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音乐教案

2024-09-09

土家族音乐教案(精选13篇)

土家族音乐教案 篇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土家族音乐(教案)

湖南省龙山高级中学

卢礼木 邮编:416800 电话:*** 教学年级:高一 课

时:1课时

教学内容: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取材于本土素材中的“土家族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家族人文习俗、地域分布、音乐歌舞等知识;

2、通过学习欣赏土家族音乐、歌舞、文化习俗,让学生更深层次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3、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土家族音乐文化。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土家族慨况、地域分布

土家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恩施,渝东南毗连的武陵山区。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很多人理解意思是“本地人”,但意思是绝非“本地人”,因为在土家族聚集地的汉语或土家语“本地人”的说法都不是毕兹卡。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的武陵山脉的高山

地带;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土家族人口总数有8028133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聚居的土家族人口较多,州内其余三县市也有部分土家人居住,中国向世界开放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也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等五个县市,土家族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恩施、建始、巴东三个县市的土家族人,多聚居在清江之南,呈现出鄂西南土家人聚居偏南,汉人偏北的局面。重庆东南部边境的黔江地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聚居的土家族人较多;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人有一些与苗、汉人杂居。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人口数为全县总人口的53%,二、文化礼仪与传统节日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酉阳县2010年10万人同跳摆手舞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10月18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木叶、“咚咚喹”、“打溜子”等。《龙船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三、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

四、土家族服饰与居住

1、土家族服饰,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或裙;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不如苗族的银饰,一般占不了太显

眼的部分。改土归流后,受汉族影响,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

2、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

五、土家习俗文化

1、婚姻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2、丧葬

丧葬基本是土葬,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庭。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绕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并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去享福。是好事,所以兴跳丧。

3、节日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六、作品欣赏

1、土家摆手舞,2、土家打溜子,3、土家咚咚奎

七、学生互动

讨论自己所了解的土家族音乐,并举例回答或者表演。

七、课堂小结

我们土家族文化非常丰富,望同学们今后不断发掘和继承发扬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音乐教案 篇2

一、土家族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促进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有着重要意义。土家族音乐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大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当把土家族音乐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时,学生们感到亲切,学起来很轻松,加上土家族音乐本身具有明快活泼、古朴雄浑的特点,学生们心中的激情迅速被点燃,一下子产生了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如我在教学“土家打击乐 ‘司刀、铜铃’的音韵”这一内容时, 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土家族打镏子《锦鸡出山》。这首乐曲是由“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凯旋荣归”等五个部分组成,它以土家族打击乐特有的演奏技巧,生动地表现了美丽的锦鸡展翅出山、结伙游戏和团结对敌的场景,展示了土家族打击乐丰富的表现力与艺术神韵。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不时发出欢笑声、惊叹声,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表现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我顺势引导他们学习土家族打镏子的技法,学生们都学得很积极、很认真,不断地尝试,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觉得无聊和勉为其难,而我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土家族音乐对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促进

广义的音乐技能范围比较宽,包括音乐听力训练、乐理、记谱法、视唱和视奏、和声学、配器和作品分析等方面。 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技能主要是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最基本的东西,使学生们懂得区分音高音低、音强音弱、渐强渐弱,知道节奏的快慢, 会唱一些歌曲,会用一些乐器。土家族音乐节奏明快简洁又富于变化,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 为了开展好学生的节奏训练,让他们较好地掌握节奏,我把“龙山土家三棒鼓” 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整个过程中由锣和鼓同时敲响进行伴奏,我把学生们分成两组,一组同学用“锵、锵、锵” 来模仿锣的节奏,另一组同学用“咚、 咚、咚”来模仿鼓的节奏。节奏一般不复杂,音高变化也不大,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敲击节奏的技巧,配合生动有趣的唱词,让他们的音乐技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当然,土家族音乐里面也有对学生音乐技能要求较高的内容,我循序渐进地渗透,学生们一步一步地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技能。

三、土家族音乐对提升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促进

由于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的自由和多样给人们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音乐创造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获得较高的成效。

土家族悲喜音乐的艺术及民俗解读 篇3

关键词:土家族 悲喜音乐 哭嫁歌 艺术 民俗

土家族属于一个既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武陵山区。土家族的人们对于歌舞的热情是难以形容的,从其音乐就可以看出,可谓是多姿多彩。多数民族音乐,都是伴随着当地的民俗而产生的,同时又和当地的民俗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就像土家族,其婚丧习俗多年来便开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悲喜音乐,以哭嫁歌和丧歌的形式配合民俗习惯。千百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悲喜乐逐渐成了土家族自有的特色艺术和民族的特征。

一、土家族悲喜音乐的艺术结构及特色

在对土家族悲喜音乐艺术的分析过程中,可发现土家族将自己热爱民俗文化的一面,也表现在了歌曲的形成过程中。土家族悲喜音乐艺术无疑是一个充满着民俗性的特色故事,充满着天真的想象,带着情感的冲突和矛盾,在土家族悲喜音乐艺术中民俗性的情感叙述是最明显的特征,这可以说取决其独特的艺术结构与特色。

(一)土家族悲喜音乐的艺术结构

土家族悲喜音乐艺术之所以能够在我国音乐中如此受到欢迎,是因为其真实的情感、深刻的内容和独特艺术内涵都是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包括了多种的艺术形式,并且同时与音乐、舞蹈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也属于独特的一种艺术特征。

(二)土家族悲喜乐的舞蹈特色

土家族悲喜音乐艺术本身具有大量的舞蹈元素,组曲中每个角色有着一定的组舞。对于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可以通过舞蹈进行形象的表现,对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较好的表现能力。就像是一场交响乐,可以通过多种层次,进行一场立体化的表演,无论是独舞还是双人舞、群舞,纵横交错、相互配合,可以形成很好的渲染力,这便是土家族具有特色的、交响性的一种舞蹈结构。作为著名民俗音乐作品,土家族悲喜音乐艺术的舞蹈最重要的表现部分。表演者精彩的舞蹈表现,鲜明的音乐主题以及生动的表现力和张力,来演绎土家族悲喜音乐艺术的戏剧故事和独特的情感叙事。

(三)悲喜乐的音乐结构

土家族悲喜音乐艺术在形成的过程中是自创的,這就保留了大量可以继续创作的空间、模块,为后续的乐式提供了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表现力,和常见的音乐不同,其不需要根据整体故事的结构,进行段落行的划分,从而对音乐固有规律造成破坏,使得其失去了音乐本身的魅力。比如哭嫁歌,可以说是边哭边诉的一种歌唱形式,演唱包括独唱、对唱或众唱等。当新娘唱一句后,其他陪唱的人员便会哭着陪唱一句。土家族的悲喜音乐是较为完整的、动人的,在闭上眼睛欣赏音乐时,便会领略到其中不同的场景和情况。

二、土家族悲喜音乐之哭嫁歌的民族解读

哭嫁歌又可称之为姐妹歌或者是出嫁歌,是集成了广大土家族中众姐妹的灵感,通过抒情、叙事相交织的方式,表达心意,歌词情真意切,且整首歌的曲调都是委婉凄楚。哭嫁歌在土家族的婚礼上可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部分。

(一)苦中有喜,喜事哭表

随着土家族婚俗文化的流传,哭嫁歌也伴随之流传至今,其通过用歌曲代表哭、用哭代表歌曲的形式组成,属于一种大型的声乐套曲。哭嫁歌随着婚俗的开始,在女子开始出嫁前的一个月,便开始“哭开声”,也就是序歌,一直到“哭上轿”,直到歌曲的尾声,可谓是一套极为完整的程序。土家族的妇女通过“哭”这一方式,表达人生的特殊性,歌曲中表现出对于父母的不舍、命运的无奈及对未来婚姻的担忧等,其实就是其对未来婚姻及人生的一种理想及愿望。

(二)演唱者的性别特色

哭嫁歌的演唱者多是妇女为主,其中演唱的主要歌者是结婚的新娘,而其他的陪哭者全是女性的亲人,比如母亲、姐妹、姑嫂、婶婆等,甚至一些围观的人员也全是由妇女组成,很少见男性出现。

(三)善为本质,无华但有味

土家族的悲喜音乐中展现出现了以善为美的思想。在哭嫁歌中,哭父母是为了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比如其中唱到“一更里来桂花香,香风渺渺进绣房。今把绣房来丢下,你的冤家哭断肠。丢了绣房还容易,离了父母好凄凉。”哭弟弟哭妹妹则是表达对于弟弟妹妹的关爱及不舍的情感,比如在歌曲中曾唱到“橙子好吃要分瓣,姐弟今天要分散”,而当对妹妹哭时,则会说一些互相鼓励的话语,告知对方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丈夫,并且一定要孝顺公婆。这些歌曲都表现出了土家族的妇女的美好品德,同时也可以说是土家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

三、结语

音乐和民俗是可以融为一体的,其在民俗的流传过程中也随之传承。土家族通过悲喜音乐表达出了自身的情感,以歌哭嫁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民俗特色。哭嫁歌通过对人生苦难的歌唱,表现出了对于以后人生的期望,可谓是“悲中有喜,喜中有哀”。本文通过对土家族悲喜音乐艺术中哭嫁歌套曲的结构分析和民俗特色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悲喜音乐在曲目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其在音乐世界中达到旋律与和声的外在美以及庄重悲痛的内在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螃蟹家族》大班教案 篇4

在大班的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讲故事很感兴趣,为满足幼儿的意愿,我们进行了本次课程。而《螃蟹家族》是幼儿自己定义的名称,通过简单的儿歌,展开幼儿对创编故事的兴趣,教师完全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通过多媒体、手偶剧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将“枯燥”活动内容变得生动、具有童话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环境。”并鼓励幼儿愿意当众表达,引导幼儿能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把握教育教学方向、目标、内容,做到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而努力。

教学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将儿歌内容创编成小故事,并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学会关心他人。

2、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故事续编结尾。

3、幼儿可根据故事内容为故事请名字。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结合儿歌内容大胆的想象将其创编成故事

2、难点:续编故事结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手偶、螃蟹头饰若干、幕布一个、

教学理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环境。”并鼓励幼儿愿意当众表达,引导幼儿能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教学流程:

<1>活动导入:用谜语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3>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5>续编部分:通过多媒体图片进一步了解儿歌内容,续编故事结尾。

<7>分组讨论。

<9>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配班教师运用小兔子手偶在幕布后为幼儿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主班教师与幼儿参与“小兔子的活动”,从而进行猜谜游戏引出本次课题――螃蟹

3、讨论分析:帮助幼儿了解螃蟹的特征。

提问:(1)“螃蟹是什么样子,它有几条腿?”提问:

(2)“螃蟹走路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朗诵儿歌内容,请幼儿仔细倾听儿歌。

5、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儿歌创编成故事,从中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并学会关心他人。

6、续编部分:

(1)观看多媒体图片,当爸爸、妈妈、叔叔、娃娃在一起出现时,图片停止,引导幼儿针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续编。(提问:“在这时,爸爸、妈妈、叔叔、娃娃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

7、情景表演:出示道具――头饰,教师针对小朋友创编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1)观看图片后半部分,(提问:“当小螃蟹发生不愉快时,它们之后会怎样做的?”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2)将幼儿进行分组,教师给予引导。

(3)请小组代表进行故事讲述,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8、教师小结,引导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故事起名字。

9、听轻音乐,引导幼儿分组排队,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最棒。

教学反思:

我发现幼儿对讲故事很感兴趣,为满足幼儿的意愿,我们在班级进行了本次课程,本次课程是由一首儿歌展开的,在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幼儿展开想象进行对内容的创编及结尾的续编。

课上每位幼儿积极主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班级教师配合默契。

课程初期,教师运用小兔子手偶与幼儿互动,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猜谜游戏,引出本课的主题。通过描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螃蟹的特征,而这些都是为了续编和创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土布家族主题活动教案 篇5

活动总目标:

1、通过观看土布的由来,知道土布是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传统工艺,要通过摘棉花——纺线——染色——织布等几道工序制成。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的良好情感。

2、初步了解土布的特性:有点硬,摸上去很粗糙,透气性强,耐穿,越洗越软,越穿越舒服等。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活动(一)土布的由来

预设目标:

1、通过观看照片,实物等,让幼儿了解土布的由来,从而激发幼儿从小爱劳动,爱家乡的良好情感。

2、发展

幼儿好问及探索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活动准备:

照片若干,土布若干,其他布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照片

1、引导幼儿观看“土布的由来”的照片

2、提问:土布是怎么来的?

(土布是农民伯伯通过摘棉花——纺线——染色——织布等这几道工序而制成的)。

二、比较讨论

1、出示土布、其他布料若干,让幼儿触摸。

2、讨论:

对土布有什么感觉?土布有什么用处?土布有什么好处?

(土布摸上去很粗糙,有点硬,土布可以用来做衣裤、鞋子、床单、还可以做婴儿尿布等,虽然土布粗糙而硬,但它透气性强,又耐穿,而且土布越洗越软,越穿越舒服。)

三、激发感情。

美术是个大家族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通过欣赏 种类多样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美术门类众多,是个大家族。教法分析:

欣赏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导入课题,具体分析美术学科四大类。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以及美术的四大门类。

2.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解美术的分类,并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并了解不同类别艺术作品的特征和功能。教学重点:学会区分艺术作品所属类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小组讨论。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屏幕上展示雕塑、汽车设计、油画、国画、版画、建筑等图片,并提问学生美不美,都是什么?告诉学生,其实这种种都属于美术这个大家族,他们是美术领域的四大金刚——绘画、雕塑、设计、建筑。

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

广义来说,书法、篆刻、摄影、摄影、动画、新媒体艺术和电脑美术也归入美术的范围之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美术的门类和品种还会增加,以至出现一些跨领域的形式,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从美术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可分为:

观赏美术:绘画、书法、雕塑。实用美术: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从美术审美特征的角度出发可分为:

再现性美术(写实性美术):西方写实性的肖像画、静物写生、风景画、现实主义雕像作品等。表现性美术:中国写意画、书法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和抽象主义的绘画及雕塑艺术。

2、传授新知(1)绘画

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是以笔、刷、刀、等作为工具,用颜料、墨等物质材料在画布、纸、木板、墙壁等载体上,经过构图、造型、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按照工具材料来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素描等画种;(开国大典、富春山居图(黄公望)、蒲公英(吴凡)。

按照表现题材来分,有人物画(捣练图)、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等画科 按照功能来分,有壁画(永乐宫壁画)、装饰画、年画(杨柳青年画)、连环画(东郭先生)、招贴画、漫画(宫崎骏)和插图等不同体裁。(2)雕塑

是利用各种可雕可塑性物质材料创作具有真实空间体量的视觉艺术形象的美术学科。

是以可塑性材料(粘土、油泥等可雕刻的各种物质材料)或可雕塑性的物质材料(木、石、金属等硬的固体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一种造型艺

依照所用材料和工艺,雕塑有石雕(春风,张德峰)、玉雕、木雕(向往,张德华)、砖雕、铸铜、泥塑(泥人张)、玻璃钢塑等。

现形式,有浮雕、圆雕和透雕等。依照功能性质,有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叶挺)和环境雕塑等。(3)设计

是由原来的工艺演进扩展而成的学科,集实用与审美、科技与艺术与一体。设计是实用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要通过学生熟悉的设计作品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设计,形成学习与生活的对应关系。

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手机、剃须刀)、广告(公交站牌广告)、标识(奥运五环)、书籍装帧、商品包装(东方树叶)以及空间外环境设计等。它们既体现物质文明的水平,又反映精神文明的水准,是社会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学科。(4)建筑

是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要要有由内部和外部空间形成的构筑体,建筑也是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密切结合的美术学科。教学中,组织学生关注生活,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归纳和发现,从身边的建筑特征、材料分析、造型特点等,去发现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形式,在对建筑艺术关注、分析的同时,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辨别能力。

现存的传统建筑有宫殿建筑(故宫)、庙坛建筑(天坛)、宗教建筑(泰姬陵)、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建筑)和居民建筑(宏村徽派建筑)等;

现代建筑则分为纪念性建筑(凯旋门)、公共建筑(公园)和名用建筑(鸟巢)。

3、美术与科技的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出现,如摄影、摄像、电脑图像处理和声、光、电等多媒体材料的综合运用,使得许多美术创作的过程变得简单易行,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婚嫁音乐简述 篇7

土家族婚嫁歌,又称“哭嫁”、“出嫁歌”,土家语称“毕基卡锉柱祭”。主要使用汉语和土家语来演唱,伴奏乐器多为锣、唢呐、竹号、鼓等。婚嫁歌属于土家族山歌的一种, 其中“哭嫁歌”是土家族婚嫁歌曲的主要部分。

我国56个民族里不乏也有“哭嫁歌”的民族,而要论最具鲜明特色和别致风格的唯有土家族的“哭嫁歌”当之无愧。董珞曾在《与猛虎有不解之缘的土家族》一书中这样评价过“哭嫁是许多民族都有的婚俗,可是土家族新娘的哭嫁出类拔萃,其他任何民族的新娘见了都会甘拜下风的。”

“哭嫁歌”的演唱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只哭不唱、只唱不哭、又唱又哭。演唱形式可分为一人哭唱、两人哭唱、 多人哭唱三种形式。

哭嫁歌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哭爹娘,表达女儿就要离开父母的依依不舍之情;哭亲朋,感谢亲朋好友的照顾; 哭自己,自哭自唱来表达对未来婚姻的惶恐,或是对父母包办婚姻的不满,哭自己不平等的待遇和地位,也有以哭来祝福自己的,哭得越凶越伤心未来就越幸福。诸如此类,哭嫁歌的内容还有许多许多。

土家族的婚嫁音乐虽以“哭嫁歌”著名,但不止有“哭嫁歌”而已。陈宇京、谢亚平的《土家族传统婚俗仪礼音乐文化概述》里提到的“骂煤音乐、陪十姊妹音乐、陪十兄弟音乐”都属于土家族婚嫁音乐。

二、哭嫁歌

土家女子一般是喜事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哭唱,每到天黑新娘的母亲和好友姐妹都会随着新娘一同哭唱,也叫陪哭。 哭嫁是土家人的一件大事,远近听到哭嫁的亲戚都会前来陪哭,劝慰嫁女的母亲不要太伤心,也表达了对新娘的祝福。 到了结婚当日,新娘便要使出浑身解数来哭,哭自己,哭爹娘哥嫂姐妹和亲戚,不仅哭人,还要哭上轿、哭入席、哭穿衣。

哭嫁的程序大致为:一哭开声、二哭自己、三哭爹娘、 四哭哥嫂亲友、五哭姐妹、六骂煤婆。“哭开声”指的是出嫁女子的在闺房的第一声哭唱,没有唱词,这第一声哭唱是十分重要的,越是音调高音量大越能得到长辈亲朋的认可。 “哭自己”是新娘的独唱,一般是自说自话又哭又唱,是新娘情感的宣泄,旋律节奏随新娘情感时快时慢,常使用混合拍子,也有的为2/4拍和4/4拍,某种程度上来说“哭自己” 类似于西方古典音乐里的宣叙调。

三、婚嫁歌艺术特点及演唱情感谱例分析

(一)艺术特点

哭嫁歌一般没有歌名,混合拍子使用最为频繁,节奏多为2/4或4/4拍,也有三连音,但以四拍子居多,四拍子的音响特点是强、弱、次强、弱符合演唱者情绪宣泄的需要。 哭嫁歌一般属于即兴演唱,极少的片段受到规范,随演唱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其次,哭嫁歌曲调色彩灰暗、深沉哀愁, 符合演唱者悲伤的情感需要。曲调整体旋律进行以下行旋律进行居多。托音使用广泛。

(二)演唱情感分析

谱例1为婚嫁音乐哭嫁歌的“哭爹娘”片段(摘自《凤凰县资料本》佚名演唱)。

西洋管弦乐之弦乐器家族教案 篇8

年级:初中一年级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弦乐器家族。

2、认识各种弦乐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及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弦乐四重奏及弦乐家族的演奏形式,听辨其和声效果以及各乐器的音色。

二、重点、难点

听辨弦乐器的音色以及欣赏弦乐四重奏。

三、教学简介

西洋管弦乐队是20世纪初由欧洲传入我国的大型乐队形式,它的音域宽广,音色对比鲜明,表现力极为丰富,通常用来演奏大、中型乐曲。管弦乐队中使用的乐器虽然很多,但根据乐器的构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将整个管弦乐队分为四大家族。弦乐器家族,木管乐器家族,铜管乐器家族和打击乐器家族。弦乐器家族在四大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弦乐器家族的乐器音质柔和,富于表现力,按发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可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在弦乐组中还有一个与提琴系列不同的乐器——竖琴。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两乐曲的片断。(1)《雨打芭蕉》。(2)《命运交响曲》。

思考:在听这两首乐曲时注意听辨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

2、引出课题:西洋管乐队之弦乐器家族(1)出示幻灯“西洋管弦乐队”排列图。(2)介绍弦乐器家族:

1)小提琴:高音乐器,音色明亮优美,常但任独奏。

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形,播放一首小提琴独曲片断,让学生了解它的音质音色和表现力。

2)中提琴:中音乐器,音色较暗,常作填充和声之用,极少独奏。

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形,播放一首中提琴独曲片断,让学生了解它的音质音色和表现力。

3)大提琴:低音乐器,音色柔和、丰满,拔弦效果很好。

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形,播放一首大提琴独曲片断,让学生了解它的音质音色和表现力。

4)低音提琴:低音乐器,音色低厚,用于低音演奏。

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形,播放低音提琴演奏的音乐片断,让学生自己区别与大提琴的不同之处。

5)竖琴:音质柔美、华丽,乐队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

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形,播放竖琴演奏的音乐片断,让学生了解其音色。竖琴是弹拨乐的音色,在西洋管弦乐队中,没有弹拨乐组,所以将它规在弦乐器家族。

3、播放各弦乐器演奏的曲目:(1)小提琴独奏《茉莉花》。(2)小提琴和竖琴《卡农》

(3)大提琴与低音提琴的二重奏《Rossini》 一边播放一边提问,让学生回答使用哪一种乐器演奏的,看谁对弦乐家族的音色辨别最准确。

4、设问思考:提琴系列形状一样,只是大小不同,为什么音色和表现力就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

教师综合: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就高。弦乐器中,小提琴的外形最小,弦最细,每根弦的振动频率就高,所以它是高音乐器,它反应灵敏,表现力丰富,适合担任独奏。中提琴比它形状大,每根弦的振动频率比它低,所以音也不如它高,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也是这道理,外形越大,声音越低。由于外型大小不一样,所以音高不一样,音色也不一样,表现力也有所不同。

5、介绍弦乐四重奏:

由一小提琴、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合而成来演奏的重奏形成。特点:声音丰满协和,充分表现了弦乐器的特点,配合非常默契协调。

播出弦乐四重奏的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四重奏形式。

6、西洋弦乐器不仅演奏西洋音乐作品,也能演奏我们民族音乐作品,如:由整个弦乐家族演奏的合奏作品《二泉映月》就非常好听,播《二泉映月》。

此曲中有小提琴齐奏,大提琴齐奏,小提琴拔弦,大提琴拔弦,让学生加深对整个弦乐器优美音色的印象,提高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土家族音乐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2、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游戏磁带;

2、各种动物卡片、挂饰若干;

3、动物的家背景图4张。

三、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根据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四、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以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狮王辛巴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评:以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引题,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题话语简短,目的性强,为幼儿进入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①师: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会怎样给动物分类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尝试分类。

②幼儿分组操作图片,尝试给动物分类。

③各组幼儿相互交流分类的理由,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家禽、飞禽、家畜、野兽的异同。(评:需求和兴趣是使认知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分类,则给幼儿一个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让幼儿分组操作让幼儿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3、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总结概括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并形成概念。“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评:在幼儿自由探索的基础上,再次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对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有个清晰的认识,进行概念上的提升。)

4、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分类调整。(评: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在幼儿形成了对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幼儿再次进行分类,加深了幼儿对概念的理解。)

5、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家禽、家畜、飞禽和野兽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评: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在这一环节,通过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幼儿明白,在这世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如果我们再不爱护它,就会失去它们。激发了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6、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设置游戏场景。第一遍游戏: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他幼儿挂胸饰扮演各种动物,音乐响起,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动物的模仿动作,猎人来时,“动物”赶紧跑回自己的家。第二遍游戏:幼儿互换胸饰,增设骆驼、鳄鱼、蝙蝠等幼儿难以归类的动物,增加游戏难度。(评:教师以游戏身份介入游戏中,既便于观察幼儿,又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在游戏中幼儿又进一步巩固了对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认识。另外,在第二遍游戏中,教师又增加了骆驼、鳄鱼、蝙蝠等难以归类的动物,再一次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7、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8、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评: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到这个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如此奇妙,多媒体课件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让人感觉活动虽然结束了,可意犹存。)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特别感兴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但是活动过程中,课件上出现的动物种类有限,有些动物只能借助于图片让幼儿认识、观察,因此教师在幼儿对动物认识经验的把握不够准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环节中对幼儿思维锻炼的效果。

土家族音乐教案 篇10

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 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于每年元旦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主音乐厅金色大厅如期举行。演奏的曲目大都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奥地利轻音乐作品。由维也纳爱乐乐团与全球最杰出的指挥家合作演出。

其中《拉德斯基进行曲》 (Radetzky—Marsch)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An der schoenen blauen Donau, Walzer) 、歌剧《蝙蝠》 (Die Fledermaus) 序曲等作品都是我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音乐会保留曲目。

一、奥地利轻音乐的诞生及发展历程:

1823年, 奥地利维也纳两位年仅十三四岁的乐手, 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Vater) 和组建了一个“四重奏乐队”。他们共同创作舞曲, 为维也纳的皇宫、娱乐场、公园的舞会伴奏。

兰纳的作品有200余首, 其中100首以上是圆舞曲。其著名作品有《佩斯特圆舞曲》、《美泉宫人》等。

1825年老约翰·施特劳斯离开兰纳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从那时起, 维也纳的舞迷们就逐渐分成了兰纳派和施特劳斯派。两派在竞争中创作和演奏了大量优秀的舞曲作品。

老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1月21日在《维也纳报》上出版了他的首部作品《F大调七首圆舞曲》。随后的《维也纳狂欢节圆舞曲》、《鸽子圆舞曲》等作品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带领乐队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奏, 1837年-1838年在巴黎的演出受到市民的格外欢迎, 当时在巴黎的大音乐家柏辽兹、梅耶贝尔、帕格尼尼等都很称赞他的音乐。1849年老约翰·施特劳斯从伦敦演出返回维也纳后由于旅途疲劳、心力交瘁不幸感染了猩红热, 45岁就英年早逝了。他一生创作了150首圆舞曲、14首波尔卡、28首加洛普舞曲、35首卡得累尔舞曲和19首进行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坚决反对他的五个孩子从事音乐创作这一充满艰辛的工作, 但是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从小的耳濡目染, 使他的三个儿子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都成了著名的音乐家。

长子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son, ) , 19岁就组建了自己的乐团, 1844年10月15日,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乐团在多姆迈尔游乐场举行首场演出, 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他所创作的《心灵的诗篇圆舞曲》在观众的强烈欢呼下, 连续演奏了五次。维也纳杂志《幽默家》的报导用寥寥数语道破了维也纳人共同的心声“好好休息吧, 兰纳!晚上好, 老约翰·施特劳斯!早上好, 年轻的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在借鉴父亲和兰纳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开创了个人的鲜明风格, 他的作品旋律典雅华丽、优美流畅、节奏明快而富有动力、配器简明而色彩丰富。他创作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等168首圆舞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闲聊波尔卡》《安娜波尔卡》等117首波尔卡, 100余首民间舞曲、40余首进行曲。17部轻歌剧。被誉为“圆舞曲之王”、“轻歌剧之王”。

1853年, 约翰·施特劳斯身染重疾, 其弟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ph Strauss) , 这位已经颇有成就的建筑工程师, 转而投身音乐事业。创作了《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动力圆舞曲》、《女人的心玛祖卡》、《饶舌波尔卡》以及与约翰·施特劳斯共同创作的《拨弦波尔卡》等。在他短短17年的音乐生涯中作品达二百八十三首之多。其作品充满了纤细、严谨、沉郁、忧伤的情调, 被誉为:“圆舞曲的舒伯特”。

1855年2月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幼子爱德华·施特劳斯首次登台亮相。在苏菲游泳馆舞厅演出的圆舞曲《嘲讽》中担任首席竖琴手。直到1860年的狂欢节, 爱德华才首次作为作曲家和指挥家登台演出。作为作曲家他的作品往往被两位兄长的锋芒所掩盖。他擅长创作快速波尔卡, 《火车来了》是他的代表作品。他继承了老约翰·施特劳斯擅长的指挥大型乐队的能力。他和两位哥哥约翰·施特劳斯和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努力, 为奥地利轻音乐的产生、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899年和1901年两次带家族乐团赴北美巡回演出后, 爱德华解散了家族乐团。

二、奥地利轻音乐的风格特征:

1.19世纪下半叶, 欧洲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高涨, 奥地利轻音乐的很多作品都以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 与当时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仿佛是一部欧洲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音乐编年史。

十九世纪下半叶, 奥地利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1866年的普奥战争以奥地利的失败而告终。悲伤、沉闷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奥地利。

此时, 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经理约翰·赫贝克委托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一首象征维也纳独特气质, 展现维也纳城市魅力的合唱作品。德国诗人卡尔贝克的诗集《宁静之歌》中有一首名为《在多瑙河畔》的诗, 美妙的诗句启发了约翰·施特劳斯, 他创作了以《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为标题的圆舞曲。由合唱团团员约瑟夫·魏尔填词。1867年2月15日由维也纳男声团首演。同年3月10日, 约翰·施特劳斯将其改编为管弦乐曲, 很快风靡欧美各国, 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拉德斯基进行曲Radetzky—Marsch》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创作于1848年, 这首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约瑟夫·冯·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一位伯爵, 他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的殖民统治。1848年, 他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 镇压了伦巴底起义。军队开进意大利米兰后, 在维也纳人庆祝胜利的晚会上, 老约翰·施特劳斯为之演奏了《拉德斯基进行曲》。因此, 这首进行曲事实上是一首侵略者的颂歌。尽管如此, 《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令人振奋的激昂情绪征服了广大听众。被后人幽默的称为“为坏事而作的好进行曲”。

2. 奥地利轻音乐的很多作品取材于奥地利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现实生活, 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城市音乐有着血肉联系。保存了奥地利民间音乐的纯朴和朝气, 同时又兼备了维也纳城市音乐的情感和魅力, 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由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8年6月。乐曲以维也纳近郊的森林为背景, 描绘出宁静、祥和的乡村情景。乐曲在序曲和第二圆舞曲主题部分运用了奥地利民间连德勒舞曲的音乐元素。序曲第三段奥地利民间乐器齐特琴的独奏使乐曲的民族色彩更为浓郁。轻快婉转的旋律生动的刻画出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宛如林中小鸟的啼鸣, 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场欢乐的林间舞会。

《奥地利的村燕》是一部以阿尔卑斯山的景色为背景的爱情长篇小说。约瑟夫·施特劳斯从小说中获得启发, 创作了《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作品当中大量运用了阿尔卑斯地区民间连德勒舞曲的音调。此外这部作品最具民间特色的地方是引子和第四圆舞曲当中的旋律酷似阿尔卑斯山村民中流传的约得尔调。约得尔调是运用真嗓和假嗓频繁交替形成的一种民间唱法。约瑟夫将作品题献给同名小说的作者西尔伯施泰因。不仅小说在当时十分畅销, 圆舞曲也以其清新明快的旋律迅速风靡维也纳。

3. 奥地利轻音乐将流行与高雅、娱乐与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 作品中充满了欢快、热情、乐观、诙谐的情绪, 是古典音乐当中雅俗共赏的典范。

《蝙蝠Die Fledermaus》是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的代表作品, 是引领维也纳轻歌剧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巅峰之作。《蝙蝠》是一部宜雅宜俗的杰作, 剧情描写了一场化妆舞会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喜剧故事。圆舞曲、波尔卡舞曲、恰尔达什舞曲、塔兰泰拉舞曲……整部作品充满了丰富和令人陶醉的悦耳声调。他的伟大之处在于, 将咖啡馆的气氛与大剧院的气氛结合的天衣无缝, 《蝙蝠》打破了轻歌剧很少在国家歌剧院上演的惯例, 它已经成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年度压轴大戏, 在每年的除夕和元旦连续上演四场。在《蝙蝠》优美轻松的旋律中等待新年钟声的到来, 成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维也纳人的新民俗。

《闲聊波尔卡》创作于1858年, 当时约翰·施特劳斯正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近郊的巴浦洛夫斯克指挥音乐会, 在这里他常常看到一些妇女交头接耳、叽叽喳喳。约翰·施特劳斯用妇女们交头接耳时发出的“特里茨—特拉茨” (中文:叽叽喳喳) 的声音为曲名写了一首波尔卡。作品较多地运用了大跳音程、顿音奏法、连续出现的十六分音符、不断向上级进的旋律、突弱突强的力度变化等音乐元素, 将妇女们喋喋不休闲聊时的状态描绘得生动、传神, 幽默、风趣地讽刺了这一现象。后来填词改变为合唱作品。成为维也纳童声 (男童) 合唱团的保留曲目。

三、施特劳斯家族对奥地利轻音乐发展的历史贡献:

1. 经过几代音乐家千余首作品的创作, 将单纯用于舞会伴奏的圆舞曲、波尔卡等流行舞曲音乐发展为交响音乐会曲目。特别是在圆舞曲创作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老约翰·施特劳斯与兰纳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 确立了维也纳圆舞曲的体裁形式。他的三个儿子尤其是长子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使圆舞曲得以成熟和完善。使其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奇葩。

作品旋律优美、流畅, 色彩丰富, 节奏鲜明, 整体风格乐观向上, 辉煌华丽。

2. 使轻歌剧这一音乐戏剧体裁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 维也纳轻歌剧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在这一体裁领域独树一帜。

轻歌剧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随后流传至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英国、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并迅速风靡于欧美的市民阶层。1872年, 约翰?施特劳斯受轻歌剧作曲家奥芬巴赫的影响感觉到舞曲音乐的局限性, 逐渐将创作的重点转向了轻歌剧。创作了《蝙蝠》、《吉卜赛男爵》、《罗马狂欢节》等十七部轻歌剧。尽管这些作品的脚本往往是戏剧方面的平庸之作, 但具有天才般创造力的约翰·施特劳斯赋予他们丰富多彩的旋律, 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3. 施特劳斯家族为奥地利轻音乐的产生、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成为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这一传统使奥地利轻音乐不仅风靡全欧, 而且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对全世界的音乐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十九世纪奥地利轻音乐在欧美各国悄然兴起, 其作品风格既保存了奥地利民间音乐的质朴传统又兼备了城市音乐的丰富情感。维也纳著名的音乐世家施特劳斯家族, 经过几代音乐家千余首作品的创作, 将流行舞曲音乐逐渐发展为雅俗共赏的音乐会曲目, 使圆舞曲、波尔卡、轻歌剧等音乐体裁得以成熟和完善, 使奥地利轻音乐风靡了一个多世纪, 并成为永恒的经典。

关键词: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轻音乐,创作历程,风格特征,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本谦.外国著名轻歌剧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管谨义.欧洲著名音乐家评传.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 2003.

[4]周小静.西洋歌剧简史与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美]房龙.音乐的故事.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3.

[6]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7][德]诺伯特·林克.约翰·施特劳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土家族音乐教案 篇11

一.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旋律的亲切,舒缓,感受袋鼠妈妈和宝宝相亲相爱的情感。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边唱歌曲边和老师做游戏的愉快。二. 活动准备

1.袋鼠图片,袋鼠快乐生活的视频。2.歌曲《袋鼠》的录音。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做了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那今天呢老师又带了一位动物宝宝,我们一起看看他是谁呢?(教师出示袋鼠图片)。那刚才小朋友门卡闹的是哪位动物宝宝?(袋鼠)。好,现在呢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袋鼠宝宝,我们一起看看袋鼠宝宝他是怎么生活的?(教师播放视频)唉,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袋鼠宝宝他们生活得快乐吗?喜不喜欢袋鼠?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快乐的袋鼠宝宝呢?(想)老师也很喜欢袋鼠宝宝,所以呢今天老师准备了一首儿歌《袋鼠》,我们先听一听袋鼠宝宝是怎样唱的吧!(播放录音)

2.学唱歌曲袋鼠。教师:听完这首歌曲,小朋友们都听到了什么?(袋鼠宝宝,乖乖„„)那老师再唱一遍,小朋友们仔细听听还有什么。① 教师范唱。老师唱的好不好听?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学一学呢?(想)② 师幼一起学唱歌曲(可轻轻摇头)。小朋友们谁知道歌词“乖乖”和“相亲相爱”是什么意思?(请幼儿回答)幼儿:乖乖—袋鼠宝宝。教师:那你们的妈妈爱你们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说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理解相亲相爱一词)。

③ 教师和幼儿再来一起学习歌曲。四. 延伸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唱儿歌。(动作里面可体现出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又相爱的感情。游戏可多进行两次)。五. 结束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教的儿歌小朋友们学会了没有?那回去呢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唱一下,好不好? 附儿歌: 袋 鼠

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装着乖乖。

乖乖和妈妈啊相亲又相爱,相亲又相爱。

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效果还不错,幼儿表现很好,教师的个人素养也有所体现,但是毕竟是第一次上公开课,不足之处还是比较多,主要有:1.教师自身设备—耳麦声音太大,听觉效果不太好。2.教师在课程导入部分准备的太多,不宜小班幼儿学习。3.在准备过程中把课前需要做的东西拿到了课堂教学中。如:认识代数和了解袋鼠的活动,这也是导致课堂导入太多的主因。4.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师在事先准备音乐时没有和自己要教的音乐配套起来,导致幼儿听起来模糊不清。希望在这第一次的过程中多总结,多积累,快快成长,成熟起来。

音乐《扮家家》音乐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乐意编唱说唱部分的歌词。

2、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节奏卡、歌名卡,布置一个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师以娃娃口吻):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娃娃,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娃娃家的游戏,你们开心吗?

二、学唱歌曲

(一)以游戏的形式分层学唱歌曲

1、娃娃家分角色(学唱歌曲前半部分)1)初步了解歌曲前半部分歌词内容

娃娃家有爸爸、有妈妈,那——谁来做爸爸呀!(男孩学念:我来做爸爸呀)

谁来做妈妈(女孩学念:我来做妈妈),(师:我们一起来呀,来玩扮家家)。

2)师范唱歌曲前半部分 3)幼学唱歌曲前半部分

2、炒菜给娃娃吃(学唱歌曲后半部分)(1)师:咦,呜呜,谁哭了?(娃娃),娃娃肚子饿哭了,怎么办呢?(幼:炒菜给他吃)

你们看,老师是怎么炒菜的(师念幼学)。

小菜炒好了,味道怎么样?(让幼儿尝一尝)(师范唱)(2)我们一起炒菜给娃娃吃。(学唱歌曲后半部分)

(二)、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指导幼儿学唱歌曲。

2、接唱歌曲:

1、师唱,幼念;

2、幼唱,师念。

3、分角色唱(男孩子唱爸爸,女孩子唱妈妈)

三、仿编歌曲

1、引导幼儿看图仿编念白部分。

师:我买了一些娃娃喜欢吃的小菜,等一下,我们烧给娃娃吃好吗?

2、引导幼儿自由仿编念白部分 师:你们还想烧什么菜给娃娃吃?

3、完整演唱仿编歌曲,改编最后一句歌词。

(1)师:今天除了娃娃,还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吃吧?我们请客人老师来吃,最后一句应该怎么唱?(引导幼儿仿编:客人肚子了,快快来吃吧!)(3)幼儿完整唱仿编歌曲

师:我们邀请客人来吃,把一个个的菜都炒出来吧!

小学音乐教案音符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学习音乐的开始,是音阶的组成部分,比较容易学习。

学情分析:兴趣班的孩子有大有小,但对于音乐所了解的知识比较局限,没有接触过,知识听过,没有真正的学习过,知识较简单,通过各种游戏,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学会音符。

教学目标:1.学生能学会基础的音乐知识,能比较熟练的演唱音符。

2.学唱歌曲《音阶歌》,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来演唱歌

3.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能够积极大方的表现自己,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学会基础的音乐知识,能比较熟练的演唱音符。

难点:学唱歌曲《音阶歌》,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教学准备:电子琴,音符图片,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幸福拍手歌》的律动练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

二、欣赏课件,认识哆来咪

(一)教师导入语:欢迎同学们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哆来咪。提问:音乐世界里的音符一共有几个?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咱们听听下面这首歌里都把音符比作了什么?(音乐播放)请同学回答。

(二)再次欣赏。请同学们跟读歌曲里出现的基本音级唱名。

(三)教师语:今天,有几位好朋友来跟大家一起上音乐课,你们看,他们是谁?(播放课件)

1.组织学生一起读七个小矮人的名字。

2.教师语: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是先学习aoe,学习英语的时候先学习ABC,那么我们学习音乐呢?要先学习哆来咪。

三、学唱音阶

(一)教师弹唱歌曲《音阶歌》

(二)学唱歌曲 1.分段学习歌曲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3.重点教授:

哆哆西啦嗦、发发咪咪来、哆来咪发嗦啦西、哆西啦嗦发咪唻哆。①教师示范

②学生进行练习。

(三)连贯演唱,教师指导。

四、延伸活动

(一)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1.教师与学生的对唱。2.学生与学生的对唱。

(二)音符游戏。

选出7位同学分别代表7个音符,背对黑板站好,老师出示某一个音符,下面的同学用手比出数字,然后相对应的音符向前一步

五、总结

上一篇:屋面防水维修简单版合同下一篇:江苏省2010地理骨干教师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