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文化(共5篇)
秀山土家族苗族文化 篇1
提供文章来源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关于“1.7”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调查处理的报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04年1月7日14时10分,在秀山县城至溶溪镇县道15km+200m处发生一起客运中巴车翻车事故,造成11人死亡(其中现场死亡9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1人,县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死亡1人)、11人轻伤、4人重伤,车辆报废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事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秀的“四大家”领导,一方面亲赴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工作,一方面在县医院组织伤员抢救。为了及时妥善处理“1.7”特大交通事故,县政府成立了“1.7”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处臵工作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黄长武任组长,副县长刘大敏、岳平为副组长,县安监局、交通局、公安局、卫生局、财险公司、寿险公司、交警大队、运管所等部门及溶溪镇、膏田乡、溪口乡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事故调查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宣传报道组。由于整个事故抢险及善后处理井然有序,有效控制了医疗过程中死亡人数,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治疗,遇难者善后处理顺利。目前,死伤者家属情绪稳定,没有出现任何社会层面的波动。
“1.7”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市政府的安排,更多文章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我县组织了事故调查组,于2004年1月11日至2月3日对事故的直接原因和管理原因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已查清了事故的基本情况,对事故的性质进行了认定,对事故责任人员提出了处理意见。现将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2004年1月7日13时左右,秀山县溶溪镇晨光居委会村民王道兵(男,现年39岁,驾驶执照为“B”证,证号:5***164119),驾驶渝AU0619“万达牌”旅行小客车,由黔江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秀山分公司(以下简称秀山分公司)汽车北站出发,装载27人(其中驾驶员1人,乘务员1人,该车行驶证核载16人),在行往溶溪回星路段时下车1人,1月7日14时10分,当车行至秀溶路15km+200m处(溶溪柳水村小面坡路段),对面行驶的一辆“川路牌”翻斗小货车,由于下雨路滑、坡陡,开不上来而暂停在路中间。为赶时间,王道兵便从川路货车左侧会车,由于操作不当,方向未及时回位,加之刹车因路滑而失控,翻于公路左侧78米高的坡下。造成26人随车坠落,导致当场死亡9人,事发现场到县医院抢救途中及医院抢救过程中各死亡1人,轻重伤15人,车辆因严重损坏而报废。
二、事故性质
据调查,王道兵驾驶的渝AU0619“万达牌”旅行小客车,营运手续齐全(道路运输证号0000531,经营许可证号6500453,行驶证上记载车型为万达WD6540C),王道兵参加
更多文章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了4个课时的春运安全教育,办理了《春运服务证》,但该车未经春运车辆临时检验,也没有办理《春运合格证》。
经现场勘察和通过对相关当事人的调查取证,认定这是一起驾驶员严重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车站安全管理混乱,交通运管部门监督不到位,公安交警部门对交通违规查处不力而造成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三、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王道兵驾驶的渝AU0619“万达牌”中巴车,与相对暂停的“川路牌”小货车会车时,因注意力不集中,违反交通安全规程,在避让时违规向左会车,加之下雨路滑,制动效果差,回方向稍迟而造成从左边徒坡翻车,是造成本次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2、渝AU0619肇事车,准载16人,事故发生时实载26人,超载10人。因严重超载,增大了驾驶员临危正确处臵的难度,也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导致了事故死亡人数较多和车辆报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二)间接原因
1、秀山分公司汽车北站,安全管理混乱,对进站营运车辆的检查不到位,让未办《春运合格证》的社会车辆在站内上客参与营运,且没有做好站内载客控制,导致在北站大门口超员11人,从而留下严重安全隐患。
2、交通运管部门对车站载客营运监管不到位,没有落实
更多文章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人员做好站内及站大门口营运秩序管理和整治,对车站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够,导致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3、公安交警部门对春运交通安全管理不到位。2004年1月7日县公安局召开全局干警大会,没有安排警力上路查处交通违规行为,使肇事车违规超载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监管失控。
四、责任划分与处理意见
1、王道兵,男,渝AU0619旅行小客车驾驶员兼车主,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项的规定,严重超员行驶,违规从左侧会车,同时临危处臵不当,直接造成这次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追究其刑事责任。鉴于王道兵在本次事故中已死亡,免于追究。
2、程文君,男,汽车北站站长,没有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够,对进站营运的车辆资质把关不严,造成无《春运合格证》的车辆进站营运,对进站车辆重收费,轻管理,管理工作严重失职,撤销站长职务。
3、杨军,男,汽车北站安监员,未切实履行安全检查职责,没有消除肇事车私加凳子用于座人,也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肇事车超载11人的违规行为,从而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参与伪造“秀山汽车北站车辆出站记录”,存在严重的弄虚作假和玩忽职守行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杨正常,男,汽车北站管理人员,安全法规意识淡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检查措施不力。更为严重的是,更多文章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在“1.7”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事故责任,参与管理人员伪造“秀山汽车北站车辆出站记录”,给事故调查设臵障碍,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5、程国杰,男,中共党员,秀山分公司总支委员、行车支部书记兼副经理,对分管汽车北站的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和督促北站进行安全隐患整改,未向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导报告北站内及站门口违规载客的安全隐患,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6、胡新酉,男,中共党员,秀山分公司经理,作为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够,对汽车北站的安全隐患失察,安全检查不到位,安全措施不严,对站内超员且引发特大交通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7、王承良,男,中共党员,秀山县运管所副所长,负责全县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对汽车北站客运安全管理重视不够,检查不力,对全县客运车辆上私加凳子的行为未及时发现和有效处臵,从而留下客车超员的隐患。对本次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8、吴秀良,男,中共党员,秀山县运管所所长,负责全县公路运输管理工作,对北站运输安全监督不力,在春运期间未落实专人对两个客运站营运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使肇事车违规超员没有得到及时制止,从而发生本次事故,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更多文章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9、陈爱党,男,中共党员,秀山县交通局副局长,作为交通局局长付彪2003年12月26日临时安排管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的负责人,工作措施不到位,力度不够,对本次事故负有间接管理责任,向县政府写出深刻书面检查。
10、付彪,男,中共党员,秀山县交通局长,全面负责监督管理和检查运管所及两个运输公司工作,没有制定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作为交通系统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系统各单位安全管理应负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1、杨峰,男,中共党员,秀山县交警大队城镇中队中队长,对本辖区交通违规行为执法检查不力,工作措施不到位,从而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本次事故肇事车超员及驾驶员违规负有查处不力责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12、谭寨宝,男,中共党员,秀山县交警大队清溪中队中队长,对本辖区驾驶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对客运安全管理措施不严,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辖区营运客车私加凳子用于超坐的严重隐患,对本次事故肇事驾驶员负有教育管理不严责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13、唐勇,男,中共党员,秀山县交警大队大队长,对交警大队在道路客运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失察,没有及时向公安局分管领导报告春运工作安排,也没有安排好春运第一天的巡查和设立春运安全检查站,使肇事车违规超载没有受到及时查处,从而发生这次事故,对本次肇事车超员负有监管和
更多文章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查处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4、牛建立,男,中共党员,秀山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交警大队工作。没有及时掌握全县春运安全动态,对客运车辆营运中超载行为负有督查责任,也没有深入第一线监督检查春运工作,在公安局1月7日召开全局干警大会时,没有安排警力在春运第一天设卡检查以及查处交通违规行为,从而使肇事车超员逃避了检查,向县政府写出深刻书面检查。
五、整改措施
1、鉴于秀山分公司汽车北站安全管理极为混乱,安全设施缺乏,管理人员素质差,为确保安全营运,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对汽车北站实施三个月停业整改。整改完毕,经安监、运管、交警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继续营运。
2、秀山汽车分公司和县运输公司因城市建设需要,撤除了原经营站点。由于没有相对固定和规范的客运车站,严重影响县城交通秩序和对客运车辆的管理。为规范客运安全管理,必须在2004年10月底前,完善两个客运站建设,形成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3、交警部门要用好和合理分配有限警力,加大路面巡查和查处驾驶员违章的力度,严禁客车超员和货车超载,严禁无证车和带“病”车辆违章载客,严惩驾驶员酒后及疲劳驾驶行为。
4、交通运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两个车站营运车辆管理,严禁站内超员,加强车辆进出站管理和登记,合理调配运力,严把营运企业资质关和车辆技术关,从严审查发放线路牌,严
更多文章请访问 提供文章来源
禁未经批准的等外级公路从事客运业务。
5、交警部门和公路养护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危险路段整治,在危险路段设立安全警示牌,修砌安全防护墩,落实人员加强路面养护,确保公路畅通和行车安全。
6、公安交警和交通运管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联合打击无证违规车辆的非法载客行为,对客运市场进行综合整治,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各类交通事故发生。
特此报告,请批复。
二○○四年二月十八日
更多文章请访问
秀山土家族苗族文化 篇2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与厚重历史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能较完整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是了解中国历史、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古村落是富于变化和独具特色的。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个性,或风光旖旎、亲近自然,或民风淳朴、民俗丰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进,一些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景观审美价值的古村落在这种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新农村建设既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古村落保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安全隐患较多,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性破坏的状况较为严重,以及保护经费严重不足等等。
本文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耶镇青龙村半边街风貌设计为例,针对古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从用地布局、道路建设、建筑改造及风貌控制、绿化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景观整治等方面综合考虑,为古村落保护及村镇建设提供一种可能的、生态的、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现状分析
石耶镇青龙村半边街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秀山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青龙村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沙刀湾河静静流淌,与半边街的建筑、街道、河堤、山脉,形成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青龙村半边街周边环境优美,山体绵延,植被丰富且保存完整,河流曲折清澈,农田散布于两岸,成排的柿子、柚子等果树沿乡村道路两侧延伸。这些山体、小河、农田、果树、庄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
半边街老区的建筑基本上保持传统的渝东南民居建筑风格,主要建筑材料是石料和木材,另外还有少数两层砖混结构建筑;新区为现代建筑,层数多为二层,屋面材料为琉璃瓦或青瓦,墙面为各色面砖贴面。
二、SWOT分析
(一)优势
1. 区位优势
青龙村距县城16km,距石耶镇约2.5km,青龙村半边街在梅江河、沙刀湾河交汇处,紧临319国道,区位优势明显。
2. 自然及生态环境优势
青龙村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多梯田、梯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其浓郁的乡村气息、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天然景观。
3. 历史文化优势
青龙村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风貌,保存较好的建筑景观,决定青龙村半边街在该区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价值。
(二)劣势
由于社会发展及近些年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认识不足,使得半边街从整体景观到单体建筑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1. 消防隐患致使半边街建筑大量减少,由于火灾因素,许多优秀建筑遭受损失,损失达30%。
2. 新区建设的扩张、随意和破坏性,以及放任自流的状态,使历史遗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传统建筑得不到及时的维护,自发改造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半边街建筑特色在逐渐泯灭。
3. 半边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整个半边街的道路只有部分破损的石板路,其余均为泥石路,交通不便,各种管线混乱不堪,其中电线引发火灾占很大比例,没有公厕和垃圾收集工具等。
4. 由于设施不配套,乱倒垃圾,致使梅江河和沙刀湾河两岸受到污染。
(三)机遇
1. 旅游产业的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旅游者消费能力和层次有很大提高,青龙村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在休闲游、生态游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发展乡村旅游恰逢其时。
2. 新农村建设的机遇
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个大背景下,对保护青龙村传统建筑,改善青龙村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四)威胁
主要是整治所需资金问题难以解决,如何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前提下运用政府调控机制,整合各种资金,调动村民积极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设计定位与风貌分析
(一)风貌分析
半边街按自然要素分为临水风貌型,按经济要素分为服务型,按人文要素分为新旧融合风貌。
规划区内建筑临水而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街道边渝东南民居建筑保存完整,沙刀湾河清澈见底,河岸两侧农田掩映于树丛,缕缕清烟弥散田间地头。
(二)设计定位
根据特定的环境,半边街建筑风貌由两部分组成,即老街的传统民居保留区和河道南侧的农村建房新区;重点协调好新旧建筑风格、特色,从民居中提取符号用于新建建筑外观立面上,使新旧建筑一脉相传。
四、村庄建设规划
(一)规划布局
半边街以沙刀湾河为界,分为两个大功能区,即传统老街区和新街区。
1. 传统街区
维持现有格局,保留老街生态和建筑原风貌,对街道、滩涂、溪河进行综合治理,完善功能设施,构筑环行道路,处理传统民居与新建建筑关系,使之相互协调。该区域分为公共服务区、居住区、滨河休闲区、农田区四个部分。
公共服务区:位于规划老区西侧入口,是进入半边街老街的形象入口,配置停车场、公交站、商业等设施。
居住区:依托现有民居建筑,改造居住环境,结合建筑布局,利用临半边街建筑配置商业设施。居住区的环境营造尤为重要,主要围绕农村特色进行,院落可根据季节变换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对于开敞空间,可运用一些乡土的石材、木材以及其他本土材料,搭建特色的廊架,种植攀援植物,如金银花、爬山虎、葡萄等。
滨河休闲区:利用现有滨河景观带结合码头、滩涂、堤岸打造休闲空间。以保持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为主,主要在河畔,有一些水田、竹林等,保留这些自然风光,在沿河布置一些可达性较强的步行小道,让平日里人们可以休闲、散步等。
农田区:规范农田种植,构筑田园风光。保留这一区域大量的水田,保持原生态的路网,不破坏其本身的田园风味。
2. 新街区
建设农民新村,规范村庄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打造新农村风貌,该区域分为公共服务区、居住区、滨河休闲区、农田区、教育区五个部分。
居住区:根据自然地形,结合现有分布建筑,对建筑空间进行梳理,横向延伸建设新区,建筑楼层按二层修建。风格为传统风格,取部分现代建筑符号相结合,形成清爽、明朗、简洁的建筑特色。
公共服务区和教育区:依托现有小学建设村级公共活动区,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
滨河休闲区:利用沙刀湾河沿线滩涂、自然护堤建设休闲区与老区滨河休闲区。
农田区:将周围田园风光、重要节点、边缘及视线通廊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季节,规范种植特色农作物、经济作物,如优质蔬菜、瓜果、油菜、水稻等,形成绿色的边缘风光。
(二)道路交通规划
319国道为该区域对外交通干线;村庄主干道结合地形和现状拓宽至7米(路面为水泥路面),作为连接老区和新区的主要联系道路;区域内建设环行道路交通系统(宽度4米),以解决区域内行车和消防需要;步行系统遵照现有便道结合各功能区、建筑的分布灵活布置,形成休闲、滨河、入户、生产四个步行系统。
在319国道边设置公交站,结合功能布局设置三处停车场。
(三)绿化景观设计
本次规划围绕乡村意境营造,通过宅旁绿地的绿化建设及庭院绿化形成一个“面”,与干路、道路的“线”以及驳岸相融合的“点”,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绿地系统,变单纯的景观绿地为融绿地于生活之中。
同时,结合产业经济、乡村风貌、空间布局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将半边街景观元素分解为:廊道景观(道路、水系)、边缘景观(路缘、水缘、田缘)、节点景观(交通型节点、游憩节点、聚落型节点、生态型节点)、庭院景观。
廊道景观:主要功能是组织交通,关注道路两侧的绿植,可以起到隔离污染、生态通道、景观引导、景观塑造等作用,力求自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城市化趋向。以乡土性、适应性和功能性作为植物种类选择的依据。河流廊道是半边街重要的生态要素和游憩要素,具有生物通道、生物栖息地、生态过滤、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功能。整治河流,提高水质质量,强化水体自净功能,增加水体的观感。
边缘景观:是两种景观的交叉或过渡地带,具有丰富的景观信息,也是最易引起人们关注的空间,同时是环境保护和创造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在乡村景观中具有清晰的景观边缘,这些景观边缘主要有田缘、路缘和水缘三类。
节点景观:是乡村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精华所在。将主要入口、公共场所等作为环境的重点对象、景观节点,供居民休闲、集会,体现特色风貌。根据其场地特征和景观功能,主要分为4类:交通型节点、游憩型节点、聚落型节点和生态型节点。
庭院景观:本次规划注重对农田、山体的保护。农田和山体构成规划区外的开放空间,它们是连续的;居住区内开放的空间和庭院绿地构成社区内的开放空间,它们是不连续的。利用宅前屋后的闲置地块,将两个空间联系起来,以方便居民就近利用。设置简单的游憩设施、健身器材。庭院绿化的植物配置选择乡土树种,对原有较好植被进行保护,突出地方植被的特点和经济树种的优良价值,注重生态效应、景观效果和经济效应,尽量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将石耶镇盛产的果树(梨树、桃树等)和经济植物(蕃茄、南瓜等)纳入到整个新村生态绿化系统中;庭院内种植高经济植物为主(如:银杏、枣树、花椒等),既美化环境又可为农民创收;进行山墙,屋顶立体绿化,以保温隔热,降低能耗。入户道路、庭院内主要采用本地出产的石材铺装;选用当地的生产、生活用品营造新村特色景观,给新农村留下历史记忆与参照,并作为乡风民俗的实物教材。
(四)建筑风貌设计
1. 空间形态
老区建筑以一层穿斗结构建筑为主,临沙刀湾河为半开放式空间形态,体现建筑与人居环境的亲水性,内部建筑构筑成围合形态,体现和谐之趣,两者间通过步行小道形成缓冲空间,以适应街景空间层次的变化;新区采用街、院的组织模式,布局相对规则,建筑坐南朝北,以两层建筑为主,充分展示新农村建设风貌。
2. 公共开敞空间
利用各类广场、景观节点、稻田、滨河休闲带形成公共开敞空间,覆盖整个区域,各级别、各层次的开放空间联为一体,同时展现在街道空间上,建立起主要公共空间及标志点。
3. 建筑风格
总体建筑以民居为主,传统街区严格按渝东南民居风格控制;新区结合当地文化风俗,屋顶为坡屋顶,屋面材料采用小青瓦;从民居中提炼出传统建筑符号用于建筑造型中;墙面以白、蓝、灰浅色调为主,墙角可采用本地出产的青石装饰;门窗以仿古门窗为主,采用其它形式门窗的应选用褐色窗框。
对与风貌差异较大的建筑近期通过绿化、附属建筑遮掩,远期通过立面整改彻底解决。在改造前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防止大拆大建,对有保留价值的建筑予以保留,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减少农民负担。建筑立面上的装饰物,如招牌、灯具等应选用与建筑相协调的样式和色彩。
五、结语
通过对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耶镇青龙村半边街风貌规划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明白,古村落的朴素、自然、原生态,以及一直以来传承的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是我们规划设计中应该保护和借鉴的,而只有自然和环境和谐相处才能焕发出古村落的持久生命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增强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存和文化传统,同时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改善本地村民生产生活,发展地区经济,走出一条既保护古村落、又充分建设好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之路,才是最重要的。
摘要:本文通过对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耶镇青龙村半边街风貌设计,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统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规划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仇保兴.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城市规划. 2008/4
[2].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中国旅游报.2007/7
[3].朱建达房俊辉杨俊宇.龙亢农场新农村发展规划探悉.小城镇建设.2008/5
秀山土家族苗族文化 篇3
根据《中共铜仁地委办公室、铜仁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发<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物价局牌子,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目录
561简介
根据《中共铜仁地委办公室、铜仁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发<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铜党办发〔2010〕90号)和《中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党发〔2010〕30号),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物价局牌子,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1]
2职责调整
(一)将原自治县物价局职责划入。
(二)增加节约能源和污染减排的综合协调职责。
(三)承担拟订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研究、规划和政策的职责。[1]
3主要职责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职责:
(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全县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措施,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做好全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搞好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引导和促进全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结构合理化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负责编制以工代赈扶贫项目规划,安排以工代赈资金,组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组织和协调编制全县农业、工业、小城镇建设的基本建设计划。[1]
(三)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汇总和分析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全县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测、预测和预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参与组织重要经济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提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措施,建立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调控体系。
(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提出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资金投向和相关措施、建议,编制全县固定资产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综合平衡各类建设资金,规划重大项目的布局,统筹安排全县财政性建设资金、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和地方预算内资金;按管理权限审批基本建设项目,会签技术改造项目;向国家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推荐申贷项目,并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国内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方向。
(五)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协调和管理县重点工程建设。负责组织对政府财政性出资的建设项目稽查,并就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招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
使用以及投资概算的控制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按照《招标投标法》,指导和协调全县招、投标工作,对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招标投标进行监督和检查。
(六)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研究提出全县利用外资的发展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措施;负责审批、编制和上报利用外资、引进项目计划;组织重大外资引进活动,引导外资投向;负责全县各类借用国外贷款项目的计划管理。
(七)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做好全县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及政策;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协调有关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八)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的责任;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制定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搞好重要专项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衔接,提出完善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发展建议,指导和推进全县经济体制改革。[1]
(九)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服务业发展,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重大政策及规划,指导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组织拟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承担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的责任,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拟订相关规划;组织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和重大政策,负责全县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
(十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发展循环经济、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
(十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动员规划、计划,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协调相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有关工作。
(十三)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协调铁路、公路在县内的建设事宜,参与铁路、公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及建设中的协调工作。
(十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分析研究价格政策的执行情况,发挥价格杠杆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组织贯彻实施国家和省颁布的价格、收费法规和政策;管理国家、省列名管理的商品、服务价格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拟订地方性价格、收费管理政策、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收费许可证制度和年检年审制度并组织实施。
(十五)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价格预测、监测和监审;调查分析县内外和国际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发布价格公告;指导协调行业价格,组织实施农产品成本调查,开展价格信息、成本审核等服务。统筹协调重要商品储备;负责和监督全县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
(十六)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监督检查价格政策的执行,查处价格违法行为;负责价格案件的审理、复议和应诉工作;负责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受理与调查工作;组织、指导价格社会监督工作。
(十七)监督管理全县价格鉴证、价格评估机构;开展价格鉴证、价格评估工作。负责协调
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争议。
(十八)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并协调实施。[1]
4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设9个内设机构:
(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
负责文秘、会务、督办、绩效、机要、档案、信息、统计、信访、后勤、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公产管理、政务公开等工作;负责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维稳、普法、精神文明建设、消防和议(提)案办理等工作。
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的建议,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总量平衡及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监测分析县内外经济形势,进行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拟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提出年度重要商品平衡的总量目标和相关政策建议;监测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分析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
(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投资股
提出全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统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规划重大产业基地和重大项目布局。
分析工业发展情况,审核工业重大项目,参与协调县级重点工业企业的重大问题。
研究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提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和体制改革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衔接项目布局,审核交通运输建设重大项目;负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平衡和研究提出交通运输行业专项投资的年度计划。
搞好全县项目库建设工作;根据全县项目规划,做好年度实施计划工作;为全县各行各业及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组建项目提供资料咨询、查阅和利用的方便,指导和审查组建项目资料;协助项目申报单位搞好项目的初审、论证以及方案的组建和申报工作,做好项目的跟踪调查与服务工作;积极向中央、省、地有关部门争取项目。
统筹能源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综合分析能源运行状况,规划有关重大项目布局;拟定发展循环经济和能源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组织协调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承担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以及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措施;监督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运行。
向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推荐申贷项目;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政策;会同有关方面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划提出备选项目,监测和分析利用外资状况。
提出全县贯彻执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衔接平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安排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协同组织推动全县技术创新工作,提出电子、信息、通信等行业的发展规划,组织申报相关产业高技术项目。[1]
(三)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发展股
综合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提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及有关政策建议,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畜牧等发展规划和政策等,提出重大项目布局建议并协调实施。
编制实施全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计划、以工代赈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下达项目实施计划;安排国家和省以工代赈资金和专项资金;负责监督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
拟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协调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政策,参与拟定土地政策实施办法;参与编制水资源平衡与节约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承担县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研究解决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政策;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承担县石漠化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制订石漠化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环保产业有关工作,依法组织协调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综合协调全县营养健康食品、养生、保健等领域的产业发展;鼓励和扶持营养健康产业企业的发展。
(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社会发展股
研究全县社会发展战略;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汇总编制全县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政法、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社会事业专项投资计划,安排社会发展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承担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日常工作。
研究就业、居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就业规划,提出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参与制定有关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的相关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参与起草有关规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指导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
(五)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管理股
提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建议并协调监管;承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概算调整的审核上报工作;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负责县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投资建设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及工程建设标准定额。负责项目实施跟踪监测管理、进展情况调度和竣工验收工作。开展对相关行业和地方建设重大项目执行国家以及省投资政策和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对中央、省和地财政性建设资金投资安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国家、省和地有关项目建设和资金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建设项目。
(六)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价格管理股
组织实施重要商品价格改革方案;草拟价格管理办法;制订和审批列名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拟订土地基准价、公有住房租金标准及房地产价格管理的政策;监督、指导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价格和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指导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价格管理;管理房地产买卖、租赁、抵押、典当和其他有偿转让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等经营活动中的中介服务收费;负责重要商品价格和列名管理的商品、服务价格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协调、处理有关商品和服务价格争议;组织实施收费改革方案,贯彻执行《贵州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和管理办法;审核收费项目和标准,制订、调整和审批收费标准和有关收费的管理办法;核发《贵州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和《贵州省经营性服务收费许可证》,开展年检年审工作;取缔不合理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协调处理有关收费争议。
(七)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价格监测和调控股
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县价格监测和调控工作,实施价格预测、预警和协调并提出政策建议;调查和分析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监测、反馈市场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服务价格动态,监测、协调已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发布市场价格信息;负责全县各类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组织制度性成本调查;负责列名管理的商品价格定调价前的成本核定;建立成本信息网络,开展成本信息咨询服务。
负责宣传和贯彻落实有关价格(收费)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参与制订、论证价格调整方案,参与审议涉及价格(收费)的有关事宜;草拟有关价格
政策和措施,开展价格理论研究;组织全县价格法律法规培训工作;草拟价格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综合性价格文件、工作总结;负责编印《价格信息》;组织发布价格信息及网刊的征订发行工作。
(八)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价格监督检查局(12358价格举报中心)
副科级规格。负责监督检查价格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执行情况,依法查处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指导全县开展反价格欺诈、反价格垄断、反暴利等工作;指导农村市场价格的监管,监督检查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执行情况,开展价格诚信活动;监督检查价格收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行政事业性、经营性收费标准的执行情况;依法查处违规收费的行为;监督检查收费公示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日常管理工作;受理价格行政复议案件;负责价格案件的审理;负责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建立预防价格违法案件的政策和措施;曝光重点价格违法案件。受理各类价格举报案件;负责价格举报网络建设。[1]
5人员编制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机关行政编制16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1名;股级职数9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3名,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1]
6下属机构
(一)保留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价格认证中心,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主任1名。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负责在所辖行政区域内,接受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仲裁机构的委托,对案件涉及的各种扣押、追缴、没收及纠纷物的价格进行鉴定、认证、评估;接受税务机关委托对应税物进行价格认证;接受当事人的委托,进行价格纠纷调解;接受市场主体提出的委托对各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各种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认证;接受委托开展价格咨询服务和相关的社会价格服务等。
(二)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重大项目办公室(支援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0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负责研究提出全县年度重大建设项目目录,并归口管理;负责协调重大项目新开工和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参与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项目立项,重大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后评估等有关工作;负责全县重大项目库的建设。
负责研究拟打全县支援铁路建设的政策及实施办法;负责做好县内铁路建设中长期规划,并开展前期工作,争取把地方铁路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及省铁路建设规划;负责铁路专线、支线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审批的协调工作;协调、支持、配合铁路部门在全县开展铁路建设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负责全县铁路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协调、指导铁路沿线乡(镇)村组的支铁工作;指导、配合各责任单位开展移民安置等工作。
(三)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节能减排监察办公室(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节能减排监察大队),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主任(大队长)1名、副主任(副大队长)1名。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负责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监察。综合分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拟订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拟订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组织协调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负责全社会公共节能的综合协调工作;承担全县节能减排日常工作;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政策,协调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秀山土家族苗族文化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吉首大学2009级非体育专业汉族、苗族、土家族学生,共计1500人(汉族男生409人,女生391人,土家族男生168人,女生282人,苗族男生100人,女生150人)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测试实施方法均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测试办法[3],采用中体同方CSTF-5000系列学生体育测试智能化系统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2009~2012年期间每年的11月。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1000 m、800 m(女)、立定跳远、50 m。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录入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高
2009年与2012年相比,汉族、苗族、土家族学生身高平均值均出现增长。其中,汉族男生2009年平均身高为168.79cm,2012年平均身高169.25cm,平均增长0.46cm,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汉族女生2009年平均身高为158.38cm,2012年平均为身高158.40cm,平均增长0.02cm,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苗族男生2009年平均身高为166.64cm,2012年平均身高为167.05cm,平均增长0.41cm,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苗族女生2009年平均身高为157cm,2012年平均身高为157.23cm,平均增长0.23cm,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土家族男生2009年平均身高为167.07cm,2012年平均身高为167.2cm,平均增长0.13cm,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土家族女生2009年平均为身高156.52cm,2012年平均身高为157.02cm,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体重
2012年与2009年相比,汉族、苗族、土家族男生平均体重均有一定增长,增长幅度为1~3kg,而女生的平均体重则有一定的下降,下降幅度为2~4kg。其中,汉族男生2009年的平均体重为58.85kg,2012年平均体重为61.52kg,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汉族女生2009年的平均体重为53.59kg,2012年为51.15kg,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苗族男生平均体重为60.17kg,2012年的平均体重为61.57kg,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苗族女生2009年平均体重为52.99kg,2012年的平均体重为49.54 kg,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土家族男生2009年平均体重为59.56kg,2012年平均体重61.71kg,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土家族女生2009年的平均体重为54.06kg,2012年为50.28kg,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 肺活量
由表3可以看出,2009年与2012年相比,汉族、苗族、土家族男生的平均肺活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汉族男生2009年的平均肺活量3830.11m,2012年平均肺活量为3970.25ml,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汉族女生2009年的平均肺活量2965ml,2012年的平均肺活量为2618.1ml,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苗族男生2009年平均肺活量3805.5ml,2012年的平均肺活量为3865.5ml,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苗族女生2009年的平均肺活量为2987.7ml,2012年平均肺活量为2625.8ml,经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土家族男生2009年的平均肺活量为3813.98ml,2012年的平均肺活量为3918.88 ml,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土家族女生2009年的平均肺活量2997.33ml,2012年平均肺活量为2567.87 ml,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注:“*”代表具有显著性;“**”代表具有高度显著性。
注:“*”代表具有显著性;“**”代表具有高度显著性。
注:“*”代表具有显著性;“**”代表具有高度显著性。
注:“*”代表具有显著性;“**”代表具有高度显著性。
注:“*”代表具有显著性;“**”代表具有高度显著性。
2.4 立定跳远
2012年与2009年相比,汉族、苗族、土家族男生立定跳远的平均值出现增长,而女生则平均值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汉族男生2009年的平均立定跳远为222.71cm,2012年的平均立定跳远值为2 31.64 c m,平均增长了8.9 3 c m,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2009级汉族女生2009年的平均立定跳远值为182.43cm,2012年的平均立定跳远值为172.2 8cm,平均下降了9.63 cm,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苗族男生2009年的平均立定跳远为220.9cm,2012年的平均立定跳远值为224.9cm,平均增长了4cm,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2009级苗族女生2009年的平均立定跳远值为187.32cm,2012年的平均立定跳远值为170.5 4cm,平均下降了16.78 cm,经T检验,P<0.0 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土家族男生2009年的平均立定跳远为219.36cm,2012年的平均立定跳远值为226.94cm,平均增长了7.58cm,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2009级土家族女生2009年的平均立定跳远值为186.19cm,2012年的平均立定跳远值为171.05cm,平均下降了15.14cm,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见表4、表5)
表4结果表明:在2009年,汉族男生与苗族男生相比差值为1.81cm,汉族男生与土家族男生相比差值为3.35cm,苗族男生与土家族男生相比差值为1.54cm,但都不具显著性差异。汉族女生与苗族女生相比差值为-4.89cm,汉族女生与土家族女生相比差值为-3.76cm,苗族女生与土家族女生相比差值为1.13cm,但都不具显著性差异。在2012年,汉族男生与苗族男生相比差值为6.74cm,汉族男生与土家族男生相比差值为4.7cm,经T检验,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苗族男生与土家族男生相比差值为-2.04cm,但都不具显著性差异。汉族女生与苗族女生相比差值为2.26cm,汉族女生与土家族女生相比差值为1.75cm,苗族女生与土家族女生相比差值为-0.51cm,但都不具显著性差异。
2.5 100 0 m(男)、800 m(女)
2009年与2012年相比,汉族、苗族、土家族男生的1000m女生的800m成绩平均增长值都有所下降,男生的下降幅度在0.25~0.40s之间,女生的下降幅度在0.05~0.20s之间,其中2009级汉族男生2009年的1000m的平均成绩为3.66s,2012年的1000m平均成绩为3.94s,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汉族女生2009年800m的平均成绩是3.68s,2012年的800m平均成绩是3.81s,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2009级苗族男生2009年的1000m的平均成绩为3.64s,2012年的1000m平均成绩为3.95s,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苗族女生2009年800m的平均成绩是3.68s,2012年的800m平均成绩是3.77s,经T检验,P>0.05不具显著性差异;2009级土家族男生2009年的1000m的平均成绩为3.61s,2012年的1000m平均成绩为3.96s,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女生2009年800m的平均成绩是3.68s,2012年的800m平均成绩是3.86s,经T检验,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见表6、表7)
表6结果表明:在2009年,汉族男生与苗族男生相比差值为0.02s,汉族男生与土家族男生相比差值为0.05s,苗族男生与土家族男生相比差值为0.03s,但都不具显著性差异。汉族、苗族、土家族女生在2009年的800m跑平均值一样,差值为0,且都不具显著性差异。在2012年,汉族男生与苗族男生相比差值为-0.01s,汉族男生与土家族男生相比差值为-0.02s,苗族男生与土家族男生相比差值为-0.01s,但都不具显著性差异。汉族女生与苗族女生相比差值为0.04s,汉族女生与土家族女生相比差值为-0.05s,苗族女生与土家族女生相比差值为-0.09s,但都不具显著性差异。
3 结语与建议
3.1 结语
通过分析湘西地区汉族、苗族、土家族三个民族大学生2012年与2009年相比,男女学生的身高均值都有增长,除汉族男生外其它变化不大;三个民族男生平均体重均有一定增长,而女生的平均体重则有一定的下降,且各民族男女之间对比差异明显;平均肺活量都有所增长,但三个民族之间的男生对比,没有明显差异,但汉族女生、土家族女生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三个民族的女生之间对比,没有显著差异;男生的下肢力量都有一定得增加,但三个民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下肢力量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但三个民族之间,差异不明显;汉族、苗族、土家族学生耐力素质都下降,但三个民族学生之间,差异不明显。
3.2 建议
(1)要加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加大投入建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改变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
(2)改革考核的内容与方法,完善体育教育评价机制。根据课程评价体系的要求,按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化激励,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5]。改变过去单一的技术考评决定学生成绩的作法。
(3)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健康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健康咨询、制订运动处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充分发挥学校体育部、心理健康中心、医务室和其它相关部门的资源优势,组建专业的测试人员队伍,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4)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对各高校《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和评比力度。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动员和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来加强学生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6]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思英,林少炜,林文,等.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83-1085.
[2]尹小俭,杜建强.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79-84.
[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王正伦.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0(12):67-71.
[5]赵忠伟,李英玲.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与体育课程干预手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217-219.
秀山土家族苗族文化 篇5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湘西地区吉首市、永顺县、凤凰县800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土家族、苗族各400人, 所测试对象均无明显的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疾病。具体分布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制《湘西州土家族、苗族成年人身体成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环境 (地域以及饮食文化) 、工作 (强度、方式) 、社会心理压力、体育锻炼等方面。针对所选的县市地区进行现场测试现场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54份, 有效回收率94%。正式发放之前, 针对受试者预发放问卷80份, 对两次问卷的内容进行相关系计算和显著性检验, 信度相关系数r=0.91 (p<0.01) , 正式发放问卷一周后采用重测法, 发放问卷80份, 重测信度相关系数r=0.94 (p<0.01) , 表明调查结果可信度达标。
1.2.2 实验法
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对受式者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 (上臂、肩胛、腹部) 进行测试。采用大连产欧姆龙HBF-358型身体脂肪测试仪测试体脂率 (%BF) 。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多重比较法。建立logsitic逐步方程时, 进入标准p=0.05, 各组间差异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湘西州苗族土家族身体成分现状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个民族的身高和体重相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而体脂率年龄段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 两个民族无论男女体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增长趋势, 两个民族女性均在50~59岁达到峰值, 而男性40~49岁达到峰值, 50~59岁均有下降趋势。
苗族、土家族男性40~49岁显著高于20~29岁 (p﹤0.05) , 苗族、土家族女性则在50~59岁显著高于20~29年龄段 (p﹤0.05) , 且其余各年龄段均与20~29具有显著性差异。另外男女体脂率比较而言, 除50~59岁外其余各年龄段两个民族的体脂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p﹤0.05) 。
注:﹡表示与前年龄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20-29与40-49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表示20~29与50~59岁的显著性差异p﹤0.05。
从表3分析结果表明, 苗族、土家族不论男女, 40-49岁三个部位得皮褶厚度均显著高于20~29岁 (p﹤0.05) , 除土家族50~59岁女性肩胛部皮褶厚度外, 其余女性各部位皮褶厚度50~59岁均与20~29岁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男性的上臂部、肩胛部以及腹部的皮褶厚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增长趋势, 到50~59岁出现下降。苗族、土家族女性皮褶厚度50~59岁年龄段最高 (肩胛部除外) , 其中土家族女性到50~59岁增长峰值最明显。而两个民族比较而言基本现状基本无显著性差异。
注:﹡表示与前年龄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20~29与40~49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表示20~29与50~59岁的显著性差异p﹤0.05。
2.2 苗族、土家族成年人身体成分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表明, 人体脂肪分布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年龄变化特征, 受遗传、性激素、饮食习惯、营养结构和体育锻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合[1]。本研究以上述身体成分变化为依据, 选定体脂率高低为因变量, 以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工作方式、工作强度、睡眠、运动锻炼等15项为自变量。最终结果, 入选苗族成年人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工作强度、坐躺活动情况以及运动锻炼, 而入选土家族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睡眠情况、工作强度、饮食习惯、饮食规律、运动锻炼。
研究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 土家族和苗族的成年人体脂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 中年发生肥胖的可能性增加。单从性别上来讲苗族和土家族男性体脂率增加的可能性比女性要高得多, 分别是女性的2.35和1.4倍。且良好的睡眠、运动锻炼的参与、合理的饮食习惯、饭后不久坐躺均是有利因素, 详见表4。
个回归模型经过检验说明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3 讨论
从体脂分布结果来看, 土家族、苗族总体趋势基本相同, 男性基本上到40~49岁体脂率达到峰值, 到50~59岁有所下降, 女性50~59岁处于峰值, 且腹部体脂率堆积较为明显, 可以推断下肢肥胖发生率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男性40~49岁发生中年肥胖以及女性下肢肥胖的现象需引起关注和重视。湘西州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两个民族的联系更加密切, 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同化或者一体化趋势增加。
运动锻炼、工作强度以及饮食习惯对湘西州土家族、苗族成年人身体成分起着共同的影响作用。表现为运动锻炼少、工作强度较大、饮食习惯不良等, 湘西地区目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体力劳动人口基数占主要部分, 而且体力劳动的强度一般情况下较脑力劳动强, 对体质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次, 体育锻炼较少影响较明显, 40~49岁以前表现明显, 50~59岁以后有所缓和, 可能与工作时间减少, 空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增加有关, 有研究表明, 体力劳动并不能完全取代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3], 体育锻炼的减少也可能导致肥胖的发生。湘西州也有着独特的民俗及饮食习惯, 喜好夜宵、食用大量的腊制品等高脂食物以及饮酒文化浓厚等, 经常性的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造成体脂率增加的因素。
4 结论
湘西州苗族、土家族成年人身体成分特征基本相同, 随着年龄的增加体脂含量成增长趋势, 男性表现为40~49岁中年肥胖趋势明显, 女性腹部、下肢脂肪堆积引发的肥胖隐患较大, 需引起重视, 同时身体成分受运动锻炼、工作强度以及饮食习惯等得影响。应加强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运动锻炼对身体成分的干预, 倡导合理的饮食结合适当的工作强度促进身体成分成良性发展。
摘要:为了解湘西州土家族、苗族成年人身体成分现状, 利用Logistc回归分析法找出影响其身体成分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湘西州苗族、土家族成年人身体成分特征基本相同, 随着年龄的增加体脂含量成增长趋势, 男性表现为4049岁“中年肥胖”趋势增加明显, 5059岁女性下肢肥胖增长明显, 同时身体成分受运动锻炼、工作强度以及饮食习惯等主要影响。结论:男性“中年肥胖”现象、女性腹部、下肢肥胖现象隐患较大, 应加强湘西州土家族、苗族成年人运动锻炼对身体成分的干预, 倡导合理的饮食。
关键词:湘西州,成年人,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孙志娟, 黄之瑜.肥胖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 2001, 32:39-44.
[2]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40-447.
【秀山土家族苗族文化】推荐阅读: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公安消防大队关于微博、微信政务新媒体调查摸底情况报告12-27
南宁青秀山11-19
土家族文化旅游的开发11-24
土家族地区茶史茶文化11-08
南宁青秀山公园作文07-23
假如在秀山邂逅爱情作文10-21
土家文化11-07
青秀山品牌形象策划案07-10
青秀山导游欢迎词范文09-15
传统家族文化对现代家族企业管理的影响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