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背景(共12篇)
劳动教育背景 篇1
假如你的专业,刚好与应聘的岗位对口,那么,一定要把专业的字体加粗显示。假如你是跨专业求职,然而你有与岗位相关的辅修经历或有双学位,那么就把辅修的专业加粗显示。例如,你辅修的是经济学双学位,而你本专业学习的是物理,然而你想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那么你应该弱化物理学的背景,而重点突出经济学的双学位。
如果你的学校不是名校,主专业也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相符,且没有学习过相关的课程或辅修的经历,那么,在这种教育背景的缺失下,你就需要在简历中将教育背景淡化,转而突出其他与职位相关的实习经历或社会实践收获。总之,要根据岗位和自身情况避开劣势,突出优势。
接着,可扼要列出一些你学习过的重要课程,尤其是与应聘岗位相关的课程,这样,更能表现出你的资历适合。比如,在求职财经类工作时,理科的应届毕业生也并非没有优势,因为现在许多金融类企业,对数学、电脑方面的人才,也是十分欢迎的,并且对一些较偏门的学生物、农业等专业的人才,很多研究部门也会敞幵接纳,所以相关的专业课程,可扼要地写进简历。
4。个人简历教育背景怎么填——成绩和奖学金
你在学校或某一团体中,获得的成绩可以辅助招聘人员对你学习成绩进行肯定。不过,再多再辉煌的成缋,最好只用一句话概括所获奖项的情况,如果有多个奖项,也要争取用一句话概括。不能全部详细罗列出来,这会让招聘者觉得烦琐,反而找不到闪光点。
5。个人简历教育背景怎么填——国外交换学习的经历
一些人在国外做过交换生,或者学校派去国外做过项目研究,最好将其在教育背景中写出来。这可体现你的外语水平,另外,国外著名大学的校名本身也是一种资历和能力的反映,可以吸引招聘者的注意。
劳动教育背景 篇2
据相关统计显示, 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工科女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5%~25%, 她们中40%的学生来自农村。因为专业原因, 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生理卫生、人际关系、找工作困难等问题。
二、问卷建立及分析
问卷主要针对文献研究内容, 分为5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心理状况、学校教育、学业、就业压力。共发出问卷200份, 收回200份, 有效问卷200份。
(一) 个人基本情况
从问卷调查中显示, 农村学生占大多数。参加调查的学生中, 其中普通高职占79.00%, “3+2”联合培养占12.50%, 国内外联合培养占5.00%, 技工班占3.50%。独生子女占72.5%, 农村占58%。
(二) 心理状况
此项调查中, 大多数的女生在人生取向上比较迷茫, 对今后的就业也感到很有压力。有22%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后, 最大的挫折是就业竞争太激烈。其余的成绩不理想、恋爱不成功、不适应宿舍生活、经济困难各占到19.00%、22.00%、17.00%、20.00%。有55.00%的学生认为在大学, 需要对未来人生取向的指导, 希望在“现阶段对待生活的心态”“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给予指导的分别占28.00%、12.00%、5.00%。有30.50%的学生课余生活是上网度过的, 学习的只占7.50%。有50.50%学生觉得班上女生少会带来困扰。
(三) 学校教育
在此方面的调查中, 学生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40.50%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会对自身发展前景有微弱的影响, 47.50%的学生认为学生会、社团举办的大赛和活动很不成功, 要么是形式上很多人参与, 实际上很多人是“被参与”, 要么是几乎没人参与。在58.50%的学生认为希望通过书面教育来提高人文素质, 25.50%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教学提高人文素质。有33%的学生认为学校人文活动少且覆盖领域狭窄。
(四) 学业方面
在问卷中, 学生希望走出去参加校际交流学习。参与调查的学生专业全部为工科专业, 其中数控技术专业占23%, 学生有38.50%的人看重学校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于专业知识获取途径有27.00%的学生是通过教师课堂讲解, 22.50%通过图书馆自学。有30.50%的学生曾经考试挂过科。有27.00%的学生想多学一些课外的知识, 但不知道该学习些什么, 没有信息和方法指导;有20.50%的学生想参加一些校际间学习交流活动, 但不知道哪里可以获得这样的机会;21.50%的学生学习目标缺失;71.50%的学生偶尔旷课;15.50%的学生经常不按时上课;52.50%的学生偶尔走神;28.00%的学生表示我的老师是手机;只有19.50%的学生认真听讲;66.50%的学生对大学的授课方式适应;16.50%的学生对大学的授课方式不适应;42.50%的学生感觉目前学校对自己的培养对今后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有17.00%的学生对目前学习的工科课程不感兴趣;有51.00%的学生认为男女比例对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三、工科背景女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 通过教育者提高对工科女生教育的重视度, 来提高女生对大学生活的参与程度
只有提高教育者对女生群体的期望值, 才能不断提高女生的教育水平, 才能提高女生教育的质量。从职业教育和国家发展的高度, 做好工科背景的女生教育工作, 对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工科背景的女生采取分类教育
毫无疑问, 学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同为大学生群体成员的男女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是有其共性的。但遵循这种共性对学生所进行的一般化的教育, 往往缺少对女大学生具有的某些特点的关注。她们与辅导员交流思想也少, 也基本不与男生交流思想, 甚至在女生中的交往对象也非常有限, 她们的发展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要根据工科背景女生的特点, 与男生分开来, 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包括心理、人际关系、自我保护、就业技巧等。
(三) 重视心理教育, 增强工科女生的自信心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学生心理活动, 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可以采取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女生的自信心。可以采取个人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 丰富教育形式, 提高女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邀请校外成功女性来开展讲座, 介绍成长经历, 用各种方式帮助女生悦纳自己, 提高自信度。
(四) 丰富适合工科女生的校园活动, 培养综合素质
根据专业和人数的特点, 举办适合她们的各种活动, 为她们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和机会。
如举办女生风采大赛等有针对性的活动, 提高参与度。鼓励女生深入社区、企业和社会进行志愿服务和调查。让她们了解社会, 提高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针对工科女生, 利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和校园活动, 教育和引导她们明确今后自己的就业方向,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做好职业生活规划, 早动手早准备, 为她们今后从事专业工作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各种准备。
参考文献
[1]张玉.工科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青少年学刊, 2008:85-88.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反思反思教育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89-01
一想品德教育反思教育之一
——什们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德国一名督导去一所学校,然而汽车在途中发生故障,这往督导修理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修好。这是一名学生从此进过,几分钟便帮助督导排除了障碍。督导离开前无意中问道:现在是上学时间,你为何不去学校?学生答曰:今天学校有人来督学,我成绩最差,老师让我早点回家去。
据说这位督导回去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什们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二、品德教育反思之二
——请再给学生一次失败的机会
一位母亲为她十八岁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青年问题的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一个死结,您是不是不在给她买带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进洗碗池?母亲点头瞋视。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您嫌他笨手笨脚,对么?这位母亲惊愕的看了看专家一眼。专家又说到,孩子大学毕业日去找工作,您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利。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您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您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您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如今,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这一个个温柔的陷阱,那是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亲手挖掘的,那是全天使,全方位照顾,指导下学生的老师挖掘的......
三、品德教育反思之三
——杨振宇博士说:美国成功是因为中学生考试不行
如何改变教育体制才能适应新世纪里新的事物,这个问题我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题目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回答,因为每一个社会因为它的历史背景不一样,传统不一样,所以对这个问题会由于不同的回答。
在这总上,我想大家尤其是近几年来,都有一个了解,就是美国对于这些新的事物好像。特别成功。在80年代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像美国要被日本打倒,可是到90年代,完全改过来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困境今天还没有走出来,而美国尤其是信息工程上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与上述发展同时存在的书有另一个现象,那就是美国的中学教育属来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常常都是倒数第一,第二,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一持续好多年了。可是近一两年,有一种新的看法,认为美国之所以今天的经济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教育未来的中学生的考试不行。
这话有没有道理?我想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然也不是完全有道理,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美国的真个社会结构、整个教育政策比较灵活,所以它的较容易向新的事物和新的方向发展。
关于这点,我曾经讲过一些。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和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有很大不一样。美国的教育哲学鼓励学生要有广泛的兴趣,亚洲的教育哲学是注重狭窄的专业,美国的教育比较灵活多变,亚洲的教育是要人接部就班,美国教育注重培养人的信心,亚洲人常常缺乏自信,傲慢与谦逊,进步与退让有很大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美国的教育哲学由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亚洲也是这样。我觉得尤其是二,三十年后,整个世界就新事物的继续发展,国际形势继续变化,亚洲哲学中缺少的一些真理应该从美国哲学中吸取,使得中国的下一代能够跟多一些进取,能够跟活跃一些,以迎接21世纪所引来的挑战。
四、思想品德教育反思之四
——“天赋猪权”
中国科学院院长杨淑子在《天赋猪权与思维》一文中说:思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人之异乎与禽兽,在于人能思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思维方式与思维水平的差异。可以说,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生活能否过的幸福莫不与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他列例子‘文革’中的农向时的一个小故事。他说,一天晚上,有位领导突然要他第二天去打猪草,可是他从未养过猪,跟没有干过这方面的活,根本不认识张哉地上的那些是猪草,而且这位领导规定他不能去请教农名,虽然是在故意刁难他,想不到,第二天上午,他竟然把猪草打了回来。这位领导感到非常奇怪,反复的问,真的是你打的吗?是我打的。真的吗?真的。我把猪赶出去,猪吃什么,我就打什们。
事实上很多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偏才”或“怪才”。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不要过分苛求,不拿放大镜和显微镜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多用望远镜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多用望远镜望一望他们的未来。
五、思想品德教育反思之五
——“游戏”中的科学
在游戏态度中即蕴藏着严肃,又包含着自由。因此它与幽默类似,而且带有内心的自由感和意识,用智慧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就以海尔曼说:“创造是一种含义特别的享受”。
从学习的过程看,最重要的是乐学。乐学必须会学,必须会欢乐而轻松的飞。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打开他兴趣的闸门。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英文简历:教育背景写法 篇4
教育背景即正规学校教育/或培训(A history of a person’s formal schooling and/or training)
包括:学历(educational history )、教育程度(educational background)、知识背景(knowledge background )、所学课程(courses taken)、专业课程(specialized courses)、进修课程(refresher course)、脱产培训(off-job training)计算机能力(computer skills)等,及掌握情况。
Education 学历
educational background 教育程度、教育背景
educational history 学历
Educational System 学制
academic year 学年
semester 学期(美)
term 学期 (英)
Curriculum 课程
major 主修
minor 副修
educational highlights 课程重点部分
curriculum included 课程包括
specialized courses 专门课程
courses taken 所学课程
courses completed 所学课程
special training 特别训练
refresher course 进修课程
Examination 考试
pass 及格
fail 不及格
marks 分数
grades 分数
scores 分数
Degree 学位
post doctorate 博士后
doctor (Ph.D) 博士学位
master 硕士学位
英文简历:写清教育背景 篇5
教育背景要写清楚
个人资料部分(PERSONAL DATA),包括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与中文简历大体一致。
外企一般都很重视求职者的教育背景(EDUCATION),就读的高校越知名,求职成功率就越大。在写教育背景时,求职者应注意的是,在英文简历中求职者受教育的时间排列顺序与中文简历中的时间排列顺序正好相反,也就是从求职者的最高教育层次(学历)写起,至于低至何时,则无一定之规,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安排。
在这一部分,求职者必须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大多数外企对英语(或其他语种)及计算机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你在这方面如果有优势就尽可能地给予说明。
写出你的职业目标
一般求职者只会在履历表开端简单地写上所应征的职位-“Position Applied: Management Trainee”或“I am appling for……”其实,若懂得利用这小小空间写出自己的事业目标(job objective),能显示出你对该工作的热诚及憧憬,能令招聘者对你加倍留意。
此外,你还可以简要地写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INTRESTED FIELD)。对于大多数求职者,尤其是对搞技术或研究工作的求职者来说,这一点必不可少。因为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将工作能力与工作兴趣相结合,不仅是求职者的意愿,对雇主来讲,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不要认为论资排辈只在国企流行,在韩资企业员工升迁也一样论资排辈,所有人都得从底层做起。韩资企业一般实行高度的集权化,大部分管理权集中在公司高层领导那里,中下级管理人员只有很小的权力。更重要的是,上级做出指示后,下级无条件地执行这些指示是工作职责,这有点像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一样的感觉。
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篇6
摘要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对未来挑战。本文将着重介绍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时代背景 人才培养
基础教育通常是指中小学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和少年。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基础性,全民性和普及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基础教育做过一个定义性的论证,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其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我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生产贡献力量。因此,基础教育可以说是人生之本、民族之本、国家之本,也是教育之本。
一、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1992年6月,克林顿总统宣称,美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需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其编著的《学会生存》里,把“培养创造性”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目的之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这也同时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要实现这些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是必须要使用的途径和手段已成为国际共识。如英国从2000年秋季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进行的课程改革,其目标也始终包含“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交往的能力”、“学会探索,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并能跨学科运用”、“每个学生都应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德国巴伐利亚州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于“发展独立、自由、宽容,善待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人。”在此种背景下,作为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与竞争潮流中的中国,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增强国民素质和竞争实力,针对原有基础教育课程的弊端,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是必然选择。
二、素质教育要求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突出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此后,江泽民同志又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阶段,要取得素质教育的突破性进展,必须抓住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有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改革,二是加强和改善德育,三是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四是队伍建设。王湛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指出: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课程改革必须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三、教育改革实践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较好基础。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7]显示,“两基”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到2000年,我国政府庄重宣布,“两基”已经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②建国以来几次课程改革的实践,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1992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打破了单一的学科课程体系,增加了活动课;增加了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自主权;在统一要求之下,实现了教材的多样化;③高考改革的迅速推进,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舆论准备。2001年起,教育部鼓励各省市进行自主的高考改革试验。“上学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的陈旧观念将逐渐淡化。
学校教育背景下当今素质教育浅析 篇7
长期以来, 我们更强调学校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 谈到家庭教育很多家长都不以为然, 在国内, 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 如何创设良好、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则更是少有问津。特别是当下市场经济大潮带给我们的冲击, 在农村造成上百万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不同程度的亲情缺失, 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事实上, 一个人的成长, 首先受到的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影响和熏陶, 且这种影响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 它便也随之产生了。在我国古代, 家庭教育一度成为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径。“养不教, 父之过”, 《三字经》中的这句名典, 便是对千百年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突出强调。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孩子。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讲明环境对人健康成长的影响。在很早以前, 西方教育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概括。”家庭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教给孩子道德上的培养和孩子基本素养的塑造。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 对“礼义廉耻孝”看得十分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 应培养孩子基本的正确的价值观, 百善孝为先, 要学会懂礼、重义、清廉、知耻。当孩子有了这些基本的观念后, 这样才能形成“九流”:诚实、友爱、尊敬、适度、公正、服务、正直、忠诚, 以及责任心。形成这九流后, 就可以做到吃苦耐劳, 积极处世, 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这些有利于其为人处世, 有利于下一阶段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这些基本素养的培养能够尽量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和心理扭曲, 从而也有利于全民素质的真正提高, 健康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必须记住这样一个前提:只有学会怎样做人, 方有可能去学习知识, 到最终成才。如果家庭教育缺乏往往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人在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家长必须是孩子的心灵导师, 孩子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社会上遇到诸多困惑和烦心事, 这时家长可以是他们的朋友, 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如果是家庭离异的父母则更应该多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不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心理上形成阴影。在培养孩子时, 有很多家庭是盲目跟风, 为了孩子在开学或起跑线上优越于其他的孩子, 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习钢琴、小提琴、二胡等, 根本没有问过孩子是否喜欢。很多家庭教育者都认为上学一定要考一所名牌大学, 然而, 要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就必须抛弃强加给孩子们的较高期望, 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有许多杰出的成功人士, 他们甚至没有上过大学, 但是最终却能成功, 因为他们有恒心, 有毅力, 勇于拼搏, 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家庭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修养, 还要注意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不要强迫孩子们去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只有正确引导和发掘孩子的兴趣, 才能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也才能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因此, 家长应多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兴趣和优点, 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当你在猛烈批评和指责他时, 你有可能就在扼杀一位天才, 这就需要对孩子们多一份肯定, 多一份赞扬, 多一份鼓励, 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最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 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内容方法比较陈旧,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素质教育推进困难。”[1]学校教育作为由国家主导的系统化教育, 在此教育时期, 亦是人一生成长当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阶段, 人的很多种品格都形成于此。因此, 现代社会中, 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就必然居于主导地位。学校教育要得到有效开展, 就不能让学校教育过于行政化, 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究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而又不扼杀学生的天赋。在教育中有很多原则和方法, 但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却显得很无奈, 知道应该要进行探究性学习, 但最后又回到单向的传统灌输法, 对此,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 怎样同学生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 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师,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按照学生的特点来发展学生, 做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 怎样才能摆脱“赵恬的纸上谈兵, 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境遇”, 成了现今学校教育的一道难题。为什么国内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在学习方面都优越于国外的学生, 但到了大学后国外的学生就超过了国内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在起跑线上赢了, 但却输在了过程之中, 这就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了。尽管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多年, 但人们仍然从现实功利性出发,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 “应试教育”没有丝毫减弱。因此, 我国一定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探索分类考试、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2]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更要学会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以及重视教后反思。教育工作者, 一般都与学生有年龄或时代的代沟, 只有有效地打破这一层隔膜, 才会更加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 以真诚热情、良好的情绪和学生融洽在一起, 让学生愿意亲近你, 通过和学生一起活动或交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 通过这一层关系, 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就能更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让学生感觉到这里是他们求知的知识天堂, 而不是地狱。
在教学时, 教师应仔细观察和发掘学生的优点, 并且多与孩子的家长交流, 只有知己知彼, 才能百教不殆。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塑造高尚的人格,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教师的言行对孩子也有深刻影响, 教育工作者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能因为孩子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或自己的喜恶来评判一个学生。在传道授业时, 应当倾囊相授, 只要学生有疑惑就应当耐心仔细讲解, 学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 无论生理和心理都会有相应变化,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而且要把心理辅导落到实处, 不能只是做一个面子“工程”, 只有做好了这些, 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国内孩子与国外孩子的差距很大的原因是动手实践少了, 在国内有许多的“书呆子”读了十几年书, 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理论不能和实践相脱离。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定期进行社会实践, 让学生不仅学习理论, 也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学生在学校学习, 基本的知识往往不十分欠缺, 欠缺的往往是社会阅历, 现在, 许多公司单位招收人员都需要工作经验, 但青少年刚从学校毕业, 哪里有什么工作经验, 这就需要提供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渠道。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帮助在校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社会。在学校时也应教给学生一种“活到老, 学到老”的精神。有了这些品质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高素养人才, 才能做到“九流”。青少年承载者国家的未来, 儿童则是祖国的花朵, 因此, 不能因为教育的缺失而使他们成为却成为国家的负累。随着少年儿童与社会联系的不断延展和加深, 社会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逐渐由弱变强, 它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也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的社会教育形式, 它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个体生命成长中的整个教育体系, 同时它也是这三种教育体系中最社会化、最广泛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 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比, 社会教育既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在系统化知识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又可以广泛地开展道德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使人在素质能力、道德情感的发展中愈加成熟完善。社会教育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综合体现, 青少年们只有经历了较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才能够更好地独立生存与发展自己。因此, 如果经过十几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后, 青少年们却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那只能说明之前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败。社会教育教给青少年们的是必要的人生体验、社会经历, 使他们学会如何生存, 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教育过程中没有接受到较好的教育, 那么社会教育带给他们的只能是不断的挫折和教训。
总之, 古今中外教育的事, 从来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一家的事。当今, 许多的教育病, 是由整个社会系统的机制、体制造成的, 因此, 许多教育问题也就不是学校教育自身所能解决的。只有跳出狭隘的学校教育, 从“上位”和“全局”审视, 现行的教育病或许才能找到真正的症结。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不可忽视[N].光明日报, 2010-05-12.
劳动教育背景 篇8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素质教育
中职数学素质教育很多地方都有待改善,需要中职数学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本文将从中职数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职素质教育的现状
中职教育往往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往往造成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求职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素质教育的概念虽然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职业中学尽管不追求升学率,但仍然不能忽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仅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范围的认识是错误的。职业中学办学任务、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办学中已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决定了在职业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工厂生产第一线,主要从事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年纪小,步入社会早,他们必须要能够提早适应社会,为社会所接受,而素质不高,只有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这常常导致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因此,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继续改善。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转变育人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社会上对于中职学校及中职学生的认识普遍存在一定偏差,认为中职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对于文化课的教学不必太重视,因此往往造成了中职学生素质低的状况,中职学生处于这样的思想中,也会不由自主地怠慢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一观念极大地限制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中职数学教学要想加强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育人观念,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于中职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那些认为中职学生都是差生、中职学生只需要学习技术的观念都是错误的。作为中职数学教师,更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必须转变育人观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思想,始终把素质教育工作摆在自己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把学生的素质提高当作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实行素质教育,技术培养与素质教育共举,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职数学素质教育。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是一项现代化的新技术,它具有数字化、信息化的特点,它在教学中有着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交互,生动形象,说服力强,信息量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已经越来越常见,例如多媒体教室、慕课的出现,都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中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传统的中职数学课堂往往以老师讲解、学生记忆为主,课堂效率不高,因此,中职数学老师应该积极创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相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具有直观生动地展现知识的优点。运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和PPT,可以使图像展现更加细节化。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薄弱的现象,数学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重视教学的反馈
教学反馈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为学生讲课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讲课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重视教学的反馈。中职学生往往数学基础较差,若不对学生的听课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馈,中职数学教师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高效地设计课程。
在每次课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讲解进行评价或打分,比如匿名写出自己对课程的想法和意见,提出老师在课堂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讲解不够清楚的知识内容。教师通过此切实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感受,认真考虑学生提出的意见,改善自己在讲课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加合理高效的中职课堂。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意义,因此,广大中职数学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中职数学教师应不断积极探索,紧跟素质教育潮流,调整创新授课方法,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从而真正做好中职数学教学,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永忠.《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沈艳.《中职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青年文学家》.2010年17期
[3]徐琳琳.《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2
三大步励志教育研究的背景 篇9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紧迫性,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下分析三点:
第一、社会思想功利化,思想教育无味。
为什么思想教育无味,因为社会思想功利化。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为享乐、拜金和功利主义等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在金钱和功利面前,有的人丧失自尊和民族自尊,丧失荣辱和社会责任。更多的人没有信仰,依靠网络游戏和电视节目充填自己的思想。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发展,严重影响青少年成长。而我们社会和学校的思想教育呈现形式化和无力的局面。因此,对时代提出强烈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在对社会的思想教育上,更集中在学校教育上,焦点集中在教育的实际效果上。
第二、学校德育形式化,德育成效微弱。
十多年来,我们接触的更多的是学校。大多数学校基本上是所有的政教主任和级部主任反映,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难管,而且越管越差。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经常得到两个非常“恐怖”的回答,一是“没必要”,一是“无所谓”。淄博某中学的一位级部主任在“全国励志教育现场会”上,对学校德育这样讲:
“现在的学校,“第一,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我校招收的学生,从整体上来看,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不是很好,有些学生甚至存在很大的管理难度。高一上学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进行纠正培养。
“第二,学生学习动力差。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又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品质不坚定,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消极应付,甚至逃避。„„是不是说有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应该说,这里面还缺少一个方面,就是学生愿不愿意学,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问题。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第三,任课教师逐渐脱离德育教育的轨道。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双重责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尤其是高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教学成绩上,与学生的课下交流比较少,即使有交流,也更多的是在学习层面。由此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学生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领,不仅在学习层面,在思想、生活等其他方面更需要得到关心与帮助,学生的这些需求无法满足;二是教师长期处于“教书匠”的状态,无法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与意义,体会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四、班主任工作不堪重负。很多任课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就是班主任的事,甚至在自己课堂上发生的问题,比如学生纪律、不交作业等问题都找班主任解决,更不用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了。任课教师德育教育职责的缺失,导致班主任工作负担不断加重。当一个班主任面对五十多个学生时,如何能够关心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变化?”
这位级部主任,从学生到班主任到任课老师,从习惯养成到自主学习到教育管理,对学校德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我们清楚看到了学校德育的严重问题。这种问题的日益严重,在拷问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及时推出解决办法。学校德育的紧迫要求是:有效德育,励志育人。
第三、应试教育文化化,素质教育无力。
文化是既成的顽固的。肯定无疑,应试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了文化现象。应试教育的文化背景像一个恶魔一样,在鞭打着我们的课程,在控制我们教师,在诱导我们家长,学生的天性被无情的吞噬。教师和家长,成了应试教育这个恶魔的帮凶,学生是应试教育蹂躏的对象。应试教育无视德育、无视素质教育、无视学生成长,在顽固的左右着教育。尽管我们的教学课程设置得很德育很育人,但是,实质上还是受应试教育文化控制着。就像抽烟喝酒一样,应试教育存在的理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诱惑,文化的因素更大,尽管我们知其害且治之。
课题组在“九五”期间就设立了课题“应试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究”,提出“高考可励志不可为志”的论断。因此,励志教育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立志和励志,给人以方向和精神;更在于没有回避应试教育的文化现状,重视学生成长的同时,正视成绩。
劳动教育背景 篇10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实现大众化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方式上有所改变,本文提出的希望教育正是针对大众化教育的现实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新理念。
关键词:希望教育 大众化教育 新理念
一、希望教育的含义
“问题大学生”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当然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不能认清自我、没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对学习、生活甚至人生失去目标和希望。没有目标和希望的生活使得他们的一切行为都脱离了正常的轨道,脱离正常轨道生活的大学生自然就成了高校校园中不和谐的因素和现象。为此,作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希望,让他们在希望的召唤下去奋斗,让他们在奋斗中获得快乐,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实现愿望。
(一)捕捉希望
在高校中“问题大学生”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大学生的问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有的甚至以悲剧结束。问题的原因当然很多,既有体制方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更多的是与家庭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直接管理者,我们对他们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何种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育效果,对他们仅仅采取常规的教育方式,很难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并且教育管理者对此类学生往往会失去耐心,更多的是看到此类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终导致这类问题大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性质越来越严重。难道这些大学生真的是一无是处、没有一点闪光点么?事实上这些问题大学生不仅有而且肯定会有不少的闪光点,例如:网络成瘾的学生虽然自控能力差,但他们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一定的执着性,并且这类学生的智力一般来说都是非常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卑感,带有一定的自闭性,但他们大多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坚强的性格特征等。我们这些教育管理工作者,就是不仅要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更多是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并把这些优点作为“希望的火种”进行精心的培养,让这些大学生感觉到自己并不是被遗忘的、没有希望的一族,即让他们捕捉到希望。
(二)燃烧希望
捕捉到希望的火种只是具备燃起熊熊大火的前提条件,能否燃起希望之火,关键要看周围的环境。一般而言,“问题大学生”是生活在阴影和边缘状态的学生,很难和其他学生一样拥有明媚的阳光,因此,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首先,对他们的家庭和成长背景进行详细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其次,要与这些学生在平等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三是,在了解其成长经历的基础上,结合其当下的思想状态,有意地夸大其优点,让其对自身获得信心,提高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燃烧起生活和学习的希望。
(三)实现希望
捕捉希望和燃烧希望只是希望教育过程中的一部份,实现希望才是希望教育过程中最困难和最关键的一部分,因为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关心和耐心,更需要“问题大学生”自己迎接挑战,克服困难。首先,在老师和其家长交流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老师和家长对其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监督,在这些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三是,对其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及时地给予批评和指正。
二、希望教育的实施
希望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多的是要落实到实践上,即希望教育的实施和落实。
首先,是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为什么很多在中学表现很好或正常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很多问题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在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换过程中没能及时转换角色,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导致的结果。相对中学生而言,大学生的学习要自觉,生活要自立,交往要自主。在一个陌生而又充满诱惑的新环境中,很多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会迷恋网吧而不能自拔,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失去目标,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形成自闭而倍感孤独。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特别是带新生的辅导员一个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帮助新生及时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跟上时代的节拍共同前进,让常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问题产生之前。
第二,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宣传教育作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要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政策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弘扬社会主旋律,加强政治宣传的主渠道。应该通过这个主渠道加强政治理论宣传,让他们在高尚道德情操教育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思想觉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燃起希望之火。
第三,充分调动和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班干部是高校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是班主任和同学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同学反映问题的最直接体现者,班干部能否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所有的辅导员都非常重视班干部的培养作用。在对待和处理“问题大学生”的问题过程中,班干部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班干部可以把最新的`信息及时地传达到辅导员手中,另一方面班干部是辅导员实施希望教育策略的最佳监督和辅助执行者。
第四,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摧残大学生的心灵而且直接威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时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稳定,所以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并纷纷建立了三级心理预防系统(学校、院系和班级)。虽然随着时代进步和医疗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这种偏见使一部分真正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而最终导致酿成悲剧,所以辅导员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让有问题的学生能够敢于走进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在咨询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燃起希望之火。
第五,结合家庭教育。“问题大学生”的问题当然首先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家庭的教育和成长背景有密切关系,如:独生
子女综合症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等。所以“问题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也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这种配合一方面是尽量把学生以前的情况与老师和辅导员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对于辅导员所采取的教育措施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谅解。
第六,唤起社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实际上,“问题大学生”这个名称是我们学校和社会对这些学生一种带有偏见的称谓,并且很多老师、学生和家长认为这些学生不可救药,从而对他们另眼相看,采取避而远之。其实这种歧视对他们的伤害比这些“问题大学生”的问题对他们的伤害更大,所以我们应该给这些“问题大学生”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并且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没有被抛弃的一族,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参考文献:
[1]程勉中.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管理机制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4.
劳动教育背景 篇11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赏识教育;挖掘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需要好的环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担负着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重要任务。学生在取得成绩同时,也会暴露出许多不足,面对学生的不足,我们班主任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呢?我觉得只要我们的方法运用的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赏识学生,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用心转化后进生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人们都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和爱,更何况是学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抬起头来”就是信心的体现,而能让他们“抬起头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肯定和赞扬。大多数班里,都有几个调皮、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时时关注,严厉批评,指出其种种缺点,要求改正,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许多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效果不理想。不妨换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睁大眼睛看孩子的优点”“闭一只眼睛看孩子的缺点”,当我们用赏识的目光看孩子,孩子就和老师沟通,走进彼此的心中。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要学会欣赏我们的学生,在指出他们不足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开始。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我们应该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长处,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改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提高成绩。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教师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每一个优点和点滴进步及时发现,尽量在班中公开表扬,以改变他们在同学们心目中的不良形象。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有个同学纪律性很差,经常迟到,有时旷课,多次教育没有效果,我谈了几次话效果不明显。正好我校要搞元旦联欢会,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我找到他说:“交给你一个任务,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你来负责布置教室怎么样?”他高兴的接受了任务,在课下积极主动买了气球、彩纸,放学后和值日生一起把教室打扫干净,布置得很热闹。那天他还表现了一段武术,让大家刮目相看。我在最后的班会总结上,特别表扬他。在众人注目中,他的自尊自行被唤起。全班同学对刘欢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许多同学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从此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学习成绩也有了显提高。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忌讳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关键是在失败之后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二、挖掘学生的潜能
成功,能给人带来满足、幸福等美好的感受,从而激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增强自我效能感。赞扬会激起人的心志,会开发人的潜能。我们班主任要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使他们每天都在成长中。学生本没有好坏之分,改变他们的是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潜力是比较大的,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会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作为班主任,如果我们能够留心观察,对学生中的一些现象进行适时的引导,借用这些小事中蕴涵的美好品质,对学生进行一次赏识教育,那么会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提高。社会是需要综合性人才的,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如书画社、文学社、科技兴趣小组、舞蹈队等。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克服自卑、消极的心态,培养起积极、阳光、乐观、健康的性格,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赏识不等于放纵学生,赏识教育并不否认批评,而是将赏识和批评结合起来,注重批评的艺术性。如果对学生一味的严格要求,对于他们出现身上的一些缺点横加指责,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那样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老师随时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学生身上的“亮点”,还需要老师在赏识时运用妥当的语言。
三、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干部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要想让班干部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就必须多鼓励多指导。组织班干部开会,表扬他们一些好的做法,对于不完善的地方,我也并不是严厉批评,而是教他们方法,并鼓励他们,让他们深信自己是班中最优秀的,起好带头作用。对于班干部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部的威信。
我们可以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被赏识的机会,使他们在赏识中获得自信。除了必要的学习活动之外,如在班级中开展了征集“凡人名言”活动、“我为同学找优点”活动……一个个不同形式的活动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也促使他们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去进行自我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其他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主题班会、辩论赛、公益活动等等,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与肯定,这会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丰富课余活动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坤.耐力是一种智慧——记后进生的转化的技巧[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5)
劳动教育背景 篇12
关键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理念,渗透
现如今, 即便是曾经呼风唤雨的“海归”也会蜕变为四处碰壁的“海待”, 也难怪“天之骄子”就业无门。前些时曾有报道, 某地将遣返低素质的农民工, 以缓解城市人口的压力。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缺少的不是高学历的大学生, 也不是低素质的农民工, 而是技术高手和能工巧匠。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按说, 这样的大气候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门庭若市;但实则却处在社会不认可, 百姓不认同在尴尬境地。面对国家对普通高考的轮番炒作, 老百姓早已迷失了方向, 加之好面子的“传统”, 对“旁门左道且带有欺骗性质”的职校当然是嗤之以鼻。招生、固生、就业中怪现迭出, 职业教育在风光的背后却是危机四伏。
二、渗透的提出
面对这样的困境, 我们可以借鉴德美英法等国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不断加强体制上的改革;个人认为当务之急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强对职业教育理念的渗透, 改变国人的观念, 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一) 渗透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早在19l3年,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就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认为普通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需要加以改良。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六条中提出, 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 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今年的两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朱天慧呼吁, 国家承担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应延伸到一种完全的职业教育。她认为义务教育不是终结, 因此建议国家和政府把义务教育延伸到一种职业教育的结束, 这对和谐社会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仅如此, 国外教育家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倡导的劳作学校及劳作学校精神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苏联杰出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在《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一书中指出学校应该教给儿童生活和劳动的本领, 要让青少年“了解整个生产技术状况”, 研究“整个生产部门及其相互关系”。
(二) 国外职业教育渗透的做法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反应。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多种举措, 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互相渗透、取长补短。
1. 英国的职业指导与职业库
英国总督学兼“教育标准办公室”主任大卫?贝尔指出, 从现在的情况看, 职业教育应从中学抓起。使孩子更早接触职业教育,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观念,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英国还专门立法以保证青年人接受职业指导的权利, 保证所有13岁以上的年轻人接受平等的职业指导的权利。2003年上半年, 英国政府宣布职业教育应当从学生11岁开始提供。英国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一个学生可以利用的“职业库”。“职业库”包含有最新的就业机会信息, 以及大学或训练机构等继续学习机会的信息。
2. 美国的职业分段教育
美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实施相应的职业分段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12年内分三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职业了解阶段, 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观念。第二阶段为职业探索阶段, 主要通过一般的职业训练来引导学生作尝试性的职业选择。第三阶段为职业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习课程因人而异。准备就业的, 集中学习一门职业课程, 以掌握职业技能为主;准备进入中等教育以后机构的, 则要把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结合起来学习。
3. 德国的职业义务教育
德国的小学还是统一的知识学习, 初中后就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他们认为与其对学生实行普通义务教育, 不如对他们进行职业义务教育, 比千篇一律的普九教育实用得多。毕竟社会更需要有技术、有手艺的人, 用不了那么多搞学问的。
4. 瑞士的职业准备教育
瑞士有着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第一部分是职业准备教育, 在初中学校和职业指导中心进行。主要内容是为学生提供有关职业和学徒职位的信息, 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倾向。比如, 在伯尔尼州因斯镇立学校, 职业指导课程从6年级开始, 9年级毕业前学生确定未来的专业方向。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在8年级时就确定了未来的专业方向。在专业定向时学生及其家长的意愿得到充分的尊重。职业指导课程不仅面向学生, 也面向家长。
(三) 渗透什么样的理念
1. 了解并增强职业教育的意识
在中国老百姓眼中, 似乎只有语数外、数理化, 问及职业教育, 均不知所云。直到有一天, 自己的孩子无可奈何要上职校了, 才多少知道一些皮毛。对于突然面对的职业教育很是茫然, 且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更是。因此, 在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加强并普及好职业教育的相关知识远比死命抓着高考这一根稻草更重要。
2. 树立“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平等的理念
职业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是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也是提升职业技能、重塑“Made in china”的重要基础。教育部明确指出, 中职教育是类型教育, 不是层次教育, 两者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蔡元培认为, 职业教育是西方近代大工业的产物, 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差, 要求其适耳。家长要对加深职业教育了解, 绝不能偏听偏信, 人云亦云;要知道,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在普通教育中发展。好好为你的孩子设计职业生涯, 比盲目迷信升高中考大学对孩子的一生更有利。
在德国,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是平等的。学生在职业学校并不只是学会一种谋生手段, 更重要的是这种技能赋予人生一种意义, 比如说价值观念、职业认同等等。所以, 德国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比较高的职业认同感, 对自己人生和职业的定位比较准确。
3.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
其实, 老百姓之所以对职业教育有偏见, 多半源自于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 正确评价、对待职业教育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职业教育者在面对存在的问题时, 更须增强信心、努力做到不自卑, 不抱怨, 不浮躁, 不攀比, 扎扎实实做好一点一滴工作, 以质量、特色树立自身形象, 取得社会认可, 做到有为有位。
4. 树立“培养人”远比“培养人才”更为重要
“职业教育”这一概念由来已久,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人的生活可分为高级的闲暇生活与低级的职业生活, 人们对职业的理解始终处于非常实用和狭隘的状态。具体的职业教育实践中时常出现“只见职业不见人”、“人被职业技能所淹没”的现象。培养出来的也是一批批逆来顺受的“技术木偶”, 进而陷入近一百年前所提及的“狭隘的”“职业主义教育”的泥潭中。社会发展需要创新, 需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 需要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人才, 不是只懂的职业技能的“影子”和“回声”。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职业性发展, 而不是单纯地培养作为职业工具的人, 因此, 培养人远比培养人才更为重要。培养的学生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 应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具有创业能力的技术人才。其实早在战国时期, 被学界誉为在我国率先实行职业教育的第一人的墨子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则认为:一切早期的职业预备都是间接的, 而不是直接的, “预先决定一个人将来的职业, 使教育严格地为这个职业做准备, 这种办法要损害现在发展的可能性, 从而削弱对将来适当职业的充分准备。”他还说:“这种训练也许能培养呆板的机械的技能, 但是, 它将会牺牲使职业在理智上有益处的敏捷的观察和紧凑、机灵的计划等特性。”
三、几点可行性的做法
(一) 开设课程的思路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劳技课、自然课、职业与人生, 也可以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常识、厨房技巧。其目的不光是为了掌握几项职业技能, 更是为了发展自我意识;增进职业机会意识;发展决策技能;学会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切记, 在义务教育阶段, 如果所开设的职业技能拘泥于某一具体的技术, 那样会把学生限制在某一阶层, 阻碍其今后的发展, 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尤其要避免这要点。实践已经证明所谓的半对半的综合中学是不可取的, 也已被历史所淘汰。
(二) 请进来, 走出去
中小学可以利用假期, 以课外兴趣组或夏令营等方式组织学生到当地的职校或相关企业参观。通过走访, 学生应能真实感受什么是职业教育、实际的工作岗位与他们所学之间的联系。
我们也可以请相关职业教育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能手、职校优秀毕业生校讲学,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介绍职业教育的发展, 当前热门职业技能, 展示他们的事业成就和有关见解, 回答学生的疑问, 传授技术秘诀。
(三) 职业证书制
为了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认同感, 可以尝试实行初级职业证书制, 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促进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意识, 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有朋友知道, 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上, 孩子们特别愿意去同时也是家长特别愿意带孩子去的一个场馆就是“育乐湾”,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当一回警察, 做一回邮递员, 足足过把当大人的瘾。由此可见, 真实的职业体验远比枯燥的义务教育课程更具诱惑力。
种种理论与实践均表明, 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职业教育的理念的渗透是可取的、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只要我们努力做好这一工作, 就一定能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彻底解决当下职业教育的困境, 培养全民的职业精神, 创造适合本国国情的职教模式,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杜威“新职业教育思想”述论[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 (4) .
[2]赵北志.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进职业教育问题[J].教育与职业, 1999, (6) .
【劳动教育背景】推荐阅读:
新法背景下劳动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及防范10-17
创新教育背景09-15
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09-08
英文简历写作:教育背景谈10-09
MOOCS背景下成人教育05-30
大语文教育内涵及提出背景10-08
劳动教育认知06-14
劳动教育机制06-18
劳动教育起源10-13
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分析论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