通建设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中介组织、社团组织等六类主体,组织好关键环节和重点人员的自查自纠工作。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在自查自纠中自觉做到“三查三对照”,即对照《行政许可法》,查找有无违反规定权限和程序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对照市场规则,查找有无影响公平竞争的准入门槛,有无涉及地方保护的行业管理制度;对照交通部门领导干部“四个不准”,查找行政工作人员有无利用职权参与、干预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或通过牵线搭桥等方式谋取非法利益和索贿受贿行为。从事交通建设的企事业单位要坚持做到“四查四对照”,即对照法规查制度,对照制度查程序,对照程序查台账,对照台账查资金。部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调查摸底阶段掌握的有关情况,编制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自查自纠表,作为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阶段工作的基本依据。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制订本单位的自查自纠表,并按时逐级汇总上报。

要通过对不正当交易行为集中开展自查自纠,使经营者普遍受到教育、错误观念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得到纠正、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得以增强;使行业管理者找准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同时,发现商业贿赂案件线索,推动查办案件工作深入开展;针对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改革创新的意见,为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各单位还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对本单位本系统其他领域和行业中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以整改。要组织开展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学校、出版社、社团组织等单位的专项治理工作。

(二)查办违法违规案件,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分子。

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是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央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专门下发了《关于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重点查处工程建设等六大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坚决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特别要查处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涉及国家公务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要查处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执法犯

法、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的行为以及国有资产监管中的违法行为。2005 年国家审计署对交通建设领域重点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部分项目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我们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对涉及到商业贿赂问题的,要作为典型案件坚决予以查处。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对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处力度,发现涉嫌商业贿赂的严重犯罪行为要及时向检察机关举报,并积极配合执法部门予以查处。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区各部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情况,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对案件报送作出了具体的布置,各单位一定要按照要求,指定专人负责,按时准确填报。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

一要深化改革。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交通行政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加强对招标人和评标专家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招标评标行为;加快制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的局面。

二要按照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强廉政教育和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打造健康的商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监督和约束权力的行使,规范行政行为,坚决纠

正和制止利用权力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的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

三、加强领导,推进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治性、政策性和业务性都很强。我们要加强学习,全面、准确把握中央的要求,按照“六个进一步”的要求,精心组织,再接再厉,务求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要进一步严格掌握政策,依法开展治理工作。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既不能敷衍塞责,“走过场”,又不能搞运动,人人过关。要坚持依法治理、依法办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违法犯罪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手软。要坚持党的政策,严格区分正常的商业活动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界限,严格区分违纪违规与违法犯罪的界限。要坚持惩处与教育相结合,正确把握政策与法律,宽严相济,讲究策略,真正做到使少数犯罪分子依法受到惩处,绝大多数人受到教育。

二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大力营造治理商业贿赂的环境和氛围。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使治理过程成为一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从业单位和人员诚信守法、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观念的教育过程;成为广泛深入地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治理商业贿赂

的法规政策,提高交通行业从业单位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的过程;成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宣传“八荣八耻”,增强全社会反对和抵御商业贿赂的思想意识的过程;成为大力弘扬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进行警示教育,增强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的过程。

三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通过发督办函,专项检查、现场督办、听取汇报等形式,加强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单位专项治理工作的检查和总结,通过督促检查,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和推广经验,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要组成检查组,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过专项检查,促进工作开展。各级交通部门要把自查自纠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敷衍了事、消极被动、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力的,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直接追究或建议当地党委、政府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要进一步严格要求,切实加强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抵御商业贿赂侵蚀的能力,是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结合《公务员法》

的贯彻实施,对国家公务员实行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五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畅通信息渠道。要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做到信息共享,相互学习和借鉴;对苗头性、倾向性、全局性的问题,要及时收集、整理和上报;注意提高信息质量,做到快捷、准确;要建立查办案件等项工作的台帐,抓好统计和分析工作,建立信息专报、通报和定期报告制度,各级交通主管(监管)部门和部属单位要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及时报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建立专门举报通道,健全保护和激励机制,对投诉举报有功人员要给予奖励,切实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六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讨,努力用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我们有比较好的基础。前几年我们开展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的力度,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既有好的典型,又有反面教材。过去做的这些工作,现在看来都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密切相关,对指导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这次会议,同志们将就这些问题开展交流研讨,展示过去的工作成果,这对进

一步推进治理工作很有益处。我们要充分利用工作成果,对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深入分析,总结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有效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展。下一步,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划分批建立工作联系点,第一批先选择浙江省交通厅、吉林省交通厅、苏通大桥指挥部、重庆绕城高速公路等省厅和项目。今后还将继续建立工作联系点,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

最后,我还想就治理工作中应处理好的几个方面的关系再强调一下。

一是处理好治理工作中党政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行政主要负责人主抓,群众积极参与,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务求实效。

二是处理好专项治理三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这三项工作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同步进行、整体推进,不能人为地、机械地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自查自纠过程中要同时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过程中要同时注意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三是处理好治理工作“两个重点”之间的关系。交通行业治理的重点领域

是交通建设领域,重点人员是利用职权插手商业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为获取交易机会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贿的人员。工程建设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甚至违法密切相关。作为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管,坚决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另一方面要同机关本身的廉政勤政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制约,严肃惩治、积极预防涉及主管(监管)单位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行为。

四是处理好治理工作与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的关系。治理商业贿赂涉及不少深层次的问题,要充分利用过去工作的已有成果,促进专项治理工作;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五是处理好治理工作与促进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治理商业贿赂就是要严格地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大局出发,从根本上促进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在治理商业贿赂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搞运动,不搞人人过关,使治理工作成为推进工程建设健康进展的助推器;成为规范交通建设市场秩序的红绿灯;成为交通建设反腐倡廉的指路标。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商业治理贿赂制度 篇6

同志们:

按照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天我们举行全省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要求,部署全省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规范交通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改

革发展,推进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顺利实施交通“十一五”规划,打造和谐交通、平安交通、廉政交通打下良好基础。下面,我就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9号)。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2006年廉政建设的重点,严肃查处政府机关公务员在其中利用行政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3月14日、3月17日,省委省政府、交通部分别召开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章猛进副省长、李盛霖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治理工作。中央、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也都已经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我在今年全省交通系统廉政工作会议上已提出了要认真治理商业贿赂问题,今天又召开大会进行专门动员布置,就是要和大家一起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上级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专项治理工作。

(一)治理商业贿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措施。构建和谐交通,是交通系统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的具体措施,是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商业贿赂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背道而驰,也损害了交通的行业形象。只有切实治理商业贿赂,消除交通行业的不和谐因素,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为构建和谐交通、弘扬浙江交通精神、树立“无私奉献先行官、一心为民孺子牛”的先锋形象打下扎实基础,为交通事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推动浙江交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治理商业贿赂是维护交通建设、运输市场秩序,推进交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我省交通事业发展较快、改革较早,交通市场较为活跃,但是适应我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措施、体制制度还不尽完善,在某些环节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商业贿赂现象。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设备材料采购中的私人回扣,设计变更、资金拨付、监理检查中有关人员收受贿赂,以及交通运输市场“炒卖客运线路”等等,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破坏了交通市场秩序,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输服务质量,形成了制约交通健康发展的隐患和“毒瘤”。只有自觉遵循和运用交通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下大力气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才能进一步形成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交通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才能进一步推动我省交通市场体系发育成长,进一步解放交通行业的生产力,真正使我省交通工作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三)治理商业贿赂是推进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商业贿赂虽然发生在经营者的交易活动中,但也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关。从交通系统出现的腐败案件来看,绝大部分和商业贿赂有直接的关系。商业贿赂不仅是消极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滋生的一大源头,是经济社会的一大公害,而且直接毒害了我们的干部,影响了交通行业的党风、政风和行风。近年来,我省交通系统实施了廉政保障工程,初步构建了惩防体系,在治理商业贿赂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廉政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商业贿赂是主要的腐败类型,给工程建设和队伍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中央、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治理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十分必要、十分及时,完全符合我省交通行业的实际。我们必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各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等行为。既要充分发挥我省交通系统惩防体系、廉政保障工程的作用,迅速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又要通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断深化廉政保障工程,进一步完善廉政保障的综合体系。

全省交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

展治理商业贿赂的重大意义,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推进交通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让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和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接受教育、提高认识、增强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

二、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坚决遏制交通系统的商业贿赂行为。

根据中央、交通

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实现浙江交通新的跨越这一目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交通部和浙江省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省交通厅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试行)》,统一领导、突出重点、扎实推进、重在实效,坚决纠正交通行业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交易、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坚决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通过集中整治,坚决遏制商业贿赂的蔓延势头,逐步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市场各类行为;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交通建设、运输市场诚信体系,不断铲除交通行业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重点是: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转包分包、工程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工程监理、质量监督、收费公路经营权转让以及交通运输等环节的商业贿赂;坚决纠正交通建设项目业主、施工企业、咨询、设计、监理以及有关中介组织、社团组织等企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严肃查处交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和索贿受贿行为。

通过专项治理,我们要努力达到如下目标:交通经营领域特别是交通工程建设、交通运输、设备材料采购等方面的商业贿赂现象得到遏制;工程招投标、工程分包、物资采购、设计变更、依法行政等环节的行为更加规范;交通从业人员的信用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得到增强;施工、监理、道路运输企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和运输市场行为得到规范,初步建立起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长效机制。

根据上级要求和交通工作实际,这次专项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宣传发动阶段,时间是3月份。省厅出台《浙江省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各市交通局(委)、厅管厅属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抓好学习和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在全行业形成反对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第二阶段,是自查自纠和依法查处阶段,时间是4月至9月份。各单位各部门负责对本系统、本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对涉案人员实事求是、依法依纪进行查处。第三阶段,是巩固提高阶段,时间是10月至12月份。要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各类制度,强化监管,惩防并举,建立健全交通行业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三个阶段的工作必须统筹布置、系统推进。要坚持专项治理与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结合、与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相结合、与治理行业不正之风相结合、与建立建设市场诚信体系相结合、与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做到边教育、边治理、边整改、边查处、边提高。

同时还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就是把第二阶段的自查自纠和依法查处作为整个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点,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在工作落实中处理好全面自查与督促检查的关系。各单位各部门要紧密结合业务实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按照“行业指导监督、单位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组织自查,全面摸清本单位本部门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等涉及不正当交易、影响公平竞争的形式、手段和人员等基本情况,认真分析本单位、本部门涉及商业贿赂、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规律和主要特点,重点研究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内部机制是否健全、监督管理是否存在薄弱环节以及经营理念是否正确、经营活动是否规范,确切找准防治商业贿赂的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行为主体。各市交通局(委)要组织所属企事业单位认真做好自查工作。

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必须全过程地加强督促检查,才能保证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省厅将适时组织力量对各市各单位各部门自查自纠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各市、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要抓好辖区内自查自纠的督促检查。要加强对治理工作的宣传发动情况、主要问题的整改情况、涉及商业贿赂人员的处理情况的督促检查,对拒不自查自纠、掩盖问题、我行我素和纪律处分不落实的,要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二)在治理工作中处理好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结合纠风工作和行风建设,强化对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对当前交通行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整改,并督促有关单位总结经验教训,端正经营思想,规范经营行为。要严格执行落实廉政双合同制、重大项目纪检监察派驻制、全程跟踪审计制、非政府采购大宗物品公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廉政建设制度,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要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准确查找问题原因,迅速落实整改措施。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通过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取得治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扩大声势、鼓舞士气,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摸索出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方法。

在抓紧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还必须把集中整治与构建具有浙江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结合《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建立健全交通系统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是要抓好制度建设。毫不放松地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出台关于规范建设单位行为的若干规定,重点针对我省交通建设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建设资金、招投标、转分包、物资采购、设计变更、工程监理、廉政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修改完善项目招投标、资金管理等制度,清理和取缔“小金库”;加快交通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的试点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自律机制,严格遵循公平竞争规则;制定交通行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加强对生产经营、采购销售、项目预决算等重点环节和负责项目管理、财务人员的监管。二是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行为,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资源的配置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治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投融资体制、行业管理、行政审批等各方面改革创新的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商业贿赂的发生。三是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和浙江交通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大力建设“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尊廉崇廉的交通廉政文化。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使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交通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做到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交通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行适当的宣传报道,形成正确和积极的舆论导向。

(三)在政策处理中把握好严肃处理与宽严相济的关系。在专项治理工作中,要重视宽严相济政策的运用。对影响恶劣的商业贿赂行为和涉案人员要严肃处理,与此同时,要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坚持区别对待,尽可能减少抵触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自查自纠要根据错误事实、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认识态度,予以区别对待,原则上自查从轻、被查从严,具体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虽有问题,但在6月底前能够主动讲清问题,认识错误,自我改正,并积极退款的,可依法依规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处分。要组织力量排查线索,认真对待发现的案件线索,加大查处案件的力度。重点查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在招标投标、工程分包、物资设备采购、资金拨付、设计变更等环节谋取非法利益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查处领导干部及其他人员利用手中权力接受商业贿赂的案件。发现涉嫌商业贿赂的严重犯罪行为要及时向检察机关举报,并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及时予以查处。

为方便群众反映和举报商业贿赂的有关情况,省厅将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省厅的举报电话是0571-87813859。各市交通局(委)、省公路局、省港航局、厅运管局、厅质监站也要公布举报电话。

三、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有效地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要求高。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深刻领会治理商业贿赂的深远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迅速有效开展。

(一)加强领导,抓好组织协调。省厅已经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张治中、张建康、卞钧霈同志任副组长,厅管厅属有关单位、厅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建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日常工作由厅监察室承担。各市交通局(委)、厅管厅属单位也要抓紧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建立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为顺利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各市交通局(委)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负责所属单位及所管项目的专项治理工作;省公路局负责所管项目及指导本系统的专项治理工作;省港航局、厅运管局、厅质监站负责指导本系统的专项治理工作;厅直属机关党委负责指导厅管厅属各单位和厅机关的专项治理工作;驻厅纪检组负责专项治理工作的检查督促及重大案件的查处。各相关业务部门要相互配合,交通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各级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对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的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同时加强各级治理办之间、治理办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确保专项治理工作重要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强化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明确责任要求,强化责任意识,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合力抓好治理方案的落实。各市交通局(委)和厅管厅属单位要定期向省厅报告治理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从3月份开始,每个月底都要把开展工作情况书面报告厅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各级交通部门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开展治理工作,同时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审计、工商等机关和部门的沟通配合,做到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共同治理商业贿赂。对治理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三)加强督查,注重行业指导。省厅将对各市交通局(委)、厅管厅属各单位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抓好对本地区和本行业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对工作进展慢、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进行重点督查和跟踪整改。要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治理工作调研,全面掌握治理商业贿赂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分类指导,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和指导性意见。要总结和推广治理商业贿赂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同时也要通报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推动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高校商业贿赂治理自律机制探析 篇7

一、高校商业贿赂治理自律的功能

1. 自律是应对高校商业贿赂滋生与蔓延的重大举措

从高校商业贿赂的发生频率看,学校基建、教材和设备采购、财物管理等已成为高校商业贿赂的高发区,其滋生蔓延与自律机制的缺乏有很大关系。自律机制的严重缺失为商业贿赂的生存留下了突破口,商业贿赂因此普遍存在于高校。

高校担负着自律实施的重要职能,通过案例警示、编发宣教资料、组织专题报告及研讨活动和开通专题网页等多种形式的反商业贿赂宣传教育,把反商业贿赂教育和党风廉政、职业道德、普法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有机结合,营造了高校商业贿赂自律治理的良好氛围,岗位责任人员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随认识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强而逐步强化。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和职工岗位责任制规范权力的行使,通过严肃财经纪律和加大监督力度,使违纪、违法行为无可乘之机。

2. 自律是推进高校商业贿赂有效治理的重大举措

自律是高校商业贿赂法治惩防与政府规制的重要补充。法律的有效运行必须有自律的强力支撑,高校自律规则、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措施对商业贿赂的过滤,可以降低执法成本;政府规制始终存在着无法完全克服的体制和制度缺陷,必须用自律来弥补,高校自律在治理商业贿赂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充分发挥情况熟悉、查找问题准确、制定的措施更具针对性、监管及时与常态等优势,将商业贿赂监管工作做“细”做“全”。

自律是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高校自律是指高校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和自律机制,引导、督促和监督高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从业人员在内的所有涉及商业贿赂的主体,自觉遵守国家反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政策,包括学校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高校管理权力的行使,弘扬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商业贿赂。作为一种事前预防措施,比法治惩防与行政监管更具优势。通过内部自律意识的提高、反商业贿赂规章制度的健全、治理商业贿赂自律机制的构建等,促使高校商业贿赂的治理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推动着高校商业贿赂的长效治理。

二、高校商业贿赂治理自律的缺失

1. 自律的活动机制不足

活动机制不健全,部分高校的商业贿赂自律工作仍停留在宣传教育、自查自纠等管理层面,对于内部控权制度的健全、诚信体系的构建等深层次自律问题的解决比较缓慢;部分高校的商业贿赂自律工作存在责任意识不到位、责任追究不严厉、工作落实不主动、督促检查不落实等问题,商业贿赂高校自律流于形式;部分高校的商业贿赂自律缺少与司法、审计等机关的协作与配合,高校商业贿赂的治理合力不足。

2. 自律的运行机制乏力

运行机制不力,高校商业贿赂治理自律的作用难以发挥。宣传教育机制不健全,对治理商业贿赂的“认知模糊”必然导致认同感、接受感不强。奖惩机制不健全,对高校自律表现卓越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予足够的奖励,自律行为因激励不足难以延续;对高校自律表现低劣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予严厉惩罚,违规行为因约束不力难以减少。责任机制不健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和职工岗位责任制虚设,责任分解不到位、责任报告不务实、责任考核不落实、责任追究不严厉。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财物控制制度不严、商业贿赂存在适存空间,高校权力控制制度不力、以权谋私存在生成条件。

3. 自律的监管机制缺位

重“本体监督”轻“异体监督”,以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为主的内部监管体系受制于体制,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大都较差。监督部门的领导干部多由学校党委、行政任免,与监督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利害关联,监管常常流于形式。重“事后监督”轻“全过程监督”,对管理层的经济责任审计常常限于离任时,缺乏事前和事中审计,未能起到事前和事中监督的作用,造成监管不经常。重“形式监督”轻“实质性监督”,高校决策权与执行权高度集中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相对薄弱的矛盾,监督不能介入权力的运行过程,无法对关键环节和核心部位进行有效监督,监管措施偏软。

三、高校商业贿赂治理自律机制的强化

1. 健全自律的领导机制

高校要成立反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部署全校的反商业贿赂斗争。要成立物资设备采购和招标工作小组,以具体的职责统一实施重大的对外经济活动。要成立监管工作小组,强化对相关经济领域和经济活动的监督与管理。高校内部的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组织人事、工会等机构是高校反商业贿赂的主要职能部门,其职能建设务必强化。

2. 健全自律的活动机制

高校要通过宣传、培训、谈话、廉政文化建设等制度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常态利用网站、报刊、简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进一步筑牢自律的思想基础。要通过民主决策、党务校务公开等制度完善民主运行机制,保证师生员工对基建工程招标、大宗物资采购、干部任用、财务预决算等涉及商业贿赂重大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通过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制度完善内部协调机制,学校反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纪检、财务、审计等监督部门要保持信息畅通、协调有力。要通过汇报通报、会议联系、信息共享、案件协查与移送等制度完善外部沟通协调机制,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实现与纪检监察机关、刑事司法部门的有效衔接。要通过责任分解、责任报告、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责任机制,明确责任的内容,强化责任追究的力度。

3. 健全自律的动力机制

高校要构建以民主、教育、反商业贿赂承诺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内动力机制,以民主基础的扩大提高积极性,以认识的提高增强主动性,以诚信的促进增强自觉性。要构建以激励、约束、责任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外动力机制,通过培训、表彰等激励自律,通过警示、惩戒等约束自律,通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和职工岗位责任制规范自律,以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自律。

4. 健全自律的监管机制

高校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推进的关键在于监管的强化。高校要通过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权力制衡制度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确保权力的合理配置、运行规范和监督有效。要突出监督重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内部审计等制度以实现对财物的有效监管,强化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和重点人员的“实质性监督”,最大限度地遏制商业贿赂的生存空间。要创新监管体制,探索并完善监察巡视员、社会监督员、特邀监督员等“异体监督”制度以拓宽监管渠道,探索高校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由上级委派和交流制度。要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通过奖励、保护等强化高校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严格实施监管行政问责制,严厉追究违法违规审批、审计不严、监管不作为和处罚不力等行为,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与法制化轨道运行。

上一篇:《麦琪的礼物》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班级培养卓越口才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