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中如何举证(共8篇)
离婚案件中如何举证 篇1
离婚案件举证要点
来源:中律网作者:
(一)当事人自然情况的证据:
1、户口本、居民身份证、结婚登记书、复婚证;
2、离婚证、人民法院判决书、调解书;
3、劳改、劳教单位的证明信;
4、有代理人的,其代理人身份的证明和代理事项、权限、期限、形式的委托书。
(二)当事人婚姻基础方面的证据:
1、婚前相识、相恋经过的自述及介绍人的证言;
2、有关物品、信件;
3、包办、买卖婚姻的证人证言;
4、婚后情况自述、邻居证言。
(三)证明感情破裂无和好可能的证据:
1、草率结婚的自述及有关知情人证言、婚后仍无感情的陈述;
2、一方或双方有虐待对方亲属的事例,有关人员的证言;
3、证明一方骗婚的证据;
4、包办、买卖婚姻的事实、证言,物证;
5、人民法院对一方的重婚认定法律文书,通奸、赌博、酗酒的证明,一方被判长期徒刑的判决书;
6、公安机关对一方失踪的证明,人民法院对一方失踪的判决书;
7、县以上医疗单位出具的患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的诊断书;
8、婚后分居的证明;
9、其它证明感情破裂的证据。
(四)证明离婚财产的证据:
1、双方各自财产的来源证据,财产取得时有关证人证言;
2、共同生活期间取得财产的证据;
3、子女各自财产的证明;
4、房屋产权的证明、合资建房的证据、证人证言;
5、个人债务及家庭债务的证据。
(五)证明子女抚养能力的证据:
1、双方的经济收入证明;
2、双方教育水平的证明和生活环境优劣的证明;
3、确定抚养费的参考材料。
(六)女方怀孕期间或分娩后一年内男方起诉离婚的证据应具备以下规格:
1、通奸怀孕;
2、淫乱或卖淫怀孕;
3、非法与他人姘居或重婚怀孕;
4、分娩后一年内下落不明的证明。
(七)对判决不准离婚或调解和好的,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离婚的必须具备下列规格:
1、被告患有精神病且无法治愈的医院证明;
2、被告因犯罪被判刑的判决书;
3、被告与他人通奸或淫乱、卖淫,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或有关人员的证言、被告的陈述。
(八)其它原因的证明。
离婚案件中如何举证 篇2
案情:
原告宋小虎于2003年7月1日进入朱沛锡投资经营的个人独资企业鸿杰热处理厂工作。2005年6月15日, 宋小虎离开鸿杰热处理厂进入被告佛山市南海金恩热处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金恩公司) 工作, 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继续由金恩公司按鸿杰热处理厂期间的月工资5400元 (包含生活费、加班费) 支付予宋小虎。2005年12月间, 宋小虎、金恩公司双方约定宋小虎的月工资从2006年1月起为6000元 (包含生活费、加班费) 。宋小虎从2006年12月1日起没有在金恩公司上班, 宋小虎已领取2006年12月1日前的工资。2006年12月21日, 金恩公司以宋小虎自动离职为由, 向仲裁委申请宋小虎返还房款250000元, 但仲裁委以本争议不属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 作出不予受理。后金恩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 (房款纠纷另案处理) 。2006年12月31日, 金恩公司又以宋小虎旷工为由, 以特快专递向宋小虎发出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通知。宋小虎于2007年1月24日向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于2007年3月13日作出仲裁裁决, 驳回宋小虎的仲裁请求;仲裁费1440元, 由宋小虎负担。宋小虎不服仲裁裁决, 于2007年3月20日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
审判: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的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关于宋小虎的旷工问题。宋小虎、金恩公司双方均确认宋小虎于2006年12月1日起没有上班, 但宋小虎认为是金恩公司将其辞退, 而金恩公司却认为是宋小虎自己旷工而被除名。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 经批评教育, 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 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的时间超过三十天的, 企业有权予以除名”。从本案的案情来看, 从2006年12月1日至同年12月21日, 宋小虎已连续旷工超过15天, 金恩公司于2006年12月21日已以宋小虎自动离职为由向仲裁委申请仲裁, 因仲裁作出不予受理通知后, 金恩公司以宋小虎自动离职为由, 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 诉请宋小虎返还房款250000元。同年12月31日, 金恩公司又以宋小虎旷工为由, 以特快专递向宋小虎发出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通知。宋小虎从2006年12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0日连续旷工已超过十五天, 应属于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金恩公司对宋小虎旷工已履行了通知义务, 但宋小虎在仲裁、诉讼期间对其旷工的事实均无提出异议, 故原审法院予以认定金恩公司已通知宋小虎按自动离职处理, 故金恩公司有权对宋小虎予以除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 (二) 项规定, 金恩公司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且可不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所以, 宋小虎请求金恩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12000元和额外经济补偿金6000元, 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原审法院不予支持。为此, 原审法院判决:驳回宋小虎的诉讼请求。
原告宋小虎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查明:宋小虎在2006年12月1日离开金恩公司时, 并未向金恩公司书面提出辞职申请, 此后没有回金恩公司上班, 至2006年12月31日金恩公司发出解除与宋小虎的劳动关系的通知书之前, 金恩公司也没有通知过宋小虎回公司上班或者办理离职手续。
二审法院认为:关于金恩公司应否支付宋小虎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宋小虎是否属于自动离职的问题。宋小虎于2006年12月1日离开金恩公司后没有回公司上班, 并且宋小虎没有收到金恩公司要求其回金恩公司上班或办理相关离职手续的通知。本案因双方均无证据证明是宋小虎自动离职还是被动辞退, 本院推定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协商解除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由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此种情况, 根据原劳动部劳部发 (1996) 354号《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0条的规定, 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另一种是由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劳动合同, 此种情况, 根据原劳动部劳部发 (1994) 481号《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的规定, 用人单位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故金恩公司应否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关键是判定由谁先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在本案中, 对于宋小虎离职, 金恩公司作为用人单位, 对劳动者宋小虎具有人事管理的职责, 完全可以且应当在办理离职移交手续和解除劳动关系过程中明确是由哪一方提出解除劳动关系。但金恩公司并未能提供此方面的证据,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的规定, 金恩公司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即推定是由金恩公司首先提出解除与宋小虎的劳动关系。参照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 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之规定, 宋小虎在金恩公司工作年限为二年, 金恩公司应向宋小虎支付相当于二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原审法院认定是宋小虎连续旷工超过十五天, 金恩公司有权将宋小虎除名, 并且无须向宋小虎支付相当于二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是错误的, 本院依法予以纠正。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本案宋小虎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实收的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 故金恩公司应向宋小虎支付相当于二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12000元。宋小虎上诉认为金恩公司须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请求有理, 二审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综上, 二审改判金恩公司向宋小虎支付相当于二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12000元;
评析:
一种观点认为, 基于举证责任在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和举证责任本身固有的属性, 举证责任的分配只能是法定的, 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明文规定进行举证责任的分配, 在法律没有明确对相关要件进行特别分配举证责任时, 就要严格适用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也不能例外, 根据本案的情形, 就要严格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分配举证责任, 劳动者宋小虎应当就其主张自己被用人单位辞退这一事实进行举证, 否则就应该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本案中由于宋小虎不能举出任何证据证明自己是被公司辞退的, 因此其诉讼请求就不能成立, 理应驳回其诉讼请求。退一步来讲, 即使考虑到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举证能力比较低, 在司法尺度上法官向其倾斜, 但是根据司法的一般原则, 此时宋小虎也应该有初步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比如证人证言、有初步的事实可以证明用人单位作出了辞退的决定等, 但是宋小虎在本案中并没有举出任何证据, 在此情况下如果支持宋小虎的请求显然是不合理的, 并且很可能造成司法不公。
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是具有高度盖然性, 对于法官来说是形成内心确信。结合本案的情形, 宋小虎与金恩公司均不能证明宋小虎的离职原因, 这时应考量双方在员工离职时的责任轻重问题, 徇着这样的思路, 很明显作为用人单位的金恩公司负有更多的管理责任, 这也符合常识。在宋小虎离开金恩公司时, 金恩公司完全可以采取补救措施, 如向宋小虎书面发出通知要求其回来上班或者回来办理离职手续, 如宋小虎事后没有按通知要求回来上班或办理相关手续, 在争议发生后金恩公司也可以举证证明其尽到了管理责任, 在双方的劳动关系解除上不存在过错。事实上, 宋小虎离开公司后, 金恩公司没有发出通知要求其回公司上班, 也没有要求其回公司办理离职手续等, 而是直接以宋小虎旷工为由除名。这种情况, 由于不能排除系用人单位单方口头通知解除劳动关系或变相迫使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的可能, 故用人单位主张的劳动者自动离职并不具有唯一性或重大可能性。另外, 结合本案的其他情况, 可以说明金恩公司辞退宋小虎的可能性较大, 在证明力上这种可能性具有较大的优势地位, 较易形成法官的内心确认。基于此种考虑, 本案作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折中推定是合情合理的。
本案的处理思路其实可以总结为两段式, 即首先根据管理者没有尽到应负的管理职责推定双方是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这其实是一种折中的处理方法, 然后,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举证责任的分配。在讨论如何解决本案中的情形时, 也有办案人员提出上述思路的不足, 即先后再次作出了对用人单位不利的推定, 进而提出另一种处理方法, 即, 根据用人单位没有尽到管理者应负的管理职责, 也不能举证证明是劳动者自动离职, 进而直接认定是用人单位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 从而判令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此种处理方法可以说做到了一步到位, 变繁为简, 操作性也很强, 但其也有弱点, 当双方的劳动合同没有到期的情况下, 若认定为用人单位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 必然会是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金额为经济补偿金的二倍, 显然在双方证据都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 判决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亦有失公平。
后记:
离婚案件中如何举证 篇3
目前在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审理中,关于公知常识的举证问题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也面临很多突出的问题,专利申请人、代理人、无效宣告请求人、审查员和法官由于身份不同,在实践过程中不免会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存在不同的观点,从而给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审理带来较大的困扰。
本文中,笔者试图基于平衡听证原则和专利审批的效率原则,具体分析在专利授权确权案件中公知常识的举证责任和举证方式等问题,以期对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中涉及公知常识举证问题的审查有所裨益。
二、专利授权案件
在专利授权案件中,审查员负责对本专利申请是否具备创造性的认定收集证据,并就创造性的有关事实和意见向申请人发出通知,申请人可以根据审查员的意见进行解释并补充相应的证据。在经过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程序后,如果专利申请人仍然不服则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对其做出的驳回决定的合法性提供充分的证据。
在专利实质审查以及专利复审程序中,行政相对人,即专利申请人为单方当事人,通常来讲,其在技术水平和举证能力上是要优于审查员的,也具备证据优势。审查员对公知常识举证的主要方式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检索,而审查员理解发明和现有技术以及对申请人提供的反驳意见进行判断的能力与其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实际上,许多审查员并不具备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实践经验。即使一些审查员曾经具备这样的经验,也会因为离开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对其变得相对陌生。另一方面,专利行政机关也并不配备各种技术领域的试验测试设备,以便对申请人提出的技术方案和有关证据进行验证。因此,审查员对公知常识的举证能力是相对有限的。
与之相对的是,申请人能够指定专家来进行必要的试验,提交书面证据来对某个技术特征是否为公知常识进行举证。也就是说,在专利授权程序这一单方相对人的程序中,只要申请人正面证据比反面证据更有力,则行政执法人员就可以根据正面证据做出行政决定,这是有利于申请人的。
正是基于这种认知水平和举证能力的不对等,笔者认为,在专利授权案件中,尤其是更加注重效率优先的实质审查过程中,行政审批机关与申请人应当承担有差别的举证责任。行政审批机关可以优先通过“充分说明”来证明公知常识,而如果申请人对审查员的上述认定存在不同意见,应当提供“证据”或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或者来质疑或反驳审查意见。
而对于专利授权案件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依职权认定相关技术特征为公知常识时,是否应当提供证据来举证的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程序是申请人的一道救济程序,除了效率优先之外,也应注重公平原则,其在依职权认定相关技术特征为公知常识时,应当优先通过证据举证的方式来说明。但是,如果要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专利授权案件中对认定的所有公知常识都证据举证,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障碍,其中,听证原则与专利审批的效率之间、专利授权确权案件的数量急剧增加与审查员的数量较少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当可以允许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一些情况下通过“充分说明”的方式来证明公知常识,建议在专利授权程序的复审程序依职权引入公知常识时,建立以证据举证证明为主,以“充分说明”方式为辅的公知常识举证方式。同时,如果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的情况下,未给予对方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机会,违反了听证原则,那么在后续审查程序中,法院应当保证合法性审查的权威,撤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驳回决定。
即在专利授权案件中,应当由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其举证的方式包括“充分说明”和證据证明两种方式,行政审批机关可以优先通过“充分说明”来证明公知常识,而如果申请人对审查员的上述认定存在不同意见,应当提供“证据”或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或者来质疑或反驳审查意见。在复审案件依职权引入公知常识时,建立以证据举证证明为主,以“充分说明”方式为辅的公知常识举证方式。
三、专利确权案件
在专利确权案件中,首先由无效宣告请求人提交证据证明本专利不具备创造性,专利权人在专利复审委员会转送相关证据后,可以根据对方的证据提交反证,双方的证据都提交到专利复审委员会,由专利复审委员会根据双方证据做出居中裁判。但是,专利授权后要被认定无效,应当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因此,在类似诉讼的无效宣告审查案件中,无效宣告请求人承担了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但在无效决定做出后,如果行政相对人,即专利权人或者无效宣告请求人提起行政诉讼,则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证明其做出的行政行为是有充分证据的,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承担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在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程序中,行政相对人为双方当事人,该程序是基于请求人的请求启动,审理的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具有双方当事人平等对抗、专利复审委员会居中裁决的性质和特点。此时,双方当事人理论上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水平应当是没有差别的,或者说双方当事人与“本领域技术人员”这一法律拟制主体的水平的差异基本相同。因此,此时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应优先考虑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当事人主张某技术手段是公知常识的,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当该当事人未能举证或未能充分说明,对方当事人又不予认可时,专利复审委对公知常识的主张将不予支持。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决定采用哪一种举证方式——充分说明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但同时也应承担因选择不同方式导致证据力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此外,《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规定“专利复审委员会在无效审查时,可以依职权认定技术手段是否为公知常识,并可以引入技术词典、技术手册、教科书等公知常识性证据。”
然而目前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进入诉讼的专利授权确权案件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对依职权引入的公知常识往往没有文献支持,通常仅仅是“说明理由”,这是行政机关“效率优先”的一贯做法,但也是近年来代理人反映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与在专利授权程序中的复审程序类似,当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专利确权案件,即无效审查时依职权引入公知常识时,最好采用以证据举证证明为主,以“充分说明”方式为辅的公知常识举证方式。而作为后续程序的司法审查机关,要强调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对于那些应当充分说明而未说明,应当举证而未举证、确有可能影响行政相对人实体权利的被诉决定,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另一方面,如果在专利行政机关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即,当专利行政机关根据合理的技术上和科学的推理得出特定的事实发现以支持其公知常识的结论之后,申请人如果提出质疑,则应当给予更充分的理由说明或更有力的证据来支持其观点。否则,如果申请人只是简单陈述而没有具体指出审查员的错误,即没有对审查员断言的事实为何不是公知常识的说明,属于申请人没有进行适当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的意见也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四、结语
专利行政程序主要包括实质审查、复审、无效宣告程序。专利授权和确权案件中,公知常识的举证责任有所不同,即,在专利授权案件中,应当由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其举证的方式包括“充分说明”和证据证明两种方式,行政审批机关可以优先通过“充分说明”来证明公知常识,而如果申请人对审查员的上述认定存在不同意见,应当提供“证据”或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或者来质疑或反驳审查意见。在复审案件依职权引入公知常识时,建立以证据举证证明为主,以“充分说明”方式为辅的公知常识举证方式。而在专利确权案件中,无效宣告请求人承担了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但在无效决定做出后,如果行政相对人,即专利权人或者无效宣告请求人提起行政诉讼,则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证明其做出的行政行为是有充分证据的,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承担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在专利确权案件中,应优先考虑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决定采用哪一种举证方式——充分说明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但同时也应承担因选择不同方式导致证据力不同而导致的结果。对于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专利确权案件中依职权引入公知常识而宣告专利无效的情况。一律认可或以违反依请求原则而撤销都是不妥的。笔者认为,对于满足听证原则,且公知常识的引入确实能够导致专利权被宣告无效的,应当在判决中指出专利复审委员会依职权引入公知常识违反请求原则,但考虑到行政效率并防止程序空转,法院在个案中予以认可;但是对于未满足听证原则的,应当予以撤销。
参考文献:
[1]《专利审查指南》2010版,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
[2]《专利授权确权案件中公知常识的证明》,张冬梅,知识产权,2012年第10期
[3]《专利审查及无效案件“公知常识”举证问题研究》,李鹏鹏,硕士学位论文
[4]《专利法公知常识举证研究》,姜岩,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高菲(1984~),女,汉族,籍贯:安徽,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专利审查。
张剑(1978~),男,汉族,籍贯:湖北,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专利审查。
离婚案件中如何举证 篇4
一、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
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诉讼中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分为二个层次,一是行为意义上的举证;二是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行为意义上的举证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应当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供证据,用来证明自己的主张;结果意义上的举证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自己的主张和事实。只有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既完成了行为意义上的举证,且所举证据能够证明自己的主张,才算完成了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有两种情形:举证责任一般规则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通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这是举证责任的常态。举证责任的倒置规则,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将通常情形下本应由提出主张一方当事人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就某种事实存在或者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是一般规则的例外,它的适用应基于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没有规定则不应适用,防止出现举证责任分配的随意性。
二、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
劳动争议是指存在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而发生的纠纷。我们知道在劳动关系中,虽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主体,但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属性,所以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并且与劳动关系有关的证据材料基本上都由用人单位保管,这使得劳动者在诉讼中对有些事实的举证存在困难,而用人单位提供这些证据则相对容易。因此,对于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有着特殊的要求,我们称之为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面就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作简要归纳。
1、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劳动争议案件当然也适用这一规则,例如劳动者对于相关事实有举证的义务,如时效、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存在加班的事实、被克扣工资等,如不完成举证责任,则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但如果劳动争议案件中仅适用“谁主张,谁举证”规则,因用人单位占有和保管相关证据材料,可能导致劳动者举证不能,即使申请仲裁机构或法院调查,也可能遭遇到用人单位的不配合而承担不利后果,所以还需要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加以补充。
2、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这一规则最早体现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六条中:“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作出了与此相同的规定。有人认为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材料,由用人单位举证属于法定合理分配的举证责任,不属于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笔者认为,同样是用人单位举证,举证责任一般规则和倒置规则所产生的意义和后果不同。在举证责任一般规则下,用人单位所举证据是为了证明己方的主张或反驳对方主张,通常产生对己方有利的后果;即使不举证,如果劳动者不能证明相关事实,其也未必承担不利的后果。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用人单位则需要按照条文的规定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如用人单位不提供证据或举证不到位,则可能推断劳动者主张成立,用人单位需承担不利的后果。从对本条文的理解,如用人单位举证不能需承担不利后果是应有之义,这一点从后来出台的法律中得以明确,因此该条应属于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这一规则体现了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起到了有效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3、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和倒置规则相结合的条文。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这两条规定一方面规定了举证责任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另一方面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即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明确了其不
提供则承担不利后果。从这两条规定,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劳动争议案件存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但这并不等于免除了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如举证不能同样也应承担不利后果。
三、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进一步完善
从1994年7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到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逐渐完善,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更加明晰。但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争议案件越来越复杂,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仍有值得完善的地方。
1、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的范围还不够明确。我们知道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用人单位对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负举证责任,虽列举了劳动争议的多种情形,并且用了“等”表明也可适用除此之外的情形,但这有可能导致在不符合上述情况下的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举证责任分配不一致的情况发生,也可能出现对条文的扩大解释,加重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但哪些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可能因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2、没有考虑到用人单位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供证据的情况。如用人单位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供证据,应该如何处理?例如,劳动者提出其两年前的工资标准低于当时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要求主张权利,那么根据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用人单位应提供工资单等证据证明工资支付情况。根据《安徽省工资支付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发项目及数额、实发数额、支付日期、支付周期、依法扣除项目及数额、领取者的姓名等内容,并保存2年以上备查。(还有其他省份有类似规定)”按此规定用人单位相关工资材料只需保存2年,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保存两年前工资材料,导致客观上不能提供,是不是也要承担不利后果?另外如果用人单位因意外、不可抗力等导致材料损毁而不能提供,能否免除举证责任或减少举证责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3、对用人单位不提供证据的不利后果未加以明确。对不利后果的理解有几种含义,可能是导致劳动者主张的事实成立,也可能是直接导致败诉的结果等等,理解不同导致案件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个“度”该如何把握,还需要进行探讨。
在离婚案件中房屋的分割 篇5
近年来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飙升,房产往往成为家庭中最大的财产,在离婚案件中房屋的分割成为离婚诉讼中财产分割最大的焦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婚姻家庭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案件相对集中在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与房产、亲子鉴定等问题。审判实践中,离婚案件中对房屋的分割、房屋的价值、房屋的归属等问题所引起的争议最大、最多。《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的三个司法解释中对此虽有规定,但审判实践中情形各异,依然有盲点和争议点存在,为此,本文在对审判实践中审理的离婚中的不动产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观点,以期求教大家。
一离婚案件中不动产分割方法的实务考察
(一)商品房分割注重出资与登记相结合原则
众所周知,商品房是买卖双方按照市场规则,平等地协商房屋的价格、质量等各要素,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取得的房屋。离婚审判实践中的商品房主要分为全额付清房款的房屋和按揭商品房。所以,对于离婚中商品房的分割,主要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确立的出资与登记想结合的方法。这主要体现在:
首先,夫妻婚后购买房屋,其中部分款项来源于一方婚前储蓄或将婚前房屋变卖后的价款的房屋。因此类房屋系婚后共同出资购买,属夫妻共同财产,但由于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属个人财产,因此婚前财产转化为不同形式仍是个人财产,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将这一部分价款对应的房屋比例及相应的增值在分割时判归这一方所有。
其次,夫妻一方在婚前已交清全部购房款,但婚后才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房屋。根据《物权法》第9条的规定,不动产未经登记的不发生物权效力。婚后取得产权证这一事实并不能使婚前个人财产在形式上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此种情形的不动产应认定为婚前购买房屋一方的个人财产。
(二)房改房、集资福利房分割贯彻房改政策原则
首先,对于离婚夫妻单位房改房问题。房改房的产权的归属按购买时间区分,婚前购买的就是个人财产;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认定为夫妻的共同财产。虽然购房时享受了优惠政策,但分割时应按市场价来分割。《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9条规定: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房改房的分割应当按照商品房市场价的价值进行分割。
其次,对于离婚夫妻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房屋登记在父母名下的房屋问题,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2条对此已经明确,在此不予赘述。但是,离婚夫妻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房屋登记在离婚子女名下的房屋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房屋来源于一方父母承租的公房,购买房改房的价格一般都会参考工龄、职务、级别等因素,有较强的福利性质,购买价格也远低于市场价,双方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房产登记于离婚子女名下,离婚时,该方提出此房屋是父母对自己的赠与,要求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以及第12条,认定为自己的个人财产,出资部分视为借款。对此,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如果因房改政策一家只能享受一次房改福利,导致子女的配偶失去享受房改福利的机会,则在离婚时应对其予以适当的补偿更为公平。
最后,对于离婚案件中涉及的集资福利房问题,主要是考虑的婚前婚后购买的问题。集资福利房的出资通常是一次性的,或者两次。这类的房屋分割只考虑出资时间和结婚时间。在签定购房合同时,合同里会涉及到购房人的工龄问题,如果有婚姻就涉及到夫妻二人的工龄。尽管在购房时享受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但在离婚时,应该以市场价来分割房屋。
(三)拆迁安置房根据拆迁时适用的政策、被拆迁房屋的建造情况及安置房屋有无补交差价认定安置房的性质
离婚案件审判实务当中,拆迁安置房的分割常常成为焦点,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也有被纳入拆迁范围。拆迁安置房享受土地划拨、规划费减免等相关政策,价格比商品房优惠。拆迁安置房的政策性较强,各个地方都有相应的政策规定,而且实践当中,很多拆迁部门为了尽快拆迁,在执行政策时尺度不一致的情况非常多,因此案件处理中既要考虑该地区拆迁的统一的政策,又考虑个案的具体情况,分割时应尽量公平合理。
首先,婚前一方的个人房产,婚后被拆迁安置新房的,如果安置房屋仅考虑面积因素,且不存在房屋补差价问题,房屋亦未变更登记在夫妻二人的名下,安置的新房应认定为个人财产。如果用夫妻共同财产补房屋差价,所补差价的比例部分应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
其次,婚前房产在一方的父母名下,婚后拆迁安置后,安置房登记在儿女名下的,这需要参考赠与房屋的情形。此种情况要考虑女子婚后对房屋是否有装潢、翻建等情形,以确定另一方是否应当予以分割,包括实践当中很多违章建筑在拆迁过程中也被安置的房屋,因被安置房屋属于合法的财产,故离婚时应当予以处理。
最后,婚前是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后拆迁安置的。应当考虑婚后拆迁安置时,是否存在出资问题,是否存在取得部分或全部产权,如果没有出资要考虑安置时有无人口因素,如果是婚后共同出资,取得一定产权的,对这部分房屋产权就是夫妻共有财产。如果没有出资问题,只是房屋拆迁后继续承租的,离婚时双方都有承租的权利。
(四)小产权房目前处理无法律依据
小产权房目前在现实中大量存在,这种房屋在对外关系上其合法性有待进一步确认,因此法院在离婚案件中一般不予处理,我们目前只是在判决书中明确该房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置,确定双方都享有权利。
(五)单纯加名房分割中的意思表示原则
1.基于夫妻财产约定或赠与的意思表示
夫妻一方的房屋,在婚后以夫妻约定的形式或赠与的形式约定为另一方所有或者双方共有,俗称“加名”,但在“加名”后,“加名”方随即提出离婚,导致争议。《婚姻法》第19条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的问题,而《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六条又规定了夫妻间赠与以及撤销的问题,实践中,如果能够区分,则对于夫妻约定的,我们按照登记为一人或两人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或夫妻共同财产;对于赠与的,则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六条来处理。如果已经办理了房产变更登记或公证,则不能撤销赠与,但如果赠与时未明确是一方的个人财产,我们认为赠与后的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但问题在于无法区分是约定还是赠与,我们认为,对于无法区分的,我们则按照《婚姻法》第十九条来认定。
2.基于政策原因
夫妻一方的房屋,为孩子上学或其他政策性原因,将另一方名字加上,后双方要求离婚,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分歧较大。因房产已实际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只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予以分割,但从考虑房屋来源的角度对原享有房屋产权的一方可予以多分。
二离婚案件中不动产分割方法的问题所在
目前在离婚案件中,房屋的分割多遵循出资与登记相结合,忽视了婚姻家庭的人身属性。虽然商品房的高价格特点决定了在分割此类房屋时,应当遵循出资与登记相结合的原则,但房屋毕竟系婚姻家庭栖身之地,有着重要的居住功能,在婚姻家庭中又有着婚俗社会的背景,因此,单纯按照出资与登记相结合,又给审判带来很多困扰。
(一)按揭商品房出资与登记之复杂性
最高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第10条对于婚前一方购买房屋,支付首付款,婚后共同支付部分按揭款,房产证婚后办理在婚前购买方名下的,做了规定。即在离婚时,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但解释并未明确对应的增值该如何计算,不同法院、不同法官所作的计算也不尽相同,当事人也同时会提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计算方法。因此,尽管司法解释对此问题有所规定,但在审判实践中依然须面对以下难题:
1.不同情形下的增值计算方法。审判实践中,婚后双方共同还贷支付款项的增值部分的计算方法出现了多种,并没有一种具有权威性。首先,对房屋总价款的构成有争议,是房屋当初的购买价加贷款的总利息,还是加已归还部分的利息?其次,用夫妻共同还贷的本金除以购房时的价款,然后再乘离婚时房屋的市场价值和房屋购买价之间的差,还是离婚时房屋的市场价值和结婚时房屋估价之间的差?最后,对于对应增值部分的计算,还有当事人会提出分阶段计算增值,即房产总增值、首付款增值、个人还贷增值部分,然后三者的差为对应增值部分。这给我们的审判带来很大的困扰。
同时,司法实践中的情形,并不完全对应解释三第10条阐述的情形,比如,男方出首付30万,按揭贷款,女方出20万用于装潢,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比较普遍的,当前的形势是房屋在逐年增值,但装潢很快在消耗和贬值,如果离婚时仅对装潢的残值实行补偿,有失公平,因为房屋的装潢是在夫妻双方使用的过程中折旧的,此时在分割房屋时应适用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规定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男方利益,同时也兼顾了女方的经济利益,对双方都合情合理。
2.是否一定判给产权登记方值得研讨。此时如果一概将房屋的判归登记一方所有,有时会遇到执行难的问题。比如婚前一方仅支付了首付款,另一方经济条件优于首付一方,婚后按揭贷款实际全由另一方支付,当房屋判首付一方所有,可能其无力支付给对方相应的折价补偿款。特别是实务中亦有出首付购房方,婚后既不对家庭尽义务,更无力供房,甚至欠下个人债务的,离婚时根本无法支付补偿款。
3.婚后购买的房屋,支付部分按揭款,离婚时尚未取得所有权的房屋。这种房屋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离婚时夫妻双方对其居住使用的房屋尚未取得所有权;二是离婚时夫妻双方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只是部分所有权,不是完全所有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1条的规定,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就前款规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离婚时对于没有取得房屋产权证的,物权尚未明确,法院不能直接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房屋可以分割,理由是依照《物权法》规定,房屋产权实行登记主义,自房屋权属登记之日起权利人就取得了房产的所有权,该类房产上并非存在一个既得权和一个期待权,而只是存在一个既得的所有权。由于购房者以房屋作抵押担保向银行贷款,所以不管将房屋判归夫妻哪一方所有,都不会影响对银行的信贷还款利益。这种观点认为依据《物权法》对房屋产权的规定,《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的内容不能适应实际案例的要求,不能有效帮助法院处理此类争议。笔者认为,房屋在支付了相应的对价后,其实际价值并不会因为是否办理了产权证而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如果离婚时仅判房屋的使用权,则可能出现使用一方不积极去办理产权证,即便支付给对方相应的使用价值,与房屋按实际的产权价值分割差距较大,从而损害了不使用一方的权益。即使使用一方之后办理了产权证,当事人再就所有权分割进行诉讼,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和诉讼成本。因此,我们在审判实践当中,对于这种情况,将诉争房屋的权利义务判归一方所有,即办理房屋产权证后房屋所有权归一方所有,但办理产权证所需要的相应费用及今后归还贷款的义务也应这一方承担,并按房屋的实际所有权价值支付给对方相应合理的补偿款。
4.双方在结婚前共同出资以一方名义购买房屋或者结婚后以一方名义购买房屋,以按揭方式支付房款,房屋产权证登记在一方名下,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房屋产权。双方当事人恋爱期间以结婚为目的,共同出资购买房屋,在婚前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以当事人一方的名义签订购房合同,房屋贷款手续,婚后共同归还贷款。离婚时,夫妻双方往往对口头约定互不承认,房屋登记的一方往往认为另一方的出资是借款或赠与,或者根本不认可对方出资的事实。如果出资方能举证证明婚前双方共同出资,并以结婚为目的,即使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按揭房屋,仍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对于双方婚前出资共同购买的部分,应该根据各自的出资比例予以分割,也就是按份共有关系分割婚前部分,毕竟结婚前双方还不是夫妻关系,不能按夫妻共有财产分割。
(二)父母参与出资房屋中情与法的对立
对于父母参与出资购买的商品房一方父母出全资为子女购买,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明确了此种情况为该子女的个人财产,对此不予赘述,实践中此情形引发的纠纷亦不多。但是,问题主要在于:
1.父母参与出资或全额出资购买房屋,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的。对此情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22条做了规定,此种情况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是,在此要特别讨论的一点是,实践中,我们遇到大量这样的案件,离婚分割时父母的情绪非常激动,不同意认定为小夫妻的共同财产,从而不认可法院的判决,产生大量申诉信访案件。分析个中缘由,应该说,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通常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并不会事先进行书面约定,如果子女不离婚,事实上也不会再向子女要求返还购房款或者房屋。但一旦子女离婚,父母倾囊相助的购房款损失一半,父母的心理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虽然目前法律规定将此种情况认定为父母对子女夫妻双方的赠与,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父母的这种赠与其实是建立在其子女与配偶维持婚姻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解释三的规定出台后,已经产生了因女方要求加名男方拒绝而引起双方矛盾导致的离婚诉讼。从我们接触的大量离婚案件当事人,普通民众对于婚姻关系持续的时间长短在分割财产时作为考量因素是能够接受的,表现在分割父母出资购买的房产时,婚姻关系持续时间较短的当事人的情绪相对婚姻关系持续时间长的当事人要激动得多,保护弱势一方和为家庭做出贡献一方的原则应得到体现。
2.父母参与出资,登记在离婚夫妻名下,但父母与其子女之间存在借条的。对于父母出资不能证明是赠与还是借款的,我们多推定为赠与。如果该借条形成于夫妻离婚前,落款有小夫妻两人的签名,则借贷关系成立;落款仅有子女一方签名的,如果能够证实是买房时形成的借条,且距离离婚时间较长,一般可以推定借贷关系成立,如果借条是诉讼前或诉讼中后补的,则无法证实买房当时双方有借贷的合意。
三完善离婚中不动产分割方法之管见
通过上述考察分析可知,在审理离婚中财产分割时,法院基本依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所确立的“出资”、“登记”原则,但是,不能不看到,婚姻具有较强的人身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在结婚成家时,男方多出资,女方的“出资”则更多地体现在今后对家庭的投入:生儿育女,因此,当司法解释确立了上述两原则后,全国掀起了夫妻加名潮。对于离婚时不动产的分割,笔者提出以下两点管见,求教大家。
(一)坚持《婚姻法》确立的三大原则
第一,照顾妇女儿童原则。《婚姻法》第39条规定法院应“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分割离婚财产,但是,具体如何操作,由法官裁量。夫妻离婚,受到最大伤害的是孩子,在大量的离婚案件中,女方处于弱势,且女方抚养孩子的占大多数,在分割房产时照顾抚养孩子一方,最大程度地全面保护未成的人的利益,合情合理。第二,过错惩罚原则。《婚姻法》第47条对于离婚时“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情形,规定可以“少分或不分”,对于有46条规定情形的过错方,另一方可提出损害赔偿,但实践中更多的是一方有婚外情,或有赌博等不良嗜好,或道德品质败坏等的情形,既不属于47条规定的情形,也不属于46条的范围,分割财产时应当照顾无过错一方。第三,《婚姻法》第42条规定了离婚时的经济帮助原则,对于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给予帮助。
离婚案件在分割财产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合法的前提下,判决的合理性尤为重要,不仅要考虑判决的合法性,也要考虑婚姻家庭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载体之一,道德伦理规范、善良风俗应当是法官在审理家事案件中填补法律漏洞的重要补充,妥善处理纠纷。
(二)增加房屋来源、出资、登记和婚龄相结合的原则
家庭内部的房屋不同于市场上交易的房屋,不能根据等价有偿的原则来处理,在离婚分割房屋,考虑房屋的来源,在向出资方倾斜的同时,还应当考虑结婚时间的长短、夫妻相互的付出、对家庭的照顾,来平衡双方的利益,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在实践中容易被当事人所接受,在司法解释中也是有先例可借鉴的,比如《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4条关于军人一次性费用的分割,就是考虑了婚龄长短的。
离婚案件中如何举证 篇6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在离婚案件中子女抚养、归属的问题
在离婚案件中关于子女抚养、归属的问题
执业理念:
离婚家庭子女抚养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保护子女的健康成长权,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应该说婚姻法充分的体现了法律人性化的一面。其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总原则是: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一、子女随父方还是母方生活
离婚家庭的子女随父方生活还是随母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子女随哪方生活。
在离婚之诉中,如果双方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一般法院会尊重其协议,但是双方协议由父方或母方抚养子女对子女正常生活有严重不利的除外。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应该尊重双方协议。
权子女不足两周岁
如果离婚家庭有不足两周岁的子女,那么考虑到子女较小,更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加需要母亲的照顾,有的可能尚处于哺乳期,所以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但如果母方有特殊原因,实际上不能或不愿抚养子女的可以随父方生活。特殊原因主要是指: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等。
子女在两周岁以上
离婚家庭的子女在两周岁以上,且双方同争子女抚养权的,法院应同等的考虑双方的情况,看子女随哪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长。
子女随父母中其中一方时间较长,对这一方较有感情,则孩子应随这一方生活;子女随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中一方生活时间较长,或与之感情较深,也可以作为决定子女随父方还是母方生活的理由。法院在调节或判决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因素,如果子女与祖父母关系较密切,那么一般判决随父方生活,相反,则随母方生活。当然这是在双方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
如果某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有吸毒、偷窃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那么子女自然不适于与之一起生活。
另外还要考虑父母双方哪方更需要孩子。例如,其中一方已做绝育手术或已经丧失生育能力,那么在这方抚养孩子无不利因素时,应优先考虑这一方;再如,一方没有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则应优先考虑前者。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子女在十周岁以上
在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在离婚案件中,处理子女随谁生活的问题上,应考虑到子女的个人的意愿。但是这并不是说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意选择随谁生活,法院一般在父方母方同争抚养权,且双方都具有抚养子女的条件时,才考虑子女个人的意见。
对于成年子女随哪方生活的问题,法院则会更多的考虑子女的意见。
依据以上法律,如果您有权要求子女随您生活,那么无论您是在协议离婚还是法院判决离婚时,都请针对实际情况与您的律师协商,以最大限度的争取您在子女抚养问题上的合法权利。
二、子女抚养关系的变更 抚养关系可以变更
子女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离婚时协商或判决所依据的双方实际情况,可能会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法律出于保证子女的健康成长考虑,允许离婚夫妇以协议或诉讼方式变更与子女的抚养关系。
离婚后,非抚养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双方无法协商一致的,非抚养方应另行起诉。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可以变更抚养关系的情况
出现如下情况的,可以提起变更抚养关系之诉:
(1)原抚养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原抚养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所以,当您的离婚子女现在的生活状况不利于她或他的成长时,希望您能及时向您的律师咨询,以法律手段解决变更抚养关系问题。
三、关于子女的抚养费 抚养费给付方式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应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方式一般有两种:按月给付和一次性给付。
按月给付是考虑到父母的收入一般是按月结算的,所以按月给付抚养费比较方便,而且按照生活周期给付有利于保障子女正常的生活。
一次性给付是在非抚养方的收入不稳定或居住地不固定,可能长期拖欠抚养费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支付方法。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离婚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决定抚养费给付方法,可以选择除上述两种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给付抚养费,例如按年给付,或按收入情况给付。
抚养费数额的确定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的确定,要根据子女正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抚养费的数额应能维持子女的衣、食、住、行、学的正常需求。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非抚养方的实际收入,一般每月抚养费应占非抚养方月收入的20%-30%,最高不超过50%。
抚养费数额的变更
决定抚养费数额的客观因素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子女生活时,法律允许双方协议变更抚养费数额。就变更抚养费数额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提起变更抚养费数额之诉。
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子女生活的情况指:子女求学所需学费、生活费增长,或子女患病需要治疗费用等。
抚养费的给付期间
一般情况下,抚养费的给付期间是从离婚之日起到子女成年之日止。例外情况可以延长或缩短给付期限。
延长抚养费给付期间的情况是指,子女虽然已经成年但仍不能独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立生活的情况。例如子女尚在校就读,再如,子女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缩短抚养费给付期间的情况是指,子女虽然尚未成年但已经满了16周岁,并且有了独立的经济收入,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如果按照法律规定,您可以为孩子争取更多的抚养费,那么建议您及时与您的律师沟通,以保证您和您孩子的合法权益。
四、非抚养方对子女的探望权的保障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长久生活的感情
新婚姻法第一次规定了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有探望权,抚养方有配合的义务。这无疑是立法的重大进步。
在以往的实践中,很多不懂法的当事人认为:夫妻离婚后,孩子随一方生活,就可以永远割断与另一方的关系,有些人甚至以不要抚养费为条件,提出与另一方永久断绝关系。事实上,子女与父母的亲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离婚而受到限制。探望权的行使正是基于亲属权而产生。
即便非抚养方与子女于实际上并没有血缘关系(收养子女、婚内非婚生子女等),也不能影响其探望权的行使,这是基于非抚养方与子女长期生活所产生的感情,这再次说明了立法的人性化。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探望权的行使
离婚时双方最好能就探望子女事宜达成书面协议,约定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行使探望权,这样既可以避免抚养方不配合探望,又可以避免非抚养方频繁探望对子女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抚养方拒不配合非抚养方行使探望权的,非抚养方可以提出探望权之诉。但对于探望权之诉的判决结果能否强制执行,法学界存在争议,这主要因为探望权属于人身权。例如,李某离婚后子女一直拒绝他的探望,为此他提出了探望权之诉,但由于子女不愿意被他探望,所以每月他行使探望权时都必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种做法违背了被探望人的意愿,所以法院最后中止了探望权的执行。
探望权一定要本着对子女有利的原则行使,如果子女愿意探望,不应阻止探望;如果子女不愿意探望,也不宜强制探望。当然这是指十周岁以上有一定辨别能力的子女。
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权
《婚姻法》没有提出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有探望权,但是现实生活中祖父母、外祖父母要求探望权的事情还是不少的。
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权,应该从父母的探望权行使中得以行使,也就是说在非抚养方的父亲或母亲探望子女时一起探望。不宜单独以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名义提起探望权之诉。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五、子女姓氏问题 子女有姓氏的权利
姓氏权是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婚姻法》也规定子女可以姓父姓也可以姓母姓。离婚后抚养方在办理子女户籍和入学事宜时,利用自己的抚养权,实际上使子女改变姓氏的事情时有发生。既然姓氏是子女自己的权利,那么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随意改变子女的姓氏都是不对的。
以改变姓氏为由拒付抚养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抚养方将子女的姓氏改随自己,非抚养方不能因此就拒付抚养费。
在离婚时的子女抚养关系的处理上,还有很多边缘问题不能被上述五条所涵概,例如,涉及收养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问题,应针对个案与您的律师商谈解决办法。
关键词:离婚子女抚养问题 离婚子女抚养权 新婚姻法离婚子女抚养规定 离婚后子女抚养 离婚子女抚养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 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 离婚子女抚养费 离婚 抚养费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 离婚 哺乳期 孩子哺乳期离婚归谁抚养 哺乳期离婚子女抚养 离婚 抚养 离婚孩子的抚养费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 子女抚养费 离婚中子女抚养权,离婚后孩子归谁,离婚孩子抚养 离婚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抚养权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离婚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 抚养费 离婚子女抚养 离婚抚养权 离婚 子女抚养费,离婚诉讼 子女抚养,离婚 抚养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权,离婚后扶养权问题争议,离婚孩子的抚养问题,离婚子女的抚养问题.离婚孩子归谁,离婚孩子抚养权,离婚孩子的归属,离婚孩子抚养权问题,离婚孩子抚养费的确定,离婚关于孩子抚养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的问题,离婚后孩子抚养权争议,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变更抚养关系,离婚子女抚养申请,离婚子女抚养意见。
找律师写个协议多少钱
http://s.yingle.com/y/bs/1051208.html
新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207.html
民事诉讼撤诉后证据材料退回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206.html
民事诉讼主管与刑事诉讼主管有什么关系 http://s.yingle.com/y/bs/1051205.html
最高法:这三类再审申请情形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http://s.yingle.com/y/bs/1051204.html
交通事故无现场保护怎么诉讼
http://s.yingle.com/y/bs/1051203.html
工伤认定请律师,律师费怎么收取 http://s.yingle.com/y/bs/1051202.html
拖欠货款起诉法律程序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y/bs/105120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律师费和诉讼费收取比例多少
http://s.yingle.com/y/bs/1051200.html
交通事故全责方害怕被起诉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99.html
没签合同纠纷可以起诉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98.html
民事诉讼法普通程序审理时间是多少 http://s.yingle.com/y/bs/1051197.html
劳动纠纷企业提起诉讼会赢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96.html
立案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95.html
虚假广告罪立案标准(2018年)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y/bs/1051194.html
公诉案件撤回起诉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http://s.yingle.com/y/bs/1051193.html
检察院立案必须经过什么程序http://s.yingle.com/y/bs/1051192.html
2018最新
撤销权的行使必须以债务人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91.html
定罪免诉有案底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9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个人拖欠货款起诉状范文
http://s.yingle.com/y/bs/1051189.html
新民事诉讼法法庭调解程序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188.html
侵宅是公诉还是自诉案件
http://s.yingle.com/y/bs/1051187.html
经济纠纷中院已终审还能上诉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86.html
打官司撤诉费应哪方出
http://s.yingle.com/y/bs/1051185.html
民事诉讼法不予执行的情况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84.html
民事诉讼缴费后下一步做什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183.html
民事起诉债权债务种类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82.html
强制执行立案后怎么查判决书
http://s.yingle.com/y/bs/1051181.html
乡镇司法助理员可以办理诉讼法律援助案件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80.html
专利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如何分担 http://s.yingle.com/y/bs/105117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房产纠纷诉讼书 http://s.yingle.com/y/bs/1051178.html 律师助
理
可
以
提
供
法
律
援
助
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77.html
劳动纠纷案件中律师作用和重要性 http://s.yingle.com/y/bs/1051176.html
民事纠纷能申请法律援助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75.html
交通事故死亡律师费多少钱
http://s.yingle.com/y/bs/1051174.html
员工起诉要回工资的律师费多少
http://s.yingle.com/y/bs/1051173.html
北京企业拆迁律师的职责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172.html
发生转继承的起诉状
http://s.yingle.com/y/bs/1051171.html
新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2018)http://s.yingle.com/y/bs/1051170.html
涉外民事诉讼裁决的执行规定(2018)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69.html
欠工资不给起诉,请律师费需要多少钱 http://s.yingle.com/y/bs/105116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可以向法庭起诉合同无效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67.html
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66.html
涉外民事诉讼中的涉外因素是指什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165.html
第二次起诉判决书什么时候下来
http://s.yingle.com/y/bs/1051164.html
对抽象行政行为不可以提起诉讼
http://s.yingle.com/y/bs/1051163.html
公司法纠纷中律师作用和重要性
http://s.yingle.com/y/bs/1051162.html
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进行拘留适用裁定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161.html
劳动争议诉讼用人单位可反诉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60.html
提起民事诉讼争议存在哪些问题
http://s.yingle.com/y/bs/1051159.html
民事诉讼程序欠款不还的的起诉程序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y/bs/1051158.html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受害人评残判定的赔偿金的主张是否合理 http://s.yingle.com/y/bs/105115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小额民事诉讼拒不执行、执行难的原因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156.html
民事诉讼法申请公示催告的规定(2018)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55.html
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什么权利 http://s.yingle.com/y/bs/1051154.html
无证行医罪的立案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y/bs/1051153.html
民事诉讼起诉有效时间是多久
http://s.yingle.com/y/bs/1051152.html
收到法院传票被吿人可以不去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51.html
邻里纠纷司法调解不成就得起诉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50.html
撤销权诉讼是什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49.html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要提前申请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48.html
军人家属有法律援助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47.html
任何公民都可以代理民事诉讼案件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4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检察院起诉科提交法院后该怎么办 http://s.yingle.com/y/bs/1051145.html
不予法律援助是具体行政行为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44.html
民事诉讼特别程序直接拍卖抵押物有什么条件 http://s.yingle.com/y/bs/1051143.html
行政诉讼能法律援助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42.html
民事诉讼法诉讼主体资格怎样审查确认 http://s.yingle.com/y/bs/1051141.html
民事诉讼诉前财产保全问题
http://s.yingle.com/y/bs/1051140.html
刑拘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39.html
轻伤派出所抓不到人怎么办,我要自诉还是公诉 http://s.yingle.com/y/bs/1051138.html
经济纠纷开庭前可以调解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37.html
债务纠纷中法判完还可以上诉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36.html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3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y/bs/1051134.html
民事纠纷上诉请律师要钱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33.html
申请延期举证开庭会变更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32.html
民事诉讼鉴定机构由谁指定,鉴定的规定(2018)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31.html
工伤诉讼律师费是一次性就要付清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30.html
按揭商品房解除合同纠纷起诉状
http://s.yingle.com/y/bs/1051129.html
欠款和借款在打官司时有什么区别 http://s.yingle.com/y/bs/1051128.html
民事诉讼起诉后可以追加担保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27.html
撤销权诉讼期间能否支付价款
http://s.yingle.com/y/bs/1051126.html
民事诉讼下判决书不给钱会怎么样 http://s.yingle.com/y/bs/1051125.html
非法占有金额多少才立案
http://s.yingle.com/y/bs/105112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刑事诉讼法中指认地点
http://s.yingle.com/y/bs/1051123.html
恶意拖欠货款罪起诉后赔偿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22.html
民事诉讼法中的期间有哪些种类
http://s.yingle.com/y/bs/1051121.html
民事诉讼再审情况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20.html
单位停发员工工资上诉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y/bs/1051119.html
民事诉讼抗诉程序具体是怎么样的 http://s.yingle.com/y/bs/1051118.html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资格的认定
http://s.yingle.com/y/bs/1051117.html
民事诉讼法立案时间和受理时间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
最
新
是
什
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116.html
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有什么原则 http://s.yingle.com/y/bs/1051115.html
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的举证原则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11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民事诉讼委托书格式写法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bs/1051113.html
民事诉讼再审中被发回重审的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bs/1051112.html
民事诉讼有不交换证据的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11.html
法院立案后就会和律师联系吗
http://s.yingle.com/y/bs/1051110.html
民事诉讼二审审判程序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y/bs/1051109.html
论道赔案件的举证责任 篇7
(一) 一般原则
“谁主张, 谁举证”, 即交通事故当事人有一方提出某项主张, 那么谁提出的就由谁来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如果没有相关证据证明自己所提出的主张, 即为举证不能, 那么他自己就应该承担因为没能证明自己主张的不利后果。
举例说明: 原告在诉讼中, 向被告保险公司主张自己住院期间支出医药费30000 元, 可是无法提供由诊疗医院开具的正规有效的医药费发票, 仅能提供5000 元的医药费发票。在此案中, 也许原告方所陈述的医药费金额属实, 但因为其无法完成举证, 但该举证责任应该由其来承担, 那按照举证规则而言, 法院应最终认定其医药费金额为5000 元。
( 二) 特殊规则
举证责任倒置, 其指基于法律规定, 将通常情形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 ( 一般是原告) 就某种事由负担举证责任转而由他方当事人 ( 一般是被告或者第三人) 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 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在证据规则中, “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而举证责任倒置则是这一原则的例外。在交通事故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只存在于机动车辆和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情形, 由机动车一方负举证责任, 如果机动车一方不能够证明非机动车或行人一方有故意或过失, 则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举例说明: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案件中, 存在一些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案件, 该类案件非机动车方在诉讼时会向法院主张推定机动车方全责。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在该类案件中, 推定机动车方承担全责的举证责任不在于原告, 而在于机动车方。机动车方如无明确证据证明非机动车一方在事故发生中存在明显过错的, 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 即可推定为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基于上述道赔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我们来谈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众所周之, 一旦发生车祸, 驾驶人应立即停车, 保护现场; 但现实生活中, 不少驾驶人或驾车或弃车“一走了之”, 引发纠纷不断。在商业三者险条款的责任免除部分, 载明了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的情形, 其中一项为“事故发生后, 被保险人或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保险车辆或者遗弃保险车辆逃离事故现场, 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在司法实践中, 对于该类案件保险公司该承担怎样的举证责任? 该如何举证?
案例如下: 某日凌晨, 赵某驾驶轿车回家, 在离家不远的地方, 与从左侧超车的人力三轮车相撞。造成人力三轮车驾驶人及乘客两人受伤, 两车受损。事发后, 赵某即弃车离开现场, 第三日上午至交警部门制作笔录。
伤者后提起诉讼, 向驾驶人赵某及我司主张各项损失合计177787. 8 元。诉讼过程中, 我司主张商业险免责, 交强险仅承担垫付责任, 后续保留追偿权利。
本案争议焦点有二: 一、驾驶人离开现场行为能否认定“肇事逃逸”; 二、如何认定保险公司已就免责条款履行了特别提示义务。下面我们就上述两个争议点, 保险公司该如何承担举证责任, 该如何进行举证, 展开论述。
针对焦点一, 根据上述阐述, 在事故认定阶段, 驾驶员是否为肇事逃逸的举证责任应该由公安机关完成, 但该案件中交警部门仅在事故认定书载明驾驶员系离开现场, 并未直接认定逃逸。于是, 该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 举证责任就自然转为原、被告双方承担。
针对焦点二, 因我司主张免责, 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的规定, 首先需要证明已就免责事项向被保险人履行告知及特别提示义务。根据上文论述, 这显然适用“谁主张, 谁举证”的一般原则。故针对该争议焦点, 举证责任应由保险公司承担。具体应提供商业三者险条款、投保单, 且明确条款中对于免责内容已进行字体加粗, 尽到了特别提示义务。
再回到上述案例来看, 诉讼过程中, 承办法官多次询问驾驶人当时离开现场的具体动向及原因, 并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作证。另要求保险公司递交商业险条款及投保单。在各方举证完毕后, 因驾驶人无法证明其离开现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而保险公司提交了投保单及条款, 足以证明已履行特别告知义务, 最终法院认定驾驶员离开现场的行为系肇事逃逸, 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垫付责任, 商业险免责。
作业提示: 为防范诉讼中的法律风险, 在处理该类案件的时候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接到报案后, 在第一时间就驾驶人离开现场的去向及原因展开调查, 对调查所获取的信息, 尽量采取可以固定证据的书面方式进行; 2、以各种形式保存已履行明确告知义务的证据材料, 如书面投保单存档、电话录音等, 并在举证期限内递交法院证据。
参考文献
离婚案件中如何举证 篇8
关键词:农村妇女;离婚;土地权益;救济途径
土地是农村妇女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和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村妇女赖以存在的资本,也是其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象征。土地对于农村妇女来说很重要,但是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土地价值的日益升高,加重了农村离婚妇女的生活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其生产生活资料。离婚妇女的权益保护问题也逐渐暴露。
一、离婚案件中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现状
新中国的成立解放了我国广大农村妇女的传统思想,同样也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女性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政治生活中。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她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撑起了半边天,然而这一切要归功于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妇女权利的承认与保护。然而,法律法规虽然明确了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事项,但是在实践中农村离婚妇女的权益保护缺乏积极有效的适用规范及具体措施,以致侵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离婚案件中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始终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离婚案件中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被侵害的原因
(一)社会历史因素
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妇女没有法律上的有效凭证证明其享有土地权益;另一方面,农村妇女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资格认识不足,不能有效利用法律知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妇女的土地权益也就更容易遭受侵害。
(二)农村妇女自身因素
除了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以外,妇女自身的法律素养也是其权益容易受侵害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广大农村,村民基本没有接受过关于土地权益的法律宣传,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更是知之甚少。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非常薄弱,她们没有“土地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意识,对保障自身权益的法律法规更是一无所知。所以说在寻求法律救济方面的能力也往往会受到束缚。
(三)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规定了农村妇女在离婚后的责任田应当受到合法保护,但针对具体的保护措施却没有做出规定,比如离婚农村妇女如何取得责任田、集体经济组织对其合法拥有责任田的承认、以及明确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受侵害的类型等。
(四)救济渠道的缺失
由于侵犯妇女土地权益的案件主要发生在偏远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当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权利受到侵害后一般都是先找当地村领导。但是村领导往往会以村俗民约为借口逃避管辖或者敷衍了事。这时候权利受到侵害的妇女才会找到政府,而政府也不敢严肃处理,因为大多数村民的思想做不通,也不能强制执行。虽然有些农村妇女会选择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即使诉讼到法院,法院也可能因诉讼标的小、法律条文对相关事项缺乏具体操作性规定、诉讼成本较高而拒绝受理,就算法院受理、判决妇女胜诉,执行起来也会很艰难。由此便造成了司法救济途径的缺失。
三、保护离婚案件中农村妇女责任田权益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维权意识
由于我国农村妇女法律意识的匮乏,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加大宣传保护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力度,提高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使她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人身权利。
具体来说,对农村妇女保护其合法土地权益的宣传,要贴近生活,采取农村妇女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说借助有影响力的妇联或者有威望的个人,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向她们灌输法律知识,指导农村妇女找到正确的维权途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实际可操作性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和流转的相关规定,改善离婚妇女无法从婆家分割出责任田或回娘家后无法从娘家分得责任田的实际情况,保障妇女能实际上分割到责任田,而且还要保障其田地的流转权。只有这样,妇女才能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自己种田还是将其权利进行流转而收益。这样不仅解决了妇女一旦离婚便一无所有的尴尬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婚姻自由。明确《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权益保障的主体和承担责任的主体,将原先主要依靠行政主导转变为司法主导,同时还应重视设定规范和实施权利的统一。
(三)完善离婚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救济渠道
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益的纠纷往往发生在基层,这就要求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充分发挥其调解作用,做到公正合理、不偏不倚的保护妇女的合法土地权益。不能因为其集体组织成员身份的丧失而完全剥夺其在土地上的附属权益,比如土地因征用给予的补贴,应该给予其适当的补偿。若村委会调解失败,农村妇女可尝试到镇政府或乡政府进行再次调解,或者诉讼至法院。此时,可以尝试将政府调解与法院诉讼相结合,利用多种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更加合法、合理的保护离婚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
当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被侵害时,妇联应积极发挥其引导、组织、调解作用,用最少的财力物力为农村离婚妇女争取土地权益的最大化。当农村妇女为维护自身权益付诸法律手段时,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协助离婚农村妇女争取合法土地权益。
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权益不仅需要政府更加完善的解决机制,更加明确的司法指导,更需要全面的诉讼解决机制及健全的基层调解机制。
参考文献:
[1]彭晨晨,曾凡潮.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J].法制博览,2013.03.
【离婚案件中如何举证】推荐阅读:
律师办理离婚案件10-22
离婚案件开庭审理程序05-12
离婚案件法律实务宝典06-10
涉外离婚案件的处理07-17
离婚案件注意事项--律师答疑08-09
诉讼离婚期间-律师成功促成协议离婚-南京离婚律师胜案指导【江宁离婚案件】09-12
劳动争议案件举证指引06-28
女方如何在离婚诉讼中争取子女抚养权10-27
如何认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中的犯罪数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