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传统节日(精选8篇)
土家族传统节日 篇1
土家族传统节日
赶年
土家有过赶年的习俗,即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小腊月二十八,月大腊月二十九,吃团年饭,到腊月三十同样除夕守岁,因此有土家过两个年的说法。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二月初二
土地菩萨生日,这天以酒和粑粑敬土地神,家家户户住屋的当头,都有一座土地庙,也叫当坊土地,有“不怕客人来得远,也服当坊土地管”的说法。这一天,人们对天气晴雨十分关注,农谚有云:“土地公公晒出汗,一碗荞子打一石;土地公公打了伞,一斗荞子打一碗”。
清明节
上坟挂青,节日这天,一般的家庭,都要吃猪脑壳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
牛王节
四月十八日这天,传说是牛王菩萨生日,耕牛要放假休息一日,并给牛喂好料,如黄豆等,打扫牛栏,人们还要杀鸡、宰猪,祭祖先。
端午节
有头、二、三端阳之分。即初五、十五、二十五,以头端午最为隆重,这天一般都要推豆腐包粽子,接出嫁的女儿女婿回家“过端午”。所谓“有心拜年,端午不迟”,说明这个节日的重要。过端午节,各家都要采集艾蒿、菖蒲、风藤等悬于门首,用这些草藤烧水洗澡,可以去风湿,治疱疮。因而有“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纳千祥”的联语。喝雄黄酒,给小孩身上抹雄黄,以及绕井宅撒雄黄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民俗事项,因为雄黄有防蚊虫蛇蝎的功能。
六月六
晒龙袍,也叫吃新节或尝新节。土家人在这天将家里的被子衣服拿出来晒。另外,这天也叫尝新节,瓜果谷物有的开始成熟,可以吃了,叫做尝新,要用包谷酒敬神。
月半节
节日时要烧纸钱,所谓月半纸,祭祖先,据说月半前后,死了的祖宗都回来,因而也有人形容月半为鬼节,所谓年小月半大。
鹤峰土家族又把月半节当作女儿节,到了农历七月十二、十三这两天,父母要接出了嫁的女儿回家团聚,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也因为这天出门的女子多,到聚居区乡镇“赶场”,观看游艺活动的姑娘和年轻媳妇多,故又被称叫作“女儿会”。一般在这天都穿戴打扮格外漂亮,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谈情说爱,为青年人的盛会,而且已不仅仅限于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男女参加。
重阳节
有大重阳小重阳之分。大重阳十九,小重阳初九,上山拾菌子,即所谓捡重阳菌。
洗神
旧时土家族除信奉白虎神外,还供奉“大、二、三神”家神、,每年冬月初一杀猪宰羊,男女老少着本民族服装参加“洗神”,摆三牲祭品,由老师即男巫、手执司刀、令牌、吹牛角招神,跳舞驱邪。然后由一班男女耍火棍用三尺长的一根竹竿,画上红绿颜色,打通竹节,灌上桐油,塞上布条点燃、左右盘旋,跳民族舞蹈。
土家族传统节日 篇2
1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
长久以来, 土家族人民一直生活在崇山峻岭、气候潮湿的西南山区。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 土家族人民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在与自然环境的抗争和与统治阶级的斗争中, 土家族人民不畏困难, 繁衍生息, 发展壮大。土家族文化在历经岁月风霜, 历史沉淀后变得浓郁芬芳、绚丽多姿, 而蕴含其中的土家族传统体育更是光彩照人、多姿多彩。根据不完全统计, 土家族现有各类体育项目140余种, 这些体育项目中有土家族人民所独有的, 如竹铃球、摆手舞等, 也有经过流传在不同民族都得到发展的项目, 如武术、抢花炮等。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土家族传统体育也在变化发展, 一些体育项目由于各种原因处于消失的边缘, 如抱石磨、打罚碑等, 有些项目则得以迅速发展, 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表演或比赛项目, 如打飞棒、打陀螺、高脚马等。
2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根据这些体育项目的起源、表现形式、作用效果等可将其分为生产生活类、军事竞技类、宗教祭祀类和游戏娱乐类 (见表) 。
2.1 生产生活类
土家族人民所居住的西南山区环境艰苦、气候恶劣。在古代人民生产力水平低, 生产工具原始的条件下, 土家族人民要生存生活, 就必须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 生产粮食, 捕获猎物。在不断地适应、发展过程中, 一些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和生活中的习惯方式逐渐演变成了体育运动项目, 并留传至今。如打飞棒, 早期是土家族人民为保卫劳动果实不受野兽、鸟类的侵害而发明的一种劳动方式, 发展到今天成为土家族人民的体育娱乐活动;西南山区雨水多, 雨后路烂且滑, 冬天雪厚又冷, 土家族人民出行为避免地滑和湿脚, 做一副竹杈或木杈踩在脚下行走, 久而久之, 这项活动就成为今天的高脚马运动。
2.2 军事竞技类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 土家族人民时常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 不屈的土家族人民为抵御剥削, 勇敢地与统治阶级作斗争。从溪峒蛮首领田强父子拒王莽到零阳蛮首向单程抗马元, 再到五代溪州蛮彭世愁与马希范订铜柱之盟, 无不展现出土家族人民的劲勇。为获得反压迫斗争的胜利, 土家族人民积极锻炼, 强身健体, 并创造了一系列的技击方法和手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土家族人民安居乐业, 这些技击方法、手段失去了打仗斗争的作用, 经过演变成为土家族人民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如摔抱腰、抢山头、抛石块等。
2.3 宗教祭祀类
对先人的祭拜和对神的图腾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风俗习惯。祭祀活动表达了人们对先人的怀念, 对神灵的图腾则是当时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对风调雨顺、人畜安康的一种美好渴求。土家族人民也有自己的祭祀方法和图腾对象, 以此来表达对先人和神灵的崇敬。在过年过节的时候, 土家族人民总是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来供奉祖先。在传统的节日庆典活动中, 如三月三、舍巴节等, 会组织一些活动来增加庆典的气氛, 如玩龙灯、跳彩龙船等。土家族人民图腾白虎, 在对神灵祭祀的时候, 身着奇异的服饰, 通过一些独特的身体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的恭敬, 如毛古斯, 八宝铜铃舞。在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 土家族人民的这些传统祭祀活动作为传统文化得以保存下来, 孕育其中的娱乐活动则成为土家族人民节日庆典或观赏或参与到体育娱乐活动的重要形式。
2.4 游戏娱乐类
土家族人民勤劳、智慧。在屋前屋后, 田间地头, 常常就地取材, 利用一些简单的道具 (如木棍、石子等) 进行一些休闲的娱乐活动, 达到愉悦身心, 益智健体的效果。如跳飞机, 土家族小孩用棍子在随处的平地划出一个飞机模样的单元格, 然后用一石块作为打子, 用单脚在单元格中跳跃同时推动打子前进, 通过这样的游戏, 锻炼了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和与人协作配合的能力;打三棋是早期土家族人民在劳作休息时, 在田埂上用木棍划出简单的棋谱, 用石子作为棋子, 进行两人对弈的游戏。这些娱乐活动经过土家族人民的代代相传, 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土家族人民男女老幼劳作间歇、茶余饭后益智休闲的体育活动。
3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
3.1 地域性与民族性的结合
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土家族传统体育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产物, 体现了土家族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土家族人民所居住地区大多四面环山、纵横百里、河溪环绕、地势险要。这样的居住环境形成了土家族的传统体育多是与山水相依, 反映了多年来土家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土家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等特点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也积淀在土家族的传统体育运动中。表现在土家族传统体育中为竞争中有礼让, 蛮动而不粗野, 趣味横生而不庸俗。
3.2 健身性与娱乐性相统一
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强身健体, 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大多运动强度适中, 运动方式随意, 运动项目形式多样, 男女老幼皆可以选择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运动, 经常从事其中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舒筋活络的功效。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凝聚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 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传统体育项目中, 既有单人的项目又有多人的集体项目;既有徒手的运动项目又有依靠简单器材完成的运动项目。无论哪种项目, 参与到其中, 都能感受到民族运动的快乐, 体验释放心情的愉悦, 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
3.3 简易性与多样性的体现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就地取材, 田间地头的劳动工具, 屋里屋外的常用生活用品都可以成为从事体育运动的道具;对场地要求很低, 山坡、溪沟、坪坝、堂屋等都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场所;组织方法灵活, 参与规则简单、明了、易懂。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 已开发确认的项目就有140余种, 而且各种体育运动的特点各不相同:运动难度可高可低, 参与人数有多有少, 运动时间可长可短, 运动器材可有可无,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到不同的运动当中。
4 发展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建议
1.在当前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潮中, 从国家的体育、文化等职能部门到各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保护。由于土家族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 因此对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保护显得相对滞后。这就要求行政部门加强重视、统筹协调、加大投入, 与社会团体紧密合作, 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开发、保护, 建立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数据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通过影像、文字等方法对一些面临失传的项目进行保存, 对一些群众基础好, 开展较广泛的项目, 运用网络、电视等平台进行包装宣传, 起到发展推广的作用。
2.事物的发展离不开源于实践的理论指导。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亦是如此, 这需要更多的对土家族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专家学者投入到对土家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当中, 不仅要求他们从体育学、民族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范畴进行严谨的理论思考, 而且需要他们深入到土家族人民聚居的山村乡寨, 田间地头, 走进群众当中, 对土家族人民的传统体育进行调查了解, 熟悉土家族传统体育的特点、起源等, 通过一系列实践调查来丰富他们对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认识, 完善他们的理论知识, 以便通过升华的理论知识来更好地指导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让一些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 健身价值高, 群众基础好的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校园, 走进社区, 丰富校园、社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促进人民身心健康, 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族传统体育, 参与到传统体育运动中。同时, 让有条件的当地高校开设土家族传统体育相关课程, 把一些传统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以此来培养发扬土家族传统体育的骨干人才, 让土家族传统体育后继有人。
4.西南山区依山傍水,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加上浓郁的民族人文风情, 使得该地区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土家族传统体育特点鲜明, 加上少数民族的神秘性, 使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因此, 把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当地旅游相结合, 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新增长点, 让游客们欣赏或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当中, 感受土家族人民的热情, 体验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达到宣传推广土家族传统体育的目的, 又使得当地的群众获得丰富的经济回报,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进而为土家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5.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偏居一隅、孤芳自赏的体育活动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 土家族传统体育要发展, 首先要保持自己独特风格, 并从项目名称、参与规则、作用效果、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对土家族传统体育进行自我完善。然后要主动与外界交流, 大胆地走出去、请进来, 与其他民族甚至异国民族的体育运动项目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 共同发展, 达到促进土家族传统体育发展, 丰富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摘要:开发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对于丰富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地区人民体质,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土家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对土家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项目的分类、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 从加大政府重视, 加强理论指导, 与校园、社区相结合, 与旅游相结合, 加强与外界交流等方面为土家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土家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2]曾于久, 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涂绍生, 等.试论湘鄂渝黔边区土家族民间体育的起源及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5) :4-5.
[4]刘侠.新时期土家族体育文化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 .
土家族传统图案分析与创新 篇3
伴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设计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具有文化内涵、民族特性的东西成为新时代设计的亮点。作为中华文化脉络之一的土家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在过去的悠久历史中,勤劳智慧的土家族人民设计、制作的各种图案精彩纷呈,展现着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信仰、民俗。这些图案历经百年,经久不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值得对其进行分析、发掘和创新。
土家族传统图案的分析,从一个故事说起,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土家族姑娘西兰,善织土家锦,她把天上的彩虹云霞,地上的禽兽百花都织进了织锦,听说后山有美丽的百果花“寅时开花卯时谢”,人们很难看到它。为此她常独自一人在百果树下等待百果开花。从此西兰被尊为土家人的“织锦女神”,土家锦又叫“西兰卡普”。西南卡普的传说再现了土家民族的勤劳聪明,展示土家丰富传统图案的冰山一角。
一、民俗信仰与图案设计
在设计的世界里,对人们思想的反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民俗信仰无疑是民间设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是中华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较发达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发了湘鄂渝黔接壤的广大地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正是土家族人民思想和愿望的反映,成为设计创作的思想和灵感的源泉,以这些宗教信仰观念为题材设计了大量图案。
(一)自然神信仰与图案设计
自然崇拜是人类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之一。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对于天地山川等自然物的畏惧和无知,因而将其当作具有意义的对象加以崇拜。形成了土家地区较独特的以天公、伯公为代表的天地自然崇拜,土家族的民族舞蹈毛古斯等舞蹈都是原始崇拜中的仪式的反映。这些题材被归纳成图案反映到土家族的织绣品图案等方面。
(二)宗族观念与图案设计
在过去,土家族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等许多反映了土家人的祖宗崇拜,这些内容成为土家织绣图案设计的重要来源。
(三)图腾崇拜与图案设计
在土家族的民族图案中,关于图腾题材的图案是一个亮点。土家族祖先以白虎为图腾,土家人自称“毕兹卡”,据说“毕兹”有白虎之意。“卡”为家之意。祭祀祖先巫师带领祭祀跳拜手舞时,用的小旗上均画虎纹。土家族的传统图案中以虎为题材者甚多,时至今日还可看到虎的各种变形图案,其中“台台花”和“实必纹”尤其典型。
二、图案构成分析
(一)抽象化的图形构成
土家族传统图案以抽象图形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土家族人民从生存环境中获取景物形象,将自然形象加以抽象和几何化,在土家族图案设计手法的运用上,主要运用点、线、面按不同的方位交错,连续等构成集合纹样和适合纹样,这种经过缜密几何化设计,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且适合手工制作。
图案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为适合纹样或带状纹样展开的图案,形成完档丰满的构图,如土家织锦中的“蝴蝶牡丹锦”、“大蛇花锦”。另一类是以棋格状或散点状形成的四方连续图案,如“八勾上家锦”是散点排列的四方连续。前者图案单个纹样复杂,构成气势大。后者单个纹样单纯。图案形象小,连续展开后整体效果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二)强对比的装饰色彩
土家族传统图案在色彩上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以织品图案为代表的土家族传统图案在色彩均有一个共同点,即富丽沉艳,在对比中寻求和谐:这与土家人审美特点有关,具体表现为:
(1)以黑为主,少用白色。土家锦绝不用白作底色,甚至大面积的白色也少有。黑色在织锦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崇尚黑、以黑为美的原因外,还有审美习惯和工艺因素:以黑色作织锦的骨架,织锦色彩就明快清晰,而且黑色经洗,久不褪色,即使其它颜色败了,黑色仍清楚可辨,仍然保持着主要骨架线条。
(2)以黑白统一、分割对比色彩。土家锦用原色和饱和度高的对比色,要协调其对比关系,避免对比色并置后相互干扰,采用黑白二色分割、包围,使之达到统一、调和。
(3)将色彩秩序化的退晕手法使对比色得到和谐。对比色无序排列组合会杂乱无章,若以秩序排列,如明度、冷暖、纯度中某一方面的渐变推移,仍可产生统一、有序的美,这也是民间常用的退晕方法。如“小船花土家锦”底色以深、浅蓝和嫩绿组成明度渐变的色彩,产生秩序的美。黑白衬出中心强烈对比色纹样,虽然均是紫与橘黄、蓝与红的对比,但仍得到了和谐。
(三)图案设计内涵
经典的土家族图案是浓郁的地方文化背景中,经过长年累月积淀传承下来的,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形式、色彩的强烈常常给人以震撼,使人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早期以动物形态为题材的设计图案较多,逐步变迁到用植物形态为题材来做图案造型设计,这是土家族文化艺术不断取得进步的表现,也从侧面反映了土家族生产劳动从狩猎变迁到农耕的过程和自然崇拜的宗教观。土家族人民设计的图案不仅具有美观的可视性,而且不同的图案还具有不同情感涵义。如借“实必纹”表达对土家人白虎崇拜的追求;“阳雀花纹”表现了土家人对春天的企盼。土家族图案的设计创造,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审美取向,审美要求和审美能力,使土家族人民的审美物象由一般的自然性升华到艺术的创造性。
(四)经典图案设计分析
阳雀花图案 如(图1)所示。
图案底色嫩绿,盛开的红色花丛中飞翔着彩色阳雀,以直接运用法进行创作的阳雀花选择阳雀鸟纹为基本形,经整理与变化,一正一反的对鸟纹,陪衬花纹采用连续有变化的排列,深蓝底色衬出鸟的淡黄、嫩绿、朱红等色。而以间接运用法创作的坐垫纹样,淡化了阳雀纹,着重突出春天的气息。如构图上大小变化,色彩的明快处理:白底上配嫩绿、土黄、红色、深蓝。其设计既与原始图案相联系,在构成、色彩气氛上作了很大的变化。
三、图案创新
土家族图案资源丰富,为我们现代设计提供了大量优秀素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审美观不断变化,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人们更向传统风格的图案以新的面孔出现。对土家族传统图案的创新设计,要注重继承土家族传统图案的形式法则和设计手法。在时代社会要求的发展趋势下,有目的地进行创新,创造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图案造型。下面是我在对土家族设计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土家族传统图案进行创新设计尝试。在对土家族图案设计构思中,吸收我国传统图案的形式,风格,同时也参考借鉴异域文化,找到与现代设计的切合点,从土家族原有的图像中提取花卉和动物原形,创造新图案,并传承土家族传统的文化内涵,形成有鲜活时代感的图案。
(一)蛇纹的创新
如(图2)所示,由于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很多意思需要用复杂的图形才能达到,所以此设计图简明准确传达信息的目的,运用蛇纹样结合汉字设计出祝福的图案:取蛇纹样一部分作为基本骨架,尊重其基本特征,把汉字“福”字几何化,运用“添加”的方法,将其适合于骨架之中,用图案融合的方式够成新的图案,在保留原图案性格的基础上,准确简明的传达信息,也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思想。
结束语
以上所谈到的关于土家族图案的文化环境、构成特点以及象征意义等。对其进行了分析,发掘,总结归纳其特点,再进行了图案的创新,对其民族特点进行了选择性保留,同时,运用中国特色的元素加强其民族融合的思想特点。我们中国设计有丰富的素材来源,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运用现代设计观念,把握新的审美趋向,不断推陈出新,使传统的图案不断得到新的发展,不断展现新的活力。
[1]向柏松.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辛艺华,罗彬.土家族民间美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土家族传统节日 篇4
关键词:土家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承;现状变迁;表现形式
文化传承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在不同的场所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得以实现。学校教育有诸多优势,诸如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广泛性等,这些优势使其能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一、学校教育传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方式及内容
湘西学校教育在传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实际的实践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主要通过组织“双语双文”教学、,开发乡土教材及校本教材、,民间艺人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来进行土家族文化的传承。
(一)重视双语教学
整个湘西地区,在土家族语言教学方面,注重双语教学,号召教师学习当地土家族语言,并运用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双语教学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来确定,大部分教学对象为民族小学低年级,帮助学生理解汉语文较为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字词。其作法是,先用土家族语言讲解、引导,然后译成汉语,运用实物的直观形象性,并运用土家族语言辅助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1]。【1】
(二)合理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加强民族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湘西州教科院组织人员编写湘西民族地区的校本教材。如龙山县桶车学校的《红色教育读本》、,保靖县碗米坡小学的《乡情教育》、,保靖县民族中学的《可爱的家乡》、,花垣县边城小学的《边城风韵》、,吉首市第八小学的《剪纸活动》,等等。这些校本教材不仅很好地保存了地方民族民间文化,而且将这些校本教材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让使民族文化在下一代得以很好的传承。
(三)将民间艺人请进课堂
在教育教学中,湘西有些部分学校将土家族中民族文化经验丰富、或学识丰富的民间艺人请进学校做教育顾问,或对针对一些传统音乐的进行传授、讲解及传授。这些举措不仅使土家族传统音乐得以进入学校教育的课堂,而且能让学校教育为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正规的教育途径。
二、湘西土家族传统音乐教育传承变迁的表现形式
(一)教育方式多元化
传统社会里,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主要通过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多种非形式的教育的平台,以语言交流、手把手传授以及模仿他人的行为和等方式来实现文化的习得与传承[2]。【2】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土家族言传、身教和模仿等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此外,土家族传统音乐也有其他的传承途径。例如如:,土家族光碟在当地音像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极大的份额,光碟中所承载的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涉及了土家族人民生活的大部分区域。在湘西流行的土家族光碟,由当地土家族人自发组织、编导、编辑、制作,以土家族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如电视短剧、小品、说唱等艺术形式,再现土家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蕴含了土家族人们的价值观、喜好偏向、信仰、道德观念等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内容。
同时,一些新型的灵活的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加创新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方式。如通过走访民间艺人、参观民间作坊和参与社会传统活动,使受教育者不仅从抽象逻辑思辩中抽身出来,还可以实地、亲身感觉并参与文化传承活动,使得民族文化教育更具鲜活感,从而强化文化教育传承效果。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湘西传统社会里,歌师、巫师和匠人受到广大土家族人民的喜爱和尊敬,这些民族文化精英有的熟悉本民族历史、,有的有一技之长,部分精英更是集中了歌、巫、技艺于一身,属于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广大土家族人民模仿的对象,成为自然的教育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湘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优秀的土家族教师,深掘深挖土家族的传统音乐资源,并将它们搬进学校课堂。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中,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鲜活明了地实现了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也在其中得以教育和传承。
(三)传统文化意义转换
如今,社会以民间艺术名义所传承的土家族传统文化都有其原本的意义,而在当前但目前,这种原本的文化隐喻逐渐消失,从而实现了民族文化的意义转换。
土家族风俗习惯 篇5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即湖南省西部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湖北省西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等市县;四川省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县。他们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由于长时期与其他兄弟民族的交往,生活习俗、文化等互相影响、吸收,现已通用汉语和汉文。生活习俗与其他民族大同小异,现保留的独特部分极少。【语言文字】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服饰】
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民居】 土家族爱群居,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土家人采取倚山建房,一般为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一般是四列三间,居中的一间要设祖先神位。正侧左右两房住人,多为两小间,叫住“小二间”。小二间前设火铺,火铺中间置火炕,火炕用于取暖的煮饭,火炕上放着铁制三角架。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特别是春节之前,用以烘炕腊肉和香肠等物现在保留亦有。【习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宗教信仰】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饮食习惯】
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文化】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著名。
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铺盖尤为著名。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节庆】
土家族以过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为主要节日。最隆重的是过土家年,俗称过“赶年”,即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进行,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过年主要活动:
(一)、腊月
过年是土家族最隆重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除夕夜之前的时间,主要是为过年作准备工作,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制作腊肉、香肠以及糍粑(少数家庭虽然不自己制作,但也要购买)。
进入腊月后,土家族的家家户户就开始着手准备年货了。此时,在外务工、学习的人都要四面八方赶回家团聚。整个腊月日程安排如下:杀年猪,熏腊肉,磨豆腐,打粑粑,炒炒米等。这些都是土家族过年的典型活动特征。
1、赶场
就是赶集的意思,土家的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从这一天开始,人们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土家族世代生活在大山里,交通不是很方便,平时很少到镇上赶集,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的出门,走上十几里的上路到集市“赶场”,置办年货。男人女人们穿上新衣服,女人背上背篓,男人背个背篓(土家语叫满期儿,但比背篓细,更结实)或“弯架子”(用来背重物的农具),将过年要用的鞭炮、烟花、年画、对联、水果糕点等用品买回家。
2、杀年猪
快到过年的时候就开始杀年猪,一般我们都会留一个大肥猪杀来过年。杀年猪后,将猪肉分割成小块,分别熏制,以备以后拜年所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用处)。
土家人杀年猪的时候要请客吃饭,称作“吃刨汤。”杀猪那天,左邻右舍所有在家的男劳动力都会被主人喊来帮忙捉猪、提开水、剖肚、清肠等,女劳动力都来帮忙弄饭。
3、腌腊肉
腊肉在土家人的饮食里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土家人以猪肉为主要肉食,过年自然少不了它。早在腊月初,人们就将年猪杀好,腌上盐,挂在火炉上炕好。这样到了过年就有腊肉可吃了。烧肉通常是男人们的事,将腊肉取下之后,放在火炉上将猪皮烧裂,这样不仅可以退掉皮上的细毛,还可以使做出来的猪肉皮更加美味。
4、打糍粑,“打糍粑”又称“打过年”,它是土家人过年和拜年时必备的食物和礼品,一般放在农历十二月廿七这天。有蒸米的,有烧火的,有锤打的,有捏制的,有加芡粉的,非常热闹而又其乐融融。糍粑上还会印上喜庆吉利的图案花纹。土家人把打糍粑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认为要是哪家不打糍粑,一年都会不吉利。糍粑也是土家人的重要食物,以前是土家人过年和拜年时必备的食物和礼品。现在虽然很少拿这个去当作拜年的礼品,但仍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
5、祭灶神
腊月二十四日这天,人们要在厨房里上三柱香,意为祭灶神,然后开始打扫厨房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从这天起,每家每户的大人就要开始叮嘱自家小孩过年的这段时间不要乱说“死”,“背时”之类不吉利的话,以图来年大吉大利。若叮嘱当天还有小孩犯戒的,家长还会动用“武力措施”给予提醒,这叫“封印”。但过了腊月二十四日这天,小孩,大人无论犯了什么错,都不再发火骂人了,一是怕得罪祖先,二是骂和被骂的都有一种不详之兆。所以一家人会和和睦睦过大年。
6、推豆腐
腊月二十五日便开始推豆腐了。每年的这天,大人小孩都不闲着,小孩子要帮助大人筛选黄豆并用水泡好直至发胀。然后将其放入磨子里磨成豆浆,再用纱布过滤。接着再把过滤的豆浆与石膏进行勾兑,别小看着勾兑的工夫,边加石膏时还要边进行搅拌,而且石膏量多量少都会对制出的豆腐产生很大的影响呢!紧接着,再用纱布将勾兑好的嫩豆腐包好放入豆腐箱里挤压,豆腐块就做好了这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
7、炒炒米
炒米是我们这里土家族人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它是把优质糯米用木桶蒸熟,冷却后用油搓散,晾干。称为“阴米子”。随后,用桐油和沙子炒膨胀,便成了“炒米”。
8、打扬尘(即清洁大扫除)。
到竹园里砍几根细小轻便的竹子,捆扎在一起,开始清扫房间里面的灰尘杂物,以便“除旧迎新”。打完“扬尘”后就要清理房间,打扫地面,擦拭家具。到了晚上就要“洗邋遢”了,我们那里流传这这样一句话:“腊月二十八,洗邋遢,腊月二十九,洗腊狗”。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在这天沐浴,将就一年的污秽洗掉,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男人们还要在这一天理发,过年以后是不准理发的。所以这天理发店的生意特别好,有时要排半天的队才能理上。
9、推汤圆
二十六要推汤圆,将糯米对上少量的粘米(全是糯米就推不动磨)淘洗干净,用温水泡上半天,然后用石磨成米浆(要稀一点,米才能磨得细,做出的汤圆才好吃),磨好后用包袱装好,吊起来将水分沥干,就可以做汤圆了。有时候沥干时间太长,做菜(炸汤圆粑粑)时急着要用,就会在米浆上面垫几层包袱,用柴灰将水分吸干,使其可以做出不同形状的粑粑。汤圆沥干后,会将它掰成小块晒干,能保存到来年的五六月。
10、准备团圆菜 腊月二十九日,经过二十八和二十九的忙碌,团圆饭的菜就准备好了。而猪头肉、腊肉、海带炖猪脚、鸡、鸭、鱼、豆腐这几道菜是每年过年都必不可少的。而每道菜都有其特殊含义:豆腐就是说做人要清清白白,对得起良心。鸡爪通常给家里的主心骨吃,取捞财之意等。
(二)除夕的活动(1)团年
农历大年三十称为“团年”,大年三十是团年的日子,也是土家人一年中最热闹幸福的日子。土家人“团年”相当讲究:第一,家庭成员必须到齐,儿女们不管在多远的地方工作或是念书,都得赶回家一起吃团圆饭。第二,土家人团年所有人必须同时入席,待家里长辈到院子里放完团年鞭炮,入席说上几句喜庆话后,团年饭才正式开始。一般准备年夜饭是家里的女人负责,男人一般负责帮烧火,但是现在一般不烧柴火,所以男人们就是帮忙打打下手,或者贴春联、打牌,甚至干脆看看电视啥的。(2)抢着团年
土家有一种“抢”着团年的习俗,也就是比着看谁家的鞭炮放得早、放的多、放得响、放的长,农历大年三十这天有很多人家在凌晨两三点钟就开始团年,鞭炮声一直不停歇,年味儿十足。因为谁家的团年饭早,意味着来年粮食生产好、(3)叫饭
团年饭菜在桌子好后要举行“叫饭”仪式,即请亡人回家过年,表示土家人不忘祖。仪式通常由家中年长辈分最高者主持,我家通常是爷爷叫饭。请几人就摆几副杯、碗、筷,先前将杯中斟满酒,再将筷子横放在碗边(平时吃饭绝不允许将筷子放在碗上),由当家人喊某某回家团年,然后象征性地给碗中拈一点菜、添一点饭,等一会儿,将酒泼在地上,将饭倒回锅里,再在碗或杯中筛上茶后倒在地上。“叫饭”仪式结束后,就放鞭炮送亡人出门。鞭炮放完后,全家人方可上桌团年。吃菜也是有讲究的,小孩子是不准吃鸡爪的,据说吃了之后写字手会发抖,未婚男女不能吃猪蹄,吃了之后会找不到对象。(4)烧香
团年之前,男主人就会上山或者到各个祖坟前祭祀祖宗。通常是要准备:香、蜡烛、纸钱、一小碗扣肉、酒杯、白酒、米饭,还有最重要的鞭炮。还会带上一把砍刀,用来清理坟上长出的杂草。这种祭祀一般是家里的男人,带着小孩子一起去的,女人会在家里看家。(5)送亮
过年的当天上午还要上山为逝去的先辈烧香,俗话为“送亮”。送亮回来后,家中就用猪头肉在土地神,神龛下祭祀神灵,以祈求来年平安。祭祀完毕后,将盛宴放于桌上,这时,鞭炮齐鸣,大伙在阵阵鞭炮声中吃着年饭。吃年夜饭之前,都会在家门口放一大串的鞭炮,小孩子会放烟花。然后家庭主妇就会拿来狗碗把所有的菜都给狗夹一些,看狗先吃哪一样,那么狗先吃的那一样来年的价钱就会贵一些,然后用筷子叼三粒饭用纸包好挂在树上。这些弄完以后,就可以吃饭了,一般照例是家里的最长者先吃第一口,然后全家人就开始吃饭。平时小孩剩饭大人都会批评,可是这餐团圆饭,大人还会主动要求小孩剩饭,意味着来年有余。(6)守岁
我们土家族人在农历大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要“守岁”。我们要烧旺火守年,全家人都坐在火坑旁,边看电视边聊天,出谜语。十二点之前一定要先洗澡、洗脚、扫地,穿新衣服,脚要洗翻过膝盖,越洗得高越好,预示来年走人户时会撞到人家正在吃饭,别人会戏称“你三十晚上脚洗得好”。十二点到了,小孩子们便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鞭炮烟花,冲出家门去抢年!谁放的最早预示着来年的好运来得最早。接下来就是令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刻了--发压岁钱。然后大家又坐在一桌前吃放在甜酒里面煮的糍粑,再热几个小菜,围在火炉边吃,有“甜蜜和团圆”的意思。吃完夜宵后继续守岁,直至天明。
(三)正月
除夕以后就是大年初一了,土家人从这一天开始拜年。土家人把正月十五当作过年的最后一天,这天除了还没有拜完年的人家,一般都会在自己家里过,一家人在一起吃汤圆。大年初一要拜年,“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一早上都到父母家拜年,拜完年之后才到丈人家去。(1)拜年 忙碌过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大家多在家活动,不走访亲友,而家中的卫生也不打扫,意在把福气留在家中。过了初一,人们在家就呆不住了,晚辈就会去给长辈们拜年。土家人从农历大年初二开始拜年。这拜年与其他民族有较大的不同:天刚亮,一家人开始收拾,穿戴一新,用竹背篓装好拜年的礼物,至少包括一只“长蹄子”(即猪后腿),这是必备的,此外还有糍粑、烟酒等东西,然后到孩子的姥姥家去拜年。火腿送给外公,腊肉送给舅舅叔伯。进门后,晚辈首先给长辈磕头,然后长辈给晚辈发红包(打发钱)。长辈还会给晚辈泡上炒米茶!一般来说,儿女们到姥姥家会住上一到两天。然后到农历大年初二或者农历大年初三才回爷爷家拜年,其次才到比自己年长的哥姐家拜年,各家必须来回拜年,任何亲戚都不能漏。(2)过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吃完代表“团圆”的汤圆后,土家人的年就到了最后一个大型活动了:“耍毛狗”--一种带有娱乐和宗教色彩的篝火晚会和逗七姊妹、照排排亮、玩龙灯、舞狮子等。
常言说得好:三十晚上的火,正月十五的灯。小孩最盼望的是正月十五的晚上,因为那晚家家户户都要照排排亮。夜幕来临,大人小孩就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点燃一排排的蜡烛,在微风吹拂中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
浅谈恩施土家族婚俗 篇6
引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构成了博大而丰富的中华文化。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不少原有的少数民族风俗已销声匿迹,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即便如此,依然保留了不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它们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华民族文化璀璨的奇葩。
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位于鄂西山区的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因其封闭的地形、落后的交通而与外界联系尚少,土家族人至今任然保留着许多富有特色的民族风俗。土家族人的婚俗习惯别具一格,饶有风趣。本文将从土家族人求婚到结婚的过程浅谈其别具特色的婚俗习惯。关键词:土家族
婚俗
哭嫁
一、求婚
土家族人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习惯,但却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婚姻有父母包办。土家族儿女崇尚婚恋自由,父母不会强求。
土家族山寨做父母者,看到儿子年满十二岁以后,就开始请媒给儿子访亲。既要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又要聪明伶俐,“八字”相合的姑娘。访好后,便请“暗媒”偷女方生庚“八字”,这暗媒要与女方有关系的人,以走亲或逢年过节的机会闲谈中,偷到女孩的生庚“八字”。若与男方的生庚“八字”合得上,便正式请土媒人向女方求亲。家族男青年看中某家姑娘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求婚媒人除了要带礼物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天,都要自备一把伞,这把伞叫“团圆伞”,它象征圆满的结果。媒人第一次到女家去求亲,将带来的雨伞倒置于大门外,空手进屋去见女方父母。若女家没有拒绝,媒人第二次去求亲,将雨伞倒置于堂屋,主人把雨伞拿去。再放置于大门外,示意好感。媒人第三次去求亲,既要带雨伞,又要带一块猪肉去。女方主人若将媒人的伞拿进房内,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经过多次请求,女方的父母才松口说好,给提亲人招待酒饭,双方才商定“认亲”(即订婚礼)的日期。
二、订婚
土家族人订婚,俗叫“认亲”,又叫“放爆竹”。女方的父母许亲后,就商量“认 亲”的事。“认亲”(放爆竹)。由媒人带领男孩和备办的酒、肉、粑粑、团馓等礼物去女方谢恩。男孩到女方家里,先放爆竹,拜祖先、拜亲爷亲娘,并要媒人指引男孩向伯伯、伯娘、叔叔、婶娘„„逐个请安,这才叫“正式订婚”,告诉邻居亲事己定,别人不要再打主意。有些地方,女方把女儿的生庚时辰用红纸写下来交给男方,也叫“取八字”。男方合上“八字”后,才放爆竹认亲。小“认亲”,一般不留客,当天去,当天回。
三、结婚
(一)求婚。男方要求结婚时,婚前那年农历正月初,选择吉日要到女方家拜年。拜年时的礼物中要送一只连猪尾巴的猪腿。
(二)送日子。女方同意这年出嫁后,男方就择定结婿吉日,并取得女家同意之后,男方则请媒人带上酒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送日子”,正式决定婚期。若女方不同意,男方则要另择日子,再定佳期。
(三)忙嫁。婚期确定后,男方要作好接亲的准备,备好过礼的酒肉、礼布和送给新娘的衣服、首饰等,而女方则要准备“嫁奁”。(四)过礼。婚前三天,男方请人到女方家送礼,俗叫“过礼”。男方为女方送去准备嫁女用的酒、肉、衣服、首饰、被里子等礼物。同时,还问清楚,迎亲那天要多少人,几乘轿子,还有什么未尽事宜,女方完全答复后,就准备迎亲。
(五)哭嫁。土家族以前有哭嫁的婚俗,那时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因此,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当她们还只有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的觉醒和成熟,心中的抑郁怨恨之气越积越多,出嫁时泪水就会如决堤的河水,倾泻而出。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
(六)戴花酒。结婚头天,为女方的“戴花”日,亲朋至友都来庆贺。吃“戴花酒”,给新娘戴花。戴花前,请里手而贤德和有子女的妇女给新娘“开脸”,即扯去汗毛、修好眉毛,将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髻心缠红头绳,插上银簪、莲蓬、戴上青丝帕、牙签、手圈、耳环等头饰。开脸毕,举行戴花仪式。(七)接亲。男子方派花轿子和乐队等接亲队伍,由“头嘎”、“二嘎”、“摸米”带队到女家迎亲。
(八)拜堂。新娘从灯上跨过去,进入堂屋中央,向祖先神龛恭恭敬敬地作一个揖以后,立即拜堂。行拜堂礼,叫“交拜合卺”,拜堂时男左女右并立。礼毕后,作大乐,鸣炮。这是结婚最大的礼。拜堂后新郎抢先入洞房,坐在床边,待新娘进门,新郎用手揭去新娘头上的“蒙帕”,互相嫣然一笑,顺手又抢新娘头上的插花,表示爱新娘如爱花。新娘则摘去胸前的护身镜,以示一身清洁如镜,乐意来到婆家。送亲娘子随即进房,向新郎祝贺。新郎出房以后,送亲娘子关上房门,让新娘脱去露水衣,露水裙、露水鞋,换上新装,与众见面。接着,新郎新娘在“正酒席”上向亲友敬酒。
土家族传统节日 篇7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
湘西土家族长期以来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状态。土家族, 自称“毕兹卡”, 也就是本地人的意思。湘西土家族主要分布在吉首、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市。以前, 土家族多居住在比较偏僻的乡村山野, 汉族多分布于交通相对便利的河畔和叉口以及城镇市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土家族生产劳动、健身娱乐、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节庆活动等综合反映, 是土家族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的具体表现。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土家族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全面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通过对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机遇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目的是在保护和开发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发展土家族地区民族旅游产业, 促进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宣传和传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 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长久的、科学的、可持续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一、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机遇
(一)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带来的机遇
为探索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新路子, 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年) 》。该规划明确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是指导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要文件。武陵山片区不仅旅游资源丰富, 民族文化资源浓厚、自然景观美丽独特, 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而且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非常高, 内外文化交流不存在语言文化障碍。武陵山民族地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 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等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 民俗风情充满浓郁色彩, 民间工艺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彩。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逐步实施, 给湘西州土家族地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土家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推进土家族地区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等工作带来了的前有未有的新机遇。湘西州土家族地区应该及时把握机遇, 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投入, 大力发展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 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形成独特的土家族体育旅游产业。加强对土家族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推进湘西州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传承和弘扬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 湘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带来的机遇
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 对于宣传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知识、扩大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社会影响、提高民众自觉保护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意识、促进湖南省和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湘西州土家族地区应该以此为契机和动力, 抓住机遇, 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保护好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要珍惜和保护好不同时代的土家族优秀的历史文化, 充分展示神秘湘西独特的土家族文化魅力, 使之成为一道富有魅力的文化景观。二是开发好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要深入挖掘和整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致力提升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效应, 大力推进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精心开发区域性旅游产品和整合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加速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进程, 着力打造土家族民俗风情游品牌, 以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带动湘西州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三是创新体制机制。要坚持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出台相关开发和保护政策, 加大各项投入。通过更新观念和创新体制机制, 努力把湘西州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 湘西旅游业大开发带来的机遇
湘西州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 优美的人文资源, 淳朴的民俗风情。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领域众、范围广, 其中,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各异, 具有娱乐性、健身性、观赏性、竞技性等特征, 具有较强的开发价值和传承价值[2]。近年来, 湘西州土家族地区民俗体育资源旅游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如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古镇——凤凰通过合理开发沱江两边民族特色文化, 举行各种民俗体育活动表演, 吸引了许多游客的观赏, 赢得了许多游客的赞赏。像这样的民俗旅游景区还有龙山里耶古镇——秦简之乡;花垣边城茶洞;龙山县捞车河、坡脚民俗生态文化旅游村;永顺王村古镇;老司城——土家族文化的发祥地;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吉首乾州古城;保靖八部大王庙等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因此, 在全面把握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大开发带来机遇的同时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 积极鼓励社会参与的作用, 充分利用湘西州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 全面挖掘和整理土家族优秀民族体育文化, 加大对土家族地区的资金投入, 加强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传承人的保护, 并突出社会公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发展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业, 打造最强旅游品牌。通过宣传和弘扬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 为促进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经济社会发展, 营造有利于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 湘西交通条件改善带来的机遇
近些年, 湘西州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很大进步, 建成并开始通车的吉凤、吉茶、吉怀等高速公路, 在建的龙永、张花、永吉、凤大4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速度。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完成路面面积广阔, 大部分农村乡镇客运站全部建成, G209吉首至凤凰二级公路、G209凤凰绕城公路、G319泸溪白沙至武溪公路、永顺县城至石堤公路、龙山洗洛至里耶公路等11个干线公路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由于交通、信息等环境的改善, 为湘西州土家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湘西州土家族地区应该把握这一良好的机遇, 充分利用本土的民族文化资源, 大力发展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推出多条旅游路线, 大力开发湘西州境内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 促进土家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提高土家族人民社会生产、生活水平, 发展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像区域内众多旅游景点, 如吉茶、吉凤、吉怀3条高速公路把凤凰古城、吉首乾州古城、吉首德夯苗族、花垣边城茶洞、龙山里耶古镇、龙山洗车河生态文化走廊等众多风景怡人的旅游点衔接起来, 利于把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
二、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 传承人年事已高并且传承方式落后, 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难以为继
湘西州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依靠掌握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采用言传身教或口头传授等比较原始古老的传承方式, 即以庆典、祭祀、节日和聚会等集体活动为主要方式, 进行载歌载舞的传统体育表演活动, 才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虽然这种传承活动形式丰富了土家族人民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 具有较强的文化娱乐性和表演性, 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 既没有形成系统的传承渠道和传承理念, 又没有借助现代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传承和弘扬。加上这些传统文化大多是被那些年纪比较大的老艺人所掌握, 现在的年轻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大多都不愿意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 民族节日活动举办相应的有所减少, 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后继乏人, 其发展出现难以为继的传承现象[3]。湘西州大部分国家级和省级以及州级传承人的年龄都处在60岁及以上年纪, 很多传承人都身缠疾病, 生活不能自理, 无法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演唱或展示, 更进一步限制和阻碍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 受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冲击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下, 湘西州土家族地区依然保持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比较原始的民族习俗, 这些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这使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威胁和困难以及挑战。体育活动的产生与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如荡秋千、斗角、高脚马、摔跤、打飞棒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直接来源于土家族人民集体劳动和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土家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也进一步影响到土家族原有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加上外来文化不断深入到土家族地区, 影响着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盲目的失落感和自卑感, 认为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都是些很原始很古老的东西, 没有什么传承和学习的价值, 学了既不能够赚钱, 也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学习。现在天天进入湘西州土家族人民生活中的都是西方文化、竞技体育、流行歌曲、现代舞蹈, 人们渐渐的接受了外来先进的体育文化, 原来自己民族的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已经逐渐地退出脑海的记忆从而被遗忘或者流逝了。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作为强势文化的强大冲击和影响已经迫使湘西土家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不断消解, 甚至消亡。
(三) 土家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破坏严重
虽然湘西州土家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彩多姿, 发展土家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 举办各种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与体育活动, 宣传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资源, 带动了湘西以及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改善了土家族地区人民生活条件, 但是, 在开发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政府和当地旅游局, 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 不注重保护和合理的开发, 肆意的掠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导致了旅游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土家族村落打破比较原始状态, 土家人民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旅游部门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不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整合开发, 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整理和挖掘, 不提倡进行改革创新, 没有真正突出传统体育文化特有的健身功能、竞赛表演功能和教育功能, 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没有得到更好地开发和保护。
(四) 缺乏对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体制机制
由于湘西州土家族地区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济水平发展不快, 政府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相当滞后政策落实不到位, 资金投入不足, 科技人才缺乏, 难以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的保护和开发, 从而使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次数非常少。能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场所也比较少, 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场地里, 其活动设施和场地器材也比较陈旧。加之近些年来湘西州过分注重科研的申报工作, 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项目申报工作当中, 而对土家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不注重对土家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改革, 对掌握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给予的生活补助很少, 难以保证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同时, 政府也不提倡广大学子和年轻人去学习和传承土家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这严重制约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也很难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活动融入到现代体育当中来。
三、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 加强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 保护老艺人, 培养传习人
由于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 他们的传统体育文化只能靠代代相传的民间老艺人通过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 所以掌握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直接关系着这种技艺的存亡与延续。因此, 我们既要重视对现有传承人的抢救和保护, 又要加强对年轻传习人的选拔和培养,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世世代代传承和发展下去[3]。首先, 政府和社会应当对熟悉和掌握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 在生活上与物质上给予一定的保障, 可以采取工资形式和福利的形式给传承人发放津贴, 使其在生活和工作上有一定的基本保障, 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其次, 定期举行各种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 提倡全民参与, 活动以土家族歌舞、土家族体育运动、民俗节日活动、休闲体育旅游等为主, 如举办土家族山歌比赛、土家族摆手舞大赛、土家族高脚竞速比赛等传统体育活动。最后, 加强宣传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 每年都定期安排相关的年轻人才到土家族地区进行学习和教育。加大对土家族地区的人才投入, 在注重保护老艺人的同事也培养的一批新的传承人, 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长久的、可持续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 与教育相融合, 推动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让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当中, 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土家族优秀文化。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强身健体、自娱娱人的功能, 通过与体育课的结合, 可充分发挥传统体育教育功能。在体育课中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开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文化内涵, 这不仅能丰富的教育内容, 而且能培养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得到精神愉悦, 促进身心健康。开展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对高校的体育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它可以改变呆板、比较守旧的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了, 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增强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意志品质, 有助于实施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互结合的教育思想[4]。所以, 我们应该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入学校, 发挥其特有的健身价值和教育功能, 促进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全面发展。
(三) 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推动土家族传统体育向生活化发展
全民健身是我国大众体育生活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是改善全民身体素质的根本途径, 是实现全民建设计划实施的根本保障, 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国策。只有将保护与开发湘西州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到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当中, 才有可能获得湘西州土家族传统体育的最大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业余休闲生活内容不断丰富, 人们越来越追求中高质量的生活。健身, 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土家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锻炼功能, 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简单易学, 能够满足广大的群众, 加上其锻炼方式与人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并且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带有某种特殊的神秘感, 从而大大激发了群众的锻炼兴趣。所以, 我们要充分利用土家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把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全面健身相结合, 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人民群众生活当中。因此, 我们要把一些具有健身、竞技、表演和娱乐价值的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 如武术、毽球、打陀螺、摔跤、竹铃球、荡秋千、蹴鞠、摆手舞等运动通过“去粗取精”的方式使之成为集健身、养生、表演和娱乐为一体的健身活动, 推广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实现“保护”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推动土家族传统体育向生活化方向发展。
(四) 全面开发土家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推动土家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
随着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资源, 带动了武陵山地区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 给湘西州土家族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也有着自身发展的优势:第一, 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本民族独具性和其自身的区别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差异性, 是不可多得的、具有特殊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第二,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气候等的影响, 易于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第三,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强等功能, 并且简单易行、灵活多变, 适合开展体验式旅游。第四, 土家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投资少, 见效快, 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5]。并且促进土家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能够给湘西土家族地区带去诸多经济利益, 也能够有效地阻止世界体育文化的同质化发展, 并有利于保持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多样化。所以, 在西部大开发和进一步发展武陵山区旅游业的进程中,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把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纳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 可实现旅游业发展与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双赢”。湘西州应该及时把握这种机遇, 合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 打造湘西旅游品牌, 全面发展土家族旅游产业, 实现土家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 推动湘西乃至整个武陵山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 钟海平, 唐君玲.民族传统体育与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9 (2) :3-5.
[2]李晓鸣, 喻跃龙.湘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2, 9 (8) :102-104.
[3]王宪昭, 对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化传承人的思考[J].文化遗产, 2011, (3) :13-19.
[4]韩英甲, 王焕波.试析在高校体育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0 (12) :127-128.
谈土家传统图案与平面设计的融合 篇8
现代平面设计工作经过一代代的发展,在众多平面设计师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平面设计的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平面设计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时,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平面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设计,而且还需要体现出文化内涵。
土家传统图案的特点
土家传统图案是最原始最生态的,代表着土家人对自然的崇拜、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生动的图案反应了土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其本身具有鲜明的特色。
1. 形式多样性
土家族传统图案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其图案种类已经超过100种,另外,土家族的图案内容覆盖范围也比较广泛,有花、鸟、虫、鱼、兽,这些图案总体上代表着美丽、美好、活泼、吉祥、安康、愉快、幸福等意义,是土家人为未来生活的憧憬。
艺术源自于生活,生活对艺术有一定的反意识作用,土家人的图案艺术灵感源泉就在于日常生活,比如,土家人日常生活里及其常见的椅子,都是他们美丽图案的重要来源。长期生活在深山中的土家人,他们与动物、植物密切结合在一起,所以在他们的图案中,可以随意发展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形态、植物形态,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土家的传统图案都展示出其独特的形式多样魅力。
2. 具有审美特征
土家族图案最重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贴近自然,具有古朴、典雅的作风,他们的图案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真正源自于劳动、源自于民间的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土家族最主要的载体---土家织棉,就是土家族妇女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土家族妇女既要劳动又要织布,他们的图案产品并没有经过精雕玉镯,而是在随意之中完成的,所以这些产品最具有率真、质朴的优良风格,最能体现土家人的生活特征。
土家族的图案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源自于生活的最真实的体现,土家族的图案设计者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用的是最简单的工具,最唯美的设计元素、最朴实的设计理念,在这种条件下,土家族却将图案设计的丰富多彩,色彩鲜艳,给土家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快乐祥和之气。
土家传统图案与平面设计的融合途径
土家传统图案对当代平面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对此,现代设计者可以在创造观念上、表现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与土家传统图案密切融合起来,为当代平面设计工作增添几分优质色彩。
1. 创造观念上的融合
土家传统文化带给当代设计者的启示,首先应该是观念上的,土家传统图案自然而富有生命力,平凡而具有亲和力,因此,这一点是与当代平面设计工作相融相通的,
一方面;土家传统图案中自然因素与当代平面设计工作是相融的。土家族生活在深山中,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图案反应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憧憬,这种重视自然、亲近自然的特征,完全可以被当代平面设计工作所吸收接纳,因此,平面设计者要在产品设计中多一些自然因素,借用自然的优秀素材和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自然风格的产品来。
另一方面;土家传统图案中的与时代发展的因素是平面设计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家族人开始走出大山、开始运用现代科技条件来引导自己的生活,土家族人带着自己返璞归真的原始气息,逐渐的走向社会。对此,平面设计工作者要密切注意到这方面的变化,可以设计出健康、环保、返璞归真的产品来,同时要密切注意保护自然,从人类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设计产品。
2. 表现形式上的融合
表现形式上的融合与思想观念上的融合是同等重要的,对此,平面设计师可以在土家传统图案的基础上,更多的在表现形式上突出创造性。
一方面;土家传统图案带给平面设计工作者取之不尽的形式。土家图案在造型上是生动优美的,这种民间传统的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为当代平面设计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形式来源。如在当代平面设计工作中,对设计图纸、产品外在包装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另一方面;土家传统图案是当代平面设计创造的源泉。土家族的图案种类繁多,是几千年土家人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当代平面设计工作者可以把这些智慧的结晶应用到其设计工作中去,再根据现代人的喜好对其进行修改、包装,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来。
3. 表现手法上的融合
表现手法上的融合也是促进土家传统图案与当代平面设计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土家传统文化与当代平面设计在表现手法上兼容并蓄。土家图案古朴自然、简洁大方,当代平面设计同样讲究自然、大方、简洁,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共性,对于平面设计工作者来说,在土家图案中找灵感,可以因为添加了现代元素而显的更有生机和活力。
另一方面;土家图案的古朴自然正在当前平面设计工作所提倡的。一件好的平面作品,应该是简洁大方而又充满自然韵味的,土家传统图案正是具备了这一基本品质。因此,这就要求平面设计工作者要以土家传统图案为蓝本,结合现代元素,对产品进行简洁、大方的设计,使消费者不但容易辨认和理解,更在无形之中达到了二者之间的完美融合。
【土家族传统节日】推荐阅读:
贵州土家族06-26
渝东南土家族11-14
土家族音乐教案09-09
恩施土家族建筑10-03
秀山土家族苗族文化09-12
土家族文化旅游的开发11-24
土家族地区茶史茶文化11-08
土家文化11-07
土家织锦11-22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交通局商业治理贿赂制度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