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眼中的月亮作文(共12篇)
小猴眼中的月亮作文 篇1
让我心驰神往的月亮
今天,我在家里看见了月亮。
那深蓝色的天空中,星星的“眼睛”闪闪发光,月亮的“脸蛋儿”分外皎洁。月光照到地面上,使得地面像金色的小人儿在翩翩起舞;月光照到房屋上,好像有一匹金色的骏马带着它们奔向远方;月光照到书架上,所有的书好像都活了一样,故事书跳到我面前给我讲故事;漫画书走到我面前给我讲漫画逗笑;月光照到我的窗帘上,窗帘上的小狗跳出来正跟我亲热呢!
月光终于照到我的床上了,我的床好像长了腿一样快速地带我奔游四方。
今天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饱满,那么黄,那么金灿灿!
月光又是那么的亮,仿佛天地间再也没有比它更亮的东西了。
啊!我所期盼的月亮,但愿你能天天令我心驰神往!
仔细想想,月亮难道不像我们人吗?不同的环境下,月亮也会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思考。中秋节时,她快乐显出满月,秋风瑟瑟,她会伤心,显出细细的月牙儿。但无论怎样,月亮从没消失。她坚持每天出来,带给人们快乐与悲伤。月是有生命的,她比人类更长久。仔细想想,月亮难道不像我们人类吗?她会快乐,会显出满月,她会伤心,会显出残月。月亮这种做法难道不是一种如黛玉般不加掩饰的真实吗?月满固然美丽,她时而的残缺也不失为一种风韵啊!人生难道不应该如此吗?我记得有位伟人说过:“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这难道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吗?
朋友,请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吧!朋友,请摘下脸上的面具,以自己真实的心去面对人生吧!
★ 我眼中的月亮事例作文
★ 作文精选:眼中的月亮
★ 公主眼中的月亮 童话故事
★ 我眼中林黛玉作文
★ 我眼中的……作文精选
★ 我眼中的我作文600字
★ 我眼中的高二作文
★ 我眼中的乐趣作文
★ 我眼中的父爱 作文
★ 我眼中的春节的作文
小猴眼中的月亮作文 篇2
写作任务:2003年3月, 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将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 与此同时, 航天局向全国征集“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这次标志征集收到了1026份作品, 设计者中年龄最大的70岁, 年龄最小的12岁。根据组委会要求, 每一份作品都有4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下面这个标志就是这一千多个作品中的一个。
何老师:如果, 你就是这件作品的设计者 (作品名称:月亮之上) , 你会怎么来写这份设计说明?要写好这份设计说明, 可能要用到推理的思维是什么?
第一步推理:这份设计说明是写给“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征集组委会的评委看的。在有限的篇幅中, 这份设计说明该写些什么内容呢?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1.肯定要把这个标志的设计创意写清楚。2.可以简单写一写自己参与这次标志设计的心情和希望入选的愿望。3.要写得有条理, 简洁明了, 因为评委要看1000多份设计说明
……
第二步推理:这个标志的设计到底有哪些独特创新之处?1.一轮圆月。2.一条巨龙。3.一对脚印。4.一群鸽子。
第三步推理:现在有4个问题需要考虑了。1.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轮圆月, 圆月象征什么?2.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条巨龙, 巨龙象征什么?3.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双脚印, 脚印象征什么?4.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群鸽子, 鸽子象征什么?
何老师:这么多内容是不是感觉有点乱啊?把这些推理过程画成“概念图”就会好一些。
何老师:当然, 这样的推理过程也可以转化成文章的结构图。看着这份结构图, 你就可以条理非常清楚地分四段来写这份设计说明了。
何老师:为了训练自己的这种推理能力, 你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欣赏的“标志”, 试着给它写一份设计说明。标志有很多类, 例如城市标志、商品标志、学校标志、运动会标志等。
上面的文字, 基本忽略了教学的细节, 呈现的是《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的教学框架。教学细节更多展现的是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实践智慧。而教学框架则更多反映了这堂课教学的理念、思路。《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的教学框架就非常明显地反映了何老师教学创新的勇气, 即为我们摆脱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提供了一种方法选择———任务驱动写作。不像传统的作文课, 学生面对的是一道作文题, 或者一个具体的被写场景 (例如一幅图、一个游戏、一次实验) 。在《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上, 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写作任务, 是一个项目, 因为它具有问题解决的特征, 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 写作的成果具有一定实用目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写作任务, 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写作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这里呈现的是这个作文课程的第一课时) , 写作时需要明确写作的对象, 注重把握文章整体。下面, 我结合这堂课具体来说说。
这堂作文课的特点之一:作文不要求当堂完成
《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的写作任务是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写一份设计说明。对于这样一个写作任务, 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经验, 它考验的还有学生的知识、文化储备以及创意发现的能力。因此, 这个写作任务想当堂完成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完成这个写作任务, 需要一个发现、思考的过程, 需要一个讨论交流、集思广益的过程, 需要一个收集资料、充实论据的过程。这是这堂作文课最大的特点, 也是优点。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蒂芬·德·克拉森教授在作文教学论著《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教师在作文课上布置作文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是错误的。美国人的表达, 经常语不惊人誓不休。这个观点打击面太大。例如命题作文, 一课一题一文, 错了?又如“素描”作文, 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一个人的样子, 描摹出一个事物的形态, 错了?再如游戏作文、实验作文……让学生体验经过精心策划的贴近学生的游戏、实验, 然后要求学生课内写一写自己的耳闻目睹, 自己的亲身经历, 错了?显然, 克拉森教授不是这个意思。因此他在下面的教学建议中, 又加了一条: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排斥一定数量的纯粹写作练习。言下之意, 命题作文、“素描”作文、游戏作文、实验作文都有存在的必要与合理性。那么, 克拉森教授究竟想说明什么呢?他是让我们警惕, 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 “当堂作文”的比重过大, 容易陷入“语言主义”和技术化的泥潭, 因为, 学生写这样的作文只需提取已有的语言储备、知识以及体验, 例如我们学生习惯写的《记一件难忘的事》《我最尊敬的人》。
其实, 克拉森教授是选择了一个很特殊的切入点用一种不太严密的稍嫌夸张的表达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可以换一种思路———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或者更准确地说, 我们的作文课, 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当堂完成不了的写作任务。我们可以把作文命题范围扩展, 命题可关注人生, 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与社会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甚至, 作文题目可以是一个“项目”。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比克拉森教授的理论更“夸张”, 三年级的小学生写“我们心中的美国”, 四年级写“我们怎样看人类文化”“美国的昨天与今天”;而六年级的作文题目是“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来审视这些作文题, 我们一定觉得这些作文题宏大得有些离普, 完全超出了小学生的心智年龄、生活阅历、知识容量, 但是出乎我们意料, 孩子们对这些大的没了边的作文题, 不仅毫无难色, 反而兴致勃勃。他们或到图书馆查资料, 或到实地调查访问, 他们有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他们用稚嫩的小手信心百倍地做着大文章。至于他们到底写出了怎样的文章, 我想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看了大量的书, 跟人、社会、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与交流。从而使作文不仅成为语言的应用过程, 而且是丰富知识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 人的形成的过程。而目前, 我们的作文课中, 这样的作文题, 这样的作文“项目”太少了。
好了, 我们现在再回到《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 这堂课显然是“另一种思路”上的尝试。不过, 它又对“美国式的研究性作文教学”做了改良。第一, 写作项目相对来说更接近小学生的兴趣点, 不那么宏大;第二, 老师参与了写作方向的确定过程, 而不仅仅是旁观。因为这一写作项目相对于国外的小学生写作项目, 虽然切口小很多, 但还是涉及科学、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第三, 适度整理了写作资源。直接为学生提供经过整理的资源, 学生就无法经历“为写择读”的过程, 捕捉抓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没法得到锻炼;任由学生在海量的信息海洋中寻找, 学生容易迷失且效率低。提供经过适度整理的资源, 算是适合目前情况的折中办法。
这堂作文课的特点之二:明确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
其实,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好是让学生读一些写一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文章, 因为这样的文章目标最明确, 读者对象也容易确定。这堂课一开始老师就告诉学生, 这份设计说明是写给“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征集组委会的评委看的。并引导学生讨论:在有限的篇幅中, 这份设计说明该写些什么内容?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讨论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读者对象的阅读目的、阅读心理进行分析、定位的过程。这次讨论形成的共识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向, 是针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境“真实”的写作技巧。
明确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 有这么重要吗?确实重要, 因为步入社会以后, 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写作是写给特定的读者看的, 是要给报刊发表的, 而这种“读者意识”“发表意识”不是自然生成的, 是要训练、培养的。有一种与这种作文的社会需要相对应的作文教学理论, 叫“清楚表达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 作文时, 最关键的是明确写什么,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当目标明确后, 再明确读者对象, 即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这样, 学生只需面对理想中的读者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就够了, 文章自然能写好。
明确写作对象是不是作文教学的最关键之处暂且不论, 至少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这一点。我们绝大部分作文课, 习作是给老师看的, 学生写作时总是“受题目的束缚”, 审题———立意———选材———布局, 这是一套应师应试的缺乏社会应用性的伪作文技巧, 很多学生步入社会以后, 在应试写作上的自信顿时化为乌有, 写作变得力不从心, 显得十分的困惑、笨拙与艰难。对于这一点, 朱自清先生早有过呼吁: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 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所以说, 我们的作文教学, 应该像何老师一样, 让学生花一些时间考虑所写东西对读者的影响, 即怎样把自己观点传送给读者、读者需要怎样的背景知识才能读懂、什么东西能引起读者兴趣等问题。
其次, 老师在《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里的新尝试也提醒我们, 我们的写作教学要更重视写作的实用性, 使写作练习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例如, 要求学生写信邀请家长访问学校, 例如给郊游的接待单位写感谢信, 例如给编辑、运动员写信, 又例如让学生写一份给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书等等。这样的写作活动,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是交际的工具, 它可以使人们分享各种想法。写得多了, 逐渐就会建立起“读者意识”。
这堂作文课的特点之三:让学生写作时在头脑中有文章的整体轮廓
我一直觉得写作前应该让学生建立文章的整体轮廓, 例如, 让学生列提纲。
列提纲有什么好处呢?提纲是全文的浓缩, 列好了提纲, 就意味着要表达的意思明确了, 思路理清了, 大体的段落结构确定了。有了这三条, 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其实, 我们仔细想一下, 很多人写文章结构混乱, 层次不清, 就是因为不列提纲, 或者不会列提纲, 提笔之后, 就开始“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在《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上, 老师显然很重视让学生在作文前形成一个粗略的文章线索或者计划。几乎一半的时间在和学生讨论如何按读者逻辑组织文字顺序, 揣测读者的问题, 从而设定文章结构。
诗人眼中的“月亮” 篇3
1. 呼月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李 白《古朗月行》)诗中一个“呼”字呼出了诗人的兴奋与好奇。
2. 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 轼《水调歌头》)一个“问”字问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3. 疑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 白《静夜思》)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心中思念家乡的感情。
4. 近月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近”字道出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5. 对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 继《枫桥夜泊》)诗人“对”着月亮,看着月亮缓缓升起,又看着月亮沉沉落下。月亮完全落下后,天地之间一片幽暗、朦胧,此时此刻诗人的内心是满腹的惆怅。
6. 思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李 白《峨眉山月歌 》)先看这首诗的下一句:“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那轮峨眉山月像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夜发清溪直向三峡,然而到了渝州,那轮峨眉山月却再也看不到了,于是诗人像思念一位好朋友一样思念那轮明月。
望着天上同一轮月亮,每个人眼中的月亮不同,心情、感受和体会也是不同的,这也许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吧!
【课外链接】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 原)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 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李 贺)
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 干)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 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 岛)
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 白)
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 轼)
我眼中的月亮作文 篇4
看那既美丽又明亮的月亮,照亮了耸立的大树,照亮了高大的楼房,也照亮了秋天的夜晚。关于月亮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使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嫦娥和玉兔,中秋节吃月饼…小小的月亮原来有这么多故事。蓝色的月空,从窗口照进来,把我的房间照的很神秘,啊!太美了。我忽然注意到了月亮的旁边,有许多美丽的小星星,真像一幅画,旁边点缀着漂亮的花纹。月亮,你多么幸福呀!能在高高的天空上飞翔,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圆盘,我好喜欢你呀!月亮,真想到你家去做客,不知道你欢迎我吗?
天边飘来一片云,遮住了月亮的面容,好像是月亮被我看得害羞了,悄悄地躲在了云的后面。
小猴的故事作文 篇5
小猴的故事
从前,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小猴一家,它们一家过着快乐的生活!
小猴上学了,他可爱学习了,短短的时间,小猴就认识了几百个字。一天,老师给小猴和其他识字快的小同学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那就是回家多识字。下个月,他们要来一场竞赛!小猴一听,可高兴了,识字可是我的强项,我要争取拿第一。白天,他有时躺在草地上看书、识字,有时倒挂在树枝上看书、识字;阳光直射的地方他也看,光线暗弱的`地方他也看;晚上就在电视机前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过去。妈妈劝他不要那么近看,眼睛会坏了的,可他就是不听作文 ,还娇声娇气地说“不行,我要为家族争荣誉嘛!”几个星期过去了,小猴的视力越来越差,有一天他几乎看不清楚自已面前的字了。
竞赛到来了,轮到小猴认读句子了,他瞪大眼睛看黑板,可是看不清,他又揉揉眼睛,才勉强看到。他大声读出,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把“一排排的松树如一位位士兵一般”这个句子竟然读成了“一排排白松村如一位位土兵一船”。真可惜,小猴,得了最后一名。小猴可真后悔啊!可是有什么用呢?世界上又没有后悔药!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话没错,大家一定要保护好眼睛哟!
聪明的小猴作文 篇6
夏天的一天,小猴在家里写完作业,想放松放松自己,就拿了一个皮球跑到小鸡家,找小鸡玩,小猴问小鸡:“你写完功课了吗?”小鸡回答说:“早就写完了。”小猴又说:“咱们一块去玩皮球好吗?”小鸡说:“好呀,好呀!”小鸡和小猴来到一颗大树下,那里的景色真美啊!蓝色的天空,洁白的白云,绿色的草地,粉红色的荷花,清清的河水,美丽极了!
小猴和小鸡玩得可开心了!玩着玩着,小鸡一不小心掉进了小河里,小鸡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在这危机的时候,小猴突然想出一个好办法,小猴爬上了树,,用尾巴卷在树枝上,伸长了手把小鸡救了上来。小鸡说:“谢谢你!”小猴说:“不客气。”说完他们俩又一块玩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帮助别人,就要动脑子,不然会帮倒忙。
小猴眼中的月亮作文 篇7
一、善观察
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由此可见, 观察是描写景物的前提。大自然中的景物特征各异, 只有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才能写出好的景物。观察景物大体都有特定的位置, 位置不同, 视野、视线、角度也各有差别, 所见景物的特点就有所不同。具体来说,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1.定点观察。定点观察是指观察者固定在某一位置上的观察, 可分为平视、仰视、俯视和环视。2.动点观察。动点观察是指观察者沿着一定的路线,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动点观察是定点观察的连续, 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 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特写。3.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 观察的对象一一展现, 或观察同一对象的角度在不断变化, 这是游记写景散文常见的方法。4.散点观察。散点观察是指选取某一范围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散点观察是定点观察的分散。描写景物时把观察点和角度处理好了, 思路就清晰了, 写起来也就顺手了。
例如, 在作文《公园之秋》中, 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就头脑一片空白, 只知道闭门造车, 结果连常识性的知识都错了。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公园的秋天非常美丽, 各种花儿都开放了, 白的是梨花, 红的是玫瑰, 黄的是菊花……”秋天怎么会有白色的梨花呢?显然, 这些描写是没有根据的胡编乱造。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让学生到公园里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后, 再动笔写作, 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 具有美感。如有的学生写道:“秋天的公园美极了!远远看去, 树木一层黄色, 一层绿色, 仿佛用油彩泼墨过一般。近处一片片菊花开得正盛, 有黄的, 红的, 紫的, 真是姹紫嫣红, 美不胜收。人们悠闲地看着, 品着, 脸上都是笑盈盈的, 在阳光下, 仿佛度上了一层金……”
二、抓特征
确定了写景对象, 在细致的观察之后, 我们要抓住景物最鲜明的特点来进行写作。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声音、气味等方面。不同的景物, 特点也不相同;时间或地点不同, 同一景物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别, 只要用心体味就不难抓住。
例如, 对于春天, 朱自清是这样描写的:“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描写抓住了春天独有的特征,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如, 都是描写春风, 朱自清在《春》中表现了南方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而林斤澜在《春风》中则绘出了北方春风的粗犷、有力的特点。
三、理顺序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处景物,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角度, 看到的就会不一样。如果不理清写作顺序, 景物描写就陷入混乱, 反之, 则行文清晰, 有条不紊。例如以下文章:
苏州是水城, 因为苏州的水是闪闪发光的, 是清澈见底的, 是美丽多姿的。
白天, 太阳照着水面, 好像给水面穿上了一件闪闪发光的衣服, 让人们看到了感觉风景很优美。那粼粼的波光就像妈妈的手在抚摩着我, 让人觉得十分惬意。这时, 河两岸青青的柳树倒映在河水中, 就像一个披着长发的女孩在照镜子。河的两岸都是各式各样的石头, 有的半浸在水中。河水清澈见底, 各种各样的小鱼在石头缝里钻来钻去。
夜幕降临了, 华灯初上, 河面上的灯光与河两岸的灯光交相晖映, 流光溢彩。如果是满天星光的夜晚, 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与河面上闪闪的灯光相互映衬, 真叫人分不清哪是天上哪里是人间!也许, 这就是苏州被称作人间天堂的原因吧!
本文中小作者采用的是先写白天苏州的水, 再写夜幕下苏州的水, 这样, 苏州水“清澈、发光、美丽”的特点就被很清晰地表现出来了。
四、巧修饰
写作文除了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理清写作的顺序, 还要有文才, 这就离不开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用好了修辞, 文章句子自然就富有表现力。比如, 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的比喻和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又如,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是这样描绘雪后美景的:“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 准确的动词, 生动地描绘出了景物的特征。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恰当而奇妙的运用修辞呢?这就需要作者对写作对象要有情感投入。
五、融情感
作者只有将景物与自己的感情相结合, 写出来的景物才有血有肉, 富有有生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这些话都说明景物描写应该融入作者的真切情感。景物描写是作者心灵感受的具体体现, 所以, 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同的。因此, 我们在写作文时, 可以借助景物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融情于景, 既可直抒胸臆, 也可间接抒情。例如, 陆蠡在《囚绿记》中写道:“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 它是希望, 它是慰安, 它是快乐。”作者直抒胸臆, 直接写出了对绿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作者在描写景物时, 巧妙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更能起到融情于景的作用。
有时运用一些准确而生动的形容词、动词等词语也能融情于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中的“光滑”“肥胖”“直窜”等词语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体现了儿童的心理, 也就融入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忆恋之情了。
写作中, 巧妙运用色彩也可以融情于景。例如, 鲁迅在《故乡》的开头给文章涂上了一笔浓重的颜色:“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苍黄的天底下……”阴晦、苍黄, 这种阴冷的色调使景物显得倍加荒凉, 凄冷之气逼人而来, 也自然地流露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单色调则能渲染或突出某种感情。例如,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通篇的景物都集中在了青色上, 这种单调凄苦的青色正是融入了作者激愤苦闷的心情。此外, 多色调、反色调的运用也能起到融情于景的作用。
综上所述, 要想描写好景物, 细致的观察是前提,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根本, 融情于景是灵魂, 学会理清写作顺序、巧用修饰是技巧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 才能做到“眼中有景笔生辉, 心有写法气自华”。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写景的方法, 给学生插上一双写作的翅膀, 让学生遨游于文学这片美妙的天地之间。
吃桃的小猴作文 篇8
吃桃的小猴作文
。一个炎热的下午,小猴子对
到了买桃子的地方,猴爸爸从钱包里拿出20元钱,递给卖桃子的象阿姨,买了3斤桃,
回到家,猴爸爸把找回的钱数了数,问小猴:“哎,钱数对不对呀?”小猴子摇摇头说:“不知道。”猴爸爸说:“你可得好好学算术呀。”说着,把钱包一折,放回柜子,跟小猴子一起吃起桃来。
聪明的小猴童话作文 篇9
四只小猴子一起踢球,其中一只用力过猛,把球踢到了水里。那只小猴子急忙的跑上树,心里很内疚,它抓耳挠腮。心想:“大家一定会骂我的……。”而另外三只小猴子在想怎么把球捞上来呢?其中一只特别机智,和它的伙伴找来一根又细又长的竹竿。再用几根线织了一个网子,用胶水把竹竿、网子粘起来。这样,一个网子诞生了!三只小猴子细心地把圆滚滚的球捞上来。
最后,把球踢进水里的那只小猴子对大伙羞愧地说:“对不起,我……我把球踢到了湖里面,请……请你们原谅我。”另外三只猴子对它和颜悦色地说:“没关系,你诚实的像我们承认错误,那我们原谅你吧。”
聪明的小猴童话作文 篇10
此时正值丰收季节,只见满园的果树上硕果累累。丰满的桃子长的粉嘟嘟,散发着沁人的香气;晶莹的梨子长的白嫩嫩的,嫩的一掐就能滴水。
随风飘散的香味引来了两只小猴,它们来到果园的河对岸,看着芬芳的果子抓耳挠腮。为什么呢?因为湍急的水流阻止了它们前进的步伐。饥肠辘辘的它们不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美味近在眼前而无法享用。于是两只小猴唧唧喳喳的开始商量。一只小猴说:“我们直接游泳过去就能吃个饱。”另一只小猴说:“这河水这么急,而且水很深,我们这样下去会有危险的。”一只小猴又说:“那我们找艘小船划过去就行了。”另一只小猴说:“好的,那我们开始找船吧。”它们沿着河岸找了半天也没看到一艘船影子。在寻找船只的路上它们发现了只被人丢弃的木盆,两只小猴看着木盆突然灵光一现,这个不就是一艘小船吗?
顽强的小猴童话作文 篇11
一天,它们兄弟两为了沙粒大小的事情而吵起来,就因为小猴的弟弟是妈妈刚生的,妈妈十分宠爱它,根本不听小猴的劝告,把小猴赶出了家门。
小猴离家出走之后天天挨饿。自从有一天,小猴在摘果子,突然小猴的手抽筋,从树上掉了下来,差点砸到路过的小猫。小猫看见小猴受伤了,于是把它带回了家。
小猴醒了,小猫问:“你干什么随随便便从树上掉下来呀!”小猴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小猫小猫说:“那你就住在我家吧!”小猴十分感激,就和小猫交成了朋友,它们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而小猴的弟弟因为妈妈太宠了,妈妈死后,就跟着饿死了。
聪明的小猴作文450字 篇12
小猴说:“我是全森林最聪明的,你们俩都比不过我。”小猪听了不服气,插着腰说:“我们猪家族才是最聪明的,比你们都聪明。”小熊听了,捂着嘴笑着说:“小猪,你没听别人骂人都说‘笨的像头猪’,你居然说你们是最聪明的.?”
三个小伙伴不分上下,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忽然,小猴说:“我们不要吵了!”它伸出右手指着旁边三根一样长和粗的木头说:“我们三个各将一根木头运到我家,谁先送到就算谁聪明。”小熊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心想:我的力气这么大,只要把木头扛在肩膀上就可以了。想完,就哼着歌扛着一根就走了。
小猪想:我的手又短又粗,脚也很短,不能把木头扛在肩膀上,木头是圆的,我就把木头滚到小猴家吧!小猪想完哈哈大笑,翘起屁股,将木头“咕噜咕噜”推走了。
它们俩都走了,只剩下小猴了。小猴看到旁边一条小河哗啦哗啦的流淌,下游正好是自己的家,它皱着眉头想: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样的木头可以承受自己的重量。它就把木头放到河里,然后自己跳上去,顺着水流向家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