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建筑

2024-10-03

恩施土家族建筑(共8篇)

恩施土家族建筑 篇1

浅谈恩施土家族婚俗

引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构成了博大而丰富的中华文化。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不少原有的少数民族风俗已销声匿迹,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即便如此,依然保留了不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它们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华民族文化璀璨的奇葩。

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位于鄂西山区的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因其封闭的地形、落后的交通而与外界联系尚少,土家族人至今任然保留着许多富有特色的民族风俗。土家族人的婚俗习惯别具一格,饶有风趣。本文将从土家族人求婚到结婚的过程浅谈其别具特色的婚俗习惯。关键词:土家族

婚俗

哭嫁

一、求婚

土家族人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习惯,但却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婚姻有父母包办。土家族儿女崇尚婚恋自由,父母不会强求。

土家族山寨做父母者,看到儿子年满十二岁以后,就开始请媒给儿子访亲。既要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又要聪明伶俐,“八字”相合的姑娘。访好后,便请“暗媒”偷女方生庚“八字”,这暗媒要与女方有关系的人,以走亲或逢年过节的机会闲谈中,偷到女孩的生庚“八字”。若与男方的生庚“八字”合得上,便正式请土媒人向女方求亲。家族男青年看中某家姑娘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求婚媒人除了要带礼物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天,都要自备一把伞,这把伞叫“团圆伞”,它象征圆满的结果。媒人第一次到女家去求亲,将带来的雨伞倒置于大门外,空手进屋去见女方父母。若女家没有拒绝,媒人第二次去求亲,将雨伞倒置于堂屋,主人把雨伞拿去。再放置于大门外,示意好感。媒人第三次去求亲,既要带雨伞,又要带一块猪肉去。女方主人若将媒人的伞拿进房内,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经过多次请求,女方的父母才松口说好,给提亲人招待酒饭,双方才商定“认亲”(即订婚礼)的日期。

二、订婚

土家族人订婚,俗叫“认亲”,又叫“放爆竹”。女方的父母许亲后,就商量“认 亲”的事。“认亲”(放爆竹)。由媒人带领男孩和备办的酒、肉、粑粑、团馓等礼物去女方谢恩。男孩到女方家里,先放爆竹,拜祖先、拜亲爷亲娘,并要媒人指引男孩向伯伯、伯娘、叔叔、婶娘„„逐个请安,这才叫“正式订婚”,告诉邻居亲事己定,别人不要再打主意。有些地方,女方把女儿的生庚时辰用红纸写下来交给男方,也叫“取八字”。男方合上“八字”后,才放爆竹认亲。小“认亲”,一般不留客,当天去,当天回。

三、结婚

(一)求婚。男方要求结婚时,婚前那年农历正月初,选择吉日要到女方家拜年。拜年时的礼物中要送一只连猪尾巴的猪腿。

(二)送日子。女方同意这年出嫁后,男方就择定结婿吉日,并取得女家同意之后,男方则请媒人带上酒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送日子”,正式决定婚期。若女方不同意,男方则要另择日子,再定佳期。

(三)忙嫁。婚期确定后,男方要作好接亲的准备,备好过礼的酒肉、礼布和送给新娘的衣服、首饰等,而女方则要准备“嫁奁”。(四)过礼。婚前三天,男方请人到女方家送礼,俗叫“过礼”。男方为女方送去准备嫁女用的酒、肉、衣服、首饰、被里子等礼物。同时,还问清楚,迎亲那天要多少人,几乘轿子,还有什么未尽事宜,女方完全答复后,就准备迎亲。

(五)哭嫁。土家族以前有哭嫁的婚俗,那时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因此,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当她们还只有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的觉醒和成熟,心中的抑郁怨恨之气越积越多,出嫁时泪水就会如决堤的河水,倾泻而出。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

(六)戴花酒。结婚头天,为女方的“戴花”日,亲朋至友都来庆贺。吃“戴花酒”,给新娘戴花。戴花前,请里手而贤德和有子女的妇女给新娘“开脸”,即扯去汗毛、修好眉毛,将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髻心缠红头绳,插上银簪、莲蓬、戴上青丝帕、牙签、手圈、耳环等头饰。开脸毕,举行戴花仪式。(七)接亲。男子方派花轿子和乐队等接亲队伍,由“头嘎”、“二嘎”、“摸米”带队到女家迎亲。

(八)拜堂。新娘从灯上跨过去,进入堂屋中央,向祖先神龛恭恭敬敬地作一个揖以后,立即拜堂。行拜堂礼,叫“交拜合卺”,拜堂时男左女右并立。礼毕后,作大乐,鸣炮。这是结婚最大的礼。拜堂后新郎抢先入洞房,坐在床边,待新娘进门,新郎用手揭去新娘头上的“蒙帕”,互相嫣然一笑,顺手又抢新娘头上的插花,表示爱新娘如爱花。新娘则摘去胸前的护身镜,以示一身清洁如镜,乐意来到婆家。送亲娘子随即进房,向新郎祝贺。新郎出房以后,送亲娘子关上房门,让新娘脱去露水衣,露水裙、露水鞋,换上新装,与众见面。接着,新郎新娘在“正酒席”上向亲友敬酒。

(九)闹新房。“交拜合卺”的当晚,全村寨青年男女闹新房,前后可闹三天,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俗话说:“越闹越发,人财两旺。(十)敬茶。婚后次晨,新郎、新娘还要给宿客长辈敬茶,新郎端一个内若干碗团馓的茶盘,新娘另端一个内放若干双布鞋的茶盘,夫妻双双为长辈敬茶、送鞋,受用者,圆赠茶礼,鞋礼。(十一)回门。新婚三朝,新郎新娘则要回娘家省亲,俗叫“三朝回门”。回门要带猪腿、团馓、糖食、酒等礼物孝敬父母。回门,不论远近,一般要当天去,当天圆。回时,女方父母要给新婚夫妇打发钱,并教他们兴家立业,夫唱妇随,白头偕老。

恩施土家族建筑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检人员:1287人均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年龄17~89岁,男705人;女582人。非高脂饮食12h后用一次性真空管抽静脉血4mL检查。

1.2 仪器和试剂

仪器:生化仪:美国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EROSET);酶标仪:Tecan Sunrist;洗板机:Labsystems Wen wash4MK2。试剂:ALT、GLU、TC、TG和HBs Ag均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和标准

方法:ALT:速率法;GLU:氧化酶法;TC:酶比色法;TG:酶比色法;HBs Ag:ELISA法。检测标准:TG>1.71mmol/L;TC>5.9mmol/L;ALT>40u/L;GLU>6.1mmol/L;HBs Ag≥临界阳性为异常。试验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异常样本经复检结果一致后方可报告。

2 结果

健康体检的检测结果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通过对1287名健康体检人员的检测结果分析,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所有结果异常人数最多的是TG,共计438人,所占比例高达34%,如此之高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有关文献报道的15.6%[1]。TG增高比例大,说明所谓的健康群体,实际上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TG增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暴饮暴食,不注意饮食结构,以车代步,使人体耗能减少。其次是ALT异常341人,占26.5%,ALT增高有很多原因均可导致,如感冒、疲劳,一般很快恢复正常,若为肝脏本身病变则应做详细的进一步检查。GLU:103人,占8.0%,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相符8.3%。定期体检对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TC:164人,占12.74%。明显高于有关文献报道4.1%[1]。HBs Ag72人,占5.59%,所占阳性百分率低于全国的9.75%[3]。可能是现在人们对各种肝炎的防范意识加强,尤其是乙型肝炎,采用多种方式如注射乙肝疫苗等的结果,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结果令人欣喜。

体检人员多项结果同时异常的比率均较低,说明大多还处于亚健康水平,只是表现在单项增高上,预示体检者正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对体检人员的上述五项检查,综合客观的分析体检人员的身体状况,较为全面的了解体检人员身体近期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一步做其他检查以及确诊奠定了基础,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到了积极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上述五项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前瞻性研究显示高TG也是冠心病的的危险因素。继发性或遗传性因素可升高TG水平,但临床中大部分血清TG升高主要见于代谢综合征。血脂指标主要反映脂代谢状态,可作为冠心病风险程度的估计,血脂水平异常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防治中极为重要。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寇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应用于诸多临床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病以及绝期后如妇女内分泌代谢改变等研究[4]。TG增高是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TG升高与GLU、ALT升高存在一定关系,高血糖人群中,高TG表现率高于总体人群,有显著性差异,GLU升高可能与高TG有关。高TG与ALT增高有显著性差异。通过体检结果的分析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定期体检意识,医务工作者要做好人群早期的综合防治工作,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林敏, 金东辉, 李光春, 等.湖南省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布特征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 (5) :1150.

[2]沙仁高娃, 楼慧萍.6083例健康体检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 (4) :922.

[3]王海兰, 刘艳, 刘桂荣, 等.鄂温克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调查[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8) :749-750.

恩施土家族建筑 篇3

土家族在长期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其建筑也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因其建筑根治环境,结合他们自身的文化信仰等,建筑风格朴素且工艺精湛,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极大借鉴意义。文章以恩施土家族建筑为研究对象,将其与现代建筑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对现代建筑的思考与启示。

恩施土家族建筑特色概述

作为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的土家族人数占总人口的将近一半,封建时代,土家族被历代统治者极端压迫,被感到一些深山老林,导致他们生存环境特别恶劣,这也塑造了土家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恩施土家族建筑一般吊脚楼为主,搭配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绘画与雕刻技法,与环境完美融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较高建筑工艺水平。

1.地址选择的合理性

恩施土家族一般会将宅基地选择坐北朝南的高坡,视野开阔,周边则青山绿水,强调返璞归真的田园美感,同时参照“宅以形势为骨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户为衬带,若得如斯是俨雅,乃为上吉”的原则,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2.建筑外形的律动感

恩施土家族以吊脚楼为主,且风格迥异,体现的是一种基础几何图形的完美组合,长方形与三角形的搭配,体现了一种刚劲与灵秀之美的完美契合。内部则搭配垂直相交的结构,横向看去是一个三棱体,视觉上端庄、雄壮。另外,吊脚楼一般设有走栏,大多用镶花栏杆做作美人靠,走栏的吊柱悬挂于空,一般将其雕刻成金瓜或荷花,使之刚柔相济,和谐而优美。吊脚楼的外部造型从纵向看,形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剖面,这些剖面的形成多是采用架空、悬挑、掉层、叠落等手法进行处理,因此,在观察这些吊脚楼时,你会感到生动活泼,毫无生涩呆滞的痕迹。

3.建筑材料的实用性

恩施土家族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是我国木质建筑的典范,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整个构架都是采用榫穿卯相连,无任何辅助金属材料,且构思与设计一体化完成,无图纸,对复杂的力学结构了然于胸,体现了民间匠师的精湛技术与创作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磉磴岩、屋架、枋、梁等结构的制作上。

4.建筑整体的美观性

恩施土家族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用于遮风挡雨的简单木质建筑,其中也蕴含着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与情感寄托。比如在细节的设计中,而是土家族建筑会采用雕刻或者彩绘的方式,主要采用浮雕与镂空雕的方式,注重意向性的传达,以意造型、灵活组合。

恩施土家族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现代建筑是规划性极强的建筑,建设在城镇聚集地,因地域性限制,其建筑一般向着高空发展;在建筑材料上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虽然能够有效增强建筑的稳定性,但是以自然环境隔离度较高;另外现代建筑建立在对自然环境大量的改造中,大规模开发建筑用地,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1.注重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现代建筑的空间利用是建立在大聚居的基础上,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满足很多人的居住需求,因此现代建筑开始向着纵向发展,高楼大厦直插云霄,为了居民安全性的考虑,现代建筑一般采用独立单元、独门独户的设计方式,不同住户间的空间隐秘性很强,不仅隔离了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之间也被一扇扇窗户隔离开来。而是土家族建筑的是在充分考虑空间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人文因素的考量,其空间的设置不仅可以有效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可以让居住着更好的亲近自然,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着正是现代建筑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2.注重生态环境的亲和性

现代建筑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房产商开发房地产的根本原因是追求高额利益,因此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建造更多的方式,从而满足更多人的住房需求,同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剧,城市建筑用地在不断的扩张,城市周边的环境被大量改造,从而导致城市内部乃至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恩施土家族建筑一般基于特定的自然与地理环境建造,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依势而建、精心布局,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生态化的居住环境,这也恰恰给现代建筑的生态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3.注重建筑材料的经济性

现代建筑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因这种材料可塑性强,适合大批量建造,使用寿命长,但是这种材料对人力物力的耗费量很大,且大部分无法回收利用,这给未来的社会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与生态的严重破坏。恩施土家族建筑以木材与砖瓦为主要原料,大部分原来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其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建筑中材料对生态及自然的危害极小,更加适合未来生态发展的需求,虽然其材料的限制因素很多,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类问题也将逐渐被解决。

建筑材料的选用并不是单纯的考虑耐用性与便利性,更应当充分考虑自然亲和性与循环利用,当今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确实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城市化建筑进程,但是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设计师应当在恩施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建筑中寻找突破点,使用更多亲和自然的材料。

小结

建筑的基础功能是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现代建筑确实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解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现代建筑也对人们的交流需求、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亲和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现代建筑同样需要在以上几个方面探究改进策略。恩施土家族建筑在当今的科技条件下或许无法满足大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但是其建筑的风格与生态化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值得设计师在设计中借鉴。

恩施土家族建筑 篇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下文简称恩施州) 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区, 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这里和睦相处, 共同进步, 构成了恩施州地区的民族多样性。恩施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 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境内地势呈西北、东北部高, 中部相对低的状态, 绝大部分是山地, 且河谷、盆地相间, 所以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受恩施州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 土家族儿女们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生活场所, 本文称之为恩施州土家园林。

由于恩施州土家族地区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及其独有的土家文化, 根据传统园林定义, 将土家园林定义为:由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融入本民族文化、特色建筑及本地特有植物、水体、山石, 充分运用本民族造园技艺, 在土家族生活活动区建造具有调节小气候、协调建筑与自然关系的第二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组合。根据我国古典园林主流分类方式, 恩施州土家园林可分为土司园林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公共园林和寺观园林四类。[1]

土家园林诞生于自然山水之间, 在整体的风格上属于自然式山水园林。它扎根于当地原始森林河流的大环境之中的土家园林, 显得更加原生态、质朴, 更具山水写意情怀。土家园林以吊脚楼为建筑主体, 再配以恩施州的本土植物、雕刻等构成。其园林布局规整在选址上遵循依山傍水的原则, 讲究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因势利导。土家园林扎根本土,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民族特色不单表现在建筑上, 而是贯穿在土家族人民生产劳动、休闲娱乐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整个大环境中, 在园林的选址、营造和修整的过程中也无不体现着土家族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诠释。

2 高速发展的恩施

当前恩施市城市规模成倍扩大,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8.5km2增加到20km2;城区人口增加到25万人。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恩施州开始大力实施产业化、城镇化的“双轮驱动”, 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型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至2014年全州生产总值突破600 亿元, 达到612亿元, 增长9.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 245元, 增长10.5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 194元, 增长13 %;并形成了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六大“产业链”其中支柱产业旅游业更是发展迅速, 至今已拥有4A级以上景区达到15家 (截止到2014年) , 全年接待游客3 100万人次, 增长17 %,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 增长35.6%。[2]

3 恩施州土家园林在恩施州建设中的应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民族文化既是设计的源泉, 又是设计特定的文化背景。应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 弘扬地域特色, 将被湮没的本地民俗、地域文化符号、风格加以延续和传承, 把它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起来。恩施州的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 (修改) (2010-2030) 》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 其中就以建设“山水园林城、民俗风情城、生态旅游城”等为目标, 来突出恩施的少数民族文化, 特别是恩施州土家族文化。通过对恩施建设的研究, 发现恩施州土家园林对恩施的建设有意无意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山水恩施

恩施州土家园林选址对恩施州土家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 恩施州土家园林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其最初的选址往往有某种内在力量的推动。以咸丰唐崖土司城为例, 其建城选址深受“隐遁于自然、山川待人而显著也”的思想和本地多山多水自然因素以及风水学的影响, 而“山川待人而显著也”则是容美第14代土司主田舜年提出来的, 他强调造园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功能上相互因借, 这正是恩施州土家园林对恩施建设“山水恩施”的精神源泉。

恩施市主城区沿清江向南北两个方向生长, 依山势而居。恩施市在城市新建改善环境, 提升城市功能的同时, 科学运用多种自然环境肌理的保护方式, 使传统街巷保持恩施少数民族民居的原有风貌特色, 建筑群落符合现代生活需求, 全面提升特色街区的整体品质。[3]在改造、更新老城区块时, 在不影响交通组织、功能结构的前提下, 在空间布局、高度控制上, 不破坏山水环境, 保护山水自然环境肌理, 突出山水自然景观的特色, 充分利用恩施城区山、水、林、城多元交融的自然环境条件, 结合恩施州土家园林造园选址的精神内涵, 把恩施城区打造成生态绿楔与城市组团有机融合的山水园林城市, 形成了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品质的仙居恩施。

3.2 民俗风情城

恩施州的土家族文化, 是世代生活于鄂西南恩施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土家族人民在自己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与中原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等相互交融而成的一种包含多方面的民族文化形态或区域文化形态, 是恩施州土家族地区开发和进步状态的标志。

恩施古称施州, 建有州城, 因此既可以去恩施市六角亭建有古城感受土家族地区土司时代的“卫城”的气息, 也可以在恩施市在建的施南古城体验了解恩施土家族地区少数民族改土归流后的生活、商贸、军事等历史。恩施州咸丰唐崖土司城在2015年7月4日申遗成功, 标志着恩施州土司园林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仿建于2002的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 每日有两场土家民间艺术表演, 分时段进行墨冲楼前土王迎宾、黉庐严子课读授业、风雨桥上唱迎客歌、月亮湖赏竹排情歌、廪君祠敬香祭神灵、什用殿堂土王断案、争当土王乘龙快婿、宁馨宫容妮齐聚首、清风亭上撞钟许愿、太阳寨观容妮织锦等场景表演, 还有清明时节公祭廪君、四月的牛王节、秋季的椎牛节等重大民族节日举行的主题民俗活动, 让到此游玩的人们更好的体验了解恩施州土司时期文化习俗。

恩施旨在打造中国西部首家文化旅游商业古镇, 中国的相亲之都的中国恩施土家女儿城。游客可以在此参与每年7月举行的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 体验恩施州土家族少男少女是如何相亲。“清江山水秀, 土家歌舞乡”恩施土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女儿城也可以看到不少土家民族舞蹈,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的摆手舞。文化需要载体, 恩施建设民俗风情城, 需要的重要文化载体是恩施州土家园林, 恩施州土家园林可以让游人通过土家园林建筑、园林布局、园林景观、园林内人们的民俗表演等观看与欣赏来了解恩施的民俗风情。

3.3 生态旅游城

恩施地处北纬30°附近, 与兴安岭、横断山脉齐名为“中国三大后花园”, 2009年已被核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国家和省域层面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恩施市成为了恩施州旅游集散地和接待中心, 鄂西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受此影响旅游业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山川待人而显著也”是容美第14代土司主田舜年提出来的, 他强调造园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功能上相互因借。土家园林“山川待人而显著也”的造园思想用在恩施建设生态旅游城再好不过, 并影响了恩施形成理想的风水平衡格局:“三山两水”, 山形圆润丰富;江水穿城而过, 落面山背水, 山环水抱的生态城。

生态旅游城, 只有生态建设无旅游业发展则不可的。近些年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 将对恩施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产业结构、交通格局、城乡统筹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的有益影响, 恩施的区域地位、经济实力和辐射吸引能力将会得到快速提升。提升城市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建设生态旅游城。作为生态旅游城建设的一部分, 恩施州的土家村寨也是不可缺少的, 为相应国家的“建设美丽乡村”, 让旅游者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文化。恩施也大力发展一批土家村寨,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核心, 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 突出“土家聚落特色, 彰显民俗风情”让其不管是外部总体建筑风格还是房屋内生产生活用具等都应能体现土家族特色。

4 结语

恩施州应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以本地地域文化、山水作为根本优势, 以建设“山水园林城、民俗风情城、生态旅游城”为目标, 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作为恩施州本地地域文化及山水综合影响而产生的恩施州土家园林虽然还不为世人所了解, 但是近年来恩施州土家园林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及恩施市的城镇化建设, 处处可见恩施州土家园林的元素。古诗有云“润物细无声”, 相信恩施州土家园林为世人所知之日不远。

摘要:指出了恩施州土家园林作为土家族人民生活娱乐的场所, 在土家族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恩施州的旅游、文化、新建住宅等方面探讨了恩施州土家园林在恩施州建设中的应用, 以期为恩施州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恩施州,土家园林,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杨天然.恩施州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20日在州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EB/OL].[2015-01-21].http://www.enshi.gov.cn/2015/0121/143218.shtml.

[3]恩施市人民政府.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30) [R].恩施:恩施市人民政府, 2010.

[4]高秋爽, 李忠凯, 王雅君, 等.湖北恩施州土家园林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 2014 (11) :100~101.

[5]龚志祥.恩施土司城开发经营调查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2) :24~27.

[6]周兴茂, 肖英.论土家族文化的基本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5) :1~5.

恩施土家族建筑 篇5

传统建筑构件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最常见的逻辑。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构件,通过各种花卉植物、虫鸟动物、吉祥纹样、博古瑞兽等表象物为装饰素材[1-2],利用神话传说、比喻关联、寓意双关、谐音取意等象征性手法装饰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具有丰厚深邃的装饰内涵,从而表达湘西土家族抒发求吉祥、消灾祸的美好愿意,以及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和健康长寿的追求。

“人神共居”的图腾崇拜

在先人的观念中,每个人都是自己氏族同一图腾祖先的化身。人死后灵魂不灭而返回祖先图腾,其实在我国传说和古代小说中常能见到,如《西游记》、《聊斋》、《白蛇传》所描写的人与物的转化或人是某物的化身故事,正是远古人类灵魂返祖的原始宗教观念的表现。图腾是原始人类一个区别于其他部落的根本标志,也是一个名族的起源,氏族在这面旗帜下构建了早期的社会组织和文化识别系统,同时还是承载着关于该氏族的大量信息的文化符号。土家族生活在闭塞的武陵山区,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形成自身独特图腾崇拜文化,并通过建筑构件的装饰表现出来,主要分为“蛇图腾崇拜”与“虎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所表现出来的灵魂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取向等,体现了湘西土家族“万物有灵”、“人神共居”的深层次内涵。

1.巴蛇图腾崇拜

土家族为古代巴人的后裔,巴人是以蛇为图腾的原始部落,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巴”的解释为:“巴,蛇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属皆从巴。”[3]并在湘西土家族形成了关于蛇的的风俗:如见不打不抓,打蛇其同类回来报仇;七月有蛇进入屋内,只能将其赶出,不能伤害或打死;早饭前不能说龙、蛇、虎、豹、神、鬼等,说了将会倒一天的霉运,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利;见蛇交配,不能叫人一起看,谁看谁倒霉运,着实无意遇上,应先对树木说,将霉运转嫁到树木,霉运之咒才能解除。由此可见,人们对蛇的敬畏,相信“万物有灵”。

2.白虎图腾崇拜

土家族以虎为图腾是继以蛇为图腾的一次转换,演绎出许多神话传说、巫术、祭祀、诗歌、舞蹈、工艺美术等,并由此而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原始艺术,其年代大约是立廪君为巴氏之君之后。根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廪君死后,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而且樊绰《蛮书》一文也记载“巴氏祭其祀,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三十记载:“明万历年间,永顺土司祭祀时,杀人献首于其庙”。其实还一直存在着廪君是天上白虎星下凡的传说,土家族认为白虎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具有避邪、消灾、祈丰等多多神力,反映了土家族人们装饰白虎形象,与神共居的生活信念。

“依山就水”的和谐统一

武陵山区沟壑纵横、高山大谷、河流川息、山高坡陡地势不平,再加上多瘴疠,有毒草及沙蜇蝮蛇,而且又少土少地,生存条件极其恶劣[4]。吊脚楼建筑独特的作用是湘西土家族居住的最佳选择,而恶劣的生存环境使湘西吊脚楼建筑得以兴起和发展。湘西土家族人们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靠山而居,临水而住,使吊脚楼源于乡土,原本原色,不施朱颜,而且建造时保持了原生态的地貌和植被环境,同时在建筑构件上装饰了花卉植物、虫鱼鸟兽的形象,使吊脚楼在自然山水间土生土长,层层叠叠、连绵成片,不沾阴湿之气,尽享灿烂阳光,生机盎然,闪烁着人与吊脚樓、吊脚楼与自然和谐和统一的光彩,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不与自然斗。因而湘西土家族是最崇尚“道”的一个名族,而所谓的“道”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人与天协调、与地协调、与自然协调、共创一种和谐之美。

“寓意吉祥”的生活向往

视觉审美是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构件装饰的根本出发点,通过装饰素材的隐喻象征,表达湘西土家族人们内心的想法,是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构件装饰的最终目标。如有些屋脊正中央以小青瓦片砌成“品”字形,寓意“一品当朝”;有些屋脊正中央以小青瓦片砌成“心脏”形,屋脊两端延伸的翘角为“手”形,寓意“世世代代人丁兴旺”;有些屋脊正中央以小青瓦片砌成古铜钱币造型,屋脊两端延伸的翘角为稻穗造型,寓意“金钱满屋、五谷丰登”;有些屋脊正中央以小青瓦片砌成蝙蝠、葫芦、寿桃造型,表达“福、禄、寿”三星高照;总之,屋脊梁不能只是一展平,因为“脊”谐音“瘠”,“平”谐音“贫”,这就意味这家瘠贫,家业不兴旺发达;另外檐柱的柱头被雕刻成各种瓜类,也寓意“五谷丰登”等等。因此,吊脚楼建筑构件装饰特色不仅仅体现在吊脚楼建筑艺术审美的形式方面,同时体现在吊脚楼建筑对湘西土家族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寓意方面。

结语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适应湘西地区独特山地地貌的特殊民居形式,是我国传统乡土建筑的瑰宝。本文从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构件装饰内涵的角度研究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分析出其内涵包括“人神共居”的图腾崇拜、“依山就水”的和谐统一和“寓意吉祥”的生活向往,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认知、鉴赏水平与保护意识。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恩施土家族建筑 篇6

20世纪90年代英国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 以创意为驱动, 以文化为内容, 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兴产业, 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也称创意经济, 最早来源于澳大利亚的相关报告, 随后由英国多个政府部门和产业界代表组成了创意产业工作组, 最后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的技能、天分和创造能力, 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

从理论上讲,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不过十余年, 学术界对其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兴起。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刚引进中国的新兴产业, 自身发展还不够成熟, 随着我国各城市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国内部分城市的文化创业产业在不断向前发展。

二、恩施土家族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一) 恩施土司城

1.土司城简介

恩施土司城位于湖北恩施市区, 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 是恩施土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中华土家第一城”的美誉。墨冲楼、素素卡斜车、廪君祠、土司王府、土司简介碑、捞此罗又、爽心园、钟鼓楼等景点构成了土司城, 以供游客游览。

2.恩施土司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恩施土司城其文化价值可以通过三个关键点来进行分析。其一是在位于景区入口的墨冲楼, 其二是位于景区内的廪君祠, 这里供奉巴人首领、土家族先祖廪君和樊氏、郑氏、覃氏、向氏诸神像。其三是位于景区深处的九进堂, 再现土家土司王府的历史面容, 展示土司王府的气派和威严, 给人以历史厚重感。

3.土司城如何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域性

恩施土司城恩施土家文化的重要标志。 (1) 通过景区三个关键点将土家族建筑形式、起源、传统的生活习俗展示得淋漓尽致, 也清晰的展现了土司生活。 (2) 土司城舞台时常进行情景还原表演, 以动态的方式表现土家人的生活场景。更具体的传达恩施土家文化。

因为恩施土司城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 展示了恩施土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成为名符其实的土家“文脉”文化景点。所以从文化创意产业角度来说土司城的在恩施旅游业的发展是具有地域性的, 它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恩施土家文化和土司文化。

三、西兰卡普文化衍生案例分析

1.西兰卡普介绍

西兰卡普是属于织锦类别里面的其中一小部分, 是土家族的文化特色之一。西兰卡普是土家语, “西兰”是被盖, “卡普”是花。西兰卡普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 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 用手工挑织而成。被面上的花纹图案, 色彩对比强烈, 图案朴素而夸张, 写实与抽象结合,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

2.西兰卡普文化创意产业衍生背景

随着恩施土家族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西兰卡普文化创意产业也随之发展, 最主要的就是旅游文化纪念品。首先, 西兰卡普具有土家族历史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其次, 西兰卡普具有浓郁的民俗内涵;再次, 西兰卡普的色彩和纹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基于以上的特点, 西兰卡普作为旅游文化纪念品是可以实现的。

四、恩施土家女儿城

1.恩施土家族女儿城简介

恩施土家女儿城是中国第八个人造古镇, 位于湖北恩施市区七里坪, 在建筑风格上女儿城进行了合理且精心的谋划, 将仿古建筑与土家吊脚楼完美结合, 体现了恩施土家族的民风民俗。

2.恩施土家女儿城案例分析

作为全国第八个人造古镇, 恩施土家女儿城是恩施旅游经济发展的产物, 丰富的民族文化在此延续和发展, 逐渐向产业化发展。作为具有民族氛围的土家女儿城也体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1) 摔碗酒

“摔碗酒”缘于土家族, 摔碗酒的民间传说是某个时代, 土家族的两个族长之间有了恩怨, 为了整个土家族的生存和发展, 两人一并冰释前嫌, 于是共饮一碗酒, 以示今后的友谊与和谐, 饮过之后, 将碗摔碎, 以泯恩仇, 也显示了二人的肚量和豪气。

(2) 土家女儿会

土家“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一般每年的农历7月7日至12日这几天。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 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节俗文化, 如今已发展成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理念或多或少会传承到现代, 而女儿会正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 这种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 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 自主选择婚姻对象。到现在女儿会都会在恩施土家女儿城举办, 作为古老的相亲形式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产业, 它已经成为了土家女儿城一项独特的名片。

五、结语

少数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在现代社会中想要去了解这些民族文化, 还需要去翻阅和查找大量资料。本文通过分析介绍恩施土家族部分文化以及文化创意产业, 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土家族的民族文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被称为文化创意产业。这一产业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理念, 而是蕴藏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在国内大型城市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提出, 湖北恩施地区进入发展期, 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恩施土家文化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被社会所熟知。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价值,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宋) 范晔.南蛮西夷列传[M].中华书局, 1980.

[2]罗彬, 辛艺华.土家族民间美术[M].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1.

恩施土家族建筑 篇7

1.1 对外贸易数额增长快速但基数不高

恩施州的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出口贸易上。恩施州从1993年开始自营出口, 1994年实现出口额21万美元。到2012年, 恩施州年外贸出口额达29974.9万美元。恩施州出口贸易额增长是快速的, 但是基数不大, 在1994年只有21万美元, 相对与2012年的出口贸易额来讲, 2007年的出口贸易额也比较低。恩施州的进口贸易表现出先减少后增长的趋势, 2002年, 恩施州进口额为190美元, 2009年只有4.5万美元, 到了2012年, 恩施州的进口额达到347.4万美元。当然由于恩施州进口额总体较少, 故恩施州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出口贸易上。总体来讲, 恩施州对外贸易的增长是快速的, 但是对外贸易额基数不高, 使得恩施州的对外贸易相对于其他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1.2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贡献不大

近年来, 恩施州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对外贸易额的增幅较多, 增速较大。“十一五”期间, 恩施州对外贸易发展明显, 对外贸易出口额由2005年的2834.93万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8670.94万美元, 年递增32.25%, 2009年, 对外贸易出口额环比增长53.7%, 居全省第一。对外贸易出口额首次由全省第16位上升到14位, 超过鄂州、天门和神龙架地区。此外, 恩施州对外贸易制度与政策不断改进, 对外贸易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 这些都表明了恩施州对外贸易在不断发展。但是恩施州对外贸易对恩施州经济的贡献不大, 出口贸易对恩施州经济拉动效果不明显。2006年, 全州经济外向度 (对外贸易出口额占GDP的比例) 为1.17%, 2009年也只有2.07%, 而湖北省的同期经济外向度为10%, 全国同期经济外向度为60%。

1.3 对外贸易产品增多但结构不佳

从出口产品看, 该州出口商品由最初的5类发展到现在, 已有70多种可供出口的商品。氨基酸系列产品、茶叶、烟叶、薇菜、莼菜、魔芋精粉、葛粉、香菇等已出口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声誉。恩施州农副产品出口大做“名特优”文章, 2006年, 农副产品出口1603万美元, 占全州出口44.85%, 较同期增长13%。2009年, 农产品出口2069.86万美元, 同比增长28.22%;机电产品出口2265.63万美元, 同比增长71.17%;纺织品出口1284.65万美元, 同比增长32.22%;轻工业产品出口2204.62万美元, 同比增长124.89%;其他产品出口397.23万美元, 同比增长618.71%, 其中,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0.12万美元, 同比下降85.76%。出口商品的发展, 出口主体的增加, 国际市场的拓展, 为恩施州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这种增长是结构不佳的高增长。

1.4 外贸相关企业增加但主体不优

从2006年至2008年, 出口企业新增89家, 对外贸易出口企业达到155家。有出口业务的企业新增26家达到54家。但是对外贸易出口主体不优, 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企业获权出口率不高, 2006年为42% (37比89) , 2009年为35% (54比155) ;第二, 龙头企业少、规模小, 2009年, 外贸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只有18家, 其中外贸出口超过千万美元的有2家, 出口额在500~1000万美元的3家;第三, 出口后劲弱, 出口增长点少, 后续建设需要加强, 需要坚持“抓大活小扶潜”原则以培育出口后劲。

1.5 对外贸易技术进步但制度落后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全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的带动下, 恩施州越来越注意对外贸易的发展, 采取各种方法和对策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恩施州大力发展招商引资, 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工具, 提高了外贸企业生产外贸产品的效率, 同时加强企业对外贸易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提高外贸业务效率。尽管对外贸易技术在进步, 但是制度相对落后,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1.6 外贸发展潜力较大, 但壁垒较多

恩施州有能源宝库的美誉, 水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丰富, 仅水电资源就达5100万千瓦以上, 思施州还有铁、煤、磷、硅土、高龄土、百合玉、大理石等已发现的矿产资源, 恩施州风景秀美、山峦叠翠、沟壑纵横、奇山异石、鬼斧神功, 恩施的峡谷、山涧、溶洞、石林、有众多看点, 这些都是恩施州特有的自然禀赋。在这些特有优势的吸引下, 通过优化投资环境, 发挥地方优势, 因地制宜, 引导投向, 创新措施, 扩大外资规模, 可以进一步开发对外贸易潜力。但是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贸易壁垒的数量和种类不断扩大, 知识产权壁垒、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各种贸易壁垒制约着恩施州对外贸易的发展。

2 提高恩施州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2.1 提高外贸知识, 坚持发展对外贸易

积极学习对外贸易常识, 创办高质量的对外贸易培训机构或者职业学校, 积极鼓励对外贸易企业人员、学生群众学习, 开展对外贸易知识的讲座和培训, 培养高素质的对外贸易人才。加强培训国际化人才, 增强企业智库知识储备。21世纪的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 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精通外语和较好的沟通能力、熟悉WTO相关规则和国际通行规则的人才对于恩施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 采取优惠政策, 支持和鼓励优秀外贸干部到恩施州工作和挂职锻炼, 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增加恩施州地区人才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机会。

2.2 依托本地资源, 利用禀赋优势, 发展特色对外贸易

恩施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内富含硒元素, 有“中国硒都”之美称;恩施州还有能源宝库的美誉, 水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丰富, 仅水电资源就达5100万千瓦以上。恩施州还有铁、煤、磷、硅土、高龄土、百合玉、大理石等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恩施州风景秀美、山峦叠翠、沟壑纵横、奇山异石、鬼斧神功, 恩施的峡谷、山涧、溶洞、石林、有众多看点。恩施旅游资源丰富, 可登山观日出看云海, 可乘舟穿龙溪玩漂流, 看土司城、鱼目寨等人文景观, 尽享土家和苗家文化;恩施人热情开放, 豪气、好客、秉性纯朴等等, 这些就是恩施州特有的资源禀赋。利用恩施地区特有的生态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投入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并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发展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贸易。恩施州地区还可以充分利用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 大力改善交通、通信、住宿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 吸引外国游客, 扩大旅游服务贸易的规模。

2.3 调整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偏低取决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恩施州也同样如此, 这主要是由于资源禀赋和资源配置造成的。恩施州对外贸易以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 具有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的对外贸易规模很小, 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小, 其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较小。因此, 恩施州应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出口商品升级换代,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或加大自主研发投人为高新技术产品提供要素技术支持, 确立战略性出口支柱产业提升我国恩施州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幼稚工业引入动态竞争的开放式保护, 同时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发挥产业集聚的外溢效应和“鲶鱼”效应, 优化恩施州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 合理调整和分配对外贸易商品的产业层次。另外, 恩施州地区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型开发经营资源和盲目扩大出口加工业生产能力的做法,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 增强对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 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质量和附加值。这样对提高恩施州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4 拉动内需, 实现对外贸易均衡

我国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导致了外贸的严重失衡, 巨额的贸易顺差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引发频繁的贸易摩擦, 同时加大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恩施州也不例外, 恩施州收入分配的不均使得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恩施州应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完善社保体系, 拉动内需改善对外贸易严重顺差状况, 对外贸易严重顺差, 使得恩施州消费能力得不到释放, 市场缺位得不到补充, 进而制约经济的发展。拉动内需, 可增加有效消费和投资,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对提高恩施州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吸收外资

恩施州应当积极宣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潜在市场优势, 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向恩施州地区。重点鼓励外商投资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 缓解目前制约恩施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引导投资恩施州特色农业、特色轻工业、旅游业等项目, 提高恩施州特色产品的规模效应和知名度, 促进恩施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提高恩施州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2.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

恩施州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是目前制约恩施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恩施州地形多以山地为主, 交通运输不便。2009年以前, 恩施州的对外贸易运输主要靠盘山公路, 其路程远、耗时长, 加重了对外贸易成本, 制约了恩施州对外贸易的发展。2009年末沪渝高速公路的贯通和2010年末宜万铁路的通车, 为恩施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另外政府应积极利用WTO规则, 建立良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法律规范, 为对恩施州建立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并通过实施灵活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来培养高级要素, 促进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以提升恩施州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 以提高恩施州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3 结语

恩施州在恩施政府、企业、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对外贸易发展快速, 经济发展良好, 但是, 由于恩施州诸多制约因素, 在提高恩施州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加大恩施州对外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实现恩施州经济进一步发展上,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要:恩施州位于鄂西部, 是鄂西土家族、苗族集居的少数民族地区, 系国家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恩施州委、州政府把对外开放作为强州富民的主要措施, 全力实施“特色兴州、工业富州、开放活州”战略, 以开明促开放, 以开放促开发, 以开发促发展,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本文通过分析恩施州对外贸易现状,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现状分析,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良.恩施州商务发展新特色[J].商务部武汉特办, 2006 (7) .

[2]戴丽华.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众商务, 2009 (5) .

[3]贾祥翔, 石峰, 吴盛富, 郭权仪, 王莉娟.我国林业产品对外贸易壁垒及应对政策[J].林业工业, 2011 (1) .

[4]许燕.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7) .

[5]张正, 德苏毅.浅析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国际商贸, 2011 (3) .

[6]丁文砷.我国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2 (31) .

恩施土家族建筑 篇8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土家族和苗族的重要聚集地, 地处湖北省西部, 与重庆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创造并传承了许多土家族、苗族的民族风俗和特色民族技艺, 土家吊脚楼、傩戏面具、土家摆手舞、恩施耍耍、撒尔嗬、西南卡普等众多具有土苗儿女特色的工艺、民间艺术吸引了许多游客。尤其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仙居恩施等项目的实施, 恩施的民族瑰宝正向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恩施州一些重要的民间技艺也开始面临传承人缺乏、供给者不足的现象, 有些民族技能甚至面临着失传的窘境。本文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实地调查的样本点,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研究假设—数据采集—实证—结论为研究主线, 在研究之前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搜集等手段对本课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并试图从主体、制度、其他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制约因素。为了更清晰、全面地分析制约因素, 本次调查小组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要县市进行了实地走访, 调查小组首先对当地文化部门 (文化馆、文化站) 的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 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 并对课题的进展有了方向性的把握。为了深入了解供给不足背后的障碍, 调查小组对恩施重要的传统技艺传承人也进行了深度访谈与调查, 最终得到了关于制约性因素的数据。在此基础上,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统计比较的方法推出相关结论, 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应对措施。

二、传统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制约因素分析

1、主体障碍

少数民族传统技能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能承载主体自身素质的高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 供给不仅仅是指商家能提供的商品, 而应该是指能真正满足需求且有效的商品。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来说, 这里所说的供给不足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指有效供给的不足。为了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技能人才的现状, 本次调查小组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从湖北省恩施市的民族文化部门获得了40个民族技艺传承者的资料, 并对他们做了相应的调查。

(1) 年龄偏高, 传承热情不足。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 它是人力资本的构成因素之一。少数民族传统技能的发展需要年轻一辈输入新鲜的血液, 才能生存, 并焕发活力。但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如图1所示, 少数民族传统技能人才的年龄普遍偏高, 60岁以上的占到了45%, 40岁以下的只有5%。由此可见, 社会上的年轻人对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技能逐渐失去了兴趣, 没有徒弟接棒, 年岁较高的技能传承者的热情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如此恶性的循环, 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技能的持续发展。

(2) 文化水平偏低, 社会责任感不足。少数民族传统技能的传承不是仅仅靠师父教徒弟学就能完成的, 无论是人才的科学培养, 还是传统技能的推广, 都需要相应的技能拥有者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根据有关学者研究, 多数情况下, 学历水平越高, 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与意识也越强。如果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 类似因保守而不肯收徒弟或者缺乏推广意识的情况会变得更少。但是, 文化水平偏低却是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的短板。

如图2所示, 在被调查到的恩施少数民族传统技能传承者中, 70%的传承者都处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 初中学历者仅占到20%, 大专以上处于空白区。

2、制度障碍

这里探讨的制度障碍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结构、国家投资力度、教育体系等宏观因素, 这些因素是根据调查小组与湖北恩施地区相关文化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探讨分析得出的。为了得出全面又具有层次性的结果, 本次调查小组对湖北恩施地区的重要民族技艺传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 同时也走访了当地重要文化部门, 通过与调查样本的深入沟通, 发现有44%的调查对象将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归为制度上的障碍, 20%的调查对象将问题归因为主体本身。因此, 制度障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城乡二元体制。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技能都是源自我国农村地区, 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勤劳智慧的结晶, 因此要想学到真正的民间技艺, 必须留在少数民族地区。然而, 这些地区往往经济比较落后, 相对于东部发达的城市地区, 它们对于现在的年青一代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 很少有年轻人愿意留在这些地区。无论是基础设施, 还是发展机会, 城乡体制的差别给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的接续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据调查, 在我国某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 只有不到20%的村民很愿意或者愿意承接或学习传统技能, 他们觉得与其留在贫困的农村学习这些经济价值不高的传统技能, 还不如到城市去打工赚钱。

(2) 国家投资不足。少数民族传统技能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其性质来看, 它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 因此政府有义务支持这项事业, 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增加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从调查情况来看, 国家投资不足是最棘手的一个体制问题, 在被调查到的71人中, 有57%的人认为国家投资不足是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技能人才供给的最大问题, 另外43%的人选择了城乡二元体制、教育培养体系的缺乏和其他因素。

国家投入不足, 不仅体现在对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的投入上, 还体现在对相关民间技艺传承者的补助上。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在被调查的40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 只有2人将自身的传统技能作为谋生的主要收入来源 (该技能给其带来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50%以上) ;70%的被调查对象都认为自己的传统技能只能给自己带来微薄的收入;甚至还有10%的被调查者没有依靠传统技能带来任何收入, 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是不够的。

(3) 教育培养体系的缺乏。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应机构提供平台, 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目前,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能方面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式或师徒式的简单模式,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规模小、专业性不强、影响力度不够。据调查, 在湖北省恩施地区几乎没有正式的培养机构来承办这项工作。傩文化曾经是恩施非常有名的文化品牌之一, 随着傩戏之父谭学朝老先生的去世, 他所带的徒弟都各自奔赴城市打工, 使得傩戏最终失去了能真正掌握精髓的传承者。

3、其他障碍

(1) 少数民族传统技能生存空间受到威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 消费者首先选择的是那些物美价廉、形式多元的产品和服务, 而这些标准恰恰是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或民间艺术所缺乏的。根据经济学联动理论, 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减少必然会影响生产者的数量, 因此, 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2) 相关产业建设不到位, 就业平台不足。摆在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问题。相对于民间艺人来讲, 传统手工艺者的就业机会要多一些, 因为其产品经济效益更直接。但是, 二者的就业渠道都不是很广泛, 相关的产业链并没有搭建起来, 虽然零星的一些旅游景点、文化企业拉开了开发市场的序幕, 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使相应的投资主体依然很缺乏, 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 (旅游+购物+文娱) 产业集群。总之, 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缺乏广泛而完善的就业渠道。

三、增加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供给的建议

1、开发当地旅游、文化资源, 搭建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平台

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的补贴或薪酬, 公共部门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才的就业问题。要解决大部分技能型人才的生活问题, 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一方面, 注重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技能的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 可通过投资主体创办的企业为这些传统技能型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丰富, 旅游资源众多, 可将这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少数民族传统民间工艺和艺术可以作为该品牌主打的文化产品, 以此来增加少数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大对传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党新阶段的重要目标, 少数民族传统技能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是多元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 国家必须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 增加对相关文化机构和重要传承人的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 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管理人才和民族技艺骨干, 把他们安排到少数民族地区,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领导才干, 使少数民族传统技能沿着科学发展观的道路持续前进。

3、健全传承人选拔、培养机制, 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的年轻化

一方面, 完善少数民族传统技能承接人的选拔机制, 保障培养人才的资源发挥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传统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机构。民族地区职业技能学校拥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 可将少数民族传统技能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去, 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保障学校充足的生源。除此之外, 还应该加强对地方文化机构和一些非政府组织 (社团、协会) 的扶持与鼓励, 让他们发挥培养少数民族传统技能人才的指引作用。

4、加强对外宣传, 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的人才加入到少数民族传统技能的传承队伍, 必须加强民族文化宣传, 通过文化博物馆以及各种民族文化节日, 向人们宣传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技艺, 以此来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

[1]龙叶先、龙延平: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考察分析[J].贵州学院学报, 2012 (1) .

[2]吴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技能人才掠影[J].时事观察, 2011 (3) .

[3]恩施自治州文化体育局:恩施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展演、推广招商项目[EB/OL].2010-01-01.http://www.eswt.gov.cn/eHtml/Chanye/eswt_101215213213FI9.shtml.

上一篇:爆笑冷笑话急转弯下一篇:河底乡中“讲文明 树新风 争做文明人”倡议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