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2024-10-26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精选12篇)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篇1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1项目经理部应区别通病、顽症、首次出现、不可抗力等类型,修订和完善安全整改措施。

2项目经理部应对检查出的隐患立即发出安全隐患整政通知单。受检单位应对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应经检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安全检查人员对检查出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向责任人当场指出,限期纠正。

4安全员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进行跟踪检查,保存验证记录。

项目经理部进行安全事故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事故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

2安全事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1)报告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用最快的传递手段,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上报至企业安全主管部门。企业安全主管部门视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情况,按规定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2)事故处理:抢救伤员、排除险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做好标识,保护好现场。

3)事故调查:项目经理应指定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人员,会同企业工会代表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

4)调查报告:调查组应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性质、损失责任、处理意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撰写成调查报告,并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确认后报企业安全主管部门。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篇2

1 影响安全护理的主要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去做,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的护理原则,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简化护理程序,不按规定的程序去操作,对交接班的制度要求不严格,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不能按时到进行床头交接班,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及时,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在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患者身上,导致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不及时,影响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当今社会护士地位低,工作繁重,长期值夜班造成生活不规律,很多人对护理工作有偏见,加之外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护理人员缺少继续教育的机会,一线工作值班人员年轻的占绝大部分,她们的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操作不够娴熟,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的熟练程度掌握不够。

1.2 患者因素

个别患者不能按照医嘱要求的去进行治疗,不按时休息,漏服药物,不能很好地与医护人员的配合,或者在住院期间不经医护人员允许擅自外出,这些都是患者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之所在。

1.3 环境因素

医院的清扫人员在打扫卫生时,没有及时擦干地面上的污水,造成地面湿滑。患者使用热水袋以及用热治疗时,温度控制不好引起烫伤,医院院内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医源性的院内感染。

2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医护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以及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的制度,以及无菌操作的原则和严格执行交接班的制度,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保持护理器械、抢救设备、抢救物品以及药品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并定期检查和维修,检查药物及无菌物品的有效期。特殊交接危重患者以及特殊治疗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检查是否有新的病情变化,好转或者有新的病情进展,以引起重视。

2.2 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值班情况,护士排班的模式应根据科室的情况不同而不同,可以进行弹性制的排班,根据人员情况进行动态的排班和人员的调动。以确保人员安排的合理化。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护士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是安全护理的保障和基础。所以医院应尽可能地安排和增加护士的业务学习时间,以及技术操作的培训,让她们多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不断地扩宽她们的知识面和思路,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更好的观察和掌握危重患者的动态病情变化,提高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护士的沟通能力,更好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产生默契,让患者以及其家属能更好的配合,保证做好患者的治疗工作。

2.4 对院内感染以及抢救物品和药品的管理应加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士手部的卫生尤为重要,一定要严格把关,按卫生部要求的六部洗手法去执行,无论是在操作前后以及每两个患者治疗之间,都要洗手。有效的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管理好医院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以及使用后的处理分类。高危的药品和普通的药品不能混淆,分开放置,严格的进行交接班制度并做好记录。抢救药品要每天进行核对检查有效期,用后要及时补充。严格执行医嘱,按医嘱控制好特殊用药的剂量及速度,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调整,定时巡视,及时发现变化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2.5 特殊患者的管理:对大手术、长期卧床、危重、心理疾病的患者,年老体弱、婴幼儿患者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一定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褥疮、坠床等危险的发生。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转科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有医护人护送,以防止在途中发生意外。此类患者以及新入院的患者在晨会上要做好交接班工作,以引起重视。

护理质量的好坏是患者就医的一项选择,也是医院的一个服务标准。护理是否到位是患者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以及理论知识和沟通能力,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切实的保证患者的安全,给他们一个满意的服务,让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服务感到温暖,放心。

摘要:从根本上对护理安全的隐患进行防范,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完善各种护理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要求,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业务的培训工作,加强安全意识,加强责任心,对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核对后方可实施。从根本上加强安全意识,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和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 意外事故 安全隐患

1.安全意外事故发生的基本要素

安全意外事故发生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五个因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是指存在有起因物和致害物,或者能使起因物和致害物起作用的状态。不安全行为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和招致安全意外事件和伤害事故出现的行为。起因物是指直接引发安全意外事故的物体或者物品。致害物是指在安全意外事故中直接招致伤害发生的物体或者物品。伤害方式,包括作用的方式、作用的部位和作用的后果。

以上五种因素可能同时存在于安全施工事故中,或者部分存在。存在不安全状态和(或)不安全行为是“起因”,伤害方式是“后果”,起因物和致害物则是“事故的载体”,把起因和后果联系起来。因此,如果没有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的存在,起因物和致害物就不能起作用而导致伤害事故发生。控制了起因物和致害物使其不能起作用时,即使有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存在时,也不会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从安全意外事故的组成要素看出,要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现场安全作业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工人的违规现象发生,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一材料一机器系统的有效安全。

2.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

2.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因素。各种生产事故,其原因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可以说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不安全的环境因素被忽略,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还可能造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的发生。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个体行为和事故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件的反应、表现和行为出现差异。因为人的因素本身还包括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工作态度等各方面因素,这些微观因素有决定了对事件的发生所表现的不同的结果和反应。

2.2物的因素

在建筑生产活动中,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因素不仅包括机器设备的原因,而且还包括钢筋、脚手架的高空坠落等物的因素。物之所以成为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它可以由一种不安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不安全状态,由微小的不安全状态发展为致命的不安全状态,也可以由一种物质传递给另一个物质。事故的严重程度随着物的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2.3环境状态引发的安全隐患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分内部和外部两种环境不安全状态。

企业内部环境不安全状态主要有:生产(设施)场地环境不良、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或者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此外建材的储存方法不当,以及环境温度的高低变化也同样能形成安全隐患。

企业外部不良环境主要分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因经济不景气,工人无法得到自己合理的报酬,而影响工作热情,严重的可能导致追工等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有些作业环境由于受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影响。如煤矿企业在井下进行作业时,水灾、地震等这些都将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一些影响。

2.4管理缺陷引发的安全隐患

管理方面主要指由于管理人员忽视了安全生产规程,违规指挥。管理方面的缺陷情况又可分为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理、对作业的管理。对作业人员的选择、调配不当,让无资格者或技术不达标的人员进行施工操作,或者对作业现场的指导、检查、监督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对人的管理不当而易导致安全隐患的。此外,对设备、设施、仪器仪表等设计、安全装置、安全设施不齐全,设备、设施维修检查不及时等则是对物的管理不够。对施工作业本身的管理则表现为作业强度刚安排不当、忽视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的制度,作业程序、工艺流程、作业方法设计不安正规程序,还有甚者表现为缺乏在异常或紧急情况下的对策措施,或者无以前发生过的同类事故的预防对策措施备案。

3.安全事故处理原则及典型案例分析

3.1安全事故处理原则

安全事故处理原则是: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3.2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事故简介:X年X月X日,某建筑公司承建的某化肥厂工地,厂房内有一预留洞口,未加盖板,工人在拉推车时,从该预留洞口坠落,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发生经过:某建筑公司承建的某化肥厂工地,厂房内有一预留洞口,原有盖板,整修地面时被拆掉,未及时恢复。水泥工冷某在拉载货推车时,倒着走,边走边与推车的另一名工人聊天,经过预留洞口,不小心掉下去了,经抢救无效死亡。工友在搭救的过程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工人违章拆除防护设施使预留洞口。其他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无防护现场工人违反劳动纪律,拆掉盖板不复原,留下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管理不严,监督检查不力,安全防护措施有漏洞;培训教育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差。

事故的结论与教训:

违章拆除防护设施使预留洞口无防护的工人,应负直接和主要责任;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不严,使得安全防护措施有漏洞,应负管理责任;

事故的预防对策: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篇4

(一)目 的: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全员安全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的氛围。

(二)依 据:编制依据: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建设指挥部、中国中铁昆明东南绕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责任书》等;

(三)适用范围:中铁五局局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A5工区经理部及所属各作业队。

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突出主题,大力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弘扬企业安全文化。

2.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如“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宣传咨询”等,活动由单位统一布置,办公室、安全部门牵头协调组织实施。日常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由各作业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要重点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及有关领导的安全讲话、批示精神;同时要大力宣传有关安全生产治理、事故预防、安全自救、事故救援、现场应急的知识等。

4.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发放安全宣传资料;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咨询;安全逃生与急救技能现场表演、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我为安全献一计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教育活动要体现“以人为本”,寓教于乐,有自己的特色,并能吸引广大职工、干部群众、让大家自觉参与。

5.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主要是认真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找出不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措施,以取得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效果。

6.各工区经理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通过开展非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一)目 的: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项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保障本项目施工人员及财产安全,(二)依 据: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云南省公路工程安全生产暨“平安工地”检查评价办法》、《云南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考评方法及考评实施细则》;建设指挥部、中国中铁昆明东南绕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责任书》等;

(三)适用范围:中铁五局局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A5工区经理部及所属各作业队。

1.成立由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任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组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

2.隐患排查分为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两种形式。(1)组长每月带队组织排查一次,分管领导带队每月组织排查或检查两次。

(2)不定期排查: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经常排查;组长或分管副领导根据具体施工进展情况不定期组织专项隐患排查;其它部门组织的排查,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必须参与。

3.排查工区域:危险品存储库房、拌和站、钢筋加工场、预制场及员工驻地办公区、生活区等所有场所。

4.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5.隐患整治

(1)一般事故隐患由分管副职组织制定治理方案,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整治落实,并按要求验收整改结果。

(2)重大事故隐患,由组长会同第一管理者经理组织制定,按程序报批确定整治方案,并严格实施治理方案。

(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实施前必须上报备案。6.排查方法

(1)按照系统划分进行排查,不得遗漏任何环节。(2)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向下划分识别单元,具体到每一段路基、每一个结构物、每座桥梁。

(3)对每个小单元,按照“过程方法”进行隐患排查,按照每一个小单元的各个施工工序,结合过程“输入”中的“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来识别其中的危险源。排查过程中,要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结合,具体参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等。

7.控制措施

(1)将确定的事故隐患登记建档,划分隐患登记,一般隐患由安全管理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分管领导监督实施。重大事故隐患由组长会同第一管理者经理组织制定治理方案,隐患排查治理小组验证。

(2)事故隐患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应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对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挂牌督查,对已经消除或得到控制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验证,并及时上报销号。

8、告知:

(1)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说明,告知可能存在的危险,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要书面告知并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和掌握有关内容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2)随施工进展和工艺变化、设计变更等,及时识别分项工程存在的新的危险源,重新进行危险源告知,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工作。

三、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一)目 的:通过对辨识的风险评价,确定风险危害程度,尤其是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有正对性的采取方案或措施控制或消除,确保生产安全。

(二)依 据: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云南省公路工程安全生产暨“平安工地”检查评价办法》、《云南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考评方法及考评实施细则》;建设指挥部、中国中铁昆明东南绕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责任书》等。

(三)适用范围:中铁五局局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A5工区经理部及所属各作业队。

1.危险作业的评估主要范围(1)隧道工程作业;(2)桥梁工程作业;(3)路基高边坡作业;(4)爆破作业;(5)其他符合危险条件的作业。2.危险作业管理的原则

对危险作业实行“分级负责,控制重点,及时评估,措施到位”的原则,也就是对各类危险作业要实行逐级管理,并实行申报评估审批制度。凡是危险作业,各部门必须按规定填报“危险作业审批评估单”,经相关部门评估同意后方可进行作业。

3.职责

(1)危险作业人员的职责

严格执行、落实有关安全措施,不违章作业;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对于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正确使用和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和用品。

(2)监护人的职责

监督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对违章作业及时纠正;在发生危险时采取救援措施;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和清理。

(3)安全责任人的职责

提出并督促落实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作业现场的检查与指导。

(4)审批评估人员的职责

对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进行审查;检查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督促相关人员履行其职责。4.管理与审批

(1)“危险作业审批评估单”由安全部门填写,一式两份,履行正常手续后方可作业。

(2)审批时,重点对危险作业的安全措施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安全作业要求后就可同意施工。对于危险性较大的作业,作业部门必须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确定安全措施。

(3)安全部门审批人员重点对危险作业的安全措施进行审查,并监督其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认为其安全措施符合要求后,可批准同意施工。对于不能保证安全作业的,有权不批准。

(4)安全责任人原则上由安检人员、班组长担任。(5)审批人、监护人、安全责任人等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危险作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篇5

一、安全生产检查

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面性的安全大检查; 安全部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 施工队每天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安全员每天进行检查和巡查。

重点路段、重点部位要增加安全检查次数。

安全生产检查方法主要分为:日常性检查、专项检查、抽查、巡查。安全检查以抽查和普遍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

1、本项目排查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由于生产施工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人员群死群伤和人员死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2、项目经理部把本项目重点监控整治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基本情况和整治监控管理情况在公示栏上进行公布,并及时发布事故隐患整治监控信息,接受监督。隐患整改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向全体施工人员告示。

3、凡列入本项目重点监控整治的隐患必须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期限一般控制在半个月内,对少数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的,整改期限不能超过一个月时间。逾期仍未完成整改的,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并对存在隐患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4、安全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必须对重点监督管理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公布重大事故隐患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1)隐患的名称和地点;(2)隐患主要危害性和影响性;(3)隐患整治的期限;

(4)隐患整治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5)隐患点周边应注意的事项、应急疏散线路等。

6、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单位是隐患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领导是隐患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整治监督管理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隐患督促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

7、项目经理部建立隐患整改档案,及时记录整改情况。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隐患整改方案及相关部门的审批意见;(2)隐患整改过程的工作记录;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篇6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

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闽政办„2009‟149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结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工作,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及时解决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第五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明确排查、建档、报告、治理、监控、资金保障及使用等事项,并组织落实。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第二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和内容

第八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前款所称物的危险状态,包括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的危险状态以及作业环境和条件存在的危险因素。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九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范围为本省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一)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二)道路交通、水运、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等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

(三)渔业、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及设施;

(四)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 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五)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六)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全面排查治理本单位各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监)控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内容包括: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缴存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四)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臵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五)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易燃、易爆、强腐蚀、高温、粉尘、电力设施等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的安全性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六)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立及措施落实情况;

(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八)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九)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十一)交通安全设施设臵等情况;

(十二)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三章 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报告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内部职责分工,明确并落实企业、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和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建立各个层级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工作责任制。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程,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认真开展日常 检查和专项检查、综合检查,及时排查、整改治理各类事故隐患。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认定,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方案,落实事故隐患整改的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和必要的应急预案。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整改治理。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方案,隐患治理涉及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隐患的基本情况;

(二)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三)治理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四)治理经费和物资保障;

(五)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职责分工;

(六)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七)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八)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定期听取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汇报,保证事故隐患整改所必需的资金,及时协调解决隐患整改治理过程中的问题。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臵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 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臵、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采取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控措施和管理职责以及整改资金的投入等方面事项。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事故隐患的预防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并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被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整改事故隐患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的,应当在进行治理整改的同时,于限期届满前10日内向该部门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该部门同意后,可顺延相应期限。

第十九条

对于各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或者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整改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论证;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评估、论证。

经评估、论证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 下达责令停产停业监察指令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和摘牌销案的书面申请,经该部门审查同意后,并办理挂牌督办的销案手续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项目、内容、整改情况以及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的评估论证报告等。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制度,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逐条登记、建档,每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季度首月2日前和下一年1月2日前向所在县(市、区)安监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情况。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市、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做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重大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重大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举报和排除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奖励和表彰。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第二十三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执法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 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四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建立本行业(领域)或本监管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督促、指导本行业(领域)或本监管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报告、登记建档、整改治理、落实责任等各项制度。

第二十五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对本行业或本监管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以书面形式发出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监察指令,责令立即排除和整改,并建立信息管理台帐,抓好整改的跟踪落实。

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

第二十六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查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整改。

第二十七条

对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其他行政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被检查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必要时,可以依法暂扣或提请有关颁证机关依法暂扣其所颁发的许可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消除隐患。

第二十八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下达限期改正或整改指令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治理整改期限届满或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组织复查,填写复查意见书。

第二十九条

对因城市规划或者非生产经营单位原因造成的无法靠企业自身能力完全排除的,或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危害后果严重的,以及生产经营单位久拖或拒不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提请当地政府挂牌督办,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事故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消除事故隐患。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投入,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非生产经营单位原因造成、靠自身能力无法完全排除的,且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危害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治理。

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统一领导,明确具体牵头单位负责督办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整改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协调解决治理重大事故隐患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十一条

对政府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组织相关人员 和专家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下达停产停业整改指令。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第三十二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制度,公布举报方式和途径,受理事故隐患举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

第三十三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监督检查过程中,应当互相配合,对所发现或接到报告的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处理并记录备案。

第三十四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每季度将本行业(领域)或本监管领域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统计分析情况报上一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同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

县级以上安监部门每季度将本地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统计分析情况逐级报送至省级安监部门。

第五章

第三十五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总称。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及处理策略探究 篇7

1、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1 施工现场管理非常混乱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比如违规施工、支撑体系存在安全隐患、冒险高空作业、钢管支架不牢靠、垫层没有及时的进行浇筑、基坑检测不严格以及支护立柱没有假设斜撑和钢管支撑失稳等。其中任何一个问题, 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比如, 我在参与某高层楼房施工建设实习时, 突发施工安全事故, 主要是因升降机突然坠落, 受到重伤, 所幸生命无碍。

工程施工临时用电时, 未能严格遵循一机一闸一漏电布置准则, 电线拖地现象非常严重, 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线等, 与其他机动车辆有所不同, 报废期限非常的短;只要设备、管线能够运转, 建筑企业项目部便会让其继续服役, 甚至有些已经严重锈蚀、老化, 安全保障已经处于临界状态。国内很多建筑企业自施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以来, 虽然施工企业可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而且资金积累得以巩固, 但是目前项目经理责任制也有自身的缺陷, 比如项目经理的权限过大, 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资金管理等, 都由项目经理决定, 实际上对应收费用也力不从心。在某建筑工地施工建设过程中, 出现了坍塌事故, 四人在此事故中不幸遇难。造成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吊车存在质量问题, 间接原因是建筑方未能及时的进行检查, 加之监理监督不到位, 最终发生了该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如下图所示。

平台架体失稳坍塌, 造成4 人重伤, 4 人轻伤。事故原因:缺少脚手架搭设方案。卸料平台应单独进行设计计算, 不允许与脚手架进行连接。安监部门调查时, 发现该承建单位安全投入账户上, 几乎没有安全保障资金, 参与调查的负责人感慨地说, 基本安全投入资金没有保障, 何谈安全施工, 可以说造成这起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缺乏安全生产保障。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建立安全监督机构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

合理、高效的安全监督机构, 在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安全管理机构建立过程中, 人员的配置上要应当体现出责任心和效率, 不仅要吃苦耐劳, 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安全责任意识。同时, 要细化安全管理机构的责任, 将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及时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旦发生安全隐患, 应当及时应对, 以免安全事故扩大化。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 实现主管负责一体化。比如, 在某小区建筑工程建设项目, 东西长700~395 米, 南北宽196~136 米, 可分成东西两个小区, 总占地面积大约13.518 公顷。整个工程之所以能够顺利完工, 主要是建筑了健全安全监管机制, 具体安全目标。第一, 安全、顺利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争创市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第二, 杜绝重伤及以上的安全事故, 控制轻伤安全事故。

2.2 明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责任

对于安全管理负责人的责任明确非常重要, 也深有体会。比如, 在实习期间, 某工地施工建设过程中, 由于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人因违章用电导致电路烧坏, 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基于此, 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 制订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划。颁布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通过加大监督力度, 来促使各级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其次, 增加企业安全管理费用预算, 明确用途, 不可挪为它用。最后, 负责人以及职能部门应当签订责任书, 分层、细化安全生产责制度, 明确安全管理负责人。

2.3 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

建筑材料质量, 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可靠性, 所以应当加强材料供应质量管控。第一, 提高采购员的质检水平, 让责任心强的员工担此工作。笔者建议在材料采购时, 应当全面掌握材料信息, 通过综合对比择优选材。企业还应当定期对商家做出评价, 以确保材料质量。第二, 严把材料进场关。负责人应当与业主方以及监理方代表协作, 联合验收进场材料, 同时还要检查书面材料以及复查实物。比如, 某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 所使用的建材存在着质量问题, 当建造到二层时, 因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导致施工人员从上面坠落, 最终导致两人重伤。因此, 应当对材料进行严格管控, 以免以财务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2.4 增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 应当认识到安全高于一切, 应当提高领导的认识水平, 法定代表人也应当充分意识到施工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竞争力有关, 更重要的是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比如, 在某工地施工过程中, 塔吊吊臂突然垮塌, 6 名施工人员从塔吊上不慎坠落, 幸运的时没有人员死亡, 只有2 名施工人员受到重伤, 其余4 人轻微伤。由此可见, 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包工头, 均应当重视安全生产, 保障安全才能真正获益。建议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 设置安全警示标语, 时刻提醒每一个工程项目参与人员, 加强思想重视, 牢记安全第一要义。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 应当增加施工安全管理重视度, 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同时, 施工班组还应当每周都要做好安全学习和记录工作, 组织安全检查, 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可靠性。

结语

本文尝试从思想观念改变、制度完善与组织机构建立、人员培训以及明确责任和相关设备管理等面, 进行全方位的打造一个高效的建筑施工安全系统, 突破了以往仅适用于部分施工安全管理的局限性, 对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旭东.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03) :199-200.

[2]沈海球.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着力点[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04) :367.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篇8

翻开近几年来福建省煤矿安全事故选编,翻阅着一起起带血的事故案例。事故,是令人痛惜的,更是不堪回首的,它是用前人的鲜血和生命代价换来的惨痛教训,是留给后人一份特殊的“财富”。这是我省某煤矿发生的一起因顶板安全隐患不排除,敲邦问顶工作落实不到位引起的事故案例。2006年9月8号的中班,某矿综二队工人田某某(班长)、赖某某、林某某3人到+255-15#下运巷掘进工作面作业。早班作业人员交接班时告诉当班人员,掘进头顶板有脱层,经撬撬不下来,提醒当班人员要注意。中班3人到达迎头后,首先撬脱层顶板但也撬不下来,于是便不去在意,也不先套架就开始进行打眼、放炮和出渣作业。出完渣后才进行支架,田某和赖某2人在+255石门处锯木头做棚梁。约21:40分,田某和赖某听见“哎呦”一声和顶板冒落的响声,马上进入运巷察看情况,发现林某被冒落的顶板压住动旦不得,田某和赖某立即搬开石头,并赶紧打电话给矿井调度室汇报,请求救援。23:03分,林某被运送出井口,但在送去医院的途中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这起顶板事故原因。一方面,当班作业人员思想麻痹。早班矿井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时已经发现顶板脱层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但班长田某在明知存在较大隐患的情况下,没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带班冒险作业,导致脱层顶板悬顶面积进一步扩大而发生冒顶。另一方面,是执行规章制度不力的问题。当班安全员在查出较大隐患和发现空顶作业情况下,未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而放任至中班处理,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加强煤矿隐患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如何加强事故源头的隐患治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是本起事故给广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出的一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深思,不让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事故源于隐患,隐患不除,则事故未已。鉴于现阶段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和高危重点行业企业安全隐患仍然相当严重的实际,国家安监总局把2008年定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安全监管总局局长王君在3月20日的总局干部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启动“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措施。王君指出,今年是安全生产的“隐患治理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总局和相关部委也陆续下发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内容、重点、方法和要求。排查治理隐患,是加大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年安全工作的一条主线。当前我们工作的重心,就是要着眼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抓落实,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的抓落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抓落实,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抓落实。当务之急,就是要推动各地全面启动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落实好煤矿和重点行业、领域的实施意见,把这项工作全面铺开,以此带动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巩固和发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成果,切实做好停产检修煤矿、受灾煤矿的复产工作;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认真排查治理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隐患点;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通过努力,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的灾害特点,认真查找安全生产工作和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明确排查重点,深入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循环的自我排查和整治,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边远采掘头面、系统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注重用事故教训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认真分析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掌握事故发生的部位、环节、原因、特点及规律,举一反三,制定并落实措施,预防和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安全隐患处理制度 篇9

为杜绝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安监科在日常的监理工作中把落实监理责任放在首要位置,利用巡检、专项安全检查、旁站等手段,及时发现、制止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隐患,特制订制度如下:

一、当发现施工安全隐患时,安监科首先应判断其严重程度。当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及时签发《隐患整改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二、当发现严重安全隐患时,应及时上报,由总工程师签发《工程暂停令》,指令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必要时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临时安全防护措施。

三、当施工单位拒绝不整改或不执行监理指令时,安监科机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四、项目监理机构应要求施工单位就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方案,整改方案经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处理,安监科应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验收。

五、安全安全事故、隐患处理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时间、部位、性质、现状、发展变化等;

2、现场调查的相关数据、资料;

3、安全事故、隐患的原因分析和判断;

4、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理方案呢;

5、是否需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6、确定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

7、预防该安全事故的重复出现的措施。

六、总工程师和安监科长应对处理方案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以找出安全事故、隐患的真正起源。必要时可请设计、施工、供应、建设等有关各方共同参与。

七、在分析清楚原因和确认处理方法切实可行、有效的基础上,安监科要及时审核签认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处理方案。

八、安监科要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既定的整改处理方案实施整改,安监科应安排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整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九、安全隐患整改结束,施工单位应组织检查验收,自检合格后报安监科处验收。安监科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及时签署验收文件。

十、安全事故、隐患处理完毕后,施工单位应写出安全事故、隐患处理报告,供监理单位和有关单位存档,主要内容应包括:

1、基本整改处理过程概述;

2、安全事故、隐患原因分析结果,3、审核认可的处理方案;

4、实施处理中的有关数据、验收记录、原始资料;

5、对处理结果的检查、验收结论;

6、安全事故、隐患处理结论。

泸州锦运煤业有限公司

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篇10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08-3-15 9:18:53 第一条 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事故隐患整改的管理部门

隐患整改由指挥部安全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具体实施按项目、专业、类别分别由各项目经理部执行。主要领导需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整改负首要责任。第三条 事故隐患的范围

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

2、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

3、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第四条 事故隐患的评估和分级管理

1、事故隐患评估:对存在的各类隐患必须保证每年重新评估一次,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管理。隐患评估采用LEC法(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事故隐患分级:

序号 LEC值 隐患级别 管理单位 75000以上 国家级 指挥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 7501-75000 总公司级 指挥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751-7500 公司级 指挥部协调部 4 321-750 项目经理部级 项目经理部 5 320以下

生产作业队级 生产作业队

3、事故隐患管理

(1)项目经理部、生产作业队分别建立事故隐患整改台帐。台帐设在安全管理部门。(2)隐患整改必须严格遵循“五定”原则,即定防范措施,定整改时间,定整改方案,定整改负责人,定资金来源。

(3)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时,必须优先安排事故隐患整改计划。整改项目一经确定,各职能部门必须认真抓好资金、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的落实。

(4)安全技术措施资金必须优先解决事故隐患的整改。(5)要按国家劳动部劳字(1988)48号文件规定,做到“三同时”,各级隐患治理必须按技术措施管理的有关规定,由隐患所在单位及时上报并纳入技措、大修、安措计划中,按计划整改。需检修中解决的由隐患所在单位列入各检修计划中实施。

(6)各级隐患不能及时整改的,由存在隐患的部门制定出临时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并报指挥部协调部备案。

(7)项目经理部安全办要定期对隐患整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填表上报指挥部协调部。

(8)隐患项目竣工并运转基本正常后的一个月内,要由项目经理部安全主管部门会同指挥部协调部共同验收,并报指挥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9)对不立即处理有危及人身安全或可能发生爆炸、着火的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应停机、停工、停产和撤离人员,按操作规程和事故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在条件许可时应先报各有关部门和领导批准后执行。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篇11

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来自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来自以下方面,主要有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专业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缺乏人文关怀等行为。不规范操作行为主要表现在医生的医嘱下达的不明确,护士对医嘱的执行不严格,越级代签,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的情况下就擅自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擅自涂改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字迹不清晰,造成了医护记录不相符,护理时间与记录内容不符,给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护士对《卫生法》及《安全事故处理条例》知之甚少,缺少必要的卫生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造成了护理过程中,护士过多关注患者的康复状况,忽略了对患者隐私保护权、知情权、安全权、监督权、健康权的尊重和保护。专业技术是护理人员的立身之本,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确实有部分护士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容易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产生不信任,给内科护理工作埋下了巨大安全隐患。专业技术不熟练主要表现为设备使用不当,无法做到静脉输液一针见血,对呼吸机、监护仪等操作不熟练,对危重患者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等。护士在护理行为中表现出的责任心与人文主义精神也关系着护患关系,护士不按时巡查患者病情、对患者的呼叫应答不及时、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危重患者床头交接不清楚。

来自管理的安全隐患:护理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健全与否关系着内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如果医院管理者对护理管理的意识不强,管理者自身管理经验和素质不强,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险防范意识不足,其管理工作的就会有薄弱环节。同时其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也就会不全面,护理工作无法得到全方位的监控,其中的管理漏洞都会成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对护理人员缺乏卫生法、职业道德教育及安全隐患教育,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会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护理记录书写及操作不规范,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也是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来自患者自身的安全隐患:社会、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往往很高,一旦患者及家属对医治效果不满意就会表现为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不遵医嘱配合治疗等行为。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身心的变化,与疾病的认识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同时,个别患者缺乏健康生活习惯且不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结果造成治疗效果不佳,却将责任归咎于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上,这些来自患者本身的因素也是安全隐患的来源。

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提高内科护理人员士的综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内科患者多是病程较长,需长时间住院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以耐性、爱心和责任心始终如一的护理与照顾,因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多,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理论知识、专业护理知识及操作技术。护理人员应具有风险防范意识,要不断更新观念,把握各种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护理技术和知识,才能在护理患者时自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游刃有余地完成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应努力提噶自身综合知识的水平,自学心理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等知识,从而开阔视野,使专业技术更加娴熟,实现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患纠纷发生时的重要证据之一,法律上有不可忽视的严肃性,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护理记录的真实性、规范性、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按照《护理文书规范》的要求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应杜绝代签,随意编造、篡改护理记录等行为。

提高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安全隐患的发生数量。医院管理者首先应提高风险隐患意识,卫生法律意识以及规范管理意识。护理管理人员应有计划地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法律法规教育。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和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重视并定期进行“三基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的考核,并将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挂钩,每个月至少组织两次护理理论或业务技术学习,每周进行护理查房1次,以督促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除此以外,针对会理人员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管理人员应注意加强《卫生法》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和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法律知识,从而提高护理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工作中注意尊重患者的权利,形成良好护患关系,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方面,应努力健全护理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及各项操作规范等制度进行护理工作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使内科护士各种互利行为都处于制度的监控之下。要通过教育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形成从护士长到助理护士自觉完成岗位责任,各司其职,协调互动,以身作则的工作风气。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在护理交接过程中应详细交代患者的治疗进展、病情变化、输液有无渗漏及需要特殊注意的事项。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指导:只有建立其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才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护理人员首先转变护理理念,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服务意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权利。将护理职业当成神圣的工作来做,注意规范护理服务言行,从思想到行动均体现高度的医德风范和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对病程较长,痛苦较大的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努力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站在患者及家属的立场思考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给予他们家人般的温暖,以积极、乐观、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患者及家属。在融洽的护患关系下降低护理安全隐患,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篇12

1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

1.1 由地面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直接向井下供电

《煤矿安全管理规程》第九章明确规定“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可在实际的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 大多数煤矿没有按规定将接入井下的电源安装使用或改造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变压器向井下供电。而是由单个煤矿专用或者几家煤矿共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变压器低压侧供出, 然后用三芯电缆接上三相火线直接接入井下,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合二为一的中性线与抽头并接的单根相线连接至简易宿舍、办公及室外用于生活照明。

1.2 没有采用两回路供电系统

《煤矿安全管理规程》第九章明确规定“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也明确规定“矿井应当保证两回路电源线路供电, 年产6万吨以下的矿井采用单回路供电时, 必须设置满足要求的备用电源”。而在检查中发现, 大部分煤矿都采用的是单回路供电系统, 及时配备有柴油或是汽油发动机的煤矿也是充当应付检查的摆设或是在停电是提供临时应急照明使用, 并且发电机的容量也是极其有限, 两回路供电系统的好处是, 当通风机、提人绞车主排水泵房等工作在同一回路的关键电气设备在停电是能够正常工作, 工人能安全撤离, 避免发生透水事故和避免因通风机停运而造成瓦斯、粉尘聚集等。

1.3 由地面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没有按规定装设防雷、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

《煤矿安全管理规程》第九章明确规定:“由地面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和电机车架线及入井的轨道和通讯线路, 必须在入井处装设防雷电装置”。第三章第5条规定:“井下电器必须装有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第13条第2款也明确:“井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应有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发现, 大部分煤矿都没有按规定在供电接入口处安装防雷装置, 而是先用架空线入到井口处, 再用电缆引入井下或是在地面变压器出线上直接用电缆接入, 在这种情况下, 一旦遭遇雷击, 雷电将沿进入井下的导线直接侵入井下各个工作面, 引起人员触雷电伤亡或引发瓦斯爆炸、设备遭雷击损坏等特大安全事故。由于煤矿工作环境潮湿, 电气设备绝缘易受到剧烈影响, 同时人体绝缘阻抗降低幅度大, 所以安装漏电保护器可以有效漏电而引发的明火发生瓦斯爆炸和避免或者减少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但在实际的检查结果确不尽人意。检查结果表明, 许多煤矿不仅没有变压器低压出线侧总漏电保护器, 连要求最严格的手持式电动工具上必须安装的末级漏电保护器都没有, 应安装在通风机、提人绞车、主排水泵等电气设备上的二级漏电保护器更是很少安装, 一旦发生电气设备漏电或人体触电, 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1.4 并非所有煤矿特种作业人员都持证上岗

《煤矿安全管理规程》明确规定:“煤矿特种作业人员须经专门培训合格,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但在实际检查中发现, 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的情况仍然存在, 一些持证上岗的人员由于培训体制等原因, 基本的电工常识、应急处置能力、安全意识等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造成井下供电系统管理混乱。检查中发现, 操作设备的是非负责设备运行人员;电气作业并非值班电气人员进行, 同时还有在没有可靠绝缘保护情况下带电进行检修电气设备等现象, 一旦出现安全问题, 后果严重。

2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处理措施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虽然没有瓦斯监控, 透水检测等安全隐患严重, 但是供电系统一旦出现问题, 极易引发煤炭行业五大伤害事故, 而且绝不会是一般的小事故, 所以, 必须严防死守, 高度重视,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保证好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

首先, 必须端正认识,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的危害不容怀疑, 煤矿从业人员, 管理人员, 电气设备操作人员, 电气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管理规定、法律、规程操作, 在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 放松警惕。任何认识上的不足或是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 这个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中已经被证明。

然后, 加强特种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完善培训体系, 同时, 将国家、地方、行业的对井下供电系统安全管理、操作的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定期组织操作人员, 管理人员, 设备维护人员学习, 加深对规定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安全管理的规定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 从人为因素的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的产生。

其次, 针对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直接向井下供电的电源的供电系统, 要限期拆除, 积极整改, 重新购置安装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变压器电源或是按规定标准改造直至达到标准;购置备用电源, 对单回路电源进行整改;在电源接入点和井口安装防雷装置, 严格按规定规划三级漏电保护、接地、过流等装置。

最后, 各级安全管理和监督部门要严格把关, 定期组织供电系统安全检查, 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管理、安全评价评估。对检查发现不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规程要求的行为要坚决查处, 停产整顿, 严重的可以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 保证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

3 结语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中, 有安全才会有效益。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 一定要在思想上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同时在技术上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在管理上不松懈、不包庇纵容, 严格执法。通过各种手段构筑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的防护网, 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义编[译].国外煤矿井下配电系统与设备[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1.

[2]胡恩才.试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山西:矿山天地, 2004.

上一篇:“《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下一篇: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题小结