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陶

2024-06-19

熏陶(精选12篇)

熏陶 篇1

熏陶感染塑心灵

——国培学习心得

紧张而愉快的国培学习结束了,十几位国内语文教育专家、知名教授、教学名师为我们奉献了数十场精彩的报告,老师们高屋建瓴、旁证侧引的讲述,让我的心情汹涌澎湃。

国培计划首席专家、语文教育专家、魏本亚教授,腹有才华气自横,文化积淀深厚旷达,古诗文、现当代散文名篇、中小学教材内容张口就来、随嘴吟诵,他以卓越的人格魅力,站在教育理论的制高点,令我们敬佩万分;华东师大郑桂华副教授的讲座,深邃而有见地、她丰富的知识领域,学者型的印象十几天总也挥之不去;江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吴格明教授《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讲座,观点鲜明新颖,她口若悬河、起伏自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娓娓动听,从教材文本内容、古代现当代文学作品,都烂熟于心,凡相关教学的各类知识,均可类比、例证,信口拈来、畅快无比,他的学者风范至今记忆犹新。

10月22、23日两天,我用心聆听余映潮、黄玉峰、马骉、程翔等四位大师的精彩课堂和报告,心灵和大师们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和碰撞,一下子感觉自己收获颇丰,感觉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了方向,有了前进的动力。

大师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同学们一起解读了杨绛先生的《老王》这篇散文。虽然他们的教学方法不尽一致,课堂环节不尽相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了想要交给学生的东西。

余映潮老师教学注重热身环节,开始就让学生自选角度欣赏课文,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进而设计出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读文,并共同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有收获,能力有提高的目标。

语文“叛徒”黄玉峰老师更是别具匠心、另辟蹊径,对文章中人物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可谓透彻极致,极有见地。其敢说敢讲的性格让人佩服,其高深的知识水平让人赞叹,体现了自己的人生原则和标准:做人要做苏东坡。

程翔老师的《老王》,采取了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形式。课前让学生分别成立了学习小组,选举了小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讨论。然后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为自己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然后针对某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共性问题进行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课文,由于授课者不同、学生不同,授课者和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不同,就会产生别样的效果。几节课下来,我感觉到作为一名语文人身上所肩负担子的沉重。语文做为母语和最基础的学科,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其基础作用不言自明。如何教好语文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人所要思考、所要做的。

两天的洋思考察给我注入了新的精神营养。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烙印。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这块热土上孕育出的特有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让洋思中学成为江苏省的一块金字招牌。从而吸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取经者。面对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考虑到的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工具性,大家都明白,我不需多说。而我认为,正是因为语文的人文性,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精彩纷呈的。每个语文教师立足文本,自选角度,上出的课型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不应该受课型的条条框框的约束。我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语文教学只要本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次要的。我认为,只要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因地域差异﹑学情差异﹑或者其它差异,它都制约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授课模式。所以,我认为每个教师授课有法,但无定法。

因此,我想说,站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但不是照搬,更不能东张西望,丧失自我。我们学洋思,不是照搬洋思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学习其精神或是对我们更有益的东西。语文教学是美的,语文课堂绝不是单一的形式,因此我想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才是我心中的语文教学。

我对教师成长的几点思考

十几天以来的国培班学习,我思想的感情的潮水再也不能平静.。每一位老师独到的见解,高超的教学水平,勤勤恳恳育人,踏踏实实做事,高尚师德,无不成为我仰慕的理由。

那么,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怎样缩小差距,向他们看齐呢? 当然途径很多,但我觉得这些是主要的:一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我们才能踏实前行。只有前行,才能反思;有了反思,才能提高。

二是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养,只有有了丰富的学养,我们才能建起学术的高楼大厦。当然,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识还太浅薄,站在名师大家面前,我们真可谓是后生小子,这是件好事,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迎头直追,自觉地学习,我们也可以走出去,请进来„„

三是教师的帮带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多形式的培训,建立学习的平台.每一位青年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主客观条件,我相信今天的名师就是明天的我们.今朝呕血吐丝尽,明日喜看桃李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定以这次国培学习为起点,更加努力,精心耕耘,用满腔热忱书写出绚烂的人生!

熏陶 篇2

一、写字教育要让师生养成四种写字习惯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洛克《教育漫谈》) 。那么, 写字教学须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习惯呢?我们认为:老师首先要用“婆婆的嘴, 兔子的腿”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以正确的姿势书写, 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 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要求学生保持作业本整洁美观的同时, 还要要求学生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 注意衣着和手指的清洁。三要养成读帖的习惯。读帖是指临摹者在书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 细细体味, 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 做到成“字”在胸, 意在笔先。学生常常不读帖, 或对字帖稍作浏览, 就匆匆下笔, 以致顾此失彼, 徒劳无功。要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就必须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有计划, 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读笔画, 读间架结构, 读章法等。四要养成“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我们会经常看到一种情形: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 做作业又是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 难以再顾及书写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 没有形成自觉练字的习惯。因此, 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处理好书写与练字的关系, 各科教师要相互配合, 适当减轻书面作业量, 保证学生有认真书写的足够时间, 从而增强学生“提笔即是练字”、“动笔就不苟, 逢写必规范”的意识。

二、写字教育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 渗透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肯定学生, 教学方法要多样灵活。绝大部分人不但在心理上不愿意接受批评, 生理上也不愿意接受批评, 人需要肯定就像需要水、空气和食物一样, 书法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显重要。书法教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在教学设备方面可以用投影、录像、示范、电脑等, 同样是临帖, 在练习方法上可以用庖丁解牛、造房子、讲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 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又可以陶冶性情, 在故事中适当渗入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 通过师生互动, 把抽象的书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等多样有趣的方式进行。在评价上可以用互评、多次重写、比赛、展览等方法进行,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三、写字教育要加强对写字教师书法技法和理论的培训

我们强化了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写字基本功的训练。训练中, 要咬准三个字:学、练、比。学就是要求教师向专家学习, 向书法业内人士学习, 向身边的优秀同事学习。我校曾先后邀请泰兴市文联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高俊源先生来校讲学, 邀请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赵鹤立副主任等来校作专题讲座。另外我们还派员赴大连、濮阳、天津、南京、江阴、靖江等地外出学习。练, 就是“拳不离手”。我校要求教师每周练习两页毛笔字、两页钢笔字、100个粉笔字, 学校专人负责批阅。比, 即三字比赛。一学期举行一次“三字”比赛, 促进教师习字水平的提高。我校学、练、比的教师三字培训经验曾在全市介绍, 文章刊登在《泰兴教育》上。现在全校教师都获得了泰兴市教师基本功合格证书, 1名同志被吸收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4名同志被吸收为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近十名老师在全市、全省获得写字优质课金奖。

四、写字教育要加强写字教学备课组的组织和管理

不论是每周一节的专题写字课, 还是每天20分钟的天天练, 都有年级组长牵头, 统筹安排, 尽可能集体备课, 并写出备课记录, 杜绝各唱各的调、五花八门的现象。在写字指导时, 狠抓学生书写双姿的规范训练, 每个班级均印发了《写字双姿标准与评价》与《写字姿势歌》, 努力让学生牢记在心, 体现于行, 并落实各年级段写字训练的要求。我们要求一年级强化写字习惯培养, 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坐姿、握笔、书写、卫生等习惯, 能用铅笔进行基本笔画的书写训练, 使学生能在基本笔画的书写过程中会运笔、会用田字格, 写出比较规范的汉字。要求二年级继续强化双姿训练和基本笔画书写训练, 能用铅笔写出比较规范的独体字。要求三年级强化钢笔字规范汉字书写训练, 使学生能比较正确的掌握偏旁部首、框架结构的书写规律, 写出比较规范的汉字, 在此基础上, 加强毛笔字基本功训练, 使学生掌握执笔、运笔的要领, 能写出规范的基本笔画, 临摹较规范的汉字。要求四年级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 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行款符合要求, 能用毛笔临帖。要求五年级能熟练地使用钢笔写字, 并保证有一定的写字速度, 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帖, 写得准确匀称。要求六年级能学习练习硬笔行楷, 以便衔接过渡到初中教学。根据这样的要求和标准, 全校各年级都在认真地进行写字训练, 相互衔接, 良性循环, 写字教育现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

五、写字教育要掌握小学写字教学的一般课堂教学方法

惠及心灵的熏陶 篇3

我们在师大上学的四年,正是国家遭受严重困难的时候,饥饿、贫困无时不在困扰着我们,食堂里总是弥漫着紧张的空气。即使后来每个同学每月发四两饼干票,许多同学也拿不出足够的钱去买。谈恋爱时,给对方送一块包谷面发糕,那就最珍贵了,因为它是忍着饥饿才能省出来的。

奇怪的是,颓唐和消沉的情绪,始终没有在校园里占到上风。不论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是同学们,都抱着为国家分忧解愁的信念,克服困难,坚毅地面对生活。我们吃着用柳树叶做的“菜蟒”,用抬筐和铁锹,参加了开辟东方红广场的义务劳动;吃着豆饼炒面,睡着冰冷的地铺,在大风弥天的山丹,靠着人拉肩扛,在荒漠上种出了豌豆和小麦。直到今天,想起这些,我们仍然感到特别自豪。更使人难忘的,是当时校园里那种浓厚的学术空气和进取精神。“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林则徐这话说得多好!陈涌老师因为持有与教条主义的文艺理论不同的观点而身遭厄运,一箪食,一瓢饮,但他仍然保持着战斗的风格,讲鲁迅,讲曹禺,讲列宁,讲托尔斯泰,不屈不挠地和教条主义争论,表现出探索真理的巨大勇气。彭铎老师讲古汉语,用的是王力先生主编的教材。好多次彭老师在讲清教材上的观点后,总会把自己的观点工工整整写在黑板上,而且总要冠以“铎谨按”三字。由于严重缺乏营养,他的脸是浮肿的。气色同样不好的郭晋稀老师,除教学外,为完成《文心雕龙注译》等著述,含辛茹苦,倾注着他全部的心血,毅然用勤奋换取超越前人的成果。那时,全国许多学者在争论著名的《胡笳十八拍》究竟是蔡琰所作,还是后人假托。李鼎文老师,以他独到的见解和难以辩驳的理据,论证了这部作品为后人假托,其深厚的功底和机智的思辨,令许多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不得不折服。在他指导我实习的过程中,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他的严谨和谦逊。老师在治学上的刻苦严谨和勇气胆识,影响了整个学校的风气,在学生的学习中也体现出来了。我记得当时学术界有一场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的大辩论,辩论一方的代表人是上海华东师大教授平心。仅比我高两级的学长谢昌余就在报刊上接连发表了两三篇很有分量的文章,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为大家都吃着一样没有一丝油星的煮菜,而他能有这样的作为,同学们无不向他投去更多钦佩的目光。年轻的学子们,在那样困难的环境里,也丝毫不放弃展示才华和情怀的机会。学校有一个颇具规模的话剧队,曾经排演过《雷雨》、《蔡文姬》等大型剧目,演得相当不错,不但在校内演,还去社会上演,反响很大。那年纪念“一二·九”,中文系代表学校参加八大院校汇演,以一场数百人的诗歌朗诵,轰动了全省高校。同学们的课余文学创作和文娱活动也很活跃,比赛、展览、游艺、舞会等等,总是大家所盼望的。

总之,这一切形成了一种浓郁的氛围,形成了一个精神力量的强大的“场”,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每一颗年轻的心,莫不受到良好的熏陶。我们受到的熏陶是无形的,却是充满整个生命的,就像流动在血液里的氧气。对事业的追求,对知识的热爱,对独立思考的崇尚,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它最重要最恒久的积淀,影响所及,甚至会是一个人的一生。这就是在百年校庆时,我最想说的话,也是一个老校友由衷的纪念。

解读古诗与美的熏陶 篇4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质兼美的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年来,我校进行了“培养学生古诗文素养”的实验研究,笔者在教学实验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并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书香熏陶你我高中议论文 篇5

我们现在所面临着严重问题,人均阅读量太低,据统计显示,20xx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39本,而排在第一的犹太人的人均阅读量高达64本。在我国这么少的书中还包括相当一部分是教材教辅,我国人均阅读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个差距非常的可观,所以,在闲下来的时候多去看看书,让自己一段心灵的独处。

多读书,读好书,也许读过之后没有记住那些美文佳句,但是当我们设身处地的去领悟那意境时,书中的内容会在我们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便是读书的益处。

也正如三毛所讲:“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的确如此,等你读过很多书时,回首便会发现内心深处的烙印。

此外,就像董卿所分享的读书心经,不要抱着目的去读一本书,哪来那么多的目的啊?的确是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开卷有益”四个字,读什么书都会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在艺术享受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 篇6

——人文社科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第三次集中学习

依据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3月18日下午四点,人文社科系党总支组织全系教职工前往北校区图书馆,参观学习“走在黑白之间”廉政版画作品展,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和洗礼。

参观过程中,老师们仔细观摩我系青年教师谭浩楠老师富于哲理的精美之作,认真品味作品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交流心得体会,深深感受这次廉政版画展带来的阵阵清风。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廉政版画展加强了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丰富了党员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全体党员干部既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又接受了一次廉政教育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氛围。

让学生在诗词中接受美的熏陶 篇7

一.反复诵读, 感受音乐美

诗歌的语言凝练, 比较注重押韵、对仗, 读来琅琅上口, 具有音乐美。如《关睢》《蒹葭》采用重章叠句, 一意化为三叠, 用韵先响后喑, 先扬后抑, 余音缭绕, 一唱三叹, 极具感染力。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 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如我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时, 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即读出诗的节奏来。教师示范或听朗读带后,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或录音划好诗歌节奏、重音。全班同学轻读课文, 感受节奏停顿, 读出抑扬顿挫, 读出重音, 读出韵脚。再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接着指名朗读, 且相互点评。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二.初步感知, 体会画面美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 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 只有调动学生感知, 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通过“目视、口诵、耳听、心惟”, 进行综合的心理体验, 形成立体交叉思维, 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例如, 我们学习, 《望江南》作者将楼头、船帆斜辉、江水、小洲这些景物呈现在读者面前, 然后以江为背景, 楼为主体, 以盛装独倚女子为焦点, 构成一幅美人无语独倚、凭栏远眺、含情脉脉却又“离情正苦”的艺术画面。《天净沙·秋思》就可以引导学生吟诵后作画的形式, 在头脑中呈现“枯藤、老树、昏鸦”等萧条、荒凉的秋景, 还有以这些景物、景色为背景的“断肠人在天涯”的整体画面, 进行感知体验, 从形式到内容, 从画面到意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美, 从而感到蕴含在画面中游子凄苦的心境和沉郁的情绪。又如《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两句, 一句写实景。

三.深入理解, 挖掘情感美

“诗缘情”, “诗言志”, 喜怒哀乐, 诗之情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诗歌, 挖掘古典诗词的情感美。学习《望岳》、《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 (春江晚景) 》等诗篇, 就该深入理解诗歌, 挖掘古典诗词的情感。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 在学生的胸中激荡, 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 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 学习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样, 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作者渴望杀敌建功, 报效国家的豪壮胆气、雄伟气魄, 体味作者虽壮志未酬, 仍心系祖国命运的拳拳之心;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就应让学生学习诗人不屈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就该让学生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就应引导学生如何珍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四.发挥想象, 领悟意境美

发挥想象, 领悟古诗美的意境, 诗不同于小说, 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 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 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 用跳跃含蓄的语言, 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 反映生活本质。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 从形声两方面着笔, 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 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重笔点化一“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 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 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军营, 用“分”“翻”, 重在热烈的动;最后一句刻画主帅, 则如电影中的一个突然定格, 突出的是一种静的威力。这就营造出动静相衬, 摄人心魄的意境。

整体感悟 熏陶感染 篇8

一、当代散文特点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如同小说、诗歌及戏剧一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来对社会、自然、人生给予挖掘,使读者感悟人生真谛。散文具有自身特点:

(一)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最为主要的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指散文在选材上自由,不受拘束,可以是日月星辰、宇宙星空,也可以是一棵草、一朵花、一个人。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都是富于哲理性的散文,其选材不拘一格,形式自由。所谓“神”即文章中的思想及情感,也就是文章主旨。散文最为基本的特点即神聚,散文因形散而美,因神聚而高神。

(二)短小而意深

一篇优秀的散文往往短小而意深,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仍以《荷塘月色》为例,文章较短,但意境深远。通过描写荷塘的淡雅及幽静,来表达自己淡淡的哀愁、喜悦之情,若探究更深层次的情感即对蒋介石的统治而不满,表现出一种苦闷与彷徨,但又希望解脱的矛盾心情。

(三)以小见大

散文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以小见大,尽管篇幅较短小,但所蕴含的主旨较精深博大。在散文的字里行间能够见微知著,通过细小的描写就能够引发作者的思索、感悟。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中,描述了一片叶子是一片神奇的叶子,竟然治好了琼珊的病,而这片叶子竟然是假的,这假的叶子竟然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通过这枚叶子,感悟人间真情所在,并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懂得关爱他人,坚定人生信念。

(四)贵在写真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一定要有真实性,这样才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对于散文而言,也追究真实性,在记述的过程中流露出情感,或借景生情,或情景相生,其取材应来自于真人、真事、真情。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之所以深受读者的喜爱,就是因为在文章中老舍先生写出了他千思万想的北平,既不是外乡人眼中的北平,也不是达官贵人眼中的北平,而是老舍他自己这个土生土长的生活贫寒的北京人眼中的故乡。正是这种对北平的热恋之情感动了我们。这就是散文的特色,贵在写真。

二、高中当代散文鉴赏教学策略

(一)读凝练精当的语言

众所周知,读戏剧应读出戏剧的矛盾冲突,读小说应读出小说的高潮,而读散文应读出散文的语言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读散文凝练精当的语言,阅读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极易忽视散文中优美的语句。

如《荷塘月色》一文中描写了杨柳、远山、蛙声、蝉声、灯光等,这些事物我们都能够用眼睛看到,能体会到荷塘周围的各种美。然而,文中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并在文章中有一转折词“但”,细心阅读,可读出作者的不平静的心情以及烦闷、压抑。又如《江南的冬景》通过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描写了江南的冬景,通过对比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同时又能够突出江南冬天的特点。

(二)绘优美深远的意境

散文所描写的画面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可采用画笔将其中的景色画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内容。

仍以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为例,文章描写了故乡江南冬景,其中这样描述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选择了“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的江南特色的景物,营造了江南冬景的悠闲氛围。作者还进一步用门前泊船、茅屋里添酒客、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让景色更加迷人。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所描绘的景物画出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三)泡朦胧含蓄的情感

所谓“泡”是指如同泡茶一般,慢慢品味文章所表现的情感。在散文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散文中常常为读者留下了较多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是常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为此,应放开想象的翅膀,畅游在广阔的天空中,将简洁的语言泡出浓浓的情感,将繁杂的东西还原到原先最自然的状态中,更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

如《荷塘月色》一文第四段写了月光下的荷花、荷叶、荷香等,没有一个“月”字,但处处都透着“月”光,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细细品味,理解朦胧含蓄的构思及深远的文意。

(四)仿新颖独特的结构

模仿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模仿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如学习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有的学生将文章中“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这一句进行仿写,即“雪天的房屋,闪耀柔和的冰光,白而晶莹,天晴则闪光,阴雨则温柔,对于眼睛,是一种优雅的享受。”这种仿写如同文中结构,用语也较优美,对原有作品进行再创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演赋予内涵的角色

通过表演能够再现文中情境,使学生领会作者情感,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有的学生具有表演能力,通过表演能够让这一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增强学习的信心。

如学完《雷雨》课文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自行编排话剧,通过舞台编排来体会雷雨中的各个人物形象,进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散文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散文,能够提高学生人格,陶冶情操,并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突出散文特点,让学生置于散文之中,感受散文之美,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燕芝.高中散文阅读鉴赏方法摭谈[J].文教资料,2012,(15).

[2]陈剑晖.论散文的诗性意象[J].社会科学辑刊,2005,(4).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的美学熏陶 篇9

一、朗读,情感之美。

没有美就没有魅力,就谈不上吸引,语文课堂能不能产生好的效果,首先就看我们的课堂有没有魅力,能不能吸引学生的专注。然而,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精彩的生命力就藏于语言文字当中,并且她的这种美丽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最主要方法之一,也是让学生追求真、善、美情感的向导,是学生与语言文字的直接碰撞。教师课堂教学时,要加强指导朗读,除了应做到对语言文字的发音正确、轻重缓急的语气等方面的指导,还要要求学生朗读时养成:不漏字、不添字、不念错字的良好习惯,并且要带着对语言环境的体会进行感情朗读。例如我在执教第十册《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前三段开头都是写话别。教学这些文字时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的依依不舍之情呢?况且时过六十几年的历史,我们农村小学在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让我们的情感投入到那分别时不舍的画面里呢?唯有带着体会朗读。如:“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开始学生读时感情较生硬,没有让听者感到依依不舍的情意。我就创设情景,指名读,当学生读得有点味了,及时表扬。之后我再提醒语速轻缓处理,并范读指导,学生能从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到六十几年前在朝鲜车站志愿军战士与朝鲜大娘分别时情感是何等之深!何等之切何等之不舍呀!学生得此感情的体会,然后再展开第二、第三自然段话别的朗读教学就迎刃而解了。

二、标点,简约之美。

“?――雨果”“!――编辑部”不久,《悲惨世界》出版了。这是世界上最简短的信,但却传达着最丰富的语言,这就是标点符号的魅力。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体会,有助于表达与领会文章的感情。

课文《童年的发现》在后五个自然段写生物老师奥尔加・伊万诺夫娜给学生上课时讲人的起源和发育时,“我”笑出了声被老师误解后赶我出教室的事。如“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这是人物对话的描写,但更多是用标点代替。我问:“你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位女教师此时的心情怎样?”“生气。”“你从哪里看出来?”“标点符号。”“能说具体吗?”“感叹号和省略号。老师都气得说不出话来了,用省略号省去了。”这就是标点的简约之美!

的确,标点符号也是无声的语言。学生抓住体会之后,朗读时稍注意语速的高低快慢的调整,女教师生气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了。我又抓住学生读书尽兴时问:“作者当时是怎样回答女教师的?”想不到学生马上读出“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这一句时,注意了省略号处时间的停顿稍长一些,两个”我“读口吃结巴的感觉,读出了”我“当时的害怕心情。

”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当中的一到两处独特的美让学生来感受分享。这样日积月累,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提高。

三、想象,超越之美。

轶闻:”竹锁桥边卖酒家“是宋代画院考试的画题,当时很多人都在”酒家“二字上下功夫,着力画出房舍,惟有一名叫李唐的画家,构思新颖,独辟蹊径。画面上是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则是一片竹林,在那郁郁葱葱的翠竹中,挂着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在上面写一个”酒“字,便把锁在竹林里的酒家表现出来。这种超越的.艺术表现不仅在于画的技巧非凡,更在于画家想象力的超越。

没有想象就没有超越,也就没有创造发明。如果人们最初不幻想能象鸟飞,象鱼游,那么哪来今天的飞机?哪来今天的潜艇?爱恩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他们神思飞扬。配乐朗读就是一种方法,例如我在教《梅花魂》一课时,选萨克斯《回家》伴读,学生在婉约的旋律中感受到外祖父不能回家的遗憾;又如我执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选钢琴曲《星空》,悠远深邃的曲子,让人带着仰望的心情倘佯在大自然的美景当中,感受到神圣土地的不可侵犯而又不得不爱、不得不呵护,让学生很好地进入意境来领会语文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再如教《草原》一课时,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草原的大、美,与草原人的热情、粗犷。

这种利用音乐之美触动心灵,让美丽的心灵与美丽的语言文字进行互相碰撞,有利于学生想象语言文字背后的美丽画面,从而体会语言文字要表达的深切情感,并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记忆,深远之美。

记忆是知识储存不可缺少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记忆力的培养,熟读背诵就是锻炼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没有记忆,我们的语文也就走不了多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况且小学生又是机械记忆的最佳时期,一般的学生都能熟读成诵。其实,我们只要抓好孩子们最近的成功区促其发展,就很容易达到教育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语文背诵。

(一)背诵课内。除了课后指定背诵的内容外,每篇课文里只要是语言文字表达优美的都要背下来,如《窃读记》三、四、六自然段,《小桥流水人家》全文,《最后一分钟》全文,《穷人》第一自然段等等。

(二)背诵课外。每月背一篇精美作文,每周背一句名言一首古诗。

体育文化熏陶形成锻炼习惯的论文 篇10

论文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受体育文化熏陶,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锻炼得当,健康一生,体育教育从启蒙抓起,使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养成锻炼习惯,可使其终生受益。

论文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养成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学生要对自己“每天四问”,其中第一问就是:“每一天问自己,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不管是凡夫俗子的粗浅认识,还是著名的大教育家真知灼见,都道出了体育对人生的重要。

一、对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认知

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即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课余身体锻炼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是符合本校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涵盖校园中的多种文化,如物质、精神、生活、艺术、科技、心理文化等诸多方面,与它们紧密联系。

二、体育文化对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体育文化寓教于乐,是课堂教育功能的延伸。高质量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格、高雅的审美情趣,顽强的拼搏意识,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从团队意识上说,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社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实际上,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小学生自我教育、潜移默化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经常观看体育比赛或参加体育运动,能无形中优化学生的拼搏意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内在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形成集体主义意识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将儿童培养成一专多能、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反映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一个学校应该是有着自身特色的群体组合:有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萃萃学子;有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有相关的图书信息资源;有适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体育器材设施;有构建体育文化的雕塑、壁画、宣传报栏等景观氛围。这些资源、信息与氛围,构成了其独特的校园文化风貌。这种文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小学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风貌的具体体现,它是多种新思想、新思潮、新观念、新信息孕育的结果,喜爱体育运动的学校,师生思想活跃、身体健康、接受新事物快,能最先接受和传播新思想、新观念,使校园形成与时具进的时代校风。作为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学校的教师和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搞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构建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广大师生热爱学校、热爱社会、热爱人生,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认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四、以体育文化为载体,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与和谐

当代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大多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思考问题往往主观片面,缺少人际交往技巧,不善团结互助,这对他们走向社会并适应社会不利。而体育文化倡导的是现代体育的包容理念,这有利于学生养成海纳百川的胸怀,使他们通过体育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懂得与他人共存的重要性,进而使他们学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问题。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与人合作,就要成为组织的一员,就要有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单枪匹马、独往独来是不行的。而体育文化倡导的就是团队意识,通过让学生观看球类、田径等比赛和参与比赛,可使学生增强对团队重要性的了解,体验自身在集体中的价值,体验共成败的悲欢,感受集体的强大,学会在集体中主动承担责任,学会相互理解、包容、关心他人。

五、根据自身条件,办出自己学校的体育文化特色

德育重在践行和熏陶 篇11

关键词:中学德育良好习惯践行熏陶

我校属于沿海城郊初中,优质生源外流严重,学生整体素质下滑,曾一度出现校风口碑不良倾向,学校德育面临挑战。全国教育专家陶西平曾说:“教育就是德育,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①经过几年的反思、研究和实践,认为德育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脱离了学生实际。实践证明,践行、熏陶可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育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习惯。②近年来,我校通过每学期一次的校本研讨,大家认为应该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小事中引导学生做校园内外合格的小公民,教师应注重对身边细节的研究、体验、思考。学校为改变德育工作大而空的说教方式,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蓝本,参考美国《中学生行为规范》内容,联系本校学生实际,制订了《学生日常规范》45条,形成学生行动指南;编写校本课程《德育心理读本》,以习惯为主要内容,穿插小故事,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师生人手一册,方便教学。③

养成教育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其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看得见,摸得着,它是德育“质”的指标,持之以恒必然收到成效。④德育工作要落到实处,就要关注细节,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动心、欣赏和认同,重行为训练乃至习惯的养成。学校在德育管理中,抓好教师的一言一行,以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知道如何做人做事,同学之间互相效仿,推而广之。

鉴于这一认识,我校在近三年多时间中,强化基本道德常规的践行和熏陶。

一、行为训练规范化

从2007学年开始,学校建立政教处。政教处修订了学校“竞赛”内容,增加“学生仪容仪表”项目,变三项竞赛为四项竞赛。天天检查,周周评比,月月考核,列入良好班集体评比和班主任考核的主要内容。这些评比细则力图让学生由穿校服、系红领巾、挂学生证、戴团徽,注重仪表,到建立起思想习惯、行为习惯的规范体系,以致践行学校常规。

学校制订的《学生违规处分细则》虽然极少用到,但其对《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起到强化、细化和警示的作用。

二、规范训练具体化

每学年,我们对初一新生都搞“军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磨炼吃苦耐劳和顽强意志的精神品质。2006学年我们请“军校共创文明”的德育实践基地胜山雷达站官兵来校训练。2007~2009年,我们在开学前去大桥生态农庄的教育实践基地搞训练,事先我们作了一些规定,制订了安全应急预案,学员守则,训练规范,包括内务整理要求,连用餐都有规矩。给学生提的要求具体、形象、直观和操作性强,有些要求虽高了一点,但通过努力都可达到。在训练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身体体质较差,在训练场晕倒时有发生,但他们稍做休息,继续回到了训练场,没有一人中途退出。他们生平第一次身穿迷彩服,许多学生在此之前还没有经历过离开父母而单独生活过,第一次参加准军事化的训练,感觉新奇、苦累、严格,获益匪浅。

在安全教育中,举行全校性应急逃生演练。演习从实际出发,当作真实事件来进行,信号不用广播用哨子(考虑断电因素),逃生路线一反早操集队常态,直穿花坛和教职工停泊的轿车之间,讲究速度;进入大操场后按组排队,便于清点人数。演练强调有序、规范。严格按演练程序和疏散路线进行,下楼梯时分两列挨两旁;师生在疏散时必须按照火灾自救动作要领,用袖口或衣襟捂着口鼻、尽量压低身体靠右行、保持安静,严禁说话,以免听不见指挥员的指令,集中后立即清点学生人数,并向指挥员报告。这样,在演练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

三、具体活动生活化

我们在决策主题教育活动时,首先考虑目的是什么,学生会想什么,他们可以做什么,能收到怎样的效益。学校强调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图书角,要求盆花进教室,每月按主题更换黑板报;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学会唱校歌;升旗仪式唱国歌;要求初一学生挂红领巾上学;禁止带手机和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进学校等。

在抗震救灾活动中,我们所做的是:1.师生集中在大操场共同捐款,2.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写心得体会文章,3.树立安全意识,学习安全常识,开展安全演练。又在迎奥运活动中,我们的要求则是从北京取得奥运举办权,圆梦百年祈盼,感受祖国的发展,激发自豪感;通过奥运为重树中国形象而共同努力,包括在论坛中支持正面的观点,提升责任感;观看奥运比赛的电视转播或录像,增长体育知识,感受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怀;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会我国社会事业的突飞猛进,激发爱国热情。同时,要求积极投入学校体育锻练,搞好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建设。

利用暑假发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去车间、商店、图书馆体验生活,调查访问环保或其他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父母尽孝心等等。

每年的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联系国内(外)大事和学校实际有机结合。如2008年,利用抗灾和奥运中所显示的不屈不挠精神,落实到学生生活实际,重点结合学校创建宁波市环保模范学校、青年文明号窗口和体育乒乓球项目传统学校活动,开展实实在在的系列体验教育。2009年则是借建国60周年契机,重点结合学校创建宁波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活动,联系实际颂祖国,落实行动强气质,修养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

平时,我们针对学生道德方面普遍较薄弱的环节,设计序列化活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如劳动教育中,把农业科普基地分班包干,值周班打扫校门外的甬道,环保志愿者行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考试前开展诚实守信不作弊教育;大力表彰拾到东西能归还失主或交给老师,帮助同学克服困难等好人好事;不吃零食,不购买无证食品,倡导绿色消费;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实行全程管理,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强化巩固。

四、各项工作协调化

党支部发动党员教师开展导师制活动,与后进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好转化工作。学生会、少先队和团总支配合学校落实德育主题活动,如仪表规范活动、志愿服务、环保行动,节假日体艺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同时,团总支兴办业余团校,规定吸收新团员必须通过团校培训;恢复校园广播和文学社;开展“青年文明号”窗口创建活动……各种教育活动集中影响学生,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旋律之一,演奏出了动听的乐章。

五、实践评价立体化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制订《学生日常规范》评比细则,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进行发展性综合评价,由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协同操作,并作为学生品行评定和评优的主要依据。

班级根据学校相关制度,订立班级公约,或班级团队守则,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自评、互评、组评和老师评。学校对班级坚持每月考核,与班主任津贴挂勾;每学期评比良好班集体始终不渝。坚持评选单项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对学生和家长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运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以及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实践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学校孕育着生气活力

习惯成自然,自成方圆。我们坚持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德育为首的管理理念,注重对学生基本道德常规的践行和熏陶,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浓。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慈溪市“文明单位”“宁波市现代化学校达纲”“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平安校园”等七项评估验收。2008年申报创建“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慈溪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平安校园”等,也顺利通过评估或验收。这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慈溪市卫生先进单位”“慈溪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慈溪市先进集体”等。中考成绩稳步上升,2008年,根据市教研室发展性评价,我校在三十九所初中中名列第十五位。

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现代学校”建设要求我们关注人格的培育,实现人文与科技精神的统一。从教育手段来说,“德育无痕”“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中自动形成德性,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德育境界。

注:

①陶西平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践四个一百学术论坛上的报告。

②《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81页、第478页。

③如:《成功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习惯培养的重点和指标》《怎样培养良好习惯》《在快乐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三个做人好习惯》《三个学习好习惯》《三个消费好习惯》。

④引自《上海教育》(半月刊)2007年第5A期《德育教育就是要抓养成教育》

熏陶 篇12

关键词:语文,人文性,素养,人格

很多教师在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上,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上课玩手机被没收,割喉致死老师;向老师借钱,未果遂起报复之心;无心向学,不服管教;见到老师不会问好;……

凡此种种,反映出来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格与素养问题。学生性情的养成,是多头绪的。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发现,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活动,多方面运用语文人文思想去教育学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语文人文思想的培养意义

语文教育“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教学,不仅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内在价值,即人文素养的养成教育。人文素养,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并由这些知识反映出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的气质、修养,如个人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情感、价值观等个性品格。

著名学者雅斯贝尔斯言:“语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它关注与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包括人的个性、品德、情操等方面,并以文化思想影响自己的精神、品德,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生命感、价值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滋润心田的过程,是心灵“人之初,性本善”最初人性的“唤醒”。

二、人文熏陶,提升素养,人格完善

(一)挖掘语文人文因素,丰富学生的思想涵养

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语文教学中,笔者尽可能挖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人文因素,通过伟人、平常人的生活演绎,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

1. 陶冶学生情操。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文本内容的教学与探究,关注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在欣赏中感悟、发展语文素养,领略并接受人文思想典范的陶冶。《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认为:由于个人觉悟不同,人生意义不同,人生境界就不同。作为学生,在校园里,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和人生境界?是勇攀知识和技能的巅峰还是欲望的互相攀比?是珍惜集体荣誉还是破坏集体形象?是主动与人交流还是自我封闭?……通过对比讨论,学生被积极情感影响,情操被冶炼,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并完善自身人格。

2. 砥砺学生品德。

任何语言都是用文字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观点或见解,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学生受这些思想的影响,无形中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行为,固化正能量的德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语文课文形成学生良好品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明白了人格高之于学位,人最大的幸福乃人格之欢乐(歌德)。《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学生讨论得出:何为高贵?何为卑下?一个人的下贱、平庸或高贵,决定的是他的灵魂。最后引导学生:不能在课堂睡觉、玩手机,欺骗父母,碌碌无为地混到毕业,……一定要保持一颗纯正的精神追求,做一位品德高尚、坚忍不拔、不懈努力进取、有责任感、敢于担当的人。课后谈感受,学生都很有感触。

3. 完善学生人格。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重视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良好的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格,做个幸福的人。语文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以利于形成学生完整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离别的礼物》通过文中人物扮演,深刻体会语言行为角色意识,让学生明白:孝敬老人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更是一种社会规范,一定要孝敬老人、感恩师长、善待父母,并由此形成对待身边人和事正确的积极态度。

(二)拓宽语文人文教育领域,多方面提升学生素养

现实教育过程中,文化素养活动安排较少,学生缺乏文化理论的熏陶,笔者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语文的实践内容,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1. 经典诵读,感化学生。

文化快餐及网络文化的影响,学生很少能做到有意识、自觉地阅读,这是限制学生思想得不到提升的最重要因素。笔者负责学校的文学社团工作,每周都会安排两次诵读经典作品的学习时间,大量阅读中国经典古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中庸》《老子》等,以及外国经典和名著。学生对所诵读内容虽然囫囵吞枣,但随着他们生活经历的丰富,对这些经典的理解和运用也越透彻。

笔者还发起用国学经典联系生活实际写文章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思想境界提高了,性情发生很大的改观,为人处事文明、成熟了。有个姓严的学生,大家喜欢称呼他为“胖子”。他做事大大咧咧,经过诵读经典之作后,行为举止有很大的改观,懂礼貌知礼节,还常用经典故事成文,文章很有水准,在参加广东省举办的“诵读国学古诗文”比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所带领的团队也夺得集体一等奖。

2. 多样化活动,滋养学生。

人文思想的渗透,单凭语文课堂的时间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启迪思想境界、提升个人修养的活动,包括“做人与做事”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诵读古诗文,启迪人生智慧”等为主题的朗诵比赛;“以实际行动,完善自身”为主题的现场作文大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等主题的辩论赛等等。

上一篇:【鲁迅的《阿q正传》—读后感】鲁迅阿q正传读后感200字下一篇:绿荫公园的散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