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项目注意事项(更新)

2024-11-03

伊拉克项目注意事项(更新)(共4篇)

伊拉克项目注意事项(更新) 篇1

伊拉克项目注意事项

1.出门前的准备,行李按照外出带东西准备,洗漱,衣服,现在温度18度,保证从家里到机场不冷就可以了,目前可以穿一件单外套就可以,晚上稍凉。建议每人三百美金(最好是20,10的零钱)到这里海关,至少100美金,可能因为你的行李罚钱,人民币不要,出机场坐大巴或者小车,每人5美元

2.订机票 尽量避开订周四的机票,防止接机人员等待时间过长而不等,造成机场滞留,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麻烦.3.去机场时间安排

去机场路途不一定顺利,所以要提前时间去,东西可以忘带,护照不要忘带,至少提前四个小时到机场,找到航空公司的口,提前三个小时就可以办理行李托运,拿护照换登机牌(boarding pass),后别逛得太久,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办理过安检手续,避免因为排队时间过长造成误飞机,提前注意BOARDING TIME(登机时间),提前半小时机场广播要求登机

4.出门携带东西

液体的,打火机,刮胡液,洗发水之类的,锋利的,工具类的必须托运,托运行李总重量不超过四十公斤,但是手机锂电电池,充电电池,移动电源等不能放大行李箱托运,托运行李内不要放手机。超过20000毫安的移动电源不能带上飞机,不要带太多的移动电源。目前的新政策带上飞机的随身行李不超过两件,总重量不要超过7公斤,但是电脑包不计算数量和重量在内(带两台电脑没有问题)。5.海关注意事项

在北京有问讯处,没有经验的尽量多问,找换登机牌的地方,过安检,登机口位置等等。在T3航站楼托运完行李后,需要坐地铁到候机大厅,在进入候机大厅前会有安检,过安检时,拿出护照和登机牌,盖章,可能要问你去哪,和去干什么,别紧张如实回答,咱是工作签就是工作。再就是检查随身行李,搜身,要求,笔记本要拿出来,手机手表,钱包护照都要拿出来放在篮子里过安检,过去站在一个小台子上要搜身,搜完就去找登机口,在登机口附近的位置休息等待登机。

到了迪拜,等待下班飞机,先随着大家往外走,但是不要下楼,在下楼口左侧,能够看见安检,直接去安检,过了安检之后,上楼,飞机信息会提前3小时显示在出来,找到ek945的登机口后,就可以自由活动了,但是一定要注意时间,北京到迪拜一共两个航班,时间相差很大,坐ek309的话,等待时间短,但是较紧张,不要误了飞机。如果坐的EK307到迪拜,等待时间很长,驻留超过四个小时就到B17服务台,用登机牌和行李票去换取免费餐卷(MEAL VOUCHER)背面有几个可选的餐厅,推荐直接去吃麦当劳(一个汉堡,一个PIE,一个薯条,一杯可乐)但是别玩得太久耽误飞机,到了迪拜机场尽量别盯着别人或者美女看,可以看瞟一眼无可厚非。

到巴士拉后,坐机场大巴到机场,过安检入关,注意新规定,要求中方人员上交护照到签证办公室(VISA OFFICE)经他们检查后方可办理入关手续,所以别直接去排队。整个时间可能有点长,耐心等待,重新拿到护照后,可以排队办理入关手续。

入关后,拿出行李票,抓紧时间去找个人的行李,找完行李确认后一起出门找接机人员,接机人员拿着一张纸,上面有我们的名字,你就说“渤海”他就会明白,找不到联系我们。中石油统一接机,联系人是个当地人,在他那登记后他会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继续等待,等所有中国人到齐后,他会带着去坐车,坐车需要每人5美元,提前准备好。

7.心理准备

出国本身比较紧张,不可避免,语言沟通是个问题,多问,多想,外国人也是人,大部分都是比较友好的,到了巴士拉坐上安保防弹车后,套上防弹衣,会比较紧张,正常但是别害怕,如果紧张了,深呼吸,相互照顾下,这边项目运行都超过3年,没有啥问题,过几公里会有一个检查站,大概十几个检查站,都有武装车在旁边,别给检查站或者士兵拍照,车窗都是白色透明的,不允许遮盖,他们路上会检查我们的护照跟你摆手微笑,大方自然点就行,司机会跟你聊天,但是不懂阿拉伯语的肯定听不懂,你微笑配合也防止司机困发生交通事故(前段时间长城的交通事故撞死两个人)。

伊拉克项目注意事项(更新) 篇2

在对泵站规划项目进行更新改造过程中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限于泵站工程自身的更新改造, 这对灌排区内的一些渠系、交通桥改造等方面没有任何的涉及, 沟渠属于供电部门的输电线路改造。

在对泵站项目进行更新改造的过程中, 主要分为以下内容: (1) 泵站自身的主体工程以及相关一系列的配套建筑物改造或者是拆除重建等; (2) 主机组以及相关辅助设备进行的改造; (3) 闸门、启闭机以及压力管道等部分金属结构的更新或者是改造等; (4) 泵站自动化进行监控的系统的升级, 或者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建设; (5) 管理设备、交通设施等建设或者是完善等。

各个相关项目实施更新改造的内容以及更新都应该对安全鉴定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执行。在进行初步设计概算核定的过程中, 如果出现部分项目在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内容对安全签订内容进行超出的话,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几公里所进出的水渠道与输变电设施等充分的纳入到更新改造的内容中, 对于这些内容来说, 在进行初步设计概算核对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进行删除。在进行更新改造的过程中, 只限于对泵站原有的建筑物以及相关的金属结构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或者实施拆除重建, 甚至是进行更新, 还可以适当的增加对泵站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设备, 对泵站在扩建方面的问题或者是续建等问题不会涉及到。

2 关于泵站的更新改造项目安全鉴定分析

针对于泵站的安全鉴定而言, 主要是为了能够定量定性的去反映出泵站的老化失修以及效益衰减情况, 从而确定出泵站的更新改造规模, 同时也能够为泵站的更新改造提供出一些数据。针对于泵站的管理单位或者是上级主管部门必须要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出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的安全鉴定申请, 在经过批准之后才可以开展泵站工程的安全鉴定工作。

对于泵站的安全鉴定而言, 主要是根据“处”作为其单位来进行, 并且大型的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安全鉴定的工作主要是包括了以下内容: (1) 现状的调查分析; (2) 现场的安全检测; (3) 工程复核的计算分析; (4) 安全的鉴定;五是安全鉴定报告的复核等内容。

对于泵站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单位或者是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所组织的泵站现状调查可知, 没有能够规定委托具有着有关资质检测单位来对其泵站的工作做好现场的检测, 同时也需要完成《泵站现场安全检测报告》, 并且也需要委托具有着有关勘测设计资质单位对其泵站的工作做好复核计算的分析, 从而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完成《泵站工作复核计算的分析报告》, 在对其报告进行完成之后, 需要将其报告送到省级水行政的管理部门, 然而省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则是需要组织一些专家根据其规范的要求对其泵站的做好相应的安全鉴定, 同时也需要评定泵站的综合安全类别, 从而出具相应的报告书, 将其送到水利部门。水利部门则是需要对其进行复核, 并且复核之后做出相应的结论。

在报告书中需要对每一个泵站之中满足更新改造条件以及需要更新改造泵站的建筑物以及金属设备等做好相应的安全类别评定, 同时也需要对泵站的建筑物以及机电设备等做好相应的安全评价, 并且报告书是经过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是委托机构进行盖章之后才可以有效。

3 关于泵站更新改造法人职责

(1) 项目的法人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全程负责, 并且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以及进度和资金等方面也需要付全部的责任, 同时也需要负责协调设计以及监理和施工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从而能够为施工创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

(2) 项目法人必须要认真的去履行项目的管理职责, 同时依法去选择工程项目的勘测以及设计和施工等单位并且鉴定相应的合同。在施工的合同中也需要能够明确工程完成结算以及竣工之后的财务决算审计数据。

(3) 项目的法人必须要认真的去履行合同要求, 并且及时的去拨付工程的进度款以及工程的设计费用, 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将经理部门以及项目的监理机构实行考勤制度, 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得到顺利的进行。

(4) 项目法人必须要能够做好工程开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从而能够申报领取工程的施工许可证, 在得到批准之后才可以开始进行施工。

4 关于泵站的更新改造工程设计变更分析

针对于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建设实施中, 其工程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其应该要规范工程设计变更的行为以及变更之后的程序, 从而能够明确工程参建方等在设计变更之中的责任以及义务。然而针对于工程的重大设计变更以及一些重要的设计变更, 主要是属于对设计文件的内容进行大面积的修改, 必须要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小很怕以及备案, 不可以随意的进行变更批准原来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初步设计内容以及设计技术, 在经过批准之后的设计变更通常情况下不可以再次进行变更, 同时项目的法人需要建立起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台账, 在一定程度上定期的对设计变更的情况作出及时的汇总, 也需要根据汇总的情况从而向上级部门进行备案, 对于水行政主管部门而言, 必须要对管理的台账进行随时随地的检查。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中, 一定要对其管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给予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泵站整体运行的效率, 促进泵站企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泵张在进行更显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探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进而提出以下内容。

关键词:泵站更新,项目建设管理,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伊拉克项目注意事项(更新) 篇3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誉”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和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课程为基础,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内容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运动理念,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倡导“我欣赏、我创造、我成功”的艺术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融入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学生都幸福地成长。

二、实施目标

1.尊重学生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体艺2+1项目”。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3.构建公正、准确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能力提高的“以评促展”的项目实施评价体系,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4.探究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运行简单、推广价值高的项目操作模式,提升“项目”实施的内涵与外延。

三、实施内容、对象和时间

实施“体艺2+1项目”,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学习掌握2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校把田径类项目作为学生的必修体育项目之一,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由学生选择其他一项体育项目 实施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实施时间:

1、每天大课间活动时间40分钟。

2、在不影响正常的艺体课教学的前提下,利用艺体课合理安排“2+1”项目的训练。

3、利用班队活动等其他时间。

四、实施原则

1、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教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育艺术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育艺术教育功能。

2、教育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3、面向全体与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4、学生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5、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6、提供保障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

五、项目设置

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兴趣强,有针对地选择“体艺2+1项目”,让学生的特长更长,打造学校体艺特色品牌,将成为“体艺2+1项目”选择的致力点。1.体育类

项目:田径,足球、项目指导老师:吐尔逊。亚森 2.艺术类 项目:舞蹈 项目指导老师:阿娜尔古丽

六、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体育、艺术2+1项目”评价体系。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备课,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长:艾合买提。阿布拉 副组长:吐尔逊。亚森

成员:吐尔逊。托乎提,杨银萍,阿娜尔古丽和全体班主任

体育类负责人:吐尔逊。亚森 艺术类负责人:阿娜尔古丽。吾斯曼

2、做好学习与宣传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部门文件与会议精神,拟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向学生发放体育、艺术2+1项目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技能、特长,填好相关表格和造册。

3、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4、安排好“体育艺术2+1项目”周活动表。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

5、多元评价,重在鼓励。

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掌握技能为主,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成长记录册中以星号表示,优秀:☆☆☆ 良好:☆☆ 合格:☆)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并终生受益。

6、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为主题的对抗赛,挑战赛等比赛或才艺作品的展示活动。

7、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七、成绩认定 1.认定等级。认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2.学校每年将全体学生“2+1项目”的结果整理汇总,存放归档,汇总上报工作由体育、艺术教师负责。

3.学校将“2+1项目”列为个人、班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个人达不到“2+1项目”合格标准不能评为优秀;班级“2+1项目”合格率达不到90%以上的,当年不能被评为先进班级;班主任不能被评为先进班主任。

4.“2+1项目”实施工作所有的资料整理与管理由体育、艺术组负责,班主任协助。

5.每年学校将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认真实施“2+1项目”工作的班级、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塔尔拉克乡中心小学

伊拉克项目注意事项(更新) 篇4

《欧盟运作条约(整合版)》(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为欧盟区域教师流动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保障,该条约第三部分第一章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欧盟区域市场应该是一个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能够自由流动的、无国界限制的市场。[3]在具体的操作层面,1999年欧洲29国签署的《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把欧洲区域的教师流动作为其工作的目标之一:“无论教师、研究员还是教学行政人员,都需要对他们在欧洲范围内从事于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历给予认可,并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歧视。”[4]2007年5月,伦敦会议发布的伦敦公报对欧洲区域内的教师流动进行了重申,并指出教师流动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高等教育阶段)教师、在校生与毕业生的流动问题是博洛尼亚进程关注的核心元素之一,流动能为个体发展创造机会,能为个体与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创造条件,能提升高等教育与研究的质量。”[5]

一、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的概况

伊拉斯谟项目是欧盟的旗舰品牌项目,于1987年启动,是为纪念欧洲伟大的人文学家、神学家伊拉斯谟(Erasmus Of Rotterdam)而命名的。该项目致力于欧洲区域内32国约4,000所高等教育机构中1,900万名学生与140万名教职员工[6]的短期、项目式流动。自创立以来,伊拉斯谟项目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7]1995年并入苏格拉底项目(Socrates Programme),2000年并入苏格拉底二期项目(Socrates II Programme),2007年~2013年并入终身学习项目(Lifelong Learning Programme)。

伊拉斯谟项目于1987年启动时只面向欧洲区域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其教师流动项目直到1997年才启动,迄今共有约27万名教师参与了该项目。1997年以参与教学活动为目的的教师(简称教学型教师)为对象,2007年在终身学习项目的影响下,开始新增以参与培训活动为目的的教师(简称培训型教师)为对象的项目。对教师来源的限制开始逐渐取消,来自高等教育阶段的非教学型教师也可以参与流动项目赴别国参与培训活动。

1997年~2010年间,参与该项目的教师人数呈现出平稳的增长态势,从1997~1998年度的7,700余人增长到2009~2010年度的37,000余人,10余年间增长了将近5倍。而在2007~2008年度项目拓展时,参与人数更是出现了小幅度跨越式增长。从2006~2007年度的25,809人增加到2007~2008年度的32,040人,增长了24%。2009~2010年度参与人数为37,776人,增幅降至3.8%。同年教学型流动教师为29,031人,占教师总数的77%,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培训型流动教师为8,745人,仅占23%。但培训型流动教师的年增幅大于教学型流动教师,2009~2010年度前者比上年度增加12.5%,而后者仅增加1.5%。[8]

二、教学型教师流动的情况

教学型教师流动项目始于1997年,迄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1997年~2009年间,参与该类型流动的教师数达到了25万人,年参与规模在10余年间增长了4倍,从1997年的7,797人增加到2009年的29,031人。[8]2009~2010年度,教学型教师流出最多的前3个国家为波兰2,967人、西班牙2,914人和德国2,850人,分别占总数的10.2%、10%和9.8%。其中波兰的参与人数从2000~2001年度的678人增加到2009~2010年度的2,967人,增长4倍多。在教师流入方面,德国是最受欢迎的流入国,为2,947人,占10.2%;其次为意大利2,698人,占9.3%;西班牙2,686人,占9.3%;法国2,598人,占8.9%。[10]

(一)来源学科

2009~2010年度,29,031名教学型流动教师来自人文与艺术领域的为31%,来自社会科学、商业与法律领域的为21%,来自工程、制造与建筑领域的为13%,来自科学、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为11%,来自教育领域的为7%,来自健康与福利领域的为7%,来自农业与兽医领域的为7%,来自服务领域的为3%,其他的为1%。[8]

(二)逗留时间

2009~2010年度教师在外平均停留时间为5.6天,与上年度持平,但少于2000~2001年度的6.9天以及2001~2002年度的7.2天。[12]2009~2010年度,29,031名教师中9,854人停留了5天,占33.9%;3,831人停留了4天,占13.2%;3,197人停留了3天,占11%。[8]总体而言,自2000年以来,教学型教师的平均逗留时间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

2009~2010年度,在外停留时间最长的为来自冰岛的教师,平均为9.5天。来自匈牙利的教师停留时间最少,仅为3.5天。在教师流入方面,教师在卢森堡停留时间最长,为8天,来自冰岛、塞浦路斯的教师为6.6天,来自列支敦士登的教师仅为4.4天。[8]

(三)资金情况

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资金有基本资金、特殊需求资金、零资助这三种类型。基本资金是参与伊拉斯谟流动项目的教师所获得的基本资金补助,针对通过正常途径申请资金补助的教师。特殊需求资金针对有特殊资金需求的教师。零资助指参与该项目的教师不能获得项目资金补助,教师流动项目只为教师提供流动机会。流动基金的支付方式有个人、高等教育机构基金、欧盟区域的各类基金计划等。

1. 基本资金

自2000年以来,教师的平均基本资金保持在600欧元左右。2000~2001年度达到615欧元后,2001~2006年间出现下降的趋势,年均所获资金低于600欧元。2007年以来,基本资金开始大幅增长,其中2007~2008年度为648欧,比上年增加11.1%,2008~2009年度达到最高的666欧元。2009~2010年度为654欧元,比上年度下降12欧元。[12]

流入丹麦与从丹麦流出的教师所获资金最多,分别为796欧元和777欧元。

2. 特殊需求资金

特殊需求资金针对有额外资金需求的教师,具体资金数额根据申请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划拨。与基本资金相比,特殊需求资金的总额相对较多,但规模相对较小。2009~2010年度仅有4名教师获得了特殊需求资金,比上年度减少4人。[16]

3. 零资助教师[8]

2008~2009年度共有377名零资助教师,占同年教学型流动教师总数的1.3%。2009~2010年度为572人,占同年教学型流动教师总数的2%,比上年度增加0.7%。来自意大利的零资助教师最多,为87人,而上年度为38人。其次为法国、波兰。最受这类教师欢迎的国家为西班牙、波兰、挪威。

(四)性别比

参与教学型流动的教师在性别方面总体呈现出男教师多于女教师的趋势。2009~2010年度女教师比重为41%,[16]即29,031名教师中有11,902名女性教师。

三、培训型教师流动的情况

培训型教师流动项目始自2007年。与教学型教师流动相比,其教师范畴开始拓展,高等教育阶段的非教学型教师也能参与该项目。伴随着参与教师范畴的拓展,参与的机构也从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拓展到与高等教育机构相关的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类公司及相关组织等三大类机构。教师流动时间为1周(5个工作日)到6周。

从2007年到2009年,培训型教师参与规模依次为4,883人、7,774人和8,745人,年增加率分别为59.2%和12.5%,[20]增速明显快于教学型教师。

2009~2010年度波兰参与人数最多为1,476人,占16.9%;其次是西班牙为883人,占10.1%;芬兰为656人,占7.5%。而参与国中人数最少的是列支敦士登,仅为4人,占0.05%;马耳他18人,占0.2%;克罗地亚24人,占0.3%。卢森堡是唯一一个没有教师参与培训型流动项目的国家。英国是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国,2009~2010年度有969人去往英国接受培训,约占11.1%,其次为西班牙927人,占10.6%,德国828人,占9.5%。而流入人数最少的国家为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分别为10人。流出教师多于接收教师的国家为: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匈牙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土耳其。[20]

(一)教师工作类型与流动目的

2009~2010年度8,745名教师中从事与学术有关工作的占37%,从事管理工作的占24%,负责国际事务的占20%,负责学生信息管理的占5%,继续教育教师占2%,财务类教师占3%,其他占9%。

在流动目的方面,参与理论培训的教师为4,065人,占46.5%,随班工作的为2,157人,占24.7%,教学工作坊计划的为1,553人,占17.8%,其他970人,占11%。[16]

(二)逗留时间

2009~2010年度平均逗留天数为6.4天,上年度为6.5天,比教学型教师逗留天数要多。从教师流出国来看,荷兰教师在外逗留时间最长,平均为10.3天,其次为冰岛8.5天,罗马尼亚8.1天。在停留国家方面,教师停留时间最长的国家为爱尔兰7.3天,比利时、匈牙利7天,希腊、英国6.8天;而逗留时间最短的为卢森堡5天和爱沙尼亚5.4天。总体而言,2009~2010年度8,745名教师中有4,025人停留的时间为5天,占46%,而总共有85.9%的教师逗留时间等于或少于7天。[8]

(三)资金情况

1. 基本资金

2009~2010年度平均基本资金为735欧元,与上年度的751欧元相比有所下降,但多于教学型教师的654欧元,这与教师逗留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来自列支敦士登的教师以1,569欧元位列第一,捷克共和国以256欧元居最末位。[8]

2. 特殊需求资金

2009~2010年度有1名[16]教师获得了特殊需求资金,上一年度为0人。

3. 零资助教师[8]

2009~2010年度共有370名教师为零资助教师,上年度为136人,增幅为175%,占培训型教师总人数的4.2%,上年度则仅占1.7%。零资助教师来自波兰的最多,为185人,其次为芬兰45人和葡萄牙33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国为冰岛,共有130名零资助教师去往冰岛,其次为挪威63人,西班牙29人。

(四)性别比

参与培训型流动的女教师较多,2009~2010年度,女性教师为5,934人,占68%,[16]与往年情况基本一致。

四、伊拉斯谟教师流动的特色

伊拉斯谟项目自1987年启动以来,其规模与辐射范围都在逐渐拓展,迄今已为欧洲区域高等教育阶段超过200万名学生与27万名教师的流动提供了机会,而其合作对象也逐渐从欧盟国家拓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在促进欧洲教育一体化的博洛尼亚进程与欧盟构建“知识型欧洲”理念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教师交往活动也逐渐频繁起来。总体而言,该项目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项目总体规模不断拓展

截至2009~2010年度,共有超过27万名教师参与了流动计划,年平均流动规模为2.08万人次。在构建知识型欧洲、构建欧洲高等教育区以及欧洲研究区等大背景下,2007年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的内涵与外延都不断拓展,把高等教育阶段的非教学型教师也纳入进来。因此,无论是从项目的数字规模还是从项目对象的内涵与外延来说,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的规模都是在不断拓展的。

(二)培训型流动教师参与数增幅快

培训型流动计划于2007年启动,虽然启动时间相对较晚,教师年参与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参与该类型流动的教师规模增速较快。从2007年到2009年,培训型教师参与规模为4,883人、7,774人和8,745人,共计21,402人,年增长率分别为59.2%和12.5%。培训型教师参与规模增速快与该项目开展的时间较晚,市场需求较大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欧洲区域终身学习计划的不断拓展与伊拉斯谟培训型教师流动项目的推广,教师参与培训的途径会逐渐拓宽,因此,培训型流动教师的增速会呈现出增速逐渐减缓的趋势,但是,其绝对规模会保持增加的态势。

(三)教师在外停留时间减少

教学型和培训型教师在外停留的时间整体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虽然初期教学型教师在外逗留的时间出现小幅度的反弹,如2000~2001年度为6.9天,2001~2002年度上升为7.2天,但2008~2009年度、2009~2010年度分别下降为5.5天和5.6天,表明教师在外停留时间比较以往记录整体上逐渐减少。这一现象除了与欧洲区域内交通条件改善使教师在交通上所花费的时间有一定减少有关,还与国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否有关。就具体国家而言,来自以及去往比较偏远国家的教师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如从冰岛流出的教学型教师和培训型教师2009~2010年度在外停留时间分别为9.5和8.5天,均位居前列。这与冰岛地处欧洲西北较为偏远的区域,远离欧洲大陆,需花费较长的交通时间有一定关系。而地处欧洲中心区域的部分国家,如卢森堡、比利时、匈牙利等国,教师所逗留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欧洲大部分国家在地缘位置上相对集中,伴随着区域内交通条件的改善,教师在外停留的时间逐渐减少。

(四)零资助教师不断增多

无论是教学型教师还是培训型教师,零资助教师数目不断增加。2009~2010年度教学型零资助教师为572人,占同类教师总数的2%;同年培训型零资助教师为370人,占总数的4.2%。其中教学型零资助教师比上年度(377人)增长52%,培训型教师比上年度(136人)增长175%。教学型零资助教师最多的国家为意大利、法国和波兰,培训型零资助教师最多的国家为波兰、芬兰和葡萄牙。而在去往国家中,最受欢迎的国家为西班牙、挪威、冰岛。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型和培训型零资助教师最多的来源国中都有波兰,而最受欢迎的国家中都有西班牙和挪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外,如较富裕国家的教师个人能够支付流动所需的花费,还与欧洲经济区(European Economic Area)的基金政策有关,如欧洲经济区制定了资金赞助政策,专门面向2004年和2007年加入欧盟的冰岛、挪威。除此之外,也有专门的基金政策面向中东欧地区的部分国家,如波兰。因此,零资助教师不断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在于教师获取流动基金的渠道得以拓宽,教师获取伊拉斯谟项目外基金的概率增加。

五、问题与启示

虽然伊拉斯谟项目教师流动计划自1997年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该项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规模不断增加,但影响仍有限

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拓展,2009~2010年度达到37,776人次,但这只占欧洲32国高等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约140万)的2.7%,因此,该项目的教师参与规模与参与率仍不理想。而就参与流动计划的高等教育阶段机构数而言,2009~2010年度,共有2,154所机构参与流动计划,占欧洲高等教育机构总数(约4,000所)的53.9%。该参与率虽比教师参与率理想,但是其影响范围仅保持在半数欧洲高等教育机构,也稍显有限。在项目预算方面,2009~2010年度伊拉斯谟项目的预算为4.1525亿欧元,其中用于流动的资金占预算总额的95.79%,具体为用于学生流动的资金占81.35%,用于教师流动的资金占6.30%,用于流动项目组织的资金占8.14%。[8]用于教师流动的资金远远少于用于学生流动的资金。因此,无论是从参与教师数及其比重来说,还是从参与机构数及其比重,或者是从用于教师流动的预算比重来说,其影响仍显有限,需进一步加强其影响辐射范围。但这也表明伊拉斯谟项目中教师流动计划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二)参与国家广泛,但流动分布不均衡

除了卢森堡暂时还没有教师参与培训型流动计划之外,欧盟区域的所有国家基本上参与了该项目。但是各国的教师流动因地理位置、政治决策、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等的不同而显得不同。突出表现为教师流动多为从教育资源较为缺乏的国家流往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如2009~2010年度,教学型教师流动计划中流入教师最多的国家分别为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培训型教师流动计划中流入教师最多的国家为英国、西班牙、德国等。而在教师所获取的资金方面,2009~2010年度,教学型教师流动计划中丹麦、列支敦士登等国的教师所获的的资金位于前列,捷克共和国的教师所获的资金最少;培训型教师流动计划中列支敦士登的教师所获资金最多,捷克共和国的教师所获的资金为最少。这种流动规模、流动资金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与欧盟区域内部各国的经济、教育发达程度以及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如英、德、法等国经济发达程度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因此其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对其他国家的教师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较为偏远的国家,如冰岛等北欧5国以及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过10余年的中东欧广大国家,在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经济发达程度方面不占优势地位,因此对其他国家教师的吸引力较为有限。这种教师流动的模式在知识自由流动的层面而言,实际带有一定的区域内的文化不平等与文化霸权的特色。

(三)参与教师规模增加,但性别比不均

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累计人数达到了27万,其年流动规模在2009~2010年度也已达到37,776人次,且参与规模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性别比不均这一问题较为突出。性别比不均一方面是参与教学型项目的男教师多于女教师,女教师仅占总数的41%,其中卢森堡无女性教师参与;另一方面是参与培训型项目的女教师多于男教师,女教师占总数的68%,其中列支敦士登无男性教师参与。教学型流动男性教师较多和培训型流动女性教师较多,从侧面反映出从事教学等较高级别工作的男性教师总数大于女性教师,而从事非教学性工作的女性教师总数大于男性教师。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既与高等教育阶段学术职业的性别刻板印象有关,也与项目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关。

总的来说,在构建知识型欧洲与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为各国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也因欧洲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布、国家地理位置、国家教师流动政策等的差异而体现出规模增大但影响仍有限、参与国家广泛但分布不均衡、参与教师规模增加但性别比不均等问题。因此,通过汲取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的经验教训,能够有助于我国在促进教师流动时注重从宏观上对区域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状态进行调控,对教师性别比不均衡状态进行政策指引等,以此实现我国教师流动朝向均衡的方向发展。

摘要:伊拉斯谟教师流动项目有教学型流动与培训型流动两种类型,分别于1997年和2007年启动。结合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参与教师的学科领域、逗留时间、资金情况以及性别比进行分析,该项目呈现出总体规模不断拓展、培训型流动教师增幅快、教师在外停留时间减少等特色,并存在项目影响有限、教师流动分布不均、教师性别比不均等问题。

关键词:教师流动,伊拉斯谟项目,流动特征

参考文献

[1]白维维.美国高校教师的流动机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7~8.

[2]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34~35.

[3]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European Union[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0,3(30):59.

[4]Bologna Declaration[R].1999.

[5]Towards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respondingtochallengesinaglobalisedworld[R].LondonCommuniqué,2007-05-18.

[6]European Commission.Modernization in Europe[EB/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lifelong-learning-policy/higher_en.htm.2012-04-02.

[7]European Commission.History of the ERAMUS Programme[EB/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erasmus/history_en.htm.2012-04-02.

[8][9][11][13][14][17][19][22][23][25][27]TheErasmus Programme 2009/2010:A Statistical Overview[R].Life Long Learning Programme,2011~12:85~90,90,85~90,98,102,104,105~106,118~119,120,122,148~149.

[10]EuropeanCommission.OutgoingandincomingErasmusstaffmobility for teaching assignments in 2009/2010[R/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erasmus/doc/stat/0910/teach-ing.pdf.2012-03-12.

[12][15]European Commssion.Erasmus staff mobility forteaching assignments(number,duration and grants)from1997/1998-2009/10[R/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erasmus/doc/stat/mobilitystaff.pdf.2012-03-15.

[16][18][21][24][26]European Union.Erasmus-facts,fig-ures&trends[R/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pub/pdf/higher/erasmus0910_en.pdf.2012-04-02:9,9,10,9,9.

上一篇:浦头小学防溺水安全承诺书下一篇:玩偶之家 读后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