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历史范文

2024-09-22

家族历史范文(通用13篇)

家族历史范文 篇1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

五大管理问题

在和不少的家族企业打过交道之后,我们发现如下的五大问题,对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至深。

一、位居企业中高层的家族成员将矛盾与情绪带入工作,经营管理症结似乎更难解开

在非家族企业中,也存在中高层管理人员将矛盾与情绪带入工作的情况,但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区别,所有者之间控股权的区别,为这种情况的解决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在家族企业中呢,除了前述身份区别之外,大家还可能是长辈与晚辈、兄弟姊妹、夫妻等关系。关系的相对复杂性,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了更多的风险。

资产过亿的天龙公司是由两兄弟打拼起来的。其中,哥哥作为大股东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弟弟是企业的常务副总,管着营销负责着企业几个重点项目的具体运做。按理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但实际上,哥哥有点类似于理论派,而具备技术背景的弟弟出身市场前沿,并常年接触具体工作类似于实战派,在很多时候,哥哥发现自己的决策弟弟不听不执行,而弟弟则认为哥哥的决策不但没有可行性,还经常自恃老大身份肆意损伤自己在企业中的权威。为此,两兄弟的矛盾越来越大,厉害的时候,两兄弟不论是在公司的走道上、办公室,还是在会议中,互相都仿仇人般破口大骂,丝毫不顾员工感受和自身形象。

伴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企业员工中的派系势力渐趋明显,并引发出了决策、执行、市场反应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企业也日渐势衰。

二、政令多出,当事员工无所事从

家族成员,不论是否在企业中占有股份,无论是否身居管理职位,都可能比其他员工更能形成“主人翁”意识,都可能更易形成这个企业也有自己一份或把企业看成自己(一家人)的认识。这是好事,但有利也有弊,因为,这可能更易造成家族成员“打小报告”、跨岗位管理、影响关联管理者的管理权威、政令多出等企业管理难题。

金鑫食品公司行政部和市场监管部的负责人都是老板的亲戚。但就这两个主儿,却使企划部的职员最近颇烦。因为,这两个主儿不但经常摆出一副直接领导者的姿态,询问企划部员工手上的事做得如何了,是否还有事在做,还时不时将一些所谓的通知、规定安排给企划部的员工做,并不论轻重、先后通常都要求急件。面对这种情况,企划部经理也颇有些为难,说了怕影响自己在这个公司的前途,不抗议却又会影响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和自己在下属面前的权威。而企划部普通职员呢?却也经常因此无所适从,搞不清自己到底应该听哪个的好。

三、家族成员私心作怪,损公肥私等问题更难处理

实际上,许多家族企业的老板都有一个心理误区,那就是,认为大家一家人不论对内对外,更能拧成一股绳有难同当、有富同享。真这么回事吗?对外也许还行,对内则难讲了。因为,维护与敛聚自己个人及其自己小家庭利益的私心毕竟是人的劣根。而且,正因为是一家人,所以“圈内”的攀比性,就更有可能为这种事情的发生提供了更多的温土。损公肥私的情况在非家族企业中也较为普遍的存在,但出了这种事情,却可能相对好处理得多。

在昊丰装饰中,采购小王是老板林总的小舅子。在日常的采购工作中,小王起初还能坚持原则,后来在“枕边风”的教育与材料供应商的“热情”中,慢慢也就吃起了回扣,不是采购价格越来越高就是材料质量越来越次。

林总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可他为什么仍让小王做采购呢?因为他认为:换得“外人”来做采购,他也会吃回扣,与其让外人吃还不如让“自己人”吃,只要不太过分就算了!可后来“过分”的事情就发生了---由于材料原因而出现了比较大的工程质量问题。林总将小舅子“正法”了吗?他还是没有。因为他连想想老岳父、老岳母和自己妻子求情的表情,就觉得心烦和难以应付。

四、皇亲国戚不论是否占据重要部门及核心岗位职位,都容易在事实上形成内闭的家族圈子,难以形成开放状态与真诚兼容、接受企业其他员工。

这种状况的存在,容易使企业中的家族成员难以自觉的对企业中的“外人”产生戒备、抵触甚至是打压心理与行为,或者是时不时展现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态。这显然容易形成“自己人”与“外人”的派别或矛盾体,不利于使自己企业的其他员工产生归属感,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调动与发挥其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创造力。

在尤因经贸公司中,财务部经理是老板的爱人,行政部经理是老板的岳父,人力资源部经理是老板的妹妹,驻店经理是老板的堂弟,管仓库的是老板的小姨子……总之,除了天天在外面跑的销售部职员之外,几乎所有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与关键岗位的职员都是“自己人”。于是,一些奇怪但又正常的事情经常在这个企业发生:忙后闲暇的时候,“外人”聊“外人”的,“自己人”聊“自己人”的;“外人”与“自己人”在工作中出现争端的时候,许多“自己人”便站到一起指责“外人”。“自己人”倒够团结的了。可“外人”就不是企业的“自己人”吗?这些,是尤因公司历经多年发展仍不能上新台阶和员工流动频繁的重要因素所在。

五、在企业的家族成员中,任人唯贤难以客观,倘若“自己人”能力难以服众,将会对企业其他员工的心态,能力和潜质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

事实上,不论家族成员是否在企业中位高权重但低能,是否是在清闲岗位上拿着高薪,只要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一些职位与岗位上占到一定人数,就可能影响“外人”的正确、客观的认知能力,就可能使企业的其他员工产生“他是老板某某人”的感觉,自己即使再努力,恐怕也难得到升职加薪的重用,和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其如此,还不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或者说骑马找马走着瞧。显然,这是不利于企业形成合力得到更大发展的。

类似事例众多,笔者在此不再赘举。

六点管理突围疑难

我和不少的家族企业老板就家族企业管理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交流,发现: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亲缘、血缘对企业所可能造成的危害,也并不是没有改的想法。但许多能使他们裹足的因素,却令他们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翻越家族企业管理难题突围这座大山。

制肘家族企业管理变革及突围的一些主要因素拈取如下:

其一,受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所影响,狠不下心拉不下脸。

其二,亲情不会按企业的运做方式运做,一旦拿企业中的某个或更大面积家族成员开刀,难以承受住来自亲情关系圈的压力。这可能是舆论上的,也可能是生活矛盾上的,等等。

其三,对许多家族企业而言,一些家族成员通常都是企业的开朝元老,不但曾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可能掌握了企业许多难以向外界道的秘密。如果要想较为顺利的进行管理突围,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非常大,甚至可能是自己所难以承受的。

其四,总觉得自己可以找出既不伤害家族成员利益又能进行变革之两全其美的办法,管理突围一拖再拖。

其五,与人力资源的使用环境有关。如:事情反正都需要人做,其他人就能胜任家族成员目前所承担的对应工作吗?就能比家族成员更忠于自己与企业吗?影响了家族企业所有者进行管理突围的决心及变革力度。

其六,企图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来进行家族企业管理突围,可是在执行上,却由于前述相关因素,而使制度得不到有力贯彻与落实。

受企业前述诸多场外与场内因素影响,难以进行管理突围就不突围了吗?显然,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不符合企业所有者将企业做大、做强、做长的愿景的。既然如此,有所凌云志的家族企业所有者,首先就应该狠下心来坚定自己进行变革的决心,只有这样,才好谈、才好做、才能做好企业管理突围的下一步。

七点管理突围建议

在家族企业进行管理突围的时候,需要企业所有者的狠心与决心之外,是否还需要其它一些东西呢?在此,笔者作如下几点建议,供有志变革的家族企业决策人参考。

一、交心

在任何一次的变革中,如果和关联利益人的交心程度不够,都可能遭遇不理解、难接受、不支持的阻力乃至是“滑铁卢”。在家族企业的管理突围中亦是如此。

实际上,在你进行管理突围的全过程中,不论你是否召开家庭民主会,还是进行单独交谈,只要你把话摊开,摆事实讲道理,望过去谈趋势,举例子言得失,家族成员又有多少会不明事理?反过来讲,既然是一家人又有什么话不能讲呢?

二、诚心

在你的管理突围中,或许会牵涉到清退一部分家族成员的情况,这些家族成员也可能会是和你一起打天下的亲人。他们现在不再适合在你的企业里再呆下去了,可是能说辞就辞吗?这于情与理似乎都有些不合适,而且,还可能为你的管理突围带来更多的场外阻力和场内的不良影响。

为此,你不妨拿出一点看得见的诚心出来,如论功发放“金色降落伞”遣散费,支持家族成员单独创业,上门“请罪”等等。

三、恒心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八个字,可在落实它的时候,却可能经常出现偏差。如,当你为规范自己家族企业的管理而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之后,负责制度贯彻的家族成员却怕得罪“自己人”,而“打折”甚至是事实上的不执行;当家族成员违反制度了,负责处理的另一个家族成员甚至是你自己却难以做到及时反应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

在这个时候,你就要抵挡住来自“心魔”和身边人的阻扰,建立起一套保障决策及制度执行的考核与监督机制,亲身督导和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挺过开始阶段的困难期,你可能就离管理突围之日不远了。

四、使自己成为更有权威的企业家长

在生活中,你可能“惧内”,企业中的某些家族成员也可能是你的长辈,但在企业中,你应该成为必须具有足够权威的企业家长。但这并不是要你具有家长作风,而是讲的是有关你一切以企业发展及利益为重的,不为亲情所扰的决策和督导执行的能力。只有作到这点了,你才能更好的约束、规范和激励企业中家族成员的言行,尽量规避家族企业管理难题的出现。

要做到这点,公正客观的处理事情的方式,言出必践,“依法”办事甚至是在企业中绝对控股等等,都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五、产权明晰,权利制衡

如果说产权明晰,关系到企业资产、收益到底有谁的份,该“分家”时就“分家”和是谁说了算的问题;那权利制衡,主要讲的则是有关企业着重制度上的“法治”。

在这一点上,你就需要检讨你的组织架构、职位设置、管理体系、考核激励体系是否形成了可以互相促进、牵制和制衡的紧密联系机制;是人治压倒了法治,还是法治压倒了

人治;企业中的家族成员是否出现过失控和无法制约的情况;

六、在内部弱化家族企业特征,在外部强化家族企业特征

这里所说的“在内部弱化家族企业特征”,是指在人员总数上,在管理职位及核心岗位上尽量减少家族人员的使用份额;在决策及执行中,尽量减少来自家族成员的干扰等家族企业管理弊端。也就是说其“内部”指的是企业,指的是企业的日常运营与管理。

“在外部强化家族企业特征”,指的是充分发挥企业中家族成员利于团结共进的好处,让非企业员工的关联家族成员,在企业外加强参与进对企业中家族成员的的督促与监管。此处“外部”的重点是如何利用好非企业员工之关联家族成员的力量。

七、有意识强化“自己人”与“外人”的协作能力与在职位、薪金上的竞争性,不吝啬对“外人”的升职加薪与其它激励

这有利于淡化家族企业的管理弊端,增强企业的合力与活力,使家族企业形成开放、兼容并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家族企业的管理突围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篇幅所限,笔者在此所作可能有程式化的嫌疑,及其简单概化的一些事实。希望此文能有抛砖引玉之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关注中国家族企业的成长。

家族历史范文 篇2

家族经营是一种古老的经营模式, 这一组织模式在我国自古有之。

中国古代晋商的代表人物是乔致庸。晋商管理机制中最具特点的是—人力股制度, 即财东对主要职员 (只针对主要职员并不面向全体员工) 依据其任职时间、贡献、能力来决定其享有的股份, 类似于现代企业给经理人期权、职工持股。但是, 人力股也叫人身股, 只归劳动者个人所有, 人力股不继承、不转让。

中国古代徽商的代表人物是胡雪岩。和晋商不同的是, 徽商依靠天然的族亲关系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转。徽商的管理阶层一般分为五个层次:商人 (类似于晋商的财东) 、代理人 (受商人委托经营, 多为族人) 、副手 (商人的助手, 多为亲属) 、掌计 (店铺的管理人员, 负责销售与采购, 多为族人) 、店伙或雇工 (也尽可能用族人) 。

20世纪初期, 新兴的民族工业, 绝大多数是采取典型的家族企业组织形式。例如, 简氏兄弟的南洋烟草公司, 荣氏家族的申新公司、福新公司、茂新公司等, 比比皆是。

近代经济史的家族企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家族企业, 以官僚家族投资为主, 官商勾结, 政治势力渗透于企业经营之中;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区域的家族企业, 则大多不具有政治背景, 家族企业多表现为家族或家族成员对企业投资、控制、经营。

1949年至50年代中期, 新中国政府完成了对私改造和公私合营, 进入纯公有制式的社会主义初级建设探索阶段, 家族企业的历史中断了。

在推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使得第一批离开土地的农民在简陋的条件下创立了一批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 即私营经济最初自农村经济中萌发, 从此掀开了新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新里程。

其中对家族企业组织形式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改革政策与法律有:1982年, 十二大首次明确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成分, 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适度发展;1987年, 十三大鼓励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更快地发展;1988年6月, 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同年10月, 十四大明确指出—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市场经济的主体包括民营企业;1999年,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写入宪法。以后的一系列政策与法律进一步的坚定支持形成的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 促进了我国现代家族企业的蓬勃发展。

二、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探索

伴随着家族企业规模和范围的扩张、科技进步、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等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我国家族企业传统制度的不适应性凸显。

依据制度经济学理论, 制度变迁即制度创新, 是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追逐外部利润是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 当规模经济、交易费用的节约、价格的变动、专业化分工所引起的外部利润无法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时, 既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实质上就是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过程。在制度需求方面表现在家族企业的产权制度的产权关系模糊、管理制度的家长式管理、用人机制的任人唯亲用人规则缺陷等;在制度供给方面则存在法律政策正式供给不足与传统文化等非正式供给过剩的矛盾。

1. 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探索

对于家族企业根源性的产权关系问题应否即能否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争议, 有两大对立的观点:反对变迁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未必适用于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组织形式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制度变迁的积极推行者则认为—随着家族企业经营与规模的扩张, 必须克服其根源性的障碍即进行产权制度变迁。

虽然也有封闭是家族股权结构经营成功的例证, 但是, 笔者认为, 当家族企业规模扩大或经营范围扩张时, 股权适度开放是一个趋势。中国古代晋商的人身股制度是我国古老的开放式股权结构的成功典范。家族企业适度向企业高层开放股权激励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维系核心员工忠臣和激励员工贡献;家族企业适当面向机构投资者开放, 有利于家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2. 家族企业治理变迁探索

因血缘和亲缘而产生的信任、合作, 从而形成家族企业的家族关系治理。家族关系治理具有内部成本低、团队意识强、应变迅速、沟通与决策畅通等诸多优势。但在现实中, 因父子、夫妻、兄弟反目造成家族企业分化瓦解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当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失衡时, 当家族企业管理资源面临匮乏时, 当企业规模扩张受限时, 基于家族关系的非正式的治理制度变得脆弱。这时, 引入正式的制度治理结合传统的非正式的家族关系治理, 既可发挥家族关系治理特有的优势, 又可利用制度治理的规范优势。只有处理好家族关系治理与规范的制度治理的互补与协同关系, 家族企业才有希望成为几代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 规避所谓的家族企业三代消亡定律。

总之, 当制度变迁形成的预期净收益大于成本时, 应该积极推行制度变迁。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历史回顾, 指出家族企业存在的必然性, 探讨家族企业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制度创新策略。

关键词:家族企业,企业治理,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哈罗德·詹姆斯〔美〕.家族企业.北京:三联书店, 2008

孙氏:历史巨变中的士大夫家族 篇3

孙武之后,书香伊始

孙氏来源,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有三支,其中一支出于齐国的田氏。田完六世孙田书,在齐国为大夫,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将乐安(今山东博兴县)赐封给他,并赐姓孙。著名军事家孙武就是田书的孙子。孙武的后人孙膑也是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儿子孙胜,曾在秦国为将,传40世至孙万登。孙武即是孙立人之祖。

孙万登在唐时曾官至金吾上将军。906年,孙万登奉令率军沿赣东进入皖地,屯军徽州休宁。不久,唐亡,孙万登无主可从,无令可奉,遂率部在休宁定居并选派军中身体强壮、精于农事的士卒就地辟荒耕耘。据《龙舒孙氏家谱》记载,孙万登定居休宁后,安居乐业,人丁兴旺。经历宋、元两朝,到明朝宣德三年,居住在休宁、祁门、款、黯四县的孙氏人口总数已超2万人。这些人皆尊孙万登为孙氏始祖,也有的称孙万登为“休宁一世祖”。

孙正仁是孙万登的第33代孙。清雍正初叶,孙正仁带全家到达庐州府舒城县东乡三河镇南岸定居。到孙立人时,已是第8代。

龙舒孙氏可称得上是书香世家。据《续修庐州府志·世族表》和光绪丁未年《续修舒城县志》记载,正仁公的后人中出有进士3人,举人3人,贡生3人,太学生7人,庠生4人,三品、六品军功做官的9人。而清代舒城一县仅出有进士13人,孙家就占了3人。

祖父迁户从商,父亲捉笔从文

孙炳炎是孙立人的祖父,在当地是很有影响的秀才。咸丰三年10月中旬,太平军攻下庐州后,在三河建城踞守。孙炳炎投奔时任杭嘉湖兵备道的堂叔孙观。待战事平息,孙炳炎回到三河,看到好端端的家被战火烧得只剩下断垣残壁,无奈只好举家移居庐江北乡金牛镇山南重建家园及孙氏宗祠。

移居后,孙炳炎着意经商,凭借显赫的家世和手中留存的家资,不几年就成为当地巨富。

孙炳炎生有3子,除长子臻泽过继给长兄德蕙外,次子熙泽、三子春泽均留在身边。 孙立人的父亲就是次子孙熙泽,生于同治八年,字焕庭,光绪甲午年举人。由于他中年蓄须,胡长且粗黑,当地人称“孙二胡子”。

孙熙泽在“江南乡试”中举时才26岁;朝廷派他去担任福建龙泉县教谕,他却以母亲年老拜辞,想必是年少得志,志不在此。光绪二十六年,孙熙泽参加进士考试,名落孙山。失意回乡后,与长兄臻泽共同编纂《续修舒城县志》。之后,孙熙泽曾被授为山东候补知县,济南、烟台地方审判厅丞,署理登州知府等职。光绪三十年,徐世昌创办青岛警察学堂,孙熙泽应邀出任总监,家眷也随着迁往青岛。民国元年,孙熙泽举家由青岛迁往北京,得皖籍军政要人相助,曾任山东全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国会议员、总统府谘议、中华大学副校长等职。民国十年,许世英主持皖政,特邀孙熙泽回皖任职。

孙熙泽的原配是金牛旺族方家的小姐。他与方氏育有三子(同人、立人、衡人)和三女(静人、作人、之人)。

孙立人在山东:

与德国人的第一次交锋

孙立人出生在1900年,当是时,满清已入耄耋之年,日薄西山。

6年后,孙立人进入私塾学校,如果大清的龙脉还能继续绵延,他就会像他的父辈们一样,沿着秀才、举人、进士的道路一直走上去,按照孙立人的天赋和努力,他最后一定会头戴花翎,脚蹬高靴,官拜御史大夫或者钦差大臣,甚至还会走得更高。

然而,1912年,大清王朝轰然坠落。学生们此后不再学之乎者也,而改习西学。这一年,孙立人随父到山东青岛,进入了一家德语学校就读。

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关于孙立人的记载,是他在青岛上学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孙立人在海边捡到一个漂亮石头,几个德国人想要,他不给,被打了两个耳光,石头也被抢走了。“这件事是我终生的一个耻辱。”60多年后,孙立人说。

那种情势下,幼小的孙立人肯定是打不过德国孩子,尽管孙立人明白这一点,但他还是冲上了,这反映出他从小就具有勇敢和正义的品质。他在遭到德国孩子打了耳光后,没有像莽夫一样冲上去拼命,这又能看出他懂得隐忍以行,审时度势。被打后不流眼泪,反映了他倔强和不服输的性格。

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时孙立人的表现,与其日后的作为确有共同之处。

咸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篇4

【郡望】汝南郡:汉高帝时置。治所上蔡,相当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一带。

历史来源

「咸」源出

1、出自高辛氏。帝喾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臣子咸丘黑,是咸姓始祖。

2、出自巫者。商代有贤臣名咸,因为以卜祝巫事为职业,故称咸巫,其后代以祖先名字为姓,称咸氏。

3、出自姬姓。春秋时,晋献公的王妃骊姬发难,欲立奚齐为嗣,驱逐公子重耳和夷吾,导致晋国内乱。后废晋国公族,称为咸氏。

堂号

含象堂:咸冀为唐朝开元年间十八学士之一,朝廷在含象亭上画了他的像。像旁有御赞。

迁徙分布

翁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篇5

郡望 临川郡、钱塘郡、盐官郡。江西省抚州至南城一带,浙江省杭州市。

历史来源

「翁」源出

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恐非也)。其子孙以邑名翁为氏。

得姓始祖

翁难乙、翁弘

堂号

资善堂、赐鱼堂、六桂堂

迁徙分布

秦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篇6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

历史来源

「秦」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正》所载,周朝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鲁国,裔孙以公族大夫者食采于秦邑(今河南省范县北),以邑名「秦」为氏。二;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嬴姓之后,伯益裔孙非子,周孝王封之于秦,陇西秦亭是也。至始皇灭六国,子婴归汉,子孙以国为氏。三;古代大秦(罗马帝国)商人秦论。公元226年由海道抵达吴国,曾谒见孙权,谈及大秦的风土人俗,后归本国。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秦末有秦同,从刘邦击项羽有,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家族名人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太虚,北宋高邮人。官太学博士,累迁国史院编修官。少豪隽慷慨,工诗文,词风柔婉,世称秦淮海。着有淮海集四十卷。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扬州高邮人。元丰进士,熙宁间以诗赋见賞于苏轼,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元祐初因轼荐为太学博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绍圣元年坐元佑党籍,通判杭州,后编管雷州,徽宗即位,放还。卒于藤州。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秦琼:(?-638):字叔宝,唐时名将,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大业中先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士卒,后降于李密,复归王世充,旋弃之投唐,任马军总管。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胡国公。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桧:(1090-1155):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俘北去,后为挞懒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兵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而归。绍兴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逐张浚、赵鼎,收夺诸大将兵权,杀抗金名将岳飞,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称臣纳币,订立绍兴和议,为世人不齿。连其后裔到岳坟前也什分惭愧,曾有诗:人自宋后名无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土司职,领其兵,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军颇能征战,天启时以征讨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授都督佥事,任总兵,崇祯十三年奉命追击张献忠,所部白杆兵覆没,十七年张献忠再次入蜀,她据守石砫抵抗,后病死,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家族历史范文 篇7

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 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于每年元旦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主音乐厅金色大厅如期举行。演奏的曲目大都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奥地利轻音乐作品。由维也纳爱乐乐团与全球最杰出的指挥家合作演出。

其中《拉德斯基进行曲》 (Radetzky—Marsch)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An der schoenen blauen Donau, Walzer) 、歌剧《蝙蝠》 (Die Fledermaus) 序曲等作品都是我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音乐会保留曲目。

一、奥地利轻音乐的诞生及发展历程:

1823年, 奥地利维也纳两位年仅十三四岁的乐手, 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Vater) 和组建了一个“四重奏乐队”。他们共同创作舞曲, 为维也纳的皇宫、娱乐场、公园的舞会伴奏。

兰纳的作品有200余首, 其中100首以上是圆舞曲。其著名作品有《佩斯特圆舞曲》、《美泉宫人》等。

1825年老约翰·施特劳斯离开兰纳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从那时起, 维也纳的舞迷们就逐渐分成了兰纳派和施特劳斯派。两派在竞争中创作和演奏了大量优秀的舞曲作品。

老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1月21日在《维也纳报》上出版了他的首部作品《F大调七首圆舞曲》。随后的《维也纳狂欢节圆舞曲》、《鸽子圆舞曲》等作品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带领乐队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奏, 1837年-1838年在巴黎的演出受到市民的格外欢迎, 当时在巴黎的大音乐家柏辽兹、梅耶贝尔、帕格尼尼等都很称赞他的音乐。1849年老约翰·施特劳斯从伦敦演出返回维也纳后由于旅途疲劳、心力交瘁不幸感染了猩红热, 45岁就英年早逝了。他一生创作了150首圆舞曲、14首波尔卡、28首加洛普舞曲、35首卡得累尔舞曲和19首进行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坚决反对他的五个孩子从事音乐创作这一充满艰辛的工作, 但是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从小的耳濡目染, 使他的三个儿子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都成了著名的音乐家。

长子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son, ) , 19岁就组建了自己的乐团, 1844年10月15日,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乐团在多姆迈尔游乐场举行首场演出, 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他所创作的《心灵的诗篇圆舞曲》在观众的强烈欢呼下, 连续演奏了五次。维也纳杂志《幽默家》的报导用寥寥数语道破了维也纳人共同的心声“好好休息吧, 兰纳!晚上好, 老约翰·施特劳斯!早上好, 年轻的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在借鉴父亲和兰纳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开创了个人的鲜明风格, 他的作品旋律典雅华丽、优美流畅、节奏明快而富有动力、配器简明而色彩丰富。他创作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等168首圆舞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闲聊波尔卡》《安娜波尔卡》等117首波尔卡, 100余首民间舞曲、40余首进行曲。17部轻歌剧。被誉为“圆舞曲之王”、“轻歌剧之王”。

1853年, 约翰·施特劳斯身染重疾, 其弟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ph Strauss) , 这位已经颇有成就的建筑工程师, 转而投身音乐事业。创作了《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动力圆舞曲》、《女人的心玛祖卡》、《饶舌波尔卡》以及与约翰·施特劳斯共同创作的《拨弦波尔卡》等。在他短短17年的音乐生涯中作品达二百八十三首之多。其作品充满了纤细、严谨、沉郁、忧伤的情调, 被誉为:“圆舞曲的舒伯特”。

1855年2月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幼子爱德华·施特劳斯首次登台亮相。在苏菲游泳馆舞厅演出的圆舞曲《嘲讽》中担任首席竖琴手。直到1860年的狂欢节, 爱德华才首次作为作曲家和指挥家登台演出。作为作曲家他的作品往往被两位兄长的锋芒所掩盖。他擅长创作快速波尔卡, 《火车来了》是他的代表作品。他继承了老约翰·施特劳斯擅长的指挥大型乐队的能力。他和两位哥哥约翰·施特劳斯和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努力, 为奥地利轻音乐的产生、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899年和1901年两次带家族乐团赴北美巡回演出后, 爱德华解散了家族乐团。

二、奥地利轻音乐的风格特征:

1.19世纪下半叶, 欧洲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高涨, 奥地利轻音乐的很多作品都以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 与当时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仿佛是一部欧洲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音乐编年史。

十九世纪下半叶, 奥地利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1866年的普奥战争以奥地利的失败而告终。悲伤、沉闷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奥地利。

此时, 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经理约翰·赫贝克委托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一首象征维也纳独特气质, 展现维也纳城市魅力的合唱作品。德国诗人卡尔贝克的诗集《宁静之歌》中有一首名为《在多瑙河畔》的诗, 美妙的诗句启发了约翰·施特劳斯, 他创作了以《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为标题的圆舞曲。由合唱团团员约瑟夫·魏尔填词。1867年2月15日由维也纳男声团首演。同年3月10日, 约翰·施特劳斯将其改编为管弦乐曲, 很快风靡欧美各国, 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拉德斯基进行曲Radetzky—Marsch》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创作于1848年, 这首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约瑟夫·冯·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一位伯爵, 他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的殖民统治。1848年, 他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 镇压了伦巴底起义。军队开进意大利米兰后, 在维也纳人庆祝胜利的晚会上, 老约翰·施特劳斯为之演奏了《拉德斯基进行曲》。因此, 这首进行曲事实上是一首侵略者的颂歌。尽管如此, 《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令人振奋的激昂情绪征服了广大听众。被后人幽默的称为“为坏事而作的好进行曲”。

2. 奥地利轻音乐的很多作品取材于奥地利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现实生活, 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城市音乐有着血肉联系。保存了奥地利民间音乐的纯朴和朝气, 同时又兼备了维也纳城市音乐的情感和魅力, 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由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8年6月。乐曲以维也纳近郊的森林为背景, 描绘出宁静、祥和的乡村情景。乐曲在序曲和第二圆舞曲主题部分运用了奥地利民间连德勒舞曲的音乐元素。序曲第三段奥地利民间乐器齐特琴的独奏使乐曲的民族色彩更为浓郁。轻快婉转的旋律生动的刻画出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宛如林中小鸟的啼鸣, 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场欢乐的林间舞会。

《奥地利的村燕》是一部以阿尔卑斯山的景色为背景的爱情长篇小说。约瑟夫·施特劳斯从小说中获得启发, 创作了《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作品当中大量运用了阿尔卑斯地区民间连德勒舞曲的音调。此外这部作品最具民间特色的地方是引子和第四圆舞曲当中的旋律酷似阿尔卑斯山村民中流传的约得尔调。约得尔调是运用真嗓和假嗓频繁交替形成的一种民间唱法。约瑟夫将作品题献给同名小说的作者西尔伯施泰因。不仅小说在当时十分畅销, 圆舞曲也以其清新明快的旋律迅速风靡维也纳。

3. 奥地利轻音乐将流行与高雅、娱乐与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 作品中充满了欢快、热情、乐观、诙谐的情绪, 是古典音乐当中雅俗共赏的典范。

《蝙蝠Die Fledermaus》是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的代表作品, 是引领维也纳轻歌剧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巅峰之作。《蝙蝠》是一部宜雅宜俗的杰作, 剧情描写了一场化妆舞会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喜剧故事。圆舞曲、波尔卡舞曲、恰尔达什舞曲、塔兰泰拉舞曲……整部作品充满了丰富和令人陶醉的悦耳声调。他的伟大之处在于, 将咖啡馆的气氛与大剧院的气氛结合的天衣无缝, 《蝙蝠》打破了轻歌剧很少在国家歌剧院上演的惯例, 它已经成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年度压轴大戏, 在每年的除夕和元旦连续上演四场。在《蝙蝠》优美轻松的旋律中等待新年钟声的到来, 成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维也纳人的新民俗。

《闲聊波尔卡》创作于1858年, 当时约翰·施特劳斯正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近郊的巴浦洛夫斯克指挥音乐会, 在这里他常常看到一些妇女交头接耳、叽叽喳喳。约翰·施特劳斯用妇女们交头接耳时发出的“特里茨—特拉茨” (中文:叽叽喳喳) 的声音为曲名写了一首波尔卡。作品较多地运用了大跳音程、顿音奏法、连续出现的十六分音符、不断向上级进的旋律、突弱突强的力度变化等音乐元素, 将妇女们喋喋不休闲聊时的状态描绘得生动、传神, 幽默、风趣地讽刺了这一现象。后来填词改变为合唱作品。成为维也纳童声 (男童) 合唱团的保留曲目。

三、施特劳斯家族对奥地利轻音乐发展的历史贡献:

1. 经过几代音乐家千余首作品的创作, 将单纯用于舞会伴奏的圆舞曲、波尔卡等流行舞曲音乐发展为交响音乐会曲目。特别是在圆舞曲创作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老约翰·施特劳斯与兰纳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 确立了维也纳圆舞曲的体裁形式。他的三个儿子尤其是长子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使圆舞曲得以成熟和完善。使其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奇葩。

作品旋律优美、流畅, 色彩丰富, 节奏鲜明, 整体风格乐观向上, 辉煌华丽。

2. 使轻歌剧这一音乐戏剧体裁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 维也纳轻歌剧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在这一体裁领域独树一帜。

轻歌剧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随后流传至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英国、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并迅速风靡于欧美的市民阶层。1872年, 约翰?施特劳斯受轻歌剧作曲家奥芬巴赫的影响感觉到舞曲音乐的局限性, 逐渐将创作的重点转向了轻歌剧。创作了《蝙蝠》、《吉卜赛男爵》、《罗马狂欢节》等十七部轻歌剧。尽管这些作品的脚本往往是戏剧方面的平庸之作, 但具有天才般创造力的约翰·施特劳斯赋予他们丰富多彩的旋律, 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3. 施特劳斯家族为奥地利轻音乐的产生、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成为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这一传统使奥地利轻音乐不仅风靡全欧, 而且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对全世界的音乐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十九世纪奥地利轻音乐在欧美各国悄然兴起, 其作品风格既保存了奥地利民间音乐的质朴传统又兼备了城市音乐的丰富情感。维也纳著名的音乐世家施特劳斯家族, 经过几代音乐家千余首作品的创作, 将流行舞曲音乐逐渐发展为雅俗共赏的音乐会曲目, 使圆舞曲、波尔卡、轻歌剧等音乐体裁得以成熟和完善, 使奥地利轻音乐风靡了一个多世纪, 并成为永恒的经典。

关键词: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轻音乐,创作历程,风格特征,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本谦.外国著名轻歌剧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管谨义.欧洲著名音乐家评传.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 2003.

[4]周小静.西洋歌剧简史与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美]房龙.音乐的故事.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3.

[6]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7][德]诺伯特·林克.约翰·施特劳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家族历史范文 篇8

博主:茜茜丽亚

博客等级:16

博客积分:1338

博客访问:128,429

关注人气:679

曼彻斯特南部的柴郡是一个深藏着许多美丽花园的地方,艾蕾府邸花园(Arley Hall Garden)便是其中之一。艾蕾府邸的主人是一位子爵,世代相传,建于18世纪的艾蕾花园在同一个家族中度过了二百多年。我一向偏爱那些源远流长的风物人事,因为有岁月打磨的痕迹。

许多花园的书会提到艾蕾花园,它是全英格兰第一个出现的草本花境。按照书上说的:“从六月开始,色彩逐渐升温,到九月尤为浓烈。”进入花园的大道上,种着两列椴树,夏天时。它们就变成两道绿色的屏障了。

艾蕾花园的面积不算很大,大约8亩地,但是由于各个主题园的分布若隐若现,迂回曲折,走完全部十二个园子时,感觉仿佛涉过了多少山山水水似的。我从一个园子进入另一个园子,有时穿过隐藏在深处的一个树篱拱门;有时越过一片开满野花的荒地,荒得让我以为误出了花园;有时大门会眼前一亮地出现。反而使我几乎却步。除了古典的审美,艾蕾花园是一个充满了趣味的地方。石板花园的焦点是这尊被白郁金香围绕着的石像,整个石板花园,就像一个怡人的房间,树的墙壁,碎花墙纸,台上摆着插花和雕像,风和花香在自由流动,美得难以将息,真正是last not the least!

每次看完一个花园,我总会说,还要再来。对于艾蕾花园来说,更是如此。六月,我要再来看它的草本花境如何开始升温。七月,来看玫瑰园和红墙花园。到了秋天,再看厨房花园的丰收。冬季如果下雪,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披上银霜,一定美极了。我是如此的贪心,真想要再来许多次。

姜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篇9

1.天水郡:西汉置郡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圭阝(今甘肃省天水市);2.广汉郡:西汉治所在乘乡(今四川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3.河南郡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4.渭川郡:姜子牙的后裔,分布未详。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志里面记载,姜姓,石桥镇居住,乃是姜子牙的后裔。

历史来源

「姜」源出

姜姓起源有三:

1、炎帝神农氏。《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姜姓始自炎帝。

2、出自桓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唐代上元时有桓姓者改为姜姓。

3、出自其他民族改姓。据《宋书吐谷浑传》所载,宋时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满八旗姜佳氏改为姜姓;除此以外,今满族、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迁徙分布

姜姓,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姜世良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其后代子孙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广东陆丰盐墩乡,继续繁荣发展。后来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姜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堂号

姜姓以天水、龙泰、稼穑、渭滨、敬睦、云磬、森阳等为其堂号。

家族名人

姜子牙: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小白:即齐桓公,姜子牙的后裔,姜姓吕氏,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

家族历史范文 篇10

历史来源

1、出自为空桑氏所改而来。空桑,是一个古代地名,地址在今天的河南开封陈留镇南部。商朝的时候有大臣伊尹生于空桑,他的儿子于是就叫做空桑,后来他的子孙后代都以空桑作为姓氏,随着历史的演变,改为空姓。

2、出自为空桐氏所改。空同,也称为空桐、崆峒。相传商代的时候,商代始祖的后代分封空桐,成为空桐国。后代以国为姓。也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居住在空同山而得空同姓的。后来省为空姓。

3、出自为空相氏所改。传说为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原来叫做空相氏,后来省为空姓。

4、出自右空侯氏,以国名为姓。后来省文为空姓。

得姓始祖:空桑。空氏由空桑氏、空同氏、空相氏等复姓简化所改而来。空桑,是一个古代地名,地址在今天的河南开封陈留镇南部。商朝的时候有大臣伊尹生于空桑,他的儿子于是就叫做空桑,后来他的`子孙后代都以空桑作为姓氏,随着历史的演变,改为空姓。空氏后人尊空桑为空姓的得姓始祖。

家族名人

空同氏:相传为赵襄子之夫人。

空空儿:唐人传奇《聂隐娘》中登场的怪盗,按其年代应在唐后期,然书中借用来做为安禄山手下的高手,增加一点小说的趣味性。且此名未必不似风魔小太郎之号为世袭之可能。

迁徙分布

七年历史(范文) 篇11

1、“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

2、下列哪一项的搭配是错误的?()

A.女真—阿骨打—金B.契丹—阿保机—北宋

C.党项—元昊—西夏D.蒙古—忽必烈—元

3、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

4、“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A.太湖流域B.长江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

5、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的:()

A.安徽B.山西C.河南D.四川

6、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时,全国经济重心由黄

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7.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

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其中包含了哪几位历史人物?(5分)你最欣赏

哪一位?谈谈你的看法.(10分)

8.(10分)寻找史实支撑论点

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

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

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

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

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采

用的是哪种意见?(2分)

(2)请从课文中概括相关的事例加以说明所持观点。概括的事实填在下列横线

上。(注意:大段照抄原文者不能得分)(8分)。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范文 篇12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

1、做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作业要交。

要求:题目自拟,写——的昨天、今天、明天

可以是自己家的昨天、今天、明天,也可以是家族的,还可以是父母的公司,单位的昨天、今天、明天。还可以是你了解喜欢的人,事物,景点名胜。还可以是临朐的、你生活的街道、乡镇、村庄的、生活小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通过昨天、今天、明天的变换,写出你的感悟和认识,或教训或期待。

字数要求在3000——5000之间,必须手写,用稿纸。也可以是课件,剪辑的视频也可以。一定要用心去做。老师将把大家的努力收集为一个资源库,以后大家共同分享。

2、预习下册书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画第1——3课的知识树,每一节课画一棵知识树,用铅笔画在16开的纸上。总共画4棵。作业要交。

祝家长和同学们春节快乐!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

1、做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作业要交。

要求:题目自拟,写——的昨天、今天、明天

可以是自己家的昨天、今天、明天,也可以是家族的,还可以是父母的公司,单位的昨天、今天、明天。还可以是你了解喜欢的人,事物,景点名胜。还可以是临朐的、你生活的街道、乡镇、村庄的、生活小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通过昨天、今天、明天的变换,写出你的感悟和认识,或教训或期待。

字数要求在3000——5000之间,必须手写,用稿纸。也可以是课件,剪辑的视频也可以。一定要用心去做。老师将把大家的努力收集为一个资源库,以后大家共同分享。

2、预习下册书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画第1——3课的知识树,每一节课画一棵知识树,用铅笔画在16开的纸上。总共画4棵。作业要交。

祝家长和同学们春节快乐!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

1、做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作业要交。

要求:题目自拟,写——的昨天、今天、明天

可以是自己家的昨天、今天、明天,也可以是家族的,还可以是父母的公司,单位的昨天、今天、明天。还可以是你了解喜欢的人,事物,景点名胜。还可以是临朐的、你生活的街道、乡镇、村庄的、生活小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通过昨天、今天、明天的变换,写出你的感悟和认识,或教训或期待。

字数要求在3000——5000之间,必须手写,用稿纸。也可以是课件,剪辑的视频也可以。一定要用心去做。老师将把大家的努力收集为一个资源库,以后大家共同分享。

2、预习下册书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画第1——3课的知识树,每一节课画一棵知识树,用铅笔画在16开的纸上。总共画4棵。作业要交。

中考历史知识点范文 篇13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战国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

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

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

(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

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既消除了水患,又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争鸣: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秦朝—南北朝

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城咸阳。

2、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 36 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2)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4)巩固、开发边疆: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开发越族地区,开凿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一)。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汉通西域

1、汉武帝(是西汉的鼎盛时期)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破格录用人才(如董仲舒、卫青等)。

(2)经济上:把地方 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6)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汉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西汉:

①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央与西域的联系。

张骞为沟通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出了贡献。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东汉: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

(4)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166年,大秦(古罗马)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

三、丝绸之路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说明当时中国已与欧洲建立联系,当时的中国被称为“丝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古今地名对照:

古代:欧洲 ← 西亚 ←今新疆境内 ← 河西走廊 ← 长安

现在:欧洲 ←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今新疆境内 ← 甘肃河西走廊 ← 西安

四、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五十多年里,实行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措施(见汉武帝的“大一统”),由于他“兴造功业”,多方建树,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将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连年用兵,国力耗损,晚年时社会出现动荡。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已昭”,宣布停止征伐,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与民休息”,使西汉鼎盛局面又得以延续。

五、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刘备、孙权联军以少胜多在赤壁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不属于三国时代)

六、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主要原因: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最重要原因);

④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得到迅速开发。

2、江南地区的开发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①三国时的吴国,重视农耕,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②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开始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③东晋南朝时期,使江南得到迅速发展;

④从五代十国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七、北魏(鲜卑族)孝文帝(拓拔宏)改革与民族融合1、背景: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

2、主要内容:

(1)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

(2)实行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迁都洛阳:为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 年迁都洛阳;(4)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话,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3、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八、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推动 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九、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后)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取佛经,迎来西域高僧,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教徒尊他为张天师。(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宗教)

十、石窟艺术

1、开凿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是统治阶级为了宣扬佛教而开凿的。(石窟艺术与都佛教的盛行有关)

2、主要的石窟群:

①云冈石窟(在今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前期);

②龙门石窟(在今河南洛阳,开凿于北魏至隋唐时期);

③敦煌莫高窟(在今甘肃敦煌,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十一、《史记》《资治通鉴》

1、《史记》:

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巨著。作者是汉武帝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资治通鉴》: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隋朝—唐朝

一、隋唐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开凿

1、隋唐科举制度

(1)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士族手里,集权到中央。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610年;

(3)大运河的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四五千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三点四段通五河”)

(4)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唐朝诗人对京杭大运河的赞颂)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它的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治国方略: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2)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善于用人。他任命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4)沿用和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

(5)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6)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在她统治期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饮茶之风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新的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抗天灾能力增强(抗旱、治蝗)。

2、手工业——丝织业发达,以轻盈精薄著称(服装主要以丝、麻为主);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3、商业——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内有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之分,边疆各族和外国商旅云集,店铺林立,繁华异常。此外还有洛阳、扬州和成都也很兴盛。

四、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合并州郡;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科举制度;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繁荣。

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但是,作为封建帝王,他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而且他杀兄逼父夺取皇权的行为,是不足称道的。

五、以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唐与日本的关系:

①谴唐使:

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谴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谴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谴唐使来中国的有十多

次,在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

②鉴真东渡:

唐朝赴日本最有名的是鉴真和尚,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那时他已双目失明,他在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奈良创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

2、唐与天竺的关系:

①玄奘西游: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②我国的造纸术在唐时传入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

以上史实说明,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其影响是双向性的。一方面在与日本、天竺等国的交往中,先进的唐朝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周边国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唐朝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唐朝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因此,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3、唐朝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①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对外交往发达的最主要原因)

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③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六、赵州桥、敦煌莫高窟、雕版印刷术

1、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

2、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在隋朝有很大的发展。坐落在今天甘肃省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大多是隋朝时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3、雕版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辽、宋、夏、金—元朝

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1、经济重心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农业:两宋时期,由于政府提倡,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的优良品种占城稻也得到推广,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北宋时的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迅速兴起

4、制瓷业:两宋重要瓷窑有遍布各地,其中定窑、均窑、哥窑(烧出裂纹)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

5、采矿业:北宋时煤大量开采,东京城的百姓已开始用煤做燃料。

6、造船业: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是国家。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从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就可以证明)

7、商业: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还有娱乐场所“瓦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它的繁荣景象)。③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百万。

8、海外贸易: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

两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

二、辽(契丹族)、宋、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等政权的并立

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契丹皇帝辽太宗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辽。(1125年金灭辽)杨家将的故事与辽(契丹)有关。

1005年,北宋与辽结成澶渊之盟,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天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960——1127年金灭北宋)

3、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史称西夏。

4、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在会宁称帝,国号金,后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5、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岳飞的抗

金斗争赢得了人民的尊敬。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不属于元朝)

2、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蒙古为元朝;1276年灭南宋,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最终失败,1279年统一全国。

3、行省制度: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忽必烈时开始实行)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4、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5、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6、元朝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与当时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的大港口。

7、回族的形成(民族融合的发展):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各族和一些定居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资治通鉴》

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司南——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后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使用,并由阿拉伯传到欧洲,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火炮等。

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资治通鉴》: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明朝

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①废行中书省(行省),设三司; ②废丞相,权分六部;

③设殿阁大学士,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④设锦衣卫,由皇帝指挥。

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以宦官为统领,由皇帝直接控制;明朝中期,又设立西厂。

3、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实行八股取士。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文体是八股文。对文化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二、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1、郑和下西洋:(今年已经有600周年)

(1)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即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印度洋沿岸地区。(2)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3)时间及到达地点: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秋冬顺东北、西北季风出发,夏季顺西南、东南季风返回。(泉州灵山圣墓内的郑和行香碑上,记载了郑和第五次航行前来此处行香的史实。)

(4)意义: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5)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③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我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⑤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戚继光率戚家军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1565年,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肃清,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封侯非我 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上一篇:男生有内涵的伤感句子下一篇:游戏原画培训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