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共15篇)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1
2春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板书设计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2
以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花样跳绳“一带一跳”的动作要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身心等方面得到锻炼。
二、教材分析
花样跳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因其花样多、趣味性强、锻炼价值较高、方便易行,深受大家的喜爱。“一带一跳”是众多花样中的一种。本课是水平二(三年级)花样跳绳第5次课,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是巩固学过的单人和双人花样跳绳动作,学习“一带一跳”动作。
本教材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好进出跳绳的时机,配合同伴连续跳绳的能力,发展学生身体的灵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及弹跳能力。
本课虽然趣味性强,但跳绳毕竟是一项对协调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所以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经历跳会—会跳—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的过程,才可能掌握一定的跳绳技术和锻炼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从而体会到跳绳带来的成功喜悦,并积极地参与跳绳运动,去锻炼身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学好花样跳绳充满信心。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弱,学生喜欢学习运动技巧,表现欲望比较强,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但兴趣容易转移。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中,要安排灵活多样的跳绳练习,让学生人人享受跳绳,人人都有进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氛围,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学练,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通过榜样的示范,让学生感受到优美的动作,从而能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动作,促进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课堂上还要让学生互相配合,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此学生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还能掌握更多的有关跳绳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
课堂以永登县非常熟悉的兰州拉面开头,顺势自然地用跳绳做起“兰州拉面”来,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师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学习。在课的准备部分,播放《大家一起来跳绳》歌曲,学生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热身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主课教学。基本部分的教学中,学生分别进行了1min并脚跳绳、单人及双人自由跳、“一带一跳”、闯关游戏、鸭子步行走游戏等,学习的内容由易到难逐步过渡,通过教、学、巩固等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突破教学难点,采用教师示范、先分解后整体、榜样引领、鼓励教育、兴趣引导等方法。在结束部分,采用《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放松练习的歌曲,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放松目的。
点评:
从技术动作教学走向运动能力教学
本课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的设计思路清晰、形式新颖、有创造性、有特色,导入设置合理;能根椐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技能等方面的有效发展。
采用“启发式”、游戏和竞赛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准备部分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兰州拉面”为情境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奋性,为迅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和身体基础。
基本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单人速度→单人花样→双人花样的练习为本课主教材“一带一”双人跳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有效地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闯关游戏”有利于巩固提高“一带一”双人跳的技能水平,体现了从技术动作掌握到技术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游戏“鸭子步行走”能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符合身体素质“课课练”的教学要求。
结束部分,在《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的伴奏下,全班学生跳起舞蹈,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恢复。
值得商榷的方面:
1.学习目标设计欠缺发展体能的目标,如,通过本课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弹跳力、灵敏性等。
2.基本部分的1min跳绳和单人花样跳绳(并脚跳、单脚跳),二者动作的完成有相同之处,选其中一个内容就可以,建议选后者,同时放到准备部分练习,在作为常规跳绳练习的同时,又达到热身的作用,还为本课主教材增加了练习时间。
3.关于双人花样跳绳的概念:双人花样跳绳包括单绳和双绳。本课教材双人花样跳绳——“一带一跳”不清楚、不明确。应该是“双人单绳一带一花样跳”。
点评人: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3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古、诗、首、眠、处、闻”6个生字,会写生字“古、声、多、处、知”。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2、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3、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制作上课用的课件。
课前指导学生把课本翻到12页,反扣在桌子上。把文具摆放整齐,做好上课的准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自读识字
1、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
2、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古诗(加拼音)。
3、你会背几首古诗?(板书:首(加拼音))哪位同学认识这个“首”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板书:古诗两首)
4、雨后的早晨,当我们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时,你有什么感觉?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们有同感,他以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春晓(板书:春晓)
5、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想办法认识他们。
1、生背诵学过的古诗。
2、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教不会的。然后集体交流并书空“古”。
3、指名读字、正音、扩词。
4、生可以根据切身经历来回答,也可以想象着来回答。
5、自读全诗,圈出生字,认字。1、背诵思乡学过的古诗比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2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合作交流
下面让我们与诗人共同欣赏这幅春景图吧!
1、师范读课文。
2、检查生字是否会读了。
3、自由将诗文读两遍,(1)、读准字音,将诗句子读通顺读流畅!(2)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5
《春晓》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9
《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背诵文。
教学步骤
【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
一、导入新。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一年级春晓教学设计音乐 篇6
1.通过该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古诗新唱的形式,并积极地学习其他的古诗新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体会歌曲的情感,让学生能通过学习该曲看到春之美,听到春之美,并能赞美春之美。
3.请学生自编简单动作来表现该曲活泼愉快的情绪,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边唱边演中体会古诗新唱是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诗词的美学意境和内在的情感,从而使作品的文学形象和语言形象融为一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利用琴声师生问好
二. 新授:
1、导入:
(1)请生看屏幕
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吗?
生:春天。
师:说的真好。这是春天的图画,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1:图上的花开了。
生2:草绿了。
生3:春雨在下。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为你们骄傲!这二幅图都是表现春天的景象的。那么,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
生1:《春天在哪里》。
生2:《春雨蒙蒙地下》。
生3:《小兩沙沙》。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有关春天的歌唱给老师听一听。
生:(唱)
师:这几个同学唱得真好。看来,春天确实太美了,我们都爱这个季节。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赞美它呀!有关春天的歌多,春天的诗也有不少呢!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背一背有关春天的诗呢?
生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你真棒!你让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美丽的古诗吧。
屏显: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晓。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师生齐读《春晓》,注意节奏。
2.解读:
师:你们都会背这首诗了,难怪读得这么美,唐代诗人孟浩然真了不起,只用了20个字就把春天写得这样美,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为这首诗配上音乐,让它听起来更美,老师这里有两段音乐,你们听听,然后帮老师选一选吧。选一首最适合这首诗的乐曲。
(1)屏幕显示两首乐曲:依次播放(乐曲一《二泉映月》)(乐曲二《春晓》伴奏曲)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哪首乐曲配《春晓》更合适呢? 生:乐曲二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因为第二首曲子欢快活泼,更适合春天。
生2:因为第一首曲子节奏较慢,不适合这首诗。
师:你们说的真好,因为第二首乐曲活泼热情,更能表现春天的美,现在就让老师配上这首乐曲,为你们朗诵一遍《春晓》吧。
(2)教师按《春晓》伴奏曲的节奏为同学朗诵该曲(播放音乐)。
师: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朗诵一遍吗?
(3)学生随音乐节奏朗诵,老师边朗诵边指导,引导学生准
确地把握节奏。
3.深入:
师:孩子们,这首诗不光能配乐朗诵,它还能唱呢,你们听——
(1)屏幕显示该曲的动画演唱。
师:好听吗?
生:答
师:古诗不光能读,它还能唱得这么好听,这样的歌曲就叫——古诗新唱,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古诗新唱。古诗新唱其实就是作曲家们为古诗配上好听的旋律,让我们唱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简单易学。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2)学唱歌曲:
同学们,老师再请你们认真地听一下这首古诗新唱,听完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①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感。
师:请你们说说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1:春天到了,鸟在叫。
生2:花儿都开了,草绿了。
生3:春雨在滋润花草。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7
【精彩回放】
情境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我把它分成几段讲,请你们一边听一边画出来。第一段:美丽的春天来了,睡觉真舒服呀,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教师板书:“春天”。
幼儿1:画了美丽的鲜花、绿草。
幼儿2:还画了柳树。
幼儿3:在天空中画了小燕子,也能表现春天。
……
(这就是想象,这就是创造,幼儿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情境2:这时候,处处都听到了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好象在唱着一首动听的歌。教师板书:“处处”。
幼儿1:画面上画满了小鸟。
幼儿2:把小鸟画在了一座小房顶上、一棵树上。
……
情境3:昨天夜里刮了一阵风,还下了一场雨,孩子们想想该怎么画?教师板书:“夜”。
幼儿1:画点树枝在轻风中飘动。
幼儿2:画上了许多雨点,在雨点中有一个月亮,还夹着许多星星。(虽然下雨天空中没有星星和月亮,但孩子说为了表现那是晚上,这就是孩子的眼光。)
幼儿3:给画面图上了黑色。(他说晚上什么都看不见,只听见声音。)
……
情境4:夜里刮了风,还下了雨,你们说第二天会看见什么情景呢?请你们也把它画下来。教师板书:“花落”。
情景5:老师现在朗诵一首古诗给你们听,古诗的名字叫《春晓》。(幼儿基本都会朗诵)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吗?
情景6:许多幼儿能基本说出古诗的意思,更有一部分幼儿能按照教师讲述的故事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
情境6:孩子们,你们不但画得这么好,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知道了古诗的含义,请你们说说是怎样知道的?
幼儿1:我们的图画是这首古诗的意思,我是看图画知道的。
幼儿2:我是先看你在黑板上写的字,然后看我的故事图画,再想象出来的。(我真为这名幼儿的精彩发言鼓掌。)
幼儿3:我自己画了图画,在脑子里印象了,就知道了。(又是一个精彩的发言。)
情境7:画出你听到的故事,把它讲出来,再和我们背的古诗联系起来,多好的方法,老师觉得你们太棒了。(黑板上的字和孩子们的绘画都是身外之物,真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情景8:师幼有感情地再朗诵古诗。
情景9:播放歌曲《春晓》,请幼儿创造性的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古诗的含义。
【课改反思】
语言课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得把语言的“根”留住。这些秉持语言“根”的创新精神的活动,让语言课“活了起来”,这是最占鳌头的地方。
语言课中的音乐教学环节,那些在课堂上的歌声导入、乐曲伴读、赏歌辅教、配曲结束等教学设计,使语言教学活动达到“潜”入心扉,“润”之心田的目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已证明让孩子在受到思想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的同时,从而已是更好地获得了语言文字素养。当然,以音乐渗透辅助语言教学活动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唯有如此,才能让音乐之荟萃真正在语言课中弥漫。
语言课的绘画,体现的是一种教学源于生活的理念。把美术活动搬进语言课堂中来,通过绘画的形式把古诗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给孩子以生动的直观感受,加深了孩子对抽象古诗的印象,便于孩子进一步的对教材理解和掌握。整个绘画过程,激起孩子的兴奋点,感之于语言外的绘画,受之于心灵内的保护,这不正是语言课人文性所要求的境界?这种创新的教,加上让幼儿创新的学,最终达到了创造性学习的结果,这也与语言课程总目标中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异曲同工的。
科学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融入,体现的是一种课程整合的理念。我们的语言教材里有很多内容,都是关于儿童科普类的故事和诗歌。那么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通过让孩子“感”科普实物,学会阅读科普类故事,“受”自己的心中所想,这种课程的整合,激发幼儿对科学学科的热情,培养幼儿对社会学科的情趣,启迪幼儿对语言学科的潜能,最终提高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实际上传递的是“走出语言学语言”的思想。
总之,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孩子画画、唱唱、说说、跳跳,笔者最深的感受是:我们的教学要讲究务本求实,语言教学必须守住自己的“个性”,反对花俏的“形式主义”教学,但决不是要我们重走“满堂灌”的老路,决不是故步自封。只有当我们先走进了语言学科,才会有走出语言学科去探索的过程;只有真走出了语言学科,当第二次再走进语言学科时,我们的语言教学才更会达到让孩子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教学目的!
摘要:<正>在语言活动中,让音乐响起来,把绘画搬出来,使科学融进来……这些与传统的语言课比比,是乱了套吗?可此类新现象在语言课改中很具有代表性。笔者探究这类课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寻觅它教学创新的体现,近来终于在执教的语言活动——古诗《春晓》中,找到了答案。【精彩回放】情境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我把它分成几段讲,请你们一边听一边画出来。第一段:美丽的春天来了,睡觉真舒服呀,一觉醒来,不知不
参考文献
[1]夏金铃.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2]黄娟.巧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
2.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屈,老师.教,案,网” 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教师播放课件)
(四)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3.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
4.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五)幼儿学习朗诵。
1.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2.幼儿师范朗诵诗3-4遍(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诵等)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参考资料: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学反思:
《春晓》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已经在家里和家人学习过了,因此比较熟悉,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理解古诗内容,所以在本堂课的教授中,重点让幼儿在理解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所以课堂氛围比较好。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9
悟 情 细 无 痕
-----《春晓》教学案例及评析
------南漳县实验小学
方兰香
《春晓》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情感。《春晓》这首诗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欣赏春景 走进“春晓”-----游戏识字 初读“春晓”------图文悟情 品读“春晓”---古诗新唱 拓展“春晓””为教学主线,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变得情趣横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多元诵读中无痕的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达到“意境潜入心,悟情细无痕”。
片断一:
一、欣赏春景,激趣导入,走进“春晓”。
(播放伴有音乐的春光美景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
师:认真的孩子请看大屏幕,想想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生:欣赏画面。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或几句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生1:春回大地、柳绿花红、鸟语花香、生2:莺歌燕舞、万里无云、生3:我看到花红了,燕子飞回来了,草绿了,春姑娘回来了。生4:我看见花开了,小鸟在树枝上叫,树叶发芽了。
师:是啊,春天多美呀,有人说春天是一首歌,有人说春天是一幅画,其实春天还是一首优美的古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题目叫《春晓》,请孩子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1:我从课题中的“春”知道了写的是春天、、生2:“晓”是“日”字旁,我想这首诗说的是早晨的时候。师:你能根据字形理解字的意思真了不起。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呢? 生3:那“春晓”的意思就是讲春天的早晨,是吗? 师:是呀,你真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
【评析:有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精彩的开课最能抓住孩子们的心,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老师先让孩子们欣赏春天美景的图片,并伴以音乐进行渲染,让孩子们一下子陶醉于春天的美景中,然后利用学过的词语或者是句子描述看到的美景,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激发了孩子口头表达的愿望,培养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再加上老师对春天美景的生动描述,让孩子不知不觉在情境中走近文本,产生阅读愿望,形成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片断二
游戏识字,观察记忆,初读“春晓”。
(第一关:摘苹果,认读苹果树上带拼音的字宝宝,并说说自己识记这些生字宝宝的窍门。)
师:听说我们一(2)班的孩子个个都是识字小能手,现在我们采用比赛闯关的办法来认读诗中的生字宝宝,聪明的孩子们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注意第一关开始了:认读苹果树上的生字宝宝,(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苹果。)
师:每个字音都读的很正确,就连翘舌音也读得非常准确,谁来把你识记这些生字宝宝的窍门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1:“闻”字是“门”里面一个“耳”,因为有“耳”,所以是“听”的意思。
生2:“眠”是“目”加“民”,因为有“目”,所以是“睡觉”的意思。师:你会利用字形来理解字意,真了不起!
生3:“啼”是“口”加皇帝的“帝”。因为有“口”,我想是“叫”的意思
师:你理解的真准确!
(第二关:小猴过河:认读不带拼音的字并组词)
师:一只小猴子要过河,可是要认准这些生字宝宝,并给他们找个词语朋友才能过河,谁来帮帮它呢? 生:我来、、我来、、、、生
1、眠、睡眠。处、处处 生
2、诗、古诗。生:、、、、、、师:小猴谢谢你们帮它过河。
(第三关:花园采花,认读不带拼音的字,组两个词语。)
师:下面进入第三关,花园里有许多美丽的玫瑰花,老师很想采几朵带回家,可是玫瑰花说:要想采我,得认准我身上的字宝宝,并且组两个词语,才能把我采摘回家,谁来帮帮老师呢?)
生1:我来帮老师、闻:新闻、闻名 生2:道:知道、道理、、、、、、师:谢谢聪明的孩子们帮老师采回了这么美丽的玫瑰花。三关你们都顺利闯过,真不愧是识字小能手,鼓励一下自己吧!
生齐:棒棒,我最棒!
师:现在把生字宝宝放进古诗中自由的读一读,要注意读正确、读流畅、读准古诗的节奏。
(生自读古诗、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老师采用多种方式检查自读效果,并对读准古诗的节奏加以点拨和指导。)【评析:设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且,新课标在低学段阶段目标中第一条也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都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汉字的重要性。遵循课标要求,老师在识字这一板块儿,变“枯燥单一的识字教学”为“游戏闯关快乐识字”,一下子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到识字教学中来,个个小手举得老高,生怕失去了自己展示的机会,尽管识字的要求难度一关比一关大,可孩子们却是越战越勇,整个识字环节把孩子们的心激灵得直扑腾,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识字、主动记忆,品尝识字的快乐,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达到了低学段“自主识字”的最佳效果!】
片断三 图文解意,诵读悟情,品读“春晓”。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古诗描写的画面好像就在眼前一样。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看大屏幕,边看、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CAI播放春天早晨鸟儿歌唱的景象)
生1:我看到树上有许多小鸟。
生2:我看到诗人端着一杯茶,推开窗子好像在看小鸟。生3:我还看到有很多花落在地上,我想是不是风吹落的呢?
生4:我看到许多小鸟在树上飞来飞去,还听见它们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生5:我看出这是在早上,诗人好像是刚刚睡醒的样子。
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观察的真仔细,那诗中哪两行在描写画面中的情景呢?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根据回答板书:诗句前两行。)师:一齐读一读这两句。生:齐读这两句古诗。
师:是啊,春天的早晨,小鸟在树枝上飞来跳去,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让我们感受到小鸟此时心情是多么高兴啊!诗人看到小鸟如此高兴,诗人的心情也会怎样呢?
生1:诗人看到小鸟这么开心,诗人自己也开心。生2:诗人这时候很高兴。生3:诗人很兴奋。
师:你们真是诗人的朋友啊,(生大笑)谁能把诗人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1:读古诗前两句。
师:你读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谁来读的更加高兴一点? 生2:读古诗一二句。
师:听着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诗人孟浩然高兴的笑脸,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高兴的心情,好吗?
师生:齐读一二句。
师:那落在地上的花瓣又是怎么回事呢?请看大屏幕,边看、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CAI播放花落的景象)
生1:我看到树上的花都落了。
生2:我看到地上到处都是飘落的花瓣,好可惜呀!
生3:我看到大树弯着腰,我想一定是在刮风,我好像听到了呼呼的风声。生4:我想不仅刮风了,一定还下雨了,因为落在地上的花儿好多呀!师:是啊,昨天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把花儿都给吹落了,谁来说说诗中哪两行在描写画面中的情景呢?
生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根据回答板书:诗句后两行。)师: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吧。(生齐读3、4两句。)
师:如果你是诗人孟浩然,看到如此娇嫩美丽的花朵被昨夜的风雨打落在地上,你的心里感到怎么样呢?
生1:我会伤心、生2:我会难过
生3:我会为这些刮落在地上的花儿感到惋惜。
师:是啊,诗人为打落在地上的鲜花感到伤心和惋惜,谁能带着惋惜的心情来读这两句诗呢?
生1读、生2读
师:听着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诗人伤心、惋惜的心情!谁来说说他是怎样读出这种伤心惋惜的心情来?
生1:语调要低沉一点儿。生
2、语速要慢一点儿。
生
3、“风雨声”要读的重一点儿。师:说的真好,谁再来试试? 生读三四两句
师:你真是小小朗读家,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诗人伤心、惋惜的情感吧!生齐读。
(动画配乐情景再现朗读全诗。)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中吧。师:配乐配画面读范读全诗。生1配乐配画试读全诗。生2配乐配画试读全诗。生齐读全诗。
【评析:儿童的想象如同自由飞翔的翅膀,他们敢想象,也会想象。这部分教学,老师为孩子创设古诗所表达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画、聆听鸟叫声、感受风声、雨声,从而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间,拓宽孩子思维的领域,让孩子在多元、开放、灵动的课堂氛围中放飞自己的想象,并用生动稚嫩的语言口头表达自己想象的画面,化抽象的古诗意境为具体呈现,在想象表达的基础上采用多元诵读的方式进一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达到“解读古诗意思,体会古诗意境,感悟诗人爱春、惜春情感”的目的。】
【总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富有诗意的春天,课堂上老师带给我们的也是清新的富有诗意的课堂:一是目标定位准确,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老师在课中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教学,采用游戏形式识字,利用情境体验进行朗读,使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整合在一起,并得到很好的落实。二是生字教学扎实,识字教学一向枯燥无味,老师另辟蹊径,根据低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爱好,设计了游戏闯关的方式来学习生字,让孩子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识字,游戏中记忆,把生字的教学落到实处。三是朗读指导到位。古诗朗读和理解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老师采用“初读 读正确—再读 读流畅---细读 读准节奏
读出韵味儿----品读
读出古诗情感”这种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既扎实又有效,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古诗的意境,在品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整节课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沁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学的主动,学的愉悦。】
(执教/方兰香
利用“共享教案”提升教学效果 篇10
实施原则:利用网络技术能够提高信息的整合度, 以及实现资源的共享化。在学校工作中, 将教育教学工作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就可以形成一整套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共享教案”的首要目的就是实现教案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传输。下面我们以Serv-U FTP服务器软件为例, 简单介绍一下我校“共享教案”的实现过程。
第一步:配置前的准备。
由学校网络中心组织, 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搭建网络系统, 为信息的录入做准备。首先, 在Serv-U FTP服务器软件安装完毕后, 于服务器E盘上新建一个“共享教案”的文件夹, 作为匿名访问用户 (Anonymous) 的根目录, 在“共享教案”目录下为每个教研组建立一个文件夹, 作为存放教案文件的主目录。
第二步:信息员用户的建立。
打开Serv-U管理控制台, 在“用户”中点击“创建、修改和删除用户账户”, 打开后点击“向导”按钮。下面以数学组创建管理用户为例, 信息员设置用户名为“shuxue”, 点击“下一步”, 密码是Serv-U默认生成的复杂密码, 也可以修改为用户自定密码。点击“下一步”, 根目录选择E:共享教案数学组, 访问权限设置为“完全访问”, 然后单击“完成”, 该用户就可以通过校园网在“数学组”文件夹下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了。数学组的信息员就可以通过校园网上传本组的共享教案了。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为其他教研组建立用户。
第三步:匿名用户的建立。
共享教案栏目的建立是为了服务于广大教师, 对于非信息员用户, 我校系统中还要建立一个登录校园网就可以匿名访问的只读账户Anonymous。被授权用户在“用户”中点击“创建、修改和删除用户账户”, 打开后点击“添加”按钮。登录ID设置为“Anonymous”, 密码设置为空, 根目录选择为“E:共享教案”。然后点击标签目录“目录访问”, 点击“添加”按钮进行设置, 文件权限只给“读”权限, 目录为“列表”权限, 子目录赋予“继承”权限, 这样, 普通教师登录FTP服务器浏览到的共享教案就是只读属性了, 这样可以加强共享教案文件的安全性。
Serv-U FTP服务器搭建完成后, 我们就可以通过校园网的任意一台计算机进行访问了。信息员可以利用自己的授权账号登录FTP服务器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教案的工作, 未授权教师可以通过FTP服务器的匿名账号Anonymous登录服务器进行教案下载服务。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11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全文。5.让学生能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6 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3.学生汇报交流:课文中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 小燕子小鱼 蚂蚁)?学生学习“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1.指导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2)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问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5)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然后逐句以问句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
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自然段。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让学生读。(2)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第四到六自然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第四到六自然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第七至九自然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自己学习第七到九自然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白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白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白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2.集体朗读全文。
二、识字、写字指导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知记某个生字的。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
直:下半部里边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真:左后一笔是“点”,不是“撇”。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字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临写。3.用“弯、直、低、捉”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用课后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
3.读课后练习4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硫酸》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篇12
1. 知识背景:
硫酸作为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之一“化学工业之母”和典型的含氧强酸, 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硫酸知识已有初步了解。如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吸水性、脱水性。但浓流酸的强氧化性学生尚未接触, 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认识还不够完全, 缺乏系统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不仅使学生全面、深入掌握硫酸的性质, 而且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其他氧化性酸的性质打好基础。通过前段的高中化学学习, 学生又初步掌握了氧化还原、物质结构等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 从而为本节课奠定了重要的知识技能基础。
2. 设计背景:
传统模式:教师引导—演示—讨论—扩展—总结—巩固整个过程有分析、实验和观察, 对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硫酸知识十分有效。但此教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相对较弱, 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老师牵引学生的思路, 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得到完全开放。遵循课改教育理念, 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 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以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探究过程, 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等基本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和思维辨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 使学生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解量变到质变, 现象与本质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严谨求是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品质,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四) 教法分析
注意抓好初、高中知识衔接, 应用化学理论、借助实验手段, 引导回顾知识和对比实验中发现新现象, 探索新问题 (以旧带新) 。通过实验探究和思维辨析, 拓展深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 以实验为基础, 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
(五) 教学准备
根据实验任务, 分别提供必要的药品与仪器。
药品:稀硫酸、浓硫酸、蓝色石蕊试纸、硫酸铜晶体、铝片、铜丝、氢氧化钠溶液、品红试纸、硫酸铜溶液、蔗糖、钟罩、蒸馏水等。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火柴等。
(六)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学习了本课, 你觉得有哪些方法可鉴别稀H2SO4与浓H2SO4?
(七) 自我评价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13
教案作者:佚名教案来源:不详教案栏目: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年级拼音、识字教学操作策略谈
一年级难教,这几乎已成为所以小学老师的共识。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改理念,这是摆在所有一年级老师面前的难题。今年在用北师大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一边教学一边探索,认识到:汉语拼音教学要尽量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大量识字的基础是让学生自能识字,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汉语拼音教学童趣化
我校一年级使用的是北师大教材,去年的老师在教学时,根据本班情况,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集中学习完汉语拼音后再去识字;一种是依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先识字后拼音。那我们究竟该用哪种方式呢?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给学生发放了“学前教育调查问卷表”,经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学过汉语拼音,而且有一定识字基础,于是我们决定按教材的既定体系,边识字边学拼音。在学拼音时,为了避免成为学前班内容的重复,我们一年级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利用集体的智慧,以“游玩汉语拼音王国”的形式实施教学。把汉语拼音王国分为“单韵母农庄”、“声母旅游城”、“复韵母佳苑”、“鼻韵母王宫”等几个地方。教学时,我们以欣赏风景图(看看图)、认识庄主(谁准音)、合影留念(记住形)、交上朋友(拼音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并让基础好的孩子当导游,教那些没上过学前班的同学。老师也有意识地关注这群孩子,帮助他们,使他们不断进步。在活动中,如果有谁走神,老师就以老国王的身份提醒他,避免师生之间的角色冲突,便于师生平等对话。
就是那些内容很枯燥的“语文天地”,我们也尽量让它充满童趣,让学生在故事情境、游戏情境中学习知识。如教材33页有四道题:一是把几个人物和名称连起来;二是用手势记住易混的几个声母;三是拼读几种车子的名称;四是拼读双音节词。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我们要到丁丁家作客,请你先认识他家的人,把名片和人对上号了才能进门;进门后看见丁丁和哥哥在吵架,原来他们分不清b、d、p、q这四兄弟,请小朋友帮他们想想办法;然后来到院子里,看到四辆车子,谁会拼读,就开着这辆车在教室里转一圈;再往前走,看见一棵“聪明树”,树上挂满了聪明果,谁要拼对音节就可以摘到一枚聪明果。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二、学生自己主动地识字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教材第一册平均每课要认的字大约是十三、四个,如果还是采用老师教、学生认的形式识记,那肯定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几百个字,我们觉得: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识字尤为重要。
首先是在教学中进行识字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知道有听读识字、借助拼音识字、询问别人识字等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我们鼓励学生多采用拼音识字,因为巩固汉语拼音、自己学会汉字的最好办法。
然后运用自己已会的方法去学习。学习一篇课文中生字是这样的:第一,听一听,记一记。能记住几个字音就记几个;第二、读一读,圈一圈,在不认识的字旁边打上小问号;第三,认一认,记一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识字,记住字音,并把新认识的字旁边的问号擦去,画颗小五星奖励自己;第四、说一说,教一教,汇报你用什么方法新学会了哪些字,教大家读一读。通过逐步训练,学生已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从中体验到识字的快乐。
另外,我们还把学生识字的空间延伸到生活中,拓宽学生识字的范围。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识字本”,要求学生把每天认识的字记载下来,带到学位来交流。交流时,学生把卡片放在展示台上教大家认。一个星期结束,根据识字多少评“星级识字能手”,一个月后,评“星级识字大王”。
三、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要有良好的课堂常规
新课程提倡开放活跃的课堂,但课堂并不是越活越好,这是我们一年级老师的共识。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形成规范的课堂纪律。如该怎么坐、怎么站、怎么发言、怎么听讲、怎么读书,我们都有严格的要求。但这些要求又不是强加在学生头上,而是用不同形式的奖励措施让学生笑着去接受。(1)盖奖章:每个老师都有巧嘴花、守纪星、小旗手、金苹果、笑脸娃的奖章,学生每人一份“奖章记载表”,贴在语文书上,每周根据奖章多少来发喜报;(2)贴小照片:一周或两周一个教育重点,表现好的就把小照片贴在评比栏上;(3)每人一份《成长卡》,记载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主要是自评,也可以老师评、家长评、同学评,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4)逐步减少奖章,多用口头表扬,根据每天的总体表现来评价:优秀、良好、进步、加油。
2、教给一定的学习方法
(1)学习汉语拼音四部曲: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拚一拚;
(2)学习汉字四部曲:听一听,记一记;读一读,圈一圈;认一认,记一记;说一说,教一教。
(3)两人小组合作学习:左边的说或读,右边的听,听完后评价;反之再进行。汇报时要问别人有没有补充;
(4)学习评价他人:评价标准有:姿势美、声音响、话完整、有感情、有动作;评价时要注意:先说别人的优点,再说缺点,要用一种友好的态度对待别人的不足,可以说:“我建议你„„”“我希望你„„”,而不是把评价变成互相揭短。
(5)学习当小老师:面向大家,声音响亮,会评价他人,能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大家学习。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在活动中听赏并学唱〈熊猫咪咪〉。
2、感受前十六节奏型的特点并运用到演唱中。
二、情感目标:激发孩子浓厚的兴趣,保护孩子的热情。
三、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动物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
2、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孩子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以第三人称参与近来)、熊猫的头饰、画笔、纸、橡
皮泥。
教学过程:学生:伴着〈动物世界〉的音乐走进教室。(课件出现好多动物)。
老师:听着〈动物世界〉的音乐,看着这么多可爱的动物,我们仿佛已经来到了神奇的大森林,来到了动物生活的世界,今天,我们已经开通了动物热线,要找一个动物朋友,看看大森林里哪个小动物先打进我们的动物热线。(课件:响起电话铃)
老师:(接通动物热线)喂!你是谁呀?
小动物:“你们猜猜好吗?作为中国的国宝,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拍张彩照”(课件:一个可爱的大熊猫边吃竹子边说)
互动:学生们积极的猜是那位朋友,并和动物朋友交朋友。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和熊猫咪咪交朋友了,杨老师也要加入到你们中间,认一个熊猫宝贝。那,我就是熊猫妈妈了。(真实的问课件里的“咪咪高兴吗“?)
咪咪:“我太高兴了,你们会唱我的歌《熊猫咪咪》吗?让我们一同唱好吗”?
“妈妈”:我们快点学习熊猫咪咪的歌好跟咪咪一起唱好吗?
互动:“妈妈”和小朋友共同学习并演唱歌曲《熊猫咪咪》。(课件:“咪咪”听着歌声很高兴。并和我们一同欢唱)。
“妈妈”:用将故事的形式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在老师向你们那么大的时候,有一年,熊猫最爱吃的竹子都开花了。竹子这种植物一辈子就开一次花,而且,开花后就不能吃了。熊猫们着急坏了,好多熊猫因为没有吃的饿死了。人们知道熊猫遇到困难后,马上想办法去帮助它,才使熊猫度过了那场灾难。这首歌就是哪个时期创作的。现在,世界上有200多只熊猫,都在四川省。)
“妈妈”:听了故事,学了歌曲,我们是怎么想的呢?
互动: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妈妈”:让我们动手给熊猫咪咪建一个家或给咪咪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吧。
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式帮助咪咪,表达朋友间的关怀,传递友爱。
学生:交流、展示作品(轻快、活泼的音乐)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15
一、“先学后教”模式改革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单纯使用“讲学稿”
起初, 我们使用的并不叫“学教案”, 而是叫“讲学稿”, 要求教师至少提前一天以试卷形式将要讲的知识印发给学生, 将学生预习的知识点和教师课堂上要分析讲解的内容预先全部展示给学生, 甚至于将导语设计都直接印在讲学稿上。可是这样一来, 发现语文课堂上的悬念全没了, 教师上课时依据讲学稿上的内容讲课变成了作业评讲课或完成讲学稿的试题课。课堂枯燥无味, 死气沉沉, 全然没有了语文课堂的美。
而且事先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自己先做的讲学稿, 能全部完成的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 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能做一部分, 基础差的学生几乎什么也没有做。而课堂上, 讲学稿上内容全都做了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做好、教师要教的知识也已经会了, 教师再讲时觉得可听可不听, 思想开始分散;讲学稿上做了一部分内容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什么都讲, 有些需要听, 有些不值得听, 结果却大部分都没听到, 做了的早就做了, 没做的也不去补做, 做错了的也很少更正;至于讲学稿上的内容基本不会做的那部分学生, 到上课时所有内容都要去补做, 可教师在讲课时, 会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在讲解时有详略快慢之分, 容易点的知识点教师会讲得快, 这时学生可能会跟不上, 补做不过来, 其结果只好放弃, 不做了。
2. 第二阶段:“讲学稿”与多媒体结合使用
基于以上情况, 我们作出调整, 即将讲学稿与多媒体结合起来使用, 提高视听效果, 改变学生上课只是单纯地依赖于讲学稿的情况。也让学生在学、听、练、讲、看的同时, 根据自己讲学稿上的情况进行更正。讲学稿与多媒体结合后, 课堂情况有所改变, 学生开始动起来, 后进的学生也能够补做或改正。讲学稿上出现了较多的自批自改的红字。这确实比刚开始单纯地运用讲学稿要好一些。
但接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原因在于讲学稿在学校全面开花, 各科都用, 而且都是以试卷形式提前发给学生, 这样, 各科汇总起来, 是不是又变成了题海战呢?更值得考虑的是每科讲学稿上的容量都那么多,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能做完, 是否会因此出现厌学, 甚至是放弃的现象呢?另外, 教师批改作业时是全批还是只批改一部分?全批是否来得及?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 为了真正发挥讲学稿作为学生预习的引路者的作用, 我们再次对讲学稿进行了调整, 即把它设想为“预习稿”, 为此, 我们对“讲学稿”进行精选缩编, 要求总量不得超过一张A3单面纸。精简后的讲学稿减少了学生的负担, 也达到了知识的课外延伸;既能起到课前预习的效果, 又能起到教学的引导作用, 教师批改起来也比较容易。
3. 第三阶段:改用“学教案”。
再后来, 我们又觉得师生合用完全相同的一张讲学稿存在诸多弊端。比如:语文课上有些内容可以先展示给学生, 而有些内容或步骤带点悬念才更具神秘的美感;此外课堂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 教师要作出多种策略的准备, 而这些, 就只能是教师的教案中需尽量预设而学生的学案中无法呈现的东西了;再比如, 课堂上安排学生小组活动讨论的环节, 在学案中也许就只能呈现这样一句话:小组讨论某某问题;而在教案中, 则需将小组活动的分工具体化, 讨论要求明确化;还有, 对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的突破, 教师的课堂引导与逐层铺垫也是教师必须在教案中预设而在学案中无法完全呈现的。于是, 我们又尝试将教师与学生所用的讲学稿区分开来, 这样便产生了现在我校学生所用的学案和教师所用的教案合称的“学教案”。
说起教案、学案的关系, 笔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是指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 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方案, 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学教案”中的教案则必须以学生的学情为设计的前提, 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设计的核心, 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为设计的出发点。而“学案”则是教师在完成教案的基础上, 从指导帮助学生自学的角度, 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要素为学生设计出的, 既有学习过程又有学习内容的, 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习得能力, 求得发展。或者说:学案就是将教案中的知识目标问题化, 能力目标过程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潜移化。其中, 问题是导学的核心, 教师要通过系列化的有层次、有梯度的化难为易的问题引导, 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实现三维目标。
二、“学教案”编写设计的六个环节
目前我们使用的“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预习导学——课堂研习——巩固拓展六大环节。
1. 学习目标
教师必须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制订, 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让学生一目了然, 知道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
2.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的制订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情, 突出过程与方法。
3. 学法指导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文本方法的明示, 即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灵活、多样的方法去阅读文本, 达成目标,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依据文体或课型的不同来设置。
比如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设置。
《变色龙》 (小说) :学习本文要在通读的基础上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在情节的发展中寻找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 一要注意联系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环境 (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二要理解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 感悟作品的内涵。
《春》 (散文) :学习本文要着重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感受作者用词的形象、生动, 赋予春天的感情和生命, 可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手笔, 将其运用到我们日后的写景文章中。
《生物入侵者》 (说明文) :学习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顺序, 说明语言的特点。
4. 预习导学
主要是让学生自查字典、工具书或其他资料解决字词的音、形、义,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 夯实双基;同时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 (比如可以根据不同文体设置问题:议论文则要求找出中心论点, 说明文则要求读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记叙文则要求能概括出文章所述事件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另外, 留出空白,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以便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 问题可以小到预习中不能自行解决的字词含义, 也可以大到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探究。
5. 课堂研习
主要是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通过课堂组织教学来解决问题, 以达成“学案”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课堂学习研讨一般可以从交流“预习导学”部分入手, 它的设计意图有两个:第一,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 为后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做准备, 然后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研习重点语段,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好词佳句进行品味赏析, 对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归纳总结。方式上可以是独立思考完成, 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来实现。
6. 拓展巩固
主要是针对课堂学习研讨的内容布置一些与课文有较大联系的课外阅读题, 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地解决问题——《啄木鸟》, 提高学习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要紧扣本课目标, 比如学习《生物入侵者》时,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 我们在“拓展巩固”部分设计了一篇与课文有较大联系的课外阅读题, 以达到巩固本课所学的效果:《啄木鸟》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例分析;文章第一节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去掉“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中的“约”字可以吗, 为什么。
三、师生使用“学教案”的几个要求
1. 学生使用三要求
(1) 根据“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预习导学”中的基础题部分, 学有余力的同学倡导做其他题, 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 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 课堂上注意做有关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笔记就做在学案上) , 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 要在“学案”上写上心得。
(3) 每隔一段时间, 要将“学案”进行归类整理, 以备复习所用。
2. 教师使用五要求
(1) 要引导、督促、检查学生使用好学案, 尤其是要落实检查工作。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至少抽查部分“学案” (多少酌情而定) , 以了解学情, 进行课前再次备课, 完善教案;还可以通过学生互查、组长检查、课堂默写等方法检查学生基础题的完成情况;课后还要将学生的学案收上来再批, 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情况。
(2) 以学定教。教师备课前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基础素质、认知心理和学习水平等。课堂中教师不再只是按自己备课的步骤实施教学, 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机调整教学顺序, 修改教学内容。学生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 不会的进行点拨, 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 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 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或补充其感兴趣的内容。
(3) 提倡尽量不再另外布置课外作业 (可以在“拓展巩固”这一环节结合使用现有的教辅资料) 。
(4) 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 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 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 使之成为一份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 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 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
(5) 要及时做好教后反思, 及时针对“学教案”的使用、完成情况做好批注并予以改进完善。
3. 恰当处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 虽然“学教案”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学教案”进行课堂教学,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是不让教师讲, 关键是讲什么, 怎么讲。课堂上应该重点讲学生在预习后不能自主解决的内容, 学生能自主解决和合作解决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 要讲就要讲深、讲透。而且语文学科讲究人文性, 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品味、感悟, 教师示范读、示范说、示范写对学生理解文本、提高语文能力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而有些作品的背景资料、作者的写作动机、别人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囿于占有资料的欠缺和生活阅历的不足, 是很难得到或明白的, 这样一来, 他们与文本的对话就难以有效地展开, 此时教师的“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教案”、使用“学教案”授课时除了要更多地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以外, 还要努力在讲什么、怎么讲上面下工夫, 多研究教材, 多研究学生。
四、“学教案”课堂教学的两点困惑
1. 要把学习目标设置成有梯度的小目标, 而不是宏观、过大的教学目标
目前, 我校教师在使用“学教案”时, 因为没有放下以前备课的思路, 常常会将学习目标出示得过于宏观或过于繁多。有的教师上课时为了省时间, 在揭示学习目标时更多的是自己说一遍, 之后这个环节就结束了, 更有甚者, 连这一环节也省略了。如何恰当地设置目标并揭示目标是我们今后要重点探讨解决的问题。
2.“学教案”模式的有效操作, 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关键在于学生合作小组的组建
小组组建得合理, 有助于调动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性、积极性, 否则, 教师再努力也无济于事。而目前, 我们在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 往往存在着表面看起来很热闹, 小组讨论十分热烈, 但实质上讨论过后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或者班上依然只有几个学生发言踊跃的现象。因此,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组建具有竞争性的真正的合作小组呢?
五、“学教案”课堂教学的四个优势
优势之一:充分利用了教学中的“预习”这一环节, 提高了课堂效率,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优势之二: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优势之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告别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优势之四: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完成对学习资料的归纳、总结和整理。
【春晓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05-20
二年级春晓音乐教案06-04
一年级音乐人教版 春晓07-30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春晓同步训练题11-18
《春晓》公开课教案07-25
春晓教学设计12-08
音乐 春晓教学设计方案05-30
2017四川教师资格小学试讲:音乐《春晓》教学设计08-25
语文小学一年级教学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