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亲情有关的初一作文

2024-06-04

与亲情有关的初一作文(精选12篇)

与亲情有关的初一作文 篇1

“改变”,使金刚石变成钻石,使荒漠变成绿洲,使木材变成铅笔,使“地狱”变成“天堂”……“改变”,让一切有了存在的可能,让生活更美好。

“改变”能帮助我们发挥潜力。如果你是一个一直坚守世俗观点,认为读书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的人。长时期你的成绩不见起色,这时,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准备消极地平庸地过完一生。可是你忘了,追求太久而没有收获,可能仅仅是因为你选择的这条路错了。改变一个方向,换上一条你感兴趣且有潜力的路走,那么成功就在不远处。大豆的改变——豆腐让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使普通的它得到了升华,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

“改变”能使我们增强信心。某些领域不擅长,可能会打击我们的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甚至造成心理疾病,认为别人各方面都强于自己,活着有何用处,然后做出极端的事情。换个方向想一想,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钱钟书、朱自清数学不好,可他们却在文学上找到了自信。忽视那些“永恒的伤痛”,改变到另一个方面寻找久违的自信,将使你的生活积极向上。

“改变”能丰富经历。一个人如果终其一生都只致力于一个领域,不能说他经验不多不深,只能说那些经历不丰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多接触一些,广泛涉猎,对个人的发展很有必要。新时代的学霸们,都不应是只埋头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学过游泳,当过小官,做过小老板的社会“老手”。有人问,书是看得多好,还是看得深好?我认为前者更好,因为看书的目的是要取其精华增长见识相,若仅留恋于一本书,就算有再多见解,也因年龄经历学识等原因所致如井底之蛙,只见小小一面,但如果看了更多书,了解了更多与之相关的背景,会发现这远比“深啃”所得更好。

当然,如果你的生活十分美好,且你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那么就算它有千般好处,要改变,最好还是考虑后果谨慎而行,别让它破坏了你现有的幸福。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让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形成更好的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

初一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2

新的学期开始了,对新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同学、老师都是陌生的;对担任初一语文课的老师来说,学生是陌生的,学生的语文知识是陌生的,学生的写作现状也是陌生的。如何尽快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写作现状,并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写作,提高作文水平呢?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依托课本,在语文活动中彰显特点

新学期开始,我没有按常规先学课文,而是从语文活动开始了初一的语文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是“这就是我”,共有三项活动可选择,第一项是“自我介绍”,要求“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的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参加班里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大家了解你。”同学们经过简单的准备,我们开始了活动。通过活动我发现,这个年龄这个年级的学生热情开朗,诚实可爱,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可塑性大,有利于培养他(她)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作文习惯。

活动后,我又让学生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了一篇文体、字数都不限制的作文,并及时的阅读。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语言比较流畅,作文结构比较完整,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但在观察事物时不够细心,观察角度单一,写出来自然干干巴巴;不知道或不会在文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写作文给人一种“模子”的感觉,没有个人特色。

二.激发兴趣,作文评改多加旁批

以前在写作文评语时,一是因为习惯,二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我常在学生作文的末尾写评语,内容多是从结构到语言,千篇一律,且费时颇多。真发到学生手中,学生除了对分数或等级很关注外,对你花费心思写的评语仅用眼睛瞟瞟而已,能费他(她)几秒钟,实在不敢计算。其实那样大而空的评语到底指文中的哪一段或哪一句,学生确实摸不着头脑,经常的摸不着头脑,自然产生莫可名状的轻视了。而写旁批,或为一字一词或为一个修辞一个写法,清楚明了;优劣得失,一目了然,当然能使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尽快的明白得失并在下次写作中扬长避短了。且旁批写多了,表明文中的优点(多评优点)多,你很欣赏他(她)的劳动。一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情感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出写作的极大兴趣,而兴趣可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老师啊!

三.激励个性,作文评讲课学生唱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在作文评讲中同样要遵循。老师批改出的作文,不一定由老师一人唱主角一评到底。我通常在作文课开始的课前30分钟(作文课往往安排在30分钟的大休息后),在各组的小黑板(每四人小组有一块属于他们的小黑板)上,写出作文课上要讲评的作文题目、作者姓名,目的是激励作者、激励更多的学生喜欢写作文、写好作文,写特色作文。其实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内心的喜悦是掩饰不住的,因为有很多同学在羡慕他(她)。初一的学生就是这样纯真可爱。课上,被选的作者要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从字、词、句,从标题到结构,从修辞到手法进行评点。老师根据点评情况和学生性格做或直率或含蓄的总评。

这样,一篇文章的众多优点被大家一一指出,作者心里美,评的同学也得到了锻炼。重要的是同学们齐心协力探究了一篇好作文好在哪里,,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为个性培养提供了平台,为个性作文提供了平台。

总之,一个学年以来,了解了学生性格特点、写作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写作方法指导,在作文评改中多写旁批和评讲中多让学生参与,慢慢地激发写作兴趣,稳稳地培养、激励个性,一点点,一步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感觉顺畅,充实,提高。

一学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给我留下深刻的思考:在作文教学之前,首先要准确理解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只有在新课标正确精神的指引下,才能保证作文教学的方向不偏移。课程标准说: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要“感情真挚”,做人就要真诚坦率。作文的“真”与作人的“真”是一致的,只有“真”才能使作文更有个性特色。作文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说自己想说的真话,写实实在在的真事,表达自己独有的真真切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多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多角度的观察,抓住事物特征,有创意的表达——这些技巧将使真话说得更准确,真事写得更生动,真情抒得更感人,作文也更有个性特色,作文与做人也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次,面对初一的学生,你得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写作现状。只有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及写作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实事求是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文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正确把握作文教学的精神,了解学生的心理、知识特点,经过长期努力,我们一定能让作文反映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因作文而变的丰富多彩!

写亲情的初一作文 篇3

是什么让我们在短暂的生命中永远保持快乐?

是什么让我们在盛宴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永远向上的心?

是家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当我们遇到山时,我们从小溪边漂走,打开道路

桥有水;在我们自己的奋斗过程中,我们以昂扬的精神,昂扬的心情展望未来。

正是因为亲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们才有奋斗的动力。就像一个朋友说的,从妈妈的唠叨中听到了爱,从爸爸的沉默中听到了希望,从老师的眼神中听到了奋斗,从亲人的鼓励中听到了责任。也许,再过几天,我们就要步入社会或者上大学了。不管你是在异乡,是陌生人,还是在世界各地流浪。家庭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他知道今晚的露珠会结霜,家里的月光是多么明亮啊!“在我们心里,亲情是最温暖的。它不仅给了我们鼓励和支持,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

或许,亲情是一种声音。当我们累的时候,它放松我们的筋骨,让我们全身舒服;当我们悲观的时候,它激励着我们,拉着我们一起走出失败的阴影;当我们奋进时,它为我们欢呼,为我们欢呼,为我们的成就流泪。这就是亲情。从这个声音,我们知道了爱。我们被这种亲情深深打动,让我们泪流满面。从亲情中,我们知道了一种责任。为了不在阳光下流汗,我们要有雄鹰的斗志,水的生机和活力!

我钦佩布洛克的明智选择。“我不想等到未来才回头。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确,金钱可以买到朋友,却买不到家人,不是吗?有家庭的人是幸福的,是你冷的时候期待的火焰;是你心烦意乱时寻找已久的甘露;它是你独自一人时等待的救援。

有关亲情的话题作文 篇4

-----亲情话题作文

山东成武一中 樊爱美

一、作文题目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细腻光滑„„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

请以“亲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写作指导:

“亲情”话题是一个易见、抽象、范围较大的话题。要想写好,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具体事、具体人表现亲情。不管是写亲情,还是写友情,都要学会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充实、具体。

所选择的事例,还要“小”而“典型”。“小”,主要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宜写“大”。“典型”,主要指不要落入俗套。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那些书报上看来的事例很难写出真情实感,而且也不会“独特”。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中所写“责罚‘我’说错了话”、“舔‘我’的眼病”是胡适亲身经历,是别的母亲一般不会做的事,读来耳目一新,感人至深。2.恰当立意,选择文体。“亲情”话题,立意可定为记叙亲情故事,抒发血脉情感。这个话题,最适宜写记叙文,在记叙故事基础上,表达真情实感。

3.精心选材,注重细节。生活中经历的许多事会随着时间而淡忘,可深藏在内心深处的亲情却不会随着时间风化。选择那些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亲人之间的动人故事,甚至一些生活琐事充实为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在体现亲情的关键环节运用细节描写,会使文章生动有文采,也使亲情更浓!朱自清的《背影》在写父亲“买橘子”时,就运用了细节描写,使父亲的形象高大清晰,使父子之间的深情愈亦浓烈。4.语言平实,叙议结合。

可采用用白描手法,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叙述中穿插恰当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内涵。三:亲情故事 1.刘卫的《闪光的母爱》——一个有5 个多月身孕的母亲,因遭车祸成了植物人,但她却正常分泌乳汁喂养了孩子三个月,才平静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时文选粹》第三辑)(2)外国散文《保罗的礼物》——一个病榻上的孩子,一个贫困中的母亲,相互支撑,相濡以沫„„(《作文与考试》2003年18期)

2.朱光波的《那枝枯萎的康乃馨》——“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时文选粹》第三辑)

3.成吉思汗曾说:“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那便是母亲。母亲给予子女的爱是海洋,而子女给予母亲的爱却是溪流。”

4.毛泽东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回老家祭祖坟,在父母的坟前虔诚地鞠躬。

5.金庸这位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创作的真命天子的学者在2000年第一期《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月亏》的散文,标题下赫然署上了封笔18年之久的金庸手写体大名,以此来纪念照顾过、养护过自己的继母。

6.著名作家加缪有一篇自传性的记叙文《第一人》,他在书里提到了他的母亲:她一贫如洗,目不识丁,而且是聋子,她除了能爱之外一无所有,而爱却是最重要的。我们设想加缪之所以成为作家,是为了他的母亲。似乎是想让这个文盲看到,让这个聋子听到她无法支配的词语,永远做她深情的儿子。

四:学生习作: 就这样 一辈子

成武一中高二 沈静

我想就这样,每天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在平淡中体味着真情,我想就这样,你疼着我,我爱着你,老爸,我想就这样,一辈子。

不是每一份爱都像大山一样沉重,不是每一份爱都像大海一样深远,老爸,我愿在平凡的琐细中感受你带给我的每一份温暖。

听妈妈说,我刚出生那会,你就整天抱着我逗我玩,都不管我妈的事,因为这,我妈还和你吵了一架,也许从那时起,你就把所有的爱给了我。出去玩跑累了,你让我坐在你宽厚的肩膀上,还说这样就能坐的高看得远;上学回家晚了,一遍遍的寻找和呼唤,你说你的宝贝一定要平平安安的,你才快乐;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的呵责声不断时,你便心生计谋,让我逃之大吉,然后再偷偷的安慰鼓励我„„

时间如流沙,在指尖滑落,而我在你的呵护下也慢慢的长大了。

妈妈说我们两个是很神奇的物种,小时候想喝娃哈哈,妈妈不给买,我就坐在地上不肯走,被她狠狠的揍了一顿,然后哇哇大哭。这时候你来了,一把抱起我,偷偷的溜出家门直奔超市„„我们坐在家门口喜滋滋的把一排娃哈哈全都喝完后,两人拉钩,谁也不许告诉妈妈。其实妈妈都知道。

还记得六年级暑假你突发奇想,带着我借出差的机会出去玩,在游乐场,我拉着你东跑西跑,一共玩了好多次过山车,你坐的脸色苍白,而我却兴致高昂,又拉着你去玩真人cs,我现在都无法想象你是如何在头昏恶心的情况下上蹿下跳了三十分钟。转眼间就高中了,你还真是厉害,每天坚持到十点不睡觉,去学校接我放学。一出校门第一眼看见的酒一定是你还有妈妈,好吧!我承认,你天天接我我都有点不耐烦,不过我想你应该更郁闷:每次回家的路上我都会把街边的小吃通扫一遍。但你还是一样天天来接我,我想这应该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你说我们就这样吵吵闹闹的度过了十几个春秋,爹不像爹,孩子不像孩子的,不过我们都很快乐。

有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听了这句话我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幸福和快乐,因为我们上辈子就约定好了相亲相爱到永远。

我们既然都快乐,那就这样一辈子吧。

【点评:本文虽没有太多的撩人的细节,但缓缓流淌的文字却把一对活宝父女的欢乐抖露的一览无余。作者有一颗微细的心地,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并用文字表达出浓浓的深情】 现在仍然

成武一中高二 孙唯佳

天高地迥,三千尺阳光毫无阻碍的倾泻下来,充斥着视野的是遍地黄土,恍惚间,她的身影从地平线氤氲着出现,摇摇晃晃的向前挪动。夕阳把天烧着了大半块,她就像从那片火红中走来。

梦醒,阴凉的房间,我坐起用手背抹了抹脸上的眼泪,墙上那黑白照已经挂了四年了,相片中的她静静的笑着,又有些悲怆意味。奶奶,你是想再抱抱我吗?你在那边还好吗? 我的目光定格在窗帘上,记忆中的一道门虚掩着,我渐渐走近,推开那道门,去寻梦,去寻找儿时的回忆。

回忆起童年无疑是美好的。一老一小守着温馨的小院,回首往事,那一幕幕仿佛清秀如昨。

奶奶是农村出身,职业是家庭主妇,没啥高雅爱好。唯二喜欢的就是麻将和听戏。一有空闲时间,她的脚就刹不住的奔到南院那几个婆婆家去,并大声冲我吆喝:“妮儿,走!奶奶给你挣零食钱去。”奶奶作为高级麻神,经验早已满槽,唯一要做的就是带着我这个所谓“福神”,来几张好牌。我便自诩为军师,其实也就两件事:偷看+以眼神恫吓对方。“一个四饼”“八条”“胡了”。奶奶笑容可掬的冲我示意,我早心领神会。

“大婶,快拿钱。”

“张爷爷,你一毛都别想少给„„”

老年人玩麻将就图个乐呵,几圈下来也就赢个几块钱。买几个馒头,给我两包零食也就没几毛了。于是,我就大模大样的塞进口袋作为“工资”。奶奶只笑着说:“拿着吧,别乱花。”这时候,我就会高兴的一路小跑,然后再不断的停下来回头看她笑嘻嘻的步履不稳的追上。

奶奶步履不稳一是因为她年纪大,再者就是它太胖,尤其是肚子,说是葫芦一点不过。我总笑她”宰相肚子能走船“。双手环住她的腰,总嚷着够不到前面。每当她躺着看电视时,雄伟的将军肚就瞬间了无霸气。绵绵的摊着,这时的肚子就是大块的水豆腐,我趴在一侧瞧瞧她的深情,看戏正出神呢。于是,我暗自窃笑,美滋滋的把自己搭在她身上,把她当山一样的攀爬,头上枕着凉凉的肚皮,耳边听着依依呀呀的唱腔,我经常就这样睡过去。醒来后便四平八整,肚上盖了薄被,奶奶已经去做饭了。

入夜,奶奶瞌睡着眼皮手摇蒲扇,而我却因为下午睡过头而精神抖擞,双眼瞪似铜铃。

“奶奶,为什么星星老是跟着我们?”

小时候,总有一些问题。奶奶反映有些迟钝,于是我便不停的问。

“因为它们太高了。”

“它们会掉下来吗?”

“不会。”

“为什么?”

“掉下来那还了得„„”

我还想继续问,可耳边却渐渐的传来了由小及大的呼噜声。我盯着还在摇蒲扇的手,然后轻轻握住它,拿掉扇子,把这只手搂在怀里。继续向她胸口钻了钻。然后伴随呼噜声,慢慢的闭上双眼。

对一个人最好的纪念是继承,我多希望自己能和你一样,天真并始终怀有乐观之心。一直陪着你。

现在仍然爱你。

[点评:本文构思精巧,从一张照片入题,回忆“我”与奶奶的桩桩往事,围绕话题,采用“画面串联法”串联起来,件件充满欢乐,行行流淌真情,句句深藏思念,把奶奶对“我”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牵动读者,引起共鸣,收到以情感人的效果。]

祖父,你可安好

成武一中高二 闫盼娣 随着烟花的绚丽绽放和爆竹的劈啪声,新的年度已然来临。我兴高采烈的迎接欢庆的春节,但随着爆竹声回响的,还有祖父去世的噩耗。祖父,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我们曾经勾过手,你说你要看着我长大,看着我考大学,然后带你去旅行„„可如今,只有我一人在黑暗中回忆。

还记得小时候,总喜欢往你家跑,调皮的伏在你厚实的背上,用手捂着你的眼,刻意压低声音问:“猜猜我是谁?”而你也喜欢和我玩闹,总是把我逗得咯咯笑。你让小小的我坐在你宽厚的肩头,带着我满院子跑,厨房中的祖母和母亲总是抱怨你太宠溺我们才让我如此没大没小。而你却眼一瞪,鼻子一哼,很得意的说:“我的孙女就是招人疼,怎么,我宠她你们反对?”祖母和母亲总是想看一眼,无奈的叹口气。那时的我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

你的书房中,纸墨飘香,陈旧的桌椅都被磨得圆润朗滑,墙上有你书写的毛笔字,苍劲飘逸,豪爽正直,亦如你的人品。桌上有少许干涸的墨汁,我透过时光看到一老一小坐在桌边。老人在写毛笔字,孩子也在学着画横竖,那孩子老是不专心,不但没有学好写字,还把墨汁弄在了脸上,自得其乐后便去干扰老人,调皮的在老人脸上画上黑色的胡须,一老一少相视,捧腹大笑,互相喊着“你是大花猫”“你是小花猫”。这一幕幕场景,就如在昨日,挥之不去的,是心头的苦涩与怀念。

老式的收音机,播放着绵长深韵的京剧。祖父,你可听到,那是你最爱的京剧段子,你喜欢唱京剧,闲来无事便哼唱几句,嗓音独特,声音洪亮,而我也会在一旁为你伴奏,来几声“鬼哭狼嚎”硬是生生的打断了你的好兴致,你拍拍我的头说:“小丫头,你这嗓音可是比你祖母的唠叨声管用多了。”而我却在一旁傻笑,你更是乐得眉开眼笑,白白的眉毛都一颤一颤的。

我渐渐长大,上小学了,你专门跑遍几条街去给我买字典,苦累不怕,价格不怕,但一定要正版。我还抱怨你说这是浪费力气,浪费财力,你立刻严肃的说:“虚假的永远不会真实。做人也一样,千万不能让自己变的虚假。”我迷茫的看着你,你笑笑便催我去学习,你说要看着我长大,看着我考大学,等真正有了本事,就带你去旅行。这些话我一直记得,它鞭策我努力。因为我知道,你还有一份渴望等着我去实现。

时光荏苒,你一离开八年,可你的身影却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暖暖的令我安心。

窗外的落叶旋转飘下,遍地的黄,又是一个秋天。如今,我已渐渐长大,每天都会望着蓝天白云,望着朝阳蓬勃,夕阳落幕,静静的怀念有你的日子。

祖父,远方的你吗,是否安好?

亲情的初一学生作文 篇5

上两个星期,我去数学竞赛,那天来得很突然,我都不知道,一来一回12点多了,在回校的路上,我又焦急又饥饿,肚子咕噜咕噜地响,心里想:爸妈现在会担心死了,一会儿回到家怎样交待好呢?我真的希望车开快一点,可是车已算快了,因为那个司机也赶时间。我无聊地往外看看风景,心里有着期待。一到校门,我连忙地匆匆走下车,谁知车也惩罚我,不小心撞到了车顶,痛死我了,我生气地用手抚摸着头,我望着前方,我惊讶极了,我无力地擦擦眼,睁大眼睛看,是个子矮矮,黝黑的皮肤的影子,哦,是爸爸,我兴奋地走过去说:“爸爸,今天我去考试所以晚了回家!爸爸皱紧着眉头,一下放松了,眼里充满着复杂的感情脸色立即严肃起来,大声训说:”你真的,晚回家也不打个电话回家,急得我和你妈妈团团转,大了一点也不生性。我伤心地低下头,我无话可说,因为我这次又让爸妈担心了,我突然抬起头,眯着眼睛望望猛烈的太阳光,在它的折射下,我发现爸爸的额头有着一粒黄豆般的汗水,它正慢慢地滑落下。我不知爸爸在找我的路上是有几千只蚂蚁咬着他不放,我的心隐隐作痛,泪水也在眼里打转。

回到家里,妈妈已端好饭菜等我回来,我连忙地坐下来,狼吞虎咽地拼命吃,妈妈坐在旁边叫我慢慢吃,不要急。

戴高乐与弱智女儿的亲情 篇6

戴高乐夫人将要分娩时,不幸遇到了车祸,当场昏死过去,经医生及时的抢救才转危为安。不久,女儿小安娜便诞生了,遗憾的是,由于夫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大量的药物,致使小安娜生下来就是一个迟钝弱智的孩子。

当时的舆论很大,各种媒体纷纷传言戴高乐夫妇将会丢弃那个孩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戴高乐夫人没有一点厌烦的表示,她对丈夫说,宁可放弃自己所有的地位和金钱,也要让安娜享受一个正常孩子的欢乐。戴高乐十分同意妻子的解释,他激动地说:“不是安娜自己要求到人间的,我们两个人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

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个更祥和、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戴高乐夫妇节衣缩食购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开众人古怪的目光,又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在一起。让安娜从心理上感觉自己是一个和别人一样的孩子。

戴高乐身材魁梧,智力超群,身居高职,外表看上去十分威严,似乎令人难以接近,但对这个女儿却十分慈祥。他对安娜的每一个要求尽量满足,从不拒绝。随着小安娜的逐渐长大,每天饭后,戴高乐总领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散步,还不时地为她讲故事、唱一些快乐的歌儿。

有一次,小安娜不知为什么总是哭哭啼啼,不爱吃饭,也不愿睡觉,戴高乐想了很多办法哄女儿,可安娜却怎么也哄不好。于是戴高乐想,哄女儿的方法,恐怕安娜已经腻了。于是戴高乐绞尽脑汁地想,可是三天过去了,女儿的情绪还是没好转。戴高乐想既然哄不好她,那就分散她的注意力吧,于是他手舞足蹈地乱比划一气,谁知安娜竟看着戴高乐不哭了。戴高乐以为女儿的情绪好了,高兴极了,谁想他一放下手,小安娜又“哇哇”大哭起来。戴高乐仿佛又找到了小安娜的嗜好似的,立刻又充满激情地舞动起来,这次他不是乱舞,而是有情节、有表情,像是哑剧,看得小安娜发出“咯咯”的笑声。戴高乐也笑了,要知道让这样一个孩子发出一声幸福的笑声是多么不容易啊!从此,只要戴高乐一有空就陪女儿听音乐,给女儿表演哑剧,甚至,他自己工作累了,也以给女儿表演哑剧来放松心情,因为他在享受一种叫“天伦之乐”的幸福。

戴高乐是惟一能使小安娜发笑的人,为了和女儿进行沟通,戴高乐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去聋哑学校学一些标准的手势,回来教给女儿,他要让女儿学会和别人进行沟通。他还经常带安娜出去玩耍,安娜玩起来很疯,不管自己多累,每次戴高乐都坚持到最后,一直到小安娜玩得疲倦了,伏在爸爸的怀里甜甜地睡着。多少年如一日,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即使在二战流亡期间,他也没忘记把女儿安娜带在自己身边。戴高乐一生节俭,却为安娜设立了专用的委托金,并以自己撰写回忆录的版权费作了抵押。

安娜在即将欢度20周岁生日的时候,不幸被肝炎夺去了生命。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热泪,站在女儿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好像还有许多话要和孩子倾诉。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安娜去世后,戴高乐总统在痛苦中决定:将安娜生前住过的房子改建为“安娜·戴高乐基金会”办公处,决定继续帮助和女儿一样弱智的孩子。

小安娜是不幸的,她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弱智的孩子,小安娜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戴高乐这样的父亲。尽管戴高乐是一个国家的总统,尽管他日理万机,正是这种责任与爱的双重作用,让他的一生焕发着人性的光辉,他说:“要做好一个国家的总统,首先得做好一个孩子的父亲。”(据《意林》)

有关父亲的作文(亲情类) 篇7

父亲的手粗壮、有力,能不费力气地修剪果树,也能把一匹不驯服的骡子稳稳地套进挽具。他这双手还能灵巧、精确地画一个正方形。使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这双手抓着我的肩膀,我就感到的一股特殊的温暖。这双手几乎能干一切活儿。然而,只在一件事上,这双手令人失望了:它永远没学会写字。

父亲六岁时,开始在小学一年级读书。那时,课上答错一题,手掌上就要挨十下打。不知什么原因,父亲那淡色头发下面的脑袋怎么也装不进课上讲的数字或要背的课文。在学校才待了几个月,我爷爷就领他回家了,让他留在农场干成年男人干的农活儿。

若干年后,一天夜里,他以为没人看见,就拿出他儿子小学二年级的课本,准备下功夫学些单字。但是,不一会儿,父亲不得不放弃了。他趴在书上痛哭道:“耶稣——耶稣,我甚至连毛孩子的课本都读不了!”打那以后,无论人们怎么劝他学习,都不能使他坐在笔和纸面前了。

父亲当过农场主、修路工和工厂工人。干活时,他那双手从未使他失望过。他脑子好使,有一股要干好活的超人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一家造船厂当管道安装工,安装巨型军舰里复杂、重要的零件。由于他工作劲头大、效率高,他的上司指望提拔他。然而,由于他未能通过合格考试而落空了。他脑子里可以想像出通到船的关键部位的条条管道;同时,他手指可以在蓝图上找出一条条线路;他能清楚地回忆出管道上的每一个拐角、转弯。然而,他却什么都读不懂、写不出。

一次,母亲去看我姨妈,父亲到食品店买水果。晚饭后,他说:“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水果。”我听到他在厨房里撬铁皮罐头的声音。然后,厨房里一片寂静。我走到门口,看见他手拿着空罐头,嘴里咕哝道:“这上的画太像梨子了!”他走出门,坐在屋外的台阶上,默不作声。我进屋看到罐头上写着“大白土豆罐头”。但是那上面画的的确像梨,难怪父亲把它当梨买来了。

几年后,妈妈去世了。我劝父亲来和我们一起住,他不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因为轻微的心脏病发作,他常常住医院。老格林医生每星期都来看他,给他进行治疗。医生给了他一瓶硝酸甘油片。万一他心脏病发作,让他把药片放在舌头底部。

三个星期后,他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了。

我只身一人回来参加葬礼。格林医生说他很难过。实际上,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他刚给父亲开了一瓶硝酸甘油。然而,他在父亲身上却没找到这个药瓶。他觉得,如果父亲用了这药,大概还能等到急救医生的到来。

在小教堂举行葬礼的前一小时,我不由自主地来到父亲的花园门口。一个邻居就在这儿发现的他。我感到十分悲痛,蹲下身,看着父亲生前劳动过的地方。我的手无目的地挖着泥土时,碰到一块砖头。我把砖头翻出来,扔到一边。这时,跳入我眼帘的是一只被扭歪、砸坏、摔进松土里的塑料药瓶。

我手里拿着这瓶硝酸甘油片,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情景:父亲拚命想拧开这个瓶盖儿,但拧不开;他在绝望中,企图用砖头砸开这个塑料瓶。我感到极端痛苦,知道父亲至死也没能拧开这个药瓶。因为药瓶盖上写着:“防止小孩拧开——按下去,左拧,拔”。目不识丁的父亲看不懂这一切。

尽管我知道这样做是完全不理智的,但我还是进城买了一支金笔和一本皮革包的袖珍字典。在向父亲遗体告别时,我把这两件东西放在他手里,这双曾经是温暖、灵巧、能干,但永远没学会写字的手。

【示例二:父亲的手】

儿时的我总喜欢握着父亲那宽大、温暖的手在田间的小路上散步,安适、愉快,仿佛忘却了一切的不愉快。

我一天天地长大了。我经常帮下班回家的父亲提鞋;吃饭时为父亲夹上一块他爱吃的红烧肉;替疲惫的父亲捶捶背……久而久之村上的人都称我为孝女。

现在的我整日忙于学习,渐渐地淡忘了父亲宽大温暖的手。

学习的烦恼充斥了我的心灵,好想去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突然很期望能跟父亲一起去山脚下散步。当我悄悄走进他房间时,只见满脸疲倦的父亲半靠在床上,眼睛深深陷了进去,眼角也多了几丝皱纹……我的心为之一颤便静静地退回了房间,拿起相册一页页地翻着沉漫在甜蜜的回忆中:儿时的我总觉得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似乎从来没有什么是他办不到的,他那双手似乎有无穷的力量。但如今我觉得父亲只是一位凡人,他也会感到累……突然我被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拉回了现实中,我赶紧拭去了眼角的泪水,迅速的打开房门。原来是父亲,他让我陪他一起去散步,我欣然答应了。

走在那幽静的山下小路上,莫名的熟识感充满了我的心灵。我很自然地握住父亲的手。天啊,父亲那宽大温暖的手已不复存在了,父亲的手比我记忆中更加粗糙,留下了岁月深深的印记,也不像曾经那般有力了。我的手早已不能被他的大手所包容了,这一瞬间我突然觉得父亲老了许多。略抬头,父亲的双鬓早已添上了丝丝银发,脸上也留下了岁月的年轮……我究竟有多长没有象现在这样亲近我的父亲了,我还算是一位“孝女”吗?泪水渐渐地迷住了我的双眼,顺着脸颊缓缓滑落,透过泪水我似乎看到了一幅大手拉小手的画面,好温馨。我握着父亲的手就像父亲握着我的手一样。如果可以,父亲请让我带着您继续前行吧,我已不是那只整日生活在您的双翅下的小鸟,我的羽毛已渐丰,前方的路或许并不平坦,但我将用我的一生来回报您的爱。我紧紧地偎依着父亲,父亲轻轻转过头对我微微一笑,用他那宽大的手宠溺的抚摸了一下我的头,我又泪眼朦胧了,握住父亲的手握得更紧了。

关于亲情的初一学生作文 篇8

亲情似光,光代表着光明与黑暗,在亲情的照耀下,我们可以尽情沐浴亲情的温暖,也可以悄悄地躲在心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

“唔……”我呜咽着,我最看重的“收藏夹”正在被爸爸妈妈一点一点地翻阅着。“收藏夹”是我从一年级就开始一直坚持做的东西,我每天发生的开心事与伤心事都记在上面,这是我的秘密啊!可现在,我的隐私却全部被侵蚀了,我的心结像一个肿瘤一样,越长越大,把我拦在那片阴影里,迷了那寻找光明的“阳光大道”。

“嗒……”我坐在桌旁,看着被子上的那个水印,是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来的吗?这个问题我没办法想,因为只要我一想,心就会像刀割一样疼。这就是亲情吗?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一样,无法回答。

我跑进书房,锁上了门,身体软软的,再也没有力气忍着眼泪了,“呜……”呜咽声越来越大,渐渐地淹没了我的神智,哭累了,也就慢慢睡着了,剩下的事,我也什么都不知道了,就这样,睡了一天。

我醒来时,仍然趴在桌子上,一想到迟早要面对爸爸妈妈那若无其事的脸,眼泪又不知不觉溢满眼眶。突然,门开了,是妈妈!我看都没看她一眼,只是突然感觉身子一暖——我被妈妈抱住了,“对不起。”妈妈清晰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像甘露一样,溶化了我的心结。

中国孝道,道德与伦理下的亲情 篇9

孝是中国人情感中最脆弱的部分。如果说某个人不孝,他必定会大发雷霆,倘若夸奖某个人是大孝子,他竞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孝的力量来源于至真的亲情。《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作为古代道德的根本,是毋庸置疑的。在家庭中,孝是长幼有序的伦理关系,对社会而言,是融进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对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孝的本意是对祖先的崇敬,后来转变为对长辈的孝敬。在儒家思想中,孔子将孝道文化加以集中提炼,赋予了孝自然亲情和人格平等的内涵,孝文化得以传扬。借助儒家学说的正统化,孝实现了个人情感和社会道德的高度一致,以孝治家、以孝治国成为了中国特色的家庭道德和国家规范。

汉代对孝格外推崇,提倡“以孝治天下”,孝开始走上政治舞台。特别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孝道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伦理,孝与忠相辅相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为了表明对孝的尊崇,汉代皇帝多以“孝”为谥号。自西汉惠帝至东汉顺帝,全国性对孝悌褒奖、赐爵达32次。对于著名的孝子,皇帝更加重视,把其作为弘扬孝道的榜样,精心扶植。东汉初年,临淄人江革以孝母闻名乡里,光武帝赐其“巨孝”称号,赐谷千斛。

从汉至清,孝治之风伴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形成了牢固的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和心理情感。

对于中国的孝道,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国的执政者制定了无数的礼节和形式,激励人们孝敬父母,使人恪守孝道,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礼教,维护了国家的太平。

当然,孟德斯鸠看到的是孝对于维护统治的作用。传统的孝道在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工具时,它过于强调服从,过于强调对在上的君父尊长尽忠尽孝的责任。但是,无论如何评价中國传统的孝道文化,都不可否认其更多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基本社会道德。

与社会道德而言,家庭伦理则是孝最基本的内涵。先秦儒学有关孝的思想中,以血缘亲情为孝的基础内容。孔子有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的关心出于真情流露,才有可能对父母和颜悦色。可见,孔子讲孝以敬为要,这种诉诸亲情表达和维系家庭和谐的“孝”,是孝道得以千年传承的主要原因。

在农耕社会中,家庭是独立的经济单位,家长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大权,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在家长的领导下从事经济活动。这就要求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服从家长的领导。这就是产生“孝”观念的根本原因。在此种观念下,家庭成员之间,只有长幼区别,只有“孝悌”观念,而没有相互尊重的观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孔子的这个言论,向来有不同的见解。综观孔子的各种言行,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以家庭事业有持续性为首要标准,可见儒家学说赋予了孝道发展性的内涵。随着生产水平的进步,孝不再主要是维持经济的伦理规范,而是逐渐转化为家庭成员之间基于血缘关系的情感关系。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孝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封建制度的消亡让孝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依附于统治工具的功能消失了,封建家长制下的愚孝也不复存在,孝只剩下了家庭之间的亲情关系。在新的社会劳动关系下,家庭成员之间,包括父子、夫妻、兄弟之间,那种等级制的孝悌关系也逐渐衰微,代之以相互尊重的关系。

今天,孝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旧的道德规范中与当今社会不相适应的内容正在碰撞、磨合中实现新陈代谢,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孝道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

初一关于亲情的作文六百字 篇10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消失了。

消失在这个年里,让小孩子们少了一份乐趣,但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份份安全。

提到过年,大家都很开心。过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写对联、贴对联、看舞狮、看春晚……

有些孩子的家长在外地工作,孩子们就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许多奔波在外地工作的人,他们虽然平时很忙碌,无论如何也会抽出时间赶回家过个好年。

还有不能回家过年的,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不能回家过年,应该是有原因的,他们的工作离不开他们。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离不开他们。虽然,他们人不在家过年,但他们的心还是想回家过年。

我觉得这些就是年味,可我还想说说我家年味里的亲情。

在过年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吃完饭围在桌旁说着话,当时一点也不热闹。

“这次过年好玩吗?有好多吃的吗?”弟弟好奇地问。

“想知道吗?自己想一想吧!”奶奶说。

奶奶不回答他,他只好想一想了,我心里是这样想的:“那一天肯定会有很多人拜年,也会有许多的人围在一起吃个年夜饭……”弟弟想的却与我不同。

他想的是会有好多人拜年,送吃的。可能有红烧肉、啤酒烧鸭、竹笋炒肉……听了弟弟的想法,我们都开怀大笑。这下就热闹起来了。

到了那天,真的有很多的人拜年,当然,也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年,还有些大人和自己的亲人在玩麻将。在玩麻将的时候,他们一起聊聊天,比如你最近过得好不好?你的孩子怎么样?他们一边打麻将,一边欢快地聊天。

看得出这里面有亲情。难得兄弟姐妹们有时间玩一下,只有过年才会聚在一起,所以他们很开心。

亲情是给我们带来温暖,有家人陪伴过年是最幸福美满的。

初一关于亲情的作文六百字2

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充满亲情的小路映入眼帘,于是回忆便如潮水般的涌上心头,脑海里出现了一些美好的回忆。

夜幕降临了!由于我和同学一起扫地回家晚了,我们背着自已的书包走向回家的路。外面天气有点冷,我们一起漫步在回家的小路上,突然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他们有人提义一起跑步回家,说完便跑了起来,我因天有点暗又下起雨心中有些不安。便去追他们。谁知“老天爷”硬要跟我作对一样,倒霉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一块像突然冒出的石头把我害惨了。脚下一绊,扑通一声跌倒在地,我跟大地来了个亲蜜接触,书包也被抛到了“十里之外”,手擦破了皮,脚也扭了一下,痛得我直想叫,眼泪也在打转,校服也破了,身上一片狼迹。小伙伴们都跑远了,我只好忍着疼痛一瘸一拐走去捡回被抛到“十里”之外的书包继续向前走。

这时对面有一个人走来,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了,妈妈早就在小路上等我,她看到我十分狼狈的样子,就大声问我怎么了?我含着泪把经过讲了一遍。妈妈生气的怪我走路怎么不长眼睛,跌断了怎么办?妈妈虽然生气的说我,却拉起我的手,轻轻地擦掉上面的沙子和泥并轻轻地吹着问我痛吗?我摇揺头眼泪却掉了下来。妈妈扶着我慢慢地往家走去。

顿时我感到亲人与亲人之间的帮助和关爱,有时会是一句责备,一句责骂的话语都充满着无私的关怀与关爱,一顿暖流涌进了我的心头,让我无比感动。

时到今日,每漫步在那充满亲情的小路上都会有一种无私的爱涌上心头,让我无法忘怀。

初一关于亲情的作文六百字3

什么时候,开始不在意外公了?

今天回到老家,一进院子看到的是外公一个人坐在客厅,百无聊赖地看着电视。与其说他是看电视,不如说他是对着电视发呆。发一会呆,再无聊地换台,换来换去,仿佛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最终叹一口气,将遥控器置于一旁,再继续发呆。因为白内障,他其实已基本看不清电视画面了。

于是,我踏进门口,高喊一声:“外公,我回来了!”他干枯的眼里顿时充满了光芒,一切都不再重要。他拄着拐杖,吃力地站起来,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他已经八十多岁,头发根根雪白,岁月无情地蹂躏着他的皮肤,看着外公脸上一道道深刻的沟壑,我的心头不禁一紧——什么时候,开始忽略外公的容貌了?

一到老家,我就坐下来写作业,写到一半,妈妈让我把一些吃的拿给外公,被打断思绪的我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拿过去。一到外公身边,他就拉住我,想聊天,我也只好坐下来。那一瞬间,我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什么时候,开始产生这种滋味了?

外公看了我一会儿,就说了句:“长得与以前一样啊,你都没变。”这话让我更觉不安,外公记着我的样子,可我却从没在意过他的容貌!

此时,外公又起身,想帮我倒一杯水。他一步步慢慢地走向厨房,拿起几年来都“属于”我的杯子——因为我小时候一直“霸占”着这杯子。先是倒了点凉开水,再兑了些热水,用手摸一摸杯子,发现水很烫,又拿起凉水壶,我先是一愣,随后马上走过来:“我自己倒就可以了,不用帮忙的,您回去坐吧。”我伸手想拿水壶,他却将壶子放下:“我已经倒好了。”他满脸笑意,“你喝吧。”我接过杯子喝了一口。可能因为我打扰了他,他倒的水并不是温度刚好,而是有点烫,烫得我舌头有点发麻。但也许,这是外公倒水时,在水里掺进了自己对外孙女滚烫的爱吧。

我把那些吃的给外公。他小心翼翼地拿过来,像个孩子一样,如此珍惜。因为年龄大了,所以有略微的痴呆。阳光穿过窗帘的缝隙,把自己的足迹留在外公花白的头发上。外公吃着我给的食物,像个孩子似的一脸满足……

什么时候,没有离外公这么近了?我一遍又一遍地反省自己、提醒自己。

阳光依旧很好,希望这一刻永远停留……

初一关于亲情的作文六百字4

夏日午后,轻柔的风中带着狂暴的燥热,一丝一丝的挑拨着人们烦躁的感官。

我走在路上,眼睛酸涩,很想哭又倔强的忍住。想起刚才因为洒了一杯水就被妈妈苛骂,我的心情就变得更加糟糕。心中对妈妈的埋怨愈来愈深,觉得妈妈每次都故意挑我的错,想起同学的爸妈如何疼宠孩子,觉得妈妈肯定是不爱我的。明明爸爸和哥哥对我那么好,妈妈却总是皱着眉头责骂我,心里闷闷的。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舅舅家,想起舅舅家可爱的弟弟妹妹,我的心情也不是那么坏了。一个下午过去了,我再怎么不懂事也知道要回家了。依依不舍的告别弟弟妹妹后向外走去。

正巧舅舅端着一锅刚烧开的甘蔗水从厨房走出来,锅挡住了舅舅的视线,而我在走的过程中的被一只小猫咪吸引,一直侧着头,他没有看见我,而我也没有看见他。于是不出预料的我和舅舅撞在了一起。

整锅刚烧开的甘蔗水大部分倾泻在了我的右脸,顿时一股令人难以忍受的灼热感从细碎的皮肤蔓延到半张脸。痛!无可言喻的痛,我难以忍受,只能用无助而声嘶力竭的哭喊表达我的感受。

在舅舅的惊呼声和弟弟妹妹的尖叫声中,我陷入一片黑暗……

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色,还有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氤氲在空气中。医院?嗓子里的炽热却容不得我多想,我想起身拿杯水,可我一动右手就发麻,皱眉向右手看去,是妈妈!震惊,心想:妈妈?这是怎么回事?爸爸和哥哥呢?这时妈妈嘤咛了一声醒来了,怔怔的看着我。我刚想说什么,突然妈妈抱住了我,“对不起,妈妈错了……”拥抱很紧,我甚至都能感觉到妈妈的骨头硌着我。

妈妈松开我,托起我的脸说:“别担心,你会好的。倾家荡产也不会让你毁容的。”我感觉得到,那动作小心翼翼还发着抖。看着妈妈不再紧致的脸,斑斑的泪痕和红红的眼眶。那一瞬间,我心里什么怨都没有了。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

我的妈妈从不轻易表露她的情感,但我能从她的眉眼中感受到至真亲情的存在。

初一关于亲情的作文六百字5

一场无限循环的辜负,落地无音,落水无痕,这就是父爱。父爱是伟大的,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深深侵透在每一份思念,每一份叮咛,甚至隐藏在每一道漫漫长的等待中。

父亲的爱,是一次次漫漫长的等待……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地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入梦境,水一样的清光冲洗先着柔和的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与父亲就每个夜晚都去跑步,小时候的我,总不爱锻炼身体,自然跑步也成了我的弱项。父亲知道后,便每天拉着我的小手,唱着动听的歌儿,来到幼儿园的小操扬。然而,父亲每次拉我的手,我总想回避,他的手是多么粗糙啊,我稚嫩的小手在大手里不停地挣扎,出来之后,他便用羽绒裹着我,剩下的则是他不停地叹息和无奈。

跑着跑着,我的心总是不在跑道上,飘来飘去,一会儿又蹲在草坪上看着花朵下蜜蜂与花蕊在戏要,用放大镜研究草丛里的奥秘,一会儿又看向蔚蓝的天空,一群群大雁向南飞,一朵又一朵的白云在向我加油助威,一会儿我的小脚又累了,停在一边静静地休息。而父亲,总是在一旁,默默地等待,他也许在看着我玩耍戏嬉,微笑着,微笑着,摸着我的背,这是一次漫漫长的等待,直到稚嫩的我正式开跑为止。

时光就像浮云,飘过后便了无踪迹。转眼间,我又是一个初中生了,原来稚嫩的我已长成了一个青少年,告别了稚嫩,又是那一次,我又找回了父爱之深。

我们在同一道跑道上,仿佛溪水荡漾着笑窗,我在前,他在后,就那一霎那,弯道的瞬间,我看到了父亲全力以赴地追赶,但凭我的大长腿,仍然差距很大。我慢了下来等待父亲那全力以赴,这又是一个漫漫长的等待,那一瞬间,我发现父亲原来如此强大。他说:“你快跑,别等我。”这难道不是父爱亲情吗?我被感动了。

父爱是一只无为的码头,途望小小的身影独撑天地,在那个早晨,我才真正悟到强烈的父爱!

亲情初一作文 篇11

母爱似水

母亲的爱,就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总是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学那伫立在窗口的身影;回家时那应声而开的大门;餐桌上你最喜欢的食物;写作时的一杯热水……母亲的爱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尽管有时罗罗嗦嗦,有时画蛇添足,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儿女的生活更舒适。即使她并不能做的很多,但仍会尽自己的所能。

父爱如山

父亲的爱,像山一样深沉,他不善于表达,却总是用行动来表现——那转弯处的回头,那摩托车前座的背影,那为家人而辛勤的工作……父亲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直到他渐渐消失在我们生活中,才猛然想起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隔代亲

在我上幼儿园之前,相处最多的就是爷爷奶奶了。他们对我们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虽然这种爱被称为“溺爱”,但他们的心中,却满满的都是我们。

徐悲鸿长女与廖静文的亲情 篇12

这是2007年一个春日午后,在徐静斐老人简朴得有点寒酸的会客厅里,她向记者追忆起与继母相识相知、亲情浓浓、连绵50多载难忘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在病危父亲床前,她读懂了一个19岁女孩

徐悲鸿与蒋碧薇育有一子一女,即徐伯阳和徐静斐(小名丽丽)。丽丽13岁时,在重庆中大附中读初中。1943年,父亲在重庆磐溪租了一个地主花园筹办了中国艺术学院。学院类似研究院性质,招收培养当时国内一大批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美术绘画界精英。他们中有郁风、费成武、张倩英、卢开祥、陈晓南、李瑞年、冯法祀等。暑假时父亲组织学院学生到风景旖旎的都江堰、青城山上写生。假期闲着无事的丽丽和哥哥徐伯阳得到父亲允许随同去山上学画玩耍。丽丽跟着大家同画同吃同住,很快发现父亲身边总跟着一位秀丽端庄的姑娘,经打听得知女孩便是学院19岁的图书管理员廖静文。

在丽丽的第一印象里,廖静文非常文静,每日将许多时间花在练书法、看文学书籍上。这是父亲的习惯,他每当刻意培养一个人时,都是叮嘱其从练书法开始。在青城山写生一个多月时间里,性格活泼的丽丽与哥哥、廖静文、郁风等一起唱歌跳集体舞。凭直觉,丽丽感到她和这个19岁女孩有不少共同语言。

1937年徐悲鸿就与蒋碧薇分居,名存实亡的婚姻导致一代巨匠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重压下,加上生活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餐,徐悲鸿在1944年夏秋交替之际患上严重的肾病和高血压,不得不住进重庆高滩崖一所医院。不久,医院便向整日守在病榻前的廖静文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廖静文哭成了泪人,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要全力争取!在医院的100多天时间里,廖静文吃的是徐悲鸿的剩饭菜,为省下加床钱,廖静文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这一切都被丽丽看在眼里。一个周六,丽丽偷偷跑来探视父亲,看到病床上的父亲瘦得皮包骨,头发蓬乱,胡子好长,忍不住泪水在眼眶打转。徐悲鸿问她怎么来的,妈妈知道吗?还埋怨她不该偷跑出来惹妈妈着急。丽丽只得撒个谎,说妈妈知道她来医院。徐悲鸿看丽丽面黄体弱,心疼地问廖静文还有吃的没有。廖静文拿起床头柜上一个大饼干盒,里面只剩一块半拇指长的糟米糖。丽丽只吃了半块糖,另一半她想留给廖静文充饥。天快黑了,廖静文把丽丽送出医院,走了好长一段路,分手时她告诉丽丽:“爸爸病情稳定,你要好好学习,身体不好让妈妈多增加点营养。”丽丽听了心里一阵热乎,她知道这个女孩敢于放弃金陵女子大学化学专业,顶住来自家庭和外界的世俗压力,全身心照料年长她28岁的父亲,为的不是名和利。

在烽火岁月,继母引导她走上革命征程

丽丽上初三时,有一次因学费来源与生母蒋碧薇发生争执,跑到刚出院的父亲那儿住了一个多月。父亲答应她开学双倍付她学费。那些日子里,父亲睡木床上,她和廖静文睡在冰冷的地板上合盖一床被,父亲因有肾病,每天吃的是无盐无油的青菜。生活如此艰辛,父亲还要拖着病体去沙坪坝给学生们上课。此时,父亲和廖静文的进步思想及对共产党的信任,开始影响丽丽的人生观。

1945年12月,在几位重庆名流的见证下,徐悲鸿以100万元和100幅画赠予蒋碧薇作为“子女抚养费”,正式与其离婚;次年3月,由郭沫若和沈钧儒两位先生证婚,徐悲鸿与廖静文喜结伉丽。还在住校上学的丽丽此后便每个周末轮流去父母亲处“改善生活”。对丽丽人生方向产生巨大影响的是1946年2月,包括父亲和继母在内的300多名进步人士联合签名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进言》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独裁。进步人士的震撼举措令国民党特务机关恼羞成怒。他们写了封恐吓信夹着两颗子弹寄给徐悲鸿。其时适逢郭沫若受周恩来嘱托从延安带着小米、红枣来看望徐先生。徐先生激动地表态:“我签的名负责到底,决不退缩!”父亲和继母的大智大勇,极大地震撼了丽丽,为她不久后选择革命道路点燃了指路明灯。

1946年7月,徐悲鸿因要担任北平艺专院长一职举家迁往北平。临行前,廖静文多次叮嘱丽丽:高中毕业后报考北平的大学,便可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到北平后她会经常给丽丽写信,那时两人已相处得相当融洽。高中三年,丽丽成绩均列班上前三名,每次考试后她都把成绩单寄到北平,让父亲、继母分享她的快乐。

毕业时,丽丽拟报考北平一所医学院,可生母只准她报考南京上海两地的大学。丽丽和生母吵了许多次也没效果,绝望的她撕碎了所有准考证,整天躺在床上看小说以示抗争。最终在生母的干预下,她无奈进入了金陵女子大学。丽丽朴实的行装很快成为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对象。她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49年元旦,丽丽参加了三野先遣纵队独立支队,任宣传干事,投身火热革命事业。但她全然不知自己出走后,生母致父亲一封“丽丽失踪”的信吓得父亲寝食难安,倒是了解丽丽的廖静文判断她一定是到了解放区。果然,随后而至的丽丽报安信让徐悲鸿吁了口气。看着远在解放区的丽儿在一封封信中斗志昂扬,热切地称呼自己为“母亲”,廖静文不禁露出了舒心微笑。

在继母绵绵真爱滋润下,她成了世界名人

1951年的一天,父亲突发脑溢血病危住院。丽丽连夜奔赴北京,她哪里知道,这竟是今生与父亲的最后一次会面了。在北京一知名医院病房外,一大群父亲好友及学生们等候在外面,医生特许丽丽与父亲讲话10分钟。在北京的那几天,继母整日以泪洗面,情绪差到极点。即便如此,细心的继母仍不忘让保姆天天高价买回对虾,炒给丽丽吃。

1953年,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一代美术巨匠的生命。廖静文悲痛欲绝,迅即把噩耗电告远在合肥的丽丽。遗憾的是丽丽此时正在医院产房中生第二个孩子,虑及她精神受到刺激不利母子健康,家人隐瞒了父亲去世的消息。直到出院满月后丽丽才知道她再也见不到最敬爱的父亲了。这终生遗憾敦促她提笔致信继母,解释了未能去北京奔丧的原因,泪水打湿了信纸。很快她接到继母回信:“我日日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真不知该怎么活下去。父亲生前对你惟一希望是学一个专业,不学太可惜,你和伯阳从小未得到家庭温暖,悲鸿走了以后我要善待你们,使你们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至于重新上学的学费我会全力支持,希望你能完成父亲的遗愿!”

肩负亲人殷殷嘱托,丽丽又回到学校中发奋攻读。1954年她怀上第三个孩子时,报考安徽农业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蚕桑专业。苦心人天不负,她以580分(总分600分)好成绩被录取。在接到喜报后,继母以最快的速度从抚恤金中取出1500元寄往合肥,并在丽丽完成学业期间汇寄了数目不菲的生活费和学费。

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天,继母按捺不住思念,只身来到合肥探望丽丽夫妇及8个孩子。看着孩子们衣衫破旧、伙食很差,继母心疼极了。她对丽丽说,北京的家就是你的家,有困难来北京。回去后继母把丽丽弟弟妹妹穿过的旧衣服成包成包寄来,给丽丽的孩子穿。1961年,在自然灾害造成的饥饿中,丽丽全家人生活陷入危机,她只得带4个孩子投奔北京,找继母。其时廖静文粮票不够,也缺吃少穿,她咬紧牙关还是从市场上买几十元钱一斤的点心款待丽丽母子。丽丽“急中生智”发挥特长,在继母院中种下十几棵玉米,自己进行人工授粉,收获不小。这个“创意”终使全家人渡过难关。危难之中见真情,她与继母的心贴得更近了。

丽丽农学院毕业后在几年时间里,迅速从一名讲师成长为国际蚕桑界知名教授学者,并作为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经常出差北京。每次去北京,继母都让她多住几天。一次,丽丽参加丝绸之路考察团,远赴新疆考察。廖静文闻讯后放心不下,跑到考察团驻地,拉着团长的手一个劲念叨:“我女儿从未出过这么远的门,团长您一定要照顾好她!”直到团长作出保证她才松手。她又担心丽丽不习惯当地饮食,买了一大袋方便面。上飞机时交给丽丽时,袋子突然破了,方便面撒了一地,团员们连忙帮着捡。在飞机上,丽丽自豪地向大家宣布:“赠送每人一袋方便面,与我共享母爱!”团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物质匮乏年代,继母常帮丽丽改善生活,儿子徐庆平从法国带回来的冰箱也送给了丽丽。

1983年,丽丽要到印度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不巧国家科委一个月只批一次出国签证。丽丽错过了时间,焦急万分,无奈中她求助继母。廖静文立即跑到邓颖超办公室,说这趟出国参加的学术会议对女儿的事业极其重要。在邓颖超办公室协调帮助下,科委特批了。丽丽去印度驻中国大使馆办成了签证。女儿第一次出国,又让廖静文揪紧了心,帮丽丽整理完出国行装后她又要让丽丽带方便面在印度吃。丽丽不要,廖静文“开导”女儿,多带点方便面省下伙食钱,可根据指标多买点家电带回家呀!

在继母人格魅力熏陶下,她追求人生更高境界

徐静斐在与继母相处的50多年中,两人从未红过脸,吵过架。继母的付出与深情关爱,让她无法回报。80年代中期,徐静斐瞅准了一个机会,给继母送了一个“官”。当时安徽有关方面把徐静斐作为徐悲鸿后代报到中央统战部,提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与此同时北京方面也把廖静文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名报到中央统战部。这可难倒了统战部有关领导,两个人均符合入选条件,但根据规定只能有一人当选。徐静斐得知后,立即整理了一份16页材料寄到中央统战部。材料详述了继母在全国解放前作为思想进步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并做了大量有益工作,还协助父亲振兴中华美术事业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材料中言明了她的心迹,她说一名共产党员不能争名夺利,认为让继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更能发挥她的公众影响力。中央统战部对徐静斐此举高度评价,为“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还请母女俩到部里吃了顿饭呢。

2005年8月25日,徐静斐得知继母将来合肥办父亲画展,高兴得失眠了。她给继母打电话要求接站,考虑到女儿腿部毛病行动不便,继母“严厉”拒绝了。徐静斐连忙吩咐孩子们,把家中陈旧破损的家具“伪装”一下,免得继母看了又要心疼流泪。孩子们从小百货市场紧急买来塑料台布把书桌、餐桌包了一下,还用一块木板垫平了倾斜的沙发。徐静斐又买了好几百元继母爱吃的蔬菜、海鲜储放在冰箱里,恭候老人来临……然而从9月26日到10月10日,母女俩每天都忙着在安徽省博物馆宽大展台为前来购买继母的著述《徐悲鸿的一生》及纪念品的市民们签名,实在抽不开身。徐静斐让孩子们每日傍晚到继母下榻的庐阳饭店,陪她逛合肥夜景,在亮丽的琥珀潭广场散步。徐静斐原先一直担心画展会冷场,结果却和在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办得很成功。继母说这是父亲作品魅力和人格魅力打动了安徽观众。

2006年9月,廖静文在北京举办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徐静斐和女儿小凤来京。在北京相处的日子里,徐静斐发现继母身体状况欠佳,患上了糖尿病,耳聋得几乎听不见。小凤烧菜有一手绝活,每天变着花样弄菜,让廖静文吃得满心舒坦,特别是油炸河虾,老人最爱吃,小凤干脆把菜谱的制作流程写给廖静文。廖静文爱吃清淡,烧菜还不许放味精。小凤偷偷买袋鸡精,趁她不注意就撒进锅里。临回合肥时,廖静文对徐静斐说:要知道她有这一手,你们60年代投奔我时,我就压根不能让她走!徐静斐来北京时,廖静文叮嘱她多带几幅作品。当她看到徐静斐画册时,止不住地夸赞:“想不到你离休后,作画水平提高得这么快!”那年3月,徐静斐收到了北京寄来的一尊刻有“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国际展金奖”奖杯和证书,原来继母把她的作品带到法国、意大利、德国巡展,因此获奖。徐静斐这才明白老人的良苦用心。

上一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陕西经验下一篇:维修客服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