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2024-10-18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精选9篇)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篇1

这次我们是进行道路建设前的调研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道路体系。我们准备的工具有: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经纬仪、水准仪、花杆、塔尺、皮尺、钢尺、步话机、望远镜、计算器、绘图用具等。经过几天的准备,我们乘车去了,我们找了一家旅馆先住下。在旅馆休息了半天我们就开始出发了。

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室外测量,第二个阶段是室内设计。室外测量:我们去的地点是五常,主要是实地勘测。室内设计主要使用cad进行设计。

我们虽然学过测量,也进行过实际操作,但是真的让我来操作,这下我就有点不行了,简单的调平我都做了很长的时间。测量是一份细心的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有一点的疏忽,误差就会很大,我们开始时测出的数据,经过他们的检查我们测出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他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就让我们来记数,开着他们熟练的操作,心理有种说不出的感受,我们在学校都干什么了。我们虽然有很多的东西都不懂,但是我们也是很认真的和他,他们学习,由于他们的操作实在太熟练了,想一次就熟悉那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们对于简单的放线还是学明白了。看着我们什么也不懂,负责人也很无奈,但是他还是会给我们一些简单的活来给我们,例如简单的测量高程。我们几个实习的人员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看着我们也很认真,负责人也没有过多的批评我们,但是我们心理明白,对于不好的他们是不会留下来的。也知道自己的水平是什么样的。只能不让负责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学无数就行了。这次测量我们持续了十天,我们每天都是上午八点出发,大约每天都要测量一上午,下午时我们是进行休息和整理所测的数据。

这次的实习目的是在使我们通过综合实习活动,将课堂上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工程实际过程,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经实习后能基本上独立操作仪器获得观测成果并能进行数据处理,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但是我觉得我们以前的动手过于简单,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的熟悉操作。我觉得我们在动手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我也希望学校能够清楚的认识这一点,能够在我们实习期间能够多组织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只有真正动手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的学会了。

我们所学的外业主要有:

(1)搜集资料、现场踏勘;(2)路线方案的拟定及比选;(3)确定路线方案;(4)具体方案的定测:水准测量、控制导线测量、现场定线、中线及平纵横测量、水文、占地、拆迁调查、桥涵的拟定与测量;

而我们这次的野外实习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gps观测和数据处理。

2、水平控制网的选点、埋石、观测及数据处理。网形主要采用至少包含两个环的三等导线网。

3、沿平面控制施测二等精密水准及水准数据处理。

4、精密经纬仪角度观测。每组按三等要求观测两个水平角和两个垂直角,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精密经纬仪使用。

测绘收获体会: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所以我们需要集体合作,对于一个整体,我们是互相合作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影响其他人,所以一定要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你出错就可能连累你这个整体。当然我们对测绘知识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也学会了认真不能马虎,因为你的一个小的失误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误差。我们应该严格的按照测量基本原则,先控制测量,后碎部点,由整体到局部,布布检测。只有认真的完成每个步骤才可能把误差降到最低。我们还学会了控制网的设计与布设;掌握控制测量外业角度、距离、高程或基线向量观测的基本技能;掌握用计算机进行测量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总结书的编写方法。

室外经验教训: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我们第二阶段是上机实习,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方面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和我的想法有些不同,我以为我的计算机操作还是过的去的,而且我们曾经做过两次的村镇设计,我想对于我来说那是小菜一叠,可是我却忽略了文本的设计。在以前的设计中,我做的只是规划图而已,对于文本的具体格式我们有认真的去学,所以对于文本的格式我不太清楚,更别提具体的怎么写,当主管问我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这是一个整体,只有一个人来做,所以我很为难。所以他们没有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只能在一旁帮助他们作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真的很无聊。通过问同学才知道规划文本怎么写:

1、规划背景2、现状概况3、规划依据4、规划指导思想

5、规划期限6、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7、乡域城镇体系规划8、实施措施

室内工作设计教训和体会:

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应该认真的学会每一个知识,可能现在用不上,但是说不上什么时候就用上了,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不懂而影响整个工程。十五天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回想起实习的日子,真是让人无法忘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第一次来到工作地点是的兴奋,我真的很希望能够在这里做一番大事,但是由于自己还没有充分的能力而败下阵来。通过这次的实习使我清楚的知道了我的不足,我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能够作的更好,我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够,远远不够现在的工作。所以我决定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让自己能够尽快的强壮起来,但是现在最主要的事情是我应该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强壮,在所有的实习人员中,我看起来是那么的单薄,而且我在室外的工作,总觉得浑身无力,这是因为我平时缺乏锻炼,所以我要在这个假期里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虽然现在的社会是不公平的,但是我充分的相信我的努力不会白费,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好的机遇在等待我。我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挑战,机遇只是青睐那些作好准备的人。我一定要好好的努力来迎接我的机遇。

通过这次室外实习我对学校有些建议:

1、我们学校应该和具体的公司应该有一定联系,特别是我们专业,我们没有到任何具体的公司实习过,我们只是对于地质地貌实习的比较多,但是这方面对于我们来说和我们以后的工作实在是不贴边。我希望我们下界的同学能够有更好实习机会,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只有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2、我们应该加强实习的力度,我们只学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注重现场实习,特别是技术实习,不是说我们以前的实习少,而是说我们的实习并没有注重技术的实习,也就是没有动手的能力,现在说说我们的专业,现在身上没有一样可以说是精通的。我们所学的太杂了,但是我们所学的都不专业,这样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影响确实很大。我们现在找工作,一看到我们所学的知识,他们都吓一跳,你们学这么多东西,但是他们一问我们具体的我们却很少能够回答上来,他们也就只好让我们等消息了。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篇2

关键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线索,情境导航,探究学习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教育的信息化为教育教学研究者研究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学生的主动发展、主体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是一个热点的研究课题, 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学校都在研究, 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以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角度切入的研究课题并不多见。大部分课题研究的中心集中在主动发展教育理论框架的构建,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学方法的研究等方面。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研究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促使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 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研究较少, 因此, 课题组选择《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实践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手段的角度, 探索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作用, 并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有哪些促进作用。

二、研究内容的界定

学生主动发现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方法和途径,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线索, 贯穿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进而达到主动发展的研究目标。

1.问题情境

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础, 认真分析研究教材, 把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不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引导学生发现、提出研究问题, 在研究问题的解决中把教学推向深入。

2.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 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积极学习的渴望, 积极寻找学习内容的一种动力, 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坚持不懈学习的一种毅力。

3.课题的研究方向

学习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强调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 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设计适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及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 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4.研究目标

(1) 以问题情境统领课堂教学,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问题解决中学会学习, 促进知识与技能稳步发展,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达到主动发展的目标。

(2) 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 逐步形成骨干教师队伍, 科研型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5.变量的界定

自变量:教育信息化, 即应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创设超越时空限制的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媒体、教具、模型, 包括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以及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情境创设的工具。在课题研究活动中, 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多种教学媒体优化组合, 共同创设数学教学的问题情景, 实现以问题为线索的数学教学。

因变量: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与整理信息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综合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法。科研课题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以高度的科研意识,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达到探索规律, 总结经验, 促进教学效果优化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还将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相结合。

四、研究的过程

1.以问题为线索是数学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问题为线索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以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 即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及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 导入课堂教学。创设具有启发性学习内容的问题情境, 推进课堂教学。创设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争论、交流、研究的情景以深入课堂教学。通过合作学习, 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 达成共识, 最后解决问题。所以, 在备课期间, 教师首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 理清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挖掘教材中可以设计问题情境的关键点来设计情境。设计的问题, 不是不加思考、一目了然的问题, 而是要有一定的难度, 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 设计一些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合作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 选择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即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结合实际需要, 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和信息资源。把学习的问题作为线索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 深刻关注学生如何学习而不仅是教师如何讲授, 把教案变成学生学习的新学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的“学”,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合理设置“导航”

“导航”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利用航标、雷达无线电等设备引导轮船、飞机等航行”。课题研究中把“导航”理解为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积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导航情境的设计,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问题, 进入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应当注意的是, “导航”是引导学生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导”是教师的主导、引导、指导。而“航”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是学习的内动力, 要体现在“导”的作用下得到激发, 可以认为“导”是外因, 而“航”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内因。所以, “导航”情境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新颖性, 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通过自身的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

3.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

课程改革以来, 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就是要改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 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逐渐形成主动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以探究为方式是课题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 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和合作学习, 在教师的帮助下, 达到学习目标。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条件, 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并根据学习成员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搭配分组, 使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互补, 在和谐、互助、平等的环境中, 愉快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当然,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 当学生偏离学习目标时要及时纠正, 指导正确的研究方法, 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

4.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课题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是始终不变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的课题研究, 就是要通过优秀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教学目标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显现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质量的提高, 潜在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能力的提高, 优秀数学思维的形成。

五、研究的成果

1.形成了以问题为线索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科学地处理教材, 较好地设计问题情境, 使得教学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奥秘的课堂, 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形成了以问题为线索, 以情境为导航, 以探究为方式, 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促进了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学生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100%的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和讨论,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95%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外显行为的观察、学生作业的分析、学习成绩的检测, 笔者发现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知识与技能稳步发展, 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问题解决中学会学习、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达到主动发展的目标。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师结合课题研究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 扩展了教师的理论视野, 提高了理论水平。教师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课题研究撰写了大量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 在市级刊物发表和会议交流的论文、经验20 多篇;2014 年10 月, 《数学课题案例研究》编入辽源市教科所编辑的课题研究成果集。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 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不断探索教学规律, 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撰写了大量优秀的教学设计, 制作了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

4.广泛的社会影响

以问题为线索, 以情境为导航, 以探究为方式, 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 并在校内外有广泛的影响。结合课题研究的深入, 不断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验证和推广, 目前学校各学科的教学都在进行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尝试:语文学科尝试以问题为线索的略读课文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独立阅读的方式方法,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英语学科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的环境下, 突出学习的问题, 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提高听力和会话能力;科学学科, 品生、品社等学科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积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西安区历次教研活动中, 我校的多位教师做了引路课、示范课、观摩课;在西安区、龙山区联合电教开课日活动中, 数学课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借鉴和推广;学校每次家长开放日, 数学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深受家长的欢迎。

六、结论

本研究选题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研究的过程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 全面地收集研究资料, 严谨的成果检测, 客观的效果分析, 符合教育科研的规律。但仍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如: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角度设计教学程序, 观察学生的变化;没有从理论的高度阐述课堂教学模式发挥的作用。这些内容都是今后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篇3

关键词 学习心理问题 实践研究 素质教育

一、研究背景

1999年,我校进行了“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对的只是少数学生,未能关注大多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其次,小学生的大量心理问题都与学习心理问题有关,可我们的心理咨询仍然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教导式”的心理咨询上,与传统的德育区别并不大,对那些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仍感到束手无策。

为此,十一五期间,我校确定了“培养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研究的界定

什么是学习?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认知心理学家则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持久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况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为此,我们理解的学习应该有三个要点:一是,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二是,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三是,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自成熟。

什么是学习心理?学习心理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状态(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设想:本课题的实验研究重点只针对小学生学习心理中的学习动机、注意力、学习焦虑、学习策略、学习兴趣、习惯、意志、毅力等方面。试图通过吸纳国内外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我校的实际,探索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最佳互动模式,构建起区域性的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系统,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发展。

三、研究的实施

㈠美化校园,提高环境的教育性。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我校本着“育人育心,以心育人,育心成人”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爱心、诚心、信心、恒心、细心”为内容的五心教育特色,在学习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信心、恒心、细心,并在“开心墙”“开心苑”“开心角”、连廊走道、花坛景点布置相关格言警句、典范故事,使学生时时刻刻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耳闻目染的熏陶。

㈡强化课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激发正确动机,主动学习。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我校地处边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糊糊涂涂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地专心听讲,细究原因就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主阵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⑴教学起始。精彩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科学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无疑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道。我们通过对教材深入钻研,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新知识的切入点,或生活实际的经验,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比一比、试一试、看一看(多媒体)”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在课堂教学的开篇就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⑵教学展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现象,当学完新的知识,兴奋点开始消退时,我们紧接着给予新的刺激,主要通过:①课间操。让低年级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拍手操,唱童谣等,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适当休息与调整,轻轻松松进入下一轮学习;②学习竞赛。巩固知识时,变简单的操练为竞赛,以小组与小组、男生与女生、个体与个体等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奋点得到进一步强化,完成对新知识的迁移。③激励强化。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精彩发言,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进步,同时伴以点头等表示鼓励,亲和地拍拍学生的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调动,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⑶教学总结。一堂课结束了,但学习活动不能到此为止。课外延伸既能使课堂教学“余音未了”,更好地连接下一次学习活动,又能唤起学生新的学习欲望,在教师的有意刺激下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因此,对每堂课的总结我们都进行精心设计,逐步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①趣味题。尤其是数学课,留一些有难度、有关联的趣味题,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②实践题。如翻译一份英文使用说明书;上网查询资料;写一封信消除同学间的误会等。当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时,对学习活动将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③阅读题。这在语文课上最为常用。推荐与本课有关的内容,略告知一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欲知详情,请看……”。④仿作题。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强,模仿画画、模仿作文、模仿解题……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在模仿中获得了成就感。

2.辅导有效方法,善于学习。学习动机再强,如果学生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仍然不能进行有效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实践中,我们从两方面入手:

⑴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①快乐教育模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教学是乐教与乐学、会学的统一。它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支撑积极学习的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愉快与压抑、成功与挫折是小学生学习进程中常有的情绪体验。对少年儿童来说,愉快、成功的情绪体验尤为重要。因而我们追求快乐教学,以激发小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活泼的师生共同活动培植教学所需要的气氛,以学生所获得的愉快情绪或学习成功作为不断强化学习需要的保证。其主要做法是:创设自由活泼的情感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方式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里造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状态,首先解决小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厌学的问题,进而使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在愉悦的心境下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②自主探究模式。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求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体现“以人为本”。自主探究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理念,主要操作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自主合作探究——拓展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施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⑵坚持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实践中创立的,它反映了教育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搞“一刀切”, 就会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费力不讨好”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着重做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学优生提高。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使其学会质疑、提问,鼓励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对学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一方面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另一方面当学优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②学困生转化:坚持正面教育。制订周密可行的转化工作计划,遵循“小步目标,及时反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合理实施,做到满腔热情地关怀,循循善诱地疏导。

3.培养良好习惯,终身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同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成为有效学习的“鼓风机”。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致力于学习习惯的强化训练:⑴认真听课的习惯。对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⑵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学力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抓好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其在课堂上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⑶及时复习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⑷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着急。⑸认真作业的习惯。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做到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格式规范。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学生作业要有条理快节奏。由于作业少学生感到不难,就乐于动脑并快速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⑹与人合作的习惯。现在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培养合作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我们注重唤起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学生的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

㈢优化活动,丰富学习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学习的“助力车”。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既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又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积极竞争的健康学习心理品质。这几年来,我们坚持开展下列几项常规性的学科竞赛活动:

1.优秀作业展览。即时的:每天评比优秀作业当场挂入优秀作业栏;短期的:定期评比优秀作业,展出在班级展板上;长效的:每学期评比优秀作业,展出在学校画廊、走廊等公共场所。通过增强荣誉感,激发学习动机。

2.数学竞赛。举办不同规模的口算题竞赛、计算题竞赛、简便运算题竞赛、应用题竞赛、操作题竞赛、奥数竞赛等。

3.语文竞赛。背诵古诗文、生字词过关、阅读与理解、作文竞赛等。

4.英语竞赛。口语竞赛、听力竞赛、单词和短语竞赛。

通过竞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㈣固化阵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学习的个体又存在着千差万别,在集体成长的同时,个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求:困惑要解决,不快要发泄,疑虑要消除,快乐欲分享……“开心吧”正是解决这些心理需求的阵地。

1.增加设施,为学生的快乐心情设宴建站。把心理咨询室命名为“开心吧”,更让学生喜欢和接受,“吧”既表示一个地方,也可以理解为是叹词,“开心吧”给人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开心起来吧!其次,进入“开心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区域获得各自的心理需求。

“书吧”——读一读,生活学习多感悟。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书籍,有名人成长的故事、少年文学,也有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读物。再配以舒适的沙发,在宽松的环境下,与文本的交流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洗涤、感化和升华。

“网吧”——聊一聊,七彩生活真美好。登录心理咨询网站,网上交友、聊天,开阔视野,让自己的心理困惑得到消除。

“动吧”——动一动,轻轻松松乐开怀。涂鸦墙、不倒翁、蹦蹦球……通过运动,使郁闷得到发泄,心情重新变得轻松。

“笑吧”——乐一乐,忘却忧愁与烦恼。照照哈哈镜、读读小笑话……笑声回到身边,笑容回到脸上,忧愁和烦恼离我而去。

“心灵驿站”——“我愿是一缕阳光,温暖你受伤的心灵;我愿是一棵小草,带给你绿色的心情;我愿……这里是心灵驿站,煲一份心灵鸡汤,送给你,快乐一生。”一段心语就是一份心灵鸡汤,每一份心灵鸡汤即是一种心理疏导。

“悄悄话室”——“把你的烦恼告诉我,一个烦恼成半个;把你的欢乐告诉我,一份快乐成两份。”坐上地毯,抱着枕垫,没有忌讳,不必遮掩,与老师,与同学,叙叙家常,说说委屈,侃侃快乐,如细雨润物,如春风拂面。

2.开展活动,为学生的快乐学习保驾护航。⑴开设知心姐姐信箱。“你的问题我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疑虑、烦恼以及成功等都乐意跟知心姐姐倾诉;知心姐姐也及时给予答复,或辅导学习方法,或消除心理困惑,或分享成功的快乐。⑵开通“开心列车”,“ZHU你开心”。每一位教师都是“开心”姐姐,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搭上“列车”,倾诉、交流、发泄……获得快乐的心情。⑶开办“心苑”心理小报。开辟“怡心苑”“交心苑”“养心苑”栏目。“怡心苑”介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故事,正面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交心苑”答复学生信件,选取典型与学生交朋友;“养心苑”介绍健康的生活小知识,教育学生从身体方面健康成长。⑷开通“心灵之声”红领巾广播。表扬学校的好人好事,倡导文明新风;宣传心育小知识,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享受一次心育快餐。⑸开发校本心理课程。学校相继出台了《做一个快乐读书人》《我心飞扬》《净心坚志》3本校本教材,要求教师以此为借托,有心于身边的小事,有感于教学中的平凡事,丰富心理课程的内容,使心理教育真正服务学生,服务教学。

四、研究的成效

1.形成了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研究,逐步形成了“激发正确动机——辅导学习方法——课外拓展延伸”的快乐教育模式。

2.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的形成。通过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健康的竞争意识,磨炼了不怕困难的耐挫意志,初步形成了热爱学习的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

3.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心育意识与能力。通过研究,广大教师确立了教育与心育并重的观念,在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心理品质的同时,心理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取得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效应。心理教育的研究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家庭教育轻松多了;教师们觉得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教学如虎添翼;学生表现得更为健康、活泼、文明、上进。

五、研究的初步结论和存在问题

许多教师主动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尝到了运用心理教育的甜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信心,感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条捷径,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是相互依存的。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篇4

一、实践背景

从步入学习生涯开始,我们每个人就开始接触思政课。以前迫于应试考试的压力我们不得不时常拿起思政课本认真学习,可是当我们步入大学生活时,大多数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政治思想课程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学生认为学了没有作用,导致老师也没有教的兴趣。学生上课的时候时常是面前放着思政课本,却在做着其他的事情,往往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最终导致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什么都学不到,课本上只留下老师最后一节课给我们画的重点。

二、实践调查报告

1、问卷结果分析

1.1、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

在调查问卷的第3题第4题中我调查了现在同学们对于身边社会的关注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竟然有27.00%的人对于社会中发生的一些事不闻不问,虽然也有73.00%的人关注身边的新闻,但是仅有44.00%的人会去比较客观的分析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只是片面的理解这些报道,更有甚者只是当做一种娱乐方式看看热闹根本不会去考虑相关事件所反应的社会问题。

1、第3题饼状图

2、第4题饼状图

在调查问卷的第6题中,我调查了学生上课的情况,在收到的一百份调查问卷中,“每节课都去”的仅占61.00%,换句话来说就是有超过39.00%的同学都有过逃课的经历,而且“偶尔去”的就占到了人数的6.00%,更让人惊讶的是问卷中居然出现有人选择“从未去过”。从这点看出平时思政课的到位率是相当低的。

3、第6题饼状图

在调查问卷的第7题中,调查了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其中仅有17.00%的人认为思政课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非常的有意义;17.00%的同学认为思政课可听可不听,没有太大的意义,上课时跟着自己的心情走想听点就听点,不想听就干脆不听。竟还有5.00%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毫无意义,完全是浪费时间。

4、第7题饼状图

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校里面的学生对社会中发生的事关注度不是太高,所以学校就应该营造一种氛围帮助在校的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是不正常的。细想一下,如果一门课的到位率连80.00%都达不到,并且有接近39.00%的同学都默认了自己的逃课行为,更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去上课的学生都在听课,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门课程自身的问题了。

以我们学校为例可以从一方面解释这个问题,随着大学广招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的激增,普通大学生在社会竞争力不断下降,学校的考研人数增加所以每次虽然有很多人在课堂上,但是君不见多少学生抱着英语、数学、专业课的课本来到思政课的课堂上来。1.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

调查问卷的第9题调查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只有接近31.00%的人认为思政课紧密联系实际,绝大多数人认为思政课只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大道理的一门课,内容空泛。

5、第9题条形图

第10题调查了大学生对于目前所学的思政课程中自己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的一个课程,但是只有85.00%的同学选择了课程名称,剩下的同学全都选择了“都不喜欢”。

6、第10题条形图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思政课都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思政课是一门完全没有用处的课程。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这么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的看待思政课说明平时学校在这个方面的宣传与教育还是不到位。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学生不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得这门课在大学里成为一门比较尴尬的课程?

1.3、调查大学生认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第12题向学生提问了现在大学思政课里存在的问题,有60.00%的学生认为是“任课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超过半数的人不认同现在老师在课堂上的教课方式,认为思想政治老师讲授有的照本宣科,有的是干巴巴的,极少数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吸引下面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此项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沦落到现在这样尴尬地位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同学们普遍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浪费时间,由于本课程由宏达的思想哲学和现实政治命题所构成,内容繁琐、理解较为困难,而且虽然有现实意义但是实用功能不是太大。在讲求实用与经济效益

的今天,确实很难以吸引学生。

2、对调查结果表现出的问题的解决建议

大学生是名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全面落实教学教育目标,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密切结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丰富、准确的事实材料,用事实说明观点,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功效。

还有就是要坚持从学生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使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不同年龄和不同学段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不同,对学习、生活、前途等问题的认识能力也各不相同,人生观、世界观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要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分层递进。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重视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德育的实践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的做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使学生确实能成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生存的现实的人。思想政治课教学切不可只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在课程设置上实现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并举,既重视理论传授,更要重视实践引导。在教育方法上,既要增加学生的认识,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思维方式武装头脑,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调查问卷见附件一)电气1144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篇5

调研报告

张维淑

教育科学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参与度;现状,成因;对策

摘要:以师大附中高二(11)班为样本,对高二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参与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学习参与度较低,并由此作出分析与思考。造成学生学习参与度低的原因有:高考指挥棒的根本性影响;全社会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普遍忽视;家长对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指示性影响;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源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应对策略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取得学生家长理解;创造学生实践条件;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现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1]高中通用技术课既然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基础课程之一,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应该是很高的,但现实中真的如此吗?高中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参与现状究竟如何呢?近两个月,笔者在安徽师范大学附中实习,担任高二年级通用技术课教学工作。实习期间,笔者以高二(11)班为样本,对高二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参与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统计,并以此为基础,作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分析与思考。希望此调研报告能有助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统计背景及样本描述

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最大程度反映学生学习参与现状,笔者在统计时没有告知学生,全部在课堂上作现场记录。统计时间为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上午第4节课,授课内容为“设计的一般过程”。[2]本次统计的样本高二(11)班为普通理科班,有学生55人,学生综合素质、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与班级学风,在师大附中都很有代表性。学生学习参与度量化统计

2.1 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量化统计

当堂课有17人未带课本或没有将课本摆放在课桌上,占全班人数的31%;21人有明显的做其他科目作业现象,占全班人数的38%。课堂上,不经教师点名,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约有5~8人,约占全班人数的9%~15%;本节课教师共点名提问7次,学生能作出正确回答2次,不全面回答3次,错误回答2次,分别占29%、42%和29%;无论是自主回答还是点名回答,能一次性切中要害的学生每次只有2人左右,只占全班人数的3%~4%。从整堂课学生表现来看,有20人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讨论,约占全班人数的36%;约有25人能记下教师补充的课堂笔记,约占全班人数的45%。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对通用技术课不够重视,课堂学习参与度不高,学生当堂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较低,大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讨论之外。

2.2 学生课后学习参与度量化统计

本次统计前,笔者预留了学生课后作业,请学生为检测台灯稳固性设计几种试验方法,并选择其中一种写出试验报告。但,仅有1人拿出了实验报告,不足全班学生数的2%;有4人口头回答做过试验,但未出具实验报告,也只占学生数的7%。在课堂师生交流中,有10人表示课后会学习通用技术课,占18%;其中,学生自述课后用在该科目上的时间超过20分钟的,只有3人,约占总学生数的5%。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课后参与通用技术课学习的人数很少,花在该课程上的时间也很少。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综前,本次统计的样本高二(11)班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参与度总体较低。笔者从多渠道了解到,该班的这种现象并非个案,即便是在其他高中学校也颇具普遍性和代表性。众所周知,师大附中为百年名校,多年来更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成绩斐然,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参与度较低,自然与校风、学风无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成因:

3.1高考指挥棒的根本性影响

问及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学习通用技术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高考不考”。诚然,高考对这些优秀高中生的学习参与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也是根本性的。目前,还没有哪一种学习评价制度对高中生的影响力可以与高考这根巨大的指挥棒相抗衡。虽然有会考为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作出最终评价,也有相应的学分要求和等级限制,但与高考相比,其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会考制度已名存实亡,亟需改革。学生与其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高考不考”的“必修课”,还不如抓紧时间,多做一些高考科目的习题来得实在。有些高中学生学习勤奋,挑灯夜战到鸡鸣也是常有的事,利用通用技术课堂学习其他高考科目,教师往往也是不忍苛责的。

3.2全社会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普遍忽视

在高考导向的强势影响下,社会上对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都有足够的重视,从各类补习班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而笔者在校外随机访问了12个成年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高中设有通用技术这门课,通用技术这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居然被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重视程度必然会受影响,学习参与度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3.3家长对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指示性影响

绝大多数家庭是不希望孩子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上花时间的,尤其是在课后,如果家长看到孩子花了2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搞自己的小制作,往往斥之为“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近乎“玩物丧志”。有学生在课余交流中告诉笔者,他有时做的一些小设计都是“背着”家长完成的。在家长们的这种指示性影响下,学生课后完成不了通用技术课作业,没有时间学习通用技术课也就不足为奇了。

3.4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源的缺乏 在教学实习中,笔者也发现,通用技术课需要相当多的设备和资源支持,如在做便携式小凳设计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硬纸板、瓦楞纸、五夹板、木板、木棍、钉子、剪刀、合页、小锯子等材料和器具,这样才能让学生先动脑再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但由于资源的缺乏,原本丰富多彩的通用技术只能变成“纸上谈兵”、“空口白话”,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5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 不可否认,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无论哪种科目,水平高的老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项艺术,让学生的学习参与变成一种享受,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愿意参与。笔者水平有限,刚刚走上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实习岗位,在学生积极性调动方面的功夫不足,也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实习期间,笔者有幸听了师大附中顾学雷老师的一堂通用技术课,课堂上学生学习参与度就明显高于笔者。顾老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准确把握、精妙的课堂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值得笔者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几点想法

基于上述成因的分析,笔者深知,要大幅提高学生通用技术学习参与度,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笔者尝试着探究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方法,就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下几点不太成熟的思考,恳请导师与专家们的批评指导。

4.1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就当下而言,高考指挥棒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但教育管理部门应尽快完善高考以外的、有名有实、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可以分阶段、分年级、分学期完成,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作出客观、及时的评价,对教师和学生都能发挥督促作用。也可以进一步发挥会考对高考的参考、辅助作用,让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照,也就是从高考指挥棒上“借力”,提高通用技术课程在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地位。[3]

4.2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借助网络、电视、手机等信息渠道,坚持不懈地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宣传,让全社会人了解通用技术课程,知晓通用技术课程在增强人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终身学习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以此呼吁全社会重视高中通用技术课,用良好的社会氛围正面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4.3取得学生家长理解

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学生家长,通用技术课虽不是高考科目,但它对学生高考科目的学习能力有着正面的影响,而且通用技术涉及面广,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可以为学生在大学和职场的发展奠定基础,学好了终身受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提高应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4.4创造学生实践条件

就好像信息技术课必须要有计算机专用教室一样,通用技术课程也应建设相应的实验室。实验室里应配置安全的操作台,并且按照课程需要配备相应的材料、器具和实验设备,实验室的规模、人员岗位设置都可以参照物理、化学实验室。这样,学生不需要走出校门,就可以进行动手实践,安全性、实效性也可以得到保障。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一定会成倍提高。

4.5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通用技术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综合性很强,教师能否胜任,不仅需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取决于教师对多种知识的整合能力、对专业技术知识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传授能力。因此,学校及教研组一定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也要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文化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刚上岗的年轻教师,首先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的重要价值,用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千万不能陷入“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的恶性循环。

结语

如果不考虑目前高考制度的影响,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与学生将来生活与工作的关联度应该不低于高考课程。正如《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的,“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沟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资料显示,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技术课已经提到了与母语、数学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地位。从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来看,通用技术逐步受到重视也已成为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谈及教育改革时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4]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地位必然会越来越重要,很可能成为“多元录取机制”中的一个因素。笔者相信,在老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高中学生通用技术学习参与度较低的问题终将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篇6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高校校园网的广泛建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网络中来,网络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校园生活,“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二、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大学生究竟上网做什么呢?通过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网上聊天、看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当然对于喜欢游戏的同学来说,上网的主要活动就是打游戏。同学们普遍认为,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信息个通讯的的方便。另外,网络也是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他们从中获得了许多非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最新动态,以便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网络更是他们对外交流的工具。进入大学,昔日高中的同窗好友散落在祖国各地,网络为他们提供了相聚的场所。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归结起来就两方面,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他们并不是十分迷恋网络,网络对他们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有些同学则认为有影响,因为他们对网络已经很在意,一周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上网。至于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网络影响他们的学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下面就具体说一下。

(一)正面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网络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二)负面影响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 关系障碍。

2、大学生沉溺网络。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3、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淡化。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个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样的隐蔽性使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与人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法纪观念。

四、调查总结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把大学生引到网络学习中去。网络像是无边的森林,里面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但愿我们大学生都能找到通向宝藏的路径,利用它而不是被利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体会 篇7

一、用语言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解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能够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技能。例如, 在讲势能时, 我以聊天的方式问学生:“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落下来时, 你会不会跑?”学生笑着说:“哎!这有什么可怕。”我紧接着问:“如果换成你头顶的风扇落下来呢?”学生说:“那还不快跑!”这时, 我反问学生:“都是从同一高度落下, 为什么遇到第二种情况就要跑?”在没接触到势能知识时, 学生很难正确解释, 这时我及时引出物体的势能和质量的关系, 点出造成不同后果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质量不同,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幽默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情感也是对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 一个教态自然的教师, 走进课堂时应脸带笑容, 口中的一字一句都包含着对学生热切的期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能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 另一方面是进行情感交流, 两者结合得好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积极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设疑诱思, 制造悬念来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 教师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热点入手, 采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讲故事、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把问题隐藏于情境之中, 使学生产生疑问, 形成强烈的探索欲望。比如, 我在讲《机械运动》时, 首先播放《黑客帝国》中的一段视频———男主角抓住一颗正在高速飞行的子弹的特技镜头。学生立刻被这一特技镜头所吸引, 接着我问:我们能不能像平时随手抓物体一样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从而引导他们思考。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及时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

2. 利用现代媒体, 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 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 (公式) 不熟, 而是无法还原完整的物理情境, 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于一体, 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 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日食、月食形成时, 课本上的平面图不够形象, 我用Flash软件制作了日食和月食的动画, 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日食和月食, 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将物理实验趣味化、游戏化,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现行物理教材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与课外小实验, 为了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从而提高基本技能, 我个人认为, 可将部分实验改进使它们游戏化、趣味化, 如小游戏、小魔术、小制作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篇8

1.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所例举的生活中与本学科相关的事例,让学生要仔细思考实例与教材的联系,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书本知识并不枯燥、抽象,就在身边,也会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并且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心里就会产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认真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兴趣也就自然形成了。

2.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与实践结合,让学生认识到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有用的,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感到学习每一学科都是很有用的,并且学生在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之后会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对所学的书本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发地学习,研究每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呈现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发动学生,开放教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不应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授课式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活动,双边互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学生可以开展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谷话说“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三、团队合作,探究乐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被学生广泛的采纳并运用于课堂学习之中。所谓的团队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的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组织形式。它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1.学生在每次实施团队合作学习之前,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四至五人的团队,可以固定,也可以重组。因为是自由组合,团队成员间的情感基础是愉悦快乐的,是信任和坦诚的,都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为了保证团队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地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是基础。

2.开展团队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当学生感到独立无法完成或较难完成,从而产生合作的需求。所以合作学习的任务可能会有一些难度,相对比较复杂,具有多维性、开放性或综合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合作的意义价值,增强以后合作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雷锋活动实践报告 篇9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雷锋这个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印在中国人民心中。暑假在不知不觉中来临,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我们开展了在家乡学习雷锋活动,形成了一股学雷锋热潮,让我深刻到雷锋精的魅力。激励大学生沿着雷锋的足迹,秉承雷锋的精神,牢记嘱托,不负使命,为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2年7月7号我和家乡一些大学把我家附近各个路段、绿化带、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让街道环境焕然一新,掀起学雷锋活动。2012年7月15日,组织志愿者、党员、学生30多人开展“学雷锋”活动,粉刷覆盖楼道内小广告200余处,同时针对张贴栏、报亭、居民楼等易被张贴小广告的地方,进行全面清理,还居民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2012年7月24日,我同一些志愿者为空巢老人送温暖活动,走进空巢老人家里,帮助老人擦玻璃,打扫卫生,晾晒被褥,洗衣服,陪老人聊天,使老人感受到人照顾的温暖。2012年8月8日,积极组织志愿者参加“学雷锋一日行”活动,清扫市区道路,为创建干净整洁市容市貌贡献一份力量。

学雷锋要大力提倡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像雷锋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我们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钉子。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对于雷锋精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只像以往那样认为学习雷锋就只是做好事情这样一个概念。告诫自己以后要更加投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助人为乐做为自己的宗旨,要更加认真的学习,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虽然说是暑假社会活动,但我真正做到了交流学雷锋的心得,缅怀雷锋事迹,寄托无限哀思。我会铭记千万不要唯独只有此时才想起去“学雷锋”。因为学雷锋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微之处,而并非一定要借助于暑假学雷锋社会实践扎堆体现。因此,让我们把这样的传统美德当成责任和义务,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上一篇:阳关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交流研讨材料下一篇:小学饭堂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